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教案

时间:2024-10-17 08:43:34 炜玲 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四年级教案(通用2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教案(通用20篇)

  四年级教案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问题,围绕“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激发兴趣,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一座梦幻城堡,那里居住着许多我们喜欢的动画人物。看,他们来了!(出示动画人物图片:白雪公主 米老鼠 唐老鸭 小鹿斑比 爱丽斯等)

  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创造的吗?

  (出示图片:美国动画大师——沃尔特·迪斯尼)

  2、简介沃尔特·迪斯尼和迪斯尼乐园

  迪斯尼公司的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不但创造出了那么多个性鲜明、活泼可爱的动画人物,对于全世界热爱动画片的人来说,他还有一个巨大的贡献,那就是迪斯尼乐园。(出示迪斯尼乐园的图片。)迪斯尼乐园位于美国加州洛杉矶,是全球第一个迪斯尼乐园,面积有206公顷,是香港迪斯尼乐园的两倍,相当于30个苏州外国语学校。迪斯尼乐园备受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喜爱,这里包括探险世界、未来世界、幻想世界、开拓之城等主题乐园,可以说是每个人梦的故乡,到了迪斯尼乐园就好像来到了用梦和幻想编织的殿堂。

  3、简介格罗培斯

  然而你们知道迪斯尼乐园是谁设计的吗?(出示图片:建筑大师格罗培斯)

  ① 通过预习你对格罗培斯有了哪些了解呢?

  出示句子:

  A、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

  B、格罗培斯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

  (总结:世界建筑大师 功绩卓著 业绩辉煌)

  ② 老师补充资料

  (出示:格罗培斯: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现代主义大师和景观建筑方面的专家,他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70多处精美的杰作。)

  4、揭示课题,质疑。

  A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不是“迪斯尼乐园”,不是“动画大师——沃尔特·迪斯尼”,也不是“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而是——?(师指课题,学生齐读)

  B解释课题

  什么是路径?什么是?“路径”是什么意思?

  (路径:就是的路线。)

  C、两个享誉全球的人物,一个散发着无穷魅力的乐园,无论哪个都是夺人眼球的焦点,可作者为什么避而不谈,单单要介绍微不足道的迪斯尼乐园路的径设计呢?看到这个题目,你们头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为什么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路径?这条路径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在路径设计的过程中,格罗培斯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呢?)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读书情况。

  指名分节通读全文,正音:滨、窄、踩,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 zhuǎn);

  理解词意:漫山遍野 微不足道 启发 优雅

  辨别形近字: 功课 奔驰 焦躁 催促

  攻克 松弛 干燥 摧残

  指导书写:踩(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左右配合) 窄(上下结构,上大下小,注意竖中线)

  3、交流初步阅读后能解答的问题,也可提出新的问题。

  4、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后来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设计。)

  5、理清课文层次

  你能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果来给课文分分段吗?

  第一段(1——2)写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前往地中海海滨清理思绪。(遇到难题)

  第二段(3——4)写一位年迈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办法让格罗培斯从中受到启发。(获得启示)

  第三段(5——6)写格罗培斯设计迪斯尼乐园路径的方案和过程。(完成设计)

  第四段(7)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最终被评为世界设计。(获得)

  6、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练习朗读,挑战“朗读大王”。

  (读得最流利 读得最有感染力 读得最准确 读得最投入等)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 6 路径

  2、 教师指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路径》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后来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设计。)

  4、 迪斯尼的路径设计被评为路径可真是件了不起的事,但路径的设计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瞧,建筑大师格罗培斯正为它大伤脑筋呢!

  二、 创设场景(一),引导学生认识大师,感悟他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质。

  1、 营造现场氛围

  画面出示:法国南部地中海海滨风光

  教师配画外音:汽车在法国南部的乡间公路上奔驰,车内坐着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虽然车窗外风光旖旎,漫山遍野都是当地农民的葡萄园。但是格罗培斯却无心欣赏,他正呆呆地看着远方,愁眉不展,默默无语。(一名学生模拟格罗培斯当时的神态)

  学生钢琴伴奏,琴声舒缓悠扬。

  2、 引导学生与格罗培斯对话,进行人称转换练习,深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师画外音:这时坐在一旁的司机可实在看不下去了,忍不住问:

  学生分别扮演格罗培斯和司机进行对话:

  司机:格罗培斯先生,您有什么心思吗?为什么愁眉苦脸的?

  格罗培斯:哎!迪斯尼乐园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然而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怎样设计还没有具体方案。施工部打电报催促,让我赶快定稿。

  师问:格罗培斯说什么?你会用用第三人称“他说”的方式转述吗?

  他说迪斯尼乐园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然而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怎样设计还没有具体方案。施工部打电报催促,让他赶快定稿。

  3、引导学生认识“大师”

  师问:相对于迪斯尼乐园的设计,路径设计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太微不足道了。难道这也值得他大伤脑筋吗?是不是他没有尽力?是不是他没有这个能力?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回答)

  出示句子:

  对于迪斯尼乐园各景点的道路安排,他已经修改了50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

  格罗培斯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

  A 指名读这两个句子,思考:你从这些数字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你觉得格罗培斯是个怎样的人?(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取得过辉煌的成就,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大师。对工作认真负责,尽心尽责,追求完美,精益求精。)

  B 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读出对大师的敬佩。

  三、 创设场景(二),通过扮演顾客购买葡萄,引导学生感受给人自由,任其选择所包含的对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师配画外音:交谈中,山路忽然一转,汽车开进了一个小山谷,一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格罗培斯的注意。

  出示句子比较:

  许多园主把摘下来的葡萄提到路边,向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吆喝,但却很少有停下来的。

  一个无人看管的葡萄园前停着许多车辆,人们只要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5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

  1、 指名读两个句子。

  2、 两种卖葡萄的方式有什么不同,结果怎样?如果用一个成语来概括的话,一个是xxx 一个是xxx 。(无人问津 门可罗雀 冷冷清清/ 生意兴隆门庭若市红红火火)

  3、 同样是卖葡萄,为什么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结果呢?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买谁的葡萄,为什么?

  4、 演一演,说一说。

  (我会选择去买老太太的葡萄,因为可以选到新鲜的,的;因为可以享受亲手采摘的快乐;因为可以感受到被人尊重,被人信任的感觉……)

  四、 创设场景(三),通过司机和格罗培斯的对话,揭示路径设计中的理念:对人信任,给人尊重

  1、 出示语段,师配画外音

  看到此情此景,格罗培斯深受启发,突然来了灵感,他让司机调转车头,立即返回巴黎,马上给施工部拍了封电报: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师问:格罗培斯一连串的动作快得让司机来不及反应,为什么要撒下草种,提前开放呢?于是,他们两个人之间又有了一次对话:

  2、 学生填写对话表格(注意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

  司机()问:

  格罗培斯()说:

  3、 电报的内容按字收费,所以写得很简练。如果你是施工部的工作人员,看到格罗培斯的电报“撒下草种,提前开放”,会有怎样的想法?

  (担心、疑惑、不理解……)

  五、 创设场景(四)想象乐园中各种各样的小路,体验格罗培斯成功的喜悦

  1、 师配画外音:那么事实如何呢?

  2、 出示句子

  迪斯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道,(师插问:被踩坏了吗?没有)这些小道有宽有窄,优雅自然。(师插问:为什么会这样呢?)

  (走的人多,路就宽;走的人少,路就窄;没有人走,没有路。因为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所以小路与乐园周边的景物融为一体,和谐自然,显得雅致美观。)

  3、 迪斯尼乐园中的草地不仅没有被踩坏,还那么优雅自然,在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被专家评为路径,这就是对格罗培斯设计理念中的“对人信任,给人尊重”的褒奖。(板书:对人信任 给人尊重)

  4、 假如此时此刻你就漫步在迪斯尼乐园的小路上,请想象一下那将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学生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象)

  六、 创设场景(五)用答记者问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的含义

  师配画外音并出示:1971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设计。记者采访了各界代表一个共同的问题:你觉得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设计,实至名归(名副其实)吗?为什么?

  格罗培斯:这是按照游客走出的痕迹铺设的,尊重了大多数人的选择,方便、快捷,当然是设计。

  游客:这些路径花费了格罗培斯大量的心血,设计得漂亮,有情趣,是设计。

  专家:这些路径有宽有窄,优雅自然,确实是设计。

  七、 总结全文,揭示中心,在学生心中播下顺其自然,尊重他人的种子。

  是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一波三折,终于获得成功,被评为设计。看来,正如格罗培斯所说:“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选择顺其自然,也许是选择。”真诚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能以格罗培斯为榜样,对人信任,给人尊重,创造“”。

  四年级教案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的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有关计算工具,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电子计算器拿出来,今天我们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二、用计算器计算

  1、教学例1。

  (1)出示386+179=________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屏幕显示结果565。)

  (2)引导学生按步骤按键计算出结果,试试CE图和AC键各有什么功能?

  CE:清除功能,AC为0,也相当于清除功能。

  (3)自己用计算器试试。

  825-138=26×39=312÷8=

  (4)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什么?

  看清数,别按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教学例2。

  (1)出示:9999×1=9999

  9999×2=________

  9999×3=________

  9999×4=________

  用计算器算出上面几个算式的`结果。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说一说。

  从9999×2起,结果是一个五位数,中间是3个9,两头分别是1,8(9×2);2,7(9×3)……

  (3)你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结果吗?试一试,很有趣。

  9999×5=49995

  9999×7=69993

  9999×9=89991

  (4)9999×6和9999×8的结果又是多少呢?谁能说一说?

  9999×6=59994

  9999×8=79992

  师总结:碰到9999和9以内的自然数相乘(0,1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最高位和个位就是这个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5)第26页“做一做”。

  用计算器算出前面几道算式的结果,找出规律,再直接写出下面几个算式的结果,然后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三、巩固练习

  1、用计算器计算,练习四第1、4题。

  组织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一算,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计算的结果。

  2、练习四第3题。

  教师先介绍收据上的内容,并指导学生如何计算相应的金额。

  再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人笔算,一人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3、练习四第9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怎样才能用计算器计算时不出错。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

  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

  9999×5=49995 9999×6=59994

  9999×7=69993 9999×8=79992

  9999×9=89991

  教学反思

  计算器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大部分学生也使用过。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充分把握教材所带来的便利,巧妙整合,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相互交流,充分感受用计算器计算的便利。

  四年级教案 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2.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

  3.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1亿的意义、建立数感。

  难点: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1亿有多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我们再来看看以一些用“亿”作单位的数。(课件出示:有关1亿的小资料生1: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

  生2:要画1亿个点,如果每秒钟画1个点,一刻不停地画,大约要画3年2个多月。

  生3:正常人的心脏一年约跳4200万次,那么,跳1亿次要多久?

  100000000÷≈2.4(年)

  2.4年就是2年零5个月。因此,正常人的心脏跳1亿次大约要2年零5个月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较大的数,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信息,就有以“万”、“亿”作单位的大数。你能想象并描述一下“1万”有多大?“1亿”有多大吗?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感受一下。

  二、探究教案,经历过程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方案了解1亿有多大。首先选定你们小组需要什么东西。

  学生可能会说:

  生1:我们组想看看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

  生2:我们组想看看1亿个小朋友占多大地方。

  生3:我们组想知道1亿粒米有多少。

  生4:我们小组想知道1亿个字有多少。

  师:难道我们想知道1亿张纸的厚度就要真的拿来1亿张纸进行测量吗?真的要找来1亿个小朋友站一站吗?真的需要这样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我们可以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进行试验、测量,然后就能以此为依据进行推测,得出结果。

  师:这个办法不错,现在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你们的`实验测量吧,然后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小组活动情况:

  生:我们测量出100张纸约厚1厘米,那么1亿张纸的厚度就是100000000÷100=1000000(厘米)。

  师:1亿张纸折叠起来高约10000米,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高8800多米,因此1亿张纸叠起来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生:我们实际在1平方米的地方站一站,以舒服、自然为度,发现1平方米内站4个小朋友。这样1亿个小朋友需要占100000000÷4=25000000(平方米)。

  师:1亿个小朋友要占25000000平方米,相当于站满1000多所我们这样的乡镇小学。

  生:我们测量了1克米,数一数发现1克米约有53粒,这样1000克米就有53000粒,1亿粒米就是100000000÷53000≈1887(千克)

  师:1亿粒米大约2吨,我国有13亿人口,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1天就要节约13亿粒米,约26吨,用载重量为4吨的货车运送,要运7次!因而,我们要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积少成多、利国利民。

  师:如果以一年365天来计算,若每天读5000个字,则1年可以读完1825000个字,那么读1亿个字要100000000÷≈55(年)。这就是说,一个人每天看5000个字,要坚持55年才有可能读完1亿个字。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今天,我们通过一些活动初步感知了1亿有多大。把我们这节课知道的结果回去讲给家人听。简单地说,1亿是个很大的数字,如果用乘法来算,一个很小的数字乘1亿,都会变成一个大数目;如果用除法来算,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我国的铁路运输密度居世界第一,但人均铁路长度却是世界上最短的,还不够一根烟长。最后,我们可以在网上寻找一些有关“亿”的数字。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这节课,我从广度(1亿个小朋友站多大面积)、深度(1亿张纸叠起来有多高、1亿个字有多少)、多维度(1亿粒米的装载)设计了四个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对象都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事物,但即便如此,学生们还是对1亿张纸叠起来大约有10000米高、1亿个小朋友可站25平方千米的面积、1亿粒米大约重2吨等概念难以获得实在的表象。

  2.我课前从多种渠道收集了大量的相关信息,以帮助学生建立生活周围的实体模型,让学生获悉:1亿张纸比珠穆朗玛峰还高,1亿个小朋友可站很大面积,1亿粒米要用多辆大车来运载,1亿个字要用毕生的时间来读。这样,就使概念由抽象到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年级教案 4

  教学要求:

  1、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讲的话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许许多多科学家工作起来,都常常废寝忘食,达到忘我的境界,我们今天要了解的法国著名的雕塑家是怎样全神贯注地投入创作的? 板书:全神贯注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谈谈读后的收获

  2.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收集各组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归类,组织学生交流。

  3.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

  (1)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动作、语言、神态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

  (2)最后一自然段茨威格的话怎样理解?

