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心得体会【精】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心得体会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种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吐不失为一种最好的方法,我们教师应该积极去听,与学生交谈,从中了解学生的某些动向,可不少教师总认为学生是小孩子,不乐于倾听他们的谈话,特别是学生犯错误时,更是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任凭自己对学生大加训斥,这样很不利于教育好学生,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缺陷。
学校强调学生不准迟到,我平时也是这样要求学生的,但有的.学生就是犯xx病,有一次,预备铃都响过了,班里的孙xx还没来,我焦急的站在楼上往下看,也没看到人影儿,同学们都在专心的读课文,“报告”,同学们听到声音都停止了朗读,看到他,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他经常迟到,我昨天找他谈话时,他保证说再也不迟到了。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老师,我在路上……”“你又在路上磨蹭,你看,都几点了。”我没等他说完,便接过他的话头训斥了他一顿,然后就让他站在门口,再也不理会他了,课后才了解到,他奶奶生病了,他去给奶奶拿药,所以才来晚了。
知道事情的真相后,我后悔自己没有听完他说的话,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并向他道了歉,他很诚恳地说:“老师,这没什么,谁让我以前老爱迟到呢。”反思一下:作为教师,有时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去对待学生实在不应该,工作再忙,也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认真倾听他们的说话。古人云:人之相交,贵在交心。
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机会听听学生们的心声,听听他们的想法,注意他们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教学心得体会2
高效益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执着追求和梦想,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有了高效的课堂教学,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何为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高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使用恰当的教学措施,利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具体来说,教学的高效性包含三种含义: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要少;结果,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要显着;体验,所伴随或生发的心理感受要深刻。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
如何使课堂高效运作具有一定的难度,经过教学实践,我有这样的几点感触:
1、课堂必须要让孩子感到有趣。
2、孩子在课堂上都能自主积极的探索。
3、让数学变得有趣起来。
4、让孩子在课堂上感到学习的快乐。
首先,重视课前的备课
(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
再次,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课后反思,即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
高效课堂是在教师的不断探索、实践与反思中形成的,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伴随高效课堂的形成,我们才会有高效的人生。
教学心得体会3
我们已使用学案教学整整一个学期了,静静想想,还是有些感受,写出来与同事们一起交流。
一.从教学方式上看,学案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这个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但不是立竿见影而是要循序渐进。
1.学案的编制为课堂教学的操作设计了明确的方法流程,教师上课是按学案设计的几个环节规范而有序地进行。我们化学教学基本是以课前自学,根据学案提供的方法和点拨去阅读教材,做到自主读书,自主解疑,自主提出疑问。在自学的过程中他们对新知识有了一个总体的把握,对自己困惑的问题,经过预习这个环节,他们自己就提前找出了下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听课的时候,对这部分重点听,对重难点的突破很有帮助。
2.283班还实现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这个时候一定要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做到培养优秀生,辅助差生,带中等生的目的,这样就是必须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小组长,培养和锻炼小组长的更强的自主能力,不能加重小组长负担。也就是说学生一般性的疑难问题,可以在小组的交流争论中得到解决。学习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将由老师辅导点拨引深。
3.课堂检测题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还存在什么问题,还可针对易错点,重点进行巩固加深,以便于教师针对性的讲解。
4.实施学案以来,对提高班的学生不再用题海战术,大部分学生也能做出一些题,常常有成功感。
二、实施学案学生的变化上看:
1、我觉得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以前,总是感觉课堂有些沉闷,课堂往往是老师和几个优秀学生的表演场,举手回答问题的总是那几个学生,其他学生像看表演一样,他们跟我们的课堂在心理上有很大的距离,学案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来,课堂真正成了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老师只是引导者。特别是部分差生,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进了学习中来,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防止了教学过程中的两级分化过于严重的现象。
