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音乐老师课程教学计划范文(通用10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计划吧。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老师课程教学计划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音乐老师课程教学计划 1
一、教学分析:
四年级时期的学习非常重要。在这个阶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学期,学生将巩固并自己应用曾经学过的知识,而且,学习的知识又为今后两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学期教材在乐理方面又加深了难度,如声乐演唱形式,力度记号等。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教学四年段四个班级的音乐,我会注重作好以前和今后知识的衔接工作,采取多种方式策略,帮助学生自己熟练的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并要注意避免学生厌烦枯燥的乐理知识的学习,采取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边玩边学,学生在三年级初步学习了口风琴吹奏,本学期将在此基础上加强练习。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
发声训练部分:
1、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
2、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歌曲的情感。
3、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视唱、知识、练耳部分:
1、读谱知识:
(1)认识装饰音,知道其作用。
(2)懂得六拍子的强弱规律,学习其指挥图式。
(3)学习三连音,切分音;认识速度、力度标记。
2、视唱部分
(1)分二声部练唱大小六度和声音程。
(2)在教师帮助下:视唱单声部歌曲
(3)划拍视唱二、三、四拍歌曲。
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像;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
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经验。
音乐老师课程教学计划 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大部分学生在唱歌的姿势上,习惯较好,而且表情也较丰富,能根据歌曲情绪进行表达,部分学生还能识读简单乐谱.还能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舞蹈,并参与表演。但在读谱知识的运用上较弱,咬字,吐字也不够清晰,特别是男生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常会出现喊歌现象,导致缺乏对声音美感的正确认识,缺乏气息的支撑.
二、教材分析
第四册教材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始终。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这是因为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所造成的。无论是音乐表演、音乐欣赏,他们都与各种形式的时间活动密不可分。就音乐教学活动而言,学生离开了延长、演奏、创作、鉴赏等音乐时间活动,就很难获得直接经验。
本册教材的曲目选择,在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基础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各年级的歌曲还兼顾时代性。朗朗上口,让学生爱听、爱唱。另外还有自制乐器、创编小品、游戏、舞蹈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想象中去创造,促进思维,发展智力。
本册教材内容有: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和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器乐、律动,创编等。
三、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五爱”的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使学生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着。
2、启迪智慧、陶冶、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能自然流畅的唱歌,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3、了解我国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中作为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教学形式上,教学方法上,作一些有效的尝试,以提高课堂教育质量。
2、注重个体的发展,但更要做到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有发挥潜能的机会,也都能从中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的享受。
3、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多创设学生聆听的机会,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理解、鉴赏的能力,并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美。
4、鼓励和培养学生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的意识,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潜质。使学生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使学生形成有独立见解的个性。
5、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融入相关单元内容的多元音乐元素,以丰富教材内容,拓展学生视野,更好地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服务。
6、结合教材的器乐进课堂,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使课题研究更好地为课堂服务。
音乐老师课程教学计划 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基本概念及表现形式,增加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2、掌握基本乐理知识,提高演奏、歌唱能力;
3、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及爱好,增强音乐文化素养;
4、开阔学生音乐视野,提高音乐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促进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
