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30 11:12:5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七年级生物上册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生物上册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生物上册的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上册的教学反思1

  本节课主要是在了解我国的主要植被类型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录像和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各种植被类型,描述各种植被类型的特点。从动态的角度演示我国植被的变化情况,为学生提供其他资料,便于学生讨论我国植被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计算森林覆盖率和播放《地球之歌》,了解我国植被破坏的严重程度,唤起学生的危机感和保,护意识。

  开展“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标语设计活动”。开展前要引导学生依据学过的各种知识、技能,讨论并制定评价设计活动的.标准,在活动时,请学生对自己和别人的设计的标语进行评价。

  总之,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绿色植物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密切关系,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并在调查、设计等探究、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不足之处:计算时间过长,评价语言简单

  优点:课堂活跃,幽默;课件精美。设计合理,教态自然,通俗易懂。

七年级生物上册的教学反思2

  核心提示:本堂课我觉得成功环节有两个: 一是我的教学设计主线以地窖和花窖杀人案为导入,然后学生猜测,自学(找疑点),合作学习(找证据),实验(验证证据),得出结论(结案)应用并进行情感教育。也就是杀人案---找...

  本堂课我觉得成功环节有两个:

  一是我的教学设计主线以地窖和花窖杀人案为导入,然后学生猜测,自学(找疑点),合作学习(找证据),实验(验证证据),得出结论(结案)应用并进行情感教育。也就是杀人案---找疑点---找证据---验证证据---结案---应用。

  二是第一个实验《绿色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是相当的成功,学生直观感觉,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两个袋子中的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一个变浑,一个不变,由此学生猜测两个黑色袋子哪个是新鲜蔬菜,那个是被烫过的'蔬菜,很准确,并说出了原因。效果很好。

  第二个实验《绿色植物呼吸消耗氧气》学生对实验现象说得很准确,但分析原因说的正好相反,但经过其他学生的解释说明,同学们在争论中把问题解决了。

  三视频《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播放恰到好处,正好总结出本节课呼吸作用概念、呼吸作用公式、呼吸作用意义。再由学生总结本课,思路清晰,记忆效率高。

  本节也有不足之处:

  第一 第一个实验通石灰水应该选用两个小三角瓶,分别通入在对比,而我只用了一个。第二 第二个实验然学生来操作会更好。

  以后克服课堂中的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让生物课堂更生动,更加贴近生活,让每个学生每节都有收获。

七年级生物上册的教学反思3

  本周学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内容,在知识与技能目上,我认为该把握好一下几点:

  (1)认同各种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能够通过资料分析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了解人的活动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

  然后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说明问题的能力以及尝试收集、处理资料的方法的技巧。并树立了解生物圈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树立“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利用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本周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本节内容联系实际生活的知识,所以在技能上要锻炼学生初步具有搜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七年级生物上册的教学反思4

  今天下午在3班讲“开花和结果”一节,先让每组3号同学到黑板对照图说出花的结构,可能是同学能力好加上内容简单,这部分进行比较顺利。又让6号同学说出传粉的过程要求指着图说,我是让学生感觉自己能行了就主动上来说,等了很长时间,终于在小组内其他成员的鼓励下,学生一个个上来说了(即使有一个没有指图)。

  对于受精的过程我先描述了一遍,让大家自己对照课本上的图描述,等了一会才叫2号到黑板上指图展示,没想到还是等了很长时间,而我发现同学们在下面已经能说得很好了,为什么不能主动到前面来展示呢?我鼓励他们要相信自己,组里其他人也不断鼓励。终于一个一个……说完后每位同学都露出了笑容。

  看来学生还是不够自信,也许在下面能做的很好,却没有勇气站到前面来面对所有同学。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让每位同学都能站到前面,希望他们一次比一次更自信。

  加强板书设计

  初中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都还较低,既需要老师精要的讲解,也需要老师提纲挈领的板书来帮助理解、深化记忆。

  据研究表明,在人获取的全部信息中,其中听觉占11%,而视觉占83%,其他(触觉、嗅觉等)只占6%。可见,视觉是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任何情况下板书都不能省略。好的`板书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也有利于形成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

  作为一堂课的精华沉淀——板书,其内容一定要在课前精心设计。而在课堂中需要注意板书要与所讲内容同步进行。根据生物教学特点,黑板的使用一般分主副两区,次区目的是补充主区板书的不足。板书时可以用符号、简表、图形等代替文字。

