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时间:2022-02-20 01:02:2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黄山奇石》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

  《黄山奇石》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写得是在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无数的奇石、怪石,景色神奇,十分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精神。在教学第二课时时,我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依据教材特点,以质疑为主线,运用反馈教学法进行调节反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归疑、悟疑、解疑,并将看图、读书、训练融入质疑、梳疑、解疑的'主线过程,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只有让学生生动,充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才会真正获得所知,课堂气氛才会真正活跃起来。例如,我在教学读课文时,采用了轮读,小组读,师生对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自选读法,最大程度地调换口味,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再如:文中有的怪石给了名称,但没印上图画,我就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通过自己的想象,在纸上画出“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为了再发展思维,我还让学生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怪石并起上名字。

  通过看图,了解文章大意到质疑、解疑,直至突破重难点,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主体地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在老师的辅导下,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读书方法,读书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方式。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培养语感,增加语言积累,才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实际上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口说作者的话,学作者的语言,学作者的遣词造句,学作者的神气、音韵,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对课文中准确优美的词语,生动鲜明的语感,奇特严谨的结构,都能留下一定的口语习惯。只有这样,作者的语言才能真正化作学生自己的语言。这是一种储备,一种财富。有了它,写起作文来,笔下的优美词语就如泉水般涌出来,学生信手拈来,顺理成章。讲起话来不费思索,滔滔不绝。语文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2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了我国黄山风景区的许多奇形怪状的岩石。课文用亲切、自然、极富想象力的语言描绘了各种岩石的特点,再配以插图,生动的再现了黄山奇石的奇妙之处。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

  一、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年龄小,大多数学生没有到过黄山,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上课伊始,我通过自己制作的课件,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和老师一起去领略黄山的神奇风光,学生的兴趣极其浓厚,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非常想看黄山的奇石,学生带着好奇心,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细心朗读,寻找著名的黄山奇石。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三、抓住重点,从优美的文字体会黄山奇石的“奇”。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使媒体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如在品读“猴子观海”这块奇石时,有的学生虽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知道了“云海”不是真的海,而是“猴子”站在陡峭的山峰上看到的云雾,但“翻滚的云海”到底是一幅怎样令人心醉的画面呢?学生很难体会的到,这时,若单靠我的讲解,无论讲得多么精彩,学生也很难体会、理解,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我适时地发挥多媒体特有的功能,及时地播放了“翻滚云海”的动态画面,学生看着如此美妙的“云海”,都纷纷发表自己对“云海”的独特见解。有的说“云海”真是波涛汹涌,有的说“云海”波涛滚滚,还有的说“云海”真是人间仙境,怪不得猴子在这么高的山崖一动不动,它是看得着迷了!

  多么精彩的发言啊!学生对“翻滚的云海”有了深层次的`感悟。这样,不但能使课堂教学的难度大大降低,而且使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独立、主动、深刻、全面发展,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3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情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我在教学时播放了黄山“四绝”的几个镜头,使学生感受到了黄山奇石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明白了黄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同时也使产生了进一步了解与欣赏奇石的强烈愿望,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对新知识的探索。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再创设好一定的活动情境,就会使课堂教学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的气氛中。

  让学生自主选择,激发其自主探究的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的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在这节课上,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奇石研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爱好,如有的同学喜欢朗读,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等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节课中,学生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产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4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适应学生学习需要和完成教学目标而诊察作出的,并随情境变化而进行调整的教学谋划和采取的教学措施。二年级第四单元的课文主要诠释家乡之美,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这一单元中的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诠释策略,为孩子解读我们家乡的自然风景,感受家乡美!

  一、教学反思

  (一)教学理念

  理解能力的提升,就需要孩子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与策略。诠释策略教学为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深入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句子以及段落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通过诠释的方法帮助孩子在理解课文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有疑问的环节。

  (二)教学思路

  《黄山奇石》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散文,应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黄山石的`奇妙。通过对黄山“名字奇、样子奇、想象奇”的详细诠释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黄山之美、祖国之美。

  (三)教学效果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五个:

  一是在导入环节。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就是学生对“奇”的理解。在导入环节,老师将“奇”用这个字的字理结构通过谜语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对这个字的初步认识便是从字形上理解并记忆。这一环节的设计由浅入深,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进入状态并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为下面更深入地诠释“奇”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是在交代背景环节。在本环节中,教师没有直接进入课文主题,而是通过一段音乐视频伴随着老师对黄山的介绍,让孩子对黄山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慢慢地喜欢进而开始好奇,从而激发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

  三是在学习课文内容环节。准确地说,是在感受黄山之“奇”的环节。在本环节中,老师通过实物对比及联系生活等等方式诠释了黄山石之“奇”。比如,在介绍“猴子观海”时,通过猴子的图片与黄山中“猴子观海”的石头进行对比,让学生一下子理解了这个名字的由来,其实是黄山石头奇怪的样子,加入了作者奇妙的想象,才起了这么一个奇怪的名字。在介绍“金鸡叫天都”的过程中,通过孩子联系生活,仔细观察生活才明白“金鸡”的含义。

  四是在课后拓展环节。黄山奇石不仅仅是课文中介绍的这几个,还有很多很多。在这一环节,老师准备了一些别的黄山奇石的图片,要学生发挥想象力,为他们起名字。在这一环节,通过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黄山奇石中“奇”之所在。即黄山奇石的名字奇、样子奇,想象力更是奇妙。

  五是在课外延伸环节。这一环节虽然老师并没有介绍更多的更深的知识,但是用图片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黄山四绝”中的另外三绝,不光让大家了解了黄山风景区,更激发了学生对我们祖国的秀美风光的热爱。

  二、课例点评

  这节课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以诠释策略为关键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现家乡之美。

  (一)教材处理

  第四单元,是一组围绕“美丽的家乡”而编排的课文,本单元从多个角度,让学生们看到家乡的美好。这样的安排,遵循了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了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力的语文教材体系,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看到家乡的美景,积累有关家乡的知识,体会家乡的亲情。

  (二)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内容也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在“品石”过程中,也渗透了新课程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运用诠释策略,为学生创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如在为学生解释“奇”之前,先让学生对“奇”这个汉字有了大致的了解与认知。随后在讲解过程中,通过联系实际或者对比实物等方式,来为学生充分诠释“奇”的意义。学生在了解“奇”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学生渗透更深层次的知识,祖国的美好山河可以通过描写具体实物来进行展现。

  (三)核心素养

  综观这节课,老师以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以目标,较为精准地把握教材,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流程,把诠释策略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阅读的基本能力是作为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个重点,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对授课教师是一个挑战。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5

  新课程理念提倡开发语文资源。语文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因此,当上完《黄山奇石》这课时,我决定在今天的语文活动课上,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画一画“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来体会文章的情感,惊叹黄山的神奇,也惊叹大自然的伟大。体会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的创造。但我细想一下,学生会不会就只画狗、狮子,完全没有石头的横迹。那样不是一点效果都没有吗?学生是最好的潜在资源,嗨,试一下吧!

