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
同底数幂的除法的主要内容是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是在学习了同乘方、积的乘方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续的整式除法的学习打下基础,并且同底数幂的除法在今后的物理、化学、生物学课中常得以应用。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无论在知识上,还是类比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上,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使我进一步明确了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活动和探索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给了我几个惊喜:
惊喜一:在探索“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时,我本来以为学生可能不会想到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解决,在备课时预先想好了如何启发引导等方案,在PPT制作过程中也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做了几个“超链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结果这几个“超链接”根本就没用上,因为学生在前面知识的铺垫下已经水到渠成地想到了这两种方法,这是我事先没有估计到的。
惊喜三:课上,我让学生进行交流,辨析(-x)5÷ (-x)5和-x5÷ (-x)5 的值是否相等?学生分组进行了讨论,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由开始的意见不一致,引起争论,被同学反驳,到最后达成共识,统一意见。在他们讨论的过程中,我及时进行指导,适度点拨,学生既把握了知识的本质,又提高了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料得到的,我觉得自己本堂课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①在学生出现的错误时,只指出了学生运算顺序的错误,简单地进行纠正,如果当时举个整数乘除法的例子来说明,学生可能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我没有利用好学生“解答错误”这一资源。
②时间没有把握好,在用字母法则时由于过多强调字母的限定条件,而浪费了较多时间,导致后面的练习题没有时间完成,没能在课上巩固所学的知识。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2
我上的“三角形”这节课,研究三角形按边的特征认识三角形并进行分类。整堂课的设计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操作,积极思考,与同学之间交流,展示自我的过程,是让学生用内心创造与体验学习数学。
教学三角形这节课,探究新知阶段我认为处理得比较好。我主要采用“实验操作法”。为使学生学会有目的、有规律地探究,采用“引——扶——放”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中体验感悟三角形围成的过程,并感受到学会用科学的数学思维进行有规律地探究,能围出尽可能多的不同种类的三角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探究能力。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归纳出三角形按边分类及三角形按边特征命名,真正让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从中感受、体验到一个探索者的成功乐趣,从而增强学习动力与信心。
最后让学生在猜想中探究、生成。本节课中学生用三根小棒围出了尽可能多的不同种类的三角形,为防止知识的负迁移,我提出了猜想的话题:任意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吗?然后让学生带着对问题结论的不同猜想和对正确结果的渴望,再次实验操作,得出不是任意三条边都能围成三角形的,催发学生生成了对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关系正确而又具有个性的认识,使学生意识到三角形中还藏着好多知识,正等待我们去探究。
存在的.问题:交流的时间不充分,忽略未成功的学生及弱势群体学生按边分时,交流的时间少,特别是三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没有上学生先说一说,教师再作补充完善。
通过这节课的公开教学,加深了我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的理解:作为教师,应倾心于每一节课,每一篇教案,每一个教学环节…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3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懒了,越来越难教了”,这是在办公室里与其他老师常谈论的话题,这也似乎成了许多老师的共识。本学期在课堂教学中,也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学生精神不集中、对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不愿多做思考、提问题时只有少数同学举手或是一问一答式的回答等等。面对这种现象,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愉快的学习气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挖掘他们潜在的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因此,我觉得要想教好学生就要做到:
1.倾听学生说,做学生的'知音。
2.相信学生能做好,让学生做,独立思考、独立说话,教师起诱导作用。
3.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来一个变位思考,让学生当“老师”。
4.教学上掌握好“度”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加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加强课堂教学中的规律教学。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探究规律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6.诚实守信,严传身教,教书育人。
总之,教育学生就要从正面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理解,才能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4
上星期我上了一 节《用坐标表示平移》的公开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探究图形在坐标系内平移的变化规律的。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思想,依次经过点和图形的平移的观察、画图、猜想、归纳、比较、分析等活动,最终探究出点的坐标变化与点平移的关系,图形各个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
我在学生的前置性学习部分让学生将点A(-2,-3)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它的坐标是什么?通过思考,学生可以验证观察后的推断。然后把点A分别向左平移2个单位、向上平移6个单位、点A向下平移4个单位。通过以上环节,大多数学生都会发现点平移的规律,进而归纳出点平移与坐标的变化规律,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通过小组讨论、其他同学的帮助得到点平移与坐标的变化规律。在这一分层递进教学环节中,四人学习小组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改变了以前有少部分参与而大部分学生做“观众”的课堂氛围,进而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爱好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四人学习小组中,学生能充分发挥互助精神,好生辅导差生,学生用他自己的语言教学生,可使部分学生比听老师讲更容易接受,可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观察、合作交流等实践活动,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索过程,最终归纳总结点平移与坐标变化的规律就相对简单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我还在结论的后面总结了一句口诀:左右平移,左减右加纵不变;上下平移,上加下减横不变。通过口诀的记忆,学生在运用的时候可以更快、更准确地解决问题。在这个知识点后,我设计了5个有梯度的练习题,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地解决了这5个习题。
