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通用1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各种材料,大胆尝试制作泡泡水,体验探索的乐趣。
2.愿意在同伴面前交流自己的发现。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幼儿自带的洗手液、洗发水、沐浴露、洗衣粉、吸管、带小孔的瓶子、一次性杯子等。
活动过程:
1、交流经验,回忆从孩子们对吹泡泡特别感兴趣入题,询问小朋友还找到了哪些会变泡泡的东西,并请他们跟好朋友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带来的材料。
2、分类介绍,经验丰富
(1)请小朋友向大家介绍各自带来的材料,说说他是怎么知道这种材料可以制泡泡水的。
(2)由于小朋友带的`材料可能有重复,无需一一介绍,当介绍到某种较普遍的材料时(如沐浴露),可以问问还有谁也带了这种材料,带的是什么牌子的,等等。
3、运用经验,积累探索
(1)在探索活动正式开始前,教师对材料作简单介绍。
师:今天我们就用自己带来的材料做泡泡好吗?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材料,有杯子、盖子上带小孔的水瓶、吸管、泡泡圈材料篮里也有各种不同的材料,你们也可以选择。
(2)孩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问题
a.观察孩子们使用材料的情况;
b.及时根据孩子们的探索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
c.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感知泡泡,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探索结果;
d.发现幼儿不同的操作方法时,及时让其他幼儿分享这些信息。
4、交流分享,体验快乐
(1)当有的幼儿制作出泡泡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和同伴、老师分享自己的快乐和经验。
(2)和孩子们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对花朵色彩、数量的感知。
2.幼儿能尝试简单的分类。
3.体验快乐的情绪。
活动准备
红、黄、绿纸花若干;红、黄、绿圆点即时贴若干;平衡木、做小河的彩布条;音乐磁带《郊游》;纸杯制成花状,花心分别为红、黄、绿。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我们要去万花园玩玩。瞧,我们必须先过小桥,再跨过小河,才能进入万花园。让我们一起出发吧!幼儿随着《郊游》的音乐出发去万花园。
(这个环节增强了活动的情景性,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捡花
1.走进“万花园”
师:地上这么多漂亮的花朵,我们快来捡花朵吧!
幼儿分散捡花朵,老师参与幼儿活动。
(美丽的花朵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活动气氛很活跃。)
2.感知1和许多
师:瞧,我也捡了几朵花。你们来帮我数一数吧!
幼儿数不清,能力强的幼儿就说:“老师捡了许多花。”让幼儿比较1和许多。
3.请幼儿把花朵贴在自己的衣服上
(让幼儿贴花朵,一是练习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二是为在下面活动中幼儿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和别人花朵的数量奠定基础。)
师:瞧,你们都变成花宝宝啦!
老师提问幼儿:你开了几朵花?有哪些颜色的花?
(巩固幼儿对数量和颜色的认识。如果有超过4个以上的,可以让幼儿用“许多”来表示。)
三、送花儿回家
1.师:现在花朵该回家啦,我们把她们送回去吧!看,那里有什么颜色的篮子?红花应该送到什么颜色的篮子里?绿花应该送到什么颜色的篮子里……
2.幼儿把花朵送到相应颜色的篮子里。如果老师发现有送错的.花朵,请幼儿自己纠正。
(幼儿第一次尝试按颜色分类。个别幼儿有分错的现象,老师加以引导。)
四、找朋友
1.引导幼儿按照纸杯花心颜色去粘贴相同颜色的花瓣。
师:瞧,那里还有些白色的纸杯花,他们的花心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黄色的,请小朋友们根据花心的颜色去粘贴和它相应的花瓣。
引导幼儿可以用红、黄、绿圆点做花瓣,并强调一片花瓣贴一个圆点。
幼儿每人拿一只纸杯花,找相应的圆点来装饰。
(让幼儿用粘贴的方法,渗透一一对应的概念,这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并让幼儿第二次进行颜色配对练习)
五、回家,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来到万花园,做了好多事情,你们真能干!现在让我们带着小花回家吧!
播放音乐《郊游》,原路返回。
(结束部分自然、轻松,有情景性,幼儿玩得开心。)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在数学中操作的乐趣。
2.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分辨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3.巩固对数字1—5的认识,能听清老师的要求并按要求活动。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数字卡“1-5”,实物卡片“1-5”,糖果、小鱼、水果若干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看数字拍手
师:现在刘老师和你们玩一个拍手游戏。看刘老师拿的是数字几?就拍了几下手。一边拍一边数数。
二、复习5以内的数
1.复习认识数字1—5
师:今天数字宝宝要和我们做游戏了,看看数字宝宝怎么了?
