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图形》大班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2.能正确的画出与图形对称的另一半,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3.能运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图形,感受对称美。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正方形、梯形、月牙形)、半个图形的操作纸、剪刀
2.教师操作材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善良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位可恶的巫师,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了五道难关。掌握歌曲节奏与歌词,能唱准附点音符。人们都想去救公主,但都没能闯过这些难关。小朋友,你们愿意闯难关来救出公主吗?
二、在探索、感知、判断中理解对称的含义。
第一关:找对称的红心
第二关:折一折
第三关:分类
第四、五关:拼搭对称图形
三、制作对称图形
1.要求:这些礼物都只有另一半,谁能把它们变完整呢?
2.幼儿操作
四、延伸
1.你们知道这个王国叫什么名字吗?(对称王国 )
2.对称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对称图形,我们下次再一起到对称王国里玩一玩,好不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已经基本完成,整个活动清晰流畅,能一步一步的引导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寓教于游戏中。活动中,我给予了孩子自己探索和实践的空间,体现了孩子在活动中的地位。当然在一些小细节的处理上还需改进:
1.在幼儿用笔操作时,应当让幼儿搬椅子上位,坐在小椅子上,这样有助于孩子的操作。
2.第一关当中三个图形应当有标记,这样有利于孩子准确的找到。
3.操作时,第五关画的图形有点复杂,可以适当的改简单一点。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2
教材分析
(重点与难点)
本次活动的核心经验是通过已知的图形特征,分析并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这是一节有关图形以及图形的特征的训练活动,旨在通过这一活动让幼儿对图形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对图形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活动重点:观察、分析图形的三维特征并画出相应的图形。活动难点:在能看懂表格中横向、纵向所表示的含义的基础上准确地画出合适的图形。
幼儿基础分析
(能力、经验基础)
幼儿的有:大班幼儿已认识了很多种常见的图形,并能根据图形说出大小、颜色、形状等特征。并且幼儿有根据图形勾画特征的经验,能够初步看懂记录特征的'表格。
幼儿的无:幼儿没有根据特征勾画图形的经验,部分能力较差的幼儿他们会搞不清楚表格的意思而会混淆。
幼儿的提升点:通过活动,能够根据特征分析出相应图形并能画下来,从而进一步了解图形特征。
活动目标
1.根据大小、颜色、形状三个特征标记画出相应的图形。
2.能看懂表格横向、纵向所表示的含义,能大胆、正确地表述几何图形特征。
活动准备
(材料、环境、知识准备)
材料准备:大、小、红、绿、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标记各一个。大表格一份。幼儿画册57页、油画棒每人一份。
环境准备:u形座位。
知识准备:认识基本图形和图形标记。
一、集体活动。
导语:今天有一些标记宝宝来到了我们班做客,它们会是谁呢?
出示大小、颜色、形状等一些标记。
二、出示大表格,学习如何操作看勾画特征画图形。
1.出示范例表格:
这个表格你看得懂吗?
同一横行所勾出来就是一个图形的特征。
过渡语:今天图形宝宝和我们做迷藏了,看看我们怎么来找它们?
观察表格:图形宝宝虽然躲起来,但是它的特征已经在表格里勾出来(在大标记、红色标记、三角形标记下面打了勾)
提问:这三个标记组合在一起就是怎样的图形呢?(请幼儿先来说一说)
2.同样进行第二个范例练习(教师自由选择在三个特征下面打勾)
3.小结:小朋友只要认真看好每行图形所对应的大小、颜色、形状的标记,先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再将图形画出来。
三、幼儿操作,教师知道。
出示《幼儿画册》,提出要求:请小朋友按从前往后的顺序观察表格里所打勾的标记,看勾画的特征画出图形。
四、讲评活动。
请幼儿讲解自己的操作过程,教师进行总结提升。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幼儿利用层级分类板将三角形、圆形、方形、菱形等若干图形进行二级次分类。
2、观察分类板、看是否标记尝试把图形二次分类。
3、在“闯关游戏”中充分体验分类的快乐。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形宝宝,引入主题。“今天除了客人老师,还有谁来到了我们班?是什么图形宝宝?图形宝宝来干什么呢?”
