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时间:2023-10-13 15:44:20 文圣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通用2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通用20篇)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1

  “小熊开店”是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一课。

  该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以及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体会乘法与除法运算意义的联系与区别,会应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新课标要求不光要重视老师的教更要重视学生的学,要让学生根据情境来提出问题,并尝试经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本课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了情境图,分别提出用加、减、乘、除解决的数学问题,特别强调用乘法和除法解决的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能深刻的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并能初步感受数学中乘法与除法的互逆性的关系。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了在解决关键性问题“20元能买几辆玩具坦克?”时,让学生进行尝试解答,对于学生正确的算法进行肯定,同时我也注意了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式来思考,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设计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活动的设计既对学生的智慧提出了要求,又能让学生经过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符合新课标对学生的主动探索、有效合作与充分交流的学习要求。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在根据“小熊开店”主题图找数学信息,提数学问题这一环节中,学生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较多,且类型重复,教师没有及时引导,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2、在构建“用乘法口诀求商”这一数学模型的过程中,未能有效引导,让学生自主发现,而且建模过程过于匆忙。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2

  课前的情境引入采用学生们都很熟悉并且喜欢的商店购物,先设置一步计算的问题,接着就是两步计算的。两步计算的问题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遇到过,不过他们都是写的分步式,少部分学生通过预习知道会写综合式。通过学生反馈的综合式,开始本课的重点,综合计算式的运算顺序。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知道在有乘法和加法或减法(除法和加法或减法)的算式中,要先算乘法(除法)再算加(减)法,可是他们不知道这种运算叫做混合运算,之前都是教乘加或乘减运算等,所以要让他们认识这种运算,再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对运算顺序进行讲解,学习了混合运算顺序之后,通过练习加以巩固。本课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同级运算顺序,只有乘法、除法或者只有加法、减法的算式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在上课中以及在课堂练习的反馈中发现:

  1、混合运算顺序掌握较好,不过书写格式不规范,这个在课堂上纠正过,不过课后依然发现这个问题,必要的话要一个个的纠正了。

  2、同级运算虽然很简单,但是有些学生还是会从右算起走,就我观察来看,有些觉得右边的计算简单就从右边开始。同级运算顺序应该强化。

  3、少部分学生会把混合运算顺序和同级运算顺序混淆,为了区分,我给他们打比方:加、减法是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学的,我们叫1级运算,乘、除法是而你二年级学的,叫二级运算,加、减法是朋友,是一级的',乘、除法也是朋友,但是他们比加、减法更高一级,就像你们有的同学完的游戏,大怪兽的等级就比小怪兽的等级高,乘除就是大怪兽,加减就是小怪兽,级别高的就先计算,级别低的就后计算,加减、乘除是朋友所以就按我们的书写习惯从左往右的计算。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3

  方向的认识,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经验和常识,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位置的重要知识,这一节的目标是经历在室外和室内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能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方向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在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和身边的事物,通过观察、判断、交流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对方向的认识水平。

  一、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自主学习

  本课的第一个环节,我先把学生带到室外,在操场上辨认方向,提出问题:谁能说说我们怎样辨认东、南、西、北?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中午太阳在南边;太阳从西边落下等。使学生在脑海里建立起有关方向的表象,同时,通过学生的口述活动,把少数人的知识转化为全班同学的共同知识。接下来让学生“找方向”和“判断方向”,以加深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认识。在这里,老师充当的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二、游戏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方向的认识不能完全靠学生死记硬背,在充分借助现实情境让学生辨认方向后,我加入了一个小游戏“抢椅子”,让没有抢到椅子的.同学说出他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是谁,这样不仅激发了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方向的认识,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前与后、左与右的对立性和前、后、左、右的相联性,丰富了教学内容。

  三、存在不足与改进措施

  尽管本课大部分同学都能充分的领会并运用,但仍有极少数同学方向感差,对他们来说辨认方向仍是一个难点,这就需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通过个别指导来帮助他们。第二个问题就是结束太过匆忙,在一本杂志上我看到这样一道题可以补充在后面做练习:

  1、下午放学,小青出校门,太阳在前面,学校大门对着什么方向?

