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05 17:35:3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共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玲玲的画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共15篇】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

  静心反思,比赛课堂的那一幕幕又展现在脑海中,或在心底欢呼,或愿面壁反思,但对自己来说,却都是“宝”。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于是,静下心来备课,以下几点是自以为课堂中的亮点。

  一、巧妙开头,使陌生的师生之间和谐融洽

  以“夸奖”孩子们为契口,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这个深爱他们的周老师,其实愿和他们做朋友,畅游语文课堂。我们互相夸奖,使孩子们的劲头十足,兴趣盎然。

  二、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

  三、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一开始,自由读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动画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我设计了表演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玲玲“哇”地哭了起来的句子时,凭借老师提供的句式劝玲玲,帮玲玲)、加提示语读(如读玲玲哭着说话的句子时)、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端详”一词时)、背诵爸爸意味深长的话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意味无穷。让学生在读中悟。

  四、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

  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在读、背爸爸的话的基础,抛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坏事变成好事的情况吗?”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其次,图文并茂的板书,课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小小的收获。

  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最后拓展部分,让学生说的不够多,有的孩子只是说了努力克服的困难,但是没有体现变后的“好”事。

  掩卷深思,这次赛课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很多:抓住一切向名师、优秀的教师学习的机会,不断丰富自我,继续深钻教材,提高短时间把握文本的能力,从而继续完美自己的语文课堂。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2

  5月份,市教研室开展了市级教学能手的评比活动,我有幸成为了参赛选手之一。在经过了抽课、备课、试讲等各个环节过后,5月15日终于迎来了讲课的日子。

  本节课的特色之一是识字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随文识字”,识字方法主要是教学生利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识记生字;特色之二是“间休的设计”,在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完“叭”“哇”以后,我又设计了拓展识字,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来识记带有口字旁的表示声音的生字,接着,我利用这些形声字编了一首小儿歌,正好作为间休的歌曲,可谓是“一举两得”;在指导朗读时,我采用与学生配合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我们交换角色时,我扮演伤心难过、着急的玲玲,边做动作边读玲玲的话,学生们听的认真看的仔细,一下就领悟到了玲玲的难过和着急,我不用过多的话语,学生很自然的就能读好玲玲的话了,这个环节的配合,让我们的“读”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最后在本节课的重要语句升华的部分,首先我设计了玲玲在颁奖典礼上发表获奖感言的环节,让孩子们把自己当成玲玲,说出爸爸曾经对她讲过的最经典的话,接着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也可以这样对自己说;当老师在工作中碰到难题时也会把这句话背给自己听,引导学生积累背诵;最后,如果你的爸妈在生活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你应该告诉他们什么呢?这样在一次次的朗读、背诵中,让本节课的重点得到了升华。

  我顺利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在这节课上,来校长担当了摄像师这一角色,一节课她都举着摄像机在为我录像,在此,对来校长在这节课中付出的辛苦表示深深的'感谢!《玲玲的画》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来校长提醒我在“玲玲满意地笑了”这句话里的“地”错打成了“的”,还说总的来说整堂课还是不错的。

  这次能手的竞赛对我来说,又是一次新的历练,记得教研室的李主任曾经说过: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会在这项艺术的活动中,逐步追求完美,追求卓越,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加油!《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3

  1、学生在本节课中学有所获:《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巧妙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现在在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非常多,但真正能将多媒体使用到位、用到精的并不多。我已经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来展示玲玲改了之后的画,接着进一步使用这一教学资源,让原来的画与改了之后的画进行一个比较,对比出因为一个无意间的过失让画面上多了一只懒洋洋的小狗,使得整个画面显得生趣盎然。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内在含义,也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生活的理念:人只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就会有无限的可能。

  3、遗憾的是在教学中,我更多的关注教师的教,缺少对学生的需求的关注。呈现在课堂上,学生显得被动。而细节之处的处理也欠圆滑,教学的痕迹比较浓。看来,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

