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心得15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教学心得1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基于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我认为数学学习不应是一个简单的个体受动的过程,更是一个主体对自己感兴趣的且是现实性主题的探索与发现过程。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着力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
一、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
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也就是数学学习中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讨论、实验、尝试、建构的过程。通过这么一个过程,不仅使学生主动地认识数学,而且让学生掌握、发现、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真正体验数学学习过程。
1、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
“数学化”是指学习者从自己数学现实出发,经过自己的反思,得出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得出数学知识的过程。因此,作为教学者在数学教学中应努力展现教材的丰富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再创造”,激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逐步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与应用,让学生在多向交流、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学者除了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之外,让学生经历了一个“非正规化”到“正规化”的过程,经历了一个从“个性化”到“大众化”的过程,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将新知识转化到已有知识结构中去学”,同时让学生也经历了数学化的过程。
2、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互作用的历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二、关注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
《标准》指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在于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1、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成功体验。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应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的过程。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再创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那就是让学生自己在观察、实验、归纳、分析和整理的探究活动过程中,感受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的,以及结论和规律是如何应用的,也就是把教材内含的知识,经过学生的再创造,转化为学生自己思维的成果,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由此可见,让学生体验成功,教学者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引领、激励、唤醒、鼓舞。即: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赞扬、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学习成果,满足学生表现自己的欲望,实现学生得到老师和同学赞扬的心理愿望。让学生在成功中继续探究,在探究再获得成功,形成良性循环。
2、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成功体验。
合作探究能促进学生思想感情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实践证明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多人合作的结果,集体智慧的结晶。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开展讨论交流,使学生都能得到帮助提高。群体之间互补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得到发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以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听取别人的意见,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让学生分享合作学习的成功。
数学教学心得2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的数学科目的教学,在教学工作和实践中,我不断的进行反思,数学备课该如何备学生?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备学生的基础知识。
就是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架构要进行摸底,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能对哪些知识点存在疑惑。如果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一无所知或所知不详,就难免出现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了。
二、备学生的心理状况。
备课就是要备学生的心理:包括他们对数学科目的热爱程度、会不会感到厌烦枯燥、有没有惧怕心理数学等等。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其在课堂上不会感到厌烦反而能够积极思考,这是每个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产生一种情绪——强烈的学习愿望,有了这种学习的愿望,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自觉思考和学习的行为,那么这种强烈的学习愿望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当中来的。就是要善于并经常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让同学们之间互相鼓励。让学生在自发的主动的思考和探索中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考虑到初三是一个面临升学考试的一个特殊阶段,在各门功课的压力下,初三的学生内心都希望自己的成功(哪怕只是做对了一道题目)可以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同和赞许,一旦他们的成功得到认同后,他们掌握一门科目的信心得以不断的巩固,进而更有愿望去学习,去增长知识,体会成功的`快乐。
三、备学生的学习方法。
