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计划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该为接下来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音乐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音乐教学计划1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新课标新课改精神,培养学生一定的音乐技能,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认谱、识谱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努力完成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本学期初一年级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
其它年级的学生能够遵守纪律,接受理论知识也比初一年级要快,而且声音音域明亮,感情处理能够参考老师的建议,对歌曲的处理更加细腻和丰富,本学期的乐理知识容量较大,难度加深,学习巩固c调、f调的基础上演唱乐谱。主要以练习和巩固知识为主,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力,老师带领学生找到问题、学生自己找到答案,体味解决问题时的喜悦。本学期在上课同时我要注意加强巩固音高概念、巩固学生对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感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累积乐理知识。教材中的律动和舞蹈较多,应注意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节奏甚至歌词,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和自编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在音乐课的设置上,分为歌曲、乐理、综合练习、欣赏、器乐学习几大部分,各部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分局每课的具体情况进行穿插教学,避免学生因为学习某一内容而觉得枯燥和乏味。
音乐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寓教于乐,在教学中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以及手、脚、脑、口的配合,为了更好的发挥音乐课的这些优势,在学习中,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营造不同的教学氛围。在音乐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消除恐惧心理、鼓励、帮助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展开自由的`想象和表现。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表现能力,通过聆听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表情是学生音乐创造活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音乐来启发做出相应的动作。对学生的语言交流、智力发展大有益处。可以通过音乐教学上的多样化、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
本学期在教学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的实施:愉悦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歌曲的学唱、乐理知识的学习,都要使学生学的快乐。使他们能兴致勃勃,主动积极地投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以及创造音乐的活动中去。艺术性:在教学中要通过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从而进行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
1、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提高自身道德品质修养;多向其他的专业教师学习,加强操作方法的探索和训练,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自身音乐文化修养。
2、注重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把握、控制课堂环境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音乐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努力完成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初中音乐课教学计划。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三、教材分析
1、初一级,以唱歌为主,辅以欣赏,分六个单元,其中复习考试2课时,机动1课时,实际授课16课时。
2、初二级,以欣赏为主,辅以歌唱,分六个单元,其中机动2课时,复习考试2课时,实际授课16课时。
四、工作任务:
1、初一、二级音乐教材课堂教学,每周一节。
2、学校有关音乐方面的文娱工作,特别是鑫秋音乐会的排练工作,将作为重点工作。此外还有一些竞赛工作如艺术B级等的工作。
五、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的能力。
六、教学措施
1、初一、二级的音乐教材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优化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互相渗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型。
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4、课外第二课堂,本学期计划以训练歌唱技巧为主,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初中音乐教学计划3
本学期我是担任七―八年级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为了在教学中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使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好,本学期我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努力完成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三、教材分析
1、初一级,以唱歌为主,辅以欣赏,分六个单元,其中复习考试2课时,机动1课时,实际授课16课时。
2、初二级,以欣赏为主,辅以歌唱,分六个单元,其中机动2课时,复习考试2课时,实际授课16课时。
