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时间:2024-08-22 15:49:58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推荐)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写过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是对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进行综合整理所形成的总结性书面材料。到底应如何拟定事迹材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孝老爱亲事迹材料,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

  他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侍奉年迈的父母、关心智障的兄妹,资助读书的外甥女,他用坦然的心境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磨难,用爱心和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父母给了我的身,我还父母一颗心,呈给父母一腔情,献给父母一生孝。兄妹融进我的情,我用爱心凝聚你。”他就是桂阳县税务局干部XX。他今年57岁, 1979年11月,年轻的XX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军人。在部队他严格自律、不怕吃苦,一直表现优异,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多次立功。1993年,XX转业到地方,进入税务系统工作至今。XX工作一直认真踏实、勤勤恳恳,与同事相处也十分融洽,是大家敬重的前辈。如今,他在税务系统已经工作了20多个春秋,将所有青春和热情都奉献给了自己的热爱的税收事业。

  XX出生在一个苦难的家庭,人世间几乎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和集中在这个苦难的家庭。他在家排行老二,父母都年过8旬,身体不好,哥哥患有先天性聋哑、弟弟患过精神分裂症、妹妹改嫁。父母兄妹家住离县城40多公里的欧阳海乡坦溪村。若没有一副坚强的脊梁作后盾,没有持久的爱心作保障,这样的家庭早就灰飞烟灭了。作为家里唯一的.顶梁柱,XX义无反顾地承担起照顾全家的重任,并且心甘情愿、毫无怨言。他常说:“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辛勤地养育我们长大成人,兄妹间有血浓于水的亲情。一个人,如果对给予自己生命、辛勤哺育自己、对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知道报答,不讲兄妹感情,那就丧失了人生来就该有的良心,那是没有道德可言的。”

  为了能更好地照顾苦难的家庭,长期以来,XX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几乎不参加任何应酬,与妻子共同照顾这个苦难的家庭。

  20xx年4月,XX的父亲患前列腺肥大动了手术,老人一个星期下不了床。XX为了照顾父亲,三天三夜没合眼,全天候护理,为父亲喂药、喂饭,还要在医生下班后替老人洗脸洗脚、擦背,倒大小便……老人病友都说他是个孝顺儿子。除了XX,他的妻子欧阳兰英也一直都把公公婆婆当亲人看待:与老人相处说话温和,和颜悦色,每年春节跟丈夫和儿子一起回老家团聚,公公婆婆过生日时,都要买些礼物,为老人祝寿,并亲自下厨做饭菜,还为老人换洗衣服被褥,把老人的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为老人服务得十分周到。

  有一次,XX的母亲胆结石开刀,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XX因带队到外县开展税收交叉检查,他妻子欧阳兰英接过“接力棒”,日夜守护在婆婆病床前,精心照顾,细心伺候。老人睡着了,她记得醒,怕老人着凉;老人醒来了,她又忙着给老人换衣服,擦身体,倒屎倒尿。婆婆出院接回到自己家中,她更加细心照顾:煎药、喂饭、擦身体、洗衣服……一样样一手操办,不仅没有半点怨言,而且还经常想方设法变换口味,增加婆婆的食欲。老人平时胃口很好,不挑食,欧阳兰英为了让老人能吃好、吃健康,经常变着花样为老人做菜,荤素搭配、粗细交替、营养合理。她知道老人特别爱吃肥的红烧肉,就特意煮久一点,让肉吃上去松烂又肥而不腻,吃完后还会为老人准备一些水果,去去油,她的良苦用心让老人非常感动。老人逢人就说自己得了一个跟亲闺女似的孝顺的儿媳妇。

  “百善孝为先”、“亲亲、长长、幼幼”,敬老爱亲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所奉行的传统美德之一。XX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着,敬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不但没有被人们遗忘,而且还同时代精神相结合,在新背景下得到升华性的继承和发展。

  XX除了父母之外还有两个更需要照顾的重点:有先天性聋哑的哥哥、患过精神分裂症的弟弟。照顾常人还好,但要照顾两个患有严重疾病的兄弟,难度可想而知。

  20xx年5月的一天,XX的大哥双手捂着肚子在地上打滚,痛苦万分,嘴里虽念念有词,但不知所言。父母见状不知所措,马上叫XX回去。由于农村医疗条件差,XX当即领着他大哥来到县城,住进了县人民医院。经医生检查确诊为肾结石,需住院治疗。住院期间,XX和妻子轮番照顾,一个星期后,他大哥的病情有了好转。在住院期间的一天晚上,老龙因有急事,向值班护士交代清楚后便回到家里,可第二天清早,当XX赶到医院病房后,他大哥已“失踪”了,连医生护士也不知道他何时离开了医院。由于他大哥是第一次来到县城,加上又是聋哑人,出走急坏了老龙。经过冷静分析和耐心寻找,围绕县城找了近3个小时后,老龙在一处人多的地方找到了他大哥。

  挑战苦难,笑对人生。XX始终恪守着这样的人生信条。他发扬军人的优良传统,为了自己苦难的家庭默默地无私奉献着。自己和妻子虽都有工作,但儿子要抚养,结余的钱不多。1993年的一个冬天,那时老龙刚从部队转业,分配到桂阳县税务局太和税务所上班不久,老家的一位堂兄弟跑到他上班的地方告诉他:他弟弟在北湖鲁塘为老板挑土方时,左腿被倒下的土方压断了。当时已是晚上八点多钟,老龙马上租了一台吉普车连夜将弟弟送往了桂阳县中医院。在他弟弟住院治疗的一个多月,老龙没请过一天假。白天上班,晚上照顾弟弟,辛苦地往返于工作地和医院之间。在他弟弟住院医药费的支付方面,除了老板赔付的50%款项外,老龙为弟弟承担了余下的8000多元。

  XX强烈的责任心让一家人都将他视为顶梁柱,有什么事都不得不依赖他。XX的妹妹改嫁后有一女。外甥女从上小学起就一直投靠他,由他赡养。为了让外甥女能够安心学习,XX承担了外甥女全部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其间他除了照顾外甥女的生活起居外,还常让自己儿子为外甥女补习功课。今年他外甥女初中毕业后,老龙又多方奔走,把外甥女送到职业技校学习,为她走上社会创造条件,使她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有人对他的做法感到不理解,可是XX却说:“妹妹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我们是一家人。妹妹有难处我理解,我作为哥哥,总要尽力而为”!

