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兰盆节的由来是什么

时间:2022-06-04 12:05:23 生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盂兰盆节的由来是什么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盂兰盆会”,也称“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等等。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盂兰盆节的由来是什么吧

  盂兰盆节——由来

  目连救母传说

  据《佛说盂兰盆经》的记载,“盂兰盆(ullambana)”是梵语乌蓝婆拏。盂兰,译作“倒悬”(人被倒挂),盆是指供品的盛器,所以,“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衍生出来的意思是: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

  释迦牟尼佛有一重要弟子名唤目犍连(简称目连),修持甚深,以神通着称,相传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通过神通看到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食用,可是饭一到母亲口边就化为焰灰,目连大声向释迦牟尼佛哭救。佛陀告诉他,必须集合众僧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济度。目莲依佛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

  这种仪式最早从南北朝时代目连救母的功德法会中开始流行。西晋时,《盂兰盆经》被译成汉文,因为它所提倡的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和儒家传统的孝顺父母的思想相符,普受君王的`赞扬和重视,并在中国广为流传。据《佛祖统纪》记载,梁武帝即开始设坛举行盂兰盆法会。自此往后,历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兴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

  唐代宗李豫每逢七月十五日,都要在宫中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城中的寺院也要备办供品,陈列于佛像之前,十分虔诚。

  宋朝儒释道三教合流,与道教中元节的祭祀亡者灵魂、儒家祭祀父母祖先等活动结合,构成中国乃至东亚文化圈的一系列祭祀活动,七月十五这一天已演变为民间的祭祖日,家家祭祖亡亲,并且盛行放河灯超度孤魂野鬼活动。

  到了清代,对七月十五日中元节的祭奠活动,更为重视,各地寺、院、庵、观普遍举行盂兰盆会,并在街巷设高台诵经念文,作水陆道场,放焰口,演《目连救母》戏,有的还有舞狮、杂耍等活动,夜晚还把扎糊的大小纸船,放入水中,点火焚化,同时还点放河灯,称之谓“慈航普渡”,十分热闹。除外,当时各家各户,都要在门外路旁烧纸钱,以祀野鬼。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盂兰盆会”,也称“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尤以华南为十三或十四,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

  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依照佛家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死亡超过三年的称老亡人。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

  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盂兰盆节的由来是什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盂兰盆节的由来是什么】相关文章:

盂兰盆节的由来08-04

盂兰盆节的禁忌08-19

日本盂兰盆节是什么时候08-01

盂兰节的来历及习俗08-01

西方母亲节的由来是什么05-16

芒种的由来是什么05-30

夏至的由来是什么04-20

立秋的由来是什么04-08

大暑节气的由来是什么07-27

胎儿入盆时间是什么时候03-28

在线咨询

盂兰盆节的由来是什么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盂兰盆会”,也称“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等等。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盂兰盆节的由来是什么吧

  盂兰盆节——由来

  目连救母传说

  据《佛说盂兰盆经》的记载,“盂兰盆(ullambana)”是梵语乌蓝婆拏。盂兰,译作“倒悬”(人被倒挂),盆是指供品的盛器,所以,“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衍生出来的意思是: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

  释迦牟尼佛有一重要弟子名唤目犍连(简称目连),修持甚深,以神通着称,相传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通过神通看到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食用,可是饭一到母亲口边就化为焰灰,目连大声向释迦牟尼佛哭救。佛陀告诉他,必须集合众僧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济度。目莲依佛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

  这种仪式最早从南北朝时代目连救母的功德法会中开始流行。西晋时,《盂兰盆经》被译成汉文,因为它所提倡的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和儒家传统的孝顺父母的思想相符,普受君王的`赞扬和重视,并在中国广为流传。据《佛祖统纪》记载,梁武帝即开始设坛举行盂兰盆法会。自此往后,历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兴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

  唐代宗李豫每逢七月十五日,都要在宫中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城中的寺院也要备办供品,陈列于佛像之前,十分虔诚。

  宋朝儒释道三教合流,与道教中元节的祭祀亡者灵魂、儒家祭祀父母祖先等活动结合,构成中国乃至东亚文化圈的一系列祭祀活动,七月十五这一天已演变为民间的祭祖日,家家祭祖亡亲,并且盛行放河灯超度孤魂野鬼活动。

  到了清代,对七月十五日中元节的祭奠活动,更为重视,各地寺、院、庵、观普遍举行盂兰盆会,并在街巷设高台诵经念文,作水陆道场,放焰口,演《目连救母》戏,有的还有舞狮、杂耍等活动,夜晚还把扎糊的大小纸船,放入水中,点火焚化,同时还点放河灯,称之谓“慈航普渡”,十分热闹。除外,当时各家各户,都要在门外路旁烧纸钱,以祀野鬼。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盂兰盆会”,也称“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尤以华南为十三或十四,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

  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依照佛家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死亡超过三年的称老亡人。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

  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