这就要求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把自己设想成学生,想自己在这个年龄阶段的时候会怎样考虑解题的方法和思路,又会进入怎样的思维的死胡同,原因是什么?经过这些思考,就基本上可以考虑到学生会犯哪些错误,而这些错误是如何产生的,应该如何来解决学生的这个问题。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我们总是讲很多遍给学生听,但学生却不甚明白的情况了。
作为教师,我们的教育不单单是教给学生一些必须掌握的基本的知识,更重要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良好思维方式的有效形成。其实备学生还应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理解能力、学生整体的学习习惯等等。总之:教师的备课应包括备教材和备学生两个方面,两者都不可偏废,只有两者都做好了功课,那教学就是一件比较轻松而有趣的事情。
祝文华
20xx年6月25日
数学教学心得3
我发现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从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入手,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
如在教学整十数与整十数、整百数相乘时学生在理解算理过后,和学生们一起来寻找做这类口算题的方法,学生很快总结出整十数乘整十数、整百数可以转换成一位数乘法,后面有几个零就加几个零,如:500×20可以看成5×2=10后面再加上三个0也就是10000。
还有在计算多位数加法及退位减法时,如100—56这样类似的退位减学生总结出最高位一定退一,所以就想5加几等于9,加4等于9所以等于44,这样的思考方式让学生在做退位减这样的题时提高了速度,突破了退位减的难点。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一起总结归律,寻找窍门。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计算的兴趣。
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数学计算是枯燥的,所以在进行计算训练的同时,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在上微机课时,引导学生上网搜集一些数学家的小故事及取得的成就来和同学们一起交流,这样即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同时也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效果。
二、培养坚强的意志
在计算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
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本学期了班级学生的口算准确率有所提高,取得了一点点小小可喜的成果。同时针对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特别是脱式计算或简算等题目的弱点,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定期利用一点时间出几道计算题,学生独立计算,查时全做对的同学先出去活动,不对的不批出错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查出错误,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同时在本学期里我还特别加强了学生书写格式的指导,因为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还需要今后继续深入的探究。
数学教学心得4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生活中的事例很多就在教科书中,而教科书中谈到的数学问题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用钉子图能不能围成一个圆形?球、长方体、正方体哪个滚得远?知道球类滚得更远,也就懂得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自行车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形?
深入生活,才能汲取更多的营养液。在教学单数和双数时,相当多的学生对给定的两位数是单数还是双数判断错误或判断较慢。我就让他们走出课堂,两个两个地数校园的小树,楼梯的台阶,教师的窗户,最后剩余一个的就是单数,正好数完的就是双数。学生对钱应该是最感兴趣的,在教学人民币换算时却困难重重。他们年龄小,没有买卖东西的经验,不能把书本上的内容和生活中的情景联系起来。如1元钱可以换几张1角?几张2角?几张5角?我就让学生带齐真钱来交换,说说换的理由,换错了不许拿回去,有了这规定,他们在兑换时可认真了,经过深思熟虑才和对方去交换。在兑换热闹时,我又抛出一题:1元可以换几张3角钱?开始学生都在进行兑换,后来声音越来越小,没人兑换了,原来在兑换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实际生活中根本就没有3角钱一张的`人民币所以没法换。
生活中的数学多有趣。让他们在生活中尽情感受数学,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这对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
言为心声,从低年级起我们就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让学生经历说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准确性,定会摆脱到了高年级只有寥寥无几的分学生在唱“独角戏”的尴尬现象。让我们从一年级学生抓起,让一年级数学课堂也能“回”声嘹亮。
数学教学心得5
《平角、周角的认识》这节课是青岛版五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的学习内容。它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的认识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学生在二年级已经直观认识了角,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并初步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知道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来了解形状比较特殊的平角和周角,探究角的形成过程,系统认识角。
课的引入,我借助信息窗中呈现的繁忙的工地上铲斗臂形成大小不一的角的情境引入,孩子们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相连。观看课件,感知铲斗臂在旋转过程中形成了角,引领学生从运动的角度来认识角。
接下来我通过引导孩子做活动角,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学过的锐角入手,在循序渐进的操作活动中发现平角和周角,但不急于告知学生这样的角是平角、周角,而是鼓励学生去怀疑它是角吗?,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角的已有经验去判断和讨论,最后肯定它是角,这样就使学生真正认识了平角和周角,理解了平角和周角的特征。
另外我还教学了平角和周角的画法。它虽不是本课的.难点,但它们的画法必须规范化。孩子们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画出的图形除了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以外,还画上弧线表示角的形成过程。另一种还画上带箭头的弧线表示角的形成过程。最后我板演了如何画周角,指出周角的记号,从角的一边画一个圆圈,回到起始的位置,标上箭头符号,表示另一条边旋转一周形成。
这节课孩子们都能以饱满的精神积极主动地学习,聪明的潘晓同学还提出了非常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有190的角吗?把这节课推向了**。孩子们思维碰撞,在辩论中对角的理解逐渐明晰,推理能力也得到发展。尝试创造符号描述角的形成过程,经历角的符号化过程,使学生从运动的角度认识角、描述角,建立起角的运动模型,对角的认识得以发展、升华。
