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空气》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17 09:49:0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认识空气》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空气》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空气》教学反思

《认识空气》教学反思1

  由于空气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只是平时我们没有注意观察它。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拘束于教材上的内容,选择了一些材料容易找到的、现象比较明显的、易于学生操作的探究活动,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对空气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在探究空气占据空间时,我是由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进行导入的`。然后在探究活动的环节,我共设计了两个演示实验和一个分组实验,这两个演示实验演示的很成功,学生蜜察实验现象很仔细,并且都准确的描述出了实验现象,并揭示了空气占据空间这个道理。

  本节课的分组实验是让学生利用两根吸管和一个橡皮泥,将瓶子里的水从吸管中流出来,这就需要在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基础上,积极动脑思考,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还要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做到不挤压瓶子,不倾斜瓶子,不用嘴吸。学生们在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操作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我巡视的时候发现,有的小组用嘴吸了,没有按照实验要求来做。还有的小组没有利用橡皮泥。所以大家都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然后在我和听课教师的提示下,慢慢有小组找到了改进措施。并且实验取得了成功。

  这节课下课之后,教研员给了我一些建议,提到了这个小组实验可以给更多的提示。这也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把这个实验想的过于简单,毕竟三年级的孩子年龄还是比较小,已有的知识水平比较有限。其实这节课在未改版之前,在书上是有插图的,就是组装好的插图,那样学生们更容易理解。而改版之后,也不能说不够好,因为改版之后,这个实验是在教材最后的拓展模块。也是有意的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解决更难的问题。

  本节课的另外的两点不足是实验纪律和实验报告单。在填写实验报告单的这个环节,把它完全交给学生,这样给三年级的学生增加了很多难度。所以报告单填写的效果不好。另一方面,平时针对学生们上实验课的纪律问题应该加以强调。虽然孩子们在实验课,小组实验环节真的是特别兴奋,就很难保持纪律。并且出现老师喊停,停不下来的现象。这个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就要严格强调。

  最后,在下午放学的时候,学生们碰见我都热情的打招呼,还和我说他们实验成功了,我问他们开心吗?他们说很开心。听到这句话,就是对老师最大的欣慰,还是感觉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纪律不好带来的不快也烟消云散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媚励孩子多动手操作,同时,也要讲明实验室的纪律问题,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保障实验课的有序进行。

《认识空气》教学反思2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空气》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当今社会中,“实验”一词应用较为广泛,我们平时看到最多的如科学实验、定性实验、实验方法、实验条件等。在不同的领域,实验的含义是不同的。而科学实验是指科学科学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科学实验目的,运用一定的科学实验仪器、设备和装置,在人为的实验条件下,改变实验对象的状态或性质,从而获得各种科学实验事实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

  毫不夸张地说,科学实验在科学学科体系中处于基石地位。纵观科学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科学学科是建立在以数学和物理等自然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实验与猜想假设等建立种种模型,并逐渐形成一系列的科学理论。因此,在科学教学中,不论是从历史观角度还是学科系统性的角度来看,科学实验在科学教学中占据重要的教育教学功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其功能主要是体现在从科学家的角度去看待辩证性问题。

  虽然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屡屡出现在课程标准中、考试大纲中以及以此为设计依据的教科书中,初三科学老师也深知实验的渗入对学生透彻理解科学的重要性,频频以实验为例解释种种问题,但是对于一些水平处于中等偏下的同学来说,科学实验始终是一个不会应用却只能被牵制的死知识。

  经常会见到学生在实验室忙乎一阵后,在进行实验记录时不知所措;看到老师的.演示实验时,又兴奋又刺激,可是在后面的问题中却总不能学以致用;在看到实验现象并明确后,可过两节课的时间就将现象的描述抛之脑后。诸如此类,我认为问题原因在于对于一些思维逻辑能力较弱的学生,他们没有抓住实验、现象与原理之间的联系。针对这一现象,我反复思考实验课该如何上,才能对平行班的学生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在有幸听取了精品课程《认识空气》实践后,我得到了以下几点感想:

  实验操作不操之过急,宁可慢不能粗。

  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会由于兴奋而忽视了实验的目的,从而忽视了实验中的问题。因此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动手实验之前,教师需要将此内容提前布置,并确保八成学生明白自己的实验目的。

