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1 13:35:53 泽彪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精选41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精选41篇)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1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前的漫长岁月中,口算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是:能正确、迅速地口算,掌握一定的速算技巧,具备一定的`口算能力。而评价的标准也很简单,即检验一个学生的口算能力就是看他一分钟时间内能口算多少道题。学生只是机械地按照老师所传授地方法进行口算,老师并没有真正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而算法多样化却能很好地解决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的问题。

  诚然,算法多样化是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最易引起争议的焦点问题。而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按照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交流,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愉悦,而且能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如对于计算23+31的问题,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以下列举的方法都应当受到鼓励。

  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又如,解决“在开家长会时,每张长凳最多坐5人,33位家长至少需要准备几张长凳”这个问题时,学生的思考方法可能是多样的。有的学生借助学具,用小棒代表长凳,用圆片代表家长,在操作中得出至少应准备7张长凳,有的学生通过计算33÷5,判断至少应准备7张长凳;有的学生则用乘法,5×7=35,35>33,而5×6=30 30<33,因此至少要准备7张长凳。对于这些方法,教师都应该加以鼓励,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教师应经常要求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刚才你是怎么做的?如果……怎么样?出现什么错误了?你认为哪个办法更好?……以此来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再以口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为例,让我们一道去探索算法多样化对于发掘学生潜能的“神奇功效”吧!

  课件出示题目:小明拿着700元,去买价值250元的自行车和价值470元的MP3,小明的钱够不够?

  学生1:不够,因为470元接近500元,而500+250=750元,所以我断定不够。

  学生2:不够,因为470元接近500元,而500+200=700元,显然700元整是不够的。

  学生3:不够,因为250元接近300元,而300+470=770元,所以700元是不够的。

  学生4:我看差不多,因为470看作500来算时多加了30,所以700元也差不多。

  ……

  主动猜测,多种算法。在教学口算250+470=?时,让学生想办法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尝试解决问题。提供自主思考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他们的想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

  下面是一个相关内容的较为成功的教学片段:

  教师:那么到底够不够,你能不能口算出它的准确得数。

  出示算式250+470=?让学生小组讨论怎样口算。

  全班交流总结。

  学生1:因为250+400=650,所以650+70=720

  学生2:因为200+400=600,50+70=120,所以120+600=720

  学生3:因为25+47=72,所以250+470=720

  学生4:250+470=250+500-30=750-30=720

  ……

  验证猜想,探究算法。任何猜想都要经过证明,才能确定其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验证猜想。验证猜想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探究的.过程。促使学生以一个创造者、发明者的身份去探索知识,让学生在体验满足感、成功感的同时,获得一种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

  下面是另一个相关内容的较为成功的教学片段:

  教师:你对这些方法有什么不同意见?

  学生:我认为第二种方法比较好,因为他都是整十整百数相加。计算比较简便,比较容易理解。

  学生:我认为第四种比较好,它就象我们平时买东西,先多付30元,然后售货员再找回来,也就是先付250+500=750元,再减去30元,也就是找回30元。

  学生:我认为第三种有点弊端,因为这样做,有时会忘记写0。

  教师:你们提的观点都是非常好的,这些方法也都是正确的,在以后你认为怎样算又快又对就怎样算。

  在《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导学设计中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估算意识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应该培养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口算时可以先加强学生的估算的练习,这样有助于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口算的准确性,促进学生对口算的理解和应用。

  二、重视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面对算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无论哪个学生,凡是以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特点,以自己的步调进行学习,都是有效的。学生的学习总是在自己已有知识基础上的自我建构,学生的心灵深处不仅有求异和创新的需要,而且完全有创造的潜力。这样通过一道题的有效学习比训练几张口算卡来得收获更大。

  三、鼓励质疑评价,培养反思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对于学生思维成果的评价,并非是老师的专利。因此对学生各种各样的口算方法,教师不要急于评价优劣,应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并对各种算法进行质疑、剖析。让学生自己来评价,自己来反思。“为什么结果要减去30呢?”“对××同学的算法,你想发表什么意见?” “还有不同意见吗?”等等,特别是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的思路进行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同学们用多种方法去口算,尽管大家的思考方法不同,但有一种相同的思路,想一想,这一基本的思路是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发现,都是在想方设法“凑整”。如果学生原来的“凑整”是处于无意识状态,那么,通过对自己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就增强了用“凑整”思路来解决实际情境中的各种计算问题的意识。不仅使结论得到进一步的凝练和升华,而且有助于学生建立初步的数学价值观。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2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同时也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相对于其他学习内容来说,计算教学显得枯燥乏味。那么如何使计算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起学生兴趣,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探讨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本堂课的一个特点,是努力反映学生身边的数学。教师用旅游的`情境引出多位数的加法,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教师出示里程图,形象地创设情境,注重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还注意了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学生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组内和全班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当学生中出现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时,教师也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个部分。我个人认为本课在使计算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和进行交流等方面都作了努力。

  当然这一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的活动面还不够广,可以进一步研究如何有效地安排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3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设计,力争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始终在情境中进行学习。纵观这一节课,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内容,创设参观博物馆这样一个情境。

  二、引导学生由学数学转向做数学。

  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在学生学习新知过程中,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具进行操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验证“14+28”结果到底是三十多,还是四十多。学生动脑想一想,动手摆一摆,动口说一说,切实感悟小棒满十捆成一捆,木块满十排成一排。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进位加法,老师再组织学生讨论:是先从个位加起比较方便,还是先从十位加起比较方便?通过讨论交流,班内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先从个位加起,因为学生从比较中已经能明显感受到从个位加起的优越性是不会把个位进的1漏加。如果先加十位的话,就很容易把个位进的1漏加。

  三、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1、个位满十进一,有的学生虽然进一了,但十位相加时却忘了加一。

  2、学生20以内的加法没学好,个位相加结果出错。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4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会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教学重点是正确口算,根据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

  本节课我能根据学生的基础准确确定教学目标。体现在对教学情境的分层把握上。

  教学参考上是把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作为一个课时来教学的。我从本班学生现有的基础出发,只学习和不超过100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这就要对教材上的教学情境图进行和理的分配,分层次展开教学。教材第91页的情境图为引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提供了现实背景,为了只完成加法教学,我先放手让学生从图中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并把四个班的人数和一条船限乘68人板书到黑板上,鼓励学生提一些和乘船有关的`数学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板书到黑板上,如四个班一共有多少人?二一班和二二班一共有多少人?二三班和二四班一共有多少人?对这些问题学生列式解答比较简单,可以把时间和重点放到计算方法教学上。再带领学生解决较深层次的问题,就是一条船坐两个班的学生行不行的问题。这样学生通过计算不同的两个班的人数和来选择同时坐两个班的几种方法,增加了训练题目,巩固训练了加法。再组织学生讨论这四个班怎样搭配两条船就行了的问题,学生不知不觉又计算了一遍,看看哪两个班的和是比68小的就行了。至于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二一班和二二班坐一条船还有多少个座位,需要从二三班调多少人刚好坐满第一条船,同时二三班调走了一部分人以后,还有多少人,这些减法问题则让学生在本节课上思考就行了。

  课后感觉学生在本节课上学有所获,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口算加法,也能较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加法问题,不足的是把情境图意分割开来,不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完整。但能照顾全体学生,可以说是失有所补。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5