  三、全班交流

  小组长提出本组未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其中部分问题。

  四、学生自学,小组、全班交流

  自读提示:课文中那些内容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

  先自读课文,画出有关词句,然后小组讨论,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五、读议结合,理解语句。

  1.读议有关描写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句子。

  (1)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觜里叽里咕噜的,好象跟谁说悄悄话。(这说明罗丹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忽然,他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说明罗丹想出了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如果改成“眼睛闪着光,似乎在跟谁争吵”那一句好,为什么?

  (3)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说明罗丹工作紧张忙碌)

  (4)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好象已经消失了。(说明罗丹完全进入了艺术创作的境界,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

  2.读读议议罗丹修改完女像发生了什么事?

  (1)让两个学生分别读第3、4自然段中表现罗丹和茨威格行动、语言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讨论下面句子的意思:

  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呦!你看我,简直把你忘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猛然想起”是讲罗丹刚刚从如醉如痴的创作情境中解脱出来。“对不起,请不要见怪”说明他对挚友的一片真情。从把朋友无意关在工作室这件事,进一步说明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

  3.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你怎样理解茨威格的话。(结合实际)

  六、总结全文

  七、布置作业:

  1.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2.收集名人忘我工作故事.

  板书设计

  26* 全神贯注 罗 丹

  叽里咕噜 把你忘了 (语言)

  一会儿……一会儿……

  踩 (动作)

  不停地挥动

  眼睛闪光 世界消失 (神态)

  教后记: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讲的话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

  四年级教案 5

  【学习目标】

  1.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学习重难点】

  重点:正确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难点:探索计算规律。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要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了解自然,激活思维,揭示规律,已逐渐成为现代人的一项重要的数学素养。计算器,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计算工具,已经见诸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走进了孩子们的视野和世界。但是,恐怕并未有多少学生有意去关注过、认真去研究过计算器里,到底蕴藏着的是怎样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

  学法指导

  通过引导整理材料,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使用方法,同小

  组合作实际操作计算器。

  自主学习

  1.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2.用计算器计算。

  (1)386+179=

  我是按照这样的步骤计算:先输入数字键(),再输入运算符号键(),又输入数字键(),最后输入()就显示出了结果()。

  (2)26×39= 312÷8=

  (3)36+228-179= 26×39-349=

  【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交流会报例1的计算方

  法。

  2.“做一做”。

  合作完成,口头出示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四人一组,轮流出题,比赛看谁先算

  出来。

  3.发现规律。

  (1)用计算器独立计算。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2)观察,小组交流找出答案中个数位上的数字排列规律,小组代表发言。

  (3)不用计算器,遵循规律写答案。

  9999×5= 9999×7= 9999×9=

  (5)运用计算器检验答案。

  4.“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学习反思】

  这节课我学会了使用__________________,懂得的计算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测评】

  1.判断。

  (1)47560≈47万();

  (2)2036000000≈20亿()

  (3)990000000≈10亿()

  2.用计算器计算:

  94×86÷47(394+5477)÷57 8450÷25-249

  四年级教案 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空白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十份的正方形和平均分成了一百份的正方形纸各一张。

  教学方法:

  引导操作、观察分析、推理归纳。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三年级的时候我们认识了小数,同学们都记得吧?小数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随处可见,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的小数。(课件出示)

  师:像这样的小数,还有很多,观察可以分类吗?

  小数点后面有一个数字叫一位小数,小数点后面有两个数字叫两位小数,小数点后面有三个数字叫三位小数。

  同学们,你们说了这么多,老师说几个,你们愿意吗?

  师:板书:0.1 0.01 0.001

  这里的0.1、0.01、0.001表示什么意思,他们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引出课题《小数的意义》

  二、探究意义

  (一)教学0.1

  1.如果我们用一张正方形表示1的话,请你估计一下,0.1该有多大,用手比划一下。请将你心目中的0.1在这张纸上用颜色涂出来。(电脑演示正方形纸、1)

  2.(展示、汇报)说说你是怎么表示出0.1的。小结:要想准确地表示出0.1,我们应该先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十份,再涂出其中的一份,就是0.1。还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

  3.取出一张平均分成了十份的正方形,准确地表示出0.1。

  4.请涂出其中的3份,涂色部分用小数怎样表示?用分数表示是( ),0.3里面有多少个0.1,空白部分呢?(用小数表示,用分数表示)

  5.投影:阴影部分用小数怎样表示?有多少个0.1,空白部分呢?

  观察得出:一位小数就表示十分之几(板书)

  6.想一想,1里面有( )个0.1。

  (二)教学0.01

  1.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得到0.1的?

  2.你能在纸上表示出0.01吗?请你在格字图上表示出来(生取出平均分成一百份的正方形纸片)。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空白的部分呢?(电脑演示过程)

  3.请看老师这张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小数?

  4.看到0.23,你还想到了什么小数。

  5.请你在方格纸上创造一个新的`小数,再同桌间说一说这个小数表示什么意思,看到这个小数,你又想到了那个小数?

  6.观察得出:两位小数就表示百分之几(板书)

  (三)教学0.001

  通过0.1,0.01的教学,推理得出0.001的意义。

  请你观察前两组的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一位小数、十分之几,两位小数、百分之几,得出:三位小数、千分之几等等)。

  三、提炼小数意义

  1.小结:像这些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小数。

  2.师:其中的一份,如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我们把它叫做计数单位,也可以写作0.1、0.01、0.001等等。如0.3的计数单位是0.1,它有3个0.1.0.25的计数单位有( ),它有( )个0.01。

  3、电脑出示练习题。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四年级教案 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2.前后四个同学按段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3.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1.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

  3.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5.学习第三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吗?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宋体>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2.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

  “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

  3.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四、深入体验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五、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四年级教案 8

  学情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任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38、39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四则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对于整数的知识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对于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会引起整数大小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小数的性质却与整数不一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因此,整数的这部分知识,会对小数性质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难点:小数基本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法与学法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小数的意义)那么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吧!

  2、《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没有,那么你们知道《西游记》中都有那些人物(学生自由回答)。

  课件展示:有一天,他们口渴了,唐僧要把三根甘蔗分给三个徒弟吃,事先他把甘蔗分别装进三个袋子里,上面标注着长度:0.l米、0.10米、0.100米,馋嘴的八戒抢先一步说:“我的肚子大,我吃长的。”说着拿回了标有“0.100米”的袋子。沙和尚好不服气,上前对师傅说:“八戒好吃懒做,长的应该让给大师兄悟空吃。”悟空笑了笑说:“两位师弟别吵了,无论哪个袋子都一样呀!”唐僧听了悟空的话微笑着点了点头。

  师:你知道唐僧听了悟空的话为什么会微笑着点了点头?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达到知识的迁移。

  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

  1.出示例1:

  ⑴师:同学们,这把尺子多长呢?(10厘米)你们还能不能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来表达出它的长度呢?老师点名提问个别学生来回答。

  学:1分米、100毫米。

  ⑵师;请同学们运用所学有关“小数的意义”的知识,把它们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个别不会的学生。

  ⑶教师指名个别学生回答,并对个别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生1: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生2:0.10米是10/100米,就是10厘米

  生3:0.100米就是100/1000米,就是100毫米

  师: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下,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如何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板书: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0. l米=0.10米=0.100米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从“0.l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⑷观察比较:教师指着“0.l米=0.10米=0.100米”这个等式,标出思考箭头先让学生从左往右观察、比较,你们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再标出思考箭头,让学生从右往左观察,又发现什么规律,补充板书:小数的`末尾去掉“0”。

  教师强调:我们如果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

  师质疑: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举例证明得出结论。

  (师强调出小数与整数的区别)

  设计意图: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2、教学例2

  (1)多媒体出示38页例2:比较0.30与0.3的大小

  师:任写一个数,在它的末尾添上一个‘0’或者两个‘0’,用自己的方法验证他们的关系是否相等。

  (2)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证明了我们的发现,想不想知道老师是如何验证的?

  ①老师将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份和100份,把其中的30份写成小数就是0,30,另一个正方形取其中的3份就是0.3,将两个正方形移动,重合比较,会是什么结果?

  ②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再睁开眼睛观察屏幕,和你想象的一样吗?可以写一个怎样的等式?

  汇报结论:0.3=0.30

  (3)师质疑: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放手让学生探索、验证,适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课堂检测

  1、运用小数的性质时应注意什么?

  0.70(去掉末尾的0,大小会变化吗),2.07(去掉中间的0会怎样),0,7(末尾加个0会怎样)?

  提示:根据小数的性质,只有小数末尾的“0”去掉之后,才不会改变数的大小。小数中间的“0”和整数部分的“0”不能去掉,因为那样小数其他数位上的数就发生了变化。

  2、判断

  (1)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意义也不变。 ( )

  (2) 0.508去掉小数部分的0,这个小数的大小不发生变化。 ( )

  (3)因为2和2.0相等,所以它们都是整数。 ( )

  (4) 0.8与0.80大小一样,计数单位也一样。 ( )

  3、下面哪些小数中的“0”去掉后,小数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7.03、4.90、8.10、0.02、3.70

  4、按要求说出一个数。

  ①所有“0”都不能去掉。

  ②所有“0”都能去掉。

  ③既有能去掉的“0”,又有不能去掉的“0”。

  5、谁能只动两笔就可以在5、50、 500之间画上等号?

  5=50=500

  四、本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

  课本41页练习十:1、2、3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0.1米=0.10米=0.100米

  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四年级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二、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四、教学准备:

  世界地图,地球仪,教学课件

  五、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同学们,我们地球分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2.分学习小组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

  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才得出来的。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交流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2.学生可以继续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

  四年级教案 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难点:

  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

  卡片、磁带、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学习生字新词。

  3、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做数学题。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可以训练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

  1.板书课题。

  2.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

  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②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③给课文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①生字卡片正音。

  “案”是前鼻音,无声母,不读ngan;

  “魅”读mei,不读mo;

  “循”前鼻音,第二声,不读sun。

  ②交流词语意思。

  ③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评读。

  3.再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4.讨论交流。

  ①分段说说段落大意。

  ②分段指名读。

  三、指导写字。

  1.提示注意点

  “魅”字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笔画较多,不能丢里面的部分。

  “循、矩”左窄右宽。

  “案”上下所占比例基本一样。

  2.学生描红。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多音字组词。

  Xian hao qie

  鲜好切

  Xian hao qie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一段。

  1.名读第1、2自然段

  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交流体会:邻居家的小男孩活泼天真的特点。

  师板书:显示新本领

  分角色读两人的对话。

  2.过渡:事情就是这样平静地开始,可接下来就有了新的发现让人惊奇了。

  3.自读第3、4自然段,画出文中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及由此产生图案的有关句子。

  实物演示,讨论交流。(结合理解“横切面”、“清晰”等词语)

  “我”想到了什么?板书:横切苹果

  指导读好感叹句,体会作者惊奇的心情。

  4.小结:谁能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5.指导朗读:小男孩第一次和第二次说的话要读出充满自信的语气;

  第三次说的话,要读出自豪的语气;

  “我”说的话要读出平缓的语气。

  最后一句感叹句要读出惊奇的语气。

  6.齐读第一段。

  三、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

  2.用上文的词语说说第一句里的“这样切苹果”是指怎样的切法。

  两次用“也许是出于”表示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不确定的猜测语气。

  3.指名读下面三句话。

  理解三层意思

  ①第一层意思是什么“鲜为人知的图案”指的是什么?

  ②从哪里看出它“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说说第二层意思。

  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层的含义?

  4.小结: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5.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讨论交流:你从小男孩横切苹果后所带来的有趣发现中受到什么启发?

  你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

  五、作业。

  1.造句。

  ①魅力——

  ②清晰——

  2.人们切苹果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而课文中的小男孩却是(),而且苹果里有()的“五角星”,这种()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什么叫创造力,从小处说就是()。

  板书设计:

  显示新本领

  苹果里的“五角星”

  横切苹果 创造力

  深有感触

  四年级教案 11

  教材分析:

  “染纸”起源于民间印染,就是用吸水性强的纸,如宣纸、毛边纸等,进行折叠。并通过染色的方法形成美丽的图案纹样。它技法、工具简单,操作方便,纹样千变万化,可产生意想不到的惊喜。于儿童好奇,喜欢变化的心理相适应,因此很容易受到学生的喜爱。“折”与“染”决定了染纸的效果。在学生展开思维想象时,折叠纸的各种方法及色彩的搭配十分重要。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2、掌握折染纸的原理及方法

  3、体验美的不同形式,欣赏不同的艺术风格,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折染纸的方法,并能按自己喜欢的风格进行表现

  教学难点:

  染时应染透,并能注意色块的布局搭配以及理解单色染纸的.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做个小游戏——小水滴赛跑。我手上拿着两张纸,普通白纸和宣纸,请两位同学做小助手,在两张纸上分别滴上彩色墨水,比比哪张纸上的墨水跑得快?(白纸)为什么?

  小结:宣纸的吸水性比较强。

  宣纸适合用来画国画,今天老师还用它画了一张特殊的画(展示染纸作品),你们知道我是怎么画出来的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染纸。板书

  (介绍染纸有关知识)课件2

  介绍用具课件3

  (二)、掌握染纸的过程和方法

  1、组织学生欣赏感知,并发表自己对染纸的印象和看法。

  (1)欣赏染纸作品(课件4展示美丽的染纸)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很多的染纸作品,想看看吗?

  (2)师:欣赏了这么多的染纸作品,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这些染纸作品实在是太漂亮了!)

  (生:染纸作品的图案非常的丰富、漂亮。)……

  师: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生:这么漂亮的染纸,我们能学会吗?)

  (生:染纸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

  2、了解染纸的过程

  (1)猜测染纸过程

  师:如此精美的染纸作品,究竟是怎么制作而成的呢?谁愿意来猜一猜?可以同桌讨论一下。

  师:注意它的名称——“染纸”,首先可以推测它应该是“染”出来的。再结合欣赏到的图片,观察这些图案有没有规律?这些规律让你想到什么?有没有捷径很快形成这么有规律的图案?(回忆学习剪纸方法时学过的对折)。

  (生:要先折起来再染)

  (2)师生共同操作,验证猜测

  师:到底是不是先折起来再进行染色呢?让我们大家做个小实验验证一下吧!

