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23 08:25:56 晓丽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反思(通用9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那要怎么写好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反思(通用9篇)

  《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反思 1

  《认识毫升》教学反思《认识毫升》这节课是在上节课已经认识了容量及容量单位升的基础上,继续认识毫升及升与毫升的进率。为了让学生更精确地感知“毫升”, 在课前学生收集了一些有容量单位毫升的容器,如:花露水、眼药水、风油精??我准备了有刻度的试管和滴管,让学生感受1毫升大约有多少滴水。这样让学生经历从1毫升到几十毫升再几百毫升最后到一千毫升,单位有小到大的一个过程。教学时先让学生回顾一升的水有多少,接下来呈现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认识到“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做单位”。启发学生主动提出“1毫升有多少”的问题。我是通过用针管吸入一毫升水,放入试管中,先让学生感受1毫升到底有多少。有学生说出:1毫升要比1升少得多。再用针管吸入一毫升水,把1毫升水滴在手心里,边滴边数,大约有20滴左右,学生再次直观感受1毫升的实际大小,获得对1毫升的认识和体验。在认识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时,由于缺少一升的量杯,所以我是通过光盘上的动画让学生发现1升=1000毫升。在练习中,有许多的.容器都是生活中经常能看见的,教材的编排意图很好,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练习时学生展示收集的这些容器,在课堂上用这些容器来装上液体,让学生观察,以便学生有更深刻的感性认识。整堂课始终引导学生“看一看、猜一猜、想一想、估一估”,尽量从多种角度让学生感受探索。学生这样在理解上更直观,认识肯定比较深刻点。并且在教学中一定要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比如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出示生活中的容器让学生来猜多少毫升等等。更重要的是要能学了知识运用于生活中。书上有道题是这样的:倒出100毫升饮料,数数你要几口才能把它喝完。再算算喝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结合学生带的养乐多的瓶子,学生估计在一般情况下4口左右可以喝完,这样算下来一口能喝25毫升左右,为下节课选择合适的容量单位做准备。

  《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反思 2

  在上本节课之前,不光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准备了许多瓶瓶罐罐的东西,感觉课上忙忙碌碌的,学生的兴趣完全被激发起来了,但是有些同学只是被有趣的实验所吸引,没有真正掌握关于比较容器容量大小的方法,因此在后来的练习中(通过看图,比较两容器容量的大小)出现了错误。如何加强操作掌握知识的有效性还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还有,在比较两个冷水壶容量的大小,由于我只找到两个容量差不多大的,因此在比较的时候不是很明显,感觉有些遗憾。对于认识1升的大小以及一些常见物体的容量的感知我则采用了吴版的设计,教学效果好象不错。另外,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还有一些问题,很不完整,在《一课一练》中,写出家里哪些容器的.容量大于1升,哪些小于1升,一些同学居然写到了:牛奶、油等,我想除了表达不完整外,对于容量(应该是器物的所能容纳物体的数量,而不是器物里装了什么物体)的理解可能也有欠缺吧!

  《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反思 3

  升和毫升学生平时很少关注这方面的知识,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之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地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升和毫升的初步认识中,容积的计量工具是量筒和量杯。因此在课前准备好演示的教具,除此之外,还准备了标有刻度线的饮水杯、脸盆、墨水瓶等。同时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要求学生在家里或是去超市时寻找、观察哪些商品标签上使用的是升和毫升,并带一些标有升和毫升的包装盒、饮料瓶、标签等,在思想上做好认知的准备。

  由于升和毫升的认知本身就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比较枯燥,产生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升和毫升的容量单位,积累较多的'直观经验,教学中尽量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比如交流: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升和毫升?由于有了课前的准备,学生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瓶瓶罐罐和包装盒。等学生交流完毕,我选择了一些学生剪下来的标有升和毫升的包装,放在实物投影上给学生看,请学生介绍从哪里剪下的?用的是哪个单位,怎样用字母表示?解决了升和毫升的符号认识。同时通过交流,学生有了直观认识,升生和毫升多用于液体的计量,比如生活中的油、酱油、醋、药水、汽油等。除了这些,一些乳液,比如护手霜等。

