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掌声》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掌声》教学反思 篇1
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一个基础平台。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为课堂上的学习和思维打好定向基础。课前准备的越充分,在学习时就越处于主动地位,能更快的适应课文。有效的预习不仅给学习的过程增添了乐趣,上升了高度,还使学生获得了心理满足。
我在执教《掌声》一课时,将原来的预习程序经行了细化。如:首先要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难读的字标拼音,不懂的词可以查字典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然后熟读课文。这一环节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还要边读边想哪个自然段或句子给你不同的体会,把这样的句子多读几遍,不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由于课前充分的预习,学生对文本有了自己的理解。于是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引导他们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学生说出了自己心中独特的感受,并通过最后的小练笔将此情绪发挥得淋漓尽致。
既然有效的'预习在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我为什么不教给学生好的预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呢。说干就干,于是我制定出预习步骤如下:
一、生字、新词
本课生字注音、组词。词语表中的词语
二、熟读课文
1、积累读课文时遇到的多音字(在读书中积累有具体的语言环境)
2、积累课文中好的句子(可以是优美的或有启发性的或运用了好的修辞方法或使自己有特别感受的句子)
三、我的积累
可以是成语、诗篇、格言、歇后语、对联等等
把这些都体现在预习本上,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把要学的知识梳理了一遍,在课堂上自然有不俗的表现。公开课后,我再次进行尝试,发现学生真的可以很快进入学习中。至少课堂上“呆若木鸡”的现象不见了,“自问自答”场景也几乎没有了。看来是预习发挥了作用。
我知道这预习三步骤还不够完善,但我会努力让学生在预习中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发现、创造。
《掌声》教学反思 篇2
《掌声》这篇课文写的是残疾小女孩英子通过同学们给她的两次掌声,让她从一个内心自卑的人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间的鼓励和关爱。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
课堂上,我紧扣课后习题,主要用对比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英子前后变化的对比,第一次掌声和第二次掌声对比,由浅入深,从而使学生理解“掌声”的意义,理解“掌声”给英子带来的变化。
教学中,我运用了角色体验,情景对话,想象补白等方法帮助学生揣摩英子的心理。如:让学生理解“英子犹豫了一会,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这句话时,让学生通过抓关键词“犹豫”、“慢吞吞”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创设情况“假如你是英子,此时你在想些什么呢?”我随机采访“英子”的真实感受,学生真正把自己当成英子,感受到了英子的内心活动,然后再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课后习题,如果英子自己来讲这个故事,她会怎么讲呢?从第2——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试着讲一讲。开始的时候,学生不知道角色的转换后,怎么变成自己的话来讲故事,我告诉她们,把“英子”换成“我”,讲给大家听就行了。后来很多学生自告奋勇的讲起这个故事。看来,学生掌握了方法,学习起来就不那么困难了。
教学中也存在许多遗憾。
1、识字教学时,没能把“忧郁”和“犹豫”进行对比地识记,以致学生在课文朗读时不能正确区分这两个词语。如果能创设具体的语境,让学生识记词语,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语感,还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朗读品读感悟到英子的前后变化,从自卑、忧郁、胆小到开朗、自信、勇敢,在朗读指导上,品读上做得不够到位,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也不不够及时与机智。
3、作为中年级的.学段,识字写字教学仍然是重点,但是课堂上学习的时间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学生书写的指导并有效的落实。
在今后的教学中,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时间去朗读课文,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要采取多种朗读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掌声》教学反思 篇3
