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个人反思最新

时间:2022-06-10 10:00:4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个人反思最新5篇

  在现实社会中,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我们该怎么去写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个人反思最新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学个人反思最新5篇

语文教学个人反思最新5篇1

  《语文园地四》有四个内容:发现汉字中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和一字多音的有趣现象;积累词语和学习一篇短文;口语交际续讲故事;展示学生课外所认识的招牌字。本节课教学的是第一和第四个内容。

  教学目标有以下三个:

  1、领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运用其规律自主识字,认识“擦、拦”等7个生字。

  2、会读“长、乐、着”这三个多音字。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

  领悟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并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自主识字。

  教学准备有两方面:

  1、课前布置孩子们在生活中认识招牌字,并将其收集在课外识字本中。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一个美丽的学习园地,带领孩子们在发现乐园和展示乐园中游玩,其间会遇到一道道难关,学生想办法解决,最终顺利过关。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了解学习汉字的'方法,陶冶战胜困难的情操。

  设计理念:根据一年级学生特点和语文园地新颖性、综合性强的特点,巧妙创设活动情景,通过游戏激励儿童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发现语文汉字的特点,主动探究规律,并动用规律自主识字。借助学习伙伴的引领,为学生课外识字提供舞台。

语文教学个人反思最新5篇2

  美具有规范的本事,但它既不是任意的,更不是强制的,而是顺其自然天成的。这种规范,是自然与社会向统一的'自由造型。正是自由这个目的把人性、美和教育三者联系起来。教育和美有着共同的冲动,那就是把自由赋予人,在这个目的面前,它们又互为手段。在教育的王国里,也像在美的王国一样,遵循着“经过自由给予自由”的基本法则。

  本课中,在欣赏钱塘潮之美上,教师给听众最大的印象即在于此——他不是经过强制的手段,经过外力把美灌输给学生,而是经过品读、感性的材料(录像),点拨、引导,把学生关于潮水、关于壮观的审美经验挖掘出来,自我感受和欣赏钱塘潮之美,并对文本进行“二度创作”。

  教育是美的实践外化,美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性趋向于引导人走向自由、完整、全面的发展(这正是我们此刻的学生所最欠缺的,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该课文是审美教育的典型材料,该教师也充分发挥了自我的审美素养,经过读、听、看,在课堂上很好地营造了审美的氛围。

语文教学个人反思最新5篇3

  自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走进语文课堂以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我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然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的得以显现。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以阳光的心态活跃在教学前台。但也遗憾地看到,由于对新课程标准的肤浅解读,甚至是错误的理解,使语文课有点不像语文课了,失去了“语文味”。教学中对语文领地拓展,使“语文”这个本来就众说风云的概念更加含糊不清了。

  在新课程思想的指导下,一些老师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亮眼的教学设计,越来越令人眼花的教学课件,越来越热闹非凡的小组讨论。一节赏心悦目的语文课结束了,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呢?“花枝招展”的课堂设计真的能让学生静下心来,对文本进行潜心解读吗?一晃而过,让人目不暇接的课件,留给学生回味只不过是几张美丽、有趣的图片罢了。乱哄哄地讨论看似探究,但大多缺少明确的指向,学生海阔天空的发言,甚至胡言乱语,却还会受到表扬鼓励,名曰:“有新意,有创新。”

  我认为,一节好的语文课,应重在求“实”。教师不能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而忽略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面对新课程标准,我们现在缺少的不是激情而是冷静。我觉得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匡正人心:

  一、把握拓展的“度”,潜心于读文

  语文课堂的拓展延伸,如同给学生打开了面向生活、社会、世界的窗户,让他们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引发了学生更为深刻的思考,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无疑是大有益处的。可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有的课堂过分注重内容的拓展,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一位教师教学《新型玻璃》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读研专题:“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作用呢?请自主选择一种新型玻璃,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研读,然后向大家汇报。”学生没费多大力气就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罗列出来,至于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这些特点、作用进行说明的,学生则根本没有去细细研读、体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所谓的新理念,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在设计研读专题时,既不注意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年龄特征,结果只能失去语文课应有的本色,“种别人的田,荒自家的园”,将语文课上成常识课,让课堂成为少数尖子生的“一言堂”。