二、在闯关游戏中把图形二次分类。
1、闯关开始:请观看唐老鸭设计的路线图,这个路线图应该怎么走?幼儿尝试操作。
2、幼儿操作,看标记把图形进行第一次分类,并请幼儿讲述操作结果。
3、继续闯关:
(1)小组讨论路线图;
(2)请个别幼儿介绍操作方法;
(3)幼儿操作,教师巡导;
(4)幼儿的.操作结果展示在黑板上,一起验证。
三、闯关成功。请幼儿讲讲在这次闯关游戏中的感觉?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2.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3.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教学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正方形、梯形、月牙形)、半个图形的操作纸、剪刀
2.教师操作材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善良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位可恶的巫师,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了五道难关。人们都想去救公主,但都没能闯过这些难关。小朋友,你们愿意闯难关来救出公主吗?
二、在探索、感知、判断中理解对称的含义。
第一关:找对称的红心
第二关:折一折
第三关:找对称
第四、五关:画对称图形
三、制作对称图形
1.要求:这些礼物都只有另一半,谁能把它们变完整呢?
2.幼儿操作
四、延伸
1.你们知道这个王国叫什么名字吗?(对称王国)
2.对称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对称图形,我们下次再一起到对称王国里玩一玩,好不好?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的.目标已经基本完成,整个教学清晰流畅,能一步一步的引导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寓教于游戏中。教学中,我给予了孩子自己探索和实践的空间,体现了孩子在教学中的地位。当然在一些小细节的处理上还需改进:
1.在幼儿用笔操作时,应当让幼儿搬椅子上位,坐在小椅子上,这样有助于孩子的操作。
2.第一关当中三个图形应当有标记,这样有利于孩子准确的找到。
3.操作时,第五关画的图形有点复杂,可以适当的改简单一点。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5
一、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抽象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思维较活跃,基本上已能够理解图形的典型特征,同时能进一步理解图形之间较复杂的组合关系。他们开始对识别重叠图形感兴趣,并能运用点数的方法,尝试找出几何图形的个数。为了加深幼儿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帮助幼儿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幼儿思维灵活性的发展,我们设计了一套大班数学学具《图形变变变》。
二、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各种图形的特征。
2、根据图案统计出相应图形的数量,并会用各种图形拼出多种图案。
3、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幼儿空间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4、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的能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够根据平面图形的`特征,辨别组合图中的图形,进行计数,增进对图形的认识。
难点:会根据各种图形的特征拼出各种图案。
四、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机器人拼图一份;学具:每人一套几何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知识准备:已认识的几何图形
五、说活动过程:
(一)复习律动《不说话》。
(二)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图形宝宝,小朋友想不想看他们都是谁呀?
幼:想。
(三)展示各种图形卡片。
1、例正方形。
(1)、师:这是什么图形?它有哪些特征?
(2)、师幼共同讨论,老师,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一样长(相等),有四个直角。
(3)、老师出示正方形卡片,让幼儿亲自摸一摸。
2、依次出示三角形,圆形,长方形图片。师幼共同:
(1)、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2)、圆形有边没有角,像个盘子。
(3)、长方形有四个角,四条边,对边相等。
3、认识图形。
(1)、老师单独出示各种图形。
(2)、集中出示不同图形。
(四)出示机器人,找出图案中的不同图形,并进行计数。
1、教师出示机器人图案,提问:
(1)这是什么图案?上面有哪些图形组成?
(2)、那个小朋友能亲自上台找一找图形?
2、老师说图形名称,让幼儿找一找。
3、师幼共同说出每个图形有几个?
4、老师再一次不种图形的特征。
(五)、老师逐步出示各种图案,让幼儿自己观察,说出每个图案是有哪些图形组成的?各有多少个?
1、大树 2、小房子 3、小花
4、太阳 5、小鱼 6、小鸡
(1)、逐自出示一遍,让幼儿说出是什么图案,有哪些图形组成,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
(2)、集中展示。
(3)、鼓励幼儿粘出不同的组合图形或其他的图形。
(六)、幼儿拼图,老师巡回指导。
(每一组幼儿准备各种图形若干,请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组合不同的图案。)
(七)、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1、介绍自己的作品名称是什么?