数学教学心得6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校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近几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谈谈我在教学活动中的几点体会:
一、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
1、利用好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很多学生认为,数学课只要带着耳朵来听足矣。其实不然,数学学习离不开书本,进行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当然,教师首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也可以对例题进行改造。既完成练习,又复习旧知识;课堂后段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数学阅读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以及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
2.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传统教学相对比较注重结果教学。教学中如果只注意结果,学生在应用知识时总显得比较吃力。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等边对等角,而是可以先让学生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对折,让学生发现它们相等这个特性,从而进一步提出结论的数学理论推导过程。并且学生可通过折痕得到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作底边上的高或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去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导出结论;同时,通过学生亲手操作,学生还会发现等腰三角形轴对称等特性。这样,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
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教师设计这样的一个情境来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小刚的奶奶家里的三角形镜弄碎了,想重新配一个,该拿哪一块?请你给她拿个主意。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
1、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是思维过程的教学,没有学生的思维活动的数学课是不成功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的情境,以及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为出发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所以,课堂上提问的设计、题目的选择、情境的创设等课件都要充分考虑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启发性,这正是课堂情境创设所要达到的目的。
2、数学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是数学的灵魂。 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和谐”,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小而具体、新颖而有趣、具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不要运用不恰当的比喻,这样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形成。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例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创设出如下诱人的问题情境:而这正是要学的课题。于是教师便抓住引出课题,再引导学生分析画法的实质,并用几何语言概括出这个实质,即这样,就由学生自己从问题出发获得了判定定理。接着,再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实际问题的启示思方法。除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创设新颖、惊愕、幽默、议论等各种教学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化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这正象赞可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3、教师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
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情境教学中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法国著名数学家包罗朗之万曾说:“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历史具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
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如果将数学科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适应地选择数学科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圆周率∏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比。为了回答这个比值等于多少,一代代中外数学家锲而不舍,不断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中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取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这一成就的意义,从中得到启迪,我选配了有关的史料,作了一次读后小结。先简单介绍发展过程:根据这一段教材的特点,适当选配数学史料,采用读后小结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人类对圆周率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受感染,兴趣盎然,这对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有效的教学离不开好的教学情境,创造和谐的教学情境,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要以新课标为指导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程只有教师与教材,新课标的数学课程是教师、学生教、学材料教学情境与教学环境构成的,就是说,课程是变化的,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一部分,也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共同创新课程和开发课程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应该以新课标为标准。
数学教学心得7
初二数学教学论文新的课程标准改变了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求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关于初二数学教学论文以供各位老师参考和参考,希望对于大家的数学教学有所帮助和裨益!