数字宝宝摔倒了,谁来帮数字宝宝站好,帮助数字宝宝的时候,要说:数字几,我帮你站好(集体验证,并认读数字)
2.数字宝宝都站好了,谁愿意帮它们排排队?(从小到大)
3.帮动物找数字朋友。(出示动物卡片找相应的数字做朋友)
教师出示1只小鸭的动物卡片。
师:1只小鸭的数字朋友是谁呢?
谁来帮助这些小动物找到它们的数字朋友呢?
师:要求幼儿用一句完整的话边送边说,(例如:2只小鸡我送你,数字2和你做朋友好吗?)
三、和数字做游戏(用多种感官感知物品数量)
师:你们想不想和数字做游戏呀?(想)
1.看数字拍手边拍边数数。(可看数字拍手、拍腿、学动物叫。)
2.《猜猜谁躲起来了》,抽掉几张数字卡片,请小朋友猜猜谁躲起来了?
3.按数取物: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幼儿迅速拿出相应数量的雪花卡片。
四、小组活动
师:数字宝宝想请我们小朋友去做客,我们是不是要给数字宝宝带些礼物呢。今天老师为小朋友预备了许多礼物。(逐个讲解小组操作内容)引导幼儿送礼物时边操作边讲述。
第一组、第二组:贴水果,白纸上是数字几,就贴一个水果。
第三组、第四组:装糖果,袋子上是数字几,就装几个糖果。
第五组:装小鱼,盘子上是数字几,就贴几条鱼。
五、师幼共同检查
师:我们看看数字宝宝是不是收到和自己数量一样多的礼物呢?
师幼共同检查。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想通过用简单易懂的方法教会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数,进一步帮助幼儿对1-5数字的理解,同时也给孩子独立动手操作练习的机会。但这节课下来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课堂中没有灵活准确运用量词,自己对数学语言组织还有所欠缺,自己的语言有点零乱,啰嗦,也没有激情的教学语言,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改进的地方。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本节活动选自山东省幼儿园教育资源小班上学期主题一“幼儿园真好”。《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而“小猪佩琪”又是孩子们生活中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动画形象之一。所以活动开始教师和孩子们以猪妈妈和猪宝宝的身份出现在小猪佩琪的“嘟嘟农场”,并将此情景始终贯穿其中,能够充分调动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小班幼儿是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期,所以教师为幼儿提供了直观形象、鲜明生动、实用性较强的自制操作材料。活动过程中运用“游戏教学法”,为幼儿创设形式多样的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走、跑、跳、钻等体育游戏,引导幼儿帮助“兔白白”储存过冬食物。不仅培养幼儿帮助别人、互相谦让、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品德,同时达到了感知“1”和“许多”这两个不同量的教育目标,还充分体现了科学领域与健康领域地有机整合和“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教育理论。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2、能用语言正确地表述“1”和“许多”的关系。
3、能够关注到周围事物中“1”和“许多”的数量现象。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苹果树、萝卜卡片若干及农场情境等。
【活动重点】
初步理解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活动难点】
幼儿用语言正确地表述“1”和“许多”。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让我们一起去农场,帮助小动物们收果子吧。
二、在创设的“嘟嘟农场”情境中,引导幼儿认识“1”和“许多”,并初步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1.教师带领幼儿走过“树桩”,采摘“苹果”。(引导幼儿认识“1”和“许多”,初步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2.教师小结。幼儿走过一个一个的树桩,最后走过了许多树桩。1个1个的`苹果合起来形成了许多个苹果。
3.幼儿走过“水沟”,拔“胡萝卜”为“兔白白”储存过冬食物。(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尝试用语言正确地表述“1”和“许多”。)
4.教师小结。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三、生活拓展,引导幼儿主动发现周围事物中“1”和“许多”的数量现象。
出示课件,幼儿表达。
引导幼儿寻找周围事物中更多“1”和“许多”的数量现象。
【延伸活动】
在科学区中,教师设置“1”和“许多”的物品若干,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发现“1”和“许多”的数量现象。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一开始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很高,就整个活动设计来说,安排是很科学、很合理的。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计划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去理解、分析、比较,可以说孩子们都能得到自主地发展。因为和孩子们在一起已经有一个学期,所以对每个孩子都是很了解的,知道他们喜欢听故事,所以意图妈妈带小兔秋游贯穿其中,在教学活动的基本部分先让幼儿把许多小鱼分成一条一条,再通过把小鱼送给小花猫有合成许多。使幼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参与热情高,师生互动好。本次活动结束后,对本班幼儿进行检查,何吉、刘昊小朋友在出示多个物体让其区分时,仍喜欢用“那么多那么多”的词汇来表达。看来还是对许多理解不够好。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活动的第三个环节、还有活动的结束部分让幼儿找一找有哪些是一个,哪些是许多个。继续以秋游故事贯穿,设计一个小游戏,而不是用一些简单的图片,这样幼儿的积极性会更高,目标会完成的更好。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感受一起玩雪、赏雪的快乐。
2、通过撕纸,促进幼儿小肌肉群的协调发展。
3、通过观察,让幼儿初步了解雪花的特征。
4、了解雪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音乐:小雪花
2、趣味练习:贴雪花
3、图片:雪景
4、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活动。冬爷爷给我们送来了礼物,看看是什么礼物?
