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培训工作总结

时间:2023-02-28 17:28:45 培训总结 我要投稿

新型培训工作总结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型培训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型培训工作总结

新型培训工作总结1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20xx年我县列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实施县。在培训工作中,得到了省科教处和州科教站大力支持和关心,使培训工作得以有条不紊的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我县20xx年度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xx年项目实施涉及全县8个乡镇30个村,510个村民组,16102户,总人口70387人,其中,农业劳动力41228个,基本学员1200个,占劳动力人口的2.91%。开展了以优质稻米、中药材、马铃薯 、畜牧养殖、烤烟、果蔬生产综合利用技术为主等的实用技术培训。20xx年,全年累计进村办班179场次,培训基本学员8600人次;现场指导470场次,指导15100余人次,均完成进度任务的100%;建设科技书屋30个;学校挂牌30个示范村;发放技术资料4500份,技术书籍1800册和农村实用技术手册1200册。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项目审批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项目实施工作安排会议,对项目的培训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成立由县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乡镇一把手为成员的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领导小组。明确由县农业局具体组织实施该项目,明确一名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抽3名同志到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日常管理工作。各乡镇积极配合,把工作责任层层分解。对该项工作作出详细的安排布置,使工作有人抓,抓具体,抓落实。

  (二)及时发布招标公告、确定培训机构。

  我县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项目方案的要求和领导小组安排,于20xx年2月16日在县城以电视播出和在各公告张帖栏张帖招标公告的方式及时发出招标公告,共有施秉县畜牧技术服务中心、施秉县农业技术开发服务中心、贵州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施秉县办公室、施秉县牛大场镇中药材协会、施秉县马溪乡养猪协会,共五家单位前来投标。县项目领导小组组织本县专家于2月26日召开了定标会议,会议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最后确定施秉县畜牧技术服务中心,施秉县农业技术开发服务中心,贵州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施秉县办公室三家为中标单位。施秉县畜牧技术服务中心培训内容为畜牧养殖和稻渔工程,施秉县农业技术开发服务中心培训内容为反季节蔬菜、优质稻和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施秉县办公室培训内容为中药材、烤烟和胡柚种植技术。

  (三)认真搞好宣传动员、确定示范村及学员。

  20xx年2月初,按照我县“两种一养”产业调整思路要求,利用我县有线电视和乡镇赶集的机会,积极向农户宣传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重要意义和好处。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结合各村实际,选择村民有基本培训条件,群众有强烈的发展愿望和培训需求,村里村支两委班子组织能力强的30个村,作为项目示范村。每个村确定40名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而且农业收入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收入的中青年农民作为基本学员,进行登记注册、公示。

  (四)因地制宜,创新培训方式。

  1.灵活办班。培训中紧紧围绕各村的主导产业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系统培训,结合生长周期阶段农村实际,采取白天指导和晚上办学、课堂上课与实地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方式开展培训。并结合我县实际,积极组织技术力量编写《中药材栽培技术》、《畜牧养殖技术》、《胡柚种植技术》、《优质稻种植技术》、《反季节蔬菜栽培技术》、《烤烟种植技术》、《鹅的饲养技术》、《稻田养鱼技术》等8套技术书籍,并将技术书籍印制1800册和农村实用技术手册1200册全部发放到学员手中,让学员课堂认真听,课后照学,有效地提高了办学质量。培训期间,培训教员根据农事季节不定期进村入户做好技术跟踪服务,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确保做到指导一户成功一户,使他们在生产实践中能学以致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阳光操作。示范村确定后,及时对30个示范村的培训主导产业、指导思想、机构建设、培训内容、指导时间、措施、目标、教师和每村的40名学员进行公示。并建立学员个人档案,利于管理和跟踪调查。

  3.加强项目培训管理。县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基本学员登记注册,发放培训卡,记录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和培训教师。培训机构按要求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明确专人负责,建立培训台帐,确定每期(次)办班时间、内容、培训方式、参加培训人员、培训教师及培训教材。农业局建立项目公示平台,跟踪培训工作实施情况,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五)加强项目的督促检查和材料收集工作。

  项目实施过程中,县项目实施领导小组随时对培训机构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培训质量。在对示范村进行验收时,采取实地考察、走访农民、电话抽查等方式核实培训工作的落实情况,重点检查各村基本学员参加培训情况,了解学员种植技能掌握情况和产业发展状况和农民的满意程度,对达到培训要求的培训机构出具合格证明。同时,做好培训工作的有关材料收集、整理、归档迎接省州验收。

  三、切实做好科技书屋创建工作。

  按照项目方案的要求,我县将科技书屋的创建工作与县组织部实施的“一户一技能”工作和农村远程教育结合起来。通过采取靠干部捐助、部门支助、农业局赞助、项目资金扶助等形式组成,为示范村配齐了各类农业实用技术书籍。现我县30个示范村均建立“农民科技书屋”并挂牌,每个书屋至少有教学光碟30套,各类农业实用技术书籍及其它书籍3000余册。各书屋均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了光碟播放及书籍借阅登记制度。方便农民借阅,引导农民学科学、学文化、学政策、学法律、学市场经济知识。我县30个村,农民借阅书籍达8500余人次,集体组织收看和个人观看光碟达11000余人次,不断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四、加强经费资金的管理及使用

  在项目资金管理上,严格按照财经纪律要求,将项目的补助资金设立独立帐户,实行报帐制。县财政部门根据项目实施要求和任务,及时安排本级培训资金,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凭培训台帐和县项目办公室出具的验收合格证明才能进行报帐。除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外,对项目的实施环节进行严格监督,做到项目实施到哪里,监督检查就延伸到哪里,不留死角。到目前为止,未出现违规现象。

  五、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提高

  通过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培养了一批观念新、懂科技、技能强、善经营的养殖生产能手和致富带头人。促进了种养殖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实用技术的推广,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使全县农民科技水平有一个新的突破,上一个新台阶。20xx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39213万元,比20xx年32782万元增长5.7%;农民人均纯收入2259元,比20xx年20xx元增长12.6%;粮食播种面积21.9万亩,总产量达6.38万吨,占州下达任务的100.9%,较上年增长0.54%。

  一是培养了一批学以致用的专业农民。我们在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时,对培训专业农民进行重点指导、重点培养、重点扶持,帮助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促进其发展壮大。在30个项目村参训农民中,85%的学员掌握了1至2项实用技术;10%的成为当地科技致富带头人;10%的成为当地种、养加工和营销大户。如牛大场镇牛大场村学员汪金良,通过项目培训和自己钻研掌握了一套中药材高产种植技术。他自家的60亩土都种植了中药材太子参,收入从以前的5万元增加到12.5万元。该村农民王忠平通过新型农民培训和老师的实地指导,掌握了中药材种植技术,去年,他家种植了太子参15亩,按照所培训的技术进行种植管理,太子参长势较好,收入达3多万元。同时,他也学起外地客商做起了药材的'收购生意,一年也有5-6万的收入,比以前增收3万多元的收入。该村还有许许多多的学员通过培训掌握了中药材的种植技术,他们有效地带动了全村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该村已发展种植中药材4500亩,较上年新增800亩,预计可新增产值160万元,该村农民户户均增加收入330元。20xx年该村农民纯收入3200元,较20xx年2540元增加660元。马溪乡马溪村是我县生猪养殖大村,也是养猪专业基本学员最多的一个村,学员田谭定成、杨胜芝的生猪养殖场,由于多年来养殖技术落后一直没有较高的经济效益。20xx年成为基本学员以来,认真学习钻研仔猪、母猪、肥猪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把掌握的新技术运用到实践管理经营中,到20xx年下半年,仔猪成活率逐步上升,出售仔猪收入达4.3万元较20xx年增加收入2万元。同时带动了一批养猪专业户,养殖户20xx年实现户均增收20xx元,全村农民增收40余万元,该村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二是推动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根据各村主导产业,围绕“一村一品” 的发展思路开展技术培训。一方面传授主导产业关键实用技术,另一方有意识地引导农民规模化养殖、优质化生产、区域化布局,调整产业结构。牛大场的牛大场、大坪、三口、金坑、柳塘、吴家塘6个村重点开展头花蓼、太子参、何首乌等药材的种植生产技术培训,引导农民扩大生产种植规模,按照gap规范种植。20xx年6个村新增药材种植面积2380余亩,新增收入476万元;马溪乡九龙、茶园、2个村充分发挥养牛、养羊的生产优势,通过培训扩大养殖规模,20xx年养殖量比去年增加24%,示范村的主导产业得到发展壮大;地坝村围绕水产产业,重点开展了稻田养鱼等水产技术培训,20xx年全村40位基本学员每人增收1200元。学员通过学习新知识,采用新技术,改变传统种养殖观念,科学种养,有效推进“一村一品”产业的发展。

  三是思想观念和社会风气得到转变。通过进村办班开展科技培训、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和跟踪配套服务,让农民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及时掌握养殖技能,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双井村是又名的赌博村和贫困村,一些村民整天无所事事就打牌赌钱。通过项目的开展,现在的双井村参加科技培训的人多了,打牌赌博的人少了;忙于种养殖生产的人多了,游手好闲的人少了,瞄准市场的农民人多了,等、靠、要的人少了。

  5.转变了农民的学习观念。通过开展培训,市场观念、科技致富观念正不断深入人心,对参加科技培训的看法在不断改变,科技培训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靠科技致富奔小康的热情不断高涨,为农村培养了一批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民参加培训学习的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政府要求他们培训”,转变为“农民主动要求和积极参加培训”。在培训中,许多农民感慨的说:“干了十多年,参加多种类型的培训,都没有象这次这样学习过,自己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在几个村的培训中涌现了一些未能取得学员资格的农民,主动参加培训和到现场指导点接受指导,成为编外学员的可喜情况。

  六、存在问题和下步的打算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学员的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差;二是个别村主导产业还不够突出;三是有的村培训条件不够好,培训形式比较单调;四是个别村培训学员流动大,在培训签名时与基本学员不吻合。

  下步,我们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省州的要求,继续抓好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切实把项目抓好抓实,全面完成培训任务。

新型培训工作总结2

  20xx年我县被列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三类县”,培育任务200人,全部为生产经营主体代头人。我们在总结近两年经验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配合、整合培育资源、扎实推进培育环节、严格监督管理,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和扶持等各项工作,多形式开展跟踪服务,推动全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又上新台阶。

  截至目前,全县圆满完成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人的培育任务,项目资金60万元全部用于全县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一、落实“五个到位”,做好工作部署

  首先是组织到位。我们根据《河北省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农办科〔20xx〕17号)、《石家庄市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石农牧〔20xx〕220号)及上级关于开展“双创双服”活动等文件精神,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实施内容、进度安排、组织保障、监督管理等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安排部署。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科技示范户培育、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基层农技推广、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将政策扶持与激励奖励相结合,重点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规模经营,发展社会化服务,为全市培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是分工到位。井陉县农林畜牧畜牧局、井陉县财政局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和督办工作,统筹协调、管理与验收;井陉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井陉县农广校负责项目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与绩效考评、项目资金管理与使用,信息宣传与农民信息上报审核,后续跟踪服务、指导、认定和政策扶持等工作,协调农林牧渔部门负责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协助制定教学方案、遴选学员、跟班管理、跟踪服务等工作。各培训基地负责遴选培育对象、制定教学方案、选聘教师、教学组织管理、跟踪服务等工作。。井陉县财政局负责项目的资金拨付、资金监督和管理工作。

  三是监管到位。严格执行管理、培训、监督三者分离的工作机制,我局专门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公室。按照“谁承担、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抓好新型职业农民项目实施和监管工作。严格实行“小班管理”(每班学员50人)。开班前,每个培训班需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公室和科教科提交开班申请,经审批后方能正式开班;开班时,农林局、财政局分管领导及工作人员亲自到场清点人数,核实学员身份;培训过程中,新型职业农民管理办公室、科教科全程监督培训全过程,确保人员、时间、培训质量到位;培训结束后,组织由财政局、农林局机关负责人对每个培训班进行验收,严格按照验收标准逐项核查,验收合格后出具验收报告;项目资金监管方面,严格按照省、市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执行,主动邀请财政部门对每个班次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财务审核,无违规操作现象发生。

  四是宣传到位。在项目实施之前,做好20xx年井陉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宣传工作。在培训招生前,一是组织招生宣传专班分赴各乡镇办进行培训宣传和招生摸底调查,使农民认识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通过前两年培育学员好口碑进行宣传。今年早早就有很多农户要求参加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加大对培育工作和典型学员的宣传力度;在培训跟踪服务阶段和结束后,注重从总结培训经验、学员培训成效和发展创新理念等方面宣传。

