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师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老师教学反思1
《大仓老师》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这篇课文记叙了大仓老师的两件事。一件事是他在开学典礼上的开场白,另一件事是讲述他上的一节语文课。从全文的字里行间表现出小作者非常敬佩、喜爱正直、正诚的大仓老师。全文文字朴实感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真诚正直的品质。 教学时,我将多媒体课件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效结合起来,通过找句子,读句子,品句子让学生逐层深入地理解大仓老师所具备的令人感动的品质。课件给了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更让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与热情。
1、转变了教师的角色。
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教师则更多的成了引导者、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转变了学习方式,教学的过程始终是平等对话的过程。
2、抓重点语句进行学法指导,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课堂上在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反映大仓老师正直的有关句子后,进行四步学法指导,即:读读句子;根据问题;联系上下文回答;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在学习中学生根据提示理解句子意思,体会人物思想感情。从而透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去领悟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体现“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的教学之中”。
在学生小组学习交流过程中,我作适当点拨、指导,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肯定学生的理解,学生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就理解到什么程度,不把教师的理解强加于学生。
3、创建和谐的对话场景,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
在教学习过程中,我也更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发表意见的权利还给学生,并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教师从课堂的“独白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从传递知识的“权威者”变为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的“激活者”。在课文内容分析完后,我对学生说: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感受到了大仓老师的人格魅力,相信同学们对上课初提出的两个问题一定有了深刻的认识吧!他的正直与真诚深深打动了市太,也打动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多好的一位老师,同学们对他肯定有许多话要说吧!然后媒体出示:大仓老师,我想对您说:_________。
老师教学反思2
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置,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反思之一:解放学生认知习惯,培养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能力,可以让他们联系身边的事物来认识、获取地理知识。例如结合生活中南方民居多用尖顶,而西北民居多用平顶的'事实来加深理解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
反思之二:解放学生的头脑,培养创新思维。
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越俎代疱,不包办代替,鼓励学生大胆动脑,大胆创造。不怕出错,不怕重复,让学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过程中增知长智。
反思之三:解放学生的嘴,培养表达能力。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上让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体会,得到能说会道的锻炼,并能和老师、同学经常性交流。例如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独立提出问题。
反思之四:解放学生的双手,培养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手,开展小论文、小制作、小调查、小发明等活动,让学生得到劳动成果的乐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深入细致的作风。
反思之五:解放学生的眼睛,塑造美的情操。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让学生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开辟智能活动空间,增大手脑活动频率。从中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得到美的感受。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解放学生,使学生走出“应试教育”的圈圈,有足够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空间,才能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思考、去创造,发挥各自的特长和聪明才智,真正把新课标的精神落到实处。
老师教学反思3
这篇课文我原计划一节半完成任务,可是课堂的生成却超出计划,用了两节课。在开课之初,我首先请一名同学上台板书课题,可是,同学们看着我只是笑,没有同学自告奋勇,也没有同学毛遂自荐,在我的目光下躲闪,唉,老学生了,还得重新磨合,有点烦恼,没办法,尽快调整吧。
我看有点冷场,就拿出老把戏,点兵点将吧,这是郭锦涛看着我笑,离我最近,我就点他,这是个有点特殊的`孩子,孩子母亲单独找我帮忙教育,我点名,可是他只是笑,不肯上台写字,我激将,“咱郭锦涛和胡锦涛只一字之差,难道不敢写字,又不是不会写。”“老师,我的字不好看,我下课抄课文吧。”在我的鼓励启发之下,终于张博锟上台写了题目。
可是,由于张博锟的字体不太好,每写一个就会引来阵阵笑声,可是我笑不出来,我一脸严肃的看着同学们,看我的脸色,学生也忍住了笑声。“字写得不好,我们可以再练,上台就是练习机会,不仅练字,还锻炼胆量,你连写得勇气都没有,你有什么资格笑别人?张博锟好样的!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让我们把真诚的掌声送给他!”从同学们的表情我看出了许多,有羡慕有佩服有后悔,看来以后在课堂上还要多激发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乐说、会说。
老师教学反思4
一从学校的根本利益出发,树立团队协作意识,加强集体备课
宏观到教辅材料如何使用,教学进度的统一,复x方法的运用,微观到例如新农村建设如何发展现代农业措施的知识点整理等。由于和谐的同事关系,共同的努力,政治科省、市质检成绩一直不错。
二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益
由于语、数、外三主科占高考总分的比重比较大,学生在复x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势在必然,而在史、地、政三科综合试卷中,政治科没有任何优势,学生最不感兴趣。为此,在制定复x策略时我们就只有一个选择,即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益。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努力。
