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教学反思

时间:2024-11-06 17:56:4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西湖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西湖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西湖教学反思

西湖教学反思1

  今天听三年级的语文课《西湖》,还没上课,就听同年级组的几位老师议论:这篇课文不好上!果然,老师上得头上冒汗。我不禁回忆起来,去年,曾经有一位老师想选择这篇课文上接待课,试教之后败下阵来,另换了内容上课。

  这篇课文难在何处?仔细琢磨,文章虽然行文优美,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景色,但是却是在用一种成人的语言来描绘成人的观察所得,抒发成人的心理感受。以低中学段儿童的感知世界和理解能力来看,这种美,虽然美,但是美得空洞遥远,孩子不易体会和感悟。如果没有了感悟,只是一味地强调诵读积累,孩子所得的不会太多。

  怎么教?我想,应该让孩子对西湖的美有具体细致的感受。比如第二段,描写西湖的群山和湖面。美在哪?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这是一种富于变化的美!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一群群白鸥掠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这是一种动静结合的美。孩子只有体会到了这种具体的美,才会有具体的感悟。

  上这种课文,教师的作用很关键,要在学生和文本之间,在成人的感情世界和儿童的认知世界之间,搭起一座相通的桥梁。这座桥梁的支撑点,是对教材的深度研读和准确把握。有时,教参并不能帮你什么,还得靠自己。多想,就会有点子。

西湖教学反思2

  我总是觉得描写得越美的文章有时越不容易教。所以在教学西湖时,我就觉得难度有些大,不仅是因为文中有很多难写难读的生字词而且课文用非同寻常的语言文字描写了西湖的美。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 具体描绘了西湖的主要景点。而课文对孤山、白堤、苏堤、湖心的三个小岛的文字描写却不多,但融进了柔柔的江南之美,对这样的美可以利用文和图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因为学生总体说来还是缺少感性认识,让他们选择一个景点进行想象性描述,是很不容易的,更别说做导游式的介绍了,那肯定是难上加难。在第一课时,我也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使学生能全面直观地了解西湖的美。可是尽管我精心设计了,学生在课堂中却仍然表现平平,少有深层次的体验。反思课堂教学,我想到,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西湖还是个比较陌生的地方,从课堂的表现来看,很多学生是一无所知,所以在面对课堂如此精彩的描写显得是无动于衷。这就是学生在课堂上无法与教师、文本产生共鸣的原因。如果对学生的原有认知有比较深入的了解,那就可以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来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如在教学前先播放有关西湖的图片。所以,在教学第二课时的时候,我准备了不少西湖美景图,让学生能沉浸其中,再来体会文章中语言文字的灵动描写。这些图片也许与课文内容有出入,但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可以让学生对西湖有个初步认识,苏堤春晓、平湖秋月、花港观鱼、断桥残雪、三潭印月,一张张图片足以让学生叹为观止。就在学生惊叹不已时,让学生带着这些初步印象去读文,让语言文字与图片形成对应,从而构画出西湖的轮廓。此时,教师就不必多说,让学生带着这种喜悦之情读文,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他环节也可以很顺利地开展,接着再分别给予相应的图片,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练习说话,再给予较多的练习、准备的时间,效果可能会好些。

  其次,反思整堂课我还发现,由于自己过分注重了对课文的朗读,因此不少环节都没能很好地完成,比如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来到西湖边最想干什么?”那也许学生的回答会绚丽缤纷,表现出无限的欣喜和激动。如果我设计一个说话练习:“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如果你想画画,那么在你的画中会有什么?如果你想作首小诗,那么在你的诗中会有什么?如果你想当小导游,那么你会介绍西湖的什么?”也许用了这样一个结果,能够更好地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能引导学生作广角度探索,多方位思考。看来这些遗憾,我得再用上一节课进行训练了。以后的课文教学也要多吸取这一课的教训,千万不能错失对学生的说话训练。

  总之,通过教学《西湖》这一课,让我感受颇多,也让我深刻体会到,我们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只有触动了学生的心弦,他们才会有智慧的火花迸发,才会有真挚的感情流露。