2、283班小组学习中,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自己探究分析获得的知识形成记忆会很长久,而教师一言堂讲授的,要靠反复的记忆,容易形成记忆疲劳,学生厌学。
3、学案给了学生一个路标,让学生知道要往哪里去。学生看了学案就知道这节课该把握什么内容,并且知道应该怎么去学,这样的学习效率也更高了。
三.学案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
1.每一份学案都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是我们全组化学老师集体备课的结晶。本学期的学案根据学校要求进一步提高了质量,提前将下周的学案打印出来讨论再定稿,效果更好了。
2.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案编写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学案的编写设计要与学生的自学探究的过程要统一同步。
2)、学案的题例设计必须少而精。否则课堂操作将很急促,降低实效性。
3)、课堂上要把自做与讨论严格分开。先逼自做,产生困惑而后讨论。否则还没有自做就想依赖别人,降低学习效果。
4)、学案必须收回来教师查阅。学案学习是个过程,教师查阅可以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作针对性指导。
5)、学案必须留存,装订成册,方便于学生的复习。
四.学案教学实践中的困惑
1、课堂上把好讨论内容的实效性,把控好学生讨论的主题鲜明性,要做到积极参与。
2.在学案教学中,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不适应,很多学生还依赖于教师的“讲”,没有养成独立思考习惯,质疑能力差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这就需要教师科学的指导。
3.使用教学案以来最难把握的是时间,学案的设计时要求学生自学的时间,时间不能超过25分钟,有一部分学生已经适应了,知道按时间干活,不拖沓,但是还有一些基础弱、自主能力差的学生,不能有效的使用学案。还有对学生设计问题时有时候设计语言不具体常常给学生带来困惑,这是日后工作应该注意的。
4.使用教学案学生的每一科都得提前发学案,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科目多,时间也应该多,所以我希望能实现零作业,不然再科科有很多作业的情况下,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时间长了学案效果打折,学生自主能力培养受挫,会失去兴趣和主动性。至于课后巩固部分我们可以设计到学案前的前提测评中,对旧知识起到了巩固目的,也是对上节课重点的提炼和检测,抽查学案时我们就会了解到上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
以上就是我使用教学案以来的一些点滴体会和心得,在教学案过程中还有好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今后教学中不断的学习和探索,让学生尽快成长为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受益终生!也希望同事们多提宝贵意见。
教学心得体会4
在这一节中,张老师说:善于最精细、最灵动地感受语词,是朗读者至关重要的能力,是朗读好一篇作品的必备条件。这句话要表达什么?是说我们朗读时要特别重视对语词的感受。感受的单位不是语句,更不是段落和篇章。而是落实到文章最基本的组成元素——语词。为什么强调语词,是因为只有落实到语词,才能使感受进入具体而精细的层面。
举个例子,《春》当中有这样一句:“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对这段话的初步感受可以用“欣欣向荣”四个字来表达。如果只是这四个字,我们这样读就差不多了:孙老师范读1。但借助语词感受律的提示,我们发现,还需要对“园子,田野,对坐、躺、踢球、赛跑、捉迷藏,风、草”各个语词(意象)进行感受。感受的结果是什么呢?大概是这样:孙老师范读2。显然,从听感上来说,上面两种读法存在明显的差异,第二种表达更加灵动,也更加好听。有人也许会问:将感受落实到这一层面是否过于繁琐和细致。我们当然不提倡朗读过程的字字玩味,词词打磨。语词属于语句,语句才是表达的基本单位。但是,对于创作者来说,这种精细又是必要的。一旦精细地感受语词成为习惯,朗读者的思想感情就会始终处于一种灵动的运动状态中,由此其气息状态也处在一种变化状态中,从而直接改变了朗诵者的创作状态,呈现出灵活多变的声音形式。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感受是朗读者至关重要的能力”。有些人天生有一付好嗓子,还有些人声音弹性特别好,这都是成为一名优秀朗诵者的有利条件。但如果没有精细的语词感受能力,那些天赋或者能力有可能成为摆设。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精细感受语词一定是尽可能贴近文本,所以也不会增加创作者的思想或者情感负担,相反,朗读者能从中获得更大的创作空间和乐趣。
在这一节中,张颂老师用了一多半的篇幅说一件事情:语词是抽象的,模糊的,间接性的,概念性的,有隔阂的`。因此,仅仅“看见”或者“识别”出语词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作为朗读者,不仅要了解语词的明确含义,更要精确感受语词的具体色彩,以便准确表达作品的情理。朗读者如果只是阅读文本,充其量只是获取信息,要想获得具体感受,还要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将客观的语词概念与自己的生活实践、情感经历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主观的、明确的感受。
“朗读者对于作品,对于具体语词的理解必须有所皈依,拿定自己的主见,并努力从中获得具体感受。”这句话包含两重意思:一是理解要有主见,有皈依;二是感受要具体,而且要“努力”获得。
先看主见的问题。语词是抽象概念,对它的具体感受总是随着创作主体与创作情境的差异而千变万化。而对于一旦主体与情境确定了来说,感受就必须是清晰的,唯一的,不能模糊了事。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说:“你所要说的事物,只有一个词来表达,只有一个动词来表示它的行动,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因此就应该去寻找,直到发现这个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而不应满足于差不多。”可以反复阅读、细细揣摩的文字作品尚且如此,那么线性传播、稍纵即逝,有赖于人的直觉产生情绪感染的有声语言则更加强调具体和精准。没有主见,形成不了对文本、对语词的精细感受;没有皈依,我们的表达就容易变得飘忽不定。