  一、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时,创设适合的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好的情境能让学生尽快地融入到教学中来。因此,我创设两位小朋友买玩具的情景,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注重交流,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交流是学生的天性,学生总愿意把自己知道的'与别人一起分享。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口算方法。取长补短,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在相互交流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本课练习的设计紧扣重点、难点,在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后,又设计了一系列的巩固练习,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巩固了口算方法,深入挖掘教材自身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下面的练习中,先通过对比练习题分清进位与不进位两种情况,提高口算正确率,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再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运用数学。

  不足与改进: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并结合教学时的实际教学情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本节课我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评价不太到位,应多给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生说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后,说的不到位的应教师给予补充,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口算方法。

  三、学生不善于利用估算来对口算结果进行检验,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错误主要在口算进位加法时,会将个位向十位的进一忘记加,是学生出现的主要错误,如果引导学生将估计与精算结合起来,将会有效地提高口算的正确率。而且我发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重视精算,忽略估算。学生总是习惯以精算结果去解题。只有当题目提出明确要求要“估一估”时,学生才会以估算的方法去尝试解决问题。不难看出,学生欠缺的是估算意识,一种能根据实际情境灵活选择算法的能力。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6

  上完这节课,感触很多,关于学生的、自身的和新课程标准的,好的或者不好的。简单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生活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感知事物、获取知识、追求和探索新问题、发展思维的强大内驱力,而对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最好的激发是诱发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这节课上,通过创设一个完整的情境——小浪底之旅,用新鲜的话题,美丽的风景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为学生的`学习研究搭建良好的平台。

  关于范老师提到的此类情景创设有欺骗学生之嫌的问题,在设计课时,我也考虑到了,但只是觉得这样创设情境不太合适,并没有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这样的情境对于天真、爱幻想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勉强奏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的增加,会渐渐对此类假设性的情境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这一点也是有待于改进的地方。

  二、重视基础知识的形成和掌握,使教学目标落在实处。

  一节课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是永恒的主题。在课改过程中,我们既要体现改革的基本思想,也要继承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这节课中,展开部分主要采用算用结合,以用促算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如:首先电脑出示学生去小浪底游玩的热闹场景,给出每个班的人数和船的限乘人数,引出本节课内容,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三、充分把握学生,提出多种预设。

  “算法多样化”是课改倡导的新理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很多的想法,所以课前我把学生可能会用的口算方法列出来,这样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引导。如在教学“37+38”的口算方法时,由于学生方法比较单一,我又补充一种我自己认为比较有价值的方法“37+40-2”,学生又类推出了“40+40=802+3=580-5=75”的方法,这对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还有一些问题是我没有预想到的,如:在计算一年级两个班、二年级两班的总数之后,得出此方案不可行,我设问:那我们该怎么乘船呢?我以为学生会重新设计方案,但一部分学生马上说从二年级的75人中抽3人和一年级坐同一条船。学生能想到这种方法有点出乎意料,我觉得提出这种方法的学生比较善于动脑思考问题。

  这节课上除了以上这些情况外,还有一些问题,如:没有根据学生的思维及时调整教学预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学习、研究等。我觉得这些与自身素质有关,有待于今后继续努力,不断提高。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7

  这节课是前几册100以内口算的延伸,是在100以内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整十数)和100以内笔算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学生已经具备从图中发现数学信息,并具备一定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的计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的最好的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感受春天,提供了乘船去鸟岛春游的生活情境,同时充分利用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激起学生急于解决问题的欲望。

  2、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体现算法多样化

  在学生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解决实际问题时,由于学生生活背景、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口算的方法也必然多样化。在实际教学中,我就尊重学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交流中体验算法多样化,并努力使学生内化、完善自己的计算方法。如在解决乘船问题的过程中,当学生列出算式23+31、32+39时,问学生:你是怎么算的?还有其他算法吗?每种算法,通过指名几个学生说口算方法,同时又让学生选择一种喜欢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使每个学生体验到算法多样化,并内化、完善自己的计算方法。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8

  “两位数加两位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如果只要求正确计算得数并不难,但是要求学生又快又准地用最恰当的方法计算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我觉得本节课的难点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优化算法。算法多样化不是一题多解,而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体现。我们的学生由于生活背景不同,知识经验不同,所以对于相同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也不一定相同,这时学生便需要教师的肯定、激励和引导。最后让学生自主地去比较、选择和完善自我。

  这让我们不难想到,学生不也经常在交流中出现思维的碰撞,在相互启发时闪现创新的火花吗?因此在探索36+35的计算方法时,我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后,鼓励学生充分交流。那么是不是只有学生间的交流就可以了?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事实证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必不可少。

  在课堂上,我曾经“真正”地把时间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想一种方法后,我开始让小组交流,可是我们的学生更喜欢向老师汇报,更多的时间便由每名学生向老师和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方法,课上气氛活跃,争取发言的小手此起彼伏。我还是第一次上了这么受学生欢迎的课。作为一位教师我当时的兴奋不言而喻。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但是在学生的不同中,也存在着共同之处,认识到每个学生学习的普遍性和规律性不容忽视。并且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永远进步。所以在这节课上,当学生间交流时,我特别提出“会说不如会听”的观点,要求学生在听中补充,听后评价。尤其要比较自己的方法与谁的`方法相似,从而按照思维方式将多种方法归类,还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哪种方法适合做哪种类型的题。这时学生对于多种计算方法的认识才清晰而有条理,算法的优化才在学生的心里得到内化。学生自愿地接受新方法,改善自己的解题策略。

  如果是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注重学生自主探讨和交流得出计算的方法,而不是由老师总结得出。另外,加强竖式的演算,完全是学生自己批改,由学生指出错误,让学生做个“小老师”,让学生体现成功的乐趣,使学生更喜爱数学。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9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是以参观博物馆为主线,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使枯燥的计算变得富有情趣与生命力。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较好地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单纯的计算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为此,我根据课本主题图创设学生郊游乘车活动的实际情景,提出“四个班只有两辆车怎么办?”“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辆车?”,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个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练习设计改变了枯燥的数字计算,创设了“我是小医生”、“我最棒、我能全做对”的闯关活动,使学生感到有趣、有挑战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节课学生都能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学生帮助解决了乘车问题,使他们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列竖式计算对学生来说只是变换了一种书写的方法,不会太难。因此我在引导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尝试。在尝试的基础上,请同学们讨论两位数加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后,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通过独立尝试和小组讨论学习后,学生完全能独立把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说出来。因此,我想我们教师只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可以充分发展的环境,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例如,在教学例1时就要强调从个位加起。由于这个讨论进行的太晚,导致有些学困生接受新知太慢。

  在教学设计中我遵循了教材的编排,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学习数学的情感。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10

  “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的主要理念之一,新教材又把数的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本节课的教学想通过对教材的充分利用和深入挖掘,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注重已有经验,体验“多样化”

  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是数学新课程倡导的主要理念之一,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更是实现学生学习个性化的重要途径。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从这两方面入手,让学生充分体验方法“多样化”:在学生交流不同口算方法的过程中,及时肯定、鼓励学生的不同想法,引导学生在比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通过对教材的再度开发和深入挖掘,让学生在解决“乘船问题”中,对“估一估,一艘船做得下吗?”“大约需要几条船?”“两个班坐一条船,可以怎么安排?”这几个问题的探讨,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重视比较归纳,实现“优化”

