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

时间:2023-05-04 17:34:38 实习总结 我要投稿

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15篇)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15篇)

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1

  上学期期末考完试,6月30号我就到家了。感觉到自己快大四了,不能在这么碌碌无为下去了,就想找份暑假实习工作。为了尽快落实我的实习工作,我回家以后就打开电脑上网,浏览的几个比较大的招聘网站,例如智联、前程无忧等,终于确定了我的职业意向—网络编辑。

  接下来的日子似乎不是那么容易。盛夏来临,好多毕业生找工作,招聘人才是供过于求。而且,好多公司还不要实习生,我似乎陷入了很尴尬的境地。大公司不要实习生、小公司招实习生不想去,最后,我终于放低自己的眼光,选择了一个民营公司,它就是我的第一家实习公司—石家庄易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点亮希望,祭奠生命生活一直在继续,我也如期的步入了职场生涯。由于本身是实习生,而且无任何工作经验,我的薪水很少,实习期就1000元,但是我想总好过没有工作吧。我就接受了。7月4号是我上班的第一天,我们做网络编辑的有一个小组,组长看起来很和蔼,是个很年轻的女孩,看起来不过就26岁吧。她跟我说,第一天工作,你可以先熟悉下工作的整体流程,工作很轻松的。第一天就在我万分期待,又万分紧张的状态中过去了。

  7月5号,工作的第二天。今天组长给我分配了的'任务,然后给几个网站写几篇软文。我很用心的工作,先是从各大站如搜狐、新浪、网易采集、了解相关的信息,然后用自己的文笔再整理、编辑出属于我的原创文章。原创软文其实真的不是很好写。文章不仅必须是原创的,还得是具有可读性,能吸引读者阅读。经过本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写出来了,分别是《如何在百度算法不断更新的情况下保持网站排名》《怎样办经济

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2

  在学校里原本以为学习理论知识就够了,可是在暑假期间经过十天的报社实习,才发觉了理论与实践是有代沟的。深深体会到将理论用于实践的重要性,而且还要知道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是否相关,也只有真正在实践中知道所学习的是否实用。

  在短暂的十天实习,我唯一的感觉:自己现在做的书本上都没有遇到过的。像我新闻传播专业最适合干报社的工作,这是我当初的观念。但是我进入报社实习的不是去采访,也不是写报道,而是报纸排版。这是一份比较烫手的工作,我刚开始还想以没有学过报纸编辑为理由拒绝实习。可是实习的机会是通过关系层才争取到的,怎么可以放弃呢?再者,不会的事情慢慢学就会了。于是我硬着头皮开始了自己的实习生涯。

  实习的第一天,我满怀好心情去报社。走进编辑室,遇到的是一张张新面孔,我的难题来了:如何和同行相处融洽?幸好在学校期间,人际交往还算不错,懂得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原则。实习老师叫我熟悉环境,先把工作组的人交流交流。当然,我的实习一天,就在和报纸排版组的人员交谈中结束。我的收获就是,人际关系处理好的话,为我接下来的实习会带来方便。

  实习的第二天,熟悉环境后,今天我就要真正进入排版工作。可是,实习老师又拿出一大堆的报纸和有好几本关于排版的书放在我面前,嘱托我半这些资料看了,不要那么心急做排版工作。看来我的工作量还是蛮大的,我也没有怪老师的理由,于是耐心地看起她所给我的资料。看完那么多的报纸,我才发觉原来排版并不是我想象中简单,这些都是一些排版出错的报纸,应该总结,避免历史性重复错误。关于排版的书我以前根本没有接触过,通过阅读初步了解排版的流程。

  实习的第三天,我认为应该可以让实习老师让我操作排版的过程。老师布置我的任务是要我自己了解计算机排版的初步知识。令我可喜的是我业余所学的计算机知识终于派上用场了。所以今天任务提前完成,由于我对计算机的操作较熟练,老师非常欣赏我就把明天要我做的事情今天也做了。我耐心地看着我的老师和其它的工作组人员在计算机上精心的制作、排版,我如果不用心的话,明天自己上场会出丑的。时光在我看着他们不断地敲击键盘,移动鼠标中流逝,这天又过了。

  实习的第四天,我才真正开始我的主旋律报纸的排版。我将自己近来几天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今天的报纸排版中来。老师说我的统筹观念还是比较好,有一定审美情趣,尤其是对一篇文章的整个摆放结构有独特的视角。头版,第二版,第三版,……最后一版的内容报道也没有出现偏差。但是毛病也不少,图片与文字没有处理协调,对新闻稿的主次性没有很清楚。这一天我就在不断的.改进中度过的。

  实习的第五天,我看到了自己的成果,一份报纸是通过自己的手出来的,无比的喜悦。今天我的主动性也比昨天强了,在同一工作组的人员们也都特别照顾我,帮助我度过一些难关。今天的工作量明显要比昨天大,因为这是周末版特刊。我的工作不是占主要的,但是也是不可缺少的,我在一旁向他们讲讲我的意见与建议,而且有写时候计算机操作还需要我的光顾。整天下来,人比较累呀,可是学到了许多新知识,这是对我辛勤耕耘的回报。

  接下来的几天都是重复着类似第四、五天的工作。

  短暂的十天实习,让我感觉到理论与实践会有代沟,怎么样才会让代沟越来越小呢?最好的办法在实践中不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更新,进行补充。

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3

  还记得上学期的最后一次例会作总结时,我一直重复的一个词就是——感谢。现在,经过两周的实习,我首先要说的也是感谢:感谢小芳姐和学姐们给我这次来到xx日报文教部实习的机会;感谢实习期间主任、小芳姐、丽霞姐还有小伙伴们的教导和照顾;也感谢自己的坚持,能够在xx日报大学生记者团、xx日报收获这么多…

  实习进行时 第一周:模仿 学习

  我之前从没有过任何实习经历,所以这次来xx日报实习成了我人生的第一次实习经历。面对第一次,难免紧张。实习第一天,坐错了电梯,对于一个路痴来说十分艰辛的找到位于9楼的文教部,来早了许多,等到吴xx姐姐来开门,走进办公室,“实习终于开始了!”

  开始几日,每天早上去取报纸、烧水、打扫一下,然后开始坐在桌前认真的看报纸,也是第一次那么一字一字仔仔细细地读xx日报,现在也是终于养成了和学长学姐们一样的习惯——早上起来“手机开机-xx新闻网-xx日报”。那时,先来的小伙伴已经有了任务,我虽没有但不觉失望,因为我知道我的经验还不够,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每天看报,熟悉各种新闻稿件的段落结构、语言文字,我觉得对之后真正自己写稿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主任交给我和葛宇一个微倡议,关于车辆行驶时不礼让行人的现象。这是我的第一个任务,很兴奋,但是困难和挑战也就来了。我们做了一些准备后就到街头采访,可以说很大部分的人不愿意接受我们采访,一些慈祥可爱的爷爷奶奶到是很喜欢跟我们聊,对这个现象也有很多抱怨,但是奈何他们就是说不清想法,我们也是无从下笔。后来我们把记录本子收起来,不说是xx日报说我们是大学生来做调查,效果反而更好一些。那天,我们在从报社一路走一路采访,一直走到火车站那边,印象中那天是xx最热的一天,温度已经超过了35℃,回到家里皮肤已经被晒得发红,但是心情却特别好,感觉实实在在的体会到了记者的辛苦。

  周六赶上郁可唯、张xx、张xxxx拉票会,第一次采访艺人也是蛮兴奋的。记者联访时间在活动之前,早早赶到,然后到采访房间等待,当时想着能当个娱乐记者好像也不错。采访开始,三位艺人一个接一个的来,有一个主持人会先和艺人聊,这时就会发现很多有用的信息,所以抓紧时间记下来。然后是自由提问,不知什么原因,基本没有人提问,可能是之前的信息已经足够了或是艺人的知名度的原因吧。之后享受了xx日报记者的福利,坐在前排观看了整场活动,第一周的实习也就心满意足的结束了。

  实习进行时 第二周:实战 发稿

  第一周在轻松愉快中结束,没发过一篇稿子,但是还是收获满满。实习的第二周,熟悉环境后本应更轻松,但忽然更忙碌了。周一到了报社,看见了好久不见的小芳姐,然后就接到任务写作家森林的活动预告。之前在记者团的时候这种稿件很多,但是因为学校离得很远,所以没有机会去采访写稿,所以又是一个第一次。但是,根据小芳姐给的材料还有之前看的报纸的类似文章,还是搞定了。下午又是第一次和小芳姐出去采访,是市教育局和阿里巴巴合作的活动,通过给的新闻通稿还有小芳姐画得重点也顺利完成了。第二天,这两篇新闻就见报了,在报纸上看见自己的名字的感觉是那么的特别,非常兴奋。

