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北京旅游常识
北京旅游常识
北京的旅游景点很多,对总体的建议是先远后近,先重点后一般,出行易早不易晚。
1、去八达岭长城最便宜的乘车方式,是乘地铁等车辆到德胜门下车,乘919路公交汽车直达八达岭长城脚下,普通车每人5元,快车每人10元,五分钟发一辆车,既便宜又快捷。如果你是早六点出发,当你下午一二点从长城回来时,可能会看到九十点出发的旅游车还在去八达岭的高速公路上爬行。
2、重要旅游景点的人都比较多,如颐和园、故宫、天坛,有经验的导游会在八点以前将旅游团带进去,十点以后就会人海如潮,见人不见景。
3、到北京旅游吃烤鸭是不可不吃的,也可能吃了烤鸭你会后悔一辈子,但总比不吃遗憾一辈子强。卖烤鸭的饭店在北京多如牛毛,但并不是都能代表北京烤鸭,真正能吃正宗北京烤鸭的饭店只有少数几家,最重要的标准是鸭子要在60天内长到5斤8两以上,只有全聚德和便宜(音bianyi)坊等少数几家店可达到此标准。
旅行常识:旅行过程中如何掌握录像拍摄技巧
在拍摄旅游录像片时,首先必须对人物、事情、景物作交代;此后,还有必要交待时间、地点。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摄像机大部分都设有时间日期装置,这在拍摄时就用得上了。地点的交待可以用画面直接来表达,例如你到了北京火车站,可以由北京火车站站牌的特写拉出火车站全景。当你摇摄北京站的大全景时,则可以通过摄像机上的现场录音器录下自己的声音。"这里就首都北京站!"
名胜古迹是拍摄旅游录像片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旅行时,人是穿行于景物之间边走边观赏的。这时候,拍摄就要灵活机动,善于变化,既要拍景,又要摄入,由景物的空镜头摇向人物,让人物走入空镜头画面,由人物的欣赏视线或行走方向再摇出景物,或是由全景人物推向景物结束录像,以使人、物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这样拍摄出来的录像片将会意境深远,充满诗情画意。当然,在拍摄过程中,也可以有意识地穿插拍摄一些纯景物的镜头。
在拍摄一些美妙绝伦的景物时,画面的节奏应该富有抒情性,要应用推、拉、摇、移,镜头变化要慢。如果摄录机具有叠影过渡的功能,此时就正好派上用场。若是要表达壮观、雄伟、险峻的景像时,可以用一些短镜头切、推、拉、摇,镜头的变化相对要急速,从而形成紧凑的画面节奏。这当中,假如能够熟练地运用高仰、倾斜两种角度的拍摄技巧,画面就更能增强雄浑、壮美气势之感,富有艺术感染力。
旅行常识:旅行就餐如何对餐具进行消毒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出门旅游就餐都是将就走个过场,眼不见为净。难道我们吃饭时的餐具就真的看不见就很干净吗?其实不然,尤其一些黑心的商家对餐具的卫生远没达到标准,那么我们在出行的过程中如何对餐具进行消毒呢?
夏季炎热,旅途中尤其要注意饮食卫生,谨防肠道传染病。这里为你介绍一种简易方法:旅游时随身携带一小瓶含75%酒精的棉球,棉球用酒精浸着,瓶要密闭。 当你进食前,从瓶内取出几个棉球,迅速擦拭食具和手,擦毕,趁酒精未干立即将棉球用火点燃,再对擦试过的食具进行高温烧灼。
这是因为一切肠道传染病病菌,一旦接触到75%的酒精,便会遭受“杀身之祸”。这样,一个棉球用两次,就等于对食具进行了双重的消毒杀菌。
旅行常识:外出旅行安全及一般常识大全
人们休闲观念的改变使我们外出旅游的人群数量急剧增加,但是安全意识却往往被很多朋友所忽略,但安全是第一要素,以下几点是必须注意的:
01 应尽量在坚硬、平坦的地上搭帐篷,不要在河岸和干涸的河床上扎营。
02 帐篷的入口要背风,帐篷要远离有滚石的山坡。
03 为避免下雨时帐篷被淹,应在蓬顶边线正下方挖一条排水沟。
04 帐篷四角要用大石头压住。
05 帐篷内应保持空气流通,在帐篷内做饭要防止着火。
