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的启示”语文教学反思(通用6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的启示”语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的启示”语文教学反思 篇1
我们振xx中心完小五年级组四位语文教师,即王萍、李晓芳、李其贤、周爱萍采用集体备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的启示”的教学后,我们分别对自己教学的情况作了反思,在各抒己见中,很好的体现了“集体智囊”的作用,使集体备课不是流于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落实,且对单元主题的领悟有了较好体现,现将本单元的教学反思概述如下。
一、单元主题教学促进了学生步入小学高年级初始阶段的成长
在实施了“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三个单元的教学后,我们学生领悟了一些从年级段到单元组再到具体课文学习的整体认知,感悟出单元把握与具体落实训练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有效性,也就较好地完成了第四单元“生活的启示”的教学,且收获颇丰。
语文源于生活的需要,又在生活中还原语文的本真,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不仅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还会为这本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从生活中获取语文素养,认识到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
二、以单元主题为依托,在文本中理解学习生活的启示
在“生活的启示”这一个单元,文本以《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落花生》、《珍珠鸟》和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为课例进行系统训练。教学本组内容,我们认为只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先认真观察生活和社会,从校本资源中学生耳闻能熟的钓鱼、到达某个地方的不同线路、鸟等入手,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在兴趣的氛围中,渗透生活的启示,体味生活与学习语文的密切联系,而后在利用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罗马、珍珠鸟等本校不熟悉的东西,才会事倍功半,而且可以把相对来说较为乍熟还生的文章内涵衬托得熠熠生辉。
本单元有两大特点,首先是每篇文章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如,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实践起来却很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其次是因为课文的情节性强,所以学生爱读,读得出真情实感;因为语言质朴简洁,所以学生能读,读得懂字里行间的灵动主题;因为含义深刻,所以即便学生一时无法全部消化吸收,也会在师生的互动中,领悟出生活的诸多启示。总体来说,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真正体现出融哲理于文本又在文本中诠释哲理的双向互动,在这种有机互动中启迪学生要在生活中有所启示,在启示中有所感悟,在感悟中生成文本与道理、哲理。
三、学以致用激活学生对生活的启示文章的思维
语文的本质就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学习生活的启示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几位教师就因势利导的展开了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如,搜集座右铭——健康是幸福的源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善待小动物的孩子,长大后成为有用的人的概率较大……座右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引用别人的话,也可以理解性的解读名人名言,还可以自己撰写,如我在读中学时,生怕自己误了自己,所以写了句座右铭“我将来会后悔自己现在没有好好读书”,言中之意就是珍惜今天,成就明天。这里,教师要注意在“具体生活中”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启示,在互帮互助、互学互进中,玩味生活的启示文章的价值。
通过本单元文本的学习,学生具体弄懂了两点,一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二是学会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如,学生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领会到,遇到任何困难,只要多想办法,总能克服,走向成功的,这广场好比取得的成功,通往广场的路路上的阻碍好比前进时遇到的困难。又能从《珍珠鸟》领悟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是人类美好生活的来源之一,得从小培养这种热爱动物,以人类的亲和力熏陶小动物的美好情感。
总之,“生活的启示”是教师教的范本,不是唯一的就事论事的蓝本,是学生学习的范本,不是生活的全部,而生活的全部,均饱含着人类进步的哲理,其价值在于你是否善于开动脑筋,睁大眼睛去发现生活,获取有用的启示,进而指导自己的生活。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的启示”语文教学反思 篇2
大家好!下面,我反思一下这节习作指导课。
10月8号接到任务,当晚,我和刘老师在qq里聊教学设计时,几乎同时各发出一条关于管建刚老师的消息,刘老师近期比较关注管老师的先进经验,而我,由于要开展小课题研究——《五年级叙事类记实作文教学模式与实践的研究》,近期也在向各路名家学习,对管老师比较佩服,很想借鉴他的教学模式。
所以,这节课,我努力做到:既符合《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要求,注重评价标准的细化,又争取融入我对管老师作文教学成功经验的模仿。比如,学生升上五年级之后,我注重让学生制作素材积累卡以及配套的阅读积累卡,并创办班报《五三之声》,目前正在选稿编辑阶段,下周会出版第一期。之前,为了动员学生,我提出:优秀的作品,老师将发表在班报的“经典片段”一栏中。
关于五年级上册习作评价,《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对学生习作水平的要求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结合本次习作指导课的实际,我把教学目标定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拓展思路,选取一件给自己以启发的事情,利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写出一个100—200字左右的片段。师生结合习作评价表,就主要训练点进行共同评析。”
我把教学难点确定为:“一是如何引导学生选取合适的事例,二是在评改中指导学生如何按要求写好片段。”
在选材上,我担心部分学生难以打开思路,特作如下安排:
1.从教材的四篇课文出发,联系阅读教学,做到温故知新。
