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耳日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全国爱耳日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全国爱耳日教案 1
班会主题
安全用耳保护听力
班会目标
1、初步了解耳朵的结构,了解耳朵的作用。
2、会区分噪音及保护耳朵的方法。
班会准备:
课件耳朵的作用
班会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
二、展开
1、分组讨论耳朵的作用。
2、保护耳朵及用耳卫生的'方法。
(1)保护听力,噪音大的场所尽可能少去
(2)使用耳机、mp3等,要选择质量好的
(3)听的时候音量不要太大,能听清就行,每天不要超过一个小时
(4)如果发现自己最近总要把音量调大才能听清,看电视也要调大音量的时候,就应该停止使用耳机,立即去耳科检查。
(5)远离噪声:
人的听觉所能承受的极限是90分贝,超过这个限度,就视为噪声。
(6)噪声对听力的损伤是缓慢的、进行性的,由偶尔耳鸣变成频繁耳鸣,引起听觉衰弱、耳疲劳,甚至出现失聪。
所以不要频繁置身在嘈杂的环境里,注意缓解耳朵压力。
(7)慎重用药:
一些抗感染药,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会损害人的内耳、耳蜗,造成耳聋。所以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向医生询问,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适应症。
(8)小心挖耳:
挖耳很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把细菌带进耳道,而且用力不当还会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发炎、溃烂,甚至影响张嘴和吃东西。若耳朵痒得难受,可以用手在耳外侧轻轻揉,或用棉签轻擦。
(9)调整饮食:
多吃富含锌、铁、钙的食物,有助于扩张微血管,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切忌长期食用高盐、高脂肪、低纤维素类食物,勿暴饮暴食。
(10)切忌进水:
游泳或洗澡时,切忌耳朵进水。若不小心流入,可以侧身将水控出,或是用干棉签轻轻擦干,喜欢游泳的人最好戴上耳塞。
3、记住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
三、结束
寻找周围的优美声音和刺耳的噪音。
全国爱耳日教案 2
活动目标:
1、感知和分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同的声音,发展听觉。
2、知道耳朵能听声音,要保护好自己的耳朵。
活动准备:
会发声音的小乐器、课件《机灵的耳朵》。
活动过程:
一、感知声音
1、幼儿自由选择桌上的材料进行操作,想办法让他们发出声音。
2、听一听有些什么声音?
3、你是怎么听到的?
二、倾听分辨不同的声音
1、师播放课件《机灵的耳朵》,幼儿倾听辨别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喇叭声、歌声、铃铛声、说话声等。
2、小结: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三、游戏:谁的耳朵灵
1、请幼儿用头饰蒙住眼睛,老师在他们的`前、后、左、右等不同方向敲响一种乐器,请他们用手指出声音从哪里来。
2、小结:耳朵能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声音。
四、讨论如何保护耳朵
1、请幼儿捂住耳朵,老师轻声说话,体验听不见的不方便。
2、讨论:如何保护耳朵?
3、小结:不能在教室里大喊大叫,不要乱挖耳朵,也不能往耳朵里塞东西,听到很响的声音要张大嘴巴。小朋友,让我们一起保护好耳朵,让它变的更机灵好吗!”
五、爱耳日
为了让大家重视耳朵,我国自20xx年确立全国“爱耳日”,大家要记住,每年的3月3日及是“爱耳日”。
全国爱耳日教案 3
教学目标:
1、了解爱耳日
2、孩子为什么会聋?
3、怎样防治?
教学重点:
人的耳朵由哪几部分组成
教学难点:
预防耳聋
教学过程:
一、爱耳日
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的“爱耳日”,其目的是为了树立全民爱耳意识,减少耳聋的发生,加强耳病的防治,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和人口的整体素质。
二、为什么会耳聋
孩子为什么会聋?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先天的,有后天的。有由于遗传、感染、疾病、环境噪音污染、意外事故等等原因致聋而药物中毒又是危害最大的。在每年新增的3万多名聋儿中,大约有一半是由于药物中毒导致的耳聋!一个健康的孩子因为在发烧或其他疾病中打了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或链霉素,病好之后却发现孩子耳朵听力下降了,做父母的`真是追悔莫及。
三、耳朵的组成
人的耳朵由哪几部分组成?