  几十年来,XX无论是从精神上还是从体力上都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和煎熬。工作不能停、对父母兄妹的照顾不能停,对外甥女的帮助不能停、对家庭的责任不能停。XX说:“这些年,总算是把工作和家庭都顾过来了,但对于爱人和儿子,始终感到有些愧疚。”可是贤惠的妻子和懂事的儿子非但没有责怪他,还帮着他一起照顾老人。XX用他的一言一行影响着身边的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XX的影响下,儿子对年迈奶奶,对智障的伯叔姑,对父母都十分孝顺,学业也取得不俗的成绩,通过激烈竞争考试,脱颖而出,目前已经成为深圳航空公司的一员,这也是XX和妻子最感到欣慰和自豪的一件事。

  XX不善言语,但他却常说:“有时候感觉挺难的,但是只要看到家里人都好好的,心里就踏实了。”XX不喜欢唱歌,但《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是他的最爱。为了家人的微笑,为了这个苦难的家,他坚持每月回老家两趟,为母亲采购好药品,为兄妹带些钱物,给亲人送去温暖。

  苦难是人生最大的财富。XX,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个普通税务干部,用不计其数的日日夜夜的不辞劳苦,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坚持,挑起这一份家庭的责任,用爱心撑起苦难家庭温暖的天空,用实践证明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依然在传承。他用一颗金子般的善良的心,深深的感动着我们、影响着我们,无愧为新时代的楷模!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2

  XXX用自己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的家庭。虽然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迹,可他却在平凡中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他孝老爱亲,无私奉献,积极乐观的高尚品德。

  XXX的岳父岳母,因为脑梗导致中风,双双瘫痪在床,不能进食和排便。为了照顾好岳父岳母,XXX除了为老人翻身、更换衣物、擦洗身子外,还要一口口地喂饭,陪老人聊天。在此期间,他通过看书、上网相继学会了按摩、足疗、洗澡、理发、换尿片等技能,成了一名护理方面的“行家里手”。XXX还自学了的插鼻饲管技巧,给岳母插鼻饲管。在六年时间里,岳父母经常发烧患病需要打针输液,他又学会了打针输液的技巧,这样老人的一些急病就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

  在XXX夫妇的精心照顾下,虽然岳父母六年的时间里躺在床上没有意识,但病情稳定,卫生上也干干净净。在饮食上,他每天变着花样制作食物:早晨小米粥配小包子,或鸡蛋挂面汤、疙瘩汤;中午各种新鲜蔬菜、鱼、鸡蛋、猪肉等;晚上有菜粥、牛奶。因为担心老人咬不动水果,他就放进锅里煮一下再给老人吃,这样既能帮助消化,又可防止便秘。面对家人和邻居的夸赞,XXX笑着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照顾好老人也是我们全家的福气。”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3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在xx村有这么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多年来像亲生女儿般悉心照顾公公、婆婆,她用执着和坚韧,善良和勤劳,诠释了中华儿女孝敬父母的美德,她就是郭爱莲,是一位有口皆碑的孝老爱亲楷模。

  xx自嫁到婆家,就一直和公婆生活在一起,从来没分过家,更没拌过嘴,公婆身体一直不好,每年春秋天换季时节,都会生病,她总是悉心照料,三十余年来她无怨无悔。20xx年郭爱莲患了腰椎间盘突出,多方寻医治病,身体却大不如前,但就是在长期病痛折磨下,她对公婆孝敬却没削减半分。20xx年,公公去世,剩下孤苦伶仃的婆婆,那时婆婆已经83岁了,视力、听力都较差,生活起居也很不便,而郭爱莲总是耐心的.沟通、解释,有时声音大了,还会受到婆婆的数落,但她总是一笑了之。婆婆不能吃荤,就连蒜、葱都不能吃,为了照顾婆婆的口味,她也只能每天跟着吃素,或每顿饭炒两样菜,每天三餐亲自端到婆婆跟前,冬天,怕老人冻着,并为老人购置电热毯、电暖气。经常为婆婆洗衣服、洗内衣裤、洗被褥,收拾的老人干干净净。

  多少年来,她就是这样传承着这个优秀的民族传统,从生活的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关心婆婆,尽一切努力让老人开心,如今,婆婆已89岁高龄,由于她的悉心关爱,老人对晚年充满更多的期望。郭爱莲在家是好妻子、好母亲、好儿媳,在外是好邻居,她心地善良、待人真诚,治家、教子有方,邻里和谐,从她身上看到了中国女性特有的淳朴和善良。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在xx村有这么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多年来像亲生女儿般悉心照顾公公、婆婆,她用执着和坚韧,善良和勤劳,诠释了中华儿女孝敬父母的美德,她就是郭爱莲,是一位有口皆碑的孝老爱亲楷模。

  xx自嫁到婆家,就一直和公婆生活在一起,从来没分过家,更没拌过嘴,公婆身体一直不好,每年春秋天换季时节,都会生病,她总是悉心照料,三十余年来她无怨无悔。20xx年郭爱莲患了腰椎间盘突出,多方寻医治病,身体却大不如前,但就是在长期病痛折磨下,她对公婆孝敬却没削减半分。20xx年,公公去世,剩下孤苦伶仃的婆婆,那时婆婆已经83岁了,视力、听力都较差,生活起居也很不便,而郭爱莲总是耐心的沟通、解释,有时声音大了,还会受到婆婆的数落,但她总是一笑了之。婆婆不能吃荤,就连蒜、葱都不能吃,为了照顾婆婆的口味,她也只能每天跟着吃素,或每顿饭炒两样菜,每天三餐亲自端到婆婆跟前,冬天,怕老人冻着,并为老人购置电热毯、电暖气。经常为婆婆洗衣服、洗内衣裤、洗被褥,收拾的老人干干净净。

  多少年来,她就是这样传承着这个优秀的民族传统,从生活的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关心婆婆,尽一切努力让老人开心,如今,婆婆已89岁高龄,由于她的悉心关爱,老人对晚年充满更多的期望。郭第三篇:孝老爱亲典型事迹材料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4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身为子女,我们真正做到孝顺父母,并非易事。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xxx却几年如一日的`用她弱小的肩膀扛起了家庭重担。家中父母身体不好,母亲糖尿病,父亲脑梗死,右侧肢体全部丧失功能,孩子上初二,作为家中独生女的她,毅然担负起照顾父母的重任。白天上班,晚上回家,买菜、做饭、收拾家务。利用周六、周日休息时间为父母洗衣、洗澡。无论寒冬酷暑,无论多苦、多累,她总是笑着説:“父母陪我长大,我陪他们变老,这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5

  20xx年,岳父突发脑梗从此卧床不起,他拿出所有积蓄为老人医治,不离不弃守护在老人身边,精心照顾,没有一句怨言。岳母高血压严重,他买来电子血压计、血糖测量仪等家庭医疗器具日日监测。多年来,无论工作多忙,他都把照看老人放在心坎上、摆在第一位,让他们吃好、穿暖,身心愉悦。20xx年,弟弟不慎从高台坠落,面临终身瘫痪,他四处筹钱带弟弟到北京治疗,皆尽所能照顾弟弟。工作中,他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生活中,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慈乌反哺、手足情深的传统美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6

  “xx!又带着公公买菜啊?”你家公公都93岁了吧?身体好硬朗啊!”每当张xx骑着电动三轮车带着公公xx上菜市场时,总有人过来热情地打招呼。“他(公公)在家闹着要跟我出来哦,不然总呆在家里闷得慌!”张xx笑着说道。

  视公公如亲父,常年体贴照顾,家住化肥路社区的张xx今年56岁,丈夫xx59岁,家里除了

  他们外还有93岁的公公以及儿子儿媳一家。每当开饭的时候也是家里最热闹的时候,因为93岁的公公和7岁的孙女,一老一小给全家增添了不少乐趣。而这样的生活也让操劳了几十年的张xx累并快乐着。

  公公xx今年已经93岁高龄了,由于这些年张xx照顾得周到,他的身体一直都很硬朗,说话吐字清楚,耳朵听觉灵敏,思维也很有逻辑。张xx称,婆婆很早就去世了,而她自己的亲生父母如今也不在了,家里的老人就剩下公公一个了。“我爸妈临终前都交代我,一定要好好地照顾公公,我听后非常有感触。决定以后一定要把公公当成自己的亲父来对待。”张xx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几十年来,xx的饮食起居、吃药穿衣,她都非常仔细,从来不敢怠慢。

  “每天要喝两顿椰岛鹿龟酒,喝完了就要及时补到位,常年没有断过。每天还要吃好几种药,每种药吃多少,怎么吃也不能搞错。

  所以有时候照顾老人比照顾孩子还要用心。”张xx说道。听着儿媳这么说,反应很快的xx立马跷起了大拇指,夸道:我家这个儿媳妇,真是好!”