第一、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教师的一桶水浓缩成学生的一碗水,课才能事半功倍。认真备课,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基础和前提。道理众所周知,关键是怎样付诸实践。我们坚持做到,首先从宏观备课,明确高三全年每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绝不能跟着感觉走:
一轮基础知识复x,夯实基础,提高选择题得分率;
二轮重点知识带时政复x,提高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能力和解答主观题的能力;
三轮时政热点专题升华复x;
其次,从知识备课,明确政治学科三部分内容(经济、哲学、政治学)各自的知识体系和内在联系,以便在复x中指导学生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再次,从微观备课,明确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每一个原理、观点的内容,力求科学严谨。我认为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认真充分备课是绝对不能含糊的,它考验的不仅是教师的工作态度,还能反映出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必须有一定的奉献精神。
第二、要针针见血,不要隔靴搔痒,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必须关注高考大纲和考试说明,充分把握考点的变化,在复x中既要全面,又要抓住学科主干知识,以纲带目,突出重点,避免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那样不仅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也会影响复x效率。增强教学针对性,作为一名政治教师,除了要钻研教材,学x 理 论外,还要增强对重大时政的敏感性,并养成及时反馈和及时积累的x惯。还要更多地研究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以及知识基础,要把学生的需求当作一个市场,研究其需求信息,根据这种需求设计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把挖掘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反思能力作为提高复x课效率的突破口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复x课中,我认为老师应该把挖掘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作为提高复x课效率的突破口,针对复x课的具体情况,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制定复x计划,并使之与老师的复x步调一致。
2指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3对高考各类题型的解答方法进行指导,找出最佳解题方法以并总结规律。启发学生解题路,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解题技巧、应试能力。
4加强个别辅导,考试后的面批最有效
四把教师的教学自信转化为学生学x的自信和对老师的充分信任,对学x成绩的提高也很有效。
[教学建议]
一、不能贪多求快,要面向绝大多数学生,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轮复x因为学校扩招后,差生面多了,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影响了教学进度,刚开始稳扎稳打,狠抓基础知识的督促和落实,一课一单元考试,结果前松后紧,省单科质检前一周半的时间为了赶进度,教学效果很不好,很多同学消化不良。
建议复x要一轮一轮循序渐进,不再跟着考试跑,而应按照既定的计划,重在教学的实效性。
二、计划中的第三轮复x“热点专题课”要注意以下问题:
1老师要“去粗取精”,精选并把握热点,指导学生既会用课本知识分析,又会用体现在时事中的党和政府的新理论、新观点去充实深化对热点问题的原有认识。
2要处理好基础知识复x和“热点专题课”复x的关系。“热点专题课”复x要回归课本。
3要处理好讲和练的关系。热点专题要精讲多练,围绕热点主线设置背景材料,组织各种题型,对同一热点,可以从不同角度用多种题型进行分析。
三、正确对待模拟题及其他信息
进入高三复x后,各种各样的试卷、资料铺天盖地而来,特别是到最后,各地的交流试卷很多。对此,我觉得要有选择地利用,但不能依赖于外来试卷,更不能心存幻想,抱有侥幸心理,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使复x既浪费时间而又效率不高。对模拟题要进行再加工,在借鉴的基础上提高和升华,这样,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复x的效率。
老师教学反思5
在课的最终,孙老设计由依据对角的各部分的认识,用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做的角,在互相交流中进一步巩固角有大有小而与边的长短无关,这样教学不仅仅贴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本事,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进取性和主动性。
正节课的教学设计融趣味性、知识性、创造性、思维性为一体,增强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各个环节的设计也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鼓舞,从而使学生一举多得。
本节课如果再在学生出现端点与顶点分得不十分清楚时,抓住一学生说的顶点时进行强调教学顶点就更好了。
老师教学反思6
《我最好的老师》是六年级下学期第五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初看课题,我并没有太在意这篇文章。可细读一遍后,我感觉《我最好的老师》是一篇充满理性的文章,思辩色彩浓厚,主题明确,不仅对学生学习很有启发,还引发了我对以后教学理念的思考。再研读课文,我就怎么也放不下了:教学达标课,我就选定这篇课文了。
教学时,我先以“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入题,待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后,我便引出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呢?”,将学生带进课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学生独立阅读之前,我指导了学生学习的方法,然后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查。虽然这是公开课,在座听课的除了校考核小组成员外,还有外校的九名老师,但是,我没有把这一环节作为花架子进行敷衍,而是实实在在地让学生自学、讨论,并对各个自学环节进行检查、给予评价。
在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以后,我引导学生就“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展开了重点内容的突破。学生自然谈到了科学课上发生的事情。我顺势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如果你是怀特森老师的学生,面对这种种出人意料的举动,你会怎么想?哪些词语才足以表达你当时的心情?在学生忿忿然时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产生内心真实呐喊:算哪门子老师?然后及时转换角色:“怀特森先生怎么做的?在我们这个群情激愤的教室里,请怀特森老师献身。”学生纷纷扮演怀特森先生义正词严却又语重心长地侃侃而谈,把本是半直接引用,半间接引用的怀特森先生的一番话条理清楚地表达了出来。这一环节的设置,不仅将课堂气氛引向了高潮,而且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对怀特森先生的做法进行理性分析与判断,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内化为一种学习态度。
在教学的结尾,我还设计了一个小练笔: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你认同这样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从学生上交的练笔作业来看,除了两个学生认为这样会让学习不好的学生无所适从外,其他人都从不同侧面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论证,有的甚至还引经据典呢!
