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精选20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 篇1
认识四边形是三年级上册的知识,书本34页至36页认识四边形
教学目标是: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正确区分和辨认四边形,知道四边形的特征,能正确分类。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2、通过涂一涂、找一找、围一围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利用四边形的特点正确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借助于涂颜色的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例2让学生通过把各种四边形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性有所了解,特别是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从而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首先从情景图中,要求学生找出一些认识的图形,并使用白板的功能进行放大,使用图形笔把学生找到的图形画出来,在例1的教学中,通过让在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再使用喷桶,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积极性也很高,在这个基础上,概括出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通过例1找到的四边形,再把这些四边形进行分类,可以怎么分?通过学生课前的预习,四人小组学习,归纳出按边分是怎样分的,按角分又是怎样分的'?
让学生把这些四边形分类:有的学生按照有没有直角来分;有的学生按照边相等的多少来分;学生通过把四边形分类的活动,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征有所了解,进一步感受到了四边形的细微差别之处,特别是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总的来说,这节课根据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 篇2
观察是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基础,最初对图形的认识就是由观察开始的,所以在四边形的认识过程中我安排了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因为已经有认识常见的简单平面图形的经验,有一定的空间与几何的'基础,所以本节课学生接受新知相对来说较快。
本节课在以前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又有一定的提升,要求学生能够更加仔细地观察,对图形的认识更全面。所以,在课堂上我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在观察平面图形的时候注意图形构成的几大要素,发现同类图形的基本特征。
课堂初,我让学生自己画出自己猜测的四边形的样子,展示介绍自己画出的四边形,我将他们画出的一些四边形贴在黑板上,相互观察判断,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能很快判断出给出的图形哪些是四边形,哪些不是,但是发现有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表述不清楚甚至混淆,于是,我在课堂上临时加入了四边形是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的讲解环节。这一点,尽管教材上有显示,但自己课前没有预设到,备课还不够细致。找四边形的普遍特征这一环节,教材中没有给出四边形的定义,所以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寻找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四边形的特征:有四条边、四个角。此时学生对四边形的特征表象认识是不全面的,接下来通过反例,让学生在对比、辨析中发现四边形的四条边必须是直直的。
整节课学生积极性很高,都抢着说,下一步我要引导孩子们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欣赏别人,更要学会思考,在课堂上给与孩子们充分的思考空间。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 篇3
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认识”这个内容看似简单,其实也挺有意思。我先是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创设了学校课外活动的情境,让学生找一找“图上有哪些是你认识的图形?”并指给同桌看。学生找到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菱形等等。学生说出了那么多名称,有已经认识的,也有似曾相识但并不真正明白的。可以看出,学生对接下去要认识的图形并不是一无所知,而是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的。虽然他们并不能正确表述这些图形的特征,但他们脑海里已经有了这些图形的大致的形状,可能并不正确,也不够清晰。
在观察了那么多图形的.基础上,我直接向学生指出:在这些图形中,有一种叫做四边形。四边形到底是怎么样的,不急于让学生表述,而是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四边形。然后选几个上来展示,看是四边形吗?说明理由。学生画了各式各样的四边形,有比较特殊的,也有一般的四边形。这时,学生对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又有了新的认识。
然后我让学生从学具袋里去找一找,“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撕下来”,然后再次组织交流:你为什么选出了这几个,其它的图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归纳:四边形到底有什么特点?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引导概括出两点主要的: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并把这两点板书出来。
然后重点引导学生把这些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学生想到了很多办法:有的按边的长短分为对边相等和对边不等的;有的按一组对边是否平行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分为一类;有的按角的大小把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有直角的分为一类;还有的按图形是否对称把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分为一类等等。
在学生的眼里,这些图形各有特点,虽然有些特点还不能正确表述出来,但他们能用手势比划,让大家认同。最让学生讲不清楚的是对边“平行”的特点。怎么样的两条线是平行的?学生还没听说过这两个字,肯定不理解。我就在黑板上画了好几组线,有的平行,有的不平行,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再将其中的一组不平行的线延长。学生猛然醒悟:“原来不平行的两条线延长后会碰到一起,而平行的两条线延长后是不会碰到一起的!”本来很担心他们不会理解“平行”是什么意思,但事实上学生的感悟要比我预料的好得多。看到学生对“平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我对下节课认识“平行四边形”更有信心了。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 篇4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教学的。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图形的兴趣,对学生理解、掌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成功之处:
1.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对于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用相同的两个三角尺去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制作中初步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然后交流讨论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对于梯形的认识是结合生活画面引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比较、交流和讨论从中认识梯形,发现梯形的基本特征。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进一步感受到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重点讲解关键词语,利于学生理解。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时,这里指的不稳定性是指四边长度确定,其形状、大小不能完全确定,而三角形一旦三条边长度确定,形状是不可以变化的。所以我们说的'稳定性和不稳定性是指它是否容易变形,并不是实际生活中的稳固的意思。实际生活中,材料相同,做法不同,它的稳固性也不同。所以,在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物体是制作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而且是非常稳固的。
不足之处:
由于教学内容较多,做一做的处理没有完成,练习不充分。
再教设计:
可以把这节课的内容分为两个课时进行,先进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再进行梯形的认识,效果会更好。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 篇5
课后反思:
通过亲授本节课,对本节课的设计及授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反思,下面,我分别从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及再教设计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成功之处:
1.本节课环节之间过渡清晰。且注重了环节的小结与环节之间的知识衔接。
2.在授课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完全经历]观察——独立思考——明确目标,小组合作探究——反馈总结这一过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来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3.在授课过程中注重了知识与生活的密节联系,如找身边的平形四边形,体会平形四边形及其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了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道理。
4.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深挖掘。如四边形、平形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学生能够进行辨别,但不能系统的理清其关系,我通过以集合圈的方式,帮助学生正确建立这四者之间的关系。
不足之处及再教设计。
1.本节课的目标内容较多。在上课时,不能全部完成设计目标任务。高的教学可以放在第二课时进行学习。
2.学生在第一次探究时,对探究哪些内容、用什么样的方法浪费了较多的时间。老师要在探究之前,把可能的问题进行预设,并进行方法的`适当指导,这样学生在探究时能明确方向,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3.老师对知识的细节处理不够。没有较全面的预设到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前分析,深入思考可能生成的问题,在备课上多下功夫。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 篇6
《认识四边形》这一教学内容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借助于涂颜色的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有四条直直的边和四个角。例2让学生通过观察、量一量、折一折等数学活动把四边形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性有所了解。
一、通过对教材的研读,我对例1进行了改编:把涂颜色这一环节改成了上台找四边形,让学生找一找“图上有哪些是你认识的图形?”并指给同桌看。学生找到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菱形等等。学生说出了那么多名称,有已经认识的,也有似曾相识但并不真正明白的。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也比较高,为整节课开了一个不错的.头。
二、重视动手操作
通过画一画、分一分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了四边形的特征而且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四边形进行分类。让学生从学具袋里去找一找,“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撕下来”,然后再次组织交流:你为什么选出了这几个,其它的图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归纳:四边形到底有什么特点?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引导概括出两点主要的: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并把这两点板书出来。
反思整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教学成功之处是有的,不足之处也是存在的。如:在四边形分类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觉得自己处理得还不够理想,给学生操作的时间不够充分。
改进环节:探究四边形的特征:
1、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四边形到底是怎么样的?也可用你的手来比划一下。
2、出示:你认为下列哪些图形是四边形?(图略)
3、请学生汇报、交流,师提示: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
4、观察、比较、概括四边形的特征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 篇7
一、对教材的理解方面: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会画平行四边形的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以主题图中的的两个花坛比较大小,一个是长方形、一个是平行四边形,长方形面积学生已经会算,而平行四边形的花坛面积不会计算从而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引出课题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教材通过两种方法来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第一种是用数方格的方法,第二种是采用画-剪-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长方形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方面:
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课,我个人认为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的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割补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找出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在教学设计方面:
本节课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1、通过主题图,我要完成这些任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复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比较,使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2、让学生提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猜想。
3、通过数方格,填表,对学生产生暗示,知道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具体的面积。
4、用剪-拼,动手操作,转化的方法,让学生观察与长方形的关系,底=长高=宽,平行四边形面积=长方形面积,再结合数方格的时候的暗示,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5、小结同学的猜想,进一步明确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公式。
6、应用公式,求平行四边形面积。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 篇8
感谢学校给我上这么一节课的机会,在选题时,我选了《认识平行四边形》这一节课。从而进行了备课!备课后,我的师傅xx老师对我进行了细心的指导,不管是课件还是教案上都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第二天时,我进行了试教,发现还存在些问题。就通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课,我的师傅对我相当负责。我直到凌晨一点才将课件、教案修改完。这也说明了我的准备不够充分,如果我早点给师傅看教案,认真仔细的在研究这节课,是不是会上的比这次好了?我相信肯定是的!所以不管作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早点准备好。
在上完《认识平行四边形》这一节后,我也发现了这一节还存在的问题,结合教研室专家谭老师对我进行的评课,我进行了反思。
1、在课件的第一页,标题出示的不完整,同时课件里面还有两个错别字。上课前应该信心的检查一遍,数学是严谨的,不能太随便。
2、一节课只要40分钟,很宝贵。要节约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学习任务单应该上课前就发给学生,让学生放在抽屉里。而不是上课时再发,这样浪费了一定的时间。
3、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导入时,可以从生活中的一张图抽出平行四边形,从而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并强调一组对边,到底是是那条边与那条边。
4、在画垂线的'时候,应该强调尺子要如何摆放,规范作图。
5、板书要完整,概念性的东西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说。
6、在播放微课后,要让学生回顾所听到的知识。
7、课件出示垂线的时候有一条有错误,顺序不对。再可以出示延长线的这一种!
8、在画高时,一定要强调过底对边一点所作的垂线。
听了教研专家谭老师给我评课,我的收获很大。知道自己哪里还存在问题,知道自己哪里还要加油努力,同时我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 篇9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这句话道出了学生认知起点对于教学的重要性。
在原来的教学设想中,我是把学生的认知起点定位在对四边形一无所知的基础上,所以对四边形的学习是由教师的告知“象这些长方形、正方形等都是四边形”引入的。而在改进后的教学设计,我让学生画一画心目中的四边形,充分暴露他们原有的认知,为四边形的学习提供极好的研究材料,并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自己所画的四边形进行评价、修改,学生们在讨论中逐步清晰、完善对四边形的认识,充分地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感悟到了学数学的乐趣。可见,后一教学设计在发挥学生主动性以及对四边形特征认识的深刻性方面优于前一教学设计,而这一教学设计的基础则源于课前调查,可见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是科学预设教案的基础。从这一节课的前后不同设计中,我感受到把握学生起点应该包括把握两个起点:
一、把握学生原有的知识起点
把握学生原有的知识起点要求我们明确: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他们对这些知识或技能掌握到何种程度?以前面的课前调查为例,我们可以看到:
1、学生对四边形的特征认识看似准确“四边形有四条边”,但实际上还是不清晰的,从他们在问卷所画的四边形中有画四条曲边的、也有画成四条边的不封闭图形可看出。
2、对四边形所包含的.外延认识也是不完全的,如较多的学生认为“四边形是四四方方的,像正方形和长方形”,在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四边形”中29%的错误率也说明了这一点。如果教师不明白这一点,认为学生对四边形一无所知或无所不知都是不科学的,当然这样的认识必将导致预设教学程序的不科学与教学实施的必然失败。本节课中,学生是在画一画、评一评、改一改中不断修正对四边形的认识的,开放式教学路径的设计,基于学生知识起点,改变了第一个教学预设中教师将学生的思维强行纳入预设轨道的弊端,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
二、把握学生原有的心理起点
把握学生原有的心理起点要求我们明确:他们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怎样的心理指向?是处于“悱愤”状态还是满足于自己原有的认识?在前面所描述的师生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因为学生容易从字面上理解四边形的特征是“四条边”,所以他们对这节课的反应是“那简单……”,觉得自己会了,没有学习的必要。在这种心理暗示下,如果我还是按照原先预设的“告知”方法上这节课,学生对这节课一定毫无兴趣。所以在后来的教学设计中,一上课教师就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四边形,满足了学生“爱表现自己”的心理,学生体验到老师对他们原有认知的尊重,所以才能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从上面的实录中可以看出,这节课中没有教师的生拉硬扯、学生的唯唯诺诺,有的只是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的积极投入,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教师主导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孩子是真实的,学习也是真实的,只有尊重每一位学生,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对话,才有学生的很多精彩:一位学生的委屈投诉:“我觉得我画的是对的,因为我的这个四边形有四条直边,又有四个直角。是这位同学错了吧!”后面分类教学中另一位学生的直言不讳:“菱形就是菱形,怎么能够说像平行四边形呢?”……正是有了学生的投入才使课变得如此精彩。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 篇10