二、展开
1、感受雪花,欣赏优美的雪景(图片)
告诉幼儿雪是冬季才会有的自然现象,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雪的颜色、特征。
2、欣赏故事《冬爷爷的礼物》
提问:
(1)冬天来了,莹莹来到花园里,发现有什么变化?
(2)冬爷爷送给莹莹的礼物是什么?
(3)雪花是什么样的?
3、组织幼儿布置冬天的环境,放音乐。
(1)撕雪花:每个幼儿一张白纸,让他们撕成小碎片,比一比谁撕的最小。
(2)布置雪景:洒落雪花,感受下雪的场景。
4、趣味练习:贴雪花
按照雪人身上的数字贴出相应数字的雪花。
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雪的`变化,并体验和小伙伴共同游戏的快乐感觉。
三、结束
欣赏故事《下雪了》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开展了“蔬果舞会”的主题活动。随着活动的展开,孩子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蔬果。一次,不知是谁把葡萄和西红柿放进了金鱼缸里,引来了许多孩子的围观与议论。经了解得知,原来他们是想给金鱼喂食,结果发现蔬果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在水下面。孩子们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们生成了这一活动。
目标:
1.观察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准备:
每张桌上放有苹果、香蕉、葡萄、西红柿、土豆等蔬果,一盆水,记录卡(卡上画有大水杯,水杯上有水位线)和各种蔬果小图片若干。
过程:
一、想一想,猜一猜。
师:这里有许多水果、蔬菜,小朋友快来看呀!
孩子们饶有兴趣地指点着,议论着。有的描述着它们的形状,有的回味着它们的味道,有的掂量着它们的重量……
师:你们有没有想过把它们放到水里会怎么样?苹果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葡萄、西红柿、土豆呢?
孩子们争论起来,有的说会沉到水底,有的说会浮在水面上,也有的说会在水的中间。
师:大家各有各的想法,请把你们的猜想记录下来。可以使用蔬果小图片和记录卡,按自己的猜想分别把小图片摆放在水面、水底或水中间。
[在实验操作前,考虑到小班孩子的能力水平,教师准备了直观形象的记录卡和蔬果图片。不作任何提示,让孩子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猜想和判断,并作记录,为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奠定了基础。〕
二、玩一玩,比一比。
师:这些蔬菜、水果放在水里到底会怎么样呢?请你们把它们放到水里试一试。
孩子们把它们一一放进水里,仔细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情况,然后在另外一张记录卡上验证记录。教师则巡回观察,适时指导,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与预想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帮助他们在观察沉浮现象时,正确运用“沉”和“浮”来表述。
[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按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物体,真实地感受、记录实验的结果,验证自己的解释和猜想是否正确,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并初步懂得了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三、讲一讲,议一议。
师: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
幼:我发现苹果是浮在水面上的,香蕉是沉在水底的,西红柿是浮在水面上的,土豆是沉在水底的。
师:它们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来,真有趣。
师:你们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幼:为什么大的西红柿能浮起来,而小小的葡萄却沉下去了呢?
师:这个问题要留给小朋友们去动动脑筋,找找答案。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也要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想想办法,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让西红柿沉到水底去,让葡萄浮到水面来?