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教材的变化
经过一年多的新教材的使用,我认为:新教材与以前教材相比,最大的变化是知识和呈现方式的多样性,而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答案不唯一性。
二、教学的变化
全新的教材要求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问题意识。以前教师头脑中具有的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调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统一考试。而如今强调的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我有了几个想法:
⑴大量的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这为数学题材的生活化及情境化提供了可能,因此要把抽象的数学材料还原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原型。在应用型类型课的设计上,要多举一些和日常生活关系紧密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学生动手、小组合作的方法搜集信息,教师从中尽量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动,动手到什么程度,到哪一步,教师适当给予指导,就象我们写散文一样形散神不散。
比如:在初一教材100万有多大?这节课的设计:第一、本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大数,培养数感。因此在课前设计一个让学生收集数学数据的活动,引导学生从报纸、书籍中收集大数,体验生生活中随时随地离不开大数。从而提高对大数的认识。第二、引入活动的设计,设计让一名同学扮演中了100万元大奖,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第三、小组活动,4人一组,一台天平,绿豆若干,估测100万粒绿豆的质量。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得出了多种估测方法,各个小组经过讨论、尝试、真正体现了小群体的优势,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这节课上,把知识的教学溶于活动之中,真正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和能力。
⑵要拓展教材的时空局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如何拓展现行教材的时空局限,盘活教材,引导学生广泛地、多方位地获取信息知识、应用信息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如:学完扇形统计图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设计生活垃圾,环境污染等、吸烟有害健康等专题,要求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访问、获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完成课题的研究,也可以组织学生编制数学报,办报过程就是学生收集、交流、选择有价值信息的过程,又是信息加工、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提高,教材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个人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⑶我在新教材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教材上学习素材非常有兴趣,但经常是心求通未得,几欲言未能,对书中的例题的解答也是说不清道不明。因此,在教学上,要在如何把有趣的素材转移到数学知识上去解决这一方面上下功夫。
⑷教学方法的改变带来了课堂结构和形式的.改变,应避免出现下列现象:有的教师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一问一答,整节课提问,问题的设计缺乏合理性,科学性,提问的时计把握不好;以投影代替板书;课堂上盲目的小组活动,造成上课乱的气氛,有一部分同学乘机说题外话。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的设计上下功夫,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获取知识;课件的使用要恰当;小组活动分工要清,如4名同学可分别担任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监督,做到人人有活干,不能开小差。
三、教师的变化
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对教师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第一、教师应当知道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是什么关系。第二、新课程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要求教师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所了解。第三、新课程中的数学强调了数学化和数学情景,要求教师善于创设教学情景,有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的经验。
要做到以上几点,这就要靠学习,靠探索。要读那些过去从没有读过的书,想那些过去没想过的问题,要不断的超越自己,为了给学生一杯的价值的水,自己就要努力有一眼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另外,教师认真准备每一节课,包括课的内容、及其延伸知识以及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此类数学问题,课上如何让学生动手操作,到何种程度,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学生课下作哪些准备,这些都是在备课过程中应想到的。课后进行反思,写出课后小记,要写出通过实践,自己准备的课是否成功,失败点,不足及改进方法和学生的高见。比如我在讲完打折销售这一节时,自己感到学生应该掌握了,可通过改作业发现学生对利息税问题还不是太清楚,要抽时间给学生补上。
面对新教材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提高自己的素质,培养出更高素质的学生。
数学教学心得8
1、我认为应该讲实数的完备性的六大定理及其证明,在证明这六大定理彼此等价的过程中,肯定对同学们也是数学素质的培养。可能你们认为同学们接受不了,所以应该放弃。我不认为交大的学生会这么差,你们的第18题都有人做得出来,充分说明他们潜质无限,你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而且,没有这六大定理,你怎么证明连续函数的性质?别告诉我连续函数的性质不重要,因为这是常识,是最基础的东西。当然,的确有人无论如何也学不会,但数学本身就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玩的游戏,就像篮球一样,不是每个人都有姚明的天赋。
2、函数项级数的绝对收敛有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可以任意交换项的顺序而不改变收敛性和收敛值。这个结论的证明并不复杂,也没用到经典的极限理论。思想方法也很值得借鉴。但我不明白我们的课本里却没有。当你告诉同学们一个结论的时候,你却不能提供证据,这样,时间长了同学们带着困惑去听课,会越听越糊涂,云山雾罩,最终失去了对数学的热爱。讲课者也无法向学生展示数学的美。
2、上极限的概念我认为也应该讲,但没必要像数学专业讲得这么深奥。我对高数的学生讲这个概念只是一句话:上极限就是最大的子极限。再举一些例子就完了。不然的话,当极限不存在的时候,你如何求幂级数的收敛半径?