七年级生物上册的教学反思5

  这节课的重点是生物与非生物,植物与动物的区别,所以条理脉络也很清晰:将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一一罗列即可,但是实际上起来却有问题,生物与非生物的概念区别:有无生命被学生理解为几个区别之一,事先想好的用有无生物来区分物质的节奏被学生打乱了,这主要是由于我的`教学经验不足所导致。

  生物与非生物的几个区别:能否生长,有无新陈代谢,有无严整的结构,能否遗传和变异,能否生殖和发育,有无应激性,能否适应环境,改变环境,我是按照讲一条扩展一条的方法讲授的,应该来说由于思路很简单,教授起来没有太大困难,不过学生的博学与钻牛角尖的本领另我瞠目结舌:”骡子等杂交动物没有生殖能力所以不属于生物吗?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不属于生物吗?秋海棠的叶子落地生根所以落叶是生物吗?”等等,打了我个措手不及,由于生物非我本专业所以很多东西都没考虑到,非常尴尬,在备课时,广泛查阅有关的资料的确势在必行。

  板书与幻灯片的交替节奏没有把握好,与学生的互动又有所不足,与平常活跃的课堂气氛相反,到了关键时刻一个个都成了哑巴,看来活跃气氛的本事有待提高,必须要让学生跟着自己的节奏走起来.并且我还我犯了新教师的通病,只顾自己讲,不顾学生是否听懂,例如细胞结构等对于学生非常陌生的东西我一笔带过,完全不顾他们的感受,这些都是我今后所要改正的。

七年级生物上册的教学反思6

  在新教材中,《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这一节重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既了解不同的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本节课的概念性知识很少,主要是让学生明确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生物圈的环保理念。重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的是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只强调知识技能的培养。由此在教学目标制定中我把本节课定位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为基础,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节难点,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是本节重点。

  在教学目标落实中做到了,通过多媒体展示生物圈范围示意图及图片观察生物圈范围示意图,学生能掌握生物圈的范围。多媒体影像资料放宽了学生的视野。再利用多媒体展示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学生观察图片并阅读课文P28-29页图文内容,阐述每一种生态系统特点和作用,以“多姿多彩的生态系统”为题,选代表用口头作文的形式表达。做到了学生能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并进行交流活动,实现了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但是,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学生理解还是不透彻,原因是以“多姿多彩的生态系统”为题,选代表用口头作文的形式表达,每一种生态系统特点和个认识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后,学生往往难以从这个认识过程飞跃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需要老师给以适当的指导,时间不够,指导不到位,不能有效调控。

七年级生物上册的教学反思7

  显微镜的使用是初中学生学习生物学必须要熟练掌握的知识,也是中学生学习生物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仪器;是培养中学生严格规范操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对这个实验一定不能含糊。

  而课标只安排了一节的授课时间,课能上完,可学生的操作只能刚刚触及到皮毛,不能达到熟练规范操作的目的,因为大多数学生从来没有使用过显微镜,要他们在四十五分钟内认识显微镜、了解其构造,了解使用方法,会用显微镜是不可能的。

  “显微镜的使用”是学生进入中学的第一个实验,考虑到学生对显微镜比较陌生,第一次接触科学仪器,不敢动,怕把显微镜弄坏,所以,我认为这个内容要安排两个课时,在练习使用显微镜之前的那一节课,我先上这些内容:

  ①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

  ②介绍显微镜几个重点部分的作用;

  ③学生学习操作步骤,老师演示操作步骤,指出注意事项。

  我先让学生对照课本P37页图2-1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然后把显微镜的结构讲清楚,因为认识显微镜的'结构是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基础。如果不清楚显微镜的结果与功能,就谈不上正确使用显微镜。接下来学生自学“练习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并主学生提出疑问,尔后我演示操作步骤并解释相关疑问。但认识结构毕竟比练习操作容易得多,只有在练习操作过程中才能加深和巩固对显微镜结构的认识。显然接下来的第二节课是至关重要的一节课了。

  第二课时的学习任务有:

  ①学生在进一步了解操作步骤在基础上开始使用显微镜,观察永久装片如:人血涂片等。

  ②观察写在玻片上的“上”字和写在不透明纸上的“上”。

  ③观察自己的毛发。

  ④观察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和物像移动方向的关系。⑤物像和实物的差别,放大倍数问题。

