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13 11:46:1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课堂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堂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课堂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反思1

  一、成功之处

  1、通过形声字识字法、加一加、换一换、归类等多种形式随文识字,学生兴趣浓厚,巩固复习并扩大了识字量。

  2、写字教学指导左右结构的字细致到位,评价得体。

  3、重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棉花姑娘生病时的.心情,注重个性体验。

  4、善于等待,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激励性的评价大大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

  二、存在问题

  1、识字教学用时过长,如“女字旁”的归类识字、“蚜”换偏旁变新字的拓展内容多,节奏有些拖沓。

  2、体会棉花姑娘看见青蛙来了为什么是“高兴地说”,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挖掘过深。

  三、整改措施

  精减一下识字教学的扩展内容,课堂节奏会更明快。

  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阅读文本,重在自读自悟,贵在个性体验,用心体会棉花姑娘着急、难过、高兴的心情。老师重在引领,而非过深挖掘。

课堂教学反思2

  就通史与专题的关系的理解:以往高中历史章节体通史教材的特点是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强,内容多而浅,教师们对它已习惯和适应了。而今模块单元体专题教材的特点是内容精炼,跳跃性强,思维层次高,适合探究性教学的开展。但新教材刚使用,教法也在探索中,老师们很不适应,再者学生初中的历史知识几乎空白,故而高中历史教学压力很大。

  为此我以为应抓住下面几个环节方能更好地适应新教材的要求:

  一个理念:传统与现代有机的结合,但在过度阶段应立足于传统。即重视高考要求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训练,在此前提下,以新教材做为素材,对重要的考点展开讨论进行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让他们在过程中感悟人生。

  操作程序:

  A、课前预习演讲(引导学生把握教材整体线索)

  B、对重点段落设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激发兴趣)

  C、通过史实回忆、史实梳理、分析得出理性的结论(让学生在把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引导、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D、作业或测试(笔试+口试+小论文)(反馈新课标掌握情况)

  E、带学生外出考察珠海历史遗迹(课外实践)

课堂教学反思3

  有的老师可能出于传统意义上的对学生负责的心理,或者说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怀疑,担心如果不给学生讲细些,学生可能读不懂课文;担心如果不把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一一落实,考试怎么办?结果往往是你的好心学生并不领情,课堂毫无活力可言。

  其实,课下注解那么详细,大部分学生借助这些是能够基本跨过文字关的。要让学生养成一种习惯,一种自觉借助相关“工具”读书的习惯,我想这是语文“工具性”的'具体体现之一。重点词句可以在课堂上结合对内容的分析来解决,李老师的这节课在这一点上的处理是比较合理也比较到位的,比如对“少”“于是”“我之谓也”“非……则……”等语言现象的强调。对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工具性”主要还是体现在教给学生读书思考的方法并成为其自觉的习惯。

课堂教学反思4

  不同阶段的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有着不同的困惑,但,从课堂教学的表现情况来看,有其共同的方面。对于我们中国学生来说,学习外语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利因素,困难总是有的,而,作为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要场所及主要的学习方式,学校的英语教学应该确实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尽力解除学生学习中的障碍与困惑,为帮助学习的英语学习尽力而为。

  困惑之一:没有语言学习的氛围

  英语的学习,学生缺乏如母语般的语言环境,这是客观事实,也永远无法成为现实,所以,我们除了一些硬环境上的创设,比如,设置校园英语布置,成立英语角,进行校园英语节等活动,还要更加重视课堂英语的学习氛围。让更多的孩子在课堂上展示英语的能力,让所有的孩子沉浸在课堂英语氛围之中,这一点,很重要。如果连这点都达不成,那学生再有什么机会参与语言的训练。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习个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之中,进行语言的交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英语课堂就是学生语言交际的最有效果的场所。有了这样的氛围,学生敢说了,乐说了,那,常此以往,有了我们教师的尽力而为,学生的锻炼机会更加充分了。所以,坚决主张,由教师引导、指导之下,让每一位学生投入课堂语言教学中来,这一点,很是重要。

  困惑之二:缺乏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英语思维并非是一朝一夕所能产生的思维。在我们小学阶段,如果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学习思维,那,有很多现象会发生:根据中文意思原模原样翻译英文的,用中文的.读音去注释英文读音的,用中文的理解去翻译英文的表述,用我们的风俗习惯去解读老外之风情的,这都能在面上就能感觉到。从孩子一接触英文开始,我们教师要特别强调教会学生向这方面发展,我们可以努力的是:1 用图片表示来代替中文的翻译 2 教会学生在合适情景中正确使用一些句子,如Good morning . How are you ? Nice to meet you .Thank you . I’m sorry . Excuse me . 体验语言使用的真实背景或情景。3 根据语言使用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朗读英文的语调语气及轻、重音等等。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一些有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的做法,我想,对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关键在于我们老师自己的理解或做法。

  困惑之三:哑巴英语现状

  由于目前评价方式的局限性,英语的学习我们仍很重视笔头的成绩,所以,往往就忽视了听力以及口头表达的练习,虽然目前有所体现,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哑巴”英语的现象依旧存在,而且,很为普遍。而,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我们教师的意识要转化,语言是口头交际的工具,更要凸显其语言特点的功能性,有了这样意识为指导思想,那,相对而言,教师的教学行为中,教学方法上能够重视运用。再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开口说话的时间,多为学生创设表演、游戏的机会。另外,还可以吸取家庭的力量,督促学生每天听、读英语,如果家长英语能力尚可,还可激发孩子主动与父母进行表演或交际的习惯,从而,提高孩子的语言使用率。