西湖教学反思3

  教学片段:

  师:谁愿意把第四自然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举手的寥寥无几,指名读也是读得不到位,还错了字音。)

  师:同学们,我们来 比一比,男、女生分开读,看谁读得好,我为你们打分。

  (学生立刻来劲了,跃跃欲试。)

  师:要想得到高分,一个团队里的每个人都要好好读。当然,其他同学仔细倾听,看对方读得怎样。

  (这招果然有效,学生读得有声有色,声音响亮。单男生的声音就比平时全体读的声音都大。大家读得都很投入,可惜女生的声音小了一些。于是我为男生打98分,女生打97分。顿时,男生各个眉飞色舞,欢呼起来了。)

  师:我们一起读,相信会更好。

  教学感悟:

  本来沉闷的课堂气氛一下活跃了起来,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平时的教学容易出现学习审美的疲劳,周而复始的学习如果没有新鲜的刺激,课堂就难以有激情。所谓的高耗低效就是这样产生的,这不是靠教师发脾气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的,还要想些切合学生心理的办法,充分调动主体积极性才行。

  教学片段:

  师:不过大家刚才有一个词没有读好,“轻风徐来”读得像“狂风暴雨”。(学生都笑了。)应该怎么读呢?(指名读。)这是怎样的风?

  生:轻柔的风,慢慢吹来。

  师:对,就要读出这样的感觉。

  (生读,有的学生边读,边做动作,寻找感觉。效果挺好。)

  师:请找一找,第四自然段中哪个句子可以概括本段意思?(生读第一句)对,这就是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描述:一轮明月升起来了,把银色的光辉洒向大地,一切都笼罩在月色里了。教师深情朗诵,学生表现出了陶醉的表情,甚至手臂舞动起来。)

  师:请同学们来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月光洒在湖面上,想给湖面盖上了被子。(师:哦,一条银白色的'被子。)

  生:我仿佛看到了人们在湖边弹琴。(师:可能是古筝,扬琴,也可能是琵琶。)

  生:我仿佛看到了湖里有无数银蛇在游动。(师:那是漂亮的路灯倒映在水里,水波荡漾形成的。)

  生:我仿佛看到明亮的月亮慢慢升起。

  生:我仿佛看到了有白鸥飞快地掠过。(师:这时候,白鸥可能已经回巢了。但没关系,这是你的想象,可不是真的。)

  师:大家的想象力很丰富,我们一起美美地读。

  教学感悟:

  学习语言,一定要把品味语言和想象画面结合起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扎实的基本功创设情境。学生是情感的王子,他们很容易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想象到优美的意境后再进行说话练习,在说中加深对语言的品析,对内容的理解,进行审美的体验活动。如此,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言,语文变得充满情趣,学生学得也很扎实而有效。

西湖教学反思4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我上完这节课的感受,那只能用“陶醉”这个词了。我和我的学生们都陶醉在这迷人的景色当中,陶醉在这优美的词句当中。读着读着,自已仿佛已置身于西湖的美景中,看着碧澄澄的水哗哗地流着,有一种惊奇自在心中。

  在这节课当中,我的教学手段只是朗读加想像。让学生美美地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韵味,然后再去深深地回想,想像着自已已置身于这独特的美景当中,那可爱的古怪的树绿得发光,绿得发亮,真是一种沉醉,一种迷恋。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去理解,去交流。感悟大家笔下的西湖的绿。

  上完这节课,让我深深地感悟到语文教学本身应是很简单的,重要的是能否在这简单当中让学生有深深地感悟,一直深入地孩子们的内心发中,连同自已也被这种情景所感动,跟着他们一起来享受这神奇的语言文字带给我们的幸福与快乐!