1、人有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
2、外耳、中耳具有集音、传音、扩音作用;
3、内耳具有位置觉、平衡觉和感音作用。
四、耳聋能遗传吗?
先天聋的发病率约占我国聋人的50%,而遗传聋约占先天聋的85%,其大多数为常染色体稳性遗传。具有关文献报道,在正常群体中,近亲结婚率仅为2%为近亲结婚。可见近亲结婚是并发遗传聋的主要因素。
五、预防耳聋
先天遗传聋应以预防为主,首先要做到:
(1)严格执行婚姻法,绝对禁止近亲结婚。
(2)两名先天遗传聋人之间不应结婚,如各种原因非婚不可者,婚前一定绝育。
(3)先天遗传聋人可与非遗传后天聋人或正常人结婚。
(4)如果先天遗传聋人与非遗传后天聋人或正常人结婚,第一胎为先天聋儿,绝不能再生第二胎。
(5)耳聋青年男女,通过耳聋遗传咨询,判定其是否具有家族遗传史。
全国爱耳日教案 4
活动目的:
通过爱耳班会活动,使学生知道爱耳的重要性,掌握爱护耳朵的一些知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东一片,西一片,隔座山头不见面。猜不着,你再听我说一遍。(耳朵)
二、讲授耳朵结构
由外向内依次是,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鼓室、咽鼓管;内耳:(前庭、半规管)、耳蜗。
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被耳廓收集,经过外耳道传递,引起鼓膜振动。振动波通过听小骨增大振动力量,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入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三、保护耳朵的方法
1、洗澡时,用棉花球轻轻堵住耳朵,防止水流入。
2、感冒时不要老吸鼻涕。
3、有听力的同学,听到巨响,要迅速张开口,捂住耳朵。
4、不要随便掏耳朵。
5、经常捏耳垂,促进内耳血液循环。
四、助听器的作用
助听器只是一种辅助装置,它能帮助人们听到声音,从而有力的帮助人们学习语言,但不能代替人们学习掌握语言。助听器的作用是让我们“听到”声音,而“听懂”(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听得清楚)声音则是由大脑的语言识别中枢系统来完成的,而不再是耳朵的功能了。
五、正确佩戴助听器
初步带助听器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先在家里这样安静的环境下带,一天带两三个小时,每天佩带的时间逐步增加,大约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全天佩带。之后就可以去大街上等一些嘈杂的地方佩带就没有问题了,佩带助听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急功近利。最好是天天佩带,一方面解决您的听觉困难,言语分辨不清的现状;另一方面可以保护自己的残余听力,免受过大声音的刺激;第三方面就是可以长时间刺激大脑神经,恢复大脑对某些频率声音的记忆功能,提高分辨率。有利而无害!