  理想的英语课堂在我看来是师、生、教学活动融为一体的教学过程,要达成这样的境界,需要教师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提升,理想是一个目标,心中有了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当理想成为了现实,我想,我已经超越了现在,等待着……

课堂教学反思5

  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对教学《龟兔赛跑》这一案例进行反思,具体地分析探索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方面的反思与调整的过程与方法。

  一注重音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在教学《龟兔赛跑》时,我安排了欣赏三段不同的音乐:第一段是兔子、小鸡和小猫;第二组是乌龟、鸭子和小羊;第三组是大象、小熊和老牛。第一步让学生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旋律表现了哪一组小动物呢?第二步问为什么你会认为这是这组小动物呢?此时学生会根据他平时积累的经验告诉我们:大象的腿很粗,它走起路来很笨重,所以它的音乐听上去很强也很沉重,而乌龟呢,它爬得慢,但身体没有大象那么庞大,所以音乐听上去很平稳。而小兔子是一蹦一跳的,所以音乐听上去很轻松,也很活泼。第三步让学生聆听音乐模拟这一组动物走路的情景。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内化,体会音乐艺术的美感。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目标的反思。

  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显示发展水平。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根据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提高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在设计《乌龟赛跑》这一课时定下了三个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2、通过创编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3、通过创作表演第二次龟兔赛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渗透团结友爱的思想教育。通过反思,围绕着学生年龄特征和音乐感知等特点,重新设立教学目标:“通过对教具的直观介绍及有关乐曲欣赏,充分体验学生丰富的表现力,同时形象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及情绪。”课堂上,通过讨论欣赏、比较欣赏、选择欣赏等多种教学策略进行反思。

  三把握学生认知心理,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平等的融入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全身心的感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四围绕主体,紧扣主题,集体协作是反思教学必要补充。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是目标的设定还是内容的失当、是教学设计还是方法手段的应用等等,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课堂教学反思6

  《黄河颂》是一首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和民族伟大精神的诗歌。它是《黄河大合唱》中第二部分《黄河颂》的歌词。诗歌以奔放热烈的笔调歌颂了黄河精神,激发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激情。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事物时,往往会借助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果写景就是借景抒情,如果咏物就是托物言志。因此,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我始终提醒自己,要引导学生学会从这些事物或景物中品析、理解诗歌内涵与作者感情。

  在上课一开始我向学生介绍了作品的有关背景,从九·一八事变到《黄河大合唱》的几个组成部分;由介绍历史背景到聆听这段历史的荡气回肠;由对《黄河大合唱》的整体感知到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感受,学生对这样宏大的作品的主题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在上课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时,学生基本都能准确感知。他们对这首歌词中体现出的一种压迫下的呻吟,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愤,全民团结抗战的激情,都有十分深刻的理解。面对学生的这些感悟,我知道他们对于作品的主题思想基本可以掌握了。

  接着,为了进一步激发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我借助多媒体在音乐的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诵引导学生反复体味歌词中激情澎湃的民族感情。学生在一次又一次地诵读实践中,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采用多种方式读出诗歌的韵味。最后利用对课文歌曲的欣赏渗透德育,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在一次又一次影像、音乐,视觉、听觉的冲击下,学生充分感受到黄河的英雄气魄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了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同时更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

  最后,我还根据自己的见解和简单的音乐了解给学生唱了《黄水谣》、《保卫黄河》、《满江红》、《我爱你中国》等几首歌。学生在我的感染下激情高涨,这样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这首歌词的理解,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课堂教学反思7

  今天执教的《解决问题》,是在学习了1至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的。课前我先进行的是口算和列式计算的练习,学生说的都不错。接下来我以两道对比的`应用题引入,让学生各读两遍题,分别找出信息和问题,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画图,并进行了展示汇报。总结时我一边出示图一边引导学生感知1个5,2个5,直到4个5,从而得出这个桌子的问题就是求4个5是多少,用乘法解决。下一个题目的解决让学生伸手表示,左手和右手分别做动作,求一共就是合起来,用加法。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知,对于问题的解决和区分乘法、加法问题起到较好的作用。后面是一些相关练习,我和孩子们进行着思维的碰撞,不怕他们说错,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不足之处在于今天对比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的时候,我的引导语可能有点问题,导致孩子的思考方向有偏差,教师的语言应该精简准确,给学生正确的引导的同时,让他们有更多施展自己的舞台。

课堂教学反思8

  本周作为刚刚进入教学阶段的第一周,在教学上发现了很多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们对于乐谱知识非常薄弱,之前没有得到乐理知识的组织性学习。对于乐理知识也非常不感兴趣。对此我认为,学习音乐一定要从乐理知识入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学习音阶,不练习节奏,不掌握乐谱的唱法,就不能真正的学会如何唱歌。鉴于学生乐理知识比较薄弱,会在每节课或多或少的传授给学生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

  第二、初中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不在课本,而在课本之外的.流行音乐。这一点是所有步入青春期后的学生的特点,特别是初二学生。流行音乐固然是音乐的一部分,但是有一些音乐始终经久不衰,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多年,依然会被人们广为传唱。因此在课堂上,我还是会以教材为基本点,以民族歌曲和世界名曲为舞台向大家展示音乐的魅力。

