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时间:2024-07-04 10:05:07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学习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教学设计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习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学习教学设计心得体会1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精神,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这是实践生物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生物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动用探究模式组织教学活动,能较大程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果。

  一、关于探究性学习的认识

  探究性学习是在上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施瓦布倡导的,他主张从学科领域或实际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探索性学习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提出的“主体性教学原则”和“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学生物新课程突出“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体验科学方法,理解科学的本质,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探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

  探究式教学过程基本上分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两个阶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及其价值。因为,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习惯于去思考、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因而也就大大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与我们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不相符。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尝试对一个问题进行识别和解说,发现自己的观点或认知结构中存在的不足或不协调的过程,它是诱发探究思维的动力和方向。解决问题则是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过程,其实质是重新构建自己的观点或认知结构,使其更加充实和协调。据此具体说来,课堂上学生从事的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大致分为:问题、假设、推断、检验、结论、交流、评价等基本环节。但在实际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须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不要墨守成规,照搬硬套,否则只有造成教学的公式化,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的兴趣和欲望。

  1.探究性讨论活动; 这种方法主要运用于生物学原理等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例如“探究生长激素的功能”,教师在学生已经具备了“新陈代谢”和“神经调节”知识的基础上,介绍有关的背景材料,设置一定的情境:用含有生长激素的饲料来饲养动物,其结果的不同;广受青少年欢迎的我国蓝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之理由;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的挂图和病症介绍等。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被激发,产生疑问:这些病症是不是与生长激素分泌异常有关?生长激素与生长发育有何关系?巨人姚明是巨人症还是正常的发育所致,这其中的原因何在?……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相关资料进行讨论、分析、类比、归纳出生长激素的功能。最后,通过侏儒症、巨人症、等生长激素分泌失调的病症来验证结论,澄清疑问。

  2.探究性实验; 生物科学和其它自然科学一样,本质上是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有很多活动也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生物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已知结论的基础上,学生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步骤。而探究性实验则是学生不知道结论,没有现成的实验设计,需要学生通过实验去探求结论。因此,探究性实验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科研能力培养于一体。例如“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的实验由教师出示日常生活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明确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从而提出问题——骨为何具有这两重特性,与什么有关系?之后教师稍微复习初一生物中植物种子成分的鉴定实验,从而引导启发学生假设:骨含有无机物有机物。接着,通过骨的锻烧及其在盐酸中的浸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观察、记录;最后,全班交流,得出实验结论,并据此结论让学生畅谈青少年在进行体育锻练应注意的事项。

  三.探究性学习与能力培养

  探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努力倡导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观察、再观察”,前人之言已经明确了观察的重要性。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倡导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探究始于问题的发现,而问题的发现又多源于观察。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首先,教师要以高超的教学艺术激起学生观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观察、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其二,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详尽的计划。同时,在观察时,要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最后,观察时,要伴于积极的思考,要求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各观地加以分析。

  2.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对学习生物学和从事生物学研究无疑是很重要的。生物新课程中安排了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给出了实验设计方案,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有的探究活动,如“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只给学生提出问题,其他部分如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等都要靠学生独立完成,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探究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有诸多益处。当然,探究性学习活动并不是全部的教学活动。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和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采用多种多样教学策略和方法,达到课程目标。

  总之,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正确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并且作为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例如,我可以通过演讲比赛、写保护动物的倡议书、办手抄报、知识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一些创新,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是最优秀的。

学习教学设计心得体会2

  有幸学习了计模版的设计使我受益匪浅,具体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教学方法。

  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状况,因材施教。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好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差一点的又有什么收获,根据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引导还是讲授,还是分组讨论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具体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

  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产生学习欲望,有欲望才有动力。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形成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讲故事、猜谜语、念儿歌、开展游戏等形式,把抽象的'知识与生动实际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需求。

  三、实事求是的制定教学目标,努力突破重难点。

  我们平时的教学也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和教学,但在核心目标上用力不够。所以对每节课的核心目标和重难点不容忽视,要根据学生情况制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更要认真研究,切实落实。运用切实可行的方法突破重难点。