我发觉,在整个授课过程中,与其说是我引导学生经历了一次情感的转变,还不如说是学生引发了我对自己以往教学的一种觉醒:无论授人于鱼,还是授人于渔,都必须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也就是文中所说的每堂课都是“冒险”。一旦拥有了“学习兴趣”这位“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教就成功了一半了。对于那些循规蹈矩不爱动脑或者调皮捣乱根本不想学习者,不让他们的大脑“睡觉”尤其重要。
上完了那堂课,我更爱《我最好的老师》了!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
《我最好的老师》一文是第十二册第五单元中四篇文章中的最后一篇。而这个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中,感受科学家在每次成功中不可或缺的科学精神,体会科学精神的内涵,同时,也能初步学会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从这个单元的整体来看,本文在单元中所承担的角色,应该是领会科学精神的内涵,巩固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而细读本文之后,我以为《我最好的老师》一文更为突出的是要让学生在借助对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及其他的充满着个性与哲理的话语中领会科学精神对于学习与成长的意义。所以,这篇文章在人文方面更为突出,而在语言表达上缺少一些特色。不过,在布局谋篇上,本文还是有着另人咀嚼的地方,比如全文特别注重对怀特森先生语言的描写,学生如能紧扣他的语言进行读悟,便能很是容易地体会到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又如,文章的开篇还是很有特色,能很好地激起学生读文的兴趣,而文章的结尾也耐人寻味。基于对教材的这种理解,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思索:
一、借助什么来创设情境最为合理
情境的创设对于学习这类讲述深奥的科学精神的文章来说,极其重要。必竟,文章深奥的哲理是学生难于理解的;必竟,承载着科学精神的事例也必定会因为通俗易懂而导致学生读文兴趣的缺失。如何能激起学生读文的兴趣,是学好本文的关键。于是,我在迷茫中开始思索。当时有两套方案:
1、从可能会引起学生兴趣的猫猬兽引出。借助一些资料,再现这一情境,让学生有一种真切地体会;
2、从文本出发,再现怀特森老师的课堂,让学生产生质疑,然后再读课题,生成疑惑,从而产生对读文的兴趣。在思量再三后,我选择了后则。
理由有三:
1、二套方案异曲同工,但第二套方案是从文本出发,是借助文本把学生引进一种质疑的氛围之中。显然,文本情境与其他的情境创设有着本质的区别,那就是,文本情境源于文章本身,不仅能让学生充分地运用文本,而且这种情境也会随着文本内容的推进,情境也仍会不断生成与发展。这种情境可以至始至终生成于课堂之中,而课文本身与学生都是这种情境的创设者与推进者;
2、利用文中对这堂课的描述,让学生走进怀特森先生的科学课堂,能让学生可以直面怀特森老师,并对怀特森老师这个极富个性的人物形象有一个入情入境地体会,从而便于学生在这个形象中领悟其宣扬的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而方案1则会暂时丢失怀特森先生的形象;
3、采用方案2之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前的对怀特森先生的质疑与课后的说服他人对怀特森先生的质疑与不解,起到首尾呼应的效果,可以引发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可以在说服他人中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可以在说服他人时得到语言的训练。当然,这样的处理方式也吻合了本文的构思。
二、略读课的底线在哪里
《我最好的老师》是一篇略读语文,哪么我该如何体现略读的教学特色呢?在这里我想引入《教师用书》中的一段论述: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只要抓注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理解词句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在这里我无意去分析精读与略读的区别,我也无法用简洁的话语来陈述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但我在思索:《我最好的老师》这一略读课的教学应该有什么?
1、课文的重点、难点的理解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如比,本文中怀特森先生的极富哲理的话语,在理解上还是有一些难度的,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去寻找理解的方式与途径;
2、关键词句的训练仍然是不可或缺,但重点应该落在学生的自读自悟上。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尽可能地让学生去发现,然后引发学生的品读;
3、突出主线(从怀特森先生的形象中感悟到一种科学的精神),而略去一些枝节。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试图通过一个主问题(为什么怀特森先生的学生要说他是自己最好的老师)下的两个子问题(怀特森这出人意料的举动的真正目的;怀特森先生给学生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去读,去悟。哪么我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当然还需要各位老师的探讨,更需要专家的引领。
三、人文性这么强的课文,而且在语言的特点不甚显明的情况下,如何来做到“得意得言”
在考虑这个问题时,我经历了一个两难的选择:是让学生在事中明理,还是让学生借人物形象的构建中悟理,或是抓住文中的人文性极强的两句话来说理。
在这堂中,我选择的是让学生在品读怀特森先生的话语的过程中逐步构建人物形象,让学生在对怀特森这个颇具个性的人物形象的构建中,去领悟科学精神的内涵。因为,我以为怀特森希望他的学生明白的道理(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是十分抽象的。如果,直接抓住这两句话展开或进行辐射,都会经历从抽象到直观的过程。而这有背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更是背弃了这个单元的主旨(以事说理)。因此,我把引导学生解读第三自然段(直接描述怀特森先生关于考试得零分的解释)作为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核心策略。这不仅是因为这段话清晰地把怀特森先生要告诉学生的道理以形象的语言涵盖其中,更因为这段话有利于学生借助语言构建起怀特森先生的形象。而且这个过程,正是学生借助语言读懂课文的过程。
其二,本文的结尾很有特点,它抛却了传统的以感悟或议论的方式结尾,而是以一件文章作者为怀特森先生独特教学方法的辩解为结尾的。这个结尾有一点戛然而止的味道,给人以深思。在教学中,如果放弃还是颇为可惜的,但如何展开研读,又会破坏其中的韵味。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如果现在让我们重新走进怀特森先生的那堂科学课堂,你还会有当初的那种愤怒和惊诧吗?如果当你听到有人对怀特森先生这种行为的不理解与质疑,你又会说什么?”以写的方式,把这内含其中的深意让学生表现出来,从而也让学生在经历思维的咀嚼之后,更成为一次写的训练。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是作为综合性学习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原本并不太喜欢这篇文章,一则觉得它是篇略读课文,不怎么上心,二则觉得文字比较平淡,没有什么典型的语言材料可以咀嚼。
后来读着读着,发现文字虽显平淡,但感情却不平淡。作者对怀特森先生前后甚至有着截然相反的评价和感情,这一切皆因怀特森先生用极为不寻常的设计带给了我们崭新的怀疑主义。“水尝无华,相荡既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何不就从情感冲突入手构筑对话来学习这篇文章呢?这是我最初的.设想。
于是,我在这堂课上就抓住了“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设计了两个主要的板块:欲扬先抑感受“气愤”和峰回路转深感“佩服”。在学习中,充分利用情感这一平台,读找体会重点词句,转换句式,拓展写话,接受和建立新的价值观。学生的感情变化是在品位和咀嚼课文的重点词句中自然发生的。这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三维目标的融合中,情感既是教学内容又是教学结构,既是教学目标又是教学手段。可以融入情感这一磁场中的有知识,有能力,有过程、有方法、当然更有态度和价值观。
此外在第二版块的学习中,力图想带领孩子们层层剥笋似地深入体会怀特森先生确实是最好的老师。从一堂课到每一堂课,从他的课堂到别的课堂,从课堂到课外,怀特森先生带给学生的怀疑主义影响了孩子所有的学习方式和人生导向。尤其是最后的拓展训练,是精神和文字可以共生的载体,事实上也是学生们对怀疑主义这一价值观是否真实有效建立的一个检验和展示。从这个意义上说,拓的是课文的意蕴,展的是课文的内涵。至此,感觉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渐渐清晰起来。
于是,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我对课文的理解也跟作者看待怀特森先生一样经历了一个感情转变。这给我一个启示,当你深深地沉浸在课文的文字中,你总能发现它的可读之处,可教之处,可掘之处。这是研究这一课给我的最大收获。
到现在,我已经有了再上这一课的盼望!
