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机电系开题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机电系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机电系开题报告1
1、选题依据(选题意义、准备和基础等)
机电一体化产品广泛应用各种加工业,切割技术也有了飞速的发展,手工切割已经适应不了现代工业发展的要求。如今已进入以通用机械时代。几十年来,切割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一直比较活跃,设计在不断的修改,品种也在不断的增加,应用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大。而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型号的棒料切割机结构复杂,调节,维修不方便,生产效率低,智能化低等不足。
2、内容综述(目标、主要内容、拟解决的重点问题等)
1.对于板材切割机切割过程,如:上料-压紧-切割-调整-再切割-切割完毕-松开板材这一系列工作流程的PLC半自动控制。让对于操作人员人数的要求变得最小,并且可以使操作人员不用一直守在机器旁边。这里主要研究的就是PLC的控制过程,以及程序的书写。2.实现在板材切割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材质,不同厚度的材料实现主电动机以及平台拖动电机的变频调速。一方面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提高切割质量。这里涉及到的研究项目包括厚度传感器的使用和变频调速器的应用研究。3.对于板材切割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控制。在操作人员不能完全顾及的情况下,保证机器的安全稳定的半自动运行。
3、方法和思路(研究方法或工作方案)
1.与指导老师沟通,确定课题的研究方向和主要内容;
2.根据研究内容及方向开始对原始材料进行收集;收集对象包括图书,期刊,论文,网络文献等;收集范围包括图书馆,网络,书店等。
3.对于所收集材料进行分析,并根据材料的不同做好分类,留下好的有用的材料;
4.根据已有材料,完成基于PLC控制板材切割机的设计初步构思;
5.结合研究方向和材料的收集情况,在初步构思的'基础上完成对于方案的初步设计。
6.对初步设计进行实际应用讨论,根据设计的可实施性以及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完成对于初步设计的修改和加工。
7.最后,对已修改的设计进行再一次的实际应用论证,结合生产实际,完成对于设计的定型处理。其中对于材料的收集要以对板材切割机的实际运行为主,结合实际生产,查找相关的实体内容和参考文献。
4、毕业项目提纲
当今时代正是中国发展的黄金时代,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谋求更大的发展,行业的转型是一定的,所以轻工业的转型,重工业与机械制造的行业的重视是必然的。就这一点来看,让我们清晰看到机械行业的发展前景有着如此大的潜力。它与其他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产品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单纯的机械已经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渐渐地就出现了机电一体化,现代机械的机电一体化的目标是综合利用机、电、信息、控制等各方面的相关技术的优势,扬长避短以达到系统优化的效果,取得显著地社会效益和技术经济效益。
5、参考文献
[1]梁景凯,盖玉先。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1.
[2]徐灏。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3]陆鑫盛,周洪。气动自动化系统的优化设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
[4]刘鸿文。材料力学[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5.
[5]孙恒。机械原理[M].8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5.
[6]陈建明。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练习与实践[M].4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2.
机电系开题报告2
题目:玻璃仿型磨削工艺及自动夹具的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设计来源于企业玻璃加工,从企业的角度来讲,改进磨削工艺及夹具的设计,有利于企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玻璃制造业的发展,机床的生产要求,在其特有的技术领域中发展岀符合机床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度及多任务复合等概念的独特产品。而且产品的工艺越来越复杂,工部越来越多,需要特定的夹具。在玻璃仿型中,玻离的装夹定位非常重要,所以要提高玻璃仿型效率,精密度。玻璃仿型磨削工艺参数:
1、进给速度:600~800mm/mim;
2、下刀速度:1000mm/mim;3、刀具直径:60砂粒度:450#;4、主轴转速:8000rPm。材料:玻璃(1、各种青/白片)首先要防且璃滑动,自动夹具的设计可以解决滑动问题,同时可以减少装夹玻璃的时间,也对玻璃仿型提高了效率和精度。由于如今夹具很实现同步、且气压缸漏气严重,保护措施差,安全系数低,所以要对这些问题要进行充分考虑,并改善设计方案。设计的目的要设计岀适合不同玻璃仿型的夹具,解决装夹上带来的所有不便问题,设计的意义设计岀符合企业生产要求,减少装夹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玻璃加工的精度,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生产安全性。这些就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研究目标:
近年来,玻璃加工磨削发展趋势: 平板玻璃深加工的产品品种繁多,但基本包括以下内容:机械加工产品(磨光玻璃、喷砂或 磨砂玻璃 、喷花玻璃、雕刻玻璃),热处理产品(钢化玻璃、半钢化玻璃、弯曲玻璃、釉面玻璃、彩绘玻璃),化学处理产品(化学钢化玻璃、毛面蚀刻玻璃、朦砂玻璃、光面蚀刻玻璃),镀膜玻璃(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低辐射玻璃、彩虹玻璃、防霜玻璃、防紫外线玻璃、电磁屏蔽玻璃、憎水玻璃、玻璃 铝镜 、玻璃 银镜 ),空腔玻璃(普通中空玻璃。真空玻璃、充气中空玻璃),夹层玻璃(PV膜片夹层玻璃、EN胶片夹层玻璃、饰物夹层玻璃、 防弹玻璃 、防盗玻璃、防火玻璃等),贴膜玻璃(防弹玻璃、镭射玻璃、遮阳绝热玻璃、贴花玻璃),着色玻璃(辐射着色玻璃、扩散着色玻璃),特殊技术加工玻璃(激光刻花玻璃、电子束加工玻璃、光致变色玻璃、电致变色玻璃、杀菌玻璃、自洁净玻璃、防霉除臭玻璃)。由此可见,平板玻璃深加工不只是利用单一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生产,而是多种技术综合的方法生产,其产品的应用也更趋复合性。比如夹夹层玻璃是玻璃仿型磨削工艺重要部分:它是由两片或者两片以上的玻璃用合成树脂粘结在一起而制成的一种 安全玻璃 。当它破损时碎片不会飞散。夹层玻璃生产有干法和湿法两种形式,但干法生产是主流夹层玻璃产品最早由 建材 研究院开发成功。 夹层玻璃的种类很多,但主要有 PVB胶片 夹层玻璃、以固相水合硅酸钠膨胀层为防火中间层的 防火玻璃 、以EN胶片为中间层的真空一步法夹层玻璃。真空一步法夹层玻璃不仅可生产普通安全玻璃,而且可生产带饰物的装饰夹层玻璃。最近光改变色装饰夹层玻璃也已面世。本设计主要是针对玻璃仿型开展的,从开始的手动夹具慢慢转变成自动夹具,成了历史性的突破,可以给企业来保质保量,给操作人员带来方便,省力省时间,提高效率,研究的目的是因为此夹具还是刚刚使用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所以要进行改进及完善它,改善其加工效率、安全性、使用性等等,这就此设计最突的地方,也是最值得研究方向。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内容:如今玻璃磨削主要有:吸附式磨削,平压式磨削。而自动夹具的设计主要是用于平压式,主要是从裝夹力度,装夹方便,安全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质量产量进行研究,再从机构设计、动力源设计、构件结构设计几个方面进行对其研究设计。从原理进行对其分析,磨削工艺,再到结构组成分析进构思设计、研究。方法:根据一些现有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受力分析,设玻璃仿型磨削自动夹具的形状设计。用绘图软件设计自动夹具的外形。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及进度安排:进度要求:
第一阶段(10.25~11.07):收集查阅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11.08~12.05):设计计算,方案论证。
第三阶段(12.06~1.02):绘制总装配图,零件图。
第四阶段(1.03~5.20):图纸检查,撰写设计说明书,毕业答辩。
五、课题的成果形式:
1.总装配图A1图纸1张,零件图8张;
2.三维软件零件建模及装配;
3.设计说明书一份。
机电系开题报告3
一、选题目的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课题是设计适用于重庆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日常巡检所用的巡检车,理论价值是为生产和改进跨座式轻轨巡检车作理论参考。现实意义就是在每天轻轨正常运营之前对整个线路进行一次巡检,以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为乘客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轻轨交通,因其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能源、造价低廉和线路占地少,运量大等优点,在国内外都正在蓬勃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可少的交通工具。早在19xx年,日本东京就修建了从市中心到羽田机场的跨座式独轨铁路,全线实现计算机集中高度控制,该线也成为旅客出入羽田机场的重要通道。后来,日本又建成了大阪线、北九州线等跨座式独轨铁路。另外,法国、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也都修建了自己的跨座式独轨铁路。近年来,轻轨交通在国内也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主要大中城市均在建设或规划自己的城市轨道交通。重庆由于其特殊的地形条件和作为直辖市的定位,发展轨道交通就更是必不可少的了。目前已经通车的有轨道交通一号线(局部),二号线,三号线(局部),预计六号线也将于今年年底通车。轨道交通,已是代表重庆城市形象的一条亮丽风景线,成为了重庆城市交通的'新干线和城市名片。因此,保证乘客能安全、舒适出行就尤为重要。巡检车作为轨道交通的“守护神”,生产及改进巡检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三、研究重点
明确巡检车的作用,针对重庆市的特殊条件,正确分析巡检车运行的环境条件,以及巡检车的外形尺寸和供电方式,并对设计出的巡检车进行受力分析。
参考文献:
[1]毛保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xx.3
[2]姬秀春从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看我国城市交通现状,浅谈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与未来现代企业教育20xx
[3]毛保华、姜帆、刘迁、魏怡、李夏苗、许红,城市轨道交通[M].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1
[4]张振淼,城市轨道交通车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xx.12
[5]仇保兴中国城市交通模式的正确选择[A]. 20xx
[6]张丽平,李芾,黄运华.国外城市轻轨发展及应用概况.国外铁道车辆,20xx.5.38(3)
[7]贺在华,段嘉宣等20xx-2021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与设备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20xx.1
[8]铁道部第二勘察设计院.重庆轻轨新线工程总体设计[R].20xx
[9]孙章,城市轨道交通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xx.6
[10]毕湘利,宋键.从效率角度谈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和运营[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xx(10):1.
