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心得体会(通用36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作文教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
深圳市许多学校开展了“自能作文”的教学实验活动,它以“广读——善练——导写”为特色,引入了“一篇带多篇”的新方法,并通过课堂“导读、练笔”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独立的作文能力,使学生有了充分地动脑、动口、动手的训练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我想,要进一步提高自能作文的教学质量,就必须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易被忽视的问题去设法加以改进,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一、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克服只重视“堂上导读、练笔”的倾向。
尽管“堂上导读、练笔”作为目前自能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但是不容忽视其他能力的培养,如细致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等等,这些都是“自能作文”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因为没有细致的观察能力就不可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也就不能发展丰富的想象能力,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如果缺乏了这些能力,即使他们阅读面再广,词汇再丰富,他们也难以从生活中发现好的写作素材,难以抓住事物的特点,更不能形象、准确地用语言把事物描绘出来。所以,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并不是仅靠“导读”与“练笔”就能培养起来的,还必须靠教师在课堂上指导观察、看图、看录像,朗诵欣赏好词好句,在课堂下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接触大自然、旅行参观、观察各种事物等多种形式去帮助学生逐渐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读写能力与其他必要能力协调发展,才能最终达到作文“自能”的目的!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克服只重视“导读、练笔”的单一性教学倾向。
从目前我市的“自能作文”教学现状看,一些教师局限于“导读、练笔”的单一教法上,不能积极大胆地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法,还错误地认为只有“导读、练笔”这样的形式才称得上是有特色的“自能作文”教学,才能区别于“多媒体作文教学”。
这些观点和做法,其实都是忽视了“自能作文”的多样性,忽视了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其实,各种教法都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例如我们在导读、练笔时,一样可以借助幻灯、实物、录像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发挥多媒体生动直观的作用,让它为“自能作文”服务。这样做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的作文能力与作文兴趣协调发展。
三、培养学生体验生活的能力,克服忽视学生生活空间的倾向。
作文的“自能”除了思维、观察、语言想象能力能起到很大作用外,不容忽视的还有学生生活空间对他们作文能力的影响,因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学生的写作素材和灵感常来自于他们的生活。而目前作文教学常忽视了这一点,造成了两个主要问题:
1.作文选材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2.不注重帮助学生建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
针对第一种情况,我想教师主要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实践中取材,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多写他们熟悉的人物、事物,鼓励学生课堂下用日记形式练笔。对于第二种情况,是一个普遍有待于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关注解决的问题,因为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的功课繁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展活动和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这样的生活怎能让学生充分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呢?所以,学校、家庭、社会均应尽力帮助学生摆脱这种单调的生活,给他们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使他们可以在愉快的心境下去寻找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减轻作文的压力,丢掉作文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包袱,更好地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2
现在的孩子写作文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原因固然很多,其中一条我想恐怕是与现在这个忙碌的社会,紧张的节奏,快餐文化的氛围密不可分,作文教学心得体会。我们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加速期,古今中外任何一次社会大发展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从身体和精神上来付出。
在目前的中国,我们的孩子还不能普遍享受法国的浪漫,瑞士恬适,美国的高消费,因为我们还不发达。社会的车轮在高速运转,孩子们必然受到影响,他们很难静下心来读读经典,写写文章。呵呵,以上的内容是我们不能改变的,下面写点我们可以试着去做的东西吧。怎样帮孩子提高作文水平呢?
一、胸藏万江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家都知道读书对提高写作的重要作用,多位成就卓著的泰斗级人物谈到自己的文学启蒙都是受益于几部好书(这几部书绝对不会包括我们的语文课本)。我觉得语文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如果非要强调老师的作用,那就是他对孩子们读书的引领。这里要强调一点,有的人觉得只要把书买回来给孩子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买书只是最简单的第一步,只要花钱就行,一本书要让孩子读进去才有用,这就要花心思花精力了。读书做摘抄,这是个好办法。
我们都知道毛主席读书是必动笔墨的,一部《24史》读下来洋洋洒洒评点万言。我们读书时做的摘抄才是书中的精华,做的点评才是自己最个性的见解与感悟。一本书读毕,干干净净,这不是好的读书方法,如果点评批注密密麻麻,那才可以说这本书被你消化。如果我们读书能够做到随时摘抄,随时批注,那就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深挖洞广积粮,解决了无米下炊的问题。
二、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仿写
一篇教材就是一个例子,例文模仿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一方面,例文能把文章作法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另一方面,例文又能帮助学生习作时扩充知识,开拓思维,丰富想象。
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学会了模仿写作,学习促进了高年级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从阅读材料就可以看出,高年级学生已逐步告别连环画,而喜欢阅读文字。学生阅读例文,当受到了思想感情的感染或写作技巧的启示时,就会产生尝试写作的冲动,作文兴趣高涨。这一特点应该与书法教学中的临帖有异曲同工之妙,解决了授人以渔的问题。
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写生活
学生有了初步的作文基础,就要把眼光拓宽,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我们的作文不能局限于老师给的题目,不能局限于校园,局限于家庭,“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如果学生善于从生活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中体会观察,思想将逆射出耀眼的火花,感情将插上翱翔的翅膀,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四、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重创新
同一个人,如果从不同的层面去认识,认识的结果会有所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生活是一个多棱镜,它以变幻莫测的每一面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同是赤壁之战,苏轼高歌“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杜牧却低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同是谁解其中味的《红楼梦》,有人听到了封建制度的丧钟,有人看到了宝黛的深情,有人悟到了曹雪芹的良苦用心……同样是陶渊明,在有的人眼中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飘逸闲适的隐士,在有的人眼中则是“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金刚怒目的志士。
多角度地分析事物,能使我们更客观更全面更正确地了解事物,对写作来说,则能起到一材多用的作用,又能使我们的作文出新。更多的时候,我们活在一种习惯里,面对生活中的变化,常常习惯于过去的思维方式,要打破定势思维,首先要使思维不僵化,要让自己的心胸扩大一毫米,自己的智慧扩大一毫米,自己的思维发散扩大一毫米,自己的思维理念扩大一毫米,对已有的事物多一种怀疑精神,对事物多一个角度去认识,这样敢于打破常规,就会出奇制胜。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3
小学的作文教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日常生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现今,“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写作文”是对大多数小学生面对作文的深刻描绘。那么,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希望能和大家共同交流分享,以期相互促进。
一、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让学生具有一双慧眼
小学生的生活是“家庭―学校”式生活,这种生活模式导致其所见所闻有限,下笔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时间长了就产生对作文的畏惧感。因此,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能结合自身观察和经历写好作文,语文老师就要让其养成热爱生活、热爱观察的好习惯。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习作二――“将你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形成一篇习作”。民风民俗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学生可以通过倾听别人的谈话、自己的课外阅读以及亲身感受了解到一些节日习俗、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有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等,就绝不会在写作时无话可说。所以平时我们要注意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其具有一双慧眼,而且在互联网全面普及的今天,更需要学生扩宽信息来源渠道,多方面、多视角搜集信息,了解信息。
二、加强日常口头作文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经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口头语言发展优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因此,在日常的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一特点,让学生多说,在多说的基础之上再让学生写作,而且说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同桌对说、个人自说、班内交流等,说的内容也不仅仅是作文的实质内容,可以包括选题的原因,大致的提纲等。我们现在所使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就非常重视对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即口头作文的训练,任何一篇习作都是要求在与大家交流的基础之上,然后再进行习作。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其效果是明显的,通过说和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清晰了,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加丰富了,而且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渐渐提高。
三、重视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良好的素材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习作四要求学生“以‘学会生存’四个字进行联想,说说从报纸、杂志、媒体上所了解到的有关自己保护的'事情,我们可能会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如何应对,并行文”。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没有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没有通过阅读搜集必要的信息,那么进行口头交流以及写这篇作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阅读教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通过导读、课例点评、读写例话、基础训练等环节教会学生读书的技巧;另一方面,在课外还要多开展读书活动,给学生指定相关书目,例如国内外的名著,让学生学写读书笔记。
四、改进作文评改模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小学生对于外界的评价是非常重视和敏感的,老师应重视作文的批改工作,并通过批改工作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现阶段比较理想的评改模式是:首先,学生自评,学生初稿一般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例如未考虑到词语的锤炼、修辞的应用等,通过自己检查推敲,一般是可以发现的;然后,同学间交互评改,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无拘无束,可以充分阐述彼此的见解,通过彼此的互相评价,无疑能给自身以启发,进而对习作进一步修改;最后,教师在前两次评价的基础上给予认真的评价,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表扬其文中的闪光处,用商量讨论式的语言指出文中的不足,这样,学生不仅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即使是文章中的不足,商量式的评语也能让学生容易接受,之后会更加仔细地进行推敲,对文章进行完善。
总之,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需要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完善,只有做到了以上四点,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才能真正获得较好的成效,进而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些论述体现了“生活本源”的教学观念。也就是说,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
一、丰富学生的生活,写真实体验
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获得丰富、真实的写作素材,教师必须把学生从课堂中解放出来,把他们引向大自然,引向社会,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鼻子去嗅闻,用双手去记录,用心灵去感悟。学生只有体验生活,体验情感,发现新奇的事物,才能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感受生活,教育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如种植花草树木,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加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感受,如感受成功时的喜悦,受到表扬时的欢乐,遭遇困难和挫折时的沮丧……生活就像源头活水,为学生习作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材料,教师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写作乐趣,学生才能在作文中张扬个性,展现生命的灵性。
二、广泛阅读积累,厚积而薄发
知识面狭窄,就会缺乏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因为“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所以,学生只有储备丰富的知识,在写作中才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就会有话可说。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怎样让学生储备丰厚的知识呢?课外阅读是学生储备丰厚知识、积累语言材料的主要途径。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如把学生一周五天的阅读内容变换花样,分类抄写在黑板一角,利用学生课前休息时间和午休后的课前十分钟让学生记一记,读一读。另外,教师要提倡五谷杂粮式的“杂读”。例如,读文学作品,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读科技类作品,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严谨,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热情;读历史读物,可以使学生了解历史,以古鉴今……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大量地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储备丰厚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巩固许多常用字词,识记更多的名言警句、诗文佳作,并最终使语言的运用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不再有“无米之炊”的烦恼。
三、创设多种表达形式,抒发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要求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这无疑是对小学生作文要求的'重新定位,相应淡化了语法、修辞的概念,更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少了语法、修辞的束缚,小学生的童言、童趣、童心、童真便可以灵动地飞扬起来。因此,平时在习作训练时,教师应创设多种作文形式。一方面,教师要重视话题作文,因为话题作文可以自立文意,自由表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写成不同的文体。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写作优势。另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一旦被某件事或某个人所触动,就立刻自主写作。自主写作的方式很多,如自主命题、续写、扩写、瞬间接词想象等。这些方式,可以是以师生的情感互动的方式进行,也可以是学生独自进行。
四、多样化的评价,是学生创作的动力
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评价能够多样化,使学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就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要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教师评价交流的方式就应多肯定、多鼓励。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应采取鼓励的方法――多保留,少改动。教师应把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尽可能地挖掘出来,哪怕是一个好词或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评价应尽量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教师可以通过高分刺激法、多次加分法、分层评价法、荣誉称号法(如:作文大王、小作家……)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感。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5
一、关注生活,积累素材。
二、精选材料,为文添彩。
三、教会学生联想,想象。
四、常动口,常动手。
五、多读能助写作一臂之力。
小学生学习语文最头痛的就是写作文。如何解决小学生写作文难的问题,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我自己觉得发现可以从下几方面的去做:
一、关注生活,积累素材。
很多学生一看到作文,最头痛的就是不知道写什么内容。记得我是学生的时候,我的老师就告诉我,要想作文写得好,就要关注身边的一切,当时就特别注意身边的事和物了,到写作的时候,好像不管什么样的作文,自己都有内容可写。今天自己当老师了,也同样把这个方法告诉我的学生。其实生活中很多的素材都是我们写作的元素,多数孩子觉得没什么可写主要是没用心去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同时我认为这样的积累,对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敏锐度也有很大的帮助,久而久之的积累,作文内容就丰富多彩了。
二、精选材料,为文添彩。
生活中的内容积累多了作文就有了可写的了,但在写时应该还得注意材料的筛选。有很多孩子在写作的时候,一看到写事的就把自己做的事随便找一件来写,我觉得在这时,教师应该指导孩子在自己积累的材料中去选择最贴近自己生活,最能与主题有共鸣的内容来写。同时应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技法。
如:1、学会为文章添枝加叶。
2、小中见大 挖掘平凡事物中的真谛。
3、转换视角 一料多用。
三、教会学生联想,想象。
在作文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经常训练学生写一些想象作文。
首先是培养学生有依可想。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在学习到“大年夜,又下着雪,一个穿着一双很大的拖鞋的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突然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小女孩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说等他有孩子时可以拿它做摇篮。”这句时让学生谈读后感受,然后以《我就是那位小男孩》为题写一篇读后感。学生们在文章中写出了对小女孩的同情,对那个社会制度的愤恨。
其次,给孩子们搭建想象的平台,让孩子们在写作的空间任意翱翔。如:让孩子们写《二十年后的我》、《我长大了以后》、《假如我是市长》、《我的理想》、《假如我会克隆》等这样的文章,来训练孩子们的思维,想象给孩子写作添上了翅膀,有些孩子发挥极致,洋洋洒洒上千字不成问题,有些孩子不仅能想象未来,更可贵的是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今天,要想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现在必须要好好学习,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四、常动口,常动手。
要想让学生写出有切身感受的文章,那就必须得让学生先动手,然后再动脑。我布置学生杀过鸡,杀过鱼,上山采树叶、做过环境调查,做过手抄报,为生病的同学做过募捐活动,炒菜,包饺子,整理自己的小天地,帮助妈妈做家务,等等。由于学生亲自去做这些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就会有很深的感受,把这些感受记录下来,便是一篇篇精彩的文章。
同时,我会让学生在写作前先动口说自己所做或看到的事,学生会说了那么写的时候才会动笔快!
