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精选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教学亦然。一味的教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不得其解。因此,要使教学相长,反思必不可少。本学期我主要担任了高二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首一学期来的工作,引发了不少的思绪。
一、 学生在学习上的最大困难——如何提高语文能力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加德纳,把人的智能分成八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而语言技能(语文应用能力)位于首位,由此可见在教育家的眼里,学生的语言智能的发展是多么重要。然而,长期以来学校教学中形成的一个怪圈,就是学校的师生天天用,天天练语文,可是最缺乏成就感的学科却是语文,没有多少学生敢说自己语文学得好,没有多少语文教师敢说自己的语文教得多好。究其原因在于:语文能力的提高,取决于一个基础的问题,一个长期积累语言材料的问题。一个人语言贫乏,必然带来思维的贫乏;而思维的贫乏必然影响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我所带的两个班(073班和075班)中,学生语言材料贫乏表现得十分突出,特别是理科班073班。课堂上比较活跃,课后却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了学习其他科目,因而语文知识积累不够,语文能力也不高,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成为学生在学习上的最大难题。
二、 教师在教学上的最大困难——如何有效地加强积累
不论是思维还是语言,都要靠积累才能丰富;语言能力是由无数点点滴滴细小琐碎的知识汇聚而成。语文的学习是一个“聚沙成塔” 的过程。因而如何有效地加强积累是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问题。这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大的难点。对此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认为不就是背背名句名篇,积累字词嘛,有什么难的。其实,我这里所说的积累并不是死记硬背一些名句和词语,真正的语文积累,内容更为丰富,不仅有词语和古诗文名句,还应有学生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感兴趣的内容在记忆里“自由出入”时,才能活学活用;只有做到活学活用,才能为阅读、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三、 采取措施,迎难而上
针对以上教学中的问题,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夯实基础
字词句的抄写和写作素材的积累。本学期一开学,在目标定位和思想动员课上,我就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明确提出了要求,要求学生准备两个作业本,一个用来抄写课本中出现过的生字词,一个用来抄写名句美文及写作素材,每周要求学生交上来给老师捡查一次。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二是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
其次,加强阅读。
语文新课标要求从学生有效的阅读课文起步,这是对阅读主体——学生的尊重,也是对阅读规律的遵循。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紧紧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突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通过对语言文字的. “读”,反复的“读”,再从“读”中获得感悟和体会,提高阅读能力。这才是有效的阅读课文。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阅读效果。因此,这一学期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我就特别注意留给学生尽量多地读课文的时间,要求自己做到“且慢开讲,且慢启发”,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语文学习是一个体味、浸染的过程,不能快节奏,必须让学生保持宁静、平和的心境,这样才能保证对课文的独立阅读及对问题的独立思考。
再次,自我充电。
“一日不学则落后,三日不学则无知。”在课程改革理念层出不穷的今天,教师的自我学习显得优为重要。一位教师要会教书,首先要会学习,我深知教师的自我学习在整个教学中的重性,因此,在紧张的教学之余,我采取了多种不同途径进行学习。如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及高考动态;积极向其他老师学习,取长补短;充分利用“校视通”里的优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等。特别是对学校订购的“校视通”学习资源,不敢说我是用得最好的一个,但可以肯定,我是学得最多的一个。同时也希望学校能够继续为我们开通“校视通”这一学习资源,让我们老师能向高水平的教育看齐。
四、 今后的教学重心
学生的年龄在增长,知识也在不断积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是培养他们阅读的好习惯、方法,为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能使学生从文本中获得丰富而独特的心灵体验,真正感受的课文语言的魅力。因此,如何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加强学生感受和情感体验方面的积累,让他们找到源头活水,给语文学习带来清泉溪流,成为今后教学的工作重心。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和同仁们不断的交流切磋。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2
众所周知:语文教育先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冲击,再有“语文费时又费力,学也无法得高分”的高考制约,后有“不懂英语与计算机是现代文盲”的观念打击。语文教育要走出低谷,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只有不断反思自我,瓶颈一破才会天地宽。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我觉得必须走好三步:
第一步:渗透一个理念——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
语文老前辈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课和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由此,我常在想:既然语文无处不在、语文无处不有,学习语文的条件得天独厚,学好语文理应小菜一碟。但事与愿违,不少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你让学生写写自己的父母,有的竟然也“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甘咬钢笔头”,让你哭笑不得。症结究竟在哪里?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我觉得:语文教学缺失生活,学生生活缺失语文。
