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外阅读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1
课外阅读对学生拓宽视野,性情的培养,人生的成长等,具有深远的意义。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教育家藩菽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据有关心理学的调查表明,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及内容与课内理解课文有密切的关系,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不但直接而且明显。”因此,辅导学生课外阅读,首先要使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并经常强化这一思想,以激起学生阅读学习的迫切要求,进而变为阅读活动的内动力,以积极的态度对待阅读,主动阅读。
为构建高效课堂的需要,学校安排我上一节高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斟酌再三,我决定指导学生读《中华上下五千年》,因为这是一本故事化的历史读物,阅读这本书利于用故事建立起孩子的历史知识系统,有助于今后进一步学习;增强运用语言文字获取知识的能力;积累材料,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
课外阅读指导的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让学生学会阅读,为此,本节课我安排了三个教学环节。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二、初步了解书籍。三、指导读好书中的一个小故事。四、拓展全书阅读 五、小结延伸。其中三、四环节为本节课的重点,教给学生方法后,让学生交流,以便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并把自己阅读所得与他人分享。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也掌握了读书方法,但由于时间关系,这堂课有一个很大的遗憾,那就是没有设置一个环节,让学生提问。我希望能够再次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的欲望,将在阅读课上进行,让学生把这一书读得更加深入。
总之,在课本外的阅读活动教学中,我认为,关键是落实一个“实”字,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真实地阅读,并且常抓不懈,这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赏析能力、写作水平,提高学生人文审美素养的最基础的一环。如果说“语文学习”是一艘驶向胜利的船,那么,“课外阅读”就是帆。让我们一同“扬帆启航”吧!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2
大纲指出:“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
课外阅读中的大多数文章,不但结构严谨、情节动人,而且里面有许多优美的语句,华丽的词藻。因此本节课我选择课外阅读上的《夏夜》和《冬娃》两篇文章,希望通过阅读指导,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之中体会到晚霞的美丽和小河的迷人,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感受到世界的美好、生命的精彩。同时希望通过阅读这样的文章,让学生学会作者的拟人、打比方等写作手法,为下一次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中,我指导学生自己学会生字,学会词语,积累优美的语句,并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从而联系到自己的文字如何变得生动、优美起来,让学生尝试写话,老师加以指导,从而达到阅读的真正目的。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
大量的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背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助写。有些相关背景知识没有引导学生去掌握。因此,语言的感悟还不是很到位。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课外阅读的指导类型也应该是自由灵活,多种多样的,我认为“学习知识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教是为了不教”,只有充分把握好课外阅读的作用,搞好阅读指导,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阅读能力,为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3
在语文的概念被弄得很混乱的当今,重新提出这个朴素的道理,从“多读书”的角度去阐释语文的本质,是有现实意义的。
听说读写,哪个最重要?“读”最重要。培养读书的兴趣与习惯,这是为学生的一生打底子,是建树一种生活方式。
这几年推行课程改革,有必要,也有成绩,但目前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是虚浮烦躁,坐而论道,翻来覆去,急于求成,为改革而改革,走得很远,却忘记了为何要出发。弄得一线老师也目迷五色,无所适从。这样的时候,我们特别需要定力,摒弃形式主义,回到朴素的立场,回到教育的本质上来。
语文课最基本的,还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培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有了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很自然就可以把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等等带动起来。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中小学阶段,读书是精神和智力获得成长的主要营养源。
要有点平衡兼顾的意识
看待读书问题,我们当老师的要有点平衡兼顾的意识,既要照顾考试升学等现实的利益,更要从长计议,着眼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做准备,为他们走向社会之后的发展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打底子。
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反思之一:
语文课有没有引导读书的意识?是否有这方面的自觉?
一个有水平的老师,会懂得一些必要的平衡,既面对高考中考,又竭力防止陷于题海战术。可以做到让学生考得好,但又学得不那么死板。如果一个学生阅读面广,视野开阔,语文素养一般也会比较高,考试也不会差到哪里。在班级中做点调查,看看你们的学生读书兴趣到底有多高,处于什么状态,这也是检查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反思之二:
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提升学生读书的兴趣,或者反过来,是否会败坏读书的兴趣?
精读课功能是什么?就是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的兴味;略读课,应当是学生自己去读,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的方法,拿到略读课中去实践、尝试、体会,很多情况下,是自主性的泛读。抠得很细,反而会带来很严重的弊端。课型没有变化,没有节奏,全都处理成精读精讲,基本样式不变,反复进行,学生会腻味,同时也失去了读书学习的兴趣。这种“细”要有意义,意义就是指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要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而不能只是为了应对考试。
教材三位一体结构精读应改为“教读”,略读改为“自读”,建构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反思之三:
阅读教学是否不教或少教读书的方法?这样的语文课是否很失败?
上了那么多课,做了那么多题,考了那么多试,但我们的许多学生还是不会读书,特别是不会完整地读一本书。
一定要把读书方法与能力的训练,纳入到教学安排之中,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除了精读,还有浏览、猜读、跳读、群读,等等,都需要给以具体方法。
“课标”要求从小学高年段开始,让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一堂课下来,有把握得住的“干货”。
反思之四:
我们的阅读教学观念,是否应当更新?
