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发现》教案15篇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发现》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发现》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生在交流各自的发现的同时,进一步体会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
2、积累花名的歌谣,了解几种花的特点,并作适当拓展,让学生仿照短文试写歌谣,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前让学生从课文或其他阅读材料中搜集作者认真细致观察周围事物的语句,并抄写在积累本上。
2、搜集各个季节所开花卉的图片及相关知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自读三个句子,谈谈自己的发现
1、读一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简单谈谈理由:
教学预设:
生:我发现这几句话都写得很具体,作者观察得很仔细。
师:你能找到可以看出作者观察特仔细的词语来吗?谈谈理由(生找词)对,作者连那么细的爬山虎的细丝都数得那么清楚,细丝头上跟芝麻差不多大小的圆片都观察到了,确实是细致入微呀!
生:从这些句子中还可以看出作者观察时不怕吃苦,观察的'时间很长。
师:谈谈你从哪儿看出来?
2、同学们观察力还不错,下面我们看看小林和小东的发现和我们一样吗?读他们俩的对话,将重点词做上记号。
(如:观察认真 仔细 长期观察)
3、拿出自己搜集的好句子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想象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要观察事物还应做到哪几点?
4、师小结: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观察不仅要有敏锐的眼光,还要有认真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师相机板书:敏锐的眼光 认真的态度 不懈的精神
二、日积月累
1、师:一年四季,无数美丽娇艳的花儿装点着大好河川,你平时观察过各种花儿都在什么季节开放吗?把你自己曾经积累的知识或课前搜集的图片与小组同学共同分享吧!
生在小组里交流,分享更多关于花的知识。
2、师:出示填空题,猜猜这些花儿可以和哪个季节搭配:(课件出示)
正月( )香又香, 七月( )头上戴,
二月( )盆里装, 八月( )满枝黄,
三月( )红十里, 九月( )初开放,
四月( )靠短墙, 十月( )正上妆,
五月( )红似火, 十一月( )供上案,
六月( )满池塘, 十二月( )雪里香。
梅花 兰花 桃花 蔷薇 石榴 荷花
栀子 丹桂 菊花 芙蓉 水仙 腊梅
⑴ 谁能填空?填好后说说理由。
⑵ 不会填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讨论。
⑶ 将填好的儿歌有感情地读一读,快速记忆一下。
⑷ 现在合上书,你能记得其中的几句?背给同桌听,然后打开书,将背不熟的句子巩固一下。
⑸ 你还能将其他的花也像这样编上一两句吗?可以和同桌共同合作。
三、作业
背诵儿歌,抄写儿歌。
【同伴互评】
李教师设计我的发现时,不仅让学生自主地发现本组课文的几位作者这之所以把文章写得那么具体,那么准确,完全是因为他们观察得认真、细致,而且是经历了长期的观察。同时,李教师让学生从课文或其他阅读材料中举出类似的语句,从而让学生明白了,要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就必须养成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
李教师设计日积月累时,充分地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充分地朗读直至成诵,同时为了增强趣味性,李老师还让学生用一种花名,依照短文的句式说一两句话。
《我的发现》教案2
已经进行完了两个小主题。一是“我掉牙了”;二是“纸的故事”。通过多种形式孩子们不同程度地理解了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粗浅道理。孩子们天生爱探索,他们总是带着一颗好奇的心,去探个究竟,在活动中孩子们对小实验,对小故事,对小游戏都那那么好奇,充满着兴趣,充满着激情,这就是孩子。
主题与墙式互动是我一直所遵循的理念,因为我发现只要与他们有关的内容他们一定感兴趣。所以,为了让他们进一步对内容的感知,我总是把学过的内容加以提升,在以幼儿理解的方式展示出来,墙式就成了孩子们闲暇的好去处。有时我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让孩子领会一些道理。如在活动《造纸》的过程中,孩子不仅懂得了节约用纸,保护纸的小常识。另外在故事“蔡伦造纸”中我从另一个角度让孩子感知做事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大班孩子对词语有了理解,但如何让他们有深层次的提升并与实际相结合我觉得也是很必要的。
如今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缺少韧性、耐性、凡是都是三分热度。通过故事让他们感受一个人做事的'坚持性才会有成功,有收获。二不是以往的让幼儿理解故事知道造纸的来历那么简单。
每一个活动都要挖掘其中的内涵,让孩子有不同的领悟才是重要的。
活动还在继续中,精彩也会不断,加油孩子们!
《我的发现》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AAABC式词语的特点,了解五句诗都是表现友谊的名句。
2、巩固熟字加偏旁的认字方法,掌握本课生字。
3、积累词语、诗句,养成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AABC式词语的特点,了解五句诗都是表现友谊的名句。
2、掌握本课生字。
3、积累词语、诗句。
【教学难点】
学到一些积累好词好句的方法,并学会学以致用。
【课前准备】
1、语文园地的课件。
2、花朵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列小火车,瞧,它漂亮吗?大家跟它打打招呼吧。今天这列小火车要带大家到一个有趣的园地里游玩(课件出示),在这里你将会有很多新奇的发现,让我们赶快坐上小火车吧。
二、游百花园,学习我的发现
1、开动小火车,将学生带入词语百花园:
学生做开火车的动作,念轰隆隆,轰隆隆,小火车往哪开?到百花园去欣赏美丽的鲜花。
2、自读词语,同桌互帮互学。
3、多种形式展示读。
(指名读、开火车读等)
4、读了这些词语,你发现了这些花朵的秘密了吗?说说你的发现,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发现AABC式的词语特点,教师板书。
6、像这样的词语还有那些呢?写在花朵(卡片)里,种入百花园(贴黑板)。
7、花朵姐姐想跟大家做个小游戏:比赛谁能在一分钟里记住的词语多,谁就可以获得勤劳的小蜜蜂奖。
8、比赛二:
任意用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话。
(奖励聪明的小蜜蜂奖)
三、游生字娃娃园,学习读读认认
1、开动小火车进入生字娃娃园。
2、电脑出示左边的生字娃娃熟字,生字娃娃变身:出示右边的生字。
3、观察每组生字娃娃的特点,学生发现:左边是已学过的熟字,右边的字是熟字加偏旁组成。(板书)
4、同桌互学:你指我认,我指你认。
5、比赛和生字宝宝交朋友,去拼音认字组词。
6、生字娃娃超级变变身(生字开花),用熟字加偏旁法拓字。比如:直──植、值、埴、殖。
四、游古诗园,学习千古名句
1、开动小火车进入古诗园。
2、出示图片,老师讲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的故事。
3、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五句古诗的共同特点:都是反映友情的古诗。
4、简单说说诗的意思,自己知道的.有关诗人的知识,或编一个故事。
5、同桌互背诗句。
6、出示五个画面,根据不同的画面男生女生轮背诗句比赛。
7、拓展:
出示一张贺卡,你想用哪句诗送给远方的亲人、朋友,表达什么感情。
五、回到收获园,总结收获
1、小火车开进收获园。
2、学生交流收获的知识。
3、鼓励学生用分类收集的方式积累好词好句,展示一两个学生的《好词好句本》。
《我的发现》教案4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学习以辨证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事物。
2、大胆表述生活中自己发现的各种变化。
活动过程:
说说自己从小到大的变化
——一转眼呀,我们上幼儿园已经三年啦!在这三年里你有什么变化?