3、一致收敛的概念也应该讲,因为逐项求导、逐项积分也是工科学生常常使用的东西,没有一致收敛,你怎么可以堂而皇之地逐项求导、逐项积分?很多幂级数你不逐项求导、逐项积分你根本就求不出来。当然我讲这个概念也讲得很辛苦,讲完一致收敛及其他的性质,以及举出各种反例整整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八学时),但是,一旦有了这个概念,学到幂级数的时候就感到非常轻松,一切都显得自然而然。因为幂级数的特殊性,你很容易就可以证明其是否一致收敛,再加上利用上极限的概念你很容易就可以证明逐项求导、逐项积分之后的幂级数收敛半径不变,很简单你就可以逐项积分、逐项求导。我真不知道没有一致收敛和上极限的概念,你怎么用很简洁的方法证明这个结论?而没有这个结论,你又如何保障逐项积分、逐项求导之后依旧收敛并且收敛到原来的.函数的积分或者导数?而如果不加证明地丢给同学们很多不明就里的结论,要求他们强行记忆,然后拼命地做各种题目训练出做题的技能,这真的就是我们培养人才的目的吗?数学素质的教育和深度思考的习惯对其他专业理工科的学生真的就不重要吗?
至于时间不够的问题我认为根本就不存在。我的处理方式就是,仔细讲述涉及到的数学的概念和定理证明,至于计算题我就只讲一讲方法,他们回去做作业完全可以看着例题照着葫芦画瓢。
我们原来使用的微积分课本题目难度很大,可以说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但理论部分实在是难以恭维。这样的培养目标究竟是什么我真的不好讲,似乎是准备参加数学竞赛。但对数学素质的培养并没什么太大帮助,也没有培养出同学们学会思考问题的习惯,自学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也很不利。因为不知道为什么,学了也很容易忘掉。
总之,我建议大规模修改课本,增加系统的理论。非数学系的教学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如何通俗地讲解数学理论,而不是放弃数学理论。原来这个课本千万不要再用了,简直就是误人子弟。
数学教学心得9
小学数学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数学学习环境就是课堂教学,学生在这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要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便于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索性材料,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一特殊的认识活动去体验计算、感悟计算、领会计算。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一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体会。
创设情境,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数学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学科,计算练习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只有营造浓厚的计算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探究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创设的情境生搬硬套,数据缺乏科学性,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这就要求教师创设的情境来源于生活,这样学生就能感到自然、亲切,学生的兴趣就能倍增。
过程重于结果,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
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计算方法、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课程标准》也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所以教师要重视演绎推理,在计算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维,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充分感知、感悟算理算法,在强化中感悟归纳推理。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算理,在强化中感悟归纳推理,最终具备灵活、简洁、准确、合理、速度、优选的计算能力。当然训练形式要多样化,其中游戏、竞赛等更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维持训练的持久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算法多样化,激励学生去发现
《课程标准》提出“算法多样化”,就是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去发现许多富有个性的计算方法,但每个学生有自己的方法的同时,也要熟悉、了解和掌握其它的计算方法。如果仅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达到优化是不容易的,教师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有效促进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判断和选择,通过优化比较,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通过比较辨析,让学生从表面的“同”中悟出实质的“异”来,从而加深了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这也给学生创设了机会,提高他们思维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在探索中不断充实完善原有的认识结构。
注重交流,让学生在计算教学中充满对话在计算教学中,教师有时候把重点放在计算方法上面,忽视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所以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同时教师又是互动交流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中,教师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模型,学生在交流、辩论中,深刻地认识到要注意些什么。课堂学习就是在交流、对话过程中完成的,学生自然学得轻松、学得主动。
放大错例,深化思维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真正思考的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知识比从自己成就中吸取的知识更多,错误与探索相联姻,相交合,才能孕育出真理。”在教学中,教师可应用错例,及时地放大错例,或设计相应的选择、判断题,让学生在正确与错误的探索中不仅“知其错,而且知其所以错”。只有对“错例”进行理性反思、辨别异同、探寻“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杜绝旧病复发。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一旦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就能促进认知结构的组合,推动思维层次的深入,为他们形成良好思维打下基础,好的学习习惯是计算得以正确、迅速的保证。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见到成效。
数学教学心得10