  过程一:教师请学生跟自己一样,将纸横竖对折四次,不要打开。

  过程二:请学生将折好的纸随便哪一个角浸入彩色墨水中,并观察有何现象发生?(墨水迅速沿纸角往上跑)

  过程三:小心将纸打开,观察是否染出了 有规律的图案(在纸上是出现了有规律的小点图案)

  总结染纸的方法:通过实验的验证,我们得出的染纸方法是先折后染!

  教师出示板书:折、染。!

  3、学习染纸的折纸方法

  我们手工课上经常用到折纸,学会很多折纸方法。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折纸的方法吧(课件5展示染纸的折法示意图)刚才我们将纸反复对折的方法,我们叫它“田字折”,还有米字折、辐射折、折扇折……还有很多折纸的方法(课件6)我们来看看老师们是怎么折的 插视频课件

  不同的折纸方法会得到不同的染纸效果。

  4、学习染纸的方法(课件7展示)

  (1)、浸染法

  通过浸的方法给纸染上了颜色,这种方法叫做——浸染法

  (2)、滴染法

  教师示范作滴染法:将彩色墨水直接滴在折好的纸上,为了将颜色尽快的染进去我们将纸进行挤和捏。

  ⑶、点染法

  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哪些给纸染色的方法?课件8

  我们来看看染好的作品课件9

  (三)、学生尝试练习染色

  1、复习染纸的制作过程(插视频课件)

  2、制作要点:折法丰富多变 课件10

  色彩搭配要鲜明

  色块大小对比、适当留白 染色要透

  你们想不想动手试一试呢课件11

  3、请同学们用单色或彩色,尝试不同的折法和染法做染纸练习 看谁染得又快又好

  (音乐欣赏)

  (四)、作品展示

  请同学将作品贴在展览板上,老师做染纸店老板,学生买染纸,在喜欢的染纸下贴上五角星。

  讨论:你为什么喜欢,说说好在哪儿。

  (五)、拓展(课件12

  那么那么知道这些漂亮的染纸作品可以用来干什么?请看

  1. 染纸可做成染纸书签(课件13

  2、欣赏染纸服饰、窗花、等设计(课件14 15 16)

  3、小组讨论:你准备用染纸来进行什么样的设计,各组交流,看看谁的设计最有创意的。

  (六)小结 课件17

  同学们,普通的材料凭借我们的想象和灵巧的手变了如此美丽的作品,美就在我们手中,相信同学们定能染出更多更美的作品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的。

  板书: 染纸

  制作过程: 折 田字折 米字折 等

  四年级教案 1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评赏,教师的点拨,了解火烧云色彩的绚丽和形状的变化多端。激发学生爱美、爱自然的感情。

  2.学习作者观察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1.评点中了解火烧云的特点。

  2.了解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整体入手,捕捉重点。

  1.回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那绚丽的霞光把地面照射成了一个多彩奇妙的世界,而天空的火烧云又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神奇、美丽呢?(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颜色、形状)

  2.指名学生读书,师生评点

  评:读的流利、正确,洋溢着喜悦之情。

  语言活泼,充满了对火烧云的喜爱。

  3.过渡

  二、师生互动,精读精评。

  1.自由朗读第二段,想想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各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2.讨论,交流:

  生评:颜色多:红通通、金灿灿……

  师点:屏显相关文字、颜色。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

  生评:颜色多: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

  师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出天空可能有的其他颜色。

  生评:颜色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师点:引导学生体会两个句子的不同含义。

  (屏显以下文字:)

  (1)、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2)、有时红通通的,有时金灿灿的,有时半紫半黄,有时半灰半百合色。

  生评:形状多:马、狗、狮子

  生评:形状变化快:一会儿、眨眼间、跑着跑着……

  师点:其实火烧云就像一幅幅抽象画,只要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天空中就什么都有。看,天空里又飘来一朵云。(屏显动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展开想象,说出云朵的变化。

  3.小结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又多又快,同学们可以用哪两个词来概括?

  引导学生说出:五光十色、瞬息万变

  三、总结学法,赏读课文。

  1.火烧云实在是太奇妙了,可还没等人们欣赏够,它就下去了。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余兴未尽)

  2.是啊,美好事物的存在总是那么短暂,但作家却能将这瞬间的美丽化作永恒,想想作家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来?

  引导学生概括出写作方法:仔细观察,发挥想象,注意积累

  3.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火烧云的神奇与美丽,选择你最喜爱的一段,用最饱满的感情读一读。

  4.齐读。(屏显动画,音乐伴奏)

  四、迁移运用,内化情感。

  1.同学们,学完《火烧云》,你最想干什么?(看火烧云)老师这里有一段火烧云的录像,我们一起来欣赏。(屏显动画)

  2.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多变的云》,可以运用学过的词句,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要求说真话,吐真情。

  火烧云教学反思

  《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本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运用多媒体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我先播放一段自己收集的关于火烧云的视频和优美图片资料,让学生形象的感受到了火烧云的美丽壮观,激起学生学习新的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 初读课文,明确学习目标。

  先让学生自学课文导读,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让学生认真读课文,随着课文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重点朗读。

  (三)、合作探究,读中感悟。

  我让学生边读边想,并感情朗读自己喜爱的文段,捕捉关键词句,读出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例如,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部分时,引导学生从“红通通、金灿灿……”等七个表示颜色的词,以及“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这一特点;从句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中的四个“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这一特点。另外,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还不断地渗透引导学生质疑、对比,并积累品析好词佳句,并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从而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

  在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中,我觉得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几点,值得我以后在教学上要注意的。

  第一,重点段落读的时间还不够。本课重点是形状的变化,但是学生对云的形状变化是怎样的还不够。主要是让学生自由读的时间不够,导致学生掌握不够好。

  第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年级教案 13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理解和朗读重点词句,了解作者是抓住猫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2、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探究,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大家都知道作家老舍吧?他的作品言语朴实,语句优美,常常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篇他写的文章。

  2、揭示题目:猫

  3、学生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1、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

  ①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猫的?

  ②给课文分段。

  2、指名读,交流。

  ①课文从“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两个方面写猫的。(板书)

  ②分段:第一段:1—3节,第二段:第4节

  概括第一段段意。

  1、分节朗读,划出表述这一段内容的句子。(第一句)

  师:这句话是这一段中的'总起句。

  2、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古怪”是什么意思?(板书:古怪)

  读出句子语气。

  3、这一段抓住猫的什么特点来描写它的古怪呢?自由读第一段。

  交流后出示板书:

  老实、贪玩、尽职

  胆小、勇猛

  4、运用中心句归纳段意。

  (1)温习学过的中心句归纳段意法。

  (2)说说段意: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5、朗读第一段。

  三、落实训练目标

  1、读文章第二段,思考句子间是什么关系?(总分总)

  2、用“中心句归纳法”概括段意: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板书:淘气)

  3、齐读第二段

  四、总结并朗读全文

  1、什么样的段落可以使用“中心句法”归纳段意?怎样使用“中心句法”归纳段意?

  (有总起句、中心句、总结句的段落可以使用“中心句法”归纳段意,先找到中心句,然后进行整理归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默写词语。

  四年级教案 14

  教学目标:

  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有关白鹅的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白鹅吗?想说些什么吗?(播放有关鹅各种神态及活动的录像,展示课文中的白鹅图。)

  2.简介作者丰子恺。

  二、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卡片,读生字、新词。

  强调读准“颈、吭、倘、供”的字音和“看守、净角、譬如、窥伺、侍候、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倘若、供养不周”等词语,特别注意翘舌音、多音字的读音。

  2.知道什么是“净角”吗?(播放“净角”脸谱图像) “角”是多音字,在“角色”中读“jue”,而不是“jiao”。自己读两遍。

  (点评:字词是构建语文大厦的基石。四年级的阅读课,识字教学也不能放松。)

  3.自由大声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说说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在读通、读熟的基础上感知文本中的白鹅形象。)

  4.小结,肯定同学们能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白鹅某方面的特点。

  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课文是怎么写的?自己读第一、二自然段,你认为哪些句子很重要,和全篇课文有联系的?用横线画下来。(自学)说说你画了哪些句子,为什么?

  2.学生谈体会,老师小结:整篇课文都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来写。第二自然段也很重要,它不仅连接第一段的内容,还告诉我们后面几个自然段分别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几方面写出了鹅高傲的特点。

  相机板书:好一个高傲的白鹅叫声步态吃相

  (点评:以“怎么写”为着眼点,引导从课文的中心句、过渡段总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表达顺序。)

  3.齐读第一、二自然段,加深体会课文中心句及过渡段的作用。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文是怎样把白鹅叫声的特点写具体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一个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从这个词,你能想象白鹅在干什么,好像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在词语旁写一写,或者用图画来表示。

  (点评:“厉声大叫”“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等词语十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白鹅叫声的特点。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词语,动手批注或画画,调动形象思维参与解读文本,从形态、声音理解和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既培养了学习方法和习惯,又丰富了语言积累。)

  2.通过多种形式读,带着想象读出内心感受。

  3.认真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说说白鹅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再次交流:从“养鹅等于养狗”看出作者认为鹅很忠诚,能看守门户;从“雪白的大鸟”可以看出鹅十分可爱;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等词句看出鹅对陌生人敢厉声呵斥,非常勇敢、非常尽职。

  相机板书:尽职勇敢可爱。

  4.指导读书方法: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敢。

  (点评:通过引读有关句子,组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及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认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阅读。)

  5.带着感情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品味作者对白鹅的赞美之情。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感悟作者认真观察的态度和写作方法。

  7.齐读本段的词语: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白鹅步态的特点?

  (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中,体会作者通过鸭和鹅比较的方法突出鹅的步态特点。)

  2.同学们能从课文写鹅和鸭的词语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演一演?下面的同学注意看,要用课文里的词语评评他们演得像不像。

  (点评:改变学习方式,变静止的学习为动态的表演,富有创意:一是了解对词语把握的情况;二是进一步感悟观察细致的态度和用词准确,运用对比、拟人来突出特点的表达方法;三是在多种感官及师生合作参与的学习中获得愉悦的体验,提高效率。)

  3.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自由朗读,抒发喜爱之情。

  4.小结后齐读第四自然段,加深体会。

  5.积累词语──“步调急速、局促不安、大模大样、从容不迫”。

  六、积累运用,读写结合。

  1.课文用准确的词语和生动的事例写出了鹅的高傲。你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只高傲的白鹅,向别人介绍自己吗?

  出示“快乐写话卡”:

  我是一只_______的白鹅。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该练习题很灵活,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练习,既可以灵活运用本课的词语,进行语言重组,又可以拓展思维,有创意地表达。)

  2.练笔,展示,评议。

  (点评:阅读教学应该引领学生经历“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的语言学习过程。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要用好这个资源,创设由内化──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年级教案 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四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地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4.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用乐观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做个开朗乐观、热爱生活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走近明明,知道她是一个漂亮、聪明和富有爱心的小女孩,感悟三个“番茄太阳”的含义。

  预习作业:

  1.将课文分成三段,归纳段意,并能说出分段的理由。

  2.课题上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3.课文种几次提到“番茄太阳”,它们各有怎样的意思?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激疑导入

  1.出示课题:番茄太阳。

  这篇文章的题目很有意思,能引起读者的强烈的好奇心。见了课题,你想问什么?

  2.学生自由提问。

  3.大家读了课题,一定会惊讶,大家见过番茄,也见过太阳,但番茄太阳是什么样子呢?这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怎么会联系在一起呢?课文为什么要用“番茄太阳”做题目呢?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大家一定会明白。

  二、初读课文,理清线索

  1.检查预习情况

  (1)交流对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重点正音:亲戚(第一声);字形:盲(理解:无目就是盲人)、蔬与疏、慌区别;献

  (2)抽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带些感情。

  (3)再读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按时间顺序理清线索)

  (1.生活的艰难,让“我”的心情很灰暗,但是每当我看到菜场上一位爱笑的盲童的被父亲拉着手,通过触摸认识各种蔬菜的情景,“我”便感到温暖起来。

  2.明明问“我”太阳是怎样的,爸爸告诉她太阳像番茄一样,明明称太阳为番茄太阳。

  3.明明要去做角膜移植,临别时她说要把她的脚给“我”,“我”被她善良的心感动了。)

  2.练习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合作探究,初步理解“番茄太阳”

  1.番茄,太阳这是一个怎样的奇妙组合呢?自由朗读课文,找找“番茄太阳”这个奇妙的组合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哪里?找出句子,用线画出。

  2.组织交流。

  (1)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句子。

  ①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

  ②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③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2)自读出示的三句话,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三个“番茄太阳”的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第一句话中的“番茄太阳”指明明心中的太阳,第二句话指明明的笑脸。第三句话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3.过渡:第三句话中的“番茄太阳”似乎不明白,下节课,让我们走近明明与作者,看看这一直挂在我心中的“番茄太阳”到底是什么?

  四、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 课文中三次出现过“番茄太阳”,前两次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二、精读感悟。

  1.上堂课,我们对第三句话中的“番茄太阳”似乎不明白,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明明与作者,看看这一直挂在我心中的“番茄太阳”到底是什么?

  2.让我们先去了解一下明明吧!相信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文中的主人公明明一定给你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说说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词句,感受到她的这些特点的。

  3.学生自读,做批注。

  4.学生交流

  (1)虽然失明,却是个漂亮的女孩。

  出示: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笑起来像个天使。

  (2)活泼开朗:尽管小女孩的命运坎坷,生下来就没有看到过色彩斑斓的世界,但是她从不哀怨,依然那么爱笑。

  出示:每次从菜场经过都能……特别爱笑。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太阳。明明咯咯的笑声……追着人走。看着她的笑脸……“番茄太阳”。那个正午我坐……天使般的笑脸。

  重点理解并体会这句比喻句的好处: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明明爱笑,笑声特别感人。)

  读好每一句话,感悟明明乐观开朗,向往光明的生活态度。

  (3)机灵聪明1.能通过触摸认识许多蔬菜;2.通过拐杖的声音认识了我;3.喜欢提各种问题。

  出示:有一次,……走路的吗?明明好奇地问…… 她问我许多奇怪的问题

  读好每一句话 ,感悟明明热爱生活的态度。

  (4)善良,有爱心的孩子:虽然她自己是个盲童,但是她还愿意帮助“我”,愿意把她的脚给我。

  出示:我弯下腰……给你,好不好?