  语文的拓展延伸应以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为基础,潜心于会文才是语文的根本。试想如果没有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没有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分析理解,那么其他的一切活动必将成为海市蜃楼。

  二、弃空泛表演,做“实的”训练

  “生活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有的老师为了追求语文课堂形式的多样化,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会唱歌的老师在课堂展示歌喉;会画画的老师在台上挥毫泼墨。那会武术的老师就该拿十八般兵器在教室逐一亮相。是想:“这究竟是语文课,还是才艺展示呀。”当然,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针对某个环节进行相关的表演,这确实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思想。但如果不顾文本内容,就是单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把表演当成课堂时尚的道具,那么

  这种做法就很值得磋议了。有的课堂热热闹闹、唱歌跳舞,学生的活动形式多,唯独读书不多,语文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例如,某教师教学《狐假虎威》时,是这样活跃课堂:教师请5名学生分别戴上狐狸、老虎、小鹿、兔子、野猪的头饰进行表演,其余学生当导演。当导演的学生给其他同学的表演进行评价。爱表演,爱看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这一教学活动的确迎合了学生的心里需求。教师的话刚说完,课堂气氛变得异常活跃。学生们有的找头饰,有的戴头饰,有的扮鬼脸在表演、评价中半节课的时间转眼即过。可细思量,在这看似活跃的课堂中学生究竟得到了什么呀!

  我们不能否认,表演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更轻松、更活泼,可以带给学生欢乐,使语文学习更快乐;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可以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更能体现大语文观。但艺术究竟该在什么时机走进课堂,该占据多大的课堂空间,应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应为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服务,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如果为追求气氛而“艺术”,结果只能是语文学科丢失本性,异化本质。课堂表演不是万能的钥匙,过多的课堂表演必然使课堂流于浮华,它永远代替不了必要的语文训练。与其课堂上让学生脱离文本浮于表面地演一演,无力地说一说,走马观花地看一看,到不如为学生多创设一些听、说、读、写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口头表达和书面练笔的机会。没有扎扎实实地“双基”训练,怎么能切实地提高语文能力呢?只有少一些空泛的表演,多一些扎实的训练才能使语文学习摆脱表面的“活跃”,回归本源。

  三、适度合作,重视品读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最重要的变革,于是小组合作、讨论就成了目前语文课堂上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但有的老师为了力争更“贴近”新课程标准,为了给课堂贴上一个“新课程”的标识,时不时就来个小组讨论,动不动来个合作、探究,不是追求讨论的效果,而是追求讨论的形式,其结果是事倍功半。合作学习方式,当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

  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装饰品。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天鹅的故事》一文,一个课时内就组织了三次合作学习。第一次在初读课文后,要求四人小组谈谈初读后的感受;第二次在重点理解老天鹅破冰部分,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你觉得老天鹅是“破冰勇士”吗?哪些句子表现了老天鹅的勇敢顽强?老天鹅为什么要那么做?第三次讨论:天鹅们还有别的破冰方法吗?”第三次合作学习,除了第二次有必要外,其余两次纯属为合作而合作,毫无意义。

  老师在合作、讨论之前缺少必要的引导铺垫,缺少对文本必要的朗读品味,在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缺乏深刻理解的情况下就随意地展开讨论,那么合作、讨论就演变成了下面的几种情况:1、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2、小组成员都默默无语,自己想自己的事。3、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时而挤眉弄眼,时而东拉西扯。表面上气氛热烈异常,实际却没解决根本问题。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思考,对此“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那些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

  四、少点放任,多点引导。

  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选择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比如:“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如同在语文课堂

  中设臵了学习超市,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或写人、或叙事、或状物、或说理。结构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各异,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个性,一概以“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未免太放任自流了。

