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精选3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坐井观天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1
《坐井观天》是一篇短小且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一个简短的故事表达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告诉我们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本堂课我以板画“井和天”导入,为了吸引孩子的兴趣,从而引出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效果较好,在板书中体现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如“井沿”无边无际等等,在讲解三次对话时,先帮助学生找到第一次对话,让学生明白“对话”的含义,再提示学生第二次对话,最后让学生自己找到第三次对话,从而体现帮扶放的理念,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人物的特点,从语气方面加以指导,从而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最后的拓展部分我设计了让学生想象当青蛙跳出井后会看到些什么,学生非常的感兴趣,积极的发言,这个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是通过这一环节,寓意渐渐清晰,学生也就更容易地说出了本节课的寓意了。
作为刚入职一年的年轻教师,在教学经验上有许多的不足,在听了各位老师的评课之后,我受益匪浅,反思自己的这堂课,总结出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加以改善的几个方面:
一、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朗读教学时,应先创设出情境,尽量让学生自己多读,在读中去感悟角色的性格和语气,尽量少加生硬的'指导,可以多范读,体现出轻重缓急,让学生去揣摩去模仿,如果再让学生加上手势、动作等朗读的效果会更好。如青蛙问小鸟:“你从哪来啊?”就可以从青蛙所处的情境出发,青蛙在井底从来没有出去过,也不经常见到外面的事物,创设这样的情情境之后,学生就会知道要用用好奇的语气来问了。而小鸟因为飞得很高很远就应该有一种神气的语气。这样,学生的朗读兴趣也能因此而更浓厚。
二、识字环节要作为重点,运用实物来认识“井沿”效果很好,要把这些运用到以后的识字教学中,另外识字之后如果扩展一下会更好。如“无边无际”就可以展示广阔的图片让学生体会,然后再造句。这样字词的意思学生就都能掌握了。
三、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要以正面为主,评价要及时,而且不能只用同样一种词汇,要换不同的评价语多评价学生、鼓励学生。这样才能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要抓住一条主线:整体把握——三次对话——寓意——扩展,以朗读和识字为重点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识字教学要扎实,课堂中的提题要准确细致,朗读指导要到位,这些都是我的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通过本次的听课、评课,我感觉自己对怎样突破语文教学重点了解的更多了,我会把他们运用到以后的教学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2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则故事主要通过写小鸟和青蛙争论天到底有多大这一问题来展开,讽喻眼界狭窄、或学识肤浅的人。如何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寓意呢?我的主要做法是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从而达到目的。
因孩子们以前未接触过寓言故事,所以上课伊始,我便将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寓言,寓言的主要特征,让孩子们对寓言有个大体的理解,这为孩子们了解本则寓言买下了伏笔。
在孩子们通读课文了解了文章的人物之后,我让孩子们通过看图了解青蛙和小鸟的位置,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再让孩子们借助图画对井沿的“沿”有个深入的理解。接下来我让孩子们读对话,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展开争论,找出青蛙眼中的天和小鸟眼中的天并说说造成它们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原因。讲解时我主要从重点词语入手。我将“无边无际”、“大话”作为理解的关键。通过它们了解课文,穿针引线。在引导学生了解“无边无际”时,我让学生看幻灯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什么是无边无际?通过让学生欣赏(无边无际)的沙漠、(无边无际)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原、(无边无际)的天空,等等,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营造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无边无际的内涵。从而引导孩子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在学习无边无际的同时,我还对孩子们进行了ABAC式词语训练,帮助孩子们积累词语。第二次对话中,我主要抓“大话”,这个关键词语。我先问孩子们什么样的话就是大话,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一下子就说出了“吹牛”一词。我接着问:“青蛙认为小鸟哪句话是吹牛,你认为别人吹牛你会有什么感觉?”从而把握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时的心情。孩子们兴趣浓厚,能够较好的理解这个词以及青蛙当时的心情。第三次对话,我让孩子们在读完之后说说造成青蛙看法错误的原因,给青蛙和小鸟一个评价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很快便有孩子对青蛙做出了评价:固执、不听劝告、自以为是等,表示不能像青蛙一样自以为是。至此,文章的寓意不言而喻。
在理解文章寓意之后,我并未就此打住,而是让孩子们讨论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会不会跳出井口,如果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些什么,会遇到什么事?孩子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它不会跳出井,因为它很固执;也有的`说它对小鸟的话半信半疑,犹豫了几天终于跳出了井口。孩子们通过讨论,比较准确的把握了青蛙的心理,部分孩子在续编故事时就把青蛙的心理描绘的很细腻。对于青蛙井外的遭遇孩子们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了丰富的想像。有孩子写青蛙很感激小鸟,和小鸟成了好朋友,一起生活在美丽的陆地上;也有些孩子写青蛙碰到了人类造成的污染,如被汽车尾气喷黑了全身等,觉得还是井中更好而重回井底;还有孩子写青蛙遇到了种种危险,发出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充满了危险的感慨。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孩子们不但理解了文章的寓意,部分孩子还学会了体验人物心理,联系生活展开丰富的联想,应该说孩子们还是学有所得的。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3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课文有七个自然段。第一段讲青蛙和小鸟所在的不同地方,交待了发生争论的地点;接下来的六个自然段讲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交待了小鸟从哪儿来,来干什么;第二次对话讲青蛙和小鸟因对天的大小看法不同发生了争论;第三次对话讲青蛙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小鸟再次指出青蛙“弄错了”,要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弄清天到底有多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角色中体验,在朗读中悟理。
通过角色朗读、换位体验,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读中悟理,体验生情,思想感情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自然而然诱发的情感与文中蕴涵的情感相互碰撞,就是角色体验,就是生本对话。在角色体验、读中悟理上我重点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做“井”体验。抓住青蛙说的“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让小朋友做“井”体验,请他们用纸卷成一口井,到“井底”看一看,天花板有多大。学生看到了“井口”大的天花板,才知道视线被“井壁”遮挡了。然后课件出示青蛙在井底看天的直观画面,伴有音乐:现在我们跟着小青蛙到井底看一看,你看到的天有多大?让学生边看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最后得出:青蛙坐在井底看天,视线被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只看见井口对上去的这块天,其余的天空都没看到,所以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通过做实验、下“井底”使学生明白青蛙弄错的原因,感悟了寓意。
2、抓两个“笑”字揣摩。青蛙“笑”了,它笑谁?笑它什么?一个“笑”字引出了青蛙的自大,他自以为是,一点也听不进小鸟的话。通过对“笑”字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听劝告、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是导致青蛙弄错的原因之一。小鸟的“笑”引出了青蛙的无知、孤陋寡闻。小鸟的真诚也跃然纸上。再通过惟妙惟肖地朗读,把青蛙的自以为是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在学生充分朗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学生也就自然能跳出文本,再现文本了。
3、在劝说中深化,在想象中悟理。青蛙坐在井里,不知道天有多大,它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是可以原谅的。可是当小鸟告诉它天是无边无际的,它还是一再坚持己见,顽固不化,那就不应该了。你能劝劝它吗?“青蛙,你呆在井底是看不清楚的',你要到陆地上去看看。”“青蛙,把事情弄清楚了,别轻易下结论。”“青蛙,你还是跳出井口看一看吧,到时候你就明白了。”老师说:“是啊,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青蛙听了你们的劝说,还真的忍不住了,你们看——(课件演示青蛙跳出井口)青蛙终于跳出来了——哇,它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听,以下是学生的回答:
——哇,天真的是无边无际!小鸟,我错怪你了。
——哇,天可真大!谢谢你,小鸟,如果不是你,我可能永远蒙在鼓里,永远不知道天是无边无际的。
——我坐在井底下不知道天有多大,跳出井口才晓得天这么蓝、这么高、这么大。
——啊!天湛蓝湛蓝的,花儿五彩缤纷,小草碧绿碧绿,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谢谢你,小鸟,你让我大开眼界。我还要去看看另外的地方!
