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
语文贵在从读中悟,以读代讲,以读助讲。《听疹器的由来》一文中有很多地方可以看出雷奈克医生发明直接上第一个听诊器的不易,从他看到很多肺结核病人痛苦地死去心里很难过,到整日思考,注意到两个男孩玩跷跷板,经过不断的尝试,分析,研究,从而做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这其中的过程是漫长的,实验是艰辛的',可是,光凭教师的口头描述学生是难以体会的,因此,只有靠学生自己的读,从读中去体会,去理解。我抓住了其中两句话来读的:“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我把这句话写了两遍,第一遍用的是“!”,第二遍用的是“x”。写完了后我请学生起来读,要求他们读出不同,学生开始根本就没有读出来,我问:“同学们,雷奈克是什么时候才知道通过木板,在这头能听到另一头划木头的声音吗?”学生肯定回答“不知道”。
那么,他第一次发现了这个秘密是怎么样的心情呢?然后再听我读,学生很自然就知道了应该是带着激动,兴奋,欣喜的语气来读。然后我又用同样的方法出示“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让学生读,体会雷奈克终于发现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听见人心跳的高兴劲,急于告诉我们,所以应该读得快点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2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故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塑造了老马与小马等几个动物的鲜明形象,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活泼,浅显易懂,告诉我们:别人说的是不是对的,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本课教学主要是通过“设疑激趣—品读—表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感悟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同时还要注意透过教学渗入德育及安全教育,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具体如下:
一、设疑激趣、故事引入。
通过问题引起学习兴趣:(1)小马为什么要过河?(2)小马是怎样过河的?遇到了什么困难?他都问了谁?(3)小马过了几次河?它最后过河了吗?带着这四个问题在观看《小马过河》故事后,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再以自主、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的角色扮演,指导朗读对话,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从演中悟,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本文对话很精彩,尤其是对话的提示语充分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课文中老马、小马、老牛和松鼠4种角色说话语气符合自己的身份,由于对话内容不同,说话的语气也富有变化,同时,这4种角色的身形不同,因此,我根据老马、小马、老牛、松鼠的体型,在班上选了身高较高的同学扮演老牛和老马,一般高的同学扮演小马,较小个的同学扮演松鼠这4种小动物,还让一名同学读旁白部分。
表演时重点指导学生在动物们的对话中领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再根据对话的提示语,体会这些动物们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读好语气,感受到动物们的内心世界,表演时适当加动作表演,展现出生动的画面。
表演后,讨论交流:为什么老牛说河水很浅,刚没过小腿,能过河;小松鼠却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不能过河。为什么同样一条河,老牛说很浅,松鼠说很深,它们是不是有一个在撒谎呢?
经过刚才的角色表演,同学们很快就自己比较出了,扮演老牛的同学长得高,扮演小松鼠的同学长得矮,所以,面对同样的一条河,不同高度的小动物就有了对河深浅的不同看法。所以明白了老牛和小松鼠谁也没撒谎。和老牛对比,小马的高度矮一些;和小松鼠对比,小马就会高很多,所以,河水对于小马来说是不深也不浅。
三、教学中注意做好德育渗透与安全教育。
重点抓住老马对小马说的:“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这两句话,在指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同时,还渗透了德育和安全教育。通过设疑:“同学们,为什么老马不陪小马一起过河呢?是老马不爱小马吗?”经过刚刚的角色扮演,再结合一年级时学过的课文《自己去吧》一文,学生很快就答道:“因为,老马想锻炼小马,让它学会自己做事,能够自立。”同学们经过讨论体会到:老马教小马的话是有前提的,是老马知道河水是不会对小马造成危险的,所以才让小马自己去试一试。
从而懂得老马让小马学会独立做事,也是老马对小马的爱。由此引伸到父母放手是要我们自己学会独立,虽然在我们独立的路上父母没有在身边,但他们肯定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地为我们担忧,所以在我们自己学会自立的路上包含父母对我们的深情的爱;另外,根据老马让小马自己去试河水的深浅的故事,我们还要明白不论做什么事做要注意安全:懂得并不是什么事都要试一试,凡事都是要在吸取经验、动脑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之后再决定要不要去试一试,不可以盲目尝试。