五、多读能助写作一臂之力。
多“读”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通过大量地反复地阅读课文,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改造自己的语言,规范自己的语言表达,从阅读中汲取作文的营养,为写作服务。如:我在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让学生反复朗读第一段,深刻体会人们在等候总理灵车到来时的情境。在体会的同时,学生还从中学会了不同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方法,为今后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6
作文教学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在教学中,学生怕写,教师难教。那么,怎样才能搞好作文教学呢?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艰辛探索,解放思想,既抓阅读教学,又抓写作教学,既抓写作知识,又抓写作能力的培养。
一、平时多积累词语,锦句。
作文就是表情达意,能否较好的做到这一点,关键在学生的词语资源丰富与否,所以我特别注意对学生“硬功夫”的培养:一是每人自备一个词语小册子,将平时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词语、佳句分类记录着,要求每天一读;二是在词语教学中进行辐射,如讲到“五颜六色”时,告诉学生还有“五光十色”与此同义;三是开展活动。如“背词比赛”,“词语接力”,“词语联珠”等等。四是过硬关,即课文中的字、词必须经过测验过关,课文中的好句子、好段落要求过关,如用多种形式(即填空,听写,背诵,默写等形式)进行练习。
二、坚持课堂,课外相结合。
讲授课文不仅要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还是要注意它的范文功能。我上语文课几乎每堂都有作文教学贯穿其中。先讲清文章的思路,有时学生作文有话也说不明白,一会东,一会西,颠三倒四,思路不清,即俗语说的:东扯葫芦西扯瓜,从茄子扯到辣椒,有的扯到豆子地里。所以借助课文培养学生思维是很有帮助的,同时,讲清写作的方法,让学生模拟。其次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指导的具体方法是:1、写出景物的独特之处。
2、寻找不同时间、季节、天气条件下的景物变化。
3、注意地域不同,景色各异。总之,只有写出特点,才能使你的文章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让学生撑握以上全面的写景的方法,我就有计划、有目的地布置了一次练笔:《美丽的校园》,《可爱的家乡》,《美丽的果园》任选一题,要求写出春、夏、秋、冬不同的特点。过使学生懂得写文章的顺序,做到作文有条理。散文单元的教学,那些优美的散文情文并茂,精致玲珑,也很佩服作者的语言才能。怎样才能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练写作文是很好的手段。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写散文的内驱力呢?我觉得不能随便出个如:游记一则,我的家乡……这样无特色的题目让学生写。要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让景物真正触发他们心中的情弦,使他们情动于衷,想写乐写。为选到这样的题目,我想了好多天,一个个题目在我的脑海里出现又被否定了,我不想让学生对作文畏难或对作文题目倒胃口,要让他们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写作冲动。这时天公作美,虽然绿柳依依,红花犹在,却突然大雪纷飞,漫天皆白,鹅毛般的雪花绵绵不断地飘落着,喜得学生们上课时也伸着脖子往外望,见此情景,我就毅然中断了原定的授课内容,以“初雪”为题,让学生写作文,再提醒他们注意运用本单元学过的`写景方法的同时,还让他们注意细心观察,写出这场雪与“众雪”的不同之处来。学生们一下课便扑向雪地,尽情地感受这初雪的温柔浪漫,情也油然而生,都认真地写好了这篇作文,文章中有很多优美的句子是从观察中得来的。像有的同学写“这场雪来得真早,花儿还未来得及凋谢,被初雪覆盖的小花园,让你分不出哪是月季哪是菊……”有的同学写“这场雪来得为什么这样早,是雪花姑娘想亲手抚摸一下柳枝翠绿的柔条,想亲吻一下百花艳丽的脸庞……”学生们兴致勃勃,得意洋洋,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这次作文由于同学们有真情实感,加之语句生动,优美,写得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达到了训练的目的和要求。
作文教学除单元作文教学之外,还可以多种形式写作训练相配合,如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写周记,配合课文片段练习,安排随堂作文,这样相辅相成,密切配合,多作勤练,熟能生巧,久而久之,有利于提高写能力和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7
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这其中有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大部分的小学是没有图书馆的,没法向学生提供多余的课外读物。而农村小孩家庭生活的自然也早比较困难,大部分孩子也没有更多的钱去买那些对学习有用的书报杂志来看,更不要说像城里的孩子有电脑等现代化的设备供他们学习所用。由此可知,农村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的匮乏,使得学生的知识面极其狭窄的。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这炊。”没有大量的阅读和积累,没有丰富的词汇和心灵感受,学生要写作,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到农村学生写作难的现象,我认为首先要解决学生“少书读,无书读”的问题。那么,在农村那样相对恶劣的环境中,作为老师,我们应怎样全方位多途径的向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信息,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作为老师,我们的接收信息的渠道无疑比学生多得多,我们可以并应该成为一个向学生传播信息的中间人,把我们平日有目的收集获取的信息,包括阅读的报纸,杂志,收听到的.国内外的新闻时事,奇闻趣逸,通过朗读,讲述等多种形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倾听、接收、储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积累丰富的信息和材料,有了这些,学生写作时就会材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助!
当然,光是积累还不够。俗话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这二句古诗都说明了读书对理解语文和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所以,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提倡学生多读,从读中了解内容,读中鉴赏语言文字的非凡魅力,读中感悟作者伟大的精神世界,更要从读中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因此,我在教室里特地开设了一个“阅读栏”,把我平常在报纸杂志中读到的一些优美动人的文章剪贴下来,收集成一个个本子,或我自己觉得比较好的课外书,放在阅读栏里,让他们互相传阅,讨论,并养成阅读的习惯,在这传阅的过程中,既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又使学生对作品有深刻的了解,加深学生的心灵体验,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创作的灵感。
如果说,丰富的信息和阅读,使得学生有了写作的源泉,那么,多练笔多修改,才能真正产生一篇好的文章。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做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以为,作文教学的练习,好的方法莫过于要求学生:留心生活,细心感受。讲真话,吐真情。具体到农村学校,教师尽可能地抓住学生有话可说的契机,让学生多写多练。所以,除了学生平常自己的作文练笔,我的习惯做法是让学生写“假日文章”。因为农村学校的假日是比较多的,元旦、清明、农忙,五一五四黄金周,六一、中秋、十一,春节、元宵,每一个节日学生都有他们各自的过法有他们各自的心情,这就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实实在在说真话表真情的好机会。因此,在这些节假日之前,我都会预先提醒学生,叫他们要留心假日当天的所见所闻,他们自己是怎样过的,感觉怎样,开心或是沉闷,精彩或是无奈?把这些一一记录下来。通常对于这样的要求,学生是挺乐于接受的。
例如在我们这个地方,校内学生都是回族,他们最喜爱的节日就是过开斋节,在这期间,我就让他们写了有关开斋节的作文,学生完成的相当出色。有的把这一天自己上寺做礼拜、听阿訇讲人生哲理、伊斯兰的历史,母亲怎样招待客人等过程完整生动的描述出来;有的则选取一个场景,写家里妈妈炸油香,或家里请阿訇,并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有的则通过查资料更多的了解开斋节的来历,将其写在作文里,使作文更有色彩;有的则用朴实的语言把这一天村民们如何宰鸡牛端果品呀,如何去上坟等农村传统的风俗一一描述出来。总的来说,大家写的内容各不相同各有侧重,但可贵的是都能做到留心生活、感受生活,讲真话、吐真情。
作文教学,本无定法。以上几点就是本人在几年的农村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浅显的体会。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8
在写作教学中,许多学生一写作就感到头疼,无话可说,写起作文来漫无边际,不得要领,或是空洞大话,或是枯燥乏味,究其原因,作为教师应好好的反思一下。
反思一:观察与阅读,有助于写作积累,可是有了积累,有了素材,就能写好作文吗?
俗话说:“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作为写作,先要解决的是自然是“写什么”的问题。“写什么”的问题的解决,一是离不开观察,需要在广阔的生活时空中观察,诸如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诸如大自然、科学现象,诸如人及其内心世界等;二是离不开阅读,丰富经验(间接的),开阔视野,拓展空间。可是,通过观察与阅读积累的东西,能否直接作用于写作呢,细细想来,是不能的。就学生写作调研来看,问题多多,主要的是如下方面:
(1)积累的素材杂而乱。
(2) 不能挖掘所积累的素材的意义(尤其是情感意义和思想意义)。
(3)积累的东西不知如何用等。
看来仅有素材积累是不够的,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
(1)除了写观察日记和阅读随笔外,还要注意就素材进行梳理与归类。
(2)无论是观察还是阅读,都要注意思考,不能让“观察”和“阅读”都成了简单的“看”,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由浅思考走向深思考,养成思考的习惯,注意发现素材的情感意义和思想意义。
(3)要学会选择与截取,用头脑去想,要表达什么,用些什么去表达。说到底,写作是将思想和经验明确化、条理化。仅有素材是不够,仅有思想和经验,还是不够的,这就需要考虑:自己想表达点什么,向什么人表达,通过些什么来表达,如何表达等等。
反思二:写作技巧训练与思维训练,什么更重要呢?
较长一段时间,我们既注意写作片断和文体的训练,又注意写作技巧的训练,但对写作思维训练却有所忽略。
其实,写作思维训练重要且必不可少。如引导学生由普通观察到深入观察,由起步分析到入门分析,作文的章法和语感训练,无不包含写作思维。不仅如此,作文由审题到构思,由素材选择到语言表达,无论是记叙文的由故事到意义揭示,还是议论文的摆事实、讲道理,无不包含写作思维。
就写作思维这一块来说,初中生是普遍薄弱的,笔者深有感受,表现在:
(1)观察浮于表面,少了深度。
(2)议论只是事实加观点,少了分析,没达到深刻。
(3)遣词造句缺乏思维支撑,错误多多。
(4)审题缺乏思维指引,文章想到哪写到哪,缺乏总体构思。等等。
这一问题要解决,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
首先,教师要高度重视思维,转变观念与态度。 还要将思维贯穿写作全程,注意细心指导。
其次,要引导学生对人的情感的体验。如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悲悯情怀的.培养,审美情趣的培养,对真善美的追求等等。
最后是有必要向学生讲讲写作思维常识、方法和规律。
反思三:写作与语言(口语和书面语)有多大关系?
写作是离不开语言的,最终要通过语言来实行,可是初中作文教学这一块,语言的训练是较为薄弱的,而学生的语言表达情况也不很理想:
(1)说话,不能做到自然、顺畅,更不要说创意表达。
(2)写作语言干瘪,错误迭出。
于写作来说,语言是重要的,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基本的想法是:
(1)加强阅读,培养语感。
(2)由模仿到创造,加强书面表达训练。
(3)重视口语表达,将口语融入作文。如故事中的人物对话等。
总的来说,初中生写作,内容、语言、思维三者密不可分,尤其是思维,往往左右着内容的选择和语言的表达,它的作用还不仅限于此,因此这三者不可偏废。在具体的训练中,可根据学生实际,分段进行,同时展开而又有所侧重,或许这是解决当前写作教学问题的有效办法。愿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有所提升。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9
作文一直是学生谈之色变的作业,不喜欢作文似乎学生历来就是如此。11月24日,我乡几位小学语文教师参加了安庆市举办的小学作文教学研讨会活动,当时心里就想:这种公开课可真不好上,教师得指导,学生得写出来,还要进行交流、评议,这么多的内容要在40分钟内呈现出来,要想达到好的效果,可真不容易。在高琦小学报告厅听了三位老师的习作指导课之后,感觉不错,颇多收获。课堂上老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这三节课内容各异,风格不一,现就将这次听课学习所得与大家共享。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
课前与学生的沟通或者在开课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意地构建一种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习作氛围,这样会极大地激活学生习作的欲望,学生就会敏捷地展开思路,有了想表达的欲望。在二年级的习作指导课上,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玩具中,叶明珠老师注重课上与学生的沟通,轻松自然的对话缓解了学生紧张的`心情;叶老师选取了二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带着学生遨游玩具王国,这样很自然的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在老师巧妙的设计下,学生很快地理清了写作的对象、表达的内容,从内容、方法各方面指导学生去写作。
二、朗读评改学生作品,激活学生写作兴趣
很多优秀的老师总是喜欢让孩子们读一读自己的作品,这是对学生作品的赏识和鼓励。精心评改学生的作文,也是培养学生爱作文的重要一环。小学生作文,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创造。在他们看来,花力气写了,已达到了自己的较好水平,送给老师评改,指望有所肯定与指出,以便看到成绩并从中获取力量与启示。作文交给老师之后,他们急切地关心自己的学习成果,都希望从老师那儿得到鼓励,得到信心。在三位老师的作文指导课上,老师们都请了几位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写的作文,并适时的给予点评,同时还请其他学生点评,让其他同学说说这位同学写的好不好,哪些句子写得好。和着那优美的音乐,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自己的作文,那是一种怎样的骄傲与自豪!