在高考的背景下,很多语文课变成了习题课和考试课,一定程度上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人文性和情感性;以往,在成绩与排名的压力下,语文也渐渐失去了轻松与活跃的氛围,变得沉重与凝滞;在追求“效率”的名义下,语文删去了活动与场景,只剩下知识与思辨。在应试的背景下,学生认为语文只要上课听听讲,做做练习就万事大吉了;却不知道要学好语文的根源——在生活之中。学生不肯观察、感受、思考生活,势必降低了语文方面的认知能力。再者,学生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厚积薄发”的特点。在花了时间,做了题目,却不能立竿见影的情况下,学生便在功利心的驱使下,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其他学科上。难怪学生时常诙谐地说:“语文,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数理化,我的的眼里只有你。” 在新形势下,语文教学要提升人气指数,我觉得渗透“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念是首当其冲的。这虽然已经不是什么新的观念,但却是语文教学必须具有的语文教育观。
语文教学渗透“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念,我觉得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以语文的形式对话生活,给学生提供一个大语文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学习和历练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二是以生活的内容丰富语文,变平淡的生活为丰富的精神世界。寒假让学生自创贺岁短信和迎春对联,我看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样能达到“从语文回归生活,再从生活升华语文内涵”的目的。这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学必须走得第一步。
第二步:坚守两块阵地——阅读和写作。
有位语文专家说过这样的话:一个负责任的语文教师,只需教会学生两件事,一是阅读,二是写作。高再明老师曾向我推荐过一篇文章《如果我是语文教师》,该文发表在《光明日报》上,作者是社科院哲学研究员周国平先生。在文章中,周国平先生说:“我没有当过中学教师,但我当过中学生。让我回顾一下,什么东西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专家就是不一般,三言两语便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语文学科本身有“厚积薄发”的特点,讲究“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的方法。语文课外学习究竟应该练什么功夫?其实就是阅读和写作。当然,阅读和写作也是语文教学的真功夫。好多年啦!上海高考就是这样考查学生的,语文试卷只有两个大题,一个大题是阅读部分,另一个大题是作文部分,阅读和作文平分秋色,分别占80分和70分。再来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实事求是的说:老师有点空就讲、学生有点空就练,阅读和写作这两块阵地坚守的'确实不牢、不死。当前,山东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极力倡导将时间还给学生、将能力还给学生。我觉得实施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特别有利:以前,学生“两眼一睁,就开始竞争”,丝毫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现在,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自然而然阅读的时间也会多起来。“既然留得阅读在,学生就莫怕作文难啦!”。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可以为学生铺垫一个良好的“精神底子”;可以促进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心灵富裕,热爱祖国语言的人。写作,可以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成为一个能正确欣赏自我的人,成为一个热爱多彩生活的人。显而易见,阅读和写作对学生终身发展益处多多。所以说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必须坚守阅读和写作这两块阵地。
第三步:关注三种习惯——学习习惯、思考习惯和积累习惯。
国外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信心、意志、习惯、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有关。其中,习惯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好的习惯是种能量,也是能量的储蓄。我觉得语文教学最值得关注的三种习惯就是学生学习的习惯、思考的习惯和积累的习惯。打开网页你会发现信息是按秒来更新的,学生的“教科书”就是现在的世界。语文教学不关注学生学习的习惯能行吗?就语文学科而言,学生学习的习惯应包括:说普通话的习惯、写规范字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独立阅读和独立写作的习惯等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虽然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是人类始终没有停止过思考,因为思考了才可能有思想,有了思想才可能有定力,内心才会真正强大起来。看来语文教学关注学生思考的习惯也是不言而喻的。“积沙成塔,集腋成裘。”语文学科包罗万象,浩瀚无边。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还必须关注学生积累的习惯。
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必须渗透一个理念、坚守两块阵地、关注三种习惯。这就是我对语文教学的反思。行胜于言,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我决心身体力行,矢志不渝,坚决落实到底。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3
秋季高考结束了,我所带的两个文科班的语文成绩均超过了市平均成绩,可以说,这是对我一年来的辛勤工作的最好回报。回顾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我觉得既有应该发扬的长处,也有应加以改进的不足。下面就此谈谈。
先谈长处:
一、关爱学生,平易近人,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也许,我是一个天生不会严厉的老师,学生见到的我总是在笑,微笑甚或大笑。曾有学生对我说:“您是我们公认的所有任课老师中最有涵养的,从来没对我们发过脾气!”曾经暗自担心,这样学生会不会不怕我,不好好学习我这科语文呢?