  尊重实验观察时间、统筹安排并精心设计实验教学。

  尊重实验,才会得到真理,才会通过实验透彻理解原理。但是有些时候,由于教学时间的问题,我们往往会不等到实验现象出现的最后那一刻就匆忙地给学生结论,如CuSO4+2NaOH=Cu(OH)2+Na2SO4,此反应要等十分钟后才可看到明显的蓝色沉淀和上层清液,不然之前看到的只是浑浊现象。

  对于此类实验,要想合理利用时间,观察到现象以达到高效学习目的,就需要我们统筹安排时间并精心设计实验教学过程。如,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对于平行班的学生需要多花时间从实验入手教会他们认识反应的现象和本质。因此,针对我校平行班学生,我又设计了如下几个关于酸碱盐反应的教学过程。

  分析平行班学生的特点:由于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牵扯的概念与基础较多,明显的一点是,开始学习时多数同学还没有对酸碱盐科学式的展示作出很快的反应。因此,实验中,我拿出了几种常见的溶液,以问题的形式给出任务,并要求他们做出来。

  实验教学在目前科学教学中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明显的看出近几年科学探究式的实验题频频出现于各地中考题中。在思考实验探究题解题教学的同时,教师们也会想尽办法使得自己的课堂即轻松又高效。以上仅是我在实验教学中得出的一点心得,不足之处还请指教。

《认识空气》教学反思3

  《空气的热胀冷缩》这一课是我参加青年教师每日一课活动所讲的课,它是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四课。本节课是学生们已经掌握了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之后开展的。在这节课上,我由自己精心设计的一个实验直接导入,证明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然后让学生们利用我事先为他们准备好的实验材料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用更多的方法证明空气的这一性质。同学们对实验充满着兴趣,所以思考的都很快,不一会就拟定了实验方案,进行汇报,然后展开小组实验,最后每个小组的实验都做的很成功,实验现象都很明显。学生们开心的'告诉我,老师气球鼓起来了。这个也是我预料到的,因为这节课的实验材料,在教材上所让准备的应该是锥形瓶。我在备课的时候发现用锥形瓶做这个实验没有塑料瓶效果明显,于是我就搜集了一大堆塑料瓶来代替锥形瓶,这样的实验效果能使学生蜜察的更仔细,并且对科学实验的喜欢上升一个更高的台阶。学生们在小组实验时,还需要客服的一个问题就是实验时需要刚烧开的热水。所以在实验时,我准备了两个水壶,并且在实验前进行加热,为实验做了精心的准备,最后我们突出了教学重点,完成了教学目标。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们用微粒的运动来解释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为了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我们做了一个模拟游戏,一部分学生扮演气球,一部分学生扮演空气微粒,当微粒加快运动时,扮演气球的学生手拉手围的圈也变大,当空气受冷减慢运动时,空气收缩,气球变小。通过游戏,学生们对于热胀冷缩与微粒运动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并且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样用微粒运动来解释热胀冷缩就更容易了。从而也突破了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拓展,是让学生们利用空气的热胀冷缩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踩瘪的乒乓球。学生们想到用热水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又加热了一下已经凉下来的水,当一名同学将这个很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中,拿出来让大家看现象时,学生们都露出了很惊讶的表情。这就是实践检验出来的知识与理论的不同之所在。虽然学生们都知道用这个方法,但是不做实验的话,学生们没亲眼看见,也是半信半疑的。当亲眼看到乒乓球又变圆了。学生们是开心的,也更加确信了科学实验的魅力。

  最后的部分是做练习,通过课上做练习题,也能了解到学生们的掌握程度。

  本节课,我认为在时间分配上,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小组实验时间分配的过长,练习时间稍段,另外就是本人语言上有些不够严谨,再有就是书写板书时,不够同步。仍需要不断改进。

《认识空气》教学反思4

  在五(4)班上这节课前,我已经在五(1)和五(3)班上过两次课,考虑到五(4)班学生奇思妙想比较多,头脑比较灵活,我将这节课的重难点放在自主设计实验验证空气的热胀冷缩上,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研讨和汇报,让学生充分地发散思维。由于不知道学生会想出怎样的实验方案来,无法把材料一一备齐,所以我把验证环节改为老师演示实验,本来以为老师演示的话,有些学生会开小差,不注意听讲,没想到在经过了前面大量的研讨,学生都很迫切地想知道这些方案到底是否可行,注意力更加集中,在看到实验成功时,都纷纷鼓掌庆祝,整堂课不仅安静有序,而且在研讨环节有很多我意想不到的思维碰撞。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有很多,整理如下:

  1、把压扁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里的空气会受热膨胀,乒乓球会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2、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经验,取一只空试管套上气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里面的气体受热膨胀时,气球会变大,冷却后气球会变小。

  3、取一个气球吹大,隔着石棉网加热,受热膨胀后气球会炸。(马上有学生提出实验太危险,可操作性不强)

  4、高压锅密封后加热,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后,会推动安全阀。(学生反驳加热时里面不放水很危险容易炸,如果放了水,那么水受热时形成水蒸汽,推动安全阀的是水蒸汽,而不是空气。也有学生认为里面也有一部分空气,是空气和水蒸汽一起膨胀,推动了安全阀。)

  5、在高压锅例子的启发下,学生提出可以取一个针筒,抽取一部分空气,记录下此时的刻度,然后放在热水或冷水中,空气热胀冷缩时会推动活塞,再记录下刻度变化即可证明。(有学生补充热水的温度要很高,空气的量要稍多,否则不足以推动活塞)

  6、取一个密闭的容器,中间插上一根玻璃管,玻璃管中放一个小纸片,空气受热膨胀时会推动小纸片。(学生质疑可操作性,在老师的引导下修改为玻璃滴管中滴加红墨水,可观察红墨水的移动来证明)

  虽然学生的方案有些还不够完善,但是能够看出孩子们有在积极动脑思考,在研讨的`过程中不断地有学生提出质疑和补充。我在黑板旁边贴了发言格式,每次学生发言时都会注意到,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们已经能熟练地运用发言格式,汇报起来语言也更加科学。但是学生汇报时仍会习惯性地看着老师,我反复地强调汇报的对象是全班同学,而不是说给我一个人听,声音要大声响亮,站在讲台上你就是主导,这个转变学生还是不能适应,还需要慢慢引导。研讨环节的精彩出乎我的意料,后面的演示验证也很顺利,本来我想给学生演示“奇妙的喷泉”作为结尾,但是课前反复做了几次都没有成功,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大遗憾。不过课堂上学生展示出来的风采和机智仍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孩子们点赞!

《认识空气》教学反思5

  在五(4)班上这节课前,我已经在五(1)和五(3)班上过两次课,考虑到五(4)班学生奇思妙想比较多,头脑比较灵活,我将这节课的重难点放在自主设计实验验证空气的热胀冷缩上,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研讨和汇报,让学生充分地发散思维。由于不知道学生会想出怎样的实验方案来,无法把材料一一备齐,所以我把验证环节改为老师演示实验,本来以为老师演示的话,有些学生会开小差,不注意听讲,没想到在经过了前面大量的研讨,学生都很迫切地想知道这些方案到底是否可行,注意力更加集中,在看到实验成功时,都纷纷鼓掌庆祝,整堂课不仅安静有序,而且在研讨环节有很多我意想不到的思维碰撞。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有很多,整理如下:

  1、把压扁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里的空气会受热膨胀,乒乓球会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2、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经验,取一只空试管套上气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里面的气体受热膨胀时,气球会变大,冷却后气球会变小。

  3、取一个气球吹大,隔着石棉网加热,受热膨胀后气球会炸。(马上有学生提出实验太危险,可操作性不强)

  4、高压锅密封后加热,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后,会推动安全阀。(学生反驳加热时里面不放水很危险容易炸,如果放了水,那么水受热时形成水蒸汽,推动安全阀的是水蒸汽,而不是空气。也有学生认为里面也有一部分空气,是空气和水蒸汽一起膨胀,推动了安全阀。)

  5、在高压锅例子的启发下,学生提出可以取一个针筒,抽取一部分空气,记录下此时的刻度,然后放在热水或冷水中,空气热胀冷缩时会推动活塞,再记录下刻度变化即可证明。(有学生补充热水的温度要很高,空气的`量要稍多,否则不足以推动活塞)

  6、取一个密闭的容器,中间插上一根玻璃管,玻璃管中放一个小纸片,空气受热膨胀时会推动小纸片。(学生质疑可操作性,在老师的引导下修改为玻璃滴管中滴加红墨水,可观察红墨水的移动来证明)

  虽然学生的方案有些还不够完善,但是能够看出孩子们有在积极动脑思考,在研讨的过程中不断地有学生提出质疑和补充。我在黑板旁边贴了发言格式,每次学生发言时都会注意到,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们已经能熟练地运用发言格式,汇报起来语言也更加科学。但是学生汇报时仍会习惯性地看着老师,我反复地强调汇报的对象是全班同学,而不是说给我一个人听,声音要大声响亮,站在讲台上你就是主导,这个转变学生还是不能适应,还需要慢慢引导。研讨环节的精彩出乎我的意料,后面的演示验证也很顺利,本来我想给学生演示“奇妙的喷泉”作为结尾,但是课前反复做了几次都没有成功,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大遗憾。不过课堂上学生展示出来的风采和机智仍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孩子们点赞!