三、使用鼓励性评语,激活学生写作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授课教师都注意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评价,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随时随地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汤瑾老师在教学展开联想学写作文的课上,总不忘用温暖的话语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肯定的评价和赞赏,极大的鼓励了学生学写作文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老师们鼓励学生大胆举手发言。这样的鼓励比任何物质的奖励都有用,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话更使他们有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能,以便更好的学习。
四、放手学生自由表达,激活学生写作兴趣
放手让学生自由表达,自由书写,只有在自由的空间里,才能随心所欲,才能有所新意。老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地以话题作文甚至是自由作文为主,课堂外的作文对学生来说更自由,一句话也可,几行字也罢,只要想写就行。我们关注的不是学生们写了多么精彩的文章,主要是培养学生们愿意拿起笔抒发心情的兴趣爱好。汤瑾老师的展开联想作文指导课,就充分展现了这一点。这是一篇以联想为基础的习作,汤老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由一双筷子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发挥想象,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自由选取自己想写的素材。
总而言之,听了这几节异彩纷呈的作文课,让我感受到,语文的与众不同在于听、说、读、写,我们要让学生潜心去听,真心去说,动心去读,静心去写;要让学生学会圈点批注,学会品味词句,学会理解感悟。作文需要自由,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掌握好策略,运用好方法,真正让学生从作文的自由上升到思想的自由,真正爱上语文,爱上作文。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甚至有的学生提起作文就感到为难,害怕。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 从小抓起,做好铺垫和衔接。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应该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所以,从这时起,语文老师就应该有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意识,上好每一节口语交际课,让学生能通顺地说一句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能围绕一个意思说几句相连的话,这样坚持下去,就会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三年级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揭开作文神秘的面纱。
小学作文教学实际是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结合。这既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又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当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现在只是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写作主体,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己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这样就从心底里排除了“作文难”的障碍,减轻了学生心灵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三 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己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命题作文要结合现实生活,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能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兴趣的作用,反之如果题目不当,脱离实际或者公式化,学生作文就会感到无话可说。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从而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写作文,爱上写作文。
四、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活动,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五 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读课外书,,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就写不出好的作文,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
六、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学生把写话、习作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需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特别是思维的加工和整理能力,从而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1
4月8日,我带着享受学习的心态听了三节作文课。三位执教的老师都非常出色,设计各具特色;孩子们也很优秀,口头表达和书面作文的能力很强。听后感触颇深。写作文一直是学生头疼的事,同样作文课也一直困扰着是我们语文老师。这次的听课,杨润玉老师、孙其源老师、白园老师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节课都非常精彩,对自己的习作教学有很大的启示。以下几点是他们的教学经验非常值得学习:
一、具体的写作指导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保证。
第一节课是杨老师执教,舒缓的语调、亲切的态度、机智的评价,让我真正领略了大家的风度,在课上,杨老师给人的感觉像在聊课似大朋友一样,这群快乐的小鱼跟在大鱼后面酣畅的游啊游,游出了自己,游出了精彩。如何把作文写得具体,是杨老师这次作文教学的主题。杨老师利用优秀例文进行欣赏,学会了欣赏别人的文章,才有可能写出好文章。从篇章结构到字词句都进行了详细地点评与指导,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经过教师对字词句的圈点回归到学生的手中。而本课的作文欣赏回归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本节课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评价能力。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比较区别,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从而领会习作中的妙处。杨老师又出示另外一篇病文指导学生修改,把这部分写细,把内容写具体。
二、充分挖掘写作素材,创设写作情境。
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往往感到缺少作文素材,存在没什么可写的问题。听了白园老师的《大自然的启示》课,让我深深体会到,对于我们来说,不是缺少写作的素材,而是缺少发现、思考和想象。白老师时刻以生为本,教师只充当引导者。让我留下最深刻印象、最精彩的环节就是学生交流讨论课前自己收集的资料,畅谈自己对大自然发现的时刻。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让我从中也学到了很多有关大自然的知识。还有她的语言朴实大方,对学生的评价中肯且多元化,教态自然稳重,声音响亮。这些看似简单,但对我来说却是有点难度,尤其是笑容、音量,那是我最急需改进的地方。
三、写作指导要做到扎扎实实、朴实无华。
课堂上,孙老师先引导学生自由想象,口头作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读要求,悟习作要求,在讨论中明确写什么。之后,引导学生辨析例文,进一步明确要求。为让学生明白怎样把文章说具体。整节课,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围绕题目要求来作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四、感悟生活,积累生活片断,引导学生写出真实的自己
引导学生写出真实的自己,首先得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感悟生活。学校生活丰富多彩,家庭生活绚丽多姿,学生可以积累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但是,学生的的观察与理解往往浮于表面,更多的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使得学生深入观察、加深理解、感悟生活,把真实的生活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从而抒发健康、积极、向上的真情实感。如:杨老师出示了一篇例文指导修改,指导学生写奶奶怎样辛苦劳作,怎样关心自己,照顾自己,冒着大雨给自己送雨伞的事,既真实又令人感动。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把文章写具体,写出真实感受。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必须发自真心,写出真情。只有来源于生活中的真实事件才能读起来感人,难以忘怀。
五、发挥激励评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引导学生评改作文的过程中,孙老师抓住学生希望得到肯定和赞赏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读自己的作文,适时进行点评,并注意发现学生习作中的每一处闪光点,如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一处精彩的描写,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学生在与教师参与习作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兴奋、愉悦的状态下,不能不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当然,以上仅仅是我的一点浅见,在作文教学中还有许多东西要学,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希望能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大师们独具个性的教学风格我不可能全部学到,也无须去刻意模仿别人,但是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却是需要我用心去领悟。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2
《说说心里话》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训练。本次作文评改教学内容在四年级二个班分别试教过,总体教学效果比较好,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有的是由于班情不同引起的,有的是教学时没有注意到的地方,为使这个课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日臻完善,特在此将课堂教学进行反思。
虽说我接触作文教学也有一些年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日常的作文教学的时间大大缩短,作文评改也是大大缩水。课前思量再三,为了稳妥起见,决定沿用老套路。作文评改的备课在课前要付出很多的功夫,翻阅学生作文,挑出共评的文章,找出可以欣赏的佳作,更要挑出具有典型性的小组评改的文章。课虽然备出来了,可还要经过课堂的检验才能知道是否可行。
第一个班级的教学结束了,相对来说并不是很完美,学生、教师状态都不是非常理想。教师的指导过于空洞,使学生没有办法把握,无所适从。正因为指导的不具体,导致学生不知如何下手,共评文章以读为主,学生听不清,课堂出现了冷场。小组评改时也是稀里糊涂,学生完全凭经验在操作走过场,以至于交流评改情况时,一再卡壳,交流也显得太空,没有具体到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精彩语句,让听者莫名其妙。
这节课后我反复回顾本节课的完整教学过程,考虑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思索再三,觉得应解决以下问题:
1、对于指导过于空洞的问题,应具体到根据什么写眉批,怎样写总评,应具体到每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思想感情、哪一处精彩段落或语句。
2、环节更改的问题。在确定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批改经验后,可以把共评共析放给学生,在学生根据以往评改经验自由批改的基础上,教师规范指导眉批,提炼评改标准,不要急于把教师的标准强加给学生。这样可以放开学生思维,在没有思维限制的情况下,也许学生的批改会绽放精彩的火花。
带着对第一节课教学的反思,我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每一篇作文重新审阅,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次教学前,课前的说说心里话,拉近了师生距离,让孩子感受到了老师的亲近,感受到了作为学习的主体的力量。共评共析很顺利,孩子们发言积极,点评比较准确到位。确实把主动权放给学生后,学生更有话说了,只是更需要教师竖起耳朵,随时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发现学生点评的问题。根据孩子们的交流,我随机在文章上做好眉批,给学生一个规范的指导。在做总评时,学生说的很恰当,我就把课前预设的老师的总评舍掉了,不做过多的啰嗦。接下来的.提炼评改标准,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方法,让学生更准确的把握本次习作的评改从那些方面去做。
根据评改标准,结合自己以往的经验,学生在小组批改时可谓是精彩纷呈,作为参与者,我也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与热烈。每一组都在有序的津津有味的批改,有时还有争论。有的组两种意见不统一了,来找我评判。可惜因为时间关系,在交流时,有的小组没能把他们的精彩展示给大家。
当然每一堂课都会有遗憾,课后想想,如果让被评价者和评价者再沟通交流一下,加强他们之间的互动,课堂会更生动。对课堂中出现的一些小细节的问题处理还不是很准确,也留下了遗憾。如佳作欣赏,本来设计的是可以推荐精彩段落,因为时间关系,截住了学生的推荐,也截住了学生的精彩。
作文评改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是学生自主评说、自主赏析能力的全面展示。在设计教学时,我还设计了自己修改、组内评议修改、集体修改等多种方式,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和修改作文的能力,提高了作文质量。学生通过评改,从对别人及自己的作文评价中学习吸收写作文、修改作文的方法,在这样的相互促进中,提高作文水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从具体指导手把手领着走,到扶着走,再到放手,学生自己走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对评改作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不再存有惧怕之心,教师可以放开拉着的手,伸出手扶一把,随时发现需要帮助的同学。再一个阶段就是学生完全熟悉了作文评改的方法、路途,已能随心所欲,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了,教师可以放手,只帮学生把握大方向,在旁边做好保护工作。
学生完成作文后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他们最希望得到同学的欣赏和老师肯定的评价,为保护学生习作积极性,教师的评价最好以激励为主,同时引导学生评价同学的作文从欣赏入手,再诚恳提出评改意见,令被评议的学生既有所收获,又满心愉悦心服口服,而其他学生在听取评议的过程也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学之间的互评互改,也有利于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学生永远是鲜活的,课堂永远是生动的,只要用心,每一节课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3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小学生的生活大多以活动为主,他们的生活经验、积累的知识多数也是从活动中获取的,他们的活动丰富多彩,如果作文教学能打破传统单一的做法,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写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人和事,表达他们想要表达的感情,写他们自己的体验,学生的习作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1、在活动体验中激发兴趣
喜爱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我顺应孩子的这一心里特点,常常配合时令、节日和学校的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每年学校都要开展各种小型的竞赛活动,班级也可结合这些活动自行开展活动,演讲、朗诵、成语接龙等等,活动之后我会让学生谈他们在活动中的感受,回忆一下活动的过程,这些活动都是学生亲生经历的,因而说起来滔滔不绝,兴趣盎然,在让学生把说的内容写下来,自然水到渠成。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能使注意力集中,积极思维。
带领学生走出校外,贴近生活,贴近写作对象,写游记,参观访问记,就带学生游山看水,带学生参观访问,触发学生的写作灵感,避免无病呻吟,在活动中指导学生认真观摩。还可以让学生跟踪观察,预先确定写作对象,比如养一盆花,养一些蚕,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作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了解,再交上一篇以此为内容的文章,这些都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师也可以不规定题目,不限制文体,给学生“信马由缰”,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引导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写出自己的快乐,写出自己的烦恼,也就是心情作文,生活作文,想写多少就写多少,这样的作文让孩子觉得并不可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写作热情。
2、生活体验中积淀素材
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写作,就是要描述生活中的事,歌颂生活中的人,抒发生活中的情。深入生活历来就是写作的重要阶段,对于小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就要经常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的镜头,以及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有趣的人和事,用随笔的形式把这些材料记录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
学生除了学校生活,还有许多社会活动的时间,有许多接触社会的时间,这是孩子向社会学习的好时机,如何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非常重要,社会生活既开阔了孩子的眼界,又培养了孩子的交际能力,同时也是孩子积淀写作素材的好机会,这就要教师教孩子学会观察,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养成随时观察的习惯,这样孩子们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同样的精彩。
经常性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以活动促积淀,以活动促发展,当然,开展活动要暗示学生:活动的参与过程就是带着任务,捕捉写作题材的过程,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许多的素材值得去写。口语交际中要求学生说秋天的快乐,写秋天的美丽,就可以组织学生去秋游,寻找秋天的足迹,语文综合实践课给学生开展活动,如成语接龙、新闻发布会、古诗背诵大比拼、读书笔记展示、课外收集展示等,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现了素材,拓展了思维,激发了学习写作的兴趣,提高了写作水平。
3、在阅读体验中积累语言
新课标强调了积累语言的重要性,让学生在阅读体验中积累语言是第一位的,也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学生学习和积累祖国语言的重要手段,厚积才能博发。小学生生活经验有限,生活经历简单,所以积累的写作素材也很有限,要想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小学生语言积累的渠道很多,平时和同伴的交流,成人的交流,人和人之间的交往中都有语言的积累,但是这种积累通常是无意的,也是不规范的,语言积累的关键时刻在阅读课上。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材中的重要因素,教材中优美的词句,重点的课文,名家名篇,都是学生需要学习并掌握的,这些都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极好教材,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在朗读中感悟体验,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好的文章不但要读,对一些名篇佳作,还要求会背,学生熟读成诵,就能内化汲取,变为自己的东西。小学生的语言积累,除了精读、背诵外,还可以指导他们广泛涉猎,大量阅读,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书目,把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课内转移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创新,在课外阅读中可以摘抄优美词句,背诵名篇佳作,开拓视野,增加智慧,大量阅读带来了学生词汇量的递增,句式结构也有单一而丰富,输入脑中的语言信息不断增加,学生说出的语汇也就琅琅上口,写作也就信手拈来。
当然,任何一项技能的形成都要经过一个艰苦的过程,写作也不例外,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在体验中学习写作,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会有显著的提高,我把学生的一篇篇习作装订成册,就是一本水平不低的作文选,而这个活动本身也是一次实践活动,从写到印到装订,孩子们都要亲自参与,从中体验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欢乐,也是一次不错的写作素材。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4
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最头疼的当然是作文教学。那么,该如何决解教学中的难题呢?
首先,老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喜欢读书,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语文教师要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作文观,把写好一篇作文当作是他们学好语文的最终体现。就此,我们只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加以经常的强调和贯穿即可。
其次,我们一定要坚持上好作文课。作文课时在语文教学中占较大比例,时间充裕。在这些时间里,我们一定要教给学生一些作文基础知识、作文技巧、写作步骤、修辞手法等常识。上作文课对我们来说并不难,难的是要始终如一,毫不懈怠地完成工作任务。不能对学生灰心,对作文课采取可有可无的态度,任意让学生随便写作。作文课至关重要,不然,其他语文课即使生花,又有何用。
再次,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方法,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农村学生各方面素质及知识本来就欠缺,要让他们较容易地完成一篇作文,着实很难,不多加训练、培养、提醒,无疑是赶鸭子上架。如果我们能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方法,而且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那么,这一切就显得非常容易。笔者的新尝试有如下几点,经过长期运用,收到了一定效果,现分述如下。
1、尽力让学生自己写作,并且要求按照正确的写作步骤进行。禁止抄袭。题目布置下去以后,老师作一些指导,例如帮助审题,确定写作体裁范畴,引领写作思路,唤起记忆,提出写作要求等。然后留给大量时间让学生自己努力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学生可以自己找一些范文学习,但决不允许抄袭整篇作文或某段某部分。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逼出来的,在这一环节中不能嫌浪费时间,一定要耐心细致,一定要让他们亲自动手、动脑完成作文。一定要让学生先列出写作提纲再打草稿再修改。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先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叫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示范口述,教师亦口头指导修改。
2、教师要教给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方法。修改能使作文更加趋于完美成熟,虽然小学语文教学中没有这部分内容,但是为了让学生作文更好的完成,我们必须从一开始就教给他们一些常用的修改方法,如修改符号的使用,修改步骤:标点符号、用词造句、段落详略、主题思想等。在作文草稿完成以后就开始自己修改或互相交换修改,对个别学生要进行适当的指导提醒或当面修改批点。
3、可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改重写作文。往往教师的批改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多大意义,他们认为老师一批阅任务就算完成,好坏都已经是过去的事了。正因为如此,学生作文水平一直没有提高,我们的工作大多白费,所以,我们有必要让一些作文很不成功的学生根据教师的批阅再次重写,再批,做到及时反馈
4、联系教本精典课文或学生成功作文讲解写作技巧。在这一环节中,我们注意要寻找离学生生活贴近,情感相通的范文进行讲解,讲解内容不能过细过深,应从大处着眼,先说说人家怎样结构段落,怎样开头结尾,怎样设置详略,怎样提炼中心,再说说人家怎样准确运用动词、形容词,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用了那些修辞手法等。而后重点强调我们应该吸收那些优点。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5
作文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也是我们教师教学的一个难点。在课堂上如何让孩子愿写、爱写,激发学生想拿起笔一睹为快的激情,确实是作文指导课上要解决的重点,也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感觉比较头疼和困惑的事情。这一次听了名师们上的几节作文课,让我茅塞顿开:
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低年级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最为重要,这里的情趣指的是挖掘孩子的内心真情及激发写作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也应“趣”字当前。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学习兴趣在巩固和鼓舞儿童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起着重要作用。戴建荣老师执教的诗话作文《春天的歌》,让我感受到了习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戴老师的课堂充满着“乐”趣。