  五是服务到位。我们提前组织人员联系培训基地,给学员提供一流的学习环境和舒适的食宿环境,让他们能安得下心、坐得下来学习。做到吃住一体化,有专人为学员每天合理调配食宿。同时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和学员们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和他们谈心交流,让他们感觉向家人一样贴心温暖,学习气氛融洽和睦。

  二、抓好“五个环节”,提升培育质效

  (一)抓好学员遴选,确保培育精准。今年遴选学员,重点从解决农业发展后继无人、“谁来种地”、解决怎么推进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快速形成等方面着力,注重培育发展职业农民新生代。优先选择种养规模大、学习意愿强、文化程度高、年轻力壮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骨干成员等作为培育对象。今年遴选学员与去年相比年龄更小、学历更高、种养规模大、学习积极性高。

  (二)抓好师资选聘,确保培训质量。根据上年对培训教师满意度测评、授课内容、授课形式等方面,继续聘用学员反应好、培训形式好、效果好的老师,淘汰学员反应差,培训形式干巴枯燥、培训效果不好的老师。今年聘请了省市级专家及研究员、职业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校教授、教学生产结合紧密的专业老师六名,其中包括河北电视台“农博士在行动”的特约专家李恒真、农村电商高级讲师张展、石家庄市农广校校长彭晓明等,同时聘请本地领军人才和乡土专家作兼职教师。确保了每个专业都有“精品课”,每堂课都有“含金量”,使农民反响强烈,兴趣高涨。

  (三)抓好课程设置,确保培训效果。我们根据学员反响和产业需要调整课程,对于反响好的课程予以保留,并根据经济形式和产业发展在内容上进行更新和丰富,对于学员反应不好的课程予以更换。从提升学员农业发展理念、理论水平、专业技能、经营管理能力出发,精心组织,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和编排课程。今年开设课程主要有农业现代经营管理、农村电商实用技巧、山区林业发展战略、新型职业农民素质与礼仪、山区药材种植与管理、山区设施蔬菜生产技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解读等。

  (四)抓好培训创新,确保教学新颖。注重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取得最大培训质效。按照农民参训需求和学习特点,强化课程设计的针对性、实用性、趣味性,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民通过电商学习,把自家的桃、芝麻油、土鸡、土鸡蛋、腊味及桃核制作的小饰品等农产品通过微信、QQ、微博等平台展示出去,获得了很好的收益。

  (五)抓好制度建设,确保管理到位。要求各培育机构建立开班审批制度、双班主任和指导员制度、班委会制度、考勤考核、班级评价等制度和考核竞争机制,用制度规范培训过程,用制度提高培训效果。每个班级按照实际培训人数,多遴选取4-5名备学学员,采取激励竞争,末尾淘汰机制,对参训人员出勤、学习、实训、研讨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在培训结束后进行综合考评,每个班评出5-6名优秀学员予以表彰奖励,评出4—5名综合考评分值低的学员予以淘汰。按乡镇分成对比学习组,形成了比纪律、比提问发言次数、比学习笔记干净完整等积极向上学习氛围。通过末位淘汰、评先表优,进一步激发了学员们学习积极性,保证了学习时间和学习质量。

  三、开展“四结合”,建立跟踪服务机制

  一是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开展经常性跟踪服务。部分乡镇将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纳入为科技示范户,社会服务型培育对象所在乡镇科技示范户必须是20xx年培育人员,使90%以上新型职业农民都能成为科技示范户得到经常性、长期跟踪服务。同时对部分种养规模大、发展势头足、技术力量薄弱的职业农民采取分派专家,定点服务;对部分产业相同、技术服务要求相同,采取综合服务。

  二是结合现代信息化服务手段,搭建信息技术服务桥梁。通过“云上智农”,建立项目数据采集管理平台,并创建班级微信群等现代信息化服务手段,搭建信息技术服务桥梁。建立起专家与学员,指导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平台,各产业部门及时将政策、信息、生产措施、病虫害防治技术及阶段要求公布在群里,随时为学员提供创业信息和各项服务,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网络课堂,组织农民参加在线学习。

  三是结合精准扶贫,包村联户、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开展技术到田到户。组织行业单位专家和技术指导员,在关键季节、重要农时,按照产业需求,采取进村入户、联户结对、送教上门、田间办班等方式,开展技术实践指导,使他们真正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生活生产中,做到学以致用。组织各行业专家、技术指导员开展各种技术入户服务,为农户发放技术明白纸。

  四是结合产业基地和示范园,开展技术交流、示范演示,及时传播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先后组织了果树学员在和平庄园进行了观摩学习,冬季修剪、清园管理、疏果、套袋、病虫害统合防治等技术演示;并组织全体学员到藁城市国家级农业现代示范园区、青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地进行观摩学习,亲身验现代农业带来的效益及收入。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1、培育机构缺乏工作经费支持,项目资金全部用于培育工作,无工作经费安排,影响培育机构的工作积极性。建议在今后的资金使用中明确培育机构工作经费的比例和使用范围。

  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系统过多,给基层操作录入造成不便,建议一个系统管总,增加三年内已培训人员自动识别系统并拒绝录入对象库,避免重复,简化系统操作程序,给基层更多时间用于培训和跟踪服务。

新型培训工作总结3

  我市某地是最大的玉米主产区、奶牛养殖区和蔬菜种植区。自承担培育新型农民这一项目后,立即组织实施,成立了由农业局、财政局、团委组成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领导小组,组建了统一培训机构,制定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计划》,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开展了培训工作,圆满地完成了20xx至20xx培训任务。现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第一部分培训实施情况

  一、实加强组织领导和项目管理,确保培训工作圆满完成

  搞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对此项工作区委、区政府领导非常重视。区里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林英为组长,农业局长周田、财政局总会计师刘晋、区团委书记李田为副组长,高级农艺师、农业局副局长王林为首席专家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方案》、资金保障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实施。成立了由项目首席专家、各专业首席专家为首,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畜牧中心、蔬菜服务中心等涉农部门及海运学校技术骨干为成员的技术小组。技术组共有教师31名,都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实践经验丰富。培训教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包点到村。参加项目实施的13个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技术组织配合开展培训工作。整个项目的实施单位两个,分别是忻府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省海运职业技术学校,共设立培训教室6个,都具备电视、vcd等先进的教学设施。建设培训基地6个,其中玉米专业3个,蔬菜专业2个,奶牛专业1个。

  在项目管理方面,开发了“全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管理系统”软件,使得整个项目在核心农户挡案管理;教师、教材、教学管理安排;相关政策法规学习汇综以及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更加科学、高效。

  二、创新培训模式,千方百计提高培训效果

  我区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初期,按照“进村入户,核心培训,包教包会,示范带动,全面覆盖”的原则,在全区13个乡镇办事处全面展开,其中玉米专业1500户、蔬菜专业200户、奶牛专业300户。确保通过核心农户的示范,带动全村及周边村的农业发展,结合“四个一”(即一张培训卡、一张明白纸、一本科技教材、每个培训点一张技术光盘)的发送,在20xx年冬20xx年春的农闲时节,首先在13个项目实施乡镇分别召开了由项目涉及村的支部书记、村长参加的科技培训进村入户动员会。为了圆满完成培训任务,确保培训效果,我们不断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采取核心农户专业性培训与普及性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巡回指导相结合,教室授课和基地大田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培训的方式一是核心农户培训与普及性培训相结合,在培训核心农户的同时,做好宣传发动,吸收更多的农民参加培训,除培训2000户核心农户外覆盖普通农民3、5万户;

  二是集中培训与巡回指导相结合,以乡镇为单位集中办班15次,其中玉米专业8次,培训农户2500户;奶牛专业5次、参加人数600余人;蔬菜专业3次,参加人数900多人次。玉米专业的培训以进村入户培训为主,涉及的54个项目村,平均进村1、8次,在村委会、街道、农户小院、田间地头小规模培训200余次。农忙时节,有的项目实施村农民白天忙农事人员难组织,我们就采取晚上以村集中办班的方式对核心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利用晚上的时间共办班20余次。20xx年3月17日从省农科院、农业厅蔬菜办请来专家在区政府大礼堂举办了“全区蔬菜种植技术培训会”,参加培训的有“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蔬菜专业核心农户200名、区农口有关科技人员、主要菜区的广大菜农共计人数800多人。20xx年3月25日以4个奶牛养殖项目实施乡镇为单位,举行了奶牛高产养殖集中培训会,授课教师除了项目技术组的.讲师外还请了市里的奶牛专家,300名奶牛养殖核心农户参加了培训,还有奶牛养殖村广大的奶牛饲养户,人数达450多人。在整个阶段的培训活动中,发放教材2300本、技术手册2000册、各种资料8000多份,科技光盘90余张;

  三是培训基地展示田观摩与现场指导相结合,20xx年9月8日、10日、13日、15日,我们先后组织奇村镇、播明镇、东楼乡、秦城乡、合索乡、解原乡等乡镇农民,举行了4次大规模的基地示范田观摩现场指导培训会,主要参观了:

  1)卢野基地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园区,共有56个示范品种,占地20亩;

  2)项目单位和忻府区种子管理站共建的玉米新品种展示基地;

  3)项目基地和农业开发办,共建的董村镇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占地150亩,30个品种示范;

  4)原种场玉米优良品种示范园。核心农户通过亲眼目睹了各个优良品种的主要性状,玉米高效栽培各项新技术的使用效果,亲耳聆听了培训教师的现场讲解,理论联系实际为巩固所学技术指导高产高效的玉米种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地观摩培训的人数达到1500人,这种观摩培训的模式用时短效果好,受到了广大核心农户的一致好评。

  培训教材和资料除了省、市农业部门精心编辑出版的农业实用技术书籍外,我们通过技术人员深入农户田间地头调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农民的需要,专门印发了技术手册、农事明白纸和大量的技术资料宣传单。针对我区实情和项目要求,共精选17项实用技术重点讲授推广。其中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1)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2)玉米旱作节水栽培技术

  (3)玉米品种优化技术

  (4)玉米化控技术

  (5)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6)玉米立体种植技术

  (7)玉米配方施肥技术

  (8)玉米种子生产技术。

  奶牛高产养殖技术:

  (1)奶牛品种改良

  (2)奶牛冷冻配种技术

  (3)奶牛高产养殖

  (4)奶牛疫病防治技术

  (5)奶牛秸秆青储饲料加工技术。

  温室大棚高效栽培技术:

  (1)大棚水果栽培技术

  (2)大棚蔬菜栽培技术

  (3)大棚沼气利用技术。

  这些技术基本上都是当前农民迫切需要的实用技术,除此外,还结合农业政策、法规对农民进行了普法教育。

  为了使“核心农户的选择更具有代表性、培训内容讲授更具有针对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技术组及包点培训教师与各村干部对科技培训的工作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根据各村农民具体情况和要求,有的村对核心农户进行了个别调整,有的村调整、增加了培训的内容。许多项目实施村通过前一阶段培训工作实施的进一步认识,对培训工作相当重视,如奇村镇唐林村还专门成立了科技培训协会,由协会根据农时、全村科学种田的需求联络、安排培训的具体事务。甜糯玉米种植户,成立了甜糯玉米协会,协会培训单位联合进行了甜糯玉米绿色食品生产操作培训。

  根据项目实施方案的管理考核要求,我们投入一写经费设计开发“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管理软件”,对核心农户全部计算机规范管理,同时建立对技术人员和核心农户的评价考核。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均受到了乡镇和村里的大力支持,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我们在农业局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设立了热线咨询电话,共接受农民技术咨询电话262次,其中播明镇农民反映出苗后的玉米出现大面积的异常现象,农技中心的技术人员及时前往诊断,指导农民进行了补救措施。

  三、严格项目资金管理,把有限资金效果最大化

  培训经费按项目实施进度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项目实施所需资金及使用情况,实行审计制度。审计报告和资金预算、决算一并报项目办公室审批列支。项目设立专帐管理,一支笔审批,统一开支范围,统一报销程序,统一费用管理,建立完整的财务档案。资金的使用主要用于购买、编印教材、技术材料,明白纸,购买培训器材,以及包村教教师讲课培训费补助,交通费用等。

  四、建立监督监管机制

  为了保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落实,区农业局成立了监督考核小组建立了对技术人员和核心农户的评价考核制度,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与技术人员签订了责任书,监督考核小组对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效果进行严格考核,不定期进村入户抽查,通过与核心农户访谈和由核心农户填写评价表,对技术人员进行考核,按考核分数排出名次,与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挂钩。凡弄虚作假的,年度考核视为不合格。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核心农户的考核,由技术人员测评和全体村民评价,考核合格的发给绿色证书,考核不合格的,继续培训直至合格为止。