2、作品都用了哪几种图形?
3、各用了几个?
(八)、老师:
1、小朋友用不同的图形变成了这么多漂亮的图案,好不好玩?为什么?
幼:自由回答。
师: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图形变变变》。
2、再一次集中出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并说出他们的不同特征。
六、教学延伸:
小朋友,老师现在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下去以后,我们在教室里,校园或家里边找一找哪些物体也是这些形状的,再上课的时候,我们比一比看一看那个小朋友说得最多?
(让数学图形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数学《图像变变变》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掌握了不同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说出相应的图形名称,能在不同的图案中找出不同的图形并学会计数。再通过自己动手拼图,更加进一步掌握了图形的特征。
活动过程中,老师先出示不同的图形,让幼儿辨认不同的图形特征,再集中展示。又在机器人的图案中辨认计数,最后又通过拼图来进一步掌握图形的特征。整节课程,思路清晰,设计完整,气氛活跃,效果较好。
但还有太多的不足之处:
1、ppt课件的制作不熟悉,方法老套。
2、语言不够亲切,缺乏亲和力。
3、幼儿动手操作粘贴时间较长。
4、缺乏了鼓励孩子的语言。
5、启发幼儿动手操作练习之间没有衔接的语言。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尝试归纳出一组图形1-2个共同特征,或按特征拿取相应的图形。
2.能仔细观察图形,并积极参与讨论。
3.听懂操作要求,并按要求操作。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多种图形
2.各种颜色、形状、大小的图形若干、参考图、图形特征标记、空白记录表一张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彩色图形来了……
(1)以游戏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有许多彩色图形要去游乐场玩游戏,瞧,它们来了……"
(2)出示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彩色图形,引导幼儿说说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特征。
(3)出示颜色、形状、大小标记让幼儿认一认。
2、彩色图形找朋友。
(1)教师出示参考图,引导幼儿观察,说说它们的共同特性。
"彩色图形要找朋友一起去游乐场。看,它们找到朋友了。它们什么地方一样,成为朋友呢?"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从形状、颜色、大小三个方面找它们的共同特征。
(3)请个别幼儿上前找出标记并放在参考图上。
(4)师幼进行检验讨论。
(5)教师可将彩色图形换下,然后请个别幼儿上前找共同特征,可进行两遍。
(6)小结:原来彩色图形喜欢找有两个特征相同的图形做朋友,它们有的形状相同,有的颜色相同,还有的大小相同。
3、彩色图形进游乐场。
(1)出示空白表格"彩色图形来到游乐场门口,可是却不能进去,因为进游乐场要符合条件才能进。"
(2)教师边说边将红色和正方形标记贴上。
"原来要符合红色和正方形两种条件才能进。那么,谁能来做检票员把关呀?"
(3)个别幼儿上前示范。
(4)师幼检查。
(5)教师换标记并请幼儿集体做"检票员""这个游乐场很神奇,瞧,这次进去的条件变了。"教师边说边贴标。
(6)师幼一起讨论需要的条件。
"原来这次要进游乐场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黄色的,还要是大的.。谁愿意来做检票员?"
(7)请全体幼儿一起找一找并贴在表格中。
(8)师幼检查讨论
(9)教师换标记并请幼儿第二次集体做"检票员"。
(10)师幼讨论检验。
(11)小结:原来要进游乐场还必须符合两个特征条件呢,只要有一个不符合就不能进去。彩色图形们让我感谢你们的帮忙,现在它们已经在开心地玩了。
4、幼儿操作活动
(1)讲解题目要求。
(2)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纠正幼儿的书写姿势。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整个活动过程都体现了新《纲要》的精神。教师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知识水平出发,选取孩子如今生活中很常见,同时也比较感醒悟的抽奖活动,并将“分析图形特征”这一活动巧妙结合,将枯燥的分析图形特征游戏之中,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的兴趣与积极性,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逐步掌握了分析图形的特征,真正做到了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整个活动充分体现孩子的自主性。
活动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按照抽奖的等次逐个由分析单一特征到三项特征。虽然难度在逐渐增加,却丝毫没有减弱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
俗话说“没有遗憾的活动就是最大的遗憾。”在整个活动中,虽处处体现着教师的智慧与用心,但是整个活动教师对每个环节的把握应该更加明确,进行及时有效的总结,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简练,明了。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2.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3.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正方形、梯形、月牙形)、半个图形的操作纸、剪刀
2.教师操作材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善良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位可恶的巫师,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了五道难关。人们都想去救公主,但都没能闯过这些难关。小朋友,你们愿意闯难关来救出公主吗?