  方法是多样的,但也有 “巧”方法和“笨”方法之分。在提倡和鼓励口算方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同时,更应该让学生通过对各种方法进行分析、讨论、比较、归纳,吸取各种方法中的精华,悟出最佳方法;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过程中,更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选择最合理,最优化的方案。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11

  两位数进位加法,本课时是新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内容,由于自己比较多在低年级教学,所以对于本课时学生的难点比较清楚。

  因为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之前也在网上了解过一些老师的经验做法,所以设计这节课时,我借鉴了别人的经验以及参考本人的`教学特点,特别注意了以下两点: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选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

  要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堂,必须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开始,我就创设乘车游戏,让学生自己解决哪两个班合乘一辆车,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发现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了,怎么办呢?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算理、通过摆小棒,满了十个先把他们摆一起,找到计算这道题的关键。最后通过目标明确、形式多样、层层递进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竖式计算进位加的方法。

  二、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

  课前,我就预想学生会出现的错误,例如忘记满十进一的,又或者是忘记加十位上的进位一,还有个位没满十就进位的种种情况。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发现是否有这样的错误,然后在练习中,我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一一展现出来,让学生自己来发现、改正。在课中我设想的错误没能一一出现,但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竖式学习的深刻性,我事前作了错题收集,让学生找错处,我想,学生在课堂中既要有正面的指引,同时也要有错例判别才能使知识更加牢固。从学生的作业来看,这种方法有了成效,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大大提高了。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12

  本节课的教学课题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是一节计算教学课。计算课给人感觉总是与“枯燥”相连,其实只要合理安排也是一种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在计算教学这一块,我认为不是以简单的教学计算方法为主,而强调的是从算理到算法的建构过程。因此,计算教学应该注重算理的教学。要让学习借助直观教具或者其他来逐步完成建构。课的一开始,我首先改变了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课件展示“参观博物馆”画面,把静态的情境化,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这个环节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整节课下来,我感觉有以下三方面值得自己反思和借鉴。

  一、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应尽可能地贴近学生丰富的现实生活。因此,在新课的导入这个环节时,我创设情境,根据课本的主题图内容,自制课件。由生活中的乘车问题导入新课,提出“四个班只有两辆车怎么办?”“如果每辆车准乘70人,你认为哪两个班能合乘一辆车?”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我在这里也渗透了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不能乘坐超载车辆。最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感觉本环节的教学比较符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会了解决问题。

  二、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在于理解算理。

  从事多年的数学教学,我认为在计算教学方面必须给学生弄清算理,才能够牢固掌握计算方法。如何突破“个位满十,就向十位进1”这一知识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我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通过把10根小棒凑成1捆的过程,直观地说明了“个位上的数相加满一个十就向十位进1”这个算理,使抽象的“进位”得到了形象化、具体化,学生较好地理解了为什么要进位,怎样进位的道理。最后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学会列竖式计算进位加的方法。并且能熟练地进行了计算。

  三、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

  课前,我借鉴自己的.教学经验,预想学生在本节课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例如有忘记“满十进一”的、或者有忘记加上进位上来的“1”、还有“个位不满十就向十位进1”的等现象。教学中我就有意识地观察学生是否有这样的错误。然后我在练习设计中,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一一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来发现、来改正。通过这样的练习设计,学生在课堂中既有正面的指导,也可以通过反面的错例的借鉴,学生学到的知识将会更加地牢固。

  反思自己的本节课教学,也有不足之处。例如让学生自己探索算理时,我包办太多,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己思考、去探索解决问题。课堂上没有能够照顾全体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辅导。

  总之,今后要多加注意这些不足。要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不断实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把工作做得更好!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13

  根据班上孩子们的实际知识能力起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任务定位在2个地方:1是,通过集体操作和讨论一些问题,让孩子感知“满十进一”的具体含义;2是规范地书写竖式。

  在实物操作中,我从较为容易的计数器开始,请学生上来拨一拨,说一说。在第一个平行班里,一个较好的孩子拨好第一个数34后,继续加拨第2个数16,当拨好十位上的1后,他直接把个位上的4去掉,在十位上又添了一个算珠。跳过了我想展现的“满十进一”的过程。我急忙问:“别急,你明明是添6个算珠,你为什么反而去掉4个呢?”孩子说:“4加6等于10了,所以去掉4个,十位添一个。”然后,我说:“别急,是这样吗?忙我们慢动作看一看”。于是,又领着孩子按照“满十进一”的经历了一次。接下来,问了2个问题“为什么,可以把个位上的10个算珠去掉,在十位添一个?”“这十位上多的一个算珠是哪里来的?”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满十进一”的道理和需要。接下来的摆小棒,让学生说说34和16分别用小棒摆好后,你打算怎样加小棒。在交流的过程中,还是着重感受“满十进一”。

  在规范书写竖式的教学中,刚好一个被叫起来说怎么写竖式的孩子是从十位算起的,所以的孩子都说他不对。这是,我没有否定他,而是带着孩子们经历了一次从十位算起,孩子感受到还要擦掉十位上的数字重新写,很麻烦。于是学生们切实感受到从个位加起的.确是好的方法。

  在课堂上大量的练习中,发现,主要的问题有2点。进位的小1,有时孩子会忘记标;当加1位数时,个别孩子放到了十位上,但是仍然按在个位上加。当理解到1位数是在个位上就好多了。还有,孩子们是爱偷懒的,有的解决问题,题目没有要求孩子写竖式,孩子就直接口算,这样准确率不高。还是要强调,当进位加时一定用竖式算一算,这样才不容易错。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14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加法。由于孩子的基础较好,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课堂出现了如预设那样的摆小棒、拨计数器、口算和竖式计算的多种方法。

  这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并能正确进行笔算加法。整个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在讲解你想怎么算34+16的时候,分别请摆小棒的和拨计数器的学生上展台演示,在他们操作的过程中并适时提问“为什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为什么把个位上的10颗珠子拨回去在十位上添1颗珠子呢?”学生即刻回忆出以前的旧知——10个一就是1个十,也蕴含了满十进一的算理。整堂课将算法思维、算法多样渗透于“创设情景——引发计算心理;自我探究——体验计算方法;深化探究——整合优化——实践运用”这三大环节中。体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又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的教学理念。一节课结束,全班计算正确率较高而且整节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我还设计了读儿歌的环节让学生记忆笔算进位加法的注意点,我发现:单纯地死记硬背不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形式多样的、令学生感兴趣的儿歌、童谣等却让孩子的学习兴趣变得浓厚,课后我就发现孩子们有的就把教的儿歌当成顺口溜样挂在嘴边,真是“不记住都难”。

  笔算进位加的重点和难点是掌握满十进一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我在这堂课上反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我利用低年级孩子爱说、想说的心理设计了自己说,同桌说,一起说,汇报说等形式多样的教学环节,达到教学目标。

  但是整堂课上完后我觉得还有些不足:

  1、教师角色的转变。我善于和学生沟通,但有时却急于达成预设目标而强行把学生牵引到我想要的答案上来,后来想一想,这样做并不合适,我应该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说不定学生会有不一样的出色答案,因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2、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要加强训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今天的课堂上,摆小棒这一过程显得有些快,学生展示出的是一个结果而忽略了算的过程,这时我若引导他清楚地摆两个加数时,或许孩子会摆得更好,也会很好地为下面讲解满十进一地算理做铺垫。