  在具体上课时,我先让学生复习显微镜的操步骤,同时给学生交待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并把学习任务板黑板上。然后让学生练习使用显微镜,我在他们之间巡视。我发现学生开始使用显微镜最易出现这些问题:①显微镜安放位置不当,有的没有放在实验台的中央。有的放在桌的边缘;有的甚至完全放的是反的。②玻片标本没有放好,没有移到通光孔中央,找不到观察目标。③三四个围成一圈,把光线挡住了。④低倍镜和高倍镜分不清,好多用的是高倍镜,找不到观察的物像,还有的认为高倍镜放大的倍数高,观察效果一定会更好。⑤没有用细准焦螺旋,当能看到物像时,还是用的粗准焦螺旋;有的用高倍镜时,也没用细准焦螺旋。我边走边给他们一一纠正。在这节课结束前,让学生小结练习使用的情况,汇报上课实验收获。

  这节课上完后,我感到还有许多不足,在以后的课堂上还注意这样一些问题:

  一是初中学生第一次到实验室上实验课,很激动,还应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

  二是实验中要反复说明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三是三四人使用一台显微镜,对光后视野时明时暗,有的把光线挡住了;挪动显微镜看不清物像等,要及时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四是强调光圈、反光镜和光线的关系时要让学生自己自做,最好把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如:怎样使光线变亮,怎样使物像更清晰这些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边做实验边验证。

  五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是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和操作,教师最好课前培训几位小助手,这样看似麻烦,实际在上课时能帮老师的大忙。

七年级生物上册的教学反思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种类。

  2、举例说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能根据教材中“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设计完成实验,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二)能力:

  1、初次进实验室,养成良好实验操作规范。通过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初步学会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

  2、并学着用这一方法去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养成认真观察和记录的习惯,并学会与小组同学合作和交流。

  二、教学重点分析:

  1、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2、学生第一次走进实验室做探究活动,要在讨论的基础上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不仅知道探究实验包括哪些环节,还应该知道每一环节要怎样做。

  三、教学难点分析:

  由于初次接触探究实验,探究实验的设计是难点,尤其是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四、教学策略:

  本节课要在实验室完成,针对教学难点,应以提问和引导的方式解决,实验课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究过程的积极性,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在实验结束后对数据进行处理,找到本组和全班平均值的差异、分析原因。最后总结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其他问题的探究欲望,并使学生理解不只鼠妇,所有生物的生活都受环境的影响。

  五、本节课需时:

  2课时。

  六、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捕捉鼠妇,提醒学生在带鼠妇来学校时应放在瓶子中,瓶子要留通风孔径,底层最好铺土,土要有一定湿度,但不能看出水来,课上要鼓励捉的多的同学。

  七、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1分钟)

  我们知道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而这些条件也恰恰成为了环境中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那么,生物会受到环境中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二)思考。(13分钟)

  1、讨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制定计划几个环节:

  (1)这节课我们通过对鼠妇生活的研究来探讨这个问题。鼠妇通常被我们大家叫做潮虫。

  (2)同学们都把自己捉到的鼠妇带来了,有的同学贡献了很多只,咱们来问问他在哪捉到这么多鼠妇的呢?当你搬动花盆或石块捉鼠妇的时候,你观察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吗?

  (3)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发出了声响吗?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4)当我们观察到这种现象的时候,很自然头脑中会闪现出这样一个问题:鼠妇很怕光吗?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这就是我们进行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提出问题。

  (1)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我们似乎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但好像又缺乏证据,那我们不妨先做一个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2)现在我们想证明提出的假设对不对,该怎么做呢?

  (3)你打算怎么做这个实验?

  3、对学生的方案给予评价。

  (1)大家在设计实验方案的时候,都不自觉地用到了一种方法——把光亮处和阴暗处两个环境的鼠妇进行对比,这种方法和只观察光亮处鼠妇活动或者只观察阴暗处鼠妇活动的方法比较,哪种方法更科学?

