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诗教学心得1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教学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教学心得1
5.18——5.21,我有幸参加了在诸暨市教师进修学校和城东实验小学举行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培训活动,听了5位老师的精彩课堂,以及4位特级教师的讲座,我感受颇深。
一、感受经典 :深悟古诗文化底蕴
每一位授课老师以配乐、吟唱、朗诵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中华古诗文诵读成果汇报演出,这几堂课让我眼前一亮,心头一震。唐宋、明清的历史脉络,尽显古今诗文的博大精深、醇厚芳香,散发出浓郁的书香气息,荡气回肠,令全体老师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总而言之,从这样一堂集古典与现代、文学与艺术之美于一体的课堂中传递出了中华文化的神韵和不朽魅力,并足见各位老师的功底之深厚!
二、感悟名师:用心细细聆听,尽情领略风采
这次活动有省内特级教师设计全新的观摩课,各位老师虽然授课的风格、运用的教学艺术各有特色,但每位老师都展示出深刻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将我们带到经典诗文教学的神圣殿堂,让我们回味无穷。每一场报告都呈现出老师们精湛独到的教学艺术,一个个教学案例让我们感到真情荡漾,自然流畅,活泼生动,受益匪浅。其中让我深感眼前一亮、受益匪浅的是黄吉鸿老师上午讲座,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熟悉让我们深深折服。整场报告中他旁征博引,妙语如珠,他对古诗词文本独到的理解与深刻的解读,是我在过去的教学中所不曾用心关注过的,这一点让我们望尘莫及,带给大家的震憾是无穷的。张英老师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听课的人如同走进了一个诗意的天地,整堂课中,张老师始终是如此的沉稳,一字一句,细细推敲,优美的视频,生动并带有回味的声音将学生们慢慢地带入诗境中,学生也在学习过程中领略到了古诗文的经典魅 力,同时用朗读、吟诵、想象、小练笔等教学手段更是将诗文教学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四个部分有机组合互为支撑,融为一体,看似简单,却把孩子们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极大的`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既弄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看到各位名师的风采,使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的心中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了一种新的感受和认识,多了一层深刻的理解。再反思自己的工作,还缺乏更多的思考与钻研,以及厚重的文化积淀,因此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就必须要注重充分挖掘文本,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脚踏实地,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也只有这样,我们方能点燃和引发教学的火花,不断提高教学的境界,谱写美丽的教育人生。
古诗教学心得2
一、反复吟咏,在诵读中品诗情悟诗理
汉语言文学讲审美、体验、感悟、直觉,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用方块字连缀而成的中国古典诗词,一直洋溢着一种独具魅力、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灵性是古典诗词的一种鲜活气脉,故非吟诵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口诵心悟,咀嚼体会,共鸣感奋,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积蓄精神的原动力。古典诗词教学需要激情,需要陶醉,需要发现。吟诵创造了令人陶醉、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促使主体与主导、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刻对话,激励学生探索的热情和责任感。因此诗词教学就该多一些声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多一些联系自我的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
二、启发联想和想象,进行诗词文本与生命灵魂的对话
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字风流,境界全出。老师就要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再现春江碧透、柳绿桃红、蜂蝶翩跹、莺飞鸟鸣或者月影姗姗、风来花动、含羞逗影的情景,才能领会诗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获得阅读欣赏的愉悦和二次创造的满足。古诗词浸润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趣,多借景抒情、体物写志、咏史寄兴、即事感怀,又多用映衬渲染、虚实相生、动静互见、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这些更需要也更能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读者只有放眼广袤的天地,想象漫天飘雪、千山皆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烘托下的一叶孤舟、一竿鱼钩和一个孤苦老头,才能走进一个在宦海中虽几遭打击几度浮沉仍痴守节操、孤寂愤怨的灵魂深处,实现跨越千年的灵魂对话。
老师的讲析代替不了学生的联想、想象,学生也不可能通过老师的联想和想象走进诗词的意境、诗人的世界。学生只有在教师启发下进行联想想象才能实现读者与文本的对话。读者阅读的过程,就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生命情感和生命意识与文本背后潜藏着的生命对话的过程,就是实现读者自我生命成长和提升的过程。联想和想象是这个过程的催化剂和通衢大道。
三、搭建平台,促进知识与能力相生相长
一般来说,学生的知识经验越丰富,他们对诗词的领悟就越丰富深刻。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夯实作为新知识生长点的知识基础。这个基础包括作品积累、诗词常识、鉴赏方法、背景知识以及一些主要诗歌流派的风格特点等。
1、注重作品积累,严格要求学生背诵一定量的课内外作品,在背诵中丰富积累,在吟咏中感悟陶冶。
2、引导学生收集资料,掌握诗词的一般常识。比如诗词的题材类别、意象、意境、风格、表现手法、朗诵技巧等。
3、推荐并指导学生阅读诗评名家赏析诗词的文章,让学生走进经典、走近名家大师,这样既有助于对所学诗词内容的'理解,又能从中学到赏析诗词的方法。
4、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诗人传记,走进诗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感悟时代风云、生活遭际、理想情感、品性情趣在作品中的反映,从而提高诗词赏析水平,并能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和生活的哲理。
四、拓展学习方式,在合作对话、互相促进的开放式探究学习中整体发展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又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主要应在三个方面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一是帮助学生确定探究的问题。如“诗的意象与诗的情感主旨”、“诗词中的联想和想象”、“诗人的风格与诗词的主题”、“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问题。在具体的教学中,这些问题应该分为更具体更小的问题,以便于学生的学习。二是从资料的来源、搜集、取舍等方面对学生给予指导。三是组织和指导学生把学习的结果进行交流。
总之,诗词的教学有别于实用文体的教学,应该把鉴赏美的语言、培养美的情感放在突出的位置。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欲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对话的过程之中,诵读,联想,感悟,赏析,评价,探究,让学生在诗品、诗意、诗情、诗格、诗韵汇成的大海中遨游。只有这样,古诗词的教学才抓住了根本。
古诗教学心得3
术业有专攻,这次教学我仍然选择了古诗。吸取上次余映潮老师的建议,结合我自己的想法,设计了“识—解—品—合”四个步骤,每个环节用八个字来解析引领:了解诗人,熟悉背景;读准古诗,积累字词;理解品析,读出情味;合理联想,扩成美文。从知识积累到朗读训练,从品析用字到写作练习,教授学生学习古诗的一个方法。