在想象说话中,学生进一步悟出了此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真正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
4、角色朗读。这节课的朗读我引导学生担任青蛙和小鸟的角色,“谁愿意做小鸟,把这些话说给青蛙听——”“谁来做一回小鸟,对青蛙说——”“谁来告诉青蛙,让它明白,天是无边无际的——”……学生在情境的渲染中,在教师语言的诱导中,自然而然地成了“小鸟”、“青蛙”,读得入境,读得入情!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4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生活是学习语文的有力助手。如今,在新课程的指引下,教师的天地广阔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冲”进了课堂教学。语文的学习成了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我想方设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将教学与学生日常的直觉经验融为一体。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自读自悟,由学生自己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教学,改变了以往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学习过程的环节,通过学生的质疑、解疑,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我提出疑问引起兴趣,导入新课,学生马上有序的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生字,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拼读;然后由我检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这期间,我参与到具体的小组学习中,重点对个别后进生进行指导。
二年级的孩子能从个体自学预习课文,读准字音,到小组合作认读生字,在一步步的主动自学课文,这正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要求。低年级学生是有能力自动化地自学课文,扫除阅读的障碍的。让孩子借助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实践努力去认读课文,并且通过孩子之间的互相帮助,合作去读准课文,而不是按传统的教学“一步步”领着学生向前走,能让孩子在主观意志上建立“我能学”的自信,并通过主体的实践努力达到掌握一定学习策略的“我会学”。把学习的主动权更好的教给孩子,让孩子掌握学习的策略,更利于孩子明天自己去学习。
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加强朗读训练,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思考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营造了书声琅琅的教学氛围,教给了学生读书方法。
进行角色朗读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同学们,青蛙说天只有井口大,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它们争论的很激烈吧?我们怎样才能读好?我们分角色朗读,想想怎样读才读得好?”孩子们纷纷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态度积极认真,有的为了读好角色,练习读了好几次,课堂气氛活跃热烈。在本环节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三十个孩子就有三十只青蛙,三十只小鸟。他们可以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的朗读就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理解、体会和感受。我拼弃了以前那种刻意去追求“标准答案”,哪儿必须得读重音,哪儿必须读拖长音或读轻声,而是充分的给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探究,想想该怎样读,才会读好,让孩子“我口表我意”,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建构,在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在教学中我还体会到要有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我组织孩子们分组进行练习,但我发现孩子们练习时,往往就练习喜欢的角色,所接受的训练是单一的;还有的孩子,因为怕读不好角色,就单挑旁白来读。积极的孩子,朗读水平较好的孩子就“走进”角色,朗读水平较弱的就“永远”旁白,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我就创设情景,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要求孩子再研究时进行多次的练习,但每次的角色不要重复,要轮换角色。这样利于孩子们整体综合发展.
寓言故事的教学,到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我在教学寓意这一部分时,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引入的,而不是纯粹的说教。“如果有人说你是坐井观天,你明白他在说你什么吗?你想对坐井观天的人说些什么?”或者让学生出点子帮助小青蛙:“你们愿意像小青蛙一样什么都不知道吗?你们能出出点子让小青蛙也能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吗?”这样就更能从学生的角度悟出寓言中的道理了,并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5
本学期的研讨课中,我们选了第四单元中的课文《坐井观天》进行研讨。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学生知道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所以我把教学目标定为“学习课文中的三次对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坐井观天”的比喻义,使学生懂得目光狭小、见识短小就会把事情弄错的道理;会分角色朗读课文。在上一节课的老师的教学中,我们成功地让学生了解了故事的寓意,会读出对话,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及时题目归纳和小结比较深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在第二次上课中,我把教学中的小结改成让学生易读、易懂的句子,呈现出来让他们更加了解这故事。而且还回归课题,引用了日后形容一个人见识少的可以说是坐井观天或井底之蛙。为了适合二年级小朋友的爱好,我还制作了一些头饰让他们在练习对话时更加有趣,更加积极参加到课堂中去。
虽然我对教学中各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我在以下几点还做得不够:
第一、准备还不够充分。虽然说,准备时间也有一星期,可是算起来,时间还是太紧了,白天上课没时间的,晚上的时间也少之又少,而在准备教案时花了很长时间,在背的时间上就少了,所以在上课时,我对教案不是很熟,在讲课是思维有点不清晰。
第二、我上课时语速还是太快。虽然比刚开学有所进步,但对于低年级的教学来说还是偏快一点,需有待改进。
第三、操练读课文、句子、对话的方式单一,不够多样化。
第四、学生的课堂纪律不够好,没有及时纠正,可以通过表扬其身旁的同学以达到提醒开小差的同学。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改正,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使自己进步得更快。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6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怎样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让学生在简单愉悦中透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潜力?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做一做——动手实验解难释疑
课文中青蛙说“天但是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青蛙为什么说天但是井口那么大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做了个实验:拿出纸卷成圆筒状。
然后透过圆孔看天花板或者四周,说说与平日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动手实验,为每个孩子创造了参与的空间,弄清为什么青蛙说“天但是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学生在实验中动手,动脑。既培养了实际的操作潜力,也培养了观察和思维潜力。
二、看一看——利用图画明白寓意
课文中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小鸟为什么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我出示课件,让学生看一组画,自己根据画面进行解说。
这样学生最后明白了:小鸟见识广,青蛙所见有限,目光狭小。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不做井底之蛙。学生很自然的悟出寓意,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启示受到教育。语文教学不仅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潜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熏陶过程。学习寓言故事,就是要学生透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
三、说一说——拓展延伸培养想象
课文中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自己不会弄错。它错了没有,我们怎样才能让青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于是让学生动脑想办法,同时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井口,站在井沿东瞧瞧,西望望。它会怎样想,怎样说呢?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领悟,又训练了语言表达潜力,积累了语感。既丰富了课文资料,还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
