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1
一、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分析
1、社会实践不能与课程教学有效结合,出现脱节是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校过多注重知识文化的传授,忽视实践教育的重要。在课程安排上,注重理论课程的编排及基础技能培训,实践课程时间少。大多数高校的社会实践主要集中在寒暑假及大四实习阶段,导致所学的理论知识、技能不能及时应用到实践中去,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缺乏专业性的指导,使学生处于盲目跟随状态,缺乏思考和提升,很难将社会实践和学生所学的知识紧密结合,达到预期效果。
2、艺术类学生自身对社会实践重要性不够,处于被动参与状态
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是,艺术类大学生学费及消费相对其他专业学生高出很多,会给经济带来一定的压力,使得艺术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时更多考虑收入问题,掺有功利目的,而忽视其教育意义。另一种原因,艺术类大学生高中阶段就开始奔波参加特长生培训,参加高校招生考试,与社会接触时间长,独立性强,相对较随性,对于学校组织外出社会实践表现淡然,对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实践目的及实践对自身成长的帮助也仅仅依靠老师的宣传和动员,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很模糊,只是因为课程安排而参加,为完成实践任务而参加,缺乏积极主动参与,致使行动上投入不足,难以达到良好的社会实践效果。
3、多数艺术类院校对社会实践没有完整的'管理体系,缺少长效机制
当前,虽然艺术院校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美感,但是“重技不重德”,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对社会实践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缺乏总体规划和设计。少数学校能够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年级特点,分阶段重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大多数是根据上级的任务和要求,“一刀切”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二是高校的社会实践工作本该由教务处、学工处、团委及各教学系共同组织,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目前,社会实践工作由各基层组织自行组织管理,缺乏校级统一安排,甚至由行政管理人员带队,缺乏系领导和专业教师参与指导,使得学生社会实践管理不规范、不科学,缺乏统筹安排。三是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奖励制度,它是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科学的评价标准是关键,它能为大学生以后的学习后锻炼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帮助。部分学校仅凭学生上交的社会实践报告或者心得体会作为考核内容,对是否真正参加过实践活动,是否收获好的教育效果不关心,造成实践活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四是缺乏稳定和高质量的社会实践基地。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社会实践基地的全面需求量大,高校开发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已不能满足其需求,致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难以正常开展和有效进行。
二、增强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的发展途径
1、引起思想重视,构建社会实践管理运营机制
第一,学校党委及各基层组织深入学习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相关文件精神,从思想上充分认识社会实践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并引起高度的重视,将社会实践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二,要求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给予人力和财力上的保障,并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第三,逐步实现社会实践规范化建设,形成严谨规范的程序,做到“活动开始有准备,活动过程有记录,活动结束有成果”的完整过程。第四,分管领导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系统的思考,根据不同艺术类专业特点,制定目标,科学的设计内容和活动形式,考虑影响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内外各个因素,周密部署,逐一落实。
2、多渠道宣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筹备,整合资源,争取校内外各方面的支持
一方面,各基层组织在学校统一领导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广泛宣传什么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内容,及近年来社会实践取得的成绩,社会实践能锻炼学生哪方面的能力,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对社会实践有更深刻的认识,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根据各个专业需要,成立由专业老师和学生一起组成的社会实践小组,给予同学们社会实践活动实质性的建议;当然,社会实践的有效开展,单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另一方面,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专业优势,开拓数更多数量又有专业性的社会实践基地。学校应主动与当地联系,抓住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努力争取地方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主动与相关专业的公司企业联系,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积极为实践基地提供技术支持、管理服务,努力创造经济效益,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生产和管理中亟需解决的难题,使合作关系不断加强,变短期的合作变为长期的实践教育基地。
3、积极组建一支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专兼职实践指导教师
队伍学校内部不仅精心挑选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了解学生特点的专业老师担任专职指导老师外,还需要聘请所在实习单位熟悉该工作流程,实际操作能力强,现场讲解能力强的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担任兼职指导老师,共同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增长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另外,学校鼓励专职指导老师钻研开发有价值的实践课题,展开调查研究,积累丰富的经验,更好的反哺理论教学和专业研究,并将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工作量的考核系统。
4、完善社会实践评价考核体制,有效确保社会实践质量和效果
实行学校与实践单位共同评价的综合考核制度,建立起“全程督导、双向考核”的过程化评价机制,将成绩纳入学年末学生综合考评内容之一。实践过程中,学生们定期跟老师汇报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做好实践记录。实践结束后,根据上交的实践报告、总结、实践记录等材料,参考实践单位的考核意见,指导老师综合各方面表现进行评定,评出优秀、中等、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并组织好社会实践的总结、评比、表彰工作及成果展示,形成有效的奖励和激励机制,对优秀实践成员进行宣传表彰,树立典型,极大可能激起艺术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使社会实践持续有效的开展。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2
白驹过隙,一转眼,我们已迎来了大学的第一个暑假,这也就意味着再等到新学期开始我们可就是学长学姐了,让我不得不再次感慨时间飞逝,是啊,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还是一个刚刚毕业的高中生而已,准备用整个暑假的时间把高中三年的压抑释放出来,而现在已然是一名大学生一年有余了(当然,如果按开学时间来算自然是不大到一年),弄不清是什么时候褪去的“新生”的外衣,但是这会儿却颇有一种“老生”的滋味。仿佛一切都在一夜之间变老,让人猝不及防。 来不及多多回忆大一的生活,暑假伊始我就投入到另一种生活当中去了,说是辛劳却也充实,说是疲惫却也会觉得那是一种享受,是啊,付出劳动后并有所得,心总是会感到些许欣慰吧!不再多言,且说这个暑假我是如何度过的吧!
坦白说,本打算在暑假里到工厂找一份临时工作的,遗憾的是并没有找到,附近的工厂里都没有熟人,厂子里似乎也不缺人,远的工厂里就更不可能找到活干了(也许是不够远,后来听说许多同学都在外地打工,而没有回家,由此不免感到有些惭愧)。后来同学搞了一次聚会,心里很矛盾不怎么想参加,但是又不好拒绝,还是答应去了。 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聚会那天中午一起吃饭喝酒的时候,大家无话不说。其间,“社会”一词必然成为话题的重中之重,彼此交流闯荡社会的经验、趣闻,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认识,一顿饭的工夫,我觉得自己的思想已经相当落后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恐怕多
半是纸上谈兵吧!因此,我自是沉默而少言,有同学禁不住问我这个暑假没出去打工?我如实诉说,不想同学竟帮我出主意,他们比较了解我的性格,有些内向,所以出的主意多半是要我突破自己,多和人打交道,说在社会上不会交际是不行的!为此,我在家想了想,觉得自己是温室里的树苗,和同学一比较感觉自己非常需要去闯荡闯荡。正值表哥来我家让我过去玩几天然后参加他的考学酒宴,我感觉在家附近没有找到可以闯荡的地方就和他去了。
在他家呆的第二天,我跟他说了我想去参加社会实践,随便干点什么来丰富一下社会经验。然后我小姑帮我在他们村委会找了个工作。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能够在农村中参加社会实践,深入到农村基层,这对我以后的人生道路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此我欣然答应了。在望江县风岭镇鸦滩村村委会实践过程中,我了解了很多。说实话,在这之前我还是不大清楚村委会真正意义上的工作是些什么,对我们村民的帮助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经过这次为其10多天的社会实践,让我对村委会的了解更进了一步,当然在实践的过程中避免不了出些细节上的失误,但是经过委员们的耐心的教授让我从生疏逐渐变得得心应手,最值得开心的事就是积累了一些经验和结交了村委会里为数并不多的但都是全心全意为了农民们服务的朋友。
在我实践的第一天,我就对村委会这个组织的来历和它的本质做了一个较之前的深入了解。何为村委会?村委会是中国大陆地区乡(镇)所管辖的行政村的由村民选举产生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是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会它有自己的组织法和选举法,大家都有积极的遵守规章制度来办事。在我们风岭镇村民的眼中村委会一直是尽全力为大家服务的一个好组织。在未到村委会实践之前,我压根不知道村委会的工作那么的繁琐,由于村民们的文化程度不够,有许多都是文盲或是半文盲,所以在配合村委会工作的时候效率并不是很高,从中折射出应该加大对我们农村文化教育程度的扶持力度,只有农民的文化程度高了,那么对于发展农村的经济才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即使村民们的文化程度不高,有些事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的提示或叮嘱,但是我们的村委会成员们都是很耐心的,用心不厌其烦的讲解和指导。或许正是因为我正处于年少轻狂的年龄,我很容易浮躁,在遇到需要用恒心和耐心去完成的事情的时候我就很难坚持住,但是我看到了村委会里的所有人都很和气的对待村民们,那份用心把我震撼住了。当时,我已不知道是愧疚还是欣慰了!