在这个知识点我还设计了一个思考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1,3),要使它平移到点(-2,-2),应怎样平移?说出平移的路线。这个问题的出现这个问题的出现就是为了使学生发现斜向平移可以分解为水平平移和垂直平移来完成。将点平移的知识提高了一个层次,也体现了知识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的过程,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同时也为图形的斜向平移埋下伏笔。但显然,部分学生不大理解我的设计意图,有的学生通过绕很多路线才平移到点(-2,-2)。故在这一问题上,我认为我处理得有点不当,引导得不够好。
学生已经掌握了点平移与坐标之间的变化关系,然后再学习图形平移与图形个点之间坐标变化的关系就相对简单多了。在这一知识点的处理上我让学生做了大量的练习,增强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熟悉。
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各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听课、练习、等环节学习知识并在课堂上找到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我在这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分层的练习,保证每个学生每节课都有成功的体验。学生只有有成功感才能对学习有持续的兴趣。但在操作过程中本人还存在一定的困惑,因为在评讲各层次学生的练习时,基础差的学生根本听不懂,或无事可做,或在做练习,但因为老师在讲课,所以很多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这时候这些同学的时间就呈一个轮空状态,那究竟如何操作才能使得这些学生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呢?
在这节课中,我尝试实行了分层教学,实行分层教学需在数学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让分层教学更趋科学化、合理化。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5
一、试题分析:
1、本试题关注学生的发展,考查数学的核心内容、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思想方法。让学生通过解答这些试题感受成功,增进自信。另外,命题立足于教材。试卷一部分源于教材,是教材的例题、习题的类比、改造、延伸和拓展。试题能从初中数学的教与学的实际出发,引导教师教好教材,学生学好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扩张效应。
2、创设探索思考空间,考查探究能力。试卷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创新的空间,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让经历观察、操作、确认等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注重实际背景,考查应用能力。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作用于生活世界,试题题材取自学生熟悉的实际,让学生在实际问题情景中,灵活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试卷分析:
1、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答题片面,不够准确。如填空题第5题写整数解,好多同学就写成了解集。解答题的第20题解方程(组),去分母、移项时出错的很多。
2、部分学生的数学知识学得过死,思考问题缺乏灵活性、开放性、多维性。如填空题第9、10题。学生思维能力差,导致失分严重。
3、部分学生的用数学的意识较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导致填空题第8题,及解答第24题失分较多。
三、具体措施:
1、立足课本,很抓基础知识的教学。把握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的知识形成有机的整体。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主动性,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3、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鼓动学生尝试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4、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因运算能力、探究推理能力、应用能力等较低而造成较严重的失分,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把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主动地参与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5、加强基本方法的训练。在教学过程要不断引导学生归纳一些常见题型的一般方法,以便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触类旁通。
6、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学生认真审题、规范解题的习惯。如审题时可划出关键字句,在图中作标记等。
7、狠抓知识落实。做到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人人清。把知识落到实处。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6
《平移》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结合生活经验和事例,让学生感知平移现象,并会判断平移及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课设计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通过对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感知归纳平移,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移运动的表象。
首先,在教学时我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寻找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选取学生熟悉的、丰富有趣的生活实例——升降电梯、观光缆车、推拉窗导入平移。让学生感知平移,让学生初步理解平移的特点。在教学中,老师应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把问题抛出来:“这三种移动:上下移动、前后移动、左右移动,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能总结出来,那么就说明他们对平移认识明了。如果学生不能一次归纳,老师就应引导学生用手势、动作表示平移,充分调动学生头、脑、手、口等多种感观直接参与学习活动,来加深理解。而本节课平移的特点是我直接讲出来的,这是不足的一点。
教学平移距离,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很难想到要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只要去数某个点移动的格数。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由我自己讲授,没有考虑学生自己的方法。在讲授时,没有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方法的讲授没有很详细、清楚,因此,学生数方格纸上图形的平移格数,以及画简单图形的`平移,掌握得不是很好。
本节课我有很深的体会:老师的提问应考虑孩子到孩子的知识掌握能力,他们能不能够回答得出来。老师应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在学生不能很好的回答你的问题时,应耐心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课堂上不是几个孩子掌握好了就行了,课堂是孩子学习的主体。低年级的孩子动手能力和习惯都应加强,画图一定要用铅笔和直尺,教师必须严格要求。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7