  第二部分项目实施的成效和一些成功典型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我区玉米种植、奶牛养殖、城郊蔬菜种植效益,促进玉米、奶牛、蔬菜这三个主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全区农民的科技素质的不断提升;促进了我区农业科学种田水平的整体提高;促进了常规玉米、特色玉米、蔬菜等绿色食品生产和无公害生产基地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服务创新。在2000名核心农户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种田大户、养殖大户,更主要的出现了不少自己种田、养殖,又能在本领域提供相关服务、带动更多农户发家致富的农民经纪人。

  玉米专业核心农户孔中秀,通过项目培训和自己钻研掌握了一套因地引种,高效种植甜懦玉米的技术。他自己家里的10亩地全部种植了甜懦玉米,同时还担任一个公司甜懦玉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技术员,负责2个乡镇6个村近2000亩甜懦玉米的生产任务,带动一批核心农户推广玉米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合理安排轮作,亩产值达1700元以上,农民纯收入达千元。还有核心农户崔玉卯凭着自己掌握的过硬技术,承包土地300亩,合理选择品种、安排播期,全部种植甜懦玉米,收到很高的经济效益。

  蔬菜专业核心农户赵黄科,担任着南城办事处新农村的村主任,按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会的要求,认真学习种菜新知识,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改变传统种植观念,科学种植蔬菜,效益稳步增长,他种植的温室,创下了亩收入28000元的好成绩。具体情况如下:茬口安排:按照温室蔬菜生产工艺流程,一年两大茬,西芹——西红柿两茬生产模式,西芹7月下旬育苗,10月中旬定植,元月上旬采收上市,7月中旬拉秧,对比前向年西葫芦一大茬生产,生产周期延长,西芹秋季和平病害少,西红柿采用冬春茬产量高,采收期长,效益较好。田间管理:蔬菜整个生产期管理全部采用新技术,改变传统种植管理模式,注重科学,实行配方施肥,西葫芦吊架,并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注重西芹、西红柿品质的提高,增加经济效益,对比前几年大肥大水,缺乏科学田间管理,随意盲目浇水、施肥、喷药,生产成本大下降,田间病害得到全面控制。赵黄科温室实种面积0、6亩,西芹产量3200千克,收入2560元;西红市产量4000千克,收入13800元,折合亩收入27933元,效果明显。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了温室蔬菜大棚生产技术培训基地,在他和其他核心农户的的带动下,全村逐渐缩减的温室蔬菜面积05年增加到240亩,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亩收入达23000元,成为忻州市郊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忻府区张乡高村是我区奶牛养殖大村,也是奶牛核心农户最多地方一个村,核心农户秦俏平经营良源忻定奶牛场,存栏奶牛60头,其中产奶牛34头,过去每头牛平均日产奶16公斤,由于多年来养殖技术落后一直没有较高的经济效益。2004年成为核心农户以来,认真学习奶牛相关技术,从奶牛的配种输精、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到种植优质牧草都认真钻研,精心领会。通过把掌握的新技术运用到牛场的管理经营中,到2005年下半年,存栏奶牛从外部观察有了明显的改善,配种方面也开始给每头奶牛建立挡案,杜绝过去的近亲繁殖,逐步使品种优化。饲料管理上以贮青为主,再加上搭配苜蓿粉和精饲料,产奶量逐月上升,每头牛平均日产奶达23公斤,经济效益也逐步提高。同时牛场也形成一套“推良种、喂贮青、阶段养、标准给、科学管理”的科学饲养规程,管理上重点抓四个环节:一是抓良种,严把母本关;二是抓防疫,严把抗病关;三是抓青贮,严把饲养关;四是抓方法,严把技术关。高村的奶牛养殖通过我们在这里建培训基地,无论是象秦俏平这样的养殖大户,还是养3头5头的小户,养殖技术上均有很大的提高,正逐步成为蒙牛、古城等国内几个大奶业集团的优质牛奶生产基地。

  第三部分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生产要发展,科技是关键。要把现有科学技术普及到千家万户,必须有一批新型农民。综观我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地方政府经济落后,从财力人力上还不能更好地利用国家实施项目的东风,配套一定资金更好地促进农民科技普及的有效途径,尽快提高我区农民科学种田的整体水平;

  二是培训专业不能与项目村产业更细致紧密地结合,虽然玉米是忻州农业的主导产业,但各县各村情况各异,比如有的村以种植红薯出名,有的村是多年的蔬菜制种基地;

  三是在数量有限的核心农户选择上还不能做到更具代表性、典型性;

  四是在培训模式和手段上尽管我们也下了很大力气,但总体效果还不是更好,同时自身的科学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工作打算,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在新时期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农民科技培训任重而道远。我们经过2年的项目实施,已初步建立了一支农业科技培训的技术队伍,发展了一批合格的新型农民核心农户,掌握了一套比较有效的培训模式。在继续争取上级部门培训项目的同时,结合农业部门工作和其他农业项目的实施,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定期回访2000名核心农户,发展更多的核心农户,以带动农民走山依靠科技发家致富的道路。

新型培训工作总结4

  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各相关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入贯彻落实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xx年农民培训工作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意见》及省农业委员会、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以加快培育发展壮大农业经营主体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核心,以造就有文化、有技能、善经营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通过认真组织实施,制定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以提高农民专业技能、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大力实施技术技能培训、积极开展跟踪服务指导、加强政策项目扶持,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顺利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任务完成情况

  今年上级分配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1500人,其中生产经营型200人,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型200人,职业技能水稻机插秧手100人,专项技术水稻集中育秧员1000人。截至目前为止,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培育任务及职业技能、专项技术培训任务全部完成,生产经营型完成培育任务185人,共计完成培育任务l485人。生产经营型黄花梨产业培育15人,正在实施过程中,生产经营型培育的后期跟踪服务也正在等待各项农业产业生产工作的开展加以跟进,培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表现在培育学员的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专业生产技能水平显著改善,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效果虽然还不能立竿见影,相信将在今后的农业生产实践中会得到具体体现。

  二、主要做法

  (一)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

  根据省农委印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紧紧围绕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时制定了培育工作方案,确定了工作目标任务,分类型分产业制定了培育计划。即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200人(其中水稻产业50人、葡萄产业40人、黄花梨产业18人、柑桔产业12人、蔬菜产业60人、生猪产业20人),专业技能型农民70人,社会服务型农民130人。培训水稻机插秧手100人,培训水稻集中育秧农民1000人。

  (二)出台认定管理办法,认定培育对象

  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实施方案,明确我县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的基本原则是“政府主导、农民自愿、严格标准、动态管理”,制订了认定标准、认定程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自愿”原则,择优遴选了生产经营型农民200人,专业技能型农民70人,社会服务型农民130人,机插秧手100人作为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

  (三)开展调查摸底,建立培育资源信息库

  通过组织各乡镇综合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深入农业企业、村、组进行新型职业农民情况调查摸底,把姓名、性别、年龄、地址、产业及规模等信息登记造册,掌握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源状况,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源信息库。

  (四)认定培育机构,分解培育任务

  按照培育机构四个认定基本条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了适合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特点的县农业广播学校、县职业中专学校、县农业机械化学校、蓝山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四个培育机构。根据各产业技术要求和各机构专业技术特点及跟踪服务能力,确立了以农广校为基础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分解了培育任务。即农广校培育生产经营型农民180人(水稻产业、蔬菜、水果),社会服务型农民50人,水稻集中育秧技术员培训500人;县职业中专学校培育专业技能型农民70人,社会服务型农民30人,水稻集中育秧技术员培训500人;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培育生产经营型农民20人,专业技能型50人;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培训社会服务型20人,水稻机插秧手100人。

  (五)认真开展培训、实训

  1、采取“分段式”模式开展培训

  各培育机构采取“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模式,根据不同培育对象,按“一班一案”,分期分段安排课程,分门别类开展培训。全县共开展理论培训51期,开展实训及参观交流39期。

  2、选择合适的教材

  选择通俗易懂、实践操作性强的适合农民特点的培训教材,共选购《农业政策法律读本》、《新型职业农民读本》、《农产品市场营销》等各类专业教材2300本,制作教学课件67个,印发讲义1300份,印发技术资料1、2万份。

  3、聘请优秀培训教师

  现代的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老师队伍,才能完成培训任务。各培育机构根据不同的产业要求,想方设法聘请素质高、专业理论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专业技术骨干、土专家组成讲师团队伍授课。农广校请进了省农广校刘文俊副校长、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董红霞教授、县工商管理局雷俊英股长、毛俊蔬菜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唐召旭及农业局郭生阳等多名农艺师讲课;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聘请了永州市职业技术学院黄武光教授、永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李毛忠、永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兽医师郑孟生上课。农广校还请来了省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杨国顺教授、刘昆玉教授、省葡萄协会会长石雪辉教授到葡萄基地现场讲座。老师讲课形象生动,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

  4、培训方式灵活多样

  在培训过程中各培育机构,根据不同产业特点和专业技能要求,采取了“分段式”、“集中式”、“分散式”的方式进行培训、实训及跟踪服务。职业中专学校采取“专业分班班分组”的方式,开展了实训;农广校、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采取了“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教学,组织学员多次到各培育实训基地开展了学术交流考察活动;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组织学员到养殖场进行现场讲课,手把手教学员如何配饲料,如何防病治病。教学方式不枸一格,培训实训灵活多样。

  5、加强教学管理

  按照“一班一案“的要求,培训班基本做到了一班一案开班。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因为请的老师是永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和永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的专家,机会难得,加上生猪养殖与动物防疫课程有许多相同之处,所以合并开班的,但后期培训与实训是分开的。各培训班选举成立了班委会,建立了请销假制度,进行了考勤登记。

  6、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

  在选聘优秀老师的前提下,各培训班采取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注重实训的方式开展教学。课堂有多媒体教学、老师面授、老师答疑、学员交流、有文字、有图片、有专业设施、操作设备,课堂气氛活跃,内容通俗易懂。

  三、主要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成立了由农业局局长任组长,农业局、财政局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农业、财政分管股站负责人及农业计财股负责人为成员的蓝山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先后研究制定了《县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县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积极主动向县委、县政府进行请示工作汇报。比如:向政府领导、政府汇报请示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以政府名义向各乡镇下发培育工作方案通知,配套扶持政策等。组织各培育机构分管部门召开了协调工作会议和培育工作启动会议,对各培育机构培育工作进行了具体的指导。

  (二)加强培育监管和业务指导

  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蓝山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公示制度、三堂课制度、培训考核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台帐登记制度、跟踪服务制度、领导联系制度、技术员指导制度、检查验收制度等多项管理制度。各培训班开班典礼,农业局、财政局两家分管领导及办公室工作人员亲自到场清点人数、核实学员身份、检查办班实际情况并上第一堂课,讲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意义、政策和要求,并进行手工和影像记录。培训班结束时,到场检查培训实际效果,检查培训实训资料、班级管理资料、学员档案资料、学员信息台帐、资金使用情况,出具检查验收报告单。途中不定期到培育机构了解学员学习、生产及思想状况,确保培训真实可靠,保证培育质量。在资金使用管理上,工作方案规定了资金使用范围,80%必须用于学员的培训、实训、考察交流等支出。补助资金由财政存入专帐,凭学员台帐、检查验收报告、补助资金申请批复拔付,由县财政直接拔付到各培育机构。严禁套取或滥用、挪用培育资金行为,各培育机构资金使用规范。

  (三)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意义

  采取通过向各乡、村主要领导发送招生短信,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发工作信息,在公共场所醒目位置公示培育机构、任务等形式,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意义、政策,极大提高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知名度和认知度。

  (四)整合培育资金,加大扶持力度

  新型农民培育不仅要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重要的是扶持他们发展壮大,辐射带动所有的农业从业者。我县各培育机构共整合项目资金200余万元,用于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其中农广校整合农业局农田有机质提升项目60万元、农技推广补助项目20万元、蔬菜标准园建设项目20万元、“种三产四”项目20万元;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整合生猪养殖标准场建设项目60万元;农机化学校整合农机补贴项目20万元;这些项目资金强力地推动了新型农民培育工作。

  三、问题与建议

  (一)培育任务下达太迟,导致培训时间紧,效果打折

  今年的状况是项目县苦等任务下达,前期等,后期紧,前期事少,后期事多做不过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必须有一个过程,必须有充足的时间,必须在农业生产进行时开展培育,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迫切希望上级部分解决这个问题。