  于是,我说道:“同学们,你们画之前好好看看书,好好看看图。”我带着几分不安,等待着结果。没想到画一出来,虽有学生果真就只画只狗,或画只狮子,但却有不少的学生画的却是几块石头拼成的,那“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也很逼真。我故意问:“你这怎么是一块一块拼的呀?”“因为它是石头呀!”孩子的回答让我欣慰。是呀,语文课堂是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自由纵横驰骋的'天地。语文课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语文教学要善于挖掘课本的潜在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努力开发语文资源,这样的课堂没有终结,语文课堂便不断丰富、延伸。语文课堂实现着与生活的通联,可以说,语文课堂因生活而丰富,学生的生活因语文课堂而精彩!而我们则要不但地应用开发语文资源。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6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文章,通过学习黄山奇石,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黄山的喜爱。同时也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山河。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本课时充分运用了电教媒体,使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更准确、更直观。同时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有帮助学生理解的重要作用。黄山风景真实地出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挂图,布置在版书里,例如:仙桃石的挂图对应着版书文字“仙桃石”使学生直观、生动地感知文字与文字所表现出的画面。生动、活泼教学效果较好。根据文章的特点,我采用了许多教学策略:

  1、侧重思维的发散训练:

  在欣赏了“猴子观海”的`画面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几千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的呢?它到底在想什么呢?”此问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有的编故事,有的大胆猜想,在愉快而热烈的讨论中,他们既有机会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黄山奇石的有趣。

  2、侧重思维的广度训练:

  在本课的最后,我出示了一些没有名字的奇石,要学生根据他们的外形特征,给这些石头取名字。学生对此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开动脑筋,赋予奇石们以各种有趣的名字,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3、侧重思维的深度训练:

  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仙桃石”形状的基础上,我启发道:“仙桃石”为什么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学生只要多读几遍课文,再深入思考便会发现这是因为“仙桃石”体形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顶,不太可能是人间的东西。课文中一个“飞”字和“落”字,便形象地写出了“仙桃石”的神奇。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7

  读课题后,有学生问:“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我先让学生查字典,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味地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观海”的奇妙不仅在于它的外形像一只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这“猴子”所处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学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词义,就会感到奇怪:这只猴子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险的山峰上?学生再读课文后恍然大悟,原来猴子是为了观看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滚的云海。细究“翻滚的云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处位置之奇特了。因为平时我们从下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层通常几乎是静止不动的,而猴子正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高,所以从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学生明白了这一番道理,再读课文,肯定会为“猴子观海”这一奇石大声叫“绝”。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走到那里就会有位仙人帮我们指明方向。一个“仙”字给这块石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觉得有趣极了。

  “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个“变”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几块巨石的形状像只雄鸡本来就很奇怪了,而太阳升起时,巨石还能“变”得金光闪闪,像只美丽的金鸡,这就更令人惊奇了。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

  最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说一说其他的奇石的样子,自然就水到渠成,同时,也“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黄山的“奇”。

  这堂课的教学,抓住“奇”字,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体会到了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8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是10月份师傅来听课,我认真准备的一堂课。我从问题:黄山奇石“奇”在哪里入手,引导着学生边看图片,边学文章,首先介绍的是“仙桃石”,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猜一猜它的名字和理由,接着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仙桃石”的句子,引导他们读一读,抓住这里的动词“飞”、“落”,再次引导他们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文笔之美,体会比喻句。在教授“猴子观海”是也是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猴子观海”的句子,抓住关键性的动词,并朗读。在讲授完“仙桃石”和“猴子观海”后,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叙写的规律:“仙桃石”是先写名字,再写出它的样子和所处的位置,而“猴子观海”是先写出石头的样子和所处的位置,最后再写出它的名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读接下来的.两个自然段,并说说是否也发现类似的规律。这一环节是为学生仿写训练做准备的,很有必要。

  在教授接下来的两段时,我也是采用抓关键动词和朗读相结合的方法,学生乐在其中。在回顾全文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当小导游,给游人介绍黄山的奇石,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复述课文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学生也能说出黄山奇石到底“奇”在哪里?

  最后还想学生展示了“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狮子抢球”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模仿文中描写奇石的方法,抓住一些关键的动词,用上“好像”等词语来仿写“仙女弹琴”。当然我也出示了一些提示,孩子们在思考后都动笔写了起来,他们写得都很棒,在意料之外。

  这堂课也获得了师傅的肯定。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9

  《黄山奇石》以景点介绍的方式描绘了黄山石的“奇”。在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激励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

  在文章感悟方面,我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本文的重点在于感受黄山石之“奇”,结合低年级思维、想象发展未完全,生活实际体验不足等特点,我采取了直观看图的方法,通过收集的众多黄山奇石图先让孩子在头脑中形成对石“奇”的'感叹及震撼,再将这些感受融入声音,从而读出“奇”,读出赞叹。朗读是学生个性化理解的体现,在朗读中,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本课中我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表达出对黄山石的感受,学生自己通过理解用边读边做动作方式表达出来。我仅以观众的身份给予适当鼓励性的评价,除此,我还让其他孩子作小评委,给予点评,通过这个环节让其他的孩子在细心聆听中积极调动思维。

  本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在练习生字词方面,训练较少,组词练习上缺少训练,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是一字组多词,通过组词促进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由于单元整体识字,所以在这节课对生字词方面有所忽视,导致课堂作业完成不理想,低年级生活知识贫乏,组词教师应予以适当的引导、补充,针对本班弱点今后加强拼写,发音、组词环节的设计,时间比重也该随时调整。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0

  一、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情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我在教学时播放了黄山“四绝”的几个镜头,使学生感受到了黄山奇石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明白了黄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同时也使产生了进一步了解与欣赏奇石的强烈愿望,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对新知识的探索。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再创设好一定的活动情境,就会使课堂教学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的气氛中。

  二、让学生自主选择,激发其自主探究的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的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在这节课上,我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奇石研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爱好,如有的同学喜欢朗读,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等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节课中,学生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产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三、注意学生的诵读

  我在课上首先让学生范读,然后用“谁能比他读得好”引起学生比一比的兴趣,激发读的动力,我还用配乐读以及齐读等的方式,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学生,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学生,()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学生,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达到了我让学生“想读”的目的。

  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在教学中,老师应当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进行交流讨论以及表达自己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这节课上我就是这么做的,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以及把自己独到的意见、理解在全体学生面前表达出来,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能让每一位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虽然这节课我晚了几分钟下课,但看到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所收获,我觉得很值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重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不要把学生的思维圈在一个固定的范围里。相信学生,讲学生不懂的,教学生困惑的,但要尊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别小瞧了这些孩子!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如果我们给孩子们一根杠杆,说不定他们真的能撬起地球!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初中音乐教学反思《黄山奇石》教学片断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1

  《黄山奇石》本文主要介绍了黄山“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及“金鸡叫天都”这四种奇石。由于教室条件的限制,多媒体无法应用,这个学生在理解课文的思想情感上有一定的困难。

  在体会黄山的奇和趣时,我让学生通过想象和朗读进行体会。让学生从朗读和自己的想象中来体会黄山奇石。在朗读指导过程中,教师的师范作用很重要。教师在示范了一两段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朗读课文,自己体会课文的思想情感。