  音乐不光是歌唱,还有欣赏,还有展示。如何鼓励学生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勇敢的面对观众唱出动人的歌声,是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对此我会鼓励学生多多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教学反思9

  1、重塑课前备课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更要按课标要求教;变教学目标为学养目标,变重设计目标为重达成目标;单元统整落实学科素养目标。追求理解、以终为始的翻转备课。从重视高行为活动设计,关注高行为活动水平,到重在高认知行为水平达成设计。课堂设计急需植入四种新思维一一设计思维、游戏思维、戏剧思维、互联网思维。

  2、提倡课前“背课”

  教师要对授课内容、课件操作烂熟于心(脱稿)。课堂关注点和重心已不是教案预设,而是课堂秩序、动态生成。否则只顾内容能顺利讲下来,就无睱顾及课堂秩序。故建议把课前技能训练纳入备课范畴。比如提前把实验做一做;把课文练得能读出感情;生字、单词练写得规范美观,有示范作用;授课内容烂熟于心,达到脱稿上课的要求。

  3、倡导提前候课

  起立与坐下是尊师爱生的礼仪体现,是营造氛围、安顿秩序、组织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学生收心、从课间兴奋状态进入本节课学习状态的调节环节,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与检验的特定环节,是师生情感交流、构建课堂“情感场”的起始环节。

  具体要求是:提前三分钟走入教室候课。候课四件事:布置预习任务;打开电子白板;提示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检查学生课前准备。

  4、规范组织教学

  一边目光巡视学生,一边大方走上讲台,大声喊上课,用眼光直视说话、没起来的学生,只要还有人没站好、没达到标准,就不要还礼、坐下。

  5、积极创设容“错”文化

  课堂上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真实想法、看法;学困生能丝毫没有顾及、亳不隐瞒、自在自然、公开说出“我不会、我不懂”应成为常态。课堂上教师不是以“害怕、失望、不耐烦、惹麻烦”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出错,而是以“寻常、理所应当甚至尊重、兴奋、期待”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错误;更高一层境界是教师给学生犯错的机会。

  课堂上当学生卡壳或发言断断续续时,其他学生和教师不插嘴、不打断该生发言,并且给以鼓励的眼神或手势,让该生深度思考,实现思维打通和进阶,享受突破思维瓶颈后的成功高峰体验。总之,践行“容错—融错—荣错”的化错教育,变“事故”为“故事”。

  6、让同学真正成为一同学习的“同学”

  小组学习要从“互相说”走向“互相问”,从互相教走向互相学;从关注学会说到关注学会问;从外在、短暂想学走向懂得为什么而学,让学生产生内在、持久想学的想法。

  7、关注合作学习关系有效发生影响因子

  建立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进行面对面互动;明确个人责任和小组责任;有意培养人际和小组交流技巧;小组自动化运作、及时总结反思;直击学科本质、难度适宜的任务。

  8、让倾听润泽表达

  没有倾听,表达则无意义;教师应引领学生听的层级提升一一听见、听清楚、听明白,听出连接、感悟,从习惯评价性、选择性倾听走向解释性、全身心投入的积极倾听。尝试建立、使用课堂倾听条约。引导学生说的层级提升:有主题地说,说明白,说清楚(有理有据说)。养成良好的发言姿态:抬头,面对倾听者;可以用手势来辅助表述;可以使用提示卡。

  9、安排挑战性任务,对学生表现要有高期待

  切忌课堂容量小,问题碎片化并提示过度,讨论展示低水平重复,掌声过多,个别学生游离课堂之外,对学困生彻底放弃。

  10、选择恰当教学模式

  若所学内容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可采取自学、对学、群学、展示、点拨等方式的先学后教,教后再学;若学习内容超出自学能理解范围,教师可先点拨,学生再合学、对学、最后自学。若问题、任务确定后,倡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模式。

  11、一次性完整发指令

  发出重要指令时,端庄严肃、语言清晰干脆,务必停下来正在做的事情。布置自学、合学任务时要一次把问题、要求、方法、完成时间说清楚,切忌在学生安静学习期间不停地补充解释。

  12、以问题统领教学

  问题表述要规范、严密、通俗,不能让学生不知所云或产生歧义;每节课要有主干问题,问题之间要相互关联,能串成串,形成链状结构。具体要求是:少提书上有现成答案的问题;不集体问、不群答“是不是、对不对”;减少事实性问题、封闭问题,增加思考性问题、开放性问题。

  13、边讲边板书边做动作

  学生听课风格有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可见教师讲课要尽量照顾不同学习风格,因此教师用一种方法讲多遍不如用多种方法讲一遍效果好;教师讲课要边讲解(照顾听觉型)边板书(照顾视角形),同时边做动作或用肢体语言助讲(照顾动觉型)。

  14、示范性板书

  尽量手举过头顶板书,规范书写,字体适中,防止板书太靠黑板下方,因遮挡而后排学生看不到。

  15、适应学生讲解、释疑

  提醒学生在合作学习展示或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相当于教师在讲课时专注认真听;在同伴讲解、展示、质疑、补充时,对得出的重要结论、观点、方法不知道的地方快速记笔记。

  16、引导学生听课时科学记笔记

  边听边记;记不能影响听;听懂不记;书上有的不记;较长句子用关键词或符号去快速记;教师讲的重点要记笔记;学生说的重点也要记笔记;自己认为重要的不懂得也要记笔记;课堂上记粗略笔记,课后再转化为详细笔记。