全国爱耳日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2、使学生明白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3、教授学生正确的护耳方法和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掌握常见的护耳方法。
2、难点
理解不良习惯对耳朵的危害。
培养长期坚持正确护耳的习惯。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3 分钟)
播放一段各种声音的音频,如鸟鸣声、流水声、音乐声等,然后提问学生:“如果我们听不到这些声音,生活会变成什么样?”从而引出耳朵的重要性和本节课的主题——全国爱耳日。
2、耳朵的结构和功能(7 分钟)
通过图片和简单的模型展示耳朵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讲解每个部分的功能,如外耳收集声音,中耳传导声音,内耳将声音转化为神经信号等。
3、耳朵的常见问题(10 分钟)
介绍一些常见的`耳朵疾病,如中耳炎、耳鸣、耳聋等。
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如感染、噪音、外伤、不良生活习惯等。
4、保护耳朵的方法(15 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耳朵,然后进行总结和补充。
正确的方法包括: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噪音环境、不用尖锐物品挖耳朵、保持耳部清洁、预防耳部感染、注意用药安全等。
示范正确的耳部清洁方法和耳部按摩手法。
5、总结和作业(5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宣传爱耳知识,并观察家人的护耳习惯,提出改进建议。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耳朵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的了解,认识到保护耳朵的重要性,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护耳方法。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如声音的传导和神经信号的转化,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困难,今后需要采用更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讲解。
全国爱耳日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说出耳朵的主要结构和功能。
2、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耳朵的重要性,并列举出至少三种保护耳朵的方法。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耳朵的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
日常生活中的护耳常识。
2、难点
理解耳部疾病的成因及预防。
如何将护耳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答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 分钟)
播放一段没有声音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无声世界的不便,提问学生:“没有声音的世界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意识到耳朵的重要性。
2、认识耳朵(10 分钟)
展示耳朵的.结构图,结合图片讲解耳朵的主要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内耳的组成部分。
通过简单的比喻,让学生理解耳朵各部分的功能,如外耳像“收集器”,中耳像“传导器”,内耳像“处理器”。
3、耳朵的“烦恼”(10 分钟)
介绍一些常见的耳部疾病,如中耳炎、鼓膜穿孔、突发性耳聋等。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些疾病的成因,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
4、爱耳行动(15 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并分享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耳朵的方法。
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如避免长时间戴耳机、远离噪音源、不随意挖耳等。
让学生制定自己的“爱耳计划”,包括每天要做到的护耳事项。
5、课堂总结与拓展(5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保护耳朵是每个人的责任。
布置课后拓展任务:让学生制作一份“爱耳手抄报”,向更多的人宣传爱耳知识。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和小组讨论,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对耳朵的结构和保护方法有了较好的理解。但在小组讨论时,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高,今后需要加强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全国爱耳日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全国爱耳日的由来和意义。
2、掌握耳朵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3、学会正确保护耳朵的方法,增强爱耳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耳朵的构造和功能。
正确的护耳方法。
2、难点
理解耳部的生理机制。
培养长期坚持护耳的习惯。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游戏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 分钟)
讲述全国爱耳日的由来和意义,提问学生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
2、耳朵的奥秘(10 分钟)
利用耳朵模型和图片,详细讲解耳朵的构造,包括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等。
通过动画演示,解释耳朵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3、护耳知识大比拼(15 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护耳知识竞赛。
问题包括:哪些行为会伤害耳朵?怎样正确清洁耳朵?等。
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奖励。
4、护耳行动(10 分钟)
教师示范耳部按摩操,学生跟着一起做。
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护耳计划,如减少使用耳机的时间、定期检查耳朵等。
5、总结(5 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传播给家人和朋友。
五、教学反思
通过游戏竞赛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但在讲解耳朵的生理机制时,部分内容可能过于复杂,对于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今后需要适当简化,注重知识的深入浅出。
全国爱耳日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耳朵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器官之一。