学习教学设计心得体会3

  今年此次教师培训,系统学习了教学设计方面的知识。

  新时代的大潮将我们带入信息社会、知识型社会、学习型社会,教育和信息化不断交织、融合和深化。具体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加深理解,形成清晰的认识。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在教学时,要用到课件,然而,我没有接受过真正的课件制作培训,以前的全是自己看书、问朋友的,其中问题一大堆。这次培训,从基础讲起,使我比较透彻地认识了。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对于一节课而言,学习评价的核心是评价学习者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它偏重于对学习者学习结果的评价,评价形式采用最多的是测验。

  二、找到差距,认清不足,不断学习。

  通过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深化课堂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培训,我不断学习、练习,比较好地运用各种所需的方法技巧,制作出既讲究精美,又讲究实用的教学设计来,更好地运用于教学。

  这次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我的学习并没有结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将不断地学习,不断充实、完善、丰富自己,让学习永远继续下去。

学习教学设计心得体会4

  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今天,学习了李怀源老师和蒋军晶老师关于“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哪些因素”的谈话,触动很大。

  回顾自己的教学,翻看自己的教学设计,确实发现了这样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太多。目标太多,不知道该完成那个,结果想面面俱到却造成面面俱不到。

  时间就那么多,只得蜻蜓点水,于是大呼“时间都去哪了”。目标要舍得,有舍才有得。确实,目标太多反而容易打乱教学,教师就会忽略学生,会不由自主的控制学生,因为一旦放手,就会完不成预设的目标。但实际上,课堂貌似很流畅,实际上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反之,两到三个精心选择的目标很容易达成,也就形成了高效。

  二、表述不清,把握不清晰。

  教学目标的主语应当是学生,即学生在这节课要达到什么,感受什么,体会到什么等等。反观自己设计的教学目标,很多却不是很清晰。例如这是我设计的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的一个教学目标“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和拟人写法。”在这里,前半句话是学生要达到的目标,后半句话却变成了教师要干什么。如果改成“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比喻和拟人的写作方法。”就好多了。

  三、阶段性不强。

  语文课都会有字词、朗读但年级不同,要求也不同。比如朗读,在低年级会是教学目标,“如学习有感情朗读课文”但是到高年级就是一种手段,而不能还把感情朗读还作为一个目标,不能一直学下去。

  有很多老师尤其是一些经典课文,好像如果不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写进目标里,就是缺了什么一样,感情朗读成了通用的教学目标。但是不同的阶段,目标是不能一样的,我们不能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都做为目标去完成。

学习教学设计心得体会5

  学习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后,真有“温故而知新”的感觉。这次学习让我对“课堂”这一熟悉又陌生的词有了新的理解。它如一盏明灯,再次为我们明确方向,把握新课程理念,重构新课堂教学奠定了信心。同时也让我再次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了反思,对自己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

  小学语文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教学设计的创新至关重要。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学方式,还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关键,只要教师的教学方式得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会相应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可以在课堂上得到体现,从而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确立。课堂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坚定新课程理念,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不再只注重知识传授,而是要更加注重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起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互通、跨学科融合的全方位语文教育体系。为了给学生拓展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课内外资源,特别是要重视家庭作为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开展各类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在不同场合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热情和意识。

  其次,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第三、讲授新课时应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第四、在深入理解教科书编辑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巧妙选择和应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将阅读、写作、听力、口语以及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师生互动等新型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内外学习资源,跨学科合作,创新开展各类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基本技能,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奠定基础;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扩大阅读范围,增强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和使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与各项课程改革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这次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语文学习应当个性化,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个性化学习方式。对语文教育规律的把握体现在注重积累和整体感知文章,减少分析性操作,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加强诵读、积累、感悟和熏陶的要求,避免繁琐的分析和机械重复的练习。这些要求抓住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展示了崭新的语文教育理念。