  (2)请大家看书上15页方框里的内容:光照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我们所进行的除了这个变量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3)接下来请大家看看书上介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对等会儿要进行的实验过程做到心中有数。

  花盆下,石块下等等。

  搬开石块鼠妇会跑。

  (4)学生思考给出答案:鼠妇不愿意被光照到,鼠妇可能怕光。

  (5)做实验可以证明,看看鼠妇是不是真的怕光。

  (6)学生讨论,之后说出讨论方案。

  学生很容易就说出光亮处和阴暗处对比的实验设计。

  4、思考回答,得出结论。

  5、读书,明确变量和对照实验两个概念。(15分钟)

  (三)实验过程:

  1、我们分成两个人一组,每组会用到10只鼠妇,1只行吗?

  2、大家先把这个铁盒子里面平铺上湿土,然后将铁盒子的一侧盖上纸板,再将鼠妇分成两份分别放入盒中黑暗和明亮的两侧,静止两分钟。又为什么静止一会儿呢?

  3、开始计时,每分钟后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认真记录,并填表(表见教科书16页)

  4、教师不断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5、不行,太少了

  6、因为要给鼠妇适应环境的时间

  7、学生观察鼠妇的活动,并记录实验数据。(10分钟)

  (四)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1、请小组内的同学们一起分析数据、得出结果,看看实验结果是否和我们作出的假设一致。

  2、收集全班各组实验中第10次数据,计算平均值。

  3、指导学生分析结果相差多的组与全班平均值间出现差异的原因。

  4、提出新问题:这个实验中哪一组是实验组?哪一组是对照组?

  (五)学生统计分析实验数据。

  1、汇报第10次数据。

  2、分析原因,如纸板没有盖严,漏缝导致光照进去了等思考并回答。(4分钟)

  3、讲解探究过程。

  其实以上我们完成了一次探究活动,请同学们回忆并总结探究的过程。

  (六)板书: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探究过程:(2分钟)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也可不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除了光以外,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我们做完实验了,这些鼠妇怎么办?

  思考回答: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温度、水分等。

  放回到适合于鼠妇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因鼠妇也是生物圈中的一员。

  二、总结:

  我们通过“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知道了探究实验是解决生物学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尝试了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知道了环境中的因素如光等对生物的生活有影响。

  不仅鼠妇,所有的生物都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第2课时:

  (一)复习提问。(5分钟)

  1、上节课我们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到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探究实验包括哪些环节呢?

  2、思考回答。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1、除了光对鼠妇的生活产生影响,环境中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2、其实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如果这些生存条件发生变化了,对生物会有影响吗?谁能举一个我们生活中简简单单的例子啊?

  3、我们如果把这些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分为两类,能维持鱼儿生活的水和空气、光、温度等是非生物因素,而另一类是生物因素比如喂养小鸡的虫子等等。

  (三)巩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2、生物因素——其他生物。

  (1)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如:光会影响植物的'生活和分布,还会影响动物的体色、生长发育等。温度与植物分布有密切关系,对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也有影响等。

  (2)举例说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合作关系、竞争关系。如:蚂蚁、蜜蜂的合作关系。食肉动物对食草动物的捕食。水稻和杂草的竞争关系等。

  (3)空气、土壤湿度等会有影响。比如说池塘里的鱼,要是干旱,池塘里的水很浅,鱼就会死去。还有如果我没有喂养我家养的小鸡,它们也会长的很慢。冬天我家种的小苗要在大棚中才能生长,要是在外面就会冻死了。

  3、进一步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4、能判断生物之间属于何种关系。

  (四)复习巩固。(10分钟)

  1、一起做书后练习题。

  2、做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也可不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生物因素-其他生物

  八、课后反思:

  学生对生物圈中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有一定了解,要帮助他们将其分类,包括非生物的和生物的。在实验前,对实验步骤的讲解尤为关键,如果学生不能很好理解实验意图,就会在实验中出现不知为何计数,又为何要避免将遮光板打开,所以要使学生在实验前明确实验要求和目的。实验中,督促学生记录数据,整理数据会让他们既体会到实验的乐趣,又养成做记录的好习惯。探究的过程在实验后总结会有利于学生理解,不会太生硬。

七年级生物上册的教学反思9

  1、“植株的生长”是原教材中的两节内容,在新教材中把知识点简化,增加了探究试验。探究根是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学会测量,做好记录。开展两个探究活动,目的是想让学生从宏观上知道根是怎么长长的,产生求知的欲望,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但由于是异地上课,没有给学生提供课前探究的过程。