  其实,我想语文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外,更重要的是能让孩子们在这学习当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西湖教学反思5

  《西湖的绿》是当代女作家宗璞一篇优秀的山水游记,文章选取较有代表性的西湖美景,用铺陈的写法描述各处美景不同的个性特征,表现西湖丰富多彩的绿,突出“绿”的神韵,风格细腻典雅,文笔优美流畅。按照观景的顺序有条不紊的描写,极尽所能突出西湖的绿,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抒发了对绿色美景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教学方法策略:

  ﹙一﹚、以读为本,自主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书、品味、想象”即为本课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我引导学生立足语言土壤,以读为本,以想象为本,走进作者所描述的世界。叶圣陶曾言“文章思有路,遵路识其真”如何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书指导很重要。让学生的读步步深入,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在教材中走一个来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整体感知,了解西湖 “绿”

  1、灵隐的“绿”(多彩)教师引领学生读中体会,从描写道旁的树、飘着的雨、飞来峰上的树、峰下蜿蜒小径上的青苔、亭旁的溪水等丰韵传神的'语言中去进一步感受这多姿多彩的“绿”。并想象青苔的其他形状是能更好地让学生认识青苔,加深印象,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苏堤的“绿”(多姿)教师引导学生找到有关语句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读出她的多姿,读出她的意趣,读出她的坚忍不拔。师介绍苏堤的由来,了解当年苏东坡在苏堤的一段往事,体会青苔的这种坚忍不拔实际就是苏堤人精神的真实写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苏堤人的敬佩之情。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语的含义,体会文章景中有情,情景交融的写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渗透写作方法。

  3、花港观鱼的“绿”(多情)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荷叶的“绿”的感受中,悉心体会在花港观鱼看到的“绿”,绿得那么富有生命力,生机勃勃。体会“生机勃勃的绿”,进而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对绿的情有独钟。

西湖教学反思6

  《西湖》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 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秀丽的景色,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西湖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但语句非常难读,有很多生僻的词语,及较长的句子,学生第一次阅读都很难将文章读下来。为此,我让学生先回家预习了本课。第一课时,我又重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我先是领着学生把课文读一遍,然后把一些长句子、难读的句子教学生读了几遍,之后让学生自由练读。为了引导学生感悟文中词句所描绘的西湖的美。我首先出示了课文插图,介绍图中景点,然后让学生说说西湖怎么样?学生都说西湖很美。于是,我出示了文中总写西湖美的句子:“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让学生体会这句话的意思。然后,我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描写的顺序。先总写西湖是杭州的明珠;接着远眺西湖,写出了远山和湖面的美丽景色;然后作者又近赏西湖;最后写了月光下的西湖。第三个环节,精读课文。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后,让学生精读感悟,体会西湖的美丽。方法是通过文字,结合文中插图,边读边想象,反复朗读,感悟体会。其中重点抓比喻句欣赏,学习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比喻词说话。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并试背。第四个环节,朗读感悟全文,积累内化。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为了降低背诵的难度,我采用简笔画画出了景点的方位。

  遗憾的是,没有让孩子们看看西湖的视频,只是跟孩子们一起品味文中的优美词句,西湖的美孩子们可以感受到,但西湖的美丽容颜在孩子的脑中没有真正形成画面感。

西湖教学反思7

  《西湖》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章语言虽然很美,但难懂的词语、难读的长句子较多,因此,在教学时,应先领导着学生读词语,读课文。文中一类生字十个,二类生字十一个,所以学生在读通课文时会遇到了小的障碍。虽然课前我布置了学生预习课文内容,但忽视了学生才刚刚进入三年级还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而且许多学生根本不知道要如何预习。为此,第一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我先是领着学生把课文读一遍,然后把一些长句子、难读的句子教学生读了一遍,之后让学生自由练读。指名分节读课文时,学生基本能读通课文了。文中难懂、难理解的词句较多,为了分散难点,第一课时,我把一部分新词随着句子认读,并理解。如学“素”,我出示了句子,让学生先读通句子,然后在语境理解字义。学生还是不能理解,我就让学生查字典理解。而学“犹”“格”“般”“初”时,我让学生把句中的“犹如”“格外”“一般”换一个词来说一说,从而让学生理解这些词,同时把这些句子读好。这样在课上,也就教了学生两种解词的方法,一是查字典理解;二是通过换词来理解。我想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语感与阅读理解能力会得到一点一点的提高。