本次观摩会给我最大的惊喜是欣赏到了戴建荣老师的“诗话作文”教学艺术。这节以唱唐诗《春晓》开场的二年级习作指导课《春天的歌》,就像一首清新明丽的诗,更像一首欢快动听的歌。最令人叹服的是戴建荣老师丰富多变的体态语——吟之唱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让人感觉妙不可言。课前导入聊天时,戴老师和和小朋友们“两两相望”,你一句我一言的轻松聊天加上俏皮的瞪眼睛,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在指导习作时,戴老师注意激活学生思维,唤醒他们头脑中已有的沉淀,为学生顺畅、丰富的表达铺路搭桥。以吟诵古诗《春晓》为切入口,感受生活即是习作的源泉,花、鸟、自己熟悉的生活,就是自己口中笔下的主角。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的视角延伸到了更为广阔的大自然。在轻松的交谈中,学生们感受《春天的歌》的习作内容就是自己的生活,鲜活、美丽而动人。学生顿时解决了“无米之炊”的困扰,他们也爱说乐写了。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戴老师在课的开始就激发起学生说、写的欲望,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积极交流、敢于表达。课堂上,戴老师善于组织语言,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的学习境地,从而促使他们积极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他扮演着小蝌蚪快乐地穿梭在课堂上,“春天随着我小蝌蚪游起来咯!”戴老师在诗话作文的课堂上说道。她的语言表达生动活泼,不拘泥一格,与孩子们平时说话的方式很贴近。然而除了贴近之外,他巧妙的运用字词让语言更具有语文味也是让我钦佩的。有了语言的表率,学生们也随之模仿,一个可爱的女生说:“春天随着我杨柳飘起来咯!”另一个说道:“春天随着我迎春花开起来咯!”原来学生们生动的语言也可以这样自然而然的“信手拈来”孩子们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使他们高高兴兴地说,快快乐乐地写。他的幽默也感染了全场,大家自始至终脸上都挂着快乐的微笑。
二、 给予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于永正老师上的《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一课,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
一)一看录象。
(播放的是一段没有声音的录象,让学生进行地观看、体验。并交流,重点让学生发现其中出现的事物,并感受这个无声的世界。)
二)再次观看录象。
(这一次的录象,教师加入了音乐,使之与前面的录象作比较,观察的重点放在了听力上,并引导学生在不自觉中进行前后片段感受的比较中。) (以此为例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感受声色兼备的重要性。学生的交流中自然地将自己听到的小鸟啾啾、知了“知了”、泉水“丁冬”、小鸟“扑啦”、青蛙“呱呱”等景中声友情有趣地描摹出来。)
三)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存在的有声有色的生活片段。
四)出示阅读卡片三:
1、轰隆隆 呼呼 哗啦哗啦
2、咯咯 嘿嘿 嘻嘻
3、啪 呜呜 啪 扑哧
五)、提出本次习作的要求:
(选取上面呈现的三种材料中的一种,进行象声词的片段练习。) 作文教学指导中最关键的便是内容上的指路。而在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既要给学生指明方向,又不能将思维框死。在上面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能鲜明地看到了于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习作层次、习作性格,进行了有意义的内容开掘和分层教学:
第一层次:描绘教师呈现给大家的风景材料。这是一种观察写作的方法,学生只需将现场看到的、听到的描绘即可,由于有着新鲜的体验,写来不费力气,适合于习作能力一般的学生。
第二层次: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声色兼备的场面进行再造想象。这是一种回忆,将学生对内容的开掘以“声色具备”为要求,在自己的记忆仓库中搜肠刮肚,
既使学生内容的面上有拓宽,又启动了学生根据某一限制组织素材的能力训练,这适合于有一定习作基础,并且愿给自己增加难度,喜欢写出自己个性的学生。 第三层次:出示了三组象声词,抽象中富有意趣,在看似无关的词语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好想象的年龄特点,使他们跃跃欲试地要进行创造性想象,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去虚构一个有趣的生活片段。而真正有趣的是:因为是扣着这几个象声词进行故事或生活场景的创造,在文中象声词的用法肯定会更妙,会在文中起到关键作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较之前两种方式的运用,一定会更到位。
于教师在一个片段训练里就给予学生这么大的内容空间,这在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还是非常少见的。可见于老师在设计此三维时考虑的周详,对学生特点把握的准。
三、作文是一种高尚的智力游戏
贾志敏老师曾提出过这么一个观点:作文,是一种游戏。我们都知道,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最爱,如果能把作文融入到游戏中,让孩子们边玩边写,在游戏中学写作文,让游戏的趣意在作文中再现,学生就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了。
通过游戏作文教学设计活动,我们有了更多的作文教学素材,但怎样让游戏和作文自然地溶合在一起,使学生真正乐于倾诉,张化万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有效的教学理念。《第三只眼》是张老师为我们展现的一堂游戏作文指导课。
上课伊始,张老师始终把玩和写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记得课初张老师说“我们每个人有三只眼睛”的`时候,有好几个学生都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啊!”的惊叹,张老师马上问:“啊”是什么意思?刚才老师在说“我们每个人有第三只眼睛的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写下来。学生对于人有第三只眼睛感到非常的疑惑,张老师就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把心中所想的及时地记录下来,抓住瞬间感受,及时书写,这真实地反映学生此刻的心理。写自己心里所想,学生能自然的流露,情感真实,既给了这篇作文一个很好的开头,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写”就是自己情感的真实流露。
课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张老师把重点部分有意的让学生进行定格观察,强化印象。如,“尝白醋片断”,张老师不仅多次让学生尝白醋,而且多次刻意地让学生注意台上同学尝醋的表情、动作、语言。然后让学生来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情形?”几个学生兴致勃勃地说了以后,张老师就指导写游戏的重点部分。由于好多学生刚才没有尽兴地讲,所以迫不及待地就想把自己所看到的写给其他同学看。曾记得我以前教高年级时,也上过类似的游戏作文指导课。但授课过程大都是先玩,再回忆玩的经过以及自己的心理体验,最后指导写作。每次学生的在玩的时候都是很尽兴的,可一听到要写作文却都是唉声叹气,可在张老师的课堂中我看到的是学生饶有兴趣地写,没有丝毫的无奈。我想,这可能都归功于张老师把游戏与写作很自然地融合到了一起,使学生感觉到写片断似乎也是一种游戏似的。而且刚才玩得痛快的游戏经过还是历历在目的,所以下笔也就顺畅了。
张老师的授课中令我印象深刻还有他对学生作文中肯的讲评。课堂中,张老师总是把写得较好的片断读上几遍,并让学生说说哪些句子写得好?为什么写得好?在重点部分的写作评改中,张老师则采用了同座互换作文进行评改。并要求同学冷静地看,冷静地改。我记得在这时的评改中,张老师说了一句这样话:“如果你在同桌的作文中,连一个好词也找不到,那说明你不仅没有第三只眼,连你脸上的两只眼都没有多少作用。” 这说明张老师让学生善于去发现别人闪亮点,这是学生对被改习作的学生的一种鼓励。在这样的鼓励下,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地被激发起来了。在《第三只眼》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高兴的氛围中,不管是在玩游戏还是在写作中,他们的情绪始终是高涨的。张老师把游戏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思维于游戏之中,顺其自然地进行写作训练,顺应了学生的心理,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他的这种教学理念和风格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天的听课,对我的触动很大。通过听课,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地摸索、实践,让每个学生都能把写作当作一件乐事。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6
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日渐深入,新观点、新方法逐步为广大教师了解、熟悉、认同,小学作文教学也发生了巨大变革,小学作文教学心得。我在小学作文的教学工作中,经过一系列方法改进使学生对作文的态度由“要我学”和“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学”和“我要写”。我对课堂作文教学在实践与探索中感悟甚深。
一堂作文指导课,情境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情境氛围,就如鲜花招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使他们在美好的情境中能展开思路,从头脑中提取已经储存的信息作为题材,写出自己的起初经历和真实感受。我认为,让学生进入情境,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听一听,想一想,学生就能较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征,从中发现美,感知美,唤起表达的欲望,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我采用音乐小品、话剧、编故事、猜谜语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将所要表达的主题告诉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视野和认识能力组织材料,组织故事在脑子里,然后把各类故事由学生组成小组改成话剧表演出来,学生很有兴趣。他们经过讨论,都能根据剧情,塑造自己的角色,因为表演是生动的,又是直观的,再由学生把故事用文字叙述出来,就容易做到有内容,有个性,有文采。通过情境教学,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作文练习之中。
另外,如何使学生学会积累词汇和搜集生活素材,也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俗话说:“学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偷。”诗词是语言精华的浓缩,书读得多了,不仅有助于提高赏析能力,写作能力,还能陶冶情操。我认为,学生写作文也无秘诀可言,无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积累语汇,才能做到出口成章,妙笔生辉。为此,我们开展了“每日读范文、记笔记”活动,现在学生作文的语言有了很大的变化,作文中的词汇丰富了,文章也显得流畅了。
人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学生由于条件的限制,生活经验有较大的局限性,为了让学生间接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我指导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日讲一个故事,每日写一篇日记,每周读一篇好文章。书报杂志刊载了大量的信息,学生读书读报不仅能了解到外界的情况,还可以学到不少写作知识。
在指导学生读书读报活动中,我还引导学生注意品味文章的标题,记录一些有价值的典型的人和事,并注意学习、积累文章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一篇好文章,可以让学生从中领略到文章精美的语言和作者匠心的构思,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实践证明,小学生作文应该走出课堂,到广阔的生活知识园林中去折枝采叶。只有见识广了,知识丰富了,才能写出一篇篇洋溢着对生活真切感受的精彩力作。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7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结合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初中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她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后进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对学生有所裨益。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8
这次国培,我参看了各个省的优秀课改经验,对山东省的体验式作文教学深有体会。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 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教学实验,正是这种核心理念的体现,它有以下优点。
1、创设情境,激发思考。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 ,在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文、理解语文, 把学习到的语文知识应用到生活,使学生亲近语文,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体现与现时生活的`感想。
2、奖励激励,调动积极性。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全方位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 ”“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增强了自信心。
课改要能学生主体性,有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启,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语言学习的各个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共鸣。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创设情境,巧设问题,激励学生,激发想象。
3、转变观念,尊重学生个性。
教学课而言, 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等个人能力的各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该是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9
小学语文课本的课文本身就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品,大都兼具了文辞优美与思想性强的特点,而且编者还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了改编。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基于文本创设教学情境,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时,可引导学生由情动到辞发,内化情感,享受“我手写我心”的喜悦。即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1、做到开源畅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所谓开源,就是练笔题要出在学生的`生活和语言的积累上,出在学生写作的兴奋点上。现行教材中的作文,大都是范围题,对学生来说,固然是限制少了些,却有些不着边际。但练笔则会激发学生表达的冲动。所谓畅流,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能较顺畅地表达。为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老师就可以以材引材,让学生从课文中产生联想,从自己的生活素材中取出自己乐于表达的材料。如:学完《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文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练笔:请结合课文内容和你的生活实际,替聂将军给日本人民写一封回信。(因为课文的最后提到:“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这一设计既复习了书信的写作要求,又回顾了课文内容,文章的思想意义也在学生们的回信中得到体现,回避了空洞的说教和“口号”似的教育,而让学生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作用可谓是一举多得。语文教学的实践也证明,学生的练笔质量有时比基础训练中的作文要高,学生也更乐于完成练笔,相信只要教师持之以恒,学生就不会怕写作文。
2、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了生活素材,练笔才有了内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享受大自然的风花雪月,享受物质文明给自己带来的种种好处,享受人们对自己的关心呵护和自己从对别人的帮助中所得到的乐趣;同时,既享受生活,又观察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素材,积累人生经验。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表达时就信手拈来,涉笔成趣。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这种见缝插针又与课文“血肉相连”的小练笔,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活用表达技巧,吐露自己的心声,并让学生习作有根可寻,有样可照,学得轻松,写得愉快。长此以往,小练笔加大了学生语言运用的频率,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吸收了其它的新鲜语汇,学生的语言不断得到丰富。但必须指出的是,语文课本中每个单元的习作安排有专门的训练时间,而“小练笔”则没有,一般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因此,要提高“小练笔”的效率,必须科学安排阅读教学过程,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保证腾出时间安排练笔。只有这样,课堂小练笔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20
如何把各种材料记录下来,存入题材库,防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呢?写日记就是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一条重要的途径。教学中,可以从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入手,精心创设成功的机会,不断教给学生自信,指导学生写“多彩”的日记。
1、勤于阅读,做摘抄日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写作走向成功之路的至理名言。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古诗词、中外童话、精美散文,甚至是厚厚的名著。指导学生读后摘抄下生动词语、精彩片断,归类摘抄名人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等。让传神的文字成为孩子们丰盛的“经典自助餐”。厚积才能薄发,引领学生学习辛勤的蜜蜂,采得百花酿成蜜。
2、走进大自然,摄观察日记。
初写观察日记,学生常常会觉得没有什么可写。其实“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只要留心观察,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要培养学生练就一双双慧眼,让学生愉快地、主动地观察。因为花鸟虫鱼、日月星辰、风云雷电等等真的就是观察积累的好素材。
3、读写结合,练随文日记。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读写结合是一种良好的传统写作方法。在阅读教学中,精心挖掘资源,设计系列练习,如:“改写古诗”、“精彩片断仿写”、“我给故事接尾巴”、“读后谈感想”等。灵活多样的随文练笔,学生有法可依,有话可说,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也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和创新能力。
4、放飞心灵,写想象日记。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造。”可见鼓励学生多写想象日记,意义重大。想象日记的引入,为日记开启了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1)指导学生写童话。儿童与小动物有着不解之缘,用善良的童心,借动物的形象,抒美好的愿望;
(2)指导学生展望未来生活。设计《未来的我》《再过20年,我们来相会》等题目,指导学生把理想和现实嫁接在一起;
(3)写科学幻想日记。鼓励学生通过对科学知识及其发展规律的了解,插上想象的翅膀,虚构出故事情节。
(4)记录难忘的梦。梦往往是稀奇古怪的,有时简直不可思议,把这些梦记下来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5、积极“投稿”,备录用日记。
合理利用好双周日,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自编小报。小报可优先选用自己的.精彩日记,也可在同学的小报上“发表”,鼓励学生向正式的报刊投稿。自己的“大作”,配上了色彩鲜艳的插图,还有灵活多变的字体标题,图文并茂,吸引了那么多的小读者,成功的喜悦定会激起小作者们更大的写作热情和兴趣。我们班级建立了博客,学生把自己的日记发到博客里,第一时间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思想,同时锻炼了自己的写作和鉴赏能力
6、模拟采访,录交际日记。
指导学生拟出采访提纲,成立实践小组,学习采访,并记录下采访过程。采访的对象是众多的:采访爷爷奶奶,向老人了解他们童年的生活;采访左邻右舍,请他们谈工作见闻;采访同学朋友,请他们介绍学习经验;走进社区,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生动有趣的采访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促进了他们写作能力的发展。
7、特别的日子,品真情日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兴趣小组活动、艺术节活动、各种竞赛等引导学生真诚地拥抱生活,真切地感受生活,叙写出真的体验。各种各样的节日,也为学生的日记提供了练笔的机会。春节,走亲访友,记下拜年的见闻;植树节,种花栽树,写下植树的体会;母亲节,感受亲情的温暖,抒写感恩的情怀;中秋节,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书信,诉说思亲之情;教师节,借日记表达对老师的敬意……让生活走进作文,让作文走进生活。只有这样,学生的日记才会和生活一样五彩缤纷、有姿有味。
各种各样的日记,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敞开心扉,让心灵的清泉汩汩而出;在轻松愉悦中,展开双翅,让飞扬的思绪尽情翱翔。让多彩的日记伴随孩子度过金色的童年,让日记成为学生练笔的精彩舞台。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21
作文教学的确是一个又硬又涩的大果子,做起来费时、费力,见效又慢。记得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材料。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作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用心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习惯,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第三周在六(2)班指导学生上了一节作文公开课————"难忘的第一次",这作文学生在上学期也写过,但学生忽略了第一次的感受与过程,针对学生的簿弱点,我特意设计了一节课活动作文课,在课堂上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作文兴趣,把学生引入有话要说的境地。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因此,要让学生有话说,就要把作文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喜欢写作文。
1、先活动后作文。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激发其积极地思维,表达愿望。在教学中,我采用送礼物给学生的方式,让学生先观察礼品盒,猜礼物,拆礼物。从送礼这一过程,学生很有兴趣,写的片断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注意了层次与顺序
2、抓时机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觉不到困难。在学生在收到礼物以后,及时指导学生回顾活动过程,并把各个环节叙述清楚。在此基础上,连段成篇。并在班上交流。
二、开辟两种渠道,引来作文的活力
本节作文训练的指导设想是:其一,从生活中学习作文,即引导学生先活动再写作文。丰富多采的`生活本身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引导学生观察真真实实色的樱桃,观看贴近学生生活的小品。这样,既丰富了作文素材,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又有效地进行了练笔。其二,从阅读中学习作文,解决怎么写的难题。
(1)在作文指导时,先听听别人的描写。
(2)指导学生在评价和鉴赏其他同学的作文中学习作文。
三、突出三个训练,提高作文能力
在本次作文指导过程中,要突出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构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本节课,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训练:
(1)细致地观察;
(2)有序地观察;
(3)抓住重点观察;
(4)用多种感官观察;
(5)边观察边想象和联想。
要真正认识事物,不仅要靠观察,更重要的是靠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因此,老师在执教时,充分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特别要加强想象和联想能力的训练。注意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初步的抽象思维,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达到言之有理。
通过本节课设计到课堂实际操作,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一定要坚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事情,写出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把作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做到“源头时有活水来”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22
4月20日,我在康城幼儿园听了两节习作课,作为一名教师,正好我觉得这方面的教学是最难,最不懂教的,听了这次课,着实是大开眼界,讲课教师的教学风格不相同,各有各风采,他们的课堂不但吸引了上课的学生,也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知道了,作文课能上得如此精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付春红老师的情境作文课,下面谈谈我听了这一节作文课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吸引学生的课堂导入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让学生写作文首先要培养写作兴趣。在观摩的这两节作文课中,教师都很巧妙地设计了吸引学生而且是与本节作文课息息相关的'导入活动,引起学生对课堂的极大兴趣。学生因为感兴趣,马上参与到课堂,即便他一开始可能会抗拒上作文课,但这一有趣的活动引起了他的兴趣,他不知不觉地被老师带进了作文课堂,让学生有事可写,眼前刚刚发生的事容易写,能写好。这个导入都非常地巧妙,非常地精彩,我觉得对于这节情境作文课,这样的设计是非常成功的。
二、巧妙地引导,“帮”学生想
要想让孩子写东西,就得先让他的小脑袋里有东西。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平时看书也会积累一些好词好句,但一旦让他们运用到作文中就有一定的难度,一可能是想不起来,二是不知道如何应用。但在付老师的课堂上,她让孩子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自己做游戏时的情景、心情等,这样就帮孩子把他们小脑袋里的好词好句都挖出来,引学生的回忆,帮助学生再次理解词语。
一节作文课一个小时,学生不但不感觉到累,而且感到乐趣无穷,收获甚大,这就是一节成功的作文课。
学习贵在内化。学习别人的东西是为了成就自己的东西。在未来的作文教学中,我将学习本次作文听课中好的教学方法,探索作文指导方法,让孩子敢写作文,乐于写作文,能写好作文。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23
每一位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把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小学作文教学。但是,“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作文教学。如何在困难中不断学习实践探索提高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呢?