  2、坐公交车,小青坐在车里,她看到太阳在她的右边,公共汽车开向什么方向?

  3、到了十字路口,公共汽车右转弯,公共汽车开向什么方向?

  4、转弯后,小青看到路的左边是医院的大门,医院大门对着什么方向?医院的大门对着公园大门,公园的大门对着什么方向?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4

  最近,我上了《连加连减》这一课,《连加、连减》一课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而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绝大部分学生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的'结果,学生往往忘记第一步的得数。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

  其次,引导学生看图也是关键。因此在上这节课时,要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例题的投影片稍作改变,使小鸡吃米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来了、又来了”用连加计算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一图多用,让小鸡吃完米“走掉、再走掉”,让学生感受“去掉、再去掉”用连减计算的生活经验。同时,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可采用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了解决连加、连减时,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本课设计时重点通过在第一步算式下画横线确定运算的顺序,并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然后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当学生计算熟练后,第一步算式下画的横线不用再画,第一步的计算得数也只要记在脑子里就行了。

  最后,还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本节课我引导学生看算式先画○,后说计算过程来进一步巩固连加、连减,深化新知。从而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今后学习数学埋下种子。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5

  最近我校和南京市二板桥小学举行教学交流活动,我有幸参与其中,执教二上《观察物体》一课。我连试上一共上了3节课。都是借班上课。第一次上课,由于我在学生这一块没有引起重视,下课前才和学生接触,发发学具,提提要求,就已经上课了。上课时,学生对于这样的活动课本来就很兴奋,加上我和他们不熟悉,又没有准备激励的小奖品,所以我根本就驾驭不了学生。茶壶一题还没上就下课了。第二课时,把坐不住的小猴玩具改成了四条腿站的小鹿。准备了一些自己制作的大拇指,在课前把这个班的优点又在学生面前夸了一遍,并提出纪律要求。课中把教学流程改成,例一,想想做做1,例二,想想做做3,想想做做2.结果还有5分钟,课就上完了。第三课时,我在例一上花的时间比第二课时多,这一点不好,观察小鹿时,把小鹿摆放的朝向由向前改成向左,这样实物的位置和实物图的位置就吻合了,我的板书把实物图贴在黑板上,也清晰了很多,在教学中,还有几个值得今后研究的问题,教师的教学评价不够,小组的评价太少,对学生的激励不够。另外,操作活动时,对学生的指令不清,操作活动不够有效,小班化的教育理念渗透的.不到位。

  上完三节课后,我有一个深刻的感受,我以前是教学大班的,学校的小班化推进今年已是第三年,之前也参加过学校的小班化活动,小班化专题讲座,我对小班的教育只有一点肤浅的了解。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校的领导和小班化的老师给了我许多真诚的指导,让我感受到了小组交流、学会倾听、关注每一个学生……这些小班化的教育理论如何落实到自己的课堂中,别人的教学理论只有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6

  《动物聚会》这一课的一个难点是体验、比较和区分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情境中所表示的不同含义。上本课之前,我就进行了充分备课,发现学生如果能自己动脑、自己动手、自己动口将会很大的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有助于他们理解算式所表达的不同含义。

  因此一开始,我就给孩子铺设了非常吸引他们的情境:“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们住在大森林里,这一天,为了庆祝动物界的胜利召开,它们特别举行了一次盛大的聚会,小动物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瞧!小鸟飞来了,落在枝头上欢快地唱着歌;小松鼠、小白兔和小猴都来了,它们还带来了许多好吃的,同学们,你们愿意来参加吗?但大会的组织者说,这次聚会是聪明者的聚会,只有够聪明的人才能参加,在这次聚会的场面中有很多数学问题,谁能找出数学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参加。你们想试一试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多孩子为了成为聪明者努力的观察情境图,想找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孩子们那努力的姿态真可爱。

