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优秀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一年级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一年级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0”,能正确读、写“0”。
2、联系实际了解“0”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0”。
3、掌握0的排数,能正确完成看图写数、读数和排数练习。
教学重点:
理解“0”的含义,“0”的读、写及排数、写数。
教学难点:
理解“0”的含义、“0”的写数和排数。
教学准备:
课件、红花、数字卡片、头饰和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唱一唱。
出示课件,播放儿歌《数字歌》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
4像小旗随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6像豆芽咧嘴笑
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遭9像勺子能吃饭
0像鸡蛋做蛋糕
2、认一认。
出示数字,分别点学生认读数字1~9,边读边写出数字。
3、说一说。
(1)()只小兔
(2)()只小熊
(3)()只小鸟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认识0。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小鸟一只只地飞走了,天上还剩下几只鸟呢?”
学生分别回答“5、4、3、2、1”。
当鸟全部飞走时,教师问“还剩下几只鸟呢?”
引导学生回答“天上没有鸟了”。
一只鸟都没有了也可以用数字表示:出示数字“0”。
2、导读“0”。
引导学生分小组读“0”,边读边用手跟着老师书空写“0”。
3、理解“0”。
(1)四只小鸟飞走了,(没有小鸟了)树上还有“0”只小鸟;
(2)小白兔把胡萝卜吃完了,(没有胡萝卜了)还有“0”个胡萝卜;
(3)四个气球飞走了,(没有气球了)还有“0”个气球。
什么都没有可以用数字“0”表示。
4、演示“0”。
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扮演蝴蝶,另两个小组读数、写数。
5、写写“0”。
引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0”,分小组比赛,看哪个组写得又快又好。
6、说说“0”。
(1)引导学生观察:“0像鸡蛋做蛋糕”。
(2)学生想一想:你还知道有哪些像0的物体呢?
7、排排“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多样练习,巩固新知。
1、数一数,写一写。
2、读出尺子中的各数。
3、填数。
1 3 5 7 9
四、联系实际,拓展教学
1、生活中的“0”无时不在,出示图片,请同学们分别读出数字。
2、想一想,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0”的物体呢?
五、练习
1、书写“0”。
2、找一找与“0”有关的事物。
数学一年级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的基数、序数含义,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二)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借助生活经验,解决关于几个和第几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认识了1~5各数,并会比大小的基础上,感知自然数的序数含义,并能通过已知经验正确区分几和第几。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并知道数的方向决定次序。
教学难点:
区分几和第几的意义,能正确使用。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幻灯片,方片4个,圆片1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从前,有一个小朋友特别能吃。一天,他到一家汉堡店吃汉堡,他先吃了一个,没有饱,又吃了一个还是没有饱,直到吃完第4个,才觉得饱了;他拍拍肚子,叹口气说:“唉,要知道吃第4个能饱,先吃第4个该多好啊!你认为他说得对不对呢?为什么?
通过讲故事,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4个汉堡与第4个汉堡表示的意思不同。
小结:直到吃完第4个,才觉得饱了,说明他一共吃了4个汉堡;如果直接吃第4个,实际上他只吃了1个,能饱吗?看来第4个和4个不一样,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第几》。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几和第几之间的差别。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感知序数含义。
教师:你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让学生详细描述画面上的内容,找到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如果你个小法官,你认为谁说得对?为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认识到准确描述位置时,不光要说第几,还要说清数的方向。
小结:就是像你们说的这样,从前面数,小朋友排在第2位;从后面数,小朋友排在第4位。看来我们在描述小朋友排在第几时,不仅要说清他是第几,更重要的是说清你是从哪往哪数,是按什么顺序数的。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小朋友在队中的位置,那么其他人都排在第几位呢?试着说一说。
2.深入探究,区分几个和第几。
教师:看来这两个问题难不倒聪明的你,我们再来看一个问题:穿军装的.阿姨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
教师:前面有3人,这里的3人与刚才我们说过的第3位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区分几个和第几,并运用课件让学生明确3人指的是3个人,而第3位指的是1个人。
小结:看来这个3指的是3个人,而另一个3指的是1个人,虽然都是3,可它们表示的意思却完全不相同。
3.巩固方法,灵活应用几个和第几。
教师:小动物正在排队准备比赛了,可是小兔子找不到自己应该站在哪儿。小裁判员只告诉小兔子它在队中是第3位,它应该站在谁和谁之间呢?你能帮帮它吗?