  总之,在新的教育标准指引下,我们教师应该积极践行教育改革,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我们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努力实现由“教”向“导”的转变,帮助学生培养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能够让学生在走向社会后继续学习的道路上游刃有余。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学习教学设计心得体会6

  20xx年11月我参加了在我校举办的语文教研活动教学研讨会,感触很多,收获颇多。

  在这次教学研讨会上,我们首先听了我校语文教师雷帮才的《散步》。我被于雷老师语文课深深吸引了,他知识渊博,热情洋溢,雷老师语言的运用这堂语文课教给我上课的一些方法和技巧。首先考虑对象,其次考虑场合,再次考虑目的,最后考虑表达方式。雷老师通过实战演练、仿写句子教给了我们做题的方法、技巧。明确了以后的语言教学一定要和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一下,并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要得体。

  最后我总结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并提出了下一步计划。特别是重点强调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弥补教师自身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给我们以后的教学提出了合理的意见,今后的教学一定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手段要与传统手段结合。在今后教学杨主任要求我们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要得体。

  总之,通过参加这次研讨学习,让我不仅拓宽了知识视野,还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把在这次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施俊峰

  观风海中学

  20xx年12月

学习教学设计心得体会7

 听了赵才欣教授讲的有关教学评价与教学设计这一专题我有了解了以下内容 :

  一、课程教学的价值取向

1、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20xx—20xx)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2、课程的社会背景(知识经济时代、全球数字化时代、终身学习社会)。3、东方课堂文化重视——基础、系统、规范。西方课堂文化重视——创新、应用、前沿。二者可以相互借鉴趋同。4、当代课程改革的理念变化(1):学生适应课程——课程适应学生。当代课程改革的理念变化(2):组织学习内容——设计学习经历。当代课程改革的理念变化(3):只为升学奠基——为了终身发展。

  二、课堂教学的评价改革

  1、评价的新原理:增值性原理——对工作的正导向性、全员参与原理——开放性的评价、模糊性原理——不以量化为唯一、形成性原理——注重动态变化、激励性原理——明确努力方向。2、评价方案:理论—准则系统(指导思想、评价原则)、指标—标准系统(评价目标、指标系统、标准系统、计量系统)、操作—运行系统(评价组织系统、测评方法、评价心理调控)。3、好课的标准(有感知——有感悟——有感动、内容好——思想到——激情高)。4、评课的内容(从教学目标分析、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从教学程序上分析、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从教学效果上分析)。5、评课的层次(提出建议、发现问题、归纳经验、发掘亮点、就课论课)。6、评课的方法(评青年教师课,突出一个“导”,倡导一个“帮”;评教学检查课,突出一个“实”,倡导一个“促”;评研究观摩课,突出一个“研”,倡导一个“争”评教学竞赛课,突出一个“比”,倡导一个“学”)。7、评课的“工具”——评课表(理念目标、观察点—观察面、基本依据)。

  三、教学设计的'有效追求——1、教师教学行为——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新课程的实施(因材施教、教学机智、情感激励)。2、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内容的有效、教学方式的有效、教学巩固的有效、教学评价的有效)。3、教学目标制定——落实课改理念(“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本”、 “以德育为核心,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整合)。4、教材内容分析(本主题内容的地位 ——在单元或章节中同其他相关知识元的关系分析(注重教育价值);本主题内容的结构 ——包含的知识元素及其层次关系和主次关系分析(注重学习过程);本主题的重点与难点 ——在一般情况下,对各知识点学习要求上的比较分析(注重核心概念))。

  5、教学准备的要求 (教具准备:如将教科书上图表制成挂图或“投影片”,以供分析讨论;资料更新:如对课文中某些偏早(太老)的经济数据(案例),适当更新等;学生预习:如有条件者结合社会实践活动事先组织学生对问题作调查等)。6、教学过程设计——基本要求(注意讲究教学导入的艺术; 注意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培养问题能力; 体现课堂教学中的教学互动; 注重课堂中的有效巩固与评价 注意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益。)。 7、学习评价的实施(“课堂评估”:课堂提问、学生置疑、小组讨论、实际操作、微型调查、课堂测验、检查单等方式,多方面了解情况,诊断问题,优化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作业练习评阅”:纸笔作业、口语交际作业、综合实践作业、实验操作作业、小组合作作业;个性化作业、表现性作业;注重知识技能的生成,与学生共同制订作业标准,支持提高学习信心)。8、如何让课件为教学内容服务(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技术应用恰到好处、技巧艺术有机结合)。9、教师的专业发展——基本思路(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教师的成功人生不是都当特级教师、校长 而是是否拥有丰富的思想。

