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古人都有哪些理财方法
纵观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我们可以发现,从原始社会中晚期社会财富有了剩余时起,就有了理财问题。早期的经典著作《尚书》论述了五福,首先谈“寿”,接着重点谈“富”。那么,古人都有哪些理财方法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了古人都有哪些理财方法,欢迎阅读!
古人都有哪些理财方法
风险爱好型——吕不韦
理财经: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赚取差额
战国末年大商人、大政治家吕不韦善于经商,在理财方面绝对是个“爱玩火”的boy。吕不韦崇尚的理财之道,更多的是投资方面。吕不韦喜欢去发掘一些有潜力、价值被低估的物品,然后低价买进,再高价卖出,来赚取差额获得利润。当然,这种高收益的回报,风险也是巨大的,前提是你要懂“货”才行。
当时,吕不韦在邯郸见过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后,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战国策》)。既然赢无数倍,则吕不韦愿“用奇胜”。
吕不韦理财的途径主要是发现有潜力、价值被低估的“企业”(秦国公子异人),向其注入“风险资本”,帮助其“上市”(登基为帝),以获取巨大收益,这可以说是开创了风险投资的先河。不过,这种高收益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如果没有合理的退出机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轻则倾家荡产、重则家破人亡。吕不韦后来的遭遇也证明了这一点。
理财师点评
吕不韦这种理财方式,也是现今艺术品、古玩、房地产信托等领域的投资之道。风险和高收益是并存的,投资这些领域,你一定要懂行。
风险中立型——白圭
理财经:推测观测市场走势,抓住最佳投资时机
白圭,战国时代人,《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鼻祖,即“天下言治生者祖”。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他的理财之道就是不贪图眼前小利,观测市场走势,抓住最佳投资时机,来获得最大收益。
在战国时期,大部分商人都经营珠宝生意,因为经营珠宝可以获利百倍。但是白圭却没有选择这一当时最赚钱的行业,而是用他的“智”另辟蹊径,开辟了农副产品贸易这一新行业。他看到当时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敏锐地意识到农副产品的经营将会成为利润丰厚的行业,并提出“欲长线,取下谷”的经营策略。
白圭的具体做法是:在收获季节,适时购进谷物,再将丝绸、漆品等生活必需品卖给比较宽裕的农民;而在年景不好或者青黄不接时,适时出售粮食,同时购进滞销的手工业品。当某些商品积压滞销时,白圭却用比别家高的价格来收购;当市场粮食匮乏时,白圭却以比别家低廉的价格及时出售。
白圭的这种经营方法,既保证了自己能够取得经营的主动权,获得丰厚的利润,又在客观上调节了商品的供求和价格,获得了良好的声誉,无怪乎白圭自诩为“仁术”。
理财师点评
这种理财方式,也是现今很多理财专家提倡的:观测市场走势,抓住最佳投资时机,从而获得高收益。要达到这种状态,每天的新闻联播是必看的,行万里路也是必做的。
风险厌恶型——苏轼
理财经:控制消费,开源节流,强制“储蓄”
储蓄是中国古代最主流的一种理财观念,追求的是一种低风险、量入为出的资金安排。大文豪苏轼先生就是此中翘楚,可以说,老苏是个典型的“经济适用男”。
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的观点可以说影响了后来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由“君子罕言利”到“君子不言利”的演变也使得商人成了社会阶层的最底层。由于知识分子耻于言利,自然也不会进行投资。因此,对大多数知识分子来说,理财只好追求风险厌恶型。
苏轼在《答秦太虚书》中这样描述自己在黄州的理财方法:“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卜,平日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
那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俸禄大幅减少,于是他痛下决心,决定把每天的开支控制在150文以内。具体做法是:每月发工资后取出4500文钱,分成30堆后用绳子串起来挂在房梁上,每天早上用一枝长长的画叉挑取一串,取完后就把画叉藏起来。平常在屋里放一只大桶,存放每天剩下的钱,以备来客时招待使用。
当然,这样“节流”还不够,苏轼经多方申请,从当地衙门那里弄到数十亩废弃荒地。于是他脱下长衫,穿上短衣,带领全家人开荒种地,在“节流”的同时还做到了“开源”。
古代人是如何理财的
早期理财
理财并非现代人的专属,早在《易经系辞》中便有对理财这一次进行阐述“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讲述的便是百姓对于财物的管理和使用应该适当,禁止百姓的各种不合理支出而造成大量的金钱浪费,理财是最为适合财物管理的方法!
这样看来,古代人也逐渐意识到理财的重要性,既然能够意识到理财的重要,那么古人究竟是如何做理财的呢?