纵观《小马过河》一课的教学,我从问题设疑到故事激趣引入,在指导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根据文中4种动物的特点指导学生们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的形式进行教学,再通过亲身表演,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后悟到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别人说的是不是对的,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理解课文时趋向生活化、易于理解;再透过适时渗透的德育与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具有正确的情感和自我保护意识,寓教于情、于趣,使教学收到不错的效果,实现了立德树人的目的。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3
今天期末考试,我们来到一所同乡镇小学监考。这所兄弟校的校园文化浓厚,校园里到处都是彰显校园风采的设计,此处我也不再作过多描述。开考预备铃声一响,我们就走进了考场。
我监考一年级,这里的孩子看到我们没有一丝紧张劲儿,还是熙熙攘攘的说着,通过大体的观察我发现,这群孩子肯定够调皮的。正式开考铃声之后,发试卷,孩子们就开始考试了。
其实经过了最近的一段时间的复习,我个人感觉我们班的孩子整体是非常棒的,当然我的要求也不是那种非常严格的,主要考虑让孩子们形成自觉的学习习惯和积极良好的学习兴趣,单单从这两点上来说,还是很成功的。但是由于不是非常严厉,因此孩子们在学习尤其是习题考试的过程中,就会偶尔出现一些不认真、浮躁的小毛病,毕竟孩子年龄小,我觉得这也不可避免。另外我觉得就是孩子们的识字量还是比较乐观的,乡镇不比市区,家长们对于孩子的阅读要求不严或者可以说甚至无要求,因此我们通过平常对于孩子们借知识的积累和阅读课的形式尽量去接触更多的字。所以总的来讲,孩子们和我一样,对期末考试信心满满,压力不大,比较乐观。
但是,当我和另外几名一年级老师看到试卷的时候,心里一紧,这张试卷对于识字量的要求比我的“不严格”高出许多,语文上有不少要求会写的'字课本上是没有的,就连一些题目的题干甚至都有生僻字,数学还稍好一些,但也有个别题目孩子们读题会有些困难。经过简单的分析,大家一致认为,题目难也无所谓,毕竟要不好做都不好做,不会仅仅对我们的孩子有影响的,我们心里也就放宽了心。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来看看人家学校的孩子们有什么反应吧?
我开始在教室里巡视,观察被监考的孩子的做题情况,看着看着,心里越来越无法淡定,这群孩子里面,那么多都是神童吗?我们认为自己的孩子不会写的字,这里的孩子大部分都写的出来,而且写得非常准确,就连之后一场的数学也是如此,这些孩子的读题速度也吓了我一跳,虽然我班的孩子的读题也很顺,可是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啊。孩子们大部分几乎在短短的十多分钟的时间里就做完了,而且准确率非常高,我们的孩子,你们怎么样?至此,我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心里有点不甘,有点悔恨,有点歉疚。
不甘这里的孩子为什么会认识、会写那么多字,悔恨没能对自己的孩子去读更多的书、识更多的字,歉疚孩子们可能因为这一次考试内心受到打击。我深深的知道有兴趣、快乐的学习是我对孩子们最根本的承诺,但这承诺却没能在这正确的方式下找到最好的方法得到一个更好的结果。
当然,我也明白,对于孩子们学习知识并不在于在一次考试中力压别人,不要给自己和孩子们过多压力,但是这次的监考经历定会成为一次鞭笞,我心里有了下一步的计划,但是还没有细致条理的捋顺,总之要进步、要发展,就要跟孩子们一起无论如何。千方百计的努力,再努力。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4
《画风》讲了一个关于三个小朋友怎样画风的故事,旨在让孩子们知道风与事物的关系,让孩子们知道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这是我作为实习教师讲的第一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能够较为流畅的将整个教学活动进行下来。但还是有许多问题值得我去注意和改正。
第一,从整堂课来看,对每一教学环节的.时间把握不够准确,第一课时给学生写字的时间少了,第二课时一些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好。
第二,指导朗读不到位,二年级正是培养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时候,要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教案中设计的一些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未能把握好,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主要还是由于对教案把握不够透彻所致。
第四,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深入,导致课文最后一段讲解不清楚,不透彻,学生理解出现问题。
第五,板书写得不规整,还要多练习写板书。
第六,口齿不清楚,吐字发音有些不标准。
第七,教学仪态不端正,不能抱着书过于频繁的走动。
第八,应该尽快记住学生的名字,这样能更好的进行师生互动。
这些问题都是我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要深入理解课标要求,结合孩子的年龄特征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5