  最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仿写最后一段中所提到的其他奇石,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从而让他们更加的'体会黄山的奇特和有趣。

  不足的是,在教学时,生字词的教学还是有些拖沓,环节设计的也不是很进奏。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2

  《黄山奇石》一文主要讲了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中的一绝——怪石。课题“奇”,就已向学生交代清本文所讲内容,使我们知道课文要写的是石之奇、石之怪、石之与众不同,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感受祖国大好河山,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的同时,还要通过文本使学生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

  一、 教学设计为导游带领游客欣赏美景这样一种形式。

  从图入手,先让学生从直观感受“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的趣味横生;再由图及文,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展开想象,这是我教学本课的主旨,以游览形式开始,以学生运用文本知识讲解结束,有始有终。

  二、读通句子,美读全文 。

  对于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能将课文中的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但要做到有感情诵读是比较困难的,尤其对于像《黄山奇石》这样既有趣又优美的散文来说,能读出感情就困难了。因此,我把美读课文与展开想象衔接在一起,让孩子们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图—文—想—画—说,结合起来体会文中描绘的各种石头的形状,小中见大,从而感受整个黄山的'神秘,产生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师—生、生—生互动读、评读;小组读、竞赛读、展示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将学生读文的情感引向**,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诵读。至此,第六自然段中提到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石头的样子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形状了。

  三、 放飞想象,尝试涂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到这时水到渠成,我顺势引导学生在纸上画一画,说一说。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不可低估的,他们脑海中的天狗,狮子、仙女也像作者写的奇石一样,太奇了!让你不得不叹服孩子们大胆、无拘无束的想象力了!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画中的狗、狮子、仙女……均没有脱离现实生活,还没能很好地领悟到石的形奇。

  四 、挖掘教材,填补空白。

  我抓住第六自然段中的省略号挖掘文本空白进行拓展,孩子们已深深地被黄山的奇石吸引住了,给其它石头起的名真可谓丰富多彩:海底捞月、石海泛舟、老鹰抓小鸡、凝神静思、盼……到这里,我觉得已将孩子们的想象力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使孩子们更惊叹于大自然的伟大、鬼斧神工了!

  课文结尾处让孩子们学做导游,带领游客欣赏景色秀丽的黄山,将从文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与提高。本课的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眼、嘴、脑、手的参与,收到一箭几雕的目的。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二、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三、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

  四、教学内容:

  课本第7-10页

  五、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六、教学流程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让我们乘着快乐号列车一起游览一番美丽的黄山吧!

  2、在上车之前,谁能简单介绍一下黄山?(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风景秀丽,主峰光明顶,最高点是莲花峰。那里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名。有“天下第一名山”的美誉。)

  3、是我们今天要去的地方。出示地图黄山的位置。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提出要求,自读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课文。(2)读后标出自然段。(3)让生字朋友回家去。

  3、 谁想跟生字交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词语。

  3、这一课一共讲了几处景点?分段接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谁来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这里有个“尤其”谁能换个词?(特别、尤为注意)这句话该怎么读呢?自己先练习练习吧!(自读)谁能大声的、自信的读给大家听呢?(指名读)

  2、过渡:这么多景点,我们先游览哪里呢?(学生自己选择景点学习)板书:猴子观海“猴子观海”是什么样子?谁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不会的同学自己读一下第三自然段。看图从哪里看出“猴子观海”很神奇?(复述猴子观海的动作)这句话都用了一些什么词?(表示动作的词:抱、蹲、望)板书关键词语谁能抓住这几个词读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指名读、生生比赛读,师生比赛读。

  3、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仙人指路”吧!板书:仙人指路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游览这部分景点呢?(自读、小组读、表演读、同位接读)如果你是这位仙人你会对我们这些小游客说点什么呢?生1:欢迎你到黄山来。生2:前面还有个更美的景点呢!……

  4、顺着仙人的指引,下一站我们去哪里呢?板书:金鸡叫天都让我们看看金鸡叫天都是什么样子!(自读)谁有问题?(什么叫天都?)多美呀!谁来读读?(指名读)换一种方式读读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5、还有哪里我们没有去看?板书:仙桃石自己读,体会仙桃石神奇在哪里,并说给同位听听。(指导朗读:好像、飞、大、落)那么大个的桃子从天上飞下来,正好落在石盘里多神奇!谁能读得更神奇一些?

  6、 课文里还提到了这几块奇石。出示第五自然段。你想用什么方式来学习?(读一读、画一画、演一演)四、小组交流,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第 二 课 时

  一、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用优美的朗读再次感受“黄山奇石”的'神奇、美丽。

  2、背诵竞赛: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背诵相应段落。

  二、复习生字。

  1、开火车读字组词。

  2、读儿歌,巩固识字。

  三、指导书写。

  1、教师、学生一同分析字型。

  2、教师示范书写重点字。

  3、学生描红,临写。

  4、 组词练习,小组内开展组词竞赛,看谁组的词最多。

  四、想想说说。

  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再挑一块说一说,画一画。

  五、 布置作业。1、书写生字、词语。2、朗读背诵课文(自己喜欢的部分)朗读背诵。

  六、 相关练习。

  见《素质教育新学案》第6页的游乐园。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仙桃石 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神奇 美丽

  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这一课是一篇看图学文,文字浅显易懂,书中配有精美的图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就能轻松理解课文。

  孩子们浮想联翩,也许孩子们的想象是幼稚的,不尽人意的,但却是丰富而又美好的,既有所学知识的运用,又有突破常规的创见,创造的意识得到良好的培养。孩子们边想边表演,乐在其中。再加上教师适时的恰当的评价,更带给他们信心和勇气。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4

  低年级讲读课文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而且第二册语文课本上已经全部没有拼音,所以,对学生的阅读加大了难度。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课文,主要写了黄山奇石的奇妙。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并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全文都是围绕黄山山石的“奇”来展开的。对于写景的文章,学生难以体会到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所以,光通过观察图画,朗读课文的效果不是很大。所以,从课后的再次回顾中,自己发现了很多问题值得深思。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是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和风景特点。我尝试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发现课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黄山风景区。吸引同学的兴趣,并要求理解“闻名,秀丽,神气,尤其”这四个词,可惜这个环节中,学生的互动并不多,而且能说的也寥寥数语。可能学生的感受还不够深刻。如果能用幻灯片的放映形式呈现黄山风景区的美丽景色会好很多。

  学生初读课文第一段后,对文本只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我抓住了“尤其那些怪石,有趣极了”。进行下面的教学,通过黄山奇石是黄山最突出的景观。分别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奇石。于是,进入第二,三,四,五自然段的学习,在进入第二阅读时,我提出了“黄山的这些奇石”都奇在哪儿呢?这个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个板块式的问题,然后,学生就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而且能较准确的抓住文章的关键字。

  但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下:

  1、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的不到保证,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最美。让学生在与文本一次次的朗读中不断加深体会,只有多读才能使静止的文字表现他的情感,让文字成为一幅幅鲜活的图画。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之前未接触此类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读的陋习。所以,造成了班级中学生朗读水平下降。