  后来,小芳姐在微信群里面给我们几个实习的学生发了一版倒头题参加短消息竞赛的新闻稿《一位出租车司机和三部手机的故事》,讲得是普普通通的一件小事,但是却折射出很多东西,这篇文章在很多期的.报纸上都有后续报道和读者的讨论,反响很大。“新闻就是讲故事,将故事讲得动听有意义”小芳姐告诉我们。

  后来几天写了几篇稿子,对于我来时很多都是第一次接触的范围,但是我一遍遍的翻博客、翻报纸,看之前的人怎么写,学习结构,然后加入自己的内容。丽霞姐交给我的采“血尿”的稿子,绝对是个挑战,因为对于这种专业的东西了解的很少。丽霞姐说“先要自己弄明白”。所以采访之前,百度百科上的内容看了几遍,又看了几篇论文,总算是弄明白了,然后想好稿子的结构,将需要填补的空白设置好问题,整理好。第二天采访了专家,过于紧张忘记了录音,采访过程中由于无知专家也显得很无奈,但是不论怎么说我还是一点点的问直到问明白,最后凭记忆把稿子完成了。丽霞姐对于稿子没有批评也没有表扬,但对于我是又完成了一个挑战。作家森林的稿子,主任小小的考验了我一下,完成后主任评价“基本达到要求,是我想要的东西”,对于我简直是莫大的鼓励和肯定。就像小芳姐说的“不会写,写不好都没事,以后再遇上这样的事知道怎么下手就行。”周末跟着丽霞姐听了一个感觉很高端的美容会议,下午采访了黄菡,实习结束。

  总结一下,整个实习就是伴随着我的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在这一个个“第一次”变成“第几次”的时候,就是我的成长与进步。最后还是要感谢能有这次实习的机会,虽然我不是新闻专业,但是这次实习经历以及在xx日报大学生记者团的经历都开阔了我的眼界、提升了我的能力,让我收获很多。

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4

  三峡之行结束后,我在家呆了14天就返回京城。不是做志愿者,而是去中国教育报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为此,我错过了8月1日陕西省境内的日全食,西安360一遇的日全食。为此,我也没有能和家人、朋友过多地相聚。

  但是因为提早来了三天,我有了两个发表文章的机会。祸福相依,孰能辨之。

  历数在教育报实习的一个月,除周末外早上七点半起床,赶九点半到报社,下午四点半之后就可以离开。有两天请假,一周休假,一天采访,算来在报社的日子不过13天而已,真正实习的时间,就是15天。这十五天里,我发表了三篇文章,每一篇都曾四易其稿;排了两个版,有一个版由于粗心数错了行,连累了高老师和排版工作者周六回报社改版;采访两次,一次在紫竹院公园采访4位北京市民,一次在学校用英语采访一位外国奥运志愿者;撰写一份策划,关于高校学生媒体的情况。目前这篇大稿还在酝酿中。 一个月里,我认识了徐老师、高老师、两位张老师、石老师,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还结识了几位实习生,他们现在都是我的'朋友。

  一个月里,我接触到正规的报社工作,看到了规范化的运作流程。关于报纸的收获,虽然不多,但也相当受用。

  1,定位

  教育报的定位是面向全国的教育工作者,所以内容都是针对知识精英提供他们的所需。如此一来,中国教育报成为了教育行业的领跑者。专业化,是教育报做强做精的制胜法宝。也许中国教育报的发行量不如中国青年报大,知名度也没有中国青年报高,但是它的广告收入和记者待遇,确是远远好于前者。正是因为定位准,才容易出奇制胜。相反,如果和其他报纸一样都做大综合,竞争太过激烈,想要做到不可替代,实在不那么容易。

  横向定位于教育行业,纵向还要定位于主流媒体。既然是主流媒体,那么重大事件、主流声音就绝不能缺少,否则就是将自己边缘化。所以汶川地震、奥运会这些所有媒体都在报道的事件,教育报也出了若干个专版,而且做得很精彩。

  经纬坐标精确定位之后,接下来便是细分工作。文化周刊一周四五六日出版,每个版面分别定位为“人文焦点”——关注教育周围时代文化现象,“人文博艺”——培养知美爱美文化情怀;“人文文史”——为教育提供人文常识;“人文笔记”——记录教育时代的心灵和生活。 我第一次对定位和口号的感觉如此清晰。人文焦点记录文化新闻和学术事件,人文博艺是阳春白雪的琴棋书画,人人文史介绍历史故事和文化常识,人文笔记则刊登教师们的感悟和点滴。这些文章的起点都非常高,因为精品的层次都是在大众文化之上的。

  2,策划

  每一次出报,都涉及到精心策划。这个选题不能陈旧,不能浅显,更不能离群索居。所以我若干次的策划都被否了。有过丰富媒体经验的人,总是一眼就能看出这个选题的时效性与实施难度。徐老师说,当记者最难过的坎,也就在与策划选题。因为能做记者,笔头功夫都一定不成问题,差异就在于能否找到好的选题。我在青年人大也有一年多的选题经验,现在看来还是差几个层次。

  每一次选题策划好准备实施时,教育报都会做出一个书面策划。即便只是一个版,几篇文章,也会有详细的介绍:都有哪些文章,大概多少字,这些文章和整版主题是什么关系。纵然精短,但也能够帮助所有参与者明晰方向。

  3,采访

  我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新闻,只是有一些在青年人大的实践经验。所以采访,也都是凭着感觉来。以前在青人有过为数不多的几次采访,都是很简单的确定主题设计采访提纲,然后约学校的老师进行就可以了,甚至下课堵在老师门口随便问两个问题。而在教育报的两次采访,让我深刻明白了什么叫采访。

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5

  文笔好的好处就是可以将来做一个作家或是记者,报社编辑也是不错的。我的专业就是中文,虽说不是很热门的专业,但是我还是会做到最好的。

  光有好文笔是不行的,我还要有写文章的素材,出去实习时一种很不错的选择。在实习中既可以接触到新鲜的事物,也可以锻炼我的实践操作能力。

  转眼一个星期就过去了,我的实习生活已经过了有半个月时间了。

  我的记者线上还是没有多少新闻,我只能自己想办法。在经济部不像在热线部,新闻不多,而且关键的是我没有新闻线索。正在寻找、整理自己要做的题目,确定题目以后可以自己有针对性地去外面跑,自己写了,算是自己策划、实施了。

  星期四时我听到朱总和省会新闻部的王海科记者说去采访,要带一个实习生,我马上就给王记者说那带我过去吧。后来我就和他去黄河饭店在郑州市咪表听证会场了。当天去会场的中央和地方的媒体有好多家,央视、中青报、河南电视台、大河报、河南商报等都去了,因为咪表听证案在全国来说应该是第一次,所以受到了比较大的关注。由于装备比较简陋,还好王记者拿了一个mp3可以录音,我就带了一个笔记本。回来后就以自己做的记录写了段稿子,给王记者通过qq传过去了。感觉自己写的稿子还是很差劲,因为自己对这个案子本身不是很了解,关注的也不够,所以有些基本的内容都会出现差错。写的稿子基本的事实是比较清楚,但是不像新闻,那种导语与串词不熟悉,不是那种流畅的新闻报导。

  星期五带我的记者说有一个会议要去,是“创新河南 产业河南”高峰论坛,主要是围绕《河南mba经典案例集》的编撰出版的,由大河报高级编辑王熙珩女士任总策划人的,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河南各行业企业老总参加的会议。我和施彩英记者、经济编辑部主任陈素红、摄影记者阎义文去的 。我的工作主要是负责记录,施记者他们出去采访在会议上发言的比较著名的人物。中午在楼下茶座还对河南塞思口腔医院的何宝洁先生(塞思入编案例集)。回来后就以自己的记录写稿子,因为这次我吸取上次的教训,记录的比较详细,自己又拿了录音笔,加上有一些相关的资料,稿子写的还算比较顺利。不过还是存在导语、新闻事件串词的问题。

  我认为在实习时还是多比较自己写稿和老师的差距、注意看一些新闻观念比较新颖的报道(新京报、楚天都市报、中青报冰点周刊等)、见识记者真正的生活状态等是很重要的。我现在离毕业还有2年时间,在这两年里我认为只要找到自己和一个合格的记者的差距而努力,等我以后走上记者这个岗位会能更快的进入状态。

  刚来,报社企划部的夏老师接待了我们,后来经过较慢长的等待(部门之间协调加上记者也比较忙)我们几个人被分到了新闻采访部。我是跟着经济新闻部的施彩英老师跑新闻,施老师因为培训加上也没有她那条线上的新闻,所以我就在报社看看报纸、打扫卫生、上网看看新闻和评论等。我现在为止发的唯一一篇稿子是马纪朝老师让我写的关于用手机给小灵通发短信有望不加106的新闻,我写好后马老师加了一些内容也修改了一些说法,到发表时弄得像一篇可以的新闻了。