2.通过小组讨论及部分生活事例的呈现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结合习作评价表让学生进行互改是本课设计的另一重要环节,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是提高其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在平时教学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评改能力,我还要更扎实地推进这一措施,正如前辈们评课时指出的,要让学生能指出为什么这样评分,点出习作中的不足并给出改进措施,这样才能落实得更到位,效果才会更显著。
评改习作时候出示老师的作品,也是我们班的另一个惯例。四年级时,班里的作文高手唐宇轩同学嫌我给分低了,不服气,说以后老师也要写,其他小鬼跟着闹,我下不了台,就被逼上了梁山。现在每次随堂习作,我都要绞尽脑汁写好文章,才能“镇压”这帮小鬼的“反抗”。不过,这对我也是个促进,起码能更深入的体会写作过程,指导学生的时候也更顺手一些。
自我评价这节课,觉得自己虽然用力不少,但是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在我巡视学生写作的时候,发现部分中下生,特别是学困生,在如何将事情写具体这一点上,暂时还不得其门而入,需要老师付出长期的努力!这也说明,作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就像盖大楼,我还处在选址打地基的阶段,希望大家多多指导,添砖加瓦,让我不至于盖出个烂尾楼来。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的启示”语文教学反思 篇3
一是用鲜活的生活内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道理谁都知道。关键是如何提高兴趣,兴趣从哪里来。理论联系实际历来是政治课教学所坚持的原则,但联系的“实际”应该是贴近学生的`最直接的生活实际。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新一轮课程整合的追求。新课改就是要强调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自主获取新知识注张用富有生活意义的案例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活化知识;注重以学生生活逻辑为主导,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态度和情感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教学生活化,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二是教学生活化要尊重学生主体,关注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
学习是人的主观的精神活动,要获得知识,人必须积极地使用并协调自己的感官,发展自己的大脑,并作出主观的意志努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操作上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要积极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现实生活中具体生动的形象、生活事例为中介来进行思考。教师要顺应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从而达到优化学习过程的目的。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的启示”语文教学反思 篇4
《我们的小缆车》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究拉力大小与小缆车运动的关系,活动重点是引导学生研究发现拉力大小与运动快慢关系,活动的难点是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
这节课我主体分为三大部分:一开始我是通过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车图片引入的,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缆车的运动原理,引出“我们的小缆车”,提高制作小缆车的愿望,接着安排的是设计并安装小缆车的'活动,让学生自己从安装过程中发现问题,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而改进小车。接着通过几个小实验引出了重力的教学,这也是本课时必须达到的一个知识目标。最后是一个探究实验,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即设计并通过实验证明:拉力越大,小车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速度越慢。整个探究过程把握了学生“爱玩”的心理,通过“推测——实验验证——对比讨论——得出结论”的活动里,利用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来分析描述事实,运用真实的数据,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使学生对“运动和力”概念认识得到提升,产生全新的、科学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1)本节课是“力”单元的第一课时,在第一次试上的时候有很多细节课前没有准备好,考虑周到,如绳子的长度,长度太长会垂到桌子下面,这样会造成垫圈掉到了地上了,这时小车还没到终点,如果绳子太短,绳子没法垂到桌子下面,垫圈没法挂上去,因此绳子的长度不是任意的。
(2)在课堂上,教师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本课以“实验探究”为主,让学生亲自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根据问题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合作实验----交流得出结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使他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可是在试教过程中,在实验之前没有讲怎样操作,在学生做的时候再一一指导,这样效果不好,应该在学生实验之前让学生先自己设计一下该怎么做,然后老师给予补充和指导,这样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就明白该怎么做了,不致于手忙脚乱。使学生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用自己的思维、想法指导行动。
(3)在实验中,用垫圈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由于垫片比较重,小车比较轻,挂上一个垫片就能使小车运动起来,这样不能让学生明白要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是需要一定拉力的,拉力不够车子是不会动的,因此最后我把车子上加上了一个小木块效果就好多了,放一个垫圈不会动,加上两个时才会动,这样更有说服力,也更让学生弄明白。
(4)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忽视了的地方,就是在学生实验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没有在实验前考虑那么多,如实验时小车的起点终点的规定是怎样的;车子在运动过程中有不利因素的影响(桌子旁边的袋子等)。如果这些都考虑到效果会更好,更有意思!