课堂开始,以“对诗”导入,选取的都是带“月”的古诗句,不仅回顾了所学,活跃了学生大脑,也是为后续“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象”做好铺垫。“古诗词是我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家以后要多阅读、多积累。”适当渗透德育和语文积累的习惯。一句话“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新诗《泊船瓜洲》,来一起读一下课题。”简单导入。现在想来,应该加一个词语“借景抒情的新诗《泊船瓜洲》”。
学生了解了作者及写作背景以后,齐读古诗,“读得准确,特别是这几个红字”,出示带拼音的红字,学生发现这是多音字,然后多音字组词。接着,出示注释,学生结合注释,练习说古诗大意。本来我设计的是直接展示出来,后来考虑学生没有疑问和思考,就直接给不好,就变成了碎问“还是什么意思?”“江南岸是什么意思?”“绿是什么意思?”等一系列的碎问碎达开始了,这里浪费了很多时间,最后还是展示出来让学生记笔记。老师也提出了这个问题,认为直接展示就好。现在想来,古诗文的字词意思本就是一种积累,很少有学生准确联系诗意说出它的意思,直接展示出来,让学生结合着写下古诗的大意,节省了时间,学生可以得到充分的练习。然后,点示了“绿”的秒用,学生做了笔记,但我的语言中没有出现“画面感”这样的语文语言,只是说了“想象画面”。我在其他班试课的时候,用了这个词,平时讲课也经常用,这一次可能是语言失常了,老师也细心地发现了,指出我的语言缺乏语文味儿。
第三个环节,指导朗读,品析用字的`艺术。这里侧重了朗读的节奏、重读、语调和语速,特别是“重读”,两句一组进行品析,但似乎并没有说清“只”和“又”好在了哪里。这个环节,我顺势用了两组填空,为扩诗成文做铺垫,另外带出了“月”的意象。
第四个环节,扩诗成文。就是结合背景,合理联想,将这四句诗扩展成一个故事小散文,试图将今天的所学有机地整合起来。很显然,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写作训练有难度,我以《枫桥夜泊》为范例,标注了写作提示,以“填空”的形式来降低难度,让学生初步感受这种写法。但由于时间有限,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练习,也没有大范围地汇报展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连之前设计的课堂自由背诵也不得不省略到。这两点,余映潮老师也指出来了,说明我整堂课的设计是有问题的。
古诗教学心得4
今天,我参加了三位老师的优质课观摩活动,授课老师精妙的教学设计,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流利的口语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三位老师都是教坛高手,几节课听下来收获颇多,最主要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一、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1、在《王戎不取道旁李》中,严老师重视了学生的朗读教学,提倡了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也加强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2、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在田老师的《长相思》教学中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学生读完课文后,留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不明白的问题都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气氛,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注重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对问题敢于求异创新,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这个过程,教师不光要求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还要求学生注意课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鼓励学生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发问,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学生,教师给予表扬,并抓住带有普遍意义的见解、疑问引导全班学生思考,给予正确解答。
三、课堂中,鼓励性语言的使用和积极评价的效果
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教学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教学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因此,讲课教师都注意了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适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讲课教师都注意适时发现以及进行评价,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之间生生心灵的沟通,随时随地的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在《伯牙鼓琴》朗读环节中,有一名学生读得不够好,但罗老师并没有批评他或放任不管,而是给他机会并鼓励了他:“一次比一次又进步”。我想这样的激励比任何物质奖动都有用,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话语更使他们有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能,以便以后更好的学习。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尤其是多媒体设计教学的效果既创设了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课堂结构环环相扣。总之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
古诗教学心得5
这次远程教育,我认真学习了必修和选修的各门课程,受益匪浅。特别是观赏了胡慧玲和李丽老师的《套中人》“同课异构”示范课,很受启发,认识到要使课堂有效高效,同组的语文老师就要多上这样的课,使我们语文课更精彩,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同课异构”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做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真“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在赏析两位老师的示范课后,我不仅能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还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她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她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她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她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课堂上老师们都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交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
两位老师的课突出优点是:
1.课堂问题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难易适度,既不太简单让孩子觉得没意思不愿意作答,也不过于复杂,使孩子们够也够不着。
2.在讲授离学生时代较远的内容时,利用视频使教学效果提升通过直观的办法激发学生的切实感受。胡慧玲老师利用多媒体参与教学就比较直观。
3.课堂上老师眼里有每一位学生,把每一个孩子都放到重要的位子上,避免讲课好像只是给部分学生讲,达到面向全体,真正提高了教学质量。比如两位老师让学生讨论时就关注到每个学生。
4.课堂教学不拘于形式,不让教学流程封锁自己的思路,对于随时出现的状况完全灵活变通,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为实现某一个教学目的而设置。不把时间局限的太死,遇到比较难懂的问题或者是非常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深使学生学的更多的环节,就多用一些时间;而对于一些通俗易懂的问题就可以一带而过。比如李丽老师“拓展的内容”就很深入,让学生对“套中人”有更深入地认识。
两位老师凭借深厚语文功底把《套中人》这一“难上”的课上得如此精彩,给人很多思考。课堂内容丰富而有条不紊,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不过我更喜欢李丽老师没用多媒体上的课,“四读”就把课堂要讲的问题概括进去,课堂内容多而学生探讨的问题深入,可见李老师驾驭课堂功底更了得!