数学学习要注重提升素养承认“解题”对数学学习的作用,并不是无限制地扩大它的价值,毕竟解题只是数学学习的途径与手段,绝不是数学学习的终极目标。在新课程背景下,许多学者呼吁从关注“双基”到“四基”,数学学习的目标在于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体悟数学的基本思想。数学学习不只是解题,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将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书写,学会合作。著名特级教师张天孝研究小学数学教学50年,他有一个治学心得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思考中学会思考。”这正是对数学学习目标的精辟提升。
如果以上的表述并不具有数学学科的特点的话,那么加上一个定语——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进行数学思考。比如,百货店的促销信息,人们不仅会关注哪个折扣低,还会关注标价的高低。美国统计学家戴维〃S〃穆尔的《统计学的世界》一书中有幅漫画,画的是一个人误以为平均水深就是每一个地方都是这样的水深而溺水死亡,从侧面反映了数学常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数学地思考,是数学学习的更高目标。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倡导的思考方式是具有学科特点的。看到一幅图画时,别的学科可能关注的是这幅图是多么的美观,但是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图形的组成与分解,引导学生思考的是多边形线的条数等。这种量化、精确化的思考方式是数学教学最根本的目标价值所在。
数学教学心得11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一学期过去了,我看着孩子们一天天的成长,一天天的进步,我心里很高兴。孩子们从不会读题、不会做作业到孩子们尝试自己读题、独立完成作业的确需要一个过程,但只要坚持下来,孩子们会进步非常快的。在这一学期里,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教会学生自己读题越早越好。
早在一年级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开始教学生自己读题,我觉得孩子们自己读题做题的效率要比老师读题好很多,孩子们自己读题时,在读的过程中他可以有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尽管一开始很困难,毕竟刚刚入学的孩子识字量大都比较小,但我没有气馁,大概坚持到两个月多的时间,我突然发现我的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自己读题了,我很欣慰。而且能认真读题的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非常快。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根据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我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组织教学。使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数一数”的教学中,我从学生常见的事物入手,带他们到校园里参观:数一数花园里的花朵、操场边上的树本、数教学楼,数书本、数桌椅、数铅笔、数同学、数老师……从小空间到大空间,从课内到课外。认识了1到10各数建立数的概念。学生数数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障,首先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做好练习。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这样的学习方法才会有助于学生的进步。但事与愿违,现在很多的孩子遇到难题,或呆坐,或急于从同桌那儿得到答案。其实也并非题目真的难道学生做不出的地步,原因在于一些学生没有找到思考的角度,还有些学生则是对自己缺乏自信。针对以上原因,我在教学中时常采用的方法是:
一、将题目细化更有利于学生思考;二、语言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三、放宽思考时间,让学生能进行充分的思考。
5、重视细节方面的'教育,体验成功的喜悦。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中,通过学习学生认识了6——10各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培养了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数数过程中进行了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教育。让学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能够准确的进行口算。在这一单元设置了一次数学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用加减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深入解读教材,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
每一个数学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的。数学教师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各知识彼此间的沟通,那教给孩子们知识必定也是一个个割裂的知识点,前后联系不起来。所以,一年来,我在教学中不只是就知识教知识,而是沟通各知识的内在联系,梳理各类知识的教学结构,然后用结构来教。比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有关数的认识的教学结构就逐渐形成,那么在100以内数的认识中,孩子们就不教就会了,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方法。
在教学之中,让我逐渐学会了怎样思考问题,学会了站在孩子角度来认识数学,学会了怎样解读教材。同时,以学生为本,本着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对学困生给予及时的辅导,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今后我将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数学教学心得12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等,感到我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有误区。有些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本人的点滴看法。
一.激发兴趣 ,增强课堂效率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在教学的同时,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才能挖掘学习潜力,促进智慧更加有效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主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来增强效率。
1、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先创设一个故事情景:孙悟空、猪八戒分饼,最后只剩下1块饼,怎样才能平均分成2分呢?这样自然的引入到新课,先请学生猜每人分得多少块饼,再实践操作分一分,分得半块就要用分数1/2表示。让每一个学生动手动脑,初步感知分数的产生,知识的过渡水到渠成。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顺利地直观地完成了预设目标。