回忆起当时我拿着学校的介绍信到村委会把实践的本质情况,目的一一说明后,他们都很乐意让我到村委会实践,这让我很是高兴。他们让我负责打打字,理文件和写些简单的信息,这些工作听起来简单,但是要想真正的做好做得完美那还是有些困难的。在打字的时候如果你少打了一个字或是漏了一个句子那么会对村委会的工作进度直接造成影响。在理文件的时候,如果你一不小心将文件理错了,放错了地那么着或许不仅仅是关系到工作进度的问题了很有可能关乎到村民们的个人利益等问题。在写简单的信息时,你不仅仅要注意语言词
汇的表达更要注意你所要表达的意思和主题是否清晰明了。因为要处理很多的细节方面的事情,第一天的实践就让我有点吃不消了,甚至还没有做完被安排的工作。当时,我很怕被大家责骂但是他们都没有,在此次的实践生活中我收获了一份感动和久违的动力。第二天,我更是努力地工作了,功夫不负有心人,虽然工作时还时不时的出现一些小的失误和不足,但是比第一天好多了。村委会里头的所有人对我真的都很好,只要我一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教他们时,不论他们有多忙,他们仍然会很耐心的`点拨我,从他们眼中受到的鼓舞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了,一转眼10多天的实践生活就这样过去了,在工作上我从陌生到熟悉,从一开始的不耐烦到后来的乐在其中,在此次的社会实践中让我渐渐磨去了些许的浮躁,多了份成熟和淡然。在于村委会所有成员朝夕相处的10多天里我也收获了份真挚的友谊!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如何淡定的处理村民的紧急事件,如何去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可行等等。很感谢他们教会了我这么多。
风岭镇这个地方并不大,却有种莫名的安全感。点着炊火的小屋,尘土飞扬的小道,熙熙攘攘的人群,鸡犬相闻,阡陌交通,带着友好亲切笑脸的村民。或许就是因为这里的风土人情的感染又或者是因为责任让我们想为大家多做些事情,多走进居民的生活。于是我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和访谈。最辛苦的是做问卷调查,要得改掉平时不喜与陌生人说话的坏习惯,各种赔着笑脸温声细语礼貌的问候和请求。记得那一天我的脸笑到都僵了,很辛苦。幸而群众们都很配合,问清了
缘由后便大多认真的完成其问卷来,看看问卷一张张的有了印记心中是满满的成就感。当然在问卷的过程中也有些哭笑道不得的片段,比如在问卷上大大咧咧签上钱多的暴发户,比如留在农村是因为有了在乎的人的早熟型,比如拿了问卷就调头就跑的迷糊型,比如拿了问卷就和周围的人争论到脸红脖子粗的较真型,比如把年龄写年轻了好几十岁的装嫩型,当然更多的是笑着认真把问卷填完的群众们,这给了我们的辛苦一个大大的肯定。
看着大家被雾水湿润的脸颊依旧坚毅,劳累的身躯依旧挺拔,没有痛苦没有彷徨,那怎么能甩掉自己的幼稚和浅薄的足迹呢?怎么能真正的体会到社会实践的真正意义呢?经历了一天的奔波,终于在大家同心协力下,活动得到了圆满的成功。
最近这几年来,村委会更是组织了50岁左右年龄段的妇女们成为了现在村民们家喻户晓的老年协会。这个协会起初是由10多位爱跳舞的阿姨们聚集在一起的,后来经过村委会的政策扶持让许许多多的的有心人士自愿报名参加老年协会。这个协会的影响力正在日益扩大,她们会每天在村寨里打扫,收起大家积累在规定处的垃圾,因为她们每天忙碌的身影寨子里多了份和谐与美丽!村委会会自行的将这些协会的阿姨们聚集在一起做些有利益身心健康方面的事情。
这次的实践我收获了太多太多,各种考验与磨砺间杂而来,各种艰辛与彷徨交接而至,短暂的时间里我经历了许多,体验了许多。从中我意识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意识到了知识付诸于实践的重要性,然而最大的收获还是村委会里所有成员的友谊,我实践中的优秀同事们,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3
题目:以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研究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应积极履行的义务,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是现代社会对各大院校提出的全新要求,应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大学生受到良好熏陶以此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总结出其具体表现在缺乏人文教育、追求功利主义以及道德精神匮乏等方面,据此,通过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在网络中加强传统文化、在社会中突显出传统文化三个维度,提出了以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路径,旨在全方位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人文素养;现状;提升路径
引言
中华传统文化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有着显著的民族性特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蕴藏着深厚的精神内涵,并在不断继承发展中,衍生出更多全新的思想文化,始终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充分彰显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其以不同的方式及形态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甚至主宰着世界文明,我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高尚的情操、良好的道德品质、优秀的个人修养,对于教育方面,则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高校应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借此来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
(一)缺乏人文教育
自国家建立以来,高等教育逐渐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思想政治及道德水平教育,在建国初期,所培养出的优秀人才都相继成为了国家的有用之才,他们凭借自身丰富的学识,在良好的品质基础上,不断突破自我、不断创新,为国家的发展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在那一时期的大学生是社会人人尊重、崇拜的人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不断增长,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转变,进而导致大学生的思想及价值观也发生的相应的变化,各大院校将自身培养优秀人才的责任变成为专项人才的组织,从某种程度上,即将高等教育同化成职业教育,特别是在课程体系构建及具体安排上,更加充分验证这一点。
当前许多院校均以专业课程教育为主,过于重视专业基础理论及能力的教育,这种片面化的课程体系,导致当代大学生并未真正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也让学生产生了错误的观念,忽视人文教育、重视科技的科恒编,让各大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许多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进而致使当代大学生整体人文素养较低。
(二)追求功利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与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有效改善,充足的物质生活满足了人们心中的物质需求,进而对金钱较为看重,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功利主义,且逐渐出持续恶化的趋势,而社会的这种不良思想浪潮对当代大学生也造成了负面影响,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在专业的选择上,许多大学生并不是从自身的兴趣爱好上出发,而更多考虑的是所选专业的实用性,甚至有些学生在高考填写志愿时,就已开始想到将来的就业问题,这样过于现实、急于求成、操之过急的思想,让当前的大学生过分注重自身利益与短暂利益,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将学习的重点全部放在将来良好的工作岗位上,进而严重忽视了个人道德建设,品质及素养的发展,造成价值观取向偏离正常轨道,个人主义愈发明显,价值观也越来越趋向于功利化,个人理想或是目标也更加短期,失去坚定信念,青春活力、心怀梦想等这些大学生应具备的特质正逐渐消失,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更没有从日常行为上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人文素养更成为了无稽之谈。若长时间维持这种现状,必然对大学生将来的发展埋下安全隐患,可能会引发一系列无法挽回的事件发生,影响整体社会的发展。
(三)道德精神匮乏
社会建设发展的需求、教育革新对个性的过分追求,在这样的转型时期,人们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也在经历着不同程度的转型,因而就需要对其进行重建及改善。但并不能为了推动改革而失去原则与理智,否定社会道德水平较低的事实,更不能逃避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的现状。虽然在学校中存在许多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却不能因成绩出色而忽视学生道德素养下降的情况,应正视当前学校中各种不道德行为、不文明语言、随意逃作弊小抄、打架斗殴、思想极端等现象,都是大学生缺乏人文素养的具体表现,而缺少团结协作精神、独来独往、嘲笑他人、缺乏信任、待人冷漠、没有社会责任感等,则是大学生过于注重个人感受的表现。突显个性并不意味着要我行我素、不考虑集体感受,更不能代表舍弃传统美德及优秀品质。学生的素质主要包含道德及能力两方面,其中道德可以将其视为责任,对社会及其他人的责任,若当代大学生缺乏责任心,将来便无法在社会中立足。故此,在追求个性、与众不同的现代社会中,各大院校应充分重视学生素养及道德建设,培养集体意识,强化人文素养。
二、以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路径
(一)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当前,只有少数院校建立了专门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大学生的中文能力存在严重不足。
许多学生可以运用熟练的英语进行交流,但却无法利用成语及华丽的辞藻写出优秀的中文作文,对文言文更是没有任何兴趣可言。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基础,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积极努力学习传统文化,勇于承担自身的责任,主动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汲取其中的精髓,院校应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的发展建设有机结合。大学生应充分掌握传统文化,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热爱本国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是历史长期发展下的产物,不仅包含实物方面的汉字的具象化的'载体,同时也含有许多思想上、精神上的抽象化载体,比如气氛、环境、心理情绪等。
作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精髓,在各大院校中,大学生应主动弘扬传统文化,而学校在课程编排上,也应增加相应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将其作为选修与必修课,并加强管理,规定适当的学分,并安排专业的教师,采取有效教学措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全方位的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真正提高传统文化教育地位。此外,也要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去,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
(二)在网络中加强传统文化
虽然大学生人文素养不足、对传统文化了解甚少,对他们未来的额就业不会造成较大影响,但在工作过程中,将会阻碍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各大院校在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时,也应积极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最大化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地区教育部门可以成立专门管理小组,提供一定的人力与物力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网络化发展,以传统教育体系为平台,抢占网络教育阵地,加大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推广力度,让学生在自由、舒适的氛围下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有关内容。在计算机刊物中的市场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当前在网络信息的整体输入量仅占世界的0.2%,其中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输入更是寥寥无几。而美国却高达90%以上,这些西方国家有效利用了网络优势,并不断加快本土文化及思想形态在网络中的宣传,外来文化这样迅猛的涌来,各大院校应深刻意识到网络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因而应全面加强网络传统文化教育,推动其网络化发展。此外,这样的教育模式也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面向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应注重教育内容及方法的创新性,加强师生网络交流,真正实现依托于网络,潜移默化的不断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知识体系,使他们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进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在社会中突显传统文化
目前,许多西方国家开始对中华民族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孔子提出的儒家思想展开了深入探究,国外许多高校还为此专门成立了孔子学院,主要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而相比西方国家的热情,我国大学生却对传统文化兴趣不高,认为其枯燥乏味,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在社会当中也没有较好的外部环境加以熏陶,导致当代大学生只关注新潮的事物,追求物质享受。社会文化环境对于适应能力较强的大学生而言,到处都充满了神奇与未知,他们渴望亲自去探索,主动去了解这个社会、感受一切他们为止好奇的事物,因此,传统文化的教育除了学校的努力,同时更需要社会的支持与配合,社会各种有效资源也应积极加入到传统文化教育当中,共同育人。传统文化中的深厚底蕴、特色服饰、饮食以及值得赞扬的精神,无时无刻的不围绕在每个人身上。我国大量的历史著作也同样蕴藏着鲜明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及思想。因此,可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具体作品有机结合,利用文字进一步感染更多的学生,转变他们的思想形态,充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三、结语
在各大高等院校中充分加强并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来培养及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对于继承中华传美德、增强传统文化内涵、提高我国世界竞争力以及和社会的建设等有着积极的作用。只有学校真正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从中汲取文化精髓,不断丰富及完善我国传统文化,才能真正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加强他们的文化累积,为民族的繁荣、祖国的伟大复兴培养有效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燕.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23(1):107-110.
[2]李小俊,王海东.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J].才智,20xx(2):155.