  17、注重展示时同步的记忆、重复

  学生讲题时,讲到或用到重要知识点、定理时,教师感觉班上多数学生不知道或掌握不好时,要喊暂停或提示讲解者,用点时间让下面学生读、记这个知识点。

  18、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一定要有追问、追思、追联、生新疑的`后续问题设计

  当回答正确时,可以提出一个促进性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当回答不完整时,要问学生如此思考的原因,提供适当的提示或线索。旨在借助追问,促其深层次思考;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这道题怎么做,还要知道这类怎么做。

  19、与学生要有目光交流,有互动

  学生缺少与教师目光交流或缺少教师关注时影响听课接受效果,故教师在讲台上对例题讲解或板书时不要固定站在讲台一边,要交换站立侧身讲解。

  20、处理课堂违纪、偶发事件重在控制事态

  要用最短时间、最简语言处理,原则上不超30秒,切记你是学科教师,此时是学科课堂,不是班会课。课堂上要用最小代价、最短时间依层级处理课堂偶发违纪事件。

  明确教师权利清单,说一句能解决的就不说两句,微违纪,不处理;小违纪,小处理;大违纪,大处理。

  21、有针对性下讲台走动

  学生讨论或练习时,教师要走下讲台,在小组之间有目的巡视走动,关注薄弱小组、关注差生;关注答案的多样性;确定下一环节提问、展示对象;拿笔及时流动批改与反馈,并用一句话或手势给予评价。

  22、教师布置任务或安排活动时要求学生不准抢跑

  开始未经此技能训练学生,多表现在未听完合作讨论问题、要求,尤其是易忽视教师面部表情、手势等姿体语言就匆忙开始,称之为“没听完就开始,快半拍”,这样,导致某些学生要么不知讨论要求是什么,要么遗漏讨论问题,造成讨论偏题或效率低下。

  正确做法:让学生学会完整倾听,训练时教师要明确指出任务、方法、时间后,让学生复述,待全体学生明白后再开始。

  23、对教师教学指令要求不能慢半拍

  活动、讨论暂告一段落,转入教师讲解或小组分享时,要求学生不能慢半拍。未经此技能训练的学生,多表现在教师发出合作讨论结束时,放不下手中文具或材料,称之为“停不下来,慢半拍”。这样导致别人分享时给不上节奏,不能从头听起,严重影响倾听效果,故对教师教学指令应要求学生严格执行。

  24、回答问题,可借用统一手势

  比如选择题可让学生用1、2、3、4指头来分别代表A、B、C、D四个答案;判断题用手比划√、X来表示正确与错误。巧用手势判断学情。用大姆指向上、向下、放平表示我全部听懂、一点没听懂、不全懂;用举左、右手表示自身有特殊情况、与教学有关问题。

  25、不鼓励学生快速举手

  否则,学生的答案多是肤浅的、片面的,引导学生思考成熟后再举手。当学生急于举手回答时,教师可提醍学生,答案完整吗?还有更好答案吗?还有别的方法吗?提问到你(们)能说明白吗?怎么说?

  26、用好课堂上的黄金学习期

  上课后到课堂前20分钟,这段时间是一节课的黄金学习期,在黄金学习期,必须确保处理本节课的重难点,切忌导入时间过长,处理昨天作业问题过长、处理班级事务过长,也不能一上去就批评学生,师生情绪不佳再讲新课。

  试想,若学生情绪不佳或心智疲劳后,讲新课、讲重难点,学生接受效率低,造成学不会或知识夹生,第二天不得不再讲再强调,走入恶性循环怪圈。

  27、关注课堂提问的两个3—5秒的黄金等待期

  第一个黄金等待期是提出问题后,要留3—5秒等待时间,让学生深度思考,不提倡急于举手,这样会造成学生答案是浅层次的或是不全面的,更忌先叫学生,再说要回答的问题。

  第二个黄金等待期指的是点名学生回答问题后,要留3—5秒反思期,让回答问题学生修改、补充自己答案,让其余学生先概括前者发言要点,思考自己答案与回答问题学生答案有什么关联,还要思考如何有理有据质疑补充,教师也可思考怎么评价与追问。

  28、明确课堂声音刻度尺

  让每一个学生懂得什么场合必须静默、保持绝对安静,什么场合必须非常克制,压低音量细语,什么场合才能正常音量交流,什么场合可以敞开嗓门讲话。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关于声音大小比较直观的参考,可将课堂的声音分贝设定为1、2、3、4这几个刻度级别。

  具体界定如下:1度声音:就是只有自己一个人能听到、旁边同学却听不到的声音。2度声音:是同桌二人能听到的、而邻近的同桌却不能听到的声音。3度声音:就是6人小组讨论时互相能听到、而另外小组却不能听到的声音分贝。4度声音:公开发言、展示分享的时候,你的讲话要让全班同学都能听清楚。有话好好说、有话轻轻说!