(孩子们在玩耍中获得了蔬果沉浮的经验,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更引发了进一步探索沉浮现象的兴趣。事实上,这一活动仅仅是一个系列探究活动的开端,以后的活动可以根据幼儿探索中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进行延伸。)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观察银杏树、柳树、枫树叶子的特征,并尝试将同一种类的树叶归类
2、知道天气凉了,秋天来了,树叶落下来了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重点
认识银杏叶、柳叶、及枫叶的形状特征
活动难点
判断、尝试将同一种类的树叶进行归类
活动过程
一、情景游戏,引发兴趣
请小朋友到“公园”里捡树叶
二、认识树叶,发现特征
主要从树叶的形状认知
三、操作游戏,“树叶找家”
1、 第一次操作:根据树叶的形状找到它们的家,贴在相应的树上
2、 第二次操作:教师总结后,请幼儿再次贴树叶(其中可增加其它树叶的干扰)
活动评析
一、目标定位准确
教师对这一教材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准确得制定了目标,以及重难点,活动中在几个环节中:“认识树叶、发现特征”和“操作游戏”体现了教师有目的的'教学,并采取情境、游戏等手段将难点一一化解,较好地达成了目标。
二、师幼互动和谐
科学活动对于小班来说较难执教,孩子们操作能力弱,科学知识又比较枯燥,但是这次活动教师以拟人化情境贯穿活动,调动了幼儿参与积极性,也通过这种手段帮助孩子了解了知识点,活动中在情境背景下师幼互动自然、和谐。
建议
1、活动中对知识点幼儿的发现、归纳不够,要多让幼儿发现问题,表达想法,解决问题后,尝试说说、表达;
2、树干的判断对小班孩子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的,更多的应该引导他们看树上已有的树叶进行分类,让树叶回家,树干知识作为知识经验的丰富。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用多种的感官探索糖果的外形和味道(用手摸、用眼看、用舌头尝)。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
2、用语言表述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各种形状、颜色、味道的糖果若干,摸袋每人一只。地上画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房子图,糖果超市,垃圾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好,我是糖果王国的国王。糖果王国里有许多糖宝宝,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呀?"
幼:想
师:"那请每个小朋友在糖果国王的魔法袋里找一个糖宝宝做朋友吧!"
二、感知糖果的特征,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1.幼儿自由地感知、初步探索糖果的特征,并与同伴交流。
师:"你们都找到了糖宝宝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再跟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自己的糖果朋友是怎么样的。"
2.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感知糖果的'特征,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请你再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然后告诉老师或其它小朋友你的糖果朋友是怎么样的?
幼:硬的,软的
师:"再请你看一看你的糖果朋友穿了件什么样的衣服?
3、剥糖果,了解糖果的外形、颜色。
师:"现在请你把糖果朋友的衣服脱掉,衣服放在桌子上,糖宝宝放在手心里面,看看糖宝宝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幼:圆形,方形
4、闻糖果,感知糖果的气味。
师:"我闻到了好多糖宝宝的味道,你们闻闻看糖宝宝是什么味的?
5、尝糖果,了解糖果的味道。
师:"那把糖果朋友轻轻地送到嘴巴里面,咦?这又是什么味道啊?
幼:橘子味,甜甜的
6、幼儿探索后,教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在糖果王国认识了许多糖果朋友,每个糖果朋友都有自己的漂亮衣服。糖宝宝有的很软,有的很硬。糖宝宝的颜色、形状也不同,有的圆圆的,有的方方的,有的扁扁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绿色等。闻一闻还有不同的气味,吃到嘴里甜甜的,有许多种味道。
三、了解糖的作用
师:"糖好不好吃啊?张开嘴巴让我闻闻,恩…好香啊,啊呀,糖都跑到你们的牙齿里面去了,牙齿里面藏着糖会怎么样啊?
幼:蛀牙
师:那我们吃完糖以后应该怎么样啊?
幼:要刷牙漱口。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摆弄中体验多与少。
2、愿意动手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小椅子若干、小汽车头、娃娃家餐具若干、仿真食品若干、塑料圈等。
活动过程:
1、乘汽车: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宝宝去公园玩 ,我们一起乘汽车去吧!”
玩法:听音乐找座位,椅子和幼儿人数相同,一人一个位置。
2、野餐:
“公园到了,我们该吃午饭了。”
(1)幼儿围圈而坐,准备就餐。“爸爸妈妈今天不动手,请宝宝们来帮忙准备午餐好吗?”