“不动笔墨不看书”,一定情况下是可以要求的,但又不能规定学生凡是读书都必须做笔记写文章;阅读教学可以也应当和写作有联系,但不等于凡是阅读全都指向写作。因为如果这样去强硬要求,就会变成束缚,导致扼杀读书兴趣。我们今后讲“不动笔墨不看书”,最好限定在一定的语境之中。
“好读书不求甚解”不一定就不好,它是读书的一种常态,不必苛求。我们很多时候都是这样读书的。提倡有条件的都实行海量阅读。我现在特别赞成让中小学生“海量阅读”的韩兴娥 。这对当下那种文摘式、快餐式、拼贴式的阅读,以及这些阅读所造成的思维能力的弱化,有针砭的意义。
学会“连滚带爬”地读。不要每一本书都那么抠字眼,不一定全都要精读,要容许有相当部分的书是“连滚带爬”地读的,否则就很难有阅读面,也很难培养起阅读兴趣来。
反思之五:
课外阅读是否纳入了教学计划。“课标”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以“课标”精神理解阅读教学,应当有新的思路,那就是:让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课堂阅读教学往课外阅读伸展,让课堂内外的阅读教学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联成一体。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大量”,主要就是课外阅读,而不是现在常见的反复做题,也不限于课堂教学。
现在是网络时代,学生大量接触网络,当然也是一种阅读,但容易浮光掠影,思维碎片化、浅化,所以提倡多读书,还要加上“读整本的书”,这还可以磨磨性子,养成好的习惯与学风。
“课标”对九年的课外阅读量专门做了规定: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需要有相应的`教学计划,根据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安排适当的课外阅读,注意循序渐进,逐级增加阅读量与阅读难度,体现教学的梯度。
第一学段(小学低年段),“课标”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
我反对盲目提倡“读经”。现在有些学校和家长一味搞“提前量”,在小学低年段甚至学前班就要孩子们“读经”,是不合适的。
到第二学段(小学三四年级),“课标” 开始重视叙事性作品的阅读。根据这个学段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学生喜欢具有生动形象、故事性较强的作品。
第三学段(小学高年级), “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对阅读的水平也提出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从小学高年段开始,要让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阅读教学评价的建议,不只是课堂教学的,也适合课外阅读。
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资料,可采用成长记录袋等各种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
让学生有选择,有自由度,不断拓展阅读空间。
从中考或者高考的情况看,凡是形成了阅读习惯的学生,都是课外阅读量大、知识面广,读过很多“闲书”的。这部分学生思想一般比较活跃,整体素质也高,他们往往也能在考试中名列前茅;而那些只熟习教材和教辅,课外阅读“闲书”少,没有阅读习惯的学生,即使考试成绩不错,视野也比较窄,思路也不太开阔,往往是高分低能。
所以,在应试教育还不可能完全取消的情况下,最好还是要兼顾一些,让学生适当保留一点自由阅读的空间,使他们的爱好与潜力能在相对宽松的个性化阅读中发展。阅读面宽了,思维开阔了,素养高了,反过来也是有利于考试拿到好成绩的。
反思之六:
老师是否知道学生的阅读兴趣?
现在的小学生喜欢读些什么?举出一些被他们热捧的书来看吧:《植物大战僵尸》《怪物大师》《神奇校车》《查理九世》《笑猫日记》《淘气包马小跳》《男生日记》《女生日记》,以及漫画杂志《幽默大师》《爆笑校园》《阿衰》,等等。
读书其实是个人化的事情,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性情,甚至男生和女士,各自的读书兴趣可能都会有所不同。“闲书”读得多了,对阅读能力肯定有很大帮助,他们读书的习惯养成了,阅读和欣赏水平也会提高。经典对于青少年是有些隔膜的,而且不一定喜欢。怎么办?只能慢慢引导,不能强制。其实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兴趣,他们会自我调整,自我塑造。
尊重学生的语文生活。
语文课一定要高度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重视并能多少进入学生的语文生活。
反思之七:
读书的情况是否在评价考试中得以体现?语文教学的效果好不好,不止是看课内或考试,很大程度上要看课外,看是否培养了阅读的兴趣与习惯。
现今有些地区中考或者高考,也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的阅读面与知识面,有些题出得较活,光是读教材教辅,是难于完成的。这对课外阅读教学的推动就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是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
二是更加注重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
三是有意识考查读书的情况,包括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位。
如四川高考语文试题: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用二三百字去续写下面的话:“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能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
语文课不要滥用多媒体
不断穿插使用多媒体,虽然很直观,可是把课文讲解与阅读切割得零碎了。
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各种画面、音响与文字,目迷五色,课堂好像活跃了,可是学生的阅读被挤压了,文字的感受与想象扰了,语文课非常看重的语感也被放逐了。这样的多媒体对语文学习并没有好处。
过多依赖多媒体,还会制约老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很多老师得了“百度依赖症”,什么都依赖网上给结论,有结论没过程,思想容易碎片化、拼贴化。
语文教师必须是“读书种子”
前日有杂志采访我,问:孩子们都不太喜欢读书,怎么培养兴趣?答:家长自己爱读书,孩子自然也对书有兴趣。父母成天打麻将看电视聊大天,家里完全没有读书的气氛,怎么可能要求孩子读书?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的言传身教是第一位的。如果能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习惯,加上阳光性格,比考上好学校更重要。
“职业性阅读”
语文老师要养成读书的良性生活方式。如果老师自己不是“读书种子”,你的学生也不太可能喜欢读书。
要把当小学老师作为“志业”。教师是稳定的职业,是创造性的职业,一定会重新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职业”有持久的热情,又有长远的目光,那就是“志业”了,和纯粹赚钱谋生的心境不一样了。
开个书目也有必要
读书其实是一件私密的事,是个人化的,照理说不应该有什么统一的书目。记得好像是周作人说过,最不应该给别人看的就是自己的书房,因为一看书房就大抵知道此人的品好了。周作人的话主要是对于文人来说的。而一般学生,特别是还没有读书兴趣的人,给他开个书目也还必要。
我建议把书目的提供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语文老师可以借这个书目来做两件事。一是激发读书兴趣。你推荐了30本,他能够读3本就不错了,慢慢进入状况,唤起阅读的兴趣。怎么引起孩子们的读书兴趣?不能只是布置阅读任务,我们的语文老师还得想想办法。第二,就是读书方法。对中小学生来说,阅读方法的掌握是很重要的,是基本的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4
