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腊八节都吃什么

时间:2024-01-18 14:30:25 禧雯 美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北方腊八节都吃什么

  这北方民谣说的腊八指的就每年农历的12月8日的腊八节,那么,在北方腊八节都吃什么呢?下面就随jy135美食小编一起去看一下北方腊八节的饮食文化吧!

北方腊八节都吃什么

  1、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2、腌制翡翠碧玉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3、腊八饭

  宁夏、河南等地的习俗是吃腊八饭。宁夏人做腊八饭一般用扁豆、黄豆、红豆、蚕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河南的腊八饭是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特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4、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5、煮“五豆”

  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据说,腊八人们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拓展:

  腊八节传统食物

  腊八粥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这一天喝腊八粥这一习俗的来历,是和佛陀成佛的故事有关的。因此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

  宋朝吴自牧撰《梦粱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元人孙国敕作《燕都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明《永乐大典》记述“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逢腊八日,在宫内万福阁等处,用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然后将粥分给各王宫大臣,品尝食用以度节日。《光绪顺天府志》又云:“每岁腊月八日,雍和宫熬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膳焉。”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腊八这一天喝腊八粥这一习俗的来历,是和佛陀成佛的故事有关的。因此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

  腊八这天我国一些地方有喝腊八粥的习俗,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

  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腊八醋

  腊八醋,传统腊八节习俗。在腊八这天用醋泡大蒜的习俗,名“腊八醋”。腊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饺子,要吃素饺子,取一年素素净净之意,蘸腊八醋吃,别有一番滋味是。“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腊八蒜

  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泡腊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于华北地区的传统小吃,是腊八节的节日食俗。腊八蒜材料其实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黟县地区民间传统小吃之一,节日食俗。在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便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在制作方法是先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并切成圆形或方形的块状,然后抹上盐水,在上部中间挖一小洞,放入适量食盐,置冬日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使盐分逐渐吸入,水分也渐晒干,即成腊八豆腐。成品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味咸带甜,又香又鲜。如在晒制时加入虾米等配料,味则更好。

  “腊八豆腐”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晾着,吃时摘取,一般可晾放三个月不变质、变味。它既可以单独吃,也可与肉类同炒、同炖。招待贵宾时,黟县人还将其雕刻成动物、花卉,浇上麻油,拌上葱姜蒜等佐料,配成冷盘,成为酒宴佳肴。

  腊八面

  腊八面,即腊八节的节令食品。传统面食,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在陕西省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腊八节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

  以面和各种豆类(红豆为主)为原料,面需做成韭叶面(韭菜叶的宽度相等的面条)备用;红豆提前泡一晚,腊八这天用来熬汤,待水开时转小火至红豆熟透,中火煮面。同时熟油将葱花爆香,面煮好后将葱花油泼入锅中。

  腊八蒜的作用

  过年期间,民间一般较重视肉类食品的食用,加之冬季本来蔬菜就少,适当地吃一点蒜,对于血液循环、改善胃肠道的吸收、消除身体疲劳、增强体质、预防大肠癌等都有明显的效果。 白蒜比较辣,平时人们一般不会直接食用,而经过腌制的腊八蒜不是那么辣,加之有醋的香味,人们就会喜欢吃。

  腊八蒜来历

  其实泡腊八蒜这种习俗没有什么特别的来历,因为古人们发现大蒜经过一段时间醋的浸泡之后,产生更加美味的味道,于是腊八蒜这种美食也就脱颖而出,但是大蒜和醋都是属于食品,而且也是保存大蒜的一种方式,所以人们就在腊八节这天进行泡制腊八蒜,所以也取名为腊八蒜。

  腊八节的美好寓意

  1、表达祈求丰收吉祥的美好愿望

  腊八节借“腊祭”之名,表达的却是农事劳作一年的人们对来年的一种美好祝愿。从表面来看,人们是用收获的各种农作物礼敬百神,祭祀祖先,感谢神灵赐给他们的农业果实,感谢祖先对他们生产生活的保佑,同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事业发达,具有深重的迷信色彩。

  但仔细考察,这种信仰崇拜活动在迷信外衣下有其实用的目的,虚幻的功利性背后都有其直接的物质功利性。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迷信的方式具有精神安慰和心灵净化作用,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之情,是无可厚非的,要从迷信的外衣下看到那颗赤诚的心。