  (二)个别部门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认识不足

  其实在省实施方案下达以前,我们早就在做各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本来我们很想提高培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级别,拟定了实施方案、领导小组名单和多项扶持政策,但县机要室以教育实践活动严格限制和对等上级文件为理由,没有同意以县长或分管副县长为领导小组组长的请求,政府办在看过省实施方案后,也以没有必要向各乡镇下发实施方案为由,拒绝了实施方案下发乡镇,给培育工作带来许多不便。建议省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领导小组的人员构成。

  (三)扶持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我县财政状况不好,政府的财政无力拿出太多的资金扶持培育,目前扶持政策也只限于整合现有的项目资金,今后领导小组办公室争取更多地向县领导汇报工作情况,以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

新型培训工作总结5

  为了提高我镇村卫生室人员的业务知识能力,使我镇乡医医疗诊治服务能力加快发展,根据县卫生局的部署,我卫生院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就现阶段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

  根据县卫生局的部署,在华医网的具体指导下,卫生院作为公共卫生知识培训工作教学点,卫生院陈善逵院长担任培训班的班主任,办公室吴广华同志担任辅导员,具体承担培训教学任务。卫生院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具体工作,制定学习计划和措施,落实这次培训任务。

  二、培训内容

  培训项目包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共计39学时,都采用医学宝视频教学模式。全镇31名乡村医生参加了培训,辅导员吴广华负责培训场地布置、视频设备开启和维护等操作,公卫办工作人员现场答疑,指导培训学习。

  三、具体措施

  1、县卫生局下发医学宝教学设备后,辅导员吴广华立即检查调试多媒体会议室仪器设备,更新投影仪灯泡,加装视频传输线路和宽带网线,布置教学点培训场地,做好前期准备。

  2、制定公共卫生知识教学安排表,公卫办组织召开全镇村卫生室人员会议,下达培训通知,分发培训教材,要求乡村医生预习课程,安排时间参加学习。

  3、从8月份开始,公卫办、健康档案办组织全镇村卫生室人员参加培训,培训期间实行每日签到制度和课前课后刷卡制度,学习过程中鼓励大家结合工作实际,把培训课程应用到平时的公共卫生服务中去。

  4、每天培训参加率达到了100%,大家学习认真,所有村卫生室人员基本上都掌握了培训内容,不懂之处由公卫办工作人员现场示范,解答疑难。

  5、在华医网的'技术指导下,每天培训结束和阶段考核后当天即通过网络及时上传培训数据,防止数据丢失。

  四、阶段考核

  每场课程学习完毕后即有2~5道练习题,学员探讨后作答,巩固了培训内容。公共卫生知识阶段学习完成后即进行考核,所有学员依次刷卡考试,医学宝设备随机抽题,每份试卷抽取50道考题。考试成绩出来后统计,所有学员的考试成绩都在80分以上,其中半数学员成绩达到了90分以上,显示本阶段培训效果良好。

新型培训工作总结6

  XX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培训单位和广大培训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区的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养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和“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增加农民收入”的总体思路,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精心组织实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基本情况

  XX年,省、市下达我区新型农民培训任务为710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420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500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1400人。

  1、工作扎实,培训任务出色完成

  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完成培训4252人,其中,沼气工319人,村级植保员及防疫员317人,渔民102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40人,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业人员160人,农机手674人,农资经营人员326人,农产品加工从业人员237人,农村建筑工匠1223人,其他854人。全部实现转移就业,其中就地转移率为91%。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500人,310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50人。截止10月底共举办培训班30060场次,现场指导19340次。专业农民集中培训7次,累计21学时,现场指导累计12次,集中培训累计30学时,现场指导累计4次,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集中培训累计40学时。均达到或超过省市要求的培训天数和指导次数。

  2、组织健全,培训体系完善

  成立了颍东区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领导小组,区政府副区长陈向前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选派了责任心强、有工作能力的人员充实到工程办公室,相关办公设施、现代化教学设备配备齐全。

  3、师资雄厚,培训力量增强

  经过规范招标、认真研究,确定了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区水产站2个农民科技培训机构和奔富技校、正大学校、中华职业学校、扶贫技校等6所阳光工程培训基地。聘请省、市专家12人,培训师资队伍35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人员28人。全区新型农民培训力量明显增强。

  4、管理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健全

  一是落实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度。在基地申报和项目管理中,区项目办对培训机构的法人资质严格把关,明确法人负责制。

  二是按规定程序招标确定培训基地。按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工作部署,我区对培训机构进行了公开招标。确保了基地认定的公开、公正、透明。

  三是落实了公示制度。在基地认定和项目实施中,区新型农民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培训基地,及时公示相关信息。如:基地认定结果政府补助标准、物价部门下发的收费标准等。

  四是落实了管培分离制度。区新型农民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各培训机构及各乡镇、街道分别签订了项目合同书或目标责任书,农业专业技术培训机构也与各培训班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分别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自权利和义务,真正做到了管培分离、一级监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

  5、监管有力,项目资金管理使用规范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受训农民的补贴,及时调整了补贴标准,提升性培训每人补贴500元,普及性培训每人补贴320元或260元。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教材资料费、教具损耗、聘请教师讲课费、课时费、交通费、住宿费、师资培训、科技辅导员辅导费、误餐补助费、车旅费、教学管理、跟踪服务等。

  农民科技示范培训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技术指导员下乡服务补助、科技示范户物化补贴、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补助、聘请专家、农技人员培训、管理费用等。

  项目资金的使用严格按照省市培训资金使用原则和监管要求,坚持专款专用、集中管理的原则,严明财经纪律,严格财务制度,加强审计监督,统一开支范围、统一报销程序,统一费用标准,建立了完整的财务档案,确保直接让农民受益。

  配套资金到位,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农民民生工程,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项目资金的配套落实问题。全区新型农民培训项目配套资金36万元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工作经费落实,区民生办按全区民生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需要,拟订项目工作经费计划。项目实施之初,阳光工程工作经费3.8万元、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工作经费2万元均已拨付到位。

  建立财政专户,区财政设立项目资金专户,由农业股专人负责具体工作。各培训机构也按新型农民培训资金管理办法设置专用账户。

  规范资金运行,区新型农民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培训机构严格按资金管理办法,利用专户使用项目资金,做到专帐管理、专款专用,统一开支范围,统一报销程序,统一费用标准,建立完整的财务档案。

  6、运行有序,各类系统的上线档案完整规范

  培训台帐规范,根据台帐管理制度的要求,各培训机构均建立了基本学员台帐、学员登记卡、学员参训记录等档案资料。各种台帐资料按要求进行了如实填写,并由培训机构负责人、培训教师、培训班负责人和学员签字后分类上报和归档。档案专柜保管,区农委及各培训机构均配备了专门的档案柜,并确定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确保各种档案资料齐全、规范、安全。

  二、主要做法

  1、召开专题会议,及时安排部署

  3月12日,隆重召开了XX年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会议,全面总结我区XX年的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安排部署XX年工作。会上,区农委主任周海与各乡镇、街道签订了XX年度新型农民培训项目责任书,聘任了祁传林、谷维才两位区人大常委为颍东区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监督员,副区长陈向前作了重要讲话。

  2、精心组织实施,落实培训方案

  认真制定《颍东区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各培训机构严格按照方案,根据主导产业,选择工作能力强、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作为培训指导教师,在选择教师时严格按照“土洋”结合的方法,将一些理论实践兼备的专家、科技人才、专业大户、协会会员选聘到教学岗位上来。根据生产实际提出培训要求,制订培训计划,紧贴“科学、生态、高效”的目标,采取多媒体形式及利用远程教育设施授课。

  3、定期交流调度,加强动态管理

  定期召开调度会、工作交流会,沟通信息,及时掌握落实项目进展情况,加强动态管理。对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建立培训台帐制度,加强对培训完成进度和质量检查督促,组织自查验收和考核评估。

  4、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明白纸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的重要意义。宣传新型农民培训的成效和各地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充分调动和激发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印发《颍东农业》简报15期,在市级以上媒体报道12次。

  5、灵活培训方式,实行“五个结合”

  一是做到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对农业政策法律法规、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营销等纯理论或概念性的基础知识,举办室内培训班进行讲授;对小麦、大豆、玉米等高产创建技能强的知识,教师组织学员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培训指导,采取面对面、手把手释疑解惑,边实践,边指导,最大限度地满足学员的求知欲望。

  二是推行大班授课与你问我答相结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时常辅以你问我答“点菜”式培训辅导,做到有针对性地解答学员提出的一些疑难问题,受到学员的热烈欢迎,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趣味性。

  三是注重传统方式与互动交流相结合。在培训过程中,掺入了“教、学、论、跟”的互动交流培训方式,首先从学员普遍性的种植经验和认知水平教起,让学员听得懂、学得进、缩小师生间的距离感,让学员轻松参与学习;其次少讲大道理和深奥的东西,将理论与实践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让学员真正认识到自身经验的差距所在,增强学员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他们的压力意识;其三组织开展课堂讨论,让学员结合自己所学与以往积累的技术、经验、固有观念等谈感想、说体会、讲认识、谋改革、话打算。提高学员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

  四是实行课堂灌输与媒体宣传相结合。在组织开展好课堂培训的同时,通过印发技术明白纸,编发手机短信,开通农技“110”等方式,把农民急需的农业技术知识以及农时信息更直观、更便捷地送给广大群众。让他们听得懂、看得到、学得会、用得上。

  五是抓好重点培训与示范带动相结合。重点抓好基本学员培训效果的基础上,激励学员发扬“比、学、赶、帮、超”的精神,争上游夺先进,从而发挥更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广大农民朋友学知识、精技术、懂管理、会生产、能经营。

  6、创新培训机制,确保培训实效

  围绕产业抓培训。围绕全区粮油、蔬菜、畜牧等重点产业,以新品种和主推技术为主要内容,实行“行政部门监管、培训机构承办、凭借能力竞争,任务落实到人”的工作机制,构建起了完整有效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体系。改进方式抓培训。采用新的培训模式,

  一是由“一锅式”培训变为“分灶式”培训。根据各村的实际条件,对农民进行“分灶式”培训,北部乡镇以优质粮油为主,中南部乡镇以蔬菜、畜牧生产为主,有针对性地举行专业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民种植技术,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根据农时季节需要,充分听取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意见,根据各村的农业特色和农民需求,采取农民“点菜”,教师“下厨”的方式,有目的、有重点的开展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多数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了50多个课件,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增加学员新鲜感和直观感,提高了学员参训的积极性。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为农服务。根据农民所需,技术人员随叫随到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保证了技术推广的长期性、连贯性,解决了技术推广阶段性服务和经常性服务不连贯的问题。加大物化补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参训农民及科技示范户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

  三、主要成效

  1、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

  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的实施,搭建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平台,农民应用新技术、新品种的速度加快,生产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提高了创业致富能力。

  2、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得到了推广

  各项目村结合本村实际,围绕本地主导产业的需求,针对农民的需要,加快推广应用新品种、先进适用技术,全区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的应用率达到了95%以上。

  3、农业产业化水平有了新的发展

  结合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实际,把普及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现代农业知识作为培训重点内容,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区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用工素质大大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日益提升,产品特色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4、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提升

  通过开展农产品市场信息营销、农业法律等到知识的学习,培养壮大了农村经济人队伍,增强了农民的业务素质和报务技能,围绕农产品市场营销,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逐步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促进农业生产由单一注重生产环节向注重流通转变,实现数量型农业向效益型农业转变。

  5、农技队伍的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

  农技人员进村培训、指导得到了农村基层干部的充分肯定,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通过系统培训,促进了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强力推进,督促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农业部门的良好社会形象。

  6、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加快

  在新型农民培训项目的推动下,全区10大特色农产品农技推广示范基地发展日趋成熟,种植面积达1.5万亩,养殖量达1.2万头只,年产值约1.8亿元,示范基地农民人均增收800多元。“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得到长足发展,截至目前,全区有6个村被评为市级特色专业村,3个村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村。

  四、存在问题

  一是部门之间与部门内部没有形成合力。农业、科技、妇联、劳动、人事部门都组织过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除农业、教育等部门有比较系统、长久的培训外,其它部门都是只起一时之力,力度不够。

  二是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培训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拓展。由于现有的农业技术培训队伍力量还相对薄弱,培训条件相对滞后,加之地方财力有限,尚不能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和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对科技知识的需要。需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支持,用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育培训条件。

  三是培训条件与农民要求存在差异。多数农民希望参加短期技术培训,多数愿意参加2-3天的一事一训式学习,而且要求能够就近参加培训。“不方便”成为阻碍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第一因素。加大专业化、职业化的培训师资团队建设刻不容缓。