多年来的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学生跟我很亲,经常有一些我不曾教过的学生很亲热地主动和我打招呼,经常有其他班级的学生来向我请教问题,或者让我给他们批改作文。我想,他们问候我,找到我,一定和我自己学生的宣传有关,在学生眼里,我应该是一个容易接近,又能给他们以帮助的老师吧。和学生很亲近,使我的教学工作很顺利,在课堂上,没有哪一个学生会因为害怕回答错误遭到训斥而不回答问题。当有的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会耐心细致地进行分析,直到他心服。这样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就有了深度,记忆也会非常深刻。
二、狠抓双基,严格要求,让学生夯实基础。
我不是一个严厉的老师,但我是一个对学生要求很严格的老师。表现在几方面:
(一)平时作业不多,但留了的必须保质完成。
我的学生都知道,如果不完成作业,我会一直追着要;如果作业质量不高,一定得重做。尤其是寒暑假作业,我不会留很多,但开学后,我要一份一份地认真检查、批阅,不合格的要重做。
(二)字音、字型、背诵等内容要一个一个过关。
对这些基础知识,我会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查,每个学生都要亲自查到,想蒙混过关很难。而且,我以身作则,让学生背诵的内容我都会背,不要求学生背诵的我也会背。常有想投机取巧的学生将我的军,让我当众背诵文章或诗词,说老师会背他就背,我从没让学生难住过。我觉得,这是教师的基本功,如果教师做不到,学生怎么回服气呢?
(三)作文尽量面批,让学生有个体独特的`收获。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坚持给学生面批,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情况心中有数,以便在以后的写作中扬长避短。在大考后,我会给学生详细分析他们每个人得分或失分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让他们再修改,以促进作文进步。这样做,虽然费时费力,但效果很好,每个学生都会有收获。、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让学生改进方法,取得进步。
在课堂上,我经常把自己学习来的或自己摸索出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让他们选取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强调学习要科学,不能死卖力气。比如,我让学生经常回顾学过的内容,因为回顾学过的内容是掌握好各个学科基础知识的关键,是进一步提高的必由之路。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合理地进行复习,即科学的周期性的复习,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掌握牢固,而不是那种似有若无的感觉。在此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的能力。系统自主的总结是使学习发生质的飞跃的桥梁,它可以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知识线索更加清晰,更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高瞻远瞩”地把握知识。同时,在总结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觉地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对学生学习灵活性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
四、经常主动与学生沟通,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高三学生压力大,易出现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会造成严重后果。在课堂上,尤其是考前一个月的时间里,我经常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找到问题所在,帮助解决问题,疏通心理症结,稳定学生情绪。有的学生的问题不宜当众讲,就私下里交流。其实有时,只要教师认真倾听,让学生把要说的话说出来,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大半。因为重压之下,学生最需要的就是释放压力,而倾诉是释放压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学生压力减轻了,学习有信心了,成绩自然就上来了。
再谈不足:
一、在诗歌鉴赏教学中,发现学生古代诗歌方面的知识积累太少,造成学生读不懂诗歌,更难以鉴赏。古代诗歌方面的知识积累,仅高三一年是难以达到的,这就要求我们从高一开始就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其实,古代诗歌教学应该从小学抓起,因为,据专家研究发现,要想对古代诗歌有较强的感悟力,最迟七八岁时就要开始大量的诵读训练,从高一开始,应该说就已经是亡羊补牢了。
二、对今年高考作文在文体方面的限制估计不足,虽然,在平时也进行了大量的议论文写作练习,但在考前做得最多的是不限文体的训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作文得分。
以上是对高三一年来教学的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扬长避短,力争取得更好成绩。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4
长期以来,高三语文教学往往围绕各个专题,各个考点、各自为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个专题、考点、像一条条平行线永远不能相交。但效果甚微、学生学了后面,忘了前面,有些考点、专题又得返工。语文教学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
从xx—xx年的考题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试题回归课本越来越突出,从字音、字形到语言表达,甚至作文,都回到同学熟悉的大背景中。面对试题的改变,我们打响了回归课本的旗帜。于是,理清教学思路,如何重新调整和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如何寻求教学突破,寻找各个专题,考点的契合点、连结点,使高三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摆在高三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个严峻的课题。