  视公公如孩子,到哪里都带着,已经习惯了被张xx照顾的xx,对这个儿媳产生了“依赖”,只要看不见她,心里就会不踏实。

  由于张xx烧得一手好菜,xx的胃口一直都很好,但如果哪天张xx有事无法赶回来做饭,或是身体不太舒服,没力气做饭的话,xx就会“焦虑”地说:“没人烧饭了,该怎么办啊!我要饿肚子喽!”这时候,家里人就会像哄孩子一样去安慰老人,直到张xx出现,确定她下厨做饭了他才安心。“老人年纪越大,就越像个小孩,公公其实也是关心我们小辈,担心我们有什么事,连做饭也顾不上了。”张xx笑着说道。而且,只要看到张xx出去,哪怕只是买个菜,xx都生怕她“丢”了,总要跟着出去,于是有了开头描述的`场景。当然为了公公能坐在电动三轮上舒服一点,张xx特别做了坐垫,到哪里都尽量带上他。

  街坊邻居也夸奖张xx对公公的孝顺,称张xx上街买衣服的时候,给孙女挑衣服的同时都不忘给公公也挑一件,而很多时候她都舍不得买件给自己。“对待孙女和对待老人一样好,相当于哄两个孩子呢!”附近邻居打趣地说。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93岁的公公和7岁的孙女还会为了抢吃饺子而“吵架”,张xx只得安抚完老的,再去哄小的,忙得不亦乐乎。对此,xx还有话说:“我是和重孙女闹着玩呢,不是真生气,你别烦恼了!”公公冷不丁的一些话常引得全家人笑声不断。

  视公公如一宝,放弃赚钱机会,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xx全家上下都是这么认为的。随着xx的年纪越来越大,身体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现在xx大小便没有数,常常需要张xx和xx配合起来给老人换纸尿裤和帮他做清洗工作。再加上不久前,老人走路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双腿不能像以前那样站立了,大部分时间只能坐在轮椅上活动。

  “要是换成别的上了年纪的人,一摔可能就躺下起不来了,可他经过检查后没有太大问题,照样中气很足!我们都佩服他呢!”xx笑着说道。

  为了持续、周到地照顾xx,xx和张xx多次推却了“找上门”的赚钱机会。特别是张xx,她本身炒得一手好菜,而且还有多年食堂工作的经验,很多单位都上门来请她去帮忙做饭,开出的报酬往往很诱人,但最后都被张xx婉言谢绝了。

  “家里的公公不能离了我照顾,我必须留在家里,而且我也和老伴商量,让他也推掉了工作,大家齐心协力照顾老人。”张xx说,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一天,他们是怎么照顾长辈的,小辈们也会耳濡目染,跟着学。一代代把孝敬老人、尊重老人的品德

  传下去本身就是“传承宝贝”。

  张xx的儿子、儿媳和孙女同样对93岁的“老顽童”疼爱有加。他们知道xx崇拜毛泽东,无论去哪里旅游都会带回一套毛泽东纪念品给他;儿媳和孙女在外面吃肯德基,知道xx也喜欢吃,常常带回双份的量专门孝敬他……一家人其乐融融,羡煞旁人。

  “家和万事兴吧,与家人的笑容比起来,与老人的健康长寿比起来,其他的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再苦再累也是开心的。”张xx末了说道。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7

  人物简介:马红梅,女,1957年12月12日出生 ,家住宿州市师专巷。

  事迹简介:马红梅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勤劳质朴、豁达乐观,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为邻里树立了典范。

  正文:

  孝顺的好儿媳

  人常说:婆媳关系难相处。“好媳妇”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可不是那么轻松的,需要付出很多很多,但是马红梅却从未同婆婆红过脸。天气预报是她每天必听的,掌握天气变化张罗着一家人的衣食住行。每天早晨,她五点半就早早地起床,婆婆患有慢性支气管炎,一遇到天气变化就容易发作,她就给婆婆蒸上治疗老慢支的银耳鸭蛋糕。一年四季公公婆婆穿的衣服鞋袜都由她置办;公公婆婆生病的时候她就陪着医院、家里两头跑;公公因患病左手没有知觉,她每天都给公公按摩手部、帮着穿外套等,时常提醒他们加衣,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家中的柴米油盐如有欠缺她都及时购买回来,从不让别人操心。对于这一切,公公婆婆逢人就夸她是个好媳妇,也是个好闺女。

  邻里的好帮手

  她不但对自己的婆婆、孩子、兄弟姐妹照顾得无微不至,还把自己的.余热都献给了街坊邻里。她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她把邻里视为自己的亲人。邻居的大事小情她能帮的就主动上前帮忙,从来不把自己当成花甲之年的老人,谁家有需要,只要她能伸上手,她就主动去帮忙,从不吝啬自己的体力。她为邻居看门护院、帮助邻居的小夫妻照看放学回家的孩子、帮助年迈的老人梳头、剪指甲等,她这样发挥自己的余热,奉献自己的爱心,感动着楼里的居民,赢得了大家的赞许。

  儿女的好母亲

  马红梅年轻的时候,自己是农村户口,在城里打工维持生计。成家之后,她一面做临时工,一面照顾家里。为了不影响婆婆的工作,她几乎包揽了家里的所有活。孩子上小学,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早早把饭菜做好,然后送孩子们上学,再去上班。她结婚的那个年代,家里很穷,靠老公微薄的工资和自己临时工挣来的钱养家糊口,每周改善的伙食也是有限的,她总是把好吃的东西留给公婆和孩子们吃,自己却吃大家剩下的饭菜。马红梅在单位干的 日常写作好助手是出力活,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她还负责督促孩子们的学习。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孩子们都养成了独立学习的好习惯,而且成绩优秀。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孩子都已长大并成家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是业务能手,这是让马红梅最欣慰的事儿了。

  马红梅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勤劳质朴、豁达乐观,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为邻里树立了典范。她用自己的诚心和爱心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也为自己的家庭无私地付出着。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8

  用爱将生命延续——记桃元社区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廖目芝

  有一种爱被世人所赞颂,有一种爱可以让人每时每刻都感受到它所带来的温热。它像火红的太阳,像黑夜里的油灯,像冬天里的毛衣。它如同山间的溪水,一点一滴的细流汇成潺潺的溪流,这——就是母爱。家住宜秀区大龙山镇桃元社区汪屋组的侯威,虽然出生没多久就被自己的亲生母亲遗弃,但是十几年来,他却一直从祖母廖目芝那里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他的生命也因廖目芝的照顾而得到了延续。

