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旅行的小常识

时间:2022-05-02 00:50:46 生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早春旅行的小常识

  1旅行常识:早春三月 春游登山踏青小贴士旅行小知识

  早春三月,登山踏青,知道以下注意事项能更好地融入自然,过一个真正地绿色假期。

  1、别忘了深呼吸!

  空气负离子浓度700个/cm3以上时,感觉空气清新,浓度达1000个/cm3以上时,对人体有利,自然生态完好的景区空气负离子含量高,在森林、溪边、瀑布旁等负离子浓度较高的地区,别忘了多做几次深呼吸。

  2、带足防饥粮!

  由于负离子能激活人体内多种酶,从而促进消化吸收、加速代谢,因此建议旅途中带点巧克力和饼干,以防肚饿。

  3、解渴适可而止!

  出发前最好准备一壶清茶水,适当加些盐。清茶能生津止渴,盐可防止流汗过多而引起体内盐分不足。在旅途中喝水要次多量少,口渴时不宜一次猛喝,应分多次喝水,每小时喝水不能超过1升,每次以100至150毫升为宜。

  4、记得问天气!

  春游都会遇上低温阴雨、浓雾、强对流天气以及雷电的气候状况,正是“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所以,游客要注意穿着适当,记得随身带件保暖的外套,尽量提前取得旅游当地的气候资料。

  5、可别饮生水!

  春季是一个潮湿多雨水的'季节,蚊虫和细菌特别容易滋生,因此应尽量避免饮用生水和吃不卫生的食物。

  2旅行常识:春季登山的五大注意事项

  登山是一项极佳的有氧运动,山中的空气异常新鲜,对于改善肺通气量、增加肺活量、提高肺的功能很有益处,同时还能增强心脏的收缩能力。春季潮湿多雨,蚊虫和细菌泛滥,应避免饮用生水和吃不卫生的食物;雨具是春季出门的必备物品,登山的朋友应备好急救药品;做好防晒、抗敏的保护措施,花粉过敏的'朋友,不建议赏花游。需要注意的地方,我们将其归纳为五条:

  1、首先要准备好装备。一双登山鞋。鞋底沟纹深一些,免得打滑;最好高帮的,可以护住脚踝,下雨、下雪不会湿到里面。鲜艳好洗的衣服。山里树密,很容易掉队,衣服鲜艳容易发现。最好准备一根登山杖。下山时身体前倾,容易摔倒,下雨、下雪山路湿滑有杖支撑保险系数高多了。如果遇到野兽什么的可以当武器。我曾经在山里看到过一条大蛇,虽然没发生什么事,但因为手里有棍,心里就踏实。

  2、一定多带水,装些巧克力备用。带一些常用药、风油精、速效救心等。登山中不要喝水吃东西,爬山时心脏负担重,供血不足,如果此时吃东西、喝水,一部分血液要流到胃里,心脏供血更少,人会因缺血而心慌头晕。

  3、记住“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山上很美,景色宜人,如果看景要停住脚步。因为山路大都狭窄,石头树藤很多,容易出事。如果扭脚受伤,救护和行走都很困难。

  4、登山时不要着急,最忌快走,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速度要慢,一步一步适应,慢慢调整呼吸。不要往上看,一看山顶还那么远,容易泄气,脚更没劲了。其实大家体力都差不多,只是有人耐力更好。刚开始不要爬得太高,30分钟左右就休息。

  5、登山活动一定要坚持。任何一种运动要有成效,坚持是最重要的。我的经验是参加一个登山队,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活动,互相督促、互相鼓励就能坚持下来。

  3旅行常识:春季登山游如何正确使用登山杖

  登山杖,顾名思义,就是指从事登山运动时使用的辅助器械。登山杖可以让户外登山穿越活动带来很多的好处,如提高步行的稳定性,减轻腿部的负担。根据研究,行走时使用登山杖可以减轻至少22%施予腿部和膝盖等肌肉关节的力量,让腿部感觉更舒服!而同时使用两支登山杖能够提供较好的平衡性。更有甚者找不到树干,它还可以做用防水布搭建雨棚的支杆。

  登山杖的构造

  目前登山穿越活动一般使用三节调整式登山杖,具有铝合金/钛合金支杆、碳钨钢尖头、根据手掌设计的把手护垫、以及可快速拆装的雪地圈;高级的登山杖还设有避震系统,减缓手臂的负担!以下是各部分简单的介绍。