借助环节一、二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解决新的问题,充分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理解小兔子的位置可能是从左往右数的第3位,也可能是从右向左数的第3位。马虎的裁判员没说清数的顺序,所以小兔子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
教师:如果你当裁判员你应该怎么告诉小兔子?
小结:看来从哪往哪数,按什么顺序数真是很重要。我们以后做事可不能像小裁判员这样不严谨。
【设计意图】借助前面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说一说。
教师:你们帮助小兔子找到了在队中的位置,那么你能说一说自己在你所在的这一组的位置吗?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
2.完成教材23页第1题。
(1)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
(2)从左边数,给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3)从右边数的第1只小鸟飞走了,还剩□只小鸟。
3.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有4个方片,1个圆片,现在要把圆片摆在第2个,可以怎样摆?你能想出几种摆法。(数数时,数的方向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
【设计意图】首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巩固“数数的方向不同,位置不同”这一知识点,也让同学们在考虑问题时要想全面。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第几》这一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教师:为了让别人理解得更清楚、准确,我们在描述第几时,还要说清楚你是从哪往哪数的,并且同样的一个数,它既可以表示有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你们看,数学多有意思呀!
数学一年级优秀教案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页的内容,第21页第5题、第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挑、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请学生拿:2、5、3、1、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全课总结
五、板书设计
数学一年级优秀教案4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 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CAI课件,小棒。
教学活动设计 修订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有几瓶牛奶
1、 星期天,笑笑家来了几位好朋友,妈妈买回2箱饮料招待他们,小客人走后,笑笑帮妈妈一起清理房间(出示挂图)。看着箱子里的饮料,笑笑想起了一个数学问题,你能猜出她在想什么问题?
(现在一共有几瓶饮料?)
2、 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每一组请一个同学汇报你们的想法。
3、 根据这个问题请你能列一道算式吗?怎么列?
9+5=
你能说说9加5可以怎样算吗?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观察小结:“凑十法”就是把没有学过的9加几变成已经学过的10加几来计算。
二、 做一做,说一说。
1、“9+3=”可以怎样算,你能用小棒摆出你的算法吗?自己想好后,摆给小组同学看,并说说你的想法。
请学生汇报,在书上圈一圈,说一说。
2、请学生自己摆一摆,算算“6+9=?”
观察书上的图,圈一圈并填出得数。
并问学生:虚线框是做什么的?
3、圈一圈,算一算。
请你也用圈一圈的方法,算一算练一练的第一题。
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拆大数或拆小数都可以。
三、 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随机报题。
9 + 2 = 9 + 5 =
9 + 8 = 9 + 6 =
9 + 9 = 4 + 9 =
选择1-2道题,学生所以说算法。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5题。
(1)第2题目的: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进位加法。
(实施方法:仔细看图后,所以说图意,独立完成。)
(2)第3题:通过登山游戏,体会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一样。
(实施方法:小组竞赛后核对答案,交流发现规律。)
(3)第4题目的:结合毛毛虫图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
(学生读懂题意,再结合示意图,填出结果。)
(4)第5题:联系学生生活情境,获取数学信息,再运用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读图,获取数学信息,再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四、说一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有几瓶牛奶(9加几)
9 + 5 = 9 + 3 = 6 + 9 =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数学一年级优秀教案5
教学内容:18页例1--例3,课堂活动1、2。练习二4(2)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实践认识减法及减法图形
3、探索5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
4、感悟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5、培养辨证唯物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1、看懂减法图
3、探索算法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对口令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
你能用3句话说图的意思吗?
我们可不可仪用算式表示图的意思呢?
板书:3-1=2
2、认识减法算式的`减号,认识算式
3、结合生活,说说3-1的含义
二、教学例2
1、学生摆5跟小棒,那走2根,还剩几根?