  生活中,因孩子的无知会很自然地做错一些事情,犯一些错误。学生做错事情的结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并不是无法挽回的。我们是能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正如课文《玲玲的画》中提取的情节是:夜深了,孩子玲玲在收拾画画工具时不小心把明天要评奖的画给弄脏了,着急地哭了。于是,爸爸引导孩子:只要开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学习过程中重在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要多动脑,多思考,劣势也能转化为优势。

  课堂上,我提出:“在平常生活中,你遇到像玲玲一样的问题吗?”学生在傻愣愣地呆了很久之后,也没有一个人回答我。教室里鸦雀无声。我想:换个思考角度试试看吧。紧接着,我这样问:同学们,在家里你做错事了,爸爸妈妈会怎么做呢?”

  “哇!我的爸爸妈妈会说,你怎么这么烦呢?过去!过去!”

  “太傻了!问爸爸去!”

  “什么对不起不对不起,离我远点。”

  “你也太顽皮了吧!”

  这些回答完全在意料之中。因为农村的家长自身文化的素质水平并没有很快地随着教育潮流而前进。要想有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各方面素质特别是家庭教育也急待引导。

  深入想想,象玲玲类似的,因家长启发后,坏事变好事的经历会可能好吗?让农村孩子们从何说起呢?我们在面对常见的生活小事又该如何启发呢?家长素质的提高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我想:我们应该在孩子的身上再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去教育他们。启发孩子观察社会生活,不放过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只有思考,才会闪耀解决问题的火花。

  教育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生活,教育应该对关照学生思考生活,意味着教育要关注完整的生命,并致力于完整的人的发展。引导孩子关注生活。因为大部分孩子没有把“生活”这本大书看懂,看透,看明白,不会思考真实的生活。孩子对生活问题解决能力的薄弱,迫切需要我们多多引导,多多启发。

  一、识字写字

  1、识字指导:

  ⑴出示课题,认读“玲”字,注意是后鼻音。

  ⑵学生在自由读课文中圈出生字,画出生字所带的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想办法认记生字。

  ⑶同桌互相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如,“详”可以放在“端详”这一词语中,通过模拟“端详”(认真仔细看)的动作来感悟。“奖、叭、催、脏”等,可以运用生活经验,在组词和说话中认记。“玲、详、叭、脏、幅”等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⑷检查生字认记情况。可以在给偏旁或生字“找朋友”的游戏中完成。

  2、写字指导:

  ⑴写正确:

  “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糟”字右边的“曹”字学生没写过,是难点,建议作细致的指导,特别是笔顺,应该引导学生认真书空、反复临写。

  ⑵写美观:

  借助两个带木字旁的字(楼、梯)的书写指导,可以复习巩固木字旁的书写方法。“楼”字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

  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字中捺却没变。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反犬旁的第二笔不容易写好,指导写“狗”字时要注意示范。

  二、朗读感悟

  本课的叙事情节比较简单,主题也比较明确。重点是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同时,要在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体会爸爸最后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要表现出玲玲为自己画好了画而感到“满意”的样子。随文理解“端详”的意思。读第四至六自然段,要表现出事情突发后玲玲紧张而着急的情形。朗读第七自然段,要感悟爸爸处事的沉稳。读第八自然段,要表达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读第九自然段,要读出爸爸高兴的语气。

  朗读的方式,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在小组里扮演角色对读,再指名在全班朗读。教师按上述朗读要求予以随机指导。

  爸爸最后说的话是从玲玲改画这件事引发出来的感想,是课文的中心句,有较深刻的教育意义。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在生活中对待事情好坏的态度,我们不能把一些暂时没有做好或不小心做错的事情都看成是坏事情,因为好坏是可以转变的;二是遇到事情办得糟糕的时候,我们不能惊慌失措,要沉着冷静,开动脑筋想一想弥补的办法。注意这里的“坏事”是泛指做得不如人意的事情,并不是指违纪违法之类的坏事。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齐读、个别读的基础上体会。可先让学生对爸爸说的这段话自由谈感受:你明白了什么?教师要在鼓励学生谈感受中引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端详、脑筋、收拾、满意、参加、懒洋洋