——是呀,孩子们,你们发现自己长大了……这些都是个令人高兴的变化。
二、生活中的变化
1、第一次选择(看看会变的,再看一样不会变的)
——那么,我们生活中会有变化吗?这些东西都认识吗?因为都是你们熟悉的东西。我和你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小的实验,这个实验发生在你的大脑里,需要思考,选择一样东西,如果你认为它像你一样会发生变化的,请放在这张桌子上。如果你觉得你选的'这样东西,不会发生变化,就把他放在这边。有想法吗?有想法就来试一试,随意选一样东西,经过思考,放在合适的地方。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作出回应,引导幼儿分析归纳变化需要一些条件,如时间、外力等:一种物品会有多种变化等。)
2、第二次选择(只看不会变的东西)
——再给你们一次选择,会变化的放在这里,不会变化的放在这里。
——其实,这是一个变化的世界,我们身边的事物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很多看似不变的东西其实都会有变化,关键是我们必须仔细观察和思考,才能发现它们的变化。
三、了解、欣赏其他的变化
(1)播放反映人类进化、汉字演变、货币演变过程的ppt。
(2)珠穆朗玛峰的变化。
(3)播放反映通讯工具变化过程的ppt。
(4)播放反映房屋变化过程的ppt。
《我的发现》教案5
一、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十分浓厚的兴趣。本次活动就是让幼儿初步感知周围事物都时刻在变化的道理,在活动中,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来初步了解科学变化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新《纲要》中指出了科学领域的目标:对周围事物、现象有好奇心,有求知欲;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而科学教育活动是在引导幼儿亲自探索和发展获得有关经验的过程,本次活动能以小见大,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参与,动脑、动手、动口,不仅能获得乐趣,也能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活动目标:
1.观看ppt、讨论,初步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
2.动手操作,尝试并验证物品发生了改变。
3.体验活动的乐趣,初步建立环保意识。
三、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纸、杯子、颜料、黄豆、石磨、米、海绵、水、陀螺、橡皮泥、万花筒、软球等若干,多媒体课件。
2. 环境准备:布置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的摆设。
四、活动过程:
(一)观看图片,测量身高,发现自然界的变化。
1.看小时侯照片,量身高,发现自己身体的变化。
2.看ppt,发现动物、植物的.变化。
(二)动手操作:实践探索,感受什么是变化。
1.观察各种操作材料。
2.想办法并实践,提醒幼儿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使物品发生变化。
3.自由操作。
4.集体讨论,说一说操作探索中发现的变化。
(三)观看ppt,了解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与警示。
1.小区的环境变化
2.生活用具的变化
3.沙尘暴
4.汽车尾气
小结:世界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有的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有的变化是对我们人类的一种警告。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爱护环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五、活动延伸:
继续鼓励幼儿发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变化。
《我的发现》教案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梧桐树,知道梧桐树在清明节前后开花。
2、尝试用梧桐树的花和叶,制作出不同的作品。感受自由结伴,与同伴合作探索的乐趣。
3、激发幼儿善于观察的兴趣,并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有关梧桐树生长过程的多媒体课件。
2、收集被风吹落的梧桐树的花和叶。
3、辅助材料:胶水、针、彩线、柳条、白纸、彩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春天来到了,春天有什么变化呢?(引导幼儿说出春天的特征)
2、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梧桐树的特征。
提问:小朋友,梧桐树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变化呢?
教师小结:春天,梧桐树长出了嫩绿的枝叶,在清明节前后开出了许多粉红色的花,被风一吹,梧桐花纷纷扬扬地从树上落下来;夏天,密密麻麻的全是绿油油的叶子;秋天,树叶慢慢的变黄了;冬天,叶子渐渐掉光,挂在梧桐树上的小果子,还是不肯掉下来,被风一吹,哗哗作响。
3、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了解梧桐树的作用。
(1)梧桐树的作用。梧桐树不仅姿态美,颜色美,在夏天的时候还可以为我们遮风挡雨呢!
(2)梧桐花的作用。梧桐花不仅能炒菜吃,还是中草药的首选呢!
4、自由结伴,利用梧桐的花和叶制作不同的作品。
小朋友,梧桐花有点象喇叭花,但是没有它们的颜色鲜艳,梧桐的.叶子,大的像桃形的小芭蕉扇,现在,就开动你的小脑筋,看看它们能变出什么来?
5、幼儿利用辅助材料,开始尝试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6、将幼儿制作的作品摆放在展示区,互相欣赏交流。
活动延伸:
回家后,和爸爸妈妈继续探索有关梧桐树的秘密。
《我的发现》教案7
设计意图:
了解、回顾四季的变化是大班幼儿的学习内容之一。在设计“我发现的变化”这个教学活动时,我们考虑得较多的是如何回归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发现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活中的变化。除了验证一些变化现象外,我们还尝试把科学启蒙活动的大目标――科学态度的养成融入其中。
这个活动的脉络有两条: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活中的变化。其中。“自然界的变化”包括两个小环节:(1)回忆冬季的变化。(2)回顾四季的变化。
“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两个小环节:
(1)交流我发现的变化。
(2)欣赏其他的变化。我们力求环节安排小步递进。为达成目标服务。
活动目标:
1 初步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学习以辨证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事物。
2 大胆表述生活中自己发现的各种变化。
活动准备:
1 课件《四季的变化》。
2 一些会变化的东西:记号笔、固体胶、铅笔、未充气的气球、袋装速溶咖啡、积木、回形针、米、饮料瓶(内有少许水)、石头、纸张、书本、纸质小盒子、橡皮泥、蜡烛、毛巾、肥皂。
3 有关变化的ppt,包括:人类的进化、货币的演变、文字的演变、购物袋的变化、通讯工具的变化、房屋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四季的变化
1 发现冬季来临时的变化。
师:当冬季来临时,哪些方面会发生变化?
师(小结):大家发现冬季来临时有许多变化:树叶变黄,纷纷飘落;花儿凋谢;气温降低……
2 回忆其他季节的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师:大家还能回忆起春暖花开的春季、烈日炎炎的夏季、桂花飘香的秋季是怎样的吗?各个季节有什么特征?是怎么变化的?(教师播放课件《四季的变化》,帮助幼儿完整地回顾四季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1)分别点击课件画面上方的文字“春”“夏”“秋”“冬”,引导幼儿欣赏四季的特征,巩固幼儿对四季的认识。
(2)再次点击课件“春夏秋冬”,整体播放四季更迭的过程,引导幼儿感受四季连贯的变化过程。
二、生活中的变化
1 交流:我发现的变化。
师(出示一些生活用品):它们会发生变化吗?请你分类――选择你认为会变化的物品,放在“变”这个汉字前;选择你认为不会变化的物品,放在“不变”的汉字前。
师(逐一出示幼儿放在“变”字前的物品):它会变吗?会怎么变?
师(逐一出示幼儿放在“不变”两字前的物品):它到底会不会变?谁有不同意见?
师:有人说它会变。那它会变成什么?怎么变?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作出回应,引导幼儿分析归纳变化需要一些条件,如时间、外力等:一种物品会有多种变化等。)
[例如,教师举起幼儿放在“不变”两字前的袋装速溶咖啡与幼儿互动。
师:它到底会不会变?谁有不同意见?