怎样用算式表示?5-2=
2、小朋友刚才用小棒算了5-2=3,不用小棒,你会算吗?
小组交流后汇报
2+3=5所以5-2=3
5可以分成2和3
5减1,在减1,还剩3
直接数
3、小朋友刚才用摆小棒的方法写出了减法算式,我们还可以看小棒写算式
4、出示
先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在看虚线有几根小棒,虚线表示去掉
说也表示去掉
学生看图写算式
三、教学例3
1、学生独立计算5-42-14-3
2、抽学生说算法
3、在书上写
四、课堂活动
19页1题
20页2题
五、练习
22页4题(2)
课后记:
第9课时
教学内容:19页例4,课堂活动3,练习二5--9
教学目的:1、进一步理解识别减法意义
3、会根据一幅图2个减法算式
4、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看图写2个减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2、()-(-)=()
二、出示图
1、看见图,你会说什麽
(1)白兔3只,灰兔2只,一共有几只?
(2)一共有5只兔,白兔3只,灰兔有几只?
(3)一共有5只兔,灰兔2只,白兔有几只?
2、写算式
3、3、引导学生说算式的意义
4、方法
先看一共有几只。遮住左边,看右边。遮住右边,看左边
三、课堂活动
20页3
四、练习
22页5、6
2、夺红旗比赛
3、23页8、9
课后记
数学一年级优秀教案6
教学目标: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体会数位的意义。
3、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数位写数
教学难点:
十位和百位的意义
教学准备:
计数器一个 计数图印制(每生四幅) 小棒每生100根(生用)
每生10个牛皮筋 黄豆2斤
教学程序:
1、 让学生说说收集到的生活中的数
2、 猜一猜,谁最准
一人抓一把余人猜,数一数,大家写数。相互轮流玩。
数豆子,写数
讨论写法。小棒两捆加6根,看图选数(206、26、62),说说为什么。
3、 报数写数。看数摆小棒。加深对数位的理解,概括数位的意义。
4、 用计数器表示数。游戏哑谜。一生看数(34)用动作表示,另一生猜一猜中引用计数器。
5、 用小手表示或在计数器图上画一画。
6、 说说你对这个数的'理解。汇报交流。
7、 学数位。强调从右往左数,第一位是( ),第二位( ),第三位是( )。
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最大的一位数是( ),最小的一位数是( ),最小的三位数是( )。
练习:
填空:
1、从( )向( )数,第( )位是个位,第( )位是百位,第( )位是十位。
2、28表示有( )个十,( )个一;35表示有( )个一,( )个十。
3、7个十和2个一组成( );4个一和6个十组成( )。
4、最小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一位数是( )。
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大的一位数是( )。
看图写数,看数画珠。
数学一年级优秀教案7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部分内容中的第六课时《小小图书馆》
教学目标: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不句减从十位退一当十
教学准备:
1、小黑板
儿童画报 故事书 连环画
原有 33本 25本 46本
借走 7本 8本 9本
2、纸制牌子六块
15+58
33—9
14+15
47—8
46—16
50—9
82—4
3、计数器十个,小棒许多、本子33本
教学过程:
一、 游戏:看哪组拿得快。
二、 创设情境。
1、 看图明确图意,训练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2、 提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 根据信息估算结果。
三、 探索算法。
1、 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2、 汇报计算方法。
3、 集体用竖式计算。
4、 尝试练习。选择故事书或连环画进行计算练习。边计算可以边说算法。
四、比练习中搜索学生错误情况,当当小医生。
四、 加强练习。
1、 拨一拨,说一说。
42—6 50—3 54—8
五、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乘车练习
六、 课堂小结。
数学一年级优秀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1.9.1 9加几|人教课标版。
2.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6~97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七的第1~3题。
教具、学具准备
媒体课件,师生共同准备13根小棒。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瞧,(出示仪仗队图)伴随着嘹亮的歌声,我们班的小朋友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了运动场。比赛开始了,看运动场上多热闹哇(出示主题图)!跑道上正在进行二年级的60米跑决赛,运动场的中央还进行着跳绳、踢毽和跳远等比赛项目。在操场四周的看台上,同学们正在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加油。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以学生亲身经历的运动会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例1
1.组织学生讨论“还有多少盒?”的问题。
a.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b.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屏幕上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点数出结果。(逐盒闪烁)
◆从9接着数。(先9盒一起闪动,再逐一闪动外面4盒。)
◆从4接着数。(先4盒一起闪动,再逐一闪动箱内9盒。)
◆推算出结果。10加4等于14,9比10少1,所以9加4等于13。
◆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课件显示放进箱内1盒的动作。)
[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主动探索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打破了以往“凑十法”的惟一思路,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
c.理解“凑十法”。
◆组织摆小棒。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让学生人人动手摆一摆,边实际操作,边对照算式进行计算,使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和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小学数学教案《1.9.1 9加几|人教课标版》。]
d.以“你喜欢哪种方法”为题组织学生交流。
教师简单总结学生想出的几种方法后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让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后,老师小结:在以后的学习中,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2.解决“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a.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提出问题:“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b.让学生在画面中收集数据。
问:踢毽的和跳远的各有多少人?