平行四边形在二年级时学生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又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后认识的又一个平面图形。这里着重是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学生虽然有了认识平面图形的经验,但深入、全面的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这里我着重发挥了信息技术形象、直观、便于操作的特点,很好的帮助学生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利用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内容较抽象,教学之前利用学生喜欢动手制作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了有趣的拼图活动,鼓励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来拼一个新的图形。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分别拼出了长方形,锐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使新课很自然的过渡到了本节课主要内容,导入了新课。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特征的欲望,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2、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多的让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首先,我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分别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并让学生展示和阐述制作的过程,学生能够更进一步的认识平行四边形。其次,学生根据自己的`制作分别猜测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然后再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验证、交流自己的猜想,使学生在碰撞和交流中最后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思维过程,在交流与倾听中把自己的方法与别人的想法进行了比较。从而得出了更好更准确的结论。再次,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以及画高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中,我用在平行四边形上下两条边之间架一座桥怎样最省材料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再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动手画,很好的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高,也学会的画高。可以说学生的自主探究贯穿了整节课。
3、发挥信息技术的优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有关平行四边形的实例后,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便捷的特点呈现出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平行四边形。
正确画高和知道平行四边形高的数量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中,一边让学生自主探索,一边应用多媒体课件能够直观演示的特点,展现了画高的过程以及演示了从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向另一边可以画无数条高的过程,让全体学生都能了解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以及知道了平行四边形高有无数条的特征。
本节课有成功的地方,也有美中不足之处: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度,时间却也浪费了许多,因此课堂上新课教学时间很紧,导致在练习这个环节上就显的很仓促,练习没能很完整的完成,强化时间的分配是以后教学中应该注重考虑的问题。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 篇11
在学习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这节课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上图形课与计算课有很大的不同,计算要求学生细心,而图形不仅有这样的要求,更多的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和感受各种图形,例如练习中提到的平行四边形的特性—伸缩性,即容易变形,可以让学生准备四边形的小木棒支架,拉着两个顶点,显示出了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学生经历亲自体验四边形伸缩性的'过程后很容易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图形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针对相应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以操作并思考讨论等形式来完成。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一步体会了多边形的基本特征,比如折一折、剪一剪等,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多边形的特征,巩固了新知,体验到获取知识的乐趣,体验到经历合作探索、交流倾听的过程,更激活了思维、增长了见识、积累了经验。所以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
在学习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我感觉部分学生在画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不喜欢用直尺作图,作图很随意,一点不规范。这些可能是在教学中作图的时候,对学生数学作图科学性和规范性要求不够,在以后的学习中应该注意这些,让学生改掉这种不好的习惯。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 篇12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是在认识了四边形的特点的基础上教学的,只要求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实物或图形中识别出哪个是平行四边形,对它的一些特点有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即可。也就是说只需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就可以了。
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
(一)新课导入时,我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长方形框架拿出来,由长方形拉动后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入新课,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并在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中,理解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
(二)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折一折、用小棒摆一摆、在钉子板上围一围等活动,直观感知认识平行四边形。让每个学生都有观察、操作、分析、思考的机会,提供给学生一个广泛的、自由的活动空间。