  读好这句话,感悟明明的关爱他人。

  5.就是这样一位可爱的盲童,深深地影响着“我”,使“我”的心境发生了变化。再细读课文,看看作者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灰暗——自己是个残疾人,生活很困难。

  温暖——尽管盲童一家生活并不富裕,而且家中还有一位残疾的孩童,但是他们并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情景,让我感动温暖。

  心疼——小女孩那么漂亮,那么可爱,可是命运对她却是那么不公,双眼什么也看不见,所以作者觉得心疼。

  快乐——明明的开朗,对生活的乐观感染着我,让我也变得快乐起来。

  重点体会这句比喻句的好处:明明像小屋里的光线,带给了我许多快乐。(原先我的心房是灰暗无比的,是明明的笑声给我带来了快乐,使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喜欢——明明的聪明、明明的可爱,让我喜爱上了她。

  感动——明明的善良深深打动了我,虽然她并不知道把腿给别人意味着什么,但她是诚心诚意的,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她将好心人的关爱毫不做作地传给了我,让我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暖,让我觉得红红的“番茄太阳”挂在了我的心中。

  _重点感悟细节描写:她的小嘴呼出的温热气息拂过我的面颊,我的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

  6.小练笔:读到这儿,你知道作者的心声吗?请你帮她尽情地倾吐吧!

  补写:她的小嘴呼出的温热气息拂过我的面颊,我的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

  7.文章学到这儿,你觉得第三个“番茄太阳”是什么?

  (是明明真诚的爱心,美好的心灵。)

  这颗爱心中包含着什么?(热爱生活,关爱他人)

  8.相机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明明虽然离开了我,但是她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她那美好的心灵,就像灿烂的太阳一样,温暖着我的心。

  9.通读全文,说说课文为什么要以“番茄太阳”为题?

  三、作业

  读一读《飞吧,断翅的小鸟》,互相谈谈感受。

  板书设计:

  明明 心境 番茄太阳

  开朗 灰暗 红红的太阳

  美丽 温暖 姑娘的笑脸

  聪明 心疼 美好的心灵

  善良 喜欢 感动

  四年级教案 16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超级链接的含义。

  2、会设置演示文稿内部的超级链接。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演示文稿范例。

  2、上次制作的演示文稿“动物的家”。

  教学重点:

  学会在幻灯片中设置超级链接。

  教学难点:

  理解超级链接的含义

  教学建议:

  1、这节课的基本任务是制作一张像菜单一样的幻灯片,想看什么只要在“菜单”里选择就可以了,最根本的知识点则是超级链接,由于超级链接的概念非常的抽象,因此用菜单来比喻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

  引入:

  同学们,你们点过菜吗?想吃什么就点什么,一会儿想吃的菜就端上来了。你信不信在电脑上也可以“点菜”,当然这“菜”你只能看不能吃。(开始演示范例)

  在这一张幻灯片里,有四种动物,想看什么就点什么,它马上会出现在你眼前。想知道这是怎么的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请同学们先打开上次保存的演示方向——“动物的家”。

  2、制作超级链接之前,首先要制作一张类似于菜谱的.幻灯片,在上面列出了被链接的幻灯片名称。幻灯片的名称可以以文本的方式出现,也可以以艺术字或图片的形式出现,然后就可以在名称和实际的幻灯片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超级链接了。

  在演示文稿中,一个对象可以链接到同一演示文稿中的其他幻灯片,也可以链接到其他文件,还可以链接到一个网站,这节课是要在一个对象和同一演示文稿中的其他幻灯片之间建立链接。

  首先选中需要设置超级链接的对象,然后选择“幻灯片切换”中的“动作设置”,或者右键单击对象后从快捷菜单中选择“动作设置”,选择“超级链接到”“幻灯片”,从幻灯片标题列表选择目标幻灯片就可以了。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尽可能放慢节奏。

  3、最后可以让每个学生演示一下自己做的演示文稿,以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四年级教案 17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认识五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3、感悟“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一句打动人心的原因。

  4、联系生活,根据一定的目的尝试写一句打动人心的话。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人在原来的那句话前加上几个字就能让它产生魅力的原因,感悟语言的魅力所在。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书“魅力”,指名读。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魅力”这个词,“魅力”是什么意思?这节课我们学习“语言的魅力”(板书“语言的魅力”),课文是要告诉我们什么有魅力?

  二、初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由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在你认为难懂的词句上做上记号。

  2、检查认读生字情况,对容易出错的地方终点强调。

  读准下面的词:

  魅力、衣衫褴褛、佝偻、寒酸、欣慰、陶醉、莺歌燕舞、辛酸、漆黑、绅士

  注意下面字的写法:

  牌:左边的上半部分是“白”字里面有一撇;

  讨:注意与“付”区别。、;

  币:不要多了一横。

  “钱”与“残”区别。

  你觉得还有哪些字值得你注意,把刚才提到的几个字和你觉得不太好写的字写两遍,课后在自己的生字表上描红。

  3、交流汇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把你读后的问题说一说,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预设:

  (1)诗人为什么加上“春天到了”?

  (2)为什么加了几个字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3)语言为什么会有这么的的魅力?

  师依据学生质疑归纳核心问题:为什么诗人在木牌上加几个字就产生这么大的魅力?

  三、比较阅读,自主感悟

  1、自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到了什么?

  2、交流:

  ①老人很可怜:

  你抓住了哪些词句读到老人很可怜?这是对老人什么的描写?

  (衣衫褴褛、佝偻、头发花白、表情木然、双目失明。)

  盲老人站在木牌旁,期待着路人的帮助,路人却无动于衷,读一读这一段,边读边思考: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指名读,你的感受是什么?

  ②诗人很善良、很有爱心

  说说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体会?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体会老人的不幸和读人的善良。

  4、学习第二段

  (1)诗人添上这几个字后,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先自学,然后小组讨论,师重点指导。

  (2)诗人前后的变化,对比着读。诗人添上这几个字以后,人们一改原来的无动于衷,纷纷解囊相助。

  齐读人们看了木牌以后的反应。(抓住“大都、无论——都”等词语来体会这诗人加上的几个字的魅力。)

  绅士、贵妇、少男少女:掏;寒酸的小职员:摸。这里为什么用上了两个不同的动词?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相机理解:寒酸、华丽。)

  诗人看了以后也欣慰的笑了,谁来给“欣慰”换一个词。(满意、高兴)

  (3)指名读,一人读添字前的内容,一人读添字后的内容。其他同学想想前后语气有什么不同?

  (4)同桌互相练一练。

  四、小结:诗人添上“春天到了”几个字就产生这么大的作用,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寻找答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复述一、二段的内容

  2、诗人添上“春天到了”几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自由读有关段落,找出答案,画下来。

  二、品读文本,加深感悟

  出示第三段第一句话,齐读一遍,你会产生什么问题呢?

  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3“春天到了”我们会想到什么?(春天美丽的景象)

  找出书中这一句读一读,谁来填这个空。

  根据括号中的内容想象一下这叫人陶醉的春天景象,好吗?

  春天到了,我看见了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怎能不让我陶醉呢?

  4、师有感情地说:春天到了,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尽情地歌唱;小鹿在小溪旁欣赏着自己映在水中的倒影;我们在绿树红花间追逐嬉戏;那红的、黄的、粉的……各种各样的野花盛开怒放,真是如诗如画的春天。(板书:万紫千红)

  指名读描写春天景色的句子,自由练读,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师:春天多美啊!可是盲老人的眼前一片漆黑,他什么也看不见。(板书:一片漆黑)

  盲老人一生什么也看不见,会更难受,这多么令人心酸呀,多么令人同情啊!

  5、人们的同情之心犹然而生。他们纷纷解囊相助。板书(解囊相助)

  6、一句话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变化?生自由发表。师:一句话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变化?魅力在哪里?(这几个字和“我什么也看不见”合在一起,使人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老人的不幸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反差给人们的心灵以巨大的冲击,打动了人心,触动了人的情感,唤醒了人们藏在深处的同情心。拨动了感情深处的心弦,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三、齐读最后一段,练习背诵。

  四、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语言的魅力。

  短短几个字就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语言是多么有魅力啊!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许多有魅力的语言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五、总结全文

  不同的语言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好的语言,能给人以美好的享受,能使人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有句名言说得好,"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希望同学们认真地学好语文,让你们的语言也具有巨大的魅力吧!

  板书设计

  2、语言的魅力

  漆黑一片万紫千红

  长叹一声产生同情

  解囊相助

  四年级教案 18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情景。

  2.理解“这里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桂花。”一句话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雨”?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摇花乐’,还有那摇落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由于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文章,学生会很感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交流中自己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童年生活,说一说不能忘怀人和事,在阅读学习中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四年级教案 19

  教学目标:

  1、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模板,并根据模板制作演示文稿。

  2、会在幻灯片视图中修改和编辑文本。

  3、会在幻灯片视图中插入艺术字、剪贴画和图片并会对它们进行必要的修改。

  4、会保存演示文稿。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制作演示文稿范例——春晓。

  2、为学生提供风景画图片(光盘上的“风景画”文件夹下)。

  教学重点:

  选择自己喜欢的模板后,能在幻灯片视图中添加和修改文本。

  教学难点:

  文本的修改以及文本框的移动。

  教学建议:

  1、这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也比较分散,在组织教学时要先给学生创设一个好的情境,然后提出一个好而切实可行的任务,除了教材中的任务外,还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绕口令的演示文稿或猜谜语的演示文稿。

  2、在教学模板选择和自动版式选择时,可以放开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比较,最终找到他们喜欢的`模板。

  3、在对文本进行修改以及对艺术字、剪贴画和图片等对象进行处理时,要让学生明白必须先选中它们,否则无法对它们进行处理。移动文本框时一定要将鼠标指针指向文本框的边框,然后才能移动。缩放艺术字、剪贴画和图片等对象时,要先将它们选中,再将鼠标指针指向周围的句柄,然后再缩放。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该适当地放慢演示的节奏,或者通过教师的误操作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4、保存演示文稿时,要让学生明白保存一个文件要有文件名,还要有一个保存位置。

  四年级教案 20

  教学目标 :

  1、独立自主地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会多音字“卡”,完成课后练习3;

  2、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乡村人们善良、充满关爱之情、亲情的品质;

  3、注意抓住文中的事例,通过作者的心理、情感表现,明白遇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勇敢、坚强。

  教学重点 :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满山的灯笼火把。

  2、一起朗读课题,学生质疑课题。

  3、为什么满山都是灯笼火把呢?他们举着灯笼火把是为了做什么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本课生字词。瘦 杂 盲 婆 幕 溜 亏 恰 肢艰苦 坚信 渴望 喧哗 悠长 哆嗦 焦急 挣扎 援救 幸亏 盲

  3、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4、完成课后问题3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发言。

  3、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语句。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内先互相交流,互相改正)主要介绍了“我”的家庭情况和“我”的成长地是在四川农村。

  3、你知道我的父母当时为什么把“我”送到乡下吗? (因为“我”的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他们无法照顾“我”,所以把“我”送到乡下外婆家)

  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知道了文中的“我”因为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他们无法照顾“我”,就把“我”送到了乡下的外婆家。“我”是和那儿的孩子们一起长大的。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1、 师述: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第九课《满山的灯笼火把》,这节课继续学习。

  2、 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意见什么事?

  二、 新课

  1、 你认为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为什么这样认为?请大家默读课文3、4、5自然段。反馈:坚强、勇敢、沉着、冷静、遇事开动脑筋想办法(同时板书)

  2、 你为什么这么认为?找出书中有关句子。学生反馈时,老师边指导理解边指导朗读

  第三自然段:是心理描写,说明他坚强、勇敢、有头脑。指导朗读出坚定的语气

  第四自然段:表现出他坚强、沉着、冷静。(板书:不哭也不喊)

  第五自然段:他坚持什么?你坚持过干什么吗?用“坚持”说句子 指导朗读出坚定的信念的语气。

  3、 文中的我在遇到突如其来的危险时,在孤寂寒冷的时刻,也害怕过,也着急过,文中哪儿写了?你从哪儿看出他害怕、着急的。同学们互相交流、讨论。

  A第二自然段末尾。体会“哭着、喊着、挣扎着”指导朗读(注意要读得重些。快些)板书:哭喊着

  B第四自然段末尾。这一句没有写作者怎么样,为什么你却感觉作者害怕、着急呢?(指导环境描写可以突出人物心情的'写作方法)这样既可以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4、 我为什么会坠入土里?

  理解第二自然段中天气的恶劣,行走艰难。(找出重点词语,注意朗读)

  5、 在遇到坠入井中的危险时,我先哭喊着,挣扎着,很快,我明白这样不行。于是不哭也不喊,拽着井边的杂草坚持着、坚信着,我坚信的来救我的亲人们真的来了吗?结果怎样?默读课文6至8自然段。

  6、 我当时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体会:一声又一声、一线、一片、一大片等词语,指导朗读。

  7、 我当时怎样?泪如泉涌(板书:泪如泉涌)理解:泪如泉涌

  8、 师述:当人们小心地把我从井口拽上来,紧紧搂在怀里的时候,我已经冻僵了,全身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除了指泪是热的,还有什么是热的?心为什么是热的?(被乡亲们的关爱之情感动了,这是感激的泪)板书:关爱之情、感激之情(师述:亲情是伟大的。由于我们是一个个独立的人,所以我们更要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我们的周围,我们的身边,将处处充满温情,充满阳光!)