四演一演——扮演主角再现情景
课文结束后,让学生把学过的故事进行表演,个性是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的表现演出来。学生透过表演把从课文语言文字中获得建立的表象进行再现,学生入情入境。
这样,由文字到形象,又由形象到文字构成逆向思维,不仅仅对学生进行了双向思维的训练,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潜力和创造潜力,培养了语文素养。
总之,在《坐井观天》一文的教学中,我透过让学生“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简单愉悦中获取了知识,培养了潜力,提高了素养。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7
《坐井观天》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以浅显易懂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有多大的问题。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读自悟,由学生自己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品悟语言,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在品读中感悟道理。
一、从重点词句入手,
本课的教学突破点是重点词汇,而最终目的是理解寓意。因此,在解读教材时我将“大话”“无边无际”“笑”三个词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串起整个教学流程,在理解中读,在读中感悟,比较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学生学起来也比较积极有效。在引导学生理解“无边无际”时,我设计了说话训练,让学生说说除了无边无际的天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的?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营造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无边无际的内涵。学生分别说出了无边无际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坪、无边无际的森林……,然后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通过对课文中两次“笑”的揣摩以及联系身边的实例使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二、朗读指导,拓展想象
进行角色朗读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同学们,青蛙说天只有井口大,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它们争论得很激烈吧?我们怎样才能读好?我们分角色朗读,想想怎样读才读得好?”孩子们纷纷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态度积极认真,有的为了读好角色,练习读了好几次,课堂气氛活跃热烈。在本环节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三、从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来反思
在本节课堂教学过程,学生能够积极地配合和思考,教学目标基本实现。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学习的兴致浓厚,学生和老师都很轻松。但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
1.朗读量偏少,为了怕影响后面教学环节的进度,我在课堂教学中减少了朗读的分量。课后,我才意识到分角色朗读才是这课的关键所在。因为只有在学生分角色的朗读中才能体会人物的特点,才能更加透切地明白人物对话的内涵,进而理解寓意、想清道理。
2.课堂教学环节偏多,使学生思考的时间相对少了一点,造成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不高。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人才是课堂教学永远的追求。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8
为了上好《坐井观天》,我进行了三次磨课。我最有体会的还是最后的拓展环节。
第一次试讲时,我是这样拓展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坐井观天》,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看谁讲得好。这样的拓展,不仅可以让学生复述课文,巩固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次上的时候,我又改为了这样的设计:今天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课后,请同学们收集成语故事,下节课讲给同学听。这样延伸,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复述能力。
第三次上的时候,我又改为了续编故事:假设青蛙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什么呢?它又会说些什么呢?它还会怎么想呢?请你仿照课文的写法,接着写青蛙和小鸟的对话。一开始,学生觉得有点难,我就自己做了个示范: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双腿用力一蹬,跳上了井沿。啊,它看到了无边无际的蓝天,天上飘着几朵白云,美丽极了!青蛙很惊讶,它大声地对小鸟说:“朋友,你真的没说大话,天真的是无边无际啊。”小鸟说:“走,我带你去美丽的田野游玩。”过了一会儿,不断有学生举起高高的手,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出乎我的预料。
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青蛙跳出井口,看见天是无边无际的。心想:小鸟说的是对的,自己的想法是错的。于是,它不好意思地对小鸟说:“朋友,真得向你学习。原来世界是那么大,那么宽,那么美。”“只要你勇敢地走出去,你会发现,世界不仅大得很,还很精彩。”小鸟谦虚地答道。
另一个学生是这样写:青蛙跳出井口,它睁开眼一看,哇,真美啊!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绿的草。小鸟在树上唱歌,柳条随风起舞。青蛙知道自己弄错了,低着头对小鸟说:“朋友,你说的是真话,天真的是无边无际,大得很。以后请你当我的导游,带我周游世界。”小鸟自豪地说:“没问题。世界那么大,我们要去看看。”
还有这样写的: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就跳出了井口。它站在井沿上看见了蓝蓝的天,茂密的森林、广阔的草地、高高的山。原来天和小鸟说的一样——很大!心想:我一定要给父母带一架望远镜回去,让父母也长长见识。于是,它对小鸟说:“小鸟朋友,我错了,天真的是大得很。你能带我逛逛吗?”“没问题。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小鸟答道。
经过这次的拓展训练,我觉得语文老师要多为学生设计训练思维和想象力的写作训练,只要你设计合理,不要低估你的学生,结果一定会让你惊讶。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9
在我校本次教研活动中,我选择的《坐井观天》是新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存在着大量的对话,很适合于让学生朗读。我们研讨的主题是“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根据教材特点、研讨主题及学生实际在本堂课的设计、教学中,我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感受。但是,在真正走进课堂上完课之后才发现实践和理论的差距.在听了教研室宋晓丽老师的指导和老师的'评课后,更让我有如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为我今后的教学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
1.要注意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自主有机结合
老师应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但同时得注意如何体现老师的“导”。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我布置孩子们自由读书,思考“青蛙和小鸟在哪儿里干什么,并勾画重点词句,学生一出口,就开始齐读,没有理解到自由读书的意思,看着孩子读得起劲我没有忍心打断他们,我也意识到,齐读失去了思考的空间,只是想着之后再让他们自由读,勾画,这样看来,学生失去读思结合的时间。所以,从学习的效果看,自主学习的效果不是很好。
2.读书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整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如果这个前提没有做好的话,就算教案准备得再好,课件做得再精美也没有用,这也已经是我的老问题了,希望能快速改进。
特别是倾听习惯:
在课堂上,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总有很多同学积极举手发言。当我点了一位学生起来发言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回答不出。此时环顾四周,没有几个学生在认真倾听这位学生的发言。如果这时要点几位学生站起来复述刚才的那位学生的发言,能讲全的没几位学生。可以说,课堂上有很多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爱开小差,这样学习效果肯定不会好。学生在倾听别人发言这方面做的还很不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和“落实”。很多细节我都关注到了,但是很多次我都只是停留在浅显的表层上,孩子做错就要把制度落实下去,而不能只顾着赶着课程。
先整顿再进行课程,讲课的过程中需要眼睛要盯紧每一个孩子,如果有一个孩子不听就停下来,及时提醒孩子。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10
《坐井观天》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故事,怎样在他们已有的认知上燃气他们学习的热情,使得这节课最大限度发挥它的价值,我进行了深入思考。