  没有来实习之前就听说实习的时候可以学到好多东西,现在实习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自己还是感觉自己学到了一些东西或者说注意到了一些平时自己没有注意的细节。自己以前在学校的《学生工作》编辑部做过学生记者,平时对新闻还算比较关注,但都是一般性的关注新闻事件。现在自己也算一个将要入行的准记者了,只关注关注新闻事件是不够的。我注意到马老师每天来了之后就是在网上找新闻线索,我写的那篇就是他发现的觉得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之后让我写的。

  来报社后自己看新闻也比以前有心了,会想一些和新闻背后记者的'工作情况,从发现新闻线索到采访、新闻见报之间的一些细节问题。

  我觉得现在作为都市类报纸就是给市民的生活提供方便,服务读者。像商报这样只在省会郑州发行的报纸就应该抓住服务读者的功能。就像我写得那篇稿子,那是国家信息产业部7月10日发的一个公告,一般的市民可能不会看到,而且公告写得比较专业,不容易理解。经过我们记者对河南本地的情况(这是市民最关心的)核实与了解,把具体的情况告知给读者,就是为读者服务。热线部记者的工作就不用说了,报纸为读者着想了,才会让读者感到温暖,这样报纸读者的忠实度才会提高,报社有发展。

  做新闻要真实

  做新闻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真实,这一周我遇到了好几件新闻不真实的事件。

  周三马纪朝记者让我去听一个因为大河报女记者写的一篇买钢琴的黑幕引起商家不满、对内容真实性怀疑举行的一个媒体与商家的座谈会。记者可能是因为对钢琴行业没有深入了解弄出一些错误,给商家带来了一些麻烦。有些记者会为了写稿制造一些虚无的新闻要素,我认为不管什么样的新闻要素自己没有采写到就不能想当然的。

  采访要抓足新闻要素

  去现场采访时记者应该有足够的新闻敏感性,要是记者本身没有足够的经验,在现场就要尽力

  采访相关人员,记录现场的新闻事件、人物等,以备后期新闻写作时查用。而且有详细的现场记录还可以防止出现新闻细节的虚假。

  现场采访结束之后,针对不清楚的问题还可以打电话咨询专业人士、新闻事件的负责人,把自己不清楚的地方告诉他们,从他们那里获得一些在新闻现场找不到的东西,如领导讲话、背景资料、相关部门反映等。记者应该为自己写的新闻负责,因为失实新闻对当事人的影响是不能预见的。

  记者的生活是很累的,可是新闻媒体发出的声音必须保证采写是真实的,万一失实要保证问题不是出在自己这一个环节上。

  这次实习结束了,不过我对这次实习的思考还没有结束,我感觉实习真的是需要很多的素材的,写文章也不是那样的简单的,光有好文笔是不行的,还要学会怎么去写才能让大家接受,这是最重要的,我相信只要通过不断地锻炼,我的写作能力还是会得到巨大的进步的,这就是时间的问题了。

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6

  还记得上学期的最后一次例会作总结时,我一直重复的一个词就是——感谢。现在,经过两周的实习,我首先要说的也是感谢:感谢小芳姐和学姐们给我这次来到xx日报文教部实习的机会;感谢实习期间主任、小芳姐、丽霞姐还有小伙伴们的教导和照顾;也感谢自己的坚持,能够在xx日报大学生团、xx日报收获这么多…

  实习进行时 第一周:模仿 学习

  我之前从没有过任何实习经历,所以这次来xx日报实习成了我人生的第一次实习经历。面对第一次,难免紧张。实习第一天,坐错了电梯,对于一个路痴来说十分艰辛的找到位于9楼的文教部,来早了许多,等到吴xx姐姐来开门,走进办公室,“实习终于开始了!”

  开始几日,每天早上去取报纸、烧水、打扫一下,然后开始坐在桌前认真的看报纸,也是第一次那么一字一字仔仔细细地读xx日报,现在也是终于养成了和学长学姐们一样的习惯——早上起来“手机开机-xx新闻网-xx日报”。那时,先来的小伙伴已经有了任务,我虽没有但不觉失望,因为我知道我的经验还不够,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每天看报,个人简历熟悉各种新闻稿件的段落结构、语言文字,我觉得对之后真正自己写稿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主任交给我和葛宇一个微倡议,关于车辆行驶时不礼让行人的现象。这是我的第一个任务,很兴奋,但是困难和挑战也就来了。我们做了一些准备后就到街头采访,可以说很大部分的人不愿意接受我们采访,一些慈祥可爱的爷爷奶奶到是很喜欢跟我们聊,对这个现象也有很多抱怨,但是奈何他们就是说不清想法,我们也是无从下笔。后来我们把记录本子收起来,不说是xx日报说我们是大学生来做调查,效果反而更好一些。那天,我们在从报社一路走一路采访,一直走到火车站那边,印象中那天是xx最热的一天,温度已经超过了35℃,回到家里皮肤已经被晒得发红,但是心情却特别好,感觉实实在在的体会到了的辛苦。

  周六赶上郁可唯、张xx、张xxxx拉票会,第一次采访艺人也是蛮兴奋的。联访时间在活动之前,早早赶到,然后到采访房间等待,当时想着能当个娱乐好像也不错。采访开始,三位艺人一个接一个的来,有一个主持人会先和艺人聊,这时就会发现很多有用的.信息,所以抓紧时间记下来。然后是自由提问,不知什么原因,基本没有人提问,可能是之前的信息已经足够了或是艺人的知名度的原因吧。之后享受了xx日报的福利,坐在前排观看了整场活动,第一周的实习也就心满意足的结束了。

  实习进行时 第二周:实战 发稿

  第一周在轻松愉快中结束,没发过一篇稿子,工作总结但是还是收获满满。实习的第二周,熟悉环境后本应更轻松,但忽然更忙碌了。周一到了报社,看见了好久不见的小芳姐,然后就接到任务写作家森林的活动预告。之前在团的时候这种稿件很多,但是因为学校离得很远,所以没有机会去采访写稿,所以又是一个第一次。但是,根据小芳姐给的材料还有之前看的报纸的类似文章,还是搞定了。下午又是第一次和小芳姐出去采访,是市教育局和阿里巴巴合作的活动,通过给的新闻通稿还有小芳姐画得重点也顺利完成了。第二天,这两篇新闻就见报了,在报纸上看见自己的名字的感觉是那么的特别,非常兴奋。

  后来,小芳姐在微信群里面给我们几个实习的学生发了一版倒头题参加短消息竞赛的新闻稿《一位出租车司机和三部手机的故事》,讲得是普普通通的一件小事,但是却折射出很多东西,这篇文章在很多期的报纸上都有后续报道和读者的讨论,反响很大。“新闻就是讲故事,将故事讲得动听有意义”小芳姐告诉我们。

  后来几天写了几篇稿子,对于我来时很多都是第一次接触的范围,但是我一遍遍的翻博客、翻报纸,看之前的人怎么写,学习结构,然后加入自己的内容。丽霞姐交给我的采“血尿”的稿子,绝对是个挑战,因为对于这种专业的东西了解的很少。丽霞姐说“先要自己弄明白”。所以采访之前,百度百科上的内容看了几遍,又看了几篇论文,总算是弄明白了,然后想好稿子的结构,将需要填补的空白设置好问题,整理好。第二天采访了专家,过于紧张忘记了录音,采访过程中由于无知专家也显得很无奈,但是不论怎么说我还是一点点的问直到问明白,最后凭记忆把稿子完成了。丽霞姐对于稿子没有批评也没有表扬,但对于我是又完成了一个挑战。作家森林的稿子,主任小小的考验了我一下,完成后主任评价“基本达到要求,是我想要的东西”,对于我简直是莫大的鼓励和肯定。就像小芳姐说的“不会写,写不好都没事,以后再遇上这样的事知道怎么下手就行。”周末跟着丽霞姐听了一个感觉很高端的美容会议,下午采访了黄菡,实习结束。

  总结一下,整个实习就是伴随着我的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在这一个个“第一次”变成“第几次”的时候,就是我的成长与进步。最后还是要感谢能有这次实习的机会,虽然我不是新闻专业,但是这次实习经历以及在xx日报大学生团的经历都开阔了我的眼界、提升了我的能力,让我收获很多。

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7

  这次认识实习主要是去了博大企业集团以及解放日报集团旗下的《新闻报》。 我们先是去了博大企业集团,博大企业集团是一家多元化投资的公司,包括数个子公司和分公司,其主营业务为石材,核心公司为金博石材建设有限公司。公司的办公楼从外面看就好像是用一整块大石头雕成的,大门旁边的公司名称“博大集团”也是刻在石头上的,公司里的桌子、墙壁装饰画、垃圾箱等也都是石头做的,这些都充分表现了公司的特征。我们先是在公司的会议室里开了个会,看了一段介绍公司的视频,商量了一下接下来的安排。然后由公司的负责人领我们参观了一下公司的各个部门,大体的了解了一下公司。