06 晚间临睡前要检查是否熄灭了所有火苗,帐篷是否固定结实了。
07 为防止虫子进入,睡觉前一定将内帐拉链拉好。
08 帐篷面最好朝南或东南面能够看到清晨的阳光,营地尽量不要在棱脊或山顶上。
09 至少要有凹槽地,不要搭於溪旁,如此晚上不会太冷。
10 营地选於沙地,草地,或岩屑地等排水佳的营地。
对付雨天的小常识
将地图放在好拿的地方,如雨衣口袋或背包顶袋,并作好防泼水处理。 若有戴眼镜,请先戴一顶前檐凸出的棒球帽再外罩雨帽,如此可令你视线较佳。 遇雨马上穿雨具,勿因雨小而不穿,淋到落汤鸡再穿就来不及了! 雨具以两截式雨衣为宜,雨裤用吊带支撑可防止下滑。
雨具永远要放在方便拿取的地方,如背包之侧袋、顶袋或主袋顶部。 短绑腿可防止雨水从裤管滑进登山靴内部。 雨中记录是件苦差事,可用封口塑胶袋包装笔记本以防水。市面上有卖一种笔记本,可防止纸张因水浸湿或墨水量开。
千万记住,湿冷而裸露在外的皮肤远较贴着湿冷棉布的皮肤为保温。不论背包厂商如何夸耀其防水性,加罩一个防水罩在背包外是必要的。背包内的衣物、睡袋等要用防水袋或塑胶袋包好,硬壳保鲜盒可用来装易碎折潮的食品、药材、底片或火柴等杂物
渡河常识
河流是野外活动时常遇到的障碍,有的河流缓缓而过,清澈见底;有的则是水流急,你该如何涉水渡河呢?
首先你要对河流进行一番“侦察”,做到心中有数。
先了解河道的深浅、流速,河底的结构。仔细观察之后再确定渡河的地点和方法。
涉水渡河要选择河水较浅、水流平缓、无暗礁、暗流和漩涡的地点,如果水深过腰、水流速度超过每秒钟4米的急流、不要无保护地涉水过河。涉水过河时,应当穿鞋,以免河底尖石划破脚,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保持平衡。如果河底是淤泥底,应脱去鞋袜,赤足过河。
山区河流通常水流湍急,水温低、河床坎坷不平,涉渡时要有适当的保护。
手持一竹竿,帐篷杆,树枝等支撑在水的上游方向;
腰间绑一保护绳,在水中摔倒或被水冲倒,有保护可避免危险;
在河两岸石块上或树木上拉架一条绳索,涉渡者手抓绳索或将安全带通过绳套和铁锁挂在绳索上过河;
在河两岸架设一条有保护的绳索拉过河。集体涉渡时两人或三人、四人,彼此环抱肩部、身体强壮者应于上游方向,相互移动过河。
冬季涉渡冰河,应将棉衣和棉鞋脱下,涉水过河后再立即穿上,应注意不能穿棉衣裤和棉鞋过河,水湿后容易造成冻伤和失温。
遇有较大的河流,不要轻易涉渡,可就地取材制作漂渡工具,如竹筏、木排或简易救生衣等。
涉渡冰河时,最好在早晨通过,因为河水主要来源是冰川消融形成的,夜间气温低、消融量小,早晨时河水最浅,容易涉渡。
野外活动中的安全保护
我们在野外活动中,会经常遇到陡峭的冰雪坡、岩壁、湍急的河流、冰雪、岩石裂缝等难以越过的地形。你将如何确保安全的通过?这就需要你初步掌握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的技术和方法。
在野外活动必备品中,都需有一根直径8毫米以上的尼龙绳,这条绳索是你和同伴越过困难地段的保障。别小看这条绳索,它不但可以救你自己的命,也可以挽救你同伴的生命。
保护,首先是保护者自己要确保安全。要利用地形、地物,用绳索反自己和固定物(如树木、岩石等)或固定点连接在一起。保护者可采取坐式或立式两面三刀种姿式。
一般保护分为上方保护和下方保护两种方式。上方保护指保护绳索通过被保护者上方的固定物或固定点,保护者在下方进行保护;或保护者在被保护者的'上方(如岩顶、冰雪坡的上部)直接进行保护。下方保护指保护绳索通过被保护者下方固定物或固定点进行的保护。
另外,在野外登山、探险活动中经常采用结组保护、一般一个结组为3-4人。通过一条40-50米长的保护绳索连接在一起,在通过困难、危险地段时相互保护通过。一个结组必须要有两个以上有攀登和保护经验的人。如果全是没有经验的初学者,结组保护有时不但不能起到保护作用,反而会造成更大的事故损失。
在进行岩壁攀登时,有经验的攀登者可采取下方保护方式,即攀登者自己将保护绳索要向上攀登过程中,挂扣在保护支点上,保护者在下方进行保护。对没有经验的攀登者,尽量采用上方保护方式。