  廖目芝,女,1924年出生,现居住在宜秀区大龙山镇桃元社区汪屋组,中年丧偶的她,目前和儿子汪定四、孙子侯威住在一起,她已年近九旬,却依旧十几年如一日的照顾天生智力残疾、全身瘫痪的孙子,虽然生活艰苦,但她却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廖目芝老人膝下只有一个儿子汪定四,出生于1959年9月,1996年3月与同村的侯泽琴结婚,次年育有一子侯威,不幸的是,刚出生的.侯威,就被确诊患有先天智力残疾并且全身瘫痪。所以汪定四夫妇在婚后不久就选择离婚,离婚后的侯泽琴抛弃了侯威独自离开,汪定四只好带着孩子回到了自己家,在婚姻不幸和儿子病重的双重打击下,汪定四整日精神恍惚,在生活上也仅仅只能自理了。因此,本该颐享天年的廖目芝,从74岁开始,又担负起了抚养孙子的重任,15年来,她以超乎寻常的毅力照顾着孙子的日常起居,她的事迹感动了左邻右舍。

  照顾残疾的孙子很辛苦,更何况是一个当时已过七旬的古稀老人,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几乎没有什么收入来源的家庭来说,最难的还是怎样才能努力赚钱给孙子治病。为了早日治好孙子的病,廖目芝70多岁的高龄,还要到附近的工厂去打工,一个月只有几百块钱的工资,还得整天盘算着怎么给孙子多攒些。除了打工,廖目芝还要靠自己一个人种地,打粮食卖钱,而为了节省开支,这些年来她种地从来不用机器,也从来不打除草剂,全部依靠手工耕种,自己一个人拔草、一个人掰玉米,一个人骑着三轮车往回运粮食……为了省下哪怕是一块钱、一毛钱,廖目芝甚至都舍不得买菜买肉,每天就吃咸菜配饭,只有到了逢年过节,才会买点肉给孙子补一补。一边要打工挣钱,一边还要种地,所以在每年的农忙时节,廖目芝几乎把夜里的时间都用上了:每天凌晨两点就要到地里去拔草、料理庄稼,等到天快亮了再回来上班。沉重的负担,繁重的劳动,一个年轻人都未必吃得消,更何况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与此同时,身心俱惫的廖目芝,每天还要思量着孙子的医药费,精打细算着这个月能给孙子攒下多少钱……

  由于侯威先天残疾,生活不能自理,所以廖目芝要比别人多花几倍的辛劳去照顾她的孙子,一开始家里买不起轮椅,小侯威只能坐在凳子上,他要去哪都得靠年迈的奶奶背他去,后来村里得知小侯威的情况,为他配备了一辆轮椅,这也减轻了廖奶奶的负担。每天早晨,廖目芝老人将侯威挪到床边的椅子上,中午再将他背到床上休息,下午再这样重复一次,日复一日,从未间断。如果说照顾孙子的吃喝拉撒,就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那么每次把孙子带到城里去治病,更是让老人疲惫不堪,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小侯威都要定期去医院接受治疗,路途的艰辛不言而喻。为了让孙子的病情有所好转,她谨遵医嘱,常常跟孙子聊天,每天帮他按摩全身、擦洗身体,小侯威似乎也能感受到奶奶的爱,偶尔还能用笑容来回应奶奶,而孙子的一个笑容对廖目芝来说,已经是最大的安慰,是对她这么多年来,为孙子所做的一切的一种肯定,也是让廖目芝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也许一个微笑足以扫清廖目芝心中所有的阴霾。

  廖目芝老人告诉我们,孙子从一出生就先天残疾,他的母亲也是因为孩子残疾,才选择离婚抛弃了他们父子的,对于这一点,廖奶奶表示可以理解。但是她从来没有想过要抛弃这个孩子,无论侯威的病情多么严重,多么复杂,哪怕一辈子生活都不能自理,廖目芝也始终没法割舍这一份亲情,她决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孙子饿死在路边。有人劝她,像她这样家庭困难照顾孙子又这么辛苦,可以选择把侯威送去福利院,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同时侯威也可以有专人照顾,可是每次听到村民邻里的好言相劝,她总是摇摇头说:“孙子是我的,这么多年他也习惯了呆在我身边,交给别人照顾我不放心。”就这样,廖目芝老人咬紧牙关,挺过了一个又一个酷夏寒冬。可是如今,年近九旬的她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年纪已经大了,怕自己百年归老之后,就没有人来照顾她的孙子了。每次说到这些,坚强的老人就会忍不住落泪,那无助的眼神总是让人倍感心酸。

  就是这样一位坚强的老人,她没有豪言壮语,困境中却不言放弃,十几年如一日,独自把残疾的孙子抚养成人,可能是上天也被她的真情所感动,经过十几年不间断的药物治疗,侯威的病情终于渐渐有了好转,他似乎也察觉到了奶奶的艰辛,每次一听到“奶奶”二字,他总是显得很高兴,也许,在他的世界里,奶奶是他唯一可以信任和依赖的人。

  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农妇,用真情感动了你我,用真爱延续了孙子的生命,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时代赞歌。她让我们知道,在大山深处有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叫做用爱延续生命,有这样一个动听的名字,叫做廖目芝。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9

  她叫黄,49岁,是xx市xx镇xx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多年以来,她始终坚持“肚量有多大,福气就有多大”这一信条,不怕吃苦、不怕吃亏,并身体力行,用她最淳朴的方式及博大的胸怀和丈夫二人孝敬父母,和睦兄妹,团结邻里,遵纪守法,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子女做好榜样。

  她在正值如花的年纪嫁给了丈夫,那年她十八岁,丈夫一家兄弟姐妹有九个,上有年迈的公公和患风湿病的婆婆。身为长子的丈夫理应承担家里的大梁,于是,十几岁的她开始了和丈夫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的日子。常言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家孝顺自己的父母,深得父母疼爱,到了夫家也同样恪守敬老美德。老人上了岁数,有时难免话多唠叨;有时有所偏袒个别子女;有时过分要求,但每当遇到这些情况,她从不和老人计较小节,从没红过脸、吵过架,做好一个媳妇份内的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后来婆婆因病去逝,而公公的年纪也越来越大,身体也慢慢不如从前,膝下虽说子女成群但也各自成家独立,所以老人家的赡养问题也就摆在了面前,古语有云: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她和丈夫顺着老人的意愿,最后决定每个月轮流着到各家吃饭,可惜有些兄弟因为工作的原因无法每月按时按点给老人安排伙食,常年在家的她毅然地承担了老人吃饭难的问题,尽管生活拮据,平日里自己一天三餐稀饭配咸菜,却总能为老父亲炒上一碗他最爱的米粉或者米饭,毫无怨言。

