物体间的间隙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2-12-12 11:33:4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物体间的间隙大班科学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物体间的间隙大班科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物体间的间隙大班科学教案

物体间的间隙大班科学教案1

  一、活动题目

  物体间的空隙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操作,感知物体的内部是有间隙的;同一容器内的物体与物体间也是有间隙的。培养幼儿科学、有序、合理安排空间的思维方式。

  三、适用对象

  略

  四、活动所需资源

  每组一个托盘,盘内有一个空广口玻璃瓶、一碗石头(10块左右)、2/3碗小石子、l/3碗沙子、1/3碗水(矿泉水瓶也可)、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记录纸和笔、指偶小兔。

  五、活动过程

  让幼儿观察桌上摆放的实验用品:石头、小右子、沙子和水、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纸和笔。说一说,石头、小石子、沙子和水有什么不同。

  (1)沙子和水能流动,石头、小石子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摸起来比沙子更扎手,而且石头比小石子儿,也比小石子重。

  (2)小石子比沙子而重,水是无味的,而石头、小石子和沙子闻起来有泥巴的味道。

  (3)水是透明的,抓不住的,而石头、小石子和沙子是能用手拿起来的。

  探究的问题:你能把石头、小石子儿、沙子和水都装到一个瓶子里吗?试一试。幼儿用两种方法把石头、小石子儿、沙子和水装到一个瓶子里。

  (1)先装石头,再依次装小石子儿、沙子和水。

  (2)先装水,再依次装沙子、小石子和石头。

  记录实验过程。说一说我的发现。

  (1)先装了石头,因为石头占的地方,然后又放了些小石子,这样小石子就把一些空隙给填上了。后来又放了一些沙子,沙子又把石子间的缝隙填上了。最后倒水,水把更小的缝也给填上了。

  (2)先倒水,再装沙子、小石头和石头,没有成功。

  六、注意事项

  1.实验前教师要掌握好材料提供的量,以装满瓶口为准,课前应预先操作几遍。

  2.本实验先装石头,再装小石子、沙子和水,这样装得较多。

  3.实验前教师应讲明注意事项:拿石头时要轻拿轻放,舀沙子时应小心,以防散落一地。

  4.提示幼儿应边做实验边记录。

  5.实验前应让幼儿知道,应把物品都装进瓶子里面,堆高至瓶口以上就算失败了。

  6.为幼儿多准备几份相同的材料,以备幼儿再次探索时使用。

物体间的间隙大班科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知道物体下落有直线和曲线之分,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对不同物体按下落方式进行记录。

  3、探索同一物体形状不同下落情况也不同。

  教学准备:

  各种糖纸、羽毛、报纸、塑料积木、球、绳、沙包等,记录纸、笔,白纸人手两张

  教学过程:

  一、引题

  秋天到了,一片片树叶落下来,树叶落下来是怎么样的?(幼儿自由讲述)

  二、幼儿探索并讨论。

  1、幼儿猜想并尝试:你桌上东西落下是怎么样的?每一样东西都试一试。

  2、引导幼儿和同伴比较,发现物体下落时的异同。

  “请你找一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你们手里的东西落下来有什么不一样?”

  3、幼儿交流:(1)你有什么发现吗?(幼儿自由交流)

  (2)为什么有的物体落的快,有的物体落的慢?

  4、小结:所有的物体都会下落的,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5、师演示一张皱纸和一块积木,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物体下落路线是不一样的。

  三、幼儿分组探索,按照物体下落的路线进行归类记录。

  1、请幼儿分组实验,观察桌上的物体的下落方式,并商量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请你再去试一次,把你的发现记录在纸上,你这些东西按照落下的路线记在纸上。”

  2、每组派一个孩子交流各组的发现,并介绍自己的'记录方法。

  “你是怎么记录的?”“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3、教师简单小结:不同物体下落的路线不一样,有的是直线的,有的是曲线的,直线的落地快,曲线的落地慢。

  四、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同样的东西形状不同,落下来的情况也不同。

  1、(出示相同的两张纸)幼儿猜想:你可以用什么办法让他们落下的时候不一样?