《树之歌》这篇儿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我注重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一、以读代讲,激发想象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歌,在小组中互相交流预习成果。而后让学生们畅谈对这首儿歌的初步理解,说说从这首儿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师生对话、文本对话中,孩子们了解了文中11中树的外形特点,也喜欢上了这些形态各异的树。在教学儿歌时,我引导学生在语言的渲染、思维的碰撞中,让孩子们的想象力尽情地飞扬,同时将学生引入意境,将感悟化为情感朗读,从而培养语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情感熏陶。
二、拓展课堂,披文入情
为了加深学生对儿歌意境地体会,在课前我组织学生了解自己喜欢的树。课上通过课件让学生结合图文,观察文中各种树的样子,了解他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再次让学生品读,让孩子们带着对他们的'赞美再次深情诵读儿歌,使各种树木的特点再次复现在学生脑海中,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年级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8
识字2《树之歌》是一首儿歌,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课件用儿歌的形式,配上精致的插图,将杨树、榕树等11种树木的特点呈现出来,让学生对树木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木,以此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既然是一首儿歌,那么了解儿歌的特点,以及学会朗读儿歌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的,所以我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熟儿歌的基础上学习生字,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6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在教学《大禹治水》时,我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大禹这个古代的伟大英雄,并通过朗读、表演、想象、体会,感受到孩子对大禹的敬敬。
优点之处:
1、在教学中,我紧扣“千辛万苦”一词,引领学生细细品读。首先通过看图理解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的困难,以及“走遍千山万水”的艰辛,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大禹可能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险,通过训练孩子的说话,使他们对“千辛万苦”有了形象的认识。
2、抓住“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以及大禹所承受的难以言说的辛劳,从而加深对“千辛万苦”的理解。
3、为了让学生近距离地了解大禹,认真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动人的故事,既而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更深一步理解大禹的英雄形象。这一环节学生在各抒己见的同时,也就统揽了全文,理解了大禹这一英雄形象。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段时,我出示了一组填空,让学生从这一组数字中来体会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然后抓住文中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设计了“儿子会问妈妈什么?”“妈妈会怎么说?”这样的问题,将学生带进课文情境,学生不禁会结合生活经验,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回答中真情流露。以此来感受到感受到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伟大,体会大禹公而忘私、心中只装着百姓的崇高精神。
课文教学的结尾也相当精彩,在结尾点题:“为什么在禹的名字前面加个‘大’字,叫他‘大禹’呢?”这个问题点明了文章中心,点出了课文结尾“伟大”一词,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归纳和升华,起到了点题和总结。
不足之处:
1、语言文字训练不足
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没有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我一带而过。同学们解释为“吹牛”“做不到,就匆匆过去了,没有进行扎实理解。
2、时间分配不均,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的情况下,生字和书写练习时间不够达标。
改进措施:
教师在备课时要备好每个环节的时间,并在上课的时候,随时看时间,紧凑的掌握上课的节奏。同时要能够把课备得更精练一些,对学生的放手更有操控一些。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7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一件很生活化的小事,故事虽小,却真实感人,贴近学生的生活。文中的孩子“我”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尽管当时没敢承认,但愧疚的心理始终伴随着“我”。内心的懊悔,担心“做贼心虚”似的心理及自我解脱的办法描写得细致而动人,而老奶奶回赠的那句包含着疼爱宽容和鼓励的话更是出乎意料。