[3]刘蕴莲,贺文婷.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养成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14(1):31-34.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4
论文关键词:新时期 大学生社会实践 创新逻辑
论文摘要: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应当具备新视野、寻求新资源、拓展新类型、建构新体系,形成并遵循“新视野→新资源→新类型→新体系”的创新逻辑,进而落实创新要求,切实推进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发展。
如何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这是长期困扰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认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应当具备新视野、寻求新资源、拓展新类型、建构新体系,形成并遵循“新视野→新资源→新类型→新体系”的创新逻辑,进而落实创新要求,切实推进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发展。
一、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需要具备新视野
如何认识大学生社会实践?如何实施大学生社会实践?答案的不同反映视野的不同。我们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与创新的活动;是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活动;是在走向社会过程中与生产劳动和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适应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的活动。因此,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必然具有客观物质性、自主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人类实践活动的共性。但大学生社会实践毕竟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展开的活动,因而又具有自身活动的特殊性,即阶段性、全面性、预演性等。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同构成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本质规定性。对这种本质规定性进一步综合归纳与具体概括,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社会实践其实就是一种大学生的学习性实践、成长性实践和社会化实践。学习性实践主要是指大学生以学习、应用和创新知识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实践活动;成长性实践是大学生在学会学习的基础上注重改造自己主观世界,提升综合素质,拓展各种能力、尽快成长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的活动;社会化实践是大学生职业定位与职业选择、学习扮演劳动者角色、学习社会化生存的准备活动。只有从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视野,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和本质,并以普遍性要求和特殊性要求的满足作为根本标准来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也即只要是满足人类实践活动普遍性和大学生社会实践特殊性的大学生活动都应当纳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视野,并依托一定的资源构建一定的类型,这就是我们把握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应有的新视野。
具体以新视野观照大学生社实践活动,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所广泛参与的教学活动、校园活动、校外活动,虽然有自发或自觉、杂乱或有序、偶尔或经常、短暂或持续、冷清或热闹、肤浅或深刻等差别,但很多都具有人类实践活动的共性,而且服务于大学生的学习、成长、社会化,因而都应当纳入社会实践的视野,赋予它们社会实践的意义,并通过积极的设计和开发使它们成为社会实践的类型,成为满足大学生学习性、成长性、社会化特殊本质需要的方式。而不是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仅仅局限于校外社会实践,甚至将二者简单等同。
二、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需要寻求新资源
新视野开拓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新思路,进而需要寻求新资源来支撑和保障新思路的实施。如何寻求新资源?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资源意识。长期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往往局限校外实践活动即“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而把学校丰富的教学活动和校园活动排除在社会实践的视野之外,从而使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当前面临种种困境:如社会实践成本高,让很多学校难以承受;社会实践流于形式,走过场;社会实践中师生脱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两张皮”;社会实践参与度不高、覆盖面有限、持续性较差等等。这些困境虽然是由复杂多样的原因造成的,但社会实践资源匮乏无疑是其中具有共性和根本性的原因,这充分反映了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期以来的资源意识的缺乏。美国经济学家F·A哈耶克曾经说过:“社会的`经济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如何配置所‘赋予’资源的问题,它更是一个如何确保充分利用每个社会成员所知道的资源的问题。”[1]这段论述鲜明表达了对资源意识的一种看法即我们不能仅仅等待资源的被“赋予”,更重要的是利用好现存的、身边的资源。其次,必须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资源。正确的资源意识告诉我们,大学生社会实践资源匮乏的重要解决之道在于“如何确保充分利用每个社会成员所知道的资源”——教学资源、校园资源、校外资源。校外资源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利用,而教学资源和校园资源则常常被忽视甚至无视,是亟需我们充分认识、积极开发和利用的新资源。
教学资源、校园资源、校外资源的全面开发和利用,必然将带来大学生社会实践资源的极大丰富,为大学生社会实践诸多问题的克服和类型创新乃至整体发展破解资源难题,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而教学资源、校园资源
等作为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必然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新类型的确立与发展提供资源支撑和有力保障。
三、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需要拓展新类型
在新视野的观照下学校师生共同广泛参与的很多教学相关活动、校园相关活动,都可以纳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视野。在正确资源意识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校园资源等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资源将倍受重视,并被逐步得到开发和利用。此时,大学生社会实践新类型的拓展要求呼之欲出。新类型的拓展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面临的参与度不高、覆盖面有限、持续性较差等诸多问题,在新视野的观照下和新资源的支撑下,着力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具体来看,本文认为新类型的拓展归根结底是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多元主体”服务的,新类型必将带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空间和覆盖面的全面拓展,更有利于教职员工全员履行职责和大学生全员全时、就近就便、可持续参与社会实践,更有利于以适宜的方式争取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关心和支持。同时,新类型可能也更容易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大学生所理解、把握和操作、实施。
因此,大学生社会实践类型需要有新拓展,这种新拓展应当指向于拓展有利于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全员、持续参与的社会实践新类型。这既是新类型确立的根本目的,也是新类型追求的价值目标。具体而言,依据新视野、新资源,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类型将向教学活动拓展、向校园活动拓展,并围绕着大学生学习性实践、成长性实践、社会化实践特殊本质的要求,拓展大学生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活动、校园社会实践活动等新类型。
四、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需要建构新体系
大学生社会实践新类型的拓展,势必将带来校内外社会实践资源的大范围开发和利用,带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具体方式的极大丰富。然而如何将广泛的资源和丰富的活动有效地整合起来?这需要从系统的角度建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体系。本文认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可以划分为课程学习中的社会实践、校园社会实践和校外社会实践三种基本类型,它们占有不同的资源、展现不同的特征、发挥不同的作用、以不同的方式实现,因而呈现各自的独立性。但同时它们都是以大学生为主体、以高校教育为依托、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主线,共同服务于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系列舞台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共同致力于不断满足大学生学习性、成长性、社会化的社会实践需要,因而它们又彼此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大学生社会实践三种基本类型的独立性和联系性,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新体系的建构提供了可能。同时,多年来一直困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诸多问题,又使得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体系建构不仅必要而且紧迫。概而言之,新体系的建构是大学生学习、成长、社会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社会实践不断克服问题,走向系统化、规范化、体系化的根本诉求。
新体系的建构不仅以新视野、新资源、新类型为基础,而且必须突出自身的特点:
一是突出的创新意识和资源意识。新体系是基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本质认识的新视野的积极开拓创新;是注重现存资源、身边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把教学资源、校园资源、校外资源都纳入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体系建构。因而,较之一般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必然具备更为突出的创新意识和资源意识。
二是强大的整合效应。没有强大的整合效应,新体系就没有生命力。这种整合是不同的社会实践类型在共同目标下,有机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补充而实现的整合。具体来看:课程学习中的社会实践为其它两种类型提供知识基础、技能基础、意见指导和精神支持等,是体系运行的起始性环节;校园社会实践既是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的直接延伸,又是校外社会实践的长期演练场,是社会实践的校园化、生活化、持续化的样态,是体系运行中间性环节;校外社会实践是前两种类型的检验和强化,它并不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终了,它通过检验和强化,加强和改进前两种类型针对性,进而返回前两种类型继续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深入,是体系运行的总结性环节。因此,三种基本类型构成了递进交融的紧密关系。如此结构严密、资源丰富、保障有力、空间广阔、便于多元主体全员、持续参与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新体系,必然展现强大的整合效应,进而从根本上破解大学生社会实践面临的诸多难题,切实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发展。
三是合理的层次划分。整体是部分组成的整体,但不能无视部分,强大的整合效应是差异的整合,这要求我们必须关注和把握差异。课程学习、校园活动和校外活动是大学生实践活动的不同舞台,在不同的舞台中大学生进行着不同的舞蹈,体验着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方式和学习、成长、社会化的方式。这三大舞台特征分明,因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学生社会实践新体系的建构,要注重把握差异,根据各基本类型的特点,不断开发各类型的独立“潜力”,从而使各类型各司其职、各具特色、各显神通,进而满足大学生多样性、个性化需求,强化各类型自身功能。同时,把握差异也意味着要梳理差异,将差异融入社会实践体系中进行梳理,进而依据差异形成合理的层次划分,形成课程学习中的社会实践、校园社会实践、校外社会实践层次分明、相互照应、有序推进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新局面。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计算机网络在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中地位和作用的凸显,有人提出“大学生虚拟社会实践”的概念,这一概念是否成立?大学生虚拟活动能够纳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视野?虚拟、网络资源能否被开发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资源?虚拟社会实践能否成为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兴类型并纳入体系?这有待于进行专门的具体深入的探究。
综上所述,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应该基于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本质认识的新视野;着眼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着力于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类型;落脚于建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体系。它们之间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以新视野观照大学生社会实践,可以开拓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新思路和广阔空间;进而要求开发和利用新资源作为创新的资源支撑和有力保障;继而在新视野的观照下和新资源的支撑下积极拓展有利于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全员、持续参与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类型;最后从整体的、系统的要求整合各种类型,建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体系。这种由“新视野→新资源→新类型→新体系”的推理演进,构成了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逻辑。
遵循“新视野→新资源→新类型→新体系”的创新逻辑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展开创新思考和实践,可以极大地拓展我们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本质的新认识,可以更多地发现、开发和利用与大学生学习、成长、社会化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新资源,可以更好地打造学校师生广泛参与、持续坚持、喜闻乐见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新平台,可以更合理有效地建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体系,从而开创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哈耶克(hayek.FA.von),贾湛等译.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74-75.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5
1.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应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意见》文件中指出:“高校要树立实践育人观念,要不断完善实践育人体系,强化实践育人功能。”。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成熟的关键时期,高校要通过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掌握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高校可以通过“两课”实践教育和大学生寒暑假“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红色之旅,参观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开展学术性、创新型科技社团活动,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其创新意识,发展其创新能力。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2.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应与勤工助学相结合
勤工助学是社会实践活动最直接、最形象、最有效的形式。一方面大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可以缓解大学生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培养其吃苦耐劳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让大学生尽早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高校要把开拓校内外的社会实践基地和勤工助学基地很好地结合起来。如校内开设卫生清扫、电子阅览室管理、学生文化中心值班、实验室助理、办公室助理、图书馆书籍整理、网络管理、阅报栏管理、子弟家教、网页制作等岗位,安排贫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事这些工作。同时,高校发挥自身优势,及时加强与社会企事业单位联系,增设勤工助学岗位,组织开展勤工助学活动,为大学生今后的就业创业积累丰厚的经验。
3.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就业创业工作相结合
随着高校招生的扩招,国际金融危机出现,我国经济发展步伐放缓,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现在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高,他们不仅注重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考察,更注重他们的动手能力的考察。因此,高校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成才就业结合起来,这既能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意识,也能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增加大学生就业机会。在社会实践中,高校应该指导大学生结合专业,深入基层社区,与人才市场、用人单位联系,通过调查、见习、实习等方式让大学生直观地了解社会要求,明确职业定位,转变就业观念,规划职业人生。
4.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用到社会实践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知识的结合也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一是因材施教,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专业、年级来进行精心安排。如针对低年级大学生主要开展社会角色体验,以考察、咨询为主,促进学生了解社会、积累社会经验;高年级大学生、研究生以专业素质拓展为主,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人翁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文科学生而言,可安排他们进行文化传播、社会调查、宣传活动、支教活动等;对法学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开展政策宣讲、法律援助等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工科、农业大学生,可以在乡镇企业、农村、街道社区开展科普宣传、科技服务、支教支农等实践活动。二是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见习、实习结合起来。如在专业实习中,根据实习提供的条件和技术来合理安排社会实践的内容。三是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指导作用,邀请专业教师参与到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中来,指导大学生进行科研创新,为企事业单位攻克技术难题、为社会提供科学技术服务。
二、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应注重“三性”