  此文作者广泛采用打比方的手法,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出西湖秀丽的景色,景色美,语言更美。教学过程中,应重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诵读中,充分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我想,本文的一个重点就是打比方。这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很大难度的,除了让他们找出比喻词,喻体等(方法),练是必需的。让他们在拿到句子以后先要分析,找出各种成分这样久而久之才能够准确的,正确的写出或找出比喻句。第二,这是一篇写景文章,光看文字很难让学生体会到西湖的美,因此,上课前呈现西湖照片,一些风景图,这样,借助直观的图来看文章就能够更好也更容易的进入文中。

  在学生能够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那么对各环节的把握就更到位了。因为这时学生的心中有这篇文章的谱了,对文章有了整体的认识。不仅是其他环节的教学,还有背诵课文相对来说也容易多了。

西湖教学反思8

  课堂上,首先通过教师设问,让学生谈谈或即兴模仿平时生活中了解的越剧知识,接着。教师用大半节课的时间介绍了越剧的有关知识和家乡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学生们听故事听得津津有味。最后和大家一起欣赏越剧唱腔《西湖好》并学唱。并让学生谈谈对越剧的感受。出乎意料的学生反应让人啼笑皆非:“我妈妈说,越剧是给年纪大的.老人们听的。”“我觉得越剧太嗲了!”教室里霎时哄堂大笑。

  反思:本例过多的非音乐化的教学内容削弱了学生对越剧欣赏的听觉体验。教学内容的安排应着重挖掘越剧的艺术魅力,重点围绕着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情感进行。只有通过教学内容的分层递进,引发对音乐内容的层层情感体验,才能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内化,体会越剧艺术的美感。经反思调整后,从现场演唱徐派片段引入介绍徐玉兰和家乡浙江的越剧,从学生欣赏与模仿中强化学生感受越剧的旋律美与韵律美,最后欣赏《梁祝》的主题音乐,强化学生感受越剧音乐的艺术魅力。

西湖教学反思9

  我对西湖向往以久,今年暑假,我有幸来到西子湖畔,虽然觉得她没有想象的那么妩媚,但还是挺秀气的。心里依然对她怀有十分的好感。当读到《西湖》这篇课文时,我仿佛又与她见面了,这一次,她可是“浓妆艳抹”,美丽动人了。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西湖那秀丽的`景色,可谓句句是景,字字都美。上课之前,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情境教学环节:一是以学生的说话训练导入课文,我做相应总结提问,诱发学生学习课文,想欣赏西湖的好奇心。二是我的范读,引起学生的共鸣,三是课件展示,再现课文情境,变具体为生动,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西湖中,四是以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尽情抒发对西湖的赞美之情。我想,教学效果应该蛮好的吧。

  没想到这一课的初读关就不好过,不仅好多生字词,而且句子较长,着重指导对几句长句子的读法,就已经花去不少时间。课文里一些词,如“十里明湖”、“秀美典雅”、“掩映”、“轻风徐来”、“泛舟”精练、抽象岂是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能感悟得出的?再加上作者广泛采用打比方的手法,对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这篇课文虽美是美极了,但难又是难极了。

西湖教学反思10

  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文章。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西湖秀丽的景色,可谓句句是景,字字都美。细细读来,仿佛聆听悦耳动听的音乐,又如观赏秀美典雅的画面,身临其境之感随之而来,了解西湖的愿望、热爱西湖的情感油然而生。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口头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孩子走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在读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配乐磁带

  说教法、学法

  一、情境创设法

  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体。真实、鲜活的情境能丰富儿童的表象,激活儿童的思维、情感、联想、想象。因此,我用富有感染力的优美的语言,借助色彩鲜明的图画和悠扬的音乐,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入境的场,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理解课文,体悟情感。

  二、朗读体验法

  教学中我以读为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加深朗读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我通过个别读、比赛读、想象读等不同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词语,在读中积累词语和句子,并在读中加深体验,受到美的熏陶。

  说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杭州被称为,而西湖就是

  师描述引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这么美,你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

  这一环节是对前一堂课学习的第一段的复习,让他们较快地入情入境。有助于让他们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站在西湖边看到了什么?