  2、幼儿自己尝试,教师引导幼儿将纸折成不同的形状

  3、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

  五、延伸:让幼儿回家用手帕或塑料待做降落伞,观察其与其他物体下落的不同。

物体间的间隙大班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感知物体的内部是有间隙的,同一容器内的物体与物体间也是有间隙的。

  2、培养幼儿科学、有序、合理安排空间的思维方式。

  活动准备

  每组一个托盘,盘内有一个空广口玻璃瓶、一碗石头(10块左右)、2/3碗小石子、l/3碗沙子、1/3碗水(矿泉水瓶也可)、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记录纸和笔、指偶小兔。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观察桌上摆放的实验用品:石头、小右子、沙子和水、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纸和笔。

  说一说,石头、小石子、沙子和水有什么不同。

  (1)沙子和水能流动,石头、小石子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摸起来比沙子更扎手,而且石头比小石子儿,也比小石子重。

  (2)小石子比沙子而重,水是无味的,而石头、小石子和沙子闻起来有泥巴的味道。

  (3)水是透明的,抓不住的,而石头、小石子和沙子是能用手拿起来的。

  2、探究的问题:你能把石头、小石子儿、沙子和水都装到一个瓶子里吗?试一试。幼儿用两种方法把石头、小石子儿、沙子和水装到一个瓶子里。

  (1)先装石头,再依次装小石子儿、沙子和水。

  (2)先装水,再依次装沙子、小石子和石头。

  3、记录实验过程。说一说我的发现。

  (1)先装了石头,因为石头占的'地方,然后又放了些小石子,这样小石子就把一些空隙给填上了。后来又放了一些沙子,沙子又把石子间的缝隙填上了。最后倒水,水把更小的缝也给填上了。

  (2)先倒水,再装沙子、小石头和石头,没有成功。

  注意事项

  1.实验前教师要掌握好材料提供的量,以装满瓶口为准,课前应预先操作几遍。

  2.本实验先装石头,再装小石子、沙子和水,这样装得较多。

  3.实验前教师应讲明注意事项:拿石头时要轻拿轻放,舀沙子时应小心,以防散落一地。

  4.提示幼儿应边做实验边记录。

  5.实验前应让幼儿知道,应把物品都装进瓶子里面,堆高至瓶口以上就算失败了。

  6.为幼儿多准备几份相同的材料,以备幼儿再次探索时使用。

物体间的间隙大班科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知道许多物体能发光,了解光的用途。

  2、能自己制定标准并根据标准对各种光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课件-制作光的种类手册

  2、提供手电筒、电池、玩具娃娃、电动玩具、积木、塑料玩具等若干,记录单、笔。

  3、幼儿用书:《萤火虫找朋友》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光源。

  1、介绍材料

  教师:这里有许多材料,请你们自己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2、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鼓励幼儿胆尝试,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二、幼儿讨论,扩展对光的认识。

  1、教师:你发现了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

  (鼓励幼儿胆进行表述,教师用图示记录幼儿的'发现。)

  2、教师:除了这些东西,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会发光,它们又是怎样发光的?

  (教师继续用图示记录。)

  三、引导幼儿对光进行分类。

  1、教师:这么多的东西都能发光,这些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教师:原来每种光都互不相同,那我们怎样将它们分类呢?可以怎样分呢?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讲演指定标准进行分类,如自身发光、需要电力等。)

  四、师生共同讨论光的用途。

  1、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会发光的物体,光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

  2、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光的作用。

  例如:光能照明,光能传递信息,光是一种信号标志。

  (绿灯-前进、红灯-停止)

  光能助人们切割和焊接、光能带给人们美好的视觉感受。

  3、进一步感知体验高科技带给人们的好处。

物体间的间隙大班科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知道物体下落有直线和曲线之分,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对不同物体按下落方式进行记录。

  3、探索同一物体形状不同下落情况也不同。

  教学准备:

  各种糖纸、羽毛、报纸、塑料积木、球、绳、沙包等,记录纸、笔,白纸人手两张

  教学过程:

  一、引题秋天到了,一片片树叶落下来,树叶落下来是怎么样的?(幼儿自由讲述)

  二、幼儿探索并讨论。

  1、幼儿猜想并尝试:你桌上东西落下是怎么样的?每一样东西都试一试。

  2、引导幼儿和同伴比较,发现物体下落时的异同。“请你找一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你们手里的东西落下来有什么不一样?”