  在后面的活动中我让学生尽量自己动脑去想、动手去做、动口去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小组活动中,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出现能力强的学生代替能力弱的学生表达意愿的现象,这实际剥夺了接受能力弱的学生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没有体现学习面前,机会均等的教学原则。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是应该多鼓励能力弱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争取做到全班同学共同掌握新知。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7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学习的机会。本节课设计较好, “快乐的动物”开运动会这一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营造了轻松、快乐、融洽的课堂氛围,可爱的小动物们增加了学生注意听讲、认真学习的动力。教学中,教师因势利导,通过画一画、填一填、说一说,能引导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积极思考、探索,让学生一步一步认识“倍”的含义;让学生多说想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学生始终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的,他们学会了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不仅知识和技能得到发展,而且还获得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同时教师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设计的问题具有层次性,突出了因材施教,关注了学生的差异。

  1.当学生通过图形直观体会“鸭的只数是猴的2倍”的含义,并知道用除法算式表示它以后,教师是不是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画图或列式去探究“鸡的只数是松鼠的几倍”?教材第46页“说一说”的.问题,让个别学生发言之前,也要让每个学生先填好答案和算式。总之要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解题的机会,防止集体作业的方式。

  2.教师意识到了在练习时要给学生独立思考、个别作业的机会,但这个思想贯彻得不到位。表现在:(1)不给学生独自解读、理解题意的机会。实际上不理解题意的学生是有的,但需要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问题,主动去问老师或伙伴,这么做可以培养他们的进取心和责任感。(2)不让学生独立接受思维的挑战,大多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来化解难点。事实上,学生没有遇到思维障碍,没有克服障碍就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解题操练,后者无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8

  《长度单位》拉开了二年级数学教学的序幕,本单元内容要求学时理解“米”、“厘米”的概念,建立长度的表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使学时既轻松又有效地学习知识,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合理运用知识,我们呈现的材料、组织的学习活动就应该具有现实行、情景性。

  《长度单位》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概念性的认知内容。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的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会感到一定困难。因此,解决困难很大程度上在我们教学中要取材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在生活操作和实践中去感知、体会,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概念。

  学了《长度单位》,很多孩子都觉得很有趣,很好玩。确实,这几节课看起来大家似乎一直都在玩,用硬币、图钉、回形针量课本、铅笔盒,用尺量自己身体上的数据,比如步长、一庹长度等等,用卷尺量教室的长度、宽度,还有大量的估测、观察等活动,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亦乐乎!

  如:用三角板量数学书的宽、用回形针量铅笔的长、用硬币量数学书的宽、用小刀量文具盒的长、用铅笔测量书桌的宽和椅子的高等。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引出用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作为统一的单位长度,但每次都拿正方形量不方便,由此引出直尺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以及两者之间的进率教学。这样的安排能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密切联系生活,在生活操作和实践中去感知、体会,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概念,体现了课标的新理念。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9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上册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尽管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经验和基础,但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涉及数、数数、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实践技能等,针对二年级的小朋友的认知能力来说,也可以说难点了。

  知识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这一节课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之后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一、从实际需要出发,让学生产生学习长度单位的欲望

  教学时,我创设了“我想给同学们配桌布”的情景,配桌布必须知道桌子的长和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实际中测量长度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实物作测量标准去量桌子的长,结果量得的数量不一样,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体会到,要想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从而产生学习长度单位的欲望。

  二、向学生提供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

  这是一节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课,当学生有了学习的愿望后,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如:设计了观察直尺,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让他们通过观察、交流,掌握直尺的基本构造,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又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认识1厘米,安排了三次活动:第一次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体会每一大格的长是1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第二次让学生找一找身边、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厘米,学生找出了很多,如:手指的宽度、一节手指的长度、牙齿、鼻孔、眼睛、田字格等等,这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我想对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然后应用厘米来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让学生在尝试测量、比较、交流中,逐步总结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课堂上学生有的用“把物品左端对准0刻度,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这种方法,也有的学生采取其它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一格一格的数的方法,通过让他们对比,明白前一种方法方便且快。在判断中,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但也是可以的,我想体现方法多样化,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三、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他们用直尺选择身边喜欢的事物进行测量,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开始量书本、练习本的长和宽;有的量铅笔的长;有的量刀子等,达到了在玩中练,在练中玩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但无论怎样精心设计的课,都会有问题的存在:

  (1)学生观察的能力较弱。

  低年级学生观察不全面,容易走偏。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锻炼学生,要正确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观察问题,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学生“估”的能力要加强。

  估一估较短物体的长度时,比较接近实际长度,但估计较长的物体时,误差太大。根本就不知道大致在哪个范围。这应该和平时的生活实际有点关系,现在的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数学比较陌生,那又如何叫他估得准呢?所以数学一定要和生活紧紧联系起来,要让学生在数学中经常感受到生活的味道。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10

  这部分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为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结合情景图例1,先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怎样写就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竖式连写比较方便。在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中,让学生结合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来。这样既巩固了前面的知识,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整节课的效果很不错。

  在进行巩固练习时,我采用一贯的方法,让全班学生每人出一道题,内容可以是连加的、也可以是连减或加减混合的。然后全班一起计算,教师强调书写格式和进位、退位的计算。这样感觉学生计算自己出的'题兴趣很高,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能力。

  在本节课中发现不足的地方是学生在自己出题时考虑不是很周全,有的题最后的结果可能超出了100,这样就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加了难度。另外还有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进位和退位容易出现错误,审题不是很清。需老师在以后的练习中注意这方面的指导,让学生认真审题,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11

  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找一找、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说一说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在教授角的初步认识过程中,对于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讲得过于深入了,另外让学生比较角的大小时应利用活动角进行比较,而不是三角形其中的角,另外,给学生画角的时候,没有注意画角的方法。以上几点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引以为戒。希望在今后教学中,能够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学生的眼脑手口协调活动,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力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12

  排列、组合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排列与组合这一数学思想将一直影响着学生的后续学习。本节课学习时要遵循“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由于其思维方法的新颖性与独特性,所以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可多得的好素材。

  学习数学知识其实很枯燥,这节课是经我们年级组教师集体备课而预设的教学方案。本节课以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为主线。课一开始,我设置了“喜羊羊营救美羊羊姚经过灰太狼设置的两道密码门”这一情景。同学们一听,顿时激情高涨,便积极举手要帮助喜羊羊解决问题。他们根据每条提示解决了问题,便有了成就感,也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践等活动。使学生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初步经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规律的探索过程。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1.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指导不够,有部分孩子还不能有效参与。

  2.对教材理解还不够透彻,对学生指导不够细致,有部分学生还不会有序排列。

  3.今后应加强学习,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13

  在呈现《花园》一课的情景图时,我不是一下子将图全部展示出来,而是用简笔画依次呈现3种动物及其数量信息,这样学生的情绪极其高涨。在提问解答之后,呈现草地上的花朵时,我故意只画了2朵白花,然后告诉学生提示信息:红花数是白花的4倍。请孩子们来画出红花,他们很兴奋,因为可以和老师一起来画情景图,另外这样的设计还和下面试一试中的第二题做了很好的衔接。

  在处理第3题的时候,我按照教参的建议引导学生将图中所呈现的.许多信息整理为一个小小的统计表,当时也没有想太多这样做的好处。后来过了一段时间,我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有的孩子在面对此类问题时竟然自觉制作了类似的统计表,这让我很欣慰,与其说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倒不如说是这种高度抽象概括的数学思维意识已经在孩子的头脑中播下了种子。

  我一直很喜欢日本的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说过的一段话:学生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毕业后如果没有什么机会去用,几年后很快就会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刻铭记在心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方式、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这段话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深思。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14

