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认识液体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液体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液体教学反思1
本课在材料选取上,用了四种常见液体:水、食用油、牛奶、蜂蜜,它们既是学生最熟悉的也是最安全的 (每种液体都可以用尝的方法研究)。通过对它们的观察、研究,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即使是最熟悉的物质,也有不为人熟知的特点。科学研究并不神秘,而且随时可以进行。为了实现科学课程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原则,让他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长期坚持下去,必然会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避免千人一面的结果,在研究中我会避免暗示性的指导,渗透一种意识:学习科学是自己的活动,逐渐摆脱依赖思想,因此把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纳入学生科学学习的体系中。
在教学活动设计方面,我将遵循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用简单易行的科学探究活动展开整个教学过程:提出问题——进行预测——讨论研究方法——实验验证——交流研讨得出结论——课后拓展的研究。本课的科学实验方法、实验探究技能的问题,是实现“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最重要的活动环节。
虽然这节课上得比较成功,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会观察、会说实验现象、也会分析,可就是不会记载,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试验现象,记载的'内容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也许学生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只是我们老师没看懂或者不是按我们老师的想法去记载罢了。课后,我问了几个小组,他们说的头头是道,可怎么也和他们记载的不大相同。看来,在科学课堂中除了要注重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也应该培养学生记载实验现象的能力。
认识液体教学反思2
随着《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思考与挑战。一问到底、一讲到底的旧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那么新理念下的教师要为学生留下什么,才能使学生感觉成功、体验创新乐趣、得到全面发展呢?
《认识液体》这一课,在教学设计中我力求充分体现《新学课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其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其终身的学习与生活打好基础。我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简单的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进行预测——讨论研究方法——实验验证——交流得出结论——课后拓展延伸。意为通过这一系列探究活动,达到知识与技能并进,实现“一石二鸟”的作用。选取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来促进学生更集中注意力来认真观察,获取更多的信息,同时也培养他们耐心细致的科学品质。
教学中,教学氛围民主化,还学生主体地位。我注重教学细节的落实,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信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合作,突破了学生探究中“活动有余,思维不足”的现状。整节课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真正的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凸显了学生在真正地、自主地开展科学探究,体现出了科学探究的真实本色。
认识液体教学反思3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认识液体》是苏教版三年科学下学期第三单元的第三课,这节课是在对固体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设置的.一节课,以液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液体的性质,其内容主要分为两条线索,一条为知识线索,了解液体在颜色、形状、味道、气味、黏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的性质;另一条为方法线索,通过观察以及实验自己运用,总结,调动相关认识来运用来研究液体的相关性质。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
认识液体教学反思4
《认识液体》是江苏教育出版社三年科学下学期第三单元的第三课,这节课是在对固体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设置的一节课,以液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液体的性质,其内容主要分为两条线索,一条为知识线索,了解液体在颜色、形状、味道、气味、黏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的性质;另一条为方法线索,通过观察以及实验自己运用,总结,调动相关认识来运用来研究液体的相关性质。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
1、教学设计不符合学生特点。从教的年级是三年级,在没有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下,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践大量的实验。由于科学课是在三年级上学期开设的,只有一个学期的接触,孩子们对于科学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也没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于实验,平时的课堂上操作的机会也很少,整个学期下来能真正动手操作的实验也很少,学生们根本没有掌握做实验的基本流程和使眼部走。对于给定学生一定的主题让学生自我去操作,这也是有点为难三年级的孩子了,综合设计及课堂表现情况,觉得实验部分学生们没有真正的利用好实验器材来研究液体的性质到底是怎样的,怎么做才能使实验更具有公平性,需要注意哪些前提问题,所以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只从自己角度制定的教学设计是一个错误。