  3、幼儿交流:(1)你有什么发现吗?(幼儿自由交流)(2)为什么有的物体落的快,有的物体落的慢?

  4、小结:所有的.物体都会下落的,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5、师演示一张皱纸和一块积木,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物体下落路线是不一样的。

  三、幼儿分组探索,按照物体下落的路线进行归类记录。

  1、请幼儿分组实验,观察桌上的物体的下落方式,并商量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请你再去试一次,把你的发现记录在纸上,你这些东西按照落下的路线记在纸上。”

  2、每组派一个孩子交流各组的发现,并介绍自己的记录方法。“你是怎么记录的?”“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3、教师简单小结:不同物体下落的路线不一样,有的是直线的,有的是曲线的,直线的落地快,曲线的落地慢。

  四、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同样的东西形状不同,落下来的情况也不同。

  1、(出示相同的两张纸)幼儿猜想:你可以用什么办法让他们落下的时候不一样?

  2、幼儿自己尝试,教师引导幼儿将纸折成不同的形状。

  3、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

  五、延伸:让幼儿回家用手帕或塑料待做降落伞,观察其与其他物体下落的不同。

物体间的间隙大班科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2、提高动手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3、对科学活动产生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背景图,积木,瓶盖,纸球,沙包,飞盘,报纸,羽毛等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智慧宫殿的智慧老人请我们去智慧宫去游戏,小朋友想去吗?

  那么在智慧宫里呢,有许多好玩,有趣的东西,但是需要小朋友来动脑筋,才能发现其中的秘密。我们现在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探索物体向下落的秘密。

  1、了解物体都会下落。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1号智慧室,请幼儿玩物体抛向空中的游戏,看看发现了什么秘密?

  幼儿探索后再相互讲述。

  个别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任何东西扔到空中都会落下,有的'快有的慢。

  2、了解物体轻重不同,落下的速度也不相同。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2号智慧室,请幼儿在游戏的时候,同时选择2个物体,先放在手里掂一下轻重,然后再一起向上抛起,看看它们落下的时候有什么区别?

  如果玩好了还可以和同伴交换材料进行游戏。

  幼儿操作后进行交流,然后个别讲述。

  教师进行小结:轻的物体抛上去落下来慢,重的物体抛上去落下来快。

  3、尝试改变物体形状,发现物体下落的秘密。

  小朋友看,那边还有一间里放的是什么啊?

  这么多的报纸,往上扔会有什么发现呢?

  如果你把其中一张报纸改变了形状,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幼儿进行探索操作,教师进行指导,助个别能力差的幼儿完成探索活动。

  幼儿讲述后教师小结:改变报纸形状后,你会发现报纸扔得更高更远了。

  三、结束活动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制作降落伞活动,进一步感知物体向下落的特点。

物体间的间隙大班科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

  2.探索合理有序地安排不同物体的空间。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能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盘子、纸杯、乒乓球、玻璃球、小米、记录表、筛网、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实验用品,说说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有什么不同

  1.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什么呀?""谁愿意来说一说,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有什么不一样呢?"

  2.小结:乒乓球的、圆圆的,玻璃球小小的、圆圆的,而小米又细又小,当我们用手抓起小米时,小米会从我们的指缝里流下来。

  二、幼儿探索、尝试把小米、乒乓球和小玻璃球都装到一个瓶子里

  1.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把三个杯子里的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都装到一个玻璃瓶里,看谁最爱动脑筋,能把他们都装进去!"