这节课我注意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感同身受,才能真正理解英子的内心感受,真正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从而理解两次掌声的不同含义,有效突破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整堂课,以“情”贯穿始终。
一、以形象思维激情。
生动具体的形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这就要求教师将文中感人的信息调动出来,内化成自己充沛的激情,然后酿化成强大的感染力,去感动学生,使学生通过感悟,形成自己的知识和感情。带着这种知识和感情,学生再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这也符合语文新课改的理念。我利用配乐旁白、学生想象的形式,将第一次掌声响起时的情景,再现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学生有了真切的感受,情感被充分激发,对掌声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二、以灵活引读唤情。
引读能将情融于读,成为课堂情感升温的有效方法。引发学生反复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的中心句。那些情感未被唤醒的学生也逐渐地随着旋律的回转,随之盘旋上升,调整到审美的、优雅的、极富震撼力的状态中。
三、以品味语言煽情。
我抓住关键词“一摇一晃”渲染情感,伴随着感人的音乐,触发学生最敏锐的感官:“英子走下讲台时的“一摇一晃”和刚走上讲台时“一摇一晃”的.还一样吗?”这一小小的细节却突显了浓浓的语文味。人文性和语言的学习同时落到实处。
四、以生活体验冶情。
对英子掌声前后变化的深切感受,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发现,离不开对英子同学美丽心灵的发掘,这个过程是与学生的自身体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那一刻’英子的心情怎样?她最需要的是什么?”“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在这掌声中对英子说些什么呢?”“你想怎么称赞英子呢?”……这些发现、发掘的过程,都注重触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情感的升华。
《掌声》教学反思 篇4
在教学《山洪一样的掌声》一课中,我力求实现教师角色转变,让学生有主人翁感,有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熟读课文,读懂课文并思考课文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里;课堂上树立学生的合作意识,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讨论、实践、练习……中有所思、有所获。
“永远没有完美的课堂”,从全局看,本节课基本上可以看做是较成功的一节家常课,学生在我的教学中感受到了总理的个人魅力,体会文章的基本内容,尤其是人物的对话,在老师的指导朗读下,理解较好,分角色朗读时,读出了自己的理解与感悟。但是,上完了这节课总有很多的遗憾。在提出大问题时,给孩子自己读文章的时间不够充分,很多孩子没有读出自己的理解,只是听与文章的字面;再提出大的问题之后,想给孩子主动,而形成了“被学生牵着走”,对于老师的课堂的主导在本课的最后才体现明显。《山洪一样的掌声》这篇课文是一片很感人的写周总理爱人民的课文。遗憾自己因被紧张和别学生所影响,没有引导孩子深入的体会文章背后的故事,没能让孩子深刻的震撼。当然,在反思了这节课的不足之后,在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时,我进行了一些改动。引导学生感悟与朗读重点句段,抓重点词语,多种朗读方式的练习以及对周总理其他事迹的`介绍,使得学生在朗读中有所体会,读完一段文字之后,往往出现安静的沉默。在课结束的时候,学生们很压抑。我想,这份压抑正是孩子们对总理的敬佩、惋惜、心疼和遗憾;是孩子们被总理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孩子们的表现让我感动的同时,也让我知道,只有这样的教学才有意义。
《掌声》教学反思 篇5
《掌声》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写了作者回忆了小学时,一个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次老师让她上台讲故事,在同学们掌声的鼓励下,她只好上台,讲完了后,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从此她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文章情感充沛,语句优美,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情感教育,又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好材料。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意。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课堂教学中的方法之一。本课教学中,我结合三年级学生词语积累不多的特点,利用上下文理解词语。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犹豫”一词,结合句子后面小英的动作“慢吞吞”来理解,说明英子不愿意走上讲台,但是老师的要求又不能不做,因此拿不定主意。英子的矛盾心情由此可见。