再说努力的问题:张老师反复强调感受的具体性,具体到什么程度?从外在来说,要具体到意象的大小、远近、高低;从内在来说具体到身体、肌肉、器官。要想获得这种具体感受,一目十行的浏览是不够的,要付出足够的主观努力。举例来说,《春天的邀请》中有这样一句:“我听见春天在叩击窗棂。”在课堂练习中,学生开始的表达是这样的:“孙老师范读”,随后我要求他们用手指去敲打墙壁,去体会叩击、敲打、砸擂的区别。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明白了叩击与敲打、砸擂的区别。有了这种具体感受后,他的表达就变成了这样:“孙老师范读”。有了这样一番体验,我们就能动的:“朗读者对文字作品的语词,在理解上不能模棱两可,应使语词符号的代表性及其明确,在感受上更不应含混不清,应克服语词符号的间接性所极易造成的隔阂。这样,听者从朗读中获得才是世间事物的真切映像,才是文字作品的精神实质。”
没有人是天生的朗读者,感受的能力和习惯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从小到大,我们习惯了作为文本的“阅读者”而非“朗读者”来接受文本。作为“阅读者”也会有所感受,但是这种感受往往是概念化的,或者是浅表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表象碎片。在当下人们被手机所俘虏,更习惯浅阅读、快阅读时这种情况就更为普遍。以这种状态开始朗读,很容易陷入“见字出声”的彀中。而当我们以“朗读者”的角度看待文本,就需要以更加主动的态度面对文本,面对文本中的语词,在强烈的表达愿望驱动下,自觉地、主动地、精细地感受语词。这也许就是“语词感受律”的意义之所在。
教学心得体会5
为学习者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教学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情感,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学习策略完成学习任务。评价作为英语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课程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外语课程改革的方面、力度与效果。
一、更新了教学观念,重视教学评价的目标与功能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发生根本的变化,而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发生变化。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认真地讲,学生静静地听,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在要求学生听课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探索、操作和实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英语交际技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欢乐中学到知识;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二、评价的激励作用,更新了简单、枯燥的教学方法
新理念犹如春日里的阳光,给我们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温暖和活力。在传统的教学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是课堂气氛的沉闷,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累,学生瞌睡,教学效果极差。经过培训班的学习,认识新理念的课堂较之传统课堂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活”,课堂充满了生命力,呈现出了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活跃,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英语课,作为一种语言教学。它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语言感受、文化感受、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让英语课堂活起来。活教。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拘一格,综合学生、教材、教法及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语言潜能。教师要充分备课——备学生、备教材、要体现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创新性,永葆英语课的新鲜、有趣,切忌“为法所缚”、“照本宣科”。在教学中要本着用爱心、热心、耐心、同情心,求新、求活的原则,不光要教语言,还要教方法,教做人,要体现出教学的灵活性、多样性。活学。以活教带活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改过去死记硬背的机械性学习为合乎语言学习规律和小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的自主性学习,使眼、耳、鼻、舌、身、意全员参与,交替互动;开发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的实施与运用,学会了创设情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肯定性的激励评价能够更好地沟通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教师是根据小学生好奇活泼、善于模仿的.特点,在备课中根据教材的结构,教师通过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对不同的内容创设不同情景进行教学。如:游戏、对话、表演、歌曲、歌谣、扮演角色和直观的教具等。为了创设有利英语学习的情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对不同的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景,注意运用正确的评价方法,如:.及时给予表扬,这时,学生一定会受到鼓舞。