1、音乐基本概念:音符、节拍、节奏、旋律、和声、曲式、表现技巧等;
2、基本乐器与演奏技巧:钢琴、吉他、小提琴、口琴等乐器的简单演奏;
3、儿童民歌:拉手、花灯、追赶爷爷、小白杨、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中华民族器乐:二胡、琵琶、古筝、笛子等演奏及基本表达技巧;
4、特色节日文艺节目演出:如春节会、五四文艺表演、诗歌朗诵、话剧演出等;
5、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互动设施,通过音响设备,多媒体投影仪等技术手段着重展现音乐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以“师生互动”为核心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以问题为导向的、以实践为重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互动方式感受音乐的魅力,用自己的感性体验磨练自己的艺术修养,激发学生的音乐天赋。
四、课程计划:
第一课音乐基本概念
1、了解音乐基本概念
2、学习乐符的记号及节奏
3、练习节奏的配合
4、听音乐作品并谈论个人感受
第二课钢琴演奏技巧
1、了解钢琴的基本结构
2、掌握钢琴演奏的基本指法
3、练习各种琴键的.压弹和手的移动
4、演奏简单的乐曲
第三课儿童民歌
1、学唱儿童民歌
2、了解儿童民歌的节奏
3、集体演唱
第四课口琴演奏技巧
1、了解口琴的基本结构
2、掌握口琴演奏的基本技巧
3、演奏简单的口琴曲目
4、了解口琴的历史和文化
第五课二胡、琵琶演奏技巧
1、了解二胡、琵琶的基本结构
2、掌握二胡、琵琶的弹奏方法
3、演奏简单的二胡、琵琶曲目
4、欣赏中国民乐的历史和文化
第六课中华民族器乐
1、了解古筝和笛子的基本结构
2、掌握古筝和笛子的演奏方法
3、演奏简单的古筝和笛子曲目
4、欣赏中国古典音乐的宏伟
第七课特色节日文艺节目演出
1、合唱、朗诵、话剧等文艺表演形式介绍
2、策划、编排特色文艺节目
3、小组表演
4、集体表演
第八课全课总结
1、回顾本学期所学内容
2、集体表演音乐作品
3、总结学习收获,分享个人经验
五、教学评价:
1、学生平时表现(包括带乐器、个人演出风采等)占比20%;
2、学生在每节课上的自主参与和互动活动所获得的成绩占比30%;
3、除了平时练习,还可以进行单独考试,考试占比50%。
六、教材参考:
1、 《音乐》人民教育出版社;
2、 《音乐之旅》人民音乐出版社;
3、 《音乐赏析》高教出版社。
七、教学建议:
1、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音乐情感,提升审美能力;
2、进行多元活动,招募“音乐达人”;
3、让学生多元化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如音乐节、戏剧节、朗诵比赛等。
初中音乐课程工作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初中生学习音乐基本概念和形式,掌握基本乐理知识,提高演奏、歌唱能力,增强音乐文化素养。同时,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师生互动”为核心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以问题为导向的、以实践为重点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互动设施等技术手段着重展现音乐的艺术魅力。在评价方面,除了平时表现和互动活动得分外,还可进行单独考试。通过本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增强音乐文化素养,提高音乐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促进全面发展。
音乐老师课程教学计划 4
一、工作思路
本学期音乐学科教学研究的工作思路是:认真学习和贯彻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工作研讨会的精神,进一步深入研究《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反思课程改革以来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研究、指导、服务”的品质,要以提高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课题研究和教研组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指导和管理,充分发挥学科中心组和学科基地的功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搞好课外兴趣小组和各项艺术活动,努力促进我市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学研究,推进课程改革。
1.继续认真学习和研究基础教育阶段音乐学科课程标准,认真总结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面的经验,针对中小学音乐学科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提高课程实施的能力。
2.进一步健全中小学音乐教学研究基地,充分发挥学科中心组的作用,积极开展精细化教学预设、微型课题研究等活动。
3.组织初中音乐教师分年级、定专题进行集体备课,研究如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
4.学习有关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搞好市级课题《音乐教研方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组织音乐教师选拔、参加潍坊市音乐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
6.组织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
7、配合市局体卫艺科搞好市中小学生音乐艺术比赛活动。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实施能力。
1.继续组织好音乐教师对课标本新教材的实践研究,组织和开展新一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培训。
2.组织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学习初中音乐学科教学建议,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预设和实践的能力。
3.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4. 积极发现、总结、推介教学第一线音乐教师的教学经验,进一步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5.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
(三)搞好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 继续搞好“互动合作式” 集体备课活动,实现传统教研与网上教研相结合,通过集体大备课,激发广大音乐教师的教研热情,既加强了校际之间教师的学习交流,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的负担,提高了备课实效。