  知道了以上内容我的懂得了:1、新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要突破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问题的设计,使其更具有开放性。教师要对教学主题和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这种加工和处理是在充分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的。2、新课程设计必须坚持以学新课程设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人翁地位。3、评价与考试主要是为了发现学生的进步与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根据所学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不断向同行请教,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以便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学习教学设计心得体会8

  通过这次网络学习后,使我学习到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如何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来适应新课标的变化。

  首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教材分析、学期英语教学目标分析及情况分析。

  其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对班级的英语尖子生、学困生及中等生的人数、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做好了解。同时,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备课,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并熟悉教材相关内容,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及经验基础,学习态度与方法;明确学生在本节课的英语学习中,难在哪里?为什么难?怎样破难?熟悉课型。

  再次,要根据教学进度安排,进行新学课,复习课、评讲课等课型,实行分层教学。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策略,实现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后我们还需做到:学会解读教材,学会开发、利用和整合教学资源,从而备出一份有效资料,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英语教师还须树立 “以人为本”理念,在平时的教学中,课堂教学中一切活动设计都要符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我们需要理解并把握《英语新课程标准》关于年级英语知识与技能、英语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阶段目标;教学进度。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另外,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知识能力;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的`理解,对这门语言难易程度的期待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教师还需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备好课,并且在课后做好教学反思,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思”中学,在“改”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和创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在新课标的带领下不断提高,让我们的学生语言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有兴趣的学习中得以提升。

学习教学设计心得体会9

  一、根据学生制定教学方法。

  课前要充分要了解学生起点和特点,具体分析学生的学情,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这一课希望我的的学生学到哪里,学生现在懂在哪里,怎么样学习,是否到达了目标,使我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我做到了哪些呢?是把学生手脚放开还是牵着鼻子走。关注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的结合——放眼长远,站得高些方能看得远。给学生多一些空间,学生才会施展学习能力。要关注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孔子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讲故事、猜谜语、唱歌曲、听录音、开展游戏等形式,把抽象的知识与学生动实际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切实落实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我们平时的教学也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和教学,但在核心目标上用力不够。所以对每节课的核心目标和重难点不容忽视,应该认真研究,切实落实。还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与方法,重在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

  四、加强教学设计的实效性。

  在教学备课过程中要认真思考,为什么这节课要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如果要合作探究,哪一个知识要用?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倾听、学会表达,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认真总结教学反思

  每一节课后,要认真填写教学反思,这节课的得失不足,优点是什么,不足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才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在今后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设计时,多问几个为什么,了解教材间的联系,努力使教学设计有情趣,有实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学习教学设计心得体会10

  通过学习《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这个课程,我明白了这个课程主要是对课程的设计提出的要求。文章结尾的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教师要改变以往将知识点简单拼盘式的教学,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让学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让学生看清核心概念是很重要的。围绕核心概念,按照数学思想指引的方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多种方式将教学过程拉长,有目的、有方法、有实效地进行教学。”

  一、让学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上应当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动手,把从老师那吸取到知识自己再体验加工最后变成自己的知识,而不是满堂灌。这样的话学生对新学的知识可以有深刻地体会,并且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这样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数学的目的`了。

  二、要改变以往将知识点简单拼盘式的教学,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

  以往上课时一般都是注意到这节课目标没有考虑到以后在其他方面都能用得到,只认为只要暂时掌握这个单元的知识即可,谁知在以后的学习往往都有紧密的联系。例如因数倍数的知识点到了分数这方面的就要用到了,由此可以看来许多知识点往往就是个基础,我们要把这个知识点打好了,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将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对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是非常的必要的,我们并不只是单单看现在的还要开未来的,要高瞻远瞩。