  2、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味,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让学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读,不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感悟,不做具体的引导,点拨,也是徒劳。这里就要求教师掌握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让学生们自己表演一下,文中出现的景观。使文中的客观文字,变的丰富真实,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必要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对“景”了然于心。否则,很难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3、对识字教学的时间不够。由于本课出现的“我会认”的生字较多。对学生的掌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所花的时间也相应的加长。当把这些我会认的字记熟后,在带入课文中就好学多了,而对于要求“我会写”的生字,还是用来示范写。请同学演板,共同观察,纠错而获得正确规范的字体方式为主。写字教学中,突出相同结构的字的这个重点。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当然,世上本无完好无缺的课,比如,学生对黄山山石“奇”理解还不够透彻。对打比方的句式也不够了解,时间关系,课后的生字学习批改指导未完成,但只要每堂课学生都有收获,那就是一堂成功的课。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5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复习生字词和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看懂图意,能抓住“奇”字欣赏奇石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它们都是什么样的。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能力的当堂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看图、学文,运用讲、读、写、画等形式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学习者特征分析

  《黄山奇石》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但据调查,很多学生没有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又结合二年级的学生能独立阅读一定数目的篇章,能根据学习的要求进行品词,品句,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根据上述目标和学生的情况选择和采用了如下策略:

  (1)自主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策略的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其着眼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学”。

  (2)创新学习策略

  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打破了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教材的局限。从单一的,一刀切的“封闭式”教学转变到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开放式”的教学,把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当代科技相结合,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

  1,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结合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教育理论,就本课而言,“黄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华所在,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态的黄山石,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大量文本的阅读及表象素材的感悟,拓展本课语文学习内容,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2,对语文来说,要最终落实到“读”和“写”。多媒体环境下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跨越式资源,这些资源内容丰富,而且与课文的主题,教学目标有关,深具实效性和科学性。这样的学习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大大增加,而且还为学生的打写创作积淀了创作的源泉,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感悟语文,欣赏语文,最后还生成了属于自己的语文学习成果。这也充分体现了跨越式教学试验中“以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自主权。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图片;flash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揭示“奇”

  师:(播放介绍黄山风景录像片断。)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黄山奇石(点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奇”

  1、谁来读读课题,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

  带着你们对“奇”的理解,一齐把题目读一遍。

  2、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块奇石的样子?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这些奇石,在具体介绍的石名旁打记号,读好后小组交流一下。

  课文介绍了黄山上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

  具体介绍的石头是“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师:(课件依次点击石名,指名一学生读这些奇石)

  三、品读探”奇”

  1、课文介绍了很多奇石,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块奇石“猴子观海”(点出“猴子观海”图),哪块石头像猴子?(指名学生上台指出)同学们看图,你觉得猴子在干什么?

  2、课文是怎样写这块石头的呢?(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读,教师点出课件出示句子: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课文这几句话,写得怎么样?小组讨论一下。

  3、“猴子观海”有趣,“仙人指路”也很有趣。

  (点击课件,播放”仙人指路”图及相关文字:远远望去,它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出手臂指向前方。)

  自由读这几句话,谁来学做一下这块石头的样子。

  4、同学们假如你在黄山游玩,山路一转,突然看到远处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这样的石头,你会觉得怎样?

  5、谢谢各位小仙人。在黄山,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酷似猴子观海的石头,高高的山峰上有一位仙人在指路。这一切是多么的有趣!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这一段话读一读。

  四、观图联想,写“奇”

  1、作者经过观察,抓住黄山石的样子,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打比方,把静止的石头写活了,写具体了。(点击课件,播放“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图片)下面我运用这种方法,选择大屏幕上的其中一块石头,抓住它的样子,写几句话。

  2、课文是怎样写这两块石头的呢?请你们闭上眼睛。(师配乐朗读课文第3段)你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五、读画诵说,赞“奇”

  1、能让你们产生如此丰富想象的是作者笔下的“仙桃石”和“金鸡叫天都”,可见黄山奇石是多么不同寻常,多么神奇。来让我们一起认认真真读这段话,如果你朗读比较好,就用感情朗读,读出它们的神奇;

  如果你画画比较好,就用简笔画画出它们的神奇;

  如果你记性比较好,就用书上的句子加上你自己的话说出它们的神奇。

  2、看了,听了你们表现,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理解了黄山奇石的奇特之处。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谁愿意把自己这节课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放学回家以后,查找一下有关黄山奇石的资料,为自己设计一条游览黄山的导游图。

  教学评价设计

  在这节课中总体思路要做到:目标具体,教学环节清晰,学生主体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让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都的得到较好的提高和发展。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处处能体现出老师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而进行的教学设计。

  另外,在教学过程方面要充分体现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的特点。通过学生阅读资料,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在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第四册的内容,作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基于以上情况,我对本课的教学做了以下反思:

  一、flash课件的使用恰当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根据课文内容,在情景导入、奇石探究、课文朗读等方面适时使用了flash课件,效果较好。如在欣赏完文中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的四块奇石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flash课件,再现了黄山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奇石。通过这一视听结合的课件手段就能有效地营造出声画并茂的课堂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调整好准备上课听讲的愉悦的情绪背景,更重要的是为整堂课做好主题铺垫,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于授课内容上。另外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想看黄山奇石的好奇心,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产生了对黄山 “奇石” 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产生深入学习课文内容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二、经过课件引导和学生的互动探究,对基础性知识点的掌握有效。

  由于本课出现的“我会认”的生字较多。对学生的掌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我结合课件辅助教学,把这些字在学生识记的基础上带入课文中学习,把识字和文本情景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对于要求“我会写”的生字,我通过课件展示书写顺序,并在黑板上示范书写和同学演板,帮助学生获得正确规范的书写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研读课文,理解词义,读懂句子。并且通过多媒体如如课件的示范朗读等调动学的各种感官投入学习。在品读中让学生深刻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之处,既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又能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要适当的进行课堂气氛的调控,才能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图片展示、音频朗读示范、字词书写练习等比较全面的完成了各项教学目标。在最后一个环节,我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拓展延伸处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收获与理解,结合文本内容选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内容或读一读,熟记课文;或画一画,加深理解;或写一写,进行小练笔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读写练中有收获、有发展。可当多数同学在兴趣盎然的陶醉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时,有位同学在读“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他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的啼叫……”这一句的末尾时,故意捂着嘴巴小声“喔喔喔”地叫着,还对其他的同学扮着做鬼脸。多数同学都被他逗的无法安心学习,他却还在那里暗自得意。面对这种情况,我及时进行了制止,让他和同学们对他所做公鸡鸣叫的样子和声音与课文中“雄鸡”鸣叫的内容进行对比和再次表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较好的化解了一次课堂意外事故。在这件事中我感到课堂中适当的课堂气氛调控是必要和必须的。但要把握好时机,控制好教学节奏,化教学意外事故为课堂生成性资源,在赞赏、鼓励与探究的气氛中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黄山奇石的教学反思11-29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05-04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04-21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03-25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5篇)03-30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5篇03-28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集合15篇)03-30