旅行常识:旅行摄影爱好者必须了解的常识
旅行摄影是一个很广的命题,在这里我们所谈的只是一小部分。这10个错误通常发生在初涉摄影的新手身上。
1.误解器材
一开始接触摄影时,最容易对摄影器材产生误解——最新、最好的器材能拍出更好的照片。
照片之所以不够出色是因为器材不够精良。换言之,都是器材惹的祸。
相机自己可不会拍照,任何一件摄影器材都不会。照片是你——摄影师自己拍的。当然,在极少的情况下,你会碰上相机机身或者镜头有技术故障,但大部分时候都不是故障的问题。近五年来(随着数码单反越来越亲民),大部分器材已经远远超出了“够用”的范畴,你需要知道的只是如何将潜力发挥至极限。
我的建议简单说来就是——别再追求最新、最棒的玩意儿。带着你的家伙走出去,找出拍得最好的方法,学习如何选择镜头,什么时候该上三角架,当然还要掌握摄影的基础——设置光圈、快门和ISO。虽然这个建议是如此的简单,但不知为何,还是有很多野心勃勃的摄影者仍把一切归咎于设备,离真理越来越远。
2.不做调查
这里的“调查”指的是尽可能多地搜集旅行目的地的信息。最佳旅游季节/时间、必做和不必做的事情、交通方式——这些都是必修课程。每次旅行我们都要在出发前弄清楚这些事项,以让自己有一个顺利的出行体验——这里指的可不止是拍照,而是整个旅行。
除上述那些必备课程之外,如果摄影是旅行的主要目的之一,还应该尽可能多的找出目的地看得到的特色。有时候这些特点并不那么显而易见,你得费一番功夫,但一旦有所收获,拍出好照片的几率将大大提升。
我选择这张图片是因为它是一个绝佳的例子,照片的背景只需做一些简单的调查便可知道。照片描绘的是在印度的一所传统学校里,一个Namboodiri男孩(祭司种姓)吟唱着Vedhas(类似古代印度箴言)的场景。这所学校并不是一个主要景点,不是普通游客在游览Kerala时会去的地方,但对我来说,这可是个大好机会,可能拍得到一些生动有趣的相片。尽管这所学校远离市中心,我永远不会偶然散步走到那里,但如果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要找到那里、得到拍摄许可并不困难。
我知道那里的原因很简单——我做了调查,并不是很细致、困难的那种。我去了一趟旅行社,和那里的工作人员聊天,告诉他们我是个摄影师,想看看城里有没有什么有趣、独特的东西。他们“绞尽脑汁”地想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我得到了一些有用的信息,这所传统学校是其中之一,我意识到自己应该去那里看看。
3.只看主要景点
很多旅游目的地都有“必看”、“必拍”的主要景点。有时候我们一心扑在拍摄这些景点上,忽略了周围的景物,没有发现它们也许也一样有趣,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想到这些年来我一直强迫自己观察不那么明显的景物,我就有负罪感,有时候这甚至会让我在一个地方停留的时间多上一天甚至两天。我拍摄主要景点,然后致力于发现不太为人所知、但仍值得一拍的主题。这就是下面那张相片是怎么来的。它拍摄于婆罗摩国家公园。
刚到那里的前几天,我和大家拍的都一样——不同角度的婆罗摩火山和它附近的山峰。从第三天开始,我将视角从拍摄日出时的火山和山脉上转移开来,决定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主题。我租了一辆摩托车,骑遍了那个地区,发现一个牧马人穿行在雾里,走在火山岩的荒地上——完美的景象。
4.忽视光线
忽视光线意味着你只是单纯地拍下所见到的、任何光照条件下的场景,没有考虑到全局。你的作品也许偶尔能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有时能反映出你的意图和感受,但更多情况下,它们做不到。
注重光线意味着你了解不同光线的作用,了解照片的优秀程度要取决于拍摄时进入的光。当然,这也意味着你可以在照片中刻意制造出某种光线效果,以反映你对主题的意图和感受。