(2)幼儿分餐具:盘子和小勺。
(3)引导幼儿发现,小朋友和餐具一样多,不多也不少。
(4)幼儿分食品:萝卜和饼干。
(5)边分食品边引导幼儿发现人数和食品数量不一样,有的多一个,有的少一个。
“想想办法,怎样让大家都吃到萝卜和饼干?”(少一个可以分着吃,多一个可以带回家。)
3、游戏:小兔钻山洞
介绍游戏规则:宝宝做小兔,老师做大灰狼。听到大灰狼来了,小兔要跳到圈里,一个圈里只能藏一只小兔。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3—4岁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并发现其明显特征,而且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 设计活动时,我结合小班幼儿“认识靠行动”的年龄特点,尝试运用“在探索中发现”的教育理念。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以“木耳”为主线贯穿教育活动,通过寻找——观察——操作——表现——探索,引导幼儿在说说、玩玩、做做中,持续引发幼儿内在的探究动机和兴趣。
【活动目标】
1.感知木耳由小变大的有趣现象。
2.会用肢体动作表现木耳泡发的变化过程。
3.初步培养幼儿喜欢探究科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重点】
感知木耳由小变大的有趣现象。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塑料杯12个、小毛巾12块、小勺子12把、盘子6个、木耳若干、温水
【活动流程】
一、营造气氛、激发兴趣
1.通过寻找“宝贝”,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请小朋友拿出来,摇一摇、晃一晃、听一听,猜猜里面是什么?
2.观察“宝贝”的外形特征
(1)请宝宝们仔细看一看这件宝贝是什么颜色的?
(2)摸一摸什么感觉?
(3)那这件宝贝到底是什么呢?
3.木耳自我介绍
小结:大家好!我的名字叫木耳,我的身体黑黑的、干干的、硬硬的。我的营养价值可高了!我体内除了含有大量的铁和维生素K以外,还可以排除人们体内残留在消化系统的灰尘和杂质呢!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游泳了,小朋友可以把我送入水中吗?
二、木耳实验、操作感知
1.幼儿动手操作实验,感知木耳由小变大的有趣现象。
2.小木耳、爱游泳,轻轻一放进水中。伸伸腰、点点头,转一转,扭一扭,打个滚儿乐游游。小小木耳有变化,小朋友仔细看看它,用你的小手摸摸它,发现木耳有什么变化?
小结:原来小小的硬硬的干木耳泡水后会变大,变得湿湿的、软软的,这种现象叫作泡发。
三、肢体表现、整理认知
1.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木耳泡发变化的过程,感受其乐趣。
2.教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表演,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木耳泡发变化的过程。
小结:原来,木耳泡发变化的过程还可以用这么多的动作来表演,那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我们来的时候看的那些东西跑哪里去了?
四、探索发现、生活延伸
1.引导幼儿观察多种食品泡发现象。
小结:桌子上这些东西可泡发的食品有……不可泡发的食品有……
2.运用已有经验分辨、讨论,干香菇遇到水会产生泡发现象吗?
延伸活动:
探索生活中更多可泡发和不可泡发的食品。
反思:
《我会变》该活动目标是感知物体的可变性,体验变大或变小带来的快乐,从中体验想象的乐趣,大胆表达自己变大或变小的`愿望。
活动过程中我首先出示没吹气的气球让幼儿说一说气球如何变大,小朋友们都纷纷回答说用嘴巴吹,接着我又提问那怎么让气球变小呢,都懂得说把手松开气球就变小了。幼儿们从中体验到气球的变化也带来快乐,他们也懂得了物品能变大变小,接着进行经验提升,让他们说一说还有哪些物品会变大或变小,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紧接着出示物品茶叶、被子,让他们操作探讨发现哪些物品可变大可变小。茶叶加入水后变大了。被子怎么变小,聪明的小朋友们都懂得想办法说把它叠起来。操作完后让幼儿们大胆畅想说一说如果自己变大或者变小以后会做什么事情,表达自己的小愿望,从中培养幼儿的大胆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幼儿们都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说说自己变大变小想做些什么,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通过操作基本上大部分幼儿都懂得什么物品能变大或变小,但提供的物品较少没有幼儿更充分体验探索想象,所以课后让幼儿回家后仔细观察身边还有哪些东西是能变大或变小的。孩子的直接经验较少,出示茶叶还是很多幼儿不懂得是茶叶,经过引导后才懂得这是茶叶。今后多准备生活日常生活用品图片让幼儿观察认识物品从而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11