2、教师缺乏必要的指导。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实验指导,在实验开始之前虽然出示了实验要求,但是很少有同学正真的按照要求介绍的步骤去认真思考,出示了“挑选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工具——设计实验过程——总结需要注意的问题——填写实验记录表,这是老师的要求应一一对应,基本完成,可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看到实验器材就着急动手操作,没有认真思考,我该如何做实验,对于实验需要注意的前提条件学生根本置之不理,任由自己喜欢去操作。我想在没有深思熟虑的想法做支撑,实验多半是失败的,实验的过程和方式不是为了探究液体有什么性质,而是为了迎合自己的兴趣喜好,学生们是过了动手操作的瘾,将老师的叮嘱忘掉了。实验前没有必要的指导,实验中的指导,就显得有些补救的意味了,最后导致学生不清楚实验过程,做出来的实验效果也不明显。
3、环节落的不实。整个教学过程匆匆而过的感觉,没有留下来什么值得记忆的内容,知识的传输不到位,实验的指导不到位,实验的一项重要结果由于下课的时间关系,也没来得及讲上,感觉课堂不完整。原本的.科学课应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验操作过程,在设计时是由此环节,但是经过实际的教学,觉得这个过程完成的并不是很好,徒有其表的感觉,没起到一定的发扬学生自主探究目的,也没有给实验结论提供什么切实可靠的依据,由此环节,但是没有落到实处。
这次的教学活动让我意识到,备课,备课,备的不仅仅是教材或是教师个人风格,而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只有充分的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动手操作能力,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认识液体教学反思5
本课以液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观察、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来全面认识液体的性质。学生学习的热情高,通过感官观察,发现油、水、蜂蜜、牛奶的性质(颜色、味道、气味、透明度方面)。学生观察性致很高想象丰富,随意讲话的少。
在教学第二部分认识不同液体存在着轻重、黏稠度、表面张力的'差异的主体活动中,安排了三个实验来引领学生进行探究,通过“同样多的液体和水比,谁重”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同体积液体轻重不同;通过“把液体倒在斜放的板上,观察流速”的实验,使学生认识不同液体黏稠度不同;通过“把不同液体滴在蜡纸上”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液体都具有表面张力。其中,第二个实验考虑到器材问题和课堂的调控,我做了演示实验,关键是要取相同量的液体,同时倒到斜放的木板上,观察到流下来的速度不一样,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它们流下来速度不一样快?这样层层深入,有利于学生的认识。
认识液体教学反思6
本课是在学生已知液体形态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把液体倒进水里,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液体混合前后体积和重量的变化,多侧面、多角度地认识液体的性质。
在教学液体在水中的浮沉时,选取有代表性的蜂蜜和油为实验材料,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把蜂蜜和油分别倒进水中,初步认识液体也像固体一样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
第二步,把液体按照不同的顺序到入杯中,认识液体的浮沉与到的顺序无关。从而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液体的浮沉与什么有关呢?”,学生在前一节学习的基础上,很容易得出与液体的轻重有关,油比水轻在上,蜂蜜比水重在下。其实,在上节学习之前,大多学生认为油比水重,通过比较同体积液体的重量后得以纠正,由于和自己的认知发生了冲突,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印象相当深,()对于本课浮沉原因的理解就很自然地联想到了上节课的轻重比较结果。
第三步,观察热水在冷水中是怎样流动的。在热水中加一点红墨水,现象非常明显,红色的热水在冷水中上升,浮在上面,视觉效果相当好,有上一步实验结论为基础,让学生来解释,学生就会觉得轻松、容易得多。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补问“热气球是怎么升空的?你能尝试解释一下吗?”这样的问题,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这样,学生在一步一步的观察实验中,全面深入地了解了液体的浮沉现象。
认识液体教学反思7
《认识液体》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下第三单元的第三课,这节课是在对固体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设置的一节课,以液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液体的性质,其内容主要分为两条线索,一条为知识线索,了解液体在颜色、形状、味道、气味、黏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的性质;另一条为方法线索,通过观察以及实验自己运用,总结,调动相关认识来运用来研究液体的相关性质。
课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通过感官观察,发现油、水、蜂蜜、牛奶的性质(颜色、味道、气味、透明度方面)。在教学第二部分认识不同液体存在着轻重、黏稠度等差异的.主体活动中,安排了两个实验来引领学生进行探究,通过“同样多的液体和水比,谁重”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同体积液体轻重不同;通过“把液体倒在斜放的板上,观察流速”的实验,使学生认识不同液体黏稠度不同。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即比较不同液体粘稠度不同时,我让孩子小组实验,从实际教学看,这一环节做演示实验更为合适,因为本实验关键是要取相同量的液体,而用滴管取10滴蜂蜜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在实验教学前,一定要亲自试一试,避免不必要因素的干扰。
这次的教学活动让我意识到,备课,备课,备的不仅仅是教材或是教师个人风格,而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只有充分的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动手操作能力,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认识液体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液体的压强教学反思(精选11篇)10-08
《比的认识》教学反思04-16
认识厘米教学反思 厘米的认识课后反思02-10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12-27
67的认识教学反思12-19
认识15教学反思12-30
角的认识的教学反思02-25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02-25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