  在让学生建立1毫升和1升的概念时。用针筒取1毫升的水,倒入手心中,让学生感知1毫升的水大约是15滴。在实验中分别取100毫升、250毫升、200毫升容器,把1000毫升的水倒入1升的容器中,感知升和毫升的进率。从课堂气氛来看,学生人人参与,思维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

  《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反思 4

  “升和毫升”这两个单位虽然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他们可能会知道一些东西可以用升或毫升作单位,但具体“升”

  或“毫升”有多大是没有概念的,因此这节课让学生联系实际和生活中的常识并通过操作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可行的。

  原教案中是通过直接比较茶杯装水多少来揭示容量的概念。因为杯子有大有小,形状也可能不一样,而且学生对于杯子中的多少并不一定能够一口说准。为避免争论,因此我改用了牛奶瓶导入,因为牛奶瓶学生比较熟悉,上面也标明净含量,可能与学生实际联系得更紧密些。接着有用饮料瓶进行比较,道理也是一样的。通过两次比较,即使了容量的概念。接着通过两幅图提出问题,学生交流后发现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过渡到“升”的认识。首先让学生观察几种常见容器,说说哪些东西可以用升作单位;接着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感受1升的实际意义,让后通过进一步的`操作、观察,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几种常见的容器加深对1升的认识。这样教学,既使学生产生兴趣,也会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靠。

  《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反思 5

  《认识容量和升》这堂课是我准备比较充分的一节课,因为像这种课要用大量教具、学具进行操作实验的数学课,教学形式在以往的老教材中几乎没有,而且帮助学生建立升的较为正确的空间观念的难度比较大。建立容积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这些内容在老教材中非常薄弱的,以致于部分学生到了高年级对于自己计算出来的容积也不知它的实际大小有多少,比如算出柴油桶的容积是9升,也不知道是错误的。新旧教材的比较,让我感觉到新教材的优点。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作了精心的准备——深入钻研教参、教材,精心编制教案,准备了大量教具和学具。借来的水槽、一升的`烧杯、250毫升、500毫升的烧杯、10毫升的量筒、滴管;大小不同的碗、水壶、汤勺、饮料瓶、热水瓶等生活中常见的容器。

  我是怎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容量概念的呢?我拿出一个热水瓶和一个水壶(水壶的体积要比热水瓶小很多),先让学生猜测谁的容量大,学生的意见分三种:热水瓶的容量大、水壶的容量大、一样大。我把满满的一热水瓶的水缓缓地倒入水壶,最后正好全部到入水壶——学生惊呼,它们的容量一样大。我趁热打铁,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么大的热水瓶,它的容量竟然会和这个小小的水壶的容量一样大。在学生解释后,我及时小结:容量是指容器内部可容纳液体的大小。我想,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建立的容量的概念是比较到位的。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升的空间观念的呢?我在课上分成了四个步骤:首先出现1升的标准件: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塑料盒子,让学生倒满红色的水,让学生记忆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塑料盒的容量是1升;其次,让学生观察哪些容器可以倒入1升水,然后我先后把1升水倒入圆柱形的可乐瓶,到入玻璃水壶、倒入脸盆,让学生观察形状不同的1升水,记住它的大小;再次,我让学生把1升水倒入玻璃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倒入饭碗里,看看可以倒几碗;再次,我让学生猜猜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升,然后用1升的塑料盒把水倒入热水瓶,最后学生发现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又猜猜脸盆的容量是多少,再把一升升的水倒入,这时学生发现脸盆的容量大约是4升,等

  等。在第二个操作环节中,我补充了小孩一天需要喝3升水。在每一个步骤的结束时,我都让学生回顾1升的大小,加强对标准件的认识。 由于学生对1升的感知较为充分,所以学生在回答P12第四题正确率非常高。

  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凭空瞬时就能产生的,我认为学生空间观念需要经过凭借实物到空间想象的两个阶段,而且前一阶段是长久和最具实效的,这节课确定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的容器的容量都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学生对身边的常见容器容量的了解和熟悉,又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升的表象。

  本节课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还是放得不开、怕教学任务完不成,给学生的时间还不够充分,学生自己操作少,没能让每个学习小组的同学都能操作。