一、从低年级抓起,培养习作兴趣。
习作虽然在三年级才开始,但是我却以为习作指导应从一年级抓起,教师应想办法让学生很自然的走进作文。要想自然的走进作文。
(1)要加强说话训练。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特别丰富,他们的思维没有任何框架,敢想敢说,因此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2)是重视写话训练。言为心声。老师要告诉学生写话就是把所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减少学生对写话的恐惧感。
(3)是提高写话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写话训练是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基础的,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应该从低年级抓起。为了提高学生写话的兴趣,每周口语交际课抽出1节为展示课。学生把自己写得好的句子念给大家听,然后师生共同评议好在哪里。
二、作文教学应当加大积累,促进表达。“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是语言积累内化后再创造的过程。
(1)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背诵,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背诵精彩片段,背诵好词佳句。学生背诵的都是规范的语言材料,通过大量接触语言文字规范的作品,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感性认识。
(3)摘抄,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无论是阅读教科书上的,还是阅读课外书上的,对那些优美的词、句、段,都要熟读成诵,最好能随手摘抄下来。积累丰富了,语言就会生动而丰富。
三、实事求是,自由表达。
(1)注重课堂的作文指导。记得有位老师曾这样指导五年级的学生写描写春天景物特点的作文。首先给学生一周的时间观察,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观察到的春天有哪些特点。接着我让学生围绕一个特点,联系实际,发挥想象,写一段话。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片段训练很顺利完成了。
(2)是营造自由、轻松的表达氛围。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去限制学生的思想,而要学会用学生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生活为学生演奏的乐曲,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织在一起。
四、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作文的激励性评价。
每次在作文讲评时,老师都能从学生渴望的眼光中感受到他们希望老师肯定性的评价。每次作文评讲,都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好作文,在评讲的过程中渗透写作方法和写作知识。因为这些好作文都是他们同学写的,离他们很近,便于他们学习、借鉴。另外,对于那些写得很好的作文,鼓励他们向学校广播站、黑板报、各地报刊杂志投稿。把学生优秀作文编辑成册。这些做法,都能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们乐此不疲地积极参与到写作中来,让他们体会到作文再不是一件苦差,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了。
当然,作文教学仍然是任重而道远,我们仍将上下求索!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24
上班十几年,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恐怕最头疼的就是作文。
班上孩子多,刚上班的时候,一篇习作要经过讲、生写初稿、师改初稿、评、生改初稿、师改二稿、然后生誊写,师批改写眉批评语8个环节才算结束,其中还不包括有些孩子一稿、二稿、三稿总也不过关的情况,工作量真是想想都是汗而且在这样一遍遍的修改中孩子的作文容易千篇一律极少有特色,最重要的是加重了孩子对作文的厌烦,后来我改变了方法:
1、结合每单元的课文和习作,当开始讲单元课文的时候就开始引导孩子为本单元的习作做相关的摘抄积累素材、丰富语言。
2、在讲课文的时候注意写法的渗透,加强课堂表达、课后的练笔,把大习作分割成节节练、常常练的小片段,这样孩子在完成大习作的时候就可以引用自己早已造好的砖和瓦,降低了难度,化难为易。
3、第一稿前只引导孩子都要求明确写作内容、范围,不讲如何写,要求孩子用一节作文课在学校打稿,当堂完成,训练孩子的写作速度将平时作文与考场作文联系。
4、批改第一稿时划出文章中的好词句,将孩子们的作文分成等级。
5、结合初稿情况有重点地评讲,评讲以展示好句佳段、好构思为主,以鼓励为主,给予孩子写作的信心和热情。问题作文重点评谋篇布局的不妥之处,不通顺的句子少读,不给孩子模仿或学习负面表达的机会。
6、一等作文在原稿上修改,这样避免了好孩子重复劳动、减少他们对习作的'厌烦,当然也可以减轻老师批改的工作量二等、三等作文重写。
7、如果孩子的二稿依然不过关,则让他先抄写班级好作文,然后仿写,降低难度,给予台阶,帮助进步。这样就不会出现一部分孩子总是抄不上作文影响批改的情况。
8、教师批改作文本上的文章,发现问题,直接面批。
尽管经过改变比以前工作量少了一些,但是一篇习作完全完成也需要二到三周的时间了。能不能再快一些?
上学期,学校号召孩子们都在郑州教育博客进行了注册。为了让这个注册不只是一时应付任务,完成注册量,而让他发挥更大的价值,我号召班里的孩子把周记以博客的形式发表出来。并且坚持及时查阅每个孩子的博客,进行回复、点赞,同时把佳作的地址复制下来粘在word里。每周用一节课利用多媒体带着孩子们点击阅读、发动他们为同学点赞,我发现这样很便于孩子们之间的学习,而且使得发博的孩子积极性很高,这让我初步感受到信息时代带来的便利。
可是后来我发现,这样的做也有不妥之处:一则发博的孩子积极性高,可是不发博的孩子依然不发博(因为我们的周记是自愿完成的加分作业);二则,一周这样一节课有时候因为学校活动比较多也不能保证,这样好的文章就不能及时交流了。
这学期,我采用了博客与班级群并用的方式。在学期初的家长会上,我要求以后发博的孩子直接把博文地址复制粘贴到班级群,这样我就不用每次都一一查看,能省一些时间,更重要的是,孩子和家长直接在班级圈点击地址就可以阅读博文,这样看博文的不仅有孩子还有家长。这样的亲子共读中有能力的家长会给孩子一些指导,没有能力指导的家长也会无形督促自己的孩子积极发博。当然,只要贴在群里的文章我会及时阅读,然后直接在群里回复,只谈文章写得好的地方,有时直接把孩子的精彩语句、段落复制粘贴在群里,并直接点评,这样不但是对小作者的鼓励指导同时扩大了指导面,其他看群的家长和孩子也会去读那些好句段,无意中明确什么是好的文章。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25
一、思索作文现状,漫画激发兴趣
作文,是小学生的难题,也是许多语文教师教学的难点。一直以来,语文教师总在不断地研究作文教学的最佳方法,也用过一些具有创意的特色教法,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称得上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但重写法指导、轻内容选择仍然是常犯的毛病,由此而带来小学生怕作文仍是当前小学作文中的一大突出问题。一提起写作文,学生们常常觉得无话可说,要么凭空虚构,胡编乱造,写出来的作文空洞无物,没有真情实感;要么仿照别人的优秀作文,出现“千题一试,干人一面”的现象;实在没办法,干脆就抄袭作文书上的作品。学生把作文视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
确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经历,哪来的感受呢?我们平时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时,只局限于对外在客观事物的观察,而不强调同时要关注与之对应的学生的心灵感受,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失。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要求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视为教学的核心,要求学生张扬个性,对社会、对人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能用自己的思想认识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情境漫画以其表现手法形象、生动、诙谐、幽默,令人忍俊不禁,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喜欢。现在的孩子从小学甚至幼儿园起,就从电视、画报等媒介中接触了大量漫画。儿童情境漫画更是集幽默与讽刺于一身,以特定的画面来揭示丰富的思想内涵,深受儿童喜爱。
二、慧眼关注生活,自由倾吐表达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应注重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打破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壁垒,淡化学科的界限,淡化知识的分类,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个性。于是,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发现生活,挖掘生活,鼓励学生敢于真实地表达自己个性化的思想,鼓励学生用笔画下生活中的乐与趣,用笔写下漫画中的情和意,用童心用慧眼话漫画。
于是,我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自由倾诉表达。遇有不懂的问题,可以请教家长,可以查阅资料,可以实地考察……如写《那是污染》这组漫画作品时,学生考察了城区烟囱排放出的废气,明白了这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在家长的陪同下,他们观察了居民区的垃圾箱,发现确有不少人为少走几步路,而把垃圾倒在箱外,造成生活区的污染;留心周围生活中的人,有的满嘴秽语,于是学生画出了语言污染甚于环境污染,得出了人的素质低下是造成一切污染的根源。邓一纯小朋友写出了漫画《到底哪有病》读后感:“看完这幅漫画,我的心里很难过。让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这幅漫画中得到启示:让我们每个人都能讲文明,懂礼貌。让我们每个人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口腔’也健康。让文明礼仪之花开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这是多么富有个性的见解。可见,只要给学生自由倾诉的空间,学生的悟性灵性就会自然地释放出来。是啊,陶先生说得好:“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三、鼓励漫画作文,放飞纯真童心
其实用漫画写作文,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我国在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曾数次考过漫画作文题,最早的出现考题在1948年南京金陵大学新生入学国文试卷上。
由此可见,漫画源于生活,是生活场景的缩影,是作文创作的源泉。在开展漫画情境作文前,有不少同学常常说:“我天天在生活着,却没有什么生活的发现。”而漫画情境作文使学生克服了自己思想上的贫血症,那一幅幅漫画时时在提示着:怎样发现生活的真谛;怎样揭示生活的内涵。因此,在漫画作文中,必须运用联想的法宝,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
于是,在作文前,我首先创设情境,精选贴近学生生活的“漫画”,让学生去读画,如漫画《大猫死了》《鱼儿也打着伞》《钓鱼》等,描绘的是一幅幅河水被污染的画面。学生读画后认识到,杀死大猫的真正凶手,不是污水中的死鱼,而是排放污水的工厂主人——人类;由于人们不断向河水中丢弃废物,鱼儿也只好打起伞来,小心地保护自己;垂钓者钓上来的不是一条鱼,而是水中的破鞋袜。形象、直观且富有童趣的环保漫画,使学生通过观察顿悟,比起教师单纯地进行生态道德说教更具感染力、说服力,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情境作文读画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使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做到作文教学、生态教育两相顾。通过创设情境有效地引导,学生的习作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出现了《给猫儿子过生日》《美人鱼的新职业》《到底哪儿有病》《大自然的愤怒》《书包减肥记》《如此“讨水”》等一批具有生活气息的小作文。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26
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是引导学生迈入作文大门的关键一步。走好了这一步,就会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激发灵感,写作时才会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反之,学生则会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和恐惧心理。那么,如何走好这第一步呢?我觉得可以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从培养学生的“听、说、写”入手,对学生逐步进行作文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写话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写话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写话兴趣是培养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原动力。低年级学生感知事物的能力相对薄弱,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对写话有畏难情绪,兴趣性很淡薄,因此,激发学生写话兴趣对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尤为重要。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写话兴趣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设情境,激发写话兴趣
低年级学生写话兴趣低的主要原因是识字量少,言语水平不高,常常不知道如何去写,因此,我们需要为他们设计、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感受,再引导他们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让他们有话想说,有事可写。
我们可以用游戏、表演的教学模式来创设写话的情境,通过一些喜闻乐见的游戏和表演来驱散学生写话的恐惧心理,在情境表演中,每一个孩子都会情不自禁地参与进来,能够不由自主地观察,津津有味地讨论,轻松、流畅地表达出自己所看、所听、所想、所思。在游戏中收集了写话的素材,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
2、表扬激励,激发写话兴趣
作文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积极评价是培养学生写话兴趣的有效途径。写话训练才刚刚开始,由于孩子词汇量小,又没有什么写作的经验,有的只写了一两句话,错字却很多,有的写成了流水帐……可这毕竟是学生一生中写作迈出的第一步!如果他们踊跃尝试、大胆表达后的辛苦作品却被老师改得体无完肤,他们就会觉得自己的文章一无是处,从而失去作文的兴趣。所以,我认为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最好的办法还是应该多发现学生在写作中的点滴进步、与众不同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他以鼓励和帮助,才能消除学生对写话的恐惧,增强学生对写话的兴趣,诱发学生写话的动力。在学生的写话中,对于写得好的词语和句子我总是画一朵花或是大拇指给予鼓励表扬,孩子们每每看到总是惊喜万分。我想只有时时表扬,事事表扬,写作教学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二、多种实践,让学生善于写话
培养儿童的写话能力,需要通过多种途径,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进行。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实践,来提高学生写话水平,让学生善于写话。
1、结合写字教学培养儿童说话写话能力。
儿童通过说话教学和写字练习,逐渐能写所教过的字,最初在写字练习时,我有意识地指导儿童为生字找朋友,并把它们写在黑板上,接着鼓励孩子们用这些词语练习说一句话,用这样的方式来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等孩子们渐渐熟练了,我便要求他们用上课文中的一些好的词语或句子,例如:教“字”时,孩子们组词“写字”,有学生造句:“小明在教室里写字。”我便提问:“小明是怎么写字的?字写得怎么样?好不好?”聪明的小朋友便知道了,他们说:“小明在教室里认真地写字,他写的字真漂亮啊!”这样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孩子们都很欢迎,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词汇量得到了提高,能写一些优美的句子。
2、利用插图进行写话练习。
低年级的语文课本上都配有很多优美的插图,这些插图往往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我觉得在看图说话的基础上,应用书上的插图或有关的挂图,指导儿童看图后系统地讲出图上的故事,然后写下来,成为有组织的短文,这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儿童做起来很有兴趣。例如在一年级第二册中的课文《识字1》中配有一幅图,图上画了很多有关春天的景色,我指导孩子们练习说:“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而且用上优美的词语。”由于画面中的一些景色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所以孩子们说起来都很轻松,有小朋友说:“柳树发芽了,春风轻轻地吹着,柳树的枝条随风摆动。”我追问:“像什么呢?”底下七嘴八舌:“像小姑娘长长的辫子。”“像长长的手。”“像小朋友在跳舞一样。”我想,孩子们更乐意去表达自己熟悉的事物,所以并不是每一幅图都要让他们练说,必须注意图上的内容要符合儿童生活经验和接受能力,有个别生字词不会写的,鼓励他们用拼音字母代替。儿童在写话中,往往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仿写、续写课文,提高学生的写话兴趣。
初学写话时,学生的接触面并不广,与他们密切相关的课本其实是很好的一位老师,孩子们能够从课文当中学到非常多的好词好句。实践证明,培养他们仿照课文进行写话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好方法。例如,读了《看菊花》后,就叫儿童学着写:“学校里的菊花开了,有红的,有黄的,有白的,很好看。”“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公园看桂花,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我经常告诉孩子们,课文中的好的词语和句子可以拿来用在你自己的文章中。在学了《春到梅花山》后,让孩子们学着写《春到桃园》、《春到野外》、《春到油菜田》。在读了《陈毅探母》以后,就仿写:“今天我生病了,妈妈知道后,急忙回家,来到床前,拉着我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一次次的仿写中,学生们亲身体验到了文章的快乐,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此外,我们还可以续编故事,指导学生说说写写。二年级语文课本中有相当数量的童话故事,如《青蛙看海》、《狼和小羊》等等,这些课文的结尾一般都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每当讲完之后,我都会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由讨论交流,然后再引导他们写一写,在这样的练习中,孩子们的进步是很明显的。
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是写话的题材,只要我们能擦亮自己的眼睛,引导学生捕捉住生活中有价值的素材,用心去体验去感受,教会学生“写什么”,也教会学生“怎么写”,一定会在求真求实的训练中逐步提高孩子们的说话写话能力。小学低年级的写话教学也不能拘泥于课本,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拓宽写话教学渠道,提高学生写话水平。
总之,只要我们注重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注重夯实学生的写作基本功,写话就会融入学生生活,丰富学生生活,创造学生生活。学生会逐渐学会表达自己,发展自己,提升自己,写话终究会成为学生真实生活的需要。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27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倍受关注。从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式接触写作以来,作文教学就处于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加快,作文教学也被越来越重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成了每一个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