奇石的教学反思11-16

黄山奇石教案09-18

《黄山奇石》教案08-31

在线咨询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黄山奇石》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

  《黄山奇石》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写得是在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无数的奇石、怪石,景色神奇,十分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精神。在教学第二课时时,我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依据教材特点,以质疑为主线,运用反馈教学法进行调节反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归疑、悟疑、解疑,并将看图、读书、训练融入质疑、梳疑、解疑的'主线过程,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只有让学生生动,充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才会真正获得所知,课堂气氛才会真正活跃起来。例如,我在教学读课文时,采用了轮读,小组读,师生对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自选读法,最大程度地调换口味,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再如:文中有的怪石给了名称,但没印上图画,我就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通过自己的想象,在纸上画出“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为了再发展思维,我还让学生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怪石并起上名字。

  通过看图,了解文章大意到质疑、解疑,直至突破重难点,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主体地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在老师的辅导下,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读书方法,读书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方式。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培养语感,增加语言积累,才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实际上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口说作者的话,学作者的语言,学作者的遣词造句,学作者的神气、音韵,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对课文中准确优美的词语,生动鲜明的语感,奇特严谨的结构,都能留下一定的口语习惯。只有这样,作者的语言才能真正化作学生自己的语言。这是一种储备,一种财富。有了它,写起作文来,笔下的优美词语就如泉水般涌出来,学生信手拈来,顺理成章。讲起话来不费思索,滔滔不绝。语文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2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了我国黄山风景区的许多奇形怪状的岩石。课文用亲切、自然、极富想象力的语言描绘了各种岩石的特点,再配以插图,生动的再现了黄山奇石的奇妙之处。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

  一、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年龄小,大多数学生没有到过黄山,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上课伊始,我通过自己制作的课件,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和老师一起去领略黄山的神奇风光,学生的兴趣极其浓厚,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非常想看黄山的奇石,学生带着好奇心,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细心朗读,寻找著名的黄山奇石。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三、抓住重点,从优美的文字体会黄山奇石的“奇”。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使媒体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如在品读“猴子观海”这块奇石时,有的学生虽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知道了“云海”不是真的海,而是“猴子”站在陡峭的山峰上看到的云雾,但“翻滚的云海”到底是一幅怎样令人心醉的画面呢?学生很难体会的到,这时,若单靠我的讲解,无论讲得多么精彩,学生也很难体会、理解,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我适时地发挥多媒体特有的功能,及时地播放了“翻滚云海”的动态画面,学生看着如此美妙的“云海”,都纷纷发表自己对“云海”的独特见解。有的说“云海”真是波涛汹涌,有的说“云海”波涛滚滚,还有的说“云海”真是人间仙境,怪不得猴子在这么高的山崖一动不动,它是看得着迷了!

  多么精彩的发言啊!学生对“翻滚的云海”有了深层次的`感悟。这样,不但能使课堂教学的难度大大降低,而且使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独立、主动、深刻、全面发展,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3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情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我在教学时播放了黄山“四绝”的几个镜头,使学生感受到了黄山奇石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明白了黄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同时也使产生了进一步了解与欣赏奇石的强烈愿望,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对新知识的探索。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再创设好一定的活动情境,就会使课堂教学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的气氛中。

  让学生自主选择,激发其自主探究的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的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在这节课上,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奇石研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爱好,如有的同学喜欢朗读,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等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节课中,学生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产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4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适应学生学习需要和完成教学目标而诊察作出的,并随情境变化而进行调整的教学谋划和采取的教学措施。二年级第四单元的课文主要诠释家乡之美,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这一单元中的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诠释策略,为孩子解读我们家乡的自然风景,感受家乡美!

  一、教学反思

  (一)教学理念

  理解能力的提升,就需要孩子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与策略。诠释策略教学为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深入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句子以及段落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通过诠释的方法帮助孩子在理解课文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有疑问的环节。

  (二)教学思路

  《黄山奇石》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散文,应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黄山石的`奇妙。通过对黄山“名字奇、样子奇、想象奇”的详细诠释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黄山之美、祖国之美。

  (三)教学效果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五个:

  一是在导入环节。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就是学生对“奇”的理解。在导入环节,老师将“奇”用这个字的字理结构通过谜语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对这个字的初步认识便是从字形上理解并记忆。这一环节的设计由浅入深,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进入状态并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为下面更深入地诠释“奇”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是在交代背景环节。在本环节中,教师没有直接进入课文主题,而是通过一段音乐视频伴随着老师对黄山的介绍,让孩子对黄山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慢慢地喜欢进而开始好奇,从而激发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

  三是在学习课文内容环节。准确地说,是在感受黄山之“奇”的环节。在本环节中,老师通过实物对比及联系生活等等方式诠释了黄山石之“奇”。比如,在介绍“猴子观海”时,通过猴子的图片与黄山中“猴子观海”的石头进行对比,让学生一下子理解了这个名字的由来,其实是黄山石头奇怪的样子,加入了作者奇妙的想象,才起了这么一个奇怪的名字。在介绍“金鸡叫天都”的过程中,通过孩子联系生活,仔细观察生活才明白“金鸡”的含义。

  四是在课后拓展环节。黄山奇石不仅仅是课文中介绍的这几个,还有很多很多。在这一环节,老师准备了一些别的黄山奇石的图片,要学生发挥想象力,为他们起名字。在这一环节,通过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黄山奇石中“奇”之所在。即黄山奇石的名字奇、样子奇,想象力更是奇妙。

  五是在课外延伸环节。这一环节虽然老师并没有介绍更多的更深的知识,但是用图片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黄山四绝”中的另外三绝,不光让大家了解了黄山风景区,更激发了学生对我们祖国的秀美风光的热爱。

  二、课例点评

  这节课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以诠释策略为关键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现家乡之美。

  (一)教材处理

  第四单元,是一组围绕“美丽的家乡”而编排的课文,本单元从多个角度,让学生们看到家乡的美好。这样的安排,遵循了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了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力的语文教材体系,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看到家乡的美景,积累有关家乡的知识,体会家乡的亲情。

  (二)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内容也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在“品石”过程中,也渗透了新课程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运用诠释策略,为学生创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如在为学生解释“奇”之前,先让学生对“奇”这个汉字有了大致的了解与认知。随后在讲解过程中,通过联系实际或者对比实物等方式,来为学生充分诠释“奇”的意义。学生在了解“奇”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学生渗透更深层次的知识,祖国的美好山河可以通过描写具体实物来进行展现。

  (三)核心素养

  综观这节课,老师以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以目标,较为精准地把握教材,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流程,把诠释策略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阅读的基本能力是作为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个重点,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对授课教师是一个挑战。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5

  新课程理念提倡开发语文资源。语文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因此,当上完《黄山奇石》这课时,我决定在今天的语文活动课上,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画一画“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来体会文章的情感,惊叹黄山的神奇,也惊叹大自然的伟大。体会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的创造。但我细想一下,学生会不会就只画狗、狮子,完全没有石头的横迹。那样不是一点效果都没有吗?学生是最好的潜在资源,嗨,试一下吧!