首先,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引入课题,学生充满好奇。在一步步闯关识字中,激发起了学生独立识字的意愿。之后为了培养他们朗读文章的语感,我在范读中以配乐形式朗读课文,赋予了文章一种美感,学生们听着听着对这个故事更加喜爱。为了使得朗读训练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更制作了头饰,让学生来前面表演课本剧,课堂气氛活跃了许多,学生们更喜欢朗读了。而这一遍遍的朗读正是为学生自主感悟,总结文章寓意做以铺垫。在讨论中学生自发总结出寓言故事的寓意,而后面的续编更富于一定挑战,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课堂小主人的角色定位。拓展选择的几则寓言是学生都十分熟悉的,在已有知识中学生尝试感悟寓言的.特点,非常贴切学生认知经验与规律。
本课中,我无时无刻不再引导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常说阅读是一项工程,只有行于当下,来日才能有所收获。所以总结中我以“走入书海,扬帆起航”为总结,望以此小故事,引起学生对阅读的重视,激发起他们读书的愿望。当然,本节课中也有些许遗憾,我今后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11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对《坐井观天》寓意的理解可能不尽相同,教师不必强求统一,而应鼓励学生的多向思维,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在续编《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提倡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课堂上要注意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自由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生机。
另外,在实际教学中,这个寓言故事可能会引出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师应巧妙应对课堂中学生的奇思妙想,正确引导学生。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12
《坐井观天》这是一篇通裕易懂的寓言,作者用生动有趣的笔触写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用生动有趣语言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来体会文本内涵,感受谁对谁错的心情来理解课文内容。文章语言简洁,意境隽美,朗读起来琅琅上口,也让孩子们感受了寓言的快乐。
《坐井观天》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学起来容易理解,这样看来学生对读生字词和理解课文内涵都较好,学生的续编故事还较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的时候朗读少了一些,背诵的'时候不够熟练,有待今后注意尽量多想办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礼貌教育。
语文教学教无定法,只要是适合学生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一如既往,努力钻研和探索,让语文课成为学生最喜欢学的课。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13
《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是一个寓言故事,本文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要高,看的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本节课围绕识字写字和学习课文两大环节进行了教学,这堂课总的来说,还不错。准备非常充分:教具的制作非常用心;课堂调控得很好;师生互动很融洽;教学各个环节衔接得当;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方法多样化;语言表达很清楚明了;板书设计很合理。尤其是生字的教学,很扎实,学生不但记住了字形,了解了字义,还会学会了正确书写。学习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前两次对话在阅读、感悟方面学生掌握的很好,第三次对话由于时间关系,处理的有点仓促,感觉不完美。课文拓展“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看到的、想到的。”学生回答的`很单一,语言表达单一,语言表达不完整,需要长期积累。在指导阅读上还存在一些欠缺,如: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经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教学中,没有做到细致的指导,整个课堂显得有点失色。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14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1.在引导学生了解“无边无际”时,我设计了动画,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什么是无边无际?通过让学生欣赏(无边无际)的沙漠、(无边无际)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原、(无边无际)的天空,
2.主要抓“大话”,这个关键词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大话”这个词,来把握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时的心情。顺带指出说大话是指:说夸张,不切实际的话。
3.文中两个笑。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是。
4.我让学生做了个实验:拿出练习本卷起来,然后通过圆孔看天花板或者四周,说说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动手实验,为每个孩子创造了参与的空间,弄清为什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
5.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拓展延伸培养想象。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15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根据《庄子.秋水》中的相关内容改写。课文通过简短而传神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有趣且寓意深刻的故事:小鸟飞到井边喝水,与青蛙发生了争论。青蛙整天坐在井底,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却说天空无边无际。小鸟很无奈,只能请青蛙自己跳出来看一看。
寓言揭示了一个道理: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坐井观天也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眼界狭窄、所见有限,井底之蛙则比喻那些见识狭窄、目光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逐一出示问题:青蛙和小鸟总共有几次对话?小鸟和青蛙在争论什么?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谁说的对?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找出问题答案,既训练了读,又解决了问题。在学习第二次对话时让学生通过实验弄清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个问题。本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学习第三次对话时,学生对青蛙的“笑”和小鸟的“笑”的含义的理解上不够到位。识字方式相对单一。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16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对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这一课内容较简单,因此,我决定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自己来处理相关问题。学生动手画相关句子,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单靠单纯的'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得到的,而是在学生入境入情、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自悟出来的,有了语感读出来的。因此,在本节课上,我让学生多方式朗读,目的是让学生读中感悟。
在本节课上,我对每一个问题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每一个问题的设立要达到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能引起学生兴趣。改变了简单的“问答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17
本学期的研讨课中,我们选了第四单元中的课文《坐井观天》进行研讨。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学生知道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所以我把教学目标定为“学习课文中的三次对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坐井观天”的比喻义,使学生懂得目光狭小、见识短小就会把事情弄错的道理;会分角色朗读课文。在上一节课的老师的教学中,我们成功地让学生了解了故事的寓意,会读出对话,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及时题目归纳和小结比较深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在第二次上课中,我把教学中的小结改成让学生易读、易懂的句子,呈现出来让他们更加了解这故事。而且还回归课题,引用了日后形容一个人见识少的可以说是坐井观天或井底之蛙。为了适合二年级小朋友的爱好,我还制作了一些头饰让他们在练习对话时更加有趣,更加积极参加到课堂中去。
虽然我对教学中各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我在以下几点还做得不够:
第一、准备还不够充分。虽然说,准备时间也有一星期,可是算起来,时间还是太紧了,白天上课没时间的,晚上的时间也少之又少,而在准备教案时花了很长时间,在背的时间上就少了,所以在上课时,我对教案不是很熟,在讲课是思维有点不清晰。
第二、我上课时语速还是太快。虽然比刚开学有所进步,但对于低年级的`教学来说还是偏快一点,需有待改进。
第三、操练读课文、句子、对话的方式单一,不够多样化。