  29、例题、练习题选择、设计要统筹考虑“四例四维”

  四例指的是范例(例题的代表性、示范性)、同例(与例题同类型题)、变例(变式训练题)、仿例(让学生自己出题);四维指的是正向思维(直接代公式、顺着想的题)、逆向思维(公式需变换、需逆向思考的题)、特殊思维(给生活经验有关、有隐藏条件的题)、综合思维(一个题用到多个知识点、公式或放到综合范围内看是否混淆的题)。

  30、明晰课型学习侧重点及特点

  新授课讲题时先讲明白公式推导,概念怎样理解,才讲怎么做(应用);习题课不再讲公式推导,只讲记和用;单元复习课只讲公式各种推论变式用;大复习课把小规律提升归纳到大规律(多题归一),课型不同,就是同一类型讲课侧重点不同。比如不能用上新课套路去上复习课。

  31、让学生注意重难点提示语

  讲到重难点时要有引起学生注意的提示语,同时借助升调变换、放慢语速突破重难点。对重点题,教师讲后先让部分学生再讲,最后让听不太懂的学生复述(或同桌对本题思路对说)。

  32、正确运用表扬

  对学生发言达到要求时给予肯定,超过要求时才给予表扬,不能降低表扬的标准,不能让课堂掌声廉价;表扬要具体,并且只表扬努力程度,让学生发自内心的主动鼓掌。熟练运用:表扬公式=陈述事实+确认事实的可贵性+表达感受+表达期望。

  33、让学得快的学生不陪学

  课堂练习时,可同时呈现2—3道同类题,学困生做得慢,学得快的学生生可再做一道,时间不白白在等待中浪费。同样读书,教师未喊暂停时,学得快的学生能读几遍就读几遍,组词时可要求多组几个,造句时可让用问句、感叹句或充当不同成分或词性造句。

  34、做到学困生与学得快的学生做题时间一样长

  基础题对学困生来说也有难度,多做几道才能掌握。因此课堂检测时,坚持学困生基础题做多道,学得快的学生不同类型做一道,做题时间同样多,不能因分层让部分学生没事干。

  35、让学生完整经历解决问题链条的学习

  教师课堂上不要把最难的“找思路、找方法、怎么想”这些较难问题“自己做”,把相对简单的具体计算、写答案让学生完成,否则会出现“能听懂,但遇题就是不会做”的现象。首先让学生独立阅读试题材料,接着再圈出的关键信息;再让学生用自己语言组合复述相关信息,后让学生建模成相关问题,最后再让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题思路、方法,让学生完整经历解决问题链条的学习。

  36、回应学生要讲究艺术

  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断时续时,教师不要打断,其他学生不要插嘴或要求发言,这对该生思维进阶、顿悟很关键;若学生卡壳时,要依症结釆取搭桥、引导帮助他突破;若学生实在不会,让别的学生发言后,一定要让不会的这个学生,把答案重复一遍;若学生回答完整,教师对该生还要拓展、追问;若学生板演,待学生做完后,一定要提示学生,请认真检查后再回到座位。把做完检查这个习惯渗透培养很重要。

  37、巧妙应对、处置卡壳现象

  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时,一时卡壳进行不下去时,最忌讳的是:一是罚站;二是不耐烦,不给学生继续思考、突破思维瓶颈时间,急忙喊暂停,让学生坐下去;三是教师或让该生找优等生回答,先前学生被晾在一边,不管不问。

  教师首先要思考学生卡壳的主要因素:一是因问题中某个词语不理解导致不明问的是什么;二是条件与结论或旧知与新知建构时逻辑推理出现障碍;三是知道答案但语言表达困难;四是也不排除学生走神不知教师问的问题是什么这种可能。

  最后当学生不会回答或回答问题卡壳时有针对性的提示非常重要。要明确提示而不是暗示。提示方式有6种:提示答案的位置,比如“谁能告诉他在哪里可以找到答案?下一步该做什么?”“谁能告诉他接下来该做什么?”

  教他所缺旧知识、方法,搭桥、分解问题,或某一术语的另一个名字或意思。识别错误,比如谁能告诉他错在哪里。让学生自己说出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

  38、对问题答案一定要秉持“对就是百分之百正确”的高标准要求

  学生的答案,教师不要随意说出“对”“正确”,接着把完整答案或想让学生说的答案说出来。学生的答案,不要说“不错,就是这个意思”,接着教师用专业术语向全体学生再翻译成标准答案。

  教师对中等生课堂上回答问题答案一定要秉持“对就是百分之百正确、对就是满分”的高标准要求,切莫为照顾情绪,评价时含糊其辞或表扬过度,让学生出现把有瑕疵的答案误认为完全正确的错觉。

  39、从学生眼神、表情及提问时的学生回答情况,对需要重复还是往下进行作出判断

  比如提问学生一个问题时,若遇到如下情况:第一个学生不会,第二个学生不完整,第三个学生虽完整,但思维条理混杂,第四个学生才条分缕析、有理有据说出答案,教师千万不要如释重负一样,认为学生总算会了。这里要提醒的是,从上述学情看,至少有一半学生还没掌握,教师有必要重新梳理或换一种方法再讲一遍,否则会造成夹生现象。

  40、课堂上要避免学生回答问题时一味揣摩教师想要的答案,而不是多元思考,说出自己真实想法

  教师要尽量避免潜意识心理举动暴露出或让学生感知到答案正误和对该答案重视的程度。比如教师每每遇到学生答案不正确时,教师的口头禅若总是“还有别的答案吗?”学生就会感知答案是错误的。

  类似情况还有,每当学生选择错时,总是说“你敢肯定吗?”当学生答案错误时,教师眉头紧蹙、撇嘴,若出现正确答案时,眉头舒展、微笑、点头。又比如学生板书答案,若不正确不板书,若有学生说出想要答案,立马板书在黑板上。