  2.指导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注意操作规则,不要把小米撒到外面。

  三、说说我的发现

  1.师:"有的小朋友已经装完了,清你拿着记录表坐到前面来?""没有成功也不要紧,把你怎样装的记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装的?四、引导幼儿用筛网将掺在一起的玻璃球和小米分开,再进一步探索其他的装瓶方法

  五、交流、讨论实验结果提问:"这一次你成功了吗?成功的请举手!"讨论:"为什么先装乒乓球,再装玻璃球,最后装小米的方法比较容易成功呢?"

  六、观看课件,引导幼儿懂得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要学会合理安排物体的空间师:"先装乒乓球,因为乒乓球占的地方,然后放玻璃球,这样玻璃球就把的空隙给填上了,最后我们再放上小米,这样小米又把更小的缝隙也给填上了,所以最后它们都被装了进去。"

  七、拓展幼儿对物体间间隙的理解引导幼儿再次尝试:装满的瓶子里,还能再装上半杯水吗?为什么?

  八、幼儿分享交流实验的结果,进一步感知水所占的空间师:"小朋友你们都成功了吗?为什么这么满满的一瓶子玻璃球和小米,还能装上这一小杯水呢?"(因为水把更小的.缝也给填上了)

  九、结束活动幼儿整理材料,走出教室。

  活动延伸:把实验材料投放到幼儿的活动区里,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活动情况,可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不规则的物体之间的间隙,比如尝试装核桃、花生、豆子,或者石头、鹅卵石、沙子等。

  活动思:

  这次活动主要是引导孩子们探索规则的物体之间,在量都比较多的情况下,怎样把它们都装进去的方法,也就是哪种方法装的更多。在接下来,我们还要和孩子们进一步的探索不规则的物体之间的间隙,比如:核桃、花生、小米,还有石头、石子、沙子、水等物体之间的间隙,以及不同物体量的增多和减少后,还有哪些方法也是可以成功的等。

物体间的间隙大班科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知道物体下落有直线和曲线之分,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对不同物体按下落方式进行记录。

  3、探索同一物体形状不同下落情况也不同。

  活动准备:

  各种糖纸、羽毛、报纸、塑料积木、球、绳、沙包等,记录纸、笔,白纸人手两张。

  活动过程:

  一、引题。

  秋天到了,一片片树叶落下来,树叶落下来是怎么样的?(幼儿自由讲述)

  二、幼儿探索并讨论。

  1、幼儿猜想并尝试:你桌上东西落下是怎么样的?每一样东西都试一试。

  2、引导幼儿和同伴比较,发现物体下落时的异同。

  “请你找一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你们手里的东西落下来有什么不一样?”

  3、幼儿交流:

  (1)你有什么发现吗?(幼儿自由交流)

  (2)为什么有的物体落的快,有的物体落的慢?

  4、小结:所有的物体都会下落的,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5、师演示一张皱纸和一块积木,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物体下落路线是不一样的。

  三、幼儿分组探索,按照物体下落的路线进行归类记录。

  1、请幼儿分组实验,观察桌上的物体的下落方式,并商量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请你再去试一次,把你的发现记录在纸上,你这些东西按照落下的路线记在纸上。”

  2、每组派一个孩子交流各组的发现,并介绍自己的记录方法。

  “你是怎么记录的?”“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3、教师小结:不同物体下落的路线不一样,有的是直线的,有的是曲线的,直线的落地快,曲线的.落地慢。

  四、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同样的东西形状不同,落下来的情况也不同。

  1、(出示相同的两张纸)幼儿猜想:你可以用什么办法让他们落下的时候不一样?

  2、幼儿自己尝试,教师引导幼儿将纸折成不同的形状。

  3、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

  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用手帕或塑料待做降落伞,观察其与其他物体下落的不同。

物体间的间隙大班科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对弹性物品感兴趣,并能胆探索。

  2、发现弹性的特点,物体受力时,它的形状就会发生变化;不受力时,它又能回到原来的样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在探索、制作等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弹性。

  活动难点:

  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活动的发现并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

  活动准备:

  1、刺猬球、羊角球、皮筋、丝袜每人1份。

  2、乒乓球、夹子、橡皮泥、手链。

  3、石头、海绵、毛衣、弹簧、弹力球、玻璃珠、气球、记录表每组1份。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初步感知弹性请幼儿自选玩具,玩耍中初步感知弹性。

  提问: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好玩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小秘密,请小朋友选自己喜欢的东西玩一玩,可以压一压,拉一拉,去发现他貌同的秘密。

  幼儿玩操作材料,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分享:说说你玩了什么?你是怎样玩的?