教学中,我以小男孩的心理变化为线索,让学生感悟语言,体会情感。在出示课题后,我采取的是从问题入手的方法。引导学生先整体朗读课文,利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先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小男孩的感情线索。这一环节,既符合二年级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也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抓主要内容的意识。然后再逐层深入研读。抓住小男孩“开心——害怕、担心——不自在——一阵轻松”的句子,再让学生从句子中找出重点词语进行理解和体会情感,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与训练。
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是引导者,引导学生按照理清的先后顺序来自主交流,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说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通过学生发言,抓住学生所说的关键语句,引导学生多元理解。如在理解小男孩担心的内心世界时,我让学生设身处地想:“此时你就是那位小男孩你会担心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我会担心老奶奶批评我”,有的说:“我担心老奶奶打我”,有的`说:“我担心老奶奶以后讨厌我”,有的说:“我担心老奶奶以后不让我给她送报纸”,有的说:“我担心老奶奶去我家告诉爸爸妈妈”,有的说:“我担心老奶奶让我陪钱”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与文本对话交流。并启发学生谈“不自在是什么感觉”“你遇到过像课文中的小男孩这样的事吗?你是怎么做的?”,这样也就把文中的人物情感转移到学生自身上,表里结合,自然宣泄。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使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8
新教育提倡要构筑有效课堂,那么,如何构筑呢?很多老师心里还是一片迷茫。我认为,第一要素就是在上课前,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一课,我们应该教会孩子们什么?有了这一明确的目标,上课的时候就能思路清晰,游刃有余。
这是一篇赞颂美丽的秋天景象的散文,课文按不同地点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动人、生机勃勃的秋景图,使人陶醉,令人向往。课文重点描写了秋天的丰收景象以及人们欢快的心情,深切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在本课的教学之前,我先布置学生请爸爸、妈妈带领自己去观察秋天,采摘代表秋天变化的实物。这样,整合成全新的语文大课堂,变单纯文本的语文学习为综合性课文学习。
我的教学过程是:激趣导入,激活课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赏析美句,感悟秋情——理解结构,提炼中心——背诵段落,再现秋景——拓展延伸,升华中心——作业练笔,留心观察。
我认为我这样预设课堂有很多好处,一是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二是有读有练,理论用于实践。三是打破按段落顺序一讲到底的常规,采用变式教学,有新意,同时也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理解难度,深入浅出。
从教学效果看,一开始用“秋姑娘又来到了人间,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问题总领全文,让学生展开思考。学生反应很积极,讨论热烈,寻找的`答案也很准确。接着我利用图片帮助学生感悟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从而更进一步同作者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仿写比喻句和拟人句只是一个小练笔,但从学生回答情况来看,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用比喻句和拟人句来描绘秋景,这为课后作业的练笔做了准备。我讲解文章的结构,一是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二是向学生渗透布局谋篇的意识。特别是第一次接触中心句,学生也能够找出来,可见学生非常的聪明。也许有人认为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太难,不适宜。但我认为,本来课堂教学时有很多知识并不是学生一接触就能懂的,我提前让他们接触,只是提前熏陶他们,并没有要求他们一定掌握。经过一次次的熏陶,他们就会越来越明白。我们没有必要因为他们小就闭口不提.学生能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对于理解秋天的变化和课后描绘秋天的变化都有好处。最后一环节,学生讲述自己发现的秋天来到时,周围景物的变化,以及我展示的秋景,也都是训练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回家进行写短文的练习时避免闭门造车,出现知识性的错误。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让学生学会了读书方法。现在很多孩子读书时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读过一遍之后,没有在脑海中留下什么印象,因此,读过之后,没有什么收获。在教《秋天》一课时,我教给了学生批注式读书的方法。比如,在学习第二段比喻句时,我让学生把比喻句画上波浪线,并在旁边标明“比喻,把稻子比作金子”。在拟人句的下面也画上波浪线,在旁边标明“拟人,吐和笑是人的动作”。在中心句的下面画波浪线,在旁边标明“中心句”。这样边读边画边批注,文章的脉络和重点,很快就显示出来,有助于对文本的理解。让孩子们用这样的方法读书,不但积累了词汇,还学会了写作方法,真是一举多得。