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中“忧郁”和“歧视”的意思,我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来指导,与课文第一自然段结合起来理解:“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英子的神态“文静、默默”就是忧郁的表现。而为什么英子会这么忧郁、走上讲台时又那么犹豫呢?就是因为英子残疾,很自卑,害怕同学们歧视她。因此“歧视”的意思是“看不起她”“不把她当正常的同学看待”。因此,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要引导学生读懂前后句子,挖掘语句间的关系,从而理解词语。
2、补白人物对话,感悟心理。
课文英子前后变化很大,由“忧郁文静”变成“活泼勇敢”,在教学时,根据英子的感情变化,我让学生先找到描写英子的神态、动作的句子。学生在第二自然段找到“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我及时设计对话情境:“英子,你为什么低头呀?你能说说你的心里话吗?”学生这时走入文本,猜想英子是怎样想的:“我害怕,别人会歧视我。”“我到底上去,还是不上去?”“不上去,才来的新老师要批评;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么办?”此时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感受到英子害怕、犹豫的忧郁的心理。当学生读到“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这个句子时,我鼓励学生说:“难道我们不该为英子这样的勇敢鼓掌吗?”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二、成功之处
这次教学比较成功之处是备课落到实处,化大为小。
本课备课时,我和以前一样,制定了“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的'教学目标,正巧在集体备课时,其他教师指出了其中教学目标过大,要求学习目标要小而实,具有可操作性。经过再次备课,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找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热烈、持久”、“经久不息”等关键词语的意思,感悟两次掌声的含义。后来在教学中,效果果然不错。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但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人物心理活动体会不到位。本课英子心里活动的句子,虽然找出来了,但是我没有即时好好地让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方法去品味。特别是“低下头”“犹豫”“慢吞吞地站起来”“眼圈红红的”这些关键词语,没有好好突出,没能深刻体会英子此时的心态在慢慢发生变化。这一部分处理太匆忙了,还需多指导学生朗读,为下面学生为何自发地送给英子的掌声作好铺垫。
四、改进措施
回顾本课教学,需要进行一些改进。
课文第三自然段通过描写英子的神态、动作,写出了英子的变化过程,在以后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通过朗读、小组合作表演的方式,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在朗读时,可以加入情感的句子,让学生更明显体会。如:“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她是多么纠结啊!)“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她多么勇敢啊!)这样一加,学生就清楚了。教学效果肯定不会错。
《掌声》教学反思 篇6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残疾的小女孩,因为不愿意让别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总是最早来,最后走。但一个新来的老师不了解情况,请她到讲台上讲故事。她在同学们的鼓励下,终于大胆地上来讲述自己的故事,获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从那以后,她变得开朗了。几年后,她在给同学写信时说:那次掌声,给了她信心,给了她生活的勇气。她很感谢大家。课文的内容很具有感染力,但对于正常人,对于缺少生活经验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却很难体会其中的辛酸。如何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生和英子之间搭建一座心灵的桥梁,带学生进入残疾人的生活、心理是教学中应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
一、环节设计
在环节设计上,我抓住两个写掌声响起的句子,从第一次掌声响起向前展开,探究英子的.自卑及原因;从第二次掌声响起向后展开,揣摩英子前后心情、性格等的变化,感受掌声带给英子心灵的震撼,并由此明白两次掌声的含义,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在拓展环节中,我引导学生朗读一首关于爱的小诗,(并联系实际说一说,爱还可以怎样表达)不但烘托了课堂气氛,而且情感目标也在意味深长的朗读中得到了升华,成功地完成了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教法