  2、对课后练习“读读抄抄”的句子,要读熟,再认认真真抄下来。

  四、实践活动

  1、根据课后“泡泡”里的提示,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类似事情,以强化感受。

  2、回到家里,可叫爸爸妈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或自己通过阅读书刊再找一个开动脑筋、变坏事为好事的小故事,然后抽时间讲给班上的同学听。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4

  1、学生在本节课中学有所获:《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巧妙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现在在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非常多,但真正能将多媒体使用到位、用到精的并不多。我已经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来展示玲玲改了之后的画,接着进一步使用这一教学资源,让原来的画与改了之后的画进行一个比较,对比出因为一个无意间的过失让画面上多了一只懒洋洋的.小狗,使得整个画面显得生趣盎然。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内在含义,也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生活的理念:人只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就会有无限的可能。

  3、遗憾的是在教学中,我更多的关注教师的教,缺少对学生的需求的关注。呈现在课堂上,学生显得被动。而细节之处的处理也欠圆滑,教学的痕迹比较浓。看来,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玲玲的画》这篇课文时,抓住主线教学,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的主要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老师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般明了。

  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的悟(理解文章)——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设计了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爱不释手”。

  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到过程中,其实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5

  《玲玲的画》是一篇内容比较浅显,而且篇幅较短的文章。作者想借由玲玲的'故事,告诉孩子们:如果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会变成好事!这让我想起了《塞翁失马》的故事。于是我就由《塞翁失马》的故事,引出了本单元的单元导读(我一般在一单元开始或结束都会让学生阅读单元导读,因为单元导读常常很明确地告诉孩子们本单元学习的重点,为中高年级孩子的学习打下基础)。

  再利用单元导读,引入本课的学习。虽然看起来饶了一个弯,但结果在实际的课堂上却为孩子的学习降低了难度,对于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打下了基础。那么情感目标达成顺利,我就把接下来的重点放在了句式训练和分角色朗读上。这样一来夯实了语言的训练,使课堂就显得更有实效了。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6

  【学习目标】

  1、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小女孩像,问:

  你想认识她吗?认真看老师写她的名──“玲玲”。如有学生姓名或亲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台教大家识记这个字,注意读准后鼻音。(告诉学生,“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较多)

  2、板书课题,学生就课题质疑,老师随机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在小组内合作认读生字词。

  3、检测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运用媒体出示生字词来检测)

  4、根据学生认读情况,重点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幅”字不要读成“fǔ”,要读“fú”。

  “催”字要读平舌音“cuī”。

  “睡”字要读翘舌音“shuì”,它和眼睛相关,因此是目字旁。

  “脏”字读平舌音“zāng”,它还有一个字音是“zàng”,心脏的'“脏”。

  5、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测本课生字的读音。

  6、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通课文)。

  三、理解词意,感语课文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内容,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3、汇报自己这次又读懂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鼓励学生有独特的体会。如认为玲玲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孩子,从“满意地端详”“催”等词可以看出;认为玲玲是个受动脑筋的,是个聪明的孩子,从“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可以看出来)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玲玲着急和高兴的心情。

  5、理解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看图学着爸爸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四、交际训练,鼓励学生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1、这样的事,你遇到过吗?跟大家说一说。

  2、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打算怎样做?