  把手:通常用橡胶、软木、塑料和泡棉等材料做成,一般来说前两者材质的抓握感比较舒适,但价格也比较贵。有些登山杖的把手跟支杆呈15度,这是根据滑雪杖的设计衍生出来的,在下坡时较容易顶住地面达到煞车的效果,但在上坡时或是在平地行走时却不容易顶住地面,必须要很熟练登山杖的使用技巧才能习惯;因此不适合初学者或只在平地行走的人使用。

  腕带:这是购买登山杖时最需要考虑的部分,因登山杖与使用者身体力量的互相传递主要是通过腕带,因此应考虑腕带材料的耐用性、柔软度、舒适性和宽度,应可以调整带子长度以方便手腕的活动,最好选择没有带扣的腕带;如附有带扣,就一定要试戴一下以确定不会影响到手腕或手掌的活动。

  支杆:支杆的材料通常是碳纤维、铝合金和钛合金;尤其碳纤维具有轻、硬、挺、韧性好的特点。

  避震系统:避震系统是在登山杖的内部设有弹簧,可以根据需要缓冲冲击力,价格比没有避震系统的登山杖昂贵;还有一种登山杖可以关掉避震系统,价格更贵。可是有避震系统不是很好吗?干嘛要把它关掉?

  根据正确的使用方式,上坡时利用登山杖往后推,下坡时利用登山杖与腿部同时承受身体向下的冲击力量,此时需要避震系统来缓和冲击力;可上坡时避震系统却会削减掉向后的推力,也就是说要用更大推力才能达到跟一般登山杖相同的效果,此时避震系统反而成了不必要的装置。

  滑雪圈:滑雪圈可以防止登山杖陷入泥地中,不过登山穿越的环境多有荆棘灌木,滑雪圈反而会妨碍行动的便利性,所以要注意滑雪圈应该可以快速拆装,才不会造成困扰。

  杖尖:材质有橡胶头、铁制、钨钴合金等,钨钴合金最硬,价钱也最贵,橡胶头最便宜,但是也比较不能应付崎岖的户外地形,耐磨性也不如钨钴合金。

  调整登山杖长度

  手持登山杖站在平面上,先将登山杖全部旋松(杖上面都有刻度可供参考),手臂自然垂下,以手肘为支点,将前臂抬起到跟上臂成90度,再将登山杖的尖端向下调整到接触地面;或者将登山杖顶部置于腋下5~8公分,然后将杖尖向下调整到接触地面为止;最后将登山杖的支杆全部锁紧。调整时不应该超过登山杖上所显示的最大调整长度。

  三节调整式的登山杖最强韧的状态是在三节支杆长度相当的情况下,因此使用时不要只延伸其中一节支杆而不用另外一节支杆,或者超过支杆的警戒刻度,这样会造成登山杖容易弯曲变形而无法使用!最好的使用方法是将另外两节可延伸的支杆调整成相同的`长度,这样可以确保登山杖的支撑强度,也能增加登山杖的使用寿命。

  正确使用腕带

  一般人使用登山杖时都是紧紧地抓着把手施力,以为腕带的作用只是让登山杖不会离开自己的手腕而已,如果你也是这样认为的话,那就错了。

  下坡时登山杖所承受的冲击力应该藉由腕带传导到我们的手臂上;而在上坡时手臂的推力藉由腕带传到登山杖产生上坡的助力,所以手腕穿过腕带时不应该直接从腕带上方伸进去抓住把手,而是应该把腕带拿起来,从腕带的下方穿入,将带子压在我们的手掌之中,然后再轻轻的抓住把手即可,透过腕带来支撑登山杖,而不是紧紧地抓着把手施力。如果有带扣,做稍微的调整,记得不要影响到登山杖的操作。

  不同地形的操作方式

  以下介绍的是一般使用登山杖的正常操作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可在实际操作中稍做调整,找出适合自己的方式,这样才能充分运用到登山杖的好处。

  平地及平缓的上坡就跟平常走路一样采取相同的节奏,右手臂在左脚向前同时顺势将登山杖往前带,但是杖尖不要超过身体前面,然后顶住地面向后推,左手跟右手交互做一样的动作。

  较倾斜的陡坡动作和平常走路一样,但是手臂要往前将登山杖的位置放在身体的前面,利用登山杖支撑身体往上,来减轻腿部的压力,必要时可同时使用两支登山杖来做爬升的动作,推身体往上的时候,手掌可放在杖的顶部加强推的力量。