2、充分发挥中心教研组的教学示范作用,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及优质课获奖者的榜样激励效应。通过现场观摩精彩课堂展示、经验介绍、专题研讨和与名师对话互动等,引发教师们对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的深度思考,进一步总结我市中小学优秀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3、通过“磨课”、“演课”“同课异构”等教研方式,展示课堂精彩,创新理念、创新课堂、创新方法,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4、开展“音乐沙龙”式的教研活动,以音乐教育网站为依托,通过“音乐Q群”,提供交流平台,可以将课件、教学设计等资料放在网上共享,研讨音乐教学问题,交流教研心得等,提高教师的教研业务能力。
5.重视中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专业技能方面的提高与进修,定期开展“声乐”“器乐”“舞蹈”等音乐主题活动,对青年教师的范唱、伴奏能力要有一定的考核要求,使广大音乐教师积极参与,相互学习,加强音乐基本功训练,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
三、日程安排
二月份
1、制定、传达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2.召开音乐学科中心组、课题组会议,研究教学、科研的有关问题。
三月份
1、初中音乐教师集体大备课。
2、特长生声乐教学研讨活动
四月份
1、组织初中音乐学科“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2、配合体卫艺科搞好市蔬菜艺术节中小学生比赛活动。
五月份
1、课题组成员会,研究音乐教学、教研问题。
2、音乐沙龙活动:声乐、器乐、舞蹈等。
3、优质课评选和潍坊市教学能手评选。(待定)
4、配合体卫艺科搞好特长生招生工作。
六月份
1、中考
2、举行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
七月份
1、学期总结
2、暑期教师培训
音乐老师课程教学计划 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音高、节奏、音响、乐器等。
2、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音乐形式及表演方式。
3、能够分析音乐作品和表演,提高鉴赏能力和表演技巧。
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
1、音乐基础知识的讲解,音名、音程的学习,音乐符号的认识。
2、音乐历史与流派的了解,包括古典、民族、摇滚等。
3、各种音乐形式的介绍和演示,如交响乐、合唱、舞曲、民乐等。
4、乐器种类的介绍和演示,如管弦乐器、民族乐器、打击乐器等。
5、听音乐、欣赏音乐、分析音乐的'方法,如钢琴、小提琴、吉他等乐器演奏中不同的强弱、音调、速度等表现手法,以及乐器之间的合奏和独奏效果等。
三、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音乐作品的展示,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中的音乐元素进行直接感受和辨别。
2、演示教学法:老师现场演示乐器的演奏及歌曲的演唱,让学生立即获得音乐的效果,提高学习兴趣。
3、群体比较法:对不同时间、地域、文化背景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展现不同风格上的区别。
四、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音乐基础知识
1、介绍音乐中的基本构成要素:音高、节奏、音响、乐器等。
2、带领学生进行一些音乐素材的听音乐、欣赏音乐、分析音乐,提高他们的对音乐的感性理解能力。
3、快速学习钢琴初级乐曲《小夜曲》并演奏一遍,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小节、拍子、节奏的概念。
第二节课:音乐历史与流派
1、通过介绍不同时间背景下的音乐历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音乐风格。
2、直播观看民乐演唱会,学习传统乐器如古琴、月琴、笛子等的演奏效果和所表现的文化内涵,增进对民族音乐的认识。
第三节课:音乐形式介绍
1、了解一些不同的音乐形式,如交响乐、合唱、舞曲、民乐等。
2、在课上现场练习合唱团的编排和歌曲的练习,并进行表演,在表演中增强学生的大众表达能力和表演技巧。
第四节课:乐器演示
1、介绍不同种类的乐器及其特点,如管弦乐器、民族乐器、打击乐器等。
2、组织学生进行乐器的试演,学习基础的乐器应用技巧,加深对乐器音质及音效的理解。
3、聆听教师演奏,使学生能更好地体验乐器演奏的不同韵律,加强对乐器演奏的鉴别和感知能力。
第五节课:音乐分析方法
1、通过演示不同音乐元素表现方式,如乐器演奏中不同的强弱、音调、速度等,学习分析音乐的方法。
2、引导学生进行乐曲分析,尝试模仿演奏,通过模仿提高表演技巧和技能。
第六节课:课程总结
1、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课程的收获和学习体会。
2、学生进行个人总结和反思,同时进一步强化学习成果以及艺术审美情操。
五、教学评估:
1、经常性小测验或考试,考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2、课堂互动和表演评分,评估学生的大众表达能力和表演技巧。
3、教学反馈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音乐老师课程教学计划 6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其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2、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音乐表达、演奏和欣赏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其音乐创造的潜能。
二、教学内容
1、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音符、节奏、调式、和声、音阶等。
2、音乐形式的学习:歌曲、器乐曲、合唱、合奏、交响乐等。
3、音乐欣赏的学习:经典乐曲、流行音乐等。
4、音乐表演的学习:歌唱、演奏、舞蹈等。
5、音乐创作的学习:和声编排、曲式设计、歌词创作等。
三、教学方法
1、翻转课堂教学法:让学生提前预习教材内容,课堂上进行互动式的讨论和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熟练掌握。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支持、相互学习,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综合评价法:通过考试、作业、项目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优劣,切实提高其综合素质。
四、教学步骤
1、学习基础知识:讲授音符、节奏、调式、和声、音阶等基本概念,并进行练习和考核。
2、学习音乐形式:讲授歌曲、器乐曲、合唱、合奏、交响乐等基本形式,并进行演奏、表演和欣赏等活动。
3、学习音乐欣赏:学习欣赏经典乐曲、流行音乐等,并进行听课、分析和评价等活动。
4、学习音乐表演:学习歌唱、演奏、舞蹈等技能,并进行表演和评价等活动。
5、学习音乐创作:学习和声编排、曲式设计、歌词创作等技能,并进行创作和评价等活动。
五、教学评价
1、考试:每学期进行一次定期考试,考查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