  归纳:像刺猬球,羊角球,丝袜,皮筋这些物品,我们一用力,它们有的会变,有的会变长,还有的`会凹进去一些,我们不用力了,它们又都回到原来的样子,这些物品都有弹性。

  二、比较尝试,认识弹性物品和没有弹性的物品。

  教师出示夹子,乒乓球,手链,橡皮泥,让幼儿猜想哪些物品有弹性,哪些没有弹性,并注意验证认识有弹性的和没有弹性的物体。

  三、分组实验,巩固对弹性的认识。

  1、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一组东西,小朋友们看看,然后猜猜这些东西哪些有弹性,哪些没有弹性,讨论说说并记录。

  2、分组实验,填写记录卡。如果你认为这样东西有弹性,你就在“有”这个格子下打“√”,如果你认为这样东西没有弹性,你就在“没有”这个格子下打“”。

  3、展示幼儿的记录表,请幼儿自由表达操作中的发现并与预测的进行比较。

  四、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弹性物品的认识和理解

  在我们家里有哪些弹性物品呢?(沙发、席梦思、床垫子……)在我们的活动室里,幼儿园里有哪些弹性物品?(蹦蹦床、皮球、羊角球……)在你们的身上有哪些弹性物品?(松紧裤带、袜子、皮筋、皮肤……)

  五、教师总结。

物体间的间隙大班科学教案10

  活动要求:

  1、能认真观察、胆尝试,发现物体都有自然下落的现象。

  2、通过比较,感知物体的下落速度不同,并获得正确比较的方法。

  3、能清楚地记录和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羽毛、垫板、同样纸片、塑料袋、沙包、各种小型玩具、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1、探索物体有自然下落的现象。

  1)幼儿猜想:老师手上有什么?要是我松开手,它会怎么样?所有的东西都是这样吗?

  2)幼儿试验:请小朋友运用多种材料试一试,看看和刚才的猜想一样不一样。小朋友交流馈试验结果。

  2、比较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

  幼儿猜想:老师这里有沙包、羽毛、塑料袋,你们猜一猜,他们谁

  落得最快、谁最慢?

  2)商讨正确的比较方法:怎么比才公平?

  提出记录要求:用正确的方法比一比,看看什么落得快、什么比较慢、

  什么最慢,并在记录纸上做好记录。

  3)幼儿边探究边尝试记录,并交流比较自己的发现:你是怎么比的,发现什么?

  3、探索一模一样的相同物体和同一物体不同变形落下的速度一样吗?

  1)幼儿猜测:这两张一样的报纸,同时松手,它们会同时落下吗?

  2)幼儿实验探究,交流自己的发现: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

  本园教师观察思:

  适宜性行为:

  1、提供较丰富的材料,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2、尊重事实让事实说话。能试图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自我建构经

  验,而不是教师进行简单的灌输。

  3、教师能注重在活动中让幼儿获得一种科学比较的方法,这种方法对幼儿进行其它内容的学习都受用。在探索科学比较方法的时候,教师注重启发与引导,例如:提问:“怎样才能知道什么东西落的快,什么东西落得慢?”当幼儿说出同时往上扔的时候,教师没有否定,而是按照幼儿的说法演示,让幼儿发现这样比会出现物体扔得一高一低的现象,这样比不公平。最终获得正确比较的方法。

  4、能用记录图谱的形式,助幼儿记录并延续活动,有助于幼儿进一步探索,形成较完整的经验。

  不适宜性行为:

  1、问题:将塑料袋、羽毛、盖子的下落速度按顺序记录在图谱上。

  原因:虽然强调是老师的实验结果,但老师对幼儿的影响是很的,而这一结果实际又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记录无法重复验证,所以不适当。