1.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应注重长期性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的作用是隐性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实践效果的显现,更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这就要求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要注重长期性准备。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性机制建设,确保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安全、长期、深入、有效地开展。而且,大学生通过宣传教育服务、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社区援助行动、文化服务活动等社会实践项目活动,对促进农村和社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农村和社区的工作任务的长期艰巨性也决定了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要注重长期性。
2.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应注重系统性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高校高度重视,同时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支持。高校要从根本上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经费投入、师资配备、时间安排以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广泛的社会性活动,需要学生家长的配合以及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高校要根据教育规律,建立校内外相结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体系。高校还可以结合地方优势,充分利用丰富资源,建立暑期社会实践基地,这样就可以建立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机制,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暑期社会实践中来。各级党委和行政部门要积极号召各级政府及各部门都来关心和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并为之创造条件和提供方便,形成利于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3.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应注重创新性
近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活动开展如火如荼。但还是存在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创新的地方。一是随着当前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我们所处的社会和我国的高等教育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很多不能适应这些新的形势和新的情况,也出现了较大的矛盾。二是高校的社会实践工作喜欢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和局限在现有的模式和服务项目。高校在以往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中,形成了如“三下乡”、支持“三农”、政策法规宣传、社会热点调查等有生命力、有吸引力的项目和活动形式。高校要结合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成长的要求,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从内容到形式上大胆进行创新,形成新的亮点和特色,使实践活动开展得更加务实、深入,更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更能使老百姓受益,从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6
摘要: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科学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效机制,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持续、有效、广泛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实践 长效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xx]16号)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回报社会,贡献国家的有效途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社会实践活动的内涵和特点。
社会实践活动是指按照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深入实践、深入群众,依靠社会力量完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体系,能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形成大学生自觉参与素质教育的积极导向,动员社会资源服务大学生素质教育,增强大学生对国情民情的把握和认识,增进大学生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和联系,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获得专业提升、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舞台,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和不可缺少的部分,社会实践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动态性、复杂性等特点:
一是随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各高校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已逐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且建立了一批相对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实践活动定点社区”,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持久、稳定地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是随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逐步普及,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运作方式在经费的筹集上采取了自筹和社会赞助等多种方式,扩大了经费渠道。
三是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极大地拓展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空间,提升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
二、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
只有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知识才能平面的、单向的转化为立体的和多元的,才能生动鲜活起来。在信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已不仅是能掌握大量的知识信息,更需要实际动手去操作,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从而达到知识与能力的相互促进。
1、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青年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促进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教育工作中只依靠课堂上的理论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融为一体,引导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在现实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且明确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他们还可以了解社会需求的情况、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报效祖国的决心从而促使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检验大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状况的重要环节。通过社会实践,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当中,可以让大学生们知道什么样的知识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和生产当中需要的,也可以检验这些被实践所需要的知识大学生们到底掌握得如何。而在将专业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的过程对大学生来讲又是一个巩固、提高和再学习的机会。
3、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置身于象牙塔的大学生们,除了参加学校要求的体育课和一些活动之外,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很少从事体育锻炼。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要深入农村、厂矿、边远贫困山区等地方,对他们来说在知识、身体和意志上都是一个挑战。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强健他们的身体、磨炼他们的意志。大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经历挫折、承受失败、战胜困难,身体和心理素质均得到提高。
4、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通常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圈小,人际交往能力较弱。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的时候,必须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要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在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们会慢慢抛弃掉与人交往中的羞涩和不自信,大胆而自信地开展实践活动,接受和适应自己社会人的角色,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体谅和关心他人。
5、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无数教育实践证明: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各种人际交往中,当青年学生面对各种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问题的时候,比较容易表露出自己对群体、对团队以及对社会、对他人的看法和感受。这就为教育者熟悉、了解、分析、研究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个性、兴趣、爱好提供了最佳的时机,为教育者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在与人交往中“生成”共商、合作、互助等团队意识、团队精神创造了良机。同时,大多数社会实践活动都不是学生单独个体就能够承担的,它需要学生们主动地、积极地、千方百计地发挥个人与集体的智慧,人人动脑筋,个个想办法,群策群力,协调配合,这就有助于形成与培育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团队精神。
三、科学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
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成长与成才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已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必须科学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切实担负起教书育人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1、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领导。
首先,高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组织者,各级领导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形成党政重视,各部门、组织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工作格局。学校应在经费上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保障社会实践的全面开展。其次,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形成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假期内外相结合的实践育人体系。
2、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必须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实践从准备、实施到活动结束总结必须形成一套规范化程序。活动的准备要充分、细致、具体,扎实周密;活动实施要按计划、有领导有步骤进行;实践活动结束要全面总结交流、成绩评定、宣传报到,总结表彰等。大学生社会实践要形成制度化,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都必须指导和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要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学校要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制定详细科学的考评办法,分级分等考评。
3、加快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社会实践基地是社会实践深入开展,取得实效的重要载体。高校要有计划地建设一批自己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从而巩固和发展社会实践。高校应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使实践活动保持连续性。各地方党委、政府要尽可能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观各类博物院、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
4、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
学校要积极探索把握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特征规律,使其内容形式上及深度、广度上不断发展,呈现多层次、多方面、多种模式循序渐进、递次上升的趋势。从时间安排上,低年级学生以军政训练、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形式为主,高年级学生以实践服务、专业实习、见习就业、创业实践为主;从活动规模上,要由单人单队向团队型、区域性大规模集中活动方向发展;从活动内容和层次上,要由调查访问为主向,结合专业、发挥科技文化智力优势,开展科研攻关、技术服务、产品开发、勤工助学、社区援助、挂职锻炼、知识培训、便民服务、高新科技产品技术推广等内容形式多样化、高层次发展。
5、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激励机制。
高校应该结合本校实际,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激励体制。在传统的评先奖优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定内容、计学分,将社会实践大学生人才培养计划。对教师定任务、计工作量,与单位和个人经济利益,干部业绩的奖惩、晋职晋级挂钩。通过激励机制调动大学生、教师干部以及社会各界参加和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社会实践形成有机运作,自我驱动,有轨发展的动力机制,真正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范秀川等,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研究,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xx(3):92—96
[2]陈文广,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新探,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xx(2):268—271
[3]杨六栓,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6):19—21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7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之间,炎炎夏日即将逝去,不能不感慨光阴似箭般穿梭中的那份无奈。这是自己大学生涯的第一个暑假,从一名高中生成为一名准大学生,再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学生,这一路,点点滴滴,就像发生在昨天。所谓大学生是指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接受过大学教育,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面对这么高尚的定义,我们不该亵渎,要用知识武装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服务社会,承担起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为了使这个漫长的暑假过得充实,同时为了对这些年来所学的知识、所培养的能力作一个侧面的检验,所以我决定好好利用这个暑假,做一名临时教师,在为自己独立赚一点钱减轻父母压力的同时,也想通过这个平台进一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
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大学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是对知识重新进行加工并加以运用,利于我们提前和社会接轨。象牙塔中,午后林阴小道上的悠闲散步,平静湖面亭台处的片刻停留,在如此详和静谧的环境中我们太轻易说出“我爱世界”这样的话,而当走出象牙塔,步入社会,了解了世界的黑暗、丑陋之后,不够成熟的我们往往用放大镜去观察那些黑暗丑陋而忽略生活中的真、善、美,因此,我们不太容易接受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更容易受伤。参加社会实践,就是为了历练自我,从而适应社会。
从7月13号到8月13号,整整一个月时间,我都是在焦作阳光午托部暑期培训中心度过的。在那里,我是一名英语教师,负责二、三、四年级的英语课程。虽然我非英语专业学生,但我们国贸专业对英语的的要求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况且我一直都很喜欢英语,相信我会认真负责,好好干的。经过一个月的教学生涯,天天听着他们称呼我为“杨老师”,从
陌生到熟悉,这种感觉颇为幸福。虽然我的主修专业并非师范类,在能力方面也许很有欠缺,兼职工作并没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样专业,但我愿意尽心尽力,竭尽所能,并时刻感受到“杨老师”这三个字带给我内心的快乐和自豪。在最后结束之际,看着孩子们那一张张成长的笑脸,泪就那样留了下来,那么炽热,那么滚烫。
在正式上课前,我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首先要了解每个年级的课程进展情况,因为教材的多次改版,我对他们的课本还真是陌生。通过了解课程编排,纵观,我觉得现在的小学课程真是五花八门,就拿英语来说吧,学的东西才小学就这么广,这么深。虽然不要求掌握语法,可很多都涉及了相关内容,每当孩子们问起,这个为什么要加“s”,那个为什么用“does”,我都尽量用最简单、最易于理解的方式向他们解释。因为他们年小,对这个未知的世界满是好奇,因此总爱问那么多“为什么”,那份童真,相当可爱。其次,还要了解每个年级的学生整体特点。在这三个年级中,最最淘气的该数二年级了,因为他们小,很多东西都不懂,最能闹的是他们,最听话的还是他们。年级越高的孩子们学会讲理,讲公平,知道一些简单的是非对错,慢慢的有自我意识,就不会那么顽皮了。
接触了一星期左右,从每天的课上听课积极程度和课下作业完成情况,我发现他们的英语成绩参差不齐。好的和弱些的相差很远。对于那些我感觉弱一些的,首先与其家长进行了交流,初步了解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以及对英语的学习态度,很多都说非常讨厌英语。都知道,兴趣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也不过是刚接触英语就这么厌恶,虽说我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如果不及时纠正态度,没有兴趣,没有激情,很可能会影响到以后的英语学习。我不能对此无动于衷吧,于是又与几位学生进行了交流,通过交流我了解到,其实他们对英语并非完全厌恶,有些老师上课太枯燥,听着听着就走神了。都知道,学语言本来相对于其它来说就是枯燥无味些的,如果老师的讲课方式太过单调,照本宣经,课堂上难免缺少活力,怎么能跟学生互动起来呢?不互动,学生不参与,想必教学效果不会那么理想。还有就是,孩子们的家长很多都不怎么懂英语,在课外,家长对孩子在学习方面的监督作用绝对不能小觑,在家里,督促孩子做作业,如果可能尽力辅导辅导,有时候和孩子一起面对会增加他们的信心。因为家长不懂英语,也不知道如何规范孩子,在英语这方面久而久之就淡了。考试考不好,有时候还一味批评指责,孩子们更没信心,从而产生厌学心理也就不足为怪。另外,很多孩子都说以后上了初中还要重新开始学,没必要那么较真。我想,现在的孩子之所以假期“上班儿”上的这么勤,很多都是因为家长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假期补课不仅复习旧的,还要提前学习些些新的。既然小学将英语纳为必修课程,就自然有其道理,想让孩子们尽早接触,可见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虽然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但作为一种国际化语言,其地位越来越高。所以这绝不仅是初一重新学这么简单,在小学也一定要学好!