  9、 “你知道有多少人出来寻找我吗?”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设问句)有什么作用?(强调全村的一百多人都出来找我。)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 总结

  1、师述全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人教版四年级教案(通用2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四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教案01-25

四年级观潮教案 小学四年级观潮教案03-31

四年级教案语文教案01-05

四年级观潮教案优秀小学四年级《观潮》教案03-28

统计四年级教案03-29

四年级运算教案03-10

四年级母鸡的教案12-13

四年级《繁星》教案06-21

四年级教案:熟能生巧11-12

在线咨询

人教版四年级教案(通用2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教案(通用20篇)

  四年级教案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问题,围绕“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激发兴趣,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一座梦幻城堡,那里居住着许多我们喜欢的动画人物。看,他们来了!(出示动画人物图片:白雪公主 米老鼠 唐老鸭 小鹿斑比 爱丽斯等)

  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创造的吗?

  (出示图片:美国动画大师——沃尔特·迪斯尼)

  2、简介沃尔特·迪斯尼和迪斯尼乐园

  迪斯尼公司的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不但创造出了那么多个性鲜明、活泼可爱的动画人物,对于全世界热爱动画片的人来说,他还有一个巨大的贡献,那就是迪斯尼乐园。(出示迪斯尼乐园的图片。)迪斯尼乐园位于美国加州洛杉矶,是全球第一个迪斯尼乐园,面积有206公顷,是香港迪斯尼乐园的两倍,相当于30个苏州外国语学校。迪斯尼乐园备受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喜爱,这里包括探险世界、未来世界、幻想世界、开拓之城等主题乐园,可以说是每个人梦的故乡,到了迪斯尼乐园就好像来到了用梦和幻想编织的殿堂。

  3、简介格罗培斯

  然而你们知道迪斯尼乐园是谁设计的吗?(出示图片:建筑大师格罗培斯)

  ① 通过预习你对格罗培斯有了哪些了解呢?

  出示句子:

  A、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

  B、格罗培斯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

  (总结:世界建筑大师 功绩卓著 业绩辉煌)

  ② 老师补充资料

  (出示:格罗培斯: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现代主义大师和景观建筑方面的专家,他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70多处精美的杰作。)

  4、揭示课题,质疑。

  A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不是“迪斯尼乐园”,不是“动画大师——沃尔特·迪斯尼”,也不是“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而是——?(师指课题,学生齐读)

  B解释课题

  什么是路径?什么是?“路径”是什么意思?

  (路径:就是的路线。)

  C、两个享誉全球的人物,一个散发着无穷魅力的乐园,无论哪个都是夺人眼球的焦点,可作者为什么避而不谈,单单要介绍微不足道的迪斯尼乐园路的径设计呢?看到这个题目,你们头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为什么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路径?这条路径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在路径设计的过程中,格罗培斯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呢?)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读书情况。

  指名分节通读全文,正音:滨、窄、踩,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 zhuǎn);

  理解词意:漫山遍野 微不足道 启发 优雅

  辨别形近字: 功课 奔驰 焦躁 催促

  攻克 松弛 干燥 摧残

  指导书写:踩(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左右配合) 窄(上下结构,上大下小,注意竖中线)

  3、交流初步阅读后能解答的问题,也可提出新的问题。

  4、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后来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设计。)

  5、理清课文层次

  你能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果来给课文分分段吗?

  第一段(1——2)写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前往地中海海滨清理思绪。(遇到难题)

  第二段(3——4)写一位年迈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办法让格罗培斯从中受到启发。(获得启示)

  第三段(5——6)写格罗培斯设计迪斯尼乐园路径的方案和过程。(完成设计)

  第四段(7)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最终被评为世界设计。(获得)

  6、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练习朗读,挑战“朗读大王”。

  (读得最流利 读得最有感染力 读得最准确 读得最投入等)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 6 路径

  2、 教师指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路径》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后来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设计。)

  4、 迪斯尼的路径设计被评为路径可真是件了不起的事,但路径的设计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瞧,建筑大师格罗培斯正为它大伤脑筋呢!

  二、 创设场景(一),引导学生认识大师,感悟他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质。

  1、 营造现场氛围

  画面出示:法国南部地中海海滨风光

  教师配画外音:汽车在法国南部的乡间公路上奔驰,车内坐着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虽然车窗外风光旖旎,漫山遍野都是当地农民的葡萄园。但是格罗培斯却无心欣赏,他正呆呆地看着远方,愁眉不展,默默无语。(一名学生模拟格罗培斯当时的神态)

  学生钢琴伴奏,琴声舒缓悠扬。

  2、 引导学生与格罗培斯对话,进行人称转换练习,深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师画外音:这时坐在一旁的司机可实在看不下去了,忍不住问:

  学生分别扮演格罗培斯和司机进行对话:

  司机:格罗培斯先生,您有什么心思吗?为什么愁眉苦脸的?

  格罗培斯:哎!迪斯尼乐园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然而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怎样设计还没有具体方案。施工部打电报催促,让我赶快定稿。

  师问:格罗培斯说什么?你会用用第三人称“他说”的方式转述吗?

  他说迪斯尼乐园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然而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怎样设计还没有具体方案。施工部打电报催促,让他赶快定稿。

  3、引导学生认识“大师”

  师问:相对于迪斯尼乐园的设计,路径设计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太微不足道了。难道这也值得他大伤脑筋吗?是不是他没有尽力?是不是他没有这个能力?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回答)

  出示句子:

  对于迪斯尼乐园各景点的道路安排,他已经修改了50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

  格罗培斯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

  A 指名读这两个句子,思考:你从这些数字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你觉得格罗培斯是个怎样的人?(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取得过辉煌的成就,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大师。对工作认真负责,尽心尽责,追求完美,精益求精。)

  B 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读出对大师的敬佩。

  三、 创设场景(二),通过扮演顾客购买葡萄,引导学生感受给人自由,任其选择所包含的对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师配画外音:交谈中,山路忽然一转,汽车开进了一个小山谷,一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格罗培斯的注意。

  出示句子比较:

  许多园主把摘下来的葡萄提到路边,向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吆喝,但却很少有停下来的。

  一个无人看管的葡萄园前停着许多车辆,人们只要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5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

  1、 指名读两个句子。

  2、 两种卖葡萄的方式有什么不同,结果怎样?如果用一个成语来概括的话,一个是xxx 一个是xxx 。(无人问津 门可罗雀 冷冷清清/ 生意兴隆门庭若市红红火火)

  3、 同样是卖葡萄,为什么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结果呢?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买谁的葡萄,为什么?

  4、 演一演,说一说。

  (我会选择去买老太太的葡萄,因为可以选到新鲜的,的;因为可以享受亲手采摘的快乐;因为可以感受到被人尊重,被人信任的感觉……)

  四、 创设场景(三),通过司机和格罗培斯的对话,揭示路径设计中的理念:对人信任,给人尊重

  1、 出示语段,师配画外音

  看到此情此景,格罗培斯深受启发,突然来了灵感,他让司机调转车头,立即返回巴黎,马上给施工部拍了封电报: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师问:格罗培斯一连串的动作快得让司机来不及反应,为什么要撒下草种,提前开放呢?于是,他们两个人之间又有了一次对话:

  2、 学生填写对话表格(注意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

  司机()问:

  格罗培斯()说:

  3、 电报的内容按字收费,所以写得很简练。如果你是施工部的工作人员,看到格罗培斯的电报“撒下草种,提前开放”,会有怎样的想法?

  (担心、疑惑、不理解……)

  五、 创设场景(四)想象乐园中各种各样的小路,体验格罗培斯成功的喜悦

  1、 师配画外音:那么事实如何呢?

  2、 出示句子

  迪斯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道,(师插问:被踩坏了吗?没有)这些小道有宽有窄,优雅自然。(师插问:为什么会这样呢?)

  (走的人多,路就宽;走的人少,路就窄;没有人走,没有路。因为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所以小路与乐园周边的景物融为一体,和谐自然,显得雅致美观。)

  3、 迪斯尼乐园中的草地不仅没有被踩坏,还那么优雅自然,在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被专家评为路径,这就是对格罗培斯设计理念中的“对人信任,给人尊重”的褒奖。(板书:对人信任 给人尊重)

  4、 假如此时此刻你就漫步在迪斯尼乐园的小路上,请想象一下那将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学生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象)

  六、 创设场景(五)用答记者问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的含义

  师配画外音并出示:1971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设计。记者采访了各界代表一个共同的问题:你觉得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设计,实至名归(名副其实)吗?为什么?

  格罗培斯:这是按照游客走出的痕迹铺设的,尊重了大多数人的选择,方便、快捷,当然是设计。

  游客:这些路径花费了格罗培斯大量的心血,设计得漂亮,有情趣,是设计。

  专家:这些路径有宽有窄,优雅自然,确实是设计。

  七、 总结全文,揭示中心,在学生心中播下顺其自然,尊重他人的种子。

  是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一波三折,终于获得成功,被评为设计。看来,正如格罗培斯所说:“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选择顺其自然,也许是选择。”真诚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能以格罗培斯为榜样,对人信任,给人尊重,创造“”。

  四年级教案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的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有关计算工具,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电子计算器拿出来,今天我们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二、用计算器计算

  1、教学例1。

  (1)出示386+179=________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屏幕显示结果565。)

  (2)引导学生按步骤按键计算出结果,试试CE图和AC键各有什么功能?

  CE:清除功能,AC为0,也相当于清除功能。

  (3)自己用计算器试试。

  825-138=26×39=312÷8=

  (4)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什么?

  看清数,别按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教学例2。

  (1)出示:9999×1=9999

  9999×2=________

  9999×3=________

  9999×4=________

  用计算器算出上面几个算式的`结果。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说一说。

  从9999×2起,结果是一个五位数,中间是3个9,两头分别是1,8(9×2);2,7(9×3)……

  (3)你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结果吗?试一试,很有趣。

  9999×5=49995

  9999×7=69993

  9999×9=89991

  (4)9999×6和9999×8的结果又是多少呢?谁能说一说?

  9999×6=59994

  9999×8=79992

  师总结:碰到9999和9以内的自然数相乘(0,1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最高位和个位就是这个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5)第26页“做一做”。

  用计算器算出前面几道算式的结果,找出规律,再直接写出下面几个算式的结果,然后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三、巩固练习

  1、用计算器计算,练习四第1、4题。

  组织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一算,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计算的结果。

  2、练习四第3题。

  教师先介绍收据上的内容,并指导学生如何计算相应的金额。

  再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人笔算,一人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3、练习四第9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怎样才能用计算器计算时不出错。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

  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

  9999×5=49995 9999×6=59994

  9999×7=69993 9999×8=79992

  9999×9=89991

  教学反思

  计算器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大部分学生也使用过。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充分把握教材所带来的便利,巧妙整合,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相互交流,充分感受用计算器计算的便利。

  四年级教案 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2.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

  3.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1亿的意义、建立数感。

  难点: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1亿有多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我们再来看看以一些用“亿”作单位的数。(课件出示:有关1亿的小资料生1: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

  生2:要画1亿个点,如果每秒钟画1个点,一刻不停地画,大约要画3年2个多月。

  生3:正常人的心脏一年约跳4200万次,那么,跳1亿次要多久?

  100000000÷≈2.4(年)

  2.4年就是2年零5个月。因此,正常人的心脏跳1亿次大约要2年零5个月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较大的数,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信息,就有以“万”、“亿”作单位的大数。你能想象并描述一下“1万”有多大?“1亿”有多大吗?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感受一下。

  二、探究教案,经历过程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方案了解1亿有多大。首先选定你们小组需要什么东西。

  学生可能会说:

  生1:我们组想看看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

  生2:我们组想看看1亿个小朋友占多大地方。

  生3:我们组想知道1亿粒米有多少。

  生4:我们小组想知道1亿个字有多少。

  师:难道我们想知道1亿张纸的厚度就要真的拿来1亿张纸进行测量吗?真的要找来1亿个小朋友站一站吗?真的需要这样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我们可以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进行试验、测量,然后就能以此为依据进行推测,得出结果。

  师:这个办法不错,现在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你们的`实验测量吧,然后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小组活动情况:

  生:我们测量出100张纸约厚1厘米,那么1亿张纸的厚度就是100000000÷100=1000000(厘米)。

  师:1亿张纸折叠起来高约10000米,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高8800多米,因此1亿张纸叠起来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生:我们实际在1平方米的地方站一站,以舒服、自然为度,发现1平方米内站4个小朋友。这样1亿个小朋友需要占100000000÷4=25000000(平方米)。

  师:1亿个小朋友要占25000000平方米,相当于站满1000多所我们这样的乡镇小学。

  生:我们测量了1克米,数一数发现1克米约有53粒,这样1000克米就有53000粒,1亿粒米就是100000000÷53000≈1887(千克)

  师:1亿粒米大约2吨,我国有13亿人口,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1天就要节约13亿粒米,约26吨,用载重量为4吨的货车运送,要运7次!因而,我们要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积少成多、利国利民。

  师:如果以一年365天来计算,若每天读5000个字,则1年可以读完1825000个字,那么读1亿个字要100000000÷≈55(年)。这就是说,一个人每天看5000个字,要坚持55年才有可能读完1亿个字。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今天,我们通过一些活动初步感知了1亿有多大。把我们这节课知道的结果回去讲给家人听。简单地说,1亿是个很大的数字,如果用乘法来算,一个很小的数字乘1亿,都会变成一个大数目;如果用除法来算,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我国的铁路运输密度居世界第一,但人均铁路长度却是世界上最短的,还不够一根烟长。最后,我们可以在网上寻找一些有关“亿”的数字。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这节课,我从广度(1亿个小朋友站多大面积)、深度(1亿张纸叠起来有多高、1亿个字有多少)、多维度(1亿粒米的装载)设计了四个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对象都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事物,但即便如此,学生们还是对1亿张纸叠起来大约有10000米高、1亿个小朋友可站25平方千米的面积、1亿粒米大约重2吨等概念难以获得实在的表象。

  2.我课前从多种渠道收集了大量的相关信息,以帮助学生建立生活周围的实体模型,让学生获悉:1亿张纸比珠穆朗玛峰还高,1亿个小朋友可站很大面积,1亿粒米要用多辆大车来运载,1亿个字要用毕生的时间来读。这样,就使概念由抽象到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年级教案 4

  教学要求:

  1、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讲的话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许许多多科学家工作起来,都常常废寝忘食,达到忘我的境界,我们今天要了解的法国著名的雕塑家是怎样全神贯注地投入创作的? 板书:全神贯注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谈谈读后的收获

  2.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收集各组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归类,组织学生交流。

  3.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

  (1)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动作、语言、神态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

  (2)最后一自然段茨威格的话怎样理解?