《安徒生童话》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一本书,也是孩子们阅读道路上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根据课题组对学生阅读现状的了解情况,4月初,我在本校上了一节四年级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安徒生童话》。通过本书的阅读,了解丰富的故事情节,从故事中感受美与丑,善与恶的区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学生对《拇指姑娘》的故事情节应该比较熟悉,因此,教学本节课时我以讲故事的方法进行导入,给孩子们认真地讲了《拇指姑娘》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顺势引出这个故事的出处,告诉学生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如果大家感兴趣,那么我们就一起去阅读《安徒生童话》吧!这样看似简单却非常有效的导入方法既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再一次回顾了《拇指姑娘》的故事,进一步体会出童话的深度含义。
学生阅读的兴致非常高,在阅读之前我鼓励学生先来交流一下有关安徒生的资料。学生的交流令我惊叹不已,他们对安徒生的了解来自于方方面面,足以看出学生对安徒生的兴趣,对《安徒生童话》的期待。为了使学生能够做到更加有效地阅读,我根据学生选取的不同版本,认真指导他们要学会阅读目录,首先对全书形成整体印象,然后再根据目录自及的喜好选择感兴趣的故事展开阅读。阅读时的方法非常重要,漫无目的地阅读就等于浪费时间,因此我及时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阅读课外书的技巧。告诉他们,阅读童话应逐步达到以下几点要求:第一,读通故事,了解内容;第二,深悟道理,品评人物。第三,读悟结合,巧记故事。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然后分小组进行阅读,并及时交流阅读结果,整节课内容充实,结构紧凑。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学生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我的教学方法没有顾及到班里阅读能力较差的个别学生,也许会无意中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挫伤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2.学生选择的版本不够统一,影响了整节课教学的节奏,课堂容量没有达到我预先设计的目标。
对于正本课外书阅读教学我只是初步尝试,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一定会汲取经验。努力改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5
关键词:原典阅读;思想史;教学
思想史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对本专业思想发展脉络的把握,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素养有重要作用。然而,现实情况是,学习了思想史课程,但没有读过原典的学生大有人在。因此,高校思想史类课程,引入原典阅读就显得极为必要。
一、原典在高校思想史课程中的重要性
1.原典是高校思想史课程的生命线。思想史一般是研究某类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的科学。历史上某一时期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当时的思想家著作,其著作也就是原典。可以说,原典既是思想家思想的载体,也是当时思想发展水平的真实写照。每一部原典,都是思想发展脉络上的一个节点,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逻辑关联,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思想发展历史。
2.原典有助于对思想的准确把握。现有的思想史教学往往采用的是教师讲授、学生阅读教材的方式。然而,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师讲授,对于学生来说都只能算是二手资料,对思想的曲解与误读在所难免。学生只有通过阅读原典,较为全面地了解了思想家的思想之后,才能在正确的语境中准确掌握其思想。
3.原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目标,许多高校也为此开设了许多通识类课程。原典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在一些专业课程中引入原典阅读,既提高了专业课的教学效果,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获得一举多得的效果。
二、原典阅读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思想史是有其固有的逻辑进程的,因此,原典阅读也不可能是散乱无章,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对于教师来讲,系统性原则要求教师能从宏观上把握本门课程的思想发展历程和具有代表性的原典,从而有能力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阅读方案;对于学生来讲,要在教师帮助下制订系统的原典阅读计划,持之以恒,最终做到融会贯通;此外,教师之间也要相互沟通,制订方案,各门课程在原典阅读方面要相互衔接,避免重复或遗漏。
2.适当性原则。对于思想史课程来讲,涉及的原典数量庞大,而学生学习时间有限,因此就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这就要有主次、有先后、有详略。教师要根据课程性质、课时分配、开课顺序合理安排阅读内容;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阅读,要区分精读、泛读、略读,提高阅读效率。
3.针对性原则。阅读原典的目的是更好地掌握思想,提升学习效果。因此,各类思想史课程中的原典阅读必然要有自己的针对性。例如,政治思想史课程中的原典阅读要集中在思想家的政治思想部分,经济思想史中的原典阅读要针对经济思想部分。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带着问题进行针对性阅读,要时刻与课程内容相互参照,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效果。
三、引入原典阅读的方式
原典阅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案,从书目选择、阅读指导、课外阅读、课堂互动、监督检查、效果反馈等多个环节入手,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
1.书目选择和阅读指导。阅读书目的选择是原典阅读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特点,选择经典的、适量的、有针对性的原典作为阅读书目。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阅读,给出阅读建议。特别是有些原典可以做多学科的解读,这就需要教师从本学科出发给予学生阅读建议。教师还需要提出阅读问题,让学生边思考边阅读,以提高阅读效果。
2.课外阅读与课堂互动。原典阅读需要大量的阅读时间,一般属于课外阅读。但阅读的目的是为课堂教学服务,因此,课堂内外必须密切配合。在课外阅读方面,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阅读小组,在小组内交流阅读体会,并形成文字材料。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要转变过去先讲授观点再引用原典予以证明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各阅读小组进行汇报,相互之间进行交流互动,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原典中得出结论。这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对原典理解的准确性,也是督促学生阅读的一种有效手段。
3.监督检查与效果反馈。教师为了督促学生认真阅读原典,同时检验阅读效果,必须注重监督检查。这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阅读笔记、小论文、课堂汇报与讨论、期末考核等都可以成为监督检查的形式。同时,这种检查也是一种效果反馈,教师可根据反馈情况,及时修订原典阅读方案。
总之,原典阅读在高校思想史课程教学中具有关键的作用。教师只有充分重视原典阅读,坚持系统性、适当性、针对性的原则,制订科学合理的原典阅读方案,并将其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真正提高思想史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申小龙.高校原典精读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大学教育,20xx(4).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6