尴尬的课堂,失望的孩子——《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
《我最好的老师》是义教版六年级的最后一篇课文,也可以说是孩子们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篇课文。中国人都有“第一情结”和“最后情结”。而我也在想,最后一篇课文如何教,给孩子们留下最美好的印象,何况这篇课文的内容还和老师有关呢?
这篇课文是一篇阅读课文,为我们介绍了“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怀特森,他用心良苦,采取不同一般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终身受益无穷,让“我们”懂得了不能迷信书本不能迷信权威。这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怀特森为什么是“我”最好的老师,同时也让孩子们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一如既往,阅读课文先让学生自学然后交流讨论。交流的时候:
沉默。
对视。
皱眉,压抑,咬咬嘴唇,深深呼吸。
继续沉默。脑海里闪过一句话:“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笑了,苦笑?讪笑?微笑?无从辨别。
“呵,是不是怀特森老师让你们打开眼界,打心眼里瞧不起我这个老师,不屑跟我交流了?”
不好意思地笑了。
稍微轻松过后依旧是沉闷,默然无声,无动于衷。
长长舒出一口气。呆呆地静望。
“休息会,你们大概累了。闭上眼睛,躺在桌上。”莫名其妙,但是还是听从指挥。
3分钟后,“起来吧,休息好了没有?”居然是两种绝然不同的回答。“休息好了!”“还没有……”有点吞吞吐吐而且声音很小,但是我准确捕捉到了声音的来源。“那你继续休息会,好吗?”低下了头,无语,但是摇了摇头。
“那好,我们接着上个问题继续讨论好吗?”陆续有小手在向我示意,他们想说话了。
孩子们在发表自己的意见,自己的看法。
不热闹,不激烈,不深入,没什么见地。失望依旧。不咸不淡。
熟悉的铃声,亲切的铃声,渴望已久的铃声,终于响起。
逃向办公室。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
第二堂课。
改变方式,不再交流。哪怕很多东西未竟。
写,写体会,写看法,写愿望。随心,随意。
等待。
看杰作。万般滋味涌上心头。
“怀特森是个好老师,如果我们的老师也能这样教学的话就好了,我们一定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我们一定可以成为更优秀的学生……”
“多么希望怀特森老师就是我的老师啊!我们的老师只是一味地让我们读书,背书,做习题……”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这是我们梦寐以求的老师……”
“这课告诉我们要敢于发问,敢于怀疑。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
失望的是他们,失望的是孩子们,失望的是含苞未放的花骨朵,失望的是祖国的未来……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
孩子的愿望是单纯的,孩子的眼睛是透明的,孩子的世界是干净的。
我的失望对比他们的失望显得渺小。
思绪。
绵长,悠远。
孰之过?
老师教学反思7
《出色的老师》是语文S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在美国南加州法律大学读书时,朋友送我一只心爱的手表失而复得的故事。赞颂那位黑人同学模范地坚持公共道德和遵守规则的优秀品质。这篇课文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揭示了做人的道理,给人启迪。
在上这篇课文时,我一直在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引领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感悟语言,领悟主旨。如此这般,眼前豁然开朗,我决定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中的关键词,“牵一发动全身”,主要想紧紧围绕文本,依托文本来实施教学,引导学生用“初次的眼光”透过这些词语,阅读、观赏、感受、思考,潜心的触摸文字、走入文本,形成对话,产生共鸣。
一、读中感悟,形成能力。
阅读教学当以读为主。读既是促进学生感悟内化的途径,又是学生感悟外化表达的载体。本课时多样的“读”让学生更好地亲近了文本,感悟了语言。例如:除了课堂常见的指名读,体会“我”惊喜与激动的心情的分角色品味读、改句式读,感悟“我”从“乐极”到“生悲”情绪跌宕的师生声情并茂的合作读,为理解“愤愤不平”而进行的联系上下文快速浏览读,听完老人一番真诚的话,“我”幡然醒悟后的齐读等等,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读着,想着,比较着,玩味着,体悟着,情感因子被点燃,他们逐渐走进文本,走进角色,与人物共鸣,与作者交心,发自内心的赞叹:“那位黑人学生可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在学生的情感愈见浓郁时,我抛出一个问题:幡然醒悟后的“我”,还会是愤愤不平吗?还会认为黑大哥不仗义吗?他会怎么想?学生的情感一触即发,学生的语言自然是真情的流露。使课堂教学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落到实处,有助于学生形成阅读敏感和阅读能力。
二、点拨,引领着学生思考。
课堂上,如果学生的.读书有思维参与,读书就会具有持久的动力。当然,为了落实目标,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首席”角色是不能丢的,在学生个性解读时要鼓励,在学生认识肤浅时要引领,在学生矛盾困惑时要点拨。
如:在理解了“仗义”这个词,学生并没有读出后面的感叹语气后,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我’看来,黑大哥怎样做才算仗义?”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纷纷发表意见:可以把“我”叫到一边,悄悄的告诉“我”,让“我”去补过;可以先帮“我”撕下广告,再来教育“我”……总之,不要告发“我”!再让学生细读第8自然段,他们发现,这样的高额处罚和黑大哥这样的处事方式,都让“我”不能接受,心里极度愤懑!于是,学生读得声情并茂,相信他们的感受会更深刻。
这样不断的点拨,引领着学生思考,进行读书的指导和提升,有层次,有梯度,就能够把学生的认识不断引向深入,把学生的感悟不断引向深入。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原因可能还是自身的激情不够。语文课的课堂是丰富的,是多彩的,我们应该赋予更多的活力。第二个不足是指导的朗读不够到位,孩子们没读出韵味,读的不到位孩子们的体会可能就没有那么深刻。所以在读的方面以后应更重视。
老师教学反思8
一、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影响因素
在高中地理活动教学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地理教学观念的影响,将传授地理知识,使学生到达应试考试的要求作为教学目的,从而构成了过多重视教学结果,而忽视高中地理教学过程的现象。因此,教师认为地理教材中章节后面的活动资料并不是很重要,所以将这部分资料简单地为学生指点一二,并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将完成教学目标当作教学的重要资料。教师为了到达教学目标,将超多的地理知识生硬地教授给学生,很少将地理知识产生的具体过程讲述给学生,仅要求学生理解、记忆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还有的地理老师正好相反,过分强调了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动”资料,在课堂上对这部分资料进行详细地讲解,反而忽略了地理课堂应讲述的重点资料,从表面上看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事实上却很难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难以实现最终的教学目的。
二、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有效策略
1、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教材中的“活动”资料,使学生用心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主动理解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理解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和主动性,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资料是一个不错的选取。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地球形状”时,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用心性,能够让学生在课前用纸折一个帆船,准备一个球,模拟船在球体上航行,平视球面上远航归来和去远航时船的桅杆、船身先后看见的顺序,然后再作一个比较,平视放在桌子上平移的纸船,看看二者的区别。教师还要让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好认真记录,根据观察到的`事实状况得出地球是球体的结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潜力、分析潜力、思维潜力以及沟通潜力,还使学生切身地体会到了发现知识的过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仅能够使学生快速地学习地理知识,还能够加深对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巩固学生的知识。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中“活动”的资料,将这部分资料作为教学素材,既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同时也高效地完成了课后练习任务。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有助于教授学生基础的地理知识,同时又能够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潜力,从而
实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果和水平的目的。