  2、西湖的山美水也美,那书上是怎么描写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4]

  3、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4、齐读。

  过渡:站在西湖岸边就能欣赏到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湖光山色美如仙境。而湖中的'各个景点就更令人陶醉了,同学们想不想一起去饱览一番?

  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同学们看图,通过优美的图片把同学们带入情境。然后让他们说说看到了什么,给每个学生创造了交流的机会,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最后读读课文,说说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阅读的过程是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建力去填补文本空白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接纳文本。因此,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句,并说说为什么,使他们有了进一步的体验。这样设计让学生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课文描绘的情境中,感悟语言文字,并受到它的熏陶。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

  要求:(1)数一数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2)找一找这段介绍了西湖中的哪些景点,用圈出。

  2.集体分析:

  (1)指名答,板书

  (2)你最喜欢哪个景点?为什么?

  (3)作者把湖中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长的苏堤比作两条翠绿的绸带,迎风飘逸,真令人赏心悦目。

  (4)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美美地读一读。

  (5)我们已经知道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那么这些美景座落在这银镜上,又呈现出怎样神奇的景象呢?

  仿佛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仿佛说一句话吗?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入仙境。

  (6)太美了!如果你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你的心情会怎样呢?(愉快、舒畅)

  找一找文中用哪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种心境的?(心旷神怡)

  带着这样的心情齐读最后一句。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组织而又比较自由的学习方式。它营造了一种自由自在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尽情地读书,尽情地说话,从而使思维动起来,体验真起来,语言活起来。

  四、出示第四自然段

  过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夜西湖又是如何一番景象呢?听老师朗读第四自然段。(出示夜西湖的图片,师配乐朗读)

  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欣赏着这样的美景,再听到远处飘来的悠扬琴声,此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你是否也想来美美的读一读呢?

  学生配乐朗读体会

  你觉得哪句话特别美?

  这一段的学习,我通过语言的描述,音乐的渲染,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感悟、体验月光下西湖的美。在这里,学生的想象在驰骋;情感在激荡;思维在飞跃,受到了美的熏陶。

  五、总结:

  1、学到这里,你觉得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再次感受西湖的奇丽风光。

  3、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让学生说说最想说的一句话,既是对全文的归纳,又让学生感受了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

  六、作业

  把你喜欢的一段背诵下来。

  《西湖》教学反思

  本文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就是因为课文中的语言是诗一般的语言,所以教学时感到非常吃力,光是生字词的过关就化了一节课的时间。在词语的理解上,,因为西湖离孩子太遥远了,如何能读懂这样一篇美的课文,如何能从文中吸取起精华,又如何能从文中感受到如此的美景。只有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于是,在理解词语时我采用了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来理解的方法,用了很多方法,让学生自主理解,实在没有办法就或词典,总算是把这个拦路虎扫除了。如:镶嵌,就借助戒指来理解的,钻石的托就是天堂,而钻石就是西湖,即把钻石镶嵌在钻托里,就好象是西湖是一颗明珠镶嵌在天堂里的。硕大,孩子们都不知道是啥意思,我说了一句从那边跑过来一只硕大的老鼠,孩子们都快速地举起了小手,说出了答案。掩映一词的理解是借助文中的画面来理解的。在课文的32和33页的下方的画面上,一片片树林郁郁葱葱的,偶尔见到几处房舍。让学生在寻找树林中的房舍,再来理解掩映,层层叠叠是通过画简笔画来理解的。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本文内容略显深了,孩子们不是很容易理解。通过看课件视频,通过品味文中的优美词句,孩子亲眼看到西湖的胜景,西湖的美丽风在孩子的脑中形成画面,在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去描绘,基本上学生能理解课文了,然后再通过配乐朗读把课文读美了。

  在上完了全文,再一次运用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运用文中的词语来描绘图画中的美景,这样即巩固了词语,又复习了旧知:从画面中理解词语,还训练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再一次领略了西湖的美丽风光。

西湖教学反思11

  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是袁宏道的《西湖游记两则》。这篇文言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是一篇比较有特色的游记文章,体现了袁宏道的“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文中的景物描写极有特色,作者侧重整体描述,不局限于一枝一叶的表达。对重点景物,如月的描写,也是点到即止,留丰富之想象给读者。那么如何将作者的这一特色介绍给学生,并能够使学生有所感悟,应该是分析文章时的重点和难点。