针对以上原因的'分析,我觉得这是作为老师的一份责任,找到问题,全面剖析,对症下药。首先,课堂问题。使课堂丰富多彩,化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一个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古老”的教学模式早已迎合不了世纪之风,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早是所趋。但不管形式怎么变根本还是“传道授业”,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参与到其中,在玩的快乐同时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其次,家庭环境问题。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当然在家里,父母对孩子的学习要起到监督作用,不要不闻不问的,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很可能直接影响到孩子,从而很可能使孩子们认为那种对待方式是正确的,从而偏离了正确航道。另外,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就是要及时地予以鼓励和支持,鼓励孩子继续学下去,在出现困难的时候要给与指导性的帮助与支持。再次,个人问题。孩子们还小,缺乏认识,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密切联合,及时纠正错误观点,比如上面提到的“初一重新开始学英语问题”。
在正式上课前,我先给学生进行了一个基础测试。当然,这些测试的题目都是很简单、很基础的英语题,其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顺便了解一下他们基础扎的稳固情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英语还是有点能力的,更重要的是有提升的必要。确实,尽管也有错误,但是正确率很高,我对学生的表现予以了肯定,有的还颁发了橡皮、本子一类的学习工具作为奖励。他们也很开心,有的还说这是第一次得到奖品,这次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自我反思、总结是万万不能缺少的。这样可以避免重蹈覆辙,节省时间和精力。通过这一个月的教学,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1、讲课内容。我需要区分重点与非重点,针对重点考点项目要详细讲解,这样才能让他们在以后的考试中,收获佳绩。不是重点的可以一带而过。在习题布置与讲解
上,我要备课,要挑些有针对性的题目给学生做。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纠正错误。多读(尤其是课本上的对话一定要熟)、多记、多写(特别是英语单词,不能眼高手低)。
2、讲课态度。我要有足够的耐心,慢慢、细细的给学生讲,毕竟他们还小,有些我认为很简单的,对他们并非如此,不可过急,不能讲了一遍学生没听懂就吵他们,这样他们会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
3、要和学生处好关系。我希望在孩子们心里,我是朋友,或者是大姐姐,这样更亲近,更易沟通。
一个月的教师生活,快结束时,我们进行了一次比较正规的考试,考试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主要是对假期里所学到的内容进行一个总结,顺便也想看一下自己的”教学成果”。最后的检测成绩上有了提高,这是我们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当然成绩这只是一个方面,并不能代替所有,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孩子们心中燃起学英语的激情。
暑期社会实践就这样结束了,我从中受益匪浅,活动对我个人的影响很大。我逐步认识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是多么的不容易,想想那时的我也曾和他们一样,在老师面前淘气。总之,做一件事情要用心去做,
做老师亦如此。这其中的很多东西并非在学校可以学到,我想这就是实践的意义吧!老师的经历培养了我的耐心与责任心、宽容与友爱等,这些良好的素质将终生受用,这也是今年盛夏收获的最丰硕的果实。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8
这是我第三经历社会实践。对于一个大学生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虽天气严寒,寒风呼啸,我毅然踏上了社会实践的道路。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在现今社会,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来到了马鞍山市成才信息打印社假期的社会实践。
放假后我回到家开始寻早社会实践单位,我这个专业份合适的工作实在是难得很。于是放假后的第三天我就乘车回了我的家乡——阜阳。可是我三天后我又回了马鞍山了。因为我在阜阳也同样找不到好的社会实践单位。与其在家不如再次来到学校,同样是实践不如找个自在和舒心。
回到马鞍山的日子里我没有像父母索要一分钱,上课期间偷偷攒下的一点点积蓄艰难的维持着生活。直到19日我才遇到同校的一个好朋友。从她那获知,我可以到她家的打印社工作一段时间。我本身所熟识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在那里可以充分利用到。 20号就成了我暑假里的第一天上班。复印社不是很大,不到20平米的面积里一共忙碌着3个人,年龄和我相仿。看他们娴熟的技术,看样子像是很早就不上学充实广告制作的了。他们都在自己电脑面前忙碌着。我去的时候恰好有台电脑前没人。键盘上落了一层浅浅的灰尘。我朋友的母亲要我在这个看样子被冷落了许久的电脑前坐下,开了机就对我说只要求我帮忙打印普通的稿件查看下稿件里面有没有错别字或者语句不通顺的。实在太清闲的话就帮忙打字或者打扫一下卫生。我本身就是写作的,这些对于我而言算是很轻松的。我也就欣然答应了。
第一天我没有干什么别的,帮忙打了估计四五千的稿子外就是把客户打印了近30份稿件,还给几个同事到外面卖了顿午饭,再其次就是把电脑刻出来的几十个字撕出形来,再最后就是把卫生打扫了两次。虽然不是很累,可是看着高频闪烁的电脑看了好几个小时眼睛有点发涩发疼,晚上吃饭的时候眼泪都差点流出来,背有点酸痛。实在没有在网吧可以有巨大的靠背老板椅享受。再令我比较的郁闷的就是我用的那台电脑始终上不了网,想挂个QQ都不可能。回到我租的房子那里已经快8点了。用凉水冲了个澡我就睡觉了。细心想想,这一天我忙着这么多事还真的有点累。
随后的一个月时间里,我的生活与第一天大同小异。也无非打打字帮忙打印点稿件,打扫打扫卫生,再或者给几个所谓的同事买卖饭,给客户送下刚刚制作出来的海报、喷绘等等。也许是时间接触了长了的原因吧,我也和他们在休闲的时候聊起很多话题,大家互相吹着牛皮调侃点时事和生活。也是不知不觉中我们成了朋友。令我兴奋的我的Photoshop技术在他们的指导下又进一步,简单的图片我知道了怎么去调颜色怎么使图片怎样才会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
8月20日,在我即将要离开复印社的时候,我独立完成了一张关于店面的宣传海报的设计和出图。我花了很长时间。客户坐在我的`旁边也没有显得很焦急的样子,看着我一点一点的把海报设计出形来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了。那张海报一共出了四张。出完图,我朋友的母亲就对我说给我支付下工资。因为我之前我就和她说了20号我要离开,我要回趟家,看看父母,看看他们把我学费准备了怎么样。我朋友的母亲给了我450块钱。当我接过这我用一个月时间辛苦挣来的一点薪水时,我突然感觉我真的长大了。原来我也可以赚钱养活自己了,与之前周末出去打两天工赚来的钱而言越显得珍贵越显得沉重。在我临离开复印社的时候,和我一起工作了一个月的两个同事出来送我,另一个却因病了没来,我没有见到他。我朋友的母亲对说以后有时间过来帮忙小伙子干得不错时,我又突然感觉眼睛好涩,有什么东西要夺眶而出的错觉。
暑假时间过得好快,短短的一个多月的社会实践结束了。其实打暑假工是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初步了解社会,在实践
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这段时间里,对于我来说,其间有着太多的感受。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我想,这是一个过程,一个走向社会的过程! 对于以前从未出过远门从未踏入过社会的我来说,总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打工的生活肯定很多的不如意,因为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相处肯定也会很难,心理也会产生恐惧,但是经过这次打工生活让我有了新的认识,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只要真心待人 别人也会诚心待你.