用直方图描述数据,课本上的内容虽简单但学生很难理解它,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引导探究的方法教学,课后反思课堂,感觉教学设想基本转化成课堂教学行为。
1、激发学生思维,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课上我是通过提问发散性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如:“问题提出: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如果让你去选参赛队员,你将如何去选?”学生回答五花八门,多是肤浅的问题,但参与面很广。针对他们的问题一一解决。在探究列频数分布表的步骤时,转向学生解答中的一些具体错误问题(也是易错点和难点),让他们找出错误的原因,再引导他们体会、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2、促成情感目标的落实
如提问:“他们做操怎样?我们和他们比呢?。”从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最后的练习题,根据图表说信息,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培养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总之,本课在教学时,总体感觉很顺畅,学生思维活跃。践行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着眼学生可持续发展,注重教学目标多元化,在价值目标上不仅让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亲身经历数据收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增强应用意识,获取数学基本思想,了解数学价值,教学中注意所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8
引导复习三角形的知识,首先以问题引入:本单元我们还认识了什么图形?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并标注上各部分的名称。交流展示,以学生画的三角形作为材料展开对三角形的分类和作高复习,培养学生归类的能力。
全课总结:通过复习你对本单元的知识是否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根据板书回顾系统的知识,并且提出课下自己复习三角形三边关系及内角和。
虽说这节课整体效果还可以,但明显的还有好多缺憾:如课前工作不细致,总认为这部分知识不难,学生自我整理应该障碍不大,导致对学情的了解不够准确,在课中交流时发现学生遗忘较多;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对话形式相对单一,师生一一对话较多,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生生互动不够。特别是在学生思维的碰撞点,火花没有燃起;有些环节稍有拖沓,导致教学时间把握不准,草率收场;激励艺术欠缺,激情不够……这些都有待我进一步思考与改进。为了让我们复习课带给学生更多东西,感受学习的快乐与轻松,那我们就应该努力让旧知不旧;形式巧一些;渗透一点思想与方法,多提供思维拓展与延伸的时空,为孩子们的后续发展尽一份力!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9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成功之处:
1、这节课是在学生已学习平行线判断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我通过创设一个疑问:能不能通过两直线平行,来得到同位角相等呢,自然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平行线性质的探索。
2、整个课最突出的环节是平行线性质的得到过程,事先让学生准备好白纸,三角板,在上课时学生通过自主画图进行探索,得到猜想,再通过验证发现的。即在学生充分活动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结论,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信心。在探究“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时,要求全体学生参与,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交流与合作。
3、在教学中,设计了知识的拓展环节,加深了学生对平行性质的理解。
4、在练习的设置过程中,从简到难,由简单的平行线性质的应用到平行线性质两步或三步运用,学生容易接受。
这节课存在的问题:
1、在上课过程中,担心学生由于基础差,不能很好的掌握知识,所以新课教学时间过长,学生练习时间短。
2、由于课堂练习时间短,所以学生在灵活运用知识上还有欠缺,推理过程的书写格式还不够规范。
①教的转变: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在引导学生画图、测量、发现结论后,利用几何画板直观地、动态地展示同位角的关系,激发学生自觉地探究数学问题,体验发现的乐趣。
②学的转变: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的层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③课堂氛围的转变:整节课以“流畅、开放、合作、为基本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减少干预,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
本节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1、我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炼,还有一次口误。这是今后要避免和改正的,加强教学语言的.备课。还要多听课,取长补短。力争做到精讲精练。
2、讲解和展示练习的时间不够,讲评由老师代劳,没时间让学生纠错。今后在教学中关注时间的合理安排。
这节课整体来说效果还可以,大多数同学都能够运用平行线的三个性质进行说理,但也发现一些问题:
1.归纳性质时,可建立图形与符号之间的联系。板书中只写了性质的文字表述以及符号语言的表示方法,而图形只在屏幕上展示了一下,如果能够将三个性质在同一个图形中表达出来的话,学生对性质的记忆就更为方便。
2.在教学过程中,巡视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我喜欢用小组长批改的形式,原以为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在课堂上发现,有的小组长在批改时,只知其然,而不知道该怎么讲解。
3.错过教学资源。有两个同学到前面板演时,都出现了缺少依据的情况。自以为简单,所以我当时的想法是学生忘记写了,因此在讲解的时候,我只是轻描淡写的让学生给补充上了,而没有讲为什么要写这条依据。
4.对学生的估计不够。在“复习旧知环节,原计划是让学生口述完成说理过程,可学生的反应没有我预想的那么快,其实这时候我就应该放慢下来,让学生以手写的方式来代替,可是考虑到时间,我还是让学生口述完成的,这为后面的探索过程埋下了隐患。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针对以上几点问题,我有如下改进措施:
1.备课充分。在备课时从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出发,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
2.抓好课堂时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侧重基础,勤动脑,多练习。巡视时侧重那些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慢的那部分同学。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0
上完这节课,感觉还可以,但由于学生探究的时间有点长,练习的就少,习题没有处理完。本节课先复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然后让学生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接下来问: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然后类比刚才的探究方法,去探究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的.同学运用了课本上的方法得出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在本节课中,有一个意想不到:就是当我问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时,竟然有两个同学高高的举起了手,这两个同学属于那种特别调皮、不听话、有时捣乱的学生。让这两个同学到讲台上讲一下他们的方法,没想到他们讲的头头是道,思路很清晰,下面的同学也都能听懂。于是,我抓住时机,让同学们给以热烈的掌声,表示鼓励。这两种方法,就是那些优秀的同学也没有想到。这确实是我意想不到的,下课后我就想:这些孩子应该很聪明,就是不愿学习,怎样让这部分孩子想学习,把玩心收回来放在学习上,需要我们老师认真地去思考。