  丈夫兄弟五个,姐妹四个,虽然现在都已各自成家,各自有各的家庭,但他们坚持分家不分心,每当家庭有事或困难的时候,总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决困难的办法。有人说:五个手指头尚且不一样长,更何况一个大家庭里这么多的人。然而,在这个家里,兄弟之间、妯娌之间相互谦让、相互体谅,从不为鸡毛蒜皮的事计较,都本着以和为贵的态度对待对方。当年丈夫做木工、做小工赚生活费,身为妻子和长嫂的她也一点都不闲着,干农活、操持一大家子、拉拔三个孩子,每天总是第一个起床、最后一个休息,虽然辛辛苦苦,倒也其乐融融。正所谓“家和万事兴”, 一家人和和美美地过着生活:家里的.公共田地要被某些工厂霸道征用了,她和丈夫坚决站出来,哪怕是背负着各种压力甚至威胁,但最终顶住了压力,一家人还是用团结的力量维护了自己的权益。老父亲要过生日了,她和丈夫也早早地叫上兄弟姐妹一起安排如何让老人过得开心。端午节到了,妯娌几个一起有说有笑地包着粽子、话着家常……

  她和丈夫有三个孩子,在当年的艰苦岁月里,要拉扯大这三个孩子,她们要经历怎样的省吃俭用,又是要多么地含辛茹苦?怕孩子在学校饿着,她总是在上学前为他们炒上一罐她自己腌的咸菜,多放上一点自己不舍得下的油;初一十五过节买肉,总要留到孩子放假了才宝贝一样地为孩子们煮上一小锅。怕孩子们穿得不好,她自己宁愿穿着老母亲那不合自己年龄的衣服,也要为孩子省下买身合身衣服的钱。邻里相亲说养大孩子不容易,两个女儿就不用让她们读那么多书了,可是她却说只要孩子能读书,那就是砸锅卖铁也得让她们读……

  生活本平淡,然而不平淡的是人的心境。存善心、种善果、得善报……这就是她——一个平凡的家庭妇女、一个平凡而又不普通的女人,她用她那质朴的言语和实在的行为,践行着一个好女儿、好媳妇、好妻子、好母亲的榜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0

  二十年如一日,竭力奉养老人,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新时代尊老爱亲的含义,在兄弟姐妹中树立了榜样,赢得了同事和邻居们的一致称赞,他就是店集镇镇东村党支部书记韩洪明。

  韩洪明,男,汉族,1947年出生,中共党员。二十多年来,他在做好工作的同时,恪守“君子入则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格言,无怨无悔地侍奉年弱多病的父母双亲,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谱写了一曲敬老孝亲的赞歌。

  韩洪明的父亲在73岁时突患脑梗塞,言语不清,行动不便,全靠韩洪明夫妇照顾护理,而且这一病就是卧床十年。韩洪明为了更好的照顾父亲,就在父亲的病床前铺设了一张床,和母亲、妻子一起共同帮助父亲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通便。每天都重复着这些繁琐而又必须的护理步骤。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可韩洪明却用实际行动改写了这句话。经过十年的精心护理,韩洪明的老父亲以84岁的高寿辞世。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老父亲辞世没多久,韩洪明的母亲又病倒在床。白天,韩洪明的妻子邓夫兰在家做饭、喂养老人,韩洪明则尽可能的抽时间给母亲按摩,晚上的时候更是寸步不离的予以照顾,陪母亲聊天。冬天天冷的时候,怕冻着母亲,就提前买来电炉子、电热毯等给母亲加热,为了母亲的更好的恢复,夜里每隔两个小时就要给母亲翻身。在韩洪明夫妇的悉心照料下,韩洪明的老母亲精神一直很好,逢人就说:“我之所以能熬到现在,全是托儿子、儿媳的福!”。今年3月,韩洪明的老母亲逝世,享年90岁。

  二十多年如一日,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的照顾父母的感人事迹在店集镇广为传颂,凡是认识韩洪明和听到他事迹的人,无不感受到来自心理的巨大震撼,受到了全镇父老乡亲的一致赞誉,在店集镇树起了敬老孝亲的榜样。

  在悉心照料卧病在床双亲的同时,韩洪明还特别注意家庭的和睦。韩洪明的两个妹妹一直在外出务工,且嫁出去之后也有自己的赡养义务,因此对于双亲的赡养,韩洪明夫妇一直都坚持自己独立承担。耐心的侍奉老人吃喝拉撒,从不让老人受一点委屈,受一点伤害,毫无怨言的侍奉老人在床前。为了更好的照顾老人,工作上的应酬、朋友之间的聚会他都尽量推掉,是在推不掉的应酬也会提前处理好老人的吃饭问题再参加。常常是在忙完工作之后继续守在老人床前。对此老人有时深感内疚,但他总是安慰老人:“家里事我来操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就安心养病吧”。

  多年来,处在这样的家庭中,面对一个接一个的困难,面对父母的病,他心中也有过苦痛,生活也充满累与忧,但韩洪明一想到他们是自己的至亲,他们与自己血脉骨肉相连,作为家中的主心骨,他不能垮。作为男人,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他勇敢地把这一份责任、亲情与义务担当起来。韩洪明说:“他们给予我生命,现在他们病了,但给我的也并非全是痛苦。我的劳动与付出,同样得到了他们的回报。父母的'坚强,妻子的宽容与理解,儿子的进步,家里家外、村里老小、单位的理解支持,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宽慰,我坚信,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是值得珍惜的!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我就是苦点累点,远比他们受病痛、受折磨要好很多,负起孝老爱亲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为人子女起码的道德与良知!”他对孝的理解是:人的一生可以错过很多东西,但万万不能错过回报父母恩情的机会,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他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虽然家里的琐事很多,但是韩洪明并没有因为家里的事情而影响自己的工作。作为一个村的党支部书记,韩洪明每天都要处理很多的工作。为了更好的做好工作和家里的事情,他每天都是起早贪黑,白天忙公事,夜里忙着照顾家庭,工作和家庭得到了兼顾。在他的带领下,镇东村的工作一直在镇里名列前茅,他本人也多次受到县、镇等各级部门的表彰,20xx年在全县七一表彰时,荣获“扎根基层奉献奖”。

  这些年,韩洪明尽好儿子的孝道和义务。他是一个普通的人民支部书记,虽然没有做什么大事,但却做了这些感天动地的事。韩洪明坚守自己责任和义务,坚定对家庭的信念,面对家庭的困难,不抛弃,不放弃,把为人子的美德,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平凡而又平淡的点点滴滴的生活中,最大限度地传承下去,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让孝老爱亲成为不灭的长明灯,去照亮更多的家庭。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1

  “要说是自己的亲闺女,那照顾自己的父亲是应该的,可作为儿媳妇,能把公公照顾得这么好那真是了不得。”提起12年来悉心照顾公公的曲阿街道永安社区毛家村好儿媳xx,街坊四邻们都赞不绝口。

  长媳主动扛起照顾公公的重担

  今年90余岁的xx不仅没有瘦骨嶙峋,反而气色很好,可以看出xx的细心照料。据xx介绍,她和丈夫是1981年结的婚,嫁到毛家37年。“公婆一共生育了5个孩子,两男三女,我丈夫是老大,所以我是家里的长媳。”回忆起刚嫁入夫家的那几年,xx表示,当时公婆都健在,身体也还硬朗,丈夫在社区工作,一家