2、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资料精心安排教学活动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几乎每个章节后都设置了活动资料,这些活动资料具有必须的差异,有的活动资料侧重考查学生的探究潜力,有的侧重考查学生的实践潜力,有的侧重考查学生的思维潜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对这些“活动”资料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如有的活动资料能够应用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部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活动资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资料,教师能够利用这部分资料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难题及理解地理难点知识的潜力;有的地理“活动”资料有助于为学生搜集相关的地理资料带给必须的指导作用,教师能够利用这部分的资料使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激烈的讨论和交流,从而实现提高学生思维潜力、分析潜力以及沟通潜力的目的;有的地理“活动”资料能够帮忙学生对所学资料进行巩固,加深学生对所学资料的印象,教师能够将这部分资料安排在课堂的最后,以便为学生带给充足的练习资料,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潜力;有的地理“活动”资料,教师能够将其与所教的资料结合,为学生布置一篇小论文,提高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潜力。教师还能够将这些活动资料适时地穿插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中,有效提高自我的教学
效率和教学水平。总之,教师要善于挖掘地理“活动”的资料,精心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水平的目的。
老师教学反思9
新课程以来,广大历史教师围绕新理念、新课标组织教学,历史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形式上看,在四十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我们的历史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但是,认真审视、研究一下目前的历史课堂教学,我认为: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下面,对历史课堂实践中某些教学行为进行剖析。
一、在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新课程改革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基本的历史知识包含重要的历史史实和基本历史线索两部分。老师们把超多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但是在完成知识目标的教学中常常蜻蜓点水,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就不贴合新课标的要求。例如,在设计《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把这课出现的历史“烽火戏诸侯”,“减灶记”,“管鲍之交”、“退避三舍”、“城濮之战”、“围魏救赵”等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上课时学生把自己创作或制作的的动画、、剧本等拿出来交流,形式十分活泼,学生兴致很高,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掌握、理解的史实究竟有多少呢难道只要明白这些故事就能够了吗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齐桓公、晋文公成就霸业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本应在师生的活动中解决的知识却不了了之。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学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和具体的历史知识的同时,才能构成历史学习的初步潜力,才能真正学会学习,才会产生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社会职责感
以及正确的生活态度、做人态度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要真正实现历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仅仅不能贬低知识的地位,反而应当进一步强化知识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就应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透过师生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历史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历史知识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关系到三维目标能否有效达成。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
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老师们用心探索多种教学形式,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课堂讨论、组织会、编演历史剧、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成语接力赛、虚拟拍卖会等都是老师们常用的教学形式。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能够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例如,历史剧是学生十分喜欢的形式,但是教师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没有充分思考要到达什么目的、学生能够从中了解些什么,有时候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资料简单、形式单一。表演过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又比如:讨论几乎是老师们每节课都要采用的教学形式,但是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具有讨论性。
另一类诸如“秦巩固统一的有哪些”这样的问题书中是能够找到答案的,只要给学生时间看书,学生就能归纳出来,讨论实在是画蛇添足,不但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争论,进出火花,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思考的热情。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就应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追求表面的形式,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三、创造互动式课堂不能丢掉“秩序”和“规则”
新教育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历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师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不断更新,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老师们可谓绞尽脑汁。有些课堂确实活起来了,老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探讨,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有时候,学生一旦动起来,课堂秩序就没有了,学生们各说各的,似乎发表的同学或者小组与自己毫无关系。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但是,在其中某一个小组阐述观点、表达成果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么忙着整理自己的资料,要么说笑、吵闹,即使有个别想听的同学也听不清楚。学生们不倾听,不补充、不否定,明显的错误发现不了,老师也只是与该小组的特定成员进行单向对话,对于每个小组的成员来说,他只是了解了本小组的研究资料,而对其他小组完成的那部分知识就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说,在这一节课里,每个学生获得的知识都是不完整的。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和学生一齐建立起新规则,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真正地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共享他人的和思维成果。在追求课堂的民主、开放的同时,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规则”。