  三、全班交流

  小组长提出本组未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其中部分问题。

  四、学生自学,小组、全班交流

  自读提示:课文中那些内容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

  先自读课文,画出有关词句,然后小组讨论,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五、读议结合,理解语句。

  1.读议有关描写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句子。

  (1)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觜里叽里咕噜的,好象跟谁说悄悄话。(这说明罗丹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忽然,他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说明罗丹想出了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如果改成“眼睛闪着光,似乎在跟谁争吵”那一句好,为什么?

  (3)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说明罗丹工作紧张忙碌)

  (4)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好象已经消失了。(说明罗丹完全进入了艺术创作的境界,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

  2.读读议议罗丹修改完女像发生了什么事?

  (1)让两个学生分别读第3、4自然段中表现罗丹和茨威格行动、语言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讨论下面句子的意思:

  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呦!你看我,简直把你忘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猛然想起”是讲罗丹刚刚从如醉如痴的创作情境中解脱出来。“对不起,请不要见怪”说明他对挚友的一片真情。从把朋友无意关在工作室这件事,进一步说明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

  3.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你怎样理解茨威格的话。(结合实际)

  六、总结全文

  七、布置作业:

  1.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2.收集名人忘我工作故事.

  板书设计

  26* 全神贯注 罗 丹

  叽里咕噜 把你忘了 (语言)

  一会儿……一会儿……

  踩 (动作)

  不停地挥动

  眼睛闪光 世界消失 (神态)

  教后记: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讲的话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

  四年级教案 5

  【学习目标】

  1.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学习重难点】

  重点:正确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难点:探索计算规律。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要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了解自然,激活思维,揭示规律,已逐渐成为现代人的一项重要的数学素养。计算器,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计算工具,已经见诸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走进了孩子们的视野和世界。但是,恐怕并未有多少学生有意去关注过、认真去研究过计算器里,到底蕴藏着的是怎样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

  学法指导

  通过引导整理材料,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使用方法,同小

  组合作实际操作计算器。

  自主学习

  1.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2.用计算器计算。

  (1)386+179=

  我是按照这样的步骤计算:先输入数字键(),再输入运算符号键(),又输入数字键(),最后输入()就显示出了结果()。

  (2)26×39= 312÷8=

  (3)36+228-179= 26×39-349=

  【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交流会报例1的计算方

  法。

  2.“做一做”。

  合作完成,口头出示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四人一组,轮流出题,比赛看谁先算

  出来。

  3.发现规律。

  (1)用计算器独立计算。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2)观察,小组交流找出答案中个数位上的数字排列规律,小组代表发言。

  (3)不用计算器,遵循规律写答案。

  9999×5= 9999×7= 9999×9=

  (5)运用计算器检验答案。

  4.“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学习反思】

  这节课我学会了使用__________________,懂得的计算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测评】

  1.判断。

  (1)47560≈47万();

  (2)2036000000≈20亿()

  (3)990000000≈10亿()

  2.用计算器计算:

  94×86÷47(394+5477)÷57 8450÷25-249

  四年级教案 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空白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十份的正方形和平均分成了一百份的正方形纸各一张。

  教学方法:

  引导操作、观察分析、推理归纳。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三年级的时候我们认识了小数,同学们都记得吧?小数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随处可见,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的小数。(课件出示)

  师:像这样的小数,还有很多,观察可以分类吗?

  小数点后面有一个数字叫一位小数,小数点后面有两个数字叫两位小数,小数点后面有三个数字叫三位小数。

  同学们,你们说了这么多,老师说几个,你们愿意吗?

  师:板书:0.1 0.01 0.001

  这里的0.1、0.01、0.001表示什么意思,他们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引出课题《小数的意义》

  二、探究意义

  (一)教学0.1

  1.如果我们用一张正方形表示1的话,请你估计一下,0.1该有多大,用手比划一下。请将你心目中的0.1在这张纸上用颜色涂出来。(电脑演示正方形纸、1)

  2.(展示、汇报)说说你是怎么表示出0.1的。小结:要想准确地表示出0.1,我们应该先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十份,再涂出其中的一份,就是0.1。还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

  3.取出一张平均分成了十份的正方形,准确地表示出0.1。

  4.请涂出其中的3份,涂色部分用小数怎样表示?用分数表示是( ),0.3里面有多少个0.1,空白部分呢?(用小数表示,用分数表示)

  5.投影:阴影部分用小数怎样表示?有多少个0.1,空白部分呢?

  观察得出:一位小数就表示十分之几(板书)

  6.想一想,1里面有( )个0.1。

  (二)教学0.01

  1.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得到0.1的?

  2.你能在纸上表示出0.01吗?请你在格字图上表示出来(生取出平均分成一百份的正方形纸片)。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空白的部分呢?(电脑演示过程)

  3.请看老师这张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小数?

  4.看到0.23,你还想到了什么小数。

  5.请你在方格纸上创造一个新的`小数,再同桌间说一说这个小数表示什么意思,看到这个小数,你又想到了那个小数?

  6.观察得出:两位小数就表示百分之几(板书)

  (三)教学0.001

  通过0.1,0.01的教学,推理得出0.001的意义。

  请你观察前两组的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一位小数、十分之几,两位小数、百分之几,得出:三位小数、千分之几等等)。

  三、提炼小数意义

  1.小结:像这些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小数。

  2.师:其中的一份,如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我们把它叫做计数单位,也可以写作0.1、0.01、0.001等等。如0.3的计数单位是0.1,它有3个0.1.0.25的计数单位有( ),它有( )个0.01。

  3、电脑出示练习题。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四年级教案 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2.前后四个同学按段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3.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1.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

  3.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5.学习第三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吗?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宋体>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2.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

  “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

  3.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四、深入体验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五、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四年级教案 8

  学情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任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38、39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四则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对于整数的知识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对于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会引起整数大小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小数的性质却与整数不一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因此,整数的这部分知识,会对小数性质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难点:小数基本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法与学法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小数的意义)那么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吧!

  2、《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没有,那么你们知道《西游记》中都有那些人物(学生自由回答)。

  课件展示:有一天,他们口渴了,唐僧要把三根甘蔗分给三个徒弟吃,事先他把甘蔗分别装进三个袋子里,上面标注着长度:0.l米、0.10米、0.100米,馋嘴的八戒抢先一步说:“我的肚子大,我吃长的。”说着拿回了标有“0.100米”的袋子。沙和尚好不服气,上前对师傅说:“八戒好吃懒做,长的应该让给大师兄悟空吃。”悟空笑了笑说:“两位师弟别吵了,无论哪个袋子都一样呀!”唐僧听了悟空的话微笑着点了点头。

  师:你知道唐僧听了悟空的话为什么会微笑着点了点头?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达到知识的迁移。

  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

  1.出示例1:

  ⑴师:同学们,这把尺子多长呢?(10厘米)你们还能不能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来表达出它的长度呢?老师点名提问个别学生来回答。

  学:1分米、100毫米。

  ⑵师;请同学们运用所学有关“小数的意义”的知识,把它们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个别不会的学生。

  ⑶教师指名个别学生回答,并对个别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生1: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生2:0.10米是10/100米,就是10厘米

  生3:0.100米就是100/1000米,就是100毫米

  师: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下,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如何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板书: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0. l米=0.10米=0.100米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从“0.l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⑷观察比较:教师指着“0.l米=0.10米=0.100米”这个等式,标出思考箭头先让学生从左往右观察、比较,你们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再标出思考箭头,让学生从右往左观察,又发现什么规律,补充板书:小数的`末尾去掉“0”。

  教师强调:我们如果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

  师质疑: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举例证明得出结论。

  (师强调出小数与整数的区别)

  设计意图: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2、教学例2

  (1)多媒体出示38页例2:比较0.30与0.3的大小

  师:任写一个数,在它的末尾添上一个‘0’或者两个‘0’,用自己的方法验证他们的关系是否相等。

  (2)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证明了我们的发现,想不想知道老师是如何验证的?

  ①老师将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份和100份,把其中的30份写成小数就是0,30,另一个正方形取其中的3份就是0.3,将两个正方形移动,重合比较,会是什么结果?

  ②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再睁开眼睛观察屏幕,和你想象的一样吗?可以写一个怎样的等式?

  汇报结论:0.3=0.30

  (3)师质疑: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放手让学生探索、验证,适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课堂检测

  1、运用小数的性质时应注意什么?

  0.70(去掉末尾的0,大小会变化吗),2.07(去掉中间的0会怎样),0,7(末尾加个0会怎样)?

  提示:根据小数的性质,只有小数末尾的“0”去掉之后,才不会改变数的大小。小数中间的“0”和整数部分的“0”不能去掉,因为那样小数其他数位上的数就发生了变化。

  2、判断

  (1)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意义也不变。 ( )

  (2) 0.508去掉小数部分的0,这个小数的大小不发生变化。 ( )

  (3)因为2和2.0相等,所以它们都是整数。 ( )

  (4) 0.8与0.80大小一样,计数单位也一样。 ( )

  3、下面哪些小数中的“0”去掉后,小数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7.03、4.90、8.10、0.02、3.70

  4、按要求说出一个数。

  ①所有“0”都不能去掉。

  ②所有“0”都能去掉。

  ③既有能去掉的“0”,又有不能去掉的“0”。

  5、谁能只动两笔就可以在5、50、 500之间画上等号?

  5=50=500

  四、本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

  课本41页练习十:1、2、3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0.1米=0.10米=0.100米

  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四年级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二、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四、教学准备:

  世界地图,地球仪,教学课件

  五、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同学们,我们地球分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2.分学习小组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

  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才得出来的。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交流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2.学生可以继续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

  四年级教案 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难点:

  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

  卡片、磁带、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学习生字新词。

  3、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做数学题。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可以训练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

  1.板书课题。

  2.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

  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②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③给课文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①生字卡片正音。

  “案”是前鼻音,无声母,不读ngan;

  “魅”读mei,不读mo;

  “循”前鼻音,第二声,不读sun。

  ②交流词语意思。

  ③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评读。

  3.再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4.讨论交流。

  ①分段说说段落大意。

  ②分段指名读。

  三、指导写字。

  1.提示注意点

  “魅”字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笔画较多,不能丢里面的部分。

  “循、矩”左窄右宽。

  “案”上下所占比例基本一样。

  2.学生描红。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多音字组词。

  Xian hao qie

  鲜好切

  Xian hao qie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一段。

  1.名读第1、2自然段

  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交流体会:邻居家的小男孩活泼天真的特点。

  师板书:显示新本领

  分角色读两人的对话。

  2.过渡:事情就是这样平静地开始,可接下来就有了新的发现让人惊奇了。

  3.自读第3、4自然段,画出文中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及由此产生图案的有关句子。

  实物演示,讨论交流。(结合理解“横切面”、“清晰”等词语)

  “我”想到了什么?板书:横切苹果

  指导读好感叹句,体会作者惊奇的心情。

  4.小结:谁能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5.指导朗读:小男孩第一次和第二次说的话要读出充满自信的语气;

  第三次说的话,要读出自豪的语气;

  “我”说的话要读出平缓的语气。

  最后一句感叹句要读出惊奇的语气。

  6.齐读第一段。

  三、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

  2.用上文的词语说说第一句里的“这样切苹果”是指怎样的切法。

  两次用“也许是出于”表示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不确定的猜测语气。

  3.指名读下面三句话。

  理解三层意思

  ①第一层意思是什么“鲜为人知的图案”指的是什么?

  ②从哪里看出它“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说说第二层意思。

  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层的含义?

  4.小结: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5.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讨论交流:你从小男孩横切苹果后所带来的有趣发现中受到什么启发?

  你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

  五、作业。

  1.造句。

  ①魅力——

  ②清晰——

  2.人们切苹果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而课文中的小男孩却是(),而且苹果里有()的“五角星”,这种()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什么叫创造力,从小处说就是()。

  板书设计:

  显示新本领

  苹果里的“五角星”

  横切苹果 创造力

  深有感触

  四年级教案 11

  教材分析:

  “染纸”起源于民间印染,就是用吸水性强的纸,如宣纸、毛边纸等,进行折叠。并通过染色的方法形成美丽的图案纹样。它技法、工具简单,操作方便,纹样千变万化,可产生意想不到的惊喜。于儿童好奇,喜欢变化的心理相适应,因此很容易受到学生的喜爱。“折”与“染”决定了染纸的效果。在学生展开思维想象时,折叠纸的各种方法及色彩的搭配十分重要。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2、掌握折染纸的原理及方法

  3、体验美的不同形式,欣赏不同的艺术风格,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折染纸的方法,并能按自己喜欢的风格进行表现

  教学难点:

  染时应染透,并能注意色块的布局搭配以及理解单色染纸的.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做个小游戏——小水滴赛跑。我手上拿着两张纸,普通白纸和宣纸,请两位同学做小助手,在两张纸上分别滴上彩色墨水,比比哪张纸上的墨水跑得快?(白纸)为什么?

  小结:宣纸的吸水性比较强。

  宣纸适合用来画国画,今天老师还用它画了一张特殊的画(展示染纸作品),你们知道我是怎么画出来的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染纸。板书

  (介绍染纸有关知识)课件2

  介绍用具课件3

  (二)、掌握染纸的过程和方法

  1、组织学生欣赏感知,并发表自己对染纸的印象和看法。

  (1)欣赏染纸作品(课件4展示美丽的染纸)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很多的染纸作品,想看看吗?

  (2)师:欣赏了这么多的染纸作品,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这些染纸作品实在是太漂亮了!)

  (生:染纸作品的图案非常的丰富、漂亮。)……

  师: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生:这么漂亮的染纸,我们能学会吗?)