二、在探索、感知、判断中理解对称的含义。
第一关:找对称的'红心
第二关:折一折
第三关:找对称
第四、五关:画对称图形
三、制作对称图形
1.要求:这些礼物都只有另一半,谁能把它们变完整呢?
2.幼儿操作
四、延伸
1.你们知道这个王国叫什么名字吗?(对称王国 )
2.对称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对称图形,我们下次再一起到对称王国里玩一玩,好不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已经基本完成,整个活动清晰流畅,能一步一步的引导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寓教于游戏中。活动中,我给予了孩子自己探索和实践的空间,体现了孩子在活动中的地位。当然在一些小细节的处理上还需改进:
1.在幼儿用笔操作时,应当让幼儿搬椅子上位,坐在小椅子上,这样有助于孩子的操作。
2.第一关当中三个图形应当有标记,这样有利于孩子准确的找到。
3.操作时,第五关画的图形有点复杂,可以适当的改简单一点。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8
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能够乐于参加数学活动
知识目标:学习形状等分并且初步感受等分的意义
能力目标:能够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等分游戏
活动重难点:学习形状等分的同时初步感受等分的意义
活动准备:各种等分的图形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导入)
今天图图的妈妈去超市里买了很多的饼干,有各种图形的。每一种图形都是不同的口味。小怪和图图每种都想吃,他们两和想吃完全一样的。可是他们分完之后自己觉得不公平,小朋友们看一看他们分的相等吗?
二、引导幼儿感知等分
1.教师引导幼儿比一比
2.请幼儿帮助他们分一分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原因)
教师小结:1.我们刚把一个物品分成完全相等的部分,把它叫等分等分的小秘密,谁要分 的.完全相等
2.判断是激动分的小秘密是分成完全相等的几部分就是几等分
三、游戏《黑线碰黑线》
1.将幼儿分成三组每一组桌面有不同的图形画有黑线在老师发出口令的时候,请幼儿找出与它相等相等的图形并且将黑线碰在一起。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拿的是什么图形?是几等分并且说出原因
(游戏可以反复进行,利用口号:黑线碰黑线魔法变变变,使幼儿更加容易理解等分)
四、结束:
延伸部分:活动结束后,老师会将这些图形投放至一直去讲小朋友可以在区角活动时进行自己组织游戏
大班奏乐《小黄人做PIZZA》公开课视频+PPT课件+音乐+图谱+教案(第十一届音乐优质课)幼儿园儿歌PPT课件《收玩具》幼师上课课件PPT+音乐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9
一.目标:
1.让幼儿学习观察比较正方体与长方体,圆柱体与球体的差异,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
2.让幼儿区分平面和立体图形的不同,体验它们之间的关系。
3.让幼儿学会用记录,统计的方法表示操作过程并用语言表达。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二.准备:
1.幼儿初步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2.教具;实物:魔方(正方体),牙膏盒(长方体),皮球(球体),万花筒(圆柱体);记录表1.2(附后)
学具;各类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的实物(如牙膏盒,小球,药盒,纸筒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每人一张);记录表1 (每人各一张);记录表2(每小组一张)
三.过程:
(一)与图形纸片做游戏,引导幼儿去操作,体验。
师:小朋友图形纸片和我们做游戏了,你们认识它们吗?(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它们和我们玩个立正的游戏,你能让它们立在桌上吗?(幼儿尝试用图形纸片竖立在桌面上,得出结果)
师:你的图形纸片可以立起来吗?为什么呢?(它们是平面的)
(二)与立体图形的物品做游戏,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呀?(牙膏盒,药盒,小球……)
我们也和他们来玩一玩,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形体吗?