  笔算进位加地第一课时应给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应反复强调突出重难点,作为新老师,教学必然还有许多要完善的地方,这就需要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想的再细致一些。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这节课的备课过程中,我注重关注学生的兴趣,打破了教材中的呈现方式,用请学生当上老师来讲解如何进行竖式计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本节课我利用信息窗小朋友赶海的情境为背景,借助学生喜欢大海的心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在交流算法时,我注重了算法的多样化,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利用学生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如何进行竖式计算,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26+12时,我先让学生们交流自己的算法,再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出用竖式计算,在交流竖式计算时,我发现班上很多孩子都会用竖式计算,而且一个个胸有成竹似的.于时我就借机让学生当小老师上台给学生们讲一讲自己的方法。学生们一听要当小老师了,一下子有了兴趣,虽然还有个别孩子因害羞不敢举起小手,但一听到当小老师给大家讲题学生的`兴致特别浓厚。不会儿,就有许多小老师举起手来,孙之涵老师第一个上台,她边写竖式边说说:“先写26,再写12,加号写在12的前面,然后个位和个位加,十位和十位加,所以得38。”“小老师说得好吗?”“你听明白了吗?”“你有问题要问小老师吗?”“谁还能和刚才的小老师一样棒再给大家讲讲呢?“听了小老师的讲解,你能说说写竖式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吗?”……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一直把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当小老师交流讲解计算方法,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总结出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在此基础上,我再加以总结,评价。经过最后的测试,我发现孩子出错的机率较以前学生的学习错误率少了很多。

  这堂课我自已感觉很成功,同时我也发现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来呈现知识,并把展示的机会都给了学生,会使原本枯燥的计算课变的鲜活起来,再加上适时的表扬和鼓励,适时的引导和板书,突出了重点,也真正的实现了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计算方法.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15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一课教材隐含的理念:(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购物”来引发计算的需要和重要性;(2)渗透“估算初步”;(3)通过圈一圈、算一算,一方面验证估算有误差,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亲自了解口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4)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口算能力等。教学目标包括

  1、用已有的口算能力,探究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2、经历描述算法思维,提炼、优化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两位数或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或一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因此,这堂课关键是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究、合作学习,将新知识转化、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自主的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注意力较易分散,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尽可能的选取学生喜欢的材料,努力创设动态的、有活力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场境,如模拟商店、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调节学习情绪,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整堂课将算法思维、算法多样渗透于“创设情景——引发计算心理;自我探究——体验计算方法;深化探究——整合优化、实践运用”这三大环节中。体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又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的教学理念。

  第一个环节的设计,迎合学生依赖情境,产生学习欲望的学习心理,让他们在这个动态的场景中交互情感、态度,产生学习的需要。

  第二个环节是构建算法模型,优化算法多样的重要部分。主要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借助直观,产生算法。第二层次:展示交流、描述算法。第三层次:归纳、提炼、优化算法。这里一是要缩小个体差异。二是尽可能的选择大多数学生接受、理解、掌握的算法。三是有效构建了算法模型。因此教师在此层次特意安排两个提问:“在这么多算法中,你最喜欢哪几种算法?为什么?假定你是老师,你想推荐哪几种算法给你的同伴?为什么?”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构建数学模型。

  第三环节:深化探究、整合优化算法。此环节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观察、描述伙伴的算法。在学生经历“手、脑、口”的'运动之后,引导学生去静静地观察伙伴的算法多样化,它能使学生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得到深刻的锻炼。第二层次:整合拓展。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应用,会用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16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教学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同时,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由需要进位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口算类推出相应的整百数加整百数的口算。还适当要求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由于学生有笔算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学生对于笔算有很大的依赖性。如果引入新课后直接出示例题进行教学,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用笔算的方法进行计算,想不到用简便的方法直接口算,这样就完全失去了本课的意义。于是我在教学新知前设计了练习在其中渗透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做好铺垫。在设计这些练习时,我希望学生能从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中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在探索口算方法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了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学生间的引领,找出不同解决的方法。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取长补短,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在相互补充中得到最佳的方案。在分组交流时,尽量让学生来交流总结,并适时进行引导。

  本课练习的.设计紧扣重点、难点,在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后,又设计了一系列的巩固练习,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巩固了口算方法,深入挖掘教材自身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下面的练习中,先通过对比题、小游戏、编口算等进行基本训练,分清进位与不进位两种情况,提高口算正确率,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再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运用数学。

  由于设计的内容很充实,课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发现、讨论方法用掉了太多的时间,使得最后一个环节未完成的时候下课铃已经响了,所以上课还需更紧凑一些。还有一点是,课堂上的语言不够精炼,不能做到一针进血,在讲解口算方法的时候有点啰嗦,不够简洁。为此,今后要多多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17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学反思因为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所以设计这节课时,我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选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

  。一开始,我就创设同学们一起观赏鱼的情境,这不仅是旧知的复习和回顾,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了,怎么办呢?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算理:通过摆小棒,满了十根捆成一捆;又通过拨计数器,个位满了10个珠子,拨去,在十位上拨1个,找到计算这道题的关键。最后通过目标明确、形式多样、层层递进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竖式计算进位加的方法。

  二、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

  教学中我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充分利用这一“错误”资源。练习中,我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一一展现出来,让学生自己来发现、改正。我想,这样的课堂才更真实。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18

  学期临近结束,一年的新教师培训考核也随之而来,本次考核分为课堂考核和综合考核两部分。其中课堂考核是两位新教师为一组,由教师进修学校的老师以100分值来评定。

  正由于临近期末的原因,数学教学内容只剩下一个单元“统计”,接下去都是总复习了。争取了指导师的意见后,把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笔算”这一内容作为课堂考核的课。定下课题,我就集中精力,查阅网络上的资料,用心设计教学流程,必要时也找同事商量讨论。接着进行了两次磨课,在指导师的细心的引导下,不断补充、修改、完善,最后形成一篇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的教学设计。

  很快就迎来了5月24日——课堂考核的日子,一起床就绷着筋,一鼓作气,在紧张与期待中上完了“两位数加两位数”。“导入新课,简洁有效;新课展开,环环相扣;练习设计,层层递进;语言表达,轻重缓急,非常优美……”考核老师给的这些词,虽是简短几字,但给我了极大地鼓励,是对我作为一名新教师的极大肯定,欣喜若狂。

  但其中肯定还存在种种不足,考核老师也一一指出,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要及时进行知识之间的必要沟通。本节课先抛出算式36+30=,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出来的。这道题学生用了①口算。先算30+30=60,再算60+6=66。②摆小棒。先摆好3捆6根,再在3捆的下面摆好3捆,最后是6捆6根,就是66。③列竖式。先写36,再在3的下面写好“3”,在6的下面写好“0”,结果是66。教师先肯定这三种方法都行,接着让学生用自己认为又快又对的方法做下一题:35+34,结果发现列竖式计算是又快又对的一种方法,这样学生就心甘情愿地接受列竖式计算。但是已经学习的口算和摆小棒与这节课的新知竖式计算是不是一样呢?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学生在知识的认知结构中,还不能建立旧知与新知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设计一个让学生去找找这三种不同算法的共同点是什么的环节。经过讨论交流,发现“相同数位对齐”是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这样一个比较、发现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促进对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建构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头脑负担。