幼:用热水冲泡,会变成可以喝的咖啡,香香的……
师:哦!会从粉末状变成浓浓的可以喝的咖啡,味道好极了!不过需要热水这个条件,变化是需要条件的。
幼:时间长,这袋东西会变质。
师:是吗?这上面确实写着保质期到×年×月×日呢!除了咖啡,还有些什么东西也会过期变质呢?]
师(小结):我们身边的大自然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生活中,我们周围很多物品也在发生变化,有的颜色变了,有的形状变了,有的味道、重量变了,这真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师:生活中有从来不会变化的东西吗?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作出回应,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揭示生活中的.物品都会发生变化的规律。)
例如:
幼:电视机不会变化。
师:大家的意见呢?
许多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电视机的画面会变化:时间长了电视机会变旧……]
师(小结):通过辩论,我们明白了很多看似不变的东西其实都会有变化。关键是我们必须仔细观察和思考。才能发现它们的变化。
2 了解、欣赏其他的变化。
师:大家发现了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变化,现在我也要和大家分享我发现的变化。
(1)播放反映人类进化、货币演变、汉字演变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一组变化的图片,你有什么感觉?(有些东西的变化过程缓慢而漫长。)
(2)播放反映购物袋变化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个变化。你有什么想法?(人们保护环境的想法和做法进步了。)
(3)播放反映通讯工具变化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个变化,你有什么想法?(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
(4)播放反映房屋变化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个变化,你有什么想法?(这种变化表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师(总结):自然界和我们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是会变化的,季节会轮换,人会长大……有一些变化是我们马上就能看到或感觉到的,还有一些变化是我们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才能发现的,如人类的进化、文字的演变,等等。前不久,全世界的人们迎来了一个变化,那就是日历从20xx年变成了20xx年,大家都长大一岁了。祝愿大家有更多令人高兴的变化!新年快乐!
活动反思:
在设计和组织该活动时,我主要有以下两点体会。
一、一个重点,培养辨证科学的态度
在科学活动中,以下几个要素彼此作用、互为关联:
(1)幼儿探索的态度。
(2)幼儿探索的对象。
(3)幼儿探索所需要的技能(观察、分类、测量、描述、比较等)。(4)幼儿探索的结果(所得到的经验、事实或者所形成的概念)。其中探索态度的养成是幼儿进行科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于是,我把这个活动的重点目标定为:学习以辨证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事物。虽说态度非短时间内可以养成,也很难测定,但在该活动中,活动一开始,当我拿起幼儿放在“不变”一栏里的生活物品时,只有一半幼儿认为“这些物品会变化”,到活动最后,每当我拿起一样物品,几乎每个幼儿都说“会变化”,并且积极地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这表明幼儿会以辩证科学的态度去观察一样物品了。而且,从讨论自然界的变化到生活中物品的变化,由大到小,由远及近,幼儿对“变”这个概念有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深度。
二、多重互动,呈现不同变化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和材料、教师之间积极互动,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令人回味。
(1)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互动。
在这个活动中,自然界是幼儿探索的对象。我们通过帮助幼儿梳理四季的特征和变化过程,培养孩子们敏于发现自然的心。
随处可取、随时可见的生活物品虽然普通,却可以激发幼儿对“变化”的辩证思维。也正因为材料的普通,幼儿言之有物、思之有据。例如。有的幼儿说饮料瓶会变旧,变破;
有的幼儿注意到时间长了,瓶子里的水会变质;有的幼儿说时间长了,瓶盖会变松,等等。
(2)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
在该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始终互相启发、互为依托。幼儿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真实地展现自己,而教师始终扮演着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如,当幼儿把许多物品放在“不变”这一栏时,我便提出疑问:“瓶子真的不会变化吗?”从而引发了孩子们对物品性状的思考。有个幼儿在活动进行到一半时脱口而出:“其实,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会变化。”虽然他已经达到了我预想的目标,但我还是立即针对他在活动中不喜欢倾听别人的想法。总觉得别人不对的表现,说:“对于你来说,今天的最大变化就是学会了倾听。”当有幼儿大胆地说世界上有不会变化的东西,比如电视机、洗衣机等时,我马上询问大家:“谁有不同意见吗?”以引导大家运用已有经验说服该幼儿,使之理解事物的变化。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被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所感染,为他们的思维发生变化而欣喜。为他们的妙语连珠、童言无忌而赞叹;孩子们也在我隐性或显性的推动下向前发展。每个幼儿都是那么的不同。我觉得可以用线来形容。有的幼儿像一根直线,就如那位认为世界上所有东西都会变化的男孩;有的幼儿是一条曲线,或许经过谷底与波峰的反复挣扎。会找到正确的方向,就如那些原先把一些物品放在“不变”一栏中,最后都主动放在“变”一栏里的孩子;有的幼儿就像一条省略号般的虚线,通过一点一点的理解,串成自己的想法……无论如何,孩子们的变化是最可贵、最令人回味的。
《我的发现》教案8
设计意图:
葱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佐料”,营养价值很高。但是对于葱的功用,我班的幼儿并没有意识到。比如午餐时,经常听到孩子们喊“老师,我不要吃这个长长的东西(葱)”;“我不喜欢吃葱,帮我拿走啊” ……我想,既然幼儿对葱关注得比较少,不了解葱的特征和多种用途,为何不给他们一个学习的机会,把生活中常见的葱作为科学探索的材料呢?如果能设计一个有趣的动画人物“葱娃娃”,以“寻找葱娃娃的秘密”贯穿活动始终,相信幼儿会感到好奇和亲切,也能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和认识葱并学会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
为了引发幼儿对葱的探索兴趣,葱我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活动前我多方查找资料,了解葱的外形特征、种类、营养价值、医学用途等并收集了相关资料。然后,确定了以“探索葱管的多种玩法”为活动的重难点,设计了多个有趣的操作环节,力求让幼儿真正“学中玩、玩中学”,体验到科学探索及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标:
1.在剥、捏、剪、吹等尝试中,了解葱的主要外形特征及其用途,发现葱会“唱歌”与葱管的粗细、厚薄、长短有关。
2.能运用简单的观察、比较、预测、验证等方法探索科学现象,拓展思维,提高动手、判断和分析能力。
3.愿意参与探索“葱的秘密”活动,体验发现的喜悦,萌发对葱的喜爱之情以及关注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了解笛子的“发声秘密”。
2. 物质准备:菜篮一个,内装完整的实物葱若干;剪好的葱叶、剪刀、面纸、泡泡水等幼儿人手一份;大、小盘子每桌各一;PPT《送你葱》、葱娃娃图片及其录音、头巾等。
活动过程:
1.幼儿看看、说说,自然地调动对葱的关注
指1:“老师这儿有一首很好听的歌,请你听听歌里都唱了什么?”
幼儿观看视频《送你葱》,猜猜“唱歌的人是干什么的”。
指2:“这首歌是在菜市场卖菜的那位大妈演唱的(指视频中的人物),歌名叫《送你葱》。瞧,石老师现在变成谁了?”
教师扎着头巾,拎着装有许多葱的篮子扮演“卖菜人”,一边演唱(《送你葱》的最后四句)一边给每桌幼儿送一些葱。
环节自评:幼儿对图“音”并茂的视频《送你葱》很感兴趣,我扮演视频中的“卖菜人”边唱边送葱的情境,大大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成功引发了幼儿对“葱”的好奇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幼儿剥剥、捏捏,认识葱的主要外形特征
指1:“你可不能小瞧这些葱,它的全身都是宝,有很多的秘密呢!现在,每人拿一根葱,仔细看看、摸摸、说说你手中的葱是什么样子的?”