  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多种方式将教学过程拉长,有目的、有方法、有实效地进行教学。

  这个从实际出发的观点,非常的认同,每一班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点和相同点,所以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知识水平来进行设计,过高让学生二丈摸不到头脑,过低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没有一个探索的动力。所以在备课时不但要备课本还要备学生,这样才能有效地收到教学效果。

  总之,在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我们要高瞻远瞩,要注意学生的动手能力,能把数学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学习教学设计心得体会11

  今年的暑假很特别,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来享受这个欢乐让我期待的暑假,更特别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我有幸参加了由日照教育局培训科组织举办的信息技化教学培训。本次培训为期六天,由市教育局的培训科主持,并特邀著名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胡小勇教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讲课,来自全市初中和小学约200位骨干教师接受了培训并积极参与讨论。培训通过四个模块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分别是:信息化教学研修、问题化教学的案例分析、教学评价目标学习、集中上级学习实用教学软件。

  完善稳定的教学平台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地基,所以掌握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掌握实践操作技巧是在信息化教学的万里长征第一步。我通过前两个模块的学习,首先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概念:“信息化教学”。胡教授有句让我感受深刻的话:信息技术是个万能的锤子,但是我们需要的钉子在哪里呢?也就是说,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从网络中可以获得的`东西多了,但是这样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怎么样从这个海量的信息中获得自己想要的钉子呢?这就是需要我们老师有实践实效性的知识,和对知识的处理。而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机智,策略,技能的存储者。胡教授所传授的很多理论自己第一次接触,觉得很新奇,更或者我们这个环境下的教师接触的少了,毕竟环境不一样。

  这次培训不仅仅在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还增加了学员的上机实战操作训练,后半部分的培训在上午学习理论后,下午直接进行面对面的操作,实践的效果很有效,我们学会了更好地使用各种软件来支撑教学,我们可以轻松构建自己的教学课程、编写学案、组织讨论。我们将作业统一第一时间上传到专门的教育平台,胡教授的精心批阅更是让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更好更快的完善自己。

学习教学设计心得体会12

  “阅读教学除了单篇精讲之外,还有哪些教学形态?”“单篇精读不是阅读教学唯一的课程形态,要积极开拓新的阅读教学形态。”在读这篇文章前,我从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一直在苛求如何把单篇精读教学打磨精致。所谓“单篇精读”类阅读教学,是指围绕一篇选文进行精讲细读,反复琢磨,充分开掘选文的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全息性的语文教学价值。他虽然有有利的一面:教学内容选择个性化,重视教材的文本研读,高度艺术化的教学设计,综合展示语文综合素养,积淀了行之有效的精读教学方法,长于培养语感能力等等,但有很大的局限性:

  (1)阅读教学技术化倾向、肥胖症 。

  (2)遮蔽学生真实的阅读情形。

  (3)不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的阅读素养(尤其是高级阅读能力)。

  (4)无法满足学生精神世界的需求。导致现在的学生得了三种病:贫血(缺少真情和激情)、缺钙(缺乏远大的理想和顽强意志)、脑膜炎(跟着感觉走,懒于理性思考)。得病的重要原因就是不读书啊!

  “群文阅读”就是在课堂教学的单位时间内,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围绕同一个议题展开的探究性阅读教学。理想的阅读课程体系应该包括多种阅读形态:单篇 (课文)阅读 、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的显著特征是: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探索性教学。群文阅读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1.让师生回归生活世界的“阅读”状态。2.改变阅读教学的痼疾。单位时间内,“群文阅读”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自己去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3.发挥阅读策略指导的优势。“群文阅读”可以依凭“多文本”优势,充分发挥实用阅读策略 :“速读”、“比较”、“统整”…4 “群文”更容易促进学生的自由探究。