  下坡时由于冲击力比较大,这就要利用登山杖来减轻腿部的负荷;登山杖的位置一定要放在身体前面,而且要比前脚先着地才能达到分担力量的效果,此时身体一定会向前倾斜,这个动作并不是我们下坡的自然动作,因此要经常练习,同时要自己感觉登山杖要放多远的位置才能达到减缓腿部压力的效果,而且不会拖慢原来行进的速度和节奏。必要的时候,可以根据个人的感觉来增加登山杖的长度。

  登山杖的保养

  当有一段时间不用时,最好将登山杖分开来存放,开口向下直立,让里面的水分慢慢的流出来。如果拧不开,可轻轻的拍打锁定的部位,或者将登山杖弄湿,减少一些摩擦力,就可以顺利将登山杖旋开了。

  4旅行常识:旅行过程中如何掌握录像拍摄技巧

  在拍摄旅游录像片时,首先必须对人物、事情、景物作交代;此后,还有必要交待时间、地点。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摄像机大部分都设有时间日期装置,这在拍摄时就用得上了。地点的交待可以用画面直接来表达,例如你到了北京火车站,可以由北京火车站站牌的特写拉出火车站全景。当你摇摄北京站的大全景时,则可以通过摄像机上的现场录音器录下自己的.声音。"这里就首都北京站!"

  名胜古迹是拍摄旅游录像片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旅行时,人是穿行于景物之间边走边观赏的。这时候,拍摄就要灵活机动,善于变化,既要拍景,又要摄入,由景物的空镜头摇向人物,让人物走入空镜头画面,由人物的欣赏视线或行走方向再摇出景物,或是由全景人物推向景物结束录像,以使人、物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这样拍摄出来的录像片将会意境深远,充满诗情画意。当然,在拍摄过程中,也可以有意识地穿插拍摄一些纯景物的镜头。

  在拍摄一些美妙绝伦的景物时,画面的节奏应该富有抒情性,要应用推、拉、摇、移,镜头变化要慢。如果摄录机具有叠影过渡的功能,此时就正好派上用场。若是要表达壮观、雄伟、险峻的景像时,可以用一些短镜头切、推、拉、摇,镜头的变化相对要急速,从而形成紧凑的画面节奏。这当中,假如能够熟练地运用高仰、倾斜两种角度的拍摄技巧,画面就更能增强雄浑、壮美气势之感,富有艺术感染力。

  5旅行常识:旅行就餐如何对餐具进行消毒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出门旅游就餐都是将就走个过场,眼不见为净。难道我们吃饭时的餐具就真的`看不见就很干净吗?其实不然,尤其一些黑心的商家对餐具的卫生远没达到标准,那么我们在出行的过程中如何对餐具进行消毒呢?

  夏季炎热,旅途中尤其要注意饮食卫生,谨防肠道传染病。这里为你介绍一种简易方法:旅游时随身携带一小瓶含75%酒精的棉球,棉球用酒精浸着,瓶要密闭。 当你进食前,从瓶内取出几个棉球,迅速擦拭食具和手,擦毕,趁酒精未干立即将棉球用火点燃,再对擦试过的食具进行高温烧灼。

  这是因为一切肠道传染病病菌,一旦接触到75%的酒精,便会遭受“杀身之祸”。这样,一个棉球用两次,就等于对食具进行了双重的消毒杀菌。

  6旅行常识:外出旅行安全及一般常识大全

  人们休闲观念的改变使我们外出旅游的人群数量急剧增加,但是安全意识却往往被很多朋友所忽略,但安全是第一要素,以下几点是必须注意的:

  01 应尽量在坚硬、平坦的地上搭帐篷,不要在河岸和干涸的河床上扎营。

  02 帐篷的入口要背风,帐篷要远离有滚石的山坡。

  03 为避免下雨时帐篷被淹,应在蓬顶边线正下方挖一条排水沟。

  04 帐篷四角要用大石头压住。

  05 帐篷内应保持空气流通,在帐篷内做饭要防止着火。

  06 晚间临睡前要检查是否熄灭了所有火苗,帐篷是否固定结实了。

  07 为防止虫子进入,睡觉前一定将内帐拉链拉好。

  08 帐篷面最好朝南或东南面能够看到清晨的阳光,营地尽量不要在棱脊或山顶上。

  09 至少要有凹槽地,不要搭於溪旁,如此晚上不会太冷。

  10 营地选於沙地,草地,或岩屑地等排水佳的营地。

  对付雨天的小常识

  将地图放在好拿的地方,如雨衣口袋或背包顶袋,并作好防泼水处理。 若有戴眼镜,请先戴一顶前檐凸出的棒球帽再外罩雨帽,如此可令你视线较佳。 遇雨马上穿雨具,勿因雨小而不穿,淋到落汤鸡再穿就来不及了! 雨具以两截式雨衣为宜,雨裤用吊带支撑可防止下滑。