  课文永远不可能激起学生强烈阅读欲望,学生当然也就不可能对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情结,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其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如果汇报交流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教学无主次,如此教学如何能有益有效?教师既不能牵着学生鼻子走,也不能跟着学生走。教师应该是学生的领队,当学生需要“引导”时就站到队伍前,需要“穿针引线”时就插到队中,确实担当起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

  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我们要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盲目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语文教学个人反思最新5篇4

  陈琳琳教师在教学《雷雨》这个环节中,学生和教师都是在简便、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的,陈教师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学生成为主体,教师成为主导,平等地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启发和引导学生运用所收集的资料自由地发表自我的所得、所想,陈琳琳老能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布置他们课前去收集关于雨的`资料,这些资料是学生平时看过、听过、学过的东西,积累起来容易,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乐于积累所学的知识,进取运用所积累的知识,这些都为他们以后高年级的感悟,运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不仅仅如此,陈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与学生进行对话教育,让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为自我的画面起名字,经过全体同学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为画面起恰当的题目,但在导入新课时如果能把学生起的题目巧妙地与课文题目相结合那就更好。

  总之,陈琳琳教师的这节课是成功的课,我只是提出自我的看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多向她学习,在积累方面多下功夫,为我的学生创造更多的想象空间。

语文教学个人反思最新5篇5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特点进行一一说明。

  同时,作者准确用词,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五年级学生年龄虽然处于高年级阶段,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还是比较短,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结合学生的`这些年龄特征,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没有一讲到底,而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就及时设计了突破难点鲸生活在海洋里,体型像鱼,因此有很多人管它叫鲸鱼,连汉字的写法也是带着鱼字旁,为什么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呢?,然后让学生再来读课文,突破教学难点这一个教学环节。

  突破难点之后,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学习,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提问、画画、表演、朗诵等形式)学习,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学习收获特别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由于课前设计严密,上课时组织得当,效果很好。这种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枯燥无味的知识,学生自己解决起来问题来头头是道,条理清楚。

《语文教学个人反思最新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语文教学个人反思最新】相关文章:

语文课堂教学个人反思最新5篇06-10

语文教学反思最新(精选16篇)10-11

教学反思体育教学反思最新11-18

教学教学反思最新11-11

反思课后教学反思最新01-18

语文的教学反思12-27

语文的教学反思04-17

进的教学反思最新01-02

拼音教学反思最新02-24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语文教学个人反思最新5篇

  在现实社会中,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我们该怎么去写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个人反思最新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学个人反思最新5篇

语文教学个人反思最新5篇1

  《语文园地四》有四个内容:发现汉字中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和一字多音的有趣现象;积累词语和学习一篇短文;口语交际续讲故事;展示学生课外所认识的招牌字。本节课教学的是第一和第四个内容。

  教学目标有以下三个:

  1、领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运用其规律自主识字,认识“擦、拦”等7个生字。

  2、会读“长、乐、着”这三个多音字。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

  领悟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并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自主识字。

  教学准备有两方面:

  1、课前布置孩子们在生活中认识招牌字,并将其收集在课外识字本中。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一个美丽的学习园地,带领孩子们在发现乐园和展示乐园中游玩,其间会遇到一道道难关,学生想办法解决,最终顺利过关。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了解学习汉字的'方法,陶冶战胜困难的情操。

  设计理念:根据一年级学生特点和语文园地新颖性、综合性强的特点,巧妙创设活动情景,通过游戏激励儿童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发现语文汉字的特点,主动探究规律,并动用规律自主识字。借助学习伙伴的引领,为学生课外识字提供舞台。

语文教学个人反思最新5篇2

  美具有规范的本事,但它既不是任意的,更不是强制的,而是顺其自然天成的。这种规范,是自然与社会向统一的'自由造型。正是自由这个目的把人性、美和教育三者联系起来。教育和美有着共同的冲动,那就是把自由赋予人,在这个目的面前,它们又互为手段。在教育的王国里,也像在美的王国一样,遵循着“经过自由给予自由”的基本法则。