  五、作业

  制作一张小报,题目自拟,要求有三个栏目:

  1、你认识吗(集中展示课外认识的字);

  2、你知道吗(集录课外积累的词语);

  3、你能猜出来吗(字谜集锦)。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7

  《玲玲的画》这一堂课内容简单,道理明确,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修改了画,并且使画看上去更好了。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优点,但不足的地方更多。

  优点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如普通话标准、语言富有情感、教姿教态自然等,这些都是之前在学校就已经打好的基础,并不是我能够一直啃下去的“老本”。

  比起这屈指可数的优点,更多的是不足,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于注重教学环节

  在教学时,我太多过于注重教学的进度,一直往前面走,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学生是不是有时间去思考问题,有没有跟上我的思路,有没有跟着我从一个环节进入下一个环节。导致到最后,只有几个学生跟着我思考,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走神、发呆。

  二、不会组织学生,课堂的纪律不好

  虽然有老师告诉我说,纪律好了很多,但还是不够,我不会组织学生,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不知道怎么把他们放飞的思想收拢,心思收回到课堂,课上有一个说拟声词的环节,学生们说出了很多,课堂一下就活跃了,之后我就收不回来了,只能干巴巴的喊口令,强制收回来一小部分,有些孩子的精神还是处于这个环节,只是没有讲出来,这样一来,课堂的听课率自然很低。

  三、不会发现课堂闪光点,联系实际不足

  课后评课时,廖老师和张主任说课堂上课件上面出现错误,我立马能够改正,而不是说老师课后再改,做得很好,但是没有抓住这一个闪光点,继续点明课文的道理——坏事变好事。经过两位老师的指点,我才恍然大悟,是啊,还可以这么处理的。

  根据最新的教学理念,应该要让学生自己说,老师少说,没有用的不说,学生不理解的不说。这一课我说的太多,很少让学生自己说,甚至于联系实际时,都没有让学生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完,匆匆结束。

  四、朗读不够,板书不严谨

  平时学生的朗读拖音现象严重,老师读得好,不知道怎么让孩子们学习。周丽老师给了我建议:平时朗读一拖音就停,多放一放朗读的音频,给课文打拍子,有节奏就会好很多,朗读之后老师的评价语也要到位,指明读的哪里好,其他孩子就会模仿。板书不严谨,不足,无法看出课文的过程,字迹不工整,需要多多练习。

  今后,要培养学生们听、说、读、写得到能力;多读、多听名师的讲课,让课堂更加精彩丰富;不断提升自我,才能在课堂上更加游刃有余;继续深钻教材,提高短时间把握文本的能力;在每一堂课中间练习自己组织学生,吸引注意,收回学生思维的能力、经验,多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以生为本,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8

  《玲玲的画》是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深钻教材后,我在教学时的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课文内容就拨云见日明朗了起来。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上课伊始,让孩子们看情景课堂理清线索,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我设计了分角色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心情变化的句子)、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端详”一词时)、背诵爸爸意味深长的话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爱不释口”。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边读边感悟语言,同时对人物心情变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

  理解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在读、写、背爸爸的话的基础上,抛出问题“这里的“坏事”“好事”分别指什么?坏事变成好事的关键是什么?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我们也遇到像玲玲一样糟糕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呢?”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中,其实不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吗?

  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在思考中互相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不足之处是启发学生弄清道理后应进行生活中动脑方面的拓展。在指导朗读上,还有所欠缺,应该叫学生体会一下爸爸催促玲玲睡觉时的语气是什么样的。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9

  《玲玲的画》一课,文章语言朴实,故事情节简单,学生一读便明了。那如何让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呢?文章的语言训练点挖在何处呢?我怎么才能站在语文这块基石上,让学生明白“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呢?我针对学生实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人物心理描写:

  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玲玲三幅画的句子体会玲玲的心情。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在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此刻玲玲的心情。课堂上自我感觉这部分落得很实,学生真正明白玲玲的心理变化,效果很好。