  《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反思 6

  本课我把重点放在了感知从1毫升到1升的容量变化。在本环节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受1毫升的多少。在开始我先拿出滴管,让学生猜1毫升可能有几滴时,学生猜的范围在4滴到10滴,说明大家都清楚毫升是一个很小的容量单位。在具体实践后,大家才清楚1毫升究竟是多少,是实践澄清了猜想。在每组分别量出1毫升、5毫升、10毫升水后,让学生分别观察在塑料杯中的情况,使每个学生都清楚地看到了1毫升水的多少,5毫升水的多少,50毫升水的`多少,学生感兴趣,通过塑料杯这个在生活中最常见的工具,帮助学生容易地在生活中寻找,认识毫升。

  在1升的教学中,我也放入两次操作,让学生充分感知1升的多少。但在1升的实践操作中,体验1升=1000毫升,教师的指向性较明确,如果放手些可能会更好,如学生已知1升=1000毫升,教师可提出: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让学生自己选择方法可能得到的方法更多。

  我有意识地把小组合作形式引入课堂,这节课从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效果不错。合作的内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合作的形式根据需要八人小组。从学生情况来看,说明平时在进行合作学习。如何有效组织学生操作活动,使学生能围绕主题借助操作手段完成课程目标,老师使用了多种手段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教学中,学生通过收集物品包装,从而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重量单位,引发了学习毫升和升这两个描述液体的基本单位的学习兴趣。开辟多渠道获取知识的途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到有关毫升和升的小知识,介绍给大家,并引发大家一同关注身边的有关知识。在一个平等合协、宽松严谨的环境中,探索和实践毫升和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的探究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我想在新课程的指导下,让学生从课本中走进生活,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应用和价值,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很好的调动起来。通过这节课,我再次感受到学习的迫切性,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努力。

  《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反思 7

  《认识容量和升》这堂课是开学到现在我准备时间最长的一节课,而且没有把握。为什么呢?因为像这种要用大量教具、学具进行操作实验的数学课教学形式在以往的老教材中几乎没有,而且帮助学生建立升的较为正确的空间观念的难度比较大。建立容积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这些内容在老教材中中非常薄弱的,以致于部分学生到了高年级对于自己计算出来的容积也不知它的实际大小有多少,譬如算出柴油桶的容积是8升,也不知道是错误的。

  新旧教材的比较,让我感觉到新教材的先进之处。所以,我渴望上出这节课的特点,上出一节让学生终身有益的数学课!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作了精心的准备——深入钻研教参、教材,上网看教学设计,精心编制教案,准备了大量教具和学具。我利用两天的.时间向自然蒋老师和初中的物理老师分别借来的水槽、一升的烧杯、250毫升、500毫升的烧杯、10毫升的量筒、滴管;从家里带来的大小不同的碗、汤勺、饮料瓶、等生活中常见的容器。

  我是怎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容量概念的呢?我拿出一个热水瓶和一个水壶(水壶的体积要比热水瓶小很多),先让学生猜测谁的容量大,学生的意见分三种:热水瓶的容量大、水壶的容量大、一样大。我把满满的一热水瓶的水缓缓地倒入水壶,最后正好全部到入水壶——学生惊呼,它们的容量一样大。我趁热打铁,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么大的热水瓶,它的容量竟然会和这个小小的水壶的容量一样大。在学生解释后,我及时小结:容量是指容器内部可容纳液体的大小。我想,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建立的容量的概念是比较到位的。

  我又是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升的空间观念的呢?我在课上分成了四个步骤:首先出现1升的标准件:棱长为1分米的塑料正方体盒子,让学生倒满黄色的水,让学生记忆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塑料盒的容量是1升;其次,让学生观察哪些容器可以倒入1升水,然后我先后把1升水倒入圆柱形的可乐瓶,到入玻璃水壶、倒入脸盆,让学生观察形状不同的1升水,记住它的大小;再次,我让学生把1升水倒入玻璃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倒入饭碗里,看看可以倒几碗;再次,我让学生猜猜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升,然后用1升的塑料盒把水道入热水瓶,最后学生发现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又猜猜脸盆的容量是多少,再把一升升的水倒入,这时学生发现脸盆的容量大约是4升,等等。在第二个操作环节中,我补充了小孩一天需要3升水。在每一个步骤的结束时分,我都让学生回顾1升的大小,加强对标准件的认识。由于学生对1升的感知较为充分,所以学生在回答p12第四题以及我的补充题时,正确率非常高。