四、教学目的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特别是针对农村孩子对音乐知识点的欠缺。需加以注重。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音乐在学生身上得到健康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和五线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5、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歌谱的能力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6、初步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五、任务目标
(一)、唱歌部分
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节课前先教15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用电子琴为学生谈唱歌曲和简谱,让学生跟着自学,直到学生会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师及时进行教正。并交唱直到会为此。
5、有学习有记载,有学习有考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6、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7、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8、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9、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的能力。
(二)、发声训练部分: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三)、欣赏部分: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
六、初中音乐教学计划具体安排:
初一:
第一单元2课时
第二单元2课时
第三单元3课时
第四单元3课时
第五单元2课时
第六单元2课时
机动与考试共2课时。全学期共16课时。
初二:
第一单元2课时
第二单元2课时
第三单元3课时
第四单元3课时
第五单元2课时
第六单元2课时
机动与考试共2课时。全学期共16课时。
七、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这就是本学期音乐教学的教学计划。
6、用合唱魅力提升歌唱热情
7、用合唱手段提升歌唱水平
8、用多样教材提升歌唱效率
9、用科学方法提升歌唱效果
10、初一、二级的音乐教材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优化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1、互相渗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型。
12、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13、课外第二课堂,本学期计划以训练歌唱技巧为主,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初中音乐教学计划4
导言: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智慧与情感的结晶。初中阶段是学生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本文将从初中音乐教育的特点,音乐课程的特点、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办法、教学策略等方面,提出一套初中音乐课程工作教学计划,以期为实现良好的初中音乐教育目标提供参考。
一、初中音乐教育的特点
初中学生身心处于发育和变化阶段,音乐教育应关注以下特点:
1、学生年龄大多在13—15岁之间,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大幅提高。
2、课堂气氛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对音乐教育影响较大,因此要创造轻松自然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音乐的作用。
3、初中学习阶段,学生的思维趋向于具象和形象思维,教学应体现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知和综合感知。
4、初中学生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尚不深入,要注重听力训练,加深对音乐语言的认识。
二、音乐课程的特点
课程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音乐课程学习是具有活动性、探究性、创造性、就地取材性、寓教于乐性、发展多元智能性等特点,因此需要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2、音乐课程内容以音乐语言和音乐技巧为主,同时注重音乐的风格、表现形式、时代背景等,要开展多种类型的音乐活动。
3、音乐课程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体验、思考和感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
三、教育目标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音乐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音乐素养,能够理解基本的音乐语言和音乐技巧。
3、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和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培养学生具有音乐创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
音乐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应当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音乐素养:学生应该了解乐谱基本符号、音调、节奏等,并能简单演奏或朗读乐谱。
2、基本音乐技巧与表现:音乐学生应掌握音高、节奏、音色和音响效果的表现方法,可以通过合唱、管弦乐团等形式展现音乐技巧。
3、音乐欣赏:学生应该学习不同音乐风格、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化地区的音乐形式,并能够用欣赏能力进行判断和评价。
4、音乐创造:学生应该善于使用音乐语言进行创作。
五、教学方法
1、活动性教学法:例如,游戏、小组合作、音乐比赛等。
2、体验性教学法:通过实践和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发现性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检验知识,促进学习。
4、制度化教学法:以制定学习计划、制度、规范音乐学习行为,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过程。
5、反应性教学法:应用反馈机制,引导学生关注反馈信息,自我吸取经验,不断提高和发展。
六、评价办法
1、非正式评价:教师通过观察、记录作品和听力测试等方式进行。
2、正式评价:采用考试或自我评价等手段,以确认学生掌握了音乐课程的重点和知识点。
七、教学策略
根据授课目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推崇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举手发言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展示录音、演出、班级测试等形式,将音乐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