2、作业:每周布置一次作业,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
3、项目:每学期开展一到两个音乐项目,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创新和实践。
4、 评价标准:综合考虑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业表现和项目成果等,进行综合评定,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六、教学意义
1、增强学生音乐文化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培养学生不同层面和不同形式的音乐表现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通过音乐激发学生对文化和生活的情感体验。
4、提高学生的审美品质和创新意识,为其发展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音乐老师课程教学计划 7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适用于初中学生的音乐课程,主要涉及音乐基础知识、音乐鉴赏、音乐表演等方面。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基础知识,提升其音乐素养,培养其音乐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基础知识,包括乐理、节奏、节拍等。
2、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能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
3、提高学生音乐表演水平,做到基本乐器的演奏。
4、加强学生对音乐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和理解,培养学生文化品味。
三、教学内容
1、乐理基础知识:包括音乐符号、调弦、音程、和声、曲式等。
2、节奏与节拍:介绍节奏和节拍的概念,教授基本的节奏和节拍练习。
3、音乐鉴赏:分析不同类型的音乐,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乐等。
4、音乐表演:学习基本乐器的演奏技巧,如钢琴、小提琴、吉他等。
5、音乐历史与文化:介绍音乐的起源、发展以及不同地区的音乐文化。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介绍音乐基础知识、乐器演奏技巧、音乐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点。
2、演示法:示范基本乐器的`演奏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练习,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提升学生表演水平。
4、现场教学法: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厅、音乐博物馆等相关场所,增强学生音乐素养和文化品味。
五、教学评估
1、平时评估:听课笔记等。
2、考试评估:期中和期末考试。
3、表演评估:学生的乐器演奏成果评估。
六、教学资源
1、音乐教材:初中音乐教材。
2、乐器教材:不同乐器的教学教材。
3、音乐厅、音乐博物馆等学习资源。
七、教学评价
本课程旨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和文化品味,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通过教学的过程,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鉴赏和表演能力,对于进一步学习和发展音乐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文化品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音乐老师课程教学计划 8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它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音乐不仅可以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还可以在思想、情感、审美、文化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在中学教育中,音乐教学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将针对初中音乐教学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系统完整的初中音乐课程工作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初中音乐教学课程,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础知识、理论知识以及一定程度的音乐历史文化常识。
2、技能目标:通过初中音乐教学课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本技能,如歌唱、乐器演奏、音乐听辨、创作等,并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初中音乐教学课程,让学生对音乐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爱,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
初中音乐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理论知识:介绍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如音乐基本元素、音乐记谱法、音乐形式等,让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
2、歌唱训练:针对初中学生的音乐特点和教育需求,设计适当的歌唱训练内容,以坚实的基础技能为保障,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歌唱习惯,让学生的声音充满音乐的魅力。
3、乐器演奏: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练习,让学生掌握一定乐器演奏技能,培养学生对各种乐器的认知,并让学生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才华。
4、音乐欣赏:通过听、看、感悟、交流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音乐艺术,对音乐具有深刻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5、音乐创作:通过课程设计,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在启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2、交互式教学法:教师通过讨论、辩论、对话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提高学生在音乐创作和艺术鉴赏中的主观能动性。
3、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和探究技能,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和解决问题,将音乐知识和音乐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教育环节