《秋天》一课,语言十分优美,特别适合训练学生的朗读。因此教这篇课文时,我注重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采取的形式是:第一遍我来范读,第二遍我领读,第三遍让孩子们自由练读,第四遍是集体读,然后是指名读,最后是分男女生、分小组赛读。在每次读的时候,我都会及时点评和纠正,个别读得不到位的地方,我就一遍遍示范。经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经过一遍遍纠正和示范,一节课下来,孩子们都能声情并茂地朗读了,朗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还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很多老师总是埋怨孩子们不会写作文,很多孩子也是一提到作文就发怵。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借助文本来训练,日积月累下去,孩子们的写作能力何愁不能提高?这一课的教学我虽然没有在课堂上练习写短文,但我的教学设计为学生课后写作降低了难度,学生写作起来也会轻松许多。
短短的一篇课文,在融洽的、充满激情和乐趣的氛围中结束了,孩子们在愉悦中掌握了知识,学会了方法,我想,这样的课堂是实效的,是我所欣慰的,是孩子们喜欢的,也是受益的。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9
语文园地五所在单元中的组文,都抒写了对生命的感悟。那用心灵触摸春天的盲姑娘,那以帮助别人为快乐的祖孙三代,那砖缝中顽强生长的香瓜子和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以及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的小花,无不展示了对生命的热爱。所以这一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都是以“生命”为主题的。
课前围绕“生命”搜集了部分图片,同时也搜集了许多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在借鉴别人资料的基础上,汲取众长,又根据自己对“生命”的解读,写完了语文园地五的教案,并制作了 13 张幻灯片。
口语交际课上,主要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自主讨论,并向周围同学讲述自己搜集的感人故事,同时让他们互助互评,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另外,从每组中选派代表到讲台上展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习作课上,重点让学生明白了第五单元课文在表达上的一个共同特点,即都 由一件事情或某一生命现象引发思考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并且让同学们借鉴这种写作方式,另外让同学们在作文中引用一下名人名言,使自己的作文更加精彩。
授课过程进行的还算顺利,但是也存在不少缺点。由于对语文园地缺乏足够的重视,准备工作不充分,另外没有很好的进行课前试讲;授课时还是会出现“卡壳”现象,过渡不自然;另外,没有很好的把握时间,时间有点紧迫。在以后的实践工作中还需要继续努力,改正缺点。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0
《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从题目到内容都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等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语言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读不厌的科普儿歌。
教学中,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课文中讲了几位植物妈妈?(蒲公英、苍耳、豌豆)它们分别用什么方法让它们的孩子去旅行呢?同桌合作,学习课文的2-4小节,找出答案。”这时候学生只有通过自读课文才能了解各位“妈妈”使用的方法,然后与同学讨论得出结论,进而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这一过程使学生不仅学会自学、自悟,而且在合作中明白了植物的种子有各自的传播方式。这种通过自己的学习掌握的知识,比老师教的更牢固。这时,我再适时地引导:“这就是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一些方法,你还想知道其他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吗?课后大家查查资料,找一找。”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的'欲 望由此也被激发起来了。(尽管上课时只有几个同学了解了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但是看到我准备的课件介绍的相关知识时,大家非常的认真很感兴趣。)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1