下塘中学盛丽萍
古诗教学心得6
《游园不值》是第十册《古诗两首》中的一首赞美春天的著名诗篇,为宋代诗人叶绍翁所作。诗中描述了诗人原想访友赏花,不料轻敲柴门却许久未开,遗憾之余揣测大概是园主人怕外人践踏青苔,印上痕迹吧!正待离去时,猛然发现一枝粉红的杏花越墙而来,诗人因此而惊喜异常,不遇朋友的惆怅一扫而光。整首诗风流韵藉,情趣盎然。其重点是在朗读基础上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1、别样诵读,感悟诗韵
几乎每位学生都读过这首诗,甚至能流利地背出来,指名读肯定毫无难度,也无新意,因此课堂上我让学生根据古人吟诵讲究平仄,读出别样的韵味。尽管一开始学生还是不太适应,但随着对诗意的理解,孩子们也读得渐入佳境。与此同时,我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在一次一次地朗读中,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2、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结合参考资料可以自主理解古诗。为了避免冗长沉闷的串讲,我采用链接生活、利用插图等方式,让学生自读自悟,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如:观察插图理解“屐齿”“柴扉”,用我们现代的门与“柴扉”比较,感受“柴扉”的原生态和带来的自然气息。讲到“苍苔”时,一男生生动地描述了他所看到的“青色的苔藓”,并出示了两张不同角度的图片,引导学生由远及近地观察苍苔,感受它的蓬勃生机,感受春天的气息。
3、咬文嚼字,品悟诗情
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堂上,孩子们在比较“怜”与“嫌”中,感受诗人对园子的喜爱,对苍苔的怜惜;在“扣”与“敲”中,感受对园主人的尊重,对春天的热爱;在“关”和“遮”中体验“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艰辛;在“一”和“满”中,明白水满则溢、留白想象的道理。
4、大胆想象,体悟诗境
学生在理解了诗意后,我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那枝冲出墙头的红杏,谈谈自己在园子里和园子外分别看到了什么?并追问“你为什么能够出墙头?”让学生感悟到红杏的力量。诗的后两句还揭示了一个道理:美好的事物是压制不了的,必然会蓬勃发展的。课堂上点悟得不够,学生的理解也不够深刻。课的最后,本来想让学生和园主人进行一次谈话,从整体上说说诗人游园的过程,由于时间安排前松后紧,缺少完整感。
纵观本堂课,语言节奏、赏析节奏都稍偏慢,导致整体口语训练落实不够。课堂的精彩,应是学生的精彩,“关注全体”仍是一句口号。但愿自己就是那枝探出墙外的“红杏”,不断摸索,收获更多。
古诗教学心得7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不仅深深地烙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也深受世界各地的人们喜爱。在我读过的古诗中,最让我感动和启迪的是小班古诗。小班古诗以其简洁的文字和深邃的意境,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在学习小班古诗的过程中,我不仅收获了诗歌的美感,也体会到了诗歌所包含的深刻哲理。
首先,小班古诗以其简洁、精炼的文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诗中,每个字都被精心地选择,每个句子都被精确地排列,形成了一个个精美的古诗作品。比如杜甫的《登高》一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首诗用了很少的字数,却能够清晰地表达景色和情感,令人难以忘怀。这种简洁的文字让我深感古诗的美妙之处。
其次,小班古诗给我带来了丰富的美感。在这些古诗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创造出了一个个美丽而幽远的画面。比如李白的《静夜思》一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以简短的话语勾勒出了一个安静的夜晚,一轮明月,以及思念家乡的情感。这种美感让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深情和对自然的敬畏,也引发了我对诗歌美的思考。
第三,小班古诗在简洁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虽然这些诗歌字数不多,但却能够传达出丰富的思想和道理。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通过描绘壮美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向上心态,表达了报国忠诚和追求进步的主张。这种哲理让我明白了古人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追求的思考,也给了我在成长中的启示。
第四,小班古诗带给我了艺术的享受。阅读这些古诗,就像是欣赏一幅幅美丽的画作或是听一首首动人的音乐。在这些诗歌中,作者通过精心选择的词语、抑扬顿挫的韵律,以及独特的形式结构,创造出了一种美的艺术效果。这种艺术的享受让我对于诗歌创作和欣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激发了我自己去创作的.愿望。
最后,小班古诗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在这些古诗中,作者通过自己的感悟和情感真实地表达了对于世界、人生、爱情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悟。这种真实的表达和深入的思考让我与古人有了一种心灵的交流与共鸣。在读完这些古诗之后,我感到心灵得到了滋养,思想得到了升华,这种触动使我更加热爱古诗,也更加珍惜自己的情感和内心的世界。
总之,小班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简洁的文字、丰富的美感、深刻的哲理、艺术的享受和触动人心的力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感受。通过阅读和学习这些古诗,我不仅汲取到了诗歌的美学知识和修养,也得到了一种心灵的滋养和获得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深入地学习和理解古诗,用心去品味和感悟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将这种美与力量传承下去,绽放自己的创造力和情感的源泉。
古诗教学心得8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古诗词的鉴赏与教学,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更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我曾有幸在一所学校任教,多年来积累了一些关于古诗词鉴赏与教学心得体会,现分享给大家。
首先,古诗词的鉴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想真正理解古诗词的深意和内涵,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背景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知识来丰富他们的背景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在阅读和鉴赏中主动思考、积极分析古诗词的意境和抒发,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其次,古诗词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古诗词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掌握古诗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他文学作品。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文学作品,并与古诗词进行对比和联系,帮助他们建立起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文学素养。
再次,古诗词鉴赏也是一种审美体验。通过对古代文人墨客优美诗句的品味和欣赏,学生们能够培养对美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提高自己的审美境界。为了增加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我常常通过讲解古代文人墨客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还给学生们推荐一些古诗词选集和名家作品,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古诗词的魅力。
此外,古诗词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古诗词是一种典雅高雅的文学形式,学生们通过学习和鉴赏古诗词,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更能够提高自身修养和气质。因此,我常常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朗诵和演讲活动,要求他们通过朗读古诗词、背诵和演绎来锤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沟通能力。