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工农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机会;是提升我们修身,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同叶,社会实践也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民的感情,拉近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身上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磨练品格、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在这里我们真正的锻炼了自己,为以后踏入社会做了更好的铺垫,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会更加积极的参加这样的活动。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9
内容摘要: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对人才的实践性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大学生,不懂理论联系实际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只有通过躬亲体验,才能理解社会,增长见识,锻炼才干,培养韧性,为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做好准备。
关键词:社会实践 理论知识 社区体验 人生感悟实践内容: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假期实践已在大学生中成为一种趋势。20xx年8月1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安徽省铜陵市鹞山社区开始了为期十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是面对居民,解决实际问题的单位。在这次活动中,我学会了很多在课本里无法学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与人沟通相处,处理好人际关系。
由于我社区工作的经验不足,所以一直由前辈带领着学习。自己有时难免会出现工作错误,被前辈们说教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正因为他们的纠正我才能真正学到东西,正是在“打击”中成长。值得高兴的是,带领我的前辈甚是温和,只要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他都会仔细的教导我,使我受益匪浅。同事们也都很友好,他们尽其所能的`给与我帮助和指导。
其实我在这里的工作内容也不算复杂,主要是如下几方面:
第一:协助指导老师完成工作,包括文档的录入、编辑、排版、打印复印文件等等;
第二:保持办公室卫生,为领导提供事物辅助;第三:为来访群众作登记和信访记录;第四:接听电话,完成领导交办的事项;第五:跟随指导老师参加其他工作。
刚开始的时候,自己有点心高气傲,感觉给领导端茶送水,打扫卫生之类的事情很没面子。但是后来才认识到这同样是在社会生存中必须面对的事情,也是一种历练。
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了走向社会所必须的一些品质:
一、善于沟通。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认识了很多人,知道了的如何与人沟通也是一门学问,尤其是与同事相处。如果不能和同事搞好关系,那么整天的工作就会枯燥乏味,缺乏动力与兴趣。大家同属一个群体,应该齐心合力去办事,这样做起事来就会更加和谐,得心应手。与同事搞好关系,使自己学到更多的东西。
二、学会自信。
自信不是对自己的夸奖,而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要建立自己的信心,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和主见。人难免犯错,偶尔也会受到领导的批评,但是我们应该端正态度,毕竟有挫折才会有进步。没有工作经验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要懂得虚心学习,不能认为做不好就是比别人差,一定要给自己信心,在挫折中成长,在失败中积累经验。
三、克服胆怯。
刚开始放假的时候有点害怕踏入社会工作,老是觉得自己能力差,觉得自己很渺小,甚至害怕遇到挫折。其实,真正开始的时候才发现一切都没有想象中的可怕,困难难免会遇到,但是只要我们肯努力一切都不算什么。
四、重在坚持。
在这个复杂的大社会,有很多时候都会让人心灰意冷,但是我们就这么放弃了吗?当然不是。如果随随便便就放弃了,那以后还如何在社会生存。我始终相信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坚持,总会有雨过天晴的一天。
十天的时间如同白驹过隙,很多东西都让人意犹未尽。在此,我感谢学校和社区给了我这个学习成长的平台,让我收获了一段难忘的回忆。今后我会带着自己的诚意和努力,接受各种挑战,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为自己能够更好的在这个社会中生存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10
[摘要]从理论上讲,社会力量有义务、有条件、有必要参与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然而,受社会环境、社会力量自身、政府、高校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社会力量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表现为参与意愿淡薄、途径不畅、行为被动、形式单一。对此,应进一步消除社会力量的认知偏见,畅通社会力量的参与渠道,加强对社会力量参与的政策支持,创新社会力量参与的途径与形式。
[关键词]社会力量;大学生社会实践;高校;实践育人
大学生社会实践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证明了其存在价值。然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到今天,也凸显出很多问题,如重视程度不够、活动形式单一、资源浪费、流于形式、经费不足、效果参差不齐等。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全社会的支持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良好社会环境[1]。社会力量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参与主体之一,只有更加广泛地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才能破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难题,才能发挥社会实践育人工作的实效。
一、社会力量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应然性
(一)社会力量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其应履行的社会责任
大学生个体经过学校的培养走向工作岗位后,为社会各组织的发展奉献着自己的劳动和才智。基于经济学的成本效益理论,作为人才的使用单位———社会力量,有义务承担社会责任,反哺学校教育,以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为契机,参与到高校的实践育人工作中来,自觉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二)社会力量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有独特的资源和条件
人才培养是全社会的任务,高校并不负有全部责任,也没有掌握全部资源,反而社会各组织却拥有高校所不具备的、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开放性的教育场地、社会化的施教人员、真实的教育场景、多样化的教育设施等等。社会力量广泛地参与到大学生社会实践中能够补充社会实践资源总量,从而能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政治、道德、专业知识技能的提高以及角色的社会化。
(三)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是社会力量实现自身发展的必需
首先,社会力量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是贯彻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社会各方面要为学校开展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街道、社区、村镇等要主动配合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社会各单位可以通过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部分问题。高校集中了众多的科研人才,也拥有许多科技成果,这些都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资源。许多社会组织热切期望与高校联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借助高校的科研实力和人才优势,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来开展调研、宣传及技术攻关等工作。最后,社会力量参与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自身的良性运行,包括社会力量结构的优化、社会群体关系的弥合以及社会文化传递的促进都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2]。反过来,社会的良性运作又会对社会力量自身的有序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氛围。
二、社会力量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参与不足是社会力量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的集中概括,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参与意愿淡薄
社会力量参与意愿淡薄源于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所抱持的“无关”“无用”“负担”的认知和评判。第一,社会实践“无关论”。长期以来,社会分工发展、行业领域的区分和功能化带来了经济的高效增长。社会各单位各司其职,只关注本行业、本单位的发展,普遍认为育人是教育部门自己的事情,是高校的责任和义务,因而较少参与高校的育人工作。第二,社会实践“无用论”。社会实践的目标是体现大学生自身和社会“双受益”的价值取向。然而现实中,高校在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时存在重受教,轻服务;流于形式走过场;疏于管理,指导缺位;缺少设计规划,与社会现实需要相脱节等问题,使得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的功能并未得到很好的发挥。长此以往,使社会各界逐步形成了社会实践活动“无用”的负面印象。第三,社会实践“负担论”。社会对实践育人理念认识不够,看不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反而将接收大学生社会实践视为负担和麻烦。其原因:一是一些单位认为接收大学生实践会影响本单位正常工作秩序。二是政府、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经费投入有限,学生实践费用部分地转嫁给服务地和接收单位,无形中增加了接收单位的经济负担。三是对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的保护,以及对大学生在服务地出现安全问题的追责和处理,这些都成为社会力量接收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心理负担和顾虑。
(二)参与途径不畅
高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直接组织者,承担着组织大学生展开社会实践的责任,负责就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等与政府以及社会力量的交流和沟通[3]。但是高校与社会力量在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知、大学生的人身安全责任分担、经费分担等方面存在许多合作障碍,使高校在寻求社会力量支持社会实践方面表现得被动、消极,没有为社会力量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打开通道。由于无法与高校实现有效沟通,社会力量单方面也难以寻找出合适的项目和形式实现与高校社会实践的对接,难以介入高校的实践育人工作。
(三)参与行为被动
很多地方党委、政府只是将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政策作为一种号召和倡议,未就如何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接纳大学生社会实践出台更为具体、有利的激励措施和保障政策。高校对社会实践这种关乎学生发展的隐形指标重视不足,缺乏联络、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加上社会力量对社会实践活动固有的负面认知,进一步消减了社会力量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热情和积极性。很多单位以种种借口回绝大学生到本单位实践锻炼,或者是碍于私交,不好拒绝朋友对其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邀约,又或者是迫于上级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被动接纳了大学生的实践活动。至于大学生如何开展活动,活动效果如何根本不去过问,从而限制了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
(四)参与形式单一
实践基地是社会力量介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一种重要的参与形式,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促进校地合作发展的重要载体。然而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和使用存在“数量有限”“建而不用”“利用率低”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效果,也会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接收单位缺乏支持实践基地建设和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持久动力。上述社会实践参与不足的种种表现是社会环境、社会力量自身、高校和政府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三、改进社会力量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考
(一)消除社会力量的认知偏见
社会力量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参与不足,首要原因是全社会,包括高校、政府、社会力量对社会实践的功能认识不清,对社会实践工作重视不够。对此,各级、各类媒体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实践过程及成果进行宣传报道。通过媒体的宣传,高校、政府要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大学生实践工作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争取、联合、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到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来。同时,社会力量要摒弃对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己“无关”,对己“无用”,是“负担”的错误认知,正确认识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明确自己参与社会实践的义务性、必要性和优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去。
(二)畅通社会力量的参与渠道
高校和社会力量要打破以往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单一的、对立的供与求、授与受的角色。为此,政府应发挥好社会力量和高校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综合应用行政、立法、金融等手段促进双方资源的流动、共享,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有序、高效运转。同时,高校也要直接、主动地寻求社会支持,为社会力量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大开方便之门。首先,除利用个人关系联系社会实践单位外,还要寻求更为有效、开放和多样化的沟通渠道。如搭建大学生社会实践信息网络平台,对外公开发布寻求社会力量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信息、要求以及联系途径,为有意愿参与社会实践的社会力量畅通渠道。成立由校领导牵头的社会实践工作组,充分挖掘、利用校友及其他社会资源,寻求社会力量支持。其次,与社会力量就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机制进行交流和沟通,本着“共赢”的原则,积极争取社会力量与高校达成合作意向,并推动社会实践顺利开展。
(三)加强社会力量参与的政策支持
第一,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法律责任机制、道德评价制度及社会责任报告制度[4]。使得支持、承担大学生社会实践既是社会力量应履行的一项法定责任,也是社会力量应担负的一种道德义务,对此要形成全社会共识。第二,制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安全保障机制和责任分担政策。对大学生开展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技能的培训指导,减少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事故的发生。合理界定政府、高校、实践接收单位和学生个人在社会实践中的责任与义务,建立灵活有效的责任分配机制、沟通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5]。第三,制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经费保障政策,明确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过程中的生活补助、医疗保险和人身伤害保险等费用由公共财政统一支付。确定社会力量承担社会实践成本的经济责任和份额,避免其他参与主体将责任转嫁给接收单位。第四,制定财税金融优惠政策[6]。对接收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单位给予发放政策性贷款、优先订货、专项补贴、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贴息等优惠和奖励;对拒绝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方便的社会组织和单位给予相应的制约和处罚。
(四)创新社会力量参与的途径与形式
社会力量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既要发挥配角作用,配合高校做好实践育人工作,又要扮演主角,主动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如《南风窗》杂志社在“调研中国———《南风窗》中国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中,扮演了发起方、组织者、资金提供者、技术指导者等角色。在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调查的过程中,《南风窗》杂志社作为一种社会力量既履行了鼓励、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社会责任,又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机会,同时也促进了社会问题的解决。不同于建立社会实践基地这种参与形式,这是社会力量介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一种探索和尝试。今后,在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科学化、规划化、项目化、长期化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社会实践基地的育人功效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探索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的其他有益形式,争取更广泛的社会力量更深入地参与到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林志强,祁琳.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社会化[J].教育评论,20xx(5):43.