小学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而课外阅读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在课外阅读环节,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读书,缺乏主动性和乐趣性。这可能与学生所读书籍的.选择有关。我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阅读能力,选择适合他们的书籍,让他们更愿意去读。
其次,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很多学生在阅读中遇到困难,但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我应该在课外阅读中加强指导,教会学生如何选择书籍、阅读技巧、理解和分析文本等。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兴趣。
另外,评价方式不够科学和合理。在课外阅读中,我通常会让学生写读书笔记或口头报告,但这种方式并不能全面地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应该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如阅读测试、阅读理解题、阅读感悟等,从多个方面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
最后,缺乏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家长在孩子的阅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有些家长缺乏阅读的意识,不愿意花时间陪孩子读书。我应该与家长沟通,让他们认识到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阅读指导,帮助孩子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
总之,课外阅读教学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和改进。只有在不断完善的教学环节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7
每准备一次优质课,每参加一次优质课评选之后,我都会对自己的课堂进行深刻的反思。
因为这次的优质课是关于课题研究的内容,所以我选择的是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犟龟》,重点是教给学生阅读整篇故事的方法。经过本次讲课,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授课中的优缺点,也更加明白了磨课的重要。
优点:
一、紧扣课题内容,设计教学环节
本次参加的优质课是展示课题研究成果的,而我研究的课题是《有效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研究》,课题主要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入手,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因此,我确定的课题是《犟龟》,一篇非常有意义的`故事。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主要围绕阅读方法来分步进行:1、直接揭题,理解题目;2、带着问题默读,边读边思边划;3、精读重点段落,体会犟龟的精神;4、回顾故事,谈谈启发;5、总结阅读方法,运用阅读方法。每个环节都紧紧围绕课题,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教会学生阅读整篇故事的方法。
二、小组合作探究,体现自主合作
在第一次试课时,我让学生围绕题目提问,当一个学生提出问题:“这只乌龟为什么那么犟?”时,我就直接进入了下一个环节,意识到我没有让学生自由提问,于是在第二次授课时,我叫了不少学生来提问,就出现了“乌龟为什么犟?怎样犟?犟的结果是什么?”这三个问题,但我却把一、二个问题给归纳到了一起,经过李老师的点评后,我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仔细去考虑学生提出的问题就轻易地下结论。但是“乌龟为什么犟?”这个问题又是个难点,学生不容易解决,而且一节课解决这么多问题的话,是不是时间不充足呢?当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李老师点拨到:“新课程标准不是提倡小组合作探究吗?你干吗不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的问题呢?”
是啊!小组讨论学习,可以教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同时更是新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于是,在比赛那天,我就分解了学生提出的问题,让每个小组只解决一个问题,然后再在全班一起交流,这样一来,交流之后,所有的同学都解决了三个问题。
缺点:
一、评价语言贫乏,学生兴趣不高
在比赛之前的磨课中,李老师就多次提到我的课堂语言太碎,评价语言太贫乏,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在课堂上没有及时、正确地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和肯定。于是,我还专门下载了关于语文课堂的优秀评价语言,可是,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下功夫去学习,而是停留在原地没动,所以当比赛的时候,学生中出现了不少失去兴趣的现象,有的和同桌说话,有的自顾自地做着小动作。尽管我也提醒了不少次,也表扬了遵守纪律的学生,可是,因为没有使用恰当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表现的欲望、学习的兴趣,导致了这一节课上只有部分学生在学习,而多数学生根本没有学到任何东西。
再看看东园学校刘平老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我不得不佩服。在刘老师的激励下,每个孩子都是那么投入地进行着学习。相比来说,我的课堂就显得乱糟糟毫无秩序了。可见,好的课堂评价语言,对学生的学习多么重要。再不能怪学生不听讲,只能怪自己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机智不够,导致合作低效
一节课的成败与教师的教学机智是分不开的。当讲完课后,我更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在小组合作环节中,我预先设计的是先让自己完成前三项阅读提示,然后再小组合作完成后两项阅读提示。可是在授课时,我因为一味追求小组合作,而把我预先设计的全给忘了,一开始就让小组合作。结果,本来要求让学生默读故事,可学生倒过去之后,由于课桌有道棱,于是开始不断问碰哪里读,而我则不断地帮学生找到合适的位置。此刻的我已经把重点放偏了,而学生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不是学习,他们已经完全忘了老师给出的阅读提示。于是,我不得不不断提醒学生转入学习。
因为时间关系,我不得不仓促结束这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我只要听到一个学生回答出来,就直接进入下一环节,根本没有给更多的学生机会来交流。这都是因为前一环节中,我没有及时调控课堂,教育机智运用不够。
比赛结束了,但留给我的遗憾太多,尽管自己也下了很大工夫,但却没有把工夫下对。自身的素质还需要提高,评价语言还需要学习,授课时对文本的挖掘深度还需继续努力等等。庆幸的是,虽然这次失败了,但是我学到了很多,反思了很多,我相信,在以后的授课中我一定不断进步。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8
本学期我校研修的课题是《对学生怎样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在学习和实践中的确遇到了一些问题,自己也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深入的思考,现列举一二与大家共商讨。
案例一:
当我校课题研修的主题确定后,开学伊始,我便结合校本研修主题在班内宣读本学期的班级课外阅读计划。按计划我首先在班内举行了一次班级朗读比赛。比赛规则是每个学生都参加(由于我班人多,分6堂课举行)。有一堂轮到唐宇航朗读了,他读的是《淘气包马小跳》中的一个片断。由于他读的时候模仿人物说话的语气极象,加上他比划的动作,再富于滑嵇的表情,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不由自主地为他鼓起掌来。同学们课下都称他是“马不跳”的化身。说来也怪,就从那天起,我们班的马小跳每天都在增加。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读《淘气包马小跳》这本书的人越来越多。就连大课间,仍有一部分人不舍得休息,争分夺秒地读这本书。同学们都开玩笑地说:“我们班的马小跳已经泛滥了。”于是在“马小跳”的带动下,同学们的读书热情越来越高,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反思:说实在的,仅仅通过一次不起眼的班级朗读会就把同学们的读书热情调动起来,这个结果也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包含的'道理谁都懂,但真正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班级朗读会给孩子们一个展示自己朗读才能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学生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精神食粮,老师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正如一位名人所说:“你给孩子一个机会,孩子就会给你一个精彩。”我想长此以往,学生与好书本打交道,让心灵沐浴书香,做一个有有修养的人,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为孩子的一生着想,为孩子的生命奠基!因此,我们开展的这个活动是多么的有意义。
案例二:
根据班级的课外阅读计划,要求学生每天语文课前五分钟用来检查同学们前一天阅读的内容,请一位同学带上摘录本走上讲台,先说故事梗概或谈感受或谈收获或赏析某一个生动传神的细节等,接着每个同学都必须过这一关,就是不看摘录本,大体上能背诵自己摘录的的优美词、句、段,最后老师稍作点评。
反思:开始学生对我这一做法不怎么理解,认为增加了他们的学业负担,做的是些无用功,训练时间长了,大家终于尝到了阅读的甜头。因为这种训练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重视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为写作夯实了基础,促使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全面提高。
记得一位行家说过这样的两句话:“在教师的指导下扩大阅读的量,可以说是提高语文水平的不二法门”。“课堂教学也好,课外活动也好,切忌搞形式、走过场,要有实实在在的效果,照我看,最为简单易行,效果也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千方百计地推动学生多读好书”。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转换教学观念,让学生从繁重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使他们真正走进文本,把热情、冲动、阅读、理解、体味、感悟、表达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学生定会爱好语文,他们将会看到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9
1、更新阅读理念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外阅读比课内听讲更重要。正如吕叔湘先生听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自己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我个人常常发现,一些学生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正是因为他们有了较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和阅读条件充实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同学中出类拔萃。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课外阅读,更新阅读理念,坚持课外阅读。事实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都拥有一些属于自己的课外读物,对老师介绍的书籍更是如饥似渴,还喜欢刨根问底地探究文章主旨,并养成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探讨阅读技巧、分享阅读乐趣。因此,我个人认为:课内阅读固然重要,课外阅读同样不容忽视。
2、传授阅读方法
大量的实践证实:拥有良好的方法能更好的发挥运用天赋的潜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很有可能阻碍潜能的发挥。读书若有成效,除刻苦努力外,方法正确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古人读书不惜千里求名师指点,历代科学家也很注意研究科学法,就是因为这个道理。可以说,没有使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养成课外阅读习惯的老师,是不善教学的老师。因此,我慢慢意识到:自己第一个任务,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习惯,并让学生养成天天阅读的习惯,使之成为书迷。苏霍姆林斯基也反复强调:必须教会人阅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某些学生循规蹈矩、勤勤恳恳,对老师的要求总能井井有条,一丝不苟地完成,可谓品学兼优。但要他单独面对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时,却呆若木鸡,束手无策。他们只满足于对知识的机械理解,从不想到用所学知识进行举一反三的应用。所以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而好的阅读能力又反过来促进智力才能发展。学生在学习感到困惑时,他就越需要多阅读。阅读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此,授人以鱼倒不如授之以渔。
3、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直接的动力和最好的老师。只要尝到阅读的甜头,他们就会不约而同、意气风发地主动阅读。当然,学生阅读兴趣有显著层次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读物性质有密切关系。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不同程度的求知欲,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尽可能把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起来。因此,我要求学生实行课外阅读周计划,坚持每天都阅读并记载自己的阅读心得,字数、质量等不做具体的规定,只要有感而发均可。同时我每周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让学生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日益勃发。当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由于要求合情合理,学生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4、养成阅读习惯
阅读方法的掌握,阅读兴趣的培养,这些固然重要,但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坚持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要求学生每天阅读时均写好阅读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有意识培养学生的习惯和定力。我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阅读效果。平时有意识无意识引导他们意识到阅读是个人的事,而且是个人的终生大事。当然,每周的阅读探讨、交流、对话丰盈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充实了单调的学习生活。学生由于感到阅读有乐趣,渐渐意识到课外阅读在他们的学习中的能动作用,是他们自身的需要而不是教师的强求责难。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极主动去扩大阅读面,拓宽知识视野,增长了见识,丰富了心智,从而自身的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