c.学生独立列式,并让学生讲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算得数。
[在这里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新课标准中所提倡的新理念。]
3.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尝试提出新问题。
a.收集信息及数据。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运动场上除了踢毽和跳远之外,还有哪些比赛项目?参加这些项目比赛的各有多少人?
b.小组交流,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
c.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从同学们提的问题中选取两个让全班学生进行计算
如:踢毽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
踢毽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全班交流,说一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切实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体验成功。]
d.小结。
教师提问:仔细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它们的第一个加数是几?(引出课题)
计算9加几的题目有很多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数学一年级优秀教案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页的例,第44~4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和是6、7的加法算式。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函数的思想。
教学重点: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函数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在所有的数字娃娃中,6和7是最要好的兄弟。有一天,他们却吵起来了,6说:“两个数相加,和是6的算式比和7的算式多。”7说:“不对,不对,两个数相加,和是7的算式比较多。”小朋友,你认为谁说得对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是6、7的加法。(出示课题:和是6、7的加法)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1、操作学具
请小朋友拿出学具来摆一摆,看看能写出几个和是6、7的加法算式,填在下表里。再比一比,到底谁的加法算式多?
2、教学例1
电脑演示学生植树的动画,让学生说说动画的意思。
提问:要算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列式?
质疑: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而得数却相同?
教师左手拿2支笔站在学生中,分别叫前后的学生列算式,得到不同的.算式。(2+5=7,5+2=7)
提问:从这两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3、教学例2
电脑出示例2图:3个青辣椒,4个红辣椒,再出示括线和问号,告诉学生:这是括线和问号。
让学生猜括线和问号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请学生互相说一说整个图的意思,再指名说。
4、“想想做做”第2题——说一说
让同桌学生说一说图画的意思,再指名说,然后把算式写在书上。
5、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提问:黑板上的算式有点乱,谁来整理一下?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整理。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叙述:小朋友表现很好,老师带你们到动物世界去轻松一下,好不好?(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四、小结与质疑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吗?
六、 教学后:1 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2 学会通过数的分合来学习新知识。
3 对于利用加法求减法,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利用。
4 计算的时间太长,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快的反应出来
数学一年级优秀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掌握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两种图形。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辨认这两种图形。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特殊的长方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积木图”】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物体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几种图形。
二、探索新知
1、认识长方体。
(1)直观感知。
分别出示:墨水盒、字典,学生说出它的形状。(贴图并板书:长方体)
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长方体指给旁边的同学看。
(2)建立表象。
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比一比、看一看每个面的大小、形状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最后在全班进行汇报。(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或者有两个面是正方体形的,相对的两个面形状相同。)
(3)形成概念。
学生互相说一说长方体有什么特点。
2、认识正方体。
(1)直观感知。
分别出示:魔方、药盒等,学生说出它的形状。(贴图并板书:正方体)
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正方体指给旁边的同学看。
(2)建立表象。
学生观察手中的'正方体,看一看它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后在全班进行汇报(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相同)。
(3)形成概念。
学生互相说一说正方体的特征。
3、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让学生分别找出学具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组织他们开展小组讨论:怎样辨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巩固拓展。
1、完成书上做一做【图片“做一做1”】
2、到生活中去找长方体和正方体。【出示图片“生活中的图形”】
师:你能在这张图里找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吗?