从颜色、形状等方面引导幼儿说说葱的主要外形特征,重点指导幼儿如何剥葱白外面的皮,引导幼儿捏葱叶、掐断葱叶,发现葱叶是空心的(见图1)。在此过程中注意安全教育:剥葱白时不要揉眼睛。以此引发幼儿对葱的气味等特征的关注。
指2:“刚才小朋友们看得很仔细,发现了葱的不少特点。现在你们瞧,谁来了?”(PPT中出示“葱娃娃”, 见图2。)
葱娃娃:“嗨,大家好!我是葱娃娃。认识你们真高兴。我的身体分为葱叶、葱白和葱根。葱叶是空心的,长长的、圆圆的,像管子;葱根像胡须,像卷发,长在地下。我的身上还藏着许多秘密呢,你们想知道吗?”
环节自评:这一环节是对葱的初步了解。“葱”取自自然界,富有乡土气息,如此简单的材料,却丝毫没有减弱幼儿的探究欲望。他们被葱娃娃的形象所吸引,在看、数、捏、剥、摸葱等一系列动作中,亲自操作、比较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在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中,幼儿对葱叶里面是空心的,上下不一样粗等特征印象深刻,这也为他们接下来探索葱管会“唱歌”的秘密,积累了必要的经验。
3.幼儿敲敲、闻闻,了解葱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游戏“包葱叶”,引导幼儿发现葱汁及其刺鼻的味道。
指:“下面让我们就跟着葱娃娃去寻找它的秘密吧!看,葱娃娃准备了什么?有什么秘密呢?”
PPT出示面纸和葱叶。教师介绍 “包葱叶”的游戏要求:先把葱叶放在纸巾里包紧,然后用手使劲在桌上压一压、搓一搓,最后打开纸包说说自己的发现(见图3)。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发现纸变绿了,有一股刺鼻的味道。
葱娃娃:“小朋友们真聪明,让纸变绿的是我的汁——葱汁,它的味道有点难闻,可是放在锅里烹炒之后,就会散发出香味哦!”
(2)举例说说生活中有葱的菜肴,知道葱既可以熟吃也可以生吃。
指1:“哇,原来葱在锅里炒过以后,刺鼻的味道可以变成香味。谁来说说葱可以怎么吃?在哪些好吃的菜里见到过?”
重点引导幼儿说出葱的几种常见吃法,然后结合PPT出示“葱花蛋”、“小葱拌豆腐”等常见菜肴图片,请幼儿猜猜这些菜里的葱是生的.还是熟的。
指2:“生葱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能帮我们增进食欲、增强体质,所以,葱既可以熟吃也可以生吃。”
葱娃娃:“你们说得很对,我的葱叶和葱白都可以吃,我可是厨房里不可缺少的调料品!很多道菜里都需要我,你们还能在包子、饼干等点心里找到我呢!我的营养价值很高,的身体很,你们一定要多吃哦!” 环节自评:这一环节是对葱的进一步认识,我没有直接告诉幼儿葱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而是通过“包葱叶”游戏,让幼儿在包、压、敲、闻的过程中发现绿色的葱汁及其刺鼻的味道,从而由此引出“怪味”变成“香味”的过程,幼儿感觉很神奇,纷纷迫不及待地说出生活中见到过有葱的食品,学习和探索的欲望被大大激发。
4.幼儿剪剪、吹吹,认识葱的新特性——唱歌
(1) 幼儿听音辨声,初步进行猜测和探索。
指:“我们都知道多吃葱有好处,那么葱还有其他秘密吗?我们一。”
PPT中播放一段吹葱管的声音,让幼儿说说“听起来像什么?猜测声音会是谁发出来的?葱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2)探索活动:怎样让葱叶“唱歌”?
指1:“葱到底能不能发出声音?试了才知道。来,每人拿一根葱(有葱尖)吹着试试。”
幼儿试吹,猜测吹不响的理由。
葱娃娃:“葱叶里面是空的,小朋友可以在它的中间和两头剪一剪,分别剪出不同长度的葱管,再吹着试试!”
幼儿用葱、剪刀等工具自主探索,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在葱叶的中间、两头分别剪成不同长度的葱管,强调吹葱管的技巧——嘴唇贴紧葱管壁,轻轻吹起,切忌用牙齿咬或将葱管压扁(见图4)。同时注意用剪刀的安全。
指2:“都吹响了吗?吹响的是葱叶的中间还是两头?”“长的和短的葱管,哪种更容易吹响呢?”
葱娃娃:“你的葱管‘唱歌’了吗?能够吹响的葱管其实是葱叶的中间部分,比较薄。如果选了葱叶的两头部分,一边厚、另一边细,是吹不响的。”
环节自评:这个环节是教学难点。我有意识地启发幼儿逐层深入地探索:从猜测声音到确定声音的由来;从试吹完整葱叶到剪去葱尖试吹,再到不断地剪去葱叶两头,直至葱管“唱歌”。幼儿在剪一剪、捏一捏、剥一剥、压一压和吹一吹的过程中,表现出较为强烈的探索兴趣,并快乐大胆地表现自己。这也是一个让幼儿逐渐累加经验,经历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
5.幼儿吹吹、玩玩,在用葱管吹泡泡的游戏中活动结束。
(1)师幼交流:“你发现葱有哪些秘密?”
指:“葱管空心,像管子,可以唱歌,还可以干什么呢?”