1.比较正方体与长方体。
师:你们发现正方体与长方体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幼儿在玩一玩中找出不同之处)
小结:正方体的六面都是正方形的,而长方体的六个面有正方形也有长方形
2.比较圆柱体与球体。
师:圆柱体和球体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幼儿在玩一玩中找出不同之处)
小结:球体从哪边看都是圆的,往哪边推都能滚动,而圆柱体上下是一样粗,上面和下面是圆形的。
3.玩找朋友游戏
师: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物品分分类,让它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吗?(幼儿按形体特征分类物品)
师:图形纸片们问: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像这些物品立起来呢?小朋友知道吗?
小结:因为图形是平面的,而它们是立体的,所以它们叫立体图形)
(三)进行“描画”游戏,幼儿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1.师:立体图形还会变魔术呢?它会变出平面图形,你们想不想看看?(教师用正方体物品的一面描画出一个正方形,并在记录表中记录)
2.幼儿进行操作并记录(幼儿用自己物品的一面在纸上描画出形状,并把结果用“√”“╳”表示)
3.小结评价记录表
师:小朋友有没有发现有个立体图形不可以画出形状的?是哪个?(球体)
(四)进行搭建游戏,让幼儿学会统计立体图形个数并记录下来
1.幼儿分组合作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各类物品搭建东西。
2.搭建好后,将搭建所用的立体图形的个数进行统计记录。
3.幼儿作品展评。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尝试根据图形标记表示的差异数目,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
根据勾画的图形特征,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
仔细检查作业,养成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彩色几何图形和差异标记(图一)、图表(图2)
幼儿用书及作业工具
活动过程:
1、 集体活动:
(1)学习按差异标记画图形。
出示图1,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和差异波浪线,说说:黑板上有什么?波浪线表示什么意思?第一个是什么图形?他后面有几条波浪线?表是什么意思?启发幼儿上来按标记在空格画图形,并说说:画的 什么图形?为什么画这个图形?鼓励幼儿完整说出图形名称。
教师和全体幼儿检查画的图形是否正确。
(2)按勾画的图形特征画图形。
出示图表2,幼儿观察表说说:图上有什么?启发幼儿根据每一排上勾画的标记说说:这个图形有哪些特征?分别请个别幼儿上来在左边的空格里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完整地说出图形名称,集体进行检验评价是否正确。
2、操作活动
按差异标记画图形。
启发幼儿观察图形和差异标记的数量,在空格里画出一定的图形。
观察各种立方体,说出它们的名称,并在标记的后面记录它们的数量。
3、活动评价
教师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材料,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活动,其他幼儿对照检查操作结果,教师进行小结。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不同特征(颜色、形状)进行两次逐级分类。
2、初步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形成集合与它的子集,并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圆形盘2个,并分别记作1号、2号。红、黄、绿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各3个,各小组1份。布袋1个(内附红、黄、绿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各1个)
活动过程:
一、识别物体让幼儿观察:小朋友们,你们的长桌上都有什么呀?(两个圆盘、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让幼儿分类数数(正方形:9个、圆形:9个、三角形:9个。红色:9个、黄色:9个、绿色:9个)
二、提供分类标准教师手拿神秘布袋走向一名幼儿,让他伸手去摸。例如:摸出一个红色的正方形。问:这是什么颜色?(红色)随及,请全班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把所有红色的图形宝宝放到1号"家"里。又问:这是什么形状?(正方形)请全班小朋友把1号"家"里的所有正方形宝宝放到2号"家"里。
三、比一比问:小朋友们,是2号"家"里的'宝宝多,还是原来1号"家"里的宝宝多?(1号)。又问:为什么2号"家"的图形宝宝没有1号"家"里的多?(2号"家"里的宝宝是从1号"家"里拿出来的,1号"家"里还有图形宝宝)
活动建议:
将幼儿分成小组,小组人数可视班内小朋友人数而定。小组合作进行分类时,要鼓励幼儿都投入,并在分好后请各组幼儿说说逐次分类的结果,并引导其说出分类的原因。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图形、用图形拼画的空间想象力。
3、学习伙伴合作,进行拼摆、记录,提高小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已经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半圆形、椭圆形、菱形
2、白板课件、材料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几何图形若干,胶棒、白纸、记录表、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入:情景活动——图形王国
师:图形王国的国王知道大三班的小朋友认识的图形多可高兴了,上次给咱们送了机器人的`礼物!小朋友们喜欢吗?今天他又给小朋友们送来了新的礼物,想不行看看是什么?噢!好漂亮的礼盒呀!里面的礼物会是什么呢?打开礼盒,出现了一幅图。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幅图像什么?有哪些是我们学过的图形呢?