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有两种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在方法方面,他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即“事是怎样做的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么样做”。在生活的说明方面,他主张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的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学。教和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而这种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正是新课改所大力提倡的。在作文教学中,我运用了“教学做合一”,受益匪浅。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抒发真情实感,同时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文本资源,让学生轻松写作,爱上写作,这也是本文将要谈及的问题。
一、抒发真情实感,与众不同
在我们阅读文本时,往往会被文本中的情感所感染,让我们深入其中,这也是我们评价一篇文章好坏的标准之一。那么,在作文教学中,也存在这样的被动等答案的问题。而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将自己的感受、想法表达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饱满的,具有思想情怀的。让学生有话可说,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
在讲完《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后,有很多学生被文本中母子之间的深情所深深感动了,同时也意识到平时对自己母的情感表达太少了。于是,教师就给学生创造了一次表达自己心声的机会——让学生写一篇作文,题目就是《某某,我想对你说》,对象不局限于母亲,可以是其他的亲人、同学或是老师,但是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先说后写的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内选择合适的同学,相互倾诉自己在生活中有什么想要对亲人、朋友说,而一直没有说出来的心里话,激发学生的情感流露。由于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学生提到当看见自己的母亲为自己操劳时,很想说一句“妈妈,我爱你”,但是一直没有说出口;还有的学生说想就上次自己的不懂事和老师说一句“对不起”等等。大家的表述让整个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生们的情感被充分的激发出来,在这样的基础上写作,自然就会写出具有自己独特感受的,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
在这个作文训练的过程中,教师抓住学生在文本学习中的情感迸发点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说自己的心里话,抒发自己的真情。学生的情感世界是独特的,看待问题的角度也是不同的,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不仅真情流露,而且新颖独特。
教学的效果就是让学生获得“自得”的能力,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让学生获得举一反三的自学能力,获得学习的主动性,让学成为一种自觉的终身的学习。学生经过了“学中做”“做中学”这个过程,知道了自己那些懂的,那些还不懂,知道了不懂的就动手去解决,动手解决了问题,也就积累了解决的办法。学到了知识,学到了方法,以后再有这种问题发生,自己也可以举一反三地把它解决了。另外因为多了一个“做”,并且“教”和“学”都要以“做”为中心,所以,学生在学起来真正做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六解放”。
二、环视身边生活,意外惊喜
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是很多学生在写作中常遇到的问题。实际上,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是作文材料,只要我们留意身边的生活就会发现,即便是身边的日常小事,家长里短,只要运用恰当也可以让我们的文章出现意外的惊喜。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生活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源泉。
陶行知在生活化教学理论中曾提到,一切教育应以日常生活为中心,脱离了生活的教育是没有生命的教育,没有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是缺乏吸引力的教学内容。生活作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生活中的每个事物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此,要实现高效的语文教学的前提是要构建生活化语文教学环境,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结构,使原有封闭的语文教学内容转化为开放的、和生活紧密相连的课堂内容,使教学环境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生活和语文学习联系起来,从而将课堂移动到生活中的每个情境,也让生活中的每个环境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素材来源。
在五年级的一次作文训练中,要求是写一位自己印象深刻的老师,既可以抓住老师的性格、外貌等方面来写,也可以抓住老师教育学生的某件具体的事情来写。面对这样的题目要求,很多学生觉得每天都和老师在一起,有什么可写的啊?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虽然我们每天和老师生活在一起,那么你真的仔细观察过老师吗?注意过老师的一举一动吗?这节课后就选择一位你喜欢的老师仔细观察一下,看一看有什么发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一下子沉默下来,下课的时候默默注视着老师,在第二节课的时候,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收获,有的学生注意到老师有一双温和的眼睛,有的注意到老师有一双略微粗糙的手。
生活处处是文章,在学生的写作中之所以会出现内容空洞、不知所云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写作和学生的生活相脱节。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描绘生活中的人和事,使自己感觉有话可说,最终乐于写作,主动写作。
三、巧借文本内容,二次创作
在作文教学中,借助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写作也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蕴意深刻的文本,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二次创作,让学生在有效练笔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章突出的特点就是优美的语言和景观的壮美。在文本中表现出来的勃勃生机让我们陶醉其中,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也被文本中描绘的壮观的大自然景象震惊了,看到大家的兴致这样高涨,教师意识到这也是引导学生写作的好机会,于是设计了这样的题目:因为黄果树瀑布,因此堪称是大自然的杰作。这样的题目设置,要求学生有效整合文本的内容,自行组织语言,写出一段完整的话。因为有了文本的解读基础,写作起来方向比较明确,效果也不错。
教材是最好的例子,也是最好的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文本内容中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二次创作,这样的练笔设计,困难不大,只要学生对文本内容足够熟悉,就可以借助文本表达出来。这样能消除学生对于写作的畏难情绪,让学生愿意尝试写作,从而逐渐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总而言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写作的方法,教会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同时学会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写作的热情,写出优秀的文章。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28
作文教学,想让学生张口说话,需要课前充分的准备,课中积极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才能真正的解决学生作文中“无话可说”的问题,才能让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那么在设计这堂课时,我采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让学生一开始就产生极大的兴趣,再加适合场景的音乐,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习作成为学生心情自由宣泄的平台。
在教学中我讲的很少,主要让学生发散思维,用课件展示学生很熟悉的.场景的图片,再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回忆与周围事物之间的点点滴滴,然后挑出最令自己感动的一件事情来写一写。
在学生写作时,重点帮助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当他们思路阻塞时,帮他们疏通思路,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对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在他们遣词造句方面多加引导,使他们的作文锦上添花。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课堂永远是生动的,只要用心,每一节课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自己今后在课堂教学方面会多多研究,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课堂精彩。
当然每一堂课都会有遗憾,课后想想,课堂上,生生互动不够,如果让被评价者和评价者再沟通交流一下,加强他们之间的互动,课堂会更生动。由于自己把握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课堂中出现的一些小细节的问题处理还不是很准确,也留下了遗憾。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29
我们的议论文写作训练已经持续近两个月了,议论文写作系列讲义也已经编写到第6次了,也就是说我们至少已经要求学生写作议论文至少有5次了,还不包括月考议论文写作,每次作文都有一次复作提升。可我们的训练真实效果如何呢?
最近一次作文题目是话题作文“童心”,而且“童心”二字就直接印在作文纸上作为作文标题。稍有语文教学经历的老师都知道,“话题作文”时代到2012年已经结束了,我们还没有跟上作文演变的步伐。话题只是一个范围,话题不是标题,议论文的标题最好就是中心论点。难怪有老师说,怎么学生的作文都是“童心”?“坚守童心”、“守护童心”、“仰望童心”、“寻找丢失的童心”等,观点鲜明的文章,几乎大海捞针,一千多号学生,竟没有几篇像样的中规中矩的议论文。提供的三篇待升格作文还是写得比较好的,有的整体打包,“坚守童心,能够……”、“坚守童心,……”,至于童心的内涵,全文只字未提,对童心都没有自己的理解,为什么要坚守童心,怎么可能论述清楚?还怎么坚守童心?有的竟然连中心论点都没有,更没有分解的小论点了,所谓的论证是一个例子接着一个例子,典型的不讲理,“以例代征”;还有根本没有掌握议论文的基本框架,妄图写作另类作文,又没有中心论点,从孙悟空有童心写起,后来就过度到西天取经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孙悟空的童心收敛了,前后矛盾。
至于论据的选择和使用,我们的“童心专题”阅读素材,这些“高手”一个都没有用,“视而不见”,现成的素材我们不会运用,要求学生积累个性化的素材,另类思维那不是天方夜谭吗?
我们班的议论文写作指导是成系列的,议论文写作概述、中心论点的提取与表达、中心论点的分解、分论点之间的'关系、论据的选择和使用、如何析例、论证方法、辩证思维、深入说理、开头和结尾等,目前“论据的选择和使用”已经接近尾声。记叙文写作学生要学习四年(小学阶段还不算),议论文写作只有10个月,而分析说理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之首。从我们的讲义编写,可以看出我们不懂得如何将总目标分解,如何把每一个具体目标细致化,如何对学生学习实际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的指导。老师的高度决定了学生的高度。我们的学生已经体会到议论文的写作有利于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我们班“童心”作文,有36个同学拿了三类分数,至少议论文写作已经基本上路了。“童心是与生俱来,不掺杂一丝杂质”“童心能使情感永葆活力”“童心从来不拘谨于年龄”“因为你的童心,你依旧可以青春无限”“童心是创造力的源泉,童心是新生的希望”“遗憾的是童心正渐渐随着成熟的世故而销声匿迹”“童心迈向了成熟,也走向了毁灭”“童心最为为自然、纯真。拥有童心,生活到处充满创造力”“童心让世界变得简单”“童心并不仅是属于童年,每个人都可以活得像个孩子”……学生还是有自己的思考的,而且联系现实的,有现实的针对性的。
刘禹锡:“诚天性之潜感,顾童心兮如疑。”丰子恺《我与新儿童》“我相信一个人的童心切不可失去,大家不失去童心,则家庭、社会、国家、世界一定温暖和平而幸福。所以我情愿做老顽童,让别人奇怪吧!”四十岁的钱锺书和杨绛先生充满童心,永葆情感活力;九十多岁的老顽童臧克家是孩子们最好的玩伴;俄国的诗人沃罗神曾说“孩子就是未被承认的天才”;安徒生是一个不是孩子的孩子;老子《道德经》:“圣人皆孩儿”……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提取的论据素材准确、典型、概括,抛开现成的阅读材料,绞尽脑汁让学生搜肠刮肚提供“童心”素材,岂不是为难学生?
初级议论文写作必须进行序列化的指导和训练,否则,无序、无效、无招,学生只能用旧招应对新常态高考语文,语文的提升就很有限了。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30
中国的汉语比其他语种语义更丰富,需要联系上下加以理解,更需要对语言有敏锐的感受力。要把学习指导深入到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中,舍得下笨功夫、苦功夫,不走捷径。而“写作也是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创造性 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人的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正如文如其人,写作也是在反映着一个人的人品、学养和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以下方面:
(一)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在课堂上是完全平等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得到体现,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二)在语文课的堂上,应鼓励学生发表属于自己对观念、对现象的独特见解
教师要及时鼓励他们敢于标新立异,让他们觉得教师重视他们的想法,以此调动他们学习思考的主动性、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日益增加。也可以在班级发展讨论小组,讨论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自由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还有好差生讨论,师生间的共同探讨等,课堂上人人是质疑者,人人是解答者,信息得到了及时的交流和反馈,学生可从中获得知识,并在交流中活跃了思想,如此不断循环,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千百次锤炼中获得。
(三)在语文课上用课文的空白,让学生发挥丰富想象,拓展思维
课本内容当中作为审美对象的文学作品有许多“空白”和“不确定性”。接受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伊尔搴认为:“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文学作品中,思维空间的存在,期待着学生的参与,召唤着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视觉出发对作品进行二度创造。
初中的孩子对写作有着自己的好奇和观念,所以老师的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开始写作的时候容易动笔,容易想象,乐于表达,更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正确、客观、充满想象好奇地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引导的同时,要带有鼓励,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鼓励他们写想象中的事物。要呵护童心、童趣、童真,要去发现身边小事物,感悟大世界。
一粒沙里看世界,一朵花里有天堂,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去领悟。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31
写作是一种生活,是显现生命价值的一种需要。有情不抒不快,有感不发不畅,这种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正是人性最本真的“原生态”,写作就应把这种“本真”的东西展示出来。大凡动了真情实感的作品就能打动读者。因此,我们的写作在内容上,需要“原生态”——真实、真切、真诚、真挚。
“生活本源”的习作教学理念就是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这是作文教学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关键所在。所谓“本源”,是指事物产生的根源。“生活本源”,是指学生的作文来源于日常生活,习作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些论述集中体现了“生活本源”的教学理念。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从学生平常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去感悟,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地表达欲望,这时是教师将学生由“生活状态”引入“写作状态”的最佳时机,从而有效将学生从“要我写”,处于被动的写作心理状态过渡到“我要写”的主动写作心理状态中来。
一、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理性构思
“生活世界”是个关系世界,是人在其中的世界,学生置于这种关系世界之中,是动态生成的。只有把一切知识的、观念的东西纳入到人的生成过程之中,才真正对人的生成有终极意义。为知识而知识的教育,没有从根本上关照人,所谓的人文关怀也会沦为空洞的口号。因此,人的教育需要回到人的生活世界之中才有意义。雅斯贝尔斯的一个观点说明了这一点,即“人的回归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条件”。小学作文训练更是如此,只有回归到生活世界,才能让学生真正表达和感悟生命体验。
加达默尔说:“如果某个东西不仅被经历过,而且它的经历存在还获得一种使自身具有继续存在意义的特征,那么这种东西就属于体验。”因此,体验不是一般的经历,而是生命的经历。体验是活生生的、感性的、活跃的、剧烈的,生活着就是体验着,体验着才是生活的真正存在。没有体验,就不会有情感的冲动、精神的觉醒和智慧的发现。让学生学会体验,感悟生活,体悟社会,是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可以说作文教学的基本思路,就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达体验。体验式作文教学鼓励学生去体验,提倡学生写体验,让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生命体验的激情表达。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从学生主体体验入手,为其创设一个特定的“真”情境,让学生身处其中,实现“外部刺激力向意志事实的转化”,从而获取语言运用的直接经验。体验强调人对事物、生活的亲身经历,强调感受的过程和结果。它是对传统教学只会“讲大课”、“满堂灌”,只重视课堂知识和抽象认识的改造和发展。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显著特点就是“亲历体验”。所谓“亲历体验”,就是意味着习作教学不是一个师生围绕着书本,把知识对象化、目的化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联系自己的生命经验,以自己的理解、想象等去直接地感受、体味、领悟、再认识、再反思、再创造的生命体验过程,同时这也成为一个确证生命、发展生命的过程。体验式作文教学是让学生作文走向“立诚”的最佳途径,不仅能让学生写自己的话,而且写自己知道得最亲切,感悟得最深切的东西。
二、体验式作文教学的设计策略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过程。然而在习作过程中,学生没有体验怎么办?有了体验表达不出来怎么办?学生如何才能真诚、自然、准确地表达自己的体验?现就体验式作文教学的设计策略做以下探讨。
(一)以生活世界为本源,拓宽视野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接触自身的衣、食、住、行,接触美丽的大自然,接触人与社会,这些都是学生作文真正“生活”起来的源泉,而这种“生活”正是他们所见、所闻后的所感、所悟。
1、 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体验生活
“我们最当自戒的就是生活沦没在空虚之中,内心与外界很少发生联系,却要强不知以为知,不能说不该说而偏要说,这譬如一个干涸的源头,哪里会倾流出真实的水来?”