幼儿大胆想象、表达,如,“葱叶里面是空心的,像管子;葱白的‘外套’可以剥掉;葱汁可以让纸变绿,味道比较刺鼻;让葱‘唱歌’有很多方法;等等。
(2)幼儿探索用葱管吹泡泡。
教师幼儿每人一瓶泡泡水和一段葱管,要求幼儿在正确使用葱管吹泡泡的同时,注意发现、比较每个泡泡的形状、大小等不同。
结束语:“小朋友们,,为什么我们刚才吹出来的泡泡有的大,有的小呢?这又是葱娃娃的秘密,下次我们再跟着葱娃娃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环节自评:这一环节的提问是开放性的,我让幼儿尽情想象,畅所欲言,并鼓励他们在活动后继续尝试。在活动的结尾,我特意奖励幼儿每人一瓶泡泡水,既是对他们在活动中积极表现的肯定,也是本次探索活动的一种延伸。这一环节以欢快活泼的音乐、五彩斑斓的泡泡将幼儿的情感推向了最高潮,他们兴奋、喜悦,又发现了葱管与自己生活的联系。
活动延伸:
1.在班级区角中成立“科学区”,投放泡泡水和粗细长短不同的葱管,让幼儿自主探索泡泡大小与葱管粗细、长短的关系。还可适当记录纸等材料辅助幼儿实验。
2.继续鼓励幼儿用葱管一物多玩,如,用粗细不同的葱管玩拼接游戏,比比谁拼的长,或进行长度测量活动等。
点评
(点评:唐海燕,江苏省如东县教育局教科室 江苏省学前教育特级教师)
“生活中并不缺少课程,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教师针对大班孩子对葱的感知不甚全面的现状,充分挖掘“葱”这种常见植物的教育资源,设计出一个探索性比较强且适合大班孩子操作的探究性活动。整个科学活动设计精巧、有趣,很好地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首先,活动呈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设计了生活化的导入环节,将葱与生活中“卖菜人”的角色有机融合为一体,唤醒了孩子的已有生活经验,激发了孩子的探究兴趣;二是营造了生活化的游戏情境,通过“包葱叶”等活动,幼儿进一步感知了葱与人们的关系,知道了葱所有具有的营养价值,并丰富了对葱的认识。
其次,活动为幼儿了充分的探究时空。教师能紧扣主题,组织不同层次的探究活动,让幼儿在与葱互动的过程中,通过拨拨、捏捏、敲敲、闻闻、剪剪、吹吹等活动,了解了葱的营养、食用价值,发现葱管的“唱歌”、“吹泡泡”等游戏功能,经历了对事物由外部特征到内部结构的探究过程,发展了观察、思考等多种能力。从活动过程可见,孩子的探究是充分的、主动的,也是快乐的。
(本教案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幼儿园‘三元融合式’科学教育案例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的发现》教案9
教材简解:
纸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生活用品,中班幼儿对纸的认识也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尽管如此,但平时的生活中幼儿很少会去留意关注纸的特性,其实在纸身上有着非常多的奥秘,这些奥秘与它们的用途也息息相关。中班幼儿有在小班学习的基础他们可以用眼睛观察颜色的不同并用手触摸感觉光滑与粗糙。更愿意喜欢以其它的活动形式来探索及发现纸在生活中的趣味性。《纲要》中也指出:"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相符,这样幼儿通过亲身体验、观察,积累经验利于教学。
活动目标:
1、感知比较3种常见的纸,发现它们的不同。
2、乐于用语言和符号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通过实验活动,初步发现3种纸具有不同的吸水性。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重点:
了解常见纸制品的特征,感受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难点:
让幼儿发现纸的硬软及厚薄不同。
设计理念:
生活中离不开纸,我们每个人天天都要用到纸,纸是我国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至今,纸仍被广泛的运用着,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纸,孩子们时时处处也都能接触到纸。但是他们对之缺少系统的了解,本次课,通过让幼儿去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比一比,讲一讲,动手实验的过程,自己去发现纸的不同质地,不同功能,在探究中孩子们发现纸的不同特质。
设计思路:
在认识纸的特性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幼儿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且对触觉的探索又进行了细致的剖析,深入了解了纸的软度和厚度,层层递进地引导幼儿挖掘各种特性。
活动过程:
1、感知3种纸的不同
(1)教师出示3种纸,并问孩子:"这是什么纸(了解名称)?"
(2)提出问题:"每人都有3种纸,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它们有什么不同?"
(3)幼儿自己取3种纸进行感知比较,发现纸的软硬、厚薄、颜色、光滑度等的不同。
(4)鼓励幼儿相互交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5)在幼儿表达基础上,利用表格形成集体记录。
2、操作实验
(1)教师介绍纸宝宝开花的实验方法及操作的注意事项。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相互交流并记录。
提问:"你们看到这3种花宝宝哪种花宝宝开得最快,为什么?
小结:
皱纹纸的花宝宝开得最快,它吸水多。把这一结果记录在集体记录表中。利用记录表,梳理3种纸的不同。
3、提出问题,引出新活动"今天是用这3种纸来做的花宝宝,然后比较哪朵花宝宝开得快。请小朋友回去再找出三种不同的'纸叠成花宝宝,放在水里会怎样?"
教师小结:纸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用处,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离不开纸,所以我们要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活动反思:
科学教育活动,尤其是环保活动相对其他活动来说知识性较强,较枯燥乏味,有些内容离幼儿的生活还比较远,要上好很难。综观平时对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由于其是形、声、色、知、情、意相统一的产物,并运用了声音、图片、文本等多种技术手段,更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认知对象,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着其他传统教育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将其应用到幼儿园环保教育活动中,对优化环保教育过程、提高环保教育的有效性能起很大的作用。
《我的发现》教案10
活动设计背景
了解、回顾四季的变化是大班幼儿的学习内容之一。在设计“我发现的变化”这个教学活动时,我们考虑得较多的是如何回归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发现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活中的变化。除了验证一些变化现象外,我们还尝试把科学启蒙活动的大目标——科学态度的养成融入其中。
这个活动的脉络有两条: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活中的变化。其中。“自然界的变化”包括两个小环节:(1)回忆冬季的变化。(2)回顾四季的变化。“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两个小环节:(1)交流我发现的变化。(2)欣赏其他的变化。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学习用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事物。
2.感受身边的变化,大胆地表述生活中自己发现的各种变化。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让幼儿感知周围生活中的变化。
2、难点: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及观察、比较、想象、创新的欲望和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四季的变化,通讯工具的变化。
2.一些会变化的东西:粉笔、固体胶水、速溶奶茶、大米、未充气的气球、铁丝、香蕉、苹果、饮料瓶(内有少许水)、纸张、橡皮泥、肥皂等。
3.文字的变化动画、通讯工具演变PPT。
活动过程
一、四季的变化
1.发现冬季来临时的变化。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每当冬姑娘来到我们身边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周围有哪些变化?
幼:天气会变冷、会下雪、会穿厚衣服。
师小结:当冬姑娘到来时,我们的周围会发生许多变化(树叶变的枯黄,纷纷掉落、气温降低、会下雪、花儿凋谢、人们会换上冬装御寒。)
2.回忆其他季节的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师:大家还能回忆起春暖花开的春季、烈日炎炎的夏季、桂花飘香的秋季是怎样的吗?各个季节有什么特点?是怎么变化的?
幼:自由回答。
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对,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四季的变化吧。
(教师播放课件《四季的变化》,帮助幼儿完整地回顾四季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1)播放幻灯片,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四季的特征,巩固幼儿对四季的认识。
(2)再次点击课件,完整播放四季更迭的过程,引导幼儿感受四季的变化过程。
二、生活中的变化
1.交流:我发现的变化。
师:除了季节会变化,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变化,你们都知道哪些变化?
幼:讨论后自由回答。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很多东西,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
幼儿:幼儿观看。
师小结: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哪些东西会发生变化。
2、出示教具,引导幼儿观察。
根据幼儿的回答作出回应,引导幼儿分析归纳变化需要一些条件,如时间、外力等。
(粉笔用过后会变短、铁丝用力掰会变弯、固体胶放久了会变硬、大米煮好后会变软、书本用久了会变旧、苹果放久了会变坏、饮料喝完瓶子会变空、肥皂用久了会变小等等。)
3、师提问:出示袋装奶茶提问,小朋友们,我手里拿的是什么啊?
幼:奶茶。
师:我的杯子里有奶茶的粉末,它会有什么变化呢?(师倒出奶茶粉末到透明杯子里。)
幼:用热水冲泡,会变成可以好喝的奶茶,香香的,甜甜的。(师用准备好的水冲泡奶茶,幼儿观看。)
师:原来,奶茶粉会从粉末状态变成液体状态,变化成了可以喝的奶茶,味道好极了!不过需要用水冲泡这个条件。
师提问:出示“变质”的香蕉提问,小朋友们,这个香蕉变得怎么啦?
幼:变坏了,变得不能吃了。
师:是的,我们看到香蕉的身体上出现了很多黑色斑点,说明这个香蕉摆放的时间太长了,它霉变了,这样的变的香蕉我们吃了会拉肚子的。
师小结:我们身边的大自然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在生活中,我们周围很多物品也在发生变化:有的颜色变了,有的形状变了,有的味道变了,有的重量变了,这真是一个神奇变化的世界。
4、师提问:生活中有不会变化的东西吗?