作文是高三语文教学的主线,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文分数中,是天下第一题。作文的成败直接决定了语文科的成绩,真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教师、学生都能认识到这一点,课外收集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作文专项训练常抓不懈,这固然重要,但这是否能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是否有更切实有效的途径?透过纷繁复杂的专题、考点,我找到了这个契合点、连结点,它就是作文,在夯实各专题、考点基础,强化各专题训练的同时,实际上都在为作文作准备。我们是否有必要舍近求远,另起炉灶,花大量时间来抓作文专项训练呢?
(一)学习“虚词、实词、熟语的正确使用”等专题,为作文储备充足的词汇。
批阅学生的作文,许多教师都感叹学生作文里词汇的贫乏,要么辞不达义、望文生义,要么就出现很多生造词。一篇作文难得见到几个用得贴切、鲜活的词。在复习这些专题考点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作文的角度多积累词汇,然后学以致用,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运用一些词汇。
(二)学习“字形的识记、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等专题,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以往教学出现的情形是,做这类专题训练的时候,改错别字、改标点符号、辨析和修改病句,都完成得较好,准确率挺高,但一到自已写作文,就不当一回事了,无所顾忌,错别字连篇,标点“一逗到底”,“创造”了形形色色的病句。为什么会出现这类咄咄怪事?原因就出在“学”与“用”严重脱节了,学习这些专题的时候,没有和作文连在一块了,未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三)学习“名句名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等专题,丰富作文素材的储备。
考场作文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快速成篇,学生平时若没有充足的素材储备,即使有较好的写作技巧,较强写作能力,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考考查的“名句名篇、诗歌鉴赏、文言阅读”无疑是学生作文素材的聚宝盆。在教学这些专题的时候,我就明确告诉学生,这些专题的高考分值是“X+60”分(“X”是该专题分值,“60”就是作文的分值)以引起学生重视,在写作训练中、能现学现用、活学活用,起到不错的.效果。
(四)学习“语言应用题”专题,改造并锤炼学生作文的语言。
语言应用题历来被称作是高考的“实验田”,题型新,短小精悍,灵活多变,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则语言应用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篇“小作文”,它要求依据一定的句式、一定的修辞手法,重点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多用整句、对称句。很多学生很喜欢做这类题目,可谓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可一写起作文就愁眉苦脸、根本找不到感觉了。在讲评语言应用题的时候,我时常会这样感慨:“要是在作文里能出现这样精美的文字,那就太棒了”。把语言应用题和作文训练结合起来,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讲究语言的改造和锤炼,每一句、每一段语言都拿捏好了。整篇作文的语言自然就好起来。
此外,还有其他专题训练,也可以和作文串起来,譬如:现代文阅读训练,我们阅读文本,不单单就为了解决那些题目,还应该把它们当作美文、范文来品读、来学习、借鉴。为自已的作文的提高提供范本。因为对中学生来说,学习写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借鉴模仿的过程。
总之,在整个高三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一条主线,那就是作文。让教师心中有作文,更要让学生心中有作文,在夯实各专题、考点基础的同时,不忘彰显作文的特殊地位。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5
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中的语文需要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给予更多的思考。拟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并有效地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因而,我们所要追寻的应该是也只能是在保证学生对语文有足够重视。有一定语文基础与写作基础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地传授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大有卑益的教学内容和写作训练方法。
以此为基点,高中语文教学迫切需要在教师、教材和学生这最基本的教学三环节中进行认真检验的基础上,确定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不同的教学原则,从而有力地促进高中语文的素质教育。
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仍然存在着许多旧的观念,无法摆脱旧的思想、习惯势力、旧的传统的影响,注重45分钟课堂知识的讲授传播,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
语文科的本质属性,就是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而语文课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读写、听、说、修辞、逻辑等等,每节课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讲授,只有集中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实效。