  (二)要懂得利用学生的错误进行有效的教学。在基础练习中,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6+42=。这课是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竖式计算,学生可能会认为6+4=10,所以6肯定写在2的下面,学生的错误率相对降低。但细细一想,这并不是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的`算理,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算理,最好把题目改为:5+42=。这样就可以提供一个让学生去犯错的机会,便可抓住错误进行辨析教学,明白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让学生在认知冲突的地方进行突破,可提高课堂效率。特别是作为新教师的我们,有时很害怕课堂上学生的“答非所问”,最好学生一步步顺着教学设计走,使课堂行云流水。但有时可以利用教学机智,及时捕捉学生的有用信息,利用课堂上生成的进行教学,可以事半功倍。说到这,对某些老师说的“课堂上只怕学生不出错误。”有了理解。

  (三)要加强学科本体知识的学习。在基础练习之后,我设计了一个情境,先让学生提出加法问题,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列出横式和竖式进行计算。我的情境是这样的:动物园里有4只老虎,44只鸟,40只猴子。学生就可以很容易提出:老虎和鸟一共有多少只?老虎和猴子一共有多少只?鸟和猴子一共有多少只?这个环节看上去合情合理,但是仔细想想这三个加法问题,缺乏现实性。老虎加鸟等于几只,算出来的答案是老虎的数量呢,还是鸟的数量呢?如果题目改成“小老虎和大老虎一共有几只?”这样算出来就很确切是老虎的数量。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加强学科知识的学习,不仅要理解知识,还要考虑知识的现实意义。

  磨课促使我进步,望以后争取机会,多多锻炼。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19

  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布置几道题写在作业本上,收齐课堂作业,我本来以为错误最多的地方应该是“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结果十位忘了加1”,因为这是“进位加”笔算的难点,但没想到学生出错的地方五花八门,我预料中的错误却很少出现,错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竖式计算完毕,但得数忘记写在横式后面了。

  2、做作业前,已经强调一个数字写一行了,但没想到作业中很多同学仍然写得很挤。

  3、“+”没有与第二个加数写在一行,有的竟然写在两行中间,还有把加号写在第一个加数的左边。

  4、索性忘记写“+”和“-”。

  看看这些出错的地方,真让人难受,我与同年级的教师交流时,都有同感。看到孩子们的错误,自己进行了一下反思:我应该想到: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是孩子们刚刚接触的知识,应该在黑板上用尺子画出格子,让孩子们照着我的格式做题,效果肯定肯定不一样。下午我进教室就跟同学们分析了作业中存在的不足,并照我的想法重新做了一次作业,果然不出我所料效果好多了。看到孩子们做作业时那认真劲,个个都拿出了尺子,那一条条横线画得笔直笔直的,数字写得非常规范,可以说完全是照着老师的'模子写的,看到那一本本作业心情舒畅多了,这时忽然让我觉得看作业是一种享受。看后,把孩子们的作业发下去,都摊开放在自己的座位上,让孩子们下座位欣赏同学的作业,孩子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都觉得自己的这次作业比上次有进步。过后,又有一大批的小朋友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并在作业本上奖了笑脸,看到孩子们那高兴劲,作为老师的我也沉浸在孩子们的快乐之中。从这次作业中让我感悟到:细节不容错过。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20

  这部分知识是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口算和两位数的笔算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前面的教学我了解到本班学生对进位口算和不进位笔算掌握较好。在新授课时心里上就放松了,课后就发现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掌握度不理想和预设效果有所偏差。总体上我认为在本节课上存在以下不足:

  1、板书不及时。课中在总结笔算加法的注意点时,学生说了很多,但都是比较零散的。这时我没有及时归纳并板书:“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造成学生知识形成的不系统化,学生容易忘记。

  2、比较计算顺序时,我空讲了。在讲这部分知识时,我看到有些同学是从十位算起的,所以为了突出从个位算起,我没有拿出具体例子来讲也就是说没有拿出那个同学的作业本,其他同学没看到,他们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没记牢。在后面的巩固作业中,还有部分同学出现类似的错误。

  3、关注学生面不够。作为教师在教学时总有一个通病:关注优生,忽略学困生。在教学中我没有关注学生的需求,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的需求是不可能完全一致,而我并没有针对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予以满足,所以在整节课中我认为这是一个最大的缺憾。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应允许个性的存在,允许孩子发表不同的见解,应俯下身来和孩子一起感悟、学习。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21

  这个星期一直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在这之前已经学习了口算和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和不进位加法以及进位加法;与此前最大的区别在于现在学习的内容需要退位,属于逆向思维,因此在学习的层次和难度上就有了一个高度。

  在进行教学时,侧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从课堂中捕捉信息,体会方法。和前面的不同,加法对于小棒的操作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知道够十个就可以捆成一捆,而减法中,个位不够减就需要学生思考整捆的小棒如何操作 ;课堂上我发现学生在操作的时候,已经有意识的要拆一捆小棒,在这个地方就要问学生为什么想到要拆一捆小棒?一捆就是什么,是多少个一?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再进行操作。接下来小结的时候就可以提炼这个方法了。

  二、及时引导,为笔算作好铺垫。以前学的进位加去都是强调满十向十位进一,属于顺向思维,而现在是退位减法,属于逆向思维,难度比较大。所以我们在学生操作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在个位思考,个位不够减的时候,怎么办?能不能借一些过来?借一个十实际上就是多少个一?可以怎样去表示?让学生上台演示说说操作的方法。突破个位不够减,退一作十再减的难点。也为后面的笔算作好铺垫。

  三、突出算理,重视方法。在进行竖式计算时,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这儿就主要强调十位上被借走一个十后,十位上相减时应该如何计算,这个也是一个难点,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多让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演示,针对错的进行反复强调,从而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四、计算题教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注意,这个环节如果注意不好的话,前面的一切努力都有可能是白费。就是要特别注意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包括:

  1、要提醒学生做计算题时,首先要看楚题目,摆竖式的时候不把题目给抄错。

  2、要规范、合理的摆竖式。要告诉学生摆竖式的时候要写一个数字然后空出一个数的位置,再写下一个数字。这样的竖式学生在计算时,不会因为数字挤在一起,而出错。

  3、要提醒学生摆完竖式后,要记得把答案写在横式上.。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22

  这个星期一直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在这之前已经学习了口算不退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与此前最大的区别在于现在学习的内容需要退位,因此在学习的层次和难度上就有了一个高度。为了突破退位这一难点,我利用“个位不够减”的矛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怎样减”的愿望,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在例题教学中利用摆小棒和拨算珠,使学生比较形象地理解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个位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一当十。然后列竖式来写,注重介绍退位点的作用,让学生口头叙述计算的`过程。在教学后面的试一试中,由于例题已经学习了个位上0减一个数不够减的特殊情况,对于个位上不够减的一般情况,学生有能力独立探索,所以教师我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尝试。然后把2种不同的算法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通过对比得出正确的写法。最后进行笔算减法计算方法的归纳,这里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笔算减法的计算法则,而是在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体会、感受计算的方法以后,用自己的话说说“笔算减法要注意些什么”,这是对自己进行退位减计算过程的一次回顾、体验、反思。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计算法则,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完整的认识。