  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凭空瞬时就能产生的,我认为学生空间观念需要经过凭借实物到空间想象的两个阶段,而且前一阶段是长久和最具实效的——即使成人,在表述体积和容积有时也不得不借用实物。所以,我课前准备一大桌子几十件的瓶瓶罐罐、盆盆壶壶,绝不是自寻麻烦,没事找事。这节课的既定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的容器的容量都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学生对身边的常见容器容量的了解和熟悉,又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升的表象。

  这节课还是留下的一些遗憾:其一,由于学生寄宿在校,不能让每个学生自己带来生活中的容器,每人自己的操作少,没能让每个学习小组的同学都能操作。

  《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反思 8

  在完成了《认识容量和升》这一节内容的教学后,我深感这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传授过程,更是一次对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生活应用能力综合培养的探索之旅。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活动的几点深刻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与调整

  本次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容量”的概念,掌握“升”作为容量单位的具体含义,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简单应用。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作业反馈,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容器的容量大小,并能使用“升”来估量或测量液体体积,这标志着基本教学目标的达成。然而,我也意识到,部分学生对于容量与体积之间的细微差别理解不够深入,这提示我在后续教学中需要加强对这两个概念的对比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更加清晰的概念框架。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施

  我采用了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展示不同容量的容器,让学生直观感受容量的差异;通过让学生亲手测量水的体积,加深对“升”这一单位的理解;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些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但同时,我也发现,在动手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对测量工具的使用不够熟练,影响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未来教学中应增加对测量工具的介绍和使用练习,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

  三、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创新

  本次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教材中的插图、实物模型以及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这些资源直观、生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此外,我还尝试将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堂,如比较不同饮料瓶的容量、估算家庭用水量等,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然而,我也意识到,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利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可以进一步挖掘网络资源,引入更多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四、学生反馈与改进方向

  课后,我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收集了学生的反馈意见。大部分学生表示喜欢这种动手实践的教学方式,认为通过实际操作能更好地理解容量和升的.概念。但也有学生提出,希望能有更多机会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疑惑。这提醒我在未来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提问,形成更加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

  五、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过程,我深感收获颇丰。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与调整,我更加明确了教学目标、优化了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资源,也更好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未来,我将继续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更加高效、有趣的教学方式,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反思 9

  在完成了《认识容量和升》这一节课的教学之后,我深感这是一次既充满挑战又极具教育意义的探索之旅。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不仅加深了对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理解,也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方式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容量”的概念,能够识别并比较不同容器的容量大小,同时初步建立“升”这一容量单位的概念。通过设计一系列直观、生动的教学活动,如实物比较、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用“大”、“小”、“更多”、“更少”等词汇描述容量关系,并能初步使用“升”作为单位进行简单的容量换算。然而,也有少数学生在单位换算和应用上仍显吃力,这提示我在后续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个别辅导和练习。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

  实物演示:利用不同大小的杯子、瓶子等实物,让学生直观感受容量的差异,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

  动手操作:安排学生分组进行量杯测量、水转移等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升”的实际意义,这种探究式学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展示容量单位的演变过程、生活中常见容器的容量标注等,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三、学生反馈与课堂互动

  课堂上,学生们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尤其是在动手操作和小组讨论环节,他们积极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疑问。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使得知识的传递更加顺畅。同时,我也注意到,当遇到难题或疑惑时,学生更倾向于通过合作解决,这体现了他们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提升。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个别差异明显:尽管大部分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但仍有少数学生在容量单位换算和应用上存在困难。未来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分层教学,为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差异化的学习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

  时间分配需优化:本次教学中,由于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环节耗时较长,导致部分练习和巩固时间略显紧张。未来应更加精细地规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展开,同时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知识巩固和拓展。

  生活联系需加强:虽然本节课已尝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但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提高。今后,我将更多地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总之,《认识容量和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让我收获颇丰,它不仅加深了我对数学教学的理解,也为我未来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我将继续探索更加高效、有趣的教学方法,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数学的海洋中快乐遨游。

【《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01-05

认识厘米和米教学反思04-07

8和9认识教学反思04-11

认识6和7教学反思12-07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04-22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06-20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04-12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04-12

认识厘米和米的教学反思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