(三)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动手量、集体讨论中发现平行四边形边和角的特点。当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发,在探索中初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时学生学得非常积极主动。实践证明,让他们投入到丰富的学习活动中去,动起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四)最后,在练习中把新授知识与学生已有的长方形、正方形概念联系起来,达到融会贯通。让学生在做一做、比一比中比较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在其中发现正方形、长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探索和发现获得的,而不是我教给他们的。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合作、交流的成功,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不足:由于自主探索需要的时间较多,没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练习巩固,练习量还是不够。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 篇13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在活动中体验是我的这节课的一大特色。四边形这个内容是一节可视性、操作性很强的课,我对教参和教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根据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精心设计学生亲自实践的活动,让学生在想一想、涂一涂、找一找、议一议、分一分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认识四边形、感受四边形,从而获得新知。这节课,我基本能做到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导学得法,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教具、学具也恰到好处的发挥了作用,学生始终在教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下进行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认识了四边形这个新朋友,真正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反思整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教学成功之处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发展,主要体现: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国家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学生已经很久没有接触图形的问题了,对图形知识感到有些陌生,在导入时恰当的复习图形的知识,调动了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
二、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本课通过创设实际情境丰富学生对四边形的初步认识,使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四边形,使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意识。
三、多样化的教学才是智慧的。
本课中,我通过让学生涂一涂、说一说、找一找等多种活动,在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等活动交流中让学生充分感知四边形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本课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张扬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学生的智慧在活动中得到升华,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 篇14
《认识四边形》一课是一节概念课,同时这又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课,学生通过操作能进一步理解、巩固概念。这一教学内容教材是这样安排的:
一、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比较的过程,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有四条直直的边和四个角。
二、让学生通过观察、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等数学活动把四边形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性有所了解。
在这节课中,我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
1、关注生活经验,提供感性材料。
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数学中的“空间与图形”有关,生活经验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很多图形,对四边形也不陌生。因此,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校园场景为教学素材,目的就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对图形特别是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并从整体上感知自己生活中的四边形。既使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和亲切感。
2、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小组合作的优点之一就是学生之间能互相启发,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在认识了四边形后,我安排的教学环节是小组讨论,让他们将图形分分类。在这里,学生的思维被充分的展开了,出现了许多情况:有根据角分的、有根据边分的、有根据是否是对称图形分的'、还有根据对边是否相等来分的。尤其是有根据是否是对称图形分的情况,学生能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联系,这虽然是一位同学的想法,却给了更多同学一启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还培养了说的能力和听的能力,一举多得。
针对课堂上学生的实际反应,我觉得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需要自己不断努力:
1、在这次教学中,前面几个环节的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去获取知识,但是在分类这一环节中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发表自己看法的空间,过多地牵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得有几种不错的分类方法没能在课堂上得到展示。
2、面对学生的生成,课堂的应对能力还不强。整节课学生的交流、发言都比较积极,可是在分类这一环节中,出现了学生与教师一对一的局面。当学生的分类方法正是我所期望时,似乎这个学生只是和我在交流,是不是学生之间也相互听懂了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整堂课下来,最大的感受是本节课是在学生对四边形的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四边形的,学生对分、画、拼四边形都非常有兴趣,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但是“四边形的分类”这一教学环节的处理还不够理想,学生能直观的进行分类,但用语言表达分类的标准比较困难,在几次的教学中,学生都说的不理想。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 篇15
《四边形》这一课的教学,学生通过操作能进一步理解、巩固概念。在这节课中,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一、重视动手操作。
四边形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课,学生通过操作能探索究竟怎样的图形叫四边形,同时又能进一步理解、巩固概念。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让学生从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中认识四边形,归纳出四边形的特征。在练习巩固环节中,学生通过创造四边形,按要求画四边形等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四边形的认识,掌握四边形的特征。