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走向成功,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成功,也会增强人的自信心和热情,激励人们去追求更高的目标。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的英语let’slearn部分,我在教学中创设了各种真实自然的情景,并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目的在于分散教学难点,循序渐进,便于表演。符合儿童的特征就是爱玩、好表现自己。因此,用表演和游戏的形式来进行交流和学习。在表演中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1、语言的示范性表演,用自制的木偶配以不同的声音进行,或以边画简笔画、边说的方式进行。2、语言的巩固性表演。可在双人或四人小组中进行。为了激励主体学生参与,可将头饰或名片卡贴在黑板上,以学生集体表演的形式进行。3、发展语言技能的创造性表演。在教学会话中教师充分利用教具、头饰和各种人物的名片卡的形式进行。表演中鼓励学生灵活组合,扩展会话。能运用c部分故事中语言的学生加以表扬。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成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更有效的掌握知识。为了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在备课中深入钻研教材、钻研教法;设计真实自然的情景,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适量的游戏形式丰富课堂教学。让学生心中充满快乐并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英语教学活动不断进行下去。
教学心得体会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很荣幸作为新教师代表在这里发言,首先要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宝贵的机会。语文教学大体分为基础知识、阅读和习作。
首先在基础知识方面:注重点滴积累,重复出现。
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表现于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基础知识包括:拼音、文字、词汇、句子、语法、修辞、逻辑,乃至细小的标点等等。实践中我感悟到:严把关,是提成绩的关键。处理这个环节的教学,我大量翻阅相关练习题,提炼出重要易错的知识点,以重点强调,每天听写,多种形式练习的方式反复出现,久而久之学生们能熟记于心了。
二、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也是学生兴趣培养的有效途径。
1、课前有主动预习,上课勤作笔记,课后自觉复习的`习惯。
2、阅读过程中有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自己解决生字、新词。
3、阅读时自己提出问题,边读边思考,设疑研读的习惯。
4、励学生多读作文书,多看课外书,增加知识储备,丰富写作素材。我班学生有这样一个习惯,还没上的课文,学生自觉、往后读,还没要求背的课文和日积月累,学生会自觉去背。所以,我在教学新课时,学生对新课已经很熟悉了,上起课来就比较轻松。
三、写作教学
鼓励孩子们多读书多积累,平时注重积累写作文时才有话可说。那么如何积累素材呢?我认为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1、阅读中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有很多课文的课后练习中都会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现实中,优秀习作举不胜举,学生可以把课内、外积累的好词佳句、片段、精彩的故事情节,分门别类地摘抄在自己的积累本上,并在后面写上一点感想或是模仿一个小片段,时时去翻阅,这样时间久了,用的多了,就会熟记于心。最终把积累来的东西变成自己头脑中的东西。
2、从生活中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世界。《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这两篇课文,之所以能写的准确生动都源于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以上是我从知识教学上分享了我的一点儿拙见,我再从学生管理方面分享我的管理习惯。
1、关心和爱护学生,只有孩子们喜欢你了。才会愿意跟你交流沟通。才会愿意学习你的学科。
2、听讲习惯的培养很重要。我喜欢营造一个轻松愉悦但不是乱而无序的课堂。这样学生就喜欢参与到课堂中来。愿意积极思考问题,愿意积极回答问题。
3、学习小组长的培养很重要。小组长管理本组学习、卫生、纪律,这样一个大的集体就变成一个个小的集体。管理起来很容易,小组里一帮一接对子hai非常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4、班级里干净整洁、秩序井然也有利于学习。我不相信乱哄哄的脏兮兮的教室会有人愿意学习。有好的班风才会有好的学风。除了班级管理,我还注重学生理想的树立。学生有理想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学习态度的端正也很重要,我经常对孩子们说:“学习态度就等于学习成绩。没有行不行、能不能、只有想不想。”我们的口号是:别人能做的我就能做;别人不能做的我还能做。每天进步一点点!有好的生活习惯,好的学习习惯,有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孩子的学习错不了。
5、关心重视后进生,多与家长沟通,多了解学生在家的生活习惯,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是转换后进生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学心得体会7
古人云:“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兴趣是学生认识的需要,也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越浓,注意力越集中,观察也就越细致;反应越清晰,思维、记忆等各种智力活动也最有成效。创造轻松活泼的英语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快乐地学习英语。
美的东西总能让人赏心悦目,让人快乐,爱美、求美,这也是学生的基本心理。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欣赏美,享受美,于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充分享受学习英语的快乐;这也是英语教学的一个主要方面,突出表现在教师的语言运用、情境创设、板书设计等方面。