(5)在科学实验中要善于随机应变,适时的点拨 ,那么在下面的环节中,学生就不会犯同样的错,科学实验操作就会更加规犯,科学课堂气氛就会更加活跃,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在进行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课堂生成,因为这些预设外的随机生成的问题和目标才有助于学生深层次理解科学知识,才能让科学课堂上出“意外”,上出“精彩”。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的启示”语文教学反思 篇5
《蚯蚓的选择》这一课来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在这节课中,学生将进一步巩固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生活经验——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在课堂上,学生将经历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是把蚯蚓放入半边明亮半边黑暗的纸盒里,观察蚯蚓往哪边爬。在这个实验中,盒子里的温度、湿度等条件都是一样的,只改变了光照这一条件。第二个实验是把蚯蚓放在干土和湿土中间,观察蚯蚓往哪边爬。在这个实验中,只有土的干湿条件不同,其他条件均保持一致。
在备课和做课前准备的时候,我遇到了几点困难:
1、分组实验材料如何准备的问题:
实验材料需要准备很多,是由我统一准备还是由学生分组准备呢?在和另外的科学老师交流之后,达成了共识——分小组让学生带实验材料,在前一节课结束的时候,我通知学生下节课要带的实验材料时,也着重强调了安全问题。
2、上课实验探究实验的安排问题:
如果想要让每个小组在课堂上完成这两个实验,35分钟的上课时间就很紧张,探究时间和实验效果就无法保证了,所以最后我决定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要做的实验,两个实验二选一完成。实验结束后,请小组来交流实验结果,这能保证每位同学都能了解实验的`结论。
五个班的这节课都上完之后,我发现,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很有热情,但是对材料准备的要求都没有听仔细,让大家准备一个贴上保鲜膜的鞋盒做实验器材,结果很多学生放进了泥土,实验就没法进行了,除此之外,很多蚯蚓裹着很多泥土,实验过程中一动不动的,最后实验失败的也不占少数。看来,在课堂上进行生物类的实验,难度很大,不光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还应该对实验材料的准备进行多次强调和解释。
科学课堂是一个欢乐的课堂,但这种欢乐需要我们老师和学生的认真准备来共同营造,相信通过一次次的失败和认真的分析,我也能上好一堂生动的精彩科学课。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的启示”语文教学反思 篇6
这篇课文有三首古诗,《暮江吟》部分字句有古今异义的不同,《题西林壁》中的重点句可能会难以理解,而《雪梅》相较来说比较简单。所以《暮江吟》我直接启发引导学习,希望让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对《题西林壁》,除了重点诗句讲解外,其余更多带领学生去探索;当学生掌握了这种学习古诗的方式后,我便放手让学习自学《雪梅》,收效不错。
学生大多掌握了这种学习古诗的'方法,而且对诗句理解很透彻,在最后的背诵环节,大部分学生都能将三首诗整体背诵。
《暮江吟》中描绘的场景,学生描述时也十分积极,描述得也非常不错;《题西林壁》,我采取的堆小山理解方式,让课堂气氛很活跃,大家很容易就理解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道理。学习《雪梅》时,学习很快就领会了其中的哲理,让我十分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