二、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小组合作的优点之一就是学生之间能互相启发,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在认识了四边形的环节中,我安排是四人小组讨论出一种分类标准,让他们将图形分分类。在这里,学生的思维被充分的展开了,出现了许多情况:有根据角分的、有根据边分的、还有根据形状等来分的。分类过程中,学生还培养了说的能力和听的能力,一举多得。
反思整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教学成功之处是有的`,不足之处也是存在的。如:在四边形分类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觉得自己处理得还不够理想,给学生操作的时间不够充分,在我的预设中要求学生把信封里的每个四边形的边或角都用尺子去验证了才去分类的,但在课堂中却出现了很多学生只是直观地对图形进行分类,由于经验不足,我在课堂巡视时没有去指导学生把每个图形验证,所以到最后还是有一小部分的学生不知道平行四边形也是一个对边相等的图形,老师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只是拿了学生分类时的图形撕下来进行验证,图形太小了,效果不是特别好,如果老师事先能准备好一个大的平行四边形来演示,效果可能会更好。总之,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和完善。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 篇16
周长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是直接理解周长的“周”字的意思、理解“长”字的意思、周长的函意、判断周长、描周长、量周长、再到用周长的。但在第一次试教时就发现,学生根本就不能自己从字面上去理解“周长”这两个字的意思,特别是“周”字,在些学生说成是周围、周边、一个星期等等,所以要直接教学周长的意思是行不通的。
在教学周长的意思时我参考了一位老师的教法,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物体表面的一圈,是从哪里开始,还是从哪里结束的,这一圈是不多不少的,多了不是,少了也不是,离开了物体表面外面的边的也不是。一圈也叫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叫周长,这样讲学生理解起来是容易很多。
在第一次试教完时,有些老师在评课时指出,按这样的上下去学生会有点固定得太死,没有充分动起来,包括动手和动脑,这就要回到原点,重新出发再想一想,其实教材只有一页纸,内容就是两个图和一句话,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第一幅图就让学生知道上面的图形是封闭图形,这些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们的周长。第二幅图是让学生动脑动手想一想怎么才能知道上面图形的周长,规则的图形直接用尺来量,不规则的图形先用绳子围,再用尺来量出它的周长。针对这里我特意设计了给两个信封给每一个小组,让学生小组合作,一个信封里面装着是图形,一个信封里面装着是工具,让他们想办法用这些工具量一量这图形的.周长,在量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一部分可以直接用尺来量,钟和树叶这些不规则图形要先用绳子围,再用尺来量出它的周长。但在上定教课时,由于我讲不够清楚,所以所以在我巡视时发现有一个小组的同学量了信封外面这张表上面的图形,而不是量信封里面图形的周长,在我指导下才改过来。因此应该在学生活动之前,要把注意的事项全部要讲清楚讲明白。
学完周长之后就应用周长来为我们服务,也就是量腰围买裤子,第一次试教时发现这把量身尺有两面,一面是用厘米作单位,一面是用寸做单位,有个别学生读错了。这里也是一个在活动之前,没有把注意的事项全部要讲清楚讲明白。这个问题已经出现过两次,看来这是我个人比较大的缺点之一,下次上课一定要好好改一下才行。
在实际应用的这一个环节我自己觉得设计得比较好,让学生运用刚学完的周长知识为自己选裤子,还有周长在实际生活当中的运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利用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动画来结束这一节课,也让学生知道周长这一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人创造发明的,在自然当中有很多这样的知识和规律等着你细心的发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很喜欢。
在设计上要有多种预案,大担假设细心求证。原来的设计是这样的:利用汉语知识的特性和学生原有的语文知识,直接导入问学生周长的“周”字是什么意思?“长”字是什么意思?周长合起来是什么意思?这样导入又直接又快,当时我问“周”安是什么意思时,学生就回答了“周围”,“一个星期7天”等意思上,没有回答到点子上来,方法虽简单但行不通不通。后来才改过先认识一圈就是一周,再说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要注重细节。例如生活当中跑步的一圈,一般人都会跑到内圈上的,但我们这节课所讲周长的一圈是在他的外圈的边上,开始时我没讲清楚以至于请同学上来黑板上运动场上一圈时,他就画到了内圈上,如果我在开始的时候多讲一句,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所以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一定要把它容入到课堂上来。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 篇17
《四边形》这一课是操作性很强的课,我根据教材和教参分析设计了几个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围一围,想一想,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等来认识四边形,感受四边形,从而获得新知。
反思整节课,我认为做得好的地方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要体现在: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这个方面,创建了比较活跃的学习氛围。学生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四边形的,学生对分、画、找四边形都非常有兴趣,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
同样在整节课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1、面对学生的生成问题,课堂的应对能力还不强。如学生在判断四边形时提出梯形因为对称所以边都相等,我只抓住边相等而没有注意对称问题,还有学生提出的正方体问题没有及时讲解而是推后讲,过于注重自己设计的教学序。
2、重难点时间把握不当。重点时间花太多。“四边形的分类”这一教学环节的.处理还不够理想,学生能直观的进行分类,但语言表达分类的标准比较困难。前面几个环节的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去获取知识,但是在分类这一环节中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发表自己看法的空间,过多地牵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得有几种不错的分类方法没能在课堂上得到展示。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 篇18
认识图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如何运用操作,计算,变换,简单推理等多种手段认识图形,是教好这门知识的关键.让学生通过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看一看等数学方法来让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第一,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内容为基础构建新的.知识.在课的导入方面,是先让学生回顾旧知识,认识长方形的特点,在长方形图形的基础上,平移两个角的顶点位置,使长方形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图形,并从中观察这个新的图形――平行四边形"边"有什么特点"角"有什么特点边的特点你还发现其它什么特点通过实践活动的",建构新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挖掘新知识!
