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山东丧葬习俗是怎样的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丧葬习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东丧葬习俗是怎样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东丧葬习俗是怎样的
丧葬过程可分为:备丧、初丧、灵奠。备丧,就是给老人准备送老的衣物、棺木等。
初丧就是处理亡前事宜的,人体包括四个部分:
1、俗称“穿衣裳”
2、俗称“光着身子走了”
3、移床谓之“叫魂
4、俗称“倒头饭”;灵奠从初丧事宜完毕到出殡为止,属于灵奠阶段,俗称停灵。
在古六礼中属于凶礼,也是人生礼仪最后一件大事。人们总希望亡故的亲属到阴间能得到安宁,所以特别重视治丧,在力图悼慰亡灵的同时,也竭力标榜自己的孝道,由此引发治丧的规模越来越大,花费越来越高,礼俗也越加复杂,实际上违背了“厚养薄葬”的古训。
自古中国丧葬习俗有:出殡日起三天原坟的习俗,即:在墓地下葬的需到墓地,上梁、摆供品、上香、踩院子、烧纸等程式。(骨灰盒在殡仪馆存放的,只摆供品、上香、烧纸)。
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烧一次纸,烧七次,过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为烧七(也叫:做七)。目前往往将做七改变为四次,即:一七(被三天原坟所代替)、三七、五七、七七、(现在只烧单数,烧大七)。按丧事习俗,烧一七、七七、以死者儿子为主,称做:有头,有尾;三七、以死者儿媳为主;五七、以死者女儿为主。(烧五盆纸花)。按丧事习俗,烧七(做七)。
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的意义:人死到阴曹地府后,共有十位王官(阴府之检察官)和四位审判官,其职是:将亡者提询,以生前所作所为,善善、恶恶、加以侦讯,共有十位王官,掌理十殿,首先要过前七殿:第一殿秦广明王、第二殿楚江明王、第三殿宋帝明王、第四殿伍官明王、第五殿阎罗帝君、第六殿卞城明王、第七殿泰山明王、儿女烧七,希望父母在阴间能安然舒适,过王顺利。
做七拜明王,查其生前“善悪”的行迹,四十九天后移送阴曹法院经四审,每十日为一旬,调审一次:一审,(头旬,第五十九天)崔氏判官;二审,(二旬,第六十九天)李氏判官;三审,(三旬,第七十九天)韩氏判官;四审,(四旬,八十九天)杨氏判官;再过一旬就是九十九天烧百天(叫做短百天,长周年),再拜,第八殿平政明王、烧一周年拜,第九殿都市明王、烧三周年拜,转轮明王后、决定如何投生,转入来世。
山东丧葬习俗
穿衣
死者临终时,亲人要为其剃头(男)、梳头(女)、盥洗、整容。咽气前须把寿衣穿上。寿衣多是及早准备好的。旧俗寿衣要在闰年闰月缝制;袖子讲长;穿单不穿双,穿平纹布;两头见棉,即有棉衣、棉裤,冬夏如此;里子多选用红色等。人刚咽气,赶紧把预备好的“噙口钱”或“口实”(一枚穿上红线的铜钱或其他金属硬币)放入口内。按照传统的习俗,人死之后,要在逝者的嘴里放上一枚铜钱,这就叫"噙口钱”。"噙口钱”一般是过去的方孔铜钱,富贵人家也有口含珠玉的。在民间丧葬风俗中的说法是、钱就是“宝”,死者口含宝物离开人世 ,表示逝者“口中含宝”, 是吉祥和殷实的象征。另外,老人们认为,人死后是要到阴间投胎转世的,老人口含宝物,来世也就不会受穷。
停床
当病人换上寿衣后,就将其从卧室移到堂屋正室中。病人咽气后,将尸体停放在两条长板凳支起的板床上,下铺谷草。谷草的根数跟死者的寿数相等,或者在死者身上支上三根稻草俗叫“隐身草”。隐身草的用意是说人死之后两天以内还进不了"阴曹地府”, 在阴间不能胡乱走动又不能附体,所以要支上"隐身草”让他暂时藏身。另外有了隐身草护身、别的动物和魂灵也看不到,也就不怕别的魂灵附体作怪,虽然有点儿迷信、但已是地方的一种习俗、所以也就一直不断的流传着。