  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现状,我将这节课设计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熟读。我对学生所提的要求是熟读成诵,一定要读到每个句子不加字不减字不改字,就像是自己口中本来就应该这么说却不感到别扭,是自己心中所有的程度。只有这样,语言才会变成自己的语言。文章的理解也就自然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成诵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通过反复的诵读,大部分学生已经比较流畅了,几个脑子比较快的学生,已经基本完成了背诵的任务。

  接着,我又示范了有感情的朗读。对于语言,尤其是我们的古汉语,朗读是较高层次的赏析。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感情朗读是他们的弱项。老师要做朗读的高手,用自己的读带着学生进入到文章的意境中去。当然,短短的一节课达不到这样的目的,需要教师长时间的坚持和指导。

  剩下的时间自然的交给了文章的翻译。我一直认为:学习文言文应该用文言的思维去学习,对于要将文言的语句翻译成现代的汉语,其语法规则和系统均有不小的差别。对学生来说,其实是增加了一项程序。就像学习英语一样,正常有效的学习应该是用英语的思维来学习英语,而不应该将英语思维转换成汉语思维来学习。所以学习语言,学习的氛围和学习的环境很重要,语言思维也很重要。

  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对文中的景物描写和作者的情感以及写作手法进行鉴赏分析了。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揣摩感悟,体会作者情感——比较鉴赏景物描写——发挥想象,改写练笔。这几个环节围绕本文的重点——景物描写来设计,环节比较简单,内容有所侧重,重点比较突出。从上课的实际效果看,学生们对本文的景物描写还是很有感触的,通过写作练习,对写景的方法也有所掌握。基本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上这节课的时候,恰巧教研员毕老师到学校调研听课。听课后,毕老师对这节课进行了点评。下面是毕老师的评课反馈:

  主要优点:杨老师是位语文教学功底深厚的教师,对文本的主题和写法把握到位,有很高的朗读示范的水平和写作示范的水平。跟学生关系融洽,深受学生的喜爱。本课时的优点是:

  1、高度重视朗读指导,发挥了语文的感染功能,有浓浓的语文味道,难能可贵。

  2、注重引导学生揣摩感悟,体会作者的情感,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效果好。

  3、重视习作的片段训练。

  问题与建议:

  1、继续加强朗读指导的研究,把教师个人的特长优势变成课堂特色。

  2、注意取舍,精简授课内容和环节,让课堂更简约,更突出,更从容。

  3、思考如何利用文本触动学生对生活和自身的体悟,让学生从文本中汲取到更多更优秀的营养,帮助学生更好地精神成长。

  对于毕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我认为非常到位。尤其是毕老师在百忙之中又通过qq与我联系,让我将《西湖游记两则》的朗读进行录音,然后发给她,专门请指导老师对我的朗读进行指导,使我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给我今后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西湖教学反思12

  本文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就是因为课文中的语言是诗一般的语言,所以教学时感到非常吃力。上课时,我把一部分新词随着句子认读,并理解。如学“素”,我出示了句子,让学生先读通句子,然后在语境理解字义。学生还是不能理解,我就让学生查字典理解。而学“犹”“格”“般”“初”时,我让学生把句中的“犹如”“格外”“一般”换一个词来说一说,从而让学生理解这些词,同时把这些句子读好。这样在课上,也就教了学生两种解词的方法,一是查字典理解;二是通过换词来理解。我想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语感与阅读理解能力会得到一点一点的提高。

  在学习段落时,我仍重视对字词的理解。我采用了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来理解的方法,如:“镶嵌”,就借助戒指来理解的,钻石的托就是天堂,而钻石就是西湖,即把钻石镶嵌在钻托里,就好象是西湖是一颗明珠镶嵌在天堂里的。“硕大”,孩子们都不知道是啥意思,我说了一句“从那边跑过来一只硕大的老鼠”,孩子们都快速地举起了小手,说出了答案。“掩映”一词的理解是借助文中的画面来理解的。在课文的插图上,一片片树林郁郁葱葱的,偶尔见到几处房舍。让学生在寻找树林中的`房舍,再来理解“掩映”,“层层叠叠”是通过画简笔画来理解的。