叶圣陶先生这段话精辟而又切中时弊。要让学生作文流淌出“真实”的水来,就必须把学生从狭窄的课堂和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跳出课本小书,跳出课堂小圈,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跨出校园,让他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真实的阅读中积淀语言材料,在充实的生活中积蓄情感体验。
作文教学要打破时空限制,把作文引向生活,让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与生活沟通,追求的是真实和实用,讲究人文性、实践性和趣味性。跳出封闭的教学格局,把作文引向生活实际,把学生引进社会大课堂,引导他们多角度地看待身边的事物,鼓励他们把生活感受真实地表达出来。只有体验,才会真实,无论是融入社会还是参与活动,最主要的是让学生主体参与、亲自体验,体验大自然的纯真,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体验失败后的自强……大自然是有灵性与秀气,我们们带领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引导他们观察、欣赏、感受春天的事物。大多数学生对生机勃勃的春天怀着无限喜爱之情,有的学生爱嫩绿的'小草,有的学生喜欢盛开的桃花,有的学生被翩翩起舞、色彩缤纷的蝴蝶群所吸引……但也可能有些学生不喜欢春天,认为春天气候变化无常,又寄生虫大量繁殖的季节,容易患疾病。每次春游之后都会涌现出一些优秀作品,大多数学生笔下的春天都是有情有味的。一位平时写作较差的学生在《野炊》一文中写到:我吃着自己亲手做的饭菜,觉得有滋有味,看着同学吃着我做的饭菜,我真正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劳动的快乐。所以,体验生活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是解决学生习作千篇一律之顽疾的最有效方法。
2、 引导及时捕捉并积累生活体验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还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同样,家庭、社会纷繁多彩的场景也会在他们内心世界激起波澜,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参加公益活动、环保活动,让学生在不经意间积累活生生的写作资源,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及时捕捉灵感。生活犹如一座矿藏丰富的“宝山”,初看上去,似乎平平常常,但只要睁大眼睛,开动脑筋,就会有新的发现,就能捕捉到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
生活是一本多彩奇妙的无字书,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之源。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纳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要让学生留意生活中细微的情感变化,留心大脑中冒出的小理解、小感受,并随时记下它。生活的外延有多大,作文的外延就有多大。我们要努力创造机会,使学生走向社会,亲身去观察、感受、思考生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继而使学生自由表达。
比如,双休日,社区服务站的同学们访问下岗工人、退体老人等等;陶吧里,“小艺术家”在进行亲身体验;肯德基店,同学们在做“钟点工”;教师节表彰大会,“小记者”在做人物专访等活动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街道、社区、广场、商店等到处都有学生活动的身影。将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纳入积累的范畴,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学生把每天从电视里、家庭中、社会上看到的新鲜事记录下来,把听到、看到后的感想写出来,也许就是以后作文时一个很好的素材,否则也许就是过眼烟云,等到作文时,哪怕你搜遍记忆的角落,也想不起任何一点有关的内容。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能更多地关注自身以外的奇闻轶事,并有选择地融入自己的作文,从而形成和加深对社会生活体察和洞悉的能力。
可见,一个学生如果没有下河捉鱼的生活体验,也不会写出见鱼心切、失鱼懊恼、得鱼心喜、吃鱼有味的完整的情感变化。有了生活的积累,写作时,脑海里就闪现生活情景,其间的人物情景也会招之即来,奔入眼底,注入笔端,达到文思泉涌的写作佳境。
(二)以阅读文本为本真,丰富内涵
最直接、最便利的诱发体验的方式,不能不说是阅读了。世事纷繁复杂,我们不可能都一一经历过,通过阅读交流等方式理解社会、理解他人,是体验生活的又一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的平台,以读促写,做到读写结合。阅读的范围是宽泛的,可以让学生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可以让学生读自己同学的作品,更值得注意的是要发挥语文读本的作用。无论读什么,都要告诉学生要沉进去。当学生在真正“孤独”的意义上去阅读的时候,一段文字,一个字句,甚至一个词,都会在他的心里泛起旁人体察不到的涟漪,他被深深震撼着,或是被久久地感动着。无论是刹那间的顿悟还是永久地回味,这一切都是自己独自承担。
1、 倡导多元解读
无论是接受美学还是建构主义,都承认读者会从不同视角对作品进行多元化、多维度的解读。这对阅读教学产生了积极的指导意义。当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积累和知识结构进行阅读时,必然会对同一文本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理解,而从对文本的整体性透视角度而言,这些理解往往具有不同层次的合理性。尤其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多元的理解体现了文本自身具有结构的开放性和意蕴的丰富性及不确定性。可以说,文学作品是常学常新的,对它的探究、揣摩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无阻开放的过程。因此有人把文学比作“耐欣赏”的精神消费品。那么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在思维方式上破除以往单纯求同的定势,倡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多元解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构建文本意义。事实上,教师在这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创造一个宽松、自由和开放的学习环境,能满足学生个人独特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以支撑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为学生搭建一个自由构建意义的平台。
2、 美文品读
近两年来,笔者利用每周两节师生共读课的时间,给学生朗读美文或让学生互相交流欣赏美文。从报刊书籍中精心筛选出那些短小精悍、以情感人抑或以智启人的文章,在课堂上朗读,或请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朗读。声情并茂的朗读,往往会把学生带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感同身受。情到深处,学生有时高兴得手舞足蹈,有时感动得暗暗流泪。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从遣词造句、构思立意等方面加以点拨指导,不仅欣赏了美文,还从中借鉴写作的方法。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找美文。学生搜集美文的过程,既是阅读的过程,也是搜集信息、学习语言、接见范例的过程。
实践证明,每周两节的师生共读课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收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欣赏美文的过程是一个隐性的、长效的、综合的过程,日积月累,它们的语感更为丰富,思想更为深邃,对文章就理解越透,对生活也感悟得越深,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
(三)以“原型”体验为发端,唤醒习作冲动
学生平时在心中积累起许多杂乱的感性的“体验”后,“这种体验不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逝,而是要沉淀、浓缩、进化、生成,凝聚为人的大脑无意识记忆等等,这就是原型。我们应以这种“原型”为发端,唤醒写作冲动。
1、 走回现实生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原型”体验,要唤醒这些体验,应将学生置身于实际的生活之中,生活中的一片落叶,一抹夕阳,一段小巷,一扇窗,一个不经意的微笑等等,都有可能会激活他们某种积于心底的情绪,唤起写作的欲望。如,“我”珍惜地拾起这片绿叶,抬眼一望,暮然发现高高的、被雨淋湿发暗的墙头上,趴着一只雪白的猫,呆呆地瞧着我。杨树深处,有两扇玻璃窗映着雨后如洗的蓝天。突然,就是这突然的一下,“我”被莫名地感动起来。“那次听音乐时所产生的异常的感觉,又一次涌入我的心中,在我心里翻江倒海地搅动起来,视觉又一次被止不住的热泪遮档住了。”绿叶、猫、如洗的蓝天,都是特定的生活情境,给小作者创设了一种“当众孤独”的心理氛围,有助于唤起那时那境的同类体验。
2、 设计提示语
设计富有感情的、新颖的提示语,选择能激发学生多种体验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它意味着是否能激发原型,唤醒学生的当下体验。比如,在作文题目前面加上一段提示性的话,它能唤起回忆、引起联想、触发情感、启迪思维、开拓思路,能捕捉到学生写作的“兴奋点”和“动情点”,能一下子“惊醒”学生心中储备的表象,并能把它贯通起来,获得写作的冲动。
3、 展示时文作品
作品唤醒是指通过向学生展示课文或贴近学生生活的时文等,让学生体会他人文章所蕴含的生活韵味,从而搅动积淀在学生心底的生活体验积累,产生写作冲动,让语言的洪流宣泄出来。例如,学生都参加过考试,为了得高分,有些学生甚至“不择手段”,当听到“我把手伸进抽屉里,摸着书,一页一页艰难地翻着,手直发抖,身子更不自在,冷汗不自觉地冒了出来。我镇定地给自己打气:不怕,不怕,就这一次。尽管如此,我还是抬头看看老师。呀,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老师正向我这边走来。完了,完了!我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儿,大气不敢出,脸涮地一下红了!我吓得闭上眼睛。……”我想听者同样的体验就会被唤起了,甚至还会想到和考试情形有关的其他的情感经历和感受。
(四)以情景活动为载体,提供习作平台
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提供想象和思维的前提,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和创造。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具有特定的作用。情境设置是为诱发学生体验,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的一种良好的载体,它可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写作平台。
1、 描述哑剧
老师静静地走进教室,一声不响地在黑板上写上“表演哑……”?用手示意让学生上台演写“剧”字,创设一种哑剧氛围。教师说:“今天,我们既然是表演哑剧,就必须一起遵守活动的规则:谁也不许讲一句话,只准做,不准说。”同时要求学生,看老师做动作,同学们可以参与,但要仔细观察老师、同学的表情和动作,体会自己的心情。第一步:表演跳绳。老师在讲台旁边拿“东西”,在两只手上缠几下,走到一边开始独自跳“绳”。示意一位学生上台学跳,然后,老师跳进去,表演双人跳。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上台表演多人跳。老师又示意表演两人跳,几个合跳,轮回几次。第二步:表演拔河。老师又在一边拿来一根“绳”。先做示范,让学生表演拔河。让男、女生几人分两边比赛拔河,用手示意纠正往一边倒的错误表演动作。请一名女生与几名男生比赛拔河。力量悬殊,使学生明白失败一方该倒向前面,让更多的人参与拔河比赛活动。这时教师说:“憋了这么久,大家一定想表达了吧?请用笔记下活动过程和感受吧。”学生自拟题目,然后开始习作。
2、 轮流日记
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竞争。利用这一心理特点,笔者在平时开展了小组轮流写日记活动。具体做法是:我将全班学生按座位分成6个小组,组内成员轮流写日记,轮流担任组长,每天交一次,一周统计总分,评出等级。日记命题有时为全开放式,有时是话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有时是故事接龙……内容精彩纷呈,形式不拘一格。每天,日记本在一个同学中传递,智慧的火花、合作的激情也由此传递。一到下午发日记本的时间,学生都想一睹为快,并积极为下一位成员出谋划策。第二天的课堂上,教师挑选最优日记在班上当众朗读,从而收到了“点上开花,面上结果”的效果。
轮流日记是一种有趣又有效的习作训练形式。首先它极具挑战性,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其次是每位学生一周轮到一次,负担并不重,一旦坚持,收获颇丰;另外,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间互相合作,学习借鉴,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增强了责任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3、 情景评述
积极引导学生开发生活中的作文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切感悟,在表达中张扬个性、表现“真我”。笔者以商标为载体,设计了“商标展评会”活动,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先让学生走进商标,说说自己最熟悉、最喜欢的商标,能说出理由。这时学生纷纷上台展示搜集的商标,并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创造商标,为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设计商标,分小组讨论商标设计的图案,议议创作意图。并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广告奖”、“最佳解说词奖”。最后让学生描绘商标,以“商标展评活动的经过”、“小组的创作过程”、“最欣赏的商标以及广告语和解说词”等等为内容,任选其中感兴趣的一方面来写,要重点突出,写出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要向生活“开放”,回归到丰富生动、真实可信、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生活。这是作文教学获得解放的理想途径。我们要树立“生活本源”的习作教学理念,牢牢抓住“认识生活、丰富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这一切入点,让我们的写作训练像动画片一样吸引小朋友,既有情趣,又有实效。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32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阅读一些书籍,对作文教学有一些感受: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33
10月30日,我有幸聆听了新天学区在马均小学组织的教师侯建存等老师的作文指导课。可谓受益匪浅,感慨颇深。 “作文之本〞就是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只有当学生充分感悟生活,随时留意身边的所见所闻,才会有所思所感,才能写出作文,也只有当学生的生活素材丰富了,有可写的东西了才不怕作文。
1、教师善于为学生创造自由感悟空间。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从生活细节中去开掘生活的乐趣,生活的美好,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在观察生活的根底上,不失时机地挖掘开发生活资源,设计即兴练笔,如侯老师这节课,有目的的设计了句段,看多媒体演示句段,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人或事,指导学生去观察去感受,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真挚的感情用真切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激发了学生表达感受生活的愿望,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由此,我体会到作文教学源于生活,在于求真,用自己的笔说自己的话,教师那么创造条件、开阔活动空间,让孩子在自由中获得真切感受,感之于处,受之于心,表之于言。
2、培养观察能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写作文首先要有内容,观察和思维是翻开作文内容宝库的金钥匙,没有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就不可能有组织写作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
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为积累作文材料打下坚实的'根底。如侯老师在课上有意让学生观察事物,观察出示的多媒体上的事物,为孩子们提供了观察的素材,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人和事,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可以从外貌、动作、表情、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去观察,让学生轻松的把全身心放在观察活动中,学生的语言在有效引导下变得丰富、生动大胆。此时,如果动笔去写,一定成竹在胸,从而改变了学生作文入手难的看法。
3、“练笔〞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侯老师在讲座中说过: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就是练笔。在平时要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用自己所学的语言根底如,字、词、句、段、篇以及修辞等方面写出来,成为自己的知识,到达“我口写我心〞为作文积累素材。有了鲜活的生活,真实的情感,学生不会无话可说,但还需要日常生活的不断积累,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在习作中尝试运用这些语言材料,记录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要给学生有效地引导,不断加强自身的语文修养,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34
作文是一项综合性的语文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特别是农村小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我在农村任教将近二十年,深深地体会到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难处。怎样才能让农村小孩子写好作文呢?在农村小学教学实践中,我从下面几点进行尝试。
一、让作文课走进大自然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农村的生活是丰富多彩。对农村孩子来说,农村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大自然又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这不仅为作文教学提供了直观教具,又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农村孩子不缺少生活,只是孩子不善于感受生活。生活是精彩的,但缺少感受,虽面对美丽的大自然,孩子们却无动于衷,或感到美,却无法表达出来。此时需要给予引导,让孩子们去看看大自然、听听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1、用童眼看大自然
农村孩子生活的优势是常与大自然接触,做大自然的小主人,这是城市孩子不能给予的。美就在身边,但孩子们却无法触动心弦。老师要引领他们去发现,开启他们的审美感。让他们去看看弯弯的小河,清清的河水,形体各异树木、毛竹,让他们从形状、颜色、大小不同进行观察,感受到静态美。让他们去看看阴晴雨雾中的远山,晨曦中炊烟缭绕的小山村,傍晚西坠的落日,感受到大自然绚丽多姿的动态美。如我带学生到村外的大榕树下游玩,一个学生这样写道:好茂盛的大榕树,它活像一把绿色的巨型大伞,撑起了大半个天空,伞沿有一道道金光,像利剑一样穿过小树梢,照射在地上,像天上的小星星,可爱极了。这些描写都是想象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童眼看世界,童趣盎然。
2、用童耳听大自然
大自然的一切声音都是一支支美妙的乐曲。走进大自然去听那天籁之声:林间鸟啼声、枝头蝉鸣声、小溪流水声、风声雨声?这些都是自然界美妙的音符,都是不同的语言在歌唱生命的欢乐。在一次作文课前,布置学生去感受大自然。一位学生这样写小溪:春天的小溪唱着哗哗的歌;夏天的小溪狂吼奔腾;秋天的小溪弹着叮叮咚咚的小曲;冬天的小溪在静静地沉睡。简单的一句话,写出了小溪一年四季蕴有不同的生命力。写得实在而有趣。
3、用童心感受大自然