5、指导学会交流
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慢慢让学生意识到:课外阅读要取得一定的成果,还须良师的启蒙和与益友的探讨。并且告诉学生在阅读中倘若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疑惑,我都鼓励学生虚心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因此,我每周都花一节课组织学生举行作品讨论及阅读经验交流会,指导他们与别人交流阅读的心得和感受,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样,学生便更积极主动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交流和思考。
6、合理利用资源
除了传统的书本阅读外,我尽量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例如多媒体放映、报刊剪裁等。目前,不少中外名著都已成功地搬上银屏,像老舍的.《茶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我指导学生将文本阅读与观看影视结合起来。观看影视可采取集中观看与自由观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好电影、电视和网络等现代传媒工具。事后组织影评征文、座谈等活动,以巩固其效果。通过观看影视,学生便能更快地掌握原著的基本内容,吸收原著的精华,从而更好地理解原著。
阅读能增长见识、拓展心智、丰富心灵,为此,教师在学识渊博的基础上,必须是个情感丰富和生活体验丰富的人。课堂之小,教师没有良好的统筹能力,学生在其中只能学到关于文字的基础性的带着技术性的知识。没有体味到文字所携带的美妙,不会产生对阅读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望。所以在阅读这个人生大要之路上,教师必须打开学生们心灵的天窗,闪亮他们的眼睛,让他们手中小小的船在学海中扬起生动的风帆。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10
今天上了一节“1751”学习汇报课,我把济南市长清区实验小学 李心灵老师的绘本故事《犟龟》稍加改动讲了一遍。我本着她的情感主线“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和音乐主线“乌龟进行曲”来设计教学,模仿她把音乐、美术、朗读等技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绘声绘色的故事情节中引导学生来阅读绘本,观察绘本,大胆想象故事情节。总的来说,达到了引导孩子观察绘本、阅读绘本、爱上绘本的目的,但是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不论是绘本教学,还是平时的语文课本教学,目的'都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得到提高,而我在教学中只是形式地训练读、说,没有深入地训练下去,学生朗读表达能力没有明显提高。
其次,语文教学就要上出语文味,绘本虽然只是简短的绘画加小故事,其中的语文元素却非常丰富。绘本中丰富的画面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还要把观察到的用完整的话表达出来,观察不到的要想象出来。这种表达不是一个字一个词就能代表的,要有精练的语文“语言”,准确的语文词汇,完整的语文文字来表达,而我只是为了“阅读”而教学,并没有树立大语文观来训练孩子的表达。
还由于自己的语文素养不够高,驭驾课堂的能力有限,因而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够高,有些学生站起来嘴也不张,有些学生没有按老师的要求思考、回答,这都值得我思考、反思,并在今后常规中要训练的地方。
另外,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的实际,使学生把学习运用到生活中,知道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该怎样去做。而我在最后就没有把孩子喜欢犟龟的这种“坚持”、“持之以恒”、“不怕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等品质联系到学生的生活中,使他们明确在平时遇到困难该这样去做。
总之,学无止境,课无完美。今后我要不断学习,使自己的素养慢慢提升;要不断锻炼,使自己的课堂变得精彩。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11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那么,如何才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呢?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告诉我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多读书,才能多吸收、多借鉴、多积累、多运用,从而促进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看来,有效的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加强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获得语言的积累、情感的沉淀,从而自然地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相互碰撞、相互交融,产生和谐的美,真正让丰富的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写作中的一个亮点。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能长上腾飞的翅膀。
那么,加强课外阅读对推动作文教学有哪些理论意义呢?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实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
自古有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正如建房需要积累大量材料,要进行成功创作,首先得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这些素材从何处来?必须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来。曾提出并强调了“现实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的科学论断。成功的写作者要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仅仅依靠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阅读大量书籍了解不同于自己时空的人和事。古今中外成功的作家和学者无不如此。中小学生要进行成功的写作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然而现在的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都比较重,整天置身于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中,简单的生活模式几乎将他们与广阔的现实生活隔离开来,很少有机会去观察和感受鲜活的现实生活,因而他们的生活积累非常贫乏,缺乏必要的创作素材,作文训练中的“无米之炊”也就是经常的事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语文老师普遍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地观察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并转化为写作素材。