  41、变固定教学案为动态生成案

  教案上要有学生回应问题的各种预设应对预案。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解决可能出现哪些错误及相应应对提示、引导策略,还要准备对这个问题的追问、拓展策略。

  42、备份例题与练习题

  课堂上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因学生掌握不好需要补充例题、练习或课堂推进比较顺利可以增加有难度的例题、练习时,但课前无准备,于是不得不仓促、匆忙应对。

  避免这种低效发生最好的办法是备份同性质题、备用较高难度的题,以备一时之需。一是精选有同等难度的备份例题、练习题,二是科学设置有梯度的例题与练习题备用。

  当学生对知识点掌握较好时,备份题就可跳过去;若发现学生对所讲知识掌握不好时,立马启用备份题,再次讲解、消化、巩固。若进展顺利,课堂还有剩余时间,就可推出提高难度的备用题。

  总之,依据学生课堂真实学情,启动动态题组,题量、题型要充足,若学生出现错误,就启动备用题训练甚至二次强化;若掌握较好,就可跳过去启动新的题型。选什么题,同类题做几道,讲题进度完全由学情决定。

  43、课堂小结要迭代升级

  课堂小结从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自我小结,用思维导图、5R笔记法进行小结;让学生既要总结知识点、结论,更要总结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及元认知。课堂上说出来,课后写出来,晚上再冥想贮存变成永久记忆。

  44、每节课要有有效当堂达标检测环节

  课堂练习题要精选,靠记忆、死知识题要少,增加知识创新运用、需要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要依据课堂实际现状,动态生成,即练习一定要有针对性、应用性、创新性。

  课堂上逐一检查导致排长队,作业检查可改为错峰检查。比如教师同时出示三道同类题,一部分学生做完第一题,就接受检查,当看到检查人多时,可继续做第二题,做完后再接受检查,若人还较多,可继续做完第3题,再让检查,这种错峰检查避免了无所事事干等待,避免白白浪费时间。

  学生课堂作业还可实行免检、抽检、必检动态管理,提高学生的信任感、成就感。

  45、严禁拖堂

  靠拖堂讲完的内容基本是无效的;拖堂耽误学生喝水、去卫生间,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拖堂影响下节上课,易造成学科教师之间矛盾。

  46、课后要求学生先把课堂粗略笔记整理成详细笔记,借助5R笔记法复习强化

  做作业要遵循复习、做题、检查、限时的科学流程。错题让学生釆取找错因、规范订正、找同类题巩固、概括涉及知识点、还可怎么变、多次消化的六步纠错法。提倡写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科日记,倡导填写单元学习成果单。一个“学习成果单”就像是一篇反思总结应用创新文章,是学习效果可视化的“产品”。教材上的任何一章、任何一节都可以作为成果的主题。可以是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可以是个人观点陈述,还可以是应用之后的新见解与创造,当然也可以是动手制作“产品”。

课堂教学反思10

  《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作者用富有特色的语言,向人们生动展示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风光和内蒙古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草原>>教学反思。这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流畅,对场面描写富有激情,细腻传神,并且将民族真情融入其中,让人身临其境,回味无穷。课上我用优美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灵,用激昂的语调带动学生的情感,用平等的心态去审视每一个孩子……在清妙的下课铃声中结束了这一节令我令学生都十分难忘的课。回想这节课的每一个细节,我有许多的话说,对比以前的课例,我感慨颇多: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会,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会极大的调动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对于每一篇课文,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感受,教师不能强加给学生。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阅读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样将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整节课的教学,我始终把学生与自己摆在平等的位置上,坚持与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关注学生自己的感悟与理解,特别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自己则扮演一位聆听者、鼓励者、指导者、参与者,把学习、感悟、想象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大胆地说自己的话,说自己想说的话,力求将自己与学生摆在民主平等的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想象的内容丰富了,语言表达也更切合内心实际了。

  二、教师深层挖掘文本资源,力求借助文本内容挖掘孩子身上的各种潜能。

  教学中,从学生的阅读欣赏—展开想象—品词析句—自主感悟等环节,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体性、探究性,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我认为孩子们的理解和想象是可以超越文本的。比如说,在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这句话时,民主平等的气氛让孩子们打开了话匣子。我问:“为什么草原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时,有学生这样回答:“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猛然间换了一个环境,心情豁然开朗,他不但看到了明朗的天空,还看到了羊群、小丘、骏马,都是那么美丽,他的.心情很愉快,所以看什么都觉得可爱,教学反思《<<草原>>教学反思》。”也有学生那喧嚣的城市天空与草原的天空作比较,来衬托草原天空的可爱,从学生精彩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孩子们身上的创造潜能被挖掘出来了,

  不教语文不被语文这条缰绳拴。经常教语文的,有时侯会受语文的限制,在教学方法与过程的设计上有所局限。当我抛开脑中的常规的设计思路来看《草原》这篇课文的时候,思如潮涌,各式各样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不断涌现。从三维目标完成的效果来看,这节课既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受到感情的陶冶和熏陶,学生又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深入地品词析句,领悟文本表达的内容孩子们的回答很精彩,某些话语超乎了老师的想象。所以,课堂上,必须相信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仅这些,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学得知识,提高语言感悟能力以及提高语文素养。可以说,我最终的目的是借助文本内容挖掘孩子身上的各种潜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体性、探究性,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孩子是发展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他们具备创造的潜能,他们的理解和想象可以超越文本。只是要老师善于激发,学生可以表现的更好。