纵观本次语文园地的教学,有以下两点成功之处:首先,是充分尊重儿童的学习主体地位,鼓励他们自主读书、自主识字、自主比较、自主进行交流和汇报,教师根据学情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真正做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目标,培养了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其次是重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区分同音字的使用,制作积累卡的'教学中,教师不是孤立、片面地就题论题,明确正确答案,而是根据学习内容,教给学生区分同音字和制作积累卡的方法,举一反三,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在教学“写话”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年龄小,好动,在出示玩具和同位进行交流的时候,课堂秩序比较混乱,教师缺乏有效的控制和引导,导致同桌互说交流环节流于形式。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要进一步提高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使每一个教学环节真正落到实处。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2
一、“我的发现”:
感知反义词,并通过反义词认读9个生字。 导入采用了同学之间比高矮,通过学生自己发现,来让学生初步感知反义词的特点。相对来说,基本上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通过自主认读几组反义词,发现反义词的特点,并认识9个生字,两两合作认读,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在识记生字时,通过多种形式的巩固认读,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生字记忆的更加深刻。但是,学生对于生字的识记方法还不能掌握,对部分后进生关注不够,教师缺少了一定的示范,可把课堂多多交给学生,采用学生教读来提高学生能力,对于生字缺少了一定的书写来加强记忆。
学习反义词过程中,采用了“师生对,生生对”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通过拓展,让学生积累词汇。但是,给学生自己发散思维,自由拓展的机会少了。
二、“日积月累”:感知近义词,并能准确的`运用。
读读说说:仿照例句说句子,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朗读儿歌《我爱祖国》,扩大阅读量,积累语言
采用了“找朋友”的方式选择相近的词,来让学生初步感知近义词的特点,通过拓展,进一步感知,理解词语意思,从而学会把词语运用到句子中,但是这里,近义词的连接词用错了,因为意思是相近的,就不能再用“对”来连接,并且缺少了板书。
仿照例句说句子时,过渡语不够自然,导致教学流程不通顺,在拓展写句子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学生口语表达和展示的不够,教师语言在这块显得有点啰嗦,占用了一部分的时间,导致朗读儿歌部分,出现了时间不够的现象。儿歌的朗读形式单一化了,也没有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合理分配好每个环节的教学时间,教师语言要再简练一些,过渡语要连贯通顺一些;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动嘴,夯实写字,口语表达等基本功。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3
走进课堂,关注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现状,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是白白浪费40分钟”,他们无事可干,无话可说。这样的口语交际课怎能实现“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目标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如何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效率呢?从大量成功的口语交际课的案例中不难发现,只要把握规律,抓住口语交际的三个关键元素“情境”、“冲突”、“互动”来设计规划自己的教学,口语交际课一样可以像阅读课那样精彩,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关于“情境”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情境”是口语交际教案设计的第一元素,是打开口语交际大门的“钥匙”,我们备课的首要任务就要创设适合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进入角色,有话可说。没有情境,口语交际课的确难以为继。有人说“情境创设成功了,口语交际课也成功了一半。”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怎样创设情境?以人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为例,对第一单元的《秋游》,我们可以创设多重情境: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秋天美丽的情境,激发学生向往秋游的情感;创设班内有意见分歧的具体情境(如学生选定的某个秋游地方,一些人去过,而一些人没有去过;一些人赞成去这个地方,而另一些人不赞成。我们秋游选择走什么地方?理由是什么?);可以创设说服老师的比赛活动情境(假如老师不同意我们选择的地点,理由可能是什么,我们怎样说服老师。比一比,看谁最会说服他人);围绕秋游又可以创设秋游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具体讨论解决办法等。