  接下来的三天里,我们被分到不同的部门进行实习。我和其他六个人被分到了上海卡丝通化学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博大集团的一个子公司),帮助他们做一些文案方面的工作。在这里,我更深切的感受到了公司内部的工作氛围,每个人每天都有自己的工作计划,工作都是井井有条,一环扣一环的,感觉紧张有序。同时也更深入的了解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公司以“博大精深,博爱天下”为经营理念,在公司的会议室及办公室的墙上随处可见的“假如我们是羚羊,停下脚步我们就会被狮子吃掉;假如我们是狮子,停下脚步我们就会被饿死”的警示语更是记在每个员工的心里。他们公司的内部报纸《博大报》也是办的非常出色,而且里面特别注重对员工的关怀,每期上面都会有刊有近期过生日的员工名单以及其他员工对他们的祝福。

  结束了在博大企业集团的实习后,我们又去了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公司负责人领我们参观了解放日报旗下的《新闻晨报》。我们先是在楼下参观了他们的排版过程,发现他们排版时使用的也是方正飞腾排版系统,但是排版人员使用的都极其熟练,用的基本上都是快捷键,我们虽然也学过方正飞腾排版系统,但是看他们排版的时候只看到电脑屏幕上的图文速度飞快的变换着,根本就看不清楚他们做了什么,就好像自己完全没有没有学过这软件一样。

  看完了排版后上楼参观了他们的新闻部以及编辑部。他们的新闻部划分为时政新闻部、民生新闻部、国际新闻部、理财新闻部、社区新闻部、教育新闻部、

  视觉新闻部、环境新闻部、国内新闻部、评论研究部、社会新闻部、互动新闻部、体育新闻部、文艺部、周刊部等非常细化的部门。编辑部主要划分为上海编辑部(主要负责上海方面的新闻的编辑)、要闻编辑部(主要负责头版及前面几版的新闻编辑)、图片制作中心等部门。在行政管理上他们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在工作上他们又是相互配合的。

  参观完以后我们开了一个研讨会,负责人倪主任又给我们大体介绍了一下解放日报集团的情况,然后就是大家提问了。在倪主任的介绍中,有几点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第一,《新闻晨报》的定位是思路走在大家的前面;第二,《新闻晨报》不是通过扩大发行量来赢取利润,而是通过控制发行量追求精确发行,吸引精确投放的广告商来达到盈利的目的。

  这次实习最主要的收获,第一是对公司和报社都有了一些比较直观的.认识。以前对企业、对报社的了解都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一般就是书本上学的知识,或者是根据在网上或电视报纸上看到的部分报道来做的想象。这次实习是我第一次进入到一个企业和报社的内部去看他们怎么样工作,怎么样与同事之间相处,感觉对自己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第二是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我就一直在想这个专业毕业以后可以从事的工作以及工作的环境,也曾在在网上、课堂上看到听到过很多关于这方面的问题以及解答,但自己却只能是凭着这些来想像。而这次实习终于让我有机会亲身感受一下未来有可能会面临的工作环境,我想这是读再多的书也不能得到的结果吧。

  另外通过这次实习,我也意识到了很多平常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例一,在博大的时候,有一个姐姐问我们“你们谁的平面比较好?会使用photoshop等软件?”我一听就愣了,这个photoshop吧,要说不会,我们可是专门学过的;要说会吧,我也就会一点儿简单的操作,如果说人家让我做个什么效果而我又不会做的话,多难看啊,人家心里很有可能想“你不是说会吗,怎么又不会了呢?”我最担心的就是这个问题,结果就给碰上了。唉,今后一定要学好软件,到时候可以很自豪的说“我会!”

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8

  俗话说,学以致用.假期的这段实习经历,对我的启发很大。3月2日,我恋恋不舍地离开《xx晚报》,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历程。与上期暑假在《xx日报》实习的成绩相比,此次最大的进步是学会了写消息的格式。

  1月28日,我回到了家乡xx,还没来得及休息,便匆匆赶往《xx晚报》寻求实习机会,报社的黄总得知我来意后,欣然接受了,并安排我到社会新闻部实习。负责带我的记者是伍庆松,两人十分投缘,以哥弟相称。就在我满怀希望准备实习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姑父说他得动手术,需要有人帮其打点生意,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毕竟,姑父待我恩重如山。

  1月29日清晨,我向伍记者提出准备放弃这次实习。他说:越苦越累的时候就越要坚持下去,不管你什么时候来,我都给你提供实习机会。就这样,我上午在晚报实习,下午回去帮姑父做事,晚上写稿子,生活十分充实。

  晚报消息跟日报消息的写法风格上有天壤之别。刚开始时,还真不适应那种风格。日报的新闻崇尚理念性,晚报则注重时效性和可读性。2月7日,伍记者要求我跟着民政救灾车外出独立采访,那一次,对我的触动很大,要不是亲眼目睹了那些弱势群体,我还真难以想象城市里也存在着阴坡和阳坡。在没有阳光照射的那面,他们的'生活境域会是那么悲惨,黄玉香老人,一直在家中照料被摩托车撞成植物人的女儿;王丽蛾阿姨,在轮椅上一坐便达20年之久;刘绘善、刘茂材兄弟患性肌肉性萎缩,每两天要吃一桶中药……

  采访归来后,我第一次想到自己好幸福。我试着用自己的笔去帮助这些底层人士,但写出的消息不伦不类,见报后被老师修改了大半。他严肃地对我说:记者要为自己的每一篇稿子负责,不然稿件很有可能被编辑删去。消息有严格的结构和风格,初学者可以参照时间倒金字塔结构去写。这些话在上课时老师也反复强调过,但真正让你写又是另一回事,总感觉消息无法展开,语句段落很难连贯。

  "这些问题对大多数实习生并不陌生,只要多写,肯定会有很大提高的。"伍记者鼓励我坚持写下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训练,基本上学会了消息的写作结构,但导语、标题、文字润色方面仍需努力。2月13日,伍老师要我去一女大学生家采访,她叫李妮,家境原本不错。父亲是市粮油科的科长,20xx年,被查出身患癌症,为了治好他的病,全家人四处借贷,但不久便离开了人世。当年,李妮正在念高三,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她愈发刻苦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被吉林农业大学录取,就读于心理应用学专业。自入学的那刻起,她便以瘦弱的肩膀挑起了几份兼职工作。但李妮患有严重的贫血病,常常感到头晕。20xx年12月的某天,忙了一整天的她确实很累了,在帮公司推销产品时从楼上摔下来,造成全身多处骨折。闻讯赶来的师生忙将其送往医院,为了抢救生命,学校为其先垫付5万元。李妮前期的医疗费都是亲戚朋友捐助的,但很快被花光了。无奈之下,病未痊愈的李妮便回到xx的家里治疗。.据医生介绍:李妮病好后,还需要2万元的医疗费取出体内钢精、铁钉。但这些对这个家徒四壁的家庭无疑是天文数字。为了帮助李妮站起来,社会上不少人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但这些仅仅只是杯水车薪。在接受采访时,李妮倔强地拒绝了。她说自己是大学生,不愿像乞讨者那样生活,她有自己的人格。被拒绝的感受是难受的,但一想到这位同龄人将一辈子躺在病床上,我又偷偷地折身回去采访其母亲和周围邻居.在文章见报后的那刻,我总算松了一口气,正如事前想象的那样,中心医院答应为李妮免费治疗。从那时起,我知道记者除了报道基本事实之外,身上还肩负着一种责任.在寒假的实习阶段,我做了5份爱心报道。

  暑假实习,我是用正义的剑斩除黑暗势力;寒假实习,我是用手中的笔帮助那些迫切需要帮助的人。

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9

  为了能走出象牙塔全面了解社会生活,我于暑假期间在山东省日照市日照日报社开始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实习。大学即将进入尾声,实习是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的一个必经之路,也是更好地了解社会的一次机会,同时为日后的工作打下一个基础。

  实习的一个月期间我跟随人事教育部的老师学习,不仅了解了人事教育部的大体工作,也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回忆在报社实习的日子里,经历了陌生的环境、人际的复杂性以及各种突发性事件,都要求自己进一步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随机应变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在思想上提高工作的自觉性、责任感,从而使自己在工作中游刃有余,沉着应对。

  一个月里我明白了人力资源是做什么的,也看来一些有关人力资源的著作,比如《绩效导向的领导力》、《人力资源教程》等。在一个月中,我参与了员工的培训组织工作,老师在很多细节上的考虑周到,让我对工作更加的认真负责,这中间也有突发的事情发生,我都在老师的带领下及时处理好了,保证了培训的顺利进行。人事教育部的主要工作职能总述:

  1、 负责组织建设公司运营管理的各项机制;

  2、 负责组织召开公司人力资源会议;

  3、 负责组织召开公司各级人员的述职会议;

  4、 负责组织制定职能管理财务指标的预算并分析;

  5、 负责公司员工招聘、培训、薪酬、绩效、管理工作。

  在一个月里我收获的更多的是做人以及处事的道理,体验了社会实际工作中的现实问题,总结如下:

  1、实习是一份工作,不能老是想着自己是大学生,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可以犯错,可以迟到,可以散漫,可以偷懒等!工作了就不是在学校,公司有自己的'规则,不遵守公司规则的人,必将遭到公司的处罚。

  2、领导布置的工作最好一次性做好,做对,不然自己可能就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去做事了,在领导的眼里,你就失去了信任。有突发事件,一定要及时上报给领导,不要认为自己可以处理,就不如实及时上报领导,这时自己就大错特错。

  3、在公司上班,不要认为自己年轻,比公司同事有想法、有活力。要学会低调做人,学会和同事相处,不然自己就会被同事冷落了。

  4、在公司上班,一定要学会给领导提供有建设性合理的建议,这样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才有利,领导会认为你很有潜力。

  5、在公司上班,一定要从苦事、脏事做起,比如扫地、拖地板等工作,你一定要主动做事。

  6、所做的事情虽小,但真正把每一件事情做好也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容易。

  7、一定要学会不断总结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从方法、工作流程、效果等总结经验,不断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自己才能不断改善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不管别人说的对,还是错误,都是代表别人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事情的方式。

  8、走过的每一步,都要求自己力争踏实、稳重、应变、执着、追求、辉煌!这是每一个成功人事必备的素质和特征。

  在这里,我非常感谢领导对我这次暑期实习的大力支持,感谢报社给我这次实习机会,感谢人力资源部各位同事在这段时间里给我的帮助和指导。这段时间的磨练,使我懂得了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运作的基本流程,对招聘工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再次感谢报社给予的这次宝贵的实习

  机会。虽然这次短暂的暑期实习结束了,但对我来说这只是迈向社会的一个开始。

  我会记住一句话:“书本学来的东西,终究是要经过实践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10

  在大学里我学的是新闻专业,说的明白点就是写文章的专业,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就成为了记者,因为去别的工作岗位上不是很合适,专业也不对口。

  为了以后的工作,我必须要出去实习,因为现在的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了社会难题。为了毕业后我至于毕业就失业,我必须要及早打算。在学校里就把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提高到可以直接工作的水平。

  我决定在暑假里出去实习,地方我已经找好了,是一家不错的报社。

  今年暑假,我有幸来到《xx晚报》热线部,进行为期三周的专业实习。在这宝贵的三周时间里,我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为深刻地了解,同时也学到课本外的实践经验。这些收获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使我受益匪浅。

  第一天到报社时,我心里七上八下的,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完全不知该从哪里下手。负责带我的小彦老师给我介绍了部门的大体情况,采访的具体流程以及新闻记者需要注意的基本事项。第一天,老师没有带我采访,而是让我在阅览室阅读报纸。说实话,以前看报纸往往只是看个热闹,根本没有意识去观察新闻的思路和写法。

  从第二天起,我就跟着老师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采访。一旦接到新闻线索,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立刻奔赴现场。用老师的话讲,记者就是一台不分昼夜时刻待命的机器。我所在热线部的主要采访任务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新闻。在这xx多天里,我随老师深入北京大街小巷,跑遍了大半个xx城。无论风吹日晒,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我们的脚印。我是一个比较娇气的女孩,平时出门打伞,下雨打车。但是在采访期间,我明白记者是来不及顾及这些的。随着我渐渐融入工作,这些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忽略了。我们一般的工作流程是上午在报社接热线电话,下午出去采访,晚上回家写稿。任务多时,稿子往往不止一个,回家后常常要写到深夜。这也让我深深体会到记者的生活并非像想象中那么浪漫,记者不仅是无冕之王,更是一个肩负重大使命的职业群体。

  新闻容易忽略一些事实细节,而恰恰是这些细节比如人物,时间,地点等必须要精确。刚开始采访时,自己总不注意,人名地名没有留心去反复核实。在老师的嘱咐下,我知道了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其实是新闻中最重要的。一个错误的人名甚至会影响整个新闻的真实性。另外,新闻中每一个字,每一个称谓都要准确具体。比如,在一次城市雕塑的采访稿中,负责管理城市雕塑的部门我用了城管部门这个称谓。主任在审稿时指出这个称谓过于笼统,让我打电话再次确认。确认之后城管部门变成了**街道办事处城管指挥中心。主任告诉我,越是这种责任单位,名称越要具体,绝不能出丝毫的差错。

  在和老师采访的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无论走到哪里,老师总能细心留意身边的细节。记得在采访盲人老人为簋街制作忙问地图时,我观察到的是两位老人半小时完成一份、因此,我从老人效率高的角度采写。然而,老师告诉我,她粗略掐表算了一下,一份盲文地图上的地名只有40来字,半个小时意味着老人平均扎一个盲文需要将近一分钟的时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这让我明白采访时不仅要观察,还要细心。

  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原则之一。前不久的纸陷包子和华南虎事件使大众对新闻真实性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也给新闻工作者敲响了警钟。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无论新闻线索来自何方,无论新闻事件大小,我们都必须深入现场采访。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做真实的新闻,为社会负责也为自己负责。老师告诉我,这种情况对于记者再普遍不过,虽然很多时候在做无谓的劳动,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必须亲历而为。

  在报社,我发现很多记者并非新闻专业出身,理工科的记者作新闻也非常优秀。的确,记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相比之下社会知识和经验也同样很重要。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就必须有全面的知识结构。记者是综合性人才,对每一领域虽然不能都像本专业那样投入,但至少都应有一定的涉猎。在我的采访中,有一次是关于网上银行密码被盗的新闻。当当事人拿着米多长的银行对账单给我们看时,我发现由于相关知识的缺乏,我很难理解。于是,我立刻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弥补这方面的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弄清了网上银行的具体流程和网络黑客的基本情况。这件事也提醒我对不同的领域,如果一点儿不了解的话,在采访中就可能受阻。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应深入,提前了解所采访的领域。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勤看书,多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灵活变通是记者需要掌握的一个技巧。有些时候做新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很多新闻是在换了一种思路后得到的。比如,在跟老师采访某盲人学校时,我们原定思路是采写一篇类似会议新闻。由于活动本身的形式化,因此很难挖掘出亮点。但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坐在前排有一位拄着盲杖,手持录音器的盲人记者。这似乎有点不同寻常。于是我们在活动结束后对这位盲人记者进行了采访。没想到,她身上有一段坎坷的经历。和老师一合计,我们决定改变之前的选题。

  实习期间,我翻阅了大量的报纸杂志,了解了很多报业知识,。在采访过程中,接触到了各个阶层的人群,在与他们打交道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欠缺的东西人际交流。作为新闻记者,这个能力意味着你能否是采访对象信任你,把积压在心底的话向你透露,把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特别是在人物专访时,这往往也是一条新闻取胜的关键。除了不断练习与人交往的能力,我的体会还有采访前务必对你的采访对象做一个全方位的背景了解。这样做可以是使你的采访对象感到自己不适合一个陌生人交谈,不仅会很快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像老朋友一样聊天,也会获得对方的尊重。

  通过这一次在报社里的实习,我感觉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都提高了一大截。以前写文章,就是没有任何实际的空写,没有任何的可信力,现在我感觉自己写东西就是“下笔如有神”,可以很快的将我要写的东西表达出来,这都是实习的来的。

  以后我还是会出去实习的,一次实习可是让我提高这么多,那多几次实习那我不就可以提高的更多了,在毕业以后找工作的时候我可以和任何报社拍板,我写文章很好,实习过几次,工作找起来应该不难。

  同时我也希望在校的大学生应该多出来走走,实习一下,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这样毕业以后才不至于在人生路上迷失自己,迎接自己美好的未来!

