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07 19:44:1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1

  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课标要求: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分布

  知识与技能

  ①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②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并能够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③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学习方式:以多媒体课件为基础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学习过程:①合作讨论的过程──降水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②小组探究的过程──据图分析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③个别探究的过程──根据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体验地理探究的乐趣。

  ②认识降水的复杂性(变化与分布)。

  ③认识人工降雨的必要性,并初步了解其方法。

  2.学习任务

  利用教材及课件提供的材料和信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了解降水的形成、季节的变化和分布,同时通过拓展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人工降雨的相关知识以及世界上形态各异的雨雪,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

  ①能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②了解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2.学习难点:降水的形成条件

  突破该难点的方法,通过媒体提供的支持材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问题探究情景,归纳出降水的.形成条件。

  三、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较浓,热情也高,思维活跃,对录像、动画、图片等资料信息很感兴趣,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具有良好的协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四、教学媒体阐述

  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

  学习资源类型: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学习情境类型

  ①真实情境②问题性情境③师生交互情境

  (二)学习情境与过程设计

  1.设置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常州地区在每年的六月中旬到七月中

  旬以什么天气为主?这种天气通常又称什么?

  ①多媒体环境下的师生讨论:降水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②学生小组讨论:降水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③学生小组讨论:降水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④学生个别探究:绘制降水柱状图;

  ⑤学生小组讨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2.学习的拓展

  通过视频资料,了解人工降雨的方法,以及各种各样的雨雪,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三)学习活动组织形式

  1.合作讨论:分成小组,对降水的形成条件,降水与生活、生产的关系进行协作学习;

  2.个别探究:利用媒体提供的数据资料,绘制降水的柱状图;

  3.小组探究:根据地图,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六、学习评价设计

  测试形式:

  ①课堂上提问

  ②媒体展示习题

  ③学生自带的地理填充图册

  七、教学小结与反思

  通过对降水这一节的教学,让学生掌握降水与生活、生产之间的重要关系;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学会绘制降水柱状图;知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平时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观察得不够深入,也不够细致,因此在表达时缺乏整体性和逻辑性,这也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我们慢慢培养的。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2

  由于作业前置,让学生提前进行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一课时的预习,并且从作业批改中能够看出,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对于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关键是再现和学以致用的熟练程度,以及纠正和强调个别细节上出现的错误。

  如果按照常规型教学,让学生展示,很容易陷入核对答案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没有太多新鲜感的重复,甚至会不经意引发学生浮躁的态度,觉得展示可有可无,因为学生拿到已经批改过的作业,或自己重新思考过,或参照别人的作业,正确答案只需复查一遍,大多数学生应该清楚,但不一定记得住,或者会很快复述,或者说出来龙去路……

  所以,为了避免对教材的单纯性重复,也为了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以致用,提高解决问题速度,充分把握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在展示中内化学习内容、明确思路,从而保证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我采用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完成课堂尝试,首先以抽查的方式让学生相互绘制学习内容思维导图,旨在让学生分享中找到学生内容的联通处和不同处。然后每人分发一套试题,涉及到学习目标的不同落实处,采用边抽查边核对的方式,逐题挑选学生评析,说出答案并按照其他学生要求确定是否说出分析思路,同时以学生抢答举手及正确度进行记录,从而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不知不觉完成学习内容学习的输出应用式重复,不仅仅是知识的记忆熟悉度,还是案例型针对性应用的体悟;同时竞争氛围中提升专注度,有效提升学生倾听的态度。

  总之,展示不是简单地对自学的重复,变成一种即时性的输出,既需要对学习内容的熟练程度,也需要内化中找到解题思路,特别是读图分析题,让学生明确先读题,再读图,既是应用能力的提升,也是解题技巧的渗透与过度,从而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让学生在展示中收获一种自然而然的成熟。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3

  教材分析

  1.本节要求掌握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以及地区分布规律。降水的的测定、变化及分布,是天气预报的两大主要指标之一,也是研究气候的两大要素之一。本节内容承上启下,上一节探究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本节通过探究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最后归纳出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

  2.降水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密切的联系,降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交通是否顺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学情分析

  本节课规律多、知识容量大,对七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但是该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联系身边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激活书本知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具,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所学知识。

  学生认知障碍点:影响降水量多少的因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降水的概念及降水的主要形式。能举例说出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掌握世界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世界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情参与,了解降水,了解人类的生存条件,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降水的多少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球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难点: 绘制降水柱状图,总结各地降水的变化规律。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找出全球降水的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4

