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课后反思

时间:2023-04-03 19:04:5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寓言》课后反思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寓言故事吧,寓言的故事比较简单,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不要求塑造性格鲜明的拟人化形象。你知道经典的寓言故事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寓言》课后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寓言》课后反思

《寓言》课后反思1

  有人说“语文课堂教学最美的不是你的答案,而是你的声音。”今天,我教《寓言----守株待兔》时,更加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正意思。当讲到第一段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齐读一遍,读完之后,我不解地问学生:“不知怎的,这只兔子为什么会撞在树桩上呢?请同学们想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一问,同学们开始议论起来。有的说:“这只兔子因被猎人追赶,慌了神,就一头撞在了树桩上。”有的说:“这只兔子在树桩上,死了。”有的说:“这只兔子太胖了,想减肥,结果就去跑步,跑得太快了,就撞在树桩上,死了。”有的说:“兔宝宝被猎人抓走了,兔妈妈也不想活了。”有的说:“这只兔子在和乌龟赛跑,兔子很想得到冠军,结果就撞在树桩上,死了。”……

  就这样,学生一下子想到了许多种答案。有的还真得很有创意。

  当讲完课文,提问学生:“如果你看见那个种田人坐在树桩旁边等兔子时,你会怎么劝他?”同学们又议论开了。整节课,全班同学都在开动脑筋。

  今天,这节课语文课,上得很开心,学生也学得很开心。我想:以后在课堂上一定要多创设这样的情景,这样,不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寓言》课后反思2

  《寓言两则》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古时候有个人盼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将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浅显,主要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领会课文内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不可急于求成

  一、导入

  寓言是三年级的学生首次遇到的新的体裁,所以一上来,我觉得有必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寓言,让学生知道在这则小故事中包含着一个道理。并让学生说说平时看过或听过的寓言故事,让学生从现实的例子中真正理解寓言二字的含义。即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然后通过学生说的例子中导入我们要学习的一则寓言《揠苗助长》。学贵有疑,我大胆地让学生针对题目去质疑,然后帮助学生归纳出要解决的问题,并打上问好,让学生做到心里有数。

  二、以读感知,以演促演

  这则故事很精彩,通过演的方式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演来掌握道理。但是要能演好却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文中人物的心情,语气,动作,把自己当做文中的农夫,才能很好的`通过演出再现课文的内容。所以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在阅读中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师生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例如:"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在这一小节中我主要想通过反复的读让学生自己理解农夫那时候的心情,然后让学生自己通过自己的朗读来想象农夫会怎么看,会怎么想,会怎么说,为最后的表演做一个铺垫,让学生在表演中有话说。每一小节都能这样读演结合,以读促演。

  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与小表演的结合,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大纲》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既避免了教师的烦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

  三、重视字词教学

  这是一课时的教学,所以识字,写字也十分重要。这堂课,我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丰富识字教学。让学生自己来为生字找"朋友",真正的把生字运用到生活中去

  四、不足之处

  课堂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比如对于学生的回答评价语言少,总感觉到只有那么几句可可以表扬的话,还有在读的层次设计上要有所把握

  整堂课我就是从以上几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让学生真正地做学习的主人。

《寓言》课后反思3

  仔细阅读这篇课文,感觉比前面的《成语故事》要简单,简单之处在于:三个成语故事的道理要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自己感悟,而本文的三个故事不仅情节简单,而且文章的最后都用精辟的语言把寓意揭示了出来,似乎不需要老师过多地讲解。课堂上,我打破了常规的做法,把三个寓言混在一起讲,也就是先熟悉故事情节,再分别理解寓意。故事情节自然没有问题,因为学生之前就已经读完了《伊索寓言》这本书,加上主人公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物(狐狸、蝉、狼),而且这些故事在学生还没有入学的时候就已经被当做睡前故事听过许多遍了。

  而在揭示寓意的时候,学生虽然能很快地找到表示寓意的句子,也能很流利地读出来,甚至结合课文内容也可以说出自己的理解。但是,我们知道,故事所要揭示的'道理已经不能再局限在课文中,局限在几个动物的身上,它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所以,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三句话的理解,但是因为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思考得较少,所以能表达的学生并不多。

《寓言》课后反思4

  上周五我执教了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寓言二则》一课,课后两位主任和组里的老师对这节课进行了集体评课。听了领导的点拨,让我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下面就我执教的这节课的收获与思考与大家分享一下。

  1、这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旧课新上,体现生本,注重拓展。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两千多年前提出了“精神助产术”,他以独特的教导方式启迪人们对问题的思考,在与别人讨论一个问题时,总说自己一无所知,但是当对方回答问题时,他总是通过一步步追问,最后启发诱导,让对方将自己观点说出来,以此达到教育目的。在这节课中,学生已经学过两则寓言了,读懂了故事,明白了寓意。基于此,我一开课先回顾总结学习寓言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学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从故事的结果入手,交流探讨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品词析句步步深入层层探究,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不仅仅在南郭先生身上,齐宣王的也是有责任的。从而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教学重点难点迎刃而解。这节课的发散点很多,通过你想对齐宣王和南郭先生说些什么这个环节,让学生和文中的人物对话,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听到这个消息南郭先生吓得(),他心里想()”,这个心理活动的想象,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为后面更精彩的复述打下基础。

  2、复述故事贯穿整节课。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第五条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大意,关心作品中人物命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基于此,我在开课、学完《滥竽充数》,读完《守株待兔》时都设计让学生复述故事,第一次是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复述,第二次复述的时候就加上了自己的想象,梯度的提升顺势而为,都达到了不错的效果。

  3、古文的拓展,让学生初步感知古文的特点,言简意赅,抑扬顿挫。拓展学生阅读量。这也是阅读海量化在课堂上的体现。与此同时,还拓展了《守株待兔》这则寓言,让学生用自己总结的方法学习寓言,悟出寓意,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总体来说,这节课构思巧妙,推陈出新,能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充分给学生表达交流的机会,在探讨中,想象中,思维碰撞中,明白了寓意,懂得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这是让学生实实在在有收获的一节课。

  当然,“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尽管我们的收获很大,但同时我还有一些新的思考:要是这节课能从人物评价着手,让学生对不同的人物说出自己的看法谈谈自己的理解,进行交流和思维的碰撞,那么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思维会更活跃,收获也会更丰硕。

《寓言》课后反思5

  寓言故事学生虽然有所接触,但还理解不深。从读懂寓言内容到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是阅读理解的提升,也是寓言教学的难点。于是我先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本身的内容,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加深对寓言的理解,同时剖析寓意,让学生理解寓言的本质,最后将它的.寓意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来,引导学生对实例中人物的行为作出正确判断。

  比如:学习了《亡羊补牢》后,你觉得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亡羊补牢还不晚?有的说“当我们犯了错误时,我们亡羊补牢还不晚。”还有的说“当我们现在学习成绩不太好时,我们亡羊补牢,努力学习现在还来得及。”也有的说“当我们得了一些小病时,我们要赶紧引起重视,免得小病引起大病。”看来学生对寓意已经理解透彻并能运用了。寓言是用一个浅显的故事蕴含一个深刻的道理。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这个深刻的道理中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事。

【《寓言》课后反思】相关文章:

蜜蜂课后教学反思《蜜蜂》的课后反思12-08

教学课后反思08-30

课后教学反思03-26

教学课后反思03-28

课后的教学反思03-01

反思课后教学反思最新01-18

秋天课后教学反思11-24

女娲造人课后反思10-29

《古诗》课后教学反思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