同样一节课,同样的内容,教师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就有不同的教学效果。总的来看,这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教高,大多数学生能参与到活动中,会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到转化思想是是数学中的基本思想方法。少数同学参与意识淡薄,我也曾激励他们参与,效果不明显。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把学生推到主动的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尽可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学。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1
一、教学内容本质、地位、作用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是继小学初步认识统计图、统计表及绘制条形统计图之后,学习统计知识的第一课时,教材主要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学生经历统计调查的实例,掌握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统计方法,形成统计思想,培养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并为以后继续学习抽样调查和分层抽样调查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会进行统计调查,能根据需要画
统计图描述数据。
2、数学思考: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发展统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培养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解决问题:能应用统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4、情感态度: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调查活动,从中感受数据的作用
及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激发学生爱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自主探究精神,并初步建立统计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三、教学问题诊断
1、初一学生正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属于经验性逻辑思维,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的知识和概念。鉴于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认知规律,我让学生亲身参与统计调查全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统计调查的理解。我结合教材设计了一个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为了解决问题而亲身参与统计调查的过程: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课堂亲手收集数据,现场采用划记法整理数据,使用多媒体技术描述数据,并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不断的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具体的各个环节,让学生逐步深化理解统计调查知识,并学会应用统计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由于统计调查的教学过程繁琐复杂,加大了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难度,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各个环节进行适当处理,让统计过程简洁明了,容易理解。
(1)在采用调查问卷之前,我先让学生寻找生活中能够收集到数据的各种形式,例如举手投票、电话采访、短信投票、电脑辅助、邮寄、访问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收集数据的必要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拓宽学生思路,让学生能更主动的想办法解决问题。在学生自主设计调查问卷后,我展示出部分学生的问卷,让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并理解设计调查问卷的各个要素。
(2)整理数据时,我充分利用教具,将统计表清楚地绘制在图纸上展示给学生,与学生一同分析表格中的各个选项,不仅省略了制表的复杂过程,节约时间,同时也便于根据需要随时在表格中增加选项,例如在绘制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需要体现百分比,学生便根据需要在统计表中适当的增加百分比选项,让数据体现得更清晰等。
(3)绘制统计图是本节知识的难点,传统的手工绘图方式不仅耗时长,并且不够直观和美观,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软件辅助教学,对其进行突破。
(4)分析数据环节中,我注意拓宽学生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例如有的学生可能会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建议节目策划人播放喜欢人数最多的节目类型,有的学生却根据人数和锻炼身体的理念建议播放体育节目,甚至有的学生会建议播放人数最少的戏曲节目,原因是大家对戏曲文化了解得太少所以才不喜欢,如果能播放戏曲节目,增加大家对戏曲的理解,自然喜欢的人就会多了,也能起到发扬传统文化精髓的作用。正因为发散了思维,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逐渐变得多元化,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性格形成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四、教法特点及预期效果分析
本节课,我采用实验法进行教学,让学生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自主想办法,亲自动手操作,带着解决问题的兴趣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生成的理解;同时,在课堂上,我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和肯定,鼓励学生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采用师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充分肯定学生,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探讨他们的想法,激励他们继续自主推进知识的深入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体会收获时,采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相互补充知识的遗漏,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全面,能力得到更进一步提高。
课堂上,我选取了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围绕着这个问题主动的拓展思路,解决问题。就在学生不断的找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同时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问题,学生也能有意识的用统计知识来解决问题,并更充分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在本节课中,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的生成,轻松获得知识,并提升将知识运用到今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更紧密的联系起来,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加学生今后学数学、用数学的强烈愿望。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2