尤其板书设计在英语教学中也非常重要,学生往往会模仿教师的字体,所以教师的板书应规范,设计要合理,重点突出;使学生一目了然,恰到好处地运用彩色粉笔、筒笔画等增强美感,充分享受学习英语的快乐。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很注意课堂纪律。课堂上学生静静地坐在那儿,师云亦云,这样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动、好玩、好胜的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采用多种活动形式,如做游戏,讲故事,绕口令,猜谜语,唱歌,跳舞等。特别是游戏,因为游戏是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90%以上的学生喜欢课堂教学游戏。这是因为游戏给他们的英语学习带来了快乐,使他们的'身心达到了完全的投入,而且游戏会使枯燥、机械的句型操练变得生动活泼,趣味无穷。
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如教组颜色的单词,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种游戏。拿相应颜色纸牌的学生就根据指令完成动作。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各种颜色的单词,避免了反复诵读记忆单词的枯燥无味,又运用这些词汇进行了交际练习。
综上所述,小学教学,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让学生在“乐”中学,在“乐”中练,变苦学为乐学,真正做到乐而好学。
教学心得体会8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口算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低年级学生的口算是否过关,将直接关系到中高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形成。对于我们一年级学生来说,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基础性运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在每天的数学课上都坚持对学生进行开火车、抢答、指名答等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由于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有限,学生对单一的计算形式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倦心理,采用多种训练的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即使是纯粹的计算复习课,我也会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比如小青蛙找妈妈,小刺猬摘果子,帮小兔回家等等,这些将成为课堂上的一些亮点引领学生激情的投入到预设的计算训练中。综上所述,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式:
1、加强听算练习。因为听算需要精神高度集中,耳听和脑算都要反应快,开始采用抢答的方式,渐渐地把机会放在中后等学生身上,并且要及时注意鼓励他们,以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2、在每天固定的时间里,开展口算抢答,男女生竞赛、开火车等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计算能力。
3、新旧知识结合练习。在教学新内容的同时,适当安排10以内加减法和20内进位加、退位减的练习,只有这样长期训练,才能为学生的计算准确性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每天辅以口算题卡的固定训练,提高了口算速度。只要教师和学生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另外一点,值得要提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他们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正确率的重要保障。大量事实证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千万不要用“一时粗心”来原谅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差错。学生在计算时漏题和抄错题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口算部分,漏题的失分占到总失分的30%。要重视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有些学生没有认真审题的习惯,对所要计算的题目,一眼扫过,就匆匆做题,致使计算结果错误或在计算中“走弯路”。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拿到计算题要做到“三看”,一要看清运算的数字,二要看清运算的符号,三要合理选择计算的方法。再就是培养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整洁美观。提供一片空间,迸出智慧火花”。在计算教学中,也要给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自由摸索的时间、自由展示的天地。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学习数学、学习计算。我相信,学生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学习计算,在老师精心指导下养成良好习惯,计算能力定会一步步提高。