  五、下一步打算

  1、继续搞好专业技能培训。根据外出农民工因缺乏技能、收入偏低的实际,让农民工认识到通过参加培训、掌握技能的重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技能培训。定期不定期地宣传农民就业增收的典型和亮点,吸引更多的农民参加培训。利用现有培训资源和优势,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使受训农民熟练掌握所学技能。

  2、拓宽农民工转移渠道,增加就业岗位。以发展县域经济为重点,大力搞好

  二、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农产品加工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更多的农民就地就业。

  3、继续抓实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和农业科技示范培训。加快创新培训方式,挖掘培训典型,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积极探索培训的新形式、新方法,精心组织好每一场进村培训和现场指导。着力抓好示范带动,注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致富带头人。切实加强对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领导,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新型培训工作总结7

  20xx年永福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围绕全年农民培训的总体目标,结合我镇实际,认真组织,全力实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农村青年技能培训等工作稳步推进,现将我镇农民培训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培训方式及内容。

  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下,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制定培训计划,编制培训方案。采取与农业生产季节相结合、与镇、村、组干部会相结合、与到村进户相结合、与换届选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大力宣传、组织动员,开展了实用技术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农村青年技能培训等课程。

  二、培训开展情况。

  截止10月上旬,我镇组织农民参加实用技术培训30期,3600人次,新型农民培训2期,70人次,农村青年技能培训3人次,印发各种资料4000份。其中农业技术资料3000多份、其它资料1000份。培训课题主要有:玉米新品种示范的相关知识、玉米大斑病防治技术、水稻螟虫的综合防治技术、水稻稻飞虱防控技术、水稻稻瘟病防治技术、农药使用技术、玉米配方施肥技术、核桃种植与防病技术、猕猴桃种植与防病虫害技术、春茶种植与修剪技术、有机茶绿色防病虫害技术、机采茶园种植技术等。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培训使农户掌握了土壤肥料知识、作物病虫防治知识、各种经济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等,在农业生产中,使生产得到发展,产量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人均收入普遍增加,并带动周边农户采用新技术,促进生产发展增加收入。

  20xx年农机购置补贴操作系统培训工作总结

  根据《云南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农机购置补贴经销商培训工作的通知》(云农办机﹝20xx﹞119号)文件要求,按照州、县农业部门的安排部署。为了更好地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高政策实施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今年我县将在全县全面推行“全价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购机补贴操作模式,让经销商掌握和熟悉补贴操作系统软件的使用。XX县于7月8日召开20xx年农机购置补贴操作系统培训会,现将培训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回顾总结20xx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

  培训会上,XX县农业和科技局副局长何宝祥回顾总结了20xx年度XX县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完成情况,20xx年省农业厅下达XX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80万元,截止20xx年9月12日共补贴各类机具1690台,受益户1291户,已使用中央财政补贴资金579.915万元,其中:补贴耕整地机械1044台;种植施肥机械10台;田间管理机械102台;收获机械65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134台;动力机械332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3台。共带动XX县农户投入资金近1565余万元,有效地拉动了XX县农机销售内需,提高了XX县农机装备水平。并及时将农机具投入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了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过程的主力军作用。

  何副局长在肯定了20xx年取得的工作成绩同时,再次强调要求我们要严格执行国务院有关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三个禁止”、“四个严禁收费”、“四项制度”、“八个不得”等管理措施,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购机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补贴政策的引导效应。要求我们要加强县财政、县补贴办、经销商和乡镇中心之间的协调配合,圆满完成20xx年全县农机购置补贴任务指标。

  二、认真解读20xx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XX县农机推广站站长彭绪建向参会人员解读了20xx年农机购置补贴的相关政策和传达XX县20xx年中央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实施方案,包括补贴方式、补贴范围、补贴对象、补贴标准、总体要求、实施范围及规模、操作流程、工作措施等。

  20xx年结合XX县农机发展现状,围绕农业机械化装备提升等“四个工程”,按照“三重点、四优先”的原则,重点提高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加大水稻、玉米、马铃薯、甘蔗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具的补贴力度,突出重点,加快推进水稻、甘蔗等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优先满足农民购机补贴需求,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及农机大户,以改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薄弱环节,有力促进XX县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三、培训内容及培训对象

  参加此次培训会的人员有,XX县农业和科技局、县农机股、县财政局、县纪委、县农机推广站、11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农机销售商等共计31人。

  培训会紧紧围绕《云南省20xx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XX县20xx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和相关文件要求,采取ppt的形式向参会人员认真讲解了农机购置补贴管理软件操作系统、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

  会上还向参会人员发放了20xx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材料共计20xx余份,并要求参会人员将宣传材料发放到农民群众人中,粘贴到人员密集的地方,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补贴政策、补贴方式、补贴范围、补贴对象、补贴标准等。

  通过培训,与会人员能准确把握20xx年农机补贴政策的新内函、新变化,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阳光操作,规范经营,遵纪守法,明确职责,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整体形象。将进一步加强XX县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为圆满完成20xx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今后的工作重点

  1、进一步增强服务三农,服务群众意识,落实工作责任制,积极主动做好组织、协调、服务、监督等各项工作。

  2、加强规范操作、努力做到公开、公正、公平,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广大农户的监督,做到规范程序,阳光操作;

  3、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廉政责任制,加强学习,做到警钟长鸣

  4、踏实做好各环节的实施和链接,确保项目健康、有序实施,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效应最大化。

新型培训工作总结8

  为了认真总结经验,为了今后抓好更多的培训提供依据,现将20xx年的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训基本情况: 20xx年,新型农民培训任务数300个,实际培训307个。于20xx年4月20日前就组建起培训队伍,至5月底用2个月时间完成农户的培训工作。围绕各村户的生产进行展开培训,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坚持集中培训,按不同作物的生育规律类进行适时培训。

  通过培训又结合指导服务,农民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渴望能够学到新技术、新经验。通过学以致用,把科技知识宣传应用到田头地角,真正科技致富奔小康。

  二、培训主要做法: 为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农民自身素质和科技水平,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按上级要求,结合各村户的实际需要,针对专业农民培训的不同要求,培训计划主要围绕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内容进行培训,并以简要易掌握的技术手册、技术资料、简明农业政策法规宣传资料;及时按照农事活动内容进行分期培训,使适用技术到农户、到人、指导农民进行生产,真正为农民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1、培训计划及内容:开班动员,棉花、玉米安全用药技术,国家推广农药施用技术,棉花玉米病虫防治技术,有机肥的施用及棉花玉米专业肥施用栽培技术,农田化学除草新技术。

  2、培训教师 :参加培训授课的教师3人。教师的职称是农艺师2名和农技师1名。教师都是长期坚持在基层一线从事农业等农作物技术示范推广的骨干科技人员。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专业技术经验,能够帮扶农民科技致富。

  3、培训方法: 结合单位承担的项目及各户实情,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管理环节展开了培训工作。具体做法是采取集中培训和入户现场指导、发放技术资料相结合。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培训使农户良种使用率提高;通过培训掌握使用高产优质棉花玉米栽培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生产得到发展,产量水平有提高,经济收入有增加,并带动周边农户采用新技术,促进生产发展。

  四、 存在问题及不足 :由于承包到户,年轻人外出打工较多,导致学员人数多为年龄偏大,由于棉花玉米生产农事忙,在集中培训时,给培训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召集工作难度大,由于条件限制,培训工作开展单一。由于培训教师多数属于兼职,承担的工作任务较多,加之作物多、生长期长,很难达到高质量。

新型培训工作总结9

  20xx年,我市紧紧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和三带四基地建设,确立 在产业发展中培育职业农民、在职业农民培育中壮大产业、实现职业农民培育与产业发展壮大双赢的培育路径,力足于农业发展后继有人的思路,着重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专合组织、养殖大户等开展了生产经营型、生产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位于成都平原腹心,幅员面积538平方公里,辖2乡16镇、182个行政村、2479个农业合作社,耕地面积42万亩,农业人口36万人,农业从业人员12万人,20xx年实现农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147元。是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首批四川省人民政府认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XX县,是全国农业产业化先进单位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是四川省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是全省畜牧业生产大县和生猪出口基地县,也是种禽养殖、商品禽兔和优质禽苗产销大县。

  按照农办财〔20xx〕8号 《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好20xx年财政支农相关项目的通知》和川农业〔20xx〕40号《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做好四川省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市紧围绕农业产业布局和三带四基地建设,今年,我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00人,其中:生产经营型300人,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100,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200人。

  二、主要做法

  (一)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农业、财政、金融、保险等部门参与的XX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民培训的组织领导、指导、协调和督查,扎实有效地抓好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

  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宣传。在广汉电视台《农村天地》开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讲座,报道培训班进展情况及学员致富经验,广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模式、经验、成效和做法等,形成领导重视,媒体关注,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良好局面。

  (三)强化协调配合

  加强与财政、金融、保险等部门通力合作,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和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和作用,共同推进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健康发展。

  (四)完善制度建设

  一是严格执行规范培训台账制度、公示制度、检查验收制度和项目法人责任制。二是建立学员考试、考核、发证制度,对参训人员进行考试,对考试合格的人员发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合格证》。

  (五)加强培训和监管

  一是构建了以农广校为主体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分段安排课程,强化分类指导,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分类分产业开展培训。

  二是推广四个课堂培训形式。以贴近生产、方便农民、鼓励创业为目标,开设粮油生产、养殖技术、特色水产养殖、蔬菜标准化、果树等专业,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模式,大力推广四个课堂培训形式,提高培育对象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

  三是引导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多元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XX市锦花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XX市永和机物配套专业合作社、XX市新发果蔬专业合作社、XX市绿美植保专业合作社、XX市金穗丰家庭农场、松林红堰水果专合社、XX市兴隆绿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化、制度化的培育需求。

  四是建立师资库,积极吸收农业教育、科研、推广机构的专家教授和农业技术人员,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园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优秀管理、技术人才,以及优秀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组建专业师资团队,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指导教师队伍。

  五是参照农业部发布培训规范,结合我市农业实际和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及服务领域需要,选择科学、权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教材,做到人手至少3本。并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拓展课和实习操作课4大模块。使参加培育的学员不仅学到了实用农业生产技能,也了解和掌握了国家有关惠农政策。

  六是按照分级负责,明确职责,对项目实行管培分离。培训机构对培育学员建立培训台帐,写明每次办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参加培训人员及培训教师。同时,并公布举报电话0838—5104411,接受社会监督。

  七是加大认定力度。年组织培育合格的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初级、中级、高级资格评定,对合格者颁发相应等级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并建立奖励激励机制,根据年度考核结果,评定最美新型职业农民10人,报经市级相关部门或市政府予以表彰。

  八是严格监督管理,培训机构开班时,指派专人到培训现场核实学员数量,跟踪培训工作实施情况;发动学员对培训工作进行监督;公布举报电话0838—5222775,接受社会监督;严格要求培训机构在开展培训的同时,真实、完整地建立培训台账和学员登记表;每一期培训班,相关监管人员均要现场填写《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监督表》,监管人员与培训机构负责人分别签字确认。项目结束,农业局组织相关单位组成验收组,对培训机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验收,对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出具整改通知并及时督促整改到位。

  同时,针对不同专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定期组织学员座谈了解其生产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请农业专家对其存在问题会诊,及时诊断,促进其农业增收。

  三、经费标准

  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补助资金共120万元。生产经营型按人均3000元标准予以补助;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按人均1000元标准予以补助。

  培育补助经费主要用于补助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相关支出,包括:教材及资料费、教学耗材及学习用品费;教学(实训)场租费、实作培训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及租赁费;教学(实训)交通费(含车辆用费等);食宿费;授课费及班主任补助;试卷费、监考阅卷及考核费;招生宣传费(含制作广告标语费用和聘请招生人员费用等);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观摩现场物资补助、培训期间意外保险费;赴外地培训及学习观摩费用;评审认定相关费用及农技宝—云平台应用等相关费用;其他费用(通讯、后期跟踪服务、学员照像、邮电、表彰先进等费用和教学中无法预知的费用)。

  四、主要成效

  (一)依据产业制定培育标准,优选培养对象

  优选培育对象,优选遵纪守法、热爱农业、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能够较好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活动,在当地具有明显的示范引领作用,收入高于我市农民平均收入水平的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业企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人员及农业管理人员等为培育对象。即: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小麦50亩及以上,水稻50亩及以上,蔬菜5亩及以上,水果5亩及以上,油菜5亩及以上,水产3亩及以上,猪常年存栏300头,牛常年存栏60头,禽常年存栏10000只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和农业管理人员等为培育对象;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长期稳定在农业企业、农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从事劳动作业的农业劳动力为培育对象;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长期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人员为培育对象。