4、根据不同学生的背景、兴趣和能力水平,采用多样化教学策略。
总之,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需要教学者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科学的教学规划,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技能水平,同时加强音乐文化的认识和欣赏,以实现音乐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初中音乐教学计划5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其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2、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音乐表达、演奏和欣赏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其音乐创造的.潜能。
二、教学内容
1、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音符、节奏、调式、和声、音阶等。
2、音乐形式的学习:歌曲、器乐曲、合唱、合奏、交响乐等。
3、音乐欣赏的学习:经典乐曲、流行音乐等。
4、音乐表演的学习:歌唱、演奏、舞蹈等。
5、音乐创作的学习:和声编排、曲式设计、歌词创作等。
三、教学方法
1、翻转课堂教学法:让学生提前预习教材内容,课堂上进行互动式的讨论和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熟练掌握。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支持、相互学习,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综合评价法:通过考试、作业、项目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优劣,切实提高其综合素质。
四、教学步骤
1、学习基础知识:讲授音符、节奏、调式、和声、音阶等基本概念,并进行练习和考核。
2、学习音乐形式:讲授歌曲、器乐曲、合唱、合奏、交响乐等基本形式,并进行演奏、表演和欣赏等活动。
3、学习音乐欣赏:学习欣赏经典乐曲、流行音乐等,并进行听课、分析和评价等活动。
4、学习音乐表演:学习歌唱、演奏、舞蹈等技能,并进行表演和评价等活动。
5、学习音乐创作:学习和声编排、曲式设计、歌词创作等技能,并进行创作和评价等活动。
五、教学评价
1、考试:每学期进行一次定期考试,考查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
2、作业:每周布置一次作业,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
3、项目:每学期开展一到两个音乐项目,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创新和实践。
4、 评价标准:综合考虑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业表现和项目成果等,进行综合评定,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六、教学意义
1、增强学生音乐文化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培养学生不同层面和不同形式的音乐表现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通过音乐激发学生对文化和生活的情感体验。
4、提高学生的审美品质和创新意识,为其发展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初中音乐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总的指导思想,进一步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的重要精神,提高音乐美术学科的教学质量,以达到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艺术素质和人文素养的目的。
二、教学进度:
(一)音乐学科:
初一:期中授完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第二册的1~3单元;期末授完第二册的4~6单元。
初二:期中授完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第四册的1~3单元;期末授完第四册的'4~6单元。
初三:期中授完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第六册的1~3单元;期末授完第六册的4~6单元。
(二)、美术学科:
初一:期中授完初级中学美术教科书第二册1——3单元;
期末授完初级中学美术教科书第二册4——6单元;
初二:期中授完初级中学美术教科书第四册1——3单元;
期末授完初级中学美术教科书第四册4——6单元;
初三:期中授完初级中学美术教科书第六册1——3单元;
期末授完初级中学美术教科书第六册4——6单元;
三、基本措施:
通过培训、比较等活动,宣传新的音乐、美术课程标准,使教师能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自觉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四、几项工作:
1、配合县普教科,做好从元月至6月开展的湖北省第六届黄鹤美育节荆州市赛区活动,积极准备“三优一先进”(优秀文艺节目、音美优质课、优秀美术作品、先进单位、个人)的活动。(具体要求看县普教科的通知)。
2、协助荆州市教研室做好荆州市教育学会中学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美术专业委员会的老会员重新登记和新会员发展及换届工作。
3、对美术教师进行一次新课程标准的培训。
4、组织音乐教师进行优质课的比较。
5、组织部分教师参加省、市组织的教研活动
初中音乐教学计划7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西风的话》和《在希望的田野上》、《丰收锣鼓》、《扬鞭催马运粮忙》,感受相同题材的音乐,不同的表现方法,所产生的不同音乐效果。
2、能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来表现 秋天丰收的气氛,并且可以了解几种打击乐器。
3、听辨民乐合奏《丰收锣鼓》中各种乐器的效果,并能够排列出现顺序。
4、能够自选乐器为《扬鞭催马运粮忙》伴奏,并随着音乐模仿马蹄声和动作。
教学重点:
体会音乐如何渲染气氛,描绘场景
教学重点:
听辨民族乐器的音色并排序
教学媒体:
多媒体,云锣,木鱼,碰铃,小钹,响板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联系秋天的自然景色变化,引导学生说出秋天应该有的情绪,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从而,引出音乐作品是如何运用多种形式来表现秋天落寞的情绪,以及秋天丰收人们喜庆的场面。
展开新课
1、播放音乐《西风的话》
设计提问:该曲的音乐风格,节奏特点,以及它所表达的音乐感觉是什么样的。
(抒情歌曲,速度中速,表现了深邃悠远,余味无穷的意境,有点淡淡的忧伤。)
2、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设计提问:① 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欢快,热烈,喜气洋洋的情绪。)
??② 音乐中出现了哪些事物?表现了什么场景?
