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岁幼儿心理特征与教育要领

时间:2023-04-06 23:40:33 启蒙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3——6 岁幼儿心理特征与教育要领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句子吧,借助句子,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那什么样的句子才具有启发意义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3——6 岁幼儿心理特征与教育要领句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3——6 岁幼儿心理特征与教育要领

  3——6 岁幼儿心理特征与教育要领 1

  3-6岁,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发育的黄金时期,因为,这个年龄段是孩子一生中词汇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

  5~6岁时,脑的结构已经较成熟,这意谓着可以开始系统地学习知识了。这一阶段,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都有所增强,但抑制机能还比较差。

  大脑兴奋机能的增强表现在觉醒的时间延长,睡眠的时间相对减少,条件反射建立的速度加快。抑制机能的增强表现在已经能较好地用言语控制自己的行动,对事情的分辨也更加准确。

  睡眠时间

  3岁:晚上睡12小时,白天睡2小时;

  6岁:晚上睡10~11小时,白天睡1.5小时。

  动作的发展

  由于大肌肉的'发展,他们会不知疲倦地从事各种活动。

  如:自如地走、跑、跳;单脚跳跃,甚至跃过低矮的障碍物;跑上跑下楼梯,熟练地攀登;抛掷各种物体;在音乐的伴奏下,节奏明快、动作整齐地跳舞;在跑动中越过各种障碍物,如沙坑等;按照一定的规则参加体育竞赛。

  5~6岁,小肌肉开始发展,这时就能从事绘画、写字、塑造等活动了。

  语言的发展

  词汇

  词汇量迅速增长,已经能掌握各类词,逐渐明确词义并有一定的概括性,基本上掌握了各种语法结构。

  词汇量

  3岁:800~1000个;

  4岁:1600~2000个;

  5岁:2200~3000个;

  6岁:3000~4000个。

  随着育儿知识的普及,很多妈妈们已经认识到科学育儿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每个父母都应给予孩子正确的关爱,做好家长这人生中重要的工作!BR>

  言语表达

  可以自由地与人交谈,出现了自我中心言语。

  自我中心言语是伴随着动作和游戏而进行的自言自语,它既可以帮助儿童出声地思考,又能暂时满足他们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一些愿望。

  言语失常现象

  这一阶段常出现三种言语失常现象:口齿不清、发音含糊和口吃。

  口齿不清一般发生在换牙期间,在新牙长出后就能纠正。

  发音含糊是由于嘴唇、舌和下颚的运动不灵活造成的。运动不灵活可能是因为害羞、胆怯,常在情绪激动时发生。

  口吃的原因有多种,一般是由于情绪紧张、神经过敏,有的是模仿别人口吃形成的,还有一部分是因为遗传。

  专家提示

  这一时期,儿童说话常有重复或犹豫不决的情况,在与他们交谈时,要鼓励他们大胆地说话,对口吃现象不必太在意,训练孩子轻松愉快地发表议论。

  教育重点

  通过听故事、讲故事等活动,培养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词汇量,同时有计划地让他们学习一些书面语言。

  思维与想象

  学会在动作之前就能在头脑里进行思考,思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有了一定的目的性和预见性。

  但是,思维还离不开事物的形象,对事物的概括也总是具体的、形象的。6岁时,可以进行简单的抽象逻辑思维,如口算10以内数字的加减,判断一个故事要说明的道理等。

  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这集中表现在游戏以及泥工、绘画、讲故事等活动中。

  可以事先想好游戏活动的主题,计划游戏活动的内容,并预期游戏活动的结果;还能事先分配好角色,确定活动规则,在游戏中按规则、角色身份行事。

  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如流汗时要画出大颗的汗珠;大萝卜比人还大,要大人、孩子、小狗、小猫等一齐拔。

  随着育儿知识的普及,很多妈妈们已经认识到科学育儿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每个父母都应给予孩子正确的关爱,做好家长这人生中重要的工作!