  在这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活动中,我感触颇深,觉得这是一次挑战,一次享受,一个积累宝贵经验的过程。

  在杜丽荣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使我能够巧妙地安排教学设计。《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三节。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气温的变化影响了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多少又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这是初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顺利解决这一问题,我利用世界与中国、中国与本地降水多少的比较,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深层次的认知参与,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之主动思考,大胆质疑,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用所学知识分析本地的降水特征,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在这一堂课中,进行了与学生的互动教学,从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以及课堂的活跃性来看,还是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基本上达到了我的预期目的。主要表现在:

  1、在引课方面,我选用较为欢快的童谣,给学生制造一种愉快且轻松的氛围,利用实际生活问题引入将要学习的内容,采用点到为止,逐渐递进的思路,先从唤起学生的问题欲望入手,将他们的奇思妙想展示出来,再从具体形象的'问题,逐渐引向深入。

  2、注重了学生学习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新课改精神。

  例如:(1)在讲解“降水与生活”、“降水的季节变化”时,列出要自学的题目,利用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自己找出答案,记住重点知识,并且进一步到黑板上展示,这样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树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增强了小组之间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2)讲解“降水分布”时,让学生自己观察《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然后总结这些等降水量线的分布规律,分组讨论,同学们思维活跃,思考积极,得出答案的正确率高,通过小组间的比赛,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合作精神及竞争精神,使学生在趣味浓厚的氛围下积极主动地达成了课堂目标教学要求。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在学生活动设计方面,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经历作为学习的资源,进行自由讨论,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本着从实际生活出发的理念,让学生切实地感觉到地理就在身边。在学习“降水的季节变化”时,设计了一个游戏,利用身体高低变化来形成一幅降水量柱状图,使学生在轻松的游戏中着实领悟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与阅读,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是一件很愉快的事。

  在课堂上,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在以下方面:

  1、上课时,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由于时间关系,小组讨论的结果没有得到充分的小组展示,这是本节课的缺憾之一。

  2、学生回答问题以后,没有及时的评价和表扬。

  3、由于缺乏经验,讲课过程中,语言的运用有些不自然。

  我作为一名新教师,通过这次的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我会深刻反思这堂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后多听课,多请教,多学习,尽快提高自己的素质,使自己成熟起来。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5

  本人这节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降水与降水的分布”,按照教学的目标要求,分为2课时。本堂课为本节的第2课时,主要有以下两大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自学、讨论、读图、绘图等活动设计,增强学生的观察、操作、实践能力,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讨论降水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让感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对地理学科产生强烈的兴趣。

  (2)通过探究性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3)通过自学、讨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为实现教学目标,本人从复习巩固知识入手,通过绘图、读图引入新课,从现象开始到原因分析,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索知识,解决问题,最后联系生产生活,使知识得以拓展延伸,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以增强。

  上完这堂课,感觉还是比较成功,学生的表现很好,对知识的掌握也不错,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其中,最大优点我想就是对学生的“亲和力”,一直以来,本人坚持走近学生,观察学生,用眼神与学生交流,感觉他们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还有就是,对学生装及时的表扬与肯定,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但是,上完这堂课,也感觉到有些需要提高的地方。首先是本人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的表达,觉得有些地方还可以再锤炼锤炼,更精准一些。其次是练习题的设置方面,可以不仅局限于课本,而是有一些重点题型的分析会更好,比如增加一道“地形雨”的相关课堂练习,那就更完美了!

  我的听课一点体会

  今天听了卓老师一节地理公开课《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她独特的教学风格给了我很多启发,在这里谈谈我从卓老师那里学到的一些心得体会。

  上课一开始,卓老师通过让学生绘制中山市的降水量柱状图,就将本节课和上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衔接,不仅锻炼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还对上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了简单的.回顾。我感觉这个设计很巧妙,一举两得。接着,利用学生身边的实际事例,如中山市的降水情况,引出世界各地降水量分布图,以特殊事例推及全球各地,这种过渡显得很自然。在讲授主要知识点的时侯,还加大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如通过课外知识“咸潮”和“雨极”引出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这样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地理不是背出来的,也是有逻辑推理的。整节课上下来,让学生感到很轻松,很愉悦,改变了传统地理教学的枯燥和单纯讲授,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之后对主要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总结,使得一节课有收有放,相得益彰。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02-25

测量降水量教学反思06-16

《测量降水量》教学反思05-22

测量降水量教学反思9篇03-27

降水和干湿地区教案12-13

《降水和干湿地区》地理教案12-12

活动反思和教学反思01-11

和的加法教学反思01-29

穷人教学反思和再反思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