最后,我认为古诗词的'鉴赏与教学应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中,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诗情画意,体验到古代文人墨客所表达的情感和思考。因此,我往往会引导学生通过与生活和社会相结合,创作一些现代化的古诗词作品,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总之,古诗词的鉴赏与教学是一门独特的艺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欣赏和表达。通过对古诗词的鉴赏与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尽管古诗词学习中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教师用心去引导,学生用心去学习,相信古诗词的鉴赏与教学必将取得更好的成果。
古诗教学心得9
古诗是我国灿烂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尤其是选编进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优秀古诗,它们大都具有如下特点:语言优美精炼、想象丰富新奇、韵律朗朗上口、情感动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它们或豪迈昂扬,或细腻清丽,或发人深思,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一辈子都难以忘掉。古诗在开发培养孩子们审美意识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那么,如何让孩子们领略古诗的美,让孩子们通过古诗的学习,进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呢?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我们的老师往往陷入两难的境地:讲多了,破坏了古诗的整体意境美;讲少了,我们的孩子们又难以逾越理解的障碍。迫于统考的压力,一个简单省事的办法出现了:一抄了事——照抄教学参考书上的诗句分析。老师的教流于程式化、孩子们的练也趋简单化,一切都是为了考试,一切围绕围绕考试,诗中的情感、美词佳句的体验过程被一句句抽象的答案所替代,以背诵代替理解,会背、能默写成为学习诗歌的单一目的。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古诗审美教学中所做的一些尝试:
一、反复吟诵,感受形象美。
通过反复吟诵来体会文章的美感,以声带情、以形入情,是这一鉴赏方法的最大特点。宋代大家朱熹曾经说过:“诗须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只有经过充分地、反复地诵读,设身处境地进入诗的境界,仔细体味每个重点词句的含义,细致感受其中的形象美,才能深入地领略作品中的情致和趣味,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1、吟诵,要正确流利。
古诗语言是非常优美精炼的,它经过了诗人反复推敲锤炼,有鲜明的节奏感,平仄押韵,琅琅上口,可以把它当作一首乐曲来看待,这就是古诗所独特的音乐美。正确流利地诵读,就是在初步教学古诗时,就指导孩子们大声地朗读,力求把古诗读准确、读清晰、读出节奏感;进而要求把古诗读流利,读出古诗的平仄押韵的韵律美,提高孩子们的语言感悟能力。我在教学脍炙人口的唐朝大诗人李白所作的《望天门山》时,就注意让孩子们正确的基础上,大声地、流利地朗诵,稚嫩的童声随着优美的韵律,让人陶醉不已。
2、吟诵,要咬文嚼字。
古人作诗是十分注意锤炼词句的。教学时我们要注意从语言入手,斟词酌句,在孩子们初步理解古诗大意后,组织孩子们咬文嚼字地吟诵,细细品味,慢慢品赏,读出古诗的抑扬顿挫、回环曲折之美,进而感悟古诗的意境。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教学时,在孩子们初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导咬文嚼字吟诵,并体味交流:“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用得好,好在哪里?在知道“生”是动词后,与“升”作比较,体会“生”用得好,不但用得准确,而且写出了紫烟富有生命力的连续不断。以“生”为细节,再练习朗读诗句。
3、吟诵,要反复不断、要有感情。
在孩子们深入理解诗意,把握诗人思想感情之后,我们老师最要注重让孩子们进行反复不断地、有感情地吟诵。在反复的感情诵读中,孩子们会积极想象,把自己置身于古诗的意境中,探索古诗的意境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末。”这是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原话,他老人家还曾说:“必须驱谴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孩子们只有把自己当作“意中人”,进入作者所创的情境之中,和诗人情脉相通,才能做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诗人所抒发的真情实感,并与之产生共鸣,进而得到美的享受。如被誉为唐代大诗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是一首绝佳的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确定感情基调后,我们还应该指导孩子们处理好重音与节奏,与孩子们一块探讨: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孩子们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二、深入理解,体验情趣美。
古诗的语言凝炼含蓄,耐人寻味,经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大家闻一多先生曾说:诗的长处在于它有无限度的弹性,变得出无穷的花样,装得进无限的内容。例如唐朝诗人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全诗只有二十个字,既有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又有诗人们对现状的不满足,亦有诗人无限的进取和探索精神。正是因为这样,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自己要设身处地窥探诗人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情感经历去体验诗人的情感经历,再来引导孩子们理解诗的中心、体验诗的情感。要使孩子们具备情感体验的能力,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然后再走出来,做到“自化其身。”古诗时代背景的提供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唐代柳宗元的《江雪》一诗,用烘托渲染的方法,极力描绘了渔翁垂钓时的气候和景物。教学时,适当介绍一下这是诗人被贬永州后所写的,诗中描写渔翁“独钓寒中雪”,表面上是在写我行我素、身处孤寒之界的渔翁,实际上是反映了柳宗元被贬永州后不甘屈从而又倍感孤独的心理状态。听完介绍,再读全篇,相信孩子们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会油然而生。所谓“诗言志,歌咏言”,诗中意境的理解是古诗教学中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古诗语言简洁所带来的一些特点,比如词序倒置、成分省略、语句浓缩、意思跳跃等,都构成了孩子们学古诗的障碍。根据孩子们年龄特征,帮助其疏通理解,教给一些古诗的常规学法——分词连序法:第一步是分词解义,逐词逐句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诗中的含义;第二步是按现代汉语规范进行连序翻译。古诗常规的学法可用七个字来概括:
扩:浓缩的词语要“扩”,将单音词扩成双音词,使意思明显化、具体化。
留:古今通用的词语要保留。
补:诗句中省略的成分要补上,使之通顺。换:古今用法不同的词语要更换。调:词语的顺序颠倒的要调整。
嚼:诗中关键、传神的、富有哲理的词句引导孩子们细心咀嚼、品味。
连:将各句中解释的词语连起来翻译。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老师如果能注意指导古诗常规学法,让孩子们深入理解,古诗中的情趣美也就不难体会出来。
古诗教学心得10
古诗词教学模式:
四联五步教学法,即四种教学方法和五步教学流程的结合。
四种方法:
1、课前查解诗疑
2、引导学总结法
3、多指导勤归纳
4、仿方法督自学。
五步教学流程:
第一步,解诗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能够捕捉到很多信息。古诗的题目较为凝炼,必须花一番工夫才能真正理解。如《咏柳》一诗是描写春天的古诗,诗人贺知章回乡时看到河边的`垂柳,满树如玉、柳芽新发,即景生情,兴之所至写下来的。在教学时教师以“咏”字入题,引导学生结合已学知识理解“咏”字,再进一步理解诗题《咏柳》,这样教学,既培养了学生联
古诗教学心得11
第一部分:吟诵有用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是来自扶轮小学的郭健。每次我进行吟诵宣讲的时候,我在介绍自己时都愿意说我是一名来自教学一线的语文老师。我这样说并不是因为我故作谦虚,是因为不管我的工作有了怎样的调整,我都从来没有离开教学一线,没有离开语文课堂。我一直都喜欢当语文老师。但是工作了20多年后,当最初的教育激情退去后,当一波又一波的教学改革大潮席卷而来的时候,特别是传统文化强势回归的时候,我开始茫然了、心虚了。压力一下子剧增。因为传统文化回归来势太强了!我们看一看。
1、纲领性文件的出台:
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手里都有一本《语文学科新课程标准》,这个我们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国家考试的指挥棒。(贴出相应内容)
在《语文学科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
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第四学段: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老师们能算出古诗文背诵的量吗?义务教育九年一共背诵230篇古诗文!