四、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不能轻视教师的作用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广大历史教师的共识。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主角。例如,有一位老师在讲《江南地区的开发》时,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老师在课前把问题布置给学生,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上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本小组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由于各小组准备充分,所以学生的热情很高,也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受年龄、阅历及知识水平的限制,有些问题说得不够完整,有些观点也有失偏颇,老师在小组总结时就应予以补充和纠正。但是在一节课里老师只是在各小组间穿行,就像一个置身于世外的旁观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新课程下教师的主角确实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和灌输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忙者和合作者转变,但是教师的作用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就应加强。这是因为,在长期的理解式的教学中,学生理解的常常是教师和书本带给的现成的结论。而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但这种“自主与探究”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导、点拨和帮忙。历史是人文,具有综合性、多样性的特点。从时间上看,上下五千年:从空间上看,涉及五湖四海;从资料上看,、经济、、科技、社会生活、风情等包罗万象。这些无不为学生带给了宽广的探究天地和思维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初中阶段学生们所获得的历史知识是有限的,辨证的思维潜力不强,有些观点难免会出现偏差。这个时候的教师就是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带给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外,更就应指导学生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同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与学生一齐去寻找真理,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
五、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能走进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课标》中提出:“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开发历史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象直观、声画皆备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所采用。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处理好历史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有利于历史教学中创设情境,带给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但是,有些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却走入了误区:即多媒体成了课堂的中心。在听课的过程中常常发现有些教师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图文、动画、音频、视频等无所不包,学生不断解视觉、听觉上的刺激,课堂上热热闹闹。但是学生就象一台机器,被动地理解多媒体这台“机器”的“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必要的,但并不是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是实现了教学的现代化,并不是制作了新奇生动的课件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认为,历史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目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从头到尾地演绎课件,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很难突出教学重点,浅化难点,教师在课堂上成了一个单纯的首尾兼顾的机器操纵者,看不到其教学机智,而学生也只是被
动地理解信息,且很难在稍纵即逝的信息中把握一节课的知识结构、线索及要到达的目标。其次,要合理安排。多媒体所用的时间过长、频率过快,不利于实现师生互动。教师的精讲、点拨以及学生的讨论都在多媒体的连续演示中被挤掉了。教师没有时间搜集学生反馈来的信息,学生要不停地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适应,来不及对知识资料做深入细致的思考,事实上他们真正参与课堂的机会被多媒体剥夺了。再次,要调动学生。任何教学手段的使用都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用心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总之,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目前为止它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替代不了透过师生交流与沟通而进行的知识传递与情感交流。因此,历史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与常规的、甚至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切不可一味地追求课件的数量或质量,而忽视了多媒体在教学中所处的位置。
除此之外,历史课堂中出现的合作的低效、提问的泛化等问题也是务必认真思考和应对的。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归属和落脚点,解决现存问题,推进历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寻找缩短教育理想世界与教育现实世界距离的最佳结合点,对一线历史教师来说任重道远。
老师教学反思10
游戏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在这节课同学们真正体会玩在其中,乐在其中。有时候女生表现出来的懒散畏难,是对你讲授的东西不感兴趣,而并不是对体育活动没兴趣,那欢笑就是最好的证明。实际上体育课的标准就是两个字:“笑”和“汗”。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多采用游戏教学法,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被激发出来。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有兴趣,否则活动的效率就难以提高。忽视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锻炼身体的习惯就不会养成,更不会奠定终生锻炼的习惯。实践说明:一成不变的东西会令人生厌,仅有在实践和创新中、才能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要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体育教学方法,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做到因人而异。作为教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简便愉快的情景中,进取、主动地得到锻炼,从而提高上体育课的兴趣呢?经过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这么几点:
1、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创新意识。要研究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超越常规,更大胆地、独特地运用有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2、加强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以自由发挥、大胆创造的.广阔的空间。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去真正实践,去参与,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少批评多表扬、多鼓励、多肯定,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3、教师要多供给给学生展现的机会,表达自我的独立个性。要让学生表达自我的见解,让每一位学生在点滴中取得提高,享受到参与运动和自我学习所带来的欢乐。让学生在运动中获得一点的成功和喜悦,在成功和喜悦中不断提高对体育的兴趣,甚至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理念。
老师教学反思11
转眼间又到了辞旧迎新的日子,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回顾过去的一个学期,我能根据学校工作安排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就一学期来的状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关心时事,看新闻、听报告、写体会,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语言礼貌,举止端庄,品德言行努力做学生的表率,同事之间关系和睦,团结互助。一向以来敬业奉献,热爱人民教育事业,用心做好本职工作,平时工作敢挑重担,群众观念强。在新的一年里,我将向党组织上交入党申请书,理解党对我的考验。
二、教学工作方面: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做到出全勤,从不无故迟到、早退。工作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新的教学理念,按大纲课程要求,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出发,结合社会、家庭、学校,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认真备课。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透过运用这个规律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构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体育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学生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资料,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群众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
三、两操工作。