  尽管我为本节课的教学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钻研教材、设计教案、制作课件、锤炼语言,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出现了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学生摆小棒时有的不知所措,有的在玩,学生思考问题不主动,回答问题不积极,课堂气氛显得沉闷。我想这些与老师的教学艺术有很大关系,如果我善于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能够吸引孩子们不断思考,教学效果肯定截然不同。这将是我今后教学中努力追求的目标和境界。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23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授新课时,我直接出示了例题 让学生自主探索,目的是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笔算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理解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这个重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迁移到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通过教具操作与演示,放手让学生互相交流说出计算方法,掌握写竖式过程。在合作交流汇报中,学生有不同的思路,再从中再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旨在提高计算速度。

  整节课虽然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比较、发现。注重体现学生参与探讨算法,教学中显得也较轻松。但在做课后练习时,有很多的`地方出现错误,有些学生在写竖式时,出现两位减一位的个位对了十位上,有的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了1,计算时十位漏减退的1;在列竖式时减时个位不够减,不向十位退1,而是用下面的数减上面的数,或者直接用大数减小数。

  最后突然想起一句小儿歌提醒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不够减先退位、做个标记戴头上。个位够减继续算。十位减1要牢记。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24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下两点:

  第一,在操作之中,掌握算法。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借助小棒操作自主探究出:减法中个位不够减就需要将整捆的小棒拆开一捆当十根。因为有前面的学习基础,因此,部分学生在操作的时候,已经知道要拆一捆小棒,此时,我就追问:“你为什么要拆开一捆小棒?”学生能够回答:“个位不够减我就拆一捆。”然后,让学生接着操作。最后,小结时我就进一步深化提炼:一捆就是一个什么,它是多少个一?

  第二,在练说之中,巩固算法。在后面的练习题中,我择题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把你的计算过程说一说。因此,在本课结束时,学生基本都会表达出计算过程:个位上几减几不够减,向十位借一个十,个位上就是十几减几;十位上是几减一后再减几,差就是几十几。在这样的一个练与说相结合的过成中,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算法。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25

  周一、根据学校安排,我讲了一堂公开课《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包括不进位和进位),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笔算减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难点,我在讲授新知识前充分复习了旧知识,出示了一些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笔算题,让学生在黑板上解答,从而从认知上、思维上让学生做好准备。

  在新知识的传授中,我用奥运赛比分引出题目56-18,让学生通过摆圆片来观察、比较,既突出了退位减法的算理,又使学生对笔算减法有了全面的认识。在讲解的过程中,我注重了让学生理解“个位不够减,怎么办?”和“为什么在个位上加10”两个关键问题。

  在交流算法的时候规范了竖式的写法。学生掌握方法以后,我又出题目让学生动笔演练,并让4个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一、个人感觉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教学效果基本达到预期。大部分学生能基本掌握退位方法,知道从十位退1,并在个位上加10再减。

  2、整节课,能基本按我的思路下来。但重点环节还须停顿时间长一点,让学生细化。

  3、对学生加强了练习,让他们得到了巩固。

  二、本节课需改进的地方:

  1、课堂上,讲授重点环节时时间停顿太短,学生还未思考完,我已步入了下一步。今后教学中在重点环节须停顿时间长一点,让学生细化。

  2、让学生自己在座位上独自做题时,高估了二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给予的时间不够,以致对答案时回应太少。

  3、讲完练习题目后,未给予学生时间来修改自己的错题,以致让他们改错意识淡薄。

  4、忘记在适当的时候,出示课题。导致学生在总结本节课内容时,不知道说些什么。

  5、整堂课以自己讲授为主,未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应该让他们多动手,多思考,不能灌输知识。

  在这节课中,我深深的感到,因为是教育低年级的孩子,所以教师要更加足够细致,多强调细节,从而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在这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有太多需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非常感谢参加听评课的老师们,感谢他们提出的宝贵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磨平身上的棱角,争取更大的进步!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26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能够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在学生中表现突出,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就计算教学而言,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引导他们进行研究、发现和创造不同的算法。

  如:“两位数件两位数的口算”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整个教学过程采用又抓又放的形式进行。

  在学习不退位减的时候,学生的困难很小,甚至可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因此在这里我重点介绍退位减。

  教学片段:

  在讨论计算方法时,我直接问学生:“44-25”这道题你会解吗?跟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纷纷把手举得很高,都像表现一番

  他们得出了以下几种计算方法:⑴44-20=2424-5=19

  ⑵45-25=20xx-1=19

  ⑶14-5=9 30-20=10 10+9=19

  ⑷44-30=14 14=5=19

  在回答到这四种方法以后,我们班的同学还是在举手,为了不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了保证教学任务能够及时完成,我在课堂上不再继续讨论而是把讨论方法课后,在课后去听他们的算法。

  然后我就问大家:“你们最喜欢用哪一种方法?”

  学生的回答是各种各样,因此我就鼓励学生,你们认为哪一种适合自己就用哪一种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叫给学习横,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要为学生的方法作出评价,做到有抓有放。

  这一节课,我也深深感到作为一个老时,除了要备好教案,还要备好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其法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探索知识。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

  本节可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选择最优化”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新的同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也是本节课的收获。这才是提倡算法的真谛。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27

  1、加减混合的口算在一年级已经接触过。本节课利用学生熟知的公共汽车上、下车生活情境图引出加减混合计算(不含小括号)。而这类加减混合式计算是在连加、连减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运算顺序与连加、连减相同,所以我大胆的采用了知识迁移、类推的方法让孩子们尝试。把学生的主动探索和老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增强自信心。

  2、本节课习题设计我采用同桌比赛,奖励小熊卡片的方式进行,激发孩子们的童心、童趣,使他们都能够积极参与,学习热情很高,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较好。

  3、发现问题与不足:

  今天的.学习还是比较顺利的,孩子们对两位数加减的竖式计算方法掌握得也比较理想。只是在实际计算过程中,错误率还是较高,如主要是抄错数字、抄错运算符号、忘记进位或退位、只写了第一个算式忘记第二个算式等等,还有的同学掌握的不够灵活,能够口算的仍进行竖式计算。看来今后要在抄题、检查及灵活性培养上多下功夫。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28

  在备课时,我认识到学生对之前的竖式计算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对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笔算(包括不进位和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掌握得较好。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在这些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其重点和难点就是让学生理解,个位不够减时,从个位退一。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我以北京申奥成功做为大的背景,设置成:北京56票,巴黎有18票,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让他们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除了让学生置于情境中进行学习,教学中我还十分重视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我相信学生,承认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新知识的传授中,当学生自主得出算式“56-18=?”后,继续向学生提出质疑“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不退位减法个位上6减2是够减的,可今天这道题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接着让他们通过同桌一起合作、交流,展示自己的`想法。在此时,我不断进行鼓励,如 “他的方法你听懂了吗?”、“他非常勇敢表现自己!” “你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吗?” 使他们学会尊重,学会欣赏,让算法多样化能够进一步优化。在他们感受到最优方法时,我接着说“下面我们一起用这位同学的方法做一做,好吗?”,使他们更加感受到最理想的方法是:“6减去8不够减,向50借10,变成16-8等于8,再加上30等于38。”我完全放手,让孩子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在这一节课中,我觉得应该能做到更好,应该把学生讨论的时间放长一些,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讨论思考。面对“算法多样化”,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是我以后还需要加强的地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29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其重点难点就是让学生理解,当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当作十。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我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和小组内的合作交流来理解其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此外,我们还需要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气氛,留给学生主动提问、主动分析、畅所欲言的空间。鼓励学生多想、多说、多发言。