  (生:染纸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

  2、了解染纸的过程

  (1)猜测染纸过程

  师:如此精美的染纸作品,究竟是怎么制作而成的呢?谁愿意来猜一猜?可以同桌讨论一下。

  师:注意它的名称——“染纸”,首先可以推测它应该是“染”出来的。再结合欣赏到的图片,观察这些图案有没有规律?这些规律让你想到什么?有没有捷径很快形成这么有规律的图案?(回忆学习剪纸方法时学过的对折)。

  (生:要先折起来再染)

  (2)师生共同操作,验证猜测

  师:到底是不是先折起来再进行染色呢?让我们大家做个小实验验证一下吧!

  过程一:教师请学生跟自己一样,将纸横竖对折四次,不要打开。

  过程二:请学生将折好的纸随便哪一个角浸入彩色墨水中,并观察有何现象发生?(墨水迅速沿纸角往上跑)

  过程三:小心将纸打开,观察是否染出了 有规律的图案(在纸上是出现了有规律的小点图案)

  总结染纸的方法:通过实验的验证,我们得出的染纸方法是先折后染!

  教师出示板书:折、染。!

  3、学习染纸的折纸方法

  我们手工课上经常用到折纸,学会很多折纸方法。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折纸的方法吧(课件5展示染纸的折法示意图)刚才我们将纸反复对折的方法,我们叫它“田字折”,还有米字折、辐射折、折扇折……还有很多折纸的方法(课件6)我们来看看老师们是怎么折的 插视频课件

  不同的折纸方法会得到不同的染纸效果。

  4、学习染纸的方法(课件7展示)

  (1)、浸染法

  通过浸的方法给纸染上了颜色,这种方法叫做——浸染法

  (2)、滴染法

  教师示范作滴染法:将彩色墨水直接滴在折好的纸上,为了将颜色尽快的染进去我们将纸进行挤和捏。

  ⑶、点染法

  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哪些给纸染色的方法?课件8

  我们来看看染好的作品课件9

  (三)、学生尝试练习染色

  1、复习染纸的制作过程(插视频课件)

  2、制作要点:折法丰富多变 课件10

  色彩搭配要鲜明

  色块大小对比、适当留白 染色要透

  你们想不想动手试一试呢课件11

  3、请同学们用单色或彩色,尝试不同的折法和染法做染纸练习 看谁染得又快又好

  (音乐欣赏)

  (四)、作品展示

  请同学将作品贴在展览板上,老师做染纸店老板,学生买染纸,在喜欢的染纸下贴上五角星。

  讨论:你为什么喜欢,说说好在哪儿。

  (五)、拓展(课件12

  那么那么知道这些漂亮的染纸作品可以用来干什么?请看

  1. 染纸可做成染纸书签(课件13

  2、欣赏染纸服饰、窗花、等设计(课件14 15 16)

  3、小组讨论:你准备用染纸来进行什么样的设计,各组交流,看看谁的设计最有创意的。

  (六)小结 课件17

  同学们,普通的材料凭借我们的想象和灵巧的手变了如此美丽的作品,美就在我们手中,相信同学们定能染出更多更美的作品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的。

  板书: 染纸

  制作过程: 折 田字折 米字折 等

  四年级教案 1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评赏,教师的点拨,了解火烧云色彩的绚丽和形状的变化多端。激发学生爱美、爱自然的感情。

  2.学习作者观察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1.评点中了解火烧云的特点。

  2.了解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整体入手,捕捉重点。

  1.回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那绚丽的霞光把地面照射成了一个多彩奇妙的世界,而天空的火烧云又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神奇、美丽呢?(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颜色、形状)

  2.指名学生读书,师生评点

  评:读的流利、正确,洋溢着喜悦之情。

  语言活泼,充满了对火烧云的喜爱。

  3.过渡

  二、师生互动,精读精评。

  1.自由朗读第二段,想想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各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2.讨论,交流:

  生评:颜色多:红通通、金灿灿……

  师点:屏显相关文字、颜色。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

  生评:颜色多: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

  师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出天空可能有的其他颜色。

  生评:颜色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师点:引导学生体会两个句子的不同含义。

  (屏显以下文字:)

  (1)、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2)、有时红通通的,有时金灿灿的,有时半紫半黄,有时半灰半百合色。

  生评:形状多:马、狗、狮子

  生评:形状变化快:一会儿、眨眼间、跑着跑着……

  师点:其实火烧云就像一幅幅抽象画,只要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天空中就什么都有。看,天空里又飘来一朵云。(屏显动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展开想象,说出云朵的变化。

  3.小结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又多又快,同学们可以用哪两个词来概括?

  引导学生说出:五光十色、瞬息万变

  三、总结学法,赏读课文。

  1.火烧云实在是太奇妙了,可还没等人们欣赏够,它就下去了。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余兴未尽)

  2.是啊,美好事物的存在总是那么短暂,但作家却能将这瞬间的美丽化作永恒,想想作家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来?

  引导学生概括出写作方法:仔细观察,发挥想象,注意积累

  3.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火烧云的神奇与美丽,选择你最喜爱的一段,用最饱满的感情读一读。

  4.齐读。(屏显动画,音乐伴奏)

  四、迁移运用,内化情感。

  1.同学们,学完《火烧云》,你最想干什么?(看火烧云)老师这里有一段火烧云的录像,我们一起来欣赏。(屏显动画)

  2.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多变的云》,可以运用学过的词句,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要求说真话,吐真情。

  火烧云教学反思

  《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本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运用多媒体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我先播放一段自己收集的关于火烧云的视频和优美图片资料,让学生形象的感受到了火烧云的美丽壮观,激起学生学习新的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 初读课文,明确学习目标。

  先让学生自学课文导读,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让学生认真读课文,随着课文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重点朗读。

  (三)、合作探究,读中感悟。

  我让学生边读边想,并感情朗读自己喜爱的文段,捕捉关键词句,读出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例如,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部分时,引导学生从“红通通、金灿灿……”等七个表示颜色的词,以及“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这一特点;从句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中的四个“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这一特点。另外,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还不断地渗透引导学生质疑、对比,并积累品析好词佳句,并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从而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

  在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中,我觉得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几点,值得我以后在教学上要注意的。

  第一,重点段落读的时间还不够。本课重点是形状的变化,但是学生对云的形状变化是怎样的还不够。主要是让学生自由读的时间不够,导致学生掌握不够好。

  第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年级教案 13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理解和朗读重点词句,了解作者是抓住猫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2、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探究,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大家都知道作家老舍吧?他的作品言语朴实,语句优美,常常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篇他写的文章。

  2、揭示题目:猫

  3、学生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1、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

  ①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猫的?

  ②给课文分段。

  2、指名读,交流。

  ①课文从“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两个方面写猫的。(板书)

  ②分段:第一段:1—3节,第二段:第4节

  概括第一段段意。

  1、分节朗读,划出表述这一段内容的句子。(第一句)

  师:这句话是这一段中的'总起句。

  2、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古怪”是什么意思?(板书:古怪)

  读出句子语气。

  3、这一段抓住猫的什么特点来描写它的古怪呢?自由读第一段。

  交流后出示板书:

  老实、贪玩、尽职

  胆小、勇猛

  4、运用中心句归纳段意。

  (1)温习学过的中心句归纳段意法。

  (2)说说段意: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5、朗读第一段。

  三、落实训练目标

  1、读文章第二段,思考句子间是什么关系?(总分总)

  2、用“中心句归纳法”概括段意: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板书:淘气)

  3、齐读第二段

  四、总结并朗读全文

  1、什么样的段落可以使用“中心句法”归纳段意?怎样使用“中心句法”归纳段意?

  (有总起句、中心句、总结句的段落可以使用“中心句法”归纳段意,先找到中心句,然后进行整理归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默写词语。

  四年级教案 14

  教学目标:

  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有关白鹅的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白鹅吗?想说些什么吗?(播放有关鹅各种神态及活动的录像,展示课文中的白鹅图。)

  2.简介作者丰子恺。

  二、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卡片,读生字、新词。

  强调读准“颈、吭、倘、供”的字音和“看守、净角、譬如、窥伺、侍候、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倘若、供养不周”等词语,特别注意翘舌音、多音字的读音。

  2.知道什么是“净角”吗?(播放“净角”脸谱图像) “角”是多音字,在“角色”中读“jue”,而不是“jiao”。自己读两遍。

  (点评:字词是构建语文大厦的基石。四年级的阅读课,识字教学也不能放松。)

  3.自由大声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说说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在读通、读熟的基础上感知文本中的白鹅形象。)

  4.小结,肯定同学们能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白鹅某方面的特点。

  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课文是怎么写的?自己读第一、二自然段,你认为哪些句子很重要,和全篇课文有联系的?用横线画下来。(自学)说说你画了哪些句子,为什么?

  2.学生谈体会,老师小结:整篇课文都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来写。第二自然段也很重要,它不仅连接第一段的内容,还告诉我们后面几个自然段分别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几方面写出了鹅高傲的特点。

  相机板书:好一个高傲的白鹅叫声步态吃相

  (点评:以“怎么写”为着眼点,引导从课文的中心句、过渡段总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表达顺序。)

  3.齐读第一、二自然段,加深体会课文中心句及过渡段的作用。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文是怎样把白鹅叫声的特点写具体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一个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从这个词,你能想象白鹅在干什么,好像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在词语旁写一写,或者用图画来表示。

  (点评:“厉声大叫”“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等词语十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白鹅叫声的特点。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词语,动手批注或画画,调动形象思维参与解读文本,从形态、声音理解和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既培养了学习方法和习惯,又丰富了语言积累。)

  2.通过多种形式读,带着想象读出内心感受。

  3.认真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说说白鹅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再次交流:从“养鹅等于养狗”看出作者认为鹅很忠诚,能看守门户;从“雪白的大鸟”可以看出鹅十分可爱;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等词句看出鹅对陌生人敢厉声呵斥,非常勇敢、非常尽职。

  相机板书:尽职勇敢可爱。

  4.指导读书方法: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敢。

  (点评:通过引读有关句子,组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及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认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阅读。)

  5.带着感情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品味作者对白鹅的赞美之情。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感悟作者认真观察的态度和写作方法。

  7.齐读本段的词语: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白鹅步态的特点?

  (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中,体会作者通过鸭和鹅比较的方法突出鹅的步态特点。)

  2.同学们能从课文写鹅和鸭的词语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演一演?下面的同学注意看,要用课文里的词语评评他们演得像不像。

  (点评:改变学习方式,变静止的学习为动态的表演,富有创意:一是了解对词语把握的情况;二是进一步感悟观察细致的态度和用词准确,运用对比、拟人来突出特点的表达方法;三是在多种感官及师生合作参与的学习中获得愉悦的体验,提高效率。)

  3.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自由朗读,抒发喜爱之情。

  4.小结后齐读第四自然段,加深体会。

  5.积累词语──“步调急速、局促不安、大模大样、从容不迫”。

  六、积累运用,读写结合。

  1.课文用准确的词语和生动的事例写出了鹅的高傲。你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只高傲的白鹅,向别人介绍自己吗?

  出示“快乐写话卡”:

  我是一只_______的白鹅。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该练习题很灵活,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练习,既可以灵活运用本课的词语,进行语言重组,又可以拓展思维,有创意地表达。)

  2.练笔,展示,评议。

  (点评:阅读教学应该引领学生经历“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的语言学习过程。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要用好这个资源,创设由内化──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年级教案 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四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地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4.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用乐观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做个开朗乐观、热爱生活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走近明明,知道她是一个漂亮、聪明和富有爱心的小女孩,感悟三个“番茄太阳”的含义。

  预习作业:

  1.将课文分成三段,归纳段意,并能说出分段的理由。

  2.课题上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3.课文种几次提到“番茄太阳”,它们各有怎样的意思?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激疑导入

  1.出示课题:番茄太阳。

  这篇文章的题目很有意思,能引起读者的强烈的好奇心。见了课题,你想问什么?

  2.学生自由提问。

  3.大家读了课题,一定会惊讶,大家见过番茄,也见过太阳,但番茄太阳是什么样子呢?这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怎么会联系在一起呢?课文为什么要用“番茄太阳”做题目呢?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大家一定会明白。

  二、初读课文,理清线索

  1.检查预习情况

  (1)交流对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重点正音:亲戚(第一声);字形:盲(理解:无目就是盲人)、蔬与疏、慌区别;献

  (2)抽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带些感情。

  (3)再读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按时间顺序理清线索)

  (1.生活的艰难,让“我”的心情很灰暗,但是每当我看到菜场上一位爱笑的盲童的被父亲拉着手,通过触摸认识各种蔬菜的情景,“我”便感到温暖起来。

  2.明明问“我”太阳是怎样的,爸爸告诉她太阳像番茄一样,明明称太阳为番茄太阳。

  3.明明要去做角膜移植,临别时她说要把她的脚给“我”,“我”被她善良的心感动了。)

  2.练习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合作探究,初步理解“番茄太阳”

  1.番茄,太阳这是一个怎样的奇妙组合呢?自由朗读课文,找找“番茄太阳”这个奇妙的组合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哪里?找出句子,用线画出。

  2.组织交流。

  (1)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句子。

  ①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

  ②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③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2)自读出示的三句话,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三个“番茄太阳”的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第一句话中的“番茄太阳”指明明心中的太阳,第二句话指明明的笑脸。第三句话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3.过渡:第三句话中的“番茄太阳”似乎不明白,下节课,让我们走近明明与作者,看看这一直挂在我心中的“番茄太阳”到底是什么?

  四、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 课文中三次出现过“番茄太阳”,前两次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二、精读感悟。

  1.上堂课,我们对第三句话中的“番茄太阳”似乎不明白,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明明与作者,看看这一直挂在我心中的“番茄太阳”到底是什么?

  2.让我们先去了解一下明明吧!相信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文中的主人公明明一定给你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说说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词句,感受到她的这些特点的。

  3.学生自读,做批注。

  4.学生交流

  (1)虽然失明,却是个漂亮的女孩。

  出示: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笑起来像个天使。

  (2)活泼开朗:尽管小女孩的命运坎坷,生下来就没有看到过色彩斑斓的世界,但是她从不哀怨,依然那么爱笑。

  出示:每次从菜场经过都能……特别爱笑。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太阳。明明咯咯的笑声……追着人走。看着她的笑脸……“番茄太阳”。那个正午我坐……天使般的笑脸。

  重点理解并体会这句比喻句的好处: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明明爱笑,笑声特别感人。)

  读好每一句话,感悟明明乐观开朗,向往光明的生活态度。

  (3)机灵聪明1.能通过触摸认识许多蔬菜;2.通过拐杖的声音认识了我;3.喜欢提各种问题。

  出示:有一次,……走路的吗?明明好奇地问…… 她问我许多奇怪的问题

  读好每一句话 ,感悟明明热爱生活的态度。

  (4)善良,有爱心的孩子:虽然她自己是个盲童,但是她还愿意帮助“我”,愿意把她的脚给我。

  出示:我弯下腰……给你,好不好?