2、教材的重编:
部编教材的问世
3、考试的变革:
语文考试,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加大了古诗文的考查力度。
例子:考必背的古诗文、楹联、对偶、吟诵。
三、面对这样的教学改革,我们家长、教师的无奈与苦恼
于是,我们学生、老师、家长都知道古诗文必须学,还得好好的学。但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出示PPT)就是这样。(贴出相应图片)
我看到的很多的孩子在面对古诗文学习时都是这样的(PPT,厌学的)。即便像这样,(孩子头上裹着白条,表示在努力背的样子,但学生没有体会到快乐,是在痛苦的挣扎(PPT)。所以我就一直很苦恼呀。为什么是这样,是不是我们学校的孩子是特例,别的学校的孩子就不会这样呢。还真不是这样。几年年前北京市有一所特别有名的中学,做了这样一项调查。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这五个科目,请你用喜欢的程度排序,看看最喜欢哪一科,最不喜欢哪一科。结果语文排第五。语文老师很生气,我们这个学科怎么能在喜欢程度上排在最后呢?所以就拉来了音乐、体育、地理、生物15科大排队,结果语文排在了第15。这就是语文教学的现状,如果拉来学生问问在语文学习中最怕什么,学生怕三个“N “那三个”N“呢?古诗文,写作文,周树人。怕学古诗文,怕写作文,不知道鲁迅在说什么。
我这个老师有没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我希望寻找到答案,所以我参加了很多的,各种各样的培训。我也尝试了改变很多的教学方法。我们老师可能都这样做过。比如说,我们可以做精美的课件,图文并茂,配音朗诵;我们还可以讲故事吸引学生。我们还可以搞活动,玩中学;还可以演情景剧,诱惑的方式,发糖。所以这些我都研究过,让我做这些我都会,写课本剧,搞活动,我都能做好,让我给学生发糖,我都知道买什么糖学生最喜欢。可是这些好像都不是最靠谱的方法。我们孩子还都是在奋斗、挣扎的状态中经历中。比如我们说一个简单的事情,一节语文课你是有不讲故事的时候的,比赛有停止的时候,你的每一个活动都有搞完的时候,你的糖也有发完的`时候。就在这个时刻,所有的外界包装的事情都已经结束了,一个学生只要读书,学习兴趣就下来了。
那我就在想,其实我们中国的古人比我们现在读得多。(ppt:要读的书)如果你了解一点古代教育,在课堂上,老师基本是不怎么讲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孩子自己读书。古代孩子要读这么多,今天我们的孩子哪读这么多呀!我们读得少而又少,而我们的孩子还恨上了读书。那么我们就很容易产生一个疑问:古代的人是怎么做到的呢?我经常会给孩子两个选择。第一种选择,他们是忍过来的,他们有强大的坚忍的性格,一下忍了三千多年。学生们都会笑,不可能!如果这个选择不对,第二种选择就是,那一定是有一种我们不知道的,神秘的绝招一样的方法。这个方法,我们是不是在大量的生活当中,学校当中没有传承下来?如果我们掌握了这神秘的读书方法,是不是可以整个改变我们今天的这种读书的状况呢?这个方法到底有没有?后来我才知道原来真的是有的。我们现在读古诗出现的所有的问题都集中在一点上,这就是――读法。其实任何事情都是要讲“法”的。今天我们都说传承传统文化,是不是我们把四书五经的内容摆在我们孩子的面前,我们的孩子就能成为谦谦君子了呢?这里到底有没有方法呢?这里有没有灵魂性地东西呢?这个方法到底是什么?这个方法就是今天要和大家谈的吟诵!