  在这节课中,我也发现了许多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对于课堂生成资源运用的不灵活。当学生提出不一样的想法时,不能很好的顺着学生的问题引入到新课中。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不熟练,动手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摆小棒过程中,有极个别小组出现了用小棒摆出数字造型的现象。这些都是我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需要改进之处。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30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用竖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为他们今天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内容我都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或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本组的计算方法,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积极创造,寻求更加简便的计算方法。在展示交流中互相质疑,补充回答,完全是学生自己在自主学习。作为老师的我,只是学生在出现不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给予引导或补充,让学生自己完善自己的想法。这样,既不影响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通过此节课,我明白了教学中的重点就是知识点,难点就是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所以,课前一定要熟悉教材,备好课,备好学生,加上老师的'创新就能上好课。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会以这节课为起点,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多反思自己,多钻研,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努力的我会迎来美丽的彩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31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在之前的退位减法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退位的基本思想:“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作十”的想法,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并且懂得运用竖式计算,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在本节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通过教材例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运用列式进行竖式计算。

  低年级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好奇,就像刚学步的娃娃,虽须大人扶着、牵着,但他们也喜欢自己去闯。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他们独立阅读数学书的能力。先让学生带着“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这样的问题阅读教材,学习从例题中找出相关、有用的数学信息后针对问题展开思考,进而培养学生养成阅读教材后试做习题的习惯。

  阅读教材只能供给知识的材料,若要据为己有,必须依靠思索之力。因此,当学生自主得出算式“56-18=”时,我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实践操作去发现方法。然后在合作交流中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达到互相启发,共同进步的目的。汇报方法时我向学生提出质疑“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不退位减法个位上6减2是够减的,可今天这道题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我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认同教材中提供的相对较好的方法。最后通过小组讨论自己总结出笔算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十位退1后不要忘了减去退去的`1等等。

  在本课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由于课堂时间把握不当,只做了一些基本练习,缺少了一些提高性练习,因此,没有办法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在今后教学中我应重视课堂中的练。

  由于学生学具带得不全,只有部分孩子进行了操作,而且很多孩子不能把操作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我就利用课件进行了操作演示,让孩子们跟随演示一起说过程,只有几个孩子能流利的表达,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32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反思新课改明确指出,计算应该与解决问题紧密相连,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因此本课中我重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学生能够进行探究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来感受、体验知识,从而学会学习,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中,我首先创设光明小学二年级学生将要去鸟岛游玩的情景,接着出示交通工具——船,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提出各种问题,这时教师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引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计算。

  2、重视计算方法多样化

  在合作中学生想出了多种口算方法,其中有个学生提出这个方法:31+23先把31分成30和1,在把23分成20和3,然后30+3=33,33+20=53,53+1=54,这时有其他学生提出为什么不用20+30=50,1+3=4,然后再算50+4=54这样比较简单。我适时引导学生讨论得出这两种方法都行,但第二种方法更优。

  3、亲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本节课把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学放在坐船这样一个问题情景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想办法把两位数变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这样两位数加两位数就变成学生都会口算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了,顺利完成了口算技能的迁移。同时,允许算法多氧化,体现数学的个性化,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

  4、练习形式多氧化

  活泼多样的练习形式,使学生在掌握和巩固计算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乐趣。

  5、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在学习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能通过摆小棒来进行口算,并能逐渐脱离小棒来说出计算过程,只是速度比较慢。

  这节课是学生再次接触竖式,虽然算理相同,计算的难度不大,但是学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数位对不齐,有的学生把一位数加减两位数中个位上的数对到十位上,造成计算错误,这部分同学出错的原因还是对于算理没有理解透彻,在练习中还要强调。还有一些问题是学生还没有适应竖式的写法,练习不够引起的,如,横式上的得数不写。还有就是有的学生在写竖式时,把数字或符号抄错,如把32抄成23,把加号抄成减号;有的学生竖式是写对了,但在具体计算时把减法当加法在做,或把加法当减法做,这和学生平时的习惯有关,在平时教学中还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各种数学习惯的培养。当然这些问题预先都有想到,学生不可能一学就会,一会就不出错,在后面的练习中,我会注意,多加强调,尽量减少错误的发生。

  6、但我没有注重学生互相交流,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交流是学生的天性,学生总愿意把自己知道的与别人一起分享。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并没有要求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既要积极参与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取长补短,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注意让学生去用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学生自然学得不够轻松,学得很被动。我更没有注意学生的确实际情况,讲的内容太多,而且练习作业也做得不够,以后我会注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踏实一点,要尽量做到精讲多练。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33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关键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能够不回避遇到的困难;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是否能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否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是否能够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已的思考过程;是否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获益;是否有反思自已思考过程的意识。”作为一年级的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养成是很重要的,我尝试力求自己的课能够很好地渗透这个理念。

  所以,课堂上还给学生说话的权利。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学会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把课堂还给学生,其实也是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给学生独立解决的能力。

  课堂上不仅仅是知识的学生,更在于能力的培养。怎样培养能力,不仅要解放学生的“心、眼、口”,让学生在操作、动手实践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堂上学生管学生的权利。课堂上学生展示前先管课堂纪律,学生管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接着动手操作,开口说理,引学生去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讨论,自行去解决问题,竟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讲,师生听,因此兴趣高,听得易懂好记住了。我退到幕后,学生成了主角了。课堂纪律好了,课堂活跃了,教学效果也实现了。

  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听了其他小朋友的方法后再尝试做一做,这并不是为了刻意地强调其中一种方法或者面面俱到地巩固每一种方法,而是力求激活每个学生的思维,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思维的真正碰撞一下。教师完全放手,让孩子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尝试去学会尊重,学会欣赏,让算法多样化能够进一步优化。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作为课堂教学资源越来越引起老师地注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明白课堂上老师不仅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表达能力,更要注重后进生的`学习掌握情况,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一群孩子的身上,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的错误,争取让每一位孩子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享受我们课堂教学成功的时候,重要的是享受和收获学生充满喜悦,充满活力,充满成长味道的课堂。

  总之,在计算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使学生会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算理,能表述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这样有利于提高计算技能和速度。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34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感受退位减法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计算方法。

  1.体现算法的多样化。通过学生进行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注重学生的情感,自主选择,发现的积极性。通过探究的过程,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注重知识之间的对比,探究36—8退位减法前,先出现复习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与36—8算式比较,看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冲突,突出退位这一难点。通过对比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

  3.在探究退位减法计算方法时,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办法,也许是例1的教学比较扎实,算例2时部分学生就模仿例1的方法,不再借助学具的操作,也没有学生提出其它的.算法。学生会知识迁移固然好,但对中差生来说,立即进行抽象的算法演练,这样的过程可能跨度太大,因此还需借助直观的学具来进一步理解算理,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再初步脱离形象,形成抽象的算法,这样的学习更扎实有效。另外学生没有提出别的算法,但新课程的理念提倡算法多样化,在这里我提出了把36分成10和26,再用10减8等于2,最后把2和26相加的算法,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学生的眼界。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35

  本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于是在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我把重点定位在优生理解算理,后进生重点掌握算法,初步理解算理这一目标上。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