第四、学生的课堂纪律不够好,没有及时纠正,可以通过表扬其身旁的同学以达到提醒开小差的同学。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改正,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使自己进步得更快。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18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透过青蛙与小鸟之间生动搞笑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透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所以,我把青蛙和小鸟的争论作为理解课文的突破口,到达让学生认识到看实物要全面,要善于“跳出来”的效果。两个班同一个课时,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和大致相同的资料却有了不同的教学效果,现将教学反思如下:
1、教学目标的达成:两节课基本上都能按教学目标的设计进行教学,只但是透过修改之后,从词语入手再到句子、段落的学习在一班落实得比较透彻,学生也学得比较扎实。
2、教学流程的设计:在二班是先透过课文的`初步感知,再从小鸟和青蛙的争论入手,摆明观点,在学生掌握了课文的资料之后在进行朗读指导,因此导致了教学流程的堆积化,各流程之间的衔接不是很流畅,学生读得也不够充分,说得也不够开放。在一班是透过超多的初读、再读、默读,让学生先把课文的资料牢牢记住,在充分读的基础上理解关键词语“井沿、无边无际、一百多里、大话”,透过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串起整个教学流程,在理解中读,在读中感悟,比较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学生学起来也比较用心有效。
3、朗读指导:在二班由于自己对教案的把握不准确,未能理解先学习课文再朗读指导的方法,所以在二班的朗读指导做得很不到位,也没能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一个句子的朗读,并不是每一个字都需要有不同的变化,只要抓住关键词语和语气进行指导就行了,所以,在一班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资料,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效果比较好。学生不是纯粹的模仿读,而是明白要这样貌读。加上戴上了头饰就更能投入主角读,学生的朗读热情比较高,到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4、拓展想象:在二班采用的是“把青蛙想到的画下来,写下来”,以画入手,能够相机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学生能画什么,他必须能够把自己画的东西说出来。有几个学生不仅仅画的不错写得也挺好,只是由于时间关系和自己的思维引导有限,学生能想到的也不外乎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和天多大,达不到与时俱进的效果。在一班的方法差不多,只但是没让他们画画,而是根据《作业本》里的一道练习题培养他们说话写话的潜力。在语句的修饰方面,很多学生只是直接说看到了的事物,只有少数学生会说看到了什么样的事物,什么样的事物怎样样,在教导学生学会好词好句的运用上仍需努力。
二年级的课文学习重点是从一些重要的句子句式中提炼出语言训练点,让学生模仿说话,学会说完整的句子,所以我在请学生发言的时候都会不断地提醒学生把话说完成,不要只说一半。这一篇课文,能够挖掘的语言训练点还有很多,除了“无边无际”的造句,本来我还设置了一个环节就是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可能会看到些什么,想像一下说出来,这个能够培养学生说排比句的潜力,还有“一……就……”这个句式,但都由于疏忽而没有完成比较遗憾。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我觉得就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词句的理解和仿照上,为学生的写话打下良好的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19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课文内容简短,寓意深刻。在备课的时候,我考虑到学生对寓意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而且二年级的学生表达能力有限,明白的意思可能用书面语言表达不出来。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主要从两方面入手来设计备课思路:
一、运用了余映潮老师的板块是教学。设计了三个活动环节。活动一:尽情的读,读出味道。活动二:畅所欲言,谈出感受。活动三:合作探究,尽情想象。
让学生尽情的读课文时,我没有局限于不同形式的朗读,而是在读的时候引导学生猜测感受青蛙和小鸟的不同心理,进而读出文本深层的思想感受。
在读透的基础,进入第二个环节,让学生尽情的说,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这一环节,我以辩论会的形式展开讨论,正确的想法,错误的想法在这里交汇碰撞,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各抒己见,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推向高潮。
二、将课文的思想内容浸透在授课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来理解青蛙的看法对与否时,我让学生动手试一试:用书卷成筒状来观察天。来明白青蛙站在自己的立场来看天是没有错的,错就错在他是坐在井里看天,由于自己的见识短浅,孤陋寡闻,才会有错误的判断。
在评价小鸟时,我让学生尽情想象,想象小鸟会飞过哪些地方?看到怎样的天?看到怎样的景物?从中明白:见识广,知识丰富,就会有正确的'判断。
通过我的逐步引导,学生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对课文的见解更是水到渠成,思绪喷涌而出,精辟的发言引来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学生在掌声的鼓励下越说越精彩。
当然,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还有一些细节处里的不好,例如,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时,读的不够尽兴,没有完全读出小鸟和青蛙的情感;在引导学生想象时,由于引导不到位,学生的想象没有完全打开,只是随老师的指向去想象,没有充分展现个人的想法……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细节上的设计与思考,让每一节课都尽可能的完美。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20
窦桂梅老师在《绽放,在公开课的舞台上》的自序中写到:“上公开课,就像家中来客必定要洒扫庭院、准备盛宴一样,其中有准备的紧张,更有展示的兴奋。
这就像过日子,如果没有客人,可能会终年粗茶淡饭、散淡随意,正是那经常光顾的客人,使得我的‘家政技艺’一日千里。”
是啊,公开课是所有教师都会经历的吧,这周四,我也迎来了人生第一次公开课。经过一周的精心准备,加上学生的积极配合,这节课相对而言比较满意,但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现将我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我选取了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寓言故事《坐井观天》,这篇课文短小精悍,主要通过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高才能看得远,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整节课我的教学流程是这样安排的:
1、播放动画故事《坐井观天》导入本课的学习;
2、在初读课文中,提出问题“本文讲了谁和谁,它们在哪里,在干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比较有针对性。
3、检查生字词。出示本课生字,接着读词语,最后展示课文中的长句子,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
4、在精读课文中,重点围绕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进行讲解,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一百多里”、“大话”、“无边无际”、青蛙和小鸟的“笑”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正是因为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天是不同的。
5、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思考“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又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6、布置作业,让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课后续编这个故事。
教师备好课,学生才能上好课,但是课堂上学生是能动的个体,实际的课堂上是存在生成的。
在这节课中,我在讲解生字时,没有给予学生示范性的指导,这是一个重大的失误;此外,上课启发引导学生不到位,没有让学生真正明白“坐井观天”的深层含义。
接着,刘老师给予了指导:
1、在学生初读课文前,提的问题应该不超出两个,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他们记忆力有限,问题太多就会记不住。
2、在讲生字时,教师应该师范书写,指出容易出错的字,指导书写不少于10分钟。
3、在讲解“一百多里时”,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下文的“无边无际”可以和“一百多里”进行联系,进而理解词语意思。
4、讲解生字也可以放到文中,现在语文提倡“随文识字”,在讲解课文时把生字挑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5、教师上课应该多下台走走,尤其要关注后两排的学生,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听课上来。这次听课对我来说是一次磨砺,让我认清了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改进,希望下一次公开课的表现能更上一层楼!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21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寓言。通过生动、富有趣味性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正确理解课文寓意是一个难点,如果教师自己把寓意告诉学生,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为了不让学生因为难以理解就放弃,也为了学生因为答案得知太易而不动脑,所以我在教授这课时一直想办法调起学生学习的胃口。