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
3、摆图形。
(1)用8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
(2)用8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一个大正方体。
4、用橡皮泥捏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捏好以后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详细过程参考探究活动“捏图形”】。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立体图形,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呢?(带学生说一说)
数学一年级优秀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2.利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现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猜数游戏,激发兴趣
师:我很想知道你们的年龄,谁愿意告诉老师?(学生纷纷举手)还是让我先来猜一猜吧!
(请一名学生上台,把自己的年龄写在黑板上,教师背对黑板,面向学生。)
师:请同学们帮我提示一下,我猜的数是大了还是小了。
师:(故意地)20岁。生:(哈哈大笑)太大了!
师:(故意地)5岁。生:又太小了!
师:10岁。生:大了!
师:8岁。生:对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具体情境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
(1)提出问题
师:小猴和小狗觉得我们的同学很聪明,邀请你们去他们的动物餐厅做客,好吗?(出示挂图)
师:你从动物餐厅里看到了什么?(学生思考片刻后进行汇报,并请两名学生模仿小猴和小狗的对话。)
师:听了他们的对话,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1:他们一共拿了多少个盘子。生2:小狗比小猴多拿了几个盘子。生3:小猴比小狗多拿了几个盘子。
师:究竟谁拿得多?
(2)合作交流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跟小组成员说一说。
师:下面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介绍?
组1:我们组认为小猴拿得多,因为21里面有2个十和1个一,18里面有1个十和8个一,2个十比1个十大。
组2:我们和他们的答案一样,但想法不一样,18再往后数3个是21,所以21比18大。
师:哪个小组还有不同的想法?
组3:我们也认为21大18小,因为21比20多1个,18不到20。
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从刚才的交流中,你又学会了哪个小组的方法?请你把这种方法再说一说。
(3)再次比较
师:小狗上次输了,决心再和小猴比一比,这次小猴拿了35个盘子,小狗说:我拿了32个盘子,超过了它。你认为小狗说得对吗?
生:(大喊)不对,不对!
师:为什么?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
师:通过和同桌的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又学到了一种比较的方法。生2:他说得比我清楚。生3:他会用三种方法进行比较。......
(4)填写符号
师:①21()18,②35()32,这两个数之间能用什么符号连接?(请两名学生板演,并试着说出符号名称。)
(5)开放练习
师:我们为小狗想想办法,小狗拿多少个盘子才能赢呢?(板书:()>35)
生1:可以填36。生2:37,38,39,...生3:也就是比35大的数都可以。
2.借助计数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第6页“填一填”)
师:请同学们独立在书上完成。(让两名学生上讲台板演,然后说出比较的方法。)
师:谁还有问题向他俩请教?
生1:第2小题的左面只有1个珠子,右面有18个珠子,为什么要填大于号?
生2:(板演者)因为这1个珠子在百位,表示100,右面虽然珠子多,但十位上是9,个位上也是9,表示99。
生3:(另一板演者补充)99再添1才是100。
师:请你用计数器再来拨一拨。
3.抽象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板书:58()9180()64(分别打手势比较这两组数的大小。)
师:(指着一位同学)我发现你每次打手势的速度都特别快,能讲一讲你的窍门吗?