  二、抓朗读,读中指导感情。

  上课开始,我直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采用开火车朗读课文,因为这课内容简单,没有难读的句子,所以直接检查朗读,节省时间训练说话。在学生开火车读课文时,我就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如“爸爸催玲玲睡觉的句子,爸爸对玲玲说话的句子”。我都进行朗读指导,在朗读过程中学生读错字,我也及时纠正,如“叭----趴”学生把这两个字读错,立即板书在黑板上,提醒学生注意,只是当时处理时教师没有落实,今后注意。

  三、抓说话训练,为写话奠定基础。

  本节课我在多处进行说话训练。如在体会“端详”这个词语时,课堂上我随机叫学生说一句话,虽然学生在造句时有点难度,但在老师的`提醒下学生也能说造几个句子,只要坚持学生在准确用词上就会有进步。

  当学生体会玲玲把弄脏的画画了一只小花狗,此刻高兴的心情时,我设计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补充句子,训练学生想象空间,训练说话。

  学生了解了爸爸和玲玲的为人时,我又设计了你此刻想对爸爸和玲玲说些什么,训练说话,进行教育。只要能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机会,我都不会放过,相信学生在训练中说话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写话能力也能提高。由于时间没有安排好,因此没有进行写的训练,以后要把写的内容安排在课内。

  四、抓拓展。

  本节课课堂容量很大,理解完课文,又指导四个生字,我还进行了拓展,虽然拓展安排时间有点紧,但我已经开始进行尝试,进行语文主题学习,相信今后我会不断改进,合理安排时间。

  虽然本节课按计划完成任务,但有些地方落得不实,教师的话过多,时常重复学生的话,教学就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起来的。

  我本着以读为主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带学生走进文本。

  1、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概括能力不是很强,我们就把本课的主要内容以填空的形式出示在课件上这样学生就知道从什么地方去说、该怎么去说,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2、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玲玲从中明白的道理。找出来后自己读、汇报读、比赛读。用多种形式的读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3、然后再让学生读课文,找找坏事是什么好事又是什么?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通过对坏事和好事的理解,来进一步的感受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4、再次读这个道理时,学生对这句又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就能读出一定的哲理意味。在老师总结时,有两个字正好是本文的.生字,因为二年级的学生还得以识字为主,所以我在板书“脑筋”俩字时,做了一下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又学习了生字一举两得。

  5、下面就该通过读对话走入人物,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首先从文中找出爸爸的话和玲玲的话,先汇报玲玲的话,通过指导“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一下就去睡。”和“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来体会玲玲的情感变化。我先是指名读,在学生读时相机指导,齐读时我加了一些提示语,比如说第一句我就说“玲玲高兴地说”有了提示语的铺垫学生们自然而然的就读好了这句话。第二句话时,我就很伤心的说,“玲玲的画弄脏了,玲玲伤心地说”学生立刻就进入的角色。读爸爸的话时,我对学生读进行点评,你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爸爸,你真是一位循循善诱的爸爸,从中体会到爸爸的启发对玲玲的成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通过的爸爸的话从中又更深一步的体会到文中的道理。最后再来整体感知课文,在小组内分角色读、小组与小组比赛读、大组与大组比赛读。以多种形式的读,来激起学生想把这个故事讲下来的欲望。从而达到学为用的目的。

  最后拓展延伸环节。我从文中又拓展到课外,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坏事变好事的的事?学生说了很多自己的一些生活小事。说的很好。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0

  《玲玲的画》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故事情节简单,大部节学生在第一课时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识字、识词为主。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收获,也有遗憾。

  收获之一:四步识字扎实有效

  根据二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字词教学是重中之重。教学中,我分四步落实。首先是初读课文,让学生借助拼音整体认读;然后跳出语境识字,先借助拼音识词,再去掉拼音识词、识字,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其次是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加深记忆。最后,巩固识字,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由字到词再到句子最后到课文。

  收获之二:手段语文化,使语文课更像语文课。

  无论是生字词语的教学,还是文章重点句的学习,都运用了语文的手段来习得语言,内化语言。在认识“叭”字时,我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字形,结合动作演示,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口字旁的“叭”表示声音。