(炊烟、小河、冬麦、高粱、荷塘、果香等等,表现了一副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
3、从农村富了,粮食丰收了开始,引出农民欢庆丰收的场面。
4、选择合适的乐器。来表现丰收场景。
主要乐器:笛子、二胡、云锣、木鱼、唢呐等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选择乐器,更有利的加深印象。
5、播放民乐合奏《丰收锣鼓》,请听辨先后出现的演奏乐器。
①堂鼓②唢呐③唢呐④二胡⑤云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听觉灵敏度,也可以加深对民族乐器的印象。
6、? 给音乐分段。每一段表现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开镰收割,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
第二部分:竹笛开始,表现秋天美景,抒发劳动者欢快的心情。
第三部分:全曲,表现欢庆丰收的热烈场面。
7、? 播放音乐《扬鞭催马运粮忙》。
设计提问:①音乐表达了又是怎样的一种情绪???? 兴高采烈,愉快的
② 音乐中反复出现的声音是什么?????? 马蹄声
8、请学生自己设计动作,扮演角色,全班分组,一组用打击乐器模仿马蹄声,为音乐伴奏,另一组随音乐做动作,表现音乐中的场景。
设计意图:律动,培养学生身体协调性和创造性。
小结:
选择不同的乐器,不同的节奏,不同的力度,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风格。多种音乐做比较,可以使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不同的音乐情绪,《西风的话》速度舒缓,表现的是秋天落寞的感觉,其他音乐使民族乐器伴奏,速度稍快,力度强,表现的是一种热烈欢快的情绪。
一、教材:
今天这节课,我选的教学内容是《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人教版小学自然教科书第十册的第16课,与《声音的传播》、《耳朵的科学》组成一个教学单元。本课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声音的产生;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的系列。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学习过《声音》一课,并从中认识了声音有高低、强弱,有悦耳与嘈杂等,对声音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本课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以利于进一步学习声音的传播。
从知识内容上看,本课的知识点相对简单,重点要求学生明确声音的产生过程——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材针对振动发声设计了多个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反复体会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是在为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打下感性基础,帮助学生建立思考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实验能力是指会做物体振动的实验,归纳概括能力是指运用求同法归纳物体振动发声的规律。)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我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实验用具,让他们通过自行探究来揭示自然奥秘。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四、教学思路:
本课我拟订了这样的教学思路:“实验—归纳—假设—验证—应用。”目的在于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准备:
橡皮筋、纸盒、小鼓、槌、豆子、塑料瓶、泡沫小球、细线、音叉、玻璃缸、水、尺、纸屑、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一、看图听音,激趣质疑;二、操作实验,讨论猜想;三、验证假设,得出规律;四、实际运用,巩固认知。
第一部分:看图听音,激趣质疑
1、激发兴趣: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画面,听各种声音:泉水流动、发动机发动、音乐会、昆虫振动翅膀、弹吉他。
2、提出问题: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声音的产生。
(板书课题)
第一部分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画面和生动的音响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欲望,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为参与后面的学习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部分:操作实验,讨论猜想
1、指导学生做一些小实验,认识“振动”这个词。
(1)指导学生用手抖动书页发声;(2)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声;(3)将橡皮筋绷紧,用手拨动皮筋发声;(4)在鼓面放几粒豆子,用鼓槌敲鼓发声。
小组分工合作,每人任选其中一样进行实验,并观察物体在发出声音时有什么变化。
(2)学生实验。
(3)讨论:
①在以上实验中,发声的物体相同吗?发出的声音相同吗?
②这些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相同的现象?引导学生用“振动”一词来描述物体发声时的相同现象。
2、指导学生猜测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猜测,学生自由提出自己的'猜想,引导学生运用“求同法”来归纳,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二部分设计意图:《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与有效的指导。在这个环节中,我为学生提供四个实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人任选其一进行实验,并在组中交流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目的在于使每个学生都亲自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第三部分:验证假设,得出规律
1、音叉发声时振动的验证实验,教师为学生提供音叉,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音叉发声时也在振动。
2、利用身边的一切实验物品和其它物体,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推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学生分组活动,设计实验验证并汇报实验方法和结果。
3、通过以上的实验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4、小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5、学生填课文中的空。
6、解决实际问题:怎样使鼓声立即消失?通过实验发现当鼓的振动停止时声音也随即消失。
说明:物体振动总能产生声音,但不是每一种声音人类都能听到,例如:超声波和低次波就是人类听不到的声音。
第三部分设计意图:《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现代科学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简单地靠教师的讲授就可以实现的,而是必须通过亲历某些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体验、感悟,最终内化而形成。因此,在验证假设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音叉在发声时在振动。教材上是在音叉发声时用它接触水面,观察发生的现象,从而证明音叉发声时也在振动的。这只是一种证明方法,还可以用手摸正在发声的音叉,或用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一些物体,如纸、鼓面、绷紧的皮筋等,也同样可以证明音叉在发声时也在振动。所以我让学生自行设计这个验证过程,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完全能够胜任的。在这个环节中,我还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实验物品,要求用身边的一切实验物品和物体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猜想。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自然科学的开放性。
第四部分:实际应用,巩固认知
1、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振动发声?