生1:(得意地)我一看就知道,5个十比9个十小,8个十比6个十大。
生2:我的方法更简单,就看十位上的数,谁大,这个数就大。
师:也就是说,比较这两组数的大小,只需要比较十位上的数就可以了。板书:58()5680()84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组数和前面的两组数有什么不同?生:十位上的数相同。
师:这又该怎么比较呢?生3:看个位,个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
(三)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独立完成(1)你父母今年各多少岁?谁大一些?(2)练一练第1,2题。
2.小组合作完成调查你们小组每个同学的体重,谁最轻,谁最重?并按照从轻到重的顺序进行排列。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以“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下几点。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猜数游戏”很快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然地提出了问题:“究竟谁拿得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试图有理有据地证明自己的想法正确。学生的.思维始终是活跃的,并在“猜数”活动中体会到数学“区间套”的。2.学生获得了学习的主动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构建活泼、富有个性的课堂。3.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学生经历了具体情境、利用计数器、抽象地比较三个层次的活动,每次活动都是在原有认知水平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在丰富的感知积累上,体会到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本节课虽然较好地理解了教材的编写意图,但又有些囿于教材编写的程序,教学设计上如果能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会更有利于课堂的学习活动。
数学一年级优秀教案12
教学内容:
P 3,《加与减》。
教学目标:
1、能从图、文字、语言中收集自己所需的信息。
2、能看懂线段图,知道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好处。
3、能使用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4、能进一步理解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重点:
能使用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收集信息数据,看懂线段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可爱的小猫正在从大鱼缸中捞鱼,你能根据这个图来说意思吗?
生:桶里有5条鱼,鱼缸里有18条鱼
【设计意图: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猫捞鱼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尝试独立地从图、文字等不同渠道收集信息,为探索新知作好铺垫。】
二、认识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师:如果要编一道应用题,可以提什么问题呢?
(生自由回答)
生1:鱼缸里原来有几条鱼?
我们可以请一位新朋友线段图来表示这道应用题
出示线段图①
师:观察线段图,这里一共有几条线段?每条线段代表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捞出的条数+鱼缸里还有的条数=鱼缸里原有的条数
鱼缸里原有的条数-鱼缸里还有的条数=捞出的条数
鱼缸里原有的条数-捞出的条数=鱼缸里还有的条数
师:根据线段图,我们能很容易的列出算式
生尝试解应用题,反馈交流
5+18=23(条)
答:鱼缸里原来有23条鱼。
师:有算式以及单位名称和答句,这样才算是完整的解答。
生2:鱼缸中的鱼比桶里的鱼多多少?
你和小巧提的问题一样
出示线段图②
师:这张图中,要我们先填出桶里有几条鱼,鱼缸里有几条鱼,你能试一试吗?
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问:多多少是什么意思?怎么求鱼缸里的鱼比桶里的鱼多出几条呢?(小组讨论)
算式:18-5=13(条)
答:鱼缸里的鱼比桶里多13条。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空间、时间2个角度来思考。尝试用线段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加或减的数学模型。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线段图中3条线段之间的关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线段图的含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巩固应用。
1、师:先请哪个小朋友来看线段图编题目
生编题目、列式解答
2、师:同桌讨论,编题并列式解答
3、生独立完成,反馈交流
用去28元,还剩32元,原来有?元,用去?元还剩32元
原来有60元,用去28元,还剩?元,原来有60元
同桌讨论,并列式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同一事件不同的问题,进一步让学生分析图意,牢固构建数学模型,理解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并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收集信息数据,看懂线段图,能使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总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五、拓展练习
盒子里有34个草莓,框里有16个草莓。
①总共有多少个草莓?
②盒子里的草莓比框里的草莓多多少?
【设计意图:二期课改强调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能够通过自我的评价,相互的
吃了16个苹果剩下的比吃掉的多少?还剩31个苹果
评价和教师的评价有机结合,能够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状态。在拓展学习中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思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让学生在知识的延伸与碰撞中得到相应的提高。】
板书设计:
加与减
算式:5+18=23(条)
答:鱼缸里原来有23条鱼。
捞到桶里5条
还剩32元
原来有?元
桶里有5条
鱼缸里有18条
鱼缸里比桶里多多少条?
算式:18-5=13(条)
答:鱼缸里的鱼比桶里多13条。
数学一年级优秀教案13
教学内容:第10--1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2、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3、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学具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愉快的春节,春节期间你们都参加过哪些活动呢?
学生很高兴的谈自己节日期间的活动。
出示课本p10—11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中小朋友们都在做哪些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简短的语言导入新课:数学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活动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其中的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解决“卖气球”问题。
让学生观察“卖气球”画面:有15个气球,卖了9个。
1、请同学们根据情节图提出问题:“还剩几个气球?”