(二)创作兴趣是写作的主要动力——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有关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开发潜能和智力的内在动力。一个人只有对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才能自觉地去观察它、研究它、实践它,不需要任何外力的强制。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写作兴趣,谈何写出好文章?即使叫学生硬着头皮写下去,他们也只不过是东拼西凑、草草了事而已。学生怕写作文就是对写作不感兴趣,要写好作文就得使学生对之感兴趣。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他们观察和感悟生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对其中的社会生活会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对比,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这些看法长期聚集于胸,便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倾吐欲望,最好的方式就是用语言表达出来,于是写作便成了一种主动行为。即使不会主动创作,当老师要求写作文,学生看到作文题时,他们会自然地把长久积聚于胸的想法与写作情感形成强烈的共鸣,从而写出内容丰富、情真意切的文章来。这里的“欲望”和“共鸣”其实就是写作兴趣的具体表现形式。
同时,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对作品中的写作技巧、基本手法以及作家作品的风格会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并期待尝试写作。这里的“期待尝试”的心理其实也是兴趣的开端。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12
一直以来,我都坚信,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曾经看过这样一幅画:一位小学生手里拿着50分的试卷,垂头丧气,然后,他走进了《三国演义》,当他从书里走出来之后,手里拿着的是100分的试卷,头昂着,脸上满是自信,画的标题是《改变了我的一生》。
我觉得这里面并没有夸张的成分,阅读拓宽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人们的思维品质,大大地促进智力发展。可以说阅读不仅对提高语文素质而且对人一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问题不仅在于阅读能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在于借助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引自《给教师的建议》第19条)
基于以上认识,在自己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强化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1、动员每位同学买一些合适的书,宣传鼓动加上一点利诱这一点总算做到了。订了书报之后教学生怎样阅读。如利用《语文报》可以读(好的文章、诗歌可以朗读),可以看,可以摘录,可以剪贴(按相关知识点),可以做(相关练习),还可以整理收藏当作资料以供复习时查找。
2、每周拿出一节课供学生自由阅读。在这节阅读课中,我尽量做到开放、自由,不强加给学生各种限制。不管课时怎样紧,尽量保证每周一节,以形成延续性,逐步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或读书摘录。这 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想逐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思考能力。
我想我这样做的出发点是好的,应该也是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但实际的情形、效果却并不乐观:
1、阅读课上居然有学生看着看着,书本换来换去。这是大大出乎我意料的,他们不是喜欢阅读,要求有阅读课吗?阅读不是一件自由、宽松、惬意的事吗,不是一种很好的精神放松和精神享受吗?怎么会进不了状态呢?
2、阅读课上,鸦雀无声,我也想趁这时机读点自己的书,偶或抬头,发现有同学奋笔疾书,心下甚喜,“嗯,读书进入状态了,感悟颇多,不吐不快了,下去看看他们读的是什么书。”一看吓一跳,他们正在忘我地做作业!
3、从交上来的读书笔记看,三分之二的同学停留在大段大段的摘录上。我甚至怀疑有不少同学仅仅为了应付老师,摘录的东西,抄完就忘,更有甚者,连自己抄什么东西都不知道。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仍有不少同学未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仍然不会阅读,更不会思考、也没有感悟,思想肤浅,感情贫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反思如下:
1、“真正的读书是指与考试无关的与书籍亲密接触。”——薛瑞萍。真正的阅读状态应是在心灵自由,思想放松,环境宽松的情况下进行的。而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失去了进行阅读的宽松的时间、心境,失去了对文学作品进行领略、鉴赏、审美的客观条件。
2、学生的阅读过于功利化。这种功利化的阅读是考试逼出来的,和审美是无缘的,是相背离的。这种缺少美感和情感愉悦体验的阅读使学生失去阅读的动力,甚至于使阅读成为一种负担,因而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所能起到的效果。在这种功利化心态下的阅读,其接受的信息只在脑中过了一遍,而未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学生在阅读中的摘抄整理,也只是为了积累好句好段,积累论据,以期在考试中派上用场,而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提高语文素养的问题。真正的阅读积累应是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的,其作用在写作上体现为信手拈来,左右逢源,而非像现在的学生那样粘贴式的机械引用。
3、由于过分追求给学生阅读的自由与宽松,而造成放羊式的阅读状况。在这种放羊式阅读教学中,教师缺少具体的指导,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这些问题的根子之一是作为教师,本身的阅读面不够宽广,阅读素养不高,不能高屋建瓴地指导学生阅读,未能形成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因而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反思之后,应尽量做好以下几点:
1、作为教师,自己要抓紧读书,拓宽阅读面,提高阅读素养,这样才能站得更高,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向高品位的阅读,才能更好地激发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当然,作为老师,由于工作压力大,时间长,也正失去自由阅读的宽松时间和心境,并且这一点正趋恶化,近期要改变是不大可能的,只有靠自己去挤时间了。
2、阅读课形式可丰富些,不要一味只让学生在课堂上看书,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朗读自己读到的好文章,也可以让学生朗读他自己读到的好文章,并谈点阅读感想,进行介绍交流。
3、建设读书型班级。鼓励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藏书库,并在班级书柜进行不定期的交流,以形成“人人
有书读”的局面,“人人爱读书”的氛围。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13
作为小学课外阅读,本课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作了大胆的常识和有益的开拓,主要有以下三大特色。
1、选材大胆。本汇报课,最大胆的设计是将阅读内容直接延伸到课外读物。而非从课本出发,引申出课外阅读内容。我充分地考虑到,教师死盯教材,死把教材的现象还是学的常态,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更加广阔,更加丰富的阅读世界,这才是我们课题的宗旨。况且,延伸教学并不是脱离文本,课本中本来就有许多优秀的童话故事,选取童话故事《龟兔赛跑》,以童话为主题,使学生热爱童话,亲切儿童文学,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和创新。事实证明,对于这种专题性阅读,学生的兴趣浓厚,印象深刻,其感悟、理解颇有见地。教材无非是例子,教师要做的是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门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2、让孩子去“展示自己。不少老师提出学习《龟兔赛跑》这个童话故事时,运用了新颖的读书方法,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孩子能否顺利接受,值得考虑。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课前,我设计了三个环节来考验孩子们对童话的了解程度,如,歌曲猜童话;影片忆童话;关键词聊童话,有趣的环节调动起学生原来的阅读积累,拉近学生与童话的距离,又以一种新颖的读书方法“通过你自己的阅读,对你感兴趣的地方,画上表情符号,表达你阅读的心情。”来展示学生的阅读收获,最后以“假如你就是这只乌龟,你会不会接受兔子的.邀请参加比赛?”来引发学生的争议,阅读应是一种个性体验,探究和感悟,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而学生的个性发言,深刻体会给我们以非常有益的启发:语文教育要真正认识,激活儿童的巨大潜能,万万不可小视儿童,在欣赏,理解儿童文学时,孩子的审美眼光,感悟能力并不亚于成人。