  而现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仍然以识记为主,缺少理解、质疑和发现。是在为老师自己的阅读而教,为教参而阅读 ,为考试而教阅读。在传统课堂阅读中,阅读者的阅读行为又过多地受到教师的干预与评价,缺乏独立地位。

  实施群文阅读的“先做减法后做加法”也值得深思。把教育的目标放得更长远些。教育改革不要以增加师生的负担为代价。减什么?减去繁琐的课文分析;减去课堂上大量的无谓的朗读;减去枯燥无益的语文作业;减去似是而非的语文知识;减去对课文人文内涵的过度挖掘……加什么?加入不同角度切入的群文(一篇课文带出群文、自助策划群文阅读课程)加入真实生活中的阅读策略,加入更加灵活有效的教学活动……需要减去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竭力追求的,需要加入的恰恰是我们忽视的啊!

  群文阅读要求“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这意味着:教师不能讲太多话,不能提太多问题,要发展“让学”,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教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起承转合、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高潮迭起……过于精致细腻、转换频繁的课堂间接地侵占孩子自读自悟、大块时间读、大块时间悟的`时间。 教师不可能这么深、这么细、这么透地讲析文章。微言大义、字斟句酌、咀来嚼去……这是内容分析式阅读的典型特征。这是老师阅读感受完全取代孩子的阅读感受。老师不能够做的事不正是我们目前所热衷的大力推崇的么?“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否也该换成“有一千个读者,也只有一个哈姆雷特”了?

  群文阅读还要求,教师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群文阅读”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一定要学会放弃。教师不能将“朗读”或“有感情地朗读”无限放大,必须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更多地尝试略读 、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必须更多地尝试生活化阅读。

  群文阅读的出现,以其灵动性赋予了普通一线 教师“编者”的身份 ,让其拥有了“选择”的自由与责任。因此,“群文阅读”更是对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课堂上,如果要让学生读“一群”文章,就意味着教师要去读更多的文章,因为只有精神丰盈的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朝向“丰盈”的精神。为此,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丰富阅读积累!做一个爱阅读的人!转变阅读观念,改变阅读方法,明确阅读目的!“群文阅读”教学,让学生更加自主、更加愉悦、更加生活化地去阅读、去理解、去质疑、去发现,真正达到提升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效果!群文阅读教学势在必行!

学习教学设计心得体会13

  通过老师这些天的认真讲解,使我对教学设计以及信息化教学设计等相关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收获。

  一、明确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定义,区别于传统教学设计

  任何一门新学科的研究都应该从定义入手,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而信息化教学设计是 xx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提出的,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环境,获取、利用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从定义来看,使我明白了传统的教学设计是面向知识点,以讲授重点、难点为中心展开,突出“教”;而信息化教学设计是面向过程和基于资源的设计,突出“学”。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不等于教案,也不等于课件

  在几年的中,我主要把重点放在如何讲好一节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正因为我追求于这种“现实”的成果使得我一直没能静下心来思考这些理论上的知识,在这几天老师的讲解与自身的学习中,使我意识到:教学设计并不等于教案,也不等于课件。教案是分节课编写,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描述,顺序递近。而信息化教学设计从静态教学设计,转变为动态信息设计让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它从传统教学设计,转变为网络教学设计让解读教材变为引导知识学习;从 xx统一设计转变为个性化设计;从重视结果评价,转变为能力评价, xx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综合素质。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需要注意的点

  首先,信息化教学设计需要注意的点是信息资源的`选择,如 xx、多媒体资源库、课件等等;其次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如在讲解七年级思想品德《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一课时,我在课前用会声会影软件将多张大自然美丽的风光配上音乐做成一个视频,在课题引出之前播放,创设情境,引出标题:大自然如此之美,请大家热爱自然,将这美丽定格......;再次信息化教学设计需要注意的是由“教”转变为“学”,其实这些年来一直知道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今天再次被老师提出来,我所疑惑的是在现在课堂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不能真正的将课堂的这份“ xx”还给学生,其中的原因也是值得工 xx去思考和努力的;最后是 xx评价方式,及时评价可以有效获得教学成果,鼓励比打击更有成效,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说话艺术。

  四、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我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它是一种教师主导的讲授型教学,它的学习环境比较贫乏,基本上是一种固定的、复述式的学习,而学生主要通过个体学习来完成学习任务;而信息化教学模式,它是基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自主、探索、交互式的教学,它有着丰富的学习环境,比较开放,而学生主要通过协同学习来完成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以上便是我学习这门课的心得与体会,时间虽短,但老师却解决了我教学中的许多困惑,也许这就是研究生学习与本科学习的区别吧。愿大家一切安好!