理财分为:高风险高回报、风险中立回报、稳定回报三种主要的理财手段,其中一高风险带来的收益最为巨大,在我国古代历史文献记载当中,最为代表性的便是战国时期的吕不韦。
吕不韦在朝权当中把握着巨大的势力,嬴政之父嬴子楚此时被赵国作为人质,并且娶了赵姬为妻,生下了嬴政,在吕不韦见到如此大功一件,自然用尽一切方法将嬴子楚带回秦国,以求得未来的荣华富贵。
在嬴子楚逃回秦国之后,当即被立为太子,后赵国为缓解两国之间紧张的关系,便将嬴子楚遗留在赵国的赵姬母子放回秦国,后嬴政回到秦国,嬴子楚执政数年后,不幸驾崩,嬴政自然成为了下任君主的最好人选,此时的吕不韦有了扶持嬴政走向帝位的心思。
若是能够支持嬴政成为新一代君主,自己得到自然是无尽的然后发会,在发现这样的潜力时,吕不韦时刻关注着嬴政的动向,为嬴政称王之路扫清障碍,给予一定的保障,在将各大反对嬴政势力肃清后,嬴政终于在吕不韦的计划下,成为了一代君王,开始了属于秦始皇的时代。
在前期吕不韦确实是受到了嬴政的重视,吕不韦逐渐膨胀,不仅与嬴政之母有着紧密的联系,还在朝堂当中结党营私,自诩是自己帮助嬴政成就帝位,一度无视嬴政,这样的高风险换来的确实是回报,吕不韦对嬴政的投资是值得的。
但作为理财来说,高风险高回报只有在及时收手之后,利益才能够最大化,吕不韦却长期处于高风险的状态,最后没有进行合理的退出机制,最后高风险再也换不来高回报,吕不韦的结局在历史上记载的十分不堪。
若吕不韦能够及时在收到最大利润时,看清楚时局,也许他的结局不会如此凄惨。
高风险高回报的理财方式虽然是一战功成万骨枯,收益是十分巨大,但伴随而来的风险,稍加不注意便会跌入崖底,再也翻不了身,也会使人沉浸在这样理财模式当中,难以自拔!
白圭理财之道
理财的时机把握尤为重要,只有把握市场的走向,不断揣测未来市场的发展进行投资,具备这样的眼光,才能够将市场经济把握在手中,不将眼前的利益最大化,而是要等待机遇,最后才能够将自身投资的利益最大化,相比于高风险高回报来说,这样的方式更为稳妥!
在古代有着这样的理财眼光的最为代表性的是战国时期的白圭,白圭坚持不因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放弃长远的市场机遇,只有放长线,才能够钓大鱼,关于白圭的理财故事,可以说是十分清奇。
在白圭眼中所以的货物都有着潜力市场,只有等待时机才能够利益最大化,白圭最初是作为一个珠宝商人,正是看准人们对于珠宝的供求关系,从而使当前具备的一定价值的珠宝价值翻了百倍不止,有了这样的成功经验之后,白圭逐渐尝到了甜头,开始经营起其他的生意,通过转卖的方式来扩大自己的营收。
如白圭在旺季之时大力收购谷物,与此同时将手中的生活用品推销给出售谷物后较为富裕的农民,这样一来,自己也能够创收一部分,不会造成仓库堆积,到了谷物收成不好之时,再出手仓库中储存的谷物,如此一来,带来的营收远超过旺季。
而商人最害怕的便是货物堆积,所以白圭在同行业当中一直是一股清流,其他人按照市场价进行销售,而自己则是不断下压价格进行贩卖,从而使货物不再积压。
对白圭来说只要能够保持成本即可,甚至还可以小赚一笔,这样的行为能够带来收益,又能够压低市场,给贫苦百姓带来生活的希望,白圭也积攒了一定的口碑,生意自然会被百姓光顾!
白圭的理财思维也是现代理财人员最为支持的做法,不为蝇头小利而丢失了市场趋势,把握时机进行合理投资,从而获得高收益,也能够避免高风险带来的麻烦,但弊端则是这样的理财方式需要对市场的动向极为敏感和把控性。
稳妥投资
最后一种主流的理财方式,便是“节流”,在这方面苏轼可以说是最早的理财大师,在历史上的苏轼被贬之后,流落到了黄州,俸禄不至于让苏轼花的大手大脚,所以苏轼也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理财之路。
苏轼将俸禄分成多份,并且细分成每月必须的支出,在平时不用的地方坚决不用,甚至还将用画大饼的方式“充饥”,将每月的俸禄取三十文悬吊在房梁之上,需要使用时,便用叉子取下,而后将叉子藏起来,如此一来,苏轼将剩下的钱存了下来,在需要招待客人时才有钱买来酒肉照顾宾客。
与此同时,苏轼为了进一步“节流”,开始了开垦荒田的计划,向当地衙门申请荒地,从而种植作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苏轼的生活压力。
这样的理财方式与现代的“储蓄”类似,通过不断“节流”的方式来进行理财,这样的方式无疑是最为稳妥的,但弊端就是收益并不高。
【古人都有哪些理财方法】相关文章:
银行存钱理财方法都有哪些01-19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02-02
古人读书的方法推荐12-13
月入3千元的理财方法有哪些03-29
红茶的种类都有哪些07-19
电脑黑屏的原因都有哪些01-06
移动存储设备都有哪些12-30
猫都有哪些生活习性11-01
窗帘卷帘配件都有哪些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