2、明白爱护耳朵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3、培养学生关爱听力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了解爱护耳朵的具体方法。
树立正确的爱耳观念。
2、难点
理解耳朵受损对生活的影响。
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持续践行爱耳行动。
三、教学方法
故事导入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操作法
四、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5 分钟)
讲述一个关于听力受损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耳朵健康的关注。
提问学生听完故事后的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耳朵的重要性(5 分钟)
让学生闭上眼睛,听一段声音,然后谈谈没有耳朵听到声音的感受。
讲解耳朵不仅能让我们听到声音,还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等重要功能。
3、伤害耳朵的行为(10 分钟)
展示一些案例图片或视频,如在嘈杂环境中长时间逗留、用力挖耳朵等。
让学生分析这些行为可能对耳朵造成的伤害。
4、爱耳小妙招(15 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知道的保护耳朵的'方法。
教师总结并补充,如控制耳机音量和使用时间、避免耳部受伤、预防耳部疾病等。
请学生上台演示正确的戴耳机方式和耳部按摩方法。
5、承诺行动(5 分钟)
让学生写下自己在今后生活中爱护耳朵的承诺,并张贴在教室的“爱耳行动墙”上。
五、教学反思
通过故事和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耳朵的重要性和容易受到的伤害,但在学生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讨论不够深入,今后需要加强引导,让学生更充分地思考和交流。同时,要加强对学生承诺行动的监督和跟进,确保爱耳行动真正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全国爱耳日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明白噪音、不良习惯等对耳朵的危害。
掌握保护耳朵的正确方法,形成良好的用耳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保护耳朵的方法。
2、难点
理解噪音对耳朵的损害机制。
如何将保护耳朵的意识转化为长期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入(5 分钟)
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然后突然关闭,问学生:“如果听不到声音,世界会怎样?”引导学生思考耳朵的重要性,从而导入新课。
2、认识耳朵(10 分钟)
展示耳朵的结构图,结合图片详细介绍耳朵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内耳的组成部分。
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解耳朵是如何听到声音的`,让学生了解耳朵的功能。
3、耳朵的“敌人”(10 分钟)
播放一些噪音的音频,如建筑工地的声音、汽车喇叭声等,让学生感受噪音。
讲解噪音对耳朵的危害,以及长期处于噪音环境可能导致的耳部疾病。
介绍其他一些对耳朵有害的行为,如用尖锐物品挖耳朵、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等。
4、保护耳朵有妙招(15 分钟)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保护耳朵的方法,每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并补充保护耳朵的正确方法,如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音中、不用力挖耳朵、正确使用耳机等。
现场示范耳部按摩操,让学生跟着一起做。
5、总结与作业(5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回家后向家人宣传保护耳朵的知识,并和家人一起制定一份家庭护耳计划。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噪音的危害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但在讨论保护耳朵的方法时,部分学生的思路不够开阔。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提供更多的引导和示例,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同时,要加强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检查和反馈,确保教学效果的延伸。
全国爱耳日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知道全国爱耳日的日期和意义。
了解耳朵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耳朵的方法,培养爱护耳朵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耳朵的构造和作用。
日常护耳方法。
2、难点
理解耳朵内部结构的工作原理。
培养长期坚持护耳的习惯。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实验演示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3 分钟)
创设情境:在一个安静的教室里,突然播放一段强烈的噪音,让学生感受不适,然后提问:“这种噪音对我们的耳朵会有什么影响?”引出全国爱耳日的话题。
2、全国爱耳日知多少(5 分钟)
介绍全国爱耳日的日期和设立的`意义。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引导学生关注耳部健康。
3、探索耳朵的奥秘(12 分钟)
展示耳朵的解剖模型,结合模型讲解耳朵的构造,包括外耳、中耳、内耳的具体组成和功能。
进行一个简单的声音传导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耳朵的工作原理。
4、护耳大作战(15 分钟)
分组讨论在生活中可能伤害耳朵的行为和情况。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共同探讨并总结保护耳朵的有效方法,如正确清洁耳朵、避免耳部受伤、注意饮食对耳部健康的影响等。
5、总结与拓展(5 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布置拓展任务: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人的用耳习惯,提出合理的建议。
五、教学反思
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学生的参与热情较高,对耳朵的构造和护耳方法有了较好的理解。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解释。此外,对于拓展任务的落实情况,需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推广。
【全国爱耳日教案】相关文章:
全国爱耳日中班教案05-26
全国爱耳日活动总结01-11
全国爱耳日活动方案12-16
3.3全国爱耳日活动总结03-06
全国爱耳日的宣传活动总结03-05
学校全国爱耳日活动总结01-15
全国爱耳日广播稿12-21
开展全国爱耳日活动总结01-08
残联全国爱耳日活动总结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