教学心得体会9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次,小学语文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课改让我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勃勃生机。在这样一种契机下,在不断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无论是在教学行为上还是在教学意识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课程改革以来,我参加了几次培训,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在古代,说某某能写一手好字,能写书信,这人的语文素养就好;相反,说某某的语文水平差,往往就说这人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筐。可见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何其简单。但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课改要求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三、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四、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
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们许多老师在新老教材的语文教学中,曾经尝试运用过“小组互动探究四步法”,也就是:
1.读——读喜爱的语段;
2.说——说探究的内容;
3.问——问不懂的问题;
4.帮——帮助解决疑难。例如:学习《桂林山水》时,就是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读一读、说一说、问一问、帮一帮的过程,以多元的对话为模式,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或点评、或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学会了真正地学。
五、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教学心得体会10
(一)前提:明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这是上好一节课的舵,如果教学目标把握不好,就会降低一节课的效率。如果我们把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忘记了,那就难免形成形式主义的课堂。所以如何用目标来驾驭一节课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二)教师在课堂上的激情是上好一节课的灵魂。
首先要说明的是激情不是表演而是全神贯注,即老师的思维在激活状态,不是讲教材而是在用教材。再者带着激情可以让我很好地投入到教学当中去,而后去享受教学的快乐。每当我上完课走出教室门口时,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与幸福感,我想那就是激情教学,投入教学给我带来的快乐,也是促使我工作的动力。
(三)善于设置和提出问题,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所谓“一个在问题中推进的课就是好课”我想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那我们该如何让学生带着旧问题上课,带着新问题离开课呢?这里有点建议:哪些问题是激发兴趣,哪些问题是导入新课,哪些问题是引发创造性思维的等等我们不妨把这些问题归纳起来,那就是我们自己扎扎实实的功底了。
(四)正确处理课堂上的讲练关系,是上好一节课的突破口。
讲练关系不是时间概念,不是先学、讲后练,这概念是指一门课在一个学期中的统计与平均,即某节课可多讲而某一节课可少讲。那么如何练呢?不是靠题海战术,而是要艺术地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五)即时点评是强化正确认识的重要手段。
这是包括多方面的,比如对学生的正确回答要给予肯定;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要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及如何艺术性地处理学生作业中的问题等等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具有丰富的底蕴。
(六)拓展知识是创新教学的具体体现
创新教学不是看这一节课如何的花巧,而是要求我们如何把新旧知识的连接与拓展,及如何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堂知识融合起来。我认为这就是最实在的一点。因为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走到教室来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时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课堂教学时要激活他们的经验,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从而提升他们的生活的经验。
(七)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之一。
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我的观点是“该用时不用-不好;不该用时用-不对”。其实对于学生来说,多媒体用多了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讲的是艺术,而不是都做课件。
诚然上好一节课是需要许多方面的因素的,我们所上的每一节课也不都是成功的。但无论怎样的课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懂得反思。反思让我们在失败中前进,反思使我们锦上添花。所以上好一节课对于每一个老师都不是简单的事情。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也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应该做到的,也是必须做到的。
教学心得体会11
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动全区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培养适应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小学美术教师,宝安区教科培中心探索和总结了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五段式互动”培训。20xx年xx月在宝安实验学校举行了宝安区小学美术教师“五段式互动”培训,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这次的活动模式很有创意,收获很多。