《认识空气》教学反思6

  《空气占据空间吗》这节课教材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既陌生又难于理解。因为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这比固体、液体占据空间来的更抽象。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自己去探究,亲自动手实验,去体会、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集体讨论、交流、开展探究活动,最后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质疑、探究、自主学习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整堂课中有两个重要的结论:空气是会占据空间的。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会变化的。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这些观点,让学生通过自己亲手实验来验证。在实验前先给先给学生简单的讲解了空间的定义,前一个实验是在老师的演示实验“杯中的纸会湿吗?”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空间,紧接着比较空气和水都占据空间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了?学生操作比较分别装有40ml空气和水的注射器发现它们之间的不同,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然后拓展知识,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最后一个环节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要学生通过今天所学习的知识帮助乌鸦喝到水。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所学的`科学知识帮助到其他人,让学生学会如何灵活的运用知识体验到成功的滋味。学会将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使学生更好的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增强了学习的欲望,在某种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同教研组老师对我的'这节课进行了评课,总的来说这节课课堂结构是比较完整,过程清楚,板书设计有心,各个环节紧扣,问题设计好,学生积极活跃。不过也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语言平淡,激情不够,节奏太快应该注意细节。在学生操作实验中,应该讲明实验要求,课堂组织方面有待加强,问题提出以后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回答时间,对学生的表扬应多样,评价要有价值。最后领导对我的工作做了肯定,让作为新老师的我开始对以后的教学充满信心。

  通过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我想我的课堂永远会充满活力。

《认识空气》教学反思7

  在五(4)班上这节课前,我已经在五(1)和五(3)班上过两次课,考虑到五(4)班学生奇思妙想比较多,头脑比较灵活,我将这节课的重难点放在自主设计实验验证空气的热胀冷缩上,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研讨和汇报,让学生充分地发散思维。由于不知道学生会想出怎样的实验方案来,无法把材料一一备齐,所以我把验证环节改为老师演示实验,本来以为老师演示的话,有些学生会开小差,不注意听讲,没想到在经过了前面大量的研讨,学生都很迫切地想知道这些方案到底是否可行,注意力更加集中,在看到实验成功时,都纷纷鼓掌庆祝,整堂课不仅安静有序,而且在研讨环节有很多我意想不到的思维碰撞。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有很多,整理如下:

  1、把压扁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里的空气会受热膨胀,乒乓球会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2、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经验,取一只空试管套上气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里面的气体受热膨胀时,气球会变大,冷却后气球会变小。

  3、取一个气球吹大,隔着石棉网加热,受热膨胀后气球会炸。(马上有学生提出实验太危险,可操作性不强)

  4、高压锅密封后加热,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后,会推动安全阀。(学生反驳加热时里面不放水很危险容易炸,如果放了水,那么水受热时形成水蒸汽,推动安全阀的`是水蒸汽,而不是空气。也有学生认为里面也有一部分空气,是空气和水蒸汽一起膨胀,推动了安全阀。)

  5、在高压锅例子的启发下,学生提出可以取一个针筒,抽取一部分空气,记录下此时的刻度,然后放在热水或冷水中,空气热胀冷缩时会推动活塞,再记录下刻度变化即可证明。(有学生补充热水的温度要很高,空气的量要稍多,否则不足以推动活塞)

  6、取一个密闭的容器,中间插上一根玻璃管,玻璃管中放一个小纸片,空气受热膨胀时会推动小纸片。(学生质疑可操作性,在老师的引导下修改为玻璃滴管中滴加红墨水,可观察红墨水的移动来证明)

  虽然学生的方案有些还不够完善,但是能够看出孩子们有在积极动脑思考,在研讨的过程中不断地有学生提出质疑和补充。我在黑板旁边贴了发言格式,每次学生发言时都会注意到,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们已经能熟练地运用发言格式,汇报起来语言也更加科学。但是学生汇报时仍会习惯性地看着老师,我反复地强调汇报的对象是全班同学,而不是说给我一个人听,声音要大声响亮,站在讲台上你就是主导,这个转变学生还是不能适应,还需要慢慢引导。研讨环节的精彩出乎我的意料,后面的演示验证也很顺利,本来我想给学生演示“奇妙的喷泉”作为结尾,但是课前反复做了几次都没有成功,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大遗憾。不过课堂上学生展示出来的风采和机智仍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孩子们点赞!