  (二)强化培训体系建设,创新培训模式

  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依法按规确定培训机构。以我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培训机构为主体,引导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多元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XX市锦花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XX市永和机物配套专业合作社、XX市新发果蔬专业合作社、XX市绿美植保专业合作社、XX市金穗丰家庭农场、松林红堰水果专合社、XX市兴隆绿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化、制度化的培育需求。同时,大力推广四个课堂培训形式,提高培育对象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一是培育对象在固定课堂进行集中理论授课;二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以空中课堂形式开展网络辅导和在线教学。三是认定一批实训基地,建立田间课堂,培养学员熟练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四是建立流动课堂对职业农民进行帮扶指导和后续跟踪服务。

  (三)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职业农民培育模式

  我市确立了在产业发展中培育职业农民、在职业农民培育中壮大产业、实现职业农民培育与产业发展壮大双赢的培育路径,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一是以土地流转为载体,对专合组织、种植大户强强联手的强农模式。例如我市的连山锦花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种粮未与农机合作社合作之前每亩机械耕作成本(小春机播小麦70元。机收小麦70元,大春旋田2道90元。肓秧带机插230元。机收水稻100元,) 560元。与农机合作社服务后每亩机械成本(小春机播小麦50元。机收小麦55元,大春旋田2道70元。肓秧带机插160元。机收水稻80元,)415元。年节约成本145元。达到了农机服务与粮食生产双赢。二是以家庭农场与农民土地入股方式相结合的模式,使农户由简单的土地出租变成了土地入股,农户既收土地租金,又可视家庭农场的经营情况得到二次分红,也取得了家庭与农户的双赢。这些双赢模式都激发了职业农民培育参与各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了我市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促进了大学生返乡从事农业,使他们成为我市高素质职业农民的排头兵。

  (四)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

  结合我市实际,市政府结合实际出台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明确对职业农民实施土地流转、种粮、设施农业发展等扶持奖励政策。

  一是出台了《XX市鼓励和支持现代粮食产业核心区土地流转促进粮食规模经营的意见的通知》,即1、对流转土地实行规模经营50—99亩的:每年每亩奖励150元,奖励年限不超过3年;2、对流转土地实行规模经营100—199亩的:每年每亩奖励200元,奖励年限不超过3年;3、对流转土地实行规模经营200—299亩的:每年每亩奖励250元,奖励年限不超过3年;4、对流转土地实行规模经营300亩以上的:每年每亩奖励300元,奖励年限不超过3年;5、对将承包土地流转的农业业主的:2年以上的者按每亩50元给予一次性奖励。

  二是出台了《XX市鼓励土地流转扶持种粮大户奖励办法的通知》,即流转土地面积在100亩以上500亩以下的',奖励标准为每亩50元;面积在500亩以上(含500亩)1000亩以下的,奖励标准为每亩100元;面积在1000亩以上(含1000亩)0的,奖励标准为每亩150元。

  三是出台了《XX市鼓励设施农业奖励办法的通知》,即对新建钢架设施按每亩5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一次性最高奖励额度不超过10万元。

  四是出台了《XX市粮食机械化干燥财政补助试行办法的通知》,即1、场地硬化,按30元/平方米给予补助;2、粮棚建设,按35元/平方米给予补助;3、设备购置,按农机内置补贴中央补贴额的1:1予以配套,总补贴额不超过该设备购置价的50﹪;未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的干燥设备,按购置价的40﹪予以补助。

  五是由XX市政府牵头,多次组织金融机构与职业农民代表进行座谈。最后决定由XX市农业局作为牵头单位,选择农村信用社、邮储银行、珠江村镇银行等5家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对获取《四川省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的职业农民探索无担保、无抵押贷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职业农民仅凭《四川省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就可从银行获得30万元以内的信誉贷款。二是职业农民除了提供《四川省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之外,另外再提供《XX市农村土地经营权证》以及XX市农业局出具的土地流转收益评估报告,可从银行获得30万元以上的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

  六是市政府在9月还出台贴息政策,一次性拿出100万元为获得贷款的职业农民贴息,相当于为职业农民节省了一半的贷款利息、可撬动20xx万元的贷款需求。

  (五)催生了一批创业兴业的职业农民典型

  经过培育,涌现出一批职业农民创业兴业典型。以新发果蔬专业合作社法人向元俊为代表的80、90后大学生返乡从事农业,成为我市高素质职业农民的排头兵、技术骨干、和农业发展产业的后起力量。

  (六)营造了职业农民培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我市职业农民培育启动以来,得到了部省市农业部门领导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农民对参加职业农民培育积极性高涨,已形成政府主导、农业主抓、部门配合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存在问题及分析

  1、培训对象生产规模、种养水平、文化素质不平衡,给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培训效果不是特别明显。

  2、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的多为老弱妇孺,在接受新技术、新观念等积极性不高。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后,我们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力争走出一条更符合我市职业农民培育与产业发展壮大双赢的新路子。

新型培训工作总结10

  为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加快培养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把农民科技培训作为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农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是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一村一品”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基础工程。按照上级“做好20xx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要求,我们在全镇31个蔬菜专业农民中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通过对直接对从事蔬菜生产农民的培训,使全镇蔬菜专业农民科技水平有了一个新的突破,上了一个新台阶,全面提升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为了认真总结经验,为了今后抓好更多的培训提供依据,现将20xx年的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训基本情况: 20xx年,蔬菜新型农民培训任务数31个,实际培训31个。于20xx年3月20日前就组建起科技培训队伍,至9月底用7个月时间完成农户的培训工作。并结合生产实际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培训。围绕各村户的生产进行展开培训,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坚持集中培训和技术人员进村现场指导相结合,按不同作物的生育规律类进行适时培训。

  通过培训又结合指导服务,农民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渴望能够学到新技术、新经验。通过学以致用,把科技知识宣传应用到田头地角,真正科技致富奔小康。

  二、培训主要做法:为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农民自身素质和科技水平,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按上级要求,结合各村户的实际需要,针对蔬菜专业农民培训的不同要求,培训计划主要围绕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内容进行培训,并以简要易掌握的技术手册、技术资料、简明农业政策法规宣传资料;及时按照农事活动内容进行分期培训,使适用技术到农户、到人、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进行生产,真正为农民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1、培训计划及内容:开班动员,蔬菜安全用药技术,国家推广农药施用技术,瓜果类蔬菜病虫防治技术,茄子豆类蔬菜病虫防治技术,有机肥的施用及蔬菜专业肥施用技术,蔬菜高效益茬口安排,叶菜类夏播蔬菜栽培技术,秋播蔬菜生产技术,螟虫、粉虱类害虫防治技术,菜田化学除草新技术,大棚蔬菜翻茬高温消毒和化学消毒技术,秋播蔬菜育苗技术,秋季蔬菜安全用药新技术,间插种蔬菜栽培技术,甘蓝、雪菜栽培技术,秋冬蔬菜育苗栽培技术。

  2、培训教师:参加培训授课的兼职教师2人。在上岗前参加了区技术培训1天。教师的职称是农艺师2名。兼职教师都是长期坚持在基层一线从事蔬菜等农作物技术示范推广的骨干科技人员。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专业技术经验,能够帮扶农民科技致富。

  3、培训方法:结合单位承担的项目及各户实情,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管理环节展开了培训工作。具体做法是采取集中培训和入户现场指导、发放技术资料相结合。

  1、集中培训:开展蔬菜安全用药技术,国家推广农药施用技术,瓜果类蔬菜病虫防治技术,茄子豆类蔬菜病虫防治技术,有机肥的施用及蔬菜专业肥施用技术,蔬菜高效益茬口安排,叶菜类夏播蔬菜栽培技术,秋播蔬菜生产技术,螟虫、粉虱类害虫防治技术,菜田化学除草新技术,大棚蔬菜翻茬高温消毒和化学消毒技术,秋播蔬菜育苗技术,秋季蔬菜安全用药新技术,间插种蔬菜栽培技术,甘蓝、雪菜栽培技术,秋冬蔬菜育苗栽培技术集中培训,累计集中培训15次,培训参加人员31人。

  2、现场指导:根据各个户的生产实际、以及当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现场指导。在蔬菜生产的关键时期进行田间现场指导,累计现场指导15次。并向参加蔬菜专业农民培训成员发放技术书籍每个人三册:蔬菜病虫防治图册,蔬菜专业培训教程,20xx年上海市新农药使用手册。其它蔬菜技术资料每个人15份。

  三、取得的成效:通过培训使农户良种使用率提高;通过培训掌握使用高产优质蔬菜栽培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生产得到发展,产量水平有提高,经济收入有增加,并带动周边农户采用新技术,促进生产发展。

  四、存在问题及不足:由于承包到户,年轻人外出打工较多,导致学员人数多为年龄偏大,由于蔬菜生产农事忙,在集中培训时,给培训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召集工作难度大,由于条件限制,培训工作开展单一。由于培训教师多数属于兼职,承担的工作任务较多,加之作物多、生长期长,很难达到高质量

新型培训工作总结11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滁州市各级领导小组和各培训机构的大力支持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管理办法》和《中央财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精神,按照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己任,紧紧围绕“三农”工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宗旨,以“勤奋、自强、协作、创新”为班训,加大力度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能,围绕各乡、镇(办事处)、村的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认真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等农业科技培训的各项工作,现已基本结束。

  现将20xx年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明光市位于江淮丘陵东部,总面积2335平方公里,下辖17个乡、镇(办事处),147个行政村,农业人口52万人,农村劳动力约30万人,现有耕地120万亩,40万亩宜牧山场,40万亩可养水面,10万亩沿河滩涂和低洼圩区。2007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640元。农业主导产业有:水稻、小麦、蔬菜、水产养殖、畜牧养殖、红薯、甜叶菊等。

  我市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高,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劳动力总数的85.8%,小学文化的占14.2%。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高度重视,以各类实用技术为主的涉农培训已达20万人次。

  20xx年我市实施了农业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在上级农业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实施方案,在全市17个乡镇办事处、60个行政村、2400个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50人,村级动物防疫员133人。依托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建立“农民科技书屋”6个,建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学校60个,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能示范的乡土农业科技人才,涌现了一批科技示范户和致富带头人,推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丰产丰收,取得了良好效果并积累了一定的新型农民培训的工作经验,为今后的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20xx年,我市把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作为全面提升农民科技素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的战略性措施来抓。在培训中,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搞好组织协调、按上级要求和年初计划,使全市的培训工程顺利开展。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体系

  2、为加强领导,强化行政推动力,协调各部门工作,统筹培训资源,我市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农业副市长王邦怀同志担任,市农委、财政局、水产局、农机局、劳动局等单位负责人和项目区乡镇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项目组织领导、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管理等工作,并且成立了培训组,农委分管主任为组长,农业专家为副组长,具体担任培训教学安排、师资统筹、培训计划等工作。

  3、打好基础,甄选培训机构

  我市按相关文件要求,经招标、公示,甄选了明光市农广校、兽医站、水产站等6家培训机构,聘任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农业干部28名,种养业能手10人为专职教师,参加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实施。

  4、设臵培训专业,细化培训内容

  根据农业部和省农委文件及有关会议精神,我市认真组织制定了《明光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入村调查,根据本地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实际,以种植、养殖为重点,以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主导产业为培训方向。确定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教师、培训时间和服务方式。筛选本市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以种养业为主,对周围农户有较好辐射带动作用的2400名农户和种养大户为培训对象。开设优质水稻、小麦高产栽培、甜叶菊、甘薯种植、无公害畜禽养殖业和渔业养殖等专业,培训内容主要为专业技术、政策法规、市场营销等实用技术和内容,并联系实际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种植新模式,作物3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化学促控技术、生物有机肥、标准化生产等技术。

  5、经费使用情况

  经费主要用于教师的讲课费、午餐费、交通费,以及参训的组织、培训机构编写培训教材和采购学习用品发放等。

  三、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把这项工程与“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等项目相结合,切块运作,广泛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1、抓住重点,整村推进。因地制宜,以基础条件较好的村为单位,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模式,举办多种形式的教学培训班,重点培养新农村带头人、农民技术员和骨干农民。围绕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在村里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积极开展培训、咨询、示范和推广服务,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和新方法。一年来共举办各类专业培训班60个,900期,培训学员2400人,现场辅导50000人次,本地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试点50人,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270人次,重点培训了3000个科技示范农户,示范带动了6000多个农户。