  20xx年11月27日,我执教了《搭配》一课。本课是第二课时的内容,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已经掌握了用一些方法来辅助自己进行组数。本课一开始,创设了懒羊羊需要帮忙的情境,孩子们帮它解决第一个难题,实际是复习旧知,先由学生自己读题,再由我带领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分析题目,接下来提供方法,由学生自己完成。本课最大的失误在于没有展台出现问题,没有使用,只能由学生叙述,其他学生想,这样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导致后面学生注意力不是特别的集中。

  但是感动于学生把三种方法都讲了出来,而且非常完整,表达能力很强。接下来是第二个难题,提供给学生两种方法自由选择,由于没有展台,我只能板书,带领学生分析,此时学生注意力已经有些跑偏。接下来的对比分析,学生明白意思,虽然不能很清楚的表述,但是已经不错。后面的练习学生比较感兴趣,一个是3个孩子握手,请学生上台表演,有的孩子心存疑问,我就抓住这一点,让他亲身体验,最后终于得出正确的`结论。我觉得教师就应该这样,抓住课堂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想最简单的方法使他明白,学习效果才能最快最有效的达成。之后使用平板电脑,两各不同的问题,由学生独立完成,也是由于一些问题,导致个别孩子电脑连不上,而软件没有办法及时提醒我,所以只能展示个别人的答案,没办法面向全体。

  本课的不足之处:一是没有使用展台,很多应该由学生生生互动的内容只能由我代劳了。二是耽误了很多时间,导致本来安排好的课程内容被删掉了一个。三是画一画那个内容本来应该给学生时间去每个人都画的,但是还是时间不够,也被删掉了。第四是关于有无顺序的问题,强调不够。五是平板的使用和研究需要进一步提高。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15

  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习乘法的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用5根小棒摆图形,初步感知几个5的含义,让学生在这节课的开始有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2~4的乘法口诀,所以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我就给学生留下了较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初步知道了口诀的意义、来源和用途。在写乘法算式时和编乘法口诀时,带着学生解决了一个,剩下的留给让学生完成,增加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独立学习的让他们经历编口诀的`过程,可以更深刻地领会口诀的意思。

  但是在课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接下来,我自己就这节课的不足做一个反思。

  一、新课程要求我们的课堂是开放性的,在我们的思维中这样的理念是理解得很透彻的,但是在实际的课堂当中,却比较难以把握。在本节课中我的课堂就不够开放。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让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时,其实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图来自主完成,而我却引导着学生一个一个的看。其次在写乘法算式和编乘法口诀时,由于学生没有学习1-4的乘法口诀,所以应该先扶再放。再次,在完成做一做时,我应该让学生区分一下口诀和乘法算式,加深学生对口诀意义的理解。

  二、在练习中几次出现了像“五一得五”这样的口诀,虽然再三提醒乘法口诀一般把小数放前面,但还是有学生错。如果在写乘法算式时,直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在给这两道乘法算式编口诀,学生可能更容易理解一句乘法口诀一般能解决两道乘法算式。

  三、记口诀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但我在记口诀这个环节中,只是让学生单纯的背,没有侧重口诀记忆的方法。要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才能让学生有快有劳的记住口诀。

  四、要讲究课堂效率,课上要做到精讲,最后在练习题的安排上,要采用不同的题形来开拓学生的思路,不同的出示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要由浅入深,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不能只局限于书本。

  五、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本节课中我虽然在最后总结时提了一下,但不够突出。最好能把这个环节提到前面。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16

  这部分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测量长度的活动。教材通过让学生互相测量身高、步长、臂展(两臂伸开的长度)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同时,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感受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教材还设计了统计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

  教材设计了五个活动项目,即测量身高、测量臂长、测量跨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通过这些测量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用各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也可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的`数据。在这里教材设计了在学习测量时,教师在黑板上利用统计表进行记录的情景,目的是使学生巩固收集数据的方法。教材还通过两个学生对话的情景(即一名学生从统计表中知道身高1米21厘米的有4个人了,另一名学生打算看看王丽有多高),使学生通过统计表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教学时,因为课堂时间有限的关系,只是师生共同示范了个别几个学生的身高测量,臂长测量,测量窗台的高度,门的高度,宽度等一些较大的长度,学生只是测量了课桌的长、宽这些较规则,较小的长度,布置了一张家庭成员信息搜集表作为作业,要求填写身高、臂长、跨一步的长度这些信息,从做上来的效果看还不错,但因为布置的是回家作业,很多都是家长帮着做的,说明让生自己动手操作还不够充分。不过让生了解了一些常用的说法,如:一庹长、一柞长等。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17