第二部分:自古以来皆吟诵
出示图片:我们来看几张图片。
第一张:太白行吟图
图片中所画的人物是李白。这是南宋的梁凯所画的画,这个画家有个外号,这个外号叫梁疯子,如果有兴趣的老师或同学可以到网上去搜搜梁凯的画,看到会觉得这很像是现代的印象派画家吧。几笔就能勾勒出李白的神韵。太白在行吟,什么是行吟,就是边走边吟诵,这是古人的一种习惯。
第二张:
我们再来看,这张图片主人公是谁大家知道吗?对,就是屈原,屈原个子很高,很瘦,插着把宝剑,行吟于渭水河畔,这个图片叫屈子行吟图。
第三张:
我们接着看,这是一个明代的人画的画。这个画家叫徐卫。我们看他的每一个笔道很有意思。看驴的蹄子呀,驴的脚,驴的耳朵呀,似乎都是书法的笔道。我们有好多小朋友在学书法,就知道那是一个捺,那是一个点,那是个顿,撇。所以有人评价徐卫的画叫做:画中有书,书中有画。这画的名字叫《驴背吟诗图》。
第四张:
《观》
第五张:
这是清朝的画,这画不同的地方是女孩子也在吟诗。叫《春园吟诗图》
第六张:
《风雪吟诗图》
时间关系,我没有找更多的让老师们欣赏。如果我们从这些图中提取一个公因式的话,除了图字,就是“吟”吟诗的吟。自古以来中国是没有朗诵的,都是吟诵。中国人用吟诵的方式读书,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用吟诵的方式交流。这是中国古人的基本方法。
第三部分:尝试吟诵
说了这么多,想告诉大家的是:自古以来皆吟诵。可是吟诵什么样呢,跟朗诵有什么区别呢?它这么神奇吗?好学吗?有很多老师听说过我在学习吟诵,我也听过很多老师跟我说,你嗓音条件好,容易学,我觉得太难了,学不了。其实这都是认识的误区。第一,我五音不全,从来唱不好歌,跑掉。第二,吟诵人人都能学,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不是懂音乐的才能做到。我们想啊,这是古代的读书法。古人都有音乐细胞吗?不是吧!但古人都能这样读。所以这不是音乐天才才能学的,它特别简单。难的事情咱就绝对不学了。3分钟就能学会。咱们试一回。
学习吟诵四声啊(过程同第一模块,略)
拉长了就可以唱,所以非常好办,比如”孔仲尼啊“三个字就能唱。
(引出唱古人明星班的名字歌。互动唱自己的名字。过程同第一模块,略)
好,既然如此简单,咱们一起学习一首古诗《静夜思》。一挥右手就能唱了,我就不带着了,给大家起个头就行了。“窗前明月光......”大家开口吟诵完。(师:带动大家给自己一个掌声。)我相信我们第一次很多同学很多老师能瞬间就学会了。
好了!我们现在记一个重要概念:什么是吟诵?就是依字行腔。这个词是哪来的呢?是从戏曲来的。戏曲就是依字行腔。所以戏曲和吟诵同宗同源的。我们再用一个特别简单的话来说,原来汉语是可以歌唱的!如果汉语有两条腿,一条腿是文字,就是从甲骨文、金文、小篆所过来的汉字的字理,它传承着全息的文化。另一条腿就是声音。它从声音当中带来了很多的情感。所以汉语是有两派,是有两个好处的,一个是它有美妙的字理,一个是它有美妙的声音。我们讲一首诗歌,一定把这两点都看到。如果只看到了一半,那么很有可能中国文化也只看到了一半。如果看到一半也不错,更可怕的是连一半也没看到呢?如果也不讲汉字,如果也不讲声音,只是干巴巴地读一下,即便把四书五经都读一遍,你也什么都读不到。
第四部分:吟诵的价值(略讲)
那就是这一个字(ppt)就是它“美”。我们孩子缺的是美。“德智体美劳”好像那一门课都有,就是“美”没有学科,不知道怎么教。我们让孩子读一首诗,跟孩子说这诗很美,特别特别美。美不美?孩子说“美”回答的很齐,问孩子,孩子说老师愿意听。这就麻烦了,“美”是一种感悟,美的方式才能打动孩子,孩子才可以接受。吟诵的方式会美的。美有什么神奇的效果?我们来看一看。
1、(PPT)首先我们说吟诵是美读。便于记忆。
2、吟诵还有重要的作用,是更好的来帮助我们理解汉诗文,也能更好的表达诗文的涵义。
3、吟诵能滋养孩子的心灵,起到美育的作用。
古诗教学心得12
如果让我重新设计,我可能会有所增减,有所侧重,切实以文本训练学生,切记碎问碎达,而以主问题或者任务引领,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深度思考、练习、汇报,如此,老师才真正地成为了一个引导者,学生才能主动学习。
特别是听了余映潮老师的《卢沟桥》,课堂容量很大,但进行地有条不紊。余老师很擅长引领学生学习,先展示范例,学生根据例子和提示,很容易找出答案。余老师很擅长训练学生,选取最精华的部分,让学生反复品析,最后背诵。余老师很擅长提主问题,一个“话题”,一个“任务”,就能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大意。余老师很擅长发现文本资源,一句优美的话,一组精彩的四字成语,让学生就说起来了。余老师很擅长提炼文本写作艺术,总分的段落写作,先叙述再抒情的写作,精彩的点示,让学生发现写作的奥秘。
总之,在余老师眼里,一个简单的文本可以挖掘出无尽的教学资源,不同的视角下,不同的板块,就能组合出不同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积累丰富,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没有碎问,准确精炼而又雅致的语言,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语文素养不断提高。
古诗教学心得13
一、诗,如何读?
诗词教学,读是它的主旋律。但是这种读绝不是单一、反复的读,它应该是盘旋环绕、回复上升的读;应该是有层次、有目标的读。那么,怎样细化读,让读成为诗歌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让读使诗词在课堂中化静为动,激活语言文字背后的隐性内涵呢?首先,教学中的读应该是层层递进的,从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到理解意思的读,再到想象画面、感受意境、体悟情感的读,最后到有感情地诵读。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回复上升的朗读过程。
另外,每个环节的读,都应该目标明确,每一次读是为了什么,采取什么方式的读更有利于达成这样的目标,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以宋词《诉衷情》一课教学为例: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由练读,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读,读准字音、把握停顿、读出节奏。通过指名读来检测学生朗读情况,并通过有效的评价等策略实现本环节读的目标。接着继续自由练读,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的大概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启发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让陆游单枪匹马驰骋疆场的画面、晚年“僵卧孤村”只有尘暗的貂裘、凄冷的梦境陪伴的惨淡的画面和鬓发斑白的陆游远望天山老泪纵横的画面一一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引导学生走进诗歌的意境,在想象画面的同时,朗读相应的诗句,此时的读就已经不仅仅是对文字的准确朗读了,此时的读已经融入了学生对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的深刻体悟,对诗意的理解和对诗情的感悟都在这样的朗读中得到了升华。紧接着,引导学生从部分回归到整体,带着对词的深刻理解,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词,让诗词所蕴含的情感完整、饱满地喷涌出来。最后,进行背诵、积累,实现有感情地诵读。
总之,要让每一次朗读都有目标、有提高、有不同,让整堂课中的读呈现一种环绕上升的态势。
二、意,如何会?