  2、注重实效,方便农民。培训教师进村,及时将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等传送给农民,同时要讲解和传授文化知识、新观念、新风尚以及健康生活、生态环境、经营管理、民主法制等方面的知识,满足4农民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建立培训教师下乡进村责任制。每个培训教师至少负责1个村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制定培训方案,并在村里建立3-5个联系户,向农民发放技术明白纸和有关资料,共发放农民培训材料2400多套,近15000份,从而使学员能够在听取理论课的同时,有较系统完整的学习材料,为复习、自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巩固了教学成果。

  3、点面结合,规范操作。要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典型引路,又要总结经验,积极引导、支持他们参加各种专业协会和技术协会,促进农民培训工作的全面开展。在培训中,采取了一系列的组织措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教学及管理制度、教学计划、教学日程、学员管理系统。以村为单位,总学时最低90学时,其中理论课辅导不少于15天,实践指导不少于15次。每名学员都建立了二卡二表的学员档案。即:《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学员登记卡》、《学籍卡》、《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辅导培训登记表》、《新型农民科技指导情况登记表》。各培训机构还从省农广校购买新型农民培训课本5万元,做到培训学员人手二册图书,即一本法律法规教材,一本专业教材。

  4、加强宣传动员,形成良好氛围。加强技术人员自身建设培训是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针对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新阶段和新要求,千方百计壮大培训服务功能,5强化技术人员自身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培训水平。各个培训机构自己订制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手提袋、水杯等物品2万元,免费发放,方便农民参训,扩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影响力。

  5、上下联合,辐射带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培训工作,成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领导小组,以文件形式印发了《明光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和《明光市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方案》和《明光市村级防疫员培训工作方案》,对培训目标、内容、对象、时间、方法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由市农委牵头,水产局、畜牧局、农广校和各个农业合作社具体实施。

  特别是在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工作中,把开展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工作作为加强基层动物防疫员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适应畜牧生产大发展和防控重大动物疫情新形势,新要求的具体举措来抓。市畜牧兽医总站于4月1日和9月25日分别下发了《关于举办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班的通知》,在4月9日至11日和10月12日至14日春防、秋防开始之前举办了二期培训班270人次,市委、市政府在市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还拿出2万元作为培训经费,每次培训班开始时,市政府分管市长王邦怀同志都在会上做重要指示,以确保村级防疫员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培训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提高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农民在培训中得到实惠,主动求教、主动咨询人次越来越多,要求参加培训的人数越来越多,热情高涨。培训培养了新一代农民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营造了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氛围。

  二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加大新品种、新技术、配方施肥的培训力度,使农民的生产经营思维有了转变,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人越来越多。

  三是促进了特色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培训思路,推动了主导产业水平的快速提高,扩大了新优技术的辐射面,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新支柱。

  四是培养了农业技术员队伍和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我们聘请了11名专业教师进村搞好技术指导,在开展培训的同时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尤其是乡村两级技术员在培训农民的同时也汲取新的知识,增强了为“三农”服务的意识和本领。同时,也培训培养了新一代农民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学员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践中成为新一代的主力军,成为留得住、用得上的乡土人才。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部分村意识不强,组织管理水平不高,经验缺乏,使教学实施困难,培训效果受到影响,需要今后认真总结、完7善。

  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方法简单,不能完全准确的表达和传授知识,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㈢资金不足,培训要求高,时间长,工作量大,教材及辅导材料需求量大,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

新型培训工作总结12

  20xx年,舒城县农技推广中心根据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领导组(舒新农培组[20xx]02号)文件要求,承办了20xx年度全县7个乡镇600名新型农民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任务,其中普及性培训100名,分别是河棚镇50名、高峰乡50名;提升性培训500人,分别是桃溪镇100人、千人桥镇100人、百神庙镇100人、张母桥镇100人和南港镇100人。截止目前,我们在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领导组的统一部署下,精心组织、认真谋划,成立了新型农民农业科技培训工作领导组,组建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专家讲师团。制定了20xx年度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实施方案,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项培训基础资料,并与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领导组办公室签订项目实施责任书。现已完成全年培训任务的40%,先后在7个示范乡镇(示范村)举办了24场次集中培训和28场次的现场指导,并通过农民万事通“12316”信息平台为学员传递农业科技信息、携带《病虫情报》指导到村等具体工作。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健全组织、明确职责。

  县农技推广中心成立了以中心主任为组长,各业务站站长为成员的“舒城县农技推广中心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领导组”,各培训乡镇成立了以农综中心主任为班长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班”,以自然村组为单位设培训小组,并明确一名组长召集本组培训班学员准时参加学习培训和现场指导,建立了中心各业务站联系新型农民农业科技培训示范乡镇等制度。

  二.广泛宣传、强配师资。

  年初,我们在相关乡镇利用广播、墙体广告、标语、专栏并聘请县电视台一名记者进行跟踪宣传报道等形式宣传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使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从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主动、自觉愉快地参加培训。成立了舒城县农技推广中心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专家讲师团,讲师团成员除中心各业务站专家和技术骨干外,还聘请省、、县有关业务部门的专家、学者以及乡镇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业科技干部参加。

  三.制定计划、多元培训。

  根据县新型农民培训办公室有关文件要求,认真制定了《县农技推广中心20xx年新型农民培训实施方案》,将培训任务细化分解,并对培训的对象、时间、内容等作明确的规定,同时通过调查摸底,了解农民农业生产现状,征求农民培训课目和内容,制定了合理可行的培训计划,认真做好培训台帐和基础材料,合理安排培训课程表。在培训工作中,我们做到六个结合:集中培训和上门服务相结合;培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培训与组织观摩相结合;培训与“12316”信息咨询相结合;培训与发放明白纸相结合;培训与试验、示范相结合。截止目前,我们累计举办集中培训24场次,培训农民学员达1200多人次,现场指导28场次,指导学员1300多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9620余份,其中,市编教材600份、县农技推广中心新型农民培训自编教材600份、为农服务卡600份、农业科普系列光盘20余盘、《病虫情报》4期2400余份、《致新型农民培训学员一封信》600份、各类农业技术明白纸4800余份。

  四.规范操作、力求实效。

  严格按照舒新农培组[20xx]02号文件规定的开班和月度分析报告、第一堂课、100%电话回访等10项制度规范实施。目前,进行了100%电话回访一次,对一些空号、错号、停机做了重新核对更改,回访满意率90%以上。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一是利用农技推广中心独特的资源优势农民万事通“12316”信息平台,为培训学员发送小麦、油菜、水稻生产技术要点以及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等各类农业科技信息,累计2400余条;二是把县植保站每期的病虫情报加印,组织中心各站的专家和业务骨干以及乡镇农综中心有关技术人员,带着资料指导到各培训村,目前发放《病虫情报》4期共2400余份;三是把优秀种植大户学员作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的示范户,免费发放叶面肥(通丰植物营养液),并指导示范,深受广大学员欢迎和乡村领导的好评;四是在桃溪、百神庙、千人桥等乡镇实施了百亩小麦、油菜、水稻高产栽培示范片,统一供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田间管理,将示范片作为参训学员的现场观摩和现场指导基地;五是在示范乡镇建立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片,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我们将组织技术人员开展病虫害防治现场会,现场指导学员进行病虫防治。

  五.考核奖励办法。

  年度末,在7个示范培训乡镇中评选“先进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班”,同时在每个培训班的学员中开展以“集中培训能出席、现场指导能到场、培训内容能掌握、生产实践能运用”为主要内容的优秀学员考核评比活动。并拿出一定经费,用于考核奖励。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1、按照新型农民培训实施方案,对照培训日程安排,结合农时,针对农事,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民农业科技的后续集中培训工作。

  2、继续组织有关技术专家到示范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现场指导和现场咨询活动。

  3、做好示范性指导,近期将组织植保服务队,以“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为主要内容,在示范村召开病虫害防治现场会,进行防控现场指导。

  4、注重培训见实效,强化农业科技知识转化为生产成果,主要是组织参训学员现场观摩水稻高产栽培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片,增强学员感性认识,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5、进一步规范、完善新型农民培训档案资料。

新型培训工作总结13

同志们:

  刚才,听了几位同志的发言,很受启发。这几位同志介绍的经验都很好,值得借鉴和推广。蒋美兰同志的发言,反映了地方政府对农民教育培训和农广校事业的重视与支持;亓红延同志的发言,反映了基层同志对教育培训的需求,也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农广校工作的认可;吉林省双辽市和山东招远市农广校的做法和经验也值得大家借鉴。

  这些年来,农广校的同志们,特别是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的广大教师,辛勤工作,无私奉献,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农业部、代表杜青林部长,对大家表示衷心感谢,对工作在农民教育培训战线的同志们,表示亲切地慰问。下面,利用这个机会,我也作个发言,讲三点意见。

  一、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标准,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五中全会专门强调,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农业部提出了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启动“九大行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内涵丰富,任务艰巨,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就要培养新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主要受益者。没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没有适应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就缺乏根本支撑。只有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建设新农村的力量源泉,才能让农民共享和使用农业科技成果,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才能提高农民务农和转移就业的能力,形成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才能使农民崇尚科学,崇尚文明,形成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

  (二)培养新型农民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抓手。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素质。农村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从长远看,关键还是要靠科技进步。在科技的创新和发展中,劳动者是决定因素,只有把农民培养成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新型农民,才能使农业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三增”目标。所以,我们要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抓住了新型农民培养,就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三)培养新型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需要。说到底,“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我国农民基数大、素质相对偏低。据统计,在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1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6.7%,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5%。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制约了先进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制约了农村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制约了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不提高农民素质,根本解决“三农”问题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四)培养新型农民是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进一步指出,要“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素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养一大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人员。”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也明确要求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可以说,培养新型农民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当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农民教育培训是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的根本途径。影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因素很多,我这里主要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发挥农业部门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首先,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发挥好统筹、协调、组织和服务的功能,要千方百计争取政策和资金,制定规划,加强指导与评估,搭建好工作平台。其次,要充分利用教育、科技、文化等各行业、各部门的现有资源,形成农民教育培训合力。第三,要充分调动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性,使隶属于不同行业和部门的教育培训机构广泛参与。第四,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切实增强他们增收致富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远程教育培训手段的优势,采用发放技术明白纸、播放光盘、科技直通车下乡、开通科技大喇叭等等形式,开展普及性知识培训;要采取手把手、面对面的现场培训方式,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条件保障。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体系、强化手段、稳定队伍、调动农民自身积极性,建立起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提高农民教育培训效果,真正做到让农民满意。要引导教育培训机构根据农民的需要,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教育培训效果。要以培训内容农民是否需要、培训方式农民是否接受、培训结果农民是否满意,来作为衡量农民教育培训效果好不好、质量高不高的标准。要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基本情况,准确把握农民需求,根据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在组织实施上,要进村办班,利用集中讲解、现场指导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方便农民学习,提高学习兴趣,确保取得实效,努力做到真正让农民满意。

  三、农广校要充分发挥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作用

  回良玉副总理在致中央农广校成立25周年贺信中指出,农广校“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职业教育、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肩负着重大使命”。成立25年来,农广校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了大批农村实用人才,为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广校要进一步按照“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的要求,紧紧围绕实施“三大战略”和“九大行动”,继续发挥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作用,培养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以培养新型农民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文化水平。围绕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积极开展培训、咨询、示范和推广服务,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和新方法。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举办绿色证书培训班,根据农民从事产业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系统培训,使农民具备从事农业技术工作要求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着力培养大批骨干农民。

  (二)以培养适应城镇化、工业化需要的产业工人为重点,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要发挥农广校自身优势,积极参与阳光工程,积极申请国家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农民转岗转业技能,增强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在培训中,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规范培训内容,保证培训时间,加强实践教学,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三)以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积极参与“百万中专生计划”,培养具有中专学历的实用人才,提高他们带头致富和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能力。以产业发展为依托,围绕产业设置专业,采取远程教育和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培养村组干部、专业能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农村经纪人和远程教育接收站点管理员等,使他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百万中专生计划”已被列入农业部20xx年要办的15件实事之一。各级农广校要积极参与,主动承担任务,认真抓好招生、教学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确保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

  此外,还要以满足农民需求为导向,加强教育培训媒体资源和手段建设,增强自身实力。在模式、手段等方面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提高农民教育培训的效果和效益。

  最后,我想再强调几个方面的工作。培养新型农民,农广校义不容辞,责任重大。要完成好这一历史重任,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加强能力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农广校经过25年的发展,基本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农民远程教育培训体系,为农村培养了大量实用人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是农民教育培训的一支宝贵力量。但目前总体来说,体系比较脆弱,基础条件差,严重制约了体系功能的发挥。今后要下大力气抓体系建设,从各方面争取政策和资金,健全机构,明确职能,改善条件;加强分类指导,对组织涣散、不能很好发挥作用的学校建议地方进行整改,鼓励战斗力强、基础条件好的学校多承担各种农民教育培训项目。有为才有位,农广校要在新农村建设中主动发挥作用,争取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努力成为深受欢迎的农民教育培训的中坚力量。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水平。从目前情况看,农广校师资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与承担任务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培养既具有教育教学能力、又具有实践技能和指导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特别要培养一支识大局、谋实事、讲实干的各级校长队伍。农广校由于自身拥有的专职教师队伍的力量有限,今后还要选聘农村各行各业的专家、基层科技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辅导学员学习和指导学员实践的兼职教师,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三)创新培训模式,工作落到实处。农广校要发挥体系健全、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的优势,发挥教育培训、科学普及、技术推广、信息传播、政策宣传的综合功能,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下沉工作中心,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这次农广校提出培训教师、媒体资源和人才培养“三进村”,就是一个很好的农民培训模式,贴近和方便农民,可以为农民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优质的媒体资源和教育培训服务,可以把培训工作做实,让农民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当前,特别要创新对在家务农人员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使其能成为新型农民,努力解决“会农的不务农、务农的不会农”的问题;要重视农民的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将其列为重要培训内容。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大众媒体,加强对农民教育培训重要性和农广校作用的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关注和支持农广校的工作,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拉动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要及时发现和树立先进典型,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宣传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激励和鼓舞大家争优创先,争做贡献。

  同志们,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责任重大,事关新农村建设全局。希望大家继续发扬艰苦创业、团结奋斗、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农广精神”,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争创佳绩,不辱使命。

  谢谢大家!