春天草青树绿,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秋天黄叶纷飞,秋风凉爽,充满丰收神韵。大自然的乐趣是无限的,到草丛中捉蟋蟀,花丛中捕蝴蝶,小溪捉鱼虾?这样的乐趣是城里的孩子所体验不到的。只有引导孩子们去享受这美好的一切,他们才能看到、想到、感觉到,这样才能使他们的作文充满童真童趣。有一位学生在《小溪趣事》里这样写道:?我一边端详着,一边高兴地囔:“好大一只螃蟹,我可好好待你?”螃蟹钳住了我的手,怎么甩也甩不掉,疼痛难忍,我也一口咬住了它,可竟没想到它放了我的手,却咬住了我的嘴?写出了童年是多么天真无知。
二、让作文课走进生活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是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情趣、体验的再现。没有生活基础的作文成不了好作文。农村孩子接触到的是憨厚老实的'农民和朝耕暮息的生活,让人感到很单调,写的作文也很平淡、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只有让他们深入生活去体验品味,才能发现生活的真谛。如我在让学生写《秋收》,课前布置学生在周末跟随父母到田间参加劳动。在作文课上有位学生这样写道:干了一会儿就觉得腰酸了,累了,真的不想干了。我抬头看看爸爸,豆粒大的汗珠挂在额头上,衣服上、脸上溅了不少泥巴,可爸爸毫无累的样子,继续挥舞着镰刀,一株株稻谷随之倒下。自己被感动了,也学爸爸的样子坚持干下去?看着那一堆堆金黄的稻谷,爸爸笑得特别灿烂。这是农村孩子生活的一笔财富,从中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和丰收的的喜悦。
三、让作文课充满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打开科学、创造大门的钥匙。可见作文是离不开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没有想象力,学生作文思路就会闭塞。没有想象力的作文,内容空洞,立意不新。童年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现在的世界是多彩的的世界,小学生应用丰富的想象来描绘未来的世界和多彩的生活。结合农村孩子实际情况,在作文教学中,从下面四点来激发学生想象的欲望。
1、观察生活,激发想象
作文中的想象是离不开现实生活,现实生活是想象的依据,离开了现实生活是空洞的想象。许多童话故事是根据小学生热爱动物的的特点,用动物代替人类的形象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这类作文实际上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如在写《未来的家乡》,要求学生写前认真观察家乡的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情况及精神面貌,根据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写未来的家乡会是什么样的。这既使学生懂得想象要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2、结合课文,再造想象
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充分利用课文资源再造学生的想象力。利用课文内容、插图让学生练习改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就是激发学生再造想象力的有效途径。例如《第八次》(苏教版第五册)一文,要求学生想象一下:当时布鲁斯会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起来参加第八次抵抗?让学生去想象,续
写出符合事情发展的故事。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
3、练习续写,拓展想象
有些课文表面已经结尾了,但深思却蕴意深长,此时教师应恰当地因势利导,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捷径。如《小稻秧脱险记》(苏教版第五册)一文,小稻秧在喷雾器大夫的帮助下脱险了,小稻秧会怎样感谢喷雾器的,他们会有哪些对话?这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4、整合填补,引发想象
在教学中选取一些相关的事物和词语,让学生进行整合,填补其中的空白,也是提高学生现象力的重要手段。如(苏教版第五册习作三)学生先观察画面,在图中添上自己喜欢几种小动物,天上、地上、水上都可以添,然后给整幅图涂上颜色。学生很乐意地在天空画了小鸟,在小河画了鱼和青蛙,在树林里画了兔子、蝴蝶、蜜蜂等,然后根据画面展开想象,进行作文。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又引发相关的想象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农村的小孩并不笨。恰当地运用适合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有效地利用农村的广阔资源。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一定能让农村小孩子写出好作文。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35
10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泰安新泰两地作文教学研讨会〞,此次会议主要包括三大版块,一是由新泰市平阳小学于圣华老师和泰安市第一实验小学杨燕老师的教学观摩课,二是老师们互动点评,三是泰安市教学研究室刘旭主任的专家报告。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一、听于圣华老师的课感想于老师的课有两点让我印象深刻:
1.于老师的作文讲评课做到肯定优点,指导分析细致。于圣华老师执教的《假期见闻》的讲评课上,将好的段落以及小作者的名字呈现在屏幕上,让同学们赏析,相机指导写作方法,这是对孩子的一种肯定,也是给其他孩子写作之路某一方面特色的指引。
“空话〞句子,让学生找出空话的地方并用文字给他补充形象生动,如:学生写的《游莲花山》有一句“过玻璃栈桥时,我十分害怕,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让学生找到空话“十分害怕〞“走了过去〞让学生参加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文章马上就变得形象生动了,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相信这对学生们也应该印象深刻影响深远。
总之,于老师的课准备充分,作文批阅细心,又善于发现作文“美〞的眼睛,指导细致耐心。通过这堂课可以看出平时老师对学生赏析的指导是养之有素的,教育是一种循序渐进,逐渐提升的过程,对于学生的培养亦是如此。
二、评杨燕老师的课
杨老师的课给我的感觉像她的名字一样轻松灵动。她的课是一节作文指导课,整堂课有法可依有规可循点面结合。
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三点:
1、课堂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教师语言有亲和力鼓励语及时到位。
2、因为是场景描写,杨老师用了镜头定格,捕捉镜头,镜头慢放的方法,让学生把抽象的场面变得直观形象。
3、学生写完片段后,老师和自己或同桌用五角星来标注写得好的地方,这样的评价更直观,作用更明显。
三、解读泰安教学研究室刘旭主任作报告
刘主任最后的报告在幽默轻松的开场白中拉开了序幕。刘主任从以下几方面指出了作文教学应注意什么:
1、开掘习作中妙趣点的三个方法:赏识、纠错、引领。刘主任说:“作文讲评只有找到问题症结,才能讲评好;抓语言文字的美,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坚持保本护基,激发学生兴趣,树立自信心。〞
2、说写结合,读写结合,写实与想象结合。
3、强调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作用。
4、倡导真实表达,自由表达,创意表达。
5、将汉字书写纳入作文教学中。
6、迁移利用形成能力。刘主任说“教师习作批改要手下留情〞意思是让学生使用学过的修改符号,自主修改,让学生有自己修改能力,作文有学生自己的风格。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作文是写出来的,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好作文是指导出来的,总之,本次听课我收获满满,本次听课学习带来的收获,也将为我的课堂注入新的养分。都说学生的进步在于积累与不断的学习,老师亦是如此。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36
初中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与阅读互为双翼,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外显为一个人的语文素质。但提起作文,不少教师感到头疼,学生们更是绞尽脑汁、抓耳挠腮,面对着作文纸使劲咬笔杆半天都挤不出一个字。于是,作文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拦路虎,人们调侃语文教学顺口溜“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
其实,关于作文教学,前辈们已做出了许多研究,承袭教育教学理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初中作文教学积累了一些感悟,认为作文教学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重视平时积累,巧练多思多评。
一、方式灵活,激发兴趣
教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了兴趣,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积极主动去认识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习过程的内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们会积极主动地去学,去求知,“艰苦”的学习活动在他们看来也是有滋有味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将写作训练融入听说训练中
作文与说话并非互不相干,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说话能力的训练。如学完某课后,让学生谈谈感受,或针对某一人物谈谈看法。可以让学生稍加思考后发言,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中心内容、条理安排,以及遣词造句等一些问题及时予以指导。同时让学生参与评议,教师适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并告诉学生,他们的发言很精彩,将他们说的写到纸上便是文章,让学生明白写文章不是弄虚作假,矫揉造作,而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学生在听、说训练中放松了心情,也能感受到口头作文的乐趣。
2、将写作训练融入鉴赏训练中
作文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初中生阅历浅、知识面窄、视野不阔,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抛砖引玉的方式,开启思维,诱发创作。
吕叔湘老先生在谈作文教学问题时,说过:“学生作文有一种相当普遍的毛病——内容空洞。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命题之后读写 “题中应有义”,给学生一点启发,或者让学生谈谈。有些题目还可以告诉学生怎样去自己搜集材料。”在作文训练课上,可用“佳作引路——学生点评——老师点拨——学生再创”的形式进行作文训练。在例文的引导下。学生视野拓宽了,思维活跃了;在品评鉴赏中,学到了写作的语言技巧、写作方法等。在老师的启发、鼓励下,学生进行思维迁移,创作自己的作品。这样,学生较易产生写作灵感,增强写作兴趣。
3、将写作训练融入生活,表现个性自己
首先以课文为依托,架构作文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写作的乐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材版本的不断更新,课文内容去掉了许多说教的外衣,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些文章不仅能给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起到以生活入文的典范作用。
其次,解除强加给学生的作文“指导”章法,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以“我”为先,使他们的笔端流泻出活泼的个性,即“向生活靠拢”。引导学生崇尚真实,大胆地表现自己。初中学生正处于主体意识觉醒之中,允许他们写出个性,表达自己,自然能激起他们的写作兴趣。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招生院长哈格顿先生所说:
1、作文是整个申请的主心骨,但同学们要知道,我们的作文不是写给专业人士看的,也不是写给招生人员看的,阅读你的作文的对象应该是你的亲人与朋友。
2、不要为写作文而写作文,作文应该是在讲述一个你很想告诉别人的故事,反映自己的一种心情。
3、作文中的你应该是一个真实的你,而不是一个想象中、理想中的你。有人说应该表现自己美的一面,但我认为应该表现你的两面,但无论你想表现哪一面,都应该是符合你的实际情况的那一面”。“开放生活,抒发性灵”的自由式作文正是将这种探索投之于笔端的展露形式。
以课文为范文,迁移思维,密切联系生活去写作,展现自己。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了写作的乐趣,也增强了写作的信心。
二、厚积薄发,重视积累
众所周知,写作教学与写作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作文教学中,务必使学生明白,写作积累需要长期的努力,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1、博览群书,让书香陶冶写作及性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写诗也会吟”。笔者认为,课外阅读对语文水平作文水平的提高起着重大作用。三毛、韩寒等便是活生生的例子。当下的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了课外阅读量,并指定推荐书目,在试题中也有相应的课外阅读考试。但很多学生限于种种原因,根本不能真正达到规定的课外阅读量,由此也大大限制了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幅度。
在课外书的选择上,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大可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可偏重于经典文学作品,所谓“法乎其上,仅得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笔者以为,《红楼梦》中黛玉堪称师者典范,其中对香菱最初的要求充分表现了其重视积累的教学思想。她让香菱把《王摩诘全集》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有了这三个人作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读在“博览”的同时也注重了主次优劣,对精华部分是要“细心揣摩透熟”读熟背诵的,对次一点的即是“一看”即可。这种积累方法自可用于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之中。
2、摘录精华,让笔记凝聚华章妙悟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极少有过目不忘的天才。在阅读中,常有些句子、段落极为精彩,或是触动了读者的灵魂,或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将它们留下来,对写作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摘记,可有多种方式,如读书笔记、剪报、圈点勾画等等。对这些形式,教师形成一定的组织,定期开展一些比赛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积极性,帮助学生做到持之以恒。
3、随写随记,让随笔喷发写作灵光
初中的孩子正处于青春年少,思想情感丰富活跃,他们开始观察生活,关注自己,开始对人生朦胧的思考,他们的内心一片迷茫,却又充满冲劲。他们其实渴望表达,表达自己对亲人对朋友对师长对生活对人生的种种看法。此时,引导他们养成写随笔的`习惯,既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思考能力。也锻炼了学生遣词造句,表达观点的能力,从而对语文水平、写作水平的提高极有帮助。
三、巧练多思,多评多议
初中阶段多写比多读重要。事实上,写作训练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1、巧练多思
写作不是自发自为的活动,需要系统的训练:随笔只能是作为平时积累的一种手段,它与考场作文是不同的。在教学实践中,写作训练往往随意性大,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要求、检验手段,虽然整体目标大都清楚,但各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训练目的,并不十分明了。写作训练应有一定的系统性,什么阶段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什么效果,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练笔要遵循着循序渐进的规律。教育学研究表明,只有由易到难,螺旋上升,逐步积累,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写作训练也要构建一个完整的训练系统,如在初一阶段训练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初二阶段训练散文、说明文写作。初三训练议论文和中考专题文章。在各个阶段中再划分小阶段,设定短期目标。这样,学生对练笔有了明确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多练。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影响了作文的气质和深度。写作是很个性的行为,作家叶文玲在谈写作时就说过:“作文要有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作文需要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和感悟。同是生活在山村的孩子,有的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写出来的文章便有了自己的特色:“太阳隐去了羞红的脸,偏南风吹来了五彩缤纷的晚霞,牛在这时候吃草,吃得最欢了!瞧,它们聚精会神的样子,好像世上再没有任何事情能使它们分心了。它们把嘴贴到地上,嘴巴不停地动着,一歪一歪的,那样永不倦怠地咀嚼着。晚上,将牛牵到牛棚里,牛就睡下来,把胃里未消化的草翻出来,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的咀嚼。”这是笔者一位初一学生的习作,对牛如此细腻的感情,只有山村孩子才能体会。
2、多评多议
写作有为抒发而写作和为交流而写作。考场作文是为交流而写作的作文,因而要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须知阅卷老师对作者的生活一无所知,却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为这篇文章评分,如此势必要求该作文是能读懂的,清晰流畅的。
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可通过多评多议来实现。在评议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会得到很的提高。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及时有效的评价不但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为学生指明进步努力的方向,从而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欲望。评价学生的作文,首先要先肯定优点,其次要明确指出不足之处,并寄予希望修正。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自评、他评,由自己或同龄人充当读者,然后交流,进入“议”的环节。 “议”即交流。在组织学生自评、他评中,教师应担任倾听者的角色,只在学生们“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听”的时候予以点拨。在评议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和同学作文中的优缺点能够有较全面的认识,同时因为是经过自己和同学共同努力探索发现的,会倍加珍惜,修正也会更彻底。
总之,语文是一门综性很强的学科,而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又举足轻重,这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找到卓有成效的方法,实践教书育人的总体目标。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08-25
创意作文教学心得体会10-28
教学心得体会08-18
教学心得体会08-23
教学实习心得体会11-10
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11-11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11-19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08-21
教学听课心得体会08-21
美术教学心得体会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