幼:自由回答。
师:大家的意见呢?(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是根据幼儿的回答做出纠正。如:电视机的画面会变化;时间长了电视机旧。小朋友会变高,会长大。幼儿园会变得越来越漂亮。)
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看似不变的东西其实都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要仔细观察和思考,才能发现它们的变化。
三、了解、欣赏其他的变化。
师:现在我也要和大家分享我发现的变化。(播放文字变化、通讯工具变化)
(1)播放文字的变化动画。
师:看了这一组变化的动画,你有什么感受?
幼:自由回答。
师小结:文字的变化过程漫长,从古至今,历史悠久。
(2)播放通讯工具幻灯片。
师:看了这组幻灯片,你有什么感受?
幼:自由回答。
师小结:现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
四、幼儿操作。
1、老师这里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东西。(铁丝、纸、橡皮泥、气球、雪花片。)
请每组幼儿拿出小椅子下面的物品进行操作,感受物品的变化。
2、请幼儿说说看,你是怎样使你手里的物品变化了。
(铁丝用力掰会变弯、纸可以变成折纸的动物,还可以揉搓后变成纸球或变皱、橡皮泥捏一下会变形、气球吹气会变大、雪花片接在一起会变成不同的形状。)
五、总结归纳变化的意义。
师:请幼儿展示操作后物品的变化。
师: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变化,真棒。大自然和我们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是会变化的,季节会交替变化,人会长大变老,我们的生活化境会越变越美好···有一些变化是我们马上就能看到或感觉到的比如天气的变化,还有一些变化是我们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发现的,比如文字的变化、通讯工具的变化等等。前不久,我们大三班的小朋友就迎来了一个大的变化,那就我们从中班的小朋友变成大班的小朋友了。大家都长高了,大一岁了,变懂事了。老师祝愿你们有更多令人高兴的变化!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目标为让幼儿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了解各种事物都是出于变化之中的科学探索活动。一堂课下来不足的地方有很多,刚开始多数幼儿认为很多东西都是不会变化的,有的地方我没能及时纠正,而是选择用实际来证明幼儿发的错误,让幼儿未能充分理解到什么是变化。
本堂课我准备了很多教具,自我总结不足之处有:
1、展示给幼儿观看的东西缺乏新意,幼儿观看后感觉不明显。
2、在播放有关变化的东华时,特别是《文字变化》的动画时,我的讲解不够白话,有些用词较深奥,幼儿难以理解,感觉比较困难。
3、最后一个环节,幼儿操作时提供给幼儿操作的材料较少,应给幼儿准备更多集多种变化的物品让幼儿探索和发现,也许是考虑到安全的因素而忽略了培养幼儿的发现探索的能力。其次,应把操作材料放于桌上,让幼儿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物品来操作。而不是让每个幼儿只拿一样,没能达到预想的实现幼儿自由探索这一目标。
4、和幼儿交流不够,没能应到幼儿进入探索发现的氛围中来。
经过课后的反思和其他老师的建议,我想以后类似的科学探索活动就不会显得这么生硬,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我的发现》教案1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不同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认识到词的意义常常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
2、积累名诗、名句。
3、积累词语,发现其中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区别相同字的不同意义。
2、通过观察发现词语特点,并积累结构相类似的词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
2、感受祖国的迷人风景和物产的富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前
学生准备:摘录好描写祖国大好河山、丰富物产的诗歌。
教师:简易课件一个。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谈话导入“我的发现”
1、师:同学们,前面三节课,我们充分领略了祖国山河壮美、物产丰富,也感受了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这一堂课,我们又将深入地感受汉语的神奇魅力。
2、出示两组句子,请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3、读了这两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4、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5、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
海水有深有浅。
深——与“浅”的意思相反。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深——久,时间长。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封——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袋、纸包。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封——密闭。
6、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你能像课文里一样,也举个例子来说吗?
7、祖国的语言确实神奇,同样的.字词,在不同的句子环境中,意思却会有所不同。你还能举出其它的字吗?
8、多音字练习:同样的字词,在不同的句子环境中,意思会有所不同,而且在不同的环境中,相同的字还有不同的读音呢?参{参加人参}数{数学数一数}好{好人好学}难{困难难过}
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学生查字典了解字的多意
学生举例
让学生了解不同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不同,认识到词的意义常常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
拓展延伸,开阔视野,感受祖国语言的神奇,丰富。
二读读背背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2、谁能试着读诗句?(指名读。集体齐读。)
3、结合查字典,请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4、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同桌相互背诵。
5、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6、哪个聪明的同学发现了这些诗句的特点?(都是描写景物的)
7、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看谁积累得最多。学生借助拼音读读诗句。
自由背诵诗句。
积累描写景物的诗句。背诵积累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
《我的发现》教案12
一、组内教师签到。
二、讨论的主要内容
1.主题介绍
主题说明:
幼儿是天生的探索家,不满足于固定的答案,时刻寻求意外的发现是幼儿的本义。他们总是带着一颗不断探究的好奇心,去领略那些五彩斑斓的大自然奇观。生生不息的生物界奥秘、奇怪有趣的自然界现象蕴含了无数发现的神奇与惊喜,吸引幼儿不断走近它们。
在本主题中,幼儿将对身边那些最为熟悉的现象和事物展开探究。在“我掉牙了”中为什么我的牙齿会掉下来?为什么牙齿有不同的形状?蛀牙是怎么形成的?……这些对成人来说再正常不过的生理现象,却是大班幼儿成长中的重要经验。对共同的换牙经历展开探究,幼儿将学会观察、比较、分析与思考,从而了解牙齿的功能与外形,了解换牙的基本知识。在猜测、实验、验证的过程中了解蛀牙形成的原因,总结保护牙齿的方法。“纸的故事”中,生活中必不可少,随处可见的纸也将成为探究的命题。在动手的操作中,幼儿亲历了纸张生产的全过程,对中国古代先人的智慧也将有更深的敬意。一张小小的报纸,在幼儿的手中,可以展开创意的'制作与造型,可以进行生动诙谐的游戏与律动,还可以成为展现幼儿个性独一无二的创意小报。“光与影”则让幼儿更多的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去观察特点、寻找规律,反复的实验操作中寻找事物之间的关系,自主建构有益的科学经验,建构关于光与影的基本概念。怎样让影子消失?怎样让太阳告诉我们时间?怎样在镜子里看到更多的物体?一个个富有挑战的探究任务,将引领着幼儿饶有兴趣地寻找规律、解释现象、迁移经验。
就这样,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用不竭的动力探寻着神奇的周围世界,体验着发现的惊喜!我们期待孩子们能变得越来越喜欢提出问题,越来越热心于观察周围世界,越来越乐于通过自己的猜测验证去解决问题,越来越带给世界不断的发现,不断的欣喜!