1、学习环节:通过教师讲授、实践体验、听取专业人士讲座或演出等环节,拓宽学生音乐知识面。
2、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音乐欣赏、唱歌、合唱、演出等实践活动,切身体验音乐艺术。
3、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音乐知识,对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进行讨论和分析。
4、创作环节:鼓励学生进行音乐作品的创作,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五、教育策略
1、差异化教育策略:针对每个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实际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音乐教育计划,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2、激发学生创造力的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鼓励、肯定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尝试创新。
3、多元文化教育策略:融合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音乐风格的音乐素材和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丰富多彩的音乐教育。
六、课程评价
1、科学性评价:通过定期组织音乐实践考核、课堂知识测试、学科成绩评定等方法,科学评价学生在音乐学科的素养和表现。
2、多元性评价:针对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等不同方面,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例如评估、自我评价、互评等,全面了解学生对音乐的掌握程度和发展状况。
3、个性化评价:注重发现和挖掘学生的音乐兴趣、特长和潜力,鼓励学生在音乐表现和创作中发掘自己的个性特点。
结语:
初中音乐课程工作教学计划是一份科学的指导性文献,目的是为初中音乐教学提供指导。一个良好的初中音乐教学计划应该具备科学、系统和完整的特点,以确保初中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积极贯彻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音乐老师课程教学计划 9
高中音乐课程中《歌唱》模块的教学对于老师们来说虽然不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却蕴涵着诸多新的教学理念,对老师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正确认识模块的目标定位、把握教学重点、采用适合于模块教学的有效方式开展教学,是顺利实施《歌唱》模块教学的关键。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各项要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我担任四年级的音乐课。总体来说,女生对音乐中的音准与节奏及动作的模仿能力普遍比男生要好。学生们的唱歌习惯不是很好,喊唱的现象还比较多。他们的识谱能力很差,一首比较简单的曲谱对他们来说也比较困难。而且我发现学生的节奏感不是很好,唱歌时还不是很明显,特别是跟音乐做动作时就算经过老师的反复提醒、强调、练习还是会有很多的学生跟不上节奏。
三、教材分析
本册音乐教材的内容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共有六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绿水江南、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第三单元学戏曲、第四单元环球采风、第五单元中国功夫、第六单元小小音乐剧让学生接触并了解中国的几首优秀的儿童节歌曲和外国出色的歌曲,并配以群体的音乐活动,如齐唱、合唱等。它有助与学生养成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
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另外本教材的编创与活动中,编有大量的`实践要求,让学生在编创与活动中去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表现、创造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音乐表现要素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2)能听辨不同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不同类型其音色。
(3)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4)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2、音乐情绪与情感
(1)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2)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3、音乐体裁与形式
(1)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2)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3)能够区别齐唱和合唱、齐奏和合奏。
(4)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
4、音乐风格与流派
(1)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2)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
(二)表现
1、演唱
(1)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4)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5)每学年能够被唱歌曲4—6首。
2、演奏
(1)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
(2)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3)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进行简单评论。
(4)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
3、综合性艺术表演
(1)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
(2)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
(3)能够对自己、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论。
4、识读乐谱