“书声朗朗”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研究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在教学本课过程中,我采用了“以读代讲,角色转换”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多次读书,教师的示范读等多种读书活动,促使学生思维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悄然走进文本,自已寻找感受英子不同的内心世界。通过不同的语气朗读,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英子的不同性格,并在朗读当中表现出对英子的同情和对英子转变后开心的心情。真正做到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味,在课堂上,很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这次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让学生读出自已真实的感受,才能实现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技巧。
有点遗憾的是,虽然我安排的朗读的形式也多样化,如:自由读、指名读、合作读、男女分读、分小组读等。不过总不能把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到更高层次。
三、媒体利用
我巧妙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究重点词句,使学生保持持久的注意力。
四、问题设计
在这节课上,我是围绕英子的极大前后设计问题。不过问题比较多,当学生举手不积极时,总是不放心的重复提问。
总之,我在整个的教学中,对学生不放心,有些急功近利,在时间的把握上有些不准,在指导朗读上也不够完美。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积极、认真总结自己的不足,多学习、多揣摩,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今天,我们上了《掌声》一课,这是一篇能带给我们深深的感动和思索的课文,文中的一名叫英子的孩子,由于得过小儿麻痹症,落下了残疾,因而变得自卑,终日沉默寡言。而在一堂故事课中,同学们的掌声改变了她。从此,生活向她展示了另一面:充满阳光与快乐。她也能勇敢地面对现实,开始了自信的人生。
课堂上,我将叙述“故事课”的内容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重点,采取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默读体会:哪些句子让自己感动,并把自己体会到的写下来与同伴交流,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我想这样,学生能够更充分体会到英子的内心复杂的感受,从而理解英子的变化。
学生初次进行这样边默读边写体会的方式,能写出体会的寥寥无几,因此后面的交流就可想而知。课堂上出现了冷场,急性的我也自然包办代替,结果这一自主学习只有了形式,缺少丰富的内容。
为什么学生无从下笔呢?这与我平常的引导是分不开的。在平常教学中,我很少放手让学生自主体会文章,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总是那些少数优生做着课堂的主角。我想,他们说了,其他同学知道了也就行了。可是,我忽视了,思考是不可以代替的。最终便导致了优生更优,其他人思维懒惰的情景。
是的,自主学习,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只有让所有的同学学会思考,积极思考,让他们每一个人体会到自己主动思考的快乐,能享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而我要做的是更关注后进生,把课堂节奏放慢,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放手的同时,也把眼光放远。
《掌声》教学反思 篇7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五册课文《掌声》一课主要叙述了残疾小女孩小英通过同学们给她的两次掌声,从一个内心自卑的人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小英的变化表现了同学间的鼓励和关爱。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突破:
一、引领学生在掌声中走进文本
课堂伊始,我便问:“孩子们,今天这么多老师来听咱们上课,我们怎么表示欢迎呢?”于是我带头鼓掌,孩子们在我的提示下也纷纷鼓掌表示欢迎,在热烈的氛围中我们走进了课堂。
二、整体感知文本,达到情感的共鸣
《掌声》是一篇情感体验很丰富的文章,要让学生快速的融入文本,达到角色的互换,去感受文中“英子”的内心世界,从而认识“掌声”的真正内涵,那么就要充分的调动孩子们的情感。在教学这一环节的过程中,我采用范读的方式,用自己深情并茂的朗读打动学生,并配合以舒缓的音乐。音乐在其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孩子们的情感一下子达到了共鸣。我朗读完毕,孩子们不由自主的鼓起了掌。
三、品读领悟,把握文本
整堂课以两次掌声为线索,采用对比的教学方式,如原来的英子和后来的英子的对比,第一次掌声和第二次掌声的对比,由浅入深,删繁就简。
通过前后英子变化的对比,孩子提出疑问:“为什么英子会有那么大的.变化呢?”引领我们走进课文的重难点,感悟两次掌声,我通过提问:“你觉得英子做出走上讲台的决定容易吗?你从哪些词语里体会到的?”让孩子分小组进行交流,找出“犹豫、慢吞吞、终于”。于是我让孩子们带着自己的体会读这两句话,他们充分感受到了英子的矛盾心理。当同学们给予英子鼓励安慰的掌声后,我又问:“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会用掌声告诉英子些什么?”角色交换后,孩子们的回答精彩纷呈:“我要告诉她:英子,你要相信自己。”“英子,我们不会歧视你的,勇敢些。”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感受到了“理解、尊重和关爱”。于是我提议:让我们也把这鼓励的掌声送给英子吧!教室里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通过对两次掌声的品读,孩子们感受到了爱,并在这次互动的爱的学习活动中去理解了课文内容。
四、在体味中升华
