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案空气

时间:2022-12-29 12:49:08 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化学教案空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

  〔板书〕空气

  〔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

  (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物质组成的。人们已经测知它的成分有:

  〔板书〕

  一、空气的组成

  1.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

  〔讲述〕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总体积的4/5,氧气约占1/5。

  〔提问〕你知道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主要的不同吗?

  (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讲解并提问〕实验可以证明: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且极易溶于水。

  根据上述知识,你能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5体积的`氧气吗?

  (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思考和议论)

  〔演示实验〕

  ①展示如图装置

  ②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和红磷燃烧的位置

  ③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后,教师操作。

  〔提问〕

  ①你看到了哪些现象?

  ②为什么红磷燃烧会生成大量白烟?白烟是什么物质?

  ③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或称反应容器)中?又为什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只占集气瓶体积的约1/5?

  ④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主要是什么?你如何加以证明?

  ⑤你认为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小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

  〔讲述〕人类对空气的研究和认识,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期间许多科学家都做过类似的实验,但都未能取得明显的成果。直到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他所以能获得突出的成果,关键是他敢于破除当时传统的错误理论(燃素说)的束缚,能够尊重实验事实,并做出了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断。

  在19世纪末以前,人们还深信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后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科学家才陆续发现了稀有气体等其它成分。

  〔引言〕下面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稀有气体。

  〔板书〕2.稀有气体

  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

  〔讲述〕稀有气体因在空气中含量极少而得名,以前曾被叫做惰性气体,这是因为过去,人们认为它们不跟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的缘故。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能跟某些物质反应,生成其它物质,故改称为稀有气体。

  由此可见,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因此把稀有气体称为惰性气体是不科学的。

  〔阅读〕课本使学生了解稀有气体的特性和用途

  〔讲述〕大家对空气的组成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但是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若不重视工业废气,特别是有害气体的回收和处理,任其进入空气,就会带来空气污染,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影响作物生长,形成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简介〕英国伦敦、日本四日市或美国洛杉矶等空气污染事件,以说明空气污染的危害性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性。

  〔板书〕

  二、空气的污染与防止

  1.污染空气的物质

  (1)粉尘:水泥粉尘、煤烟粉尘、各种矿尘等。

  (2)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2.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1)矿物燃料(煤和汽油、柴油等)的燃烧

  (2)化工厂的废气

  (3)水泥厂的粉尘

  (4)燃放烟花爆竹

  (5)焚烧枯枝野草树叶等

  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1)工厂做到废气回收与处理

  (2)发展民用煤气生产

  (3)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4)禁止焚烧树叶、野草

  (5)提高汽油、柴油质量

  〔小结〕防止空气与环境污染,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是每个人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2

  一、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空气污染及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初步了解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学习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空气的组成的实验研究,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二、实验准备

  1、带双孔胶塞的集气瓶、导管、胶管、弹簧夹、烧杯、燃烧匙、酒精灯、火柴。2、红磷

  三、课堂程序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思考并回答⑴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⑵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如何证明这些气体的存在?

  2、实验探究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学生猜想:

  教师演示:

  现象:

  文字表达式:

  学生阅读教材第22页-23页,交流对空气组成及成分的了解。

  讨论(第23页及25页):

  识记:空气的成分(计算)

  (二)根据空气的组成特点谈谈你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认识。你能够联系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吗?

  纯净物:定义举例

  混合物:定义举例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阅读教材第24页-26页,列表说明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氧气

  氮气

  稀有气体

  用途

  (四)还记得化学学习的特点吗?物质的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试一试:描述氮气的物理性质。

  (五)保护空气。

  b阅读《资料》,了解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

  b、观察图2-8,小组讨论:

  ⑴在你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事?

  ⑵大气污染造成哪些危害?

  ⑶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

  四:做一做调查与研究(第28页)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3

  一、教学设计思路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亲自经历来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笔者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刚接触化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而空气一节的内容是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最能培养学生从平常生活中追根溯源,发现问题,是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初步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的极好契机。然而学生刚开始学化学,虽在绪言和实验基本操作课上了解掌握了一些知识和操作,但相应的知识储备也是相当不足的,比如C、S、p等物质燃烧后的产物和状态他们都还没有学到,要引导他们完成对空气成分的探究确实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将空气和O2的性质进行了重新整合,设计了以证明空气的存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为主线的一节实验探究课,并于课前安排并鼓励学生查阅教材、书刊及其他信息资源,既是为探究课做好的必要的知识准备,也是旨在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探究者应具备的一项能力。

  二、 教 案

  课题1 空气

  授课人 xxx

  学 校 xxx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空气的重要性,具备动手操作的实验技能和分析、推理、表达等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实验汇报结果交流讨论来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方法,发展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的科学精神,初步具备创新意识。

  重 点 空气的成分。

  难 点 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仪器、药品 集气瓶、胶塞、燃烧匙、玻璃导管、烧杯、酒精灯、火柴、红磷、硫粉、镁带、蜡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请同学们猜谜语



唐代诗人李峤有一首绝句: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诗中揭示的自然现象是什么?