学习教学设计心得体会14

  我在这次国培中学习了“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虽只有短短的时间,却让我受益匪浅。

  数学概念是数学命题、数学推理的基础,数学学习的真正开始是从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开始的,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我也常常在思考,如何进行概念教学?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45分钟,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通过这次国培,给我们今后的`数学概念教学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教学模式:即“创设问题情景,归纳共同特征——建立数学模型,抽象出概念——在交流中深化概念,辨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巩固、应用与拓展。”概念教学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的每一个概念都是一个数学模型,老师们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了许多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现实背景与材料,极大的鼓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概念的得出注重了探究过程、分析过程,体现了活动主题。

  通过一组实例,分析共性,找共同特征。

  3、铺垫导入恰当,让预设与生成合情合理。

  课堂教学的优秀与否,既要看预设,又要看生成。做到了新知不新,新概念是在旧概念的基础上滋生和发展出来的,她们这样的引入,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需要,教师适时搭建了一个新旧知识的桥梁,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观察,学生就会印象深刻。

  4、注重了数学陷阱的设置。

  把学生对概念理解中的易错点、易混淆点列出来,让学生判断、研究可以让学生对概念理解更深刻。

  5、注重了学科间的渗透。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形成数学概念,正确的理解和掌握概念是极为重要的,这是学好数学的基础之一。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要把握好以下三点:一要注重联系生活原型,对概念作通俗解释,体验探究数学问题的乐趣;二要注重揭示概念的本质,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三要注重概念的实际应用,实现知识的升华。

学习教学设计心得体会15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实施教学活动而进行的系统规划和安排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同时,教学设计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保障。因此,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是教学工作成功的关键,也是教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1、有利于媒体教材质量的提高

  国外有专家认为,在早期视听教材令人失望的情形下,“是教学设计使他们走出了困境。”后来他们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致力于严格的教学设计。”

  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性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主要场所,教学内容以书本为主导。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凭借个人经验和意向做出教学决策,展现教学艺术的技巧。虽然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但是具备这种教学艺术的教师数量有限,且很难将这种技能传授给其他教师。相比之下,教学系统设计克服了这些局限,它将教学活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利用可复制的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只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普通教师都能够实施教学设计。因此,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原理是推动教学工作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3、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沟通

  教学活动作为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和探索。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人们开始研究教学的机制,探讨教学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教学理论这一独立的知识体系。然而,长期以来,教学研究往往局限于理论的阐述和完善,缺乏对教学实践的深入探讨,导致教学理论往往脱离实际,难以为广大教师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为了弥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教学设计作为“桥梁学科”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学设计旨在优化教学效果,将个别教师的教学经验转化为适用于更多教师的教学科学,将已有的教学研究理论成果综合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从而紧密联系教学理论与实践,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4、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是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它提出的一套确定、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原理和方法也可用于其他领域和其他性质的问题情境中,具有一定的迁移性。例如,在教学内容或学习任务分析这个设计环节中,要求设计者将总的教学目标分解成单元教学目标和更具体的使能目标,建立一个教学目标群,然后根据每一个具体目标拟定策略。这与现代管理学中的目标管理的思路是相同的。因此,通过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的学习、运用,可以培养有关人员科学思维的习惯,提高他们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学习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06-11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05-12

学习教学设计基本理念的心得体会03-10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02-28

设计学习心得体会06-04

教学设计心得体会05-27

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06-15

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02-20

教学设计心得体会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