  至于西湖美景,则是通过看课件视频,通过品味文中的优美词句,让西湖的美丽风景在孩子的脑中形成画面,在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去描绘,基本上学生能理解课文了,然后再通过配乐朗读把课文读美了。

西湖教学反思13

  活动目标

  1、知道杭州西湖龙井茶等是有名的好茶,对人体有保健作用。

  2、幼儿尝试自己泡茶、品茶,体会品茶的乐趣。

  活动准备

  提供菊花茶、苦丁茶、茉莉龙珠和普尔茶。餐盘中有干茶叶、与其对应的泡好的茶叶和茶的名称。另外,餐桌上有“小心烫手”的警告标志。小茶壶6个、一次性纸杯数、餐巾纸、中国地图、傣族的乐曲、竹子的图片。提供温开水。毛巾。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阶段:

  赏茶与品茶

  1、寻找标志

  1)让我们来看一看标志上面有什么?(杯子冒着热气)

  2)这个标志在向我们说什么?(小心杯子烫)

  3)这个是警告标志,它在告诉我们在拿茶杯或喝水的时候要小心烫手或烫嘴。

  4)那么杯子里装的是什么呢?(茶)

  5)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聊茶”

  2、聊茶

  1)你们在哪里看到过茶?你的爷爷奶奶喝茶吗?

  2)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茶叶,你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它是怎样的,从前见过吗?

  3、幼儿带着问题赏茶。

  活动中,教师建议:“如果你想品尝一下它的味道,可以拿小杯子品一品。”

  4、幼儿集中。

  1)说说看刚才你品到的是哪一种茶叶,它长得什么样?。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它是什么味道的?当你喝到嘴里的时候让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普尔茶:猜猜看普尔茶产于中国的什么地方?(云南)

  云南带哪个省的下面?(四川)

  放一段傣族的音乐。你感觉到了什么?(幼儿自由跳一段孔雀舞蹈。)

  白茶:一提到白茶,就会让我想到“中国竹海”。(安吉)

  安吉白茶有白茶仙子的美称。茶叶长得就像是凤凰的羽毛。颜色像玉石一样。是茶中珍品。

  茉莉龙珠:为什么要叫它茉莉龙珠呢?(因为它圆圆的,就像一个龙珠)听听看,这首个你们知道吗?

  教师敲木琴,让幼儿唱一唱江南小调《茉莉花》

  菊花茶:只要我说一段话,小朋友就会猜出菊花茶的产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有一处古建筑,称得上世界第一,它是什么呢?

  5、小结:茶的品种是多种多样的,味道也不尽相同。但是每一种茶都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特色,所以,中国自古就有品茶的传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饮用茶叶、生产茶叶的国家。可以说,茶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标志。

  二、幼儿了解茶文化

  1、谁知道茶是怎么来的?(幼儿回答关于茶的传说。)

  2、那么茶到底分几种呢?(红茶、绿茶、青茶或乌龙茶、花茶)

  3、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

  4、所以,秋天比较适合品绿茶。让我们一起来泡绿茶,品品它的味道怎么样?

  5、教师示范泡茶的用具和要求。

  1)茶具:紫砂壶适合泡其它的茶叶。

  2)要选用好的矿泉水。

  3)先放茶叶、到一点烧开的矿泉水,先让茶叶慢慢地泡开,然后在倒入开水,等一小会。

  4)品茶:要双手扶住茶壶,双手端杯。小口抿茶水,让茶香慢慢地进入到我们的身体。

  5)在等茶叶的时间里,和幼儿一起讨论一下茶的保健作用。

  三、幼儿尝试泡茶。

  1、两个人一组,选择好自己想要品尝的茶。

  2、注意小心烫手。

  3、幼儿泡茶。

  4、幼儿间相互品差或者向家长敬茶。

  四、整理用具。

  活动反思

  从目标、内容来看,内容围绕着目标而展开,运用多媒体和实物教学孩子很感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到了有益的经验,了解了茶的不同种类,了解了中国的茶文化。同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体会到了品茶泡茶的乐趣。在让幼儿认识各种茶叶时,时间应多一点,把实物与幻灯片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孩子会更直观印象也会更深刻。