在开学初我用了三个星期的时间对初二的学生进行广播操教学,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认真做操的良好习惯。二,正确运用示范。示范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透过示范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所以,要求示范要清楚、准确、规范、优美。第三,讲解少而精。我在广播操教学时的讲解,主要是结合我的示范动作,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第四,口令清楚、洪亮、准确。第五,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在此后,在全校广播操练习中,因为学生经过一个暑假,对广播操有些陌生,所以我重点抓了学生在动作规格上的一些经常出现的错误。另外,在广播操教学过程中还得到了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大力支持。所以,广播操质量,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了很大的提高。保证了学生以健康的`身体进行学习、生活。
四、训练工作。
这个学期我接手了学校田径队训练工作。初次接手工作,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及进度计划,严格按照训练计划进行训练,并根据学生的具体训练状况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第二、组织学生学习田径队的管理制度及训练制度。要求学生包括我个人思想上统一,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团结协作,勤于动脑,严格训练,善于总结。
第三、克服困难,训练严谨:田径项目多,技术个性复杂,每一个动作,按照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速度,不一样的方位,不一样的用力方向所产生的效果不一样。训练时要求学生做到眼快、手快、腿快、移动快。观摩学习,分组总结,共同提高。
第四、发扬团队精神,努力拼搏共创佳绩。今年下半年在县越野赛运会中取得了:女子团体第一名,男子团体第七名。总团体第四的名次。田径队训练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磨练已呈规范化、制度化、常规化。训练队每周早练、晚练次数不少于9次、每次40分钟。运动员用心训练,教师在训练时兢兢业业、克尽职守。做到每次训练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做到备课、备人、备场地,充分利用训练时间针对学生不一样年龄段的生理特点、采用各种不一样的训练手段进行训练。田径队训练在半年时间中取得这样的佳绩、全赖于上级领导及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全体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的结果。
我的工作态度是:作为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和业余训练工作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不自轻自贱,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增强学生体质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样才无愧于我们的事业和职责。有吃苦奉献精神。体育训练工作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工作时间长,体力消耗大,没有顽强的吃苦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是不行的。我要不断充实自我,要善于积累经验,总结成败得失,勇于思考敢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此刻总结如下:1、备课方应对学生了解不够全面,对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等认识不足,在有些时候未能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2、教法比较单一,在解决如何把教学资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上方法比较单一。3、课堂上对于以下能教学潜力要还有所提高: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持续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
所以在新的一年里我要注重个人的业务学习和提高,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一契机,透过培训学习、观摩探讨,撰写心得体会、反思,积累、学习教学经验,多向其他教师请教,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在实践中应用等方式,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领会,完善自我的教学工作,努力构成自我的教学风格,构成学习形的教学工作习惯,为学校的优质化工程作出我应有的贡献。
老师教学反思12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引领着教育教学前进的步伐,翻转课堂这种创新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制作微课视频,学生回家或课外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学习微课视频及其他学习资源。在课堂中师生、生生互动,展示学习成果,交流心得,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学生、信息技术、课程资料和学习环境构成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五个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学生是主动探究者;信息技术是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的工具;教学资料是基于微课学习和问题探索的导向。在各种环境下,教师、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料都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中心是学生。学生能够利用网络平台中的教学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将自主学习遇到的难题留到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互动学习,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并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取得最好的教学成果。
二、地理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为课外和课中两个模块,课外部分是教师的课前教学准备阶段和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阶段,而课中部分为知识内化阶段和综合评价阶段。首先,教师课前根据课程资料明确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创造教学微课视频;其次,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透过对所学教材资料中的事物名称、规律、原理等进行自主学习,进行知识的初步理解和应用;再次,在知识内化阶段,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的知识等进行进一步理解、掌握,然后透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习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分析,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最后,学生对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进行归纳、总结、评价,构成一个知识框架,掌握学习资料,到达必须程度上内化知识的目的。下方以《气温和降水》一节为例进行地理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
(学习资料大全)制作课前学习材料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关键
第一,明确本节资料的学习目标。一是透过课前学习,掌握气温和降水概念及测量方法;二是透过“翻转”让学生自我掌控学习,学会自我管理;三是透过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会分析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第二,建立课前学习文本材料。课前,为了让学生对本节知识体系有个初步认识,遵循初中学生的学习程度,我透过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资料,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观测方法、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的变化等方面的知识。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我在气温部分补充了有关等温线的进一步探究,以帮忙学生初步了解等温线知识,为学习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打好基础。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难以理解或解决的问题。发现问题意味着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明显,掌握了学习方法。此外,学生还能够从练习当中发现自我对气温和降水知识掌握不到位或者相对困惑的方面,此时,学生要做好标记,将问题留到课堂上与学生或老师共同探讨。第三,确定视频要表现的资料,即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并录制视频。我运用录屏软件录制了四个微视频,分别是等温线的识别、世界气温分布规律、降水类型及等降水量线的识别和世界降水量分布规律。视频的时光最好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而且要目标明确,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课前,教师能够将“
学习材料”和微视频发给学生,供学生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学生根据自我的学习状况进行教学视频的观看,对自我的学习进度进行安排、控制,且能够透过多次暂停、回放方便地做笔记,这样,学生能够高效地完成课前练习。
(二)组织课堂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根本