  2、在宏观上学生知道了根的生长过程,同时学生很想知道在根的内部发生了什么变化,我让学生在了解根内部各部分细胞的特点之后,观察根在生长过程中各部分的变化的CAI课件,通过动画的.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根的生长过程是根内部细胞连续发展变化的过程,包括分生区细胞的分裂使细胞数目的增多和伸长区细胞的伸长使细胞体积的增大。如此设计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3、根的生长由宏观至微观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获得了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知识,通过动画的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芽中的分生组织会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最终一棵小小的芽就会伸展成一个枝条。这种前后连贯的教学方法,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很容易能描述出根的生长过程和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

  3、整堂课主要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优化了课堂教学,使学生更加清晰和牢固地掌握了学习内容,课件中的绿叶和插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赏心悦目,并产生热爱植物的情感。本课中用植物幼苗栽培、为植物浇水施肥这些教学手段,都是为了唤起学生热爱植物的情感。

  不足之处

  1、课堂时间紧,不能做到每个组都能展示,学生表达交流的机会少了一些。

  2、没能培养学生的探究动手实验能力。

七年级生物上册的教学反思10

  本节学习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本节内容简单但是学生容易不好理解,我采用的主要是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回顾细胞分裂的'示意图,提出疑问,同学们在想回答却答不出的过程中引出分化的概念,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组织,提出人和动物有四种基本组织。同时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几何图形将细胞分裂和分化的概念图补充完整以及学生能够将本节课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能够用流程图绘制出来。

七年级生物上册的教学反思1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这节课,我的整体思路是:首先让学生能够区分细菌和真菌菌落,我认为准备实物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所以我就准备了发霉的西红柿、洋葱、馒头等发霉的食物,西红柿和洋葱的好处是虽然发霉,但很硬实,不至于让学生反感,菌丝体也很清楚。馒头的好处是它的菌落丰富,各种颜色的菌落都很明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区分细菌和真菌。第二,培养基的制作,这个环节很简单,但对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一环节也是以往教学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原因是琼脂一般实验室没有,而且制作培养基感觉也很麻烦,但通过亲身实验配置,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第三,探究实验的操作,有了培养基这个探究实验就很容易操作了,遗憾的这个实验不能在本节课上看到实验结果,所以我利用培养好的细菌和真菌展示结果,来提升实验的`可信度,如果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实验结果,效果会更好。我认为这个实验对学生灌输探究实验的方法更重要,以往探究实验学生很难想到对照实验,所以这节课对强化对照实验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应该把握好,所以没有探究前我就通过习题,为幼儿园老师想办法,教育小朋友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强化学生设置对照实验。这样探究实验中的对照实验能够深深渗入学生头脑中。我认为这个探究实验更大的作用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使情感、态度、价值观渗入学生心中。

  本节课的不足是教学过程中语言功底薄弱,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讲的比较多,引导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没有达到预设的目标。在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区别时,每个小组都能提供培养基培养的细菌和真菌,教学效果会更好。

七年级生物上册的教学反思12

  本课是对第二大单元生物体的结构总结性概括,从知识点和难度上有一定困难。所以应该利用难点启发思维,在学生积极思维的同时,能力得到了锻炼。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本课始终一环扣一环地贯穿着知识的因果关系,运用逻辑思维抓住了学生的思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如无机物、有机物概念的给出,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以及细胞生活需要能量等。

  2.本课运用了形象的比喻、举例和谈话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物质”、“能量”这些抽象、枯燥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并与生活联系起来,缩短了抽象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锻炼和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的能力。

  3.本课还通过看图、阅读、讨论、答题等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渗透了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培养。同时本课通过微观知识的教学和一些隐藏的悬念,如:“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细胞膜如何控制物质的进出”等,培养了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本课的抽象知识都是从事实中得来的,如细胞有物质的进出和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都是通过宏观的生命现象推导出的,又如细胞中确实有叶绿体、线粒体这样转换能量的结构等事实都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不足之处是学生活动方式不十分丰富,若有一些动手的活动,效果会更好一些,但这节课动手活动的设计有一定难度,望同行共同商榷。