2、解释刚上课时听到的各种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唱音阶:“1—3—5—1—,1—5—3—1—”,边唱边摸颈部喉头部分,说说人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4、怎样让皮筋或尺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认识到物体振动得越频繁,声音越高,否则声音低。
5、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我们是怎样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个规律的?
第四部分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巩固所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科学的奇妙,体会到各种自然事物都是有规律的。通过最后一个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小结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科学态度。
初中音乐教学计划8
本学期我为了在教学中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使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好,本学期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培养青少年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学习兴趣,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艺术修养,与文化学习相辅相成, 让学生成为建设祖国所需要的“四有”新人。
二、学生情况分析
所以学生的乐理知识存在有一定的差距,更不用说对音乐内容的理解;还有少数学生对音乐课根本就没有兴趣,不愿参加音乐活动;更有甚者连一首完整的歌曲都不能唱出来,不要说其它的音乐知识了。因此,想在短期内将学生的素质提高,那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内容非常丰富,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教材分为以下六个单元:奥运情怀、收获的季节、中国民歌集锦、交响入门、轻音乐之页、永不言败等内容。
四、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得到健康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 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5、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歌谱的能力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6、初步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一)唱歌部分
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节课前先教 10 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 1‐2 遍词,然后教师弹琴生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师及时进行教正。
5、有学习有记载,有学习有考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二)发声训练部分: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三)欣赏部分: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
五、工作任务
1、初二音乐教学课堂教学
2、学校有关音乐方面的文娱工作
(1)龙家店镇中学庆教师节暨新生开学典礼
(2)继续开展社团活动(校园乐队、舞蹈、葫芦丝)
(3)挑选小小歌唱家
(4)庆祝2016元旦晚会
六、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 作,备课时转变教学思想观念,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在备课时, 应紧抓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和围绕感受、体验情感这两点来设计教案。 课前准备要充分,特别是教具的准备。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 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7、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检验教学效果并达到锻炼学生的目的;成立课外活动小组,让有兴趣学习音乐的学生有学习的机会。
初中音乐教学计划9
一、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
本教材以《中学音乐教育课程标准》为指导,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教学目标包括:
1、了解音乐基本知识和音乐文化历史,从而提高音乐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
2、学会唱歌、演奏乐器等基本技能,并能用音乐表达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音乐和参加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因人而异的自由式教学方法,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相辅相成,帮助学生了解并能够运用音乐素材来创造具有感染力与表现力的音乐作品。同时,还采用讲授、演示、练习、评价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尝试、交流与表达中不断提高音乐技巧和情感体验。
2、教学手段:
(1)教学软件:利用多媒体课堂、CD和DVD等音乐教学软件,通过电子媒体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
(2)教学载体:音乐班会、音乐沙龙、音乐比赛等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多角度地体验音乐,提高音乐素养和创作能力。
(3)教学资源:音乐书籍、乐谱、光盘、音乐器材、多媒体等教学资源,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程度和兴趣的需求。
三、教学计划
1、第一学期
主题:音乐基础和音乐文化
1、掌握基本乐理知识,了解音乐元素及音乐延续性。
2、国内外音乐文化历史,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
3、音乐欣赏,学会鉴别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2、第二学期
主题:声乐表演技巧
1、声乐艺术的基本要素和技巧,包括演唱与合唱的基本要素。
2、学习演唱不同的音乐作品,包括民族、艺术歌曲、流行歌曲等。
3、音乐表演的场地安排,演出排练及演出技巧。
3、第三学期
主题:器乐表演技巧
1、了解常见的管乐和弦乐器,学习器乐基本要素和技巧。
2、表演乐器演奏,积累演出经验,提高演出技巧和表现能力。
3、参加校内外乐团,锻炼自己在乐队中协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四、评价方法和标准
1、形成性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等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2、总体评价:
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包括听力和演奏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对学生的音乐技能和日常表现作出综合评价。
五、教学策略
1、全面而灵活的从整体上,分阶段和分层次设计教学计划。
2、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以“人本主义、以人为本”的原则实施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节奏和效果。