  3——6 岁幼儿心理特征与教育要领 2

  3岁~6岁的幼儿期是儿童心理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给予他良好的心理教育,他会健康成长;如忽视,则反之。幼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与模仿能力,他们的思想是不成熟的,自我意识还处在萌芽状态,特别容易受周围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不健康的心理,需要教师、家长帮幼儿进行心理调节和疏导。由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处于“幼儿园——家”两点一线的状态,因此,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需要家园密切配合。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我认为,对幼儿进行心理发展辅导要注意以下几点:

  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3-6 岁幼儿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都在发展,但是以无意注意发展为主,幼儿身体活动或动作完成过程中,不断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指向,从而促进无意注意的发展。无意注意的发展主要受外界刺激影响,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鲜艳的颜色、强烈的声音、生动的形象、突然出现的刺激物或突然出现的东西都会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幼儿感兴趣、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刺激物,也是幼儿注意的对象。

  有意注意处于发展初级阶段。

  在一定的教育影响下,特别通过语言的作用,幼儿的有意注意逐步形成和发展,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过程主要依赖成人的引导。在日常生活或身体活动中,要使幼儿逐渐明确目的、任务、产生有意注意的动机,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并通过自身努力去保持注意,从而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

  营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

  愉快的心情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要为幼儿营造一个温暖、安全、信任、互助的情感氛围,为幼儿建立和谐健康的心理环境,做到“师幼如亲人,同伴如朋友”,这样,才能顺利开展每一项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幼儿的一日活动都是在游戏中开展的,在游戏的过程中,加入心理教育就能将游戏活动发挥到最佳状态,很好地达到教育目标。例如,在幼儿园将环境布置得多姿多彩、别具一格,使幼儿一进园就有愉快的心情。走廊上布满幼儿自己制作的画,墙壁上描绘着各种小动物,哈哈镜的神奇变化和早上愉快的音乐等。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亲身感染快乐,保持快乐的情绪,开始一天快乐的生活。同时,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活动时,要注意培养幼儿愉快的心情和对活动的兴趣,让幼儿接受愉快的情绪体验,鼓励幼儿多与同伴、师长交往、交流,懂得尊重、合作、帮助、宽容等良好的交往品质。在交往中培养幼儿对爱的感受能力,以及和同伴一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增强合作意识,促进幼儿社会化情感的发展

  倾听幼儿的讲述,并能给予鼓励和认可

  教师应抽出时间和幼儿进行交流,了解幼儿的心理情况,拉近和幼儿之间的距离,让幼儿愿意向你倾诉。当倾听幼儿的倾诉时,可以拉着他的手、看着他的眼睛,注意听他讲述。教师应感到荣幸,因为幼儿相信你、喜欢你,才会说给你听,尽管有些事情在大人看来没有什么意义。如果此时教师以一种不理睬的态度,或是听了幼儿的讲述给予嘲笑和挖苦,会使幼儿心理受到打击,慢慢变得不爱说话。所以,教师不但要注意倾听,还要对幼儿的讲述及时给予鼓励和认可,让孩子对自己有信心

  想象力是幼儿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幼儿以无意想象为主,而且想象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

  ⑴幼儿期是以无意想象占优势,初期想象的产生往往是由外界刺激物直接引起的,幼儿的想象常常没有主题,没有预定目的。例如幼儿对某几个物体进行摆放,事先不会设想要摆成什么样子,只是在摆弄的过程中看它像什么就是什么。此外,幼儿想象的主体容易发生变化,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并且不能按一定的目的坚持下去。

  ⑵想象具有特殊的夸大性。幼儿为获得同伴或成人,对自己的观点或行为的认同,突出自己的能力,常常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情节,以及印象中特别深刻的部分。

  ⑶想象容易与现实混淆。幼儿初期想象容易与现实混淆,不能把想象的事物和现实中的事物清楚地区别开来;有时把想象当现实,把自己臆想的事物、渴望的事物当作真实的,并且以肯定的形式进行叙述,无法清晰的辨别哪些是想象的。哪些是真实的。

【3——6 岁幼儿心理特征与教育要领】相关文章:

2到3岁宝宝的心理特征03-16

3岁以下幼儿怎么教育09-29

6岁幼儿该如何教育08-12

幼儿故事3一6岁01-29

3-6岁幼儿必听故事10-11

3-6岁幼儿睡前故事03-21

3-6岁叛逆期如何教育08-27

3~6岁幼儿益智的睡前故事(精选15则)07-21

经典3至6岁幼儿简短小故事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