七年级生物上册的教学反思13

  这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功能,理解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呼吸作用的知识体系,教材以“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为标题,以“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有机物为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为主线,组织了系列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剖析了“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的分组实验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层层递进的思维启动,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学生在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最佳情绪状态,不仅获得了知识、技能,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但从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要想在一节课里完成这些探究性演示实验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我曾在上课之前的几天试图找了几个学生与我找了一些花生种子加了一些水进行萌发试验,放了两天后再放入热水瓶中,再测量温度的变化情况,同时按照教材的演示实验操作了一下,但速度很缓慢,现象也不太明显,如果这样子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时间不允许,效果也不好。于是,我还是采用了利用课件进行教学,同时结合视频材料播放实验过程,既直观清楚,现象也明显,而且课件中设置了大量的`讨论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讨论,思考也很全面,我觉得这样的效果还更好。

  纵观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参与度很高,听课教师的评价也不错,但时间上还拖了一点堂,教师讲解的时间还多了一点,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还少了一些,以后教学这节课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多花点时间做做练习题,终究学生不动而老师动是没有用的。

七年级生物上册的教学反思14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生“学”,从字面上看“教”这个动词是一种主动的行为,而“学”则是一种被动的过程,学生在被的学习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久之而导致兴趣缺乏,厌学情绪自然而生。而新课程倡导的是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过程,师生在平等和谐的情境中去学习,教师通过有效问题的设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上参与的人数明显增多了。通过主动探究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本课的教学目的性强。

  本节课重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的是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只强调知识技能的培养。

  2、师生关系具有很大的平等性

  整节课老师都非常和蔼,融入学生中间,课堂气氛轻松、和谐、融洽,师生间犹如朋友,充分体现了师生关系是“平等中的首席”。

  3、设计思路具有很好的逻辑性

  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是一环扣一环,逻辑性很强,且每个环节采取了不同的手段、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但无论哪种手段、哪种形式、哪种方法都充分体现了本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⑴课下自学探究调查

  ⑵多媒体影像资料放宽了学生的视野

  ⑶活动实现了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⑷分组合作培养了自信心和集体主义感

  ⑸DDT事件唤起学生对环境的保护

  ⑹学生畅所欲言为环保献计献策

  4、教学不足应以重视

  ⑴教师要充分体现自身的指导作用不够。

  ⑵学生答题错误时激励性的语言较少。

  ⑶教师把控教材的能力不足,当教学内容较多时应当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增减。

七年级生物上册的教学反思15

  上课伊始,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和所学内容相关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的欲望进入角色。生物圈这节课开始,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课件,并用激情豪迈的语言引起学生注意:同学们,在浩瀚无垠的星空中,有一个蓝、绿、白相称编织成美丽图案的地球,悬浮在茫茫的宇宙中,孕育着无数的生命,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都在这里繁衍、生息……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勃勃的世界!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美丽的地球吧!于是,一幅美丽的太空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容易激活学生的兴奋点,以饱满的热情走进情境。然后,提问学生:观看了美丽的地球风景,你们认为生物应该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地球上所有地方都有生物吗?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探知生物圈的范围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把舞台留给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通过“角色扮演”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自我展示的机会,并体验到合作所带来的成功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寓教于乐,使学生能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气氛中主动获取知识。

  众所周知,信息能力是21世纪公民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培养信息能力就是实现搜集信息与课程整合,即:知识不是教师灌输进去的,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探索、自我构建而获得的。所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物圈及各大星球的资料,组织学生课上讨论、整理分析资料,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并通过我的引导答疑,最终弄清动植物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等,认同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条件,从中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学会科学的方法与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的观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对学生给予了及时的评价,让他们有一种兴奋和喜悦。然后接着说:可以看出,人类可以借助自己的智慧突破自然的限制。请同学们继续想象,人类是否可以移居到月球或其他星球上呢?学生虽然众说纷纭,见解不一,但是从课堂的气氛中足以看出他们积极主动、乐于参与,经过学生相互点评后我总结道:人的智慧虽然伟大,但是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生物圈,那么,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都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呢?解惑的同时也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下一个问题。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有效的教学能唤起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思维,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彰显独立的人格,弘扬主体性。所以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职责应该不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应更多地激励思考,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解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一个接纳、支持与宽松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

【七年级生物上册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二上册生物教学反思10-22

初二上册生物教学反思集合05-05

生物七年级教学反思02-16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06-14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06-07

《生物圈》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2-03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04-26

七年级生物上册的教学计划03-29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计划01-22

生物教学反思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