二、经验迁移:联系生活,激发创意。
生活中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由大小不同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组合而成,我这里有几幅咱们身边的物体图片,请大家认真观察,想一想,找一找,有哪些图形藏在里面?请幼儿到白板前来找一找画一画。
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像三角形、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呢?请小朋友自由说一说。
三、探索操作
师:图形王国的国王听了小朋友们的发言觉得咱班生活中的物品可真丰富呀!他问咱们:能不能用图形王国的图形来拼一些物品送给他们?好!他说谢谢小朋友们了!他还给咱们带来了记录表:让咱们数清楚每一种图形一共用了多少个,用笔记录下来。
幼儿自由结组,进行粘贴,粘贴完进行记录。用图形粘贴的方法,把大小不同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组合成生活中的物体。在拼摆过程中要求把图形拼装好后记录各种图形的总数。教师巡回观察。
五、交流分享
1、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1)小组内展示图画和记录表,让大家猜猜看表现的是什么物体,互评。
(2)选出部分作业,白板展示,幼儿介绍贴图和记录表,教师小结。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13
设计意图:
图形在孩子们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世界上各种物体都是由各种形状和它们的变体而构成。大班的孩子们已近认识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当我们把各种图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都能自发地用稚气的小手拼出很多物体。为满足孩子们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特设计这一活动,通过听听、看看、折折、拼拼、讲讲等不同途径,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并掌握有关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满足幼儿探索发现、尝试创作的欲望,符合大班的年龄特点。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的基本特征的掌握。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重点:
掌握图形的要领,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难点:
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卡片若干、双面胶、白纸、课件、魔术盒
2、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图片引入,请小朋友看图片,指出这是魔术师。
2、教师出示魔术盒。今天老师从魔术师那里借了一个魔术箱,要给小朋友表演一个魔术。
(二)基本部分
1、复习巩固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征。
师:变!你们看老师变出什么图形了?
幼:幼儿说出名称师:它有几条边,几个角?
依次变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辨别。
2、图形变换,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1)发礼物(师:小朋友们实在是太厉害了!魔术师刚刚悄悄传话给老师,他说要奖励小朋友们一套学具,让小朋友们自己来当魔术师。)
(2)操作: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
①请幼儿动手变一变(折纸),教师指导。
②请幼儿说说变化的结果:
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
圆形变成了半圆形。
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
梯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三角形、梯形师:小朋友真棒,每个人都是厉害的魔术师!
3、拼一拼师:小朋友们,咱们今天变出了这么多的图形娃娃,我们就用这些图形拼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来送给你们的好朋友或者爸爸妈妈吧!
(1)幼儿动手拼贴(教师师指导)
(2)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拼的是什么,用了那些图形。
(三)结束部分:
请小朋友课后将自己的作品送给同学或者父母亲,并同爸爸妈妈找一找家里有那些你认识的图形,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请小朋友回家后同爸爸妈妈找一找,你家里哪些东西是你认识的图形。
2、在活动区投放图形,自愿组合图案。
活动反思:
《有趣的图形宝宝》是我们实施的“图形宝宝“主题中的一个活动。本次活动重点是让幼儿巩固对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游戏是中班幼儿活动的最佳方法,而在活动中参插游戏,并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有趣活泼的语言,会使幼儿对活动的兴致加浓,而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也愿意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参与,从而使幼儿的听觉力、注意力、观察力得到了发展。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乐于参与,积极发现。
在这个过程中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也学到了很多。如:如何更好地完成目标;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问题及组织语言;如何发挥孩子们的自主性等等。我将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尝试,注意总结经验,减少“遗憾”。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判断图形的两种特征,学习用表格记录图形的特征
2、尝试使用" √ "符号进行记录
3、激发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
学习用表格记录、表示图形的颜色、形状
难点:
正确确定多层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的位置
活动准备:
演示课件、幼儿操作题每人两张、笔每人一支、图形卡片每人4张、箩筐6个
活动过程:
一、学习记录图形特征
1、认识图形的两个特征(课件出示黄色圆形)小朋友,谁来了?它是怎么样的?(学说:黄色的.圆形)。出示红三角形、绿正方形用同样的方法表述
2、认识表格及特征标记认识表格认识标记:在表格的最上面有一排标记,你认识他们吗?猜猜他们叫什么?