  本课中,在欣赏钱塘潮之美上,教师给听众最大的印象即在于此——他不是经过强制的手段,经过外力把美灌输给学生,而是经过品读、感性的材料(录像),点拨、引导,把学生关于潮水、关于壮观的审美经验挖掘出来,自我感受和欣赏钱塘潮之美,并对文本进行“二度创作”。

  教育是美的实践外化,美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性趋向于引导人走向自由、完整、全面的发展(这正是我们此刻的学生所最欠缺的,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该课文是审美教育的典型材料,该教师也充分发挥了自我的审美素养,经过读、听、看,在课堂上很好地营造了审美的氛围。

语文教学个人反思最新5篇3

  自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走进语文课堂以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我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然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的得以显现。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以阳光的心态活跃在教学前台。但也遗憾地看到,由于对新课程标准的肤浅解读,甚至是错误的理解,使语文课有点不像语文课了,失去了“语文味”。教学中对语文领地拓展,使“语文”这个本来就众说风云的概念更加含糊不清了。

  在新课程思想的指导下,一些老师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亮眼的教学设计,越来越令人眼花的教学课件,越来越热闹非凡的小组讨论。一节赏心悦目的语文课结束了,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呢?“花枝招展”的课堂设计真的能让学生静下心来,对文本进行潜心解读吗?一晃而过,让人目不暇接的课件,留给学生回味只不过是几张美丽、有趣的图片罢了。乱哄哄地讨论看似探究,但大多缺少明确的指向,学生海阔天空的发言,甚至胡言乱语,却还会受到表扬鼓励,名曰:“有新意,有创新。”

  我认为,一节好的语文课,应重在求“实”。教师不能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而忽略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面对新课程标准,我们现在缺少的不是激情而是冷静。我觉得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匡正人心:

  一、把握拓展的“度”,潜心于读文

  语文课堂的拓展延伸,如同给学生打开了面向生活、社会、世界的窗户,让他们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引发了学生更为深刻的思考,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无疑是大有益处的。可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有的课堂过分注重内容的拓展,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一位教师教学《新型玻璃》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读研专题:“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作用呢?请自主选择一种新型玻璃,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研读,然后向大家汇报。”学生没费多大力气就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罗列出来,至于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这些特点、作用进行说明的,学生则根本没有去细细研读、体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所谓的新理念,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在设计研读专题时,既不注意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年龄特征,结果只能失去语文课应有的本色,“种别人的田,荒自家的园”,将语文课上成常识课,让课堂成为少数尖子生的“一言堂”。

  语文的拓展延伸应以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为基础,潜心于会文才是语文的根本。试想如果没有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没有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分析理解,那么其他的一切活动必将成为海市蜃楼。

  二、弃空泛表演,做“实的”训练

  “生活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有的老师为了追求语文课堂形式的多样化,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会唱歌的老师在课堂展示歌喉;会画画的老师在台上挥毫泼墨。那会武术的老师就该拿十八般兵器在教室逐一亮相。是想:“这究竟是语文课,还是才艺展示呀。”当然,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针对某个环节进行相关的表演,这确实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思想。但如果不顾文本内容,就是单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把表演当成课堂时尚的道具,那么

  这种做法就很值得磋议了。有的课堂热热闹闹、唱歌跳舞,学生的活动形式多,唯独读书不多,语文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例如,某教师教学《狐假虎威》时,是这样活跃课堂:教师请5名学生分别戴上狐狸、老虎、小鹿、兔子、野猪的头饰进行表演,其余学生当导演。当导演的学生给其他同学的表演进行评价。爱表演,爱看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这一教学活动的确迎合了学生的心里需求。教师的话刚说完,课堂气氛变得异常活跃。学生们有的找头饰,有的戴头饰,有的扮鬼脸在表演、评价中半节课的时间转眼即过。可细思量,在这看似活跃的课堂中学生究竟得到了什么呀!