  1、课前,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通过这一环节,我想帮助学生回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和算法,为今天这节课的口算做好铺垫。在学生口答之后,我分别挑了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一道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课中,我挑选的是班里的一名后进生,虽然她能算出得数,但是却说不清楚怎么算的,支支吾吾了很久,浪费了不少时间。其实在这一环节中,既然我的目的'是让学生回忆算理,我就应该让优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通过他说,再引起其他学生的回忆,达到复习的目的。

  2、在新授这一环节,我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买玩具的情景,让学生算一算用35元去买2元的东西,还剩多少元?当学生列出算式之后,我请了一位优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又分别请了3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其中两位是举手的,另一位是没有举手)。等他们说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之后,这时大部分小朋友已经能够理解算法,最后用小棒来演示算理,目的是帮助后进生进一步理解。

  3、这一环节的整体思路是:先让小朋友们你说我说大家说,说好后先让部分学生理解,再通过小棒让所有小朋友都能理解算理和算法。但是教学后我发现结果并不理想,一方面新授环节时间花费的比较多,导致后面时间来不及;另一方面学生说得也并不是很好。反思第一节课中的种种不当之处,在上第二个班级时我做了稍稍调整。在学生列出算式之后,我先请一名优生说一说是怎么算的,紧接着我请另一名优生再来说一说,然后集体说。目的是让部分学生先理解起来,然后我通过大屏幕边演示小棒边讲解,帮助后进生理解。小棒演示好之后,我再请后进生说一说通过看小棒,你能说一说是怎么算的吗?这一环节目标是让后进生你说我说同桌说,帮助他们理解算理和算法,最后大家再齐说。小小的改变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后我还叫了几名后进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他们都能够表达出来,让我感到很欣慰。通过这一环节,让我体会到,教学目标要分层次,步步落实,先让部分学生掌握,然后利用学生的资源来互相帮助。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36

  成功之处:

  这节课计算课就是一节常态课,没有过多的课件展示,有的只是老师准备的教具和口算题卡。我在研究过教材和教参后认为这节课两位数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是为后面学习退位减法作准备,重点是让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熟练计算的一个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把书中的玩具商店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的联系起来,请同学们来介绍玩具和价格,激发了学生的购买兴趣。然后随着同学的挑选,教师把问题出示给学生,请求学生帮助解决。这里出现了两种减法的情境:一是求买东西后还剩多少钱?二是求还差多少钱?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价钱的多少让学生明白求相差多少都可以用减法来解决。接下来在计算教学中我重点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学生在利用学具摆小棒的过程中发现两位数减一位数时是从单根小棒中去掉几根,然后把剩下的几根和整捆合在一起就是最后结果;而两位数减整十数时是从整捆的里去掉几捆,然后再加上单根的就可以了。对应着学生的叙述教师完成计算题的书写,让学生明白单根的就是个位,整捆的就是十位,单根减单根,整捆减整捆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渗透了数位的知识。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明白算理,而在接下来口算题则抛弃小棒,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想象,通过语言阐述算理,由实物抽象到算式,达到掌握算法的目的。

  不足之处:

  1、由于教师只让学生摆小棒来叙述计算过程,固定了学生的算法,没有体现出算法多样化。如果让学生在摆小棒这前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会打开学生的思路,体现出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前面复习题的设计太多,占用了大量时间,所以后面练习题的时间少。练习的形式少,应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不仅以计算为主,还可以联系生活出一些解决问题的练习会让本节课内容更丰富。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37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过去的计算教学,往往是老师把计算方法在堂上讲通讲透,然后通过机械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的个体差异。

  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动手操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的方法,并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在班上交流,由于学生的思维角度和知识结构各有不同,故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也多种多样,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把提出的多种计算的方法进行优化,学生在操作,交流,分析,比较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但是,是否学生提出的算法越多越好?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把这些算法优化优化?什么时候引导优化最好?等等,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老师,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时我进行了尝试。

  提倡算法多样化并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掌握每一种计算方法。有一些学生经过了对各种方法的分析比较后还是觉得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尽管不是这样的),如这学生还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老师也不强求。

  算法的多样化激起了学生对算法的思考、归类,对问题解决策略进行提炼,使学生对算法有了深层次感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38

  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已经工作两个多年头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数学教学不再仅仅是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这么简单了,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其思维能力,虽然我面对的是刚步入学校大门的一年级孩子,但是还是要把这种指导思想贯穿在数学教学的始终。

  一年级的数学知识浅显易懂,但是还应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现数学思想,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找到数学方法的依据,这才是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

  在“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教学中,我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了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

  在导入环节中,利用复习旧知识的方法为本节新课作铺垫,在每节数学课都必不可少的口算环节中,我不是让学生把以前学过的数学题泛泛口算一遍,而是有针对性地出示了几道题,有10的分解、10的减法和9加几。

  这都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目的是让学生在这一系列的计算题中,找到知识的生长点,体现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就像我们曾经学过的凑十法一样,学生知识在加法中要凑十,在减法中同样也是先要从十这个数入手。在我提的'“你为什么能算得这么快?”的问题中,学生对这一点深有体会,为后面要学习的破十法作了很好的铺垫。

  为了让学生确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让孩子喜欢这节课,我创设了春游这一情境,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导入的环节是让孩子先算一算参加春游的有多少名同学,在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后,我鼓励孩子利用手中的`学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这道题。

  在给孩子充分思考的空间之后,让孩子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并把种种方法都出示在黑板上,孩子们用的方法很多,于是我引导孩子们观察这些方法。

  选一个最简便的,能算的最快的方法,经过讨论之后,他们的选择大都集中在破十法上,孩子们体会到了是因为我们先要找到10,找到它之后再计算才能算得又快又对,再简单不过的两个环节,已经把新旧知识进行了一次统一。

  在整个过程中,注意了破十法是个完整的思考过程,不是分割开来的,以学生的亲身体验感受到破十法的简便,从而使学生愿意使用破十法去思考、去计算,这样帮助学生在更深的层次理解破十法的意义,更加熟练地运用破十法。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39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因此在课上我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计算方法。学生从学具操作中得出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且理解了算理。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对比,使知识条理、系统化。

  在教学新课时,先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引出两位数减两位数、减一位数甚至不够减的算式。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并在练习中强化知识,使学生真正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与退位减法在算理与算法上的不同,从而突破本课学习的难点。

  2、体现了算法多样化。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时空,通过在这个充满探究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体现了数学一题算法多样化。

  当然在本课的学习中,个别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不太好,因此,计算时出现错误和不熟练现象,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与课堂练习中应多重视,并于课后多辅导,并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小组长帮助他们,使其不断进步,不掉队。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40

  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努力体现以下几点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

  1.注重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兴趣的事物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问题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

  2.加强知识间的对比。在引导学生探索36-8这一道退位减法之前,我先联系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38-6,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

  3.体现算法多样化。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出多种算法,并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4.在游戏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游戏活动的设计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应用性、活动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篇41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由于是一节计算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已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本节课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激发学生。出示情境图后,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列式。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2、注重知识之间的对比。在探究“30-8退位减法之前,先出现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让学生进行比较,看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对比使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3、体现算法多样化。通过进行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给学生充分发挥的时空。让学生充分地说,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保护他们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发现,这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另外,通过学生的表现,我还发现不能只看课堂上学生的口述算理,更重要的是注意学生课后是否真是掌握计算过程。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1篇)03-24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01-09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范文03-22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03-25

两位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通用20篇)11-24

两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通用10篇)11-24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1-24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1-24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通用5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