学生汇报算式:15-9
2、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己的实际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需要动手操作的同学可以用小棒摆一摆。
3、在两人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4、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5、小结计算方法。
方法一:点数法1、2、3……6,还有6个。
方法二:想加算减9+6=15,15-9=6.
方法三:破十减15 - 9 = 6
方法四:连续减15-5=10
10-4=6
(二)解决“套圈游戏图”中的问题。
方法同上,让学生自主探究算法。
(三)解决“卖风车图”、“猜字谜图”中的问题。
学生任意选择一个画面,独立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订正。
(四)小结计算方法,在体验中选取自己喜欢的简便的算法。
(五)独立完成例1:12-9=
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简便的算法进行汇报
质疑问难:你对这些方法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基本练习:完成课本p12做一做1—3题。
2、游戏:小鸟找房子
①出示小鸟卡片和有号码的房子,要求学生计算卡片上的算式,然后再与房子上的号码对应。
②问题: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请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3、应用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2、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
3、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数学一年级优秀教案14
〖教学目标〗
1. 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过程,初步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
2. 经历观察、思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展现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参与数学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可以帮助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更可以给学生带来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新课程的数学教育,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年龄较小,形象思维发达,抽象思维水平较低,只有少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想想你学过哪些数?关于这些数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生:①我知道7大于5,2小于6。
②我知道4的后面是5,前面是3。
③9在10的前面,10比9多1。
④10是最小的两位数,9是的一位数。
⑤我还知道2,4,6,8,10是双数。
……
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数?
生:钟面、日历、手表上的数……
师:(投影显示一包原装的铅笔)你能猜出这包是几根吗?(猜猜看)
让学生打开自己与屏幕上一样的一包,数数有几根。让学生拿小棒,数出10根,用皮筋扎成1捆。
师:你知道这10个1根是几个十根吗?(1个十)
师生一起在1捆(10根)后面一根一根地摆,边摆边数。11,12,…,20,再把10个单根的扎成一捆。从1数到20,从7数到18。
(二)动手操作
1. 假如你是小售货员,老师要买10枝铅笔,你怎样拿给老师呢?怎样拿得快呢?
2. 小组讨论怎样摆小棒就能让老师和同学们不用去数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小棒。(试着摆一摆)
3.小组汇报:把每组摆的结果投影展示。
4.比较得出:先摆一捆,再摆一根,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是11根小棒。
5.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1,学生看清数位。
师:你知道11中的两个1各表示什么吗?
引导学生说出:左边的“1”表示的是一捆(1个十),右边的“1”表示1根(1个一)。
师小结:11里面有()个十和()个一,并在计数器下面写出11。
6.刚才我们拨出了“11”,你还会拨哪些数?再把它写出来。(两人一组,边拨,边读,边写。)
小组汇报。
生:①我会摆13,15,18,20,…
②我知道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
③我会写11~20了,20就是先写上2,然后在2的右边写“0”。
⒎师: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拿出20根小棒呢?