[2]盛友兴,洪黎.社会力量参与的大学生社会化途径:以重庆市社会实践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xx(1):167.
[3]陈爱民.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困境与对策[J].人民论坛,20xx(10):156.
[4]罗公利,陈洪宗.论山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全员参与机制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xx(22):67.
[5]陈爱民.大学生社会实践主体的制度化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xx(11):93.
[6]罗公利,曲慧敏.山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问题与改进对策[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3):102.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11
一、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分析
许多高校没有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的教育管理体系中,缺乏相关的制度保障,只是简单停留在单纯组织开展的层次上,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只是被动接受;而由于缺乏统一部署,脱离了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学生在实践中无法获得专业学习,也起不到服务地方的作用,无法与实践单位有效融合,普遍存在应付敷衍的现象。同时,由于缺乏统一规划,高校普遍未对社会实践进行经费投入,而艺术类大学生的实践活动由于需要相关原料、器材(美术类需要颜料等,而音乐类需要乐器等)的投入,经费往往较高,许多学生也不得不放弃某些社会实践活动。
二、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实效性建议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发挥专业优势,结合地方事业需要,帮助学生长才干、长见识的重要手段。艺术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回归生活,服务于社会,因此,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来说,有效的社会实践尤显重要。艺术类高校对待社会实践应当提高思想认识,进行统一部署,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规划,不断完善组织形式、丰富实践内容、打造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建立稳定专业实践基地,并及时交流总结评价,引导社会实践向更深层次、更高质量迈进,扎实提高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一)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规划,完成相关制度保障
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使之成为必修环节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完善社会实践课程和大纲,突出艺术专业特点,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学分制度,从制度上确定社会实践地位,使之成为人才培养的一项常态工作。完善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辅导员)的有效配合,比如,将参与、指导社会实践作为评优的参考依据,有效核定工作量并采取相应奖励措施,切实提高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成立学校层面的领导机构,充分整合各方资源
学校应当成立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提高认识,改变以往社会实践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想,统筹学校整体资源,统一制订社会实践方案,如,进行实践基地建设、专业师资队伍打造、基金投入使用及配套措施等,从而做到从艺术学科的专业特点出发,构建起适应学生需求与发展的社会实践体系,从而实现社会实践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提高社会实践的实效。
(三)增强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有效结合的关键环节
1.结合专业、需求策划社会实践主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增强艺社会实践的实效性,首先在于课题的选择、计划。艺术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突出艺术的专业特点,寻找符合地方实际需求,进行策划选题,提前做好活动计划。因此,在进行实践活动选题时就要从实际出发,做具体分析,寻找社会实践活动、艺术与社会需求三者的结合点。可以由专业指导教师直接根据社会实践具体要求和地方需求,结合学生所学艺术专业特点,设计社会实践的多个课题以供学生参考和选择,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有的放矢地设计选题。
2.建立专业社会实践基地和团队 学校还应积极为社会实践搭建平台,联系政府部门或者相关机构,为学生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搭建平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专门社会实践基地。通过社会实践,可以让艺术类大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践价值,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热情,认识到艺术回归生活的'价值,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魅力,加深对艺术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社会实践团队的建设是保证活动实效性、长期性和影响力的基础,因此,学校和学院必须努力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教师指导团队,这样才能在学生中产生较强的影响力,形成文化氛围,实现稳定性、长期性。
3.加强社会实践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在艺术类教学中仍然以“师徒传授,手把手教学”为有效形式,专业教师有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也具备艺术学科理论的前瞻性,理应成为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践活动能围绕着艺术专业和社会需要展开;同时他们的科研优势和艺术敏感性也使得实践活动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利于实践内容的丰富和活动形式的创新。因此,艺术类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要想发挥艺术学科优势服务社会,同是达到提高学生自身专业能力的目的,必须要有专业教师的指导、支持,学校必须完善制度认真加强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4.做好评价激励和交流总结进行交流总结,完成评价激励,是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社会实践活动取得长远效果的措施。一方面,通过团队之间的交流总结会、实践成果展等形式进行实践活动的宣传与推广,鼓励更多老师、同学注重社会实践,不断深化实践成果,形成文化氛围,提高大家对社会实践的思想认识。另一方面,完善激励、评价体系,可以及时发现社会实践中的成果和失误,保证社会实践的良性发展,激发师生的积极性。综上,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来说,社会实践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切实提高社会实践的实效,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巩固所学专业知识、艺术技法,塑造创新精神,培养艺术创造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从而达到增强完善自我,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自主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落实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服务艺术类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12
一、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作者从事高校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多年,通过自身研究心得认为要想有效解决以上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关键是要把没有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内的学生,利用个人业余时间参与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纳入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改革计划,进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化管理学分化建设。
(一)明确管理目标
根据培养具有创造性创新性人才的要求,制定科学的、符合各校特点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课程大纲,明确实践活动总目标,同时明确实践活动管理主体,如学工处、团委、教务处、人事处、科研处、系部及实践基地的作用,各部门统一目标,明确职责,分类管理,既相互独立又高度统一协调。在实现目标的组织实施过程中,由学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全校各系,从实践活动的计划、经费、过程管理、评价、结果的运用等方面做到与专业教学无缝对接,让学生在通过实践检验专业学习成果的同时,深入社会各层面,提升个人的生存能力与对生活的认识。
(二)分阶段设定任务要求
学生大学期间,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分阶段设定社会实践活动的任务要求,把实践内容与理论教学任务相结合,完成理论教学任务后配套实践活动,把理论内容在实践中加深理解,通过实践促进学生对理论的认识,为下一阶段理论教学打下基础。把大学期间划分为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也设定相应的任务。低年级以习惯养成,道理品质教育实践为主中年级以能力提升实践为主,高年级以适应岗位和社会服务实践为主。学生各个阶段的社会实践活动予以考核并登记成绩,记入学生个人档案,形成实践活动贯穿整个大学教育全过程的培养模式。
(三)制订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是其个人成长的一个大课程,课程内容设计须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它包括国家政策形势教育、教育、社会服务教育,具体指大学生开展的各类社会调查、专项访谈访问、“三下乡”支教支边、社会义工与志愿者等。实践课程内容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契合,在学生成绩管理体系中赋予一定的学分,对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要计算工作量,只有这样才能让方案落到实处,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确保实践活动课程规范化发展。
二、如何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课程管理体系
(一)建立科学的实践活动课程培养目标
建立科学的实践课程培养目标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改革的关键。作者对培养目标的理解为: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理念,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根本目标,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为手段,鼓励学生开展社会服务,投身公益事业,以所学专业的行业市场为依托,开展专业认知教育,投身生产一线,加强对实用技术的掌握,在实践岗位上锻炼自己。同时,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加强与他人的沟通,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接收多元化思想,催化自身的创造创新能力。只有能达到以上目标,才能说我们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取得了成效,改革思路才有了突破。
(二)构建高效的实践活动课程管理体系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与理论课程区别很大,它是校园和社会两个课堂、老师和人民两种教员、社会和书本两类教材的结合,是一个复杂的`课程体系,要确保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必须构建高效的课程管理体系。校级层面要成立专门工作委员会,由校长任主任,相关职能处室与系部负责人组成,同时根据任务划分版块成立计划制订、组织实施、绩效考评、结果运用等小组,各小组由直接业务相关部门负责人牵头,严格落实改革方案,奖优罚劣。系部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因此,在组织实施过程中,系部是关键环节,各系部须根据本系专业特点,学生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工作方案,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全面深入到学生的实践课程中去。学校要安排专门的经费以保证项目的实施,同时科研部门要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及时推广典型案例,带动全校整体工作的推进。
(三)打造齐备的校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在整个学生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是关键,他承担引导学生实践活动方向、专业知识指导、保证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等重任。因此,打造一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专业技能教师为辅的指导教师队伍尤其重要,指导教师要以高度责任心、精湛的业务水平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全程跟踪与指导,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学生课程成绩。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堂因大部分在社会,学校还要建立数量充足的实践教学基地,聘请行业内的知名专家或技术能手、实践基础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担任兼职指导老师共同实施实践课程计划。要有配套的奖励制度,鼓励更多的社会优秀人士从事指导教师工作,提升学生实践课程实施的内在水平。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13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自开展以来便受到了高校以及社会的普遍认可,且大学生也纷纷表示在社会实践中获益匪浅。但是,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选择实践方式上存在差异。为此,本文在整理浙江师范大学各年级在校大学生的问卷以及访谈记录的基础上,同时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不同年级,大学生,实践方式差异
一、调查目的。
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多样、目的各异,通过调查研究各年级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不同方式、倾向,比较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的差异,分析不同年级大学生开展不同社会实践的原因,从而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提出相关建议,正确引导各年级大学生参与适合并能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水平。
二、调查结果。
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可得,在选取实践内容上,65.35%的低年级学生选择了兴趣方面,而选择了专业方面的只有34.65%。由此可知低年级在选取实践课题时,往往会更关注自身兴趣方面的内容。反观高年级的同学,在实践内容上有58.68%的同学更倾向于专业,而41.32%的.同学则偏向于兴趣。可以看出,高年级的同学在实践课题的选取中更关注专业方面的内容。由此可知,不同年级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专业相关性方面具有差异性,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同学们对于实践内容的选取逐步从自身兴趣向专业方面过渡。
三、结果原因分析。
(1)参与社会实践的必要性。
大学生对实践的态度是造成实践方式差异的原因之一,为此,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态度,结果如下: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十分必要,能锻炼个人能力。但锻炼个人能力的出发点在高低年级当中存在不同,低年级的同学更加关注自身兴趣爱好的发展,而高年级的同学则更加侧重专业技能方面的锻炼。