“五段式互动”培训模式的基本程序是:美术教师辅导讲座、根据讲座内容上课、激烈的辩课、专家点评、心得体会。此次培训让我领略到了作为宝安教育前沿的实验学校的年轻老师们身上散发的阳光、向上的风采,感受到她们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那深情的爱;感受到她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使我深受震撼,真正感受到了“新课程,新理念、新思路”带来的新变化。
这次五段式培训,首先是由欧阳铭蔓老师针对课堂中学生绘画的情况,作了一个讲座,在讲座中她很好地讲述了自己如何让学生从不会画画到会画画再到爱上画画的过程。随后欧阳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选上了一节自编的教材《整体与局部》,这一节课的学生是五年级的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系统性很好,学生的作业完成效果不错,从中可以看出欧阳老师平时下的功夫,但教学的氛围比较沉闷,整节课老师说得多,师生互动少。在随后的辩课环节中,我听到了作为反方的一号辩手王豪老师犀利的点评,看到了这些80后的小年轻身上所具备的`很强的专业理论知识。整个辩论的过程精彩迭出,看来美术老师的语言功底也并不比其他科老师差。但在整体的辩课过程中,我又觉得双方辩手并没有抓到主题来辩,辩什么?为什么而辩?辩论的结果要怎样?不得而知,也让很多老师一直处在云里雾里。我认为辩课不是为了辩一节课的优劣,如果只是为了辩一节课的优劣,那和以前的评课有什么两样呢?既然是辩论,那应该抓住教学的某一环节,或者是某一做法,特别是一些比较有争议的做法来辩,这样的辩论才真正有“道理不辩不明”的意义。辩课的最后,西乡街道教研员罗国辉老师对本次活动作了精彩而简短的点评。
在这次培训之前,看到各个学科把五段式培训开展地如火如荼,什么是五段式培训?我一直不清不楚的,通过参加这次培训活动,使我真正了解了这种先进的培训方式,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同时,使我在深受启示的同时,也有所反思,深感当前教学任务的艰巨。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如何使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焕发新的光彩,是我要值得深思、感悟的,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针对自己的教学的薄弱环节与不足之处,以名师为榜样,研究他们的教学艺术与教学思想,为我所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的教学更趋完美,努力提升美术教学水平。
教学心得体会12
最近老师们都在写的黑板字,联系实际,我不由想到了耳闻目睹的学生与自己的孩子,目前孩子的写字状况实在令人担忧:幼儿园的孩子在手肌无力的情况下吃力地写字;一二年级的孩子在各种生理功能还不支持的情况下进入了艰难的写字状态;三四年级的孩子埋在各种名目数量繁多的作业堆里……孩子近视的多了,小小年纪心脏病发作的多了……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由于孩子没有正确的写字姿势、读书姿势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感叹之余,该如何引导孩子写好字呢?我想,至少我在引导自己的孩子写好字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给孩子讲解写好字的意义及好处。
俗话说,字若其人,字若其心,字若其性。一个人的字迹可以反映一个人学习、求知的'情感态度,可以反映其审美观。同时,正确的写字姿势、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因此,孩子必须从小养成正确的良好的写字习惯。
其次,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由于孩子小,还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写字姿势,老师或者家长需要及时给以指导。可能有些孩子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不良的习惯,这更需要我们帮助其纠正过来,必要时强行规范。一种良好的习惯往往需要经过二十一天才能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下很大的功夫才行。
第三,帮助孩子掌握写字的基本要求。
也就是说,在孩子写字之前,要告诉孩子正确的笔顺、如何运笔、如何排版等,让孩子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在孩子写字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对于孩子出现的同一种错误,多记录,多注意,及时发现,及早解决。
第四,以身作则,给孩子做榜样。
孩子在作业或写字的同时,自己在一旁练习写,甚至和孩子一同写,写同样的字,写同样的作业,和孩子比赛看谁坐的端,写的好,给孩子提供进步的机会,让孩子看到自己成长的空间,激励孩子进步。
第五,定期进行写字比赛(展评)。
在孩子看到自己进步的同时,收集孩子一段时期以来的作业或是全家人定期组织写字比赛(展评),让孩子当评委,让孩子勾画出写得漂亮的字,让孩子打分,这样既可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又可以锻炼孩子的能力。家长同时给每个人写得字进行讲解,好在哪儿,不足之处在哪里,这样可以进步的更快。
这是我本人的一点儿粗浅之见,有待于进一步实施。现在经过观察才突然发现,我家孩子的写字习惯特别不好,双眼都近视0。8。我想我会坚持的。
教学心得体会13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
备课深入细致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注重与前面知识点的呼应。往往一个章节的教学内容是密切关联的,讲到下一个知识点时,可以适当地提及之前的学习内容,做好前后呼应。还有,对于某个重要内容,最好能够集中讨论,把和它相关的有关问题全部列出来,挨个解决,让学生对该部分知识有深刻的理解。而不要东一块西一块,这样学生会搞不清楚重点,且对该知识较为模糊。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课堂中多提些问题,让学生回答,给学生足够的`信心和鼓励,并适当地讲一些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技巧与方法。不能一味的指责学生,而应该多鼓励。讲课时随时注意学生的反映,一旦发现学生有听不懂的,及时给予讲解。要关注学生的状态,观察他们是否集中注意力。语调要有高低起伏的变化,可以敲敲黑板,或者让学生抬头等,提高学生的无意注意。可采取多种方式评讲作业,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一起讨论,讲评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习题课这一方面,一定要做到提高学生注意力。上课时要求学生多做笔记,把归纳的知识作好记录,复习时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思维提升的作业。对学生的作业仔细的批改,对认真完成且正确率高的学生进行表扬,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力争取做到最好,只有把心思放在学生身上,处处为学生着想,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改正缺点,再接再厉,把工作做得更好。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一位优秀教师,学生喜欢的教师,社会满意的教师。争取在最短的工作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时刻准备着,勤于学习,乐于教学,用愉快的心情应对每一天的工作。