课后有几点感受:
一、要上好一节课,首先在透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吃透教材和深挖教材,结合实际,确定出重点与难点。
为突破重点和难点来确定教法,大致思路是:
1、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回顾数轴的应用,学习数轴坐标的概念,引出新问题。
2、找准重点,突破难点:通过找点A相对于点O的位置,体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过程。同时介绍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讲解点坐标的确定方法。
3、已知点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找对应点。
4、练一练:由点写坐标和由坐标找点。
5、解决前面提出的`引入问题:
6、介绍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由来。
本节主要完成了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及有关概念。
2、能力目标:能由点写坐标和由坐标找点。
3、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新课程下教学法的主要宗旨是让学生体会数学是有血有肉的;是有用的。正是目标铺就道路,细节成就完美。
二、由点写坐标,由坐标找点这两个重点、与体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过程这一难点处理是比较到位的。
不足之处:一是数轴上点的坐标特征强化的不是很到位,二是课容量大了一点,有点前紧后松。
三、要上好课就要备好课,精心准备才会提高质量。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3
一、成功之处:
这堂课三个活动的设计,层层深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习的过程充满快乐和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由于这堂课实属巩固和复习课,没有多少新的知识点,所以大多数学生不会有大的困难;活动三有关节水问题的'探讨与同学生活密切相关,很多后进生表现出难得的兴趣,当然也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利用多媒体直观、快捷的给学生呈现大量有关节水图片信息,极大的调动了学习兴趣,也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利用小组活动,使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也相互竞争,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达到共同进步;在小结归纳时,让学生各抒己见,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反思习惯及理性思维;课后作业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撰写这样的一个过程体会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不足之处:
当然,本课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抽样调查没有真正实施,因为这需要学校和全校所有学生的配合,操作起来不太方便,当然主要是惧难心理的作用;有关节水的信息收集不应完全由老师完成,所有同学都应该去体验一下信息的收集过程,当然这节课如果设计成网络课,教学效果会非常好。
三、再教设计:
努力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技术,将本课设计成一节精彩的网络课,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将统计的概念、方法与原理统一到数据处理的活动过程中去,体现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给每个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4
平行线的画法入手,引入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在此基础上提出:两条直线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内错角相等时,是否两直线也平行?同旁内角之间又分别有怎样的关系时两直线平行呢?由此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也给学生提供了探索所学内容的平台,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知识、巩固知识、形成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了参与者、合作者、引导启迪者的角色。
教学时要多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鼓励他们表达各自的发现,及对发现的合理解释,并在交流中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5
20xx年2月28日,周一,我在七年六班讲授了《5.2.1平行线》,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另一种位置关系,是后面学生继续学习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1、理解平行线的定义,知道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公理的推论;3、会用三角板和直尺作“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整节课进度较慢,各个环节推进也较慢。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忽略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在平行线定义的归纳环节,我只是叫学生“说”出平行线的定义后,强调平行线应满足的三个条件,课后反思这个环节让学生来展示更好一些,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再强调三个条件效果要好得多。
本节课的另一个失误是时间掌握不合理,完成两个“自学指导”用时太长,以致于在“巩固练习”环节,忽略还在板书的两个孩子,就开始对题目进行分析了,而且“达标检测”环节没有落实。反思失误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对教材不熟悉。
1、在归纳平行线定义环节,学生ZGT认为“两线间的.垂线段都相等,两直线就是平行线”,学生SJL认为“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线”,我在选择哪个作为平行线定义的问题上解释的有些含糊不清。评课时马老师说,第一个可理解为平行线的一个性质,不能作为定义,这样的解释就比较清楚了。
2、在探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我给学生强调了不包括“重合”,因为两直线重合后实际上就是一条直线了,而马老师说可以把重合解释为“平行的一种特殊情况”,这样和“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形成对比便于记忆。
3、在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环节,过多强调画法、步骤,而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小学六年级已经接触过了,又浪费了时间。
说到底,从本课上反映出的最大问题就是对教材不熟悉,今后还要在“说教材”,研究教材上下功夫。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反思08-27
英语七年级下册教学反思06-15
英语七年级下册教学反思04-22
七年级下册英语教学反思02-20
七年级下册政治教学反思04-11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教学反思04-19
七年级下册英语教学反思06-18
数学下册《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02-14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2-20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