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了爱,体会到了爱,为了进一步升华情感,我问:“那么在我们的班集里、学校中、社会上还有谁需要我们爱的掌声,你会用掌声告诉她些什么呢?”提问之后,我让各个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然后抽各组的代表回答。孩子们回答:“我要把掌声送给老师,谢谢他们教给我们知识。”“送给失去亲人的人,希望他们勇敢的面对生活。”“送给太阳,感谢它给了我们光明和温暖。”……这一句句生动、感人的话语,正是孩子们深入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他们已在不知不觉中游离于文本,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我情不自禁地为他们鼓起掌来。
一节语文课,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合理的教学设计首先要灵活,要真正地走进文本,过分追求形式的灵活,往往会与知识的掌握相碰撞。教者要本着“为学生服务,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备课,课堂上应更多地注重让孩子有收获,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深入地钻研教材,提高课堂的效率。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十分清楚,这节课上到底要教会我们的学生什么?千万不能只是停留在文本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文本,提高语文能力,还学生一个扎实有效的课堂。
《掌声》教学反思 篇8
《掌声》一文写的是一位原本内心自卑的小女孩小英在同学们鼓励与爱的掌声中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这样一篇感人致深的爱的课文给了我们一次出色的爱的教育机会。为此,我设计了一堂情意交融,开放、扎实而有效的语文课,让爱的掌声响起在课堂的每个角落。
一、加强阅读教学,放手学生自读自悟
教学本课时,我给了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的时间,就让他们抓住描述主要人物的神态、动作的几段话,去体会人物心理变化过程。课堂上同一句话,因为阅读者不同,所以产生的感悟也各不相同。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孩子们对小英这一人物的了解了个透彻,让我真实地感受到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全班的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见,把一个心理自卑得尽乎变态的可怜的小英活生生的摆到了大家的眼前。
二、悟两次掌声——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
整堂课,我设计了复习导入、新授、总结点题、拓展延伸这样四个教学环节。其中第2-4自然段是课文的主要资料,在学习时,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索,让学生找到描述小英的神态、举动的句子。学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后创设情境,当学生读到英子犹豫时,我及时设计对话情境(走到一位同学边,摸摸她的头):你为什么低头呀?你能说说你的心里话吗?学生这时走入文本,把自己当作英子,说:“我害怕,别人会歧视我。”“我到底上去,还是不上去。”“不上去,才来的新老师老师要批评,上去,大家必须要笑我,怎样办?”此时学生透过与文本的对话感受到英子害怕、犹豫的忧郁的心理。当英子鼓起勇气一摇一摆地走上去时,(我让一位女同学上台)我鼓励学生说:“难道我们不该为小英这样的勇敢鼓掌吗?”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我又创设情境:“小朋友,此时,你就是英子的.同学,你想用掌声告诉她什么?”学生热情的话语打动了我们:“别怕!我们不会嘲笑你!”“勇敢点!”当同学们给了英子两次热烈的掌声时,老师引导:快把这夸奖的掌声响起来吧!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英子你想说:……“谢谢你们,你们的掌声给了我
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地应对生活。”“你们的爱使我终身难忘。我要自信地应对一切。”就这样,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感受到英子从忧郁到开朗的变化过程,从而感受到大家的爱。这部分情境的创设我觉得是比较成功的。我努力让孩子在这次互动的爱的学习活动中去理解课文资料。
三、拓展延伸,升华文本内函
在理解好课文后,我要求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获得别人的掌声或把掌声献给别人的故事。这样,无疑升华了课文的内函:既要珍惜别人的“掌声”,又要不惜奉献自己的“掌声”。
但是这一部分也有不足的地方,小英心里活动的3个句子,虽然找出来了,但是我没有即时好好地让学生透过朗读去品味。个性是“低下头”“犹豫”“眼圈红了”“慢吞吞站起来”还没有好好突出,没能深刻体会小英此时的心态在慢慢发生变化。这一部分处理太匆忙了,还需多指导学生朗读,为下面学生为何自发地送给小英的掌声做好铺垫。
透过这次《掌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也让我深深懂得:只要我们能为孩子的点滴进步而鼓掌,为孩子的精彩创意而喝彩,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抒发心灵的天堂,相信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中都能成为一个个个性独特的自我!