环节一,疑难解答。本环节目的是对学生课前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针对“课前学习疑难问题统计”的结果,教师要根据问题之间的知识逻辑关系进行分类汇总,以便最终总结出疑难问题,如: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的识别、从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分析归纳气温分布规律、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归纳降水分布规律等。关于解答,教师应先组织学生分组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由学生来分析解答,最后教师再分析归纳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环节二,小试牛刀。本环节目的是检验学生透过课前学习对主干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能够精选两道考查主干知识的题目,让学生在规定时光内完成。如考查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认识、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环节三,成果展示。学生经过独立探索、协作学习之后,完成个人或小组的成果集锦。透过对知识的应用分析和探索过程,学生得到不一样程度的收获。成果展示能够帮忙学生在个人、小组的不一样成果中间扩充自我的知识,使得地理课堂到达最佳的效果。环节四,问题研究:体验我们生活的地方一年四季变化的原因。本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懂得气候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
(三)开展综合评价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反馈评价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透过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反馈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从而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而后能够更加用心地投入到地理学习当中,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翻转课堂”实践感悟
翻转式教学增加了师生互动的时光,使学生能自我调节学习,能满足不一样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能体验学习乐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是对传统课堂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初中地理“翻转课堂”还只是处在尝试阶段,它究竟能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大的帮忙和效益还需要我们广大的教师不断的实践与反思,相信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必会为初中地理课程的顺利推进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老师教学反思13
开学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在具体教学工作中高一初始阶段,我注重了初中、高中知识的衔接。现将我的实际工作反思如下。
一、教材及学法分析
在初中阶段只能通过直观教学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能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这种直观教学使学生比较习惯于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一些事物和现象形成一定的看法和观点,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这种由生活常识和不全面的物理知识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会干扰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对物理本质的认识,造成学习上的思维障碍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学生较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易读懂。
二、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由初中升到高中首先不适应自身角色的转变,老师已经把他们当成高中生对待,然而学生总是表现出心理年龄小于生理年龄的特征,比如时常犯“小性”,为了很不值得的事情和同学、老师冲突,无法正确理解教师的用意等等。
环境的不适应,升入高中学生大多数所处的学习环境改变很大,学生间由于不熟悉,再到我校的合作学习,这些无疑要求学生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要求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环境和氛围,尽快适应学校的课程改革的形式,尽快使学习走向正轨。
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1)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明显加多加深,如: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常用的就有10个,每个公式涉及到四个物理量,其中三个为矢量,并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学生在解题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2)用图象表达物理规律,描述物理过程。
3)矢量进入物理规律的表达式。这是学生进入高中首先遇到的三大难点之一。从标量到矢量是学生对自然界量的认识在质上的一次大飞跃。对于已接触了十几年标量的学生,这个跨度非常大,l+l=2,1-1=0,-2<1,“天经地义”,现在突然变了,两个大小为1的矢量合可能等于0,而两个大小为1的矢量差反而可能等于2,-2m/s的速度比lm/s大,学生难以接受。
其次在应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教学要求上对高中学生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要能根据具体物理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作出物理结论;要求学会运用几何图形和函数图象表述、分析、处理问题。
但初中学生升人高一时,无论在掌握的数学知识量上,还是对已学数学知识应用的熟练程度上都达不到高中物理所需,例如:在运动学中用v-t图象的斜率求加速度,而此时学生还没有学过斜率概念;在运动和力的合成与分解中要用到三角函数知识,而学生却只学过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定义,一般三角函数定义和最
简单的三角公式都还没有学,学科知识之间的不衔接也增大了高一物理教学的难度。
三、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1.高一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
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总之,在教学工作中,学生和老师正在逐步走向合作学习的正轨。
老师教学反思14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所以为了帮忙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节课我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合作探究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在引导学生体验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经过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活泼愉快地亲自参与、亲自体验教育情景中,在很多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构成过程。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在动手中思考,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也让学生在操作中认识物体和图形的特征,使情感体验在感悟中获得发展。可是,角的资料学完后,个别学生对角的'概念较为模糊,问什么是角?个别学生会说出角各部分的名称等知识点混淆的状态。这需要后期加强角的知识的巩固和练习。
老师教学反思15
上班之前,老师告诉我们许多管理孩子的技巧和方法,上班之后听讲座,专家说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温柔,蹲下去和孩子说话,压低声音。
上班之后我也按照专家的方法去实践了,每天都笑容灿烂去面对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我脾气的温和,谁知道温柔的脾气成了孩子们时刻想挑衅我的理由,他们慢慢的习惯了我的温柔,就开始在课堂上放肆了,也不认真听课了,即使有几个想学习的孩子也被影响到了,只是不起哄。
温和的老师下课后会招来一群孩子围着你叽叽喳喳的,看似师生打成一片的情景,实则孩子们只是把老师当做同龄人,可以配他们玩耍的'人,没有敬畏之心。
我就会反思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原来老师一贯的温柔的方式对待孩子们带来的结果是孩子对自己指令的无视,班级常规的破坏,甚至带来各种安全问题,这时就得改变工作方式。
作为班主任,管理班级也必须如父母管教孩子那般温柔而坚定。面对有些孩子,老师说的所有道理都可能是废话,所以面对明知故犯的孩子,绝对不可以一味温柔。
老师要做到对待学生都能管控有度、刚柔并济,班级秩序肯定没问题,也更能获得孩子及家长的信任和尊重。
【老师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老师的教学反思04-18
教学反思新教师的教学反思12-06
大仓老师教学反思03-15
我的老师教学反思04-02
《我的老师》教学反思04-02
老师,您好!教学反思09-11
实习老师教学反思10-17
老师您好教学反思11-05
《人类的“老师”》教学反思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