3、在语言和音乐的交互式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音乐和各种不同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风格。
初中音乐教学计划10
时间:一学年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在音乐知识、音乐技能、音乐体验、音乐鉴赏、音乐创造等方面全面发展,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形成对音乐的全面认识。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内容包括音乐基础知识、器乐演奏、声乐训练、合唱、音乐鉴赏、音乐创作等。
1.音乐基础知识:钢琴键盘,音高演唱,节奏训练,乐理知识等基础知识。
2.器乐演奏: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的器乐进行演奏及相关训练。
3.声乐训练:发声基本功练习,包括发声、气息、共鸣等。学会一些基本的唱歌技巧。
4.合唱:学生分组练习和表演一些经典曲目及流行歌曲。
5.音乐鉴赏:学生听取并鉴赏一些推荐的音乐,通过这些歌曲进行音乐鉴赏,建立学生自己的音乐品味和审美眼光。
6.音乐创作:学生可以通过乐曲编创、歌曲创作等方式进行音乐创作,同时可以通过音乐学科知识的学习,在音乐创作中得到巩固和提升。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取理论讲授与实践练习并行的教学方法,注重结合学生本身的学科实际情况,拓宽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1.课堂教学: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并通过示范和练习进行实际操作。
2.课外活动:利用音乐会、音乐欣赏、音乐比赛等形式,增强学生的音乐创作和表现能力。
四、教学评价
本课程评价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包括笔试、面试、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在课堂内外音乐表现的观察。
1.笔试:对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考核。
2.面试:针对学生的音乐演奏、声乐表演、合唱等方面进行考核。
3.实践操作:通过学生的音乐创作行为和演出表现来评价学生的音乐创意和音乐素养。
总体而言,这个九年级音乐教学计划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音乐素养,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社交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初中音乐教学计划11
一、 教学要求
1在原来音乐课唱歌习惯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正确的唱歌姿势,加强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
2以提高全民族的音乐素质为目标,极力加强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综合,刻意追求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3、在音乐课的教育教学中,力求把“唱”、“听”、“认”、“写”、“动”等栏目贯穿于其中,提高音乐素质。
4、继续培养学生正确的练声习惯,力求发言准确而且清晰。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表现要素:a对自然界和生活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b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c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d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2、情绪与情感:a听辨不同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b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3、体裁与形式:a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b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c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d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
三、任务目标
(一)、唱歌部分
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节课前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生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师及时进行教正。
5、有学习有记载,有学习有考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二)、发声训练部分:
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三)、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知。
一、教学要求
1、在原来音乐课唱歌习惯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正确的唱歌姿势,加强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
2、以提高全民族的音乐素质为目标,极力加强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综合,刻意追求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3、在音乐课的教育教学中,力求把“唱”、“听”、“认”“写”、“动”等栏目贯穿于其中,提高音乐素质。
4、继续培养学生正确的练声习惯,力求发言准确而且清晰。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表现要素:a对自然界和生活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b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c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d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2、情绪与情感:a听辨不同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b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3、体裁与形式:a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b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c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d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
三、任务目标
(一)、唱歌部分
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节课前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生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师及时进行教正。
5、有学习有记载,有学习有考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二)、发声训练部分:
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三)、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
1、认知目标:a认识四二拍,四四拍的拍号及其强弱...