(1)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2)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3)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三)创造
1、探索音响与音乐
(1)能够自制简易乐器。
(2)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即兴创造
(1)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2)能够以各种音源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创编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
3、创作实践
(1)能够创作2—4小节的节奏短奏。
(2)能够创作2——4小节的旋律。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音乐与社会生活
(1)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
(2)喜欢从广播、电视、磁带、等传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经常聆听。主动参加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并能与他人进行音乐交流。
(3)乐于听音乐会或观看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
2、音乐与姊妹艺术
(1)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2)能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的相同与不同。
3、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1)能够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儿歌、童话故事或诗朗诵配乐。
(2)知道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儿童歌曲。
五、教学重点
1、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2、进一步加强基础乐理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音符的认识能力
3、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学生的歌唱习惯,减少喊唱现象
4、能参与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创编活动
六、教学措施
本学期我将针对四年级各班级学生学习的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强调以音乐为本、注重情感体验,在注重审美体验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基础乐理知识的学习。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自己和学生的关系,提倡民主教学,使学生的心情愉快、想象力丰富,使学生以充满自信的态度迎接每一次的学习。
音乐老师课程教学计划 10
一、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
本教材以《中学音乐教育课程标准》为指导,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教学目标包括:
1、了解音乐基本知识和音乐文化历史,从而提高音乐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
2、学会唱歌、演奏乐器等基本技能,并能用音乐表达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音乐和参加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因人而异的自由式教学方法,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相辅相成,帮助学生了解并能够运用音乐素材来创造具有感染力与表现力的音乐作品。同时,还采用讲授、演示、练习、评价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尝试、交流与表达中不断提高音乐技巧和情感体验。
2、教学手段:
(1)教学软件:利用多媒体课堂、CD和DVD等音乐教学软件,通过电子媒体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
(2)教学载体:音乐班会、音乐沙龙、音乐比赛等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多角度地体验音乐,提高音乐素养和创作能力。
(3)教学资源:音乐书籍、乐谱、光盘、音乐器材、多媒体等教学资源,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程度和兴趣的.需求。
三、教学计划
第一学期
主题:音乐基础和音乐文化
1、掌握基本乐理知识,了解音乐元素及音乐延续性。
2、国内外音乐文化历史,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
3、音乐欣赏,学会鉴别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第二学期
主题:声乐表演技巧
1、声乐艺术的基本要素和技巧,包括演唱与合唱的基本要素。
2、学习演唱不同的音乐作品,包括民族、艺术歌曲、流行歌曲等。
3、音乐表演的场地安排,演出排练及演出技巧。
第三学期
主题:器乐表演技巧
1、了解常见的管乐和弦乐器,学习器乐基本要素和技巧。
2、表演乐器演奏,积累演出经验,提高演出技巧和表现能力。
3、参加校内外乐团,锻炼自己在乐队中协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四、评价方法和标准
1、形成性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等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2、总体评价:
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包括听力和演奏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对学生的音乐技能和日常表现作出综合评价。
五、教学策略
1、全面而灵活的从整体上,分阶段和分层次设计教学计划。
2、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以“人本主义、以人为本”的原则实施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节奏和效果。
3、在语言和音乐的交互式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音乐和各种不同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风格。
【音乐老师课程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高中老师课程教学计划11-29
音乐老师教学计划12-19
教师课程教学计划安排01-03
英语教师课程教学计划12-20
小学音乐老师的教学计划03-16
小学音乐老师教学计划05-25
课程教学计划06-29
课程的教学计划04-27
高一教师课程教学计划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