  收获之三: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字词

  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根据词语的一定情境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词语内在的含义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端详”进行训练。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教师进行空洞的解释无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而如果采用表演这种外在的形式,让学生看表演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收获之四:写字教学扎实、有效

  在写字教学这一环节,我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组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接着师范写较难写的字,最后生临写。遗憾的是在教学中,对于读我指导的不够,在检查学生识字情况时,我出示了句子,指名让学生读,但没有及时进行指导,导致学生在读课文时读的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在指导朗读上下功夫。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1

  《玲玲的画》内容浅显,语言朴实,非常适合二年级学生阅读。文中爸爸意味深长的话语是学习重点,要使学生懂得生活中许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换个角度看问题,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玲玲的情感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玲玲的情感线索,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换个角度想问题的思想方法,把主题教育渗透其中,明暗交替,做到润物无声。

  一、话题导入,激发探求欲望

  上课伊始,教师出示玲玲的画像:“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你们愿意帮助她吗?”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向上、乐于助人的特点,调动他们探求的积极性,寻求新知,唤起学生潜在的美好情感,让孩子一开始就把课文学习与个人情感体验联系起来。

  二、体会情感,感悟主题

  初次完成的画,玲玲是满意的;面对弄脏的画,玲玲着急、焦虑;看到修改后的画,她又一次满意地笑了。对于这种情感的.前后变化,教学时教师可先展示玲玲修改前的画,引导学生观察,感受作品是比较完美的,抓住“满意地端详”一词指导读书,体会此时玲玲内心的喜悦、兴奋;再通过生生合作读、教师引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玲玲在“另画一张已经来不及了”的情形下,内心的紧张、失望;最后玲玲在爸爸的启发下,“想了想”,添画了一只小花狗,教师可出示修改后的画,引导学生体会此时玲玲内心的喜悦与成功感。通过充分的读书,在读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使学生真切感悟到只有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解决问题。只有把坏事情转化成好事情,才是解决问题的良策。

  三、聚焦重点,深化主题

  玲玲的变化,爸爸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先体会着爸爸的“高兴”读一读,再组织交流:“从爸爸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事件出发,谈自己的感受。爸爸的一段话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故事之中,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他告诉我们对待事情好坏的态度,我们不能把一些暂时没有做好或不小心做错的事情都看作坏事情,因为好坏是可以相互转变的;再次遇到事情没有办好时,不能惊慌失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积极解决。值得一提的是,小朋友的实际经历并不多,认识问题有局限性,不一定非要理解到坏事变成好事才行。学生只要领会到遇事多动脑筋就可以了。

  四、联系实际,拓展认识

  为了强化主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拓展交流。交流时可以谈以前遇到的一些糟糕的事情,是怎样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的;也可以谈曾经经历的一些不好的事情,当时不知如何处理,读了本文受到的启发。从多个层面、不同的角度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学习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最后,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的名人名言和启迪思想的故事供学生课外阅读。

  总之,文章不是无情物,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去领悟一种思想方法,感受一种生活态度,获得积极的人生体验,摒弃传统的说教,这正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2

  《玲玲的画》是一篇具有哲理性的课文,不仅是对学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其实对我们成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故事。他通过玲玲妙笔生花的画画过程,来告诉我们其实事情并不是象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只要肯动脑筋,还是有解决的方法,还是能够把他变好的。他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把坏事变成好事。但是由于我的准备不够充分,对教案不够熟悉,以至于在上课的时候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教学不够扎实,知识点没有落实。

  1、在进行“玲”字的教学时,字音没有落实。“玲玲”应该读轻声,后鼻音,也没有进行指导,只是一读而过,不够扎实。在进行“玲”字的拓展时,“领、零、铃、岭……”等字是以字的形式出现,而不是词的形式,这对学生来说印象不够深刻。在进行积累读的.时候也出现了字音读不准的情况。如果说此时以词语的形式出现,对学生的印象应该比较深刻,也有利于学生对形近字的积累。