教学心得体会14
此次中央音乐学院·延安5。23艺术节,携手近三百余家艺术院校,十几家著名央地艺术院团,近万名海内外艺术家,八大艺术门类,在六天里通过网络云传播推出四十余场、上百小时的精彩节目,彰显艺术为人民,用艺术致敬延安精神,用美育传承红色经典的主题。
“美育云端课堂”开幕式主要通过对交响合唱《我们》《黄河大合唱》、歌剧《白毛女》三部音乐精品的讲解、欣赏,拉开5。23艺术节美育盛宴的帷幕。
《我们》
首先俞峰院长介绍了合唱艺术的特点,请出了《我们》的词曲作者、中央音乐学院李小兵教授介绍《我们》的创作情况,随后播放了这部当前抗疫音乐力作——云合唱、云合奏《我们》,俞峰院长执棒,集合全国100多所音乐院校共万人师生组成的云合唱团演唱,朗朗、秦立巍、吕思清等著名音乐家,中央音乐学院教师、国内著名演奏家和乐团首席及国外著名校友等二百人组成的云乐团演奏。深情的旋律、激情的演奏、宏大的音响,极具感染力,收获满屏点赞。
《黄河大合唱》
开幕式主体部分是俞峰教授讲解诞生在延安鲁艺的、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红色音乐经典《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演出情况,著名歌唱家雷佳讲解同样诞生在延安鲁艺的红色经典、我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表演、复排等情况。
俞峰教授在讲解《黄河大合唱》时播放了新华社制作的国家相册《黄河大合唱》,通过珍贵图片再现《黄河大合唱》创作、演出情况,播放欣赏了著名指挥家严良堃指挥中央乐团的《黄河大合唱》经典版本视频片段——《黄河船夫曲》。
《白毛女》
开幕式下半场俞峰教授请出解放军文工团副团长、著名歌唱家雷佳,由她讲解歌剧《白毛女》的创作、排演、传承。
雷佳通过连线场外专家、访谈场内嘉宾的方式,介绍歌剧《白毛女》与延安鲁艺的深厚渊源,它对中国民族歌剧产生的重要影响。这部作品是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直接指导下创作的,它继承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基础上,适度借鉴西方戏剧特别是歌剧艺术的成功经验,融会贯通的艺术创造,为日后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教学心得体会15
初二的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鼎盛部分,自我意识高涨,他们正急切的想认识自我,更想肯定自我,高傲又自卑。而在学校学习又是他们青春期阶段重要的部分,因此,学习的状况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对于敏感的学生,有一道题不会或者一个知识点没太听懂,就可能否定自己,脑补了很多自己不行的戏码。
此时,初二的学生跟物理刚刚熟悉,远不如语数外亲切,互相了解深透。这就给了物理老师们一个能引起学生注意,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的机会。对于新鲜的`事物学生总是充满了好奇,在课堂上更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当然被吸引的学生心中也是充满期待。伴随着这份期待,如果学生能够学好物理,这将是一份对自己能力的认可,弥漫在他们头顶上的乌云也就散开了。表面的吸引学生学习的小技巧可能只是短暂的,并不能长久的支持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上。如果,抓住学生对自己能力肯定的向往的点,在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也是引导学生走向快乐学习的方法之一。
课堂上提问问题时由简单递进,并且结合学生的学情给予部分提示,回答上来了后就要夸奖学生,回答不出来也要表示理解和鼓励。在课堂上提问,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的最佳场所。因为在讲课时,老师和学生能够及时的交流来引导学生获得成就感。此时学习情况不好的学生回答出一个问题,会让他对学习的兴趣大增。对于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说,回答出问题就是有一个坚持学习的理由。所以,回答不出问题就尤其重要,首先肯定不能责骂批评,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一点提示,如果还是回答不出来告诉全班同学这个问题有点难度的表示理解,并给予鼓励的眼神。
仅仅是课堂上的提问是不够的。现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最能表现出他们学习效果的就是是否会做题了。平时学生的题已经够多了,这么多的题不一定能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抗。作为“专业”的老师,可以给学生简练出能够提升学生成就感的题。比如,进行实验探究题的专题训练,重复的实验探究题型,伴随着老师的引导,提高能力的同时,一下子出现这么多会做的题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成就感。
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提高学习上的自我认同,帮助学生拥有自信阳光快乐的校园生活。
【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学心得体会08-18
教学心得体会08-23
生物教学心得体会08-13
学期教学心得体会08-18
美术教学心得体会08-20
美育教学心得体会10-09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08-28
识字教学的心得体会10-12
教学培训心得体会09-30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