从初中进入高中的学生,普遍存在语文基础知识薄弱的现象,由于初三的中考使许多初中语文教学在应试的束缚中,热衷于大量的词、句、篇的所谓“基本知识训练”。迫使学生陷入漫无边际的题海中,仅囿于语文课本中应试知识的.重复演练,死记硬背,看似“双基”知识训练,而实际效果却降低了学生的语文能力。造成有的学生语法混乱,表达不清,错字、别字成堆,标点符号乱用等,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句子成分都不清楚,这样,对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就有明显影响。
新编的高中语文教材,就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而且注重培养学生写作实用文及口语交际能力。
要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
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6
xxx学年我担任高三(6)班和(7)班的教学工作,并任高三(7)班班主任。有人把高三比做“炼狱”,在这种人人要为之奋斗的时期里,要与时间竞赛,要与自己的心智竞赛,这就是高三,在这种紧张的氛围里,大家来完成各自的心愿。在这一学年度中,在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下,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总体来说,本学期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我自己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以课本为纲的教学理念。
我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在以政治教材为纲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个广泛的学习舞台。不管教学方法怎么变化,没有扎实的基础是经不起考验的,因此必须夯实基础。每上的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信念是决不打无准备的仗。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为此在备课时要求自己精心收集知识点,反复精练,把最深入浅出的,最便于记忆理解的知识教给学生,同时多做习题,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把相应历年的高考题筛选出来,从中挑出有代表性的习题选给学生,把每一节课的教案都写成详案,反复推敲。重点抓好了“三基”的落实,即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二、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学生是有思想的主体。学生接受知识应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我注意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为此我注重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三、树立以高考为方向的指导方针。
紧扣高考要求,教学中采取广挖坑,少打井的教学方向。提高学习效率,主抓课堂质量,强化训练阶段,在授新课中必须在课堂小结后加以练习。强化基础,结合考纲各章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归纳出来,加深记忆,一阶段后在串联知识点,形成体系,使学生的知识成体系,既有利于记忆,又有利于知识框架的形成。搜集热点问题,提高学生兴趣,深入浅出的教给学生答信息题的方法。多采用课件教学,吸引学生注意,调整课堂气氛,起到应有的作用,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针对学生缺少答题技巧、不会答题方法的问题,专门训练学生的答题方法,讲解答题模式。在以知识带材料的学习基础上,再次以材料带知识的方法,通过当时的热点,复习知识。
四、积极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坚持经常上阅览室翻阅书籍、上网查询大量的资料、请教有经验的特级刘老师老师,与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同时还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同组的各位老师的团结协作和毫无保留的各抒己见,使得我们在学习新课和复习时重点和方向都更清晰、更明确了。
为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区里和市里的进修我都积极参加,并且在听课的过程中认真听讲。
教师应该是校园中最善于学习的人,“学然后知不足”,通过教学,我更加清楚教学相长的意义。
今后的教学方向:
1、从今年的高考试题看,今后在高考复习中如何进行“热点专题”的复习,值得反思。我们习惯于用较为大量的时间去复习“热点专题”,今后在时间的安排上,在专题复习的深度与难度上,都应该降低要求。用二三个专题复习,让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就行。
2、更加注意基础知识的复习,并且要对每一部分的基础知识用较深的挖掘。
3、对某一个知识点,必须让学生懂得“知识的形成过程”。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05-20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2-13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精选20篇)12-23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5篇)12-21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5篇06-12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06-26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10-16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01-24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