  人的生活虽不算多富裕但也挺和美。

  只是,好景不长,1996年,正当壮年的丈夫突发疾病倒在了工作岗位,家中一下失去了支柱,“当时只感觉我们家的‘天’要塌了,儿子才14岁。”20xx年,一直与公公xx一起生活的小叔也因意外去世。接连两次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痛后,公公xx突发脑梗,手术后虽然保住了生命,但却要面临短期内生活无法自理的难题。

  说起为何要主动承担起照顾患病公公的初衷,xx笑着说,丈夫和小叔都去世了,三个小姑子都有自己的家庭,不是忙着工作,就是得照顾下一代,实在难以全身心照料公公一人,身为长媳的她只能“当仁不让”了。“一开始,我很不熟练,毕竟男女有别,好在儿子也大了,经常也能帮着我照顾他爷爷。”“在照顾公公的过程中,有遇到过困难的事吗?”xx迟疑了一会,眼角泛着些泪光,思索片刻后还是笑着说:“一开始公公因为身体的原因,脾气变得急躁,有时候想到外面坐坐,我自己力道不够,扶不起他,经常要扶两三次,这时候会感到特别无力。”xx说,有几次自己和公公都摔在地上,多亏了邻居闻声赶来帮忙。看着每天忙得像个陀螺的母亲,儿子毛建浩也是一脸的感慨,他说,母亲把自己这一辈子最好的时光都给了这个家。

  “为老人减少痛苦是我应该做的”

  - 14 -

  因为公公离不开人,自打将公公接到身边后,xx便放弃了进厂工作的念头,生活重心也多放在公公身上,不论寒冬还是酷暑,她每天4点半钟就得起床,忙完一家人的早饭后,就要开始给老人穿衣服、洗脸、喂饭,然后再洗老人换下的衣服。“公公突发过脑梗,现在腿脚不大方便,为了方便照顾他,我和公公搬到了只有一层的老屋来住,省得他上下楼,儿子儿媳和孙女就住在老屋后边的新房里,每天下班后也来帮忙照顾老人,一家人和和美美的。”xx说道。

  百善孝为先。12年来,为了不让公公生褥疮,xx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她在公公的床边为自己搭了一张小床,每天晚上,公公轻轻地叫唤一声,她立马就起身询问。每年夏季时,已过花甲的xx便开始了每天为公公擦身的生活。这些工作说起来简单,可对于心脏不适的xx而言,做起来并不轻松。每次帮公公翻一次身,她都得使出浑身的力气。

  但即便如此,为了不让爱干净的公公身上有异味,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换下的脏衣服,xx还是会及时清洗。“自从将老爷子接来身边后,即便是同村,xx也很少回娘家,更别提去商场买新衣服。就连出门买菜,她也是一买好便匆匆回家,连聊天的时间都没有。”对于xx的孝心,她的娘家人也是支持的`。

  去年春天,xx因身体不适再次入院动手术,术后还未恢复好,- 15 -

  老人便急着要回家,不放心老人身体的xx连忙劝说,还被气急的公公打了一下。“当时心里还是会觉得委屈,但转念一想,还是得体谅老爷子,他年纪大了,医院会让他产生恐惧,所以心里烦躁也是正常的,我只能更多地陪伴、照顾好他。”就这样,在公公住院治疗的十多天里,xx几乎是寸步不离地在旁照顾,她对待公公的孝行也为同病房的病人及家属、医护人员等称赞。

  “照顾老人确实需要付出很多,但尽我所能为地老人减少一些痛苦,也是我应该做的。”说起照顾公公的辛酸过往,xx一脸的从容,她感慨道,现在公公的病情比之前稳定许多,孩子们也能帮着照料,这一切已经让她感到很满足。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2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而诠释这首诗,xx和xx夫妇用了近50年时间。夫妻恩爱,子女孝顺,还乐于助人,是大家对他们夫妻的评价。不仅如此,他们这个家庭,在XX年还被评为丹阳市“文明家庭”。然而,幸运女神并未一直相伴,XX年,xx突发脑梗,又患上癫痫病,面对磨难,xx表现出了一个女人的坚强。每天给丈夫喂饭、擦身、康复训练成了她生活的全部,xx说:“老来相伴,我只是尽到一个妻子的责任!”

  筹备旅行 突发脑梗

  1月4日,大雪纷飞,丹阳市中医院住院部,一位一头黑发、满面笑容的女士就是xx,她正在给老伴xx打饭。今年已经70岁的她和老伴感情甚笃,说起老伴和家庭,说起如今的生活,言谈

  举止间满是爱意,连说:“还好的,还好的,我还能照顾过来。”

  老伴xx因病暂时无法说话,只能发出“啊啊”的声音,“别人都不知道他说什么,就我一个人能听懂。”xx说,自己每天还教老伴发音、说话,“现在,我说一个词,他已经能跟着念了,很不容易。”说着,夫妻二人不经意的对视,流露出满满的幸福感。

  说起自己与老伴的认识经历,xx记忆犹新,她告诉记者,自己和xx是经人介绍相识的,第一次见面,两人对彼此的印象都不错,便在1968年领了证结了婚。婚后,女儿、儿子相继出生,老两口相伴至今已是近50年了。

  回想起XX年9月11日老伴突发脑梗时的情景,xx现在还觉得有些后怕。那天夜里,xx起身感觉头晕,随后便晕倒了,xx发现后,便当即跟儿子将老伴送往医院治疗。“我们本来说好了要去香港、澳门旅游的,票都买好了,可是那天夜里老头子就突然晕倒了,吓得我呀,觉得天都快塌了。”xx回忆着当时的情景,很是感慨,“金洪得的是脑梗,我们在南京医院住了1个月,又在丹阳市中医院治疗了8个月……”经过治疗,xx度过了危险期,但半个身子却没了知觉,也不能说话,更别说生活自理了,样样都需要人照顾。“只要保住命就好,现在我每天都给他按摩,这都是和医生们学的',希望能够缓解下他的痛苦。”

  老伴患病后,xx像照顾孩子般照顾老伴:刷牙、洗脸、洗澡、按摩、喂饭,从早到晚,日复一日。虽说有时候会受一些委屈,一天下来整个人也很累,但看着老伴渐渐好起来,看到医生都为他俩点赞,高兴之余她还有一点成就感。

  罹患癫痫好事多磨

  “刚开始生病时,他的脾气还有点倔,不肯接受治疗。”xx说,老伴半边身子瘫痪的时候,心里一下子难以接受,有些抗拒治疗,“我知道他心里难受,自己不能动,还要别人照顾,但我跟他说有我呢,不用怕。”每天,医生在为老伴做康复训练时,xx都坚持在场,“一方面是看看他的训练情况,另一方面,我每天把医生教他做恢复训练的东西都记下来,第二天我再教他一遍,帮助巩固。”

  经过医院的治疗和xx的细心照料,xx的身体一天天地好转。在xx看来,XX年3月5日绝对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但也是惊心动魄的一天。这一天,原先半边身体瘫痪的xx可以在旁人的帮助下拄着拐杖慢慢站起来行走了。或许是许久没有站起来过,xx十分高兴,然而没多久,他就突然倒地,肢体变得僵直、无法弯曲。xx吓坏了,赶紧叫来医生,医生经诊断确认为癫痫病。“那个时候,看到他站起来我还是很高兴的,但谁能想到他会得癫痫病呢?”xx说,幸好老伴的命大,病情没有造成太严重的后果。