《认识空气》教学反思8

  由于空气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只是平时我们没有注意观察它。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拘束于教材上的内容,选择了一些材料容易找到的、现象比较明显的、易于学生操作的探究活动,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对空气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在探究空气占据空间时,我是由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进行导入的。然后在探究活动的环节,我共设计了两个演示实验和一个分组实验,这两个演示实验演示的'很成功,学生蜜察实验现象很仔细,并且都准确的描述出了实验现象,并揭示了空气占据空间这个道理。

  本节课的分组实验是让学生利用两根吸管和一个橡皮泥,将瓶子里的水从吸管中流出来,这就需要在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基础上,积极动脑思考,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还要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做到不挤压瓶子,不倾斜瓶子,不用嘴吸。学生们在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操作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我巡视的时候发现,有的小组用嘴吸了,没有按照实验要求来做。还有的小组没有利用橡皮泥。所以大家都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然后在我和听课教师的提示下,慢慢有小组找到了改进措施。并且实验取得了成功。

  这节课下课之后,教研员给了我一些建议,提到了这个小组实验可以给更多的提示。这也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把这个实验想的过于简单,毕竟三年级的孩子年龄还是比较小,已有的知识水平比较有限。其实这节课在未改版之前,在书上是有插图的,就是组装好的插图,那样学生们更容易理解。而改版之后,也不能说不够好,因为改版之后,这个实验是在教材最后的拓展模块。也是有意的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解决更难的问题。

  本节课的另外的两点不足是实验纪律和实验报告单。在填写实验报告单的这个环节,把它完全交给学生,这样给三年级的学生增加了很多难度。所以报告单填写的效果不好。另一方面,平时针对学生们上实验课的纪律问题应该加以强调。虽然孩子们在实验课,小组实验环节真的是特别兴奋,就很难保持纪律。并且出现老师喊停,停不下来的现象。这个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就要严格强调。

  最后,在下午放学的时候,学生们碰见我都热情的打招呼,还和我说他们实验成功了,我问他们开心吗?他们说很开心。听到这句话,就是对老师最大的欣慰,还是感觉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纪律不好带来的不快也烟消云散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媚励孩子多动手操作,同时,也要讲明实验室的纪律问题,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保障实验课的有序进行。

《认识空气》教学反思9

  当今社会中,“实验”一词应用较为广泛,我们平时看到最多的如科学实验、定性实验、实验方法、实验条件等。在不同的领域,实验的含义是不同的。而科学实验是指科学科学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科学实验目的,运用一定的科学实验仪器、设备和装置,在人为的实验条件下,改变实验对象的状态或性质,从而获得各种科学实验事实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

  毫不夸张地说,科学实验在科学学科体系中处于基石地位。纵观科学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科学学科是建立在以数学和物理等自然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实验与猜想假设等建立种种模型,并逐渐形成一系列的科学理论。因此,在科学教学中,不论是从历史观角度还是学科系统性的角度来看,科学实验在科学教学中占据重要的教育教学功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其功能主要是体现在从科学家的角度去看待辩证性问题。

  虽然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屡屡出现在课程标准中、考试大纲中以及以此为设计依据的教科书中,初三科学老师也深知实验的渗入对学生透彻理解科学的重要性,频频以实验为例解释种种问题,但是对于一些水平处于中等偏下的同学来说,科学实验始终是一个不会应用却只能被牵制的死知识。

  经常会见到学生在实验室忙乎一阵后,在进行实验记录时不知所措;看到老师的演示实验时,又兴奋又刺激,可是在后面的问题中却总不能学以致用;在看到实验现象并明确后,可过两节课的时间就将现象的描述抛之脑后。诸如此类,我认为问题原因在于对于一些思维逻辑能力较弱的学生,他们没有抓住实验、现象与原理之间的联系。针对这一现象,我反复思考实验课该如何上,才能对平行班的学生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在有幸听取了精品课程《认识空气》实践后,我得到了以下几点感想:

  实验操作不操之过急,宁可慢不能粗。

  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会由于兴奋而忽视了实验的目的,从而忽视了实验中的问题。因此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动手实验之前,教师需要将此内容提前布置,并确保八成学生明白自己的实验目的。

  尊重实验观察时间、统筹安排并精心设计实验教学。

  尊重实验,才会得到真理,才会通过实验透彻理解原理。但是有些时候,由于教学时间的'问题,我们往往会不等到实验现象出现的最后那一刻就匆忙地给学生结论,如CuSO4+2NaOH=Cu(OH)2+Na2SO4,此反应要等十分钟后才可看到明显的蓝色沉淀和上层清液,不然之前看到的只是浑浊现象。

  对于此类实验,要想合理利用时间,观察到现象以达到高效学习目的,就需要我们统筹安排时间并精心设计实验教学过程。如,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对于平行班的学生需要多花时间从实验入手教会他们认识反应的现象和本质。因此,针对我校平行班学生,我又设计了如下几个关于酸碱盐反应的教学过程。

  分析平行班学生的特点:由于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牵扯的概念与基础较多,明显的一点是,开始学习时多数同学还没有对酸碱盐科学式的展示作出很快的反应。因此,实验中,我拿出了几种常见的溶液,以问题的形式给出任务,并要求他们做出来。

  实验教学在目前科学教学中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明显的看出近几年科学探究式的实验题频频出现于各地中考题中。在思考实验探究题解题教学的同时,教师们也会想尽办法使得自己的课堂即轻松又高效。以上仅是我在实验教学中得出的一点心得,不足之处还请指教。

《认识空气》教学反思10

  《空气的热胀冷缩》这一课是我参加青年教师每日一课活动所讲的课,它是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四课。本节课是学生们已经掌握了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之后开展的。在这节课上,我由自己精心设计的一个实验直接导入,证明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然后让学生们利用我事先为他们准备好的实验材料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用更多的方法证明空气的这一性质。同学们对实验充满着兴趣,所以思考的都很快,不一会就拟定了实验方案,进行汇报,然后展开小组实验,最后每个小组的实验都做的很成功,实验现象都很明显。学生们开心的告诉我,老师气球鼓起来了。这个也是我预料到的,因为这节课的实验材料,在教材上所让准备的应该是锥形瓶。我在备课的时候发现用锥形瓶做这个实验没有塑料瓶效果明显,于是我就搜集了一大堆塑料瓶来代替锥形瓶,这样的实验效果能使学生蜜察的更仔细,并且对科学实验的喜欢上升一个更高的台阶。学生们在小组实验时,还需要客服的一个问题就是实验时需要刚烧开的热水。所以在实验时,我准备了两个水壶,并且在实验前进行加热,为实验做了精心的准备,最后我们突出了教学重点,完成了教学目标。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们用微粒的运动来解释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为了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我们做了一个模拟游戏,一部分学生扮演气球,一部分学生扮演空气微粒,当微粒加快运动时,扮演气球的学生手拉手围的圈也变大,当空气受冷减慢运动时,空气收缩,气球变小。通过游戏,学生们对于热胀冷缩与微粒运动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并且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样用微粒运动来解释热胀冷缩就更容易了。从而也突破了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拓展,是让学生们利用空气的热胀冷缩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踩瘪的乒乓球。学生们想到用热水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又加热了一下已经凉下来的`水,当一名同学将这个很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中,拿出来让大家看现象时,学生们都露出了很惊讶的表情。这就是实践检验出来的知识与理论的不同之所在。虽然学生们都知道用这个方法,但是不做实验的话,学生们没亲眼看见,也是半信半疑的。当亲眼看到乒乓球又变圆了。学生们是开心的,也更加确信了科学实验的魅力。

  最后的部分是做练习,通过课上做练习题,也能了解到学生们的掌握程度。

  本节课,我认为在时间分配上,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小组实验时间分配的过长,练习时间稍段,另外就是本人语言上有些不够严谨,再有就是书写板书时,不够同步。仍需要不断改进。

【《认识空气》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空气的成分》教学反思10-03

认识空气教案01-05

空气在哪里教学反思04-22

《比的认识》教学反思04-16

《比的认识》教学反思04-09

认识比教学反思09-19

认识厘米教学反思 厘米的认识课后反思02-10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04-07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