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综合训练:西洋乐器介绍(四)2十五复习1—8课歌曲复习1—8课综合训练2十六音乐考核
初中音乐教学计划12
音乐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所以7年级学生我把提高学生音乐兴趣作为重点,课堂上做到精讲多听,选择学生喜爱的音乐曲目,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快乐;把加强学生的音乐技能技巧作为8年级的教学重点,要求学生唱歌要讲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器乐演奏要注意连贯、节奏准确、用情表现音乐,为8年级学生参加毕业艺术推荐生考试打下良好基础,结果教学进行的更加顺利,教学效果更好。在讲课中我力求做到重点突出,线索明了,语言简练、生动、幽默,课堂气氛活跃,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学生的喜爱。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注意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即时解决,作为任课教师我经常找学生谈话,鼓励他们不要怕困难,增强他们学音乐的兴趣和信心。有些学生在与我谈话之后,不但音乐进步很大,就连文化课的成绩提高也很快,总之力争做到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经过努力的`工作,在教学方面我取得了一些成绩。
对待上级指定的任务,积极完成,速度快,质量好,不讲条件,不提要求。任劳任怨,体现了一个人民教师良好的工作作风和道德风范。每当接到领导下达的任务,我总是不折不扣地完成,并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
当然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光以上几点还是远远不够的,自己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我以后还会继续努力,我今后的目标是:
一、在工作中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而不是停滞不前,自以为是。
二、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在工作中,虚心学习同事的先进教学经验,主动与同事搞好关系。言语谨慎,举止得体,处处以一个人民教师标准要求自己。
三、在其它方面,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有缺点就改,有不足就纠正,争取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无可挑剔。总之一句话,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本身就意味着奉献和牺牲,我将一如既往地为我校的发展抛撒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初中音乐教学计划13
一、状况分析
(一)学生状况分析
初一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初中的音乐学习有了必须的了解,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浓厚兴趣,而且他们乐于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个性是一些动手、需要合作完成的音乐资料会比较感兴趣,但由于他们年纪小,对音乐资料的理解还需要加强。因此,对初一的学生就应使他们对音乐的兴趣继续持续,同时引导他们加强音乐思维,体验音乐带来的美感。
初二的学生在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对初中音乐教学已经有了必须的了解,因此,本学期要继续加强他们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
初三的学生经过两年半的初中音乐教学,思想已经比较成熟,对音乐的理解已经能到达必须的程度,因此,本学期对初三学生的音乐教学重在音乐欣赏、分析,音乐资料理解。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初一教材资料为歌曲演唱《渴望春天》、《国歌》、《阳关三叠》、《江河万古流》、《乡村花园》、《送别》;欣赏各方面的相关音乐资料;同时能主动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进行简单评价。
初二教材资料为歌曲演唱《茉莉花》、《唱脸谱》、《森林之歌》、《剪羊》、《夏日泛舟海上》;欣赏各方面的音乐资料;听辩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的描述。
初三教材资料为歌曲演唱《军歌》、《小草》、《中国的土地》等;欣赏各方面的音乐资料;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年学24首。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音乐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同时促进学生品德素质、智能素质的提高,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帮忙有音乐爱好的学生构成音乐某一方面的特长。
三、全学期教学的总目标
1、持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潜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潜力。
4、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四、教学措施
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2、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只的有机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4、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6、因地制宜实施《标准》。
五、评价工作安排
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活与改善的功能。
1、构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学情分析:
学生在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对初中音乐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学期要继续加强他们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学生正处于变声期,要注意保护嗓子。
教学目标:
1、知道有关音画的知识,懂得音乐能够表现自然界的美景;知道“歌唱的咬字、吐字”和“合唱的和谐与均衡”方面的知识,并注意在歌唱练习中加以运用。
2、能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西南地区的民族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3、感受电声乐队与体验电子音响合成器的效果的音响效果,学习有关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方面的知识。
4、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歌剧音乐,对歌剧、舞剧音乐感兴趣,乐于学习了解与歌剧有关的音乐文化。
5、能够用不同的情绪来演唱不同的歌曲。
6、能够背唱3—5首歌曲。
7、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的能力。
教学主要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完整地聆听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并展开想象;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模仿来发展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充分利用音乐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在教学中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融合,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价值。