  对策:只要标出速度最快的盖子即可,对塑料袋和羽毛不必排出顺序。

  2、问题:家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比较,但得出的结果却不同。

  原因:投放的塑料袋和羽毛之间比较的结果受许多因素的干扰,如塑料袋会粘在手上;揉在一起的塑料袋和张开的塑料袋之间又有差异……

  对策:材料投放进行调整。

物体间的间隙大班科学教案11

  一、活动题目

  物体间的空隙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操作,感知物体的内部是有间隙的;同一容器内的物体与物体间也是有间隙的。培养幼儿科学、有序、合理安排空间的思维方式。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每组一个托盘,盘内有一个空广口玻璃瓶、一碗石头(10块左右)、2/3碗小石子、l/3碗沙子、1/3碗水(矿泉水瓶也可)、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记录纸和笔、指偶小兔。

  五、活动过程

  让幼儿观察桌上摆放的实验用品:石头、小右子、沙子和水、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纸和笔。

  说一说,石头、小石子、沙子和水有什么不同。

  (1)沙子和水能流动,石头、小石子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摸起来比沙子更扎手,而且石头比小石子儿,也比小石子重。

  (2)小石子比沙子而重,水是无味的,而石头、小石子和沙子闻起来有泥巴的味道。

  (3)水是透明的,抓不住的,而石头、小石子和沙子是能用手拿起来的。

  探究的问题:你能把石头、小石子儿、沙子和水都装到一个瓶子里吗?

  试一试。幼儿用两种方法把石头、小石子儿、沙子和水装到一个瓶子里。

  (1)先装石头,再依次装小石子儿、沙子和水。

  (2)先装水,再依次装沙子、小石子和石头。

  记录实验过程。

  说一说我的发现。

  (1)先装了石头,因为石头占的地方,然后又放了些小石子,这样小石子就把一些空隙给填上了。后来又放了一些沙子,沙子又把石子间的缝隙填上了。最后倒水,水把更小的缝也给填上了。

  (2)先倒水,再装沙子、小石头和石头,没有成功。

  六、注意事项

  1.实验前教师要掌握好材料提供的量,以装满瓶口为准,课前应预先操作几遍。

  2.本实验先装石头,再装小石子、沙子和水,这样装得较多。

  3.实验前教师应讲明注意事项:拿石头时要轻拿轻放,舀沙子时应小心,以防散落一地。

  4.提示幼儿应边做实验边记录。

  5.实验前应让幼儿知道,应把物品都装进瓶子里面,堆高至瓶口以上就算失败了。

  6.为幼儿多准备几份相同的材料,以备幼儿再次探索时使用。

  5、班科学礁礁会发光的物体

物体间的间隙大班科学教案12

  设计意图:

  进入秋天,各种果实和农作物逐渐成熟,于是利用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大人们要带孩子回家团圆的机会,我们给孩子们布置了"走进田野,采集果实"的任务。节后回来,那火红的辣椒串、金橙橙的玉米棒子,还有各种各样的高粱秸、谷子穗、带荚毛豆等农作物,纷纷登上了我们班的展示台。孩子们对这个小展台情有独钟,一有空就围拢过来整理和摆弄。

  在一次装瓶时,有个孩子偶然发现在他装满的一瓶花生里,竟然还能再装上半杯小米!看着小米慢慢地从花生的空隙里穿过、漏下,孩子们都特别惊奇!追随孩子们的兴趣点,于是一个关于"物体间的间隙"的科学探索活动就在孩子们的激烈讨论和探索中展开了。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

  2.探索合理有序地安排不同物体的空间。

  活动准备:盘子、纸杯、乒乓球、玻璃球、小米、记录表、筛网、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实验用品,说说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有什么不同

  1.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什么呀?""谁愿意来说一说,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有什么不一样呢?"

  2.小结:乒乓球大大的、圆圆的,玻璃球小小的、圆圆的,而小米又细又小,当我们用手抓起小米时,小米会从我们的指缝里流下来。

  二、幼儿探索、尝试把小米、乒乓球和小玻璃球都装到一个瓶子里

  1.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把三个杯子里的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都装到一个玻璃瓶里,看谁最爱动脑筋,能把他们都装进去!"