2、 这样的环节设计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但并非所有的操作都是有效的,教师要放得开,收得拢,紧紧围绕课堂学习的目标、内容,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张弛有度,才能收到预测的效果和目标。如《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学完后,在班上组织了“小小商店”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选择不同的角色,如当售货员或顾客,使每个孩子对人民币的互换以及使用都更加熟练。
二.灵活机动,选择适当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好的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好、最优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代数知识、几何知识、统计知识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几何知识时我采取从直观到抽象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统计知识时采用让每个孩子经历统计过程的方法,让他们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2、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是“教学之本”。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时应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个性差异都是教师要考虑的因素。如过多的讲授对一年级学生效果不大,因为他们年龄小,思维形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将一些概念强加给他们,只会带来低效或负效。再如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由于学习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自学能力强的班级可以采用自学法、尝试法;基础相对较低的班级则可以采用实际操作、设疑法等。并且同一个班级中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要运用不同方法。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就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只有关注学生,“备”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培养习惯,提高参与自觉性
1、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习惯;课堂中让学生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了保护,并逐步培养了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在学习相遇应用题时当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后,有出示这样的练习:王师傅开着客车从甲地去乙,每小时30千米,同时李师傅开着货车从乙地去甲地,每小时40千米,经4小时两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当学生正确解答后我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是王师傅,你停在相遇点向前看你还能解决什么问题?要是王师傅回头看呢?如果换成李师傅你们还有什么新问题?让学生通过解答自己提出不同的叙述方式的问题,加深数量关系的理解,同时提高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习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口说、用心体验,多种感官协调参与,提高学习活动效率。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提问题的兴趣;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圆柱,体验圆柱的形状;接着让学生动手用尺子、绳子量一量圆柱的底面半径、直径和周长;然后用剪刀剪开圆柱的侧面进行观察;最后让学生共同讨论、交流,从而认识了圆柱的特征。这种的自主探究活动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的和每一项活动的目标要求,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新知识探索活动,要认真观察活动现象并分析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与所学新知之间的关系,积极思考活动对解决的问题启发和帮助作用。促进对新知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4、培养学生主动发言、认真倾听的习惯;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课堂交流活动,积极发言,充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认识和发现,以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促进其他同学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除了认真听老师的讲授,还要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包括小组交流时时同伴的发言。要学会从同学的发言中吸取好的、对自己的学习有促进的积极因素。
5、培养学生自觉修正、主动构建认知结构的习惯;“创新”需要扎实、牢固、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作基础。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知识、内化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思维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过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整理、自觉修正、合理构建知识结构,能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基础。在每堂课的最后教师要舍得留些时间,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小结,梳理所学的知识、修正自己探索过程中的偏差和错误,提出改进意见。
数学教学心得13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一种模式是“讲例题,归纳法则,套法则练习。”数学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只满足于讲清法则,学生能模仿例题进行正确计算。不知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算”已不是那么重要了,而重在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知识,发现规律,总结法则。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就计算教学而言,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如果教师设计好计算教学的“五步”,能使学生主动探索的完成学习任务,并发展他们的能力。