[11]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迎接中国十亿城市大军[R].20xx
[12]顾伟华,毕湘利.建设安全、可靠、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xx(5):1.
[13]沈志云.高速列车关键技术[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xx(12):34.
[14]轨道交通,给重庆发展提速重庆与世界20xx
[15]邹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A].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
机电系开题报告4
设计题目:电梯控制系统的PLC原理图及梯形图设计
电梯的国内外研究动向及意义
从1887年美国奥的斯公司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梯,到中国最早的一部电梯在上海出现,电梯行业在中国迅速发展,由此电梯变成了高层宾馆、商店、住宅、多层厂房和仓库等高层建筑不可缺少的垂直方向的交通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物规模越来越大,楼层越来越多,对电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梯也更加安全、舒适。然而,人们的追求并没有就此停止下来,仍在不断地进行研究改进。21世纪开始国际开始强调“绿色”,绿色和平,绿色天然,绿色和谐。电梯是载人的机电设备,要实现绿色,也就是强调电梯更舒适、更安全地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强调电梯与环境的协调与和谐。
目前意义上的“绿色”,一般是强调“天然”的一面,强调与环境的协调与和谐。电梯属于纯粹的工业产品,其天然性应表现为对环境影响的尽可能小,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以及电梯本身的人性化。这也应是绿色电梯的发展方向。
(1)智能化。我们这所说的智能化电梯是传统的人工智能是无法胜任的。传统的智能控制是一种技术的事先安排,说到底是一种程序控制,是一种周期性的系统自动控制,实际上还算不上智能。而真正的智能电梯应更具人性化特点,不仅具有传统的人工智能的所有优点,而且还有传统的人工智能无法比拟的东西,具有动念和随机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诸如能根据轿厢内的情况和各层的候梯信息,自动地制定每次最优的运动速度和停车政策;自动选择运动方面;双向语音交流;到达目的层的语音提示等,让乘客有更多的主动性,使大楼交通运输实现真正的人机对话。智能化要求电梯有自动安全检测功能,让电梯自己能够检测到电梯的故障所在,并及时报警予以排除。
(2)安全。运行安全是电梯的根本和关键。可以说,电梯的全部其他工作都是以此为中心展开的,使电梯安全运行更有保障。运行安全不仅要消除电梯启动时较强的电磁辐射,使用安全材料和运行稳定,而且要有一种良好的视觉效果,让每一位乘客在宽敞、明亮轿厢内有安全、舒适的好心情。同时,电梯运行安全也要求电梯在运行中发生故障时,不但要使乘客容易与外界沟通联系,而且电梯本身应当能自动播放让乘客感到放松的音乐,彻底消除产生紧张不安的情绪。当小孩和老人乘坐时,电梯对他们应给予一种如同家人般的照顾,不但让老人和孩子感到方便和舒适,而且更让其家人感到放心。电梯运行安全还要求电梯有自动休眠功能,使电梯在保证运行效率最高的同时,使电梯能最大限度地得到休眠。
(3)与环境的协调和平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视觉协调。有人曾经做过环境色彩是否对人有影响的研究。该研究发展:视觉不协调的环境色彩对人的情绪、精神影响非常大。色彩宜人,格调高雅,制作精良的电梯,乘客自然会有一种安全的感觉,有一种视觉上的舒适。用料低廉,款式陈旧,色彩沉闷,甚至破破烂烂的电梯,乘客视觉协调无从谈起,乘坐电梯的第一感觉就是不安全。国内的许多电梯公司对此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甚至不少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国产化的电梯也显露出一副土生土长的容貌。
②消除电磁辐射。如前所述,由于电梯是大楼里频繁起制动的大容量电器是电磁干扰的元凶,所以绿色电梯必须是一个达到自身对大楼电磁干扰最小,而又不被其他电磁干扰影响的建筑机电设备。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乘客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可以保证大楼、大厦中的大楼的办公自动化、楼宇自动化、通讯自动化的正常运转。