  2.指导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注意操作规则,不要把小米撒到外面。

  三、说说我的发现

  1.师:"有的小朋友已经装完了,清你拿着记录表坐到前面来?""没有成功也不要紧,把你怎样装的记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装的?你成功了吗?"

  四、引导幼儿用筛网将掺在一起的.玻璃球和小米分开,再进一步探索其他的装瓶方法

  五、交流、讨论实验结果提问:"这一次你成功了吗?成功的请举手!"讨论:"为什么先装乒乓球,再装玻璃球,最后装小米的方法比较容易成功呢?"

  六、观看课件,引导幼儿懂得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要学会合理安排物体的空间师:"先装乒乓球,因为乒乓球占的地方大,然后放玻璃球,这样玻璃球就把大的空隙给填上了,最后我们再放上小米,这样小米又把更小的缝隙也给填上了,所以最后它们都被装了进去。"

  七、拓展幼儿对物体间间隙的理解引导幼儿再次尝试:装满的瓶子里,还能再装上半杯水吗?为什么?

  八、幼儿分享交流实验的结果,进一步感知水所占的空间师:"小朋友你们都成功了吗?为什么这么满满的一瓶子玻璃球和小米,还能装上这一小杯水呢?"(因为水把更小的缝也给填上了)

  九、结束活动幼儿整理材料,走出教室。

  活动延伸:把实验材料投放到幼儿的活动区里,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活动情况,可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不规则的物体之间的间隙,比如尝试装核桃、花生、豆子,或者石头、鹅卵石、沙子等。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主要是引导孩子们探索规则的物体之间,在量都比较多的情况下,怎样把它们都装进去的方法,也就是哪种方法装的更多。在接下来,我们还要和孩子们进一步的探索不规则的物体之间的间隙,比如:核桃、花生、小米,还有石头、石子、沙子、水等物体之间的间隙,以及不同物体量的增多和减少后,还有哪些方法也是可以成功的等。

物体间的间隙大班科学教案13

  目标:

  1.让幼儿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的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准备:

  各种糖纸、报纸、小塑料玩具、沙包。

  过程:

  1.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见过树叶落下来的样子吗?它和树枝落下来的样子有什么不一样?”

  2.让幼儿自己试验、探索。

  (1)师:“今天我们也来做一个扔东西的游戏,看看你能把这些东西扔多高,再看看它会怎么样?最后是怎样落下来的,落下来时有什么不一样?”启发幼儿观察东西无论扔多高总要掉下来,掉下来是有快有慢的。

  (2)“你扔沙包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扔塑料带的时候呢?什么样的东西可以扔的高?你发现什么东西落得快?什么东西落得慢?为什么?(重的东西落得快,轻得东西落得慢)

  (3)“你能让它们不落下来吗?(如用嘴对它吹气,向上打它,但一停止仍回掉下来。)东西不管扔多高,它都会落下来,但落下来有快有慢,轻得东西落得慢,重的东西落得快。”

  3.引导幼儿进一步探讨同样的东西形状不同落下的.情况也不同。

  师:刚才我们发现重的东西落得快,我们现在用两张一样的纸,一个揉成纸团,一个不揉,让它们比一比,看看会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纸团扔得高,落地快,没有揉的纸扔得低,落得慢。)

  4.小结:今天,我们发现扔到空中的东西都会落下来,轻的、的东西扔不高,落下来的速度也慢;重的、小的东西扔得高,落得也快。

  5.活动延伸:刚才小朋友发现一张纸扔不高,那我们有什么办法让它扔得高呢?(揉成纸团、折成飞机。)我们来做一架纸飞机,比一比看谁飞得高,飞得远。

【物体间的间隙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物体的下落10-21

下落的物体大班科学教案01-07

大班科学教案往下落的物体06-09

大班科学教案《物体怎样移动》02-17

下落的物体大班科学教案13篇10-03

下落的物体大班科学教案(13篇)10-03

下落的物体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3篇10-03

下落的物体大班科学教案(通用15篇)06-07

《物体的下落》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