材料准备:
空八宝粥罐两个、细绳一根、钻子、包装纸
制作方法:
在每个八宝粥罐的底部中间扎一个孔,孔的直径大小以刚刚能穿过细绳为宜。
将细绳分别穿过两个罐子的小孔后,在绳的两端各系一个结,防止细绳从小孔滑落。
对八宝粥罐的外部用包装纸进行任意装饰,一部有线电话就做好了。
实验操作:
两个幼儿各拿一个八宝粥罐作为听筒,将绳子绷紧,一人将听筒放在嘴边说话,另一人将听筒放在耳边倾听。
教师指导建议:
指导幼儿玩“打电话”游戏,知道声音会沿着紧绷的绳子迅速传播,知道声音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应该把作为成品的“听筒”给他们;对于中班的幼儿,教师应该给他们半成品,即事先给八宝粥罐扎好孔,引导幼儿自己穿孔、打结。
引导幼儿试一试绳子松弛了,声音是否还会被听到。
请幼儿在看不见对方的情况下(蒙上眼睛)玩“打电话”的游戏,看能否猜出给他打电话的小朋友是谁。
拓展与替代:
与幼儿一起尝试用果冻盒、纸杯、纸盒、纸筒等制作有线电话,比较它们之间在传递声音上有无区别。
尝试让幼儿用不同长短、不同材质的电话线(线绳、铁丝、毛线)做有线电话,请幼儿辨别声音的`变化。
科学小知识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要靠气体、液体、固体做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被称为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屑中传播速度不同,我们听到的声音也就不同。当两个幼儿用自制的电话筒打电话时,说话会引起空气的振动,振动沿着紧绷的绳子传播,他们便能听到彼此的声音;如果绳子松他了,振动就无法传播,声音也就无法被听到了.此外,绳子的长度也会影响声音传播的质量。绳子越长,声音越听不清楚。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探索了解蛋的形状、结构,区分生蛋与熟蛋。
2、初步培养幼儿比较、判断能力。
重难点:
判断、了解生蛋熟蛋及结构。
材料与环境创设:
1、一只不透明的大布袋内装生鸡蛋、熟鸡蛋。
2、人手一只鸡蛋。
活动流程:
说一说→试一试→尝一尝→延伸
(一)说一说
1、看看摸摸说说猜口袋
教师:你们猜猜看口袋里装了什么?。,(启发幼儿运用视觉、触觉来猜)
2、教师逐一出示口袋中的蛋宝宝,让幼儿数数有几只并说出蛋的名称
3、说说蛋的形状及猜猜生蛋与熟蛋。
教师:两个蛋宝宝长的一模一样我们怎么来区分它们呢?
(二)试一试
1、引发幼儿自己动手尝试的`愿望。
教师:用小手摇一摇。
2、用手摇一摇及用旋转的方式知道蛋的生熟。
教师:你们的蛋都可以吃吗?为什么?生的蛋里面是什么样的?熟的蛋里面又是什么样的?
3、幼儿讨论交流尝试。
4、归纳小结。(请幼儿回答,教师验证鸡蛋的生熟)
(三)尝一尝
1、让幼儿尝尝熟蛋。
2、启发幼儿将熟蛋与别人分享。
(四)延伸
教师品尝咸蛋并与几名幼儿分享,提示幼儿:为什么你们吃的蛋有的淡有的咸,那是怎么一回事呀?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其他蛋的愿望。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对科学探索活动产生兴趣。
2.实验中敢于大胆猜测、想象。
3.通过探索活动,知道鹌鹑蛋在清水里沉下去,在盐水里能浮上来。
活动准备:
塑料杯、鹌鹑蛋、盐、水、筷子、盘子、勺子、抹布等。
活动过程:
1. 通过变魔术吸引幼儿的兴趣。
教师将鹌鹑蛋和两杯水都变出来,将两个鹌鹑蛋分别放入两杯水里,结果一个沉下去,另一个则浮上来,怎么回事呢?引导幼儿大胆猜测。
2. 幼儿动手操作鹌鹑蛋在清水里的实验。
师:鹌鹑蛋到底在清水里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的,请你们自己去试一试,回来告诉我答案。
3. 引导出鹌鹑蛋在盐水里是浮起来的.。
师:你们看这两杯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引导有杯水里放了盐)
教师示范操作使另一杯清水变成盐水,鹌鹑蛋就浮起来了。
4. 幼儿动手操作鹌鹑蛋在盐水里的实验。
幼儿操作前提好实验要求,再动手操作并观察结果。
5. 小结;鹌鹑蛋放在清水里沉下去,放在盐水里能浮上来。
6. 出示两杯水,让幼儿将盐水和清水分辨出来。
7. 激发幼儿回家与父母一起探索的欲望。
师:小朋友们,如果将水里加入糖或味精,鹌鹑蛋在里面有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回家和爸爸妈妈试一试吧!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2、彩操作活动中付息5以内的数数。
3、学习按数量取物。
活动准备:贴有点卡的塑料袋(同幼儿数)、串珠积木六篮、动物图形卡1——5一套。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以小狗开糖果店的游戏来应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今天又各客人来我们班作客,你们看是谁?(小狗)
教师:小狗开了一家糖果店,生意很忙,有很多的小动物来帮忙,看看是谁来了?