在课堂上,我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很快地说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老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教学重点段时,我让学生抓住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观点: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天无边无际,让学生找出它们提出不同观点的理由,并进行朗读。在这个语言环境中学生能很容易地理解“大话、无边无际、遥远”等几个新词语的意思。通过摆观点、找句子,学生一下子分清谁对谁错。
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青蛙产生错误观点的原由,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通过用手做成的望远镜开天花板,你能看见多大?上课时,这个简单的实验引起大家极大的兴趣,同时学生很容易地明白了用书卷起来只看到一点点地方的原因,由此学生也能明白青蛙产生错误的原因是:长期生活在井底,高高的井闭挡住了它的视线,因此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最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
为了让学生更加有目的的学习课文,所以在课前预习时我和大家一起背诵了识字4,并且拓展学生的思维,说出更多的成语,让他们知道一般的成语故事都能告诉大家一个道理,然后学生很自然的就带着对于这课的疑问进入了学习。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简单的理解课文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问题,那如何才能让学生从看似简单的文章中体会出道理?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多读书。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明确目的要求,推荐思考的角度,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同时动笔勾画出弄不明白的词语和读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朗读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刻意的要求学生哪个字重读,哪句话必须拖长音或轻读,而是充分的给孩子朗读体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指名让学生按自己的方法去读对话,其他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相互比较朗读的效果,自然就能体会出什么样的语气适合这个角色,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寓意,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通过我随手画在黑板上的简笔画理解“井沿”,并让学生指出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从“一百里”入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天的无边无际;理解“无边无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海洋、宇宙、大地、草原等等。
真正让学生理解寓意的突破口,我觉得还是最后两个自然段的“笑”。“青蛙为什么笑了?”学生的回答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都能道出寓意,“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到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却说天无边无际,青蛙觉得很好笑。”“青蛙以为自己是对的,它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吹牛皮,觉得很好笑。”“那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天天在天上飞,知道天有多大,听到青蛙老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觉得青蛙很无知,小鸟无奈地笑了。”“天明明大得很,而井里的青蛙看到却只有井口那么大,还不相信小鸟的话,让人又好气又好笑。”虽然学生们的总结很稚嫩,但是经过教师的梳理和归纳,学生在回答“学了这篇课文的你懂得了什么?”难以理解的寓言就顺理成章的从孩子们的口中说,“我懂得了我们不能像青蛙一样,整天坐在井里看天,而应该跳出井口看看外面,这样才能不被别人笑话。”“我们不能做井底之蛙,那样就太可怜了。”“我们不能像井底的青蛙,自己明明错了,还不听别人劝告,自以为是。”本课存在的问题:
1、时间的分配有些失调,前松后紧。
2、识字教学不够扎实。在识字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认读,有些词语可以在这个环节中理解意思。
3、虽然读的形式比较多,但是学生的朗读质量没有明显的提高。
在这节课上我渐渐的摸索到寓言故事的讲法,当然还很稚嫩,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收获。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22
有一位教师在教完《坐井观天》一文后,让学生以《青蛙跳出了井口》为题说话和写话。有的说青蛙跳出井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吓得它忙向小鸟求救;有的说小鸟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田野里稻谷飘香,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的'日子白过了;有的小朋友竟然让青蛙坐飞机去环球旅行,青蛙一下飞机就说:“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教师不住地点头微笑,此时又一位学生举手居然说青蛙跳出井后看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又跳进了井里。
班里的学生哄堂大笑,教师也打断了该生的话并示意他坐下,竟还说了句:我看你就是那只青蛙!教师从自己教的角度只关注自己设计的训练,没有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更没有去珍视学生的奇思妙想。这孩子说井里好,肯定有他独特的阅读体验与生活经验,兴许他比其他学生更有忧患意识地从环保的角度去考虑了。另外尽可能地尊重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珍视学生的体验、成果,是尊重学生的第一要素。在教学中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关注学生的心情、关注学生的态度、蹲下来与学生交流,从而关注学生的发展。
另外,感悟语言是一种个性化的语言感受,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生活经历、情感气质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自然也就有了区别。因此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时我们应顺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品词抠句,发掘学生的灵气,使学生对语言产生具有个性化的理解与感受。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23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站的高度不同,所见也就不同。本课课文短小精悍,学生读起来道理也容易懂,但是,如何落实好本文的语言文字训练呢?这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
一、重视识字、写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要重视识字、写字的.教学。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是这样指导的。
“渴”和“喝”两个生字容易混淆,因此,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渴”是想喝水,所以是三点水旁;“喝”是用嘴喝水,所以是口字旁。
“际、沿”: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沿”:第五笔是横折弯。“际”字的左耳旁中的“阝”要写得稍小一些,不要超过田字格中的“横中线”。
像这样容易记混的字、容易写错的字,通过我的对比、引导,学生掌握的较好。
二、通过分角色朗读,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本文的朗读,学生对小鸟的话不难理解,但是对青蛙的话学生是比较难理解的,有的学生在朗读后,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青蛙是从生下来,就在井里吗?”显然,学生是在怀疑,因为他们看到过池塘里的青蛙,看到过田野里的青蛙,但是,他们想不到井里也会有青蛙,尤其是,学生更没有坐在井底看天的经验,因此,我通过让学生看窗户外的天空,再用卷好的纸筒看外面的天空,学生就能体会,井中的青蛙原来看到的天真是井口那么大,他们也就能进入角色进行朗读、体会了。
三、续说故事
这是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好材料,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又有了对井底之蛙的理解,那么,他们对青蛙如果跳出井口看到的天空有多大、青蛙会看到什么景象也就会言之有物了,结果,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说出青蛙的跳出井口是感受,以及看到的美丽景象。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补充相应的知识,比如,这是个寓言故事,在导入新课时,可以以寓言故事导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会更好。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24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但是这一寓意,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比较有难度的,但却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那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呢?