具体说风是什么?


一个人多长时间不呼吸会死亡?


可见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同时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和研究与我们生命息息相关的空气。



板书: 空 气



新课:空气如此重要,又时刻陪伴于我们左右,为什么人们发现空气却比较晚呢?


能否根据生活经验或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



板书:一、证明空气的存在



教师用鼓励性语言对学生进行多维度评价。



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能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或设计实验证明了空气的存在,那么空气是单一的一种物质还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猜出谜底是风


风是流动的空气


大约3分钟左右







思考并回答问题


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到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分析并阐述事例或设计方案。


学生反响强烈,例如,1、飞舞的树叶;2、飘扬的红旗;3、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4、拉注射器活塞,将针头处放在水中,推动活塞,可见水中有气泡冒出;5、在往空瓶中灌水时,有气泡冒出。





思考并回答问题:“应该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在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活动和诗词带给的优美意境中引出本课的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将他们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






意在引出本节课题空气。







促使学生联想空气的物理性质。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关注和思考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的现象,能够从简单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多数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




意在引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何以见得?



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在很久以前曾经困扰着科学家们,并一度认为空气是单一物质,那么,现在同学们能否告诉我如何证明空气的'成分不是单一的?


我想,如果老师给同学们提供相应的仪器、药品、你们一定能设计出合适的方案。


大家知道,人类对空气的了解,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让时光倒退到250年以前,让我们先一起看个究竟,或许会给我们今天的研究带来一些启发。


多媒体展示拉瓦锡对空气成分研究的实验。



让我们把思维拉回到课堂,今天我们能否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空气的成分?


板书二:空气的成分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结合学生事先阅读了下一节内容给以提示: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白色固体)


引导学生思考,由于压强差的产生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从我们呼吸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又有二氧化碳,可以肯定空气不是单一物质。







(学生眼神中充满期待,渴望实验并跃跃欲试)





学生观看并思考




在教师指导下,共同阅读以红磷为燃料测定空气中O2含量的实验,推测可能会发现的现象。



结合书中实验的要求,分析确保实验成功应注意的问题,学生总结得出:



关 键:1、检查装置气密性。


2、燃烧匙内应放过量的红磷。


3、要恢复室温再读数。


设置悬念,继续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对学生适时进行化学史教育,介绍科学家所具有的抓住事物间微小差异而做出判断的唯物主义观点和作风,为下一步探究实验奠定基础。








为学生初次接触的探究实验提供一个思路和蓝本。


⑴介绍提供的仪器和改进装置








⑵给以提示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白色固体)


硫+氧气





二氧化硫


(无色气体)


镁+氧气





氧化镁


(白色固体)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⑶在学生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力争做到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创设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留出问题空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好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


对第一组得出的结论3、4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他们没有简单重复书上实验,而是对氮气的性质做了积极的探索,这是难能可贵的。


分成四组,探究空气中O2的含量


1组: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2组: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3组: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4组: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实验结束,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实验结果。


各小组间讨论汇报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原因:



第一组:(红磷做燃料)


汇报:1、红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


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静止时,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


3、说明红磷燃烧只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氮气没有与红磷反应,说明氧气比氮气性质活泼。


4、用燃着木条检验了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木条熄灭,说明氮气不能支持燃烧。



第二组(硫粉做燃料)


汇报:1、硫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无烟,有刺激性气味。


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静止时,明显不到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


通过分组探究引导学生对实验提出预想和猜测,及时发现和形成问题,并能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和猜测,修正自已的假设与结论,并且在锻炼了他们动手能力团结协作的同时,也促使他们自己或相互间获得新的发现。








让各小组汇报的目的是锻炼他们能够通过表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解和结论,能通过表述说服别人来解释或证明自己的猜测,思考和结果。并通过表述来实现与他人的交流,来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论。


没有急于解答,而是请其他小组同学帮助他们寻找答案。







教师给学生适时解答:SO2气体易溶于水。




















教师对第三组的汇报给以高度赞扬。


提出问题:硫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的同时又生成了另一种气体二氧化硫,按说液面是不该上升的,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希望老师能给予解释。


学生们讨论的非常热烈,相互间交流意见,终于有一位同学向老师提问:SO2 气体是否溶于水?


(至此学生豁然开朗,气氛更热烈,学生学习情绪异常高昂)。



第三组(镁带做燃料)


汇报:1、发出耀眼白光,有白烟生成,燃烧后白色固体落入集气瓶内水中。


2、水面上升到静止时,体积超过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


3、我们分析了实验结果,镁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又生成了固体氧化镁。按说液面应上升1/5而不应超过1/5,我们怀疑可能还消耗了空气的其他气体。经查《教材全解》,得知镁在高温下还能与氮气反应:


3Mg+N2





Mg3N2


所以液面超过1/5。


(学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第四组(蜡烛做燃料)


汇报:1、燃烧时呈黄色火焰,集气瓶内壁有水珠。


2、水面上升接近1/5刻度;


充分发挥学生潜能,让学生自己提问,相互讨论,分析,解答,以利于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同学们的实验,讨论和分析,你们认为哪种物质做燃料测定空气中O2含量更为合理?