2、复习5以内的数数师:这是谁?有几只?
(就是逐一出示动物卡片,幼儿伸出手指点数,并说出总数)
二、操作活动
1、装糖
(1)教师:来了这么多的小动物,可是还是来不及。小朋友们愿意帮助小狗吗?
(2)提出要求
教师:先每人拿一只塑料袋,数数上面有几个点子,就往里装几粒糖,一边装一边数,最后说:“我装了×粒糖。”
(3)师示范一次
(4)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5)提问:你装了几粒糖?为什么装了×粒糖?
2、送糖
(1)教师:请小朋友把糖送到糖果店的柜台里。
(2)提出要求
教师:你有几粒糖就放在有几个图形的框子里。
一边送一边说:“我送了×粒糖。”
(3)教师示范一次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结束活动
教师:小狗说谢谢你们,欢迎你们到他的店里买糖吃。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15
目标:
1.认识静电这个自然现象。
2.亲身操作利用"静电"钓起小鱼。
3.感知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笔2.餐巾纸的小鱼3.池塘挂图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小猫钓鱼"
1."谜语"导入:
师:苗苗三班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小动物吗?
(八字胡,往上翘,说起话来喵喵叫)
幼:小猫咪师:对,就是小猫咪。那小猫咪喜欢吃什么呢?
师:就是小鱼,那我们今天就去钓鱼吧!
2.提出矛盾点师:哎呀,粗心的小猫咪只带来了钓鱼竿却没有带来钓鱼线,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小猫咪。
幼儿:
二、教师展示"静电"实验
1.展示静电现象师:小静老师,今天要用一个神奇的方法来钓鱼哦。
(摩擦笔杆,去吸池塘里面的小鱼)
师:我一边做你们一边和我说"霹雳啪哩轰""霹雳啪哩轰"
师:你们看!小鱼钓上来了!
师:你们想不想试试看?
2.教师介绍静电师: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小鱼杆可以钓鱼呢?
幼:自行发言师:这个就是静电宝宝的威力!当我们用笔擦擦我们的头皮时,由于摩擦(边说边做动作)静电宝宝就会出现三、幼儿亲手操作,教师指导
1.请幼儿亲身试验这个现象。
2.教师观察总结幼儿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师:我们请刚才成功的小朋友来试试看师:那么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
三、拓展静电的相关知识
1.教师进一步介绍静电这个现象而且,静电宝宝经常会在秋冬天的时候出现。你们注意过他们吗?
穿衣服的'时候听到噼啪的声响;
拉手的时候会突然电一下;
梳头发的时候梳着梳着就会头发飞起来。
这些现象的原因都是因为静电宝宝,皮肤与衣服之间以及衣服与衣服之间互相摩擦,便会产生静电宝宝。
二、延伸活动:防静电
拓展环节--防止静电宝宝出门前去洗个手,或者先把手放墙上抹一下去除静电。
科学区角:可以讲课上的道具放到区角,让幼儿可以在课下时候再次进行操作。指导幼儿重点关注不同纸张的区别会对静电产生造成的影响。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16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几种秋天常见水果的名称,通过各种感官感知其特征。
2、能够自己剥桔子和香蕉,喜欢吃多种水果。
【活动准备】
1、剥掉皮的橘子一个,用消过毒的手帕包好
2、桔子,苹果、梨、香蕉等水果
3、篮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样东西,请小朋友用鼻子闻一闻,看看是什么?(出示用手帕包好的桔子,引导幼儿用鼻子闻出桔子。)
二、引导幼儿观察几种常见水果的'典型特征。
1、鼓励幼儿正确说出桔子的名称和其典型特征。如:这是什么?桔子宝宝长的什么样?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味道的?
2、共同观察其它水果。
出示几种水果,如:苹果、梨、香蕉。提问:你认识它们吗?它们叫什么名字?吃起来是什么味道的?