  雨具永远要放在方便拿取的地方,如背包之侧袋、顶袋或主袋顶部。 短绑腿可防止雨水从裤管滑进登山靴内部。 雨中记录是件苦差事,可用封口塑胶袋包装笔记本以防水。市面上有卖一种笔记本,可防止纸张因水浸湿或墨水量开。

  千万记住,湿冷而裸露在外的皮肤远较贴着湿冷棉布的皮肤为保温。不论背包厂商如何夸耀其防水性,加罩一个防水罩在背包外是必要的。背包内的衣物、睡袋等要用防水袋或塑胶袋包好,硬壳保鲜盒可用来装易碎折潮的食品、药材、底片或火柴等杂物

  渡河常识

  河流是野外活动时常遇到的障碍,有的河流缓缓而过,清澈见底;有的则是水流急,你该如何涉水渡河呢?

  首先你要对河流进行一番“侦察”,做到心中有数。

  先了解河道的深浅、流速,河底的结构。仔细观察之后再确定渡河的地点和方法。

  涉水渡河要选择河水较浅、水流平缓、无暗礁、暗流和漩涡的地点,如果水深过腰、水流速度超过每秒钟4米的急流、不要无保护地涉水过河。涉水过河时,应当穿鞋,以免河底尖石划破脚,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保持平衡。如果河底是淤泥底,应脱去鞋袜,赤足过河。

  山区河流通常水流湍急,水温低、河床坎坷不平,涉渡时要有适当的保护。

  手持一竹竿,帐篷杆,树枝等支撑在水的上游方向;

  腰间绑一保护绳,在水中摔倒或被水冲倒,有保护可避免危险;

  在河两岸石块上或树木上拉架一条绳索,涉渡者手抓绳索或将安全带通过绳套和铁锁挂在绳索上过河;

  在河两岸架设一条有保护的绳索拉过河。集体涉渡时两人或三人、四人,彼此环抱肩部、身体强壮者应于上游方向,相互移动过河。

  冬季涉渡冰河,应将棉衣和棉鞋脱下,涉水过河后再立即穿上,应注意不能穿棉衣裤和棉鞋过河,水湿后容易造成冻伤和失温。

  遇有较大的河流,不要轻易涉渡,可就地取材制作漂渡工具,如竹筏、木排或简易救生衣等。

  涉渡冰河时,最好在早晨通过,因为河水主要来源是冰川消融形成的,夜间气温低、消融量小,早晨时河水最浅,容易涉渡。

  野外活动中的安全保护

  我们在野外活动中,会经常遇到陡峭的冰雪坡、岩壁、湍急的河流、冰雪、岩石裂缝等难以越过的地形。你将如何确保安全的通过?这就需要你初步掌握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的技术和方法。

  在野外活动必备品中,都需有一根直径8毫米以上的尼龙绳,这条绳索是你和同伴越过困难地段的保障。别小看这条绳索,它不但可以救你自己的命,也可以挽救你同伴的.生命。

  保护,首先是保护者自己要确保安全。要利用地形、地物,用绳索反自己和固定物(如树木、岩石等)或固定点连接在一起。保护者可采取坐式或立式两面三刀种姿式。

  一般保护分为上方保护和下方保护两种方式。上方保护指保护绳索通过被保护者上方的固定物或固定点,保护者在下方进行保护;或保护者在被保护者的上方(如岩顶、冰雪坡的上部)直接进行保护。下方保护指保护绳索通过被保护者下方固定物或固定点进行的保护。

  另外,在野外登山、探险活动中经常采用结组保护、一般一个结组为3-4人。通过一条40-50米长的保护绳索连接在一起,在通过困难、危险地段时相互保护通过。一个结组必须要有两个以上有攀登和保护经验的人。如果全是没有经验的初学者,结组保护有时不但不能起到保护作用,反而会造成更大的事故损失。

  在进行岩壁攀登时,有经验的攀登者可采取下方保护方式,即攀登者自己将保护绳索要向上攀登过程中,挂扣在保护支点上,保护者在下方进行保护。对没有经验的攀登者,尽量采用上方保护方式。

【早春旅行的小常识】相关文章:

旅行必备的小常识04-29

关于旅行的4个小常识03-21

早春钓鱼技巧10-13

早春钓鱼的技巧04-01

宝宝早春饮食的指南05-31

用电的小常识06-03

安全小常识04-22

节电小常识04-20

冬季小常识08-18

礼仪小常识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