三、环境布置
布置“纸”制品展,感受生活中纸张的运用及特性(沙皮纸、牛皮纸、蜡光纸、刮花纸)
主题墙:
1.保护牙齿,从感受牙齿的重要—酸性物质对牙齿的伤害保护牙齿等环节展现孩子的学习过程。
2.纸与泥土。在主题墙中感受探究创意我线索,体现幼儿对于纸和泥土的认知。
展示区:
1.布置彩泥、陶泥作品展,激发幼儿用泥塑展现立体造型的创意。
2.提供白色脸谱供幼儿在上面绘出五官,感受正确位置。
3.活动后布置自编小展报。
区域设置:
美工区:
1.提供线描、蜡笔等,画出自己的牙齿。
2.提供不同的纸张材料,分别进行纸浆画、蜡笔画,水墨画等,鼓励幼儿进行多种纸张作品,感受纸张的不同特征。
3.提供橡皮泥,自由塑形。
阅读区:
加入《我要我的牙齿》等绘本相关表演用图片,结合故事让幼儿在阅读区中进行表演。
4.益智区:
投放醋蛋实验,通过实验体验酸性物质对于牙齿的伤害,从而有意识的养成早晚刷牙,饭后刷牙涑口的习惯。
5.建构区:
提供扑克牌,请幼儿搭建纸牌,比比谁搭的又快又高,又稳。
6.表演区:
提供幕布、手电等材料,长发好似皮影戏表演,提供《刷牙歌》磁带,鼓励幼儿自编动作进行歌舞表演。
7.数学区:
提供镜子小人,感受光与影的变化。
四、家园配合
1.让孩子每天背书包入园,培养孩子自己整理书包、管理文具的能力,同时能督促幼儿完成备忘录中所记的任务。
2.督促幼儿早晚刷牙,并让幼儿懂得要保护牙齿。
3.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报纸塑形的制作,并为所塑的模型进行装饰。
主题活动反思:
本月的主题是《我发现我奇怪》在这个主题里分《纸的故事》、《光和影》、《亲亲泥土》。《纸的故事》是让幼儿在观察、操作中了解纸的各种特征和不同用途,发展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让幼儿初步了解报纸的基本特点和功能,通过报纸的二次利用,变废为宝。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在《光和影》这个小主题中通过观察、实验充分感受影子的各种现象,对光源和影子的关系产生探究兴趣。在操作中获得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与影子之间的关系等感性经验。
《我的发现》教案13
一、介绍主题:《我奇怪、我发现》
1.主题说明:
幼儿是天生的探索家,不满足于固定的答案,时刻寻求意外的发现是幼儿的本义。他们总是带着一颗不断探究的好奇心,去领略那些五彩斑斓的大自然奇观。生生不息的生物界奥秘、奇怪有趣的自然界现象蕴含了无数发现的神奇与惊喜,吸引幼儿不断走近它们。在本主题中,幼儿将对身边那些最为熟悉的现象和事物展开探究。在“我掉牙了”中为什么我的牙齿会掉下来?为什么牙齿有不同的形状?蛀牙是怎么形成的?……这些对成人来说再正常不过的生理现象,却是大班幼儿成长中的重要经验。对共同的换牙经历展开探究,幼儿将学会观察、比较、分析与思考,从而了解牙齿的功能与外形,了解换牙的基本知识。在猜测、实验、验证的过程中了解蛀牙形成的原因,总结保护牙齿的方法。“纸的故事”中,生活中必不可少,随处可见的纸也将成为探究的命题。在动手的操作中,幼儿亲历了纸张生产的全过程,对中国古代先人的智慧也将有更深的敬意。一张小小的报纸,在幼儿的手中,可以展开创意的制作与造型,可以进行生动诙谐的游戏与律动,还可以成为展现幼儿个性独一无二的创意小报。“光与影”则让幼儿更多的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去观察特点、寻找规律,反复的实验操作中寻找事物之间的关系,自主建构有益的科学经验,建构关于光与影的基本概念。
2.讨论课的内容:
星期一:社会《泥巴总动员之策划》
星期二:语言《一颗超级顽固的牙齿》
星期三:艺术《泥娃娃》
星期四:健康《好玩的报纸游戏》
星期五:科学《有趣的镜子》
二、环境布置:
布置“纸”制品展,感受生活中纸张的运用及特性(沙皮纸、牛皮纸、蜡光纸、刮花纸)
主题墙:
1.保护牙齿,从感受牙齿的重要—酸性物质对牙齿的伤害保护牙齿等环节展现孩子的学习过程。
2.纸与泥土。在主题墙中感受探究创意我线索,体现幼儿对于纸和泥土的认知。
展示区:
1.布置彩泥、陶泥作品展,激发幼儿用泥塑展现立体造型的创意。
2.提供白色脸谱供幼儿在上面绘出五官,感受正确位置。
3.活动后布置自编小展报。
区域设置:
美工区:
1.提供线描、蜡笔等,画出自己的牙齿。
2.提供不同的纸张材料,分别进行纸浆画、蜡笔画,水墨画等,鼓励幼儿进行多种纸张作品,感受纸张的不同特征。
3.提供橡皮泥,自由塑形。
阅读区:
加入《我要我的牙齿》等绘本相关表演用图片,结合故事让幼儿在阅读区中进行表演。
4.益智区:
投放醋蛋实验,通过实验体验酸性物质对于牙齿的伤害,从而有意识的养成早晚刷牙,饭后刷牙涑口的习惯。
5.建构区:
提供扑克牌,请幼儿搭建纸牌,比比谁搭的又快又高,又稳。
6.表演区:
提供幕布、手电等材料,长发好似皮影戏表演,提供《刷牙歌》磁带,鼓励幼儿自编动作进行歌舞表演。
7.数学区:
提供镜子小人,感受光与影的变化。
三、家园配合:
请家长帮助幼儿回忆和了解正月里餐桌上寓意吉祥的.美味佳肴,回忆中国年特有的年夜饭,对正月里的中国饮食文化感兴趣。
研讨结果
这个学期,我们的老师对集体备课都有了深刻的了解,所以对于这次主题式的集体备课,大班组老师都积极踊跃的发言参与研讨。针对正月里的这个主题,因为刚过完春节,大家都比较了解,我们在对课程的选择上。大家都精挑细选,并且这些活动都能符合本地本园特点的活动,剩余的活动我们投放到区角,区角的创设也就更简单了,该如何创设植物角,各位教师都展开了讨论。通过研讨,各位老师对自己班级的环境,区角的创设都有了一定的目标。
《我的发现》教案14
科学活动:
色彩的拥抱
[教材简解]
幼儿生活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就像美丽的颜色一样绚丽,而红、黄、蓝作为三原色,它们相互交融、混合,又会变成其他的颜色,这些神奇的变化更让孩子们惊叹不已。《纲要》中指出:科学活动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所以本次教学活动就是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究兴趣和操作愿望而产生,激发孩子们探究颜色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他们提供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问,进一步来探索发现颜色的神奇变化。让幼儿在玩色这一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了颜色的奇妙,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浓厚兴趣将成为他们继续探索的动力。
[目标预设]
1.了解蓝黄两色拥抱会变成绿色、蓝红拥抱变成紫色、黄红拥抱变成橙色的现象。
2.引导幼儿大胆操作红、黄、蓝变色游戏,并记录实验结果。
3.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验自由探索的乐趣。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重点、难点]
1.引导幼儿在玩色过程中感受颜色的变化现象。
2.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感兴趣,积极探索变色的奥秘,学习用语言表达。
[设计理念]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科学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科学活动也越来越贴近孩子的生活。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但是,在现阶段教育活动中,科学探索活动绝大部分都来自老师的预设,对于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我们探索的较少。在科学活动中,看似自主的探索,却是在老师约束的框框内匆忙活动,有时,将活动伸展开来又局限于知识、材料、时间、精力等准备的有限而没有很好的展开,这些都足以使孩子们无法深入探索科学活动,无法解决围绕在孩子身边的科学难题,从而对科学活动产生距离感,最终失去兴趣。面对科学活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和疑惑,我们思考:科学活动中,要用怎样的引导和形式,能始终保持孩子对探究活动的兴趣与欲望,激发孩子探究的灵性。带着思考,我将源于孩子疑惑中的科学现象,引领孩子尝试着做真实、简单的探索活动。
[设计思路]
我班的孩子在玩橡皮泥的时候,常把几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结果橡皮泥就变色了,这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为什么这种颜色和那种颜色加在一起就会变颜色呢?孩子在疑问中对颜色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从孩子的兴趣点和问题出发,开始了我们的探索活动。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今天有美丽的颜色宝宝到我们班里来作客。看看是哪些颜色宝宝?(播放课件:蓝色宝宝、黄色宝宝、红色宝宝)看,蓝色宝宝在和我们打招呼呢!(播放课件:蓝色宝宝打招呼)蓝色宝宝特别喜欢找好朋友,你们猜猜他会找谁做朋友呢?(幼儿猜测)瞧!蓝宝宝找到黄色宝宝做朋友,亲一亲,抱一抱!好开心啊!诶!蓝色宝宝怎么不见了?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蓝色宝宝怎么不见了?怎么变成绿色宝宝了呢?(播放课件:绿色宝宝)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幼儿自由想象、讨论、交流)(分析:第一环节以创设情境和谈话方式导入,充分调动了孩子探究的好奇心,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蓝色宝宝不见了,变成绿色宝宝的秘密。)二、操作实验,引导幼儿探索1.教师:孩子们,把你的蓝宝宝和黄宝宝亲一亲,抱一抱,看看有什么变化呀?