教师讲解标记的意思3、幼儿尝试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图形宝宝要到表格中找找它的好朋友,你猜猜谁会是它的好朋友,为什么?我们在它的朋友下面的格子中画个"钩子"来记录。
4、幼儿在作业纸上练习,并请一个幼儿到黑板上完成作业。
5、再出示双层的表格,请幼儿来回答,教师并讲解多层表格的勾画方法。
请幼儿来尝试一下。
6、幼儿在作业纸上练习,并请一个幼儿到黑板上完成作业。
二、反向思维的练习
1、请幼儿点着勾子猜测来找朋友的图形是什么。
"x色的" "x形"
2、竞赛游戏:猜图形看勾子的位置,确定是什么图形,有相应图形的幼儿举起正确的卡片。
三、找家请孩子们为手中的物品分别找到他们的家。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15
准备材料:
1、三级分类组合板一套。
2、压膜图形一套:大小不等、颜色不一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六边形、三角形。
3、标记卡:颜色标记(红色、非红色)各一张,图形标记(圆形、非圆形)各两张。
4、装图形及标记卡的小碟子个,夹标记卡和分类组合板的夹子两个,托盘一个。
直接目的:
学习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两次分类。
间接目的:
1、感知集合与子集合的关系。
2、良好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活动提示:
1、介绍教具,搬到操作毯上。取出分类组合板,在操作毯中央摆好二级分类板,剩下的三级组合板放在卷毯右边。
2、用二级分类板进行分类:
(1)取出碟中图形散放在大长方形框内。
(2)取出红色、非红色标记卡分别放在左右两个小长方形框外的左上角和右上角。指着分类标记卡问:"它表示什么?"帮助幼儿理解两张标记卡分别指示下框应该放入什么颜色的图形。
(3)提问:框内图形有哪些颜色? 哪些是红色,那些不是红色?
(4)提示幼儿具体识别某种颜色的图形。例如:"请你拿一个红色的图形。""请你指出一个不是红色的图形。"
(5)请幼儿将大框内红色图形一个一个地找出并放入左下框内。
(6)请幼儿将大框内剩下的非红色图形一个一个取出并放入右下框内。
3、用三级分类板进行图形分类:
(1)用剩下的分类组合板,将三级分类板拼好。并将剩下的四张分类标记卡按"圆形"、"不是圆形"放在左边两个和右边两个框的.左上角和右上角。
(2)提问每张标记卡表示什么,帮助幼儿确认。
(3)分别指着颜色标记卡下的两个框提问:哪些是圆形? 那些不是圆形?圆形应放在有那个标记卡下的框里?
(4)请幼儿按标记进行再次分类。
4、活动结束时有秩序的整理教具。
错误订正:分类标记卡。
延伸变化:
1、提供剪成各种形状的单色和花色的布,请幼儿分类。提示幼儿,二级分类标记:有花纹、没花纹;三级分类标记:三角形、不是三角形。
2、提供红豆、黄豆、黑豆、花生米、木珠各八粒,蚕豆、绿豆、塑料珠若干粒,请幼儿分类。二级分类标记:够八个的、不够八个的;三级分类标记:是豆类的,不是豆类的。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开展的拼图游戏环节,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激励了幼儿自主探索。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15篇03-01
大班数学教案《图形碰碰乐》11-02
有趣的图形数学教案10-25
数学教案:几何图形11-08
小班数学教案:图形08-30
小班数学教案图形04-18
大班图形教案06-24
大班有趣的图形教案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