  于是,我说道:“同学们,你们画之前好好看看书,好好看看图。”我带着几分不安,等待着结果。没想到画一出来,虽有学生果真就只画只狗,或画只狮子,但却有不少的学生画的却是几块石头拼成的,那“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也很逼真。我故意问:“你这怎么是一块一块拼的呀?”“因为它是石头呀!”孩子的回答让我欣慰。是呀,语文课堂是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自由纵横驰骋的'天地。语文课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语文教学要善于挖掘课本的潜在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努力开发语文资源,这样的课堂没有终结,语文课堂便不断丰富、延伸。语文课堂实现着与生活的通联,可以说,语文课堂因生活而丰富,学生的生活因语文课堂而精彩!而我们则要不但地应用开发语文资源。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6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文章,通过学习黄山奇石,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黄山的喜爱。同时也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山河。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本课时充分运用了电教媒体,使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更准确、更直观。同时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有帮助学生理解的重要作用。黄山风景真实地出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挂图,布置在版书里,例如:仙桃石的挂图对应着版书文字“仙桃石”使学生直观、生动地感知文字与文字所表现出的画面。生动、活泼教学效果较好。根据文章的特点,我采用了许多教学策略:

  1、侧重思维的发散训练:

  在欣赏了“猴子观海”的`画面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几千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的呢?它到底在想什么呢?”此问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有的编故事,有的大胆猜想,在愉快而热烈的讨论中,他们既有机会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黄山奇石的有趣。

  2、侧重思维的广度训练:

  在本课的最后,我出示了一些没有名字的奇石,要学生根据他们的外形特征,给这些石头取名字。学生对此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开动脑筋,赋予奇石们以各种有趣的名字,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3、侧重思维的深度训练:

  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仙桃石”形状的基础上,我启发道:“仙桃石”为什么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学生只要多读几遍课文,再深入思考便会发现这是因为“仙桃石”体形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顶,不太可能是人间的东西。课文中一个“飞”字和“落”字,便形象地写出了“仙桃石”的神奇。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7

  读课题后,有学生问:“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我先让学生查字典,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味地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观海”的奇妙不仅在于它的外形像一只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这“猴子”所处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学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词义,就会感到奇怪:这只猴子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险的山峰上?学生再读课文后恍然大悟,原来猴子是为了观看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滚的云海。细究“翻滚的云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处位置之奇特了。因为平时我们从下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层通常几乎是静止不动的,而猴子正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高,所以从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学生明白了这一番道理,再读课文,肯定会为“猴子观海”这一奇石大声叫“绝”。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走到那里就会有位仙人帮我们指明方向。一个“仙”字给这块石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觉得有趣极了。

  “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个“变”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几块巨石的形状像只雄鸡本来就很奇怪了,而太阳升起时,巨石还能“变”得金光闪闪,像只美丽的金鸡,这就更令人惊奇了。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

  最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说一说其他的奇石的样子,自然就水到渠成,同时,也“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黄山的“奇”。

  这堂课的教学,抓住“奇”字,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体会到了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8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是10月份师傅来听课,我认真准备的一堂课。我从问题:黄山奇石“奇”在哪里入手,引导着学生边看图片,边学文章,首先介绍的是“仙桃石”,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猜一猜它的名字和理由,接着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仙桃石”的句子,引导他们读一读,抓住这里的动词“飞”、“落”,再次引导他们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文笔之美,体会比喻句。在教授“猴子观海”是也是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猴子观海”的句子,抓住关键性的动词,并朗读。在讲授完“仙桃石”和“猴子观海”后,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叙写的规律:“仙桃石”是先写名字,再写出它的样子和所处的位置,而“猴子观海”是先写出石头的样子和所处的位置,最后再写出它的名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读接下来的.两个自然段,并说说是否也发现类似的规律。这一环节是为学生仿写训练做准备的,很有必要。

  在教授接下来的两段时,我也是采用抓关键动词和朗读相结合的方法,学生乐在其中。在回顾全文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当小导游,给游人介绍黄山的奇石,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复述课文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学生也能说出黄山奇石到底“奇”在哪里?

  最后还想学生展示了“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狮子抢球”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模仿文中描写奇石的方法,抓住一些关键的动词,用上“好像”等词语来仿写“仙女弹琴”。当然我也出示了一些提示,孩子们在思考后都动笔写了起来,他们写得都很棒,在意料之外。

  这堂课也获得了师傅的肯定。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9

  《黄山奇石》以景点介绍的方式描绘了黄山石的“奇”。在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激励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

  在文章感悟方面,我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本文的重点在于感受黄山石之“奇”,结合低年级思维、想象发展未完全,生活实际体验不足等特点,我采取了直观看图的方法,通过收集的众多黄山奇石图先让孩子在头脑中形成对石“奇”的'感叹及震撼,再将这些感受融入声音,从而读出“奇”,读出赞叹。朗读是学生个性化理解的体现,在朗读中,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本课中我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表达出对黄山石的感受,学生自己通过理解用边读边做动作方式表达出来。我仅以观众的身份给予适当鼓励性的评价,除此,我还让其他孩子作小评委,给予点评,通过这个环节让其他的孩子在细心聆听中积极调动思维。

  本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在练习生字词方面,训练较少,组词练习上缺少训练,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是一字组多词,通过组词促进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由于单元整体识字,所以在这节课对生字词方面有所忽视,导致课堂作业完成不理想,低年级生活知识贫乏,组词教师应予以适当的引导、补充,针对本班弱点今后加强拼写,发音、组词环节的设计,时间比重也该随时调整。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0

  一、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情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我在教学时播放了黄山“四绝”的几个镜头,使学生感受到了黄山奇石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明白了黄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同时也使产生了进一步了解与欣赏奇石的强烈愿望,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对新知识的探索。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再创设好一定的活动情境,就会使课堂教学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的气氛中。

  二、让学生自主选择,激发其自主探究的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的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在这节课上,我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奇石研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爱好,如有的同学喜欢朗读,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等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节课中,学生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产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三、注意学生的诵读

  我在课上首先让学生范读,然后用“谁能比他读得好”引起学生比一比的兴趣,激发读的动力,我还用配乐读以及齐读等的方式,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学生,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学生,()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学生,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达到了我让学生“想读”的目的。

  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在教学中,老师应当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进行交流讨论以及表达自己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这节课上我就是这么做的,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以及把自己独到的意见、理解在全体学生面前表达出来,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能让每一位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虽然这节课我晚了几分钟下课,但看到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所收获,我觉得很值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重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不要把学生的思维圈在一个固定的范围里。相信学生,讲学生不懂的,教学生困惑的,但要尊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别小瞧了这些孩子!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如果我们给孩子们一根杠杆,说不定他们真的能撬起地球!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初中音乐教学反思《黄山奇石》教学片断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1

  《黄山奇石》本文主要介绍了黄山“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及“金鸡叫天都”这四种奇石。由于教室条件的限制,多媒体无法应用,这个学生在理解课文的思想情感上有一定的困难。