再如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我想这样做》,我们可以创设下列情境:盲人到商店购物被营业员“坑”了,你看见了怎么做,怎么说;盲人从商场出来,突然下起雨来,他慌慌张张地往家赶,你怎么做,怎么说;要过公路人行道,盲人想要加快脚步,而过往汽车丝毫没有减速,你怎么做,怎么说……除了盲人,还有其他类型的残疾人也需要我们的帮助。这样,我们教学设计就会有许多情境可以创设了。
教学设计中,情境创设可以从哪些方向思考呢?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一是朝具体化的方向去思考。比如教材提到怎样帮助残疾人,笼统提如,学生说得必然空泛。从具体的方向思考,残疾人包括盲聋哑及肢体残疾等情况,我们就可以创设各种残疾类型所面临的困难情景;单是盲人,在生活中就会遇到各种特殊的困难情境;单是生活中的困难情境──过马路,我们朝更具体的方向思考,就可以创设盲人雨中过马路 “慌慌张张”的情境。这个“更具体”的情境较一般情况而言,学生多了设身处地为盲人“着急”的心情,“话”自然就会多起来,这样我们还怕 “冷场”吗?二是可以朝生活化方向思考。可以设想,《秋游》的教学时间正好是学校师生酝酿秋游的时候,如果我们将计就计,真的组织一次秋游,现在就真正要讨论自己班即将组织的秋游方案,学生还会没有话说吗?三是朝活动化方向思考。比如《秋游》中设置“辩论擂台”活动,设置“看谁最会说服他人”的比赛活动,让学生参与兴趣会更浓,表达欲望会更强烈。
二、关于“冲突”
情境要能够成功,取决于另一个关键因素“冲突”。我们备课时,要善于制造学生的内心矛盾冲突。学生有了“冲突”,才有积极的思维参与;才有更强的言语冲突,才有更强的表达意愿,才有说不完的话。心理矛盾冲突,不是孤立呈现的,而是融进交际情境中;而交际情境也要有冲突,否则交际情境不能持久,交际也不能深入。
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我的想法》,如果没有一定的心理冲突,学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就可能变成问答题,甚至就是判断是非了,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的这节课就不会有多少“交际”了。假如我们创设下列心理“冲突”,学生还会没有话说吗(1)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我听到两种说法:一些人说王宁选自己,真勇敢,很能干,而另一些人说自己选自己当班干部不光荣,你怎么看?(2)班上改选干部,如果投自己的票,我就可能当选;但是大家知道我投自己的票当选,有些人肯定会冷嘲热讽。我投自己的票吗?(3)班上同学××说改选干部时要投自己的票,接着另一位同学也说要投自己的票,那你投自己的票吗?(4)投票结果出来了,你差一票就当选班干部。而你恰好没有投自己的票,别人说你“真蠢”。你怎么看?有了这么多的心理冲突,学生就要不断要思考,他还会没有话说吗?
如何制造合适的心理“冲突”呢?有一个方法值得我们注意,这就是“对等冲突”。所谓“对等”,是说制造的冲突有两面性,学生从“左”去看有道理,而从“右”看还是有道理,这个“左”“右”的冲突空间尽量相当,不能一边十分在理,而另一边却明显没有道理。不对等,学生没有思考的必要,学生也懒得去思考,当然就没有话说。《我的想法》创设的四个问题的“左”“右”都有较大的弹性空间,都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说出一些道理。本册口语交际教材内容,最能说明这个对等冲突的大概属第四单的《应该听谁的》。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骑驴》本身就创设了“左”“右”相当的.一系列心理冲突,我们稍微提炼即能激发学生思考。如,驴本来是可以让人骑的,问题是小毛驴骑了两个人,该不该?骑一个,是该老人骑呢,还是该小孙子骑?如果老少都不骑让驴闲着又如何呢?每个难题都可以从两个方面找到理由,每次冲突,都可以说出合理与不合理的方面。这样,为学生制造对等的辨析空间,就能充分激发学生思考与表达的欲望。
三、关于“互动”
从前面的案例中,我们已经发现,多重情境其实就有多对冲突,多对冲突交锋过程的来来回回,就是“互动”。不过,教学实际中,不少“互动”面窄、单调,忽略大多数学生,致使口语交际还是“冷场”。因此,在口语交际课设计中除了要考虑“情境”与“冲突”外,还要特别如何设计更多层面、更大范围的“互动”。
第三单元的口语交际《我们去“旅游”》,教师在设计时要考虑学生情况,如一个景点,有的学生去旅游过,有的没有去过。我们要注意不能把话语权只给去游过的同学,而应该思考如何让没有去的同学也有话说。我们可以让去过的同学当“导游”介绍该景点的景色,没有去过的同学组成“游客”听介绍问情况,实现互动;然后换一个景点,也许原来当“游客”的人就去过这个地方,他便转为了“导游”。我们要尽力让“导游”“游客”互换角色,让全体学生都充分互动。其次,可以进行“游风光发布会”,比谁介绍得美,同时组织“最佳游客”评选活动,比谁听得清,复述好,让每个学生都是谈话主体,都是交流的主动者,使全体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都得到训练,水平都得到充分发展。