理解古诗词的大概意思是第二、三学段的重点目标之一。那么,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明诗意呢?
首先,要了解作者及其背景。古诗词是“诗人生活在情绪的流波中的影子”。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欣赏诗词,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知其人,方能解其言”。所以,诗词教学中要重视“背景”的价值,了解古诗词丰富的“背景”资源。比如,与古诗词密切相关的创作故事;古诗词涉及的相关典故、传说;诗人的相关诗作;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诗人的身世,创作风格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近诗人,进而深刻地了解其诗作的内涵。举个例子,如果我们不了解宋朝抗元的那段历史,不了解文天祥起兵抗元、惶恐滩兵败、五岭坡被俘等人生经历,怎么可能真正地理解《过零丁洋》这首诗的意思以及作者悲愤的心情和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呢?如果我们不了解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进犯的历史背景,不了解陆游一生屡被罢黜、二十余年被迫退隐家乡山阴的人生经历,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陆游壮志难酬的那份愤慨和那份终生不渝的爱国情怀。所以,要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词之前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背景和写作背景的习惯。
其次,要交给学生理解古诗词大意的具体方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学会学习,应该是我们的责任。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多了,自然就理解了。除此之外,还可以参考书下的注释;查阅工具书;联系诗歌的.“上下文”理解个别字词的意思等。通过以上各种方式的自学和老师的引导,读懂古诗词的大意并不是难题。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一首诗、一首词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表达的是一个完整的意思,所以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千万不要采用逐字逐词的理解,然后再连词成句、连句成篇的“庖丁解牛”式的理解方法,这样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影响对整体的把握。
三、境,如何创?
中国诗词的丰富意象决定了它深沉的内涵和表达的含蓄。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如何把诗词的浑厚内在传达出来,让学生与它同呼吸、共命运?这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情景的创设。那么,如何才能创设合理有效的情境呢?
首先,可以通过一些直观的手段展示古诗的意境。例如,让学生依据诗意作画;由教师进行深情的范读,并配合古典名曲来激感,营造气氛;欣赏现代作曲家演绎的古诗词乐曲及诗朗诵来激趣;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与诗词亲和的画面;运用诗意的语言进行描绘、陈述,帮助学生体会古诗词中的诗情画意。
其次,还要注意启发学生想象。读诗中想画,画中赏诗,凭借丰富的想象,让诗中画面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创造出生动感人的艺术画面。诗重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让学生的想象与文本、与生活链接,勾画出更丰富的形象。比如,在《诉衷情》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把深厚、凝重的词意,想象成为生动、丰富的画面,通过三幅画面展现陆游的形象,并由此走进陆游的内心世界,感受其“北定中原”的强烈愿望和壮志难酬的无限愤慨。化言为画,化虚为实,使学生在想象画面的过程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然后,通过对画面的生动描述深情朗读,走进这首词,从画面中理解诗意,入境悟情。
四、情,如何悟?
“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古诗词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跨越历史的门槛,与诗人作心与心的交流。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体悟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呢?
首先,知人论世是悟情的基础。诗必有感而发。优秀的诗作都是诗人感情被现实生活激发点燃后抒写的。杜甫爱国忧民,所以写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惧欢颜”;王维追求隐逸,所以才有了“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那份宁静;陆游一心报国,所以才会发出“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慨叹。我们循着这些印迹,就能更加清楚地了解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其次,朗读是悟情的重要手段。朗读是体会诗歌情感的基础,也是体会情感的手段,没有充分的读、多种形式的读、多个层次的读,就不可能有对诗词情感的深刻体悟。古诗词教学应特别强调:以读带情,以读悟情。
再次,品味语言是悟情的关键。古诗词情感的体悟,必须立足于语言感悟的逐步深化。随着对语言的感悟,学生对诗词情感的共鸣也不断升华内化。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语言的理解品味和情感的体验熏陶的关系。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反复品味语言,在品味中,投入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比如,《诉衷情》中对“断、暗”等字的品味就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陆游沉郁、悲苦心情的体会;对“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三个短句的品味,目的就是深化学生对陆游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的体悟。所以说,品味语言和体悟诗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古诗教学心得14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歌传统,中学语文教材中诗歌的比重较大,因此诗词鉴赏题也就成了中考语文卷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而,诗歌是语言的高度凝炼,没有足够的积淀就很难真正理解诗歌的意蕴,而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年代又离中学生过于遥远,因此,多数考生都觉得诗词鉴赏题难度较大,无从下手。下面谈谈我研修后的几点心得体会。
按照诗歌表现内容的不同,古典诗歌大致可以分为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咏史诗和咏怀诗等五类。
山水诗的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作者笔下的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他们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
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古人很喜欢咏物。大自然的玩物,大至山川河流,小则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人的感情。
边塞诗是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往往表达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建功立业的抱负等。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作者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的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度,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事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
“诗以言志”,尽管诗歌的内容可以涉及思亲,送友、怀乡、赠人、战争、写景、状物等多种体裁,但最终都是为了抒发感情。在赏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作品意象特征。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义,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鉴赏作品时,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诸如的意蕴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2、体味诗歌情、景、事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色。情景交融的手法有容情入境、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要把握景的形象性,诗歌往往用比喻、夸张、景物烘托、气氛渲染等艺术手法来体现神韵。
3、领会诗人表现的情感。
诗歌往往表达作者寄托的感情,透过所写的景、物、事,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美好的理想和生活的哲理。要分析感情寄托的问题,就要推敲作品中蕴涵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就需要了解作者的身世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即“知人论世”,这样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真实的情感。同时,还要注意作者的逻辑思维过程。诗人经过对材料的选择、取舍、概括、最后才构成艺术形象。因此,分析诗中词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能很好的体会到诗人的情感。