(2)参加社会实践所需的条件。
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群体中普遍认为“经验积累”比较重要,高年级占24.34%,远高于低年级的19.23%比例。其次是“专业素质”,高年级群体比例达25.12%,低年级只占17.78%。而对于“参与积极度”,低年级的同学以24.41%的比例远高于高年级的12.48%。由此可知,高年级群体更注重专业素质培养和经验累积,而低年级学生对社会实践具有较大积极性。
(3)社会实践的收获。
高低年级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都有各自收获,而其中有较明显区别的是“专业需要锻炼”这一选项。高年级大学生认为专业需要锻炼的占了25.19%,而低年级则只占了4.23%。可以看出,高年级大学生较低年级大学生更注重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专业技能的锻炼,从而获得经验的积累。这与高年级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有着紧密联系。因此,高低年级大学生由于在社会实践中收获不同将会影响其社会实践方式的选择。
四、关于改善不同年级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建议。
(1)从不同年级大学生个人角度出发。
低年级学生可以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出发,广泛尝试各种类型的工作,为以后就业岗位明确方向。但在注意形式多样性的同时,也应注意到活动的计划性。高年级学生应注意实践内容的针对性,明确目标,在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既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专业学习的特长,又要针对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地方的特点,两方面结合起来考虑以增强针对性,取得较好效果,为自己以后就业积累经验。
(2)从学校角度出发。
鉴于低年级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又对实践抱有极大热情,学校应对其提供实践指导。同时,低年级学生人脉关系薄弱、实践经验缺乏,学校应尽可能帮忙指导组建实践团队,提供实践基地,帮助其走向实践岗位。同时学校应充分意识到社会实践对于不同时期大学生成长的不同意义,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比赛等鼓励高年级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自我。
(3)从社会角度出发。
希望社会方面能够贡献出更多力量扶持大学生的就业实践,通过增加一些培训以及临时工作岗位,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工作岗位的真实环境,培养其工作能力,让其提前适应工作环境。当然,社会各界应多为低年级学生提供锻炼舞台,以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大勇.对高校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可行性的探究[J].观察与思考.20xx(2):5~6
[2]吴晓晴.浅论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1):13~14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14
[摘要]本课题把小先生制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联系起来,体现小先生制的现代价值,以陶行知的小先生制思想指导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创新,解决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小先生制;社会实践;活动意义;活动原则;实践方法
引言
1932年陶行知在上海郊区大场创办上海工学团,开展普及教育运动,主张“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从实践中总结“即知即传”普及教育方法,创立“小先生制”。何谓“小先生”,陶行知先生这样说:“生是生活。先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先生,后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后生,学生便是学过生活的人,先生的职务是教人过生活。小孩子先过了这种生活,又肯教导前辈和同辈的人去过同样的生活,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小先生了。”“小先生制”是陶行知普及教育方法的一个重大创新与发展。这在当时遍地文盲的旧社会的扫盲、普教、治愚与治穷中开了先河,也真知灼见地指出了大国穷国普及教育的方案、原则、方法,更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启迪。社会实践目的是使大学生在活动中达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目的。事实证明,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展开职业规划,发展社会协调能力,完善个人修养,养成踏踏实实学习态度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把小先生制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联系起来,以陶行知小先生制思想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针对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展开探讨。
1大学生社会实践意义
1.1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
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载体,以高度实践性、普遍认同性、广泛参与性,推进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养成,有利于大学生深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形成正确价值取向;有利于磨砺大学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意志品质,培养面对困难不屈不挠、愈挫愈奋的执着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养成言行一致、脚踏实地优秀道德品质。
1.2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提出注重知行统一,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既可加强学校与社会信息交流,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巩固和强化课堂知识;又可把所学专业知识与生产活动结合服务开发,真正体现自身社会价值。
1.3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
大学生可深入社会,学会客观、正确地评价自我,发现“理想我”与“现实我”实际差距,通过调整角色期望值、确立适当成就动机,完善自我,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逐步实现生活技能社会化、职业技能社会化、行为规范社会化、生活目标社会化。
1.4引领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身处“象牙塔”中的大学生,生活环境相对封闭,缺乏对外界了解,存在脱离现实的'倾向性,喜欢仰望星空,缺乏脚踏实地;喜欢梦想,缺乏实干;空有知识,缺少能力等,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检验专业知识学习的一个优良平台,在真实职场情境中,能够增强对职业、行业、企业了解,认识并体验学校人才评价标准与职场人才评价标准差异,判定自身能力倾向与兴趣等,改变重知识轻能力传统观念,主动调整学习态度,尽早设计好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
1.5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在实践过程中检验、考察专业所学,体现学有所用、服务社会价值。如果大学生能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选择与专业联系紧密,在各自领域里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从中了解相关研究领域最新进展与成果,加强大学生对专业特色与科研水平认识,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创新创业兴趣,调动潜在创造力,明确就业方向,主动积累相关实践经验,转变就业期望和观念,为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落实、原则
2.1社会实践活动四个落实
①组织落实。成立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建立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思想素质好、吃苦耐劳的社会实践综合指导队伍,包括专业老师、学工干部、有社会实践丰富经验的高年级同学。
②资金落实。一是靠教育经费拨款,这一部分稳定,也是主渠道,但数量不足。学校应拨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专项经费”,争取社会资助,或学生勤工助学自筹资金,多方筹措资金。
③时间落实。寒暑假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好时机,但平时教学也应和实践相结合,合理安排时间,做到有始有终,提高社会实践质量。
④场所落实。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社会实践重要场所,有计划建立一批稳定社会实践基地,巩固发展社会实践。在当地各级政府部门支持下,建立一些设施齐全的多功能基地,达到“双向受益”。
2.2践行四个原则
①社会实践同思想教育相结合。高校的任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社会实践要和思想教育结合,更好的为大学生服务。
②社会实践同专业学习相结合。一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专业特点和水平精心安排社会实践内容。二是发挥专业课教师指导作用,带领学生推广学校科研成果,指导学生为企事业单位承担生产技术课题等。三是在专业实习中,适当安排社会实践内容。
③“双向受益”。“双向受益”指社会实践不仅要使学校和学生受益,也要尽可能使活动接收单位受益。
④“就近就便”。社会实践应就近就便安排,既省时省力,又便于开展活动。一是多数学生应回到家乡就近开展社会实践;二是集中组织的社会实践队伍应当精干,选择活动地点、活动内容应与活动目的相一致。三是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吃、住、行等应从简安排,不应过多增加接待单位负担,削弱社会实践效果,防止和杜绝以社会实践为名行观光旅游之实风气。
3践行“小先生制”、办好大学生社会实践
3.1打品牌
我校行知学堂已经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知名品牌,并在品牌基础上成立行知学堂网络平台,包括建立行知学堂专门网站,行知学堂微信平台,行知学堂论坛,扩大我校行知学堂影响力,平台接受经验丰富高年级学生投稿,介绍实践经验;论坛接受低年级学生提问,由社会实践团队负责解答。
3.2有特色
根据专业特点定制社会实践,把原来大量分散、零星志愿者活动整合成特色鲜明的六支特色行动小分队:法律援助小分队、健康使者小分队、科技在线小分队、绿舟环保小分队、爱心接力小分队、公益服务小分队,共同构成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
3.3重传承
①建立相对稳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和當地政府,学校联系定期定时开展活动。活动时间地点固定,社会实践学生不一样,但讲授课程是系统和连续的。
②爱心传承,心接力行动,大学生教小学生,社会实践小分队带领小学生去为社会服务,培养小学生爱心,带领小学生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到幼儿园去教小孩子,践行小先生制精神。
③经验传承,高年级学生带领低年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把经验延续下去,网络平台分享高年级同学和专业老师实践经验,低年级学生借鉴学习,在论坛交流,践行小先生制精神。
④看评价。社会实践活动与学分挂钩,规定一定学分要求,并把考核成绩作为实践课成绩,记入学生档案,把社会实践真正作为一门课程来抓,不完成者不能毕业;同时成立相应实质性机构负责。完善考核机制,对社会实践过程、效果、参与人员现实表现、取得成果进行科学的质和量分析考评,奖惩分明,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教育作用。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15
走近大学的时候就一直渴盼有一天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来赚取自己的生活费,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了解社会的需求,脱离了父母我想知道自己最大的承受能力,也想知道社会与学校的差别,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学校开展的暑期实践活动坚定了我的想法,活动形式的丰富为我提供了大的舞台,不仅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在短短时光的实践活动中,汗水淋湿了我的衣服,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但我选择了坚持。八月,我用汗和泪谱写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八月,我撒播希望,同时拥抱丰收,就如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在我的暑期社会实践中,在自己的人生蓝图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社会实践虽然比较辛苦,但乏味中充满着希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磨练了自己的心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锻炼了自己的才干;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培养了自己的韧性。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更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对自身价值有了更客观的评价。我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等。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社会实践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内,我感受着工作的氛围,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而且很多时候,我不时要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有时要做一些清洁的工作,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自觉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一件工作的效率就会得到别人不同的评价。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而这里是工作的场所,每个人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己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我得去面对我从未面对过的一切。在这次实践中,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或许工作中运用到的只是很简单的问题,只要套公式似的就能完成一项任务。有时候我会埋怨,实际操作这么简单,但为什么书本上的知识让人学得这么吃力呢?这是社会与学校脱轨了吗?也许老师是正确的,虽然大学生生活不像踏入社会,但是总算是社会的一个部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有时也要感谢老师孜孜不倦地教导,有些问题有了有课堂上地认真消化,有平时作业作补充,我比一小部分人具有更高的起点,有了更多的知识层面去应付各种工作上的问题,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要注意到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必不可少。
在劳动中感恩年轻,执著追梦,且思且行。人生路上故事多,青春年华、韶光多彩。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我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同基层领导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相关文章: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05-24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论文05-16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论文15篇06-28
社会实践论文06-16
暑假社会实践论文05-16
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论文12-27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论文汇总(15篇)07-18
暑假社会实践论文(精)06-22
暑假社会实践论文[推荐]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