  在体会黄山的奇和趣时,我让学生通过想象和朗读进行体会。让学生从朗读和自己的想象中来体会黄山奇石。在朗读指导过程中,教师的师范作用很重要。教师在示范了一两段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朗读课文,自己体会课文的思想情感。

  最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仿写最后一段中所提到的其他奇石,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从而让他们更加的'体会黄山的奇特和有趣。

  不足的是,在教学时,生字词的教学还是有些拖沓,环节设计的也不是很进奏。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2

  《黄山奇石》一文主要讲了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中的一绝——怪石。课题“奇”,就已向学生交代清本文所讲内容,使我们知道课文要写的是石之奇、石之怪、石之与众不同,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感受祖国大好河山,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的同时,还要通过文本使学生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

  一、 教学设计为导游带领游客欣赏美景这样一种形式。

  从图入手,先让学生从直观感受“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的趣味横生;再由图及文,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展开想象,这是我教学本课的主旨,以游览形式开始,以学生运用文本知识讲解结束,有始有终。

  二、读通句子,美读全文 。

  对于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能将课文中的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但要做到有感情诵读是比较困难的,尤其对于像《黄山奇石》这样既有趣又优美的散文来说,能读出感情就困难了。因此,我把美读课文与展开想象衔接在一起,让孩子们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图—文—想—画—说,结合起来体会文中描绘的各种石头的形状,小中见大,从而感受整个黄山的'神秘,产生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师—生、生—生互动读、评读;小组读、竞赛读、展示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将学生读文的情感引向**,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诵读。至此,第六自然段中提到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石头的样子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形状了。

  三、 放飞想象,尝试涂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到这时水到渠成,我顺势引导学生在纸上画一画,说一说。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不可低估的,他们脑海中的天狗,狮子、仙女也像作者写的奇石一样,太奇了!让你不得不叹服孩子们大胆、无拘无束的想象力了!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画中的狗、狮子、仙女……均没有脱离现实生活,还没能很好地领悟到石的形奇。

  四 、挖掘教材,填补空白。

  我抓住第六自然段中的省略号挖掘文本空白进行拓展,孩子们已深深地被黄山的奇石吸引住了,给其它石头起的名真可谓丰富多彩:海底捞月、石海泛舟、老鹰抓小鸡、凝神静思、盼……到这里,我觉得已将孩子们的想象力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使孩子们更惊叹于大自然的伟大、鬼斧神工了!

  课文结尾处让孩子们学做导游,带领游客欣赏景色秀丽的黄山,将从文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与提高。本课的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眼、嘴、脑、手的参与,收到一箭几雕的目的。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二、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三、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

  四、教学内容:

  课本第7-10页

  五、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六、教学流程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让我们乘着快乐号列车一起游览一番美丽的黄山吧!

  2、在上车之前,谁能简单介绍一下黄山?(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风景秀丽,主峰光明顶,最高点是莲花峰。那里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名。有“天下第一名山”的美誉。)

  3、是我们今天要去的地方。出示地图黄山的位置。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提出要求,自读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课文。(2)读后标出自然段。(3)让生字朋友回家去。

  3、 谁想跟生字交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词语。

  3、这一课一共讲了几处景点?分段接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谁来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这里有个“尤其”谁能换个词?(特别、尤为注意)这句话该怎么读呢?自己先练习练习吧!(自读)谁能大声的、自信的读给大家听呢?(指名读)

  2、过渡:这么多景点,我们先游览哪里呢?(学生自己选择景点学习)板书:猴子观海“猴子观海”是什么样子?谁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不会的同学自己读一下第三自然段。看图从哪里看出“猴子观海”很神奇?(复述猴子观海的动作)这句话都用了一些什么词?(表示动作的词:抱、蹲、望)板书关键词语谁能抓住这几个词读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指名读、生生比赛读,师生比赛读。

  3、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仙人指路”吧!板书:仙人指路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游览这部分景点呢?(自读、小组读、表演读、同位接读)如果你是这位仙人你会对我们这些小游客说点什么呢?生1:欢迎你到黄山来。生2:前面还有个更美的景点呢!……

  4、顺着仙人的指引,下一站我们去哪里呢?板书:金鸡叫天都让我们看看金鸡叫天都是什么样子!(自读)谁有问题?(什么叫天都?)多美呀!谁来读读?(指名读)换一种方式读读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5、还有哪里我们没有去看?板书:仙桃石自己读,体会仙桃石神奇在哪里,并说给同位听听。(指导朗读:好像、飞、大、落)那么大个的桃子从天上飞下来,正好落在石盘里多神奇!谁能读得更神奇一些?

  6、 课文里还提到了这几块奇石。出示第五自然段。你想用什么方式来学习?(读一读、画一画、演一演)四、小组交流,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第 二 课 时

  一、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用优美的朗读再次感受“黄山奇石”的'神奇、美丽。

  2、背诵竞赛: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背诵相应段落。

  二、复习生字。

  1、开火车读字组词。

  2、读儿歌,巩固识字。

  三、指导书写。

  1、教师、学生一同分析字型。

  2、教师示范书写重点字。

  3、学生描红,临写。

  4、 组词练习,小组内开展组词竞赛,看谁组的词最多。

  四、想想说说。

  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再挑一块说一说,画一画。

  五、 布置作业。1、书写生字、词语。2、朗读背诵课文(自己喜欢的部分)朗读背诵。

  六、 相关练习。

  见《素质教育新学案》第6页的游乐园。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仙桃石 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神奇 美丽

  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这一课是一篇看图学文,文字浅显易懂,书中配有精美的图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就能轻松理解课文。

  孩子们浮想联翩,也许孩子们的想象是幼稚的,不尽人意的,但却是丰富而又美好的,既有所学知识的运用,又有突破常规的创见,创造的意识得到良好的培养。孩子们边想边表演,乐在其中。再加上教师适时的恰当的评价,更带给他们信心和勇气。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4

  低年级讲读课文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而且第二册语文课本上已经全部没有拼音,所以,对学生的阅读加大了难度。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课文,主要写了黄山奇石的奇妙。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并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全文都是围绕黄山山石的“奇”来展开的。对于写景的文章,学生难以体会到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所以,光通过观察图画,朗读课文的效果不是很大。所以,从课后的再次回顾中,自己发现了很多问题值得深思。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是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和风景特点。我尝试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发现课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黄山风景区。吸引同学的兴趣,并要求理解“闻名,秀丽,神气,尤其”这四个词,可惜这个环节中,学生的互动并不多,而且能说的也寥寥数语。可能学生的感受还不够深刻。如果能用幻灯片的放映形式呈现黄山风景区的美丽景色会好很多。

  学生初读课文第一段后,对文本只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我抓住了“尤其那些怪石,有趣极了”。进行下面的教学,通过黄山奇石是黄山最突出的景观。分别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奇石。于是,进入第二,三,四,五自然段的学习,在进入第二阅读时,我提出了“黄山的这些奇石”都奇在哪儿呢?这个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个板块式的问题,然后,学生就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而且能较准确的抓住文章的关键字。

  但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下:

  1、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的不到保证,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最美。让学生在与文本一次次的朗读中不断加深体会,只有多读才能使静止的文字表现他的情感,让文字成为一幅幅鲜活的图画。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之前未接触此类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读的陋习。所以,造成了班级中学生朗读水平下降。

  2、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味,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让学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读,不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感悟,不做具体的引导,点拨,也是徒劳。这里就要求教师掌握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让学生们自己表演一下,文中出现的景观。使文中的客观文字,变的丰富真实,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必要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对“景”了然于心。否则,很难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3、对识字教学的时间不够。由于本课出现的“我会认”的生字较多。对学生的掌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所花的时间也相应的加长。当把这些我会认的字记熟后,在带入课文中就好学多了,而对于要求“我会写”的生字,还是用来示范写。请同学演板,共同观察,纠错而获得正确规范的字体方式为主。写字教学中,突出相同结构的字的这个重点。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当然,世上本无完好无缺的课,比如,学生对黄山山石“奇”理解还不够透彻。对打比方的句式也不够了解,时间关系,课后的生字学习批改指导未完成,但只要每堂课学生都有收获,那就是一堂成功的课。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5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复习生字词和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看懂图意,能抓住“奇”字欣赏奇石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它们都是什么样的。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能力的当堂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看图、学文,运用讲、读、写、画等形式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学习者特征分析

  《黄山奇石》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但据调查,很多学生没有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又结合二年级的学生能独立阅读一定数目的篇章,能根据学习的要求进行品词,品句,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根据上述目标和学生的情况选择和采用了如下策略:

  (1)自主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策略的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其着眼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学”。

  (2)创新学习策略

  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打破了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教材的局限。从单一的,一刀切的“封闭式”教学转变到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开放式”的教学,把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当代科技相结合,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

  1,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结合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教育理论,就本课而言,“黄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华所在,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态的黄山石,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大量文本的阅读及表象素材的感悟,拓展本课语文学习内容,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2,对语文来说,要最终落实到“读”和“写”。多媒体环境下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跨越式资源,这些资源内容丰富,而且与课文的主题,教学目标有关,深具实效性和科学性。这样的学习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大大增加,而且还为学生的打写创作积淀了创作的源泉,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感悟语文,欣赏语文,最后还生成了属于自己的语文学习成果。这也充分体现了跨越式教学试验中“以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自主权。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图片;flash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揭示“奇”

  师:(播放介绍黄山风景录像片断。)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黄山奇石(点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奇”

  1、谁来读读课题,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

  带着你们对“奇”的理解,一齐把题目读一遍。

  2、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块奇石的样子?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这些奇石,在具体介绍的石名旁打记号,读好后小组交流一下。

  课文介绍了黄山上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

  具体介绍的石头是“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师:(课件依次点击石名,指名一学生读这些奇石)

  三、品读探”奇”

  1、课文介绍了很多奇石,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块奇石“猴子观海”(点出“猴子观海”图),哪块石头像猴子?(指名学生上台指出)同学们看图,你觉得猴子在干什么?

  2、课文是怎样写这块石头的呢?(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读,教师点出课件出示句子: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课文这几句话,写得怎么样?小组讨论一下。

  3、“猴子观海”有趣,“仙人指路”也很有趣。

  (点击课件,播放”仙人指路”图及相关文字:远远望去,它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出手臂指向前方。)

  自由读这几句话,谁来学做一下这块石头的样子。

  4、同学们假如你在黄山游玩,山路一转,突然看到远处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这样的石头,你会觉得怎样?

  5、谢谢各位小仙人。在黄山,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酷似猴子观海的石头,高高的山峰上有一位仙人在指路。这一切是多么的有趣!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这一段话读一读。

  四、观图联想,写“奇”

  1、作者经过观察,抓住黄山石的样子,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打比方,把静止的石头写活了,写具体了。(点击课件,播放“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图片)下面我运用这种方法,选择大屏幕上的其中一块石头,抓住它的样子,写几句话。

  2、课文是怎样写这两块石头的呢?请你们闭上眼睛。(师配乐朗读课文第3段)你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五、读画诵说,赞“奇”

  1、能让你们产生如此丰富想象的是作者笔下的“仙桃石”和“金鸡叫天都”,可见黄山奇石是多么不同寻常,多么神奇。来让我们一起认认真真读这段话,如果你朗读比较好,就用感情朗读,读出它们的神奇;

  如果你画画比较好,就用简笔画画出它们的神奇;

  如果你记性比较好,就用书上的句子加上你自己的话说出它们的神奇。

  2、看了,听了你们表现,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理解了黄山奇石的奇特之处。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谁愿意把自己这节课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放学回家以后,查找一下有关黄山奇石的资料,为自己设计一条游览黄山的导游图。

  教学评价设计

  在这节课中总体思路要做到:目标具体,教学环节清晰,学生主体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让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都的得到较好的提高和发展。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处处能体现出老师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而进行的教学设计。

  另外,在教学过程方面要充分体现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的特点。通过学生阅读资料,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在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第四册的内容,作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基于以上情况,我对本课的教学做了以下反思:

  一、flash课件的使用恰当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根据课文内容,在情景导入、奇石探究、课文朗读等方面适时使用了flash课件,效果较好。如在欣赏完文中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的四块奇石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flash课件,再现了黄山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奇石。通过这一视听结合的课件手段就能有效地营造出声画并茂的课堂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调整好准备上课听讲的愉悦的情绪背景,更重要的是为整堂课做好主题铺垫,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于授课内容上。另外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想看黄山奇石的好奇心,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产生了对黄山 “奇石” 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产生深入学习课文内容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二、经过课件引导和学生的互动探究,对基础性知识点的掌握有效。

  由于本课出现的“我会认”的生字较多。对学生的掌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我结合课件辅助教学,把这些字在学生识记的基础上带入课文中学习,把识字和文本情景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对于要求“我会写”的生字,我通过课件展示书写顺序,并在黑板上示范书写和同学演板,帮助学生获得正确规范的书写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研读课文,理解词义,读懂句子。并且通过多媒体如如课件的示范朗读等调动学的各种感官投入学习。在品读中让学生深刻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之处,既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又能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要适当的进行课堂气氛的调控,才能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图片展示、音频朗读示范、字词书写练习等比较全面的完成了各项教学目标。在最后一个环节,我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拓展延伸处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收获与理解,结合文本内容选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内容或读一读,熟记课文;或画一画,加深理解;或写一写,进行小练笔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读写练中有收获、有发展。可当多数同学在兴趣盎然的陶醉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时,有位同学在读“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他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的啼叫……”这一句的末尾时,故意捂着嘴巴小声“喔喔喔”地叫着,还对其他的同学扮着做鬼脸。多数同学都被他逗的无法安心学习,他却还在那里暗自得意。面对这种情况,我及时进行了制止,让他和同学们对他所做公鸡鸣叫的样子和声音与课文中“雄鸡”鸣叫的内容进行对比和再次表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较好的化解了一次课堂意外事故。在这件事中我感到课堂中适当的课堂气氛调控是必要和必须的。但要把握好时机,控制好教学节奏,化教学意外事故为课堂生成性资源,在赞赏、鼓励与探究的气氛中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