一、复习引路
教师要设计好与新知识紧密相连的旧知识作复习题,巩固旧知,导入新知,为学生探索新的知识技能作适当的铺垫。
二、导入新课
由旧知导入新知,设计问题,帮助学生构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三、探索新知
1、出事练习题,
2、尝试练习,学生自己尝试练习,可自己一人思考,也可小组讨论。
3、反馈交流,同位之间互相交流,互述计算方法,互相检查。
4、组织讨论
(1)出示讨论提纲
(2)结合尝试计算过程,小组讨论计算方法。
(3)归纳小结,总结定律法则。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
2、同位互查互评,找出计算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攻克。
五、开拓创新
1、四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出题检测计算能力。
2、学生提问,学生讨论。
学生针对不懂之处自由提问,全班学生参与讨论,学生自己的问题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再出面归纳。
由于是学生自己主动参与的探索知识,教师只帮他们理清思路,学生自己归纳出法则,学生真正理解了计算法则,又体会到探索知识的乐趣。
数学教学心得14
一、严格要求,培养良好习惯
一年级知识讲授内容不太多,关键是养成习惯的培养。课堂上应重点抓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磨刀不误砍柴工,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课堂教学就会得心应手。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如杜晓夏老师的《垂直和平衡》就创设一个学生非常直观的情境引入教学内容,这一直观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小数除以整数》时,老师以自己逛商店买蛋糕入手,引导学生去找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对学习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如杜老师的《垂直和平衡》中安排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中认识感知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
3、关心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数学教学心得15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本班学生人数多,并且大部分都是男生,调皮的学生比较多,基础知识差,学困生比较多,优生比较少等。根据学生的这些情景,在教学中,本人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参透教材,异常是学校进行“生本”教学后,我坚持用“生本”的课堂形式上课,改变全统的教学摸式,给学生以新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这个学期里,我根据学生的情景,坚持设计前置作业,在课堂里,为了调动学生的进取性,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进取思考等,我开展了很多丰富的教学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本事与他人合作本事。课堂上用学生自我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上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下头是本人对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的总结:
一、课堂模式的'改变。
每学习一个新资料时,我都认真备课,尽量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坚持设计前置作业,让学生做到先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上,坚持让学生讨论、汇报的形式上课。学生汇报时,提醒他们声音要响亮、要自信大方、要有礼貌。没有汇报的同学要善于聆听、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及时提出问题。遇到同学们都不懂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时,鼓励他们人人参与,做到充分有效。学生自我能解决的问题让他们自我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我才加以引导解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作业的批改和设置。
作业的设置分两部分:
(一)前置作业,以第二天学习的新资料为依据,让学生做到先学。
(二)巩固作业,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为依据。做到课后巩固。
(三)作业的批改。在课堂上当面批改学生的练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我研究到四年级学生的年纪比较小,自觉性较差。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题,我都让他们当面改正,遇到他们不会的题时当面解释,直到他们把问题弄懂。尽量不让他们掉队。
三、课前3分钟的落实。
为了让学生充分利用时间。我根据学生每一段时间的学习资料,进行了课前3分钟的指导。如:学习了“四则运算”后,我要求班长出几道对应的练习给学生做。而在后半学期里,我把课前3分钟改成24点的练习:每一天上学前,在课前3分钟由班长抽几道题有学生同学解答。经过指导和同学们的不断练习,同学们慢慢的掌握了解题的方法,最难得的是同学们都喜欢上了24点,他们的学习兴趣很高,并且做的很快。直到学期末,我把24点停下来,同学们都不愿意。经过课前3分钟的实施,同学们的计算本事有了不一样程度的提高。
四、每一个知识点过关。
我坚持每学习完一个单元后,都进行小测。在期末复习中,我尝试了用生本的考试方式进行(两评两研),每一个知识点出一份评研题,同学们做完后,首先小组交流改,遇到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我来解决。然后根据学生的情景进行分析,找出多学生错的题,进行评讲,然后让学生当面把试卷的错题改好。最终让学生仿试卷出一张试卷。我找出最好的一张复印再测一次。经过不断的评研,同学们对各个知识点都掌握的比较好。
经过一个学期来师生的共同努力。四年级的的大部分同学对数学的知识都掌握的比较好,同学们都十分喜欢上数学课,同学们的分析本事、解题本事有了不一样程度的提高。可是,还有个别同学的自觉性不够,还有一部份同学没有完成作业,基础比较差,上课不够认真,期末考试不梦想。这些同学还没有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学生在做题时出现错误等,这些有待以后继续努力。
【数学教学心得】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心得10-11
数学教学心得11-25
数学教学心得12-08
最新数学教学心得10-09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02-19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03-07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11-16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05-09
数学教学研修心得12-14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心得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