③舒适感。通过采用高载频波矢量静音变频器,可降低噪声变换频率及电压。以CPU控制电压及频率的连续变换方式,按人体生理适应要求,利用计算机优化设计而成的理想运行曲线,实现更稳定、更舒适的运行。
对现代化电梯性能的衡量,主要着重于可靠性、安全性和乘坐的舒适性。此外,对经济性、能耗、噪声等级和电磁干扰程度等方面也有相应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相信电梯行业会越来越贴近生活。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所解决的问题
目前,在电梯的控制方式上,主要有继电器控制、PLC控制和微型计算机控制三种。而PlC实际上是一种专用计算机,它采用巡回扫描的方式分时处理各项任务,而且依靠程序运行,这就保证只有正确的程序才能运行,否则电梯不会工作;又由于PLC中的内部辅助继电器及保持继电器等实际上是PLC系统内存工作单元,即无线圈又无触点,使用次数不受限制,属无触点运行,因此,它比继电器控制有着明显的优越性,运行寿命更长,工作更加可靠安全,自动化水平更高。PLC控制是三种控制方式中最具有可靠性、实用性和灵活性的控制方式,它更适合于用在电梯的技术改造和控制系统的更新换代,是电梯控制系统中理想的控制新技术。
电梯的控制是比较复杂的,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为电梯的控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PLC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使得它的体积大大减小,功能不断完善,过程的控制更平稳、可靠,抗干扰性能增强、机械与电气部件有机地结合在一个设备内,把仪表、电子和计算机的功能综合在一起。它已经成为电梯运行中的关键技术。因此,研究plc技术更具有了战略性的.意义。
Plc的研究内容及措施
对于电梯的控制,可选用继电-接触系统或可编程控制器来完成,但是二者有各自的特点:
a:继电-接触系统:它的优点是线路直观,大部分电器均为常用电器,更换方便,价格较便宜。但是他触点繁多,线路复杂,电器的电磁机构及触点动作较慢,能耗高,机械动作噪音大,而且可靠性差。
b:PLC在设计和制造上采取了许多抗干扰措施,使用方便,扩展容易。它使用了梯形图和可编程指令,易于掌握。总之,PLC取代继电-接触系统已经成为大的趋势。
基于上述原因,我选择用可编程控制器来完成对电梯的控制。
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概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PLC行业已经在工业市场上占有一大片领地。在此次设计中,我将利用PLC来实现对电梯的控制。其中包括对PLC硬件的设计,软件设计,驻点路的设计,控制柜的设计,以及电梯惦记和其他设备的选择,还有原理分析等。相信此次设计后,我对电梯的实际运行能有初步的了解。
控制要求:
1.电梯轿箱的控制要求:
a:选向:根据电梯各层内选外呼信号的先后和停止时轿箱所在的楼曾位置决定电梯的运行方向。
b:选层换速:指电梯能够根据轿内所选层而决定运行方向,而且遵守或一直向上,或一直向下的原则。并且在每次平层的时候都能够换速。
c:楼层位置的指示:选用了数码管显示的方法。由于FX2N系列已有内部计数-译码驱动模块,所以只要外部加上LED七段显示管和电源就可以显示楼层了。
2.电梯门的控制要求:
要求当电梯平层的时候,电梯门自动打开,经过10秒钟后电梯门自动关上。如果遇到有人在门中间的情况,电梯会因为光电开关的作用而自动开门。
3.补充要求:
除了上述两个要求以外,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备用电梯电机的使用,一但曳引电机出现故障,备用电机将手动控制转入运行状态,避免因曳引电机出故障而引发的不必要的麻烦。
【机电系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音乐系开题报告范文01-03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模板_开题报告01-23
机电系求职信03-31
护理开题报告03-24
论文的开题报告03-30
教育开题报告02-28
项目开题报告02-07
网上开题报告02-07
课题开题报告02-14
科研开题报告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