在教学中我首先采用通俗的启发谈话的方法导入新课:先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成语故事吗?说说你们读过哪些成语故事,说给咱班小朋友听听。让学生理解很多的成语故事。从而引出“坐井观天”,告诉学生它也是一个成语,《坐井观天》这个故事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我相信咱们班许多同学早就知道了这个故事。当人们一看到“坐井观天”这四个字时,就会想到另一个成语──井底之蛙,就会想到这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青蛙。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文本中。
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做了个实验:用手工做的纸筒,观看黑板,比较比平时看到的黑板有什么不一样呢?为学生创造体验,弄清为什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问。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力。学生们做的不亦乐乎,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是,青蛙和小鸟的对话部分的朗读指导还不够充分。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25
《坐井观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首先是对“无边无际”这个词语的理解。然后是对寓意的理解。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我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借助青蛙在井底的软件,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得出结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他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也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地配合和思考,教学目标基本实现,但是课堂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在重点词语的把握上漏掉了一个较重要的.词“井沿”,其实我可以通过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井沿的意思,感受对话发生的场所等,并且引出文章第一段话,让文章通过三个词连成一个整体,不会让人有断章的感觉,所以在以后教学中,要注意文章的完整性。
另外,要注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这只可怜的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去想象,所以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探究,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欣赏情,传授情,感悟情的过程。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26
本课是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一些能给人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道理。
课下,我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查字典或者想其它办法解决,二年级的学生是有能力自学课文,扫除阅读的障碍的。课上,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读课文,小组读课文,通过孩子之间的'互相帮助,合作去读准课文。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自读自悟,由学生自己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教学,改变以往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学习过程的环节,通过学生的质疑、解疑,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加强朗读训练,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思考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进行角色朗读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同学们,青蛙说天只有井口大,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它们争论的很激烈吧?我们怎样才能读好?我们分角色朗读,想想怎样读才读得好?”孩子们纷纷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态度积极认真,有的为了读好角色,练习读了好几次,课堂气氛活跃热烈。
最后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引入寓意,而不是纯粹的说教。“如果有人说你是坐井观天,你明白他在说你什么吗?你想对坐井观天的人说些什么?你们愿意像小青蛙一样什么都不知道吗?你们能出出点子让小青蛙也能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吗?”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悟出寓言中的道理,让学生懂得目关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27
本课教学伊始,我创设情境:多媒体出示书上第二幅图,问生:图上有哪两种动物?根据学生的回答设置悬念,青蛙和小鸟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这节课我们学习13课《坐井观天》。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学生从多角度提出了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谁坐井观天?它们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这样,培养了学生创新质疑的能力。在学习生字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生字,小组合作没有流于形式,达到了合作的目的.,然后再全班交流,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能够让学生自主探索,尝试学习,讨论交流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记忆字形的方法很多:计部件、去部件、换部件、数比画、先计部件再数笔画、比较法……接着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词说一句话,学生表达能力很强,句子说得很好,积极性也很高,例如:长江沿岸景色秀丽,真让人流连往返。我在上学的路上口渴了,想找点水喝。有一只可爱的小鸟落在我家的井沿上……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28
准备了一个星期,终于轮到我试讲了。站在讲台的那一刻,心里比上次好很多,至少没有那么紧张,思路也清晰了很多。
我先是说课,本以为准备得比较充分,可是说课的时候居然结巴,因为我的说课稿写得过于潦草,潦草到自己都有点难辨认,所以老是断断续续的。看来真的不能有半点马虎啊。再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看天与用纸筒看天的一个环节,他们熟悉说课的说可以把这个环节归为一个说课环节——过程与方法目标。呵呵,又长见识了。说真的我只知道说课的最普通的那几个环节,对于说课我真的了解得少之又少。第三,我在设计说课的时候把第一课时(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也归纳了进来,从而误导了听课的同学。
抽签的时候我抽到的是阅读教学,所以我选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因为课文里主要是青蛙和小鸟的对话,作为阅读课比较好进行教学。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着重放手让学生阅读,正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我的教案设计大概是:
1、以自己的方式朗读课文。
2、全体朗读课文。
3、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4、老师与学生一起朗读青蛙与小鸟的最后一次对话。
5、指名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青蛙与小鸟的最后一次对话。
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放手让学生读的每个环节都是有目的的,可是真正实施起来的时候,就是另外一种状况了。一节课下来,出现的问题真是不少。首先是口头禅,也许比起第一次试讲的时候好了一点,但是比如“讲一讲”、“看一看”等不符合教学用语的口头禅我还是掺进来不少。这也许是我们不可避免的,不过如果在上课的时候多加注意,效果还是不错的,至少这次我是比较重视的。
其次是问题设计不够简洁,这在第一次试讲的时候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来的,可是这次我还是重犯了。其实很多时候,一旦你上了讲台,就算你准备得在怎么充分,说话的时候还是会语无伦次的,于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被自己重复了好几次学生才听懂。如,我原来是想问学生:“青蛙和小鸟为什么都是笑着说的?它两笑的含义一样吗?”然而我一紧张,把这个问题重复了好几次学生才明白。
第三,备课的'时候我只备课文,却忘记了备学生。就比如,我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划出不懂的词语,然后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我备课时是准备让学生来做小老师,让他们互问互答的。但是在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与我的本意偏偏相反,我备课的时候是没有想到的。所以在这个环节里,我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帮他们解决不懂的词语,以至于后来不够时间进行教学。同时我犯了个致命的错误就是没有解释课文标题,我甚至忽略了课文标题,所以绕了很多弯路来让学生理解课文所揭示的寓意。
第四,对教材不够熟悉。我说的不是对课文不熟悉,是对教材不熟悉。有一组员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她注意到了,我所讲的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在这一阶段,教材要求的是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在这之前是不要求结合插图来理解课文的,我不熟悉教材,尽管我也有利用结合插图理解不懂的词语,可是我没有注意到让学生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反而是绕大圈来让学生理解课文。再者我没有联系课后习题来设计教案,这着实是损失了教材提供的资源,有点“丢了西瓜检芝麻”的感觉。
第五,这是很多人都会犯的一个错误——只关注回答问题的学生,忽略了下面的学生。因为上课的时候很自然地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回答问题的学生身上,到底在上课的时候要怎样去权衡呢?