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11

  从就读新闻专业以来,我一直向往每天在外面跑新闻的生活,可以见识不同的事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用自己的文字让生活更加美好,那一定是坐班的上班族无法体验的快乐。

  暑假的专业实习,我来到了北京青年报的本市热线版,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做一名记者的辛苦和快乐,同时让我对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也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初来乍到之热线篇

  第一天到报社报道,看着北京青年报20层的大楼我真紧张了一阵,电梯上下的人们互相搭着话,聊得也都是报纸上的今天的好新闻,头版的图片如何如何。我感觉北青的氛围一点一点正感染着我,也想要尽快融入到这种紧张有序的生活中。到了本市热线版,热线组的老师都很亲切,老师告诉我:记者都是下午上班,而且一般不来报社,有活儿就直接从家去然后写完稿晚上八点前发给编辑,工作就完成了。听到这个我长出一口气,暂时放松了,原来记者的生活似乎也挺安逸的啊。但当我体验过记者生活,才了解其中滋味。

  编辑安排我的第一个工作是接热线。专门负责接热线老师告诉我,接热线基本是所有实习生的第一课。接听电话,把事件重点记下来,最重要留下联系方式,以备日后记者和线人联系。但老师也告诉我说,记者一般会比较关注车祸爆炸等突发事件,但所有来电都要耐心的`听,然后做好记录。在接热线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无能为力,虽然是关注身边的急事难事怪事趣事,但

  热线组是无法切实为市民排忧解难的,只能让问题得到关注,但当市民需要切实的帮助打来的时候,我感觉真的很复杂,也十分无奈。这中间也确实接到一些有意思的电话,很多热心市民关注北青报,关注身边的生活。接热线同时也提高我了与人沟通,筛选信息的能力。

  下面列举些我接到的热线之最:

  最艰难的父亲———为了救治白血病的孩子已经倾尽所有,现在家里只能喝粥,急需医药费,求助红十字无果。

  最差劲的veva手机——最多一天接到4通电话都是反应veva手机质量太差,与电视购物上承诺严重不符,并且没有售后服务。

  最可怜的爱情失败者——名三十岁男子来电说,比自己小7岁的老婆和网友跑了,卷走了他所有的现金和存款,留下他和仅两岁的儿子,他们甚至没领结婚证。

  最无厘头的登广告要求——名男子要把自己的左脚脚底板给商家作为广告展板,问为什么要用脚底板,他解释人们越是看不到越是好奇,从而达到宣传商品的效果??

  最有责任感的市民——体育大学已退休教师,曾经向有关部门反应多达30多次体育大学大门外有影响市容的残破小房,一直无人管理,严重影响北京城市形象,愿意带着记者亲自走访。

  最现实的线人——因为提供线索被采纳后会有线索费,所以也就产生了一

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12

  从第一次走进报社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是属于这里的。

  大学的第一个暑假,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我很有幸的来到了XX日报社《XX晨刊》,在这里开始了我难以忘记的暑期记忆,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开心,更重要的是使我体会到了一名记者的真正生存状态。记者无限光荣的外表下,他们所为此做出的努力,以及往往所感觉到的无奈和遗憾。

  其实《XX晨刊》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学校的阅览室里总是会准时的摆放每一天晨刊的报纸。当初在看这一份XX本地的报纸时,总还会有一种不屑的感觉,觉得他们的新闻做的很平庸。只是很简单的例行报道,新闻没有深度,让人读起来索然无谓。当时就自大的认为假如自己可以去做这份报纸,一定可以做的更好。当时的我没有想到,几个月后我真的来到了这里。

  初次来到报社,就给我有一种怪怪的感觉,诺大的一间办公室里已近10点了,竟只还有寥寥数人。我们的到来似乎并没有引起他们太大的兴致,办公室里的电话此起彼伏。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才知道,虽然报社的工作时间写的是早晨几时至几时,下午几时至几时,但除了个别值班的和打字交稿的记者会在办公室里,多数时间他们都是不会在报社里的,有的记者我甚至一个星期都不能见他们一面。这使我深刻体会到了老师上课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了,“新闻不是可以做在办公室里凭空捏造出来的,必须出去跑,只有到处跑,才能发现新闻”。我经常会在中午12点左右的时间和晚上已经7、8点的时间里看到仍然还有很多记者在工作,他们甚至会把饭菜拿到报社里来吃。这些都深深的触痛了我,后来随着记者师傅前去很远的地方去采访,我在车里受不住路程的颠簸吐了,身为女子的师傅也是很难受,但采访还是要必须进行,此时我真的体会到了记者的敬业和辛苦。

  除了辛苦之外,记者给我的另一个极其深刻的印象就是他们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记者向来被称之为无冕之王,但在这个称谓的背后他们担负的是更多的责任。在我的实习过程中做过很多次的采访,每一次的经历我都是很珍惜,但对王先生邻里纠纷一事的采访印象极为深刻。王先生因回家的通道被邻居堵死一事,从协调到告上法庭三年未果。期间他4次借助媒体,可起到的.只是简单的推动而不是根本解决的作用,但他还是依然相信媒体并且找到了我们,看到王先生信任与期待的眼神,我真正理解到了作为一名记者的光荣。

  期间我们为此事跑了很多地方,有一次还受到了一点挫折,但想到王先生对我们的信任还是坚持了下来。最后事情终于解决了,王先生开心,我们也为此喜悦。此时是真的感觉到了作为一名记者存在的意义。在其他的采访过程中,还有几个类似的经历,其中XX村民修路一事也给我很深的印象。我现在还可以清晰的记得当我第一次来到XX,近十位村民围在我身旁的情景,最后因为路程的原因我不能回去,村民们特意准备了一间最凉爽的房间给我,那时我是真的感动。我知道他们如此对待我是因为我是一名记者(实习生),是记者的身份让我得到如此待遇;我也还知道我必须在今后的采访中对得起记者这个身份也才可以对得起XX的村民。

  所有的采访过程中,一次关于盗版问题的采访使我感触最深。因为那一次的采访我受到了表扬,也因为那一次的采访使我感到深深的内疚。受到表扬的原因是因为我的“细心”,点抓的好;内疚的原因是因为我太卤莽,事实判断可能出现错误的前提下就贸然发稿。事实证明表扬我是错的,我是太卤莽的。关键在于那一个条形码的问题,因为我坚持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条形码,否则的话便是盗版。因为“自以为已经查过了很多的资料”,可事实证明可能出现错误。其实我在做这个报道之前是有这个责任把事情弄的更清楚,让权威部门出来说话的,而不单单只是自己查了资料,这是完全由自己的粗心造成的。现在把它写出来,引以为戒!

  一个月的实习生活很快便要过去,现在的我拿起一份《XX晨刊》,似乎能感觉到每一篇的报道中记者们为此所留下的汗水,突然发现晨刊上的新闻是那样的可贵。也许晨刊还不成熟,但它毕竟还不到两岁。晨刊有一个传统,每个星期都有两次的集中学习交流的时间,晨刊的一个编辑曾说道:“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我想,这应该作为这次暑期实习的终结语。

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13

  按照学院里的安排部署,我们新闻系大三的学生要在这学期进行实习锻炼。经过一番周折,我被安排到河南商报社,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实习。

  说实话,相比于院里在其他报社实习的同学,我们的实习道路更为艰辛,除了需要更多财力支持外,还有幸得到了特殊"照顾"——长久等待的心理煎熬。

  在我看来,这段等待要比高价实习费对我的刺激来的更猛烈些。的确如此,报社长久的杳无音信,真是吊足了我的胃口,尽管之前曾经在一家党报社短暂临职,不过想起都市报记者的那种独行侠形象,我还是禁不住有些小激动。

  在中青大厦一楼入口处有条商报标语:我们还只是第二。从这些言语标识中,我知道这是一家自信的报社,外加一拨儿自信的记者。

  报社总编助理关老师,体型高大,是我们的大师哥,经典动作是习惯性地晃动着与自己身体不太对称的小脑袋,在埋头读报一段时间后,会猛地抬头,两眼圆睁,以作深思状,他在说每句话前,必会先积攒足够多说话所需的气息。刚进报社,他就把我们6个实习生纠集到一起,开了个小会。

  "我知道报社在大家实习这条路上设了不少门槛儿,不过这也许正应了那句古话:好事多磨。我现在可以向你们保证,商报会是众多报社中让你们收获最多的。"

  是的,好事多磨,既然如此,那就磨吧。

  一、牛刀小试

  毫无征兆地,我被安排到了经济新闻部。关老师的随手一挥,着实让我心里有些忐忑不安。因为在我想来,经济新闻属于比较专业的领域,诸如地产、财经等门类,对于我这个文科出身的人来说,显得有些陌生,这一点我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当我怀着略有不安的心情说着带有推脱意味的话向老师请教时,老师却安慰我说,慢慢来。

  报到的第一天,总是那么地让人刻骨铭心。

  徐主任原是给我安排了两位老师,一位姓陈,另一位也姓陈。两位老师很有特点,陈清利老师体型肥胖,笑起来颇给人一种弥勒佛的感觉;陈薇老师虽然本是女儿身,可是你看她走起来路来的派头,两只胳膊甩得老高,颇有一股男儿气概,别人笑称她为"企鹅"。

  每天上午我和另外一名实习生需要轮流接创富热线。商报每周二至周五会有一个创富版,主要是针对一些有创意的特色项目进行推广,为创业者之间进行合作提供一个平台。负责创富版面的是郑雪老师和纪宇老师。