  2、展示庆祝农业丰收的喜悦心情

  腊八节的标志性习俗腊八粥,其实也是农业丰收成果的一次大展示。正如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所说:“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这种集中反映农家粮食丰盛、应有尽有的腊八粥,确实能体现出农业大丰收的喜人景象,能体现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满怀喜悦,能表现出人们享受幸福生活的特殊情趣。

  3、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

  中国的传统节日总是内敛而含蓄的,圈子一般局限在家人之间的其乐融融,但是,腊八节似乎走出了家人的小圈子,人们通过腊八粥的馈赠与接受,建立了更广泛的情感联系。

  宋代时,每到腊八这一天,无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庶民百姓家都要熬制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加盛行。在宫廷,天子、皇后、皇子等都要向宫女侍从、文武大臣赏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粮、干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用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并且馈赠亲朋好友。腊八节借助土地出产的农业成果有力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腊八节的由来

  (一)腊八节起源于“腊祭”

  关于腊八节的起源,源于“腊祭”的说法比较流行。据百度百科“腊祭”条目:腊八节起源于古代的“腊祭”,到南北朝时期才成为固定的节日。“腊”是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腊祭”早在先秦以前便已存在,那时的人们在一年的最后一个月去野外猎取各种野兽,用于祭祀百神。

  据《风俗通》记载:“腊者,猎也。因猎取兽祭先祖或者腊接也,新故交接,脚猎大祭以报功也。”由此可以看出,“腊”与“猎”相通,“腊祭”就是用打来的野兽进行祭祀,祭祖先,祭百神。直到现在人们还习惯把腊月腌制的猪肉称为“腊肉”。

  从以上文字可知,腊八节起源于“腊祭”,与猎取野兽密切相关。这种看法有失偏颇。有学者以为,这是把“腊月”的起源误当成了“腊八节”的起源,产生了时间上的错位。

  因为从时间上看“腊祭”的年代更为久远。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技术社会形态来看,人类社会经历了从渔猎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发展序列。也就是说渔猎社会早于农业社会。

  “腊祭”应该存在于渔猎社会,《周易·系辞下》中有伏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署,以佃以渔”的说法,说明从伏羲氏时代开始,早期原始人类的经济活动以渔猎经济为主。后来到了农业社会形态,还要祭祀神灵,但不再使用猎取的野兽,而使用富有农业特色的“七宝五味粥”。

  再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讲,“腊”字的“月”字旁是形旁,表示“肉”,“腊祭”实际上是用打猎得来的野兽的“肉”来祭祀神灵。可见,“腊月”是渔猎社会的产物,而“腊八节”绝对应该是农业社会的产物。

  (二)腊八节起源于朱元璋

  据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年少时家中十分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一年冬天的腊月初八,又冷又饿的放牛娃朱元璋挖到了一个老鼠洞,从里面竟然挖出一些大米、红豆、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就把这些东西熬成了一锅粥美餐一顿。

  谁知这粥奇香无比,令他终生难忘。后来朱元璋统一天下,当上皇帝,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在每年腊月初八都让御膳房进献此粥,成为宫中定制。后来这一宫中节俗逐渐演化为民间节俗。

  学界认为,这也是附会之说。因为皇家、官家的认可和支持只能促使喝腊八粥这一节俗发扬光大,但用皇权强制将其推行到民间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再者,有史书记载,喝腊八粥的风俗在宋代就已有,并非起源于明代的朱元璋。南宋人吴自牧的《梦梁录》说:“十二月初八日,大刹寺院谓之腊八,僧众设五味粥供佛名曰腊八粥。”

  从起源上看,腊八节被披上了迷信外衣,赋予了宗教色彩,施加了皇权影响,其社会文化意义没有得到真正的彰显。腊八节的文化意义之根就在于农耕文化。

【北方腊八节都吃什么】相关文章:

北方清明节吃什么04-28

北方小年吃什么04-22

北方立春吃什么02-10

北方小寒吃什么01-06

北方小年吃什么食物05-12

北方夏至要吃什么03-30

北方小年吃什么传统食物01-26

北方小年吃什么传统食物02-03

北方立秋吃什么传统食物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