西湖教学反思14

  本文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就是因为课文中的语言是诗一般的语言,所以教学时颇感吃力,光是生字词的过关就化了一节课的时间。临了,还是有两三个学生,还有一部分词语不会读。在词语的理解上,只能化较多的气力去完成,不然孩子如何能读懂这样一篇美的课文,如何能从文中吸取起精华,又如何能从文中感受到如此的美景。于是,在理解词语时,用了很多方法,让学生自主理解,实在没有折的就查字典或词典,总算是把这个拦路虎扫除了。如:“镶嵌”,就借助戒指来理解的,钻石的托就是天堂,而钻石就是西湖,即把钻石镶嵌在钻托里,就好象是西湖是一颗明珠镶嵌在天堂里的。“硕大”,孩子们都不知道是啥意思,我说了一句“从那边跑过来一只硕大的老鼠”,孩子们都快速地举起了小手,说出了答案。“掩映”一词的理解是借助文中的.画面和我们教室后面的厕所来的。在课文的32和33 页的下方的画面上,一片片树林郁郁葱葱的,偶尔见到几处房舍。让学生在寻找树林中的房舍,再来理解“掩映”,真是恰到好处。又刚好我们教室后面的厕所也掩映在绿树丛中,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层层叠叠”是通过画简笔画来理解的。

  个人认为,本文内容略显深了,孩子们不是很容易理解。通过看图,通过品味文中的优美词句,孩子可能还是无法领略到西湖的胜景,西湖的美丽风光还是无法在孩子的脑中形成画面。在这样的情况了,只能利用一切能利用的:简笔画、文中插图、还有就是语言描绘。而用语言描绘,是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穷尽自己的想象空间用自己的话去描绘,基本上能理解了,然后再通过朗读把课文读美了。在上完了全文,再一次运用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运用文中的词语来描绘图画中的美景,这样即巩固了词语,又复习了旧知:从画面中理解词语,还训练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刚好也迎合了教研室提出来的一课一个训练点,还再一次领略了西湖的美丽风光。

西湖教学反思15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华丽的辞藻向我们展现 了西湖秀丽的景色,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我上完这节课的感受,那只能用“陶醉”这个词了。我和我的学生们都陶醉在这迷人的景色当中,陶醉在这优美的词句当中。读着读着,自已仿佛已置身于西湖的美景中,看着碧澄澄的水哗哗地流着,有一种惊奇自在心中。

  在这节课当中,我的教学手段只是朗读加想像。让学生美美地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韵味,然后再去深深地回想,想像着自已已置身于这独特的美景当中,那可爱的古怪的`树绿得发光,绿得发亮,真是一种沉醉,一种迷恋。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去理解,去交流。感悟大家笔下的西湖的绿。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培养孩子:一、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 感悟语言之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拥有学习的自主权。我们要把自主 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地努力去探索,去感悟。在本课教学中,让 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景点,细读品味,找出认为美的句子并说 说美在哪里?只有细心去欣赏、体会,才能说出美在何

  二、培养学生 的朗读能力,读中悟情。这是一篇语言精美的散文,应该在学生感悟 景物特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培养语感。学生选择景点并体验那儿的“绿”的特点,再通过朗读表现 这种“绿’。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感悟、积累,让他们读得明白, 读得清楚,读得带劲,读得入情。从而,把文章读美了。

  其实,我想语文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外,更重要的是能让孩子们在这学习当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西湖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西湖》教学反思04-06

夜色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1-25

匆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1-17

音乐教学反思教学反思03-07

池上教学反思教学反思通用03-03

萧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参考12-07

萧教学反思教学反思通用12-06

落叶教学反思 《落叶》教学反思01-09

教学反思体育教学反思最新11-18

琥珀教学反思 《琥珀》教学反思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