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让爱哭的宝宝变安静的方法有哪些
为什么有的孩子特别难哄?为什么喂奶、睡眠这样基本的生活节律,到了他这里都变成了非常困难的事情?面对这样的孩子,母亲往往特别容易产生挫败感。
心理学的研究最近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做“早期调节障碍”,就是特指婴幼儿期孩子过度哭闹、难养的问题。看看专业方面的进展,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新的观念,帮助我们更好地照顾这些小小的“夜哭郎”们。
“夜哭郎”的前世今生
我们一直有“夜哭郎”的说法。英美国家则有一个词“婴儿疝气痛(Colic)”,他们以前看见孩子长时间哭闹不休,腿还向上顶住腹部,认为是疝气产生的肚痛造成哭闹。后来研究发现这种说法并无根据,但Colic一词却沿用了下来,特指婴儿期过度的哭闹。而且,这种哭闹一般都是在下午和晚上比较厉害,和我们“夜哭郎”的说法很一致。
一般来说,在婴儿出生的前三个月,哭闹是发展中的正常表现。其中最高峰的时间是在6周左右。过度哭闹的孩子也符合这一规律。不同的是,他们哭闹的程度超过普通婴儿。那么,哭闹到什么程度叫做“过度哭闹”呢?
根据国外的研究,构成Colic或者过度哭闹有一个“三个3”的标准:
1.每天哭泣时间超过3小时;
2.每周这样大哭的天数超过3天;
3.这种情况持续超过3周。
如果孩子身体健康,喂养正常,同时符合以上“三个3”的标准,就属于过度哭闹。
“早期调节障碍”:宝宝哭,大人烦
过度哭闹是“早期调节障碍”的重要表现。这类孩子往往还有睡眠规律的紊乱,而睡眠的紊乱和过度哭闹往往是相互联系的问题。其他表现还有喂养进食障碍。
这类问题之所以叫做“调节障碍”,是因为研究者认为,这些孩子“调节和行为、生理、注意相关的感觉、运动和情感过程存在困难,难以形成一个平静的、灵活的、富有情感的积极的行为状态”。
当孩子有调节障碍时,往往会损害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互动关系,亲子间缺少愉快的情绪状态,父母感到筋疲力尽,然后这样不良的互动关系会进一步损害孩子自我调节功能的改善,造成恶性循环。
从父母这个层面,也有一些因素起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产前和产后,母亲有焦虑、抑郁,或者夫妻关系不良。有的父母自身成长过程有不良体验,不能客观看待孩子正常的行为表现,比如,有的母亲把两三个月孩子吃奶时用小手打了自己当成“攻击行为”,认为孩子对自己有敌意。也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身体语言、声音信号很不敏感,对孩子比较冷淡、刻板等。
给“夜哭郎”开方
这些“夜哭郎”们,在专业上称为“难养型的气质类型”。他们自身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调节功能,就需要父母帮助他们,给他们的正常生理节律提供良好支持。专家提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改善:
1. 避免对孩子的过度刺激
这些孩子不喜欢过度的刺激,需要减少对他们过度的“搬运”,比如总是抱着去这儿去那儿,减少过多的噪音或过强的光线刺激,给他一个相对安宁的生活环境。
2.避免过度疲劳
由于这些孩子经常状态不好,所以在他们清醒,愉快的时候,父母往往会急于多和他们玩一会儿,给他们各种刺激。但是,就好像成年人过度疲劳后反而睡不着一样,婴儿疲劳之后,神经的自我调节能力不足,也会难以入睡,进而演变成无休止的哭闹。适当的做法,是在孩子清醒、反应敏捷状态后的1~1.5个小时之后,逐渐让孩子过渡到安静的状态,在孩子还不是特别疲惫的时候哄他睡觉。这样,可以用符合孩子生理规律的方式来支持孩子自身调节功能的改善。
3.形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婴儿的一日生活也有他的节奏,这种节奏既不是完全让孩子顺其自然,也不是刻板地按照一个时间表强迫孩子必须按照某种模式进食和睡觉,而是形成一种有一定灵活性、也符合孩子需要的节奏。比如,逐渐形成一种“睡觉-醒来-喂食-活跃时间-安静-睡觉”这样的模式
为了更好地形成这样的规律,专家一般建议父母列一个记录表,按照小时记录下孩子的情况,如睡眠、喂食、换尿片、玩耍等,在规律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时,这样的表格会有很大的帮助。
4.利用清醒时间形成良好互动
在婴儿的每个清醒时段,都会有一段时间,孩子精神状态良好,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比如,可以和孩子“对话”,逗弄玩耍;也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时间,让他在没有成人干预的情况下自发地活动。
远远早于会说话前,婴儿就可以通过声音和身体语言和成人“交谈”。这种“交谈”符合一般交谈的规律,就是双方都有“说”的时间,也都有听的时间。在“交谈”时,有经验的父母,既不会冷淡、无表情,也不会一直拼命逗弄孩子,而是会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给孩子反应的时间,注意孩子的反馈。他们在“说”的时候,会模仿孩子的声音并作出一些改变,强化孩子“说”的意愿。当孩子表现出不愿意“交谈”时,他们也能敏感觉察,让孩子休息。这样的“交谈”,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亲子互动,让父母更能感受到愉快的亲子体验。
5.学会应对孩子的哭闹
当宝宝哭闹时,很多父母会有手足无措的感觉。一方面,要了解到,过度哭闹的孩子一旦开始哭闹,就会很难平静下来,这不是父母的错,接纳这个状态,应对时心情就会平静得多,这种平静的心态也会感染到孩子。另一方面,可以多一些方式来度过这段哭闹的时间。比如可以用婴儿吊带把孩子抱在胸前走动,可以坐在摇椅上轻摇孩子,也可以开车带孩子外出等。
6.避免强化恶性循环的方式
有一部分进食障碍的孩子,往往先天有问题,比如早产、出生时低体重,有生理疾病。这样父母会特别担心孩子吃不饱,不能存活。当孩子不好好吃奶、进食时,就会强迫喂食,结果不仅会造成孩子的抵抗、哭闹,也进一步强化孩子对进食的反感,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要避免强迫喂食这样的行为。更好的方式,还是依据孩子自身的节律来安排进食的时间和量。
7.缓解照看者的心理疲劳
有的“夜哭郎”一哭数个小时,对母亲或其他主要照看者来说,是非常令人身心俱疲的。要尽量避免这样超时的情况,比如可以通过增加人手的方式,给主要照看者休息、恢复的时间。如果父母本身有一些心理上的不良因素,比如夫妻关系有冲突,或从小在亲子关系中有较多负面经验甚至创伤,那就需要通过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来改善。
注意:当发现孩子有过度哭闹等表现时,首先还是需要到医院检查,排除生理疾病的可能。除此之外。如果确定不是生理疾病引起,则需要在心理上和生活节律上帮助孩子做调整。如果无法有效改善,请寻求儿科医生以及儿童心理专家的帮助。
【让爱哭的宝宝变安静的方法有哪些】相关文章:
让宝宝变聪明的方法有哪些05-28
培养宝宝的方法有哪些05-11
宝宝保健方法有哪些05-26
安抚宝宝的方法有哪些05-26
给宝宝把尿的方法有哪些05-24
给宝宝喂药的方法有哪些05-25
宝宝补铁方法有哪些05-24
教育宝宝有哪些方法04-25
给宝宝补钙的方法有哪些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