  读好这句话,感悟明明的关爱他人。

  5.就是这样一位可爱的盲童,深深地影响着“我”,使“我”的心境发生了变化。再细读课文,看看作者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灰暗——自己是个残疾人,生活很困难。

  温暖——尽管盲童一家生活并不富裕,而且家中还有一位残疾的孩童,但是他们并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情景,让我感动温暖。

  心疼——小女孩那么漂亮,那么可爱,可是命运对她却是那么不公,双眼什么也看不见,所以作者觉得心疼。

  快乐——明明的开朗,对生活的乐观感染着我,让我也变得快乐起来。

  重点体会这句比喻句的好处:明明像小屋里的光线,带给了我许多快乐。(原先我的心房是灰暗无比的,是明明的笑声给我带来了快乐,使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喜欢——明明的聪明、明明的可爱,让我喜爱上了她。

  感动——明明的善良深深打动了我,虽然她并不知道把腿给别人意味着什么,但她是诚心诚意的,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她将好心人的关爱毫不做作地传给了我,让我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暖,让我觉得红红的“番茄太阳”挂在了我的心中。

  _重点感悟细节描写:她的小嘴呼出的温热气息拂过我的面颊,我的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

  6.小练笔:读到这儿,你知道作者的心声吗?请你帮她尽情地倾吐吧!

  补写:她的小嘴呼出的温热气息拂过我的面颊,我的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

  7.文章学到这儿,你觉得第三个“番茄太阳”是什么?

  (是明明真诚的爱心,美好的心灵。)

  这颗爱心中包含着什么?(热爱生活,关爱他人)

  8.相机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明明虽然离开了我,但是她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她那美好的心灵,就像灿烂的太阳一样,温暖着我的心。

  9.通读全文,说说课文为什么要以“番茄太阳”为题?

  三、作业

  读一读《飞吧,断翅的小鸟》,互相谈谈感受。

  板书设计:

  明明 心境 番茄太阳

  开朗 灰暗 红红的太阳

  美丽 温暖 姑娘的笑脸

  聪明 心疼 美好的心灵

  善良 喜欢 感动

  四年级教案 16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超级链接的含义。

  2、会设置演示文稿内部的超级链接。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演示文稿范例。

  2、上次制作的演示文稿“动物的家”。

  教学重点:

  学会在幻灯片中设置超级链接。

  教学难点:

  理解超级链接的含义

  教学建议:

  1、这节课的基本任务是制作一张像菜单一样的幻灯片,想看什么只要在“菜单”里选择就可以了,最根本的知识点则是超级链接,由于超级链接的概念非常的抽象,因此用菜单来比喻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

  引入:

  同学们,你们点过菜吗?想吃什么就点什么,一会儿想吃的菜就端上来了。你信不信在电脑上也可以“点菜”,当然这“菜”你只能看不能吃。(开始演示范例)

  在这一张幻灯片里,有四种动物,想看什么就点什么,它马上会出现在你眼前。想知道这是怎么的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请同学们先打开上次保存的演示方向——“动物的家”。

  2、制作超级链接之前,首先要制作一张类似于菜谱的.幻灯片,在上面列出了被链接的幻灯片名称。幻灯片的名称可以以文本的方式出现,也可以以艺术字或图片的形式出现,然后就可以在名称和实际的幻灯片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超级链接了。

  在演示文稿中,一个对象可以链接到同一演示文稿中的其他幻灯片,也可以链接到其他文件,还可以链接到一个网站,这节课是要在一个对象和同一演示文稿中的其他幻灯片之间建立链接。

  首先选中需要设置超级链接的对象,然后选择“幻灯片切换”中的“动作设置”,或者右键单击对象后从快捷菜单中选择“动作设置”,选择“超级链接到”“幻灯片”,从幻灯片标题列表选择目标幻灯片就可以了。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尽可能放慢节奏。

  3、最后可以让每个学生演示一下自己做的演示文稿,以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四年级教案 17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认识五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3、感悟“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一句打动人心的原因。

  4、联系生活,根据一定的目的尝试写一句打动人心的话。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人在原来的那句话前加上几个字就能让它产生魅力的原因,感悟语言的魅力所在。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书“魅力”,指名读。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魅力”这个词,“魅力”是什么意思?这节课我们学习“语言的魅力”(板书“语言的魅力”),课文是要告诉我们什么有魅力?

  二、初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由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在你认为难懂的词句上做上记号。

  2、检查认读生字情况,对容易出错的地方终点强调。

  读准下面的词:

  魅力、衣衫褴褛、佝偻、寒酸、欣慰、陶醉、莺歌燕舞、辛酸、漆黑、绅士

  注意下面字的写法:

  牌:左边的上半部分是“白”字里面有一撇;

  讨:注意与“付”区别。、;

  币:不要多了一横。

  “钱”与“残”区别。

  你觉得还有哪些字值得你注意,把刚才提到的几个字和你觉得不太好写的字写两遍,课后在自己的生字表上描红。

  3、交流汇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把你读后的问题说一说,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预设:

  (1)诗人为什么加上“春天到了”?

  (2)为什么加了几个字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3)语言为什么会有这么的的魅力?

  师依据学生质疑归纳核心问题:为什么诗人在木牌上加几个字就产生这么大的魅力?

  三、比较阅读,自主感悟

  1、自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到了什么?

  2、交流:

  ①老人很可怜:

  你抓住了哪些词句读到老人很可怜?这是对老人什么的描写?

  (衣衫褴褛、佝偻、头发花白、表情木然、双目失明。)

  盲老人站在木牌旁,期待着路人的帮助,路人却无动于衷,读一读这一段,边读边思考: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指名读,你的感受是什么?

  ②诗人很善良、很有爱心

  说说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体会?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体会老人的不幸和读人的善良。

  4、学习第二段

  (1)诗人添上这几个字后,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先自学,然后小组讨论,师重点指导。

  (2)诗人前后的变化,对比着读。诗人添上这几个字以后,人们一改原来的无动于衷,纷纷解囊相助。

  齐读人们看了木牌以后的反应。(抓住“大都、无论——都”等词语来体会这诗人加上的几个字的魅力。)

  绅士、贵妇、少男少女:掏;寒酸的小职员:摸。这里为什么用上了两个不同的动词?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相机理解:寒酸、华丽。)

  诗人看了以后也欣慰的笑了,谁来给“欣慰”换一个词。(满意、高兴)

  (3)指名读,一人读添字前的内容,一人读添字后的内容。其他同学想想前后语气有什么不同?

  (4)同桌互相练一练。

  四、小结:诗人添上“春天到了”几个字就产生这么大的作用,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寻找答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复述一、二段的内容

  2、诗人添上“春天到了”几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自由读有关段落,找出答案,画下来。

  二、品读文本,加深感悟

  出示第三段第一句话,齐读一遍,你会产生什么问题呢?

  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3“春天到了”我们会想到什么?(春天美丽的景象)

  找出书中这一句读一读,谁来填这个空。

  根据括号中的内容想象一下这叫人陶醉的春天景象,好吗?

  春天到了,我看见了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怎能不让我陶醉呢?

  4、师有感情地说:春天到了,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尽情地歌唱;小鹿在小溪旁欣赏着自己映在水中的倒影;我们在绿树红花间追逐嬉戏;那红的、黄的、粉的……各种各样的野花盛开怒放,真是如诗如画的春天。(板书:万紫千红)

  指名读描写春天景色的句子,自由练读,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师:春天多美啊!可是盲老人的眼前一片漆黑,他什么也看不见。(板书:一片漆黑)

  盲老人一生什么也看不见,会更难受,这多么令人心酸呀,多么令人同情啊!

  5、人们的同情之心犹然而生。他们纷纷解囊相助。板书(解囊相助)

  6、一句话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变化?生自由发表。师:一句话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变化?魅力在哪里?(这几个字和“我什么也看不见”合在一起,使人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老人的不幸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反差给人们的心灵以巨大的冲击,打动了人心,触动了人的情感,唤醒了人们藏在深处的同情心。拨动了感情深处的心弦,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三、齐读最后一段,练习背诵。

  四、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语言的魅力。

  短短几个字就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语言是多么有魅力啊!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许多有魅力的语言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五、总结全文

  不同的语言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好的语言,能给人以美好的享受,能使人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有句名言说得好,"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希望同学们认真地学好语文,让你们的语言也具有巨大的魅力吧!

  板书设计

  2、语言的魅力

  漆黑一片万紫千红

  长叹一声产生同情

  解囊相助

  四年级教案 18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情景。

  2.理解“这里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桂花。”一句话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雨”?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摇花乐’,还有那摇落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由于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文章,学生会很感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交流中自己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童年生活,说一说不能忘怀人和事,在阅读学习中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四年级教案 19

  教学目标:

  1、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模板,并根据模板制作演示文稿。

  2、会在幻灯片视图中修改和编辑文本。

  3、会在幻灯片视图中插入艺术字、剪贴画和图片并会对它们进行必要的修改。

  4、会保存演示文稿。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制作演示文稿范例——春晓。

  2、为学生提供风景画图片(光盘上的“风景画”文件夹下)。

  教学重点:

  选择自己喜欢的模板后,能在幻灯片视图中添加和修改文本。

  教学难点:

  文本的修改以及文本框的移动。

  教学建议:

  1、这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也比较分散,在组织教学时要先给学生创设一个好的情境,然后提出一个好而切实可行的任务,除了教材中的任务外,还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绕口令的演示文稿或猜谜语的演示文稿。

  2、在教学模板选择和自动版式选择时,可以放开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比较,最终找到他们喜欢的`模板。

  3、在对文本进行修改以及对艺术字、剪贴画和图片等对象进行处理时,要让学生明白必须先选中它们,否则无法对它们进行处理。移动文本框时一定要将鼠标指针指向文本框的边框,然后才能移动。缩放艺术字、剪贴画和图片等对象时,要先将它们选中,再将鼠标指针指向周围的句柄,然后再缩放。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该适当地放慢演示的节奏,或者通过教师的误操作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4、保存演示文稿时,要让学生明白保存一个文件要有文件名,还要有一个保存位置。

  四年级教案 20

  教学目标 :

  1、独立自主地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会多音字“卡”,完成课后练习3;

  2、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乡村人们善良、充满关爱之情、亲情的品质;

  3、注意抓住文中的事例,通过作者的心理、情感表现,明白遇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勇敢、坚强。

  教学重点 :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满山的灯笼火把。

  2、一起朗读课题,学生质疑课题。

  3、为什么满山都是灯笼火把呢?他们举着灯笼火把是为了做什么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本课生字词。瘦 杂 盲 婆 幕 溜 亏 恰 肢艰苦 坚信 渴望 喧哗 悠长 哆嗦 焦急 挣扎 援救 幸亏 盲

  3、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4、完成课后问题3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发言。

  3、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语句。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内先互相交流,互相改正)主要介绍了“我”的家庭情况和“我”的成长地是在四川农村。

  3、你知道我的父母当时为什么把“我”送到乡下吗? (因为“我”的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他们无法照顾“我”,所以把“我”送到乡下外婆家)

  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知道了文中的“我”因为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他们无法照顾“我”,就把“我”送到了乡下的外婆家。“我”是和那儿的孩子们一起长大的。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1、 师述: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第九课《满山的灯笼火把》,这节课继续学习。

  2、 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意见什么事?

  二、 新课

  1、 你认为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为什么这样认为?请大家默读课文3、4、5自然段。反馈:坚强、勇敢、沉着、冷静、遇事开动脑筋想办法(同时板书)

  2、 你为什么这么认为?找出书中有关句子。学生反馈时,老师边指导理解边指导朗读

  第三自然段:是心理描写,说明他坚强、勇敢、有头脑。指导朗读出坚定的语气

  第四自然段:表现出他坚强、沉着、冷静。(板书:不哭也不喊)

  第五自然段:他坚持什么?你坚持过干什么吗?用“坚持”说句子 指导朗读出坚定的信念的语气。

  3、 文中的我在遇到突如其来的危险时,在孤寂寒冷的时刻,也害怕过,也着急过,文中哪儿写了?你从哪儿看出他害怕、着急的。同学们互相交流、讨论。

  A第二自然段末尾。体会“哭着、喊着、挣扎着”指导朗读(注意要读得重些。快些)板书:哭喊着

  B第四自然段末尾。这一句没有写作者怎么样,为什么你却感觉作者害怕、着急呢?(指导环境描写可以突出人物心情的'写作方法)这样既可以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4、 我为什么会坠入土里?

  理解第二自然段中天气的恶劣,行走艰难。(找出重点词语,注意朗读)

  5、 在遇到坠入井中的危险时,我先哭喊着,挣扎着,很快,我明白这样不行。于是不哭也不喊,拽着井边的杂草坚持着、坚信着,我坚信的来救我的亲人们真的来了吗?结果怎样?默读课文6至8自然段。

  6、 我当时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体会:一声又一声、一线、一片、一大片等词语,指导朗读。

  7、 我当时怎样?泪如泉涌(板书:泪如泉涌)理解:泪如泉涌

  8、 师述:当人们小心地把我从井口拽上来,紧紧搂在怀里的时候,我已经冻僵了,全身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除了指泪是热的,还有什么是热的?心为什么是热的?(被乡亲们的关爱之情感动了,这是感激的泪)板书:关爱之情、感激之情(师述:亲情是伟大的。由于我们是一个个独立的人,所以我们更要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我们的周围,我们的身边,将处处充满温情,充满阳光!)

  9、 “你知道有多少人出来寻找我吗?”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设问句)有什么作用?(强调全村的一百多人都出来找我。)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 总结

  1、师述全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