第二,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为辅的地位.让学生自己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应用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去寻求平形四边形的特点.比如在学生活动中,学生主动去量平行四边形的边长,去画边长,去剪角的大小等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活动去发现"对边相等",对角等.但是在让学生去探讨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时做的还不够,没有让学生在和三角形对比的情况下得出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 篇19
本节课从校园场景找图形,以孩子熟悉的生活场景走进课堂,每位孩子一开课都很投入,并且对本节内容兴趣盎然,,联系孩子的生活经验,丰富们孩子的感性认识,并从整体感知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每位孩子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学生通过找图形学会了观察的方法——按顺序观察。
孩子找出生活中的四边形,孩子找到的'不是长方形就是四边形,与同桌说说对四边形的认识,多数孩子的认识很片面,课件出示不同的四边形,孩子想不到有那么多不同形状的四边形,这就引出了“学是为了需要学”,所以“老师的教是为了需要教”从而引出四边形的特点,同时通过总结四边形的特点,培养了孩子们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标准把图形分类,进一步把握四边形的个性与共性,特别是长方形与正方形根据特征归为一类,理解了:对边相等、四个直角,为以后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学习打基础;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归为一类,梯形为一类,说明孩子不会说,可是已经观察到了对边平行且相等,为下节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
最后让孩子们再次找生活中的图形,孩子们对四边形的理解又多一层,很正确的找出了各种各样的四边形,并体会到数学把生活妆扮的多姿多彩。
本节不足之处:个别孩子理解了四边形,但画不出四边形。
课前测试根据孩子们的学情定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高。根据孩子的血清相机诱导孩子的主动性强,提高了孩子们的自学能力。每节课纵向联系,为孩子的后续学习打基础。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 篇20
四边形的认识是比较简单的,但是真的掌握四边形的特点并不容易,特别是要学生自己研究出他们的特点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我力求突出以下的特点:
一、力求体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本节课中,我由光明小学校园场景图引入,既使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和亲切感。
在学生对四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我又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通过学生找生活中的四边形,进一步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理念。
二、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点明今天研究四边形之后,我设计了涂一涂的环节,先让学生把心目中的四边形涂上颜色。学生们兴致勃勃的动起手来,虽然这时候他们并不十分清楚什么是四边形,只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在涂。涂完之后再交流为什么有的不涂?接着在老师的引导之下,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探索逐步概括出了四边形的特点。
在认识了四边形之后,我安排的教学环节是将四边形分分类。学生独立分类之后再和其他同学交流为什么这么分。
在这里,学生的思维被充分的展开了,出现了许多情况。书中例2展示了两种分类方法,教学参考给出了三种,而学生们互相启发、勇于探索,出现了四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有按角分的',也有按边分的。而且每种理由表述的都比较清楚。这说明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为孩子们打开了思维的大门。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注意倾听的好习惯。
三、针对不同的学生和回答给予多元的评价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不仅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是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本节课中,我尽量对每位同学的回答都有一个恰当的评价,例如:你的反应真快!你的思维真敏捷。这次回答比上一次的有很大的进步。你的声音真响亮。你回答对了,如果能把话说完整就更好了。你的回答对大家进一步学习有很大的帮助。等等。
本节课中,我感觉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在认识了四边形之后,如果能给学生准备一些小棒,让学生亲自去摆一摆四边形,或者准备一些钉子板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围一围,就更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四边形有4条直边和4个角的理解。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04-14
《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06-23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06-17
《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15篇]07-23
数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06-14
《比的认识》教学反思04-16
认识厘米教学反思 厘米的认识课后反思02-10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11-24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