2.幼儿自主操作,证实自己的猜测。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展示实验结果。
3.引导幼儿在记录表上记录实验结果。(教师提供记录纸和笔)教师小结:好神奇啊!蓝色和黄色抱一抱就会变成绿色!(教师播放课件:蓝色与黄色的拥抱)(分析:在第二环节中,为幼儿提供材料操作实验,从虚拟的课件转入现实事物,获得成功后再次回到课件,帮助幼儿理解主题中"拥抱"的概念,并记忆蓝色与黄色变化的规律)三、深化问题,拓展幼儿思维。
1.教师:蓝色宝宝知道小朋友们找出了答案,开心的跳起了圆圈舞。看,他拉着红色宝宝的手转呀转呀,诶,转到哪里去了?(播放课件:两种颜色快速旋转变色)2.提问: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播放课件:紫色宝宝)他是怎么变出来的?你是怎么发现的?(请一幼儿做实验)红宝宝和黄宝宝也想抱一抱,谁来帮助他们呀?(幼儿操作)(分析:当幼儿通过探索获得一定成果,并感受到自己的探索与发现是有意义的同时,也就进一步地提高了幼儿对本次活动的热情。)四、提升经验,幼儿自主探索。
1.教师:颜色宝宝们还想找更多的朋友抱一抱,跳圆圈舞呢!如果让他们和其他的颜色宝宝拥抱跳舞,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教师提供各种颜色的橡皮泥材料)2.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
3.启发幼儿将变色的过程编出儿歌:红宝宝黄宝宝,抱一抱,抱一抱,变成一个橙宝......
4.幼儿学念儿歌《色彩的拥抱》。(教师播放课件:拥抱时的变化)(分析:这一环节中形象生动的课件模仿飞轮的旋转对颜色变化的过程进行展示,又能够更好的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最后活动落下帷幕,首尾呼应,让人惑觉整个活动有始有终,也给孩子带来了下次再打开帷幕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的期待,为活动画下圆满句号))五、活动延伸,抒发积极情感。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我的发现》教案15
目标预设:
1.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物体摩擦产生的现象,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
2.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并尝试记录实验结果,萌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
3.通过与同伴共同游戏,体验合作的乐趣。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重、难点:
本节活动不是要求幼儿认识静电,而是引导幼儿通过实验,了解物体摩擦产生的神奇魔力,从而萌发对科学的兴趣。利用有趣的科学操作活动,使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产生兴趣。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科学启蒙的关键,它将使幼儿永远保持探究学习的.热情。因此,我把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做为重点,精心的呵护和培植。
设计理念:
新《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静电现象在冬季是普遍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许多有关静电的现象。作为教师,应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去发现问题,使幼儿变被动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设计思路:
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尝试操作,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再次试验各种方法得出结论,并记录下操作结果,最后鼓励幼儿多观察,勤思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吸引幼儿注意力,引发幼儿思考师:冬天来了,天空上飘下了美丽的雪花!(教师边说边抛洒小纸片)小朋友,想不想把小雪花拣起来玩啊?
师:可是,小雪花很害羞,一碰到我们的手,就化成水了。小朋友,想一想有什么办法,我们不用手,就能拿起这些小雪花呢?你们桌上有些东西,可以用它们试一试。
二、幼儿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木棒、木头筷子、塑料筷子、纸棒、塑料梳子、木头梳子、小铁棒等)一一试验,看能否成功。
三、做各种物品摩擦毛衣产生的现象师:看这里,老师手里面有一把尺子(在黑板上画一个表格,在表格中画一把尺子),老师用尺子能不能拿起小雪花呢?
(不能)师:真的吗?看看老师的魔法:神奇一擦,芝麻开花。(在毛衣上擦)再用尺子去吸引小纸屑,看看有什么变化?
幼儿观察师:小纸屑被吸引过来了,小朋友,轻轻一擦,神奇不神奇啊?(在黑板上做记录演示行的表示法)(神奇)师:塑料尺只要我们往身上的毛衣上一擦,它好像就突然具有了神奇的魔力一样,能吸引起小纸屑,真是很有意思。还有什么东西擦一下就能产生神奇的魔力呢?
老师这里还有一支铅笔,让我来试一试,看能不能产生魔力。"神奇一擦,芝麻开花"(黑板上在表格中画铅笔)能不能吸引啊?
(不能)(老师在黑板上做记录演示不行的表示法)师:这儿还有一把梳子,让我们看看它摩擦后能不能产生魔力(营造一种看见什么都想试一试的情境。)请个别幼儿来操作。
四、幼儿分组操作,并记录结果下面请你们再用桌上的那些东西试试,看看它们摩擦了以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跟你同桌的好朋友一起来做试验,把你们发现的现象都在纸上记录下来。做试验的时候,一定要一个人一个人做,其他的小朋友协助他,并且要仔细观察。
教师巡回指导,统计的时候引导幼儿如何做记录。
五、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请3--4名幼儿展示记录表,并表述出来。
师:从你们的记录表上可以看出塑料尺、塑料棒、塑料梳子这些东西擦了毛衣以后,能吸引小纸屑。其实,在冬天,很多东西因为摩擦而互相吸引,看当我们梳头的时候,梳子和头发也会互相吸引。小朋友,如果以后你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就告诉杜老师,比一比谁眼睛最亮,最善于发现身边的奥秘!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我的发现》教案】相关文章:
《我的发现》教案03-30
大班教案《我的发现》06-22
我发现的变化大班教案11-13
大班教案《我的发现》(精选15篇)11-17
大班教案《我的发现》(13篇)06-22
大班教案《我的发现》汇编13篇06-22
《童年的发现》教案09-21
《有趣的发现》教案09-08
童年的发现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