  郑雪老师年轻漂亮、活泼开朗,给人一种亲切感,初到报社,我甚至以为她也是实习生,想来真是被她的美貌"欺骗"了;纪宇老师外看穿着打扮时尚前卫,内含丰富的采访写作经验,是位老江湖的资深新闻从业者。

  临近下班的时候,负责创富版的郑雪老师来到我们两个实习生身边,问我们哪个周六下午没事,我一想定是有采访,于是自告奋勇满口应允。

  后来了解到,每周六下午,商报会有一个互助公社活动。活动主要针对创业的中小企业者,每周会选择不同的主题内容,然后邀请一些营销方面的专家或者成功的创业老板,与到场的中小企业者一同交流,或传授生意经,或分享经验。而这个活动的负责人正是郑雪老师,我周六要参加的也正是这个活动。

  那天是3月13号,针对即将到来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那期的主题定为"商家维权"。

  下午两点半,活动正式开始。邀请来的律师在听取了现场商户遭遇的种种侵权案例后,对症下药,告诉他们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进行维权。当天,我按照郑雪老师的嘱咐,针对商家提出的各种问题和律师的解答,在采访本上写了密密麻麻几大页,也正是在那天,我大脑里装了不少商家维权方面的知识。

  活动结束后,老师让我回去自己尝试着写下。晚上回到寝室,我先在网上搜索了原先互助活动的稿子,比着葫芦画瓢,洋洋洒洒写了1000多,然后传给了老师。

  周一下午,老师在指出几点不足外,告诉我说稿子基本还可以,就是数有些少,因为互助公社每周的版面几乎是一整版,每周二刊发。

  就这样,我后来便长久的跟着郑雪老师,共同负责每周的互助公社活动以及创富稿。

  周一便是3.15了,按照徐主任的安排,我上午留在了学校,走访学校设置的一个投诉点。转悠了一上午,问东问西,生怕丢掉每一个细小处。不幸的是,真的是好事多磨,第二天竟让我脚上先磨了个鸡眼。无奈之下,只好买来鸡眼膏,只是走起路来还是一颠一颠的。为了怕老师知道自己腿脚不便而影响采访,我只有忍着脚的疼痛,没有告诉老师。

  等到花儿快谢了,自己的劳动成果终于在周二见报了。看到自己通过键盘敲打成的汉变成铅印刷体的时候,便是自己最为幸福的时刻。

  二、展露锋芒

  过后几天,生活略有沉寂,我进入到了实习生必经的读报时代。每天早上拿来四家都市报,挨个儿看个究竟,进行分析比较。无可否认,这段静下心来读报的经历对自己确有帮助,对于刚进门的我们,完全可以倡导"拿来主义",只不过在"拿来"的同时还可以进行自我创造。

  不久,实习的脚步便加快了。每天上午我便老早来到报社,接听创富热线。在别人眼中,接热线可能是个单调乏味、纯属机械运动的活儿,说实话,刚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可是结果并非如此。

  商报的创富热线主要是接听一些创富口信,或者是对于我们之前推广项目的反馈,寻求项目人联系方式的一种途径。从这个角度看,热线的繁多与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之前稿件的质量高低。

  其他时间,我主要跟着郑雪老师出去采访,发现一些比较有特色的项目写成稿子进行推广,由于创富版是免费帮创业者进行项目推广的,加上推广的都是一些特色、创意项目,因而受到了很多商家的喜爱。很多时候,创富热线会响个不停,最频繁的时候甚至达到每3秒一个热线,经常会听到商家怀着感激的心情在电话的一端说道:"你们的这个栏目办得很不错,是真正为我们商家着想,希望你们越办越好。"

  每次听到这些话,我便为自己作为一个商报人而自豪不已。

  实习生活开始进入正轨后,我便开始忙得不亦乐乎。除了工作日外,为了让自己的实习生活更加充实,我每周六也继续工作。上午跟着陈薇老师参加商报的藏金鉴宝活动,学到了很多关于玉器、瓷器以及画收藏等方面的知识,下午跟着郑雪老师组织每周的互助公社。两个月下来,经济新闻部的记者我几乎跟了个遍儿,学到了不同经济新闻题材的写法,收获颇丰。

  三、自我反思

  这段实习生活让我受益匪浅,包括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

  记得有一次,郑雪老师让我走访一些大型超市,了解当时市场上奶粉的`价格情况,以及涨价原因。因为之前大多是跑创富这条线儿,对于市场调查这方面确实经验不足。终于,当我大摇大摆走进超市,来到货架前向销售员亮明身份以及目的后,销售员的态度立马由晴转阴,他们像见了瘟神一样开始躲避我的问答,无论我说什么,他们只是冷淡的记住了那条单一的回答:不知道,不了解。

  不知道,不了解。这几句空洞的回答让我有些无奈。我只好拿起采访本对价格进行记录,没想到销售员看到后,竟然赶忙上前阻止,并且告诫我:再不走的话,便叫保安把你轰走。

  这时候,我的走投无路让自己感到有些恼怒,可是此时的自己就像被关进太上老君炼丹炉的孙猴子,任凭你使尽浑身解数,却依然于事无补。最后,在碰了一鼻子灰后,还是无功而返。

  回到报社,没有完成任务的我有些羞愧。幸好的是,最终老师还是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了奶粉的一些情况。

  晚上回到寝室,看到郑雪老师给自己发了一封邮件。在这封邮件里,她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告诉了我,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才了解到记者工作的不易,也知道了进行市场调查有学会运用技巧,包括"坑蒙拐骗"。而对于我这个毛头小子,仅仅两个月的实习确实还显得不够。

  四、结语

  如今,两个多月的实习已经结束,但自己亲身采访的情景还犹然在目。

  离开报社后的最初几天,还真有些不习惯。本来已经融入报社的我突然意识到,今后,在向别人做介绍时,那句开头语"您好,我是商报记者"已经不能再挂在嘴边。

  最后,感谢这段时间给我帮助的商报老师,感谢学院,感谢国家。老师,谢谢你们,希望今后的自己也可以像你们那样,做个理想中的独行侠。

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14

  今年暑假,我有幸来到《xxxx》热线部,进行为期三周的专业实习。在这宝贵的三周时间里,我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为深刻地了解,同时也学到课本外的实践经验。这些收获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使我受益匪浅。

  第一天到报社时,我心里七上八下的,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完全不知该从哪里下手。负责带我的xx老师给我介绍了部门的大体情况,采访的具体流程以及新闻记者需要注意的基本事项。第一天,老师没有带我采访,而是让我在阅览室阅读报纸。说实话,以前看报纸往往只是看个热闹,根本没有意识去观察新闻的思路和写法。

  从第二天起,我就跟着xx老师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采访。一旦接到新闻线索,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立刻奔赴现场。用老师的话讲,记者就是一台不分昼夜时刻待命的机器。我所在热线部的主要采访任务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新闻。在这20多天里,我随老师深入北京大街小巷,跑遍了大半个北京城。无论风吹日晒,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我们的脚印。我是一个比较娇气的女孩,平时出门打伞,下雨打车。但是在采访期间,我明白记者是来不及顾及这些的。随着我渐渐融入工作,这些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忽略了。我们一般的工作流程是上午在报社接热线电话,下午出去采访,晚上回家写稿。任务多时,稿子往往不止一个,回家后常常要写到深夜。这也让我深深体会到记者的生活并非像想象中那么浪漫,记者不仅是无冕之王,更是一个肩负重大使命的职业群体。

  新闻容易忽略一些事实细节,而恰恰是这些细节比如人物,时间,地点等必须要精确。刚开始采访时,自己总不注意,人名地名没有留心去反复核实。在老师的嘱咐下,我知道了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其实是新闻中最重要的。一个错误的人名甚至会影响整个新闻的真实性。另外,新闻中每一个字,每一个称谓都要准确具体。比如,在一次城市雕塑的采访稿中,负责管理城市雕塑的部门我用了城管部门这个称谓。主任在审稿时指出这个称谓过于笼统,让我打电话再次确认。确认之后城管部门变成了xx街道办事处城管指挥中心。主任告诉我,越是这种责任单位,名称越要具体,绝不能出丝毫的差错。

  在和老师采访的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无论走到哪里,老师总能细心留意身边的'细节。记得在采访盲人老人为簋街制作忙问地图时,我观察到的是两位老人半小时完成一份、因此,我从老人效率高的角度采写。然而,老师告诉我,她粗略掐表算了一下,一份盲文地图上的地名只有40来字,半个小时意味着老人平均扎一个盲文需要将近一分钟的时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这让我明白采访时不仅要观察,还要细心。