3、教师小结:苹果、梨、桔子、香蕉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水果。水果很有营养,请小朋友们多吃水果,身体会很健康。
三、游戏《送水果宝宝回家》。
请幼儿将苹果、桔子、香蕉、梨等按名称分类,并放在相应的盘子里。
四、鼓励幼儿练习剥香蕉皮、橘子皮,并品尝多种美味的水果。
1、说说水果的吃法。
这些水果怎么吃?请幼儿说出苹果、香蕉、桔子、梨的吃法。(香蕉、桔子要剥皮才能吃,苹果,梨要洗干净或洗干净后削皮吃。)
2、教师和幼儿一起洗手。
3、幼儿自己动手练习剥香蕉,桔子,教师将剥好的桔子,香蕉等做成水果拼盘让幼儿品尝。
(4)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品尝了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的?
五、结束部分:表演《苹果歌》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17
活动目标
1、感知冰的各种特性。
2、尝试利用工具积极探索,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观察冰块
2、教具:吹风机、锤子、餐刀、热水。
3、冰块(内含一颗糖果)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大冰块,激发孩子参与的热情,初步感知冰块的特性。
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摸摸看,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手持冰块让每个小朋友先摸一摸,进行初步感知)
你们能看见大冰块里有什么呢?
(糖果)
2、教师小结:原来冰块是透明的`。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一颗糖。
提问:你们想吃冰块里的糖吗?怎么才能把糖果取出来吃呢?
(幼儿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办法。)
二、介绍工具
教师:老师帮你们准备了很多工具,我们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
(重点介绍电吹风及各工具的使用安全。)
三、观察冰块,幼儿尝试。
1、幼儿自己取冰块,教师引导孩子观察冰块,进一步感知其特性。
提问:你拿的冰块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啊?
(冰冰的、凉凉的、硬硬的、滑滑的)
2、幼儿取工具,尝试将冰块中的糖块取出。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把糖果取出来的?
(对已经取出糖的小朋友进行鼓励,请其再拿一块冰换一种工具进行尝试。)
四、幼儿集中分享经验
1、提问:小朋友都很努力试过了,你们都吃到糖了吗?
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取糖的经过?
2、教师小结:小朋友们很聪明,都利用工具从冰里取出了糖,我们来给自己鼓鼓掌。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18
活动分析:
豆浆、豆制品,是幼儿园经常要吃的食品,但也常常有小朋友不爱吃豆制品,老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注重教学的趣味性,运用拟人化的口吻,和变魔术的方法,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教育孩子爱吃豆制品。教师主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在认知、能力和情感方面都得到发展。如:在了解黄豆的外形特征时,教师运用了观察的方法,接着又比较和观察,使幼儿了解泡过和没泡过的黄豆的不同,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又运用电教手段丰富了幼儿的认知;最后,通过品尝豆制品,进一步激发了孩子爱吃豆制品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喜欢吃豆制品。
2、通过观察、比较黄豆的.外形特征,初步提高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
3、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黄豆外形特征的基础上,知道豆浆的简单制作过程,并了解黄豆还可制成其它的豆制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干湿两种黄豆人手一份、豆浆机、小杠子每人一个、录音机、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以给幼儿介绍新朋友的形式,引出课题。
(二)展开:
1、初步了解黄豆的外形特征。
(1)课件中提出问题:观察黄豆宝宝长什么样的?
(2)教师进一步引导:“黄豆宝宝是什么颜色的?它是什么形状的?小朋友可以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自己盒子里的黄豆宝宝。”
(3)教师小结:黄豆宝宝是一粒粒黄颜色的圆溜溜的小豆豆。
2、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干湿不同的黄豆的外形特征,发展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
(1)利用课件提出问题:“泡过的黄豆和没泡过的黄豆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观察干湿不同的黄豆。
(3)教师小结:黄豆宝宝只要在水里泡上一天,就会比原来的大一些,软一些,颜色浅一些。
3、观看豆浆的制作过程,知道黄豆可以做成豆浆。
(1)利用课件观察做豆浆的过程,了解制作豆浆的方法。
(2)现场制作豆浆。
4、在煮豆浆的同时让幼儿观看课件,了解黄豆还能做成其他的豆制品。并丰富“豆制品”一词。
5、知道黄豆营养丰富,培养幼儿爱吃豆制品的情感。
(三)结束:幼儿听音乐喝豆浆。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幼儿园科学教案08-26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0-03
幼儿园小班优秀科学教案10-16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荐】04-02
【荐】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04-02
幼儿园小班吹泡泡科学教案04-24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声音》11-16
幼儿园小班《有趣的泡泡》科学教案03-22
幼儿园小班好玩的气球科学教案08-17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水》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