  对于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会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教育资源,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把提问的机会、解决问题的机会、朗读感悟的机会,寻取学习方法的机会交给学生。这样,学生会有一种受到尊重的感觉,会有一种被解放的感觉,他们的思维、思想、理解和感悟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解放,课堂将充满个性化的理解感悟,从而迸发出更精彩的思维火花。

  三、巧妙使用多媒体教学,注重个性差异,将课堂还给孩子。

  课件中所使用的图片和音乐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很容易让他们感受到美丽,最容易引发学生对美的享受。高年级的学生通过视频音乐的欣赏,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简单阅读,很容易就总结出草原景色美丽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内心深处有所触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对文本内容个性化的理解和阅读,随时鼓励学生对文本创造性地感悟和发挥,让学生真正地参与了课堂,有效地进行了思维,他们结合文本中的语言情境展开想象,产生意境,并能够使自己的理解感悟超越文本情境,不但能获得和作者一样的感受,更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有了更多的创造性的理解和感悟,这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教学。如:“草原美景”这部分,我提出问题“草原哪一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孩子门争先恐后,有的说:“草原的绿太饱满了,就快溢了出来,我真想接住它”有的说:“草原真是美的让人陶醉,看,骏马和大牛都静立不动,它们也被这草原美景吸引住了!”……听着孩子们的精彩回答,我真的被深深的感动了!也让我对语文教学刮目相看!

  所以,在学生不难理解的地方,大可以多让学生对字词句进行品读,揣摩,反复吟诵,推敲,质疑,其实,这就是语文能力的形成过程,也是学生深入了解感悟文本、情感受到陶冶所必不可缺少的过程。我让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再加上想象能力的配合,感受草原的美丽,之后,我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感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草原。此时,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在想象,甚至他们还会有新的发现,有高于作者的感悟,对文本有新的理解,这也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

  四、课堂中的不足,反而让我有了更多的反思,更多的收获。

  首先,我觉得,教师要有一双神奇的眼睛,要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从不同的方面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课堂教学反思11

  《学会看病》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当过多年医生的母亲不但不给儿子找药治病,还让儿子独自上医院看病。母亲用独特的方式,锻炼了儿子独自应对生活的潜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教学本文,我让学生仔细读课前提示,按要求去自学,然后在课堂上小组学习,再全班交流,之后我设计了一组辩论,让学生在争辩中深入理解课文,理解母亲看似“狠心”实则“尽责”的爱。

  本课的教学,具体体此刻以下三个方面:

  一、主角转换,入情入境。

  在让学生解第一段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是你,你正在生病,但是你的妈妈让你一个去医院看病,你心里会怎样想?”有的说:“妈妈,你真狠心,我生病了还让我一个人去医院!”有的说:“妈妈必须是不爱我了,我生病了都不管我。”等等,学生很快进入主角,并能与文本进行对话。

  二、为学生带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

  《教学课程标准》强调:“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要为学生带给用心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小组活动,体现自主性。

  小组活动时,我出示学习目标:以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描述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学生学习时,教师巡视、倾听,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

  任务布置后,小组学习情绪高涨,学生们以本组学生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有的小组学生快速默读,有的小组一人一自然段,分工合作学习,有的小组根据文中对话多的特点分主角朗读……,有的小组边读边想,边读边议,有的边读边作记号,方法各异。

  2、带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文中母亲说:“我想我必须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我问:“你认为文中的母亲狠心吗?”对此,学生持两种不同的观点:狠心和不狠心。我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在教室分块坐好,然后展开辩论。在辩论中,两种不同的观点发生激烈的碰撞,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这无疑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潜力和口头表达潜力,增强了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传递,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终,双方统一了观点,母亲看似狠心的表现实则是一种爱,一种尽责的爱。

  三、拓展延伸,将文本与生活接轨,让学生所学落到实处。

  学生理解了文中的资料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母亲是如何爱自己的。然后要求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赞美自己的母亲,最后让学生说说如何用实际行动来回报母亲的爱。这样的设计,能够将学生的思维从课内扩展到课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同时,更深地理解了母亲的爱,明确了今后应如何回报母亲的爱。能够说,这个设计既深化了课堂教学资料,又教会学生感恩,即要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课堂教学反思12

  音乐教学更离不开情感,音乐教师要把情感艺术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可能枯燥无味学习变的生动、有趣起来,把抽象的音乐变的风家更加形象和具体。

  作为音乐教师,情感应是最丰富的。记得有这么一句话:要想感动别人,先要打动自己。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以自己丰富的`情感体验去感染学生。比如,在欣赏初中一年级的第二单元《我的中国心》时,由于这个单元的歌曲是以歌颂祖国为主要题材的颂歌类型时,唱歌时候应注意歌曲深沉的情感。使学生深深感受到这类歌曲的风格特点。

  课堂上的范唱范奏是发挥音乐艺术感染力,陶冶学生情感最直接的手段。教师的范唱范奏是否有感染力,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是否感情丰富的人的歌声才是最动听的”,“只有用心来演奏的东西才是最美好的”。因此演示好范唱对于学生感悟歌曲非常有帮助。

  此外,歌曲的练习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对歌曲的感悟和理解,唱对乐谱,感受节奏的变化等等,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多加练习。