  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原则之一。前不久的纸陷包子和华南虎事件使大众对新闻真实性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也给新闻工作者敲响了警钟。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无论新闻线索来自何方,无论新闻事件大小,我们都必须深入现场采访。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做真实的新闻,为社会负责也为自己负责。记得有一次,市民张先生打来热线,称他家附近的小学不到8就播放广播操音乐,影响居民正常休息。第二天清早,我们来到**小学门口。直到8点后也没有任何动静。在询问学校保安和小区居民后得知,开学第一天学校为调试喇叭才一早播放音乐,正常的广播操是在10点之后。听了这话,我不禁嘀咕,就因为一句话,我们就得起个大早赶到这里,浪费时间和精力。但是老师告诉我,这种情况对于记者再普遍不过,虽然很多时候在做无谓的劳动,但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必须亲历而为。

  在报社,我发现很多记者并非新闻专业出身,理工科的记者作新闻也非常优秀。的确,记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相比之下社会知识和经验也同样很重要。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就必须有全面的知识结构。记者是综合性人才,对每一领域虽然不能都像本专业那样投入,但至少都应有一定的涉猎。在我的采访中,有一次是关于网上银行密码被盗的经济犯罪新闻。当当事人拿着2米多长的银行对账单给我们看时,我发现由于相关知识的缺乏,我很难理解。于是,我立刻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弥补这方面的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弄清了网上银行的具体流程和网络黑客的基本情况。这件事也提醒我对不同的领域,如果一点儿不了解的话,在采访中就可能受阻。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应深入,提前了解所采访的领域。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勤看书,多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在报社,很多稿件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冷藏”。我们采访的一篇关于社区轮椅篮球队就曾遭遇这种情况。因为是北京唯一一家社区轮椅篮球队,我对这条新闻抱有很大希望。但是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没有见报。我一度灰心地认为这篇稿子被判了“死刑”。但是,在9月16日残奥会轮椅篮球决赛当天,这篇稿子作为热线版头条刊登出来。我终于体会到上课时,老师所谓好新闻是靠“养”出来是怎么回事了。这篇关于普通残疾朋友积极参与轮椅篮球的新闻在残奥会这个大背景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选在轮椅篮球决赛这天登,其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都大大提高。因此,被“冷藏”的稿件不一定是没有价值,当新闻结合“时效”“事宜”“时机”时,新闻刊登的时间就要由传播主体追求的传播“效果目标”而确定。

  灵活变通是记者需要掌握的一个技巧。有些时候做新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很多新闻是在换了一种思路后得到的。比如,在跟老师采访某盲人学校时,我们原定思路是采写一篇类似会议新闻。由于活动本身的形式化,因此很难挖掘出亮点。但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坐在前排有一位拄着盲杖,手持录音器的盲人记者。这似乎有点不同寻常。于是我们在活动结束后对这位盲人记者进行了采访。没想到,她身上有一段坎坷的经历。和老师一合计,我们决定改变之前的选题。随后,一篇感人的《xxxxxxx》出炉了。

  实习期间,我翻阅了大量的报纸杂志,了解了很多报业知识,。在采访过程中,接触到了各个阶层的人群,在与他们打交道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欠缺的东西——人际交流。作为新闻记者,这个能力意味着你能否是采访对象信任你,把积压在心底的话向你透露,把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特别是在人物专访时,这往往也是一条新闻取胜的关键。除了不断练习与人交往的能力,我的体会还有采访前务必对你的采访对象做一个全方位的背景了解。这样做可以是使你的采访对象感到自己不适合一个陌生人交谈,不仅会很快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像老朋友一样聊天,也会获得对方的尊重。

  在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感到最辛苦还是赶稿子,但辛苦归辛苦,我的写作水平却大大提高。最初写稿,我总是抓不住新闻点,偏离采访主题,写的稿子常常被改的面目全非。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渐渐找到那么点儿感觉。休息时,我会仔细对比我和老师的稿子,揣摩老师的思路,分析自己的不足。另外,我常留心报社内部的评报栏,看编辑们的精彩点评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虽然还不能像老师一样,将一些生硬的数据转手变为一篇顺畅生动的文章,但是经过努力,我的稿子被老师改正的地方越来越少,得到的肯定越来越多。

  在实习期间,我与老师合作一共发表了八篇文章,这对我来说既是鼓励也是鞭策。这次实习让我增长了业务知识,体会到了新闻采写的艰辛,提升了自己的新闻素养,而且增长了见闻,锻炼了自我,为我接触社会搭建了平台。在新闻采写方面,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实习不过短短几周,回头看看,它几乎等同于我大学两年的宽度。我真心的感谢报社的每一位前辈,特别是手把手带着我的xx。这段难得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必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

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15

  俗话说,学以致用假期的这段实习经历,对我的启发很大。月2日,我恋恋不舍地离开《xx晚报》,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历程。与上期暑假在《xx日报》实习的成绩相比,此次最大的进步是学会了写消息的格式。

  1月28日,我回到了家乡xx,还没得及休息,便匆匆赶往《xx晚报》寻求实习机会,报社的黄总得知我意后,欣然接受了,并安排我到社会新闻部实习。负责带我的记者是伍庆松,两人十分投缘,以哥弟相称。就在我满怀希望准备实习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姑父说他得动手术,需要有人帮其打点生意,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毕竟,姑父待我恩重如。

  1月29日清晨,我向伍记者提出准备放弃这次实习。他说:越苦越累的时候就越要坚持下去,不管你什么时候,我都给你提供实习机会。就这样,我上午在晚报实习,下午回去帮姑父做事,晚上写稿子,生活十分充实。

  晚报消息跟日报消息的写法风格上有天壤之别。刚开始时,还真不适应那种风格。日报的新闻崇尚理念性,晚报则注重时效性和可读性。2月7日,伍记者要求我跟着民政救灾车外出独立采访,那一次,对我的触动很大,要不是亲眼目睹了那些弱势群体,我还真难以想象城市里也存在着阴坡和阳坡。在没有阳光照射的那面,他们的生活境域会是那么悲惨,黄玉香老人,一直在家中照料被摩托车撞成植物人的女儿;王丽蛾阿姨,在轮椅上一坐便达20年之久;刘绘善、刘茂材兄弟患性肌肉性萎缩,每两天要吃一桶中药……

  采访归后,我第一次想到自己好幸福。我试着用自己的笔去帮助这些底层人士,但写出的消息不伦不类,见报后被老师修改了大半。他严肃地对我说:记者要为自己的每一篇稿子负责,不然稿很有可能被编辑删去。消息有严格的结构和风格,初学者可以参照时间倒金字塔结构去写。这些话在上时老师也反复强调过,但真正让你写又是另一回事,总感觉消息无法展开,语句段落很难连贯。

  "这些问题对大多数实习生并不陌生,只要多写,肯定会有很大提高的。"伍记者鼓励我坚持写下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训练,基本上学会了消息的.写作结构,但导语、标题、字润色方面仍需努力。2月1日,伍老师要我去一女大学生家采访,她叫李妮,家境原本不错。父亲是市粮油科的科长,20xx年,被查出身患癌症,为了治好他的病,全家人四处借贷,但不久便离开了人世。当年,李妮正在念高三,面对这突如其的打击,她愈发刻苦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被吉林农业大学录取,就读于心理应用学专业。自入学的那刻起,她便以瘦弱的肩膀挑起了几份兼职工作。但李妮患有严重的贫血病,常常感到头晕。20xx年12月的某天,忙了一整天的她确实很累了,在帮公司推销产品时从楼上摔下,造成全身多处骨折。闻讯赶的师生忙将其送往医院,为了抢救生命,学校为其先垫付万元。李妮前期的医疗费都是亲戚朋友捐助的,但很快被花光了。无奈之下,病未痊愈的李妮便回到xx的家里治疗。据医生介绍:李妮病好后,还需要2万元的医疗费取出体内钢精、铁钉。但这些对这个家徒四壁的家庭无疑是天数字。为了帮助李妮站起,社会上不少人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但这些仅仅只是杯水车薪。在接受采访时,李妮倔强地拒绝了。她说自己是大学生,不愿像乞讨者那样生活,她有自己的人格。被拒绝的感受是难受的,但一想到这位同龄人将一辈子躺在病床上,我又偷偷地折身回去采访其母亲和周围邻居在见报后的那刻,我总算松了一口气,正如事前想象的那样,中心医院答应为李妮免费治疗。从那时起,我知道记者除了报道基本事实之外,身上还肩负着一种责任在寒假的实习阶段,我做了份爱心报道。

  暑假实习,我是用正义的剑斩除黑暗势力;寒假实习,我是用手中的笔帮助那些迫切需要帮助的人。

【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相关文章:

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04-06

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13篇04-07

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15篇05-04

报社的实习总结02-27

报社实习总结01-03

在报社的实习总结01-07

最新报社实习总结04-05

2023在报社的实习总结04-18

毕业在报社的实习总结04-20