  当年6月5日,xx癫痫复发,好在之后便再也没有复发过。

  在市中医院住院8个月后,见老伴的病情有所好转,经主治医师允许,xx便带着老伴回家静养。“在家里,除了给他按摩外,我还扶着他拄着拐杖慢慢走动。儿子看到父亲恢复得不错,便提议带着他练习练习走楼梯。”xx说,那天儿子提议带着父亲走走楼梯,没想到一不小心,老伴从楼梯上摔了下来,一家人赶紧又把他送往医院。“医生检查了下,问题不大,现在住下来主要就是观察观察。”

  期盼能再带他出去看看

  “现在可比以前要幸福得多了。”xx说,年轻时,老伴xx在司徒镇的供销社上班,自己在练湖养殖厂里工作,在现在看来,也许这两个地方相隔并不算远,但在过去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两人天天见面是一件奢侈而难得的事。“从供销社到家大概相隔5公里,但是当时没有车坐,也没有自行车,回来一趟都是靠走的。”xx回忆道,那时由于交通不便,回家一趟很不容易,所以老伴常常半个月才回来一次。自己除了在养殖厂做本职工作,还兼任着妇女主任的工作。一面是工作上的繁重,一面是家庭的重担,xx一并两肩挑起,成为丈夫工作的定心石。“其实,这些都不算什么,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现在孩子们也大了,都成家立业了,我们也就放心了。”xx笑着说。

  xx和xx老两口很爱旅游,xx没生病之前,老两口已经去过不少地方旅游了,“去没去过的地方自然是开眼界,而去上海、南京这些去过的城市,每次都能发现新变化,现在国家发展真的是快啊!”xx说,他们也算是走过半个中国了,不论是近一点的城市,还是张家界、台湾、海南等较远的地方,他们都游玩过,甚至还出过国,去过泰国、韩国等国家。说起以后有哪些打算,xx说:“等到老伴身体好了,可以出远门了,我还要带着他继续出去玩,看看这大好河山,见识见识新鲜事物。世界这么大,我们也要去看看!”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3

  陈秋花,女,1954年出生,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漳村煤矿职工任俊山妻子。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第五届全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山西好人。任俊山1974年退役后来到潞安矿务局漳村煤矿采煤队上班。1976年,他被突然顶板冒落的石头砸中腰部,致使胸椎以下高位瘫痪、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

  丈夫需要护理,年仅一岁孩子需要抚养,年轻的她面对现实,接受精神、体能的双重磨练。1984年,丈夫的病情稍为稳定后,她利用空余时间自学裁缝,贴补丈夫的治疗费用,增加家庭的额外收入。

  瘫痪卧床的'任俊山,曾两次被陈秋花硬硬从死神手里拽了回来。1983年,任俊山突然发起了高烧,体温40度多日不退,她一边精心护理丈夫,一边托亲依友四处寻医,在中西医结合医治下,任俊山的体温奇迹般地恢复到正常。20xx年,任俊山因平躺时间过长,不能自行排尿,尿液的残留物使肾脏功能减弱趋向衰退。在她的努力下,丈夫胱造瘘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生命得以延续。她用40年的行为诠释了人间大孝,她以真诚、爱心、责任心温馨着家庭,温暖着社会。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4

  我叫xx,家住xx镇水泥预制厂,在xx一中工作,上有八十多岁的奶奶和五十多岁的父母,全家总共有八口人。多年以来,夫妻二人在孝敬父母,兄妹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方面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情,下面就几个方面作以下汇报:

  一、孝敬父母

  我和妻子潘柯是xx年初结婚,至今已有四年了,一直和父母同住一个院、同吃一锅饭。我门是这样想的:父母岁数都大了,他门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可想而知。随着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我门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越来越红火,但我门绝不能因为生活好了而忘记生我、养我的父母,是他门给了我生命,抚养我门成人,是他门带我步入社会,教我怎样作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作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尊重父母的心,我门的良知不但仅埋再心里,更重要的是落实再行动上,精心赡养我门的父母与奶奶。奶奶从年青时身体就不好,有胃炎等疾病,每年都要住几次院,爸爸工作忙,每当这个时候,都是我第一个带奶奶去医院,尽管我的工作也很忙,但每次都是坚持到奶奶病情稳定、痊愈后才离开病房。今年夏季的一个傍晚,天上的雨哗哗的下个不停,突然听到我的妻子焦急地喊:"您快来呀,咱奶病了"我立即赶到奶奶的房间,看到奶奶吃力地低这头,呕吐不止。我没有再多想,立马撑起雨伞,找车把她送到了医院,楼上楼下拿药、输水,一直忙到下半夜一点多钟,直到奶奶病情稳定下来,这才喘了一口气。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和妻子、女儿讲,不能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老人是我门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年轻人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门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某些误会。所以结婚几年来,一家人关系一直很融洽,从没红过脸、吵过架。好心就有好报,我门对父母、奶奶的精心照料,同时也换取了她们对我门儿孙的疼爱,每当工作都忙的时候,父母总是能给我门烧好开水、作好饭菜,奶奶还能照顾好小孩子,使我门安心工作。

  二、兄弟团结、妯娌和睦

  我们堂兄弟六个,虽然都已分家过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我门是分家不分心,每当家庭有事或困难的时候,总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决困难的办法,特别是对待老人的问题上,我门都是争先恐后地孝敬她们。比如:每当奶奶住院交药费的时候,我们兄弟六人都是争这去交钱,争着在医院照奶奶。我们之间相互谦让、相互体谅,从不为鸡毛蒜皮的事计较,都本着以和为贵的态度对待对方,每年孝敬父母赡养费都是多给。您敬我一尺、我敬您一丈,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兄弟之间、妯娌之间从不因一些锁碎的小事而破坏家庭和睦。有些兄弟之间、妯娌之间闹矛盾都是小事引起,他门之间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什么也没得到,到是受到了别人的指责,是背着不忠不孝的骂名,最终走上法庭。我门要本这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态度,本这吃亏是福的心态。这样才能处理好他门兄弟之间、我门妯娌之间的关系。"这些年来,正是她门的高风亮节,大仁大义的作法,使我门这个大家庭和睦幸福,让四邻羡慕,并且的到大家的交口称赞。

  三、邻里关系

  我的家住再一个不太大的院子里,周围有零几户人家,这些年来,我门家从未和邻里产生矛盾,大家都本这和平共处相互尊重的原则,一家有难、多家支援,把邻里关系处理的很不错,我门有一个邻居是从外地搬来的,家境较为贫寒,他的儿子经人介绍毫不容易找了个对象,但家里穷的连见面礼都拿不出来,最后还是我给了他二千钱才应付过去,后来结婚,照旧拿不出钱办喜事,为成就这对青年的婚事,我再一次毫不犹豫的拿出二千元钱来,帮他门办了婚事,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感动得他门的老母亲逢人就讲、见人就夸,讲我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四、遵纪守法