  2、在进行词语检查时,对难读字音及多音字落实不够到位。我的词句检查是分两步走的,第一部是词语。但在ppt出示词语时,我给生字全部注上了拼音,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已经没有必要,只需要将重点字音予以指导标注即可,但我只是一带而过,并未重点指出。比如说“催促”两个都是平舌音,学生在读的时候已经出现问题,但我并没有领着全班将其落实,只是稍加纠正,这是不够的。其次是对多音字“脏”的教学,也不够落实,还是PPT的问题,没有以词语的形式出现。而形近字“叭”和“趴”进行比较教学时没有将他们的意思与偏旁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教学不够到位,学生印象不够深刻,知识点难以掌握。

  二、朗读指导不够到位。

  1、指导第一小节朗读时,叫了几个学生读,但这几个学生的朗读并没有将玲玲满意的心情读出来。而我并没有进行示范或指正,只是草草带过,可以说指导不到位。如果在学生朗读不到位的情况教师进行一下范读,突出重音,学生再进行朗读,这样学生的朗读才能真正有效果,而不是走过场。语文学习最忌走过场,要的是扎扎实实的教学。

  2、除了第一小节朗读指导不到位外,对第四小节、第八小结的朗读指导都是有所欠缺,不够到位的。第四小节因为玲玲的着急、伤心“哇地哭了起来”这种伤心、着急的心情学生没能很好地读出来。第八小节中“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这句话中玲玲失而复得的高兴心情都没能指导到位。其实知道不到位的原因就在于我着急将课文上下去,不肯花时间在学生的朗读指导上。为上课而上课,还是没有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这是新教师最容易犯的错误,我也不例外。只有真正脱离了教案,做到位学生而上课才能真正地上好课。只有做到认真、扎实才会有进步。不光是我会进步,学生也同样会进步。

  三、对学生的点评不够准确,评价语不够恰当。

  1、对学生的朗读评价不到位。朗读不好,不好在哪里没有明确点出来,这样的评价是不利于学生朗读的进步,也会造成教师的朗读指导不到位。比如说在进行第四小节的朗读评价时,一个学生读得并不好,没有将玲玲伤心着急的心情读出来,我只是说:“你读得不错,谁能比他读得更好?”这样的点评是不负责任的,不错不错在哪里,如果还有提升的空间,那么又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

  2、同样如此,在最后的总结,讲故事的环节,我的点评也同样不到。学生在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时,语言不够简洁,出现了读课文的情况。我对他的评价是“讲得不够简洁,能不能再简短点”。但是什么地方应该简短,什么地方说得太多了没有明确指出,这对下一个学生的概括没能起到任何帮助。所以下一个学生在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时,仍然犯了跟第一个学生一样的错误,概括不简洁。这就是我的点评不到位、不准确造成的。因为二年级的学生辨别能力、自我感知能力还不强,所以需要老师的点播。如果教师的点播不准确到位,是不利于学生的改进的。

  3、点评的评价语不够丰富,太普通,这说明我的课堂应变能力还不够,仍需锻炼。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反思,希望通过这些反思能对自己有所帮助,在以后在教学中尽量不出现相同的错误,慢慢进步,上出扎扎实实的语文课。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3

  以前开课,总喜欢“挑”,挑语言优美的文章,挑自己有感觉的文章,挑容易把握的文章,感觉唯有如此,心里才塌实。现在开课呢,也不自觉地“挑”,但挑的标准大不相同,挑符合教学进度的,挑自己不敢上的,哈,有点自我折磨的嫌疑。确实,挑了《玲玲的画》一课,回想这一路的备课历程,真是犹如炼狱。