2、板书:空气精确成分





3、回顾与反思:


教师结合空气精确成分引导学生对以上实验进行回顾与反思。





为同学们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请同学们思索是否有改进方法。


3、蜡烛燃烧消耗了空气中O2 的同时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受第二组同学启发,我们得出CO2溶于水的能力显然不如SO2,所以水面上升接近1/5刻度。



红磷做燃料更为合理。



学生阅读课本,空气精确成分。


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对四组实验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反思,经讨论分析得出下面的结论:



第一组同学用红磷为燃料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只能是粗略的。


原 因:


1、在将燃着的红磷放入集气瓶的过程中,集气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在胶塞还未塞紧时气体从瓶中逸出。


2、导管中还有一段水柱没有被压入集气瓶中。


学生再度进行热烈的讨论和分析并想出了多种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一活动的过程,使学生明确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或认识一个简单、有效且有价值的问题,根据提出的问题做出合理的假设,并进行实验论证,回答问题并向他人介绍成果。






引导学生对探究实验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这样更利于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扩大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希望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老师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你们!


请同学谈收获与体会。


最后教师在板书位置画出一个大大的蝴蝶并对他们说:在这堂课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的智慧与才华,体会到了什么叫小荷才露尖尖角,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你们一定会表现的更加出色,也希望同学们能继续保持这种热情,象蝴蝶的蛹一样不畏漆黑的挣扎与考验。


最终如蝴蝶般展翼飞向属于你们的天空。


1、改进点燃红磷的方式,以防止热气体逸出:用放大镜在阳光下聚焦引燃红磷。


2、改进测氧气成分的方式。


3、尝试使用其他药品:受绪言中Cu2(OH)2CO3受热分解实验的启发,建议用蜡烛做燃料,用澄清水代替集气瓶中的水吸收生成的CO2气体,后经老师提示决定改用氢氧化钠的浓溶液代替石灰水。


(至此,学生感觉仍旧意犹未尽,表示课下还想对此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学生谈收获与体会。




板书设计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4

  1、空气的组成

  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3%,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占0、03%。

  2、空气是宝贵的资源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制硝酸和氮肥,做保护气等;氧气比较活泼,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气焊炼钢等;稀有气体,很不活泼,用作保护气,电光源等。

  3、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加压、降温后可变成淡蓝色液体或淡蓝色雪花状固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2)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4、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药品:暗紫色的高锰酸钾(固体)或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固体的混合物。

  (2)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

  (3)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4)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5)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瓶内是氧气。

  (6)注意事项:①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后熄灭酒精灯,以防水的倒流。

  5、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纯净物。

  6、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颜色、气味、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硬度等。

  (2)化学性质:氧化性、可燃性、毒性、稳定性等。

  7、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或化学反应。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是否生成新的物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变化时,分子是否变化。

  (2)化学变化的基本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知识巩固

  1、目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检测项目中不包括()

  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O2)C、二氧化氮(NO2)D、总悬浮颗粒(TSP)

  2、下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B、汽油挥发、动物的呼吸作用

  C、食物变质、铁锅生锈D、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

  3、豆科植物根瘤菌能直接固定空气中的某些气体成为农作物养料,这种气体是()

  A、氨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氧气

  4、在中央电视台发布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可看出,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下列对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废水主要污染水源)

  A、环境绿化不好,粉尘到处飞扬B、生活和生产中燃烧煤炭

  C、工业生产排放废水D、机动车排放尾气

  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清新的空气B、无色透明的雪碧饮料C、蒸馏水D、牛奶

  6、“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的是()(从题干分析出“产品”只能有一种,不能有两种。)

  A、分解反应B、置换反应C、复分解反应D、化合反应

  7、对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五氧化二磷颗粒在空气中看到的现象是烟,不会是雾。)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和放出热量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气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烟雾

  8、物质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的变化,主要与空气中的某些气体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钢铁生锈与氧气、水蒸气有关B、氢氧化钠固体潮解与水蒸气、二氧化碳有关

  C、白磷在空气中自燃与氧气有关D、熟石灰变质与氧气、水蒸气有关

  9、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液体,常用作无公害的消毒杀菌和漂白剂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怎样鉴别水和双氧水两瓶无色液体(简述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参考答案:

  各取少量无色液体于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有气泡产生的是双氧水,无气泡产生的是水。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相关文章: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4篇12-29

初中化学教案:《水》12-30

初中化学教案水01-04

初中化学教案(精选21篇)04-27

初中化学教案(15篇)12-28

初中化学教案精选15篇12-28

初中化学教案汇编15篇12-30

初中化学教案(通用21篇)02-28

初中化学教案(合集15篇)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