课堂教学反思13

  教学《爱迪生救妈妈》后,我有这样一些零碎的教后感:

  1、将重难点词语的理解和文本品读结合起来,会收到理想的效果。本课有“恍然大悟”一词,属于本文的重难点词语。在同学初读课文后,我让他们自主提出自身不理解的词语,师生一起解答,有生提出“恍然大悟”这个词,我当时也请了一些同学尝试回答,但发现他们答非所问,于是我放弃了对这个词语的.解释,因为这样只能是灌输式了。于是,我提出把这个词语放到后面去理解。在重点教学第四自然段后,我在让同学充沛感知“爸爸”对爱迪生的误会和爱迪生想法之妙后,顺势对话,“爱迪生想出方法,使得病床一下子亮堂起来,这时,爸爸——”生接“恍然大悟”,师:“医生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在具体的语境中,同学就能形象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本文涉和到“镜子聚光”的科学常识,这也是理解难点,我并没有通过实物演示来向同学解释其中道理,只是在黑板上进行简单的绘画讲解,解释镜子的聚光作用,我觉得,在语文课上,还是让同学重点感悟爱迪生想法之妙,能进一步理解爱迪生爱动脑筋的品质。但从同学课后作业来看,同学对爱迪生具体想了什么方法还是说不清楚,有些还说什么“镜子里发出光来”,真让人啼笑皆非。那么,在语文课堂上,确实要通过实验的方法来向同学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吗?

  3、理解感悟爱迪生爱动脑筋是本文的重点,但亲情也渗透在语言文字中的,我尝试过让同学在具体的词句中感悟这一点,我说:“爸爸立刻骑马去请医生,爱迪生又一溜烟似的跑去想方法,从中能看出什么呢?”同学的回答是“说明当时情况很紧急。”我也就放弃了深究的想法,不去自身的感悟了,这样的处置是否妥帖呢?

课堂教学反思14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正悄然地发生着许多新的变化。什么是理想的课堂?在新的课程理念下,面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品格、价值追求,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来与学生对话交流?课堂上怎样让他们真正成为主动者,参与到老师的思维体操中来?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只有走近学生,才能走近真实的教学,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场所,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当前,老师们正在认真贯彻新标准的要求。我作为一名课改一线的老师,也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应用到课堂中,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一些新的变化。教学中有收获与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尴尬,前不久,我就遇到过一次。

  在教“比的意义”的这一节时,我设计了以下学习环节:

  1、教育“比”的第一个作用:同类量的比。

  ①请第一组同学(男生7人,女生5人)起立,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自由提问。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a男生和女生共有几人?

  b男生比女生多几人,女生比男生少几人?

  c男生、女生分别占全组人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d男生是女生的几倍,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e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女生比男生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②对问题进行分类

  a—求两个量的和。b、c、d、e—对两个量进行比较。

  ③分析对两个量进行比较的方法,各有什么特点?(b—差比,c、d、e—倍比)

  ④揭示新的比较方法:“比”,在教师引导下用“比”描述两个量的关系。

  2、归纳比的意义。

  3、教学例2:一列火车2小时行180千米,用“比”来描述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引出“比”的另一个作用:不同类量之间的比。

  4、教学“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5、教学求比值的方法。

  6、练习。练习反馈效果较好。

  下课了,我正为教学效果感到满意时,经常爱提问的一个男生走过来,对我说:“老师,我觉得用从前的知识来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既清楚又明白,为什么还要学比呢?”我不由得愣住了,学生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为什么会否定新知识的作用呢?坐在办公室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翻开教案,再读、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从头到尾都清楚地说明了一个特点:“远”。

  首先远离生活。完全以教材为中心,以教材作为学习活动的全部内容,并把知识点分为一个个的小步子,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课开头利用第一小组男、女生人数来教学新知,仅仅是将狭隘的生活情境作为一种激趣的手段,没有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对教材生活化的处理忽视了现实性,割断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其次远离学生。“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少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知识积累,但我在课堂忽视了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所学内容完全由教师提供,“小步子、短距离”的提问,其实否定了学生自主探索、思考的主动性,剥夺了学生自主建构的权利和获取广泛数学活动的经验。一节课更像纯粹的数学思考活动,主动地位早已被我倒置了。虽然他们掌握了比的意义和作用,但头脑中有多少是真正属于他们自主习得的知识呢?

课堂教学反思15

  新课标将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为组织者与引导者,李老师在这两者关系的处理上拿捏得很不错。

  在具体教学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过于突出“组织者”的地位,有些教师不敢讲了,结果成了节目主持人,成了董卿和朱军;一是仍紧紧守着旧家当,对学生一百个不放心,一个劲地“灌”。我历来主张,教师就是教师,教师不应只是个“主持人”,必要时还应该行使其“最终裁度”的权力,最起码应该保留发表“一家之言”的权力。

  教师应该为学生的探究铺台阶搭梯子,但有些问题需要教师“点睛”的`时候教师也要敢于大胆地“讲”,比如关于庄子无限相对论思想,关于《庄子》中孔子的不同形象等等,就有必要教师做“总结性发言”。

【课堂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反思03-20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03-15

泉城课堂教学反思02-13

课堂教学反思范文05-06

撇课堂教学反思03-31

课堂教学反思范文05-17

课堂教学的有效反思05-30

蜜蜂课堂教学反思11-22

故乡课堂教学反思11-24

初中课堂教学反思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