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照片上的风景是如此美丽,鲜活,因为整个画面笼罩在日出时的金色阳光里。我特意在这种光线下拍摄相片,因为我知道这能让景物显得生气勃勃,每个细节都美轮美奂。
这种光线让我能够营造出这么一个画面:既能很好的反映出我想表达的东西——特兰西瓦尼亚的乡村是多么美丽,还能成为成为一道桥梁,连结起我感受到的兴奋。如果我在同一个场景、没有考虑光线就进行拍摄,我所得到的无疑是一张逊色不少的相片。我可能会在第一次看到它时就拍摄相片,那是一个阴天,当时的光线让一切看起来十分灰暗,死气沉沉。
5.避免人造光
随着我们对光线熟悉起来,开始了解它们是如何作用于照片,大部分人都会避免使用人造光线,特别是闪光灯。
很多人这么做是因为我们对人造光的了解还不够。的确,内置闪光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避免使用,但这并不是唯一可用的人造光。如果在任何时候都不使用人造光,你将永远不会知道它能做些什么,要我说,这真是大错特错了。
在我看来,值得所有旅行摄影爱好者添置的设备里包括一个柔光箱里的外接闪光灯以及(或是)反光板,这些都是不错的人造光工具。之所以“不错”,是因你可以借助它们控制、操纵光线。这将开创全范围的创作机会,甚至在无法拍照的情况下创造出机会。下来的那张相片就是实证。
我之所以能拍下这张照片,唯一的原因就是我借助了人造光线——用一个柔光箱里的外接闪光灯“协助”火光。仅凭火光本身是不足以让我拍出想要的效果的。
6.忘记和画中主题进行沟通——构图
在旅行时,我们会淹没在未见过的形色声光之中,它们让我们激动不已,兴高采烈,很容易就忘记了自己不止是要记录回忆,还要对镜头前的主体进行构图,表达出我们的所思所感。换言之,我们忘记了应该如何构图。
在我前几次旅行摄影中,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尤其是第一次到印度。当我来到这个了不起的国家,那里有着无数叹为观止的人和物,兴奋席卷了我,甚至接近“痴狂”。我将相机对准了每一件激发兴趣的东西,乱拍一气,完全没有考虑照片传达的内容和观众的感受。
当我回到家,客观地审视这些相片时,才意识到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相片有可取之处。我偶尔也会想凭直觉和运气来拍出好作品,但大部分时间里,最重要的主体部分被“切掉”了,因为我在取景时摄入了太多无关的元素,让相片中呈现的世界显得不清不楚。
最终,我学会了在按下快门时稍加停顿,重组思绪,考虑清楚自己想表达的究竟为何,想用镜头中的东西传达什么,如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7.认为充满戏剧性和有趣的照片都是撞大运拍出来的
下图看上去像是纯碰运气,很容易就会认为我只是在正确的时刻出现在了正确的地点,但这并不全是事实。我并不否认运气在这类照片里起了很大作用,但它肯定也不是唯一的因素。有经验的摄影师常常会告诉你,只有当运气碰上充分地准备,才能抓住好的“拍摄瞬间”。
之所以说做了充分准备,是因为我已经有了想拍的初期构想——我调查那个地方,并把它吃了个透。我知道在那里可以找到一些类似Saddhu(印度苦修者)的人,而鸽子飞起的场景我之前也已观察多次,由于有人投食,它们每天上午都盘旋在同一片区域——我想让它们出现在画面里。
要拍出预想中的相片只需将所有必须的要素凑到一起。它们的确凑到了一起,这可以称之为幸运。我得承认自己并未估计到那只狗的出现(我认为它给相片带来了很多内容),但从根本上说,正是因为我做了充足的准备,才在运气降临时抓住了契机。
8.拍得还不够多
当然,“够多”这个判断是主观的。我所说的“不够”是指没有做到以下几点:探索不同角度和视角;在不同高度拍摄一个动作中的人物;更换不同的镜头试验各种可能的设置(曝光,ISO,快门)。