  《玲玲的画》一课,文章语言朴实,故事情节简单,学生一读便明了。那如何让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呢?文章的语言训练点挖在何处呢?我怎么才能站在语文这块基石上,让学生明白“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呢?在多次试教、修改后,最终将目光聚焦于生字词语,通过动作演示、换词理解等手段活化语言,抓住关键句“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再现情景,在感悟、朗读中,理解所蕴涵的深刻道理。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收获,亦有遗憾。

  收获之一:目标定位准,使教学有了明确的方向。

  根据二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字词教学是重中之重。教学中,我抓住“端详、糟”等重点词语,分三步落实。首先是初读层面,重点落实字音,结合字形初步接触字义,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其次是细读感悟中,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最后,练写字词,留足时间让孩子书写生字,又一步步有效地指导抄写句子,不光要注意写准字形,更要注意一句一句地抄写。就这样,紧紧咬住字词不放松。目标定位的准确,使这节课朝着语文的方向前进着。

  收获之二:手段语文化,使语文课更像语文课。

  无论是生字词语的教学,还是文章重点句的学习,都运用了语文的手段来习得语言,内化语言。“叭”字与“趴”相比较教学,根据观察字形,结合动作演示,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口子旁的“叭”表示声音,足字旁的`“趴”表示动作。又对本课中表示声音的另一个词进行了拓展,使学生了解,很多表示声音的词有口子旁。父亲的话多么富有哲理,既是教学重点,也是理解的难点。我通过再造情景想象说话,体验玲玲心情的变化,通过朗读加以提升,其中反复强调爸爸的话。整节课,书声琅琅。最后,通过记者采访,转述语言,获得人文内涵。

  遗憾的是在教学中,我更多的关注教师的教,缺少对学生的需求的关注。呈现在课堂上,学生显得被动。而细节之处的处理也欠圆滑,教学的痕迹比较浓。 看来,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努力吧!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4

  《玲玲的画》是一篇读后让人颇受启发的小故事。主人公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话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了,玲玲着急的哭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的`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份家的温馨。

  这节课是《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我以玲玲的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理解文中爸爸的话“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为主要问题来理解课文。

  在探究“玲玲哭了的原音”的教学中,我抓住“啪”这个象声词,理解象声词的概念,体会玲玲的难过心情,了解玲玲哭了的原因。首先,演示彩笔掉地上的声音,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象声词。在教学本来设计了相关的练习,并想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所知道的象声词,但是一紧张给忘记了。

  本文我在设计时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困惑来理解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的过程中来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但我自己感觉由于考虑怕时间紧张在读的方面做的还是不够,还有在理解父亲所说的那段话时理解的不够深,这点内容本来就是本课的重点,但我做的还是不太好,没有让学生理解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在朗读方面下功夫让学生从深层来把课文所蕴含的道理来理解,并在提问题方面多斟酌,争取提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来多思考,多动脑筋。还有就是课后题中涉及的讲故事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设计,没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叫讲故事的过程。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5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案。经过反复修改之后,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1、教学中,我尝试着随文识字,抓住“端详、评奖、叭、糟”等重点词语进行识字教学。先从文中发现生字,然后学习生字理解生字,最后把生字放回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样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年级语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

  2、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开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

  不足之处:

  当然,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对于字词的学习只停留在认读上,而“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在读“爸爸”的话的时候如果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用知识联系实际生活,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指导朗读上,还不是很到位。

  改进措施:

  讲后反思,这次讲课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很多:以后要多读、多听名师的讲课,让课堂更加精彩丰富;不断提升自我,才能在课堂上更加游刃有余;继续深钻教材,提高短时间把握文本的能力。

  我喜欢语文课,更希望能够把语文的精华在我的课堂上更精彩的呈现出来。就让这些启示鼓励我继续努力吧!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03-12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07-18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04-02

《玲玲的画》语文教学反思04-11

《玲玲的画》教案02-19

玲玲的画教案08-24

《玲玲的画》教学教案(通用9篇)08-19

关于玲玲的画教案01-02

《玲玲的画》教案15篇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