《掌声》教学反思 篇9
12月8日三年级的群众备课活动如期开展。轮到我执教。我选了三年级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的《掌声》一课。就在周六(12月5日)的时候,市里的送课下乡活动在实验小学多媒体教室举行。我听了“齐鲁名师”孟强老师执教的这一课。尽管孟老师的课已经很难超越,但是我却在听完课之后就有了很多的感触,因此我也选取了这一课,想实践一下孟老师的教学思想,也想试验一下自己的许多想法。
首先,关于孟老师的课我禁不住要记下以下两点:
一、孟老师的授课新颖独特。他并没有省去字词的教学,并且他的字词教学个性注重比较,并且是本课前后词语不同的比较,如:
A:1:她的一条腿落下了残疾;
2: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
用这两个句子来比较“落”的两个不同的读音。
B:比较“经久不息”与“渐渐平息”这是文中描述前后两次掌声的'两个词语。更别出心裁的是孟老师让同学们用动作来演示一下自己对这两个词的理解,同学们分别报以“经久不息”与“渐渐平息”的掌声。
……
孟老师词语教学的方式一时间让我惊羡不已、赞不绝口。
二、授课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反复强调文章的主旨“人人都需要掌声,个性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1、课堂伊始,干脆利落地直接导入。然后问孩子们对自己的到来是否欢迎,让孩子们用动作来表示一下。孩子们报以欢迎的掌声。这时孟老师便及时地出示“人人都需要掌声”句,直切文章主题。
2、
3、
这种一咏三叹甚至四叹、五叹的讲语文课的方法,让再不认真听得同学,也不由得记住了并且明白了“人人都需要掌声”这个深刻的道理。
《掌声》教学反思 篇10
本单元教学专题是“爱是奉献”。本文写的是同学们友爱的掌声改变了一个自卑的残疾女孩的命运。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感到比较成功的几点是:
一、整个课堂充满着爱的氛围:
(一)、设疑导入,引发爱;
(二)、研读课文,感悟爱;
(三)品句析段,体验爱;
(四)、拓展延伸,畅谈爱;
(五)、联系生活,奉献爱。全文教学设计紧扣“爱”字贯穿全篇,在训练语言文字的同时,突出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思想品质得到升华。课堂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课堂也因动态生成而绚丽多彩。
二、这节课意外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孩子们对爱的涵义异乎寻常地理解了——什么是爱:爱是给爸爸妈妈端杯热茶;爱是对有困难的'人伸出温暖的双手(捐款、献血等);爱是给年迈的老奶奶梳梳头;爱是扶着残疾人过马路……听着孩子们精彩的回答,使我感到无比欣慰:孩子们不仅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即将成为“爱”的创造者,他们将会用语言、用行动将“爱”的接力棒传递下去。
与此同时,在教学本课中,我把课堂的掌声与文本的掌声相结合。
整个课堂中,掌声多次响起,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如何及时把掌声献给别人。
《掌声》教学反思 篇11
《掌声》一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从此变得乐观开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这篇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谈的叙述后面饱含着一个充沛的情感主题:文章中“掌声”代表着鼓励、尊重,代表着“爱”。全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多次写到英子的神态与动作。因此,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怎样通过英子的外在动作、语言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这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凸现语文本体,凸显语文课程审美特点,让学生在情境诵读中入情,在切己体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呢?我反思教学过程,觉得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
一、对教材进行了深入分析,做了精妙的设计。
教学片段一:释词读句,巧妙导入。
1、出示句子:“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读完以后问:你了解小儿麻痹症吗?