人死后,要把他的身体捋顺好,使其仰面躺着,用一张轻薄的黄表纸或白纸把脸盖上,俗叫“苫脸纸”。人死了以后,身体就会慢慢得僵硬,有的甚至脸上会变得扭曲狰狞,让活着的人感到恐惧。考虑到活人的感受,也为了尊重死者,因此将死者的脸盖住,盖脸也就演变成了一种习俗。尸体入殓前,脚脖上套根绳圈,俗叫“绊脚绳”,到盛殓盖棺时再解去。尸体停上尸床,床脚拴一只白公鸡,谓之“看丧鸡”。“看丧鸡”要一直拴到出殡。“看丧鸡”只能在集市上卖掉,丧家不能杀食。尸体摆放停当后,全家举哀,放声恸哭,用瓦盆作纸盆,烧上第一把纸,许多地方叫烧“倒头纸”,当地俗称“引路纸”。
报丧
死者遗体停床后,即请“阴阳”先生过来,按死者咽气的时辰推定“出殃”时间、来客开吊、出殡埋葬、“过七”、百日、1周年、2周年、3周年的具体日子,并在白纸上开列这些时辰,贴在墙上,丧仪按此如期进行。丧仪诸事商定后,首先派人去舅家(男丧)或娘家(女丧)报丧,请他们来看死亡是否正常,儿女是否都在,寿材,寿衣是否完备,丧仪规格是否妥当。娘、舅家人来了,孝子在门]前跪齐,嚎哭迎接。他们瞻仰死者遗容后,若无异议,丧事才能按原定计划进行。
对姑、姨家和女婿、外甥、干亲等,由“家门父子”中的侄男子弟分头上门报丧,告知其何时祭吊、何时埋葬,以便如期吊唁。人死后前两日不穿白戴孝,称“黑头孝子”,第三日才“成服”。故孝子报丧只能隔崖或隔墙喊,不能直入其门,俗以为“黑头孝子”进门多有“冲撞”,如有违反,须到主人家灶房叩头烧纸。“五服”外的邻里乡党及族人,闻得噩耗后,主动拿上香、纸,去烧纸吊唁,与死者告别,谓之“送纸”。
设灵堂
“灵堂”是停尸、置柩、供人祭奠及孝子守丧的地方。正中挂一幅能遮蔽尸床或灵柩的大帐幔,帐幔正中书一大字“奠”,帐幔前空中悬吊剪有各种图案的条形白纸“吊联”,上书悼语 。帐幔前摆有桌子,其上正中靠帐幔处供奉死者灵牌或遗像,桌上摆有茶饭、点心、果品等供品,桌前沿陈列香筒、香炉等祭器,同时点上白烛。
山东丧葬习俗是怎样的
山东的丧葬习俗融合了传统的礼仪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历史背景。具体如下:
1. 守灵与吊丧:在山东地区,特别是临沂一带,人逝世后到出殡的时间一般为三天。儿女在此期间需披麻戴孝,儿子通常会剃光头,戴斜角白帽,身穿白色衣服,并在腰间系上麻绳。女性晚辈会束麻绳、穿白鞋或在鞋面上缝一块白布以示哀悼。
2. 出殡仪式:出殡前子女要日夜守候在灵柩旁,对前来奔丧吊丧的亲友磕头相迎。同时,需要不断往火盆里添纸焚烧,以保持香火不断。每天早中晚三次,逝者的晚辈要到土地庙或村外固定的地方进行“泼汤”。
3. 祭祀逝者:山东有句俗语“三年不祭,等于不孝”,说明在逝者去世后的三年内,家人需要每年在逝者的忌日举行祭祀仪式,为其祈福。这是对逝者灵魂的一种慰藉,也是表达子孙孝顺的一种方式。
4. 传统观念:山东作为齐鲁文化的中心地带,其丧葬制度遗存有远古礼制的特点。这些习俗不仅是对亲人的追思与哀悼,也体现了当地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综上所述,山东的丧葬习俗反映了当地对家族、血缘关系的重视以及对传统礼教的坚守。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习俗可能有所简化或改变,但基本的丧葬礼节仍被广泛遵循,并影响着当地人的生活。
【山东丧葬习俗是怎样的】相关文章:
漳州丧葬习俗是怎样的08-17
侗族丧葬习俗是怎样的10-20
东北丧葬习俗是怎样的11-21
漳州丧葬习俗是怎样的06-04
土家族丧葬习俗是怎样的06-04
西安丧葬习俗介绍06-04
湖南丧葬习俗有哪些06-04
陕西丧葬习俗有哪些08-01
郑州丧葬习俗有哪些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