(拿2捆)
你知道这是多少吗?这是2个10根。
⒏练习(投影出示)。
(1)看图读数,写数。
(2)读一读(卡片投影)1114171820
9.观图谈联想(教学例3)。
(1)电脑出示直尺图(0用卡片变大)。
师:你在这把直尺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同桌商量,仔细观察。)
(2)全班汇报。
生1:我看到0最小,20。
生2:我知道13前面是12,后面是14。
生3:16比15大比17小,在中间。
生4:有单数,有双数,还有整十数。
生5:我想从20再往后数就是21了。
生6:我发现越往后数越大。
生7:我看到“0”是开头的,“0”叫起点。
(三)形式多样,深化知识
1. 连一连。
教师出示一张点子图(投影显示)说明要求:按从小到大连起来,组成一幅图。(小组内进行。)
2. 游戏――运动员集合站队。
选8个同学戴上号码头饰:9号、10号、11号、13号、16号、15号、14号、12号。
师:你们8名同学代表我们班参加学校运动会,希望你们奋力拼搏,为班级争光。
(1)请运动员按从小到大的号码顺序排好队,并报出自己的号码。
(2)宣布队员参赛项目。(如点到自己的`号码向前一步站好,然后再归队。)
①号码比14小的运动员参加50米赛跑。
②号码比10大比16小的运动员参加跳绳比赛。
③号码和最小的参加跳远比赛。
师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经过实际教学检验,有下面几点成功之处。
1. 激趣引入: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
2. 教学形式多样,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运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的画面,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学生的回答立即获得反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练习设计:目的明确,有趣味性,符合儿童年龄特点,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渗透了美育、体育、品德教育。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捆小棒》这节课是认识20以内数的一个崭新的开始,而认识11至20的各数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从本课时起,学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单独的一个个数,而是以十个为一群进行数数,这是建立十进制数位概念的重要阶段,所以说是相对比较重要的。
这节课我先通过学生数小棒,然后动手摆、捆小棒、理解10个一就是一个十,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至20各数的表象,同时还应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数位,让学生在拨一拨,说一说(同桌互助进行),想一想中进一步理解数位,把图像与计数器表示数结合起来,这也是学生过渡到抽象符号的重要环节。教材中呈现的计数器是学生第一次认识,特别是十位上每个珠子所代表的含义与学生原有的经验有较大的不同。因此我在学生建立10根一捆的概念后,仍安排学生再摆一摆小棒,即按一捆与几根的形式摆,在学生比较熟练的基础上先介绍计数器的个位珠子,然后介绍十位上的珠子,并与摆小棒的图像对应起来让学生清晰地看到1捆的1放在十位上,1根的1放在个位上,所以十位上与个位上同样放1个珠子其意义是不同的。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摆小棒的图像,在计数器上拨珠子,加深了印象。本课的内容中又呈现了数的组合,让学生知道十几的数分别由哪些数组合成的,我就让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变换小棒数量,理解十几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由于内容比较多,调动起来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之后还需要用充足的时间去练习,所以我就把这节课单独抽出来上,学生基本上掌握的比较好。在学习方式上,由扶到引到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循序渐进地掌握新知。本节课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积极思考的状态和成果,令人欣慰。从这个方面来说,我想教学的本质就是一种沟通合作。
数学一年级优秀教案15
教学内容:
15减几
教学目标:
1、掌握15减几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口算15减几的计算题。
2、经历探究15减几计算方法的过程,感受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普遍适用性。
3、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口算。
12-4=11-6=13-5=12-7=11-3=14-8=
学生口算出结果后,抽学生说一说13-5和12-8的具体计算过程。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11减几,13减几的基础上,这节课继续学习15减几。板书课题:15减几。
二、进行新课
校园一角有一块空地,学校决定给空地披上绿荫,因此全校同学响应号召,都去植树,瞧,这边有4个小朋友正在植树。(出示课件例2)
4个小朋友有植15棵树的任务,大家一起来看看他们完成任务没有啊?学生观察图后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还要植多少棵?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列出算式:15-9=
教师:同学们,开始我们学习了14减几,那么你们能不能用相同的方法来计算15-9?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将交流的结果告诉大学,教师选取3种,板书:
因为6+9=15,所以15-9=6。
10-9=1,5+1=6
15-5=10,10-4=6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这多么的方法来计算15-9,非常好。请你们用上面的方法完成15-7、15-8中的1道题,选择你自己喜欢的'一题,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先独立计算,再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组里交流,最后每组出1名代表将本组的算法讲给全班同学听。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道题的联系:两道题都能想一个加法算式来计算,由7+8=15,可以计算两道减法算式:15-7=8,15-8=7。
教师让同桌的一个同学说一道加法算式,另一个同学说两道能用这个加法算式计算的减法算式。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里,一是借鉴前面的计算方法来计算15减几的题目。二是在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两道题的联系,从中强化想一道加法算式两道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按课堂活动的方式写出15减几的算式,完成课堂活动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发现?
【数学一年级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优秀教案02-16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09-15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12-30
一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12-14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01-31
数学优秀教案(精选22篇)02-09
人教版小学数学优秀教案11-28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09-23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