  我们不能否认,表演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更轻松、更活泼,可以带给学生欢乐,使语文学习更快乐;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可以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更能体现大语文观。但艺术究竟该在什么时机走进课堂,该占据多大的课堂空间,应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应为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服务,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如果为追求气氛而“艺术”,结果只能是语文学科丢失本性,异化本质。课堂表演不是万能的钥匙,过多的课堂表演必然使课堂流于浮华,它永远代替不了必要的语文训练。与其课堂上让学生脱离文本浮于表面地演一演,无力地说一说,走马观花地看一看,到不如为学生多创设一些听、说、读、写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口头表达和书面练笔的机会。没有扎扎实实地“双基”训练,怎么能切实地提高语文能力呢?只有少一些空泛的表演,多一些扎实的训练才能使语文学习摆脱表面的“活跃”,回归本源。

  三、适度合作,重视品读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最重要的变革,于是小组合作、讨论就成了目前语文课堂上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但有的老师为了力争更“贴近”新课程标准,为了给课堂贴上一个“新课程”的标识,时不时就来个小组讨论,动不动来个合作、探究,不是追求讨论的效果,而是追求讨论的形式,其结果是事倍功半。合作学习方式,当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

  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装饰品。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天鹅的故事》一文,一个课时内就组织了三次合作学习。第一次在初读课文后,要求四人小组谈谈初读后的感受;第二次在重点理解老天鹅破冰部分,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你觉得老天鹅是“破冰勇士”吗?哪些句子表现了老天鹅的勇敢顽强?老天鹅为什么要那么做?第三次讨论:天鹅们还有别的破冰方法吗?”第三次合作学习,除了第二次有必要外,其余两次纯属为合作而合作,毫无意义。

  老师在合作、讨论之前缺少必要的引导铺垫,缺少对文本必要的朗读品味,在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缺乏深刻理解的情况下就随意地展开讨论,那么合作、讨论就演变成了下面的几种情况:1、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2、小组成员都默默无语,自己想自己的事。3、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时而挤眉弄眼,时而东拉西扯。表面上气氛热烈异常,实际却没解决根本问题。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思考,对此“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那些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

  四、少点放任,多点引导。

  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选择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比如:“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如同在语文课堂

  中设臵了学习超市,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或写人、或叙事、或状物、或说理。结构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各异,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个性,一概以“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未免太放任自流了。

  课文永远不可能激起学生强烈阅读欲望,学生当然也就不可能对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情结,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其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如果汇报交流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教学无主次,如此教学如何能有益有效?教师既不能牵着学生鼻子走,也不能跟着学生走。教师应该是学生的领队,当学生需要“引导”时就站到队伍前,需要“穿针引线”时就插到队中,确实担当起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

  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我们要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盲目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语文教学个人反思最新5篇4

  陈琳琳教师在教学《雷雨》这个环节中,学生和教师都是在简便、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的,陈教师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学生成为主体,教师成为主导,平等地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启发和引导学生运用所收集的资料自由地发表自我的所得、所想,陈琳琳老能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布置他们课前去收集关于雨的`资料,这些资料是学生平时看过、听过、学过的东西,积累起来容易,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乐于积累所学的知识,进取运用所积累的知识,这些都为他们以后高年级的感悟,运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不仅仅如此,陈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与学生进行对话教育,让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为自我的画面起名字,经过全体同学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为画面起恰当的题目,但在导入新课时如果能把学生起的题目巧妙地与课文题目相结合那就更好。

  总之,陈琳琳教师的这节课是成功的课,我只是提出自我的看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多向她学习,在积累方面多下功夫,为我的学生创造更多的想象空间。

语文教学个人反思最新5篇5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特点进行一一说明。

  同时,作者准确用词,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五年级学生年龄虽然处于高年级阶段,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还是比较短,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结合学生的`这些年龄特征,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没有一讲到底,而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就及时设计了突破难点鲸生活在海洋里,体型像鱼,因此有很多人管它叫鲸鱼,连汉字的写法也是带着鱼字旁,为什么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呢?,然后让学生再来读课文,突破教学难点这一个教学环节。

  突破难点之后,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学习,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提问、画画、表演、朗诵等形式)学习,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学习收获特别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由于课前设计严密,上课时组织得当,效果很好。这种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枯燥无味的知识,学生自己解决起来问题来头头是道,条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