有一点是我和其他经验丰富的旅行摄影师在多次惨痛教训中学到的:要拍比你所需更多的相片。显而易见地,如果你撞上了一个值得一拍的机会,之后可不一定能让它重现或是故地重游,所以好好把握机会吧。
上面的例子能让你更好的理解何为“足够”。事实上,我拍的相片远远比你看到的要多得多,但你已经可以看出我想表达的意思。在这个嘲中,我尝试从不同角度、高度拍摄这位妇女的动作。这么做让我有机会创作了一系列自己喜欢的作品。左边的那张就是我最喜欢的一张。
9.和被摄对象缺乏交流
人物摄影往往让人望而生畏,我们之中的很多人都羞于进行交流。当然,在不沟通的情况下,用长焦对主体进行偷拍、抢拍或许也很不错。但一昧局限于这个技巧也意味着我们不给自己丝毫机会去创造一些特别的作品。
有时摄影师和被摄对象的交流会在相片中明显地体现出来。通常从对方凝望镜头的方式可以看出信任和放开。但交流和沟通的好处远不止于这些显而易见的东西。
当摄影师和被摄对象关系融洽时,这意味着他/她不再是一个路人,而是一个了解当前状况,可以旧能引导摄影创作的人。
这张相片背后的故事很好地证明了我的观点。图上的男人是一个硫磺矿工,在印度尼西亚著名的Ijen火山口工作。我在那里待了一段时间,和他成了朋友。
因为有了交情,跟着他上到火山口、在途中给他拍照这个点子我们都欣然接受。在某种意义上,整个摄影过程像是一次合作。有时候我会让他走得慢点,注视一个方向。我忙着拍照,而他很乐意遵从指示。当我发现一个适合拍肖像的完美地点时(有震撼人心的火山作为背景),我建议他提前几百米点起香烟。我们的“合作”让我能够进一步创造性地布置场景,拍摄出一张更杰出的相片,但如果碰上一个之前没有交流和沟通的人,只是远远地用长焦拍出相片是达不到这个效果的。
10.从不离开人群
这通常会发生在跟着旅行团出行或者一群摄影爱好者出去拍照的时候。这种旅行方式当然有它们的长处所在,但毫无疑问也有一些缺憾。以下是我找出来最明显的几点:
要和被摄对象变得亲近几乎是不可能的。当一个人被一群人注视着,被镜头对着狂轰滥炸时,很容易感到不安,对任何“普通人”产生抵触情绪。
通常你没有发挥主动性的自由,因为你不是唯一一个做决定的人。当我包揽了组织、策划时,有时主动性能引发创作火花,带来一些意料之外的影像。
你所经历的事情并不仅仅属于你自己,不止是因为你和一群人在一起,还因为和别人相处的过程中,看到的东西和得到的体验总是不可避免的会相互影响。
列举了这么多不足之处,我并不是说永远不要和一群人一起出行。我的意思是抽点时间自己呆着是很有好处的。有一些属于自己的、个人的体验,拍摄和你有共鸣的相片。你给自己留下多少时间则取决于你,但即使只是快速地绕着停留的城市走一圈也可以带来妙不可言的体验和值得一拍的相片。
旅行常识:旅行中防止晕车的方法大全
1.桔皮:乘车前1小时左右,将新鲜桔皮表面朝外,向内对折,然后对准两鼻孔两手指挤压,皮中便会喷射也带芳香味的油雾。可吸入10余次,乘车途中也照此法随时吸闻。
2.鲜姜:行驶途中将鲜姜片拿在手里,随时放在鼻孔下面闻,使辛辣味吸入鼻中。也可交姜片贴在肚脐上,用伤湿止痛膏固定好。
3.风油精:乘车途中,将风油精搽于太阳穴或风池穴。亦可滴两滴风油精于肚脐眼处,并用伤湿止痛膏敷盖。
4.食醋:乘车前喝一杯加醋的温开水,途中也不会晕车。
5.伤湿止痛膏:乘车前取伤湿止痛膏贴于肚脐眼处,防止晕车疗效显著。
6.胃复安:胃复安1片,晕车严重时可服2片,儿童剂量酌减,于上车前10~15分钟吞服,可防晕车。行程2小时以上又出现晕车症状者,可再服1片。途中临时服药者应在服药后站立15~20分钟后坐下,以便药物吸收。此法有效率达97%,且无其它晕车片引起的口干、头晕等副作用。
【北京旅游常识】相关文章:
北京旅游必去的地方06-04
北京旅游导游词04-16
北京旅游必去景点排名03-27
北京旅游日免费景点03-22
北京旅游注意事项08-22
北京旅游景点排名04-12
北京旅游景点介绍02-03
不可错过的五一北京旅游攻略04-12
十一北京旅游去哪里好09-14
北京旅游必去的20大景点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