2、老师介绍小儿麻痹症:小儿麻痹症又叫脊髓灰质炎。这种病多发生在婴幼儿身上,得了这种病,往往会留下终身残疾,腿脚萎缩,走路一瘸一拐的。英子就是其中不幸的一个孩子。
教学片段二:先抓首尾,再探中间。
1、学生初读课文后,交流: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你在哪里找到的答案,能说说你的理解吗?(学生:寂寞、不自信、孤单)
2、刚才同学们说英子自卑、孤单,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它概括了英子的这些表现,哪个词?大家找一找!(学生:忧郁)
3、她就这样一直忧郁下去了吗?没有?你从哪里知道她没有一直忧郁下去?(生:她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
4、英子是那样自卑、忧郁,后来却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是什么使英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呢?课文的2、3自然段就写出了英子的变化过程。今天我们变一种方式来学习这两段课文。
教学片段三:以演代讲,以演促情。
1、默读第二、三自然段,拿起笔在自己认为要重点表演好的词句下面做一下标记。师问:谁自告奋勇来演这个英子呢?
2、试演两次掌声部分,其余同学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评议表演。
3、台下还有很多优秀的演员想上台来,但主角却只需要一个,怎么办呢?让我们换一种方法来当演员,用我们高低起伏、或温柔或有力的声音来表演忧郁的英子和热情的同学们。
教学片段四:抽丝出茧,对比理解。
1、我们的课题是掌声,在第三段中,写到了大家的几次掌声?(两次)
2、这两次掌声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第一次是支持、鼓励;第二次是称赞、表扬)(板书:支持、鼓励、称赞、表扬)
3、带着不同的`感情来读两次掌声。
4、对比两个“一摇一晃”。
师点击出示: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的走上了讲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的走下了讲台。师问:大家看,这两句话中都有“一摇一晃”这个词语。同一个词语,同一个姿势,英子的心情有什么不同吗?(生答:第一次的心情是紧张、害怕;第二次的心情是高兴、愉快)
二、挖掘教材空白点,学会通过人物的外在表现揣摩人物心理,激发思维。
教学片段一:“犹豫”处填白。
师:英子, 当我叫到你时,我看到你犹豫了一下,才慢吞吞的站起来,眼圈还红红的, 你在犹豫什么?
生:如果上去的话,同学们会笑话我的;如果不上去的话,老师会批评我。
教学片段二:“掌声”处填白
师:同学们, 你们的掌声这么热烈这么持久,你们肯定是想借这热烈持久的掌声对英子说什么吧?
生:英子,你不用害怕,你一定会讲好。
生:英子,你不要自卑,我们会支持你。
生:英子,你不要难过,我们不会笑话你。
师:同学们,我又一次听到了这热烈的掌声,这一次你又想借掌声对英子表达什么?
生:英子,你讲的故事太好了,太感动人了,以后欢迎你再为我们讲故事。
生:英子,你的普通话说得真好!
生:英子,你的声音真好听。
教学片段三:“感动”处填白
师:英子, 听了同学们这热烈的掌声, 你为什么流泪了呢?
英子:因为我没想到,同学们不但没有笑话我,还用掌声鼓励我,我非常激动。我一定要讲好。
师:英子,我看到你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这是为什么?