3、方法的渗透“独具匠心”。我们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可阅读应该是个快乐轻松的学习过程,不可给学生过大的压力,这可能会打出学生的阅读兴趣。“用表情符号代表我阅读时的心情,”是我在教学设计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做的大胆创新,用这种有趣、简便的方法留下学生思考的痕迹,受到学生欢迎。当然,在阅读推广初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是一种易于学生接受的学习方法,随着阅读活动的推进,方法上应该向实效性提升,向多样性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些不足之处,如:
一、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件中的动画不能播放,没有检查好。
二,想让课堂比较饱满,其中两个环节,一是让学生表情读书的时间还不够。二是让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这个环节也没有充分地展开,只是简单地叫两个孩子介绍自己喜欢地故事。
三,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做为课堂的主导,我有必要总结提升出更深层次的情感。“被爱是一种幸福,施爱更是一种快乐”,这节课才会更立体,更丰满。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14
一、课外阅读现状
与课内阅读相比,课外阅读具有更多的自由性,我对任教的初一两个班的学生作了相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基本没有进行课外阅读,少数能读些课外读物,但由于其阅读的动机各异、水平不一、方法各式各样,阅读内容也良莠不齐,有超过80%的学生以流行读物、娱乐快餐式读物为主,涉及严肃读物或经典著作的微乎其微,有的甚至将一些不健康的读物也纳入课外阅读的“菜单”。当前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诸多问题。
1.学生“不爱读”。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主要是没有认识到阅读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多数学生抱怨课业负担重,考试压力大,整日忙于应付大大小小的考试,无心、无力、无暇顾及课外阅读。认为与其花大量时间阅读课外书,不如做些练习题、抓住眼前的考分划算。在这种心态下的课外阅读,带有了相当浓厚的消闲成分,小品、幽默、卡通画册成了学生主要的课外阅读读物。或者阅读资料仅限于中考试卷中考查的几项内容,阅读书目也在中考考查项目的范畴,只过分强调对指定信息的提取,而忽略了阅读文本的人文精神,不关心了文本对心灵世界的.影响和塑造。
2.“不会读”。由于缺乏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学生面对纷乱复杂、鱼龙混杂的图书,无从选择。对于严肃读物或经典书籍觉得疏远、隔膜,读起来费劲,没兴趣。于是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卡通画册、口袋书充斥了学生非常有限的阅读空间。犹如婴孩学语、文理不通、未经语法规范过滤的一些网络语言让学生争相效仿,让语文教师头疼不已。
3.“少方法”。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造成阅读上的高耗低效。
4.家长甚至部分老师的反对。家长老师最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阅读课外书籍被视为不务正业,或受到严厉批评或书籍被没收,情况严重的连阅读报刊、杂志的权利也被剥夺。
农村初中学生量少、质低、效差的课外阅读现状极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不当阅读和阅读不足的影响是巨大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习的影响。不当阅读和阅读不足不仅影响语文课的学习,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作文错字、病句连篇,考试时审题不清、答非所问,以致总体成绩难有突破。
2.对知识的影响。表现为知识储存少,对知识的内在联系认识不够,没有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没有语感,思路狭窄。
3.对能力的影响。缺乏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思想僵硬,不善变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
二、指导课外阅读的策略
首先,语文教师需强化课外阅读要求。教师的要求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至关重要,没有教师的外部强化,许多学生就会放弃课外阅读。根据学生的发展具有未定性的特点,教师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必须给予足够的外部强化和指导,对他们的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明确阅读要求,设计阅读提纲,写出阅读心得,检查阅读笔记等。
第二,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权利。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价值观、质量观,拼时间、拼体力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科学方法,以牺牲学生的课外阅读换取高分的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有悖素质教育的原则,不是对学生、对社会负责的态度。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走出题海,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我们必须朝这个方向努力。
第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是可以培养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国演义》电视剧播出后原著畅销就是例子。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语文教师的影响感染,会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教师的责任绝不仅仅是教会课本,更应发挥课堂教学的辐射作用,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堂引向课外。
第四,给学生正确的指导。要帮助学生解决读什么、怎样读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给学生列出课外必读书目,或开列选读书目,并采取具体的措施督促落实。作品应与当今的社会风尚有关,同时通俗易懂,而且比较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情感,从而引起他们的共鸣。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范文通用03-03
阅读教学反思04-21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04-15
课外阅读教学计划(10篇)04-01
课外阅读教学计划10篇03-28
课外阅读教学心得体会范文10-21
阅读教学反思范文通用03-2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04-18
群文阅读教学反思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