4、留意作者的观察视点和角度,分析作者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由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生活遭际、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艺术素养和艺术风格,诗人可能从不同角度去反映各种题材,甚至同一题材。因此做题时要仔细体味其思想上、内容上的细微差别。
抒情的表现手法,可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前者有直抒胸臆和即事抒怀两种,后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描写手法有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明暗对比、以小见大、怀古惜今、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等。具体用什么写法,由主题需要决定。
5、感受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在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一般而言,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象征、比兴、借代、反问、设问、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鉴赏时要根据它们各自的特征和功能,理解并领会诗歌。
在欣赏古典诗词时,尤其需要注意作品中“典故”的运用。用典,使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在增强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的阅读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要是不能正确理解其中典故的含义,就会直接影响对整个作品的鉴赏。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典故的本义,进而理解其在诗中所蕴涵的意义。
总之,古诗词鉴赏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在把握其规律的同时,大量古诗词的背诵积累才是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根本。
古诗教学心得15
前天有幸组织了南宁沛鸿民族中学和靖西县民族中学两所学校在靖西县民族中学进行语文学科“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展示课活动,听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想不到语文课堂让学生动起来,其实也是很精彩。特别是沛鸿民族中学王老师的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一直在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均由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完成,课堂教学非常高效,王老师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教龄,但是她的教学基本功的确扎实,驾驭课堂的能力真的是一流。我们都知道,即使是你的课备得再细,考虑得再周到,可是课堂随机生成的东西还是有的,毕竟我们的学生有很多,他们的思维都十分活跃,早已经不再被老师所束缚了,但是王老师对课堂的突发情况处理得恰到好处,真是值得我县前来观摩的教师学习、思考。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研员,每年听课评课机会很多,但参加由两所学校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来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课文,这种“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观摩还真是头一次看到、听到,通过这次的“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活动,使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教师我感觉多教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听一遍有一遍的心得。记得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特别是观摩“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又听了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李老师的精彩评课以及教师的议课之后,我觉得有必要把这种感受和理解记下来,对别人对自己都会有所启发。
王老师借班上课,事先没有跟学生见过面,可以说备课是从零备起。但王老师所具备的控制课堂教学的底气令人佩服,展示了自己的风采,显示了一个名师应该具有的扎实的知识贮备和点评引导的智慧。王老师在这节课所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读—译—背—练”,她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整个课堂学生都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就好起来了。
首先第一个环节——“读”:这节课王老师先让个别学生朗读课文,同时由学生对读错的字进行矫正,老师进行适当的朗读的指导,接下来老师再范读课文,学生再读课文,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节课就是在反复朗读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第二个环节——“译”: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量采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传授和接受,忽视探究和体验。王老师这节课不按传统教学方式串讲全文,而是在同学的合作下翻译了第一句,这个过程中老师只做一些难点的点拨,然后让学生按这种方式试译课文第一段,学生首先自己译,然后合作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就这样学生很快就把第一段翻译了。学生感觉到其实这些任务通过这样的方式自己也能完成的,兴趣一来,接下来的其他段落的翻译也就很快给解决了。
第三个环节——“背”:这节课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做了必要的板书:六个人物的姓名以及使动用法“苦、老、饿、空乏、拂”等这几个词语,再学生多次朗读后,看着板书就能把课文背诵下来。这节课老师能够让学生自由、快乐、放松地学习。在这种学习状态下,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和情感可以达到峰值,达成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从内心喜欢语文,课文很快就能背诵下来了。真想不到一节课学生能有这么大的能量,能做这么多的事,平时我们上课,讲了满满一节课,学生既不能翻译课文,也不能当堂背诵课文,要背这样一篇篇幅短小,有音韵美和节奏感的文章,有时一个星期学生都背不下来,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第四个环节——“练”:练习设计要灵活多变,注重了习题的开放性和发展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熟练灵活地解决问题,开发学生潜能。老师对一些常见文言实词、虚词本节课有而其他课文意思不一样的,都能例举出来,对文中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内容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比较、总结。这节课的练习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精心设计,针对性强、富有实效。
王老师一步一步的.教学,一环环的紧扣,让我感觉老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做了详细的准备,每一步要做什么,学生要达到什么效果,都很明确,而且按照学生的能力范围,基本都能达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更好。对于组织教学,王老师也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去学习,因此,我从中学到了:一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性;二是备课应该注意更多的细节;三是对于学生的教学,从哪些方面入手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而参与同课异构课堂展示的靖西县民族中学何教师,则基本被预先设计好的教案束缚住了。尽管整个课堂教学流程流畅,但是由于有十个教学环节,没有敢于让学生尽情发挥,很多在课堂交流中产生的话题并没有得到扩展和有效地升华,令人遗憾。有很多次,到了一个关键节点,只有教师一引导就可以达到另外一个高度,但是都噶然而止,我们在下面听课,有种干着急使不上劲的感觉。比如,进入课文翻译这个环节,几个同学因“苦、劳、饿、空乏、拂”等词类活用的几个词语翻译不出来,卡壳了,这时,老师没有给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空间,也没有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教学流程的约束下,便在屏幕上把翻译投出来了,这直接影响了老师对学生表现的积极肯定,上课氛围自然就受到了影响。接下来的几个环节,因为时间关系老师上课推进速度很快,师生交流流于形式,只是简单的问答,效果不是很好。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大家达到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探讨,共同提高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语文课,快节奏、大容量当然也有实效,但适当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一些动手动脑的机会,或许更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该说,叫学生说说;该写放手让学生写;该搜集资料,就让学生去搜集;该讨论的问题,就让学生合作探究一番。听完了这两节课,对语文课堂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真正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在语文课堂中让学生动起来。
【古诗教学心得】相关文章:
古诗教学心得10-20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03-03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05-27
【精品】古诗教学心得体会05-27
古诗教学培训心得体会11-10
古诗教学反思11-11
古诗教学反思优秀09-14
古诗蜂教学反思11-16
古诗《春日》教学反思11-29
蜂古诗教学反思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