生:感谢大家对我的表扬,我还要继续努力;谢谢大家的称赞,我以后也要加入到你们中间和你们一起快乐地学习、游戏。
三、拓宽教材精神领域,把爱化做支持、鼓励、表扬、赞许。
在这篇课文中,英子因为同学们的两次掌声改变了性格从而也改变了人生。()课前阅读提示说掌声是一种爱的表现,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掌声远远不是一个爱字能包括的,它还能细化成支持、鼓励、表扬、赞许,从而也教孩子们明白在生活中我们能把掌声送给更多像英子这样需要掌声的人,他们不仅是残疾人,还可以是贫穷的弱者,甚至就是你身边成绩不太好,信心不太足的人。
上完这节课,我和学生都久久地沉浸在爱的情感中,心潮起伏。我从中领悟到: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最终的意义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尽显个性地在文本里绽放智慧的花朵,愉悦、兴奋地在课堂上做生命的飞翔和超越。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反反复复地朗读,一次次地穿越语言文字,还文本以形象,还文本以画面,还文本以情感,变他语为己语,化文境为心境。
《掌声》教学反思 篇12
当我选择了《掌声》这样的文本,我一直在想:一群正常的孩子,怎样去了解一个残疾女孩的内心世界?一群活泼、开朗的孩子,怎样去体验一个残疾女孩的忧郁与自卑?对一个残疾女孩怎样表达自己对她的善意,而又不让她感到羞辱?思索再三,我决定教学时,紧紧抓住一个“情”字,以“英子自卑---自信,忧郁---快乐”为主线,借助两次掌声,引领孩子透过朴实的话语,走进课文,去体会英子情感的变化,去感受掌声在英子的一生中所起的作用,去领悟掌声对于一些正遭遇困境的人所具有的神奇力量,从而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一、突出主题,感受爱意。
本组单元的主题是“爱的奉献”。《掌声》一课中,“掌声”代表着鼓励、尊重,同样代表着“爱”。为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熏陶,在课前交流中,我以真心感受着孩子的真情,以激情的'语言诠释着孩子爱的表现。课堂上充满爱意的语言,使本单元的情感主题如涓涓细流,融入孩子幼小的心中。
二、紧扣文本,训练朗读。
“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我灵活地采用了多种阅读方法:有教师示范读,也有学生展示读,有整体阅读,也有部分阅读,有默读,也有师生合作读,还有重点词句的反复阅读。其中重点指导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部分,抓住“立刻把头低下”“犹豫”“慢吞吞”“眼圈红红的”等一些关键词语,走入人物内心,给学生强烈的心灵震撼。学生经过多次读文本,有体会,有感悟,有理解;在读中增长知识,在读中提高了能力,在读中发展了思维,在读中陶冶了情操。
三、以读代讲,感悟体验。
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坚持和文本对话,善于从文本中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中去发现文本中的空白,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从作者写出来的文字中去发掘未写出来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为此,教学本课时,我注重了对教材空白点的挖掘,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让学生悄然走进文本,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提出问题:“假如英子就坐在你身旁,你想对她说点什么?”“你用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告诉英子什么?”“你再次用掌声告诉英子什么?”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很快打开思维能力的闸门:“我想对她说,英子加油!”“我想对她说,英子,你一定行,我们支持你。”“英子,你的故事讲的真棒。”“英子,你要微笑着面对生活。”……角色决定人的思维、情感和语言,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去触摸课文精彩的内蕴,情不自禁地去感受,去体验,去表白。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感情和经验模式介入和参与到对文本的解读中去,学会了通过人物的外在表现揣摩人物心理,激发了思维,学会了阅读,提高了语文能力。
《掌声》教学反思 篇13
《掌声》这篇课文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走出了困境,打开了心扉,变得开朗、乐观、向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我紧扣小英情感变化这条主线,将掌声前,掌声后的小英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体味小英的情感变化,从而充分感悟掌声的神奇和伟大,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对这节课,我感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领悟读音、用法,落实了朗读指导;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去体会、想象英子的生活,从而理解她忧郁、自卑的原因。对于身体正常的孩子来说,只有理解了残疾孩子的精神世界,才能最终理解这个故事。语文课,不仅要有语言文字训练,更要有精神的.培育与涵养;在文本的细读阶段,基本上经历了两个层次:第一,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与神态,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第二,由人物的内心世界反观人物的外部动作与神态的细微变化。情感体验与表达方法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朗读则成为学生表达情感与领会表达方法的一种手段;配乐朗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一切情感因素,使语言与情感共生,文心与人心交融。
但是,在这课堂的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对于词语的理解和感悟没有做到位。希望各位多提宝贵意见。
【《掌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掌声》教学反思06-02
掌声教学反思06-14
语文《掌声》教学反思06-04
《掌声》教学反思(15篇)07-15
《掌声》语文教学反思04-09
《掌声》教学反思15篇07-04
《掌声》教学反思(合集15篇)08-06
《掌声》教学反思合集15篇01-08
小学语文课《掌声》教学反思04-09
《掌声》教案及教学反思(通用11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