本学期教学任务与课时分配:
16册共六个单元,音乐课时每周一节。
第一单元《绿色家园两课时;
第二单元《西南情韵》两课时;
第三单元《瑰丽的电声》三课时;
第四单元《歌剧世界》三课时;
第五单元《化蝶》两课时;
第六单元《婆娑舞姿》三课时;
期末验收考试。
一、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
音乐鉴赏教材使用情况:
2、任课班级:
初一
3、计划教学时数:
18课时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1、课程教学主要目的要求:
本学期的音乐欣赏主要包括了中国民间音乐中国创作音乐亚非拉民间音乐三个方面。让学生学习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和了解学习世界音乐文化同时也了解了音乐文化与其他艺术形式其他人文文化的同构关系有益于学生开阔文化视野。
2、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聆听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以达到素质提高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及计划安排:
教材体系及教学进度计划
教学内容调整说明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2课时)
第二单元明天更辉煌(校歌)(1课时)
第三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4课时)
第四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2课时)
第五单元国之瑰宝——京剧(传统现代)(2课时)
第六单元亚洲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2课时)
第七单元欧洲民间音乐——(欧洲拉丁美州)(2课时)
第八单元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2课时)
第九单元复习考评
第七周第七课时高山流水志家园
第八周第八课时西出阳关无故人
第九周第九课时沈心工与李叔同
第十周第十课时萧友梅与黄自
第十一周第十一课时聂耳
第十二周第十二课时洗星海
第十三周第十三课时歌剧艺术
第十四周第十四课时复习
第十五周第十五课时考试
初中音乐教学计划14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适用于初中学生的音乐课程,主要涉及音乐基础知识、音乐鉴赏、音乐表演等方面。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基础知识,提升其音乐素养,培养其音乐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基础知识,包括乐理、节奏、节拍等。
2、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能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
3、提高学生音乐表演水平,做到基本乐器的演奏。
4、加强学生对音乐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和理解,培养学生文化品味。
三、教学内容
1、乐理基础知识:包括音乐符号、调弦、音程、和声、曲式等。
2、节奏与节拍:介绍节奏和节拍的概念,教授基本的节奏和节拍练习。
3、音乐鉴赏:分析不同类型的音乐,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乐等。
4、音乐表演:学习基本乐器的演奏技巧,如钢琴、小提琴、吉他等。
5、音乐历史与文化:介绍音乐的起源、发展以及不同地区的.音乐文化。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介绍音乐基础知识、乐器演奏技巧、音乐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点。
2、演示法:示范基本乐器的演奏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练习,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提升学生表演水平。
4、现场教学法: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厅、音乐博物馆等相关场所,增强学生音乐素养和文化品味。
五、教学评估
1、平时评估:听课笔记等。
2、考试评估:期中和期末考试。
3、表演评估:学生的乐器演奏成果评估。
六、教学资源
1、音乐教材:初中音乐教材。
2、乐器教材:不同乐器的教学教材。
3、音乐厅、音乐博物馆等学习资源。
七、教学评价
本课程旨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和文化品味,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通过教学的过程,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鉴赏和表演能力,对于进一步学习和发展音乐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文化品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初中音乐教学计划15
(一)学生状况分析
初中学生经过小学的音乐教学,思想已经比较成熟,对音乐的理解已经能到达必须的程度,因此,本学期对学生的音乐教学重在音乐欣赏、分析,音乐资料理解。
(二)教材分析
教材资料为歌曲演唱部分要求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乐理方面的音乐资料;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期听1-2首.
(三)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音乐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同时促进学生品德素质、智能素质的提高,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帮忙有音乐爱好的学生构成音乐某一方面的特长。
(四)本学期教学的目标
1、持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潜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潜力。
4、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3课时
第二单元3课时
第三单元3课时
第四单元3课时
第五单元3课时
第六单元3课时
(六)教学措施
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2、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只的有机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4、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6、因地制宜实施《标准》。
(七)评价工作安排
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活与改善的功能。
1、构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初中音乐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初中音乐教学计划11-21
初中音乐的教学计划04-27
初中音乐教学计划优秀01-30
初中音乐教学计划12篇02-17
音乐教师教学计划初中11-17
初中教师音乐教学计划03-24
初中音乐教学计划(通用9篇)08-26
音乐教学计划学校音乐教学计划11-16
初中音乐教师个人教学计划12-07
音乐教学计划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