  我们一家人在工作、生活等社会活动中,总是能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村规民约,积极交纳社会公益款,从未出现过任何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也多次被评为xx一中党支部的优秀党员。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有为的青年,尊敬老人、爱护老人、关心老人,是我们年轻人应该保持的优良传统,我也做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但比起好的家庭来还差得很远,今后还要更加努力,争取做得更好,努力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美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5

  李凤芝是宏伟区长征街道东方路社区一位普通的居民,今年62岁,她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十年如一日,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在公婆眼里是好媳妇,在丈夫心中是好妻子,在儿女眼中是好母亲,在街坊邻居眼里是模范典型。她用她的爱心演绎着人间真情,她的事迹在东方路广为传颂。

  儿女的好母亲。李凤芝年轻时候,自己是农村户口,在城里打工维持生计。与丈夫成家之后,她一面做临时工,一面照顾家里。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她几乎包揽了家里的所有活计。孩子尚小时,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早早把饭菜做好,然后送孩子们上学,再去上班。李凤芝在单位干的是力工,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还要照顾家里的老小,但她从来不叫苦,不喊累,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离不开她的默默付出和努力。

  天气预报她是必听的,一是掌握天气情况,二是根据预报张罗着一家人该穿什么衣服,保障身体的冷暖。她每天的饭菜都能做得适中可口,孩子和丈夫都不愿意在外边吃饭,下班和放学都赶回家来吃她做的饭菜。那个年代,家里很穷,靠丈夫微薄的工资和自己临时工挣来的钱养家糊口,每周改善的伙食也是有限的,她把好吃的东西都留给丈夫和孩子吃,她吃大家剩下的饭菜。她每天管理孩子的生活,还负责督促孩子的学习。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孩子们都养成了独立学习的好习惯,而且成绩优秀。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孩子都已长大并成家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是业务能手,这是让李凤芝最欣慰的事儿了。

  丈夫的好妻子。李凤芝的丈夫常怀庆原是辽化金兴化工厂的一名工人,早在20xx年,常怀庆因突患脑溢血造成半身瘫痪,刚开始,常怀庆还能够在妻子的搀扶下下床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越来越重,一年后最终卧床不起,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专人照料。从此,她开始了对丈夫长达10年的护理,10年来,她对患病的丈夫不离不弃,用自己的真情书写人间真爱。

  每天她为丈夫做可口的饭菜,丈夫想吃什么,她就去买回家,变着花样去做,从不厌烦。为防止瘫痪的丈夫肌肉萎缩,她每天坚持为他按摩二个多小时,为了让丈夫不得褥疮,李凤芝经常为他擦洗身体,每3天为他洗一次澡,每天定时为其翻身,变换卧床的姿势和方位,直到常怀庆点头舒服为止。在天气好的时候总能看到她推着丈夫到院子里晒太阳,扶着他做运动。在精神上,她一有时间就陪丈夫聊天安慰他。常怀庆是党员,经常爱看书看报,她主动到社区找来报刊杂志给他读,到七一、两会等重大节日期间,她都帮助丈夫了解国家大事,听政府工作报告,虽然常怀庆不会说话,但是他看在眼里,激动在心里,他多次在人前落泪。得到这样一位好妻子,他心里充满了感激。

  多年来,夫妻俩形成了动作和眼神的暗号,常怀庆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李凤芝就能明白他的的需求。比如,吃饭是拿筷子、喝水是拿矿泉水瓶、睡觉是拿枕头等动作,夫妻俩配合得非常的默契,也解决了常怀庆不能言语的困难。最让李凤芝头疼的是丈夫经常住院,每每这时是李凤芝最着急的时候,因为人手少,加上自家住的老楼,楼道狭窄,担架不方便进入,她就背着丈夫上下楼,再加上随身携带的物品,每次她都要来回跑几趟,累得气喘吁吁;在医院里忙于照顾病人,让她昼夜不能寐,每次下来,她都瘦下一大圈。街坊邻里都替她担心身体,她自己却总是说:“只要老常没事,我就心安了。”

  看见李凤芝这么辛苦,东方路社区党委及时出现,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社区党委经常走访常怀庆,在节日里为他带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在平常的日子里,为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帮助李凤芝打扫室内外卫生,帮助代买日用品和代办生活琐事,这样省去了李凤芝大部分时间来照顾丈夫,在常怀庆危难时,社区配备专职志愿者队伍,随时准备帮助他们一家,这让李凤芝非常感动,她总是跟常怀庆说:“还是党好,党和政府经常帮助我们度过难关,让我们心里温暖啊!”虽然常怀庆不能说话,但是他的眼神和表情都告诉人们,他是深深地爱着党的,每当党有重大节日和重大会议时,他都不忘去观看和收听,这也是他心里的一份牵挂。

  兄妹的好嫂子。李凤芝是婆婆家的中坚力量,是兄弟姐妹们心目中公认的好嫂子。公婆去世得早,她主动担负起挑起家庭大梁的重担,照顾年幼的小姑子和小叔子。因为他们双方的兄弟姐妹都生活在农村,家里都非常困难,李凤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自己家也不富裕的情况下,付出许多精力和金钱来帮助弟弟妹妹。在公婆去世后,她视自己的小姑子和小叔子为亲姊妹一样,从生活上关心他们,精神上鼓励他们,关心他们的冷暖安危,直到弟妹长大成人。如今,辛苦经营的家换来了姊妹们的真情,弟、妹将李凤芝这位嫂子当成母亲一样看待,尊敬她,爱戴她。知道嫂子照顾卧病在床的哥哥生活的不容易,他们经常给嫂子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顾,让嫂子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也让她的内心感到无比的温暖和欣慰。

  邻里的好帮手。她不但对自己的丈夫、孩子、兄弟姐妹照顾得无微不至,还把自己的余热都献给了街坊邻里。她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她把邻里视为自己的姊妹。一次,邻居张凤兰不在家,家里晾晒在楼下的衣服和被子忘记收上来,这时大雨就要来临,李凤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安顿好丈夫,以最快的速度,跑下楼将被子及时抱到屋里,免遭大雨淋湿。当邻居急忙赶回来,看到自己的被子干爽地放在李凤芝家时,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

  因为她常年在家照顾丈夫,邻居的大事小情她能帮的就主动上前帮忙,从来不把自己当成花甲之年的老人,谁家有需要,只要她能伸上手,她就主动去帮忙,从不吝啬自己的体力。她为邻居看门护院,帮助邻居的小夫妻照看放学回家的孩子,帮助年迈的老人梳头、剪指甲等,她这样发挥自己的余热,奉献自己的爱心,感动着楼里的居民,赢得了大家的赞许,大家在闲暇时也都伸出手来帮助李凤芝一家,让她深切地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李凤芝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勤劳质朴、豁达乐观、坚强不屈、无私奉献,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为邻里树立了典范。她用自己的诚心和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也为自己创造着幸福的生活。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孝老爱亲的事迹材料08-12

孝老爱亲典型事迹材料04-21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06-17

孝老爱亲心得05-26

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08-09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的事迹材料08-02

孝老爱亲个人事迹材料08-05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优秀11-25

好人事迹材料孝老爱亲06-27

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