第六,我让学生朗读课文之前我提出了三个要求:一、要会读,读懂这个故事。二、要会想,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三、看看课文里有哪些词不懂,用笔划出来,等会提出来我们一块儿解决。这是我参照一本教参来设计的,可是实施起来才发现这三个问题的顺序有点颠倒,让学生不知道到底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看来真的不应该照搬别人的东西,凡事还得自己先斟酌一下。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29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在课堂上,我通过简笔画,让学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接着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桌沿;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小鸟说的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还有哪些事物是无边无际的?学生很快地说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老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
教学重点段时,我让学生抓住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观点,让学生找出它们提出不同观点的理由,并进行朗读。通过做实验、找句子,学生一下子分清谁对谁错。
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青蛙产生错误观点的原由,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通过把纸卷成筒来看天花板,你能看见多大?上课时,这个简单的实验引起大家极大的兴趣,同时学生很容易地明白了用书卷起来只看到一点点地方的原因,由此学生也能明白青蛙产生错误的原因是:长期生活在井底,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因此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最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学生和我很顺利的上完了这节课。
本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一名学生把“无边无际”说成“一望无际”时,我没有及时抓住这一美丽的“生成”,让学生理解他们是一对意思相近的成语。要知道,有时随机生成的“美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发教学高潮。
另外,在理解青蛙说这话的根据是什么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了解青蛙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组织学生进一步自主、合作、探究文本,对成语的寓意理解就会水到渠成。然后,教师再从文本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探究自悟生活中的“坐井观天”的人和事,从而让学生真正明白这个成语的人生哲理,终身受益。这样才能体现教育的生活化。
教学中,很多问题的预设意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愿跟着老师设定的思路走。这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难题。《新课标》告诉我们,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才能让课堂充满真正的活力。
其实我们的学生是富有创造性的。只要教师给以适当的'引导,一定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就会激发起来,绽放出创造性的火花,让人惊喜。而我们所做的,是引发他们的动机,提供一定的机会,培养一定的方法,再给以适当的鼓励。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唤醒、激励和鼓舞!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30
《坐井观天》讲的是一只小鸟和一只一直住在井底的青蛙争论天究竟是大还是小的故事。告诉我们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要眼界开阔,不要受自己已有经验的局限,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反映问题。否则就会像青蛙那样目光狭小,却自以为是。课文共七个自然段,一至三段讲小鸟落在井沿上,青蛙问他从哪儿来,小鸟说他从一百多里外的天上来。四至七段讲青蛙和小鸟因天的大小发生争论,青蛙坚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小鸟请他跳出井口看一看。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知道故事说明的道理,分角色朗读课文。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一点,既重视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又加强朗读训练和发展思维,培养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
(一)、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要给学生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安排学生读书,每次都有明确要求。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读课文,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对暂时不懂的问题,既不急于解答也不轻易放过,而是适时地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解决。特别强调边读边思考,使朗读、提问紧密结合。学生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然后我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就是读书方法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又组织学生讨论、释疑。
(二)、调动学生主动学的积极性
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洋溢着师生双边活动的热烈气氛,既不是学生围绕教师转,也不是学生配合教师活动,而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主导作用不是教会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目的是为使学生今后自己会学。
上课时我让学生充分质疑,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我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始终注意“导”,始终注意听取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不断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说出根据,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
1.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五十个孩子就有五十只青蛙,五十只小鸟。他们可以,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的朗读就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理解、体会和感受。老师拼弃了以前那种刻意去追求“标准答案”,哪必须得读重音,哪必须读拖长音或读轻声,而是充分的给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探究,想想该怎样读才会读好,让孩子“我口表我意”,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建构,在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2.评价应注意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是一个认识、教育、提高的过程,把评价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进行聆听观察、分析反思、组织表达,从而加深学生的体验,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老师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尤其是让生生之间进行赏析性的评价,这使被评价的孩子得到激励,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在赞赏别人的优点时,也是在主动学习,积极接受。
(三)、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我在课上注意让学生反复练习读书,并且还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文中的词语“无边无际”,先让学生理解本词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说说哪些事物是无边无际的,这样学生的理解很透彻了,还能运用了。学过这些好词,我们不就是为了学以致用吗?还有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大话”。同学们逐一解释为“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说出来”“没有根据的话”“假的”“太夸张了”,经过教师的不断点拨,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在组织学生讨论“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含义和这个成语是批评有什么错误的人这一问题时,我还联系前面所学过的成语,“管中窥豹”“一叶障目”,让学生更深一层的了解其含义,并强调要求学生把先后几个同学的发言连起来说完整一些……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但是,在这堂课上,我虽然努力的想教会学生怎样读好青蛙和小鸟的话语,可是还是缺乏具体的明确的指导,所以朗读效果还不尽人意。再者,当我说道:“同学们,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啊?”,学生都说到了小鸟,而本文意在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这个成语故事,并懂得“坐井观天”的含义,而我的这一问题将学生带进了胡同,有点偏离轨道的倾向,值得深刻反思。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7-19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0-20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2-13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优秀11-24
听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1-09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5篇)06-16
《坐井观天》语文教学反思03-21
部编《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5-24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精选15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