“互动”就意味者必须有多个回合。这“回合”怎样才能“多”起来呢?一般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多向”互动多回合。我们的交际不能只是师生之间,还要注意生与生之间、同桌之间、男女同学之间等不同方向。二是“多式”可以多回合。从交流形式看,我们可以用讲述──倾听──问询的三个基本方式进行口语交际。我们还可以由此生发出新的方式,如插话、辩论、演讲、表演、采访、复述、转述等更多的形式。形式多了,回合自然就多了。三是“多层”能多回合。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给予他们不同的锻炼机会,优秀者可以示范演讲,而潜能者可以复述。示范演讲是在练说,而复述同样在锻炼学生的表达。这不同的层次的练习,结合不同的方向和方式,交流互动的回合自然就多了。第五单元的口语交际《合作》不少老师认为是本册较难设计的一课。如果我们创设的情境、冲突巧妙,还能多向、多式、多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或讲一个合作故事,或赞扬会合作的人,或做“合作才能成功”的实验,或采访合作中的人物等)地互动,这个课就不会那么难了。
应该说,人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教材编排的每个训练都突出了“情境”、“冲突”、“互动”这三个元素。笔者以为,既是“元素”,应该是每个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必然考虑元素。有了这三个元素,我们可以组合,生成多种变化,设计出更精彩的口语交际教案。当然,并非所有的口语交际教案都必须让这三个元素平均呈现,我们可以结合话题内容在设计时注重突出某些元素。
总之,能创设一个个情境,伴随一对对冲突,开启一次次互动,这就算得到了口语交际设计的要领。笔者建议,在口语交际备课时不妨来个“三问”:我创设了“适合”的情境吗?我设计了“对等”的冲突吗?我设计的互动回合“多”吗?如果您的答案是肯定的,我想,您的口语交际教学一定会很精彩。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教师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识字、读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了课文内容,明白了一定的道理,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课堂上还有效的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没有流于形式。
在课堂上,能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抓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对学生的朗读进行了一定的指导,并结合学习内容进行了读写的结合训练,做到了以读促写。
但是,在由于没有组织学生充分的预习,因此在识记生字时耽误了一定的时候,致使最后的写话训练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当然,这也与老师的观念有关系。受低年级语文教学模式的影响,还是把识字生字、了解识字方法做为了重点内容,如果老师能在课前做好生字的识记工作,课堂上把精力放在学文、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等真正训练性的.教学内容上,教学的效果会更好一点。所以,要学习小组合作,就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研讨时间,再按照以前识字和学文各占一半时间来分配的话,就会有个别地方处理不到位。所以,需要教师针对平时课堂和公开课堂科学地调整思路。
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
一条小毛虫趴在一片叶子上,用新奇的目光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到处生机勃勃。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
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
尽管如此,它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任何人。它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它,一条小小的毛虫,眼前最要紧的是学会抽丝纺织,为自己编织一间牢固的茧屋。
小毛虫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地工作着。它织啊,织啊,最后把自己从头到脚裹进了温暖的茧屋里。
“以后会怎样呢?”它在与世隔绝的茧屋里问。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小毛虫听到一个声音在回答,“你要耐心等待,以后会明白的。”
时辰到了,它清醒了过来,再也不是以前那条笨手笨脚的小毛虫。它灵巧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上生出了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它愉快地舞动了一下双翅,如绒毛一般,从叶子上飘然而起。它飞啊飞,渐渐地消失在蓝色的雾霭之中。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学反思04-17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06-14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4-16
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1-22
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4-22
二年级语文称赞教学反思03-29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0-25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5-30
语文古诗教学反思03-02
语文《琥珀》教学反思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