  我认为,“探究式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开展了多种数学活动,体现了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灵活选择。

  在认识钟面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汇报出在钟面上发现了什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然后指导探究。观察钟面时,通过认一认、指一指、数一数、拨一拨等操作活动,总结归纳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在探究时分之间的进率时,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自己抽象概括出时分之间的关系,较好的揭开了知识的.奥秘,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且不易理解。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时,我尽可能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钟表,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体验时间长短。在体验1分有多长时,我设计了一些活动,在体验1分有多长时,我设计了一些活动,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18

  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较多地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让他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

  2.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对新课内容的学习,我只是适当地指导、点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空间,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3.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变枯燥的计算教学为有趣的动手活动,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情可做,就能自主地探索、交流。

  4.两处设计开放题,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把数学学习生活化、实用化、问题化。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操作中合作交流,面对同一个问题,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有的甚至还有多个不同的答案,这样既充分张扬了自己的个性,又达到了“取长补短”的效果。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19

  《一个星期有几天》这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学习7的乘法口诀。根据教材的设计意图,本课旨在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在编口诀的过程中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进而解决一些简单的乘法问题。

  在教学中,我没有完全放手,在整理前6句口诀后才让学生自主探究后3句口诀。这样做虽然照顾了自主性弱的学生,但却影响了自主性强的学生探索的积极性。这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兼顾。

  从教学内容传送的角度讲,这是一堂没有悬念的课。甚至可以说,没有老师的讲,学生也能将7的乘法口诀倒背如流。那么这堂课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我想我们对于乘法口诀的理解不能仅限于熟背成诵,而是更加深入的理解乘法口诀产生的意义和如何将它运用到乘除法计算中。这节课我着重想体现的是乘法口诀产生的意义和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便捷性。所以,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力图表达我的创意。由于事先对于时间的预算不够,第三个层次的练习没有呈现。

  从课堂效果来看,这是一堂没有起伏的课。从环节的实施看,没有做到步步为营。这主要是因为备课不充分所至,再加上教者的精神状态不佳,给听课的人呈现了松散的教学状态。

  从教学过程看,本堂课在每个环节都没有做到细致。所谓课不磨不成形,计算课的教学研究才刚刚开始,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细心琢磨,认真学习,将计算课的研讨进行到底。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20

  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主要策略是通过用不同的物品量统一长度,量出的结果不一样;用不同的物品量不同的长度有时量出的结果一样,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为了使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到统一长度的必要性,我叫孩子准备好了要用的学具,曲别针和一角的硬币7个。课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初步体验了用不同的长度作标准去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接着又用不同的长度做标准去测量不同的物体的长度。在这一个活动中有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直尺去测量课桌的长,然后再用区别针去测量数学书的宽。显然教材设计者充分考虑教具的实用性,让孩子能够比较方便。而且是为了让学生的比较容易进行比较,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的。但是孩子在测量课桌的长的时候,由于学生用的.尺子长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但是这一活动恰恰又让学生体验了用不同的长度标准去测量同一个物体。

  通过上面的教学环节我又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活用教材,但活用教材的前提是真正抓住教材,吃透教材,所以我们只有做到认真钻研教学内容,才能理解教材真正用意,做到活用教材。

  这节课,就目标而言,学生不难达到,但总体感觉上得太匆忙。而且,每次总有个别学生不带学具,这也是个问题。

  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活动课上,学生学具的准备、课堂纪律的控制都是需要考虑、重视的问题。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0-29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04-10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04-10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4-07

二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教学反思01-22

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10-29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4-08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5篇06-15

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