新型培训工作总结14

  20xx年,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农委的大力指导下,以乡村振兴战略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要求为导向,以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为目标,整合资源,着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规范性和实效性,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进我市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现总结如下:

  一、任务完成情况

  20xx年,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共2340人(含广德)。其中,宣州区完成培训400人,郎溪县完成培训280人,宁国市完成培训350人,泾县完成培训350人,旌德县完成培训360人,绩溪县完成培训300人,广德县完成培训300人。按照省农委及市民生办统一部署,我市8月底全面完成了培训任务,并按时序要求对各项目县进行了考核验收和绩效评价。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落实培训工作责任制。我市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作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要举措,建立职责明确、分级负责的管理机制。市农委、市财政及委属农技、畜牧、水产等部门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会商协作体制。各县市区高度重视,各地都成立了高规格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评审组。领导组由分管县长任组长,农委、财政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新型职业农民的资格审查、认定和管理工作,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公正、规范、有序。

  (二)加强调研,探索培育工作的新模式。为了使新型农民培育民生工程工作更好的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培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遴选好生产经营型培育对象和电商人才的培育对象,市农委年初到各县市区开展多种形式的调研和座谈,以确保培育对象选准选对,培训课程安排符合农事农情,培训模式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我们在总结旌德县“精准定位”靶向式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各县大胆的尝试和探索适合本地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以提高培训效能。

  (三)加强管理,扎实做好培训基础工作。一是对各县的整体培训方案和分专业培训计划严格把关,整体方案要求目标任务、工作进度和保障措施明确,分专业的培训计划要求围绕各地生产经营需要,明确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阶段要求。二是严把培训时间和质量关,各培训机构均严格按照农业部发布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结合本地职业农民特点、学习规律和生产经营需要,科学设置培训专业课程,精心安排培训内容,实行模块化教学。三是规范实施培训进度月报制。实行项目进展月度报告制度,要求项目县每月都需报送月报表和分析报告,对培训进度进行严格把关。四是严格组织项目验收。各地培训机构在完成培训任务后,提出验收申请,各县(市、区)农委、县财政等组成专人的验收组进行验收,按照省农委及市民生办下发验收标准进行综合评定。五是实行培训评价机制。实行日常月度评价、中期阶段性评价和通过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云上智农APP在线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督促各项目县将工作抓小落实,分阶推进。六是加强培训效果回访制度。项目县民生办对受训学员实行百分之百回访,市农委在项目实施中期和年终,以电话抽查的方式了解学员参训情况及效果。

  (四)突出重点,着力提高培训质量。一是立足产业培育,根据我市各地产业发展水平和培育对象特点,分类别分产业分层次开展培育,强化培育针对性和扶贫带动型。二是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培育对象,科学安排培训内容和课程,采取“点单式”培训,课程安排力求综合性、专业性结合,重点安排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专题课程,以满足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知识需求。三是遴选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深受农民欢迎的专家、教授以及优秀的农村实用人才聘为授课教师,每个班级至少聘请2名以上省级专家,1名专业行业内领军人物。我市各项目县结合各地产业发展,广泛与安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等高校加强联系,邀请了一批技术行业专家担任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兼职教师。四是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每个培训专业建立一个实训基地,采取分片、分班、分期和农学结合的方式,采用田间学校教学理念,授课过程着重操作技能的演示和答疑,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加强宣传,营造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良好的社会氛围。我市除了利用第一堂课、发放明白纸、设置宣传横幅、展板等常规的方式进行宣传外,重点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按照省农委的部署,深入挖掘了14个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兴业的典型进行宣传,在当地政府门户网、农业信息网对他们在培育前后的产业发展对比,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利用以及带动周边农民致富情况进行深度报道,既激发了广大农民学科技创业致富的热情,也扩大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影响力。

  (六)加强监管,认真把控项目实施的关口。我市在工作中严把培训对象的遴选关,培训机构由项目县农委会同县财政局采取政府采购的方式遴选,并报省农委备案;严把培训实效督导关,在工作督查中,我们坚持做到既督事,也督人,更督效。课前盯教案,对培训机构上报的教案反复研究,在课程设置、师资遴选上严格把关,课堂盯教学,坚持实行第一堂课、班主任随堂听课、课后学员评价等多方面的教学制度,课后盯运用,理论课与实践课同步开展,着力提高学员学以致用的操作水平。严把培育方式创新突破关,坚持分类分级分层次开展培训,在培训中重实训、强服务,做到系统知识培训与跟踪指导服务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传统培训方法与现代化手段相结合。

  (七)加强督导,做好项目的验收考评工作。一是按照省农委制定下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办法,我们对各县市区农委日常基础性工作提出了要求,将月报表等常规工作报送的及时性和正确率,临时性工作完成情况做为年度对县考核的参考依据。二是组织开展了中期检查,通过查看资料、实地查验等形式对各县市区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培训工作进展,推进工作实施。三是组织开展了民生工程项目年终绩效评价,重点通过查看自评资料、到培训机构实地查验、电话抽查受训学员、召开部分培训对象座谈调查等形式,了解培训效果,并对各县市区农委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进行了认真评价排序,促进工作更好开展。

  三、取得培训成效

  一是培训内容紧密结合当前农业生产,为受训学员解决了生产实际问题,学员的种养水平均有了较大的提高,能够较好地掌握先进的种养技术,做到绿色增效。如:宣州区钟道远的梦辰草莓种植家庭农场临近城市近郊,通过学习和参观,今年草莓定植后长势良好,预计亩产值达3万元。该农场注册了公众号和微信群,对种植的绿色有机生态草莓进行了广泛宣传。培训学员胡晓明所在的双东茭白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推广茭白3800亩,亩产达3000kg,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是加强了培训学员与技术指导员的联系。通过培训,每位学员都有一名技术指导员跟踪指导服务,在以后的生产中遇到问题随时都可以与指导员联系,既帮助农户解决了问题,也有利于区农委各业务单位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如宣州区学员张炎山通过培训后,在区菜办技术员的指导下进行“一稻一菜”试验示范,目前已完成测产工作,测产结果表明增产显著,亩产鲜食大豆达500kg,效益增加明显。其种植模式今后有望在宣州区大面积推广。

  三是增加了学员之间的交流。通过培训学员之间互相交流,相互取经。在职业农民罗念念带动下,区农委在洪林农业示范园建成了两万亩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成立了南宣稻渔综合种养合作联社。7月31日至8月1日,省农委在宣城市宣州区召开全省稻渔综合种养现场会,并参观了洪林万亩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小龙虾交易市场、稻虾轮作示范点、稻虾鳅综合养殖示范点等现场,向全省推广稻渔种养新模式。11月26日,念念合作社在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获得银奖、绿色生态奖。

  四是增强了农民产业发展的信心。学员们普遍认为培训内容针对性强、教师讲课水平高、方式方法灵活多样、管理规范、服务到位。通过三农问题、现代农业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体验式的农耕文化、社会责任等培训,把握了宏观形势。培训中还融入支农惠农政策、农业项目申报、合作社法规、财务管理、合同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认定、农业金融等内容,提升了经营管理能力。通过网络营销、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培训,建立了对农产品生鲜电商、渠道建立、品牌塑造等问题的深层次认识。让学员对从事农业充满了希望。如绩溪县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参训学员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创办家庭农场21家,开办农家乐9家,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和电商服务32人,学有所用,极大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社会效益。同时36名培训学员通过银企联合,获得银行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资金扶持,据不完全统计,有7名学员分别在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获得354万贷款资金,增强他们发展产业的动力。

  四、存在问题

  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各项目县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优质师资紧缺。二、培训规范过于细化与专业设置存在一定冲突。农业部的培训规范太过细化,而在一个农业小县,有些特色种养业的家庭农场或者专业合作社数量有限,而现实中又确实需要培训。如果按照培训规范操作,有些人就不便纳入培训对象,如果纳入培训,培训资源浪费较大等。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认真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后续跟踪服务工作

  根据农技人员联系服务制度要求,农技人员对结对指导的新型职业农民全方位系统化的跟踪服务,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科学种养水平,做好新型职业农民的扶持工作。

  (二)通过科技示范带动农民整体科技水平的提升。

  将新型职业农民纳入科技示范户范畴,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开展农业科技示范,带动周边农民应用新技术,影响和带动大家共同富裕,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和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叠加效果。

  (三)通过现场指导,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

  在农村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讲解、示范、操作和解答,直接面对农民,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作为培训对象,指导人员与农民零距离交流,以现场会的形式开展培训,有针对性地重点解决当前生产与推广运用的新技术,培训内容紧密围绕种植、养殖、追肥、灭草、防虫、治病等知识,有针对性地答农所问、释农所疑、解农所惑,通过现场培训指导提高农民的种养殖水平。

新型培训工作总结15

  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20xx年县农委、财政、团县委组织实施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

  为扎实做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确保按质按量完成培训任务,根据岳农培组[20xx]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我们主要做了以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组织。我们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团委、农技、财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镇农技站),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

  二是明确目标,编制方案。为把此次培训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我们编制了目标任务明确,培训内容清楚的'头陀镇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三是强化保障,严格机制。首先是政策保障到位,镇政府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动员农业技术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切实搞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切实推广各种增产、增效技术,切实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其次是技术保障到位,在师资安排上,请来了县农委的高级农艺师,保证了培训需求。

  四是认清形势,科学定位。首先是讲清“大道理”,让农民“认”培训。其次是算好明白账,让农民“想”培训。我们近把几年全县农业受灾情况作为提高农民科技意识的一堂生动教育课。通过算账对比的办法,让农民体会到科技对增加收入的重要性。再是选准着眼点,让农民“参与”培训。根据我镇农业发展实际和农民的现实愿望,确定了分类培训、服务产业、注重实效和创新机制的思路,农民从中找到了自己渴求的培训项目后,都自觉地参与到培训中来。

  五是点面结合,追求实效。我们因地、因人、因产业而宜,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立了我镇最大的无性系高标准茶叶示范基地110亩。无公害高山蔬菜茭白示范基地400亩、西红柿示范基地280亩。我们按照不同培训对象、不同区域特点、不同产业发展情况,采取了不同形式的培训办法。一是集中培训与分散辅导相结合。二是现场指导与田间示范相结合。三是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目前,全镇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4期60场(次),入户指导20xx人次,印发明白纸3000份,受训农民达4000人。在全镇9个村中选定了50户核心农户,并建立了核心农户档案。在全镇5个行政村成立了5个农民科技书屋,配置了淡水养殖、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蚕桑、果树栽培技术等书籍100余本;书屋每天都有专人值班,保证了农民随时都可以阅览科技书。

【新型培训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总结02-23

新型培训工作总结14篇03-01

新型培训工作总结7篇03-01

新型培训工作总结2篇03-01

新型培